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精选7篇)
小微企业按照《工业和信息化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标准,在我区注册经营的小微企业,可申请办理。
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六)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七)仓储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
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八)邮政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九)住宿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餐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一)信息传输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三)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四)物业管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
符合认定标准的小微企业,按以下程序申报:
1.小微企业向所在镇街进行申报,提交下列申报资料(各镇街审核原件,留存复印件):
营业执照一份;《小微企业参照个体工商户缴纳养老保险费申请表》(附件1一式六份);小微企业用工明细表(附件2一式六份);其他相关资料(没有的就不交)。
困难企业认定标准:
1、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办理登记申报手续;
2、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自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一季度,有亏损或连续一个季度以上利润指标同比下降30%以上,部分职工个人工资收入低于上社平工资60%;
3、企业自2015年1月1日以来未裁员,并承诺年内不裁员,不降低一线职工收入;
4、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和环保政策;
5、招用城乡劳动力(不含劳务派遣工、外包工等),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
符合认定标准的困难企业,按以下程序申报:
1、填报《困难企业调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请表》(附件3一式九份)及提供下列材料:
(1)稳定就业岗位措施及不裁员承诺书;
(2)2014年第四季度在职员工平均总人数,2014年12月以后每月职工工资发放表,工资支出明细账;
(3)2014年第四季度至2015年第一季度企业财务决算
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或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1. 小微企业的作用
1.1 发展小微企业关系民生工程
大力创业才能大量就业, 要大力创业和解决人员就业就离不开发展小微企业, 所以发展小微企业是民生工程。企业是依法成立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创造财富的经济组织, 是自谋生存、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壮大国力的主体, 因而任何国家都重视和鼓励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发展。
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 但是数量多, 而且是企业化运作, 分布广泛。据统计,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其产品和服务创造的GDP占全国GDP60%, 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财政收入来源, 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向前发展。
1.2 小微企业的作用
1.2.1 小微企业是创业者的天地。
国民要生存, 国家要富强, 就要不断地创业。因为只有不断地创业, 才能使产业兴旺、事业发达。大力兴办小微企业, 让人民群众创业立业, 有事可做, 发挥才能, 对于发展经济、解决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小微企业是创业者的天地, 是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1.2.2 小微企业是置业就业的平台。
城镇人员、农村进城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为了置业就业, 在政府的支持下依法办厂开店, 守法立业经营, 从而解决他们置业就业, 这对于安定民众、稳定社会有着重大作用。据统计, 2011年底全国小微企业有4008多万户, 就业人员超过3亿人。
1.2.3 小微企业是城市兴旺的载体。
工业化、城镇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政府创业政策的指引下, 创业者依据财力状况, 通过创办工业、农业、商业、运输、服务、文化等多种小型微型企业, 就可以活跃城乡, 繁荣市场, 使工业化、城镇化充满活力。所以小微企业是城市兴旺、城乡活跃的载体。
1.2.4 小微企业是增强国力的基石。
小微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要缴纳流转税、财产税、所得税及其他费用, 这样就能为各级政府增加财政积累, 壮大国家财力。
2. 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
2.1 小微企业经营的特点
一是经营财力上的短缺性。小微企业不容易得到财政资金扶持、科技资金资助和银行贷款支持, 在经营所需的财力上往往是短少缺乏、捉襟见肘。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资金短缺不能扩充, 诸如厂房、商场、门市、设备、柜台等经营设施无法增加, 经常是修修补补, 维持运营, 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之中。流动资金的短缺, 或引起工业小微企业材料购进不畅, 影响产品生产, 或导致商业小微企业进货受阻, 影响营业额增长。总之, 小微企业在经营财力上的短缺给它们带来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内部积累增加的困难, 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
二是经营市场上的狭窄性。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的商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小, 他们往往在大中型企业 (跨国公司、企业集团) 的羽翼下求生存、谋发展, 在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上是畏首畏尾、受制于人。有的工业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依附于大中型企业, 当所依附的大中型企业出现某些问题时, 这些工业小微企业就会出现停产关门、难以生存的问题。可见, 小微企业经营市场上的狭窄是不利于它们扩大再生产和积累增加的, 结果是会引起防御风险能力的降低。
三是经营风险上的多发性。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多发性的, 这种多发性来自于多方面。概括说来:有生产经营目标的不确定引发“找米下锅、借巢孵卵”的问题;有供求关系不确定、游历在市场难以实现运营计划的问题;有资财不雄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不易的问题;有内部控制不健全、监管不力引发资产流失的问题;有缺乏储备防御机制、“风来雨来”时不知所措的问题, 等等。这些多发因素最容易引起小微企业或大或小的经营风险, 使它们步履艰难、难以维计, 严重的则关门倒闭, 靠政府救济而生存。
2.2 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
目前, 众多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如何?据抽样调查分析推论, 目前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拓展型。拓展型小微企业依靠自力更生, 善于经营, 高效管理, 在市场竞争中抓住商机、勇于开拓, 使产品生产、商品销售、劳务提供逐年增加, 资产增多, 规模扩展, 就业增加, 保持扩大再生产态势。拓展型小微企业通过不断发展, 有的跻身于中型企业;有的加盟于企业集团;有的自立于企业群中前行。拓展型小微企业约占小微企业总数的10%~20%, 一般来说, 有特异技术 (如专利或非专利技术) 、经营诀窍 (如薄利多销) 、“老字号”产品 (如上海永久牌自行车) 为支撑, 才使它们不断拓展和壮大。
(2) 维持型。维持型小微企业依靠自力更生, 努力经营, 加强管理, 在市场竞争中铺捉商机、维护营业额, 使产品生产、商品销售、劳务提供保持在以往水平上, 或略有增加, 资产不增多, 规模不扩大, 维持简单再生产态势。维持型小微企业属于平常性经济实体, 是稳定就业、维护城乡经济繁荣的“稳压器”, 约占小微企业总数的50%~70%。
(3) 艰难型。艰难型小微企业通过自力更生, 积极经营, 不懈管理, 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商机, 但收效甚微, 产品生产、商品销售、劳务提供下降, 资产减少, 规模缩小, 就业人员裁减, 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困难态势。有些艰难型小微企业债台高筑, 在困难中生存, 约占小微企业总数的5%~10%。
(4) 关门型。关门型小微企业在自力更生精神指引下经过努力难以扭转困境, 这些企业经营粗放, 管理不善, 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商机, 产品生产、商品销售、劳务提供甚微, 连年亏损, 资财递减, 规模萎缩, 无就业人员, 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停业态势。关门型小微企业资不抵债, 关门倒闭, 约占小微企业总数的1%~5%。关门型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脆弱, 当受到外围不利因素影响时, 就会急速关门倒闭。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和蔓延后, 欧美、亚洲等多国率先关门倒闭的就是那些经营粗放、管理不善、资不抵债的小微企业。
3.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和后果
3.1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
风险的本意是航行在海洋上的船遭遇大风时有被倒翻的危险。所谓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内部 (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 或外部 (政策、市场等方面) 不利因素影响、所引起资财损失的危险。企业经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也是可以控制的, 或减轻它所带来的资财损失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对企业实施“风险管理”, 世界其他国家对企业也如法炮制, 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 从而维护了企业的有效经营, 减少了经营风险的发生。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内部因素上主观抗风险力弱, 突出有三个方面:一是经营粗放。体现在不能创新经营方式, 不讲求效率效益。二是技术落后。体现在不能革新生产技术和工艺规程, 不研制高科技新产品。三是管理不善。体现在不严格监控经济业务循环链, 不以新理念和新机制管理企业。在外部因素上受客观制约,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扶持不够。体现在有的地方不对小微企业从财政、税收、信贷、土地、许可证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扶助和支持, 得不到像大中型企业那样的政策优惠。二是市场占有不多。在国际国内大市场中那些不善于经营的小微企业犹如乞丐, 饱一顿、饿一顿, 收益甚微、积累无有, 是经营风险的多发户。
3.2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后果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发生后, 那些拓展型、维持型小微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 提高抵御风险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能够渡过难关, 继续前行。那些艰难型、关门型小微企业在政府的扶助下, 往往是难以抵挡, 要么艰难生存、要么关门倒闭。经营风险对小微企有哪些后果呢?
首先, 营业额减少。发生经营风险的小微企业, 受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 产品销售、或商品销售、或投资收益、或其他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与营业额比率上升, 利润额与营业额比率下降, 处在微利、或保本、或亏损的经营线上。
其次, 资财损失。发生经营风险的小微企业, 由于经济业务循环链阻塞, 库存增加、影响效益;生产经营不畅, 引起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损失增加;货款收不回、坏账损失增多。总之, 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损失较重。
最后, 负债增加。发生经营风险的小微企业旧债不能还, 新债又增加, 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严重的则出现资不抵债, 关门倒闭。
4.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防控对策
第一, 立足发展和拓业。无论哪种经营类型状况的小微企业遇到经营风险后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立足发展、开拓业务、自逃求生放在首位, 也就是要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将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到最低, 而决不能随颓而废、坐以待毙。
第二, 优惠政策扶持。政府是企业的管家, 应当以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对企业排忧解难。所以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发生后, 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给以优惠政策进行扶助和支持。
第三, 增强防御能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 欧洲国家中小企业能够抵御危机、不偏不倒, 就是开展了有力的防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健全, 对资财损失有预防规定。所以小微企业要用好控制规范和预防规定, 做好平常防控工作。当经营风险出现后就可以应对, 同时要在经营风险排除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防御能力。
第四, 建立预警机制。小微企业要搞好市场预测分析工作, 要对经济业务统计表、会计报表定期分析研究, 发现经营风险苗头就要及时警惕、预防;可以对净资产额制定预警线, 低于预警线时要采取措施, 加强防范;有条件 (资财富足) 的小微企业可以用自有资金设立防御风险基金。
第五, 加强内部监控。小微企业要加强内部监控, 严格遵守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以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方法监管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 创新经营, 强化管理, 讲求效益, 尽力防控经营风险发生。
5. 结语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就业民生、创业兴业、繁荣城乡、国家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内部 (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 或外部 (政策、市场等方面) 不利因素影响, 经常面临经营风险。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容易发生经营风险。在经济国际化的背景下, 小微企业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 既努力争取外部 (政府) 扶持, 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使自己不断发展和壮大。
摘要:小微企业对于就业民生、创业兴业、繁荣城乡、国家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小微企业经营现状有拓展型、维持型、艰难型、关门型等。小微企业因资金短缺、规模小、市场狭窄而抗风险能力低。面对多发性的经营风险, 小微企业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争取外部 (政府) 扶持, 从立足发展和拓业、优惠政策扶持、增强防御能力、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内部监控等方面对经营风险进行防控。
关键词:小微企业,经营现状,经营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http://news.ifeng.com/shendu/mszk/detail_2013_03/05/22760207_0.shtml
[2]http://news.hexun.com/2012-09-25/146214102.html
[3]赵保卿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
1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所谓小微企业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转型期间一种重要的商事组织形式,对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解决就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小微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数量众多。小微企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适应性强等明显优势,能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限资源,对调整结构、扩大就业、繁荣经济、推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小微企业有“船小好调头”的天然优势条件,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难题。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持续下行,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竞争力弱的缺点暴露无遗,再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叠加,小微企业开始出现盈利困难、转型升级迟滞的倾向,许多小微企业在崩溃边缘挣扎。而融资困难则是目前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
2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剖析
2.1 信用等级较低,缺乏抵押资产
我国小微企业大多自有资金少,资产负债率较高,缺少足够的资产作为信贷抵押,也很难找到愿意为其担保贷款的机构,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部分小微企业缺乏诚信,违反银行贷款使用用途,不按照规定还款日期还本付息,造成银行审查资金用途和回笼资金困难。更有甚者采取欺骗的办法骗取银行贷款,造成银行呆账坏账增加,更加打击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2 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存在极大的滞后性,甚至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无法相提并论,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交易规则和促进机制。由于资本市场的滞后性,小微企业产权流动的需要无法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实现,上市融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更多偏向大、中型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与中小企业相匹配套的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远逊于对大、中型企业的服务。
3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及建议
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等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我国需要借鉴先进发达国家小微企业融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资金扶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和制度,在财政补贴和税收征收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多多支持,不断改进和完善融资方式,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发展和创新。
3.1 完善政府职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制度扶持
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应该为小微企业营造日益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并指导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从提供规范的信用担保、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诚信制度建设等三方面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扶持。小微企业在依法由担保机构以法律的保证方式提供的信用担保,向银行融资的过程中,以保障贷款银行债权的经济行为就是小微企业信用担保。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能由政府出面进行担保,这样小微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如愿以偿的所需资金,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3.2 完善银行体系,调整信贷政策
银行应主动争取优质小微企业客户群,实现其自身效益的稳定增长。在信贷和金融服务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中小型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等。鼓励建设融资银行,降低市场的准入制度,增强资金的被利用率。行业方面,重点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并适合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业和产品;企业方面,对信誉好、资产负债率低、生产经营稳定、效益好、市场前途光明、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要积极扶持。银行要积极出台支持小微企业的办法,改革现行信贷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管理办法,细化小微企业的具体信贷政策措施。
3.3 树立诚信意识,提升小微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必须树立诚信意识,切实履行借款合同,提高自身信誉。特别是企业的信用建设与经营者的信用水平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小微企业的经营者一定要树立起信用意识,秉承信用管理理念,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小微企业必须及时偿还到期债款,力争做到无不良信用记录。要有质量意识,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要有竞争意识,通过竞争使小微企业优胜劣汰,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不断提升经营理念、扩大其营销网络,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客户资信管理,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优化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马胜祥.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5).
[3]张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研究[J].金融视线,2012(11).
[4]于凤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6).
[5]赵亚明,卫红江.突破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探讨[J].经济纵横,2012(11).
作者简介:张雪雯(1971-),女,河北唐山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企业管理。
企业经营困难要裁员节流,能说裁就裁吗?
2008-12-15 11:00:16 作者: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82 文字大小:【大】【中】【小】
摘要: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要裁员节流,能说裁就裁吗?“经济性裁员”,劳动者是否只能接受?可以获得什么样的赔偿?„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仅带来了股市下跌、收入减少,还引发了各国的裁员潮。香港TVB于日前宣布裁员212人引发争议,而国内的IT企业9月中至今共宣布裁员1.9万余人„„在一些网络论坛上,有网友贴出自己收到的裁员通知,上面都出现了“经济性裁员”的字眼。
往常少见的裁员方式,到底是怎么回事?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要裁员节流,能说裁就裁吗?“经济性
员”,劳动者是否只能接受?可以获得什么样的赔偿?信息时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司法界的劳动法专家肖胜伦一一作出解答。
金融海啸袭来,“经济性裁员”频现
很遗憾地通知你,受金融危机影响,因经济形势不好,公司将进行经济性裁员,你是其中之一。希望我们共度寒冬,早日再聚首”,这是记者日前在一名网友的博客中看到的裁员通知。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企业裁员越来越多。有的人被裁后在博客和论坛晒出自己收到的裁员通知,这些通知里,都出现了一个词,那就是“经济性裁员”。
经济性裁员的必经程序和注意事项
步骤1 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征求意见。
说明情况时,还须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由于裁员既非职工的过错也非职工本身的原因,并给职工造成生活负担,为此,裁员前应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
须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依此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步骤2 须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并听取意见。
要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意见。
步骤3 正式裁员时须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依法赔偿
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后,要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按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注意1 提交详细的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
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
注意2 优先留用4种人员
:与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与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员工。
注意3 不得裁减3类人
员
包括: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员工
相关阅读:因金融危机被裁 失业者可以享受哪些权益?
在业务萎缩的情况下,企业已经难以供养以前那么多的员工,“经济性裁员”成为企业的一个现实选择。经济性裁员,失业者享有哪些权益呢?
经济性裁员失业者享有哪些权益?
在网络上,一个《178家知名企业裁员名单“大裁员第一波”》的帖子闹得白领人心惶惶。受出口形势不佳的影响,国内有部分行业进入寒冬,不少企业面临严重的经营压力。在业务萎缩的情况下,企业已经难以供养以前那么多的员工,“经济性裁员”成为企业的一个现实选择。经济性裁员,失业者享有哪些权益呢?记者访问了“广州日报求职广场专家顾问团”成员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争议仲裁办公室主任律师朱德良,为您解答这些问题。
失业者,你被裁合法吗?
朱德良提示失业者,去年颁布的新《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劳动者更多的保护和权益,对雇主的“经济性裁员”行为也有更多限制。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专门论述了“经济性裁员”的四大事由,其他事由一概不能成为裁员理由。而且,不论是1995年的《劳动法》还是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受职业病折磨或是致残的员工都赋予了格外的保护,企业不能以“经济性裁员”事由将这些人裁员。比如长期在冻库工作的工人一般都会有严重的风湿病,企业就不能以经营压力大为由将这部分工人辞退。
新法对经济性裁员程序的规定更是严格。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需要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可裁减人员。如果认为自己被裁不符合法律规定,失业者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对用人单位提起仲裁。
而且,为了杜绝企业恶意裁员,新法还对企业重新招聘做出了限制。用人单位在经济性裁员后的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相关法律链接:
经济性裁员的4个事由:(《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企业不
得以“经济性裁员”为理由裁以下人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
经济补偿不少于“N+1”
对于“经济性裁员”,并非是由于员工不称职或是有重大过失,所以企业要对被裁员工进行经济补偿。中国目前法定的经济补偿标准是补偿N+1个月的工资。其中“N”是指工作年限,“1”是指代通知金。
从国内目前的实践来看,补偿标准一般都高于N+1。商贸行业补偿一般为N+1.5至N+1.5。在IT行业,某些公司补偿标准达到了N+3。这是参照了美国的补偿标准,美国经济性裁员一般补偿N+3至N+6。
不过,大多数公司的经济补偿跟法律还是略有出入。新《劳动合同法》对于“N”的计算采取了“五舍六入”,而大多数公司对“N”的计算则是严格按照月份算比例。比如小王在一个公司干了17个月,月薪为1200元,那他的实际补偿是[1+5/12+1]×1200=2900元,而法定的补偿为(1+0.5+1)×1200=3000元。
相关法律链接:
经济性裁员的补偿标准:(《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代通知金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是否能随意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案情简介
申请人许某于2006年8月6日进入被申请人处从事人事专员工作,双方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1年3月底许某接到甲公司领导通知,因工作需要调岗一线岗位从事普工工作,4月底许某在上班时又接到甲公司通知,因工作需要需安排许某到普工岗位工作,如果不去的话将会扣发履约奖和其他各项补贴,许某不同意调整岗位。2011年5月19日,甲公司书面通知许某因公司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于2011年5月20日与许某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五个月的经济补偿金。许某认为甲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并不存在生产经营发生困难情况,甲公司系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许某依法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申请人请求
1、请求确认2011年5月20日被申请人对申请人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违法;
2、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处理结果
仲裁委员会做出如下裁决:
1、确认2011年5月20日被申请人对申请人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违法;
2、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争议焦点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随意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为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评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就不难看出:用人单位要以“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为由裁员,必须满足两大法定条件:裁员的实质性条件和程序性条件。两个法定条件缺一不可。用人单位完全满足两大法定条件的,是依法裁员;用人单位裁员时只要缺少其一个法定条件的,就是非法裁员,就是非法解除合同!
一、裁员的实质性条件是指用人单位具备“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事实。?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通知?(劳办发?1994?289号)第27条规定:“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需要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定进行。”和?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的规定?(劳部发?1994?447)第2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均将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权利划归人民政府。
二、裁员的程序性条件是指用人单位裁员过程具备法律规定的裁员程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裁员的程序可分为五个步骤:
1、用人单位的企业具备“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标准并经有权部门认定;即具备裁员的实质性条件。
2、草拟裁减人员方案。
3、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4、制定正式的裁减人员方案。
5、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本案中,用人单位不具备裁员的实质性条件及程序性条件,即无法认定用人单位是否存在“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且用人单位在裁员时也未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法律程序,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启示与思考 依法签订、履行、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劳动合同的解除环节,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劳动争议。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条件并履行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程序来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否则即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现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必将面临承担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的赔偿金支付义务,这即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到用人单位管理的权威性,所以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慎之又慎。篇二:浅析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为由裁员的法定条件
浅析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为由裁员的法定条件(2010-05-13 11:03:45)转载▼
卢庆波律师发表于《广东律师》2010年第1期
前言: 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为由裁员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的规定。本文尝试以一则发生于2008年12月份东莞市的劳动争议案件为例,分析用人单位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为由进行裁员的法定条件。
一、案件简介:古某德、冯某同、冯某深分别于2 0 06年3月1日、2 0 0 3年6月1 0曰、2 0 0 6年6月5日进入保安分公司工作。2 0 0 8年1 2月,保安分公司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为由拟解除与三人的劳动合同,并向东莞市某镇总工会、东莞市劳动局某分局作了报告。东莞市某镇总工会、东莞市劳动局某分局分别在《裁员报告》上作出了“情况属实”和“情况属实,同意依法执行”的意见。保安分公司解除时,按《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向三人支付了经济补偿金。但三人对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有异议:认为用人单位经营状况良好,并不存在什么经济困难,用人单位实质是违法解除合同而非裁员,应按《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双方最终因无法协商一致而发生劳动争议??
二、争议焦点及分析:该用人单位与三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关于“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裁员规定?如果适用,则用人单位只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不适用,则用人单位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按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要解决上述问题,重点是弄清用人单位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为由进行经济性裁员,是否合符法律规定的条件。以下就此问题并结合本案的案情展开分析:
(一)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为由进行裁员的合法标志: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质性条件和程序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就不难看出:用人单位要以“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为由裁员,必须满足两大法定条件:裁员的实质性条件和程序性条件。两个法定条件缺一不可。用人单位完全满足两大法定条件的,是依法裁员;用人单位裁员时只要缺少其一个法定条件的,就是非法裁员,就是非法解除合同!
1、裁员的实质性条件。裁员的实质性条件是指用人单位具备“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事实。这里带出两个关键的问题:
(1)谁有权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作出认定?
1994年9月5日原劳动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通知》 第27条规定:“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需要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定进行。” 另外,1994年11月原劳动部发布的《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的规定》第2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 可见,以上两部规章,均将“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权力划归地方人民政府。
目前,广东省地方政府是否有关对“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作出过相关规定?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地方政府并没有直接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作出过相关规定。但笔者认为可以参考2009年1月24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 东 省 财 政厅、广东省地方税务局三部门为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三促进一保持”要求,发挥社会保险功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联合制订的粤劳社发〔2009〕6号文件《关于发挥社会保险功能扶持企业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该规定第六点规定困难企业的认定:“??
(一)各地级以上市应建立困难企业认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劳动保障、财政、地税等部门参加,负责审核困难企业认定和社会保险费缓缴事宜。
(二)困难企业应按照劳动保障管理的隶属关系,向所在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认定申请。省属、中央驻穗单位向省劳动保障厅提出认定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在收到企业申请后,应及时提出初步审核意见,并组织召开困难企业认定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审核。在完成审核后7个工作日内,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向企业作出审核意见书告知企业审核结果。” 从粤劳社发〔2009〕6号文件可知:困难企业的审核认定权:各地级以上市建立困难企业认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劳动保障、财政、地税等部门参加,负责审核。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在广东省管辖范围内同样可以参考粤劳社发〔2009〕6号文件《关于发挥社会保险功能扶持企业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关问题的通知》里的规定。该规定第五点规定困难企业的标准:“??困难企业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且恢复有望;2.没有裁员或净裁员人数未达到在职总人数的25%;3.没有出现拖欠职工工资行为;4.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在80-100%之间;5.在申请前3个月没有出现连续亏损。6.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国家限制的行业和企业除外);7.守法诚信经营,信贷征信良好;8.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
2、裁员的程序性条件是指用人单位裁员过程具备法律规定的裁员程序。裁员的程序性条件以实质性条件为前提或基础,否则裁员的程序就无根无据;也可以说,在不具备裁员实质性条件的前提下而进行裁员就是非法解除合同。关于裁员的程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无论裁员多少人都须履行该法规定的程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只有裁员达到一定的人数才须履行该法规定的程序。当然笔者这样理解,会存在诸多争议,在此不再讨论。除前述区别之外,这两条规定关于裁员的程序基本相同。裁员的程序可分为五大步骤:
(1)用人单位的企业具备“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标准并经有权部门认定;即具备裁员的实质性条件。
(2)草拟裁减人员方案。
(3)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4)制定正式的裁减人员方案。
(5)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二)本案中用人单位的裁员行为是否具备了法律规定的实质性条件和程序性条件?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具体分析如下:
1、本案用人单位不具备裁员的实质性条件,即无法认定用人单位是否存在“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有人说,《裁员报告》中不是显示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已经得到东莞市某镇总工会、东莞市劳动局某分局的确认和同意吗?但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向东莞市某镇总工会、东莞市劳动局某分局作了报告,且东莞市某镇总工会、东莞市劳动局某分局分别在《裁员报告》上作出了“情况属实”和“情况属实,同意依法执行”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会已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作出了认定。理由有:(1)作为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会,它们没有权力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作出认定。劳动行政部门的权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法律规定;二是上级授权;工会的权力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该两部法律仅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接受用人单位关于裁员报告的权力”、工会有“接受用人单位说明裁员情况及提出意见的权力”,但没有规定它们有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作出认定权力。再说,原劳动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通知》及《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的规定》均明确规定将“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权力划归地方人民政府。另外广东省地方政府也没有授权劳动行政部门有这样的权力,工会更不用说了。退一步来讲,即使本案可以参考粤劳社发〔2009〕6号文件,但该文件明确规定困难企业的(认定)审核权:由劳动保障、财政、地税等部门参加,负责审核。因此作为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会是无权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作出认定的。
(2)对“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没法可依。劳动行政部门做的任何行政行为均须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工会部门也应依法办事。由前所述:在本劳动争议事实发生时,广东省地方政府并没有就“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认定作出过任何规定。因此,退一步来说,即使东莞的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会有权力对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作出认定;但因为并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标准,所以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会根本无法律依据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作出认定。再退一步来说,本案即使可以参考粤劳社发〔2009〕6号文件,但该文件明确规定困难企业标准十分严格,保安分公司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能够适用该困难企业标准。
2、本案用人单位裁员程序性不合法,即不具备裁员的程序性条件。如前所述:裁员的程序可分为五大步骤:(1)用人单位的企业符合“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标准并经有权部门认定;即具备裁员实质性条件。(2)草拟裁减人员方案。(3)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4)制定正式裁减人员方案(5)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很显然,用人单位根本不符合第(1)步骤,因此注定用人单位的裁员程序性不合法。
三、结论:用人单位以“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为由依法进行裁员,必须同时满足法律规定的实质性条件和程序性条件,缺少其中一个法定条件就是非法裁员,就是非法解除合同。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合同的,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按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篇三:关于企业经营问题须解除劳动合同的部分规定 《劳动合同法》关于企业经营问题须解除劳动合同的部分规定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经营状况和面对的困难的报告
尊敬的山西省李小鹏省长
您好,首先祝您身体健康,一切顺意!
我是大同煤矿集团圣厚源煤业有限公司合作方李厚,在领导百忙中烦扰,把我们公司近几年矿井建设和经营情况和面对的困难做一简单汇报。
一、公司基本情况
大同煤矿集团圣厚源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们公司)原为朔州市平鲁区地方国营大兴煤矿,始建于1956年,整合重组前属于自然人李厚独资的民营企业。2008年1月,晋煤行发[2008]56号文件批准该矿机械升级改造,批准能力为90万吨/年,为单独保留矿井。该煤矿资源丰富,保有地质资源/储量19199万吨,自然条件好,属于低瓦斯矿井,煤质含硫0.4。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号召,经中间人介绍,2008年12月27日,同煤集团与自然人李厚签定了重组合作协议,同煤集团占70%的股权,自然人李厚保留30%的股权。井田面积为4.5968km²,生产规模90万吨/年,服务年限75年。
二、矿井建设情况 在2011年张有喜担任同煤集团董事长后英明决策,于2011年10月初,为我们公司委派来了一名优秀的尹达君董事长。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批复,我们公司历经艰辛终于从2012年7月开工建设。在尹达君董事长的正确领导下、合作方李厚的带领下,凝聚公司干部员工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博,仅仅用了十七个月的建设周期,至2013年底,我们公司首采工作面圈出,2014年6月,省煤炭厅批准我们公司进入联合试运转。
三、公司投资及面临的困难情况
我公司矿井能力初步按原设计90万吨/年建设。根据具有丰富经验和发展战略眼光的领导们指导,将矿井按年产300万吨/年进行建设,总投资概算12.3502亿元。目前矿井生产规模已具备年产300万吨/年规模,实际投资约10.2801亿元,比概算投资省2.0701亿元。公司从2014年6月联合试运转至目前,共11个月时间所生产煤炭销售收入,已清欠外债2亿元。建设期间支付各项费用合计费用66001.99万元。由于资金持续紧张,还是捉襟见肘出现了拖欠现象。至目前,我公司拖欠外债约36800万元。同时,合作方李厚用个人酒店作抵押,租赁回一套综采设备,价值1.3亿元。在严峻的煤炭经济形势下,我们公司经营成本控制在76.5元/吨,其中:井下生产、地面服务、电费、安全费四项成本为56.5元/吨;折旧费、银行贷款利息两项成本为20元/吨。今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加大煤炭企业改革力度,同煤集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把两座矿井列为煤企改革试点矿井,我们公司是唯一一座资源整合试点矿井。经过我们把公司这几年的经营情况向同煤集团进行汇报后,现在同煤集团把我们的经营模式进行推广。
四、公司要求
针对煤炭市场下行严重影响,我们决心继续加大经营管理改革力度,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坚定减员增效,节支降耗思想,尝试转型发展,筹建一个高科技混合式工业园区。
最后,烦请李省长在百忙之中,协调同煤集团给我们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和政策上的支持。
顺祝李省长及全家和全省人民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大同煤矿集团圣厚源煤业有限公司
合作方:李厚
电话:***
(一)问卷基本结构
本文力图研究集群下小微企业利他关系在对其绩效的影响,并引入变量“组织认同”分析其在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问卷量表的设计由问卷的理论构思与目的、问卷格式、问卷项目的语句和问卷用语四个部分组成。
(二)数据收集与统计描述
1.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于2014年12月份开始正式发放问卷,调研的总体为集群下的小微企业。选取哈尔滨曼哈顿商厦、大世界商城等小微企业为蓝本。为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质量,本研究严格控制企业样本、问卷填写者以及发放渠道,最大限度排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本问卷采取问卷发放和网络发放两种方式,还通过银行发放问卷,所获取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一共发出了150份问卷,回收问卷106份,回收率为70.6%。
2.样本描述
本研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将从企业经营类型、是否参加过行业组织对106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利他行为、企业绩效、组织认同最小值统计量均为1,最大值统计量均为5。利他行为均值位于2.98—4.73,企业绩效均值位于3.18—3.71,组织认同均值位于2.61—3.67;利他行为、企业绩效、峰度偏度均小于0,符合要求成正态分布。
二、信效度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信效度分析
1.组织认同信效度分析
通过SPSS21.0对收集问卷数据进行组织认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 转轴法 - 最大变异法)可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测结果。第一次探索因子中sig.<0.05达到检验标准并呈现最佳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变量因子之间存在共同因子,存在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抽取因子总方差和31.412%有必要将干扰因子删除,删除OI3,经过7次主成分分析法 & 转轴法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到KMO值0.796显著性SIG<0.05这个分析结果达到了极佳的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每个变量之间存在公共因子,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方差和达到51.642%,表明在删除干扰题项OI3,OI4,OI5,OI7,OI8,OI9,OI 10,量表达到建度效度稳定的情况,如表1所示之组织认同、企业绩效、利他行为的KMO和Bartlett检验。
通过SPSS21.0对收集数据进行组织认同信度分析,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验结果,组织认同量表中4个题项(OI1、OI2、OI6、OI11) 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0.752,所有题项值<0.752,故表中题项保留。
2.企业绩效信效度分析
通过SPSS21.0对收集问卷数据进行企业绩效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 转轴法 - 最大变异法) 可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测结果。第一次探索因子中sig.<0.05达到检验标准并呈现最佳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变量因子之间存在共同因子,存在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如表1企业绩效KMO和Bartlett检验所示。抽取因子总方差和36.654%有必要将干扰因子删除,删除BP7,经过4次主成分分析法 & 转轴法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到KMO值0.788显著性SIG<0.05这个分析结果达到了极佳的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每个变量之间存在公共因子,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方差和达到51.2%,表明在删除干扰题项BP1,BP5,BP7,BP8量表达到建度效度稳定的情况。
通过SPSS21.0对收集数据进行组织认同信度分析,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验结果。组织认同量表中4个题项(BP2、BP3、BP4、BP6)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0.725,所有题项值<0.725,故表中题项保留。
3.利他行为信效度分析
通过SPSS21.0对收集问卷数据进行组织认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 转轴法 - 最大变异法)可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测结果。第一次探索因子中sig.<0.05达到检验标准并呈现最佳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变量因子之间存在共同因子,存在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如表1利他行为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所示,抽取因子总方差和33.953%有必要将干扰因子删除,删除OI3,经过2次主成分分析法 & 转轴法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到KMO值0.859显著性SIG<0.05这个分析结果达到了极佳的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每个变量之间存在公共因子,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方差和达到51.194%,表明在删除干扰题项AR3 AR6,量表达到建度效度稳定的情况。
通过SPSS21.0对收集数据进行组织认同信度分析,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验结果。组织认同量表中5个题项(AR1,AR2,AR4,AR7,AR7,AR8,AR9)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0.824,所有题项值<0.824,故表中题项保留。
(二)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关系验证
为了验证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关系,即假设H1成立,本节以利他行为(AR)因变量、企业绩效(BP)为观测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进行检验,整个检验过程在Amos21.0和SPSS21.0中完成。在Amos21.0中,模型运行的结果汇整成表2和图1。
模拟适配度表(表2)显示,0<CMIN/DF=1.801<3,RMSEA=0.079<0.08,IFI、TLI和CFI接近0.9。虽然GFI=0.887,没有达到0.9的严谨要求,但达到了0.8的宽松要求,AGFI=0.773,接近0.8的宽松要求可见,模型的适配度可以接受。又如图1所示AR到BP的路。径系数为0.81,且达到P为0.01的显著水平,因此接受H1假设,证明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
(三)组织认同与利他行为、企业绩效关系验证
为了验证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关系,即假设H2、H3成立,本节以利他行为(AR)因变量、企业绩效(BP)为观测变量,加入中介变量组织认同(OI)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进行检验,试图验证组织认同与利他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整个检验过程在Amos21.0和SPSS21.0中完成。在Amos21.0中,模型运行的结果汇整成表3和图2。
模拟适配度表(即表2)显示,0<CMIN/DF=1.826<3,RMSEA=0.079<0.08,IFI、TLI和CFI虽然没有达到0.9的严谨要求,但都达到了0.8的宽松要求。GFI=0.878,接近0.9的严谨要求;AGFI=0.773,没有达到0.8的严谨要求,但接近0.8。配适度指标都基本达到了宽松的要求,表明模型的配适度基本可以接受。
又如图2所示,OI到AR的路径系数为0.83,OI到BP的路径系数为0.82显著,在概率为99%的情况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关系显著。因此,接受H2,H3假设,利他行为对组织认同有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四)中介作用的假设检验与分析
检验中介变量的传统做法可总结为:假设1因变量到观测变量关系显著;假设2中介变量到因变量关系显著;假设3中介变量到观测变量关系显著;如果假设4加入中介变量后,因变量到观测变量的路径系数减少,则中介变量是部分中介作用,如果加入中介变量后,路径系数不发生改变,则中介变量是完全中介作用。
本文为了检验组织认同在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即假设4将根据检验中介变量的新方法步骤进行参数估计,以企业绩效为观测变量、利他行为为(AR)为因变量、组织认同(OI)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Amos21.0运行得到变量间的参数估计结果。初始模型运行后得到表3和图3的汇整结果。
如模拟适配度表(3.4)显示,0<CMIN/DF=1.756<3,RMSEA=0.075<0.08,IFI、TLI和CFI都接近0.9。虽然GFI=0.845,没有达到0.9的严谨要求,但达到了0.8的宽松要求;AGFI=0.781,接近了0.8的宽松要求。可见,模型的适配度可以接受。再看图3路径系数结果,利他行为AR到组织认同OI路径为0.83,且达到了0.01的显著性要求,即a显著;组织认同OI到企业绩效BP的路径为0.89也达到了0.01的显著性要求。
比较图2和图3可以发现,加入中介变量前AR到BP的路径系数为0.81,加入中介变量OI后AR到BP的路径系数降为0.59,且路径系数均显著,因此组织认同作为中介变量是部分中介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1.利他行为在组织认同的影响下,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小微企业由于成本低、规模小等原因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地位。现代小微企业可以参考这种经营模式加强合作意识,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一些企业可以运用“利他行为”与其他企业合作,扩大经营范围,从而提高绩效。小微企业间可加强联系,加强对所在组织群体的认同感,强化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使员工对所在组织产生更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小微企业间可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加强协同合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高绩效地共同发展。
2.外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集群下小微企业的规范控制。哈尔滨曼哈顿商圈应加强构建非正式组织,加强小微企业对其非正式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集群环境下的小微企业能够加强协同合作,发挥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摘要:运用心理契约相关理论,引用“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提出了集群环境下企业间基于利他行为对经营绩效影响关系的模型。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产业链视角,以“哈尔滨曼哈顿商圈”为集群小微企业切入点,通过大样本实证检验分析,以调查问卷以及形成量表的形式,分析集群下小微企业的利他行为与其经营绩效的关系,并运用“共生理论”分析其形成机理。
【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推荐阅读: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原因09-13
李晓宁: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员工06-07
公司经营目标_企业年度经营目标07-23
企业经营战略0015106-05
旅游企业经营战略06-05
企业经营理念06-17
企业经营情况介绍06-21
合资经营企业合同10-03
药品经营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06-21
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合同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