部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精选11篇)

部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 篇1

2、紧扣下放行政处罚权的工作,做好相关执法工作的继续推进,严格按照要求,把下放行政处罚权的衔接工作做实做细,力争做到案由全覆盖。

3、把燃气安全检查工作,始终贯穿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树立安全无小事的安全意识。

4、积极做好各节日期间环境保障工作、铲冰扫雪、渣土车专项整治、扬尘管控等专项执法工作,确保辖区环境秩序井然有序。

5、及时处理好12345接诉即办和来至不同渠道的投诉案件,力争满意率达90%以上。

6、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永保安全红线不突破,各项工作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推进落实。

7、打好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持续巩固重点台账点位的整治效果,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8、巩固违法建设治理成效,一是通过对在施违法建设执法程序与既有违法建设执法程序混淆等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的案件查处能力、丰富执法技巧,落实好新修订规划条例对在施在建违法建设的执法要求。二是用好用足用尽各项执法手段,继续加大查违工作力度,形成有效震慑,巩固拆除违法建设、整治环境、改善民生的工作成果,加强群众获得感。三是进一步加强与职能部门、村社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在查处城管职责范围内的违法建设工作中的权利、责任、义务,强化执法文书审查,规范执法行为,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9、持续强化执法队伍履职能力,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目标任务。在执法技巧上,促进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的纽带作用。加大对新划转职权及新适用法律法规的理论学习,重点提升队员综合素质和法律素养。

10、积极做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即: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重点工作,确保执法信息公开公示、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使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保持良性提升。

部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 篇2

为进一步突出培训重点, 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已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通知》强调, 要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适当扩大培训规模, 下大力气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通知》要求,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要根据职业培训需求,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的比例, 切实保障职业培训资金需要;要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制定办法, 根据培训专业 (工种) 的培训成本和培训期限, 按照培训的课时数, 合理确定在岗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中短期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补贴标准。

部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 篇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4〕15号)有关规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现就继续实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新闻出版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含数字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包括转让和许可使用)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城市电影放映服务,可以按现行政策规定,选择按照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二、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和农村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免征增值税。

三、为承担国家鼓励类文化产业项目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四、对从事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文化企业,按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和认定工作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另行明确。

五、出版、发行企业处置库存呆滞出版物形成的损失,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六、对文化企业按照本通知规定应予减免的税款,在本通知下发以前已经征收入库的,可抵减以后纳税期应缴税款或办理退库。

部门未来发展计划(个人想法) 篇4

(一)部门干部与干事沟通:多给赞赏和支持:

1、干事出错时,干部要及时指出,不过少些教训性口气。(干部要明白,自己也是从出错中走过来的,干事啥事都做好是不正常的。干部教训干事,虽然能让干事记住这次的过错,但心里已经产生间隙)

2、临时有活动、任务时,干部语气委婉些,少些命令性语气。(干部要明白,谁都不愿意有这种“惊喜”,心里难免有些许怨言,命令性语气会更让人厌恶)

3、活动较多,干部多加油打气,少施加精神压力。(活动多,身体累,心也累,精神压力使心更累,干事做事积极性降低,甚至可能萌生退部的念头)

4、做事时干部可以尽可能与干事一起,帮帮忙而少些干部架子。

5、干部多多放手让干事去完成整个活动,可在一旁协助,而不是独揽大权或完全成为幕后操控手。

互动交流方式:每周例会、聊天会、活动总结会(不足要指出,做得好要表扬)、出游聚餐、多些机会一起吃饭。

(二)部门与裁判组沟通:

1、选拔、培训:

a、可让13级记录员考虑留下来,并选一个组长,负责选拔与培训工作以及之后篮球赛时记录员的安排工作。

b、12级裁判组学长教14级的篮球裁判工作,13级记录员教14级的记录工作。部门成员也参与培训,有经验的干部可协助培训。c、举办简单班级赛或年级赛,让新裁判员、纪录员进行实战。【裁判员的选拔、训练等事宜,看14级的情况再具体定】

2、摆正态度:

a、都是同学,不要有不同组别之分 b、互相帮助,不要等对方开口才帮忙 c、礼貌对待

(三)部门与各班体委良好合作:关于体育活动及时通知,通知事情时不要有命令的语气。礼貌交往。

(四)部门与院其他部门交流:互相帮忙,礼貌对待。

(五)部门与校其他学院体育部联系:常联系,维持较好关系,便于以后协商各种活动。礼貌对待。

(六)部门与合作单位友好合作:和单位打好关系,便于以后对各种活动的支持。

二、干事培养:

(一)自身认知:谦虚,对各种事情都得抱着学习的态度

(二)部门干事间关系友好:常常小聚,多关系他人,帮助他人

(三)他人批评:虚心接受,有错就该

(四)经验交流:对完成一项任务可以在开会的时候总结经验

(五)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完成更加高效

(六)油然而生自豪感:

三、扩大体育运动范围:

(一)提高积极性:鼓动更多同学参与体育运动

(二)选拔人才参与校级比赛:

(三)人才训练:(必要时可以与其他院、校级协会、附近学校开展友谊赛)

四、活动分析:

投资发展部部门职责及工作计划1 篇5

1、投资发展部部门职责………………………………………42、投资发展部部门负责人岗位职责………………………..53、投资发展部部门员工岗位职责……………………………64、投资发展部工作计划……………………………………7-95、附件

(附件一)《投资计划上报制度》

(附件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和模板》(附件三)《信息收集制度》

(附件四)《投资发展部月报编制制度》

投资发展部部门职责

1、制定并组织实施集团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同时结合国家、地区经济政策变化及市场行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提出调整业务领域及投资方面的意见。

2、负责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的收集、论证、评估、策划及组织实施。

3、对各子、分公司报请批准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核,并协助其开展项目谈判,指导跟踪实施过程。

4、对集团公司及各子、分公司投资项目开展前期、中期、后期评价,提交分析报告,供集团领导参考。

5、负责集团公司及各子、分公司所有对外投资、合作项目部的审核论证和监督管理工作;

6完成集团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投资发展部部门负责人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发展计划的制定,发展步骤的规划的编制;

2、负责参与各子、分公司开发项目的项目考察、定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审批工作;

3、负责房地产市场信息收集及整理工作;

4、负责集团公司内部信息平台的建立工作;

5、负责新项目的寻找开发、谈判工作;

6、负责停止项目的合作开发谈判工作;

7、负责公司发展的其它业务储备工作;

8、完成集团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投资发展部部门员工岗位职责

1、负责各子、分公司投资项目的调研、考察工作;

2、负责各子、分公司投资项目的搜集和背景资料的调查工作;

3、负责房地产市场信息收集及整理工作

4、负责集团公司内部信息平台的建立工作;

5、负责各子、分公司投资的初步接洽工作;

6、负责文件的收发、保管工作;

7、负责有关请示、报告等文件的起草、发递,会议记录整理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投资发展部工作计划

投资发展部应结合集团公司特有的企业背景,整合、利用优势资源,分析我国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变化,结合国家、地区经济政策,在公司发展方针指导下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同时分析我区房地产市场结构,房地产发展方向,学习、借鉴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规划、投资经验,同时结合企业特点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国有房地产企业与时俱进的特色之路。投资发展部应积极收集宏观、行业市场发展、市场竞争格局信息,对企业自身发展、市场竞争起到信息支撑作用。建立健全集团内部在建项目控制信息库,区内其他楼盘信息库,区内土地、政策性文件信息库。着重关注下游城市房地产动态,特别是本区各市县房地产发展,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目的。

论证工作突出科学论证的原则,结合区域自身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组织项目的论证工作;合理评估,根据论证报告,客观、合理的对项目的开发工作进行评估。结合企业文化特点、项目发现方向对项目进行策划,在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地产项目,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信息管理、科学论等内容投资发展部每月将编制部门月报,具体内容包括:

1、我单位在建项目进度情况;

2、子、分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汇编;

3、区内土地信息及近期建筑市场政策性文件汇编;

4、近期区内房地产市场动态;

5、全国各大房地产企业动态、亮点;

6、本企业学习观摩情况;

日常对各子、分公司报请批准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核,根据符合企业发展、企业利益的原则,科学审核,认真分析项目存在的风险、效益,指导完善项目规划。积极参与子、分公司项目开展、谈判等工作,在集团的领导下有力支持各子、分公司的发展,起到后盾作用。指导、跟踪实施过程,对项目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规避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资。各子、分公司对投资项目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多方面地对投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投资发展部将指导报告的编制工作及对可行性报告的审批。同时各子、分公司应编制投资发展计划,每月月底上报下月月计划及本月计划完成情况对照表,投资发展部将对照计划进行监督、审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集团领导进行决策、纠偏。

项目前期工作在企业战略规划指导下,着力做好土地定位、土地审批、土地规划、房屋设计、销售策划等相关工作,中期作为项目的实施阶段,着力做好,施工进度、质量的信息收集、分析工作,同时跟踪销售情况,及时获取销售信息、业主反馈意见等,合理分析,及时对项目做出合理调整。后期阶段,总结项目开发工作,对前期、中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总结经验,上报集团公司领导。坚持企业战略规划为指导,在科学审核、合理论证、全面监督的原则上开展此项工作;

科学合理的编制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让其成为项目开发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发展部将编制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规范前期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力求报告的全面、客观。

部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 篇6

“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科技局、财政局、建设局(建委)、质监局、环保局、省级有关单位:

现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457号)转发你们,请结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6〕30号)的要求,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一、组织编制十大节能工程规划和计划。十大节能重点工程是我省实现 “十一五”期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由1.48万吨标准煤下降到1.18吨标准煤目标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程措施。各市(区)和省级有关单位要组织制定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规划和分实施节能改造计划,分批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等节能工程改造。省上将建立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库”,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凡列入规划和项目库的节能项目将优先申报国家国债项目,并在省节能资金中给予优先支持。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和附价值高、能耗低的产业,推动产业升级,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重点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各设区市按照公布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要求,制定明确的关、停、并转计划和措施,分批实施。

三、加强节能科技攻关和加大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力度。各级科技部门要把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急需的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造作为政府科技攻关投入的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资金投入,安排节能专项资金,并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节能贷款业务,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大对节能重点项目的投入。

四、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供热产品商品化、货币化,分区域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收费制度,促进供热、用热双方节能。各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和能源供应企业及供热公司,应提高产热设备的效率、降低输送环节的热损、开发高效洁净能源、在改良热设备的性能上多下功夫,降低供热成本,减轻用户负担。

五、切实加强节能重点项目管理。按照陕西省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节能重点项目全过程管理。一是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申请国债和省财政支持的项目,必须经过专家评审。二是项目实施单位要根据项目备案或核准的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对土建、安装、监理和材料、设备采购等实行招标。狠抓工程质量,做到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三同时”。三是项目实施后要及时组织验收,并加强对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指标的检测。国债和省安排项目由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余项目由各市节能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项目建成投产后,如期发挥效益,同时要积极开展项目的后评估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节能项目积累经验。

六、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环保局和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

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各市(区)政府要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明确十大节能重点工程的实施机构,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对组织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的进度和绩效纳入各级领导节能工作考核指标中。各级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和协会,做好信息交流和技术服务,为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部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 篇7

特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宜人的气候条件为云南的旅游业及制造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云南省第一产业的云花、药材、云茶,第二产业的云烟、云药、磷化工以及有色金属,第三产业的版纳、丽江、香格里拉等知名的旅游线路,云南的一些企业和产品,凭借其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打造了品牌,塑造了形象,在多个领域都拥有不少在国内外叫得响,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但是,云南省属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近年来全省经济始终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就目前来看其质量工作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科技、管理和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状态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压力仍然相当严峻,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还十分突出,总体质量水平仍然低下。针对这些问题,云南省提出了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并提出了突出“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信用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等四项基础性工作,把标准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云南省还提出要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全省科学、统一、规范的企业技术、农业、环境保护、食品、服务业等技术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活动,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情况,建立健全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和标准制定修订快速应急机制。

1 找准制约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瓶颈

由于经济、科技、历史等诸多原因,笔者认为云南省当前存在着很多不足,制约着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化工作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对标准化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有的部门通过标准化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意识还不够强;传统的观念和管理体制不适应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少数企业缺乏标准化主体意识,主动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小作坊,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的意识淡薄。

标准化管理和运行不完善

有的行业和部门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机制不完善,缺乏工作的长远规划,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的结合不紧,载体不活,标准化科研能力总体较弱;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程度与云南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不相称,重点领域标准化优势地位尚未显现;标准制定的开放性、广泛性不够,标准适用性有待提高,标准实施亟待加强;标准化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人才队伍支撑服务体系不明显

标准化人才队伍及技术支撑服务体系还较薄弱,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缺乏高、精、尖的各类人才,缺乏工作的配套支持政策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标准化工作的市场导向作用不明显,标准化服务中介组织发展不充分;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落户云南的数量太少;实验室级别较低,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检验检测手段还不能覆盖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领域;现有的标准化信息平台比较滞后。

2 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工作思路,推进标准化科学发展

新形势下,标准化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系统地提出新时期标准化战略的内涵和任务,对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标准化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标准化战略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着力提高标准化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强化标准化基础性、技术性、引导性地位,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推动节能、降耗、减污,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的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工作必须以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为契机,研究并构建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加强金融、会展、旅游、物流、商贸等重点服务业标准和与民生相关的服务业标准的研制,促进标准水平提升。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制造业标准的更新和提高,推进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产业升级换代。充分依托制造业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园区,以产业集聚为基础,通过“产学研”结合,积极推动企业联盟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开展科技含量较高、出口量较大的制造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发挥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变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标准化成果,不断缩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

标准化工作必须以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自然禀赋为基础,以相关产业为依托,以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为出发点,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标准,促进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紧密结合,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引领重点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环境,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 把握着力点,切实提高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有效性

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不是搞形式、走过场,我们认为要切实提高标准化战略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技术保障作用,必须把握好五个方面的着力点。

我国标准中含有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的比例,以及企业创新成果形成专利,进而形成企业技术标准或通过专利池的形式形成联盟标准,最终实现产业化的比例明显提高。能够将产业化的国家科研成果有效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比例显著提高。

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参与甚至主导起草国际标准,引导企业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主力军。

建立并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布局合理的自愿性标准体制,形成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有机结合的机制。

优先发展与科技兴贸以及与传统产业改造关系密切的具备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标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技术标准;重点制定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型技术标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的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建立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出口能力。出口农产品逐年增加,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将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凭借信息服务平台,实时跟踪农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标准化最新信息,积极探索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措施,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龙头骨干企业和出口企业实时提供农业标准化动态信息;提供有关国家、地区最新农产品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市场准入等方面信息检索;提供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及分析;以此推动农产品生产特别是出口农产品生产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高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抵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进一步带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就云南而言,标准化发展要围绕云南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进一步建立健全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满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标准的紧密结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同时,以保障人身健康安全为目标,加强食品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食品安全性评估等方法研究,强化食品流通领域标准化工作。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溯源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标准的宣贯、实施情况的监督,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食品行业竞争力。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标准体系,积极应对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隐患,努力促进公共安全标准化为社会治安防范、防火救灾、交通安全和核生化防护等服务。大力开展公共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使公共安全防范标准化综合水平有较大提高。加强生物、化学毒物等安全监控的标准化研究。加大高危领域及安全生产的标准制修订和实施监督力度。重点开展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交通、消防和信息安全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强化工作措施,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困难多、压力大,要解决标准化发展过程中机制不活、人才队伍薄弱、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就要强化工作措施,找准载体和发展方向,为标准化建设提供动力引擎。

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对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的领导,健全长效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宏观引导作用。二是尽快建立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领导小组,以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为载体,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为标准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和完成。四是将标准化发展战略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整体推进、同步实施,与各项政策有机衔接。

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资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建立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机制,为标准化基础管理工作、国内外各类标准的采集和标准化基础研究,以及建立标准化奖补机制等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撑。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在下达重大技术专项(含技术改造专项)时,明确标准化有关工作要求和与之配套的投入比例,对本行业的标准化有关工作提供经费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标准化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出资制修订各级各类标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标准研发的投入应不低于研发投入的10%。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满足发展需求的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实施标准化高端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精技术、通外语、掌握产业发展趋势、熟悉标准化工作程序、具有国际水平的高层次标准化专家。同时,有侧重地加快三类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各类标准化人才专家库。一是以各类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支覆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增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后劲。二是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类技术机构为主体,以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标准化科研队伍。三是以质监、科技、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建设一支熟悉专业技术、熟悉标准化理论、熟悉标准制定规则与程序的标准化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积极营造氛围。推进全社会标准化宣传与各类教育培训。建立州市、区(县)、街道(乡镇)的标准化宣传网络,增加宣传投入,完善宣传设施,丰富宣传方式。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体系中引入标准化普及课程,在高等教育序列中开设标准化专业课程,大力推进标准化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论坛、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培育社会公众的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5 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三大策略

技术标准研制和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策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以及产业技术领域的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制的协调发展;使技术标准体系与科技研发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标准研制体系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完善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二者关系的自协调机制,强化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的良性发展。

国际标准竞争策略。通过有效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我国产品和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通过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使国际标准更多地反映我国的技术要求;通过在我国优势、特色领域实力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使国际标准充分体现我国重点领域的技术要求和经济利益,确保我国重点领域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

职业规划计划实施 篇8

今年对外语、计算机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今年,职称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具体措施,如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

同时,改革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此外,改革还提出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不同人有不同评价标准 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尹蔚民称,这次职称制度改革系统地将职称评价标准归结为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在评价方式上,将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不同类别人才采取不同的评价权重,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评价。

在评价范围上,拓展职称评价人员的范围,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打通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评审通道,让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未设正高级职称的均设置到正高级推动高校、医院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完善职称制度体系,打破专业技术人才的“天花板”,横向上,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取消个别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称系列,整合职业属性相近的职称系列,增设新兴职业领域的职称系列。纵向上,健全层级设置,现有11个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在制度衔接上,促进职称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降低社会用人成本。

另外,还要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

尹蔚民说,要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放宽评审条件,建立绿色通道,鼓励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和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在火热的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

对于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以及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和新兴职业,可采用评聘分开方式。实行评聘分开的单位和行业,要坚持质量第一,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防止降低标准、迁就照顾,避免对整个职称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造成冲击。

改革要求,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唯资历 唯学历 唯论文的职称评定要“翻篇”了

论文不再是门槛,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作论文要求;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

“三唯”的时代要远去

湖南省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30多年的中学教师李斌,由于上学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术论文写作培训,导致后来在评职称时一直苦于写论文,每次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中教君也常常能听到在评定职称中遭遇阻碍的老师们对于论文的质疑声:

“那些为发表而发表的论文,并没有什么科研价值。这纯粹是浪费纸张、浪费精力、浪费钱财。”

“现在,不只是大学评职称要求发论文,职称评定要求发表论文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甚至小学老师评职称也被要求发论文。一些职称与论文挂钩的要求,简直是莫名其妙。”

“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实践应用能力再强,教案随笔写得再好,也不顶一篇期刊学术论文,但那些花钱买来的论文,我觉得并不比我的教案价值高。”

长期以来,职称评定一直饱受“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诟病,希望《意见》的出台,能够解决众多教师的一大烦恼吧。

学术论文是高校教师学术创造潜能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术活动的最终成果。但是对于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论文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之出版行业乱象丛生,也使得论文发表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部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 篇9

医学装备发展规划、计划的实施方案

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法规、制度和本机构的规模、功能定位和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要优先考虑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备,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考核闲置浪费。

第一条 设备科和各职能科室应当根据装备配置和保障要求,编制年度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

第二条 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应当由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院办公会研究批准后方可执行。设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的,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办公会研究前还需经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需主管部门审批的,应当获得批准后执行。经批准的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 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医学装备均应当纳入年度装备计划管理。单价在1万元以下或一次批量价格在5万元以下的,由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确定管理方式。

第四条 单价在50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计划,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内容应当包括配置必要性、社会和经济效益、预期使用情况、人员资质等。单价在50万元医学的,由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论证方式。

第五条 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客观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

第六条 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医学装备,应当实行集中采购,并首选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采取公开招标以外其他方式进行采购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

第七条 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医学装备,应当首选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不具备公开招标条件的,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择其他方式进行采购。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年度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未列入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安排采购。因特殊情况确需计划外采购的,应当严格论证审批。

第一条 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本地应急采购预案。因突发公共事件等应急情况需要紧急采购的,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应当按照应急采购预案执行。第二条 需采购进口医学装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履行进口设备采购审批程序。第三条 设备科应当加强医学装备采购合同规范管理,保证采购装备的质量,严格防范各类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第四条 设备科应当建立医学装备验收制度。医学装备到货、安装、调试使用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使用部门、供货依据合同约定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应当填写验收报告,并由各方签字确认。

第五条 医学装备验收工作应当在合同约定的索赔期限内完成。经验收不合格的,应当及时办理索赔。

第六条 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申请和购置纳入国家规定管理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应当建立医用耗材准入管理制度。属于集中采购目录内的,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遴选。不在集中采购目录内但确需使用的,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专家严格论证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采购。

第八条 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应当建立医用耗材入出库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部门发展规划实施计划 篇10

(一) 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加快制修订农兽药残留国家标准。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监管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及肉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开展食品和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包装材料污染物、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相关制度措施。加强进口食品农产品监管, 全面实行境外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乳制品生产企业注册, 探索进口注册的“前置监管”措施与口岸查验手段的结合应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 下同)

(二) 加强消费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对儿童用品、车用汽柴油等消费品的监管。探索建立消费品质量市场反溯机制。完善消费品风险和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及预警平台建设。开展农资、电线电缆等产品专项整治。完善进口不合格商品的退运销毁、通报召回、责任追究等处置措施和进口旧机电的“前置监管”。开展口岸卫生处理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完善疫病疫情防范、媒介生物监测防控等制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加强电子等新兴产业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对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的质量安全监管, 推动产业发展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探索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新模式, 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 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以治理雾霾为重点, 强化节能环保产品标准的硬约束, 推进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对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严格企业准入和强制退出机制。开展重点行业能源计量和能耗限额标准工作监督检查。推进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完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认证认可体系, 开展环保产品和低碳产品认证活动。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 加强工程和设备制造质量安全监管。以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建筑为重点, 开展全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抓好“平安工地”建设。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对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装备制造、能源生产、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大设备监理。组织开展铁路运输设备、铁路工程质量专项检查, 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加快客运索道等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和“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突出对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监管。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质检总局、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优胜劣汰的质量发展市场机制

(六) 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制订质量信用评价国家标准, 规范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 开展质量信用评价。探索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发布企业产品质量“红黑榜”。规范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推动企业主动发布质量信用报告, 开展“诚敬做产品”活动。推进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诚信市场创建和旅游诚信建设工作。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旅游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 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以驰名商标、涉外商标、中华老字号商标、地理标志等为重点, 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利用网络、电视购物等渠道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以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为重点, 加强广告日常监测检查和监督管理。 (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 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质量首负责任制、产品“三包”、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逐步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与服务标准自我申明公开制度, 开展企业公开承诺采用标准与社会监督试点。落实企业产品质量担保责任, 探索实施质量问题先行赔偿、质量责任保险、质量安全约谈等制度。在消费品生产企业中探索建立产品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质量升级的配套措施

(九) 加快制造业、服务业质量升级。制定关于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和工业强基战略研究, 推进制造业领域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 促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加强服务业质量管理, 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在医疗卫生、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试点, 推动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测评与规范建设。开展服务业质量测评机构采信管理。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 完善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和评价制度, 畅通旅游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开展服务外包认证示范。 (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统计局、旅游局)

(十) 加强质量升级相关基础工作。研究制定关于改革标准化体制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 优化政府推荐性标准体系, 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大力推动能效能耗、重点产品、商贸流通、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贯彻实施《计量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 加快构建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和重点行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组织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工程和能效标识产品专项执法打假。发布实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加强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领域国家产品质检中心的规划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产品质量部省联动监督抽查试点工作, 加强交通、铁路等重点领域认证工作。 (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

(十一) 完善质量升级的激励机制。完善国家技术改造贴息等激励政策, 支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加快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更新换代。鼓励企业总结先进质量管理模式, 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建设一批质量创新基地, 牵头构建质量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开展品牌价值提升与品牌建设研究, 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建设, 实施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 保护和传承老字号。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建立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国有企业品牌价值评价工程。制定发布品牌价值评价和品牌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筹备成立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推动开展自主品牌价值评价, 加大对小微企业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 (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

四、强化质量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十二) 加快质量法治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法相关配套法规规章, 研究消费品安全法立法, 推动修订标准化法、计量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推进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条例和重大设备监理条例立法工作。推进质量及相关学科建设, 鼓励高等院校设立质量教育研究机构。改革完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质量教育培训, 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工艺规程、 (下转24页) (上接11页) 操作技术、质量知识培训, 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质检总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十三) 推进质量共治。发挥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精心组织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推动有关部门建立质量数据、信息交流发布机制, 鼓励有关学会、协会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发布质量信息。深入开展质量文化与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质量宣传和舆论监督, 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和质量失信企业的曝光力度。 (质检总局牵头, 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

(十四) 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在企业中广泛开展QC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 、“五小” (小建议、小革新、小攻关、小发明、小创造) 、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质量活动, 开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技能竞赛活动, 推动基层班组创新质量管理工具, 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全国QC小组质量技术创新成果遴选推广活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 实施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印发《2013-2014年度省级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评分细则》, 组织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进行考核。指导地方政府将质量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做好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统计调查、质量状况分析、产品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等基础工作, 为政府调结构、促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中央组织部、质检总局、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计划 篇11

案xx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将对蓬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为高质量通过评估验收,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川教【2013】1号)精神,为切实做好迎检工作,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创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校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校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保障少年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公平的提高,制定该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化城乡教育改革,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我校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一员,将努力关注每个孩子,办好每个班级。为顺利通过省政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不断开拓创新。

三、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刘xx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 副组长:xxx 副校长、后勤主要负责人 周x 副校长、学校教学主要管理负责人

成员:xxxx

四、实施步骤

根据县局及中心学校工作安排,我校迎接评估工作按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16年1月)

1、全校召开专题会议。召开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动员会,广泛宣传,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增强工作紧迫感。

2、制订详细的计划方案。学校成立领导机构,制订计划方案,安排工作日程,明确工作职责。有序开展“迎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2016年2月—6月)

1、全面自查(2016年2月—4月)。对突出的主要问题,围绕着蓬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目录的测评指标进行自评,扎实有序推进。

2、积极整改(2016年5月—6月)。全面完善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资料,对各类文件、计划、方案、总结、表册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暂不装订)。

第三阶段:查缺补漏(2016年6月—7月)

1、全面开展自查,学校对照上级评估标准,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认真开展自查,形成自查书面材料。

2、制订整改措施。通过5月份中心学校的评估验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迅速查缺补漏。第四阶段:接受检查(2016年7月—2016年11月)

1、完善档案资料。2016年9月25日前,我校按照评估要求,完成档案资料准备工作;2016年10月20日前,完成所有规定档案,形成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汇报材料。

2、市级复核。迎接市级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全面复核。

3、安排落实各项迎检工作,接受省人民政府督导评估。工作安排

五、学校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政府及学校工作,督办协调组(保障机制《A1》)

组长:刘xx 副组长:xx 主要职责:负责指标体系B1、B2的资料整理,完成督导评估自查报告,工作汇报等材料的撰写;省督导评估工作所需各种软件资料的整理、归档,评估验收表册统计工作。

(二)义务教育关爱组(入学机会《A2》)组长:周xx 副组长:罗x 主要职责:负责B8至B12的资料整理。

(三)教师队伍建设组(教师队伍《A3》)组长:罗 x 副组长:卢xxx 主要职责:负责B13至B17的资料整理。

(四)教育教学质量组(质量与管理《A4》)组长:周xxx 副组长:罗xx 主要职责:负责B18至B23的资料整理。

(五)学校标准化建设,数据监测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主要职责:负责指标体系L1至L10的资料整理,负责督导评估时座谈会的准备组织和协助问卷调查及宣传报道工作,负责校舍、操场及教学设备和图书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迎评”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思想高度统一,针对实施方案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高质量通过验收。

xx小学

上一篇:种蒜苗心得下一篇:离退休干部处岗位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