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做好宣传工作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做好宣传工作

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做好宣传工作 篇1

这次参加江西省建材集团举办的宣传骨干培训班,是我历次参加培训班最难忘记的一次,一是最让我感动的是江西省建材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顾鸣芳善始善终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和记笔记;二是我的稿件得到了《江西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江仲俞精彩的点评;三是顾书记在培训班结束时还就如何做好宣传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通过聆听老师的精彩授课和顾鸣芳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本人就宣传报道员如何贯彻落实顾书记的讲话精神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感。顾鸣芳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中指出:“宣传工作者要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胡锦涛同志强调:“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这是从大局看,从集团的局部看,能否抓好宣传工作,关系到带队伍、建文化、士气和集团的外在形象。一句话,关系到软实力”。从顾鸣芳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宣传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宣传报道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宣传报道员一定要牢牢把把握住宣传视角和切入点,全方位始终不渝地传播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紧贴时代发展步伐,努力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宣传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地去挖掘本单位中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围绕“安全质量效益年”、对标管理、项目建设、和谐企业等方面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公司的建设和发展鼓与呼,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扬万年青之名,颂万年青之魂贡献我们宣传报道员的一份力量。

提高新闻写作的政治敏感性。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党和国家执政和建设的需要;同样,我们企业的宣传工作就是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为党政领导工作服务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新闻工作的政治敏感性,在宣传工作中把握政策理论的标准,不得与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相违背,不得与公司既定的政策相违背。在新闻写作中,严格按照“政治上靠得住”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新闻写作,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得与其相抵触。作为业余宣传报道员要提高新闻写作政治敏感性,就要多关心时事,把握每一个时期的宣传重点。

增强新闻写作的新闻敏感性。什么是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就是及时发现、捕捉工作、学习、生产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和引领价值的宣传亮点。只有加强新闻敏感性的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写出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加强新闻敏感性训练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新闻理论学习,提高新闻理论知识,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哪些素材是属于有新闻价值的,具有宣传报道的需要,能够给人以引导、启发的作用;哪些素材仅仅是给人以提供、积累经验,虽有新闻性但不具备宣传报道条件;能够区分出新闻宣传报道的界限,把握好新闻写作的角度。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热爱自己的生活;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要能够根据新闻信息的特点,多角度审视新闻信息,挖掘具有普遍性的新闻内容,透过普通事件的表面,寻找值得报道的新闻亮点,这也是我个人的写作心得。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对待身边的一切事情,感知的敏感性才强。

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做到“三贴近”。顾鸣芳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中指出:“丰富的实践,给宣传工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宣传工作不能闭门造车,有实践才有文章”。实践是新闻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出好新闻必须深入工作、学习、生活的实践,仔细体验、品味、接受工作、学习、生活,用适合的写作方法,按照新闻标准组织素材形成文章。笔者认为,宣传报道员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三贴近”,一是指贴近实际。就是我们在撰写新闻稿件时,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积极宣传企业的发展战略、工作思路、方针政策等,让员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增强信心,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是指贴近基层。撰写新闻稿件不是口号的演绎,而是以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挖掘员工群众中的好人好事,以此做到“以点带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车间深入采访,不然是写不好新闻稿件的;三是指贴近员工。就是要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写员工之所盼,积极反映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我们的新闻宣工作,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和促进解决员工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因此,宣传报道员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深入基层,多留意、观察、分析平常事,做践行者,不做旁观人,才能得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真切体悟,从而创作出有深度、高质量的稿件。

加强自身素质培养。顾鸣芳书记在讲话精神提到:我知道,大部分同志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爬格子、写稿子,并且都是边写边摸索,边写边改,这种奉献精神、钻研精神、执着的精神,成就了宣传工作的业绩。要做好通讯报道工作,宣传报道员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二要加强专业学习,争分夺秒地学习新闻写作技巧,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提高写作的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作风扎实、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宣传报道员,力争多出好作品,多出精品。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宣传报道员。

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做好宣传工作 篇2

一、领导重视, 机制健全, 求真务实, 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把就业工作摆在关系学校办学方向和长远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历任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亲自领导规划就业引导方向、亲自动员部署就业工作, 亲自关心重点学生职业发展;直接面向学生开展就业引导, 直接联系走访重点单位, 直接关注就业工作动态。学校领导“三个亲自, 三个直接”的务实作风, 使得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在我校得到全面落实。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任领导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院系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就业办公室 (中心) , 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主导、院系推动、两级管理、相互配合”的就业工作体制。

“衷心希望同学们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11年4月20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工作

“从你们身上, 我们看到了清华大学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传统的体现, 祝你们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绩!”——2011年6月30日, 李长春同志亲临“清华大学2011年毕业生出征仪式”

学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到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 纳入到学校决策议程中。学校每年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 学校主要领导出席, 全面总结、规划和部署就业工作, 从而形成有效的就业工作决策和动员体制。

建立就业工作自查评估、走访排查和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院系和专业教师在就业工作上的积极性。自2010年起把院系绩效奖总额同就业工作评估结果挂钩;自2011年起, 对博士毕业生在学术机构就业比例高的专业给予招生名额奖励。

积极实施优势转化机制, 形成全员支持就业的局面。学校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优势转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学校各部门积极实施优势转化战略, 多方协同, 全员参与, 努力把学校各方面的优势转化为毕业生职业发展优势。

建立就业调研反馈机制,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11年, 根据就业部门反馈的信息, 学校与空军建立联合培养飞行学员项目, 是我国空军飞行员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

二、构建精细化的就业引导工作体系, 引领毕业生自觉把个人发展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学校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毕业生就业不能仅靠市场机制调节, 还必须发挥“有形的手”的引导作用。2005年学校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就业工作, 向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输送优秀毕业生的意见》, 按照“充分选择基础上的重点引导”的工作原则, 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分布结构、提高就业质量。

一是加强规划。学校将九大类行业和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人才相对紧缺的地区作为引导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二是把就业引导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在历年主题教育活动中, 贯穿着就业引导的主旋律, 每年组织近2000人次参加就业实践, 帮助毕业生了解重点单位。三是全面实施“彩虹计划”。根据毕业生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不同的就业取向, 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就业资源匹配。四是充分发挥就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每年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 党委书记或校长亲自出席活动, 为赴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送行和颁发“启航奖”。“启航奖”投入不断加大, 校内媒体开设启航人物专栏、编印《启航》文集, 大力宣传就业选择有方向性意义的毕业生。五是“扶上马, 送一程”。学校主管领导坚持每年亲自将到边疆基层就业的毕业生送到工作岗位上。相关院系和部门也积极配合, 为毕业生开展工作和在职深造提供支持。2012年, 学校首次颁发“励业金”, 奖励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青年校友, 额度达到125万。

三、努力构建专业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为毕业生科学发展成才报国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统筹校内外资源, 综合运用课程、咨询、教练计划、职业导师、朋辈教育等专业方法, 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一是按照精品课的要求建设职业指导课程。我校经过近20年的发展, 形成了包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职业发展”和“创业指导”三大课组,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全过程、广覆盖的课程体系。目前课程合计61学分, 每学年82门, 覆盖在校本科生、研究生逾5000人次。《创业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机会识别和商业计划书》三门课程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北京市和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生涯规划课主讲教师获得“全国首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比赛特等奖” (第一名) 。

二是迅速推进职业咨询服务的专业化和广覆盖。职业咨询是专业化地服务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的最有效途径。目前, 就业指导中心提供政策咨询、短时咨询 (walk in) 和发展咨询等三种一对一职业咨询服务。学校严格管理咨询流程, 编制《清华大学职业咨询师手册》, 开发咨询在线预约系统;学校采取多种推广措施, 迅速扩大职业咨询的服务面。以发展咨询为例, 2011年咨询人次是2009年的8.2倍。

三是不断拓展第二课堂职业发展教育。学校2006年率先把教练技术引入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 组织实施“职业生涯教练计划”, 探索出了一条将校园和社会、学生和职场有机连接的教育模式。7年来, 累计3347名学生受益。此外, 学校每年组织开展“职业辅导月”、“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职前教育”等活动, 积极支持学生职业协会充分发挥同伴教育作用,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教育。

四、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我校自1998年成功举办亚洲第一个创业计划大赛以来, 始终坚持把创业教育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2008年, 学校成立校领导任组长的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建立以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为学术支持机构、以清华科技园启迪创业学院为孵化机构、以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日常管理机构的工作体系。学校重视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加大投入。2011年, 校内创业指导教师近20名, 外聘学生创业导师120名, 创业经费投入500万。

学校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 逐步构建起了以“创业启蒙—创业课程—创业赛事—创业实践”为内容, 以“全过程累进支持、全方位匹配资源、多方协同支持、强化实践训练”为机制特征的创业教育体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培养了以视美乐、Fanso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创业团队, 造就了以池宇峰、童之磊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创新人才, 同时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清华大学1998年创业计划大赛、2009年公益创业实践赛和创新创业夏令营等活动, 都产生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五、以人为本, 开拓创新, 优质高效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和管理工作

积极开拓市场, 构建雇主联系网络, 为毕业生就业开通“校园直通车”。学校领导亲自带队走访重点单位, 通过省校全面战略合作、区域重点城市人才合作联盟、重点企业人才合作伙伴等机制, 构建了密切的雇主联系网络, 有效地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2011年学校举办各类校级招聘活动413场, 同比增长12.5%, 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1800多家。

合作创新选调生招录机制, 为毕业生到基层党政部门就业开辟绿色通道。2009年以来, 学校在向地方基层输送毕业生的过程中, 与若干省份组织部门紧密合作, 探索形成了以“省校合作、定向招录、两个提前、两个服务”为特点的“定向选调生模式”。目前, 这一模式已推广到9个省份, 得到中组部领导高度肯定。中央政策研究室为此来我校开展专题调研。

加强信息化建设, 构建支持毕业生就业的无形市场建设。学校通过985专项经费, 持续支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2003年以来, 不断丰富信息内容, 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不断增强用户友好性。目前, 日最高访问量超过10000人次, 2006年5月以来累计访问量突破2100万, 成为清华毕业生获取职业发展信息的第一媒体。

六、建立就业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反馈机制, 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对学校招生、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等其他人才培养环节的良性反馈。明确地提出“高素质, 高层次, 多样化, 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逐步形成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基础, 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特色, 以“研究型学习、高水平科研、多样化交流”为内容, 以“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有效的资源配给机制”为保保障障的的培培养养创创新新性性实实践践教教育育模模式式。。

学校创新型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 且具有良好口碑。近年来, 毕业生供需比一直保持在1:6以上, 毕业生起薪水平位居国内高校首位。以董松挺为代表的博士毕业生很快受聘为国外一流大学助理教授, 以隋少春为代表的毕业生迅速在国防科技战线上崭露头角, 以南京村官石磊等为代表的毕业生在基层历练中脱颖而出, 都反映出学校培养的各类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得到社会认可。2011年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满意率为90.9%。

清华大学将就业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常抓不懈, 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定, 基本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近三年, 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8%以上。当年未落实单位的, 主要是拟继续考学或出国的毕业生。

二是毕业生就业结构显著改善, 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11年与2003年相比, 毕业生到学校确定的九大类重点行业就业的比例由30%提高到70%, 到西部地区就业比例由2.9%提高到13.7%, 到京外就业比例由29.8%提高到46.8%, 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毕业生人数增长了10倍。

三是在校园形成了与清华人才培养使命相适应的就业文化。“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把个人发展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毕业生选择时的自觉行动。

四是坚持调查研究, 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调查、校友访谈和用人单位调查, 发布《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年度报告》, 出版《从清华起航》, 提交一系列研究报告。2006年以来, 先后承担中组部、教育部、北京市等部门就业研究课题29项, 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

五是就业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社会上发挥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2008年以来, 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地区首批“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北京市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首批“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称号, “清华大学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精品课程”、“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等荣誉。

学校就业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先后专题报道学校的就业工作。特别是今年5月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3天报道我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故事。

2011年6月30日, 李长春同志亲临“清华大学2011年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现场, 他高兴地说:“从你们身上, 我们看到了清华大学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教育传统的体现, 祝你们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毕业生就业特色工作

第一, 学校把就业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 提出“充分选择基础上的重点引导”的工作原则。

第二, 构建精细化的就业引导工作体系, 把就业引导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引领毕业生自觉把个人发展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第三, 努力构建专业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建设了三门职业指导精品课程, 迅速推进职业咨询服务的专业化和广覆盖, 广泛开展以“职业生涯教练计划”为代表的第二课堂职业发展教育, 为毕业生科学发展成才报国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 构建起了以“创业启蒙—创业课程—创业赛事—创业实践”为内容, 以“全过程累进支持、全方位匹配资源、多方协同支持、强化实践训练”为机制特征的创业教育体系。

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做好宣传工作 篇3

当今世界,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和走向。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身处这个大潮之中,唯有积极面对主动接受其挑战才能博得发展先机,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也莫不如此。本期《思享汇》栏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以信息技术发展和与之带来的高等教育变革为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思考。

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与在线课程,近年来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它无疑将开启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场全新变革。对这一新生事物,教育领域专家和行业相关人士的认识并不统一,对其喜者有之,忧者亦有之。为什么会抱着这种相对复杂的心态,慕课的冲击真的会颠覆我们的传统教育吗?本期《焦点萃》栏目围绕MOOC的发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报道,并探讨了将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导入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些尝试性思考,希望能对我们探索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新路径带来一定的启发。

盛夏7月,我们探访了在电力教育培训领域享有很高声誉的“大哥级”单位之一的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作为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工作的执行机构与实施主体,中心在50载奋发前行的征途中,为广东电网公司创建国际先进省级电网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本期《企业志》栏目让我们走近广东电力人,一同分享与感受他们实干、进取、超越、创新的企业育才之道。

本期《培训坊》栏目,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介绍了其在促进新员工成长成才方面成功经验,较为详细阐述了它们在新员工业务培训、素质提升、职业规范等方面开展的系列援助与指导工作;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钟向华老师,从员工培训需求与培训中心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心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业培训教师素质模型的具体举措。希望它们的做法与实践能对行业教培界的同仁有所启发和借鉴。

本期《人资域》栏目,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人事董事部刘智慧处长结合工作实际,就完善电网企业链条式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构建电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和电网所属集体企业的劳动用工规范管理问题,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以及国网安徽铜陵供电公司介绍了它们的思考与实践。这些文章有助于对企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打开思路,值得我们细细研读。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锁钥之地和黄金地段,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孕育了这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文化气质和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重在实干精神。本期《机构录》栏目我们走进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全面深入探访其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领略它不断创新发展、勇于改革的风采。

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做好宣传工作 篇4

·蒋明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按照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利用寒假期间,集中4天时间,开展“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专项教育培训活动。

学校研究制订了培训实施方案,做到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这次培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求全体教师,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以来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省、市教育部门有关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和教育局、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意识,依法执教意识,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严肃学习纪律,提高学习实效,结合我校全体师生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我校实际,讲以下几点意见,望大家遵照执行:

一、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为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头人,习近平似乎下定决心要效仿邓小平的开放作风,以恢复中国在工业革命前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洗刷19世纪和20世纪沦为外国列强殖民地的耻辱。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将决定当代中国的命运,决定“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习近平的愿景就是要建设一个对所有人都更公正的国家,一个在不危及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专制体制的前提下更为有效的经济体。同时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所以我认为当前的教育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从法律、制度、体制等各个层面上为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为未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一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配套政策,将是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这些都充分说明教育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

12.教师这一职业将不再是终身制,教育部今年底将制定“师德红线”,并制定相应的惩处措施。针对个别教师的某些行为,教育部将出台相关规定,对有违师德的行为一一列举,并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以高压的态势守住师德的红线。教育部还将建立师德考核、监督以及奖惩的长效机制。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实行五年一注册,注册过程中要对教师的师德、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时间与质量进行考核,如果不达标,将不能注册,同时在此过程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如有违反师德行为,立即驱逐出教师队伍。从这可以看出教师面临着职业的考验。

3、全力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以来,大家由不适应到慢慢适应,从思想观念到行动都经历了一个茫然甚至痛苦的过程。我们从想不通,不知所措,认识片面,执行不力中逐渐地摸索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从制度设计,观念更新,体制创新上求突破,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素质教育得到了有效实施。

4.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教育,关注教育,他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从学生进城择校读书说明了群众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5.“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四免二补一包”落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寄宿生住宿费,补助寄宿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乘车学生乘车费,包校方责任险),教师“双休”日不准补课的落实,教师不再加班加点,使老师更加有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延长了教师的职业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就给我们发出了提高教师待遇的积极信号。

二、明晰教师责任心与使命感,做一位使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的教师 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教师工作一向复杂而繁重,如果仅仅从经济报酬上看是体现不出它的劳动价值。教师劳动价值充分体现在其具有的社会性。一名教师,不论他的性格如何,是否适合做教师,但他心里自然明白自己在怎样教育学生,能教到什么程度。教师有普通人所有的一切需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但教师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拥有更多的是无形的报酬。那种将教师作为不得已而从之的职业想法,不喜欢教学,随意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或将商品意识纳入教育行为,不专心教学,热衷于有偿家教等,都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陶行之先生曾满怀信心地指出:“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这仍是党和人民对我们教师的殷切期望。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

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

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不能忽视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苛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对立情绪。因此,教师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在真实的世界里发挥工作的潜能。因此,我们只有处理好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角色。相反,如果学生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势必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所以做一位“使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的教师,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做起。

三、怎样做一名负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师

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这说明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执行中勇于负责,在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完美,保质保量地完成计划或任务。我们知道,不同的职业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责任和使命:高层责任—决策:做正确的事;中层责任——执行:正确的做事;基层责任——操作:快速地做事。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又是什么呢?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要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今天,作为一名校长,我相信,我所带领的教师团队也一定与我一样期望得到成长的良好环境与条件,期望得到成功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因此我确认我的工作责任和使命就是: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尊重、和谐、创新、发展”的工作环境,使教师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寻找到职业的成就感,减轻职业倦怠,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作为教师你应该确立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使命是什么?有人说:今天的教育现状是“天怒人怨,左右为难”。还有人说:今天的教育改革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是拯救教育人于水火。是民族招魂。

更可怕的是,似乎整个民族在说:“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你都不用管!”。听了这些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心里有种流泪的感觉。钱学森曾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今天的教育,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变革!课改!成为了我们做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神圣的使命。

众所周知,责任心就是教师的良心,是对事业的忠诚。崇高的责任感需要价值观引领,完善的人格奠基,先进的理念培育。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是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负责任的老师,不管学生是聪明漂亮,还是“木讷怪异”,都会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疼爱、关心、教育他们。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可能是渺小的,但在每个家庭中,孩子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老师常常可以让孩子“一人健康,全家幸福”。值得称道的教师责任心源于美好的教育理想,源于现代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成材观。负责任的教师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理,懂得欣赏孩子,特别是有缺陷的孩子。许多儿童,特别是聪明、有个性、敢于创造、标新立异的孩子,他们常常好动,自说自话。他们的“天才”和特长不仅不易被老师发现认可,而且常常应试时“无用”。他们的缺陷和“特短”时时被人看到,极可能影响班级平均分,拖集体纪律的后腿。乍看很可能会去否定他,冷落他,甚至无意中伤害他。有了正确的价值基础,负责任的教师就会用满怀喜悦的眼睛去发现和欣赏学生显现的、隐藏的、已有的、将来的“亮点”;善于从教师的角度发现和分析教育教学的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去完善自己承担的责任,而绝不会一味怨天尤人。而偏离正确教育观、学生观的“责任心”会很可怕。眼睛只盯着考试分数,只以自己眼皮底下看到的表现评判学生,难保不出偏差。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五进五出,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食不甘味,两眼昏黑”的身体状态;“罚抄恶补,顶牛干仗”的师生状态„„这样的“责任心”不会培植出社会家庭需要的人才,而只会造成四面楚歌,引来骂声一片,既损了学生也杀伤自己。

教师的责任感需要教师敬业的精神,更需要精业的专业水准支撑。责任心发生错位,专业素养绝不会是顶尖的;而没有高超的专业素养,责任心也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变得苍白而无奈。

学生最期盼的教师责任心是融进365天日常教育教学的阳光,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春雨。这样的责任心不仅仅会给孩子带来成长,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会让教师把爱变成孩子成长的促进剂。教师们的爱不仅仅是孩子早上充饥的牛奶、天冷添上的衣。他们的爱不仅仅在嘘寒问暖中,更融入到课堂内外教育教学的分分秒秒。崇高的责任心会让教师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安排个性化分层次的自主弹性作业;会把中午还留下学生让其饿着肚子机械惩罚性的重做重抄,变为事先朋友式的协商、春风拂面般的辅导;就会自觉废止在家长会前对家长“诉苦申告”的电话、短信,改为下班后与家长推心

置腹地对学生个性和成长的肯定与问题解决的互动商谈。

责任心强的教师,每天会像进家门脱鞋一样,将和教育教学无关的情绪关在教室的门外,用微笑唤来孩子们灿烂的心境;他们关注聪明的、漂亮的小天使,也真诚地祝福迟钝顽拗的“丑小鸭”早日变成白天鹅。他们幽默的话语、亲切的神情、精湛的教育艺术,让孩子总觉得40分钟真的太短,上课不仅是获得与意义建构,更是如沐春风,如逢甘露。精益求精的专业水准、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艺,才能保证教师责任的履行。“作文山”不再险峻可怕,“数学关”也会顺利通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会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要求。学习成长变成一件有趣而有效的乐事,课堂会焕发出教师和学生生命的活力,当孩子们睁开眼的时候,就会津津有味地期盼新的一轮太阳的升起!

敬业精神与精业水准支撑的教师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但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一定会让我们教师相信: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老师们: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热爱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胸怀进行工作,勤恳踏实,忘我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同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做好宣传工作 篇5

——记“励志姐姐”XX

XX年前,她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外出打工。但是,XX年间她竟然用坚强的毅力边工作边读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同时,在这XX年当中,她还是依靠坚强的毅力、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一个普通的XX组装布线工人,成为了现在XX的项目管理专员。她就是被大家所感动的“励志姐姐”XX。

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强,是怎样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她又是一个怎样的特殊姐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励志姐姐XXX——X姐。

1996年,XX只身一人来到株洲,加入了XXX这个大家庭,从那一刻起,一种与公司共成长的理念就深深植入何姐的脑海。在XX担任普通组装布线工,这是最基层最辛苦又最枯燥的工作,很多人的激情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流逝,但她没有,她一做就是十年,并且经她提出的改善提案多达XX余条,为车间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节约成本作出了很大贡献。凭着她出色的工作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之后她相继被提拔为质检员、调试班长、屏柜班长、ATP班长以及控制装置产品部调度。XX年,她被光荣的调入XXXX部当任项目管理专员。

上一篇:道路工程开工仪式主持人串词下一篇:纪律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