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推荐11篇)
龙口中心小学 何文才
内容提要
兴趣,常常由人们接受新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因而新的训练内容,新的训练方式,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失去他们积极上进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有了浓厚兴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同人的情绪体验相关联,使人动情的东西,令人喜爱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兴趣。因此,激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情动于中发于外,就能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
关键词语言 情感 兴趣
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就小学来说,旨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相象作文和常用的应用文。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教育的阵地,素质教育要求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强化刘,学习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就是其中原因之
一。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对我后来发生的影响,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尔文小时候是个平庸的孩子,但是由于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的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进行野外观察,因此对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能力的培养也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下面就一节怎样引导学生感兴趣的参入课堂作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作文教学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过程活动中,教师如何恰当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如我教学《记一次活动》时,我课前画上几幅画,让学生做评委,评一评,评出你心目中最喜欢的一幅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可高兴了。课的伊始,教师就扫除了学生心里障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的学生就问;“老师,是您画的吗?”“是呀。“哦,真了不起。”教师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表达,来促进学生写作的欲望,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起点,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在教学中就自信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性和积极性相应就会有所提高。《新课标》就明确地把“写话有兴趣”摆在首位,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学习写活,重在培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引导学生步入知识海洋的内驱力。
二、作文教学的兴趣从情感中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郑重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既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又有着现实的紧迫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对某件事物或活动有了情感,就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加《记一次活动》课前学生评出了一幅色艳丽的“小丑”图画。我举起那幅画,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学生个个发出称赞声,借此时机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幅画的赞美(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一下课堂就像开了锅的水,我趁势说:“孩子们,为什么不大声说一说自己的心里想说的话呢?”这一下像开了闸的山洪。“老师,我说”“老师,我说„„”教室里出现一片如“林”的小手。一个个小脸如粉红的桃花,映入我的心田,一张张小嘴如同爆行,接二连三,响个不停。什么“漂亮的小丑”“美丽的小丑”、“可爱的小丑”“我想跟她玩”、“我想跟她做朋友”“我也想画一幅”„„当你看到如此的情景,怎么不为此所动、所喜呢?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水到渠成。这正是现代需要的课堂教学呀!正是因孩子们对这幅画有了情感,才能把自己的心声用词用句来表达。达到我嘴说我心,我嘴说我见,我嘴说我想的目的。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不作限制,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小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情感,对教师上的一大成功,我们应当爱护这些小天使个性化的语言来完成的作文。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很容易根据学生的外在行为来判定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及程度如何。兴趣对学生个性品质及学生成绩的影响程度极大,是任何品质难于取代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的认识到学习兴趣在学生个性发展学习与进步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过程中写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作文教学的兴趣从激活中来
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老师们凭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相应的感情。因此,作文之前设计游戏,对激活课堂十分重要,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积极参与。教师趁热打铁:“这小丑可爱吗?”“可爱”“你们发现了什么没有?孩子们马上意识到‘小丑’缺了鼻子,需要画上。“”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来个‘贴鼻子游戏’好不好?“教师我来”„„。我首先宣布了游戏的规则,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小丑”头像,然后让学生蒙上眼睛给“小丑”画鼻子。学生有的把鼻子画到眼睛上,有的把眼睛画到了头上,有的把眼睛画到了耳朵、下巴等等。引得孩子们一阵阵的哄堂大笑,其中有个同学观察非常的细,找准目标之后,准确的画好了鼻子的位置,顿时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我又让那个学生介绍他成功的经验,在孩子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们的所得。这样活跃的课堂,会深深在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是“趣”激活了课堂,是“趣”让孩子们难忘,是“趣”让孩子们开怀大笑。美国生物学家贝弗里奇也说过:“只有哪些对发现抱有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有成功。”有人认为教师的教学应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是学生个人的内在学习品质,是学习的内驱力,但它往往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外化出来的。
四、作文的兴趣从需要中来
需要是人的本能,当本能需要时,就会转向行为。文笔练习是要抓住兴趣的,学生兴致勃勃地做完游戏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刚才的游戏非常有趣,请大家把自己做的看的听的想的都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学生一边沉浸在刚才的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一边不停地写。学生的这种行为就是教师的需要,同时也要把这种需要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只要我们能达到自己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激发学 生。
一、创设情境, 提供素材
创设情境可以将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形成一个作文的兴奋点, 激活大脑, 从而产生要表达的冲动。
1.创设课堂情境
记得一次作文要求记一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我根据内容设计了题目:《不想说再见》。一上课, 我用了一段感人的导语引发学生的兴趣:“每个人都会成长, 在成长中变化, 年龄会变, 身体会变, 性格会变, 爱好会变……但有一点不会变, 也不应该变, 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接着我又播放了一首学生喜爱的歌曲——《伙伴》, 并伴有旁白, 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和谐、自然的环境, 激发了学生的遐想。学生们自然地跟随音乐, 追忆那难忘的小学生活和教会他们学习、生活的老师。在不到十五分钟的师生轻松对话后, 学生们仅仅用了不到十五分钟就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 那些话语都是从学生心底涌出来的。这充分体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先体会, 再作文。
2.创设生活情境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 我还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 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时, 我先带领学生举行“抓坏头头”的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 用一些轻松的语言, 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的动作、语言、神态及“观众们”的情绪等。活动结束后, 我先让学生谈这次活动的感受, 再问是从哪些情节中体会到的。然后, 再让学生把这次有趣的活动写下来。学生玩得痛快, 写得真实, 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二、创造条件, 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就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写作条件,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 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 教师不但不能扼杀他们的各种兴趣, 而且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对那些一时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学生不要性急, 平时要留心观察他们的爱好, 以一种爱好培养另一种爱好。如有的学生爱好打乒乓球, 就指导他们观察每个人的不同打法, 发球动作, 接球姿势, 场外看的人的神态, 这样就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以《打乒乓球》为题的短文。对这些学生的作文最好采用面改的方法, 及时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之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 这些学生也会看到希望, 写作兴趣也随之被激发。
(2) 学生不但爱好不一样, 而且能力也有大小。教师应面对全体, 但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不搞“一刀切”。对于那些平时学习用功, 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 要经常把他们的习作念给同学听, 让大家一起帮助修改, 使其更上一层楼。对于那些写作困难的学生, 要亲近他们,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感悟生活 培养兴趣
赞可夫说得好:“应该打开窗户,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 丰富学生的感悟经验,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用多种感官去接触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作深入细致的观察, 调动多种感官去接触这个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为了观察燕子妈妈给小燕子喂食, 我和孩子们在教学楼大厅一呆就是两个小时。春天到了, 学生笔下的春天总是“小草绿了, 柳树发芽了, 燕子飞回来了”。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春天的来临, 我就带领学生, 连续三个星期去观察柳树发芽、长叶的过程, 他们笔下的描写就细致有内容了:“柳枝上刚长出豆芽一样的嫩芽, 淡绿色的, 又像一个小花蕾。”“柳枝梢的芽已经吐出三四片尖尖的柳叶了, 看上去像朵漂亮的兰花。”“哇, 柳枝的叶子已经很茂盛了, 绿油油的, 像女孩子的长发在风中飘舞。”对春天的感受也更真切更具体了。
2.走进生活, 玩中激趣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玩耍中, 孩子会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在玩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激活思维, 促使学生把玩中的乐趣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有一阵子, “跳跳鼠”在学生中风靡一时, 他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我也亲自玩了几回, 却怎么也玩不好。看来, 玩中自有学问, 值得一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玩“跳跳鼠”》的作文。胸中有话说, 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 最差的学生也写了400多字, 从“跳跳鼠”的结构, 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 其中隐含的原理、带给人的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 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趁热打铁, 我又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跟我玩……》, 这次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大开眼界, 许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游戏, 我闻所未闻。学生作文中那跃然纸上的童趣, 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的确,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童趣是永存的。走到学生中去, 和他们一起玩, 亲自去体会玩的乐趣, 并让玩走进学生的作文, 学生一定能写出无穷的童趣来, 从而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3.留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大多数学生畏惧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 没有情感可抒”, 而造成此原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存”太少, 生活积累不够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搜集较典型的写作材料, 习作时就“有米可炊”了。如一天下午, 我走进教室时, 发现同学们个个汗流浃背, 有的拿着书本不停地煽风, 有的“呼哧呼哧”地喘气, 有的干脆脱了外衣, 等等。原来上一节是体育课。看到如此情境, 我让同学们仔细观察, 他们个个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很快这一堂作文课就进入了“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的境地。这个事例带给了我们思考:积极的、美好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食粮, 它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 同时也提高了从生活中捕捉材料的兴趣和能力。
作文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感觉器官参与得越多, 作文的思路也就越宽广, 越容易唤起表达的欲望, 作文水平的提高就越显著, 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越高涨。
四、评价激励, 强化兴趣
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在写作中充分表现出来, 教师必须认真批改, 努力使每篇作文的优缺点都在评语中体现出来, 特别要鼓励中等生和差生。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克服畏难的心理障碍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小学生的作文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仿作开始, 直到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它是学习语言的一种综合性练习。若教师要求过高, 用自己的水平去衡量学生的作文, 给学生打低分或不及格, 结果只能使学生失去信心, 对作文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 也就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应尽量给高分, 对有点滴进步的差生还可以给鼓励分。
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如为学生创造展示天地:在黑板报、自编班报、校报等刊出优秀文章;将学生优秀作文印发给每位学生阅读;组建作文兴趣小组;利用刊物发表学生作文, 开作文评讲会……通过这样, 让每个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强化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促使学生乐写。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 热心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 就会涌向笔端, 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兴趣
【分类号】G623.24
一、放开些学生的手脚给学生以成功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的时候,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甚至喜形于色,眉飞色舞。这就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兴奋,又产生一种追求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该有多么重要。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这对写作文不感兴趣,但这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因为老师的培养不够而后天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不是从浅从简入手,而是一开始就灌给他们很多的写作知识,要求学生不跑题,不写空话,不许写出病句。清规戒律很多,这样就窒息了学生们的写作活力,困住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在写作中无所适从,不但对写作不感兴趣,而且一到上作文课就战战兢兢,产生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中,必须放开手脚,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写作之时,更应当注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我是让学生先仿照谋篇课文写,再让学生写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物,让学生随意写,先说后写,在说中让学生评论谁说的具体生动谁说的好,好在哪里,使学生在说评中学到写作知识和写法,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增强信心,有了兴趣,越写越爱写。
二、启发性命题,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题目具有点睛的作用,好的文章题目一定是好的,题好一半文。教师应先从题目上入手,来引导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激情,诱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空间,在里面遨游。所以,选择作文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能否诱发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讲,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新鲜的、有启发性的题目,学生是感兴趣的,才感觉有话说,有情抒。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找到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题目,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的作文命题都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具有启发性,这《还是老师说得对》、《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等题目,就可以激发学生感情上的波澜,因为学生最了解老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最了解老师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作文情绪,调动了学生的信息库,唤起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虽然题目不同,但得心应手,就不会望而生畏了。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校内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让学生亲近生活。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這句话指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脱离生活,内容大都是自己编造的,或者是通过看作文书改造的。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在平时我们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整天让他们呆在教室里学习。所以,在写作文中巧妙的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把学生的视野从学校生活引向广阔的社会中去,使学生动起笔来,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在集资办学中,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把自己平时攒下的一百个鸡蛋卖掉,把钱赞助给学校。我就让学生把这件事写下来,大力渲染,学生的情感如潮水往上涌,到了有感可发,不发不快,有情可抒,不抒不畅的境地。
让学生亲近书籍。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教的学生的水平推荐一些合适他们的书籍。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
小学生的作文既要引导儿童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又要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趣爱好,引领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里尽情遨游,可以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也可以让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里任想象驰骋,任意飞扬;还可以依托课文、图象、词语、资料、实物、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想象,自由表达。但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如创造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点,问在座的高中学生:“这是什么?”高中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是粉笔”,创造学家来到小学,用同样的问题问在座的孩子们,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是太阳”“是月亮”“是圆盘”……答案竞有几十种,可见想象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是何等的重要,这对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培植习作的自信,有重要意义。
五、及时批改学生文章
交上作文后,因为教学事务多,许多教师总是要过上一两个星期后才能把作文认真批改完。其实,这样会使学生久久得不到成果的反馈而对写作的热情大打折扣。因为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会对上次作文的印象已经淡漠,期待反馈的激发作用也就大大降低。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尽量及时批改,尽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自己的反馈,利用学生留下的记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六、注重以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产生写话的愿望
教师要尊重与鼓励学生,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写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写话,如开展评选小作家活动。我通过比较评选出写话能力出众的学生,让他们当选小作家,并在全班读出他们所写的内容,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只有多写多练,才能形成技能。我坚持每天让学生写一句话,我的要求很宽泛,哪怕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哪怕是随手而写的没有根由的一句话,目的只是使学生觉得写话并不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写话愿望。在写话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写话内容,不要忽视学生的写话兴趣,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写话内容,这样,我们会发现许多惊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训练。以上几点,只是个人不成熟的做法,但在我班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浅谈之,望同行赐教。
参考文献
[1]小多,志行.略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1986,04:65-69.
[2]张春玲,李彩红.从心理角度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4:40-42.
[3]赵淑苓.谈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作文教学研究,2011,03:45-46.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宾中学 谢佩华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论述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观察生活,广泛阅读,技巧上生趣,评改升华。教师只要不断灵活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局面就一定能形成。
关键词语:培养写作兴趣
目前,作文难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难教。如此状况,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致命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观察生活,做有心人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作文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或学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我在教学“观察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时,改变了以往单纯局限在教室里,空洞地教给学生要如何去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教法,而是组织学生分组搞一次秋游,把学生带到田野里、果园里,让他们投入到所写环境中充分感受,把田野、果园里的植物,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去观察,去贴近。同学们像一只只快乐的鸟儿,兴趣极高。连平时不善于观察的同学也留心起来了。秋游结束后,各小组讨论交流意见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这次作文同学们利用视觉、触觉和听觉效果,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难以捉摸的自然景象,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课后,我调
查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觉得此次作文活动挺有趣,写起来得心应手。我觉得应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作文才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看、可说、可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平时我注意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开辟感受生活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登山,举行体育竞技活动,参观展览等有益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面,大大丰富了写作题材。
二、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杜甫曾立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他也确实为此而博览群书,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广泛阅读首先应立足于语文课内的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我指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名家的先进的写作技巧。
其次,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我建议学生订阅《语文报》、《作文报》等有益刊物。对于一些好的作品,就组织开展集体阅读,并讨论它在写作方面的闪光点。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我告诫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技巧上生趣
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高山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山泉在崎岖的峭壁上流淌,善于表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不喜爱写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纵然有了写作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过河渡水缺舟桥。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技巧的专门训练。训练则可采用多种方法: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写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是有计划的进行,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定好学的训练计划。练前有明确目标,练中恰当引导,练后合理评析。特别是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诱导,使学生感到他们在写作技巧上不断进步,在“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人人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四、评改升华
学生的阅历少,但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都很强。肯定成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信心,并产生动力。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首先看的是成绩,然后看的是教师的评语。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当然,如果你的评语中尽是一些批评的语句,必然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写评语必须注意艺术性、启发性和鼓励性。
(一)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正面鼓励为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在批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作文时应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一个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文笔很生动,我就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好好努力,发挥优势,汲取养分,老师祝愿你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个学生在一篇写人的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很到位,我就写道:“你很成功,人物的音容笑貌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的高尚品质也让我们深深感动。”又如一位学生作文的结尾写得很好,就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将文章提到了一个高度,升华了文章主题。”
总之,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珍惜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成功之处,多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应委婉批评,重在引导
当然,学生作文中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批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切忌“一棒打死”,不注意学生的感受。我们应以商量的口吻心平气和地、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提出批评意见,让学生乐于接受。如某个学生的抄写不认真,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能认真抄写必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某个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特多,就可以写这样的批语:“好好利用你的学习助手——《新华字典》,让它帮助你改正作文中写得不恰当的字。”一个学生作文没下功夫写,教师就可以说:“下点功夫修改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可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注重鼓励性,有亲切感的评语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一定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就感。
提到科学活动,教师就会引发什么发明、火箭、宇宙,这些是小班幼儿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的问题,很容易吓住孩子。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的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易转移,活动中情绪波动大。如何让小班幼儿对科学感兴趣呢?科学始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是兴趣的先导。小班幼儿教师若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就能够激发小班幼儿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学科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小班幼儿内心的“我要学科学”的这份愿望,就能培养他们学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情感。
一、满足好奇心,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可以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和创造。而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把握时机随即教育,引导幼儿观察。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兴趣出发选择内容,造成教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自己身边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去发现,将发生在身边有趣的内容化成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
小班幼儿教师尽可能可利用以一切户外机会,引导幼儿细致入微的观察,鼓励幼儿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如组织幼儿开展踩影子的体育游戏,相信孩子们会玩得很开。这是孩子们突然发现影子没有了,孩子们问:影子不见了,影子哪里去了呢?于是一个新的科学游戏生成了,孩子们在园内四处找影子。他们找到了小花、小草的的影子,他们都为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当孩子们发现影子的形状不同、高矮不等时疑惑了:为啥影子不一样?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可从光学成像原理加以解释。孩子们会发现:科学对他们来说,竟如些神往。这样在探索科学探索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都能提出许多问题,这不仅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也培养了小班纪儿的科学兴趣。
三、给孩子积极的评价,引导小班幼儿自主操作,培养学科学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小班幼儿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和他
人。所以说成人的评价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形成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老师应帮助小班幼儿树立信心。如经常夸奖他们、鼓励他们、超过别人、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进行讨论,逐渐培养孩子敢说、善于表达心中想法和习惯。对于能力差的给于恰当的引导,鼓励孩子把想法说出来,促进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柔弱的,一旦受到压制或不恰当的教育,幼儿会失去对科学的兴趣。因此,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指导幼儿分阶段,分步骤完成一定难度的科学活动等。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经常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孩子们的讨论,与孩子们一起“闲聊”。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独立进行选择、独立操作,独立进行观察发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秋天到了,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捡回许多叶子,让幼儿把捡到的树叶带到活动室里独立进行比较、分类。分类完毕后让幼儿向大家汇报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用的是什么方法。幼儿汇报的结果异彩纷呈。有的是按叶子的形状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叶子的颜色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叶子的大小进行分类,还有的小朋友想到用叶子的厚度进行分类。老师没有想到的,孩子都想到了。这种情况,老师就应该表扬孩子们的聪明能干和丰富的想像力与观察力。由此,孩子们十分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真正体验到“我能做”的积极情感。同时,教师要以表扬为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相信幼儿经过努力,在老师帮助下可以“独立”去完成,这样,在
活动过程中,能让幼儿体验到力量与信心,产生自主感和胜任感。教师还要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故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结尾的活动,即一种活动有多种正确答案,来刺激幼儿动脑思考,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环境,形成宽松的科学活动氛围。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小班幼儿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应充分地把幼儿的潜能挖掘出来。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必须指出,宽松的心理环境也是幼儿无拘无束科学活动的前提。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得到了鼓励,孩子们的探索和发展就得到了支持,孩子们的错误和失败就得到了宽容和理解。在这样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就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质疑,充分感受交谈的乐趣,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参与或鼓励,为幼儿愉快地逐步引进科学的殿堂。小班幼儿教师要培养好小朋友的科学兴趣,通过参观种植园、科学实验室,培养了小班幼儿科学观察技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参与的技能、使他们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在季节特性较明显的时候,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了解获得科学知识。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小班幼儿通过科学兴趣的培养不仅能获得最浅的
惠济区胖庄小学 周艳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关于写作他们还不能做到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写。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对写作不是特别的感兴趣,感觉不知道从何写起。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和我们的教学方法以及和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有很大的联系。
通过这次的期中考试,做质量分析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写作比以前的得分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回想一下这学期的写作教学上,我觉得这些进步最大的原因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求知欲,推动人对某些问题的学习,进而提高相应的能了和养成好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知。
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到孩子们以掌握一个词语到用词造句,再到说,写句子,然后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成一段话。比如看图写话,可以让孩子们先去认真观察图画上有什么,然后能把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进行说。在说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语言上的自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可以从说一个词,到一句话,然后到一段话。这样便会有许多孩子争着想发言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提高了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可以把大家说的进行筛选,然后引导学生做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孩子们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进行写作训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住了写作的基本要求,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从说到写,从叙到写。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口头语言来发展他们书面语言,让学生从说一句话再到写一句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启发,帮助孩子纠正语言上语法的错误,这样练的多了,孩子们感觉写不是那么的难了,同时对写作也产生了好感。
三、从游戏出发,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我们平时在课堂和课下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体育课上的“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和我们课外活动时播放的视频小故事等。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体验过和看到的,肯定孩子们都有感受,孩子们在开开心玩过之后,让他们把游戏的过程说一说,再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这也是提高孩子们写作能力的方法。
四、观察实物,激发兴趣。
通过亲眼看,亲耳听,动手摸等多种感知方法认识事物跟语言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让孩子再写小白兔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先观察,看一看它的样子,耳朵、鼻子、嘴巴长的什么样,然后可以让孩子摸一摸,再让孩子讲一讲,这样孩子再写来,就有东西可写。春天来了,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让后把自己看得到的说一说,写一写。
五、要坚持小练笔活动,定期进行训练。
写作的水平提高,并非是一气之下可以练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孩子们去进行说,简单的写一个词,一个句子之外,还要针对性的选些题目来练习。我要求孩子们每个星期进行一次
小练笔。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孩子们一个写话的内容,让观察,想象。这些进行完之后,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这过成中,老师要及时指导孩子们语言上出现的错误。最后,把大家说的句子语段筛选,组成一段话,给孩子们作参考。这样孩子们在写作上就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对写作慢慢产生了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抓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写作,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批改后, 认真做好总结, 并对较好的例文进行范读。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在他们的习作经过认真修改后, 朗读给全班学生听或张贴出来, 让大家学习。对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 采取鼓励的办法, 选其中写得较好的一段或其中某一方面加以表扬, 使其相信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寻找学生在作文方面的闪光点,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把握标准, 不吝分数
学生作文得低分, 这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 “分”抠得很紧。学生辛辛苦苦写出一篇文章, 能得个七十分就了不起, 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都没有一篇作文能得60分。经常得到低分, 就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 失去自信心, 逐渐出现回避或退缩的反应, 进而失去对作文的兴趣, 产生畏难消极的心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 之所以低分, 主要还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把握的标准存在误区:一是把学生的习作当成文学精品看待;二是用名家的范文、杰作为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三是把语文课程标准中, 对初中学生作文总体要求的最终目的作为训练过程中的标准, 去评价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从而使教师认为学生的作文很差、很粗的思维定势, 甚至生怕改作, 怕改学生的作文, 形成“满山尽石头, 无处下锄头”的观念。针对现状,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应抛弃这种片面观点, 正确把握初中学生作文的评分标准, 认识到初中学生的作文只是一种习作, 只是一种练习性的作业, 一种练写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 按照初中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逐步提高、逐步达标来考虑评分标准。评分时要以鼓励为主, 不要吝啬分数, 只要达到了作文的基本要求, 就是一篇好作文, 就要给予较高的评价, 以帮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实践证明, 凡以鼓励发展为出发点, 就很起作用, 学生的作文在教师的激励下就比较快上路。如2002年我教授一个班的语文课, 开学初被评为作文合格的只有20人, 占30%。自从改为以鼓励为主评点给分后, 学生的作文水平迅速提升, 到后半学期, 65个学生中作文分数在没有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上升到80分以上的有40人, 占61%。
三、师生共同练笔,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惟有教师的善读善写, 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据调查, 学生最关心、最喜欢的是自己老师的文章。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去观察, 和学生一起写,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 良好的榜样跟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每次写作文我都和学生一起动笔, 写好后再把自己的作文朗读给学生听,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和学生一起写作的过程中自己更能体会到, 写这样的文章哪些地方好处理, 哪些地方难处理, 有了切身的体会再去指导学生, 就能看得准确, 说得实在。如写《校园里的花》, 我首先带学生去观察, 然后指导, 最后让学生写。我也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写, 学生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写, 写作情绪特别高。我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描写花的颜色和形状时, 用准词语是一大难点, 由花的颜色和形态产生合理联想也是一个难点。我便边写边指导, 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写完后, 我把自己的“下水文”朗读给学生听, 难处理的地方重复朗读, 学生听得很认真, 不少学生还做了笔记。学生在老师带动和激发下很快完成了这篇作文, 而且不少文章写得很优美。
四、发现“闪光点”, 鼓励向前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 能够强化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初中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 是较为稚嫩、粗糙的。鉴于这种情况, 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在学生作文中的缺点, 一味地泼冷水, 把学生的习作说得一无是处,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和难作文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 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作文教学,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优点和微小进步, 哪怕是一个好句子, 一个用得恰当的词语, 一个新鲜的材料……都要看成是“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鼓励继续发展、升华。
我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观、质量观变了, 批改作文时便由“满山净石头”转到“处处有闪光点”。评点时, 这里是好的, 那里是优的, 讲评课也变成了“鼓励课”, 学生总是想着, 下次作文要比这次写得更好。由此产生了良性循环, 整个班的作文水平便一步步地得到提高。
五、在作文教改中改“苦”为“乐”
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在引导学生练习作文过程中, 把“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句中的“苦”字改为“乐”字, 教师潜心创设作文的乐学环境。尤其近年来语文课配合学校开展“朝阳”读书兴趣活动, 引导学生写读书心得, 编写《手抄报》。这样一来, 学生天天乐于练笔, 沉浸在作文的欢乐中。因此, 学生对作文由过去的“要我写”变成今天的“我要写”。以往学生双周写一篇习作, 一学期写10篇作文, 但他们还觉得“多”、“苦”, 而现在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看了好文章就想写, 碰上新鲜事就情不自禁动笔, 每周还利用课余时间自编《手抄报》。这样, 一个学期多的撰写了60多篇文章, 少的也有20多篇, 平均达到了32.6篇, 其中还有32篇在省、市、县、校教育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59-01
众所周知,兴趣是进行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是推动主体发现新知、学习新知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新课标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抛去传统语文教学时华而不实的华丽外衣,让同学们看到语文学科的真实魅力,是当下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一、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没发育到叛逆期,但却是很需要悉心呵护的阶段。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亲切、友好、慈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家庭因素、学习成绩因素而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态度。要用微笑和尊重建立和谐、轻松的授课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变化,根据细微的心理活动,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的讲解时,通过学生们对“火”的了解,可以适当的启发学生们“火烧云”的颜色。因为四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还可以发散思维,讲解一下为什么云是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个问题。这时,如果学生们还不能理解,教师就要有耐心,把晦涩的语言变成孩子气的讲解方式,而不是抱着“听不懂就算了,反正早晚有一天会懂。”的教学态度敷衍了事。通过对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创建,学生们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再根据对现在课堂的把握和了解,再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那么,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二、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
每一节课,不论是语文还是其他科目,导入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能在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下,设计一个引人人胜的导人环节,那么会全面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节里,不仅仅要求教师对课本材料要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仅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面的传授给学生,也要对学生们的疑惑给予解答。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可以通过对比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来导入新知。上课前,全班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可以把同学们的精神集中起来。背诵之后,在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之时,讲解接下来要学习的还是一首送别诗,并对诗人王维进行介绍。这样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并且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以诗引诗,培养小学生爱好古诗文的情趣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要继承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其中第一学段阅读要求背诵优秀古诗50篇。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词不像白话文那样通俗易懂,因此学习兴趣不高。这就需要教师能善于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我国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当中,让学生在背诵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学习,最终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情趣。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时,为达成“熟读成诵”,引发学习兴趣这一目标,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教学环节:以课本上的这两首古诗为起点,以故事为引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的课堂教学片断:
“同学们,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两幅秋景图,写得真美。你们知道吗?古人们大多是用诗来表达他们对美景的赞美之情的。关于古人写诗,还有很多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两个,好不好?”“好一一”于是,我尽量用儿童语言给学生们讲了两个关于古诗的佳话,一是《骑驴推敲》,一是《王安石炼字》。学生们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却个个兴趣盎然,都嚷着、喊着再讲一个。我把话题一转:“老师还有好多关于古人写诗的故事呢,以后慢慢给大家讲。现在我有个想法,先和大家说说。”“快说啊,老师。”“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说,你要读熟了很多诗,要是看到很美的景色,你就是不会写诗,也能通过背诵别人写的诗把那景色捕绘出来了。咱们试一试吧?”“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田野里玩。龙龙就看到树上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高兴地说:‘真美啊,这个时节出来玩真是好時候,我要做首诗。嗯……嗯……’他嗯了半天也做不出来,谁来帮他?”“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学生们高声的齐声背诵。我立刻赞扬:“同学们,你们太棒了!看,你们不会写诗也会吟诗了吧。从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古人为了写诗,费尽了心思,写出的诗句才流传千古的。我们一是为了不会写诗也会吟,二是为了古人写诗那么不容易,我们多背些诗好不好?”“好一一”“那我们就约定好了,咱们一起每周背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到时候啊互相检查。”“好!”同学们信心百倍地喊。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背诵古诗文的情趣。
总之,想让学生们都热爱语文、不把语文课当做负担,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几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启发与坚持。要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吸引人的授课方式,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就能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黄春娥.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J].东方企业文化.2010,(1).
[2]周立芳.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9).
[3]夏益军.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策略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
[4]胡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处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的重要评价之一是“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有话想说,在厚积薄发中有话会说,在参与评改中有话必说。努力探索一条“让中学生热爱写作,热爱用文字表达”的方法与道路。
关键词:写作
兴趣
亲历体验
积累
批注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表述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是自我表达的激情挥洒,是与人交流的快乐分享,是思想火花的迸溅,是情感流淌或宣泄的畅快。写作能力更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课标对写作教学的重要评价之一。那么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兴趣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而实际的语文课堂是注重阅读,淡化作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系统性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操作,抽象、盲目、混乱的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应付性多,不吐不快的主动性写作少,有创意的表达更是鲜见。
那么探索一条让中学生热爱写作、乐于用文字表达交流的作文之路,是我多年的愿望。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亲历体验,下笔如泉涌
学生写作经常是闭门造车,根据自己平时看的作文书和阅读基础进行抽象写作、想象写作,很少联系起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少动用自己的感官、很少有个性鲜明的感受和表达。这就造成了学生写作的痛苦,逃避作文,即便写出作文,也是无病呻吟,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生命活力和真情实感。为此,我结合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搜集资料,或设计一些活动,让他们在亲历中体验中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如:传话活动、写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走进大自然描写四季风光、那一次我哭了(笑了)等。还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写触动自己心灵,并能引发读者共鸣的东西,这样亲历体验,就有话想说,有了表达的渴望,就有了写作的兴趣。
二、厚积薄发,笔下有神韵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取,评判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会以诗书满腹、能说会道,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来衡量。诗书满腹、下笔千言就是语言积累丰富,能说会道、一挥而就是语文能力强。那么说什么,写什么其实说的写的都是自己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实上,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
词汇积累:关于词汇量,课标中有“丰富语言的积累”的要求。积累多少合适,刘国正先生认为,我国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词不下两三万。我们也常见学生作文中语言贫乏,枯燥,大白话满篇,不见一个生动词语的现象。可见,对积累词语和学会运用词语的“量”的要求是必需的。
阅读积累: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学生每天应该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王丽主编的《我们怎样学语文》里面介绍了27位专家学者,据他们自己讲,他们日后的成就主要靠的是小学时的大量阅读积累。
朗读背诵积累: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朱自清说:“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写,还可以帮助说。”蒋种仁先生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是学不好语文的。”他们都谈到了诵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写作积累:美国一位学者进行了有关写作的实验,其结果是,写作量达到30万字可以产生质的飞跃。《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9年总写作量7万字多一点。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日记、笔记。他认为,“从日记联系写作”,“由此锻炼得来的写作能力,必然深至着实”。朱光潜说:“记日记是初学习作的最好办法。”
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语文积累计划: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进行优秀诗文背诵,每天记日记,每周一次作文训练,每周一次作文讲评,每学期摘抄不少于50页等。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考试作文分数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学生读书、背书形成习惯,进而积累丰厚的文学底蕴,对作文唉声叹气的情形消除了,更多的是一种写作的畅快和满足。厚积薄发,笔下自然有神韵。
三、示范批注,讲评成乐趣
针对班级容量大的特点,教师一一批改作文工作量大,也不堪负重,学生也往往对批语的反应不够强烈。如何让学生欣赏作文,写出批语,做出点评,提高鉴赏水平?我想,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必须的。我选取了几篇典范文章,做了眉批、旁批、批语等,印发给学生,因为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所以兴趣很高。老师的示范也给了学生以方法的引导,直观具体,学生参与积极。及时的讲评,及时的反馈,使评讲作文不再是难题,解放了老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等方式,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推荐给报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乐于写作。
四、挖掘素材,课本是宝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到写作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拿到作文题后,不知从何下笔,或者即使文章写好了,也是写得毫无文才,生拼硬凑,枯燥无味。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文素材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之一就是从教材中寻找素材。我们语文书,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只要我们用心,杜甫、文天祥、屈原、司马迁、陆游、居里夫人、海轮 凯勒等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就出现在你的眼前。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写作材料,把课本中的语言活用在自己的文章中,那么课本就成了我们写作的宝库。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要做个有心人,敢于尝试、探索,乐于研究,写作对学生来说,写作也将是乐趣,对老师来说,作文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通讯》
中高考如同指挥棒一样,引领着从教者的策略,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曾经是、即便现在也几乎是语文分数的半壁江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这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这中考的半壁江山,莘莘学子当然是于心汲汲焉,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然而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是一提作文就头痛,作文时刻成了他们学习中最恐怖的时刻,无丝毫的兴趣而言,这也一度是很多语文老师最棘手的问题。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的一句名言“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给了我们极大的启迪,指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想说想写,敢说敢写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思索、去创作,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朱熹说过“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可见,能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一名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端正心态,培养作文的兴趣
在平常学习与生活中经常可发现,同学之间互通信件时,即使是平常一写作文就倍感头痛的学生,给同学好友写起信来,却往往能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几页纸。原因何在?有话说,且同学好友之间无拘无束,有什么说什么,毫无顾忌。而一旦老师让其把写信当成作文时,他们便立刻紧张起来,害怕起来。难怪叶圣陶曾这样揭示写作与写信不同的心里效应:“平常写信给朋友,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内容决定形式,技术上也乐于尽心,而且也容易安排。待老师出了《致友人书》的问题后,他们的错觉以为这是‘作文’,与平常写信给朋友是两回事,不免做些拉扯套合的工夫,于是写下来的文章不着拍了。”因此,要让学生作文中有良好的作文心态,从而转变其为作文而作文的不良心理,从而克服生搬硬套、胡编乱造的写作态度,培养作文的兴趣。
二、给予导引,激发写作欲望
没有欲望,就不能产生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感到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想写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吐不快,非写出来不可的动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最佳境界的作文。
本人在教学中,在每接手一届学生后,总是有针对性地、有系统性地给学生进行写法的指导。
首先,加强作文写作的生活指导,引导学生时时带着写作的目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索生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有棱角的感受。其次,在写作命题时,要紧紧扣住时事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社会,使命题具有鲜明的现实生活特征,从而激发学生“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的热情。如结合日本侵华老兵东
史郎日记及其败诉案事件,我发动学生,命题写作“给东史郎先生的一封声援信”,这类写作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再次,在命题上,还要注意紧扣课本,从语文的本身寻找学生们感兴趣的命题。例如引导学生对适宜的课文进行续写、改写或扩写等,这类作文命题我曾采用过“宏儿回故乡”(《故乡》)、“重庆采访王奶奶”(《小橘灯》)、“老杨真是咱们的知心人”(《老杨同志》)、“课本剧《最后一课》”、“课本剧《变色龙》”、“杨柳依依”(《送元二使安西》)、“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北国冬景”(《沁园春?雪》)等。
三、巧用评价,激发写作兴趣
一般教师对作文教学总是采用学生写,老师改,然后评的方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结果作文本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苦不屑一顾,作文本弃之一边,针对这种现象,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
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认真批阅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标准简洁学生利于操作,比如“先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不当之处;再读全文,审视是否完整,有无精彩的词语和段落。”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我看到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批得很认真,评的有板有眼,不当之处老师再指导,这样,学生既感受到了老师的认可,又体会到了自己的成功,从而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并深刻地认识到一些优点与不足,有利于今后写作中的改进与提高。
四、善借他人,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是求知欲望特别强的个体,他们的模仿能力也特别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推荐一些名篇佳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写作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课堂上,我首先朗读了《一碗馄饨》和《秋天的怀念》两篇佳作,让学生们先感受到他人的肺腑之言,然后再说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尤其抓住心理感受等细节场景去述说,这样学生在泪眼婆娑中说出了一个个平时不太关注的动人场面,并用上了许多精彩的情感词汇,在这种情绪下,马上让他们自拟题目写出一文,于是我又读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学生学会模仿,然后再去创造,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替他们插上有力的翅膀,让他们今后能在作文的蓝天下自由的飞翔。
五、多加鼓励,提高内驱力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无数事实证明:没有鼓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鼓励,教育就失去了动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成功地修改作文。修改可采用自己修改、学生互改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修改作文中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只有在不断弥补不足,改正错误的基础上才有进步。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明显好于初稿时,就等于直接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就,此时,喜悦之情定是溢于言表,而与此同时对作文的兴趣定然油然而生。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习作,或要及时表扬,同时还可鼓励、推荐学生把优秀习作拿去参加竞赛。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或发表出来后,激动、兴奋、喜悦的同时,定然也会增加对写作的兴趣,而其他同学受到影响,也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
六、交流展示成果,增强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地消退。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写作效果的反馈信息,在班上开辟了一个“作又园地”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写人记事等文章。展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只要是个人满意的作品随时都允许上“作文园地”,没有时间限制;另一种是将小组评议后认可的作品给予展示。在这些评比中,教师均不限制名额,只要合乎要求都会榜上有名。通过评优活动,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增强自己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苦奋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难题,积累到更多更好的素材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1.课堂积累。这是一种被动的积累。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要注意课堂上的积累,尤其是听老师讲和自己说,每次上课前几分钟都让一位同学到前面讲一个故事或者说一段话,内容不限,不论是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笑话、寓言等等,或亲身经历的,或听说的、看到的,然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启示等等。
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使同学们积累了许多的素材,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课外积累。这是一种主动积累。中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数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因此我建议学生自制书签,分类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自己在平时阅读时读到的经典句子、名人名言、精彩的有个性的描写段、有哲理性的议论段,还可以是一段歌词甚至是一个公式等等。而且要求学生把一些经典的句子、名人名言,熟读成诵。
3.深入生活,获取第一手资料。
现在学生的作文最大的弱点就是“假、大、空”,普遍的学生认为作文就是乱做文章。利用寒暑两个大假或“五一”、“十一”假期,让学生亲自接触社会、深入社会搞一些调查研究。然后写出结果或总结。在调查中选题的内容很重要,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而且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以上这些积累素材的方法,同学们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再写作文时不是无话可说、瞎编乱造,而是滔滔不绝了。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展开想象翅膀,享受成功体验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主要方法如下:
1、运用追想,再现过去。通过引导追忆,让学生把过去的人、事、物、景再现出来,以此来阐明现在的思想意识,如让学生写童年趣事、烦事等,由于所涉及的事都是自己熟悉、亲身经历的,学生叙写起来兴致就会很高。
2、运用假想,展现未来。如布置《50年后的我们》《我在月球上》《假如我是一只小鸟》等作文既让学生异想天开,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合理想象,写出成功作品。
3、运用推想,呈现过程。许多课文言虽毕而意味未尽,留有无穷的余味,而学生对这些内容兴趣浓厚,心驰神往。
4、运用幻想,表现理想。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孩子们写童话和科幻文章,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六、营造自由的写作氛围
1、命题自由
我提倡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给学生命题的自由。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的作文贴近生活,贴近他们的思想,并保证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由于自由命题的作文写的是他们想要说的话,所以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2、情感自由
情感自由是指学生有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自由。老师不要在写作之前就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牵引和导向甚至强制,写作之后不要指责学生的情感不到位。只有给学生表现情感的自由,学生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真情实感,才会感动人。
3、时间自由
以前,我们是课堂交稿,逼得学生胡编乱造,而且大多数是千篇一律。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跳出当堂完成或当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交稿的可以时间不统一,在想写的时间里写,只要在一周内交稿。我们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到图书室里查资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余地,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推荐阅读: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10-25
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日记10-31
和中学生谈谈如何把字写好10-04
谈谈如何推进依法治市06-17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06-08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11-0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06-08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9-14
论如何让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