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件一等奖(精选2篇)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了解“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古今词义变化;
2.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
3.掌握“皆”、“咸”、“具”、“俱”、“并”等文言副词的意义。
情感态度方面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以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
难点:古今词义,文言积累。
教法:朗读指导圈点批注。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有目的地进行叙事的口头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读“阅读提示”,导读课文一、二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读阅读提示的作者介绍部分。
2.教师介绍课文。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曾经写了《桃花源诗并序》。序中,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这就是《桃花源记》。(板书课题、作者)
二导读课文
1.对照注释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2.(出示小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垂髫要()俨然()邑人()
阡陌()骥()怡然()
3.教师概述文章大意,学生对照原文。
4.散读课文后,讨论线索,各段段意。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板书。
(1)线索:渔人的行踪(进出桃源)。
(2)段意:
第1段,渔人缘溪行,欲穷桃花林。
第2段,舍船从口入,发现桃源景。
第3段,应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
第4段,既出说如此,不复得其路。
5.导读第1段。
(1)集体朗读。(或指名朗读)
(2)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
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时间:晋太元中
人物:渔人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
(3)理解有关词语:
“缘溪行”、“复前行”的“行”是什么意思?
行:行船,划船行走。从下文“便舍船,从口入”,“既出,得其船”可证实“行”的解释。
“鲜美”:鲜艳,美丽。(今义:新鲜、可口)
“异之”:异,诧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
6.导读第2段。
(1)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章大意。
(2)讨论:
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教师点拨: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猜读课文:想象一下,当渔人来到桃源,桃源人将会有何反响?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背诵全文。
3.预习第3、4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继续导读课文,理解文中主语省略现象;二学习范围副词“皆”、“咸”、“具”、“皆”、“并”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自读课文(散读)
二、试背课文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六,导读第3节。
讨论:
1.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要”通“邀”。
反映了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咸、皆”,表示范围的副词。(结合练习六)
皆:全,都。指人、事、物的全数。
咸:全,都,一般指人的全数。
俱:全,都。一般指两个以上的人同做一件事,在这个意义上,“俱”一般不写作“具”。
具:全部,引申为详尽、详细。
并:一起,一并。从类别上概括。
2.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3.辨析“妻子”、“绝境”等词的古今义。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单指妻。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练习二)
明确:因桃源不易被外人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叹惋的是秦朝以后的朝代变化。
四、导读第4、5节
1.指名朗读、讲述句意。
2.讨论:
(1)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结合练习三)
文章开头讲到“忘路之远近”,可见路途遥远,标志失落是有可能的。
作者的用意在于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2)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五、散读课文,归纳写作特色。
1.剪裁得当。通过描绘桃花源中的生活情状来表达作者的理想社会。中间部分写得详细,开头结尾写得简略。
2.线索清楚。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一线贯穿,层次分明,但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悬念叠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
3.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流畅。
六、集体朗读课文。体味鉴赏写作特色。
七、指名试译课文
八、自读练习(印发练习题)
1.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本文叙事的线索是()。
①桃花源的由来。②渔人发现桃源的经过。
③渔人进出桃源。④时间先后。
(2)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①说明桃源人小心谨慎。
②暗指“桃源”是找不到的。
③说明渔人有意捉弄地方官员。
④暗指“桃源”人心存戒心,不愿意让外人知道他们的藏身之地。
2.判断下列各句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桃花源记》一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
(2)“阡陌交通”的意思是:田间的小路成为交通要道。()
(3)陶渊明在本文中通过描绘桃源中的生活情状,来表达作者的理想社会。()
(4)“缘溪行”中的“行”是行走,向前走的意思。()
3.分别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例: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1)妻子古义:今义:
(2)绝境古义:今义:
(3)无论古义:今义:
(4)鲜美古义:今义:
(5)穷古义:今义:
4.将下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5.试从课文中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选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1)语句流畅,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2)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3)字数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1)③,(2)②,
2.(1)√,(2)×,(3)√,(4)×
3.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指毫无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今义:表示无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穷;古义:尽;今义:贫困。
4.(1)村中人,村中人,村中人,渔人,村中人,村中人。
(2)村中人,村中人,渔人,渔人。
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不足为外人道
小练笔:(略)
九课后作业:背诵并翻译全文。
板书
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
第一段:发现桃花源
第二、三段:进访桃花源
第四、五段:寻找桃花源
以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
课后反思
一、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设计是开发的基础, 开发是根据课件设计的内容把抽象的东西用具体的实物展现出来, 课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件的质量, 也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桃花源记》课件中, 前期的设计主要从教学内容设计、页面设计和交互设计三个方面进行。
1. 教学内容设计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的课文, 根据学习者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为学习者设计了丰富的知识, 有感情的课文朗诵和形象生动的视频, 难度适中的习题和开阔思维的拓展学习资源。
根据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多媒体课件分为背景介绍、课文讲解、练习研讨、知识拓展四个模块。
在背景介绍模块下, 设置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图片欣赏和动画观看四个二级模块;课文讲解模块是多媒体课件的核心, 设置了课标解读、配乐朗诵、课文讲授、结构分析、参考译文和诗文赏析六个模块;练习研讨模块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该模块下设置了字词考查、讨论思考、典型案例三个模块;知识拓展模块设置了推荐资源、古诗体裁、知识应用三个模块。
2. 页面设计
《桃花源记》这篇课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剥削、人人自得其乐的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根据作者描述的画面和课文内容, 页面设计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这样可以让学习者看到主页时就能联想到学习的内容, 可以牢牢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页面主要包括主页、导航页和课程页面。主页中, 随着悠扬的笛声, 一片一片的桃花飘然而落, 然后一幅土黄色的卷轴慢慢展开, 出现了一幅农人在桃花源中辛勤劳作的图片 (如图1所示) 。然后用动画呈现课文题目, 采用按笔画顺序书写题目。土黄色的卷轴给人一种浓厚的历史文化感, 展开的卷轴意味着开卷有益。
导航页给学习者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使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导航页中的导航按钮在页面的左端依次排开, 页面的中间是一幅有桃花盛开的山水画 (如图2所示) 。导航页采用的是暖色系的黄色和粉红色, 颜色搭配和谐, 给人温暖明亮的感觉。当鼠标放在导航页的按钮上, 会出现该按钮下的学习模块内容, 当鼠标点击按钮时, 会进入一级模块进行学习。这样的设置可以让学习者明确一级模块下的学习内容,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基础进行选择性学习。
课程页面是呈现学习内容的页面。课程页面的背景色采用很淡很淡的土黄色, 页面的边框用到了淡棕色四方连续, 具有我国的古典风格, 土黄色和棕色是最不容易分散学习者注意力的颜色, 这两种颜色恰到好处地与首页和导航页的颜色统一起来。为了给学习者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课程页面简单却不单调, 每一个模块下的二级学习页面均有所不同, 但是整体基本一致, 减轻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3. 交互设计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重要特性, 多媒体课件交互一般包括人机交互和师生交互。基于Flash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不能向精品课程网站中那样设置QQ交流和BBS讨论区, 这里的交互设计仅仅指人机交互的设计。
课件中的导航按钮清晰美观, 按钮位置符合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按钮的点击区域设置合理, 鼠标点击按钮后就可以进入相应的页面, 不会出现按钮点击后没有课件没有反应的情况。
交互性在习题测试方面表现比较充分。习题测试可以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明确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在习题测试中, 古今异义中设置了输入文本, 让学习者输入自己的答案, 学习者完成后可以单击按钮查看参考答案;在词类活用中使用了选择题的格式, 让学习者选出词类活用的一项, 计算机会根据学习者选择的答案进行判断然后评分, 最后给出评分等级, 等级过低系统会给出提示和鼓励, 如果等级较高系统用动态文本显示“你真棒!”。
二、课件的开发
课件的开发是依照设计进行, 课件开发的流程如图3所示。
1. 处理素材
对收集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Photosho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图片处理和设计软件, 在Photoshop中对收集到的图片进行裁切使之符合页面大小, 调整图片的色相饱和度使之与背景色和谐统一;制作合适按钮, 如控制背景音乐的按钮是一个乐符, 在Photoshop中用自定义形状工具画出“∮”, 保存成png的格式, 然后导入到Flash中作为按钮元件。
多媒体课件的主页和按钮中添加的音频是需要从乐曲中截取的, 此时需要用音频编辑软件Audition截取符合背景的音乐, 然后调整音量的高低。
2. 整合资源
把收集和制作的各种图片、文本、按钮音频和视频整合起来, 构成完成的教学课件。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参考Mayer的多媒体设计原则, 根据聚焦要义原则没有放太多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图片和动画, 这样可以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力;根据空间邻近原则, 把图片和相关的学习内容放在一起, 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双向通道原则是指通过动画和解说进行学习比通过动画和屏幕文本学习的效果要好, 因此, 课件中放置《桃花源记》的视频, 视频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课文的内容, 把难学的古文转化成易理解的故事。
3. 实现功能
在Flash中把各个模块的内容做成单独的影片剪辑, 并为影片剪辑的实例命名。然后在页面适当的位置放上按钮、文本和动画等内容, 页面布局完成后再利用按钮、影片剪辑和帧上的脚本实现功能。
(1) 导航页把鼠标放在一级模块显示二级模块功能代码, 以背景介绍按钮上的脚本为例。
(2) 播放背景音乐
(3) 选择题代码
(4) 对选择题评分
(5) 全屏显示
fscommand (″fullscreen″, ″true″) ;
(6) 退出课件
三、Flash课件的优势
Flash多媒体课件把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和动画融合在一起, 实现听觉和视觉、静止和运动的集合, 表现力比较强。《桃花源记》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欣赏画面, 观看动画, 还可以聆听饱含深情的课文朗诵, 从朗诵中学习古文的断句, 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Flash多媒体课件给学习者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刺激,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学习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学习者学习知识后可以马上进行评测, 过程性的评价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Flash多媒体课件还可以被PPT和Authorware所调用, 文件量比较小, 还可以打包成.exe文件, 即使电脑上没有安装Flash软件也可以播放, 方便学习者的学习。
四、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Flash的《桃花源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的流程, 在开发过程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 分部进行, 修改贯穿整个开发过程。课件的界面清晰美观, 颜色和字体搭配和谐, 教学内容丰富。希望通过多媒体教学, 提高学习者对古文的学习兴趣, 让学习者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孙晓红.物理教学中Flash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03) .
[2]李运林, 徐福荫编著.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桃花源记课件一等奖】推荐阅读:
游“桃花”—游桃花岛作文11-19
桃花源记练习06-13
桃花源记课文11-19
桃花源记赏析04-14
暗恋桃花源解读11-13
《桃花源记》教学建议06-14
桃花源记_教案06-25
桃花源记的译文07-20
赏析桃花源记周记10-29
桃花源记的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