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观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
远程研修我认真观看了三位教师精彩的课堂实录视频,并仔细阅读了相关的教学材料,受益匪浅。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非常成功,优点很多,值得学习。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谈谈观课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反思三位教师的课堂课堂,都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通过向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拓展延伸,让学生走进生活,开阔视野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学生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学科育人功能。在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三、收获及一点建议
《鸟类飞行》加入学生熟悉的歌曲配音,引发学生的课堂热情。让多位学生试飞纸飞机的活动,将学生充分带动起来,融入课堂教学。双呼吸模拟器具的制作,具体明了的将鸟类的呼吸特点呈现出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运用《想飞》动画视频,既引出了本节的内容又在结尾时融入了生物学科的人文素养。本节课值得好好品味,学习!
《生物的分类》一节教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体现生物教学特色;课堂容量适当,教师讲析稍显多,学生思考问题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建议教师鼓励性评价可以更具体一些,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从准确度和具体性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说“真棒”。在观察叶脉形态时,可以每位学生一片叶子,更利用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叶脉的区别。学生回答问题时建议用扩音器,便于观众听清所说内容。
《物质运输的途径》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不容易掌握。教师对血液循环的讲述清晰明了,循序渐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教师全程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我认为视频展示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值得好好品味学习。感谢分享!
一、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 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够专注, 学习的速度会加快。实践证明, 当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了兴趣, 就会产生求知欲并付出努力。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也只有“乐”学, 学生才会高度集中注意力, 思维才会活跃, 课堂知识才能高效率地掌握。
二、激发爱国情操
教课中,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生物学的伟大成就不胜枚举, 生物学对人类有着重大影响。当然, 生物学方面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和资料, 说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对于生物学来说, 国家是一个环境, 是一个和人关系密切的生态环境,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生态环境的一分子, 环境是生存的基础, 要爱国必须首先了解生物学。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植物总数达到4.26万种, 其中种子植物就有25140种以上, 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 居世界第三位。据统计, 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 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6.6%、41.5%和29.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因此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誉。我国鸟类有81科1190种, 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4.2%。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如肥牛树、光叶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玉龙蕨、和恐龙“同岁”的植物——银杏, 动物则是人人皆知的国宝——熊猫, 珍禽——朱鹮……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 这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事例, 足以增强学生爱国的情怀。
三、透彻理解定义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生物学有其异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 也有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地方。生物学里面有很多理论需要掌握, 需要记忆, 死记硬背当然没有好的效果。记忆的基础是理解, 理解透彻, 记忆才会深刻, 理论才会变得简单, 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 学习才会成为快乐的事情。记忆是有一定窍门和规律的,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记忆力提高了, 其他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也相得益彰,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也会水涨船高。
四、加强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除课堂教学之外, 教师还要加强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生物课外活动, 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 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师可以开展直观的教学, 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是不受课堂的约束, 大自然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游戏性。比如, 在讲叶的形态和生成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到“植物园”去, 让他们一边踏青, 一边认真观察, 一边详细听课, 一箭双雕, 效果奇佳。
五、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要在课前仔细备课, 力求开场白一语惊人, 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从而顺利进行授课。开场白力求精彩、有感染力, 并且需要幽默风趣。授课中, 教师还要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 前后照应, 旁征博引, 使学生对生物学爱不释手。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尝试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93-01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体的自然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魄力。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如何开展生物实验教学问题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提高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学校应根据实验条件,尽可能的开足、开好实验课。在实验中可让学生独立完成,既培养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比如,在实验课上可组织学生观察动植物、制作卡片,还可以教学生发豆芽、制作标本;请学生组织评比自己的“杰作”,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还在采用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虽然在时间加汗水的强大阵容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却抑制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学生的兴趣消失殆尽,泯灭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二、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过程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有必要的。从整体到局部是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三、课堂演示实验力求浅显易懂
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比较简单,可塑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演示实验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可做相应的改变:1、验证式实验,先授课后实验。例如,讲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教师可先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食物中可能具有的某些成分。在学生思考、讨论并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演示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中,学生们发现加热干燥的小麦种子在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挤压花生的一片子叶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等等。通过这些现象,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同步式实验,边授课边实验。在“显微镜构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显微镜实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至下或分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对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其功能进行讲解。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3、探索式实验,先实验后讲授。例如,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通过这些直观现象使学生极为容易地掌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师再加以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四、科学处理好实验与讲授的关系
以探究式进行实验有先实验后讲授和边实验边讲授两种形式。采用哪种方式必须参照每个实验的具体情况和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程度确定。对于刚进校的初一学生和联系概念比较多的探究性实验,尽量边实验边讲授,因为初一新生到中学后要有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尚未形成,需要教师较多地指导。联系概念比较多的实验,在出现与课文相关的现象时,如能趁热打铁地将现象和本质形成理论,与书本上的内容相对应,既能将多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直观生动,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以上几点仅是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尝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乐学的过程中掌握实验知识。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
今年继续参加了2018年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观课评课活动。我听了三位教师的数学课,讲课教师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发挥小组合学习及当堂达标检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针对刘老师的课简单说一下:
本节课刘老师利用课本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实际的需要,由实例中“木条与墙壁平行”这一特殊情况入手,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问题1巧妙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较好了建立的数学模型;又通过问题2实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点击重点。设置了“转动纸条”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旋转功能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直观认识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第二,再次引导学生将转动纸条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并借助电子白板的各种笔,直观形象地认识同位角。第三,在较好的处理了前两个环节后,探索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由浅入深,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刘老师的做法实为巧妙。
本节课的教学,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中,体现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相当强:从学生质疑问难中,引导学生以本节课内容为主,并引导学生要认真学习好其他的文化知识,将来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备课能做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有条理、有层次。从刘老师的教案可以看得出:学生的预习——联系生活实际的生动言词、创设情景的过渡,引入及鼓励性词语全面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引究探索——质疑问难——严谨的小结——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非常到位。
刘老师在利用问题2暴露定义法判别直线平行的可操作性较差,从而为下面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埋下伏笔.利用问题3这一特殊情况,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然转入通过角的关系研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探索,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值得赞赏。
本次研修过程中观看了赵老师的授课视频,受益匪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我的一点感想:
1.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通过实验探究引出物质的密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掌握密度的相关内容。
2.经历发现过程,理解密度概念
教师从“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两个层次来研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环环相扣,突破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抽象和定义,再到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师在选择一个学生熟悉、与形成概念有密切关系的科学故事之后,开始对一组水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透过数据逐渐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水来讲,不管质量怎么变,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定值”。再接着去分析其它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否依然如此,一层渐进一层,由对个体物质的分析向普遍物质的特性过渡,密度的本质和内涵由表及里、由片面进而普遍化。接着来分析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从两个层次的探讨,逐渐在认识上清晰化了对于同种物质是这样,不同种物质也是这样,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始终是固定的。
3.重视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能力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关注对数据的分析与剖析。同时从本节内容来看,无论是密度公式还是计算其实都不困难,真正的难点是建立质量/体积的比例概念,让学生深刻认识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同样的物质,不管质量和体积如何变化,可能质量很小、或者体积很大,但其比值是一定的,而且是区别与其它物质的,因此密度独立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测量数据。”
赵老师在这节课的处理中,非常关注对数据的分析,从对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分析,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分析,都意在让学生去从数字本身去洞察数字反映的物质的本质,这在物理研究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种品质和能力。
受到教办和学校领导的青睐,自己有幸到县直第二实验小学进行观课学习。通过对耿罡和李秀芹两位优秀教师示范课的观摩学习,我收获颇丰。
第二实验小学自今年开学伊始,以“课堂教学效益年”为契机,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突出四环节”的教学模式。“三突出”即突出习惯养成,突出能力培养,突出实践体验,“四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释疑——精讲点拨——训练达标”四个环节,课堂教学力求扎实、本真、高效。
在正式观课学习之前,紧随校园上课铃之后有一段课前习惯提示,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第二实验小学对于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视。习惯养成重在坚持,包括课前准备,姿势,自学,倾听,表达,合作等等这些细微的习惯都需要长期坚持。在李秀芹老师的示范课上,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姿势要求严格,从坐姿,到书写姿势时刻提醒;在耿罡老师的课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自学习惯以及合作交流的形式非常重视,同时注重学生普通话的训练。
观课学习给我的第二个深刻印象就是教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把能力培养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把指导学习方法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结合课程标准,深入梳理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等学习能力。教师课堂教学中努力由传授知识层面上升到指导学习方法层面和提高学生能力层面上,做到变教知识为导方法、提能力。同时在观课学习之后的评课,授课教师介绍了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训练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什么学习能力,经得起质询和推敲,经得起检验和评价。在耿罡老师的课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以及自我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李秀芹老师二年级语文课上,将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放在了首位。
联系生活,构建实践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把体验课文内容,体验作者情感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第一线”。实现“教学做合一”,打造社会实践一体化大课堂。两位教师都充分地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耿罡老师的《螳螂捕蝉》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现实生活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现状,学生积极思考,先后举例:酒驾、工业发展破坏生态环境,造假等热点话题。而李秀芹老师的《北京亮了起来》,是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感悟家乡的夜晚美景。
观课学习的两节课均遵循了该校教学模式的“四环节”要求,即“自主学习——合作释疑——精讲点拨——训练达标”四个环节。在自主学习方面,我发现耿罡老师的学生课前均准备了预习材料,真正的将教案变成了学案。而李秀芹老师则是利用了生字卡片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方面,由于年龄问题,耿罡老师的学生做的更为突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去思考,去交流,去互帮互助。精讲点拨方面主要是解决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将小组间交流学习仍未能解决的问题及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记录下来,根据学生自学交流的情况,再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联系点、易错点、易漏点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巧点拨、拓展延伸,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达标主要是指训练巩固,并当堂检测知识目标的达成度。设计不同梯次的实践训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或以小测验的形式对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实践练习,进行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及时巩固,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生成掌握情况,做到“堂堂清”,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我个人觉得李秀芹老师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了训练达标,包括字词的认读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如果要把性教育生硬地搬到课堂上则未免比较尴尬, 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因为性生理知识包括男女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 在教学中必须给予直观的感性学习。 笔者曾尝试用挂图、录像等手段, 但发现有学生羞于看, 有的学生把目光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观察其反应, 有的学生神情严肃满脸通红, 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这是我们进行性教育的瓶颈。 对性不敢学、对性不敢谈、对性不愿意教, 老师、学生、家庭都尽量回避性, 可青春期的学生又非常渴求性教育, 正是长期以来对性教育的这种态度制约了性教育应有的发展。 而健康网站的利用, 大大解决了这一矛盾: 健康网站男女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从各个方位真实呈现, 学生更能准确地学到性生理知识, 对自身的生殖系统有真实了解。 健康网站的学习避免了来自群体性的尴尬, 每人一台电脑, 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自主, 可以操作, 可以选择, 可以交互, 从而收到好的效果。 健康网站不仅有性知识, 还有各种性困惑的专家答疑, 能单独及时地回答来自青春期学生的不同性心理问题, 做到因材施教。 健康网站的巨大空间, 突破了课堂的时间、空间、教学内容的限制, 让学生获得他们所需的性教育, 从而打破性教育的瓶颈。 笔者以青春期性教育为主题构建校园网络建设, 广泛收集资料信息, 尽可能为青春期性教育做出努力。
2.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材本身蕴藏大量有关生命教育的素材,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基础知识的学习, 培养珍爱生命的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方面有显著优势。 课堂教学通常为各种学科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 生物教学也不例外, 那么, 如何在生物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呢? 这就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 逐步渗透生命情感, 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 让他们的生命之树常青。 例如在《生态系统》一节中, 使学生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及食物网从而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同学们在阅读资料分析及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组成, 我以食草鼠的猫头鹰为例得出食物链的概念。 学生知道食物链的知识以后, 动手参与连接课本上生态系统中有多少条食物链, 引导学生认识食物网。在学习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后, 我与同学们共同联系实际,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比如针对南方人吃蛇成风的习惯问学生:这样会造成什么危害? 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分析得出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最终危害的又是人类自己。还有曾经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 是由于有毒物质汞在食物链中富集造成的恶果, 最终会危害人类自身的安全。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学习生命结构的科学知识, 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生物在结构上具有相同本质, 从而科学看待种际间生物的平等, 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 有很多健康教育内容是具有情境性的, 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教师在进行“创境”时要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经验, 或是生活中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呈现健康教育的情境。情境的设计既要回归学生的健康生活又要符合学生的健康认知现状。 例如在讲《传染病及其疾病》这节课时, 可以引入“非典”或是“甲流”等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初中生都切身经历过甲型流感, 会通过新闻、 报纸等各种媒体获得有关传染病的信息, 以此为情境契机, 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易于接受新知识。学生进入状态后, 要在此基础上拓展情境, 如让学生做“甲流”的研究人员, 让他们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会总结出很多关注的问题。 此时, 教师要适时引入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在内容讲解时, 可以借助相关视频再现情境, 如讲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节时, 可以播放预防“甲流”的教育片, 让学生自行探讨, 总结预防措施。 最后, 可以让学生做“预防疾病宣传员”, 课后让学生对身边的朋友亲人宣传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在此渗透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情境主线”贯穿始终, 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以“创境”作为教学手段, 以学生“体验”有效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 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策略, 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而且让学生意识到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掌握了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且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行为。
4.用好多媒体
用好多媒体是生物学学习的有效手段。 生物课学习中能够自己亲自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做, 但有些内容受地域或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让学生实地体验与观察。 此时利用媒体手段, 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各种生物现象搬到课堂上, 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 在讲授“动物的行为”时, 可以采取放映录像的方法。 多媒体的另一优势是可以把一些需要长时间才能观察到的现象,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给学生展示出来, 做到观察的连续性和思维的连贯性。 例如, 在讲述“动物的发育”时, 通过多媒体放映, 学生可以观察到动物发育的连续过程, 不仅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 而且更形象、生动,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学生探究。
5.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关键词:动手;动脑;走进自然;生物与生活;师生互动;学习兴趣
新课程让老师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下面就谈几点近几年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一、动手动脑,走进自然
生物学知识源于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为了让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发育状态。如,(1)每年春天将花卉剪枝分发给学生进行无性生殖育苗种植栽培,学生通过动手活动从中感受无性生殖的过程,加深对无性生殖知识的了解。(2)指导学生上网查询动、植物标本制作方法,利用放假的机会布置采集各种植物,制作植物标本,开学后进行评比,将好作品存入展室。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开展“生物与生活”短文竞赛
在教学“人体消化系统”这部分内容后,布置学生每人写一篇食物从进入口腔直到排出体外整个过程的小短文,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竞赛,学生积极发言,气氛热烈。又如,调查当地常见性地方病,或当地环境植被情况调查报告等等。对学生写的调查报告我都认真批阅,进行评比或演讲。通过这些活动把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避讳了生硬和勉强,得到自然融入,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突出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就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一切围绕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目的,多用赞美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激情,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竟有很多学生最喜欢生物课。总之,随着时代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变迁,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研究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生物,爱学生物。并且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初中生物观课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初中生物教师心得12-09
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2-03
初中生物病毒06-18
教案初中生物07-12
初中生物竞赛07-23
初中生物德育论文10-17
初中生物研修日志11-10
初中生物说课稿06-06
初中生物的基本特征06-16
初中生物实验技能大赛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