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练习(精选10篇)
1、行李
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
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
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宣言
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5、致死
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
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
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
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
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
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
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
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
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
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
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
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古今异义 笼统定义 影响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表现形式,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语言的历时发展,古今汉语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词汇方面,其形式与内容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词语是句子的建筑材料,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无法读懂句子乃至文章。因此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是文言文教学工作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在许多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将这类古今意义上不同的词语笼统地称为“古今异义词”,我们认为这种笼统的称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上都是存在问题的。
词语是句子的建筑材料,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无法读懂句子乃至文章。因此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是文言文教学工作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我们从许多的教学实际与相关资料中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将古今意义上不同的词和短语都统称为“古今异义词”,我们认为这种笼统的称呼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周俊根的文章《古今异义词举隅》中列出了32个词语,其中包含了“妻子”“卑鄙”“垄断”等由单音节词组合成的短语。[1]
遂率妻子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妻子”和“卑鄙”在现代汉语中是词,表示“男性对配偶的称呼”和“言行恶劣、不道德”。但是,在上面的例句中它们都是由两个各有所指的单音节词组合成的联合短语,表示“妻和子”“身份低微,见识粗浅”。 “垄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泛指“把持和独占”。但是在例句中,“垄”和“断”不是一个整体意义,“垄”指“高山”,“断”即“阻断”,读起来语法停顿在“垄”与“断”之间,“垄”和“断”组合成主谓短语,并非是一个詞。后来两者长时期地连在一起使用,才逐渐地语法化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
在许多语文教学刊物上,凡是谈到古今异义词的文章,大都列举过以上词语。例如夏桂存《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析》[2]、胡波《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3]、吴续银《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析》[4]等。
在一些教学实际中,也有古今异义的词与短语的混淆情况。
师:还有一些同学预习时没有注意到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现在我们一起找一下。第一个是“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痛恨”,今义是“极端地憎恨或悔恨”。那古义呢?
生:痛心,遗憾。
师:很好!第二个是“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今义是“言行恶劣、不道德”那古义呢?
生:身份低微,见识短浅。[5]
根据以上的许多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中学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对“古今异义词”的笼统定义,这种现象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词和短语在理论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词是具有一定语音形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何为“最小的语言单位”?葛本仪先生认为“词作为一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主要表现为它必须表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义。这个意义是特定的,表示着某种特定的事物或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不能把词的意义看成为它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8]所以,词是不能再分割的,其意义是独立完整的,不是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短语却不具备这一特点,它不是一种固定的语法单位,具有意义的简单组装性和结构的可扩展性的特征。例如“江湖”这个词,如果理解为“江和湖”的简单组合,那就是一个短语,理解为泛指“四方各地”或者“四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生活的人及其行业”的话就是一个词。
对古今异义词和短语的笼统定义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实践。首先,这种做法不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词和短语的区别特征,混淆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语法单位。并且不利于学生了解文言文单音节词为主的词汇面貌特征,容易把文言文中由单音节词组合成的短语误认为是词,把它们当作完整意义来理解,不是以简单组合意义来理解。学生了解了文言文的该特征后,当他们读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等句子时,就不会轻易地将“交通”误理解为“各种运输手段”,将“鱼肉”误理解为“鱼的肉”了。
注释:
[1]周俊根:《古今异义词举隅》,语文知识,2005年,第11期。
[2]夏桂存:《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析》,语文天地,2008年,第24期。
[3]胡波:《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初中生辅导,2008年,第9期。
[4]吴续银:《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析》,语文天地,2006年,第6期。
[5]李劲梅执教,王玲整理:《<出师表>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第7-8B期。
[6]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现代汉语》,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2页。
[7]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8]顾锦霞:《文言文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第7期 。
[9]周艳华:《诵读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一把钥匙》,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适用),2009年,第1期。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部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3、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4、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5、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6、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7、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28、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29、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0、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1、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2、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3、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4、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5、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6、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7、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38、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9、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0、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1、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2、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3、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4、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5、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6、少年:古,青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47、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48、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49、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0、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51、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52、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3、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4、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5、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6、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57、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右边。
58、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59、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60、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61、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62、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触角。
63、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64、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65、舅姑:古,公公婆婆,如待晓堂前拜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6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6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68、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69、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70、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71、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72、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73、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biànyí)从事;今,读作piányí,价格低廉。
74、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75、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76、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7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7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79、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80、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81、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82、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83、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8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85、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86、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8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8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8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及常考句子翻译归纳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3.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4.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5.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6.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7.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28.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29.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0.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1.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2.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1
33.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4.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5.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6.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7.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38.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9.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0.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1.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2.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3.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4.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5.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6.少年:古,青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47.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48.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49.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0.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51.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52.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3.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4.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5.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6.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57.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右边。
58.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59.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60.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61.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62.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触角。
63.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64.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65.舅姑:古,公公婆婆,如“待晓堂前拜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6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6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68.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69.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70.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71.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72.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73.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biànyí)从事”;今,读作piányí,价格低廉。
74.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75.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76.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7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7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79.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80.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81.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82.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83.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8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85.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86.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8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8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8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90.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
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
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
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
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
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
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
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
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
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18.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
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
然自若!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标快速猛闯)
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取得成效)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密、严厉、严格)
故臣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
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
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
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请求你……)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第二十一课
与朱元思书
古义:附在整数词后,表示约数
一百许里
许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古义:至,到达。
鸢飞戾天者
鸢
今义:罪过,乖张。
古义: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
经纶
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第二十二课
五柳先生传
古义:往、到。
造饮辄醉
造
今义:创造、制造。
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赞曰
赞
今义:赞美、夸赞。
古义:以之为,把它当做
因以为号焉
以为
今义:以为
古义:快步走。常趋百里外
趋
今义:趋势。
第二十三课
马说
古义:有时,有的人。或尽粟一石
或
今义:或者。
第二十四课
送东阳马生序
古义:跑。走送之
走
今义:行走。
古义:借 以书假余
假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古义:热水。持汤沃灌
汤
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汤水。
古义:最终。卒获有所闻
卒
今义:士兵。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义:青年、后生。崔氏二小生
小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第二十七课
岳阳楼记
古义:第二年。越明年
明年
作文以记
去国怀乡
去国怀乡
进亦忧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写一篇文章。作文
今义:学生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古义:离开。去
今义;前往。
古义:国都。国
今义:国家。
古义:入朝为官。进
今义:向前移动。
古义:退居乡野。退亦忧
退
今义:向后移动。
古义:鸟停息在树上。沙鸥翔集
集
今义:聚集。
古义:没有。微斯人
微
今义:微小。
古义:景象。气象万千
气象
今义:指大气的状态和观象。
第二十九课
满井游记
古义;在风中散开。柔梢披风 披风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富阳至桐庐 自:从 自非亭午夜分 自:如果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像 如鸣佩环 如:像,好像 环:玉环
3、腰白玉之环 环: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 环:环绕
4、水尤清冽 清:清澈 以其境过清 清:冷清,凄清 回清倒影 清:清波
5、参差披拂:飘荡,轻轻掠过 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弼
6、参差披拂 披:披拂,摇动 被坚执锐 被:同“披”,穿着
7、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明灭可见 可:可以 可以一战 可:可以 不可久居 可:可以 不可知其源 可:可以
8、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多 一百许里 许:多 杂然相许 许:赞同 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答应(同杂然相许)
9、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念无与乐者 乐:游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快乐
并怡然自乐 乐:快乐 以中有足乐者 乐:快乐
10、不可久居 居:停留 居庙堂之高 居:处于(和“不可久居”不一样)
11、隶而从者 从:跟从,跟随 战则请从 从:跟从,跟随 从乡之先达 从:跟从 从流飘荡 从:随着,跟随
从民欲也 从:听从,顺从 民弗从也 从:顺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表示起点,相当于“自”
12、欣然起行 行:行走,动词 行收兵 行:行军,动词 行深山巨谷 行:行走,动词 行道之人 行:行走,动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行:行走 行拂乱其所为 行:做事 商旅不行 行:通行,行走 然后施行 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 行:品德,品行,名词
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行:行列,名词 行阵和睦 行: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4、盖竹柏影也 盖:连词,原来是,表推论原因 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副词,表推测原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大概
15、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虽:虽然 故余虽愚 虽:虽然 虽不能察 虽:虽然 虽欲言 虽:即使
16、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今或闻无罪 或:有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有人 或以二者之为 或许
17、闻水声 闻:听到 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1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欲:想要,动词 从民欲也 欲:愿望,名词
1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得:能,能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捕捉得到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得:得到,看到 20、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动词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21、执策而临之 临:走到跟前 临表涕零 临:面对 把酒临风 临:对着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临:临近,将近
2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动词 无敌国外患者 患:名词,忧患,祸患
由是则可以辟患 患:名词,忧患,祸患,灾祸 无冻馁之患 患:名词,忧患,担忧
23、主人日再食 再:两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第二次(不同于“日再食”)
24、无奔走之劳 永之人争奔走焉 奔走:指忙于某件事
25、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驻扎,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26、会天大雨 会:适逢 与皆来会计事 会:集会
27、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数有功 数:屡次 广故数言欲亡 数:屡次,多次 卒数万人 数:几
28、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以为:认为 吴广以为然 以为:认为
29、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逃跑 今亡亦死 亡:逃跑 广故数言欲亡 亡:逃跑 国恒亡 亡:灭亡
30、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连词,果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确实
31、为天下唱 为:替 俱为一体 为:是 众议举宠为督 为:担任 为屯长 为:担任
士卒多为用者 为:被 为坛而盟 为:筑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为:作,制成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为:做 故为之说 为:做,写
32、乃行卜 行:行走引申为前往
33、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已经
3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丛旁祠中 次所:驻地
35、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往:到处 卒中往往语 往往:到处
36、卒中往往语 语:谈论
37、广故数言欲亡 故:故意 广故数言欲亡 数:屡次 广故数言欲亡欲:想要
3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本来
39、急湍甚箭 甚:超过,比……厉害 可爱者甚蕃 可爱:古今异义 甚:很,副词
貌若甚戚者 甚:很,副词 未若复吾复不幸之甚也 甚:厉害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甚:胜过,超过,比……厉害 渔人甚异之 甚:很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甚:很
40、猿则百叫无绝 绝:断绝,消失 哀转久绝 绝:消失 天下独绝 绝:独一无二
4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以为:把……作为
42、去死肌 去:去除 去国怀乡 去:离开
43、若毒之乎 若:你 更若役 若:你的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如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若:作比喻、举例、比较,都可以译为如同,像 甚:厉害,谓语动词
44、而吾乡邻之生日蹙 生:生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使……活
45、虽鸡狗不得宁焉 虽:即使 今虽死乎此 虽:即使
46、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甚:超过 孰:同“谁” 孰视之 孰:仔细
47、浩浩汤汤 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48、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极:直到 此乐何极 极:尽头 感极而悲 极:达到极点,尽头 初极狭 极:极其
49、一碧万顷 一:一片 而或长烟一空 一:全
5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思想感情 此之谓失其本心 心:思想 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为:心情
51、一鼓作气 作:振作 而后作 作:兴起,指有所作为
52、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53、自以为不如 以为:认为 全石以为底 以为:把……作为 撰长书以为贽 以为:把……作为
吴广以为然 以为:认为 愚以为 以为:认为
54、私我也 私:偏爱 不宜偏私 私:有私心
55、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用 不以物喜 以:因为 何以战 以:凭借
56、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已经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以: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 以:来,表目的
以塞忠谏之路 以:以致
57、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闻水声 闻:听到
58、间令 间:暗中 间进 间:偶尔 安得广厦千万间 间:量词 又何间焉 间:参与
59、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超过 又弗如远甚 甚:很 王之蔽甚矣 甚:厉害 君美甚 甚:很 60、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假使 使内外异法也 使:致使 61、行拂乱其所为 行:做事 行道之人 行:行走
62、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的办法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用……的办法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表原因
6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64、弗敢加也 加:虚夸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6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亡:灭亡 66、宜多应者 应:响应
67、帝感其诚 诚:诚心 诚宜开张圣听 诚:实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副词,实在,确实 6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内:都城 外:外面
使内外异法也 内:宫中 外:府中
69、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譬喻 而后喻 喻:(人们)明白,理解 70、若有作奸犯科 若:假如,连词 若无兴德之言 若:如果,假如,连词
71、有所广益:益:好处 斟酌损益 益:增加 益慕圣贤之道 益:副词,更加 72、性行淑均 行: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阵:军队
73、恐托付不效 效:动词,有成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效:有成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任务 74、以遗陛下 遗: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 遗:遗下的
75、面刺寡人之过者 过:名词,过错 人恒过 过:动词,犯过错
特殊句式(不全面,仅举例)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句
2、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标志
3、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4、弗之怠 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5、祭以尉首 状语后置句
6、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句
7、庙堂之高 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似与游者相乐(鱼)似与游者相乐 省略句
9、触草木,尽死(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省略句
10、负势竞上(高山)负势竞上 省略句
11、陈胜者,阳城人也 判断句式
1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判断句式
13、忠之属也 判断句式
古今异义
1、走送之 走:跑,古今异义
2、则久已病矣 病:困顿不堪,古今异义
3、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古今异义
4、谤讥于市朝谤讥: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合起来是议论之义。古今异义
5、布衣:平民 古今异义
6、言和而色夷 色:神态,古今异义
7、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古今异义
8、楚人怜之 怜:爱怜,古今异义
9、明日,明年:第二天、第二年 古今异义
10、痛恨:痛心遗憾 古今异义
11、卑鄙:地位低微,学识浅陋 古今异义
12、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古今异义
13、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 古今异义
14、讽谏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古今异义
15、地方:土地方圆,古今异义
16、左右:近臣 古今异义
17、以尽吾齿 齿:年岁、岁月,古今异义
18、可以已大风 可以:可以用来,古今异义
19、小大之狱 狱:案件,古今异义 20、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岁:年,古今异义
21、往往而死者相藉 往往语 往往:到处 古今异义
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作状,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作状,往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作状,在空中
4、日光下彻 下:名作状,向下
5、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作状,向西南
6、斗折蛇行 斗,蛇:名作状,像北斗,像蛇爬行
7、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作状,像狗的牙齿
8、凄神寒骨 凄、寒:形容词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寒
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名作动
10、有仙则名 名:名作动,出名
11、苔痕上阶绿 上:名作动,长上
12、尉果笞广 笞:名作动,用竹板打
13、篝火狐鸣 篝:名作动,用笼子罩
14、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5、主人日再食 日:名作状
16、腰白玉之环 腰:名作动
17、朱缨宝饰 朱缨宝:名作状
18、缊袍敝衣:名作动
19、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可意译为喜欢 20、固以怪之矣 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21、身披坚执锐 坚、锐: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形作名
22、皆刑其长吏 刑:惩罚 名作动
23、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漂流 名作动
24、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亲近、疏远 形容词作动词
25、负势竞上 上:向上 名作动
26、上使外将兵 外:在外面 名作状
27、吾妻之美我者 美:以……为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8、乃丹书帛 丹:用丹砂 名作状
29、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 苦、劳、饿、空乏、动、忍:使动用法 30、下视其辙 下:名作动
31、神弗福也 福:名作动
3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北、南:名作状
33、上书 上:名作动
34、乃下令 下:名作动
35、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作状
36、齐人三鼓 鼓:名作动
37、夜篝火 篝:名作动
38、固以怪之矣 怪:以……为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9、尉果笞广 笞:名作动
40、忿恚尉 忿恚:使……恼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1、而吾乡邻之生日蹙 日:名作状
42、皆指目陈胜 指目:名作动
43、互相轩邈 轩邈:形作动
44、横柯上蔽 上:名作状
通假字
陶后鲜有闻(形容词,读xiǎn,少)香远益清(动词,远播)1.鲜
2.远
芳草鲜美(形容词,读xiān,鲜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3.之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舒缓语气,不译)词义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出枝蔓)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长出枝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古:立;今义:种植)
重点解词:详见书本笔记 重点句子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翻译: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够贴近去玩弄(它)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内容理解: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描写莲的形象和品格,说明爱莲的缘由 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说到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接下来用“予独爱莲”引入正题,连用七个句子,势如泼墨,一气贯下,着力描写莲的种种可贵品质,突出莲的可爱。这种描写,将莲人格化了,是将它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写莲花,也是写自己,拿他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抒写作者自己人生抱负。这一段文字,极力刻画莲花的形象,也正是着意刻画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在这个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第二部分(2):点明莲的比喻意义,慨叹有德行的人极少,讥讽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这个部分紧紧承接上文,正面点明题旨,肯定莲花的的高尚品格。行文上仍然以菊花和牡丹作为陪衬,从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说到“莲,花之君子者也”,点明莲花的比喻意义。文章最后以深沉的慨叹作结。这个结尾,与开篇的文字互相照应,依旧以“菊之爱”和“牡丹之爱”来陪衬“莲之爱”,慨叹真正的隐逸之士极少,品德高尚的君子罕见,而贪慕富贵的俗人却特别多。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暗含嘲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写法分析:
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本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手法多样。
作者娴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了花儿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
1、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实际上
2、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古义:以至于;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5、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6、智力:古义:智谋与力量;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
1.把握 古义:手掌内。
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论贵粟疏》 ..今义:①抓住。②成功的可靠性。2.卑鄙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见识短浅。常用作谦词。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今义:品质恶劣。3.博士
古义:官名,国子监的老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4.不必 古义:不一定。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5.不避
古义:不亚于、不次于。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今义:不躲开,不回避。6.不过 古义:不超过。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今义:转折连词。7.参军 古义:官名。
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今义:参加军队。8.操持 古义:拿着。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今义:料理、筹划。9.赤子 古义:①百姓。②初生婴儿。①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方腊起义》 ..②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 ..今义:对故土怀有纯真感情的人。10.初一 古义:刚刚开始。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11.春秋
古义:①年龄。②一年。③书名。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③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 ..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12.从而
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今义:连词。13.从容
古义:①随口;也指闲谈。②举动。
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汉书·韩信传》 ..②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中庸》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14.大风 古义:麻风病。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今义:大的风。15.怠慢
古义:松懈,忽视。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16.地方
古义:①当地的事。②土地方圆。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①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 ..②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 ..③天圆地方,道在中央《淮南子·天文训》 ..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17.弟兄
古义:有时单指兄。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今义:①用于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士兵。18.斗争
古义:吵闹,打架。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羌村三首》 ..今义:泛指对抗性行为。19.多谢 古义:多多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今义:表示感谢。20.反复
古义:①扭转局势。②书信往返。
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今义:重复。21.非常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今义:很、大(副词)。22.风流
古义:①杰出、英俊。②繁华的景象,风流余韵。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 ..今义:生活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23.逢迎 古义:迎接。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今义:奉承,拍马屁。24.父兄
古义:有时单指兄。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今义:父亲和兄长,泛指家长。25.扶老 古义:拐杖。
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今义:扶着老人。26.感激
古义:感,感动;激,振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今义:深深地感谢。27.更衣
古义:不只是上厕所的婉辞,也有更换衣服的意思。权起更衣,肃追至宇下《赤壁之战》 ..今义:换衣服。28.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29.豪杰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②英雄人物。①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30.何苦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31.户口
古义:住户和人口。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今义:户籍。32.或者 古义:有的人,有些人。
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封建论》 ..今义:选择连词或副词。33.唧唧
古义:①织布机声。②叹息声。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34.即使
古义:即,就;使,让、叫。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35.交通
古义:①勾结。②互相通连。①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今义:来往和运输。36.结束 古义:整好衣装。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37.鞠躬
古义:①弯着身子。②恭敬地、谨慎地。①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今义:行礼。38.举手
古义:①动手。②告别时的动作。①先生举手出狼 《中山狼传》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39.具体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40.绝境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1.开张
古义:扩大,扩展。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今义:店铺开业。42.慷慨
古义:①理直气壮,意气激昂。②感慨,叹息。①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②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柳敬亭传》 ..今义:①大方。②充满正气,情绪激昂。43.可恨 古义:令人痛惜。
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 ..今义:令人憎恨。44.可怜
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③可惜。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义:值得怜悯。45.可以
古义:可,可以;以,凭,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今义:能够。46.口舌
古义:口和舌,指说话,言辞。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47.会计
古义:①(huì jì)会,聚会;计,商议。②(kuài jì)管理财物及其出纳等事情。①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②聪敏有才名,能书会计《后汉书·王美人传》 ..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48.老大 古义:年龄大。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49.老子 古义:老人。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50.烈士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51.垄断
古义:断而不连的土山,高冈。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通“垄”)断焉《愚公移山》 ..今义:把持,独占。52.留意 古义:考虑。
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今义:当心、注意。53.美人
古义:歌伎、宫妃。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义:美貌女子。54.南面
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读孟尝君传》 ..今义:南边。55.便宜
古义:(biàn yí)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②方便。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史记·张释之列传》 ..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今义:①(pián yi)物品价格低。②(biàn yí)方便,合适,便利。56.妻子
古义:妻子和子女。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今义:爱人(女方)。57.其实
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书》 ..今义:实际上,副词。58.前进
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59.亲戚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60.青春 古义:春天。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今义:青年时期。61.秋天
古义:秋季的天空。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今义:秋季。62.驱遣 古义:休弃。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今义:①驱使。②消除,排除。63.人情
古义:人民的普遍情况。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64.肉食
古义:指居高官、享厚禄。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今义:肉类食物。65.山东
古义:①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也叫关东。②指战国时除秦外位处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③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①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向赵矣《史记·苏秦列传》 ..②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 ..③晋兵先下山东《史记·晋世家》 ..今义:山东省。66.稍稍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今义:稍微。67.生日
古义:生,生活;日,一天天地。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今义:出生的日子。68.束手 古义:投降。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今义:捆住了手,比喻表示没办法。69.虽然
古义: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70.所以
古义:①名词,缘故。②表原因的虚词。③用来,靠它来。①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71.同志
古义:①志同道合。②志趣相同的人。③同心人,指夫妻。①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国语·晋语》 ..②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甘薯疏序》 ..③览物怀同志,如何复乖别《代悲哉行》 ..今义: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72.往往 古义:处处。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起义》 ..今义:常常。73.文书 古义:公文。
手把文书口称敕《卖炭翁》 ..今义:①公文、书信、契约等。②机关或部队中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74.无赖
古义:①胡作非为。②活泼好玩。
①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②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 ..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75.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更不用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76.无日 古义:不久。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77.牺牲
古义: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今义:为正义而死。78.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鸿门宴》 ..今义:详细地说明。79.小生
古义:①后学晚辈。②读书人或文人的自称。③戏曲中的一种角色。①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②小生自审不能有以过之(指白居易)《上令狐相公诗启》 ..今义:戏曲中生角中的一种。80.小子
古义:小孩子(有贬义)。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今义:①北方人称男孩。②对青年人的鄙称。81.县官 古义:朝廷。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论贵粟疏》 ..今义:一县长官。82.行为
古义:行,品行;为,作,作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今义:举动。83.宣言 古义:公开扬言。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84.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85.妖怪
古义:妖异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天论》 ..今义:迷信传说中的怪物。86.一毛
古义:①一根小草。②一根汗毛。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今义:一角钱。87.一切
古义:一律,一概,任何。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 今义:所有的。88.以往
古义:从这里开始,向那里。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义:从前。89.以为
古义:以,把;为,当作。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今义:认为。90.因而 古义:趁此。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91.殷勤
古义:关切,问候。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今义:热情而周到。92.用心
古义:中性词,思想意识的活动。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今义:褒义词,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93.有意
古义:①愿意。②有某种打算。
①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②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今义:故意,居心。94.于是
古义:在此,在这件事上。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今义:承接连词。
《劝学》 95.鱼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今义:鱼的肉,名词。96.约束
古义:名词,盟约。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义:动词或名词,限制。97.丈人
古义:①老人。②长辈。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今义:岳父。98.政治
古义:政事的治理。政治未毕通也 《论积贮疏》 ..今义:指国家的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99.指示
古义:指出来让人看。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100.智力
古义:智,智谋;力,力量。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101.致词
古义:对„„说话。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今义:即致辞,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哀悼等的话。102.致意
古义:表达自己的用意。
是故按兵守次,遣书致意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今义:表示问候。103.至于 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104.中国 古义:中原地区。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105.中间
古义:中,当中;间(jiàn),夹杂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今义:当中。106.中心 古义:心里。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③事物的重心。107.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108.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今义:父亲的父亲。109.左右 古义:侍卫人员。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110.作文 古义:写文章。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练习】推荐阅读:
初中文言文 古今异义12-18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总结10-06
古今异义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复习资料11-07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09-26
划分文言文节奏练习09-30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01-12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12-25
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题09-09
文言文阅读任贤练习及答案09-26
《公输》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