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精选8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 篇1

“三会一课”是健全党内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对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有重要作用。根据党章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支部党员大会

(一)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以上,每年至少四次。

(二)支部党员大会主要内容:

1、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本支部贯彻意见。

2、听取和审议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新一届支部委员会。

3、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或镇党代表会议的代表。

4、讨论通过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问题。

5、提出对党员的奖励表彰和处理意见。

(三)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委员会召集,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支部副书记或其他支委主持。

(四)支部党员大会的议题由支部委员会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本支部工作需要确定,并将会议时间、地点、议题提前通知全体党员,让党员作好准备。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需要做出决议的,要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表决。

(六)参加会议党员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会议有效;赞成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决议有效。

(七)做好会议记录。

二、支部委员会

(一)支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如遇有紧急和特殊情况也可以随时召开。

(二)支委会由支部书记召集和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三)召开支委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支委参加,否则不能召开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党支部,应将需研究决定的事项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四)支委会的主要内容:

1、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决议和指示精神意见,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办法、措施。

2、分析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制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3、研究吸收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党员处分的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通过。

4、研究协调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工作方面的问题。

(五)支部书记要做好会前准备,将会议内容提前通知各支委。

(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正确意见,形成决议并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支委贯彻落实。

(七)做好会议记录。

三、民主生活会

(一)支部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二)做好会前准备。一是确定会议主题。二是提前通知,作好准备。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四是提前将开会时间、会议议题、准备情况报告党总支部。

(三)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是支部书记要模范带头,正确引导。二是相互批评要出以公心,讲究方法。三是自我批评要找准问题。四是接受批评要态度端正,善纳逆言。

(四)抓好会后的整改落实。一要抓好整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二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三要加大查处力度。对有违法乱纪行为又不自查自纠的,必须严肃纪律,从重从快处理;对有违纪行为,但能自我批评并积极改正的,可以不处理或从轻处理。

(五)民主生活会召开后,党支部要及时向党总支部进行书面的情况报告。

四、党课

(一)支部每年要制定党课教育计划,每季度上一次党课,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二)党课一般由支部书记或支委授课,也可请上级有关部门同志授课。

(三)党课教育内容要以《党章》为基本教材,既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教育,也可以结合本村的有关工作和党员思想实际确定内容。

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 篇2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现状,创新策略

一、引言

目前,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崭新阶段。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 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求, 更是贯彻落实党方针、政策,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努力抓好高校党组织建设, 是新形势下党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高校作为衔接社会最近的人才培养机构, 具有社会公用性和特殊性。严肃党的组织生活, “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 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1]这是党章的基本要求。因此, 在高校党组织生活建设中应更注重实效性和创新性。我们抓住创新高校组织生活这一重点, 一方面, 对进一步牢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完成党赋予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高校党组织建设更应该与时俱进, 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使党组织生活更具新颖性和吸引力。因此, 如何创新党组织生活, 是摆在党务工作者, 以及党员面前的新课题。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现状

据调研, 目前党组织生活大多就是一味地通过读资料来学习, 并没有开展多渠道的党组织生活, 这使得党组织生活公式化、呆板化, 导致组织生活沉闷乏味。其次, 掌握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一名党员必备的素质, 但党组织生活中, 个别党员偶尔却会犯一些基础性的错误, 比如:混淆正式党员与预备党员的概念;对党员的权力与义务认识不到位。党组织对不按时参加党组织生活的成员没有及时地开展批评教育, 因此党组织生活和党员的教育常常流于形式。在日常生活中, 部分党员没有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不愿主动向学校党组织汇报动态情况, 以致党组织不能及时了解党员的真实生活状态。最后, 部分党支部对每一学期党组织生活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没有进行初步的规划, 因此当遇到其他活动, 党组织生活只能推迟, 甚至取消, 由此给党组织成员带来失信、散漫、随便的消极影响。以上这些现象都是造成党建工作管理上混乱无序的主要原因。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创新策略

传统的党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党员, 尤其是青年党员的要求。在新时期, 只有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基层党组织生活进行突破性的创新, 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进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只有不断创新, 党组织成员才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开展党组织生活。

(一) 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的创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领导绝大多数高级人才进行社会建设的战斗堡垒, 在培养人才时应严格按照中组部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发展党员工作, 要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出发,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2]因此, 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必须全体党员参加, 如情况特殊, 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人数的半数, 且入党申请人及介绍人到会才能召开。表决中应实行“票决制”, 赞成入党的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人数的半数, 并且要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具体程序开展。在实践党的章程或党的细则中应改变传统的“你说我听, 你说我做”的党组织生活模式, 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党员思想的变化, 让党员的身份真正体现出来。党总支还应注重对各党支部负责人的指导、培养工作, 以增强党组织生活的深入性和有效性。

“三会一课”是党支部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 是党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 也是我党保持先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保障。首先, 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制度, 可以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学习、工作水平, 在此工作中更应加大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与考察“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除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外, 还要发挥党员的作用, 要建立联系对子, 明确责任,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3]进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 满足新要求。其次, 在具体的组织生活中应完善党员的考核办法, 使党员考核办法更科学、更合理。再次, 党员彼此之间应通过听取各自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汇报, 在具体生活实践中逐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后, 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党员要组织参加专题学习班, 以此刚性地要求才会达到纯正党风、严肃党纪的要求。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 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之下。党员只要认真地参加党组织生活, 就可以得到党组织和党员同志的教育和帮助, 使自我的人格品质不断完善, 锻炼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引导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党外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积极实现学校的和本部门的各项工作目标, 把先进性建设落到实处”[4]的要求。

(二) 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形式的创新

“高校要把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作为全部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把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和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5]因此, 党组织生活的形式就需要始终做到与时俱进, 努力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并贴近党员的思想实际。

党支部可以组织党员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如赵一曼纪念馆和李硕勋纪念亭等。走访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 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加深党员对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的认识。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党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公众面前。党组织生活还应多举行讨论会, 在常规内容的学习上, 可以采用“个人宣讲制”, 即由一名党员主讲, 其他党员提问、补充, 从而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 鼓励畅所欲言, 让党员把自己真实的思想、观念、看法表达出来, 大家共同讨论, 让党员真正成为党组织生活的主角, 形成民主互动的氛围。

此外党组织生活可以举办主题交流、书评、影评等。在开展主题交流时, 可以请院领导、经历丰富的老党员、党支部书记或优秀党员, 谈他们的学习、工作体会及人生感悟等。在组织书评时, 每位党员可以向其他党员推荐值得去阅读的一本好书, 同时也可以要求党员定期读一本书, 然后在党组织生活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组织影评时, 让党员收看红色经典影片或党建教育录像资料片, 观看后要求党员写观后感, 在下一次的学习讨论会上发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丰富党组织生活形式融入了科技元素。网络的迅猛发展, 为丰富组织生活形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高校中的党员已基本掌握了计算机技术, 探索运用网络开展党员网上教育、管理活动已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式。把一些学习资料和党内文件等及时地、有计划地在网络上发布, 提供给党员学习, 不仅仅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和空间, 使党员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随时来学习, 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开展讨论、民主评议党员, 在网上畅所欲言, 更能起到让党员通过网络融入组织生活的作用。”[6]同时还可以借助QQ, 建立党建QQ群, 召开党组织生活, 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党员, 他们工作在各处, 很难参加学校常规的党组织生活。久而久之, 组织观念也比较淡薄。我认为这部分同志可以通过网络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 自觉地进行理论学习, 以及过组织生活等。党支部负责人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解答党员的疑难困惑。通过网络方式过党组织生活, 可以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

四、结语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新时期党对高校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基层党组织只要本着扎扎实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以创新的思路指导党建工作, 及时发现党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创新党组织生活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响应十七大号召, 以及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就一定能够提高高校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 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

[2]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

[3]陈敏, 胡琳.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29, (5) :162.

[4]郑晓清, 雷韶华.开拓创新提高高校机关党组织生活质量.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8, (2) :54.

[5]刘刚, 郭颖.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有效性.2009, NO01:18 (2) :214-216.

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基層党组织;建设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作为我国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说是我党联系农村群众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不过现阶段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当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还有一部分党组织管理相对混乱,无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根本发挥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在如今的基层党组织当中存在着党员占总体人数的比重过低的情况,而所拥有的党员文化素质以及学历水平也比较低,党员队伍结构十分不合理。

另外,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当中,存在着过于保守的传统思想,不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和理念,一些干部的文化水平更是没有达到领导班子的要求,无法发挥带领农村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在创新意识方面的领悟不足,根本不具备管理和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力。再加上一些领导干部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过于传统和落后,通常愿意接受上级的命令,而不会自主创新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部署,在工作展开方面缺乏全新的思想和手段,无法满足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约束了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发展。以上这些现象都充分反映了现阶段农村建设当中基层党组织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进一步发展下去,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便会给我国的社会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基本上反映在:农村群众拥有了比较高水平的自主意识,而基层党组织却依然缺乏强大的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而基层党组织由于丧失了原本生产经营指挥权,便无法在通过传统的管理手段来引导群众,一部分干部甚至通过粗暴的方法来管理群众,这样一来便导致农民和基层党组织之间矛盾的加剧,反映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现阶段农村的发展。另外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农民迫切需要相关生产活动的服务,需要党组织为期提供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的相关服务,而基层党组织在相关服务工作方面存在缺陷,无法满足农民在这方面的需求,进而导致党组织在领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的工作止步不前。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对策

(一)构建高素质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以及党员队伍

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增强整体党员队伍的素质,在选拨党员队伍成员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党员,选拨那些可以为群众办实事的党员。同时还应当加强党员素质的培养,让部分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党员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进修,提高他们对于科学文化的掌握程度,从整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实力。另外对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的选拨,应当坚持严格的原则,选拨那些能够公正廉洁、具有比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认知的党员来担任领导班子的成员,这样一来才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发展的引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首先,作为基层党组织来讲,应当改变传统的家长式领导方式,而采用服务式的领导方法,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卫生、经济以及社保等方面的服务,满足农民在开展生产活动的各方面需求,同时积极地推动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科学指导、法律服务、信息查询以及虫害治理等服务,进一步获得领导农民生产活动的主动地位。

其次是在针对农村事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公开的原则,在特定的时间以及地点,将农村事务进行公开,对于有关农村改革方面的重大事件,应当在决策之前对全体农民进行公开,征求群众的具体意见,从而增强决策所拥有的民主化,防止农民和党组织之间发生相关的冲突和矛盾。

最后是对于农民的矛盾以及纠纷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当坚持民主法制的原则,通常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对于相关的纠纷和矛盾进行疏导和解决,将重大的矛盾在其萌芽阶段便扼杀掉,防止出现过激的事件,保持农村的稳定以及和谐。

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最为重大的工作任务便是落实新农村的建设,而这当中便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来组织、部署以及实施相关的工作,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首要任务便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全新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新道路,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力量。(作者单位:唐山市丰南区中医院)

参考文献:

[1]程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D].河南大学.2013

[2]占金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05)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4

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执行政策的重要桥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先决条件。就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而言,加强基

层党组织建设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针对我镇的实际情况,结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农村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基层党组织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学习,提高执政的理论水平,深化对执政意义的认识,增强“执政为民”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紧紧围绕“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把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典型,切实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带动群众的职责。

二、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以“双培双带”工程入手,全面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一是大力创新选用机制。将那些政治强、懂经济、有闯劲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将一些对党有感情、脑子灵、懂经济的致富能人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中,切实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班子。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班,结合“双扶双百”工程,加大对农村干部的系统培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镇、村两级领导干部明确自身责任,增强联创意识,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已达到“五个好”的村,高标准严要求,提出新目标,再上新台阶,建成示范和样板;对中间状态的村,针对薄弱环节帮助扶持,促其达到“五个好”目标,跨入先进行列;对相对落后的村,加大整顿力度,促其转化提高,及早达到“五个好”目标。

三、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素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一是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建立农村党员学习档案,忙时分散学,闲时集中学。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二是建立保持党员队伍纯洁的管理机制。首先,把好党员“入口”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各层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强化党的基础。其次,把好教育培养关。把发展党员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使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第三,顺畅“出口”关。严格按照党纪党规规范党员行为,及时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三是建立焕发党员队伍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让农村党员在经济上有优越感。创新选优评先制度,把票决制、公示制引入党员选优评先过程,对优秀党员和党支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广大党员争先创优的持续动力,让党员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已体现,永葆先进。照顾好农村老党员和贫困党员,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和帮助,让党员在生活中有荣誉感。四是建立党员的动态管理机制。重点建立外出党员登记制度和联络制度,每个外出党员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缴纳党费。外出时间不长,没有固定经营项目的党员,按时回来参加支部组织生活。

四、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一是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让群众得到党组织带来的真正实惠。农村经济要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实际,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共建,领办、引办、创办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发展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要立足转变作风,让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要求都集中在基层党组织的身上,党组织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群众对党的感情,影响着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和配合,实质上也就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两个务必”学习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与民争利,不搞形式主义。凡是向群众承

民主生活会材料基层党组织 篇5

XXXX

通过回顾自己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区委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切实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下面就学习体会、自身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源和今 后努力方向四个方面做深刻剖析:

一、学习体会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必须结合办事处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更加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基层工作的要求,更加扎实地谋划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把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到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反思、指导基层工作,推动基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工作,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

一、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够深入。当前工作形势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大挑战,学习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是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上都不够深入细致,对于一些新知识、新理论,只是一知半解,缺乏刻苦专研的精神,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忙于一般性的事务工作,学习还不够深入。在各项政治理论学习中,还存在有一定的走过场的做法。今后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探索学习方法,在理论深度上下工夫。

二、创新意识有所欠缺。一是在开展基层工作中,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观念树立得不牢固,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前瞻性,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开创性的开展工作。二是工作中有安于现状的思想,凡事不求卓越,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而缺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意识和魄力。三是工作过于小心谨慎,不够大胆泼辣,有瞻前顾后的思想。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一是深入基层与社区居民中开展调研工作不到位,抓工作力度不够。在工作中虽然对一些具体工作敢抓敢管、敢于监督、勇于负责,但是在深入调查研究上没有下功夫,工作中沉不下去。二是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对上级交待的工作,只满足于一般的完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动脑想办法怎样将其做的更好。三是领导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领导艺术有所

欠缺,表现在有时处理一些问题时缺乏冷静思考,在某些问题存在片面认识,不能正视和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影响了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法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第一,理论学习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自己只要抓好工作落实和业务知识学习,就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不需要有多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这就造成了自身政策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从客观上总是强调自己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三是在学习上深度不够,尤其是对深层次业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不够,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面上贯彻,缺少理性思考。第二,科学发展观念不强。虽说自己具有一定的责任心,能够比较好的履行工作职责,但由于受怕错、怕乱、怕难、怕出问题“四怕”思想的束缚,存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创新破难的意识还不够强,办法不够多,习惯于过去的老思维、老经验,难以跳出框框,存在畏难情绪,碰到困难总想能绕道走,缺乏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办法。二是在具体工作中对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教育不严,要求不高,存有“老好人”的思想,过多考虑到了工作的辛苦,忽略了个别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认为

没有必要将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进行深究。三是存有“以偏盖全”的现象,只看到他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而看不到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有时为了工作而无原则的迁就他们的过失,缺少批评精神,对他们的过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三,宗旨意识不牢固。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能安排专人去做,自己做好决策、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和研究。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标准不高。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立足本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真正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努力刻苦地学习业务知识,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使自己成为基层工作中的行家里手。

二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从自身做起,积极工作,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明天的事情今天做,今天的事情现在做,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注意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时时处处把自己的表现与共产党员的标准进行对照,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照好镜子,把好尺子,找准差距;工作上牢固树立争一流的思想,对个人要求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办法 篇6

为扎实推进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激发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差的变好,好的更好,经乡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对农村党建基础性工作进行年终考核,现制定如下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

三、考核办法

对党组织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实地查看和民主测评的方式进行。对党员采取调查走访,民主测评的方式进行。

四、考核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支部汇报与党员评议相结合、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注重实效,奖惩分明的原则。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五、考核机构

党委设立农村党建考核工作办公室,由党委书记任主任,负责考核的全面工作。分管组织的副书记任副主任,负责日常考核工作。

六、考核内容

本次考核实行双百分制和加分制。基础性工作采取双百分制,特色性工作、难度大的工作、干部履职采取加分制。按照县委党建工作的要求,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均设置五个考核项目进行考核。

Ⅰ农村党组织(100分)

(一)考核内容

1、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10分)

(1)组织机构(可与争先创优组织机构合并)(1分)(2)有工作方案(1分)(3)宣传动员(1分)①刷写标语,至少2条

②召开动员会,有会议记录,有动员讲话(4)有学习制度,要上墙(1分)(5)有学习内容,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1分)(6)充分利用学习阵地(农家书室,农村文化中心,远程教育)(1分)(7)学习成效:

①党支部组织学习情况,每周一次。有会议记录,履行签到(1分)②班子成员学习情况,有学习笔记(1分)③党员学习情况,有学习笔记(1分)④解决问题情况,有登记(1分)

2、“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情况(20分)(1)组织机构:有会议记录,上墙(1分)(2)有工作方案(2分)(3)宣传动员:

①刷写标语,不少于2条(1分)②召开动员会,有会议记录,有动员讲语(2分)(4)实施情况:

①重大事项内容要有登记(按决策内容要求的事项),登记表报乡创争办公室(2分)②重大事项履行工作程序

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有会议记录(1分)村两委会议商议,有会议记录(1分)党员大会审议,有会议记录(1分)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决议,有会议记录(2分)决议公开(1分)实施决议情况(1分)实施结果公开(1分)群众的知晓率(通过调查村民)(2分)(5)建立相关制度,是否上墙,是否有原始资料(2分)

3、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30分)(1)组织机构,有会议记录,上墙(1分)(2)制定实施方案: ①活动主题新颖(1分)②活动载体符合村情(1分)(3)宣传动员:

①刷写标语,不少于2条(1分)②召开动员会,有会议记录,有动员讲话(1分)(4)制定先进标准 ①先进党支部标准(1分)②优秀共产党员标准(1分)(5)制定创争工作计划(1分)(6)围绕中心工作、本职工作公开承诺 ①党支部向乡党委,村民承诺(1分)②党员向党支部,村民承诺(2分)(7)开展特色活动 ①党支部组织情况(1分)②群团组织创建先进集体,争先先进个人情况(1分)③党员落实“一个党员一条建议”,“一个党员一件实事”情况(3分)④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活动情况(3分)(8)开展谈心活动

①支部负责人与党员谈话有记录(0.5分)②党员与群众谈话,有记录(0.5分)③党员与党员谈,有记录(0.5分)④召开座谈会,有记录(0.5分)⑤召开测评会,有记录(0.5分)⑥开展民意调查,有调查记录(0.5分)(9)组织评议

①半年一次,有会议记录(1分)②党员互评,有党员发言记录(1分)③群众评议,有村民发言记录(1分)(10)活动成效

①支部组织活动情况(1分)②支部书记履职情况(1分)③党员参与情况(1分)④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情况,有查找问题登记表,有决问题措施(1分)⑤选树典型情况。有典型材料(1分)

4、农村党风廉政建设(20分)

(1)组织机构:有会议记录,上墙(1分)(2)支部设立纪委委员,纪检监督小组(1分)(3)有理财小组,有材务监督委员会(1分)(4)舆论氛围

①刷写农廉标语2—3条(1分)②编写《村情季报》(1分)

解③发放“明白卡”(1分)④有“确定的民主活动日”,活动有内容,有记录(1分)(5)按“六要六不要”要求制定行为规范要上墙(1分)(6)有固定防雨财务公开栏(1分)(7)履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 ①半年一次(1分)②有党务公开内容,有原始资料(1分)③有村务公开内容,有原始资料(1分)④有财务公开内容,有乡会计中心提供的收支明细资料,有理财小组认可签字(1分)(8)研究村集体重大事项,履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1分)(9)村民参与测评。有测评资料,有会议记录(2分)(10)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按时按要求召开,记录完整(1分)(11)“村两委”勤廉双述民主评议召开,询问质询有记录(1分)(12)弘扬“右玉精神”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情况,有动员,有方案(2分)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分)(1)刷写标语2—3条(1分)(2)矛盾纠纷排查到位,调处及时,没有转化为刑事案件,且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3分)(3)本村没有参与“法轮功”等邪教人员(2分)(4)重点部位排查到位,无火灾、爆炸、毒品、杀人、抢劫等重大刑事案件,没有归正人员重新犯罪(5分)(5)维稳工作落实到位,无赴省、上京越级上访(1分)(6)校园周边治安稳定,未发生安全事故(1分)(7)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有工作计划,按综治各项责任书落实综治工作(3分)(8)按时报送月排查表;按时召开综治例会(2分)(9)配合乡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做好综治维稳工作(2分)

(二)加分考核。

1、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的,加2分。

2、调研报告、信息推荐上级刊物采用的,每篇加2分。

3、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典型经验和做法获得上级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指导组批示认可的,加2分。

4、为浑源转型发展建言被认可的。加2分。

5、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按要求按时完成启用的,加1分。

6、村级组织内被上级表彰奖励的,加1分。

(三)考核等次。考核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90分(含90分)分为合格;70分—80分(含80分)为基本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考核结果认定。综合考核结果经考核办审定后予以认定,并排出名次。

Ⅱ农村党员(100分)

(一)考核内容

1、理论学习(10分):认真学习邓小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拥护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学习笔记,有学习体会。

2、工作业绩(30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优良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工作上有创新,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带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

3、服务群众(30分):有群众观点,能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4、遵纪守法(20分):能自觉遵守国法、党纪,积极参加党的活动。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

5、弘扬正气(10分):带头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移风易俗,不信教、不参与邪教,不迷信,遵纪守法,敢于同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

(二)考核实行加分制。党员个人获得上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的,加2分;事迹突出,受上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加2分。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奖励的加1分。

(三)考核等次确定。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党员不能超过本村实际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15%。

(四)考核等次标准。评为优秀等次的,综合考核必须在90分以上(含90分);评为合格等次的,综合考核得分不得少于70分(含70分);70分以下的,当年考核等次确定为不称职。

(五)考核结果认定。考核结果为优秀和不合格等次的,经考核办审定后予以认定。

七、考核奖惩

1、考核优秀的党组织、党员作为党委表彰或向上级党组织推荐表彰对象的依据。

2、考核合格以上的党组织,位列前三名给予表彰奖励。

3、考核不合格的党组织进行戒免谈话。

4、考核排次位列最后一名免去党支部书记职务。

5、考核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党员要进行组织处理。

6、党组织在考核中有下列六种情况之一的,不得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更不得向上级党组织推荐表彰

(1)、班子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2)、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

(3)、单位出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或领导班子成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并受到责任追究的;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一票否决的;(5)、综治稳定工作被一票否决的;(6)、计划生育工作被一票否决的;(7)、班子不团结,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8)、不履行党建责任,被责任追究的。

7、党员违纪一票否决的,不得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八、附 则

1、考核时间另行通知。

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中共***乡委员会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问题初探 篇7

一、农村党支部领导能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对于提高农村党支部“四大”领导能力高度重视, 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三元朱村以王乐义为领导的村党支部, 带领村民以冬暖式塑料大棚发家致富, 并向全省、乃至其他外省市传授相关技术。除了这些闻名全国的典型,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还有许许多多能够领会中央农村经济工作精神, 并把这些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优秀党支部。他们能够把上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政策用足用好, 充分发掘本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 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或工副业, 从而走向富裕之路。

在充分肯定大多数农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领导能力的同时, 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支部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在经济方面, 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 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 根本谈不上带领群众闯市场, 发展农村经济;有的虽有能力, 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 只顾自己发家致富, 不愿为群众提供服务。在民主政治方面, 有的素质不高, 能力不强, 决策不民主,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支部组织活动少, 致使有的党员党性观念、宗旨观念淡薄, 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 有的党支部对文化生活重视不够, 认为“不抓粮食没饭吃, 不抓文化不要紧”, 致使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单一, 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邻里等积极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各种科学知识得不到有意识的培养和传播, 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迷信、赌博等消极腐朽的东西乘虚而入, 影响了农村的健康发展。在村庄的安定团结方面, 有的村支部工作不够主动, 即把自身定位在搞好上级盯得比较紧的任务, 如催粮交款, 计划生育工作等, 而对于村里的治安、环境卫生、协调关系、帮贫济困方面的工作则比较消极。

二、目前影响农村党支部领导能力的原因

尽管各级党委在农村党支部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做了认真细致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 农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还存在一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 农村存在着的制约党支部领导能力提高的客观因素:一是村里债务面广量大, 短时间内化解比较困难, 减弱了乡村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村干部工资报酬低, 耗费精力多, 年老离任后生活又无保障, 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村里可支配财力减少, 难以兴办公益事业, 弱化了党组织的作用;四是上级党委缺乏有效的考核、培训和监督制度, 干部德、能、勤、绩无法准确公正地反映出来, 优不奖, 劣难罚, 挫伤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 农村党支部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还存有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部分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驾驭复杂工作局面、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不强, 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不强, 工作作风、履职能力等与广大群众的期望要求尚有差距;二是创新能力较差。一些干部思想保守, 不善于调查研究和思考, 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拿不出很好的办法和对策, 要么束手无策, 要么畏难退缩;三是个别党支部班子不团结, 缺乏工作合力, 导致工作脱节, 领导核心作用弱化。

三、切实加强农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意愿,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 农村党支部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应该有“三个着力点”:

1、着力于解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 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村党支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明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思路。制定和完善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积极性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在实际工作中, 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 促进和谐村庄建设。要妥善解决基层矛盾, 通过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不定期排查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严格责任追究制、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等措施, 加强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 为构建和谐村庄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民之间、农民和政府、农民和周边企业之间的关系和谐。

农村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 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 从根本上有赖于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 各级党委要积极引导农村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 特别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要立足乡情、村情, 坚持因地制宜, 发展优势的原则, 带领农民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扶助,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实施规模效应。

2、着力于解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 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

当前农村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 程度明显加深, 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打牢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上下大工夫。中央目前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 农村党支部也要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来加强农村的文化阵地建设, 从实际出发, 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农民心声统一起来, 积极引导社会热点问题, 帮助农民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制定和落实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

要加快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例如德州市积极建设沼气池和大型秸秆气化站, 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 为农民提供洁净的新能源。新能源进村入户在赶走炊烟、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活卫生环境状况的同时, 还可以为他们节省能源费用支出, 使农村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3、着力于解决管理民主和农村党组织与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伴随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 村级党组织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势在必行。这种职能转变的速度, 决定着一定时期内村党支部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各级党组织必须全力推动村党支部服务职能的及时跟进,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任务, 重新明确村级党组织的工作职责, 落实工作任务。把为民分忧、替民解难、促民发展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 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逐步拓宽服务的途径和手段, 增强服务本领和技能。不断加强村党支部成员的思想观念教育, 引导树立服务绩效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消除旧有狭隘的权力观、私利观和价值观, 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发挥村党支部服务功能提供动力。

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改进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 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在村党组织领导下, 有序推进村民自治, 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综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帮助农村党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摘要:进行新农村建设, 必须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并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的有效措施。

论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环境 篇8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01-003

执政是政党把握和行使国家政治权力的行为。执政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的执政环境之中。执政环境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社会和自然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种系统环境。研究和改善执政环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执政理论需要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着重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环境,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有喜有忧

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执政组织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它的角色定位,是执行上级党委的决策,领导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党的组织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是党中央的“三农”政策营造起农村基层党组织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回顾历史,1978年发端于农村的改革开放大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辉煌成就的取得要归功于党中央密切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连续七个中央一号文件贯穿一个主题: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这几年,税费改革政策实施到位,农民不仅不用上缴“皇粮国税”,反而还能得到中央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第二轮土地延包政策的实施,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民坚定了对中央政策的信念;科教兴农的各种措施得到较好的落实,农民尝到了“以工补农、兴农进小康”的甜头。

二是科技引导产业,营造起全民共富的经济环境。科技在指导镇、村级基层组织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大批农作物科技新品种被农民所认识、所接受,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广和普及;许多新的作物栽培和种养殖模式被群众所接受;许多质地优、产量高、销量好的新品种得到了广泛推广;县、乡(镇)两级农技组织发挥了积极引导和指导作用。镇村两级党组织依靠科技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依靠科技提升经营管理者素质,引导老板积极参加MBA、EMBA等教育培训,不断学习现代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发企业的活力,推进企业再上新台阶。

三是民主开放营造起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民主监督机制普遍建立,基层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大大增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目前,村组干部在换届选举中一律经海选产生,现有组织成员基本上都具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有 80%以上的党员群众对海选高度肯定。同时,村组干部全部实现了一体化,有80%以上的村实现了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各村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并建立了村民代表大会议事机制,各组织充分履行各自职能;财务公开、村务公开、村里重大事务由村民代表大会决策等做法,已经制度化、规范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各村因地制宜地组建了许多由干部引导或干部参与、群众自治的基层民间组织,如供销协会、经纪人组织、行业商会、民事纠纷调解小组等;这些组织在协助村支部指导农民闯市场、摸信息、跑运销、抓管理等方面,出色地发挥了助手或主力军的作用。

在看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越变越美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那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问题。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正在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从臣民社会转向公民社会,从一元社会转向多元社会。这是一个艰难而又相对较长的时期,加之中国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有限、农业科技含量低、发展滞后等因素,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重工轻农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即便是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保护“三农”、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减负增收的一系列文件和法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执政环境。但是,众多的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彻底解决的。尤其是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环境更不容乐观。这既包括客观方面的忧虑,也包括主观方面的忧虑。客观上讲,乡、村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束缚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手脚;农村基础教育滑坡,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才的培养,导致村民文化素质的整体下降;低俗文化介入,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有限,客观上抑制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文化的信念。从主观上分析,基层党组织还没有认真思考执政环境问题,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够,应对措施也考虑得不够周全。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有待改善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的基本估价是:有喜有忧,喜多于忧。在充分肯定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已有成绩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仔细查找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使基层执政者对如何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对湖南中西部20多个乡镇120多个村的调查,我们发现一些有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少数执政者与民争利,部门利益搭乘惠农政策的“顺风车”,腐蚀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惠农政策接踵而至,惠农面之广、惠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显示了我国对农业农民农村的高度重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三农发展的决心,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但是,执行过程中,一些惠农政策未必真惠农,精心设计的政策在现实中往往发生错位,可能出现“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尴尬。特别是当部门利益与惠农政策发生冲突时,主导惠农政策的政府部门过分集权,没有主动邀请非营利组织合作,缺乏农民的参与, 政府部门常常基于部门利益形成有利于部门的规则,有意无意地忽视农民的意愿。由于惠农政策资金大多由中央政府提供,块块(地方政府)与条条(政府部门)都争夺惠农政策的执行权,互相之间存在着博弈。同时,两者也互相团结,紧紧把握惠农政策的执行权,排斥非营利组织的参与,使惠农政策执行成为纯粹的政府行为,从而导致惠农政策中出现官僚主义的种种问题。

二是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制约着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偏高,非农产业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为传统的种植业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较大,其投入与收益的比例极不协调,所以,农村大多数传统产业都是成本高、收益低的风险产业。由于当前农村人才匮乏,需要一定智力支撑的第三产业发展就会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农产品供给结构也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我国农业经济已成功地走出了传统的短缺循环陷阱,由以往长期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相对平衡,但在农产品供求结构上却明显失衡。农产品结构总体来讲是“四多四少”,即: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用品种少,深加工产品少。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对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营养化消费需求,更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农产品供给结构矛盾中最为突出的是供给时间上的矛盾。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产品新鲜程度要求高,但消费需求却没有季节性。而农产品往往产期上市集中,使得旺季供过于求,出现卖难,淡季则供不应求,造成买难。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导致许多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下降,农民增产不能增收。另外,农业科技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也不相适应。突出表现是常规技术多,重大关键技术和生物技术少;科研与市场脱节,未能形成面向市场、服务生产主体的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没有接触高新技术的勇气和环境,且一家一户在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上又是小而全,形不成规模效益,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困难。

三是应急机制不够成熟,化解矛盾乏力,污染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环境。当前,农村各类社会矛盾呈现集中多发态势,一些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日益突出。常见的矛盾纠纷是土地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纠纷等。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有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于化解矛盾的需求,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沉重包袱甚至毒瘤;个别地方政府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不能随机应变,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以至于激化了群众的不满情绪;少数部门和基层组织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能及时回应和引导,致使一些应当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由小拖大、由易拖难、由难托到死路一条。无论矛盾的表象如何,它的本质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要我们牵住“牛鼻子”,完善各项应急机制,各类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一些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日益突出

三、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的对策

第一,优化活动载体,美化基层党组织执政的政治环境。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多次运动的洗礼,特别是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成为最基层的政治单元之后,政治环境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已逐渐明显,而实行村民委员会选举之后,所谓的政治气候更直接决定了村民对本村的认同程度。如何改善政治环境,它实际上已不仅仅是村本级单一层面的,而是社会层面的,由于新农村建设在地域上的局限性,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它需要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值得庆幸的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而从中长期的工作重点来看,合作参与应该成为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词,以参与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新农村。现在,中国农村都在普遍探索并极力推行参与式,这种参与式理念的核心是强调农民的参与,农民始终是参与的主体。参与式理论中以“民主”和“赋权”为主要内容,认为只有在充分的民主和赋权的前提下,农民的参与才能发挥他们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表达他们的真切愿望,提出适合农户经济条件和能力范围的项目,只有农民干着自己想干而又有能力干的事,事情才能办好。而赋权的核心是对新农村发展活动全过程的权利的再分配,增进村民在发展中的发言权和活动权。从现在的实践来看,农村的参与式决策与参与式项目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不仅需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起来,还要重视把村民的积极性持久的延续下去。不管怎样,这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从历史发展来看,农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总结了一系列组织、行为规范,以自身的创造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并影响了政策,相信他们将继续以自身的智慧推动中国农村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新农村民主开放的政治环境。

第二,优化经济职能,强化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经济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质就是要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府作为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主体,必须承担起不可推卸的组织、协调、服务职能。而基层政府职能的优化,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正确指导。一是基层党组织要指导基层政府履行供给秩序的职能,实现秩序优化。在我国农村,目前秩序的稀缺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不正当竞争严重,信用的缺乏等等,都是秩序稀缺的不同表现。为了实现秩序的优化,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在秩序建设中必须倡导一种法治精神,遵循法治精神管理市场,与秩序相关的政策措施的贯彻和实施必须被纳入法制轨道,政府调控和规制市场的权力应当受到合理制约,相关管理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监督,并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基层党组织要指导基层政府履行其核心经济职能,增强本地经济的竞争力。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建立并完善一套综合性的社会创新机制。基本要求是在基层党组织正确领导下,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相互作用形成以推动社会创新活动为目的的社会组织系统,大力培育产业竞争力,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国内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结构成长度低下、技术水平落后、资金匮乏,单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因此,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应该继续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提出明确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模标准、重点建设项目等,并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建立和健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保障体系,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我国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在现实层面上,仍表现为潜在资源,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把人才真正确立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用人机制,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选择机制、淘汰机制,为优化新农村经济环境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优化组织资源配置,美化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面对和解决在传统的社会环境中遗留的与新事物引出的各种矛盾。任何一种矛盾的存在都有可能影响农村的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纷繁的矛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抓主要矛盾、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达成的共识,但是如何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过程中如何应对,又是工作中很难把握的难题,有时一个小的疏忽,可能对全局工作的进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农村基层干部要想真正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克服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财力有限的困难,尽可能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重点在于优化组织资源配置,即产业聚合,实行集约型党组织配置;行业渗透,对个私企业实行聚合型党组织配置。具体做法是: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种种植、养殖园不断萌发,从业党员趋向各种不同类的优势产业,农村经济呈现多种形式并发的新态势,我们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上,要打破传统的以村或企业设置党组织的方式和地域限制,按产业链模式,根据党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党支部和党小组重组,建立集约型党支部或松散型党小组,把党员编到各专业党支部或分类党小组中,党员实行双重管理,虽隶属于一个党支部,但可以按产业跨地域参加党小组活动,从而促进党员种植、养殖户资金、技术、资源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化组合。目前,由于各种私营、个体企业蓬勃发展,农村青年、职校毕业生以及城市下岗职工包括下岗职工党员开始涌入个私企业和乡镇工业园区,但由于个私企业规模小、党员少、党员流动性大,存在着党员发展难、党建指导员开展工作难、党组织组建和党支部党小组活动开展难等“三难”现象,为此,必须摸索出利用行业协会、工商联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有效方法,加强同行业党组织的管理、增强行业竞争力,改变个私企业党组织建设“三难”现象。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团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宣传媒体的管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文艺演出等弘扬优秀作品,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行为,强化法律工具的震摄警示作用,监督政府依法办事,规范政府办事程序,增大办事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依法保护农民群众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切实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构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周批改:《惠农政策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湖湘三农论坛 2009常德》,红旗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2]杨义祥:《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环境报告》,《中国乡村发现》,2007年第3期。

上一篇:抓好高效课堂下一篇:城市环境卫生的主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