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情况(推荐9篇)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篇1

2015年,国民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经济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增长动力转换更加明显。但是经济增长对于钢材消费的带动作用逐步减弱,钢材消费强度下降明显。全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大幅下降,虽然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是不足以抵消需求侧的下降,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钢材价格持续创出有指数记录以来的新低,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面大幅上升,加上资金紧张,钢铁企业经营异常困难。

一、国民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钢材市场需求明显下降

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是1992年以来历史新低。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9%,第二产业增长6%,第三产业增长8.3%,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5.84%,是1992年以来新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0.47%,创历史新高。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增速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第三产业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结构变化明显。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乏力。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增速同比回落9.5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4%,土地购臵面积同比下降31.7%,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85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9684万平方米。

传统用钢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回落。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传统用钢行业增加值增速普遍回落。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7%,金属制品业增长7.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汽车制造业增长6.7%,增速比2014年分别回落1.8、4.2、6.2、3.5和5.1个百分点。

钢材市场需求明显下降。2015年,对钢材消耗量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1%,大宗原材料行业、传统制造行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困难重重,下游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造成钢材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44%,如果再考虑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变化,粗钢实际消费量降幅更大。

二、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特点

一是粗钢产量自1981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5年,全国生产生铁69141.51万吨,同比下降3.45%,生产粗钢80382.26万吨,同比下降2.33%,生产钢材(含重复材)112349.52万吨,同比增长0.56%;平均日产粗钢220.23万吨。会员企业生产生铁62477.26万吨,同比下降1.31%,生产粗钢63358.13万吨,同比下降1.92%,生产钢材60947.41万吨,同比下降1.71%。

二是钢材市场竞争激烈,钢材价格持续下跌。12月末,钢铁协会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56.37点,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6.72点,降幅32.16%。从全年看,各月指数均低于上年同期,2015年各月CSPI平均值为66.43点,同比下降24.89点,降幅为27.26%。2015年,长材价格下跌超过800元/吨,板带材及管材价格下跌超过1000元/吨。钢材价格的持续下跌是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直接原因。

三是钢材出口增长,贸易摩擦增多。2015年,出口钢材11240万吨,同比增长19.9%;进口钢材1278万吨,同比下降11.4%。全年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10338万吨。我钢材出口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拉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需要注意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增多,2015年发生37起,是前两年案件数量的总和。随着出口环境不断变化,出口难度不断增大。

四是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降,企业库存仍处高位。12月份22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792万吨,略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并且低于前4年社会库存水平。与社会库存不同,企业库存高于前4年同期水平。据钢铁协会统计,12月底会员钢铁企业库存为141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29万吨。

五是经济效益大幅下降。2015年,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05%;实现税金632.31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645.34亿元,上年为盈利225.89亿元,亏损面为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6.91%。

六是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2015年,钢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3.89亿元,同比减少726.23亿元,下降13.83%;其中炼铁投资同比增长5.97%,炼钢投资同比下降1.26%,矿山投资同比下降19.2%,钢加工投资下降16.09%。

三、钢铁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由增量市场转变为减量市场,发生了由增到减的逆转,而钢铁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市场的变化,虽然出现了一些企业减产、停产,由于企业退出机制尚未建立,阻碍了关停企业彻底退出,产量的下降不能弥补需求下降的影响,产能过剩矛盾异常突出。同时,市场竞争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钢铁行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较突出。

一是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按照2015年产量测算产能利用率不足67%,受发展惯性及前期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影响,产能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单位GDP对钢材的消费强度将会进一步下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消费量将结束持续上升的趋势,总体进入下降通道,产能、产量、需求严重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我国钢材市场北材南运的问题仍然突出。2015年,会员企业钢材产量中华北和东北地区产量占比48.4%,而当地消费量不足26.4%,而华东和中南地区是钢材净流入地区。同时,品种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去年12月末板材价格指数降至56.79点,同比下降33.27%,长材价格指数56.92点,同比下降31.18%,板材价格降幅大于长材,说明板材产能、产量过剩也较突出。

三是企业退出机制尚未建立,企业退出难。近两年出现了亏损严重的企业一度停产,有的企业想退出,但是企业退出通道没有打通,退出机制没有建立,退出政策仍然缺失,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考虑,仍要求企业维持生产;有的企业资金链已断裂,成为了“僵尸企业”,仍然退不出去。

四是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加重了恶性竞争。除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以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采购、销售不开发票,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有些地区在环保、安全、质量、财税、土地、用工等方面的执法尺度不

一、行政监管不严,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不够;有的地区明确要求使用本地钢材,存在地方保护政策,影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2016年面临的形势及重点工作

2016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钢铁行业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走势偏弱,国内经济持续降速,结构调整逐步深入,对钢铁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经济增长降速以及结构优化对钢材的需求强度下降,对钢材消费拉动作用减弱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我国近期7亿吨左右的粗钢表观消费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并且随着“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有效实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对钢材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带来了机遇,还将创造广阔的新市场和新需求。钢铁行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只是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过去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钢铁行业要坚持年初理事大会上提出的“创新、减量、协同、绿色、智能”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2016年全行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积极主动打好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攻坚战。

中央已经把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列在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明确了“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臵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臵,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的基本思路。钢铁行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化解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脱困、调整、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攻坚之战,做好相关工作对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关于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正在制定之中,协会将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做好相关工作。企业作为这项工作的主体要坚决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扎实工作,确保化解产能过剩政策落实到位。

第二,要积极促进“降成本”政策的落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明确了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降低电力价格、降低物流成本等六大措施。这六大措施对钢铁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为行业扭亏脱困创造了条件。有些政策已经出台,有些政策将会陆续公布,协会将把有关政策在钢铁行业的落地作为重要工作,全心全意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有效加强行业自律,实现“控产量、防风险、增效益”目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是有效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重要途径,会员企业对此呼声已十分强烈。因此,今年要着重在有效上下功夫。在国内市场,协会将定期组织企业研讨协商,合理控制产量,规范销售行为,避免恶性竞争。深化南北方板材生产企业协调组的工作,在重点品种的招标中,引导协调企业依法依规参与投标。在国际市场,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敏感产品进口对我市场影响,提出应对建议。对外努力维护目标市场稳定,加强与出口地政府、协会、企业沟通交流。继续扩展参与出口市场协调的企业范围,加强对敏感、重点品种协调和信息沟通,避免出现贸易摩擦。做好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救济调查工作,运用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会员企业权益。

第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链绿色发展。

大力宣传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高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水平。继续研发、应用和升级环保节能新技术,进一步促进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大力宣传企业建设绿色钢铁,努力提高环保水平,建设美丽钢厂所取得的成绩,在社会公众中逐步树立“绿色、和谐、共享”的钢铁行业新形象。积极推进钢铁产品绿色制造、绿色应用,结合棚改和抗震安居工程,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促进钢结构的扩大应用和消费结构调整。同时,要加快推进钢铁产品使用标准升级,推进下游用钢行业提高设计规范和使用标准。

第五,密切关注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新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产业、微观、改革、社会等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对行业的影响,积极研究政策对接和落地措施,高度关注去产能过程中企业债务风险防范、职工安臵等问题。按照国务院要求,继续把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两化融合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关注“互联网+钢铁”运行模式及对产业运行模式的影响,探讨主动适应“互联网+钢铁”模式下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关注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及时了解企业的诉求,推动国际钢铁产能合作深入进行。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篇2

一、中国钢铁工业化状况

钢材是支撑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资产品。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钢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钢铁产量和质量以及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后, 中国钢产量一直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2014年中国粗钢产量更达到史无前例的8.227亿吨, 约占全球预估产量的一半。但是, 由于钢铁企业之间一些内部原因, 导致钢铁产量迅速增加, 产品质量含金量又低, 国内钢材市场出现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库存激增的局面。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时,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进入了漫长的冬天。

二、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分析

综合来看, 2015年中国钢材市场供求失衡、供过于求的现状将一直持续, 出口额继续下滑, 钢材价格仍处于低位, 钢铁生产厂盈利状况难以改观, 中国钢材市场仍处于弱势。

1. 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很难化解

对国内钢铁行业而言, 产能过剩是个大问题。相比这个大问题本身而言, 更严峻的是钢铁企业的扩展行动和相互间的比拼生产还在继续, 在建产能大于计划关闭的产能, 在建项目要陆续投产;一个地区削减产能, 别的地区借机大量生产、“弯道超车”现象却在滋生。如此种种, 造成了产能严重过剩, 消化过剩产能的工作十分艰巨, 过剩矛盾短期内很难化解。

2. 钢铁需求难有大幅提升, 需求规模依然庞大

目前来看, 全球性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可控因素, 预期经济增速明显不足, 国内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共振, 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 国内钢铁需求量很难有大幅提升空间。但也应该看到,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点战略将对钢材需求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从当前中央和地方公布的主要项目来看, 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和基础设施方面, 尤其是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这样的投资方向, 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国内市场的钢材需求,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钢材需求结构。

3. 钢材出口有望下降, 有可能提高间接出口量

2015年, 中国取消含硼钢的出口退税,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低附加值钢材产品的出口, 但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钢材价格优势仍然明显, 国内过剩产能将会积极寻求出口, 预测我国2015年钢材出口总量仍将处于高位。此外, 在国内钢铁行业通过出口来消化产能的道路上, 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风险也会一定程度上阻止钢材出口总量的增加。

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金属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占出口产品的比重呈逐年稳步上升的状态。统计有关资料得知, 197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6.8%, 到199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17.9%;2014年,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已达到61%, 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国。机电类产品出口量增加, 间接意味着金属含量更高的出口的钢材也将增加。

4. 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 使钢铁企业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钢铁工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执行国家新的环保标准, 在吨钢环保投资和吨钢运营费用两方面有大速度的增加, 较实施前增加近40%的环保投资。新环保法的实施一方面促使钢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投资, 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5. 国家对宏观市场的调控

当前, 钢铁市场中供求失衡、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持续, 由于钢铁生产商没能正确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 持续盲目地扩大生产, 不仅造成钢铁资源的严重浪费, 伴随着钢材价格的一路走低, 钢厂盈利水平持续下滑, 甚至出现连年亏损的情况。这就需要国家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引导钢铁行业面对此局面调整发展方向, 促使钢铁行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钢铁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地位, 钢铁行业是建筑业、房地产业、机械制造工业、家电行业等重要行业的上游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支撑地位。如何调控钢铁市场, 保持价格与产量的稳定, 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性工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钢铁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 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说, 没有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 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繁荣。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如何把钢铁工业搞好, 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责任, 也孕育着无限的生机。面对此轮经济危机的汹汹来势, 钢铁企业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 在此前惨烈的市场形势下, 杀出一条血路。全国钢铁企业紧紧抓住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 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 站在经济发展的风口, 待经济复苏的风一吹就快速占据市场份额, 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世界钢材市场需求及价格均出现大幅回落。我国钢材价格快速落入低谷, 市场变得比较冷清, 钢铁行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行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2015年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钢铁工业,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刘汉章.加入WTO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及策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5) :36-42.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篇3

一、钢铁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生产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1—9月累计产钢19415.10万吨,同比增长21.6%,产钢材21391.83万吨,同比增长22.8%。9月份生产增幅高于累计增幅。

从品种结构看,1—9月增长幅度较大的钢材品种主要有中厚板、镀锌板等,增长幅度均在50%以上。前9个月板带材产量达到7156.24万吨,板带比33.5%,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1—9月建筑用的螺纹钢、线材产量分别为3360.55万吨和3568.16万吨,同比增长16.0%和19.9%,比1—3月增幅分别下降了13和3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二)钢材价格呈平稳态势,建筑用钢材价格出现小幅下滑

9月底,我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19.97点,钢材综合价格4992元/吨,分别比8月底上涨0.98点和41元/吨。

受市场需求的影响,钢铁生产用的主要原料价格稳中有升。铁矿石7—8月份上涨了180元/吨,9月份回落了50元/吨,目前铁矿石的平均价格在700—750元/吨,废钢价格继续攀升,达到2350元/吨,钢坯、焦炭、铁合金市场价格仍旧保持坚挺,但国际上焦炭和铁矿石的价格已出现走低态势。

(三)钢铁行业投资增幅继续回落,但仍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

1—9月,我国钢铁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25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2%,比1—8月40.8%的增幅回落了近6.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的平均增长幅度。

(四)销售较旺,库存正常

1—9月钢材销售率基本保持在96—97%,尤其是第三季度鋼材销售属于较旺态势,销售率接近98%,但与去年相比,普遍低1—2个百分点。目前全国钢铁企业库存在400万吨左右,比去年年末277万吨企业库存水平有明显增加,但仍属于正常范围。近期交通运输紧张有所缓解,港口积压情况好转。

(五)进口明显减少,出口大幅增加

1—9月,共进口钢材2393万吨,同比降低15.2%。1—9月累计进口钢坯364万吨,同比下降11.2%。

1—9月出口钢材863万吨,同比增长67.1%,1—9月累计出口钢坯283万吨,同比增长1.2倍。预计全年出口钢材可达到1100万吨,将明显高于去年(696万吨)水平。

1—9月我国净进口钢材1530万吨,净进口钢坯81万吨。预计全年净进口钢材2000万吨,将比去年少进口1000万吨钢材。

9月份钢材与钢坯合计进口187万吨,历史上第一次低于钢材与钢坯的合计出口量195万吨。今年三季度钢材、钢坯出口无论是增量还是增幅,均创历史记录,在资源、能源、运输紧张的情况下,立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仍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二、四季度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运行预测及明年走势判断

国家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各项措施,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调控成效,预计四季度投资增速虽会保持高速增长,但不会超过前三季度的水平。由于全年在建工程的规模仍比较大,预计四季度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整体水平不会有过大下降,全年钢材表观消费量将接近3亿吨,扣除重复统计后钢材实际表观消费量为2.7亿吨左右。

在供给方面,国内钢材产能很大,目前的价位,足以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四季度是建筑的淡季,生产增速有可能低于前三季度水平。钢材价格走势趋稳,其中,建筑用钢材价格可能出现小幅下滑,但板材和管材的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矿石、废钢、焦炭等原料价格不会大幅回落。

中国钢铁工业污染及其防治 篇4

中国钢铁工业污染及其防治

摘要:从我国钢铁工业污染排放与处理现状,国内外钢铁工业污染治理现状比较、差距及问题和我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现状评估3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资源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国家基础工业污染治理的进步和发展方向.作 者:曾慕成    徐国平   王志    ZENG Mu-cheng    XU Guo-ping    WANG Zhi  作者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武汉,430081 期 刊: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  Journal: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34(4) 分类号:X5 关键词:钢铁    工业污染    防治措施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篇5

1、有申请入会单位正式书面申请。表明遵守本会章程,遵守行规行约、执行本会行业协调的有关决议,按规定缴纳会费,履行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加入本会的意愿。

2、申请入会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条件。

有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的材料。包括:单位名称、所在地、所有制形式、规模等。企业要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销售收入、利润、上缴税金等情况,必须说明生产主流程设备情况,复印重点项目审批依据、土地使用批件,环保批件等。行业协会还要说明注册情况,会员及业务涵盖情况。

3、企业入会不受企业所有制限制。对国有企业,和民营、合资、股份等多种经济成分企业一视同仁。

对纯外资企业、外籍人作法人代表的企业、境外企业,以及港、澳、台企业,按有关规定,暂不吸收为本会会员。

4、钢铁生产企业入会:

普钢生产企业年产钢100万吨以上不是唯一标准,还必须在设备、环保、能耗、项目审批、品种质量等方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特钢生产企业和钢材加工企业也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上述要求,同时,应在同类产品的企业中规模比较大。

5、企业集团下属独立法人单位申请入会,只要该集团同意,符合条件,可以吸收入会。

6、非钢铁生产企业入会。要有利于行业全面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强节能环保和技术进步,有利于与上下游产业构成稳定的市场。尊重一个企业可以同时加入几个协会的现状和自由,适当吸收一些规模和影响较大,与钢铁生产关联较大的企业入会。如矿山、铁合金、焦炭、冶金机械制造等企业,及科研设计、贸易单位等。

7、地方同类行业协会入会。不仅吸收省级同类协会入会,为方便地方协会了解更广泛的信息,便于全行业共同发展,可以吸收省级以下、区域性影响较大的行业协会加入本会。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情况 篇6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

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中国大部分市场被那些90%在中国制造的品牌所占领,服装企业竞争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4、设计: 1)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设计能力较弱,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 5、品牌: 1)我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还处在品牌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善,缺泛运作的人力,品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杉杉、雅戈尔、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但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国际服装品牌在世界品牌10X0强中有7家服装品牌入围,中国服装只有2家进入中国品牌100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品牌,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时尚” 2)国际品牌的进驻、企业的结构、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中间的管理、综合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被动市场型、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 6、营销: 1)竞争:较早推行市场多元化的企业、企业会调整市场策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增长潜力大的新兴市场。资金优势、品牌和产品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竞争格局与国际大佬同台竞技,中国品牌能否打赢“平价战”,向二线城市扩张、高调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国际平价快速时尚、快速的反应体系、国际大牌拼时尚和价格。 2)市场细分:新生代崛起,市场如何再细分,对于分场合着装和时尚的需求大大增加。在寻找市场空白点和差异化竞争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市场细分向纵深发展,从产品品

类、档次、功能、营销模式,到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方面更加细分。 3)矛盾:服装企业的快速崛起与信息化相对滞后产生的尖锐矛盾,服装老板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和落后传统管理的尖锐矛盾,就是服装行业当前的基本矛盾 4)产品:季节性产品怎样突破“冬夏魔咒”:冬季热销的羽绒服、软黄金“羊绒”服装在春、秋、冬三季,丝绸和亚麻服装企业则喜热怕冷。做品牌的单品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单品品牌拓展四季化产品、开创了四季化格局、多品牌经营、拓展产品品类。 5)供应链创新:国际品牌分工日趋细化,供应链利润中比较小的那10%,中间设计服务环节很少,跳出单纯的生产环节,从设计到采购,再到提供物流配送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学会运用设计、成本、渠道的方法论。 7、战略: 1)服装业的世纪战略就是:必须立即走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 2)上市大军、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商业模式新潮、产业格局、上市军团扩充 :服装行业的上市大军中 “福建军团”。兼并重组大潮中:服装企业的整合,通过企业资本、品牌的实质性整合,联动上下游产业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团,并通过资本纽带逐步整合国际资源,形成中资控股的服装跨国集团。 a)杉杉集团与日本伊藤忠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b)由8家温州民企投资组建的优衣派服饰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c)波司登5月收购了从事男装业务的康博公司,9月收购“娇点女装” d)最重磅的收购莫过于中国企业“吃进”皮尔卡丹。 二、中国服装业经历三个阶段 1、以生产为中心;是典型的卖方市场 2、以需求为中心,产品供过于求,为买方市场。 3、以品牌为中心;由于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形态由独占、寡占发展到多占,名牌观念越来越强。企业间由产品销量的竞争转向市场份额的竞争。 三、中国服装业革命80至90年代,中国本土服装业经历了两次革命, 1、第一次洗牌初步完成,由产品品牌、品种、花色严重短缺,质量低劣转向百化齐放。代表品牌:皮尔卡丹、金利来。 2、第二次革命:主题是如何打造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无差异营销的牌洗牌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国产品牌,代表品牌:红豆服装、三枪内衣、杉杉、雅戈尔、顺美、罗蒙、红豆、海螺。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篇7

一、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生产结构不合理,高质量钢材严重依赖进口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是事实是中国同样是钢铁的重要的消费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钢铁工业在高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钢铁产品的生产上还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在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很多高优钢铁的供应上,中国依然依赖于国际市场。比如厚度低于1毫米的冷轧薄板,这样的材料在国内的生产技术下,是难以满足的。

(二)行业结构不集中,产供销难以形成完成体系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行业集中程度低下,生产专业化水平落后,难以发挥其规模效益,由此极大地降低了中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企业对于设备的投资不足,生产企业的设备不先进,技术能力与产业升级的任务比较艰巨,一时之间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构优化;中国钢铁产品的质量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于销售环节来说,其一,国内市场全局观念缺乏,企业之间以价格来实现恶性竞争趋势明显,对于市场难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得销售环节与生产环节、研发环节严重脱节,长期以来只是松散的独自经营,难以建立起完整国际化市场营销网络。

(三)市场的调节能力有限,很容易造成钢铁产能过剩

由于中国钢铁行业没有同盟,没有行业限制,在此环境下,极大地弱化了其对于市场的调节能力,价格很容易受到此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一旦钢铁价格上涨,在追求利润的趋势下,扩大生产,增加投资,往往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由此导致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常常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国家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资,使得各个生产项目不断涌现,这一点也加剧了其市场的产能过剩情况。

(四)钢铁的整体价格疲软,世界性钢铁贸易摩擦不断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钢铁的价格一直处于疲软的状态,在加上世界范围内的钢铁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在钢铁贸易上取缔进口数量限制,使得国外市场的钢材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这无疑加大了中国钢铁贸易的压力。

二、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中国钢铁贸易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去审视现在存在的不足,由此展开针对性的分析,以掌握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中国钢铁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受制于三个因素:其一,国际经济的发展;其二,国家的政策支持;其三,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由此我们需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审视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对于国内来讲,市场需求依然保持稳定的趋势

依据目前的钢材需求来看,预计钢材市场需求依然保持着稳定的趋势,这样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目前,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虽然速度有所减缓,但是作为钢铁的最大供应和消耗国,其经济的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房地产与汽车行业来说,钢材是其发展的基础性材料。再加上中国重大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对于钢材的消耗量是巨大的,这无疑会作用于钢铁的消费。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政府对于钢铁行业的相关支持,国内钢材市场将保持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对于国际来讲,钢材国际贸易将会慢慢减弱

毫无疑问,国际经济整体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无疑会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将会不利于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中国不断推进改革,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世界贸易,这客观上使得钢铁行业难以获得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比如在进口关税上的下降,在进口配额上的取消等,由此使得其面对的竞争压力将会不断增加。

三、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战略对策

理清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将有利于我们切合实际地制定相关的策略,由此来保证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主要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建立其行之有效的立体化机制,才能够切实地改善中国钢铁贸易的目前状况,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使之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来探索:

(一)不断优化体制建设,促进钢铁产业的发展制度建设

优化体制建设,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钢铁产业发展制度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巩固:其一,实现钢铁企业的现代化改革,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使得其成为对立的市场主体,在遵循国际市场规律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实现自我发展。其二,关注于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市场化发展的环境,我们知道钢铁贸易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在这样的行业特征下,其势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与技术力。以市场视角去审视这三者,完善技术市场,使得企业的技术实力增强;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使得企业的人才素质提高;优化金融市场,能够给予钢铁企业强大的后盾;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市场秩序,以市场的竞争原则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将有利于钢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其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我们知道,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资产的专业性强,也在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就势必要大量的职工下岗。对于那些资不抵债,难以正常运转的钢铁企业,政府要发挥其作用,积极资助下岗职工,使得去保证正常的生活。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所承办的学校,医院等机构,要切实做好分离工作,实现政府统一管理,为企业的发展顾虑扫清障碍。其四,关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企业技术进步之间的融合,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的钢铁贸易在特优钢材的环节,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加大在相关产品上的研发,积极利用国家在此方面的政策支持,不断探索和发展,争取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实力,争取建立其有效的技术进步机制,实现企业的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不断调整产业政策,促使钢铁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建设

调整产业政策,积极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进行:其一,明确钢铁产业的进入与退出限制,由于钢铁产业的特性,使得其在进入和退出时,都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而现实是,由于中国体制上问题,使得钢铁行业过度进入,造成建设上重复,局面上的竞争过度。对此,我们应该在强化行政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淘汰落后企业,对于进入企业实施严格的资格审查,争取以此来促进市场的优胜劣汰。其二,以资产为渠道,促进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联合,以此来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此首先可以以财政拨款,或者企业拍卖、产权转让等形式,广泛地吸收资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让质优企业在国内外范围内发行股票,以此来扩大资金来源,注重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管理,保证其在朝着主业、核心能力上实施规模上的扩大,政府在此过程中要发挥监督的作用。其三,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强化自身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关注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其四,关注于钢铁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全局的观念去审视企业的整合效益,实现对于产业结构的地区性调整。

(三)促进对外调整的步伐,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化发展

在国际方面,应该将实现国际化为目标,具体可以从这些角度去开展:其一,积极抓住入世以来的机会,尤其是国外矿产资源成本降低,中国对于世界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对此企业应该不断扩展进口渠道,争取以最小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最多的金属原材料,以此来保证其产品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其二,从技术、资金人才三个角度去审视国外钢铁工业,积极引进其先进的技术,聘用其先进的人才,借助其雄厚的资本,以此来强化中国的钢铁企业。其三,建立健全紧急性的保护预警机制,保证中国钢铁企业能够冷静地面对反倾销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利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钢铁贸易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改善,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冷静地去面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我们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在对于现在的发展现状的充分把握的前提下,仔细分析钢铁贸易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去探索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

摘要:从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现状出发,实事求是地对于中国钢铁的发展现状进行系列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中国钢铁贸易中的缺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中国钢铁贸易的发展趋势,并对于如何实现中国钢铁贸易发展,积极应对目前钢铁贸易面对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诸多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中国目前的钢铁贸易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钢铁贸易,发展趋势,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孙志慧.中国钢铁市场价格博弈及其复杂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2]杨静萍.钢铁制造业集成化生产质量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3]王向东.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市场营销绩效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汪云辉.高锰钢变形机制及热轧工艺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篇8

《经济》:2009年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传统的生产优势逐渐放缓。然而,在全国钢铁同仁的努力下,钢铁行业再续辉煌。请您介绍一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有哪些亮点?

罗冰生:2009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再续辉煌。我认为,成功的亮点主要归纳为四大变化和一个重大进步。首先,钢铁生产由下降转为稳定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8~12月,全国粗钢生产19219.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近2100万吨,下降9.73%;2009年全国生产粗钢56784.24万吨,比上年增加6753.09万吨,增长13.5%,中国国内市场国产钢材满足率达到97.43%,扭转粗钢生产下降的形势,实现粗钢生产总量稳定增长。

其次,有力支撑了国家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用数字来说,2008年8~12月(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衡量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总量的概念)同比下降了12.34%,2009年在国家一揽子计划的拉动下,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了24.8%。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家一共投资22.48万亿的固定资产,比上年增加了5.2万亿固定资产,增幅30.1%。总量、增量、增幅投资都创造了新高,2009年中国GDP增长8.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拉动8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92.3%。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形成了对钢铁、钢材巨大的市场需求,2009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56497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1229万吨,增幅24.8%,说明中国的钢铁工业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需求大幅度增长,一方面拉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说明钢铁工业发展为落实一揽子计划、实现保GDP增长8.9%、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再次,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和进口相抵,由上半年净进口转变为下半年净出口。2009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钢铁行业出口钢材2459.65万吨,钢坯4.32万吨,折合粗钢出口2620.96万吨,比上年减少3803.69万吨,下降59.2%;另一方面,受汇率变化的影响, 2009年进口钢材1763.2万吨,钢坯458.5万吨,折合粗钢进口2334.25万吨,比上年增加672.76万吨,上升40.49%。2009年1~7月累计净进口185.37万吨,8~12月累计净出口472.08万吨,全年计算粗钢净出口286.71万吨。

最后,钢铁行业实现扭亏为盈,亏损企业面缩小。钢铁行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2009年国内钢材价格比2008年平均下降24.5%,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处于亏损,累计亏损533.44亿元;2009年5月~12月,累计实现利润609.95亿元,冲销2009年1~4月份亏损,整体累计盈利 553.88亿元。

一个重大进步即钢铁行业科技发展取得重大进步,闪光点主要是三大工程。2009年,鞍钢鲅鱼圈临海钢铁基地投产,首钢京唐公司(曹妃甸)临海新基地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投产,两个新基地普遍采用国际一流的技术工艺装备,技术装备指标先进。另外,宝钢自行研发、集成、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420mm冷轧项目,填补了我国钢铁工业自主关键技术的空白,标志着中国钢铁工艺装备、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1月,世界钢铁协会第43届世界钢铁年会在北京召开,国际钢铁大企业董事长、高层齐聚北京,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给予高度认可。

《经济》:2009年,对于中国钢铁行业的逆市上扬,您觉得最遗憾的事是什么?

罗冰生: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实现增产增收,全年评价是:增产减收,粗钢生产总量增长13.5%。其中大中型企业增长11.27% ,但实现利润 553.88亿元,比去年下降 31.4%。

《经济》:是哪些因素造成了钢铁行业增产减收?

罗冰生:从外部因素上看,2009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平均比2008年下降24.5%,加上企业库存进口矿石有2000多万吨高价矿,使钢铁生产成本增加,造成国内钢铁行业盈利下降;从内部因素上看,中国钢铁工业长期以来依靠扩大生产量和能源资源支撑行业的发展,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这是全行业效益下降的根本原因。要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钢铁行业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积累到今天,出现了六个深层次的结构性的矛盾。第一,产能过剩,低水平产能过高,中国钢铁行业年产量7亿吨,统计大中型企业中的531座高炉,10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占产能43%。第二,中国钢铁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据统计,中国钢铁企业总数 8012家,产值平均不到6亿元,2009年按规模排列的前五家钢铁企业产钢占总量的26.06%,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第三,中国钢铁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国内18家企业建在省会城市,30多家企业建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60%产量生产在水资源短缺的地方,中国进口的铁矿石是生产总量的60%,沿江沿海钢铁生产产能不到20%,华北、东北、华南、华中市场供需不匹配。第四,钢铁行业是消耗和污染相对较高的行业,能源和资源环境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绿色钢铁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紧迫。第五,钢铁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产品少。第六,钢铁行业对资源和能源的控制力弱,中国钢铁企业到海外投资铁矿石的资源量仅是进口总量的9%左右,相比日本的60%、欧洲的70%差距很大。

《经济》: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协会有哪些思考?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总结 篇9

近三年,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的说法很流行,这确实体现了西方世界的话语权,遗憾的是许多中国人也跟着这样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经济学家说,原因都是因为美国人超高消费,中国和东亚出口太多造成的,现在美国人不应像过去那样消费了,中国也不应该像过去搞那么多的出口了,世界经济需要“再平衡”。从现象上观察,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这是站在西方的、特别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说的话,现在都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国家利益,我们不能按照他们的意图去建立世界经济平衡。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13%,劳动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只能靠商品出口流动,中国出口只占世界总出口的8.9%,而德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26%,出口占

9.6%;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4.6%,出口占8.4%;日本人口只占世界的1.96%,出口占世界的5.2%;欧元区15国人口只占世界的5.3%,出口却占到世界的34.8%。从贸易顺差规模来看,当年贸易顺差额最大的是德国,为2680亿美元,其次才是中国,2622亿美元。中国的出口在这么低的水平上都要遭到限制,说穿了就是要限制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确实不平衡,2007年美国GDP达13.7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5.4%,中国不过6.4%,中国只有加速增长,更多出口才能使世界经济达到平衡。从理论上说,中国出口贸易占到世界总出口20%至25%的时候,才谈得上转变世界增长模式问题。现在,更需要从国际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调整的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而不是限制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从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来看,建设方针的提法似应提内外需并重。这个道理很明了,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我国人口规模和就业压力决定了我国充当“世界工厂”的角色,所以,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国内贸易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2007年,世界经济贸易仍处于扩张周期,国内经济将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和节能降耗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环境仍然较为有利,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加快,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物价水平基本平稳,工业增加值、货运量增长、企业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与近几年同期相比都处在较高水平。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预计2007年国民经济将继续在平稳、快速的轨道上运行。

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状况看,当前国内煤电油运供应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主要产品产能和出口供给能力充裕;国内市场秩序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有所加快,对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稳步上升。这些也都为2007年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保证。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仍然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1000亿美元,增长20%左右。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加入WTO以来,中国国内市场开放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进出口经营权全面放开;关税总水平逐年下降,2007年已降至9.8%;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出口形势急剧恶化,迫于日趋严重的外贸出口压力,出口退税政策又一次惯性地成为了推动出口增长的工具。从2008年8月起至今,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于2008年8月、11月、12月、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仅仅7个月内,国家税务总局就5次出台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如此频繁的出口退税

调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实属罕见。那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看待出口退税调整的政策选择。

据统计,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增长,至11月,情势急转直下,这一态势延续至12月份。2008年年末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为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铺陈了一抹阴霾。

风卷暴雨势未休,怅望前路可堪忧,正从2008年一季度中国外贸的运行情况来看,中国进出口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不确定因素还在进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将在2009年同时陷入负增长。新兴经济体成长力道也将大幅减弱。最乐观的估计是在2009年下半年,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何时走出泥沼尚待进一步观察。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形势依旧严峻。首先,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会连带消费持续萎靡,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需求疲弱状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其对中国出口形成的强约束未能得到舒缓。受其影响,外贸企业订单萎缩,出口难度愈益增大;其次,全球经济低迷,就业压力增大,国际市场收缩,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进一步抬头。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地区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增强,不排除为保持本区域市场贸易稳定而采取更保守贸易政策的可能。中国未来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将有所恶化。第三,进出口贸易风险进一步增大。当然2009年 我国外贸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出口产品低价销售的问题还很严重,特别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其中有钢铁制品、金属制品等)和机电设备的出口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2、从理论上,加工贸易的增值环节越长给一国带来的比较利益越大,由于政策导向因素,加工贸易企业有减少非食用原料的进口倾向,加大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进口,以减少加工贸易的中间加工增值环节,;

3、2009年11月份以来由于进口数量快速增加,进口产品价格回升过快,有可能把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传导到我国,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

4、外贸顺差规模比上年大幅缩小,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回升有大幅回升的趋势,而且已经引起较多的双边贸易摩擦。为了保证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宏观调控能力,灵活地运用经济政策调控对外贸易;运用进出口行政管理手段加强对进出口产品价格的监督和调控;加强商会对进出口市场秩序的协调和管理作用。2010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已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中国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继续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2010年预计中国对外贸易恢复增长,进出口增幅逐渐加大,预计年增长率将达到15%-20%。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特别是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形势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加强企业管理,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总体上看,中国对外贸易形势近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状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对保持进出口发展既要坚定信心,又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把各项应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认真落

上一篇:愿望树作文下一篇:工程人员专业技术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