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合格党员的认识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我对合格党员的认识(精选10篇)

浅谈我对合格党员的认识 篇1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愿景越光明,使命就越艰巨,越需要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如今,已经有超过8700万的共产党员,如果每一名党员都合格,那将会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是每个党员入党之后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界定共产党员合格的标准?通过认真学习党章,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以党章为遵循,把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义务、权利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准则;二是以群众为评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谋实事、解难事,力求做到群众满意;三是以实绩为检验,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贞不渝。理想信念是灯塔,能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把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虔诚而执着,忧党忧在深处、担当担在难处、守土守在实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要践行根本宗旨,保持公仆意识。我们党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共产党员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才会真正做到亲民爱民、富民惠民,才会真正做到甘当公仆、无私奉献。有了公仆意识,就能坚持深入实际,就能耐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心服务群众,不会自说自话;有了公仆意识,就能做人清正、为政清廉,不会以权谋私。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要秉持严实作风,夯实成事根基。“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三严三实”是党员安身立命和干事创业的根本法度,也是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每一名党员要以“三严三实”为行为规范和人生律条,做人做事在严上要求、在实处着力,通过不断自我修炼、自我养成、自我塑造,将“三严三实”涵养为品格、习惯、作风,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汇报人 :

浅谈我对合格党员的认识 篇2

当然, 梁思成先生说过: 最简单地说, 建筑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 为了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就我个人来讲我不否认他所说的, 但我认为那还是片面的, 广场是建筑、纪念碑是建筑、陵墓是建筑, 等等这些都是建筑, 但它们是房子么? 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我之前所讲, 我此处所谈就是认识与体会, 下面我就从对建筑的启蒙开始讲起。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理论课上老师就引用过老子《道德经》中的话: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从这句话中给我们的信息是建筑有其空间上的性质, 那我们讲建筑提供给人的是它的空间, 当然, 这个空间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 但是不是就可以说由物质材料构成的空间就是建筑呢? 那天然山洞是建筑么? 由此可见也不全面, 空间仅仅是建筑的一个方面。

黑格尔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那是不是说建筑就是艺术呢? 很明显这是不完全合适的, 但有一点没有错, 那就是建筑具有其艺术性。在建筑空间组合论有形式美的规律, 这一点它与其他艺术都是相同的, 但建筑也有异于其他艺术所特有的形式美规律, 像尺度、比例这都是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所以, 艺术也是建筑的一个性质, 建筑需要艺术的手法。

雨果说,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当然这形容的是西方的建筑 ( 现如今也同样适用于东方) , 但从此也可以看到建筑的时间性、历史性。而建筑的美感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由此体现了建筑美学本身的变迁。 像大斯芬克斯被打掉了鼻子, 如今已仅在传说中的世界七大奇迹中的其他几大奇迹。而建筑的使用原本就是在时间的存在中进行的。我们都知道园林建筑都有空间的变化, 像留园入口大门有一段曲折变而富有变化的空间, 以及之后的“古木交柯”、大水池和涵碧山房等等, 这些空间上的变化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沙利文曾说过“形式追随功能”, 艺术是建筑的表观, 而功能才是建筑的首要目的, 因为建筑首先是为服务于人而建造的, 住宅是给人以居住的、学校是提供人的教与学的场所、医院是为病人治病之所, 等等这些建筑都是为人服务的, 所以满足人的功能需求, 给人以适宜的功能感官才是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 当然沙利文的话过于绝对, 但也影射出功能的重要性, 否则建筑再美, 功能不合理, 就是华而不实的建筑。

我们知道建筑与其他艺术是有区别的, 但最大的区别就是建筑具有高度的工程技术性, 特别是现如今的建筑, 其工程技术性尤为突出。 最具代表的就是现今的高层建筑以及大跨度建筑, 如果没有超高的工程技术的支持, 那就没有现今个逾百层的摩天大楼, 就没有可以容纳几万人的体育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但经济性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像悉尼歌剧院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 矗立在海滨, 像是一座雕塑作品, 让人着迷, 但其远超预算造价十几倍的决算造价, 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这也成为这建筑的不足之处。建筑不仅具有以上说的几种性质, 它还就有文化性, 它会随之地域的变化而变化, 而各个民族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同时, 建筑还会受到信仰的影响而具有各自的特征。 如同源于基督教的天主教与东正教, 他们的教堂形式也是各具特征, 天主教建筑的主要特征是高直式和尖塔; 而东正教的最主要特征在于穹窿顶。地域性像我国的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皖南民居、重庆吊脚楼等等。

以上我主要介绍了建筑的几个性质, 那建筑的三要素是技术、经济、艺术, 虽然每一点都是单独的, 但它们都是息息相关的, 相互联系的, 都是建筑的一部分, 缺一不可。时间影响艺术、空间, 艺术影响经济、经济制约形式, 他们相互独立、相互影响, 千丝万缕, 而当实际的进行建筑设计时, 无论那一点没有考虑周到都会对建筑造成或多或少的问题。

以前听到这样的一句评论, 大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设计似乎没就自己时代的东西, 我们不知道在设计什么, 要么是仿古, 像模仿徽派, 模仿国外的建筑风格、形式———什么地中海风格、马尔代夫风格, 但都是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意思是我们不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当时给我的冲击还是蛮大的以至于一度都不知道该设计些什么 ( 当然, 当时也包括此时, 一直还是如此, 总是没有想法, 一到做设计时总是无从下手) , 一到老师书风格的时候, 就不知道该怎样进行下去, 如果要做到与原有风格相似, 则是模仿古建筑形式, 做现代的则是免不了借鉴西方的那些建筑大师 ( 主要是迈耶, 因为他的风格、形式给人的观感最就冲击力, 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 所以就与此矛盾, 现在想想, 也许正是因为我不懂建筑, 所以该模仿还是得模仿, 该抄还是要抄, 想来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的风格, 这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处于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各种思想、文化大碰撞, 所以这也是一种探索吧 ( 说的很空泛, 没有佐证, 仅仅是我的一点想法) 。

浅谈我对历史教学的一些认识 篇3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深入进行中,涌现出很多讨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文章,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这些做法都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为实施新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实,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在教学上有着共同的属性,那就是课前做哪些准备工作和上课时注意什么问题,课后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去做。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一些常涉及的历史教学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钻研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所授课程的内容在全册教材或某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及依据。只有确立了该课内容的地位,才能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能确定本节课程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为教师在备课、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在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以及在对学生各种能力达到的层次预设中奠定基础。比如,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的分裂局面,重新完成了统一以及隋朝统治的特点即繁荣而短暂。要了解这些就要求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精髓,搞清知识的前后联系,摸透教材的前后连贯性、发展性。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并不是教师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的主观条件决定取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采用精心选择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掌握知识方法和技巧,即学法指导。众所周知,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会历史”,而更应该是“会学历史”,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更要考虑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考问题并提出观点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恰当的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基本组织、基本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能力,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有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媒体引进课堂,如:挂图、幻灯片、录音带、电影片段、新闻图片等。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性强、适用性大,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述“隋朝大运河”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隋朝大运河图,从图上找出大运河的走向,重要的地点、分段、沟通了哪些河流,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提高学生兴趣,容易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需要,准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当然,切勿为手段而手段,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出发。同时,教学手段的选择也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四、编制目标测试题

结合所授课程内容应达到教学目标所编制的练习题。目标测试题一般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编制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巩固已学的知识和运用已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能适度地把学生的掌握程度反馈给老师。因此,它也应该是上课的重要环节。但是,教师编制的试题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的要求。教师在编制试题时,应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上学期以来,我校学习东庐中学,各科采用讲学稿,讲学稿中的测试题都是各科老师精心选择的,题目中既有基础题,也有拓展题,既联系实际,也包括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长期坚持,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能力也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掌控教学过程

教师对所授课程内容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有清晰的思路。如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等,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和素质,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讲述“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时,学生了解了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抢占我们的国土,中国人民遭到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屠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为了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必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建设祖国,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所以,教师要紧紧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切实处理好各教学环节的关系,进行精炼。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熟悉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和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切实的教法、学法和手段,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达到教与学的双重目的尤为重要。

浅谈我对音乐的认识 篇4

音乐是个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啊,它是一种语言,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一种不分国界的人都能听懂的语言。它是语言,但是一些功能已经超过了语言。我为什么这么说啊?各位想想,为什么奥运冠军们可以流血流汗都不流泪,站在领奖台上唱国歌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要流泪啊?非常简单,这就是音乐的号召力了。我们唱《歌唱祖国》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爱国的情愫,但是我们听一个人说一百遍“中国人要爱国”却无法产生这种感情。这就是音乐的功劳了。

古代的时候,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他说:“三月不知肉味。”听了一个音乐,竟然可以三个月都不吃肉啊。何以至此?“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就是我没有料想到啊,对于音乐的欣赏还可以到达这么高的水平。孔子就是一个音乐欣赏家,他可以为了欣赏音乐三个月都不吃肉。现代虽然没有这种为了一场音乐会三个月吃斋的人了,但是我说现在的音乐啊胜似良药。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医治忧郁症,可以使一些烦躁的人静下心来感受这个世界。所以我说音乐对人来说就是一种最贴心的语言。

开心的时候,听点儿快节奏的音乐,可以延续快乐;伤心的时候,听点儿舒缓的音乐,可以忘掉不愉快的情绪;烦闷的时候,听点儿摇滚乐,可以一解心中的不爽,受惊的时候,听点儿轻音乐,可以平静自己心中的波澜。这就是音乐,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人天生就是喜欢音乐的,自打人一生下来,对这个世界的第一次碰面,这个新生命对地球的第一声问好,就是用音乐来完成的,哭也是一种音乐,它是表达悲伤或者不适心情的一种音乐。所以说语言也是音乐,江南的语言就是“吴侬软语”,听起来很悦耳,是一种享受。

每次听苏州评弹的时候,我都听不懂那个穿大褂的叔叔在说什么,但是我觉得就是很好听,跟一首歌一样,很轻柔的感觉。还有一个就是讲故事,为什么有所谓的“语言催眠”啊?就是语言可以把人的这个思维带到一个境界里去。所以说啊,语言跟音乐一样,是可以把人带入一个很神奇的境界的。我刚刚说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人类生下来就能识别的语言,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言又是一种有符号的音乐。

音乐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从最早的巴洛克风格的古典音乐,到后来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巨大成就,从鲍勃·迪伦到皇后乐队,从皇后乐队到LACRIMOSA,都是音乐在一步步进化的表现,但是它永远不会脱离本质,就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这些进化也象征着社会的变化,人类的变革。这样看来,音乐又是一个见证者了。

音乐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们身边的东西。你摸不着,但又离不开,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但是如果正式的谈论音乐,音乐音调是有组织的、有明确数比关系的乐音运动形态。它以人声或特殊的人造工具(乐器)所产生的特殊的音响作为物质媒介。音乐音调直接诉诸人的听觉。它在时间中运动、展开、呈现,具有一去不复返性。音乐音调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运动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印象和心理感受进行的艺术抽象。表情性是音乐音调的主要美学特征,它能够直接地、深刻而鲜明地表现和交流人的内心情感,激起人的感情、引起人的想象和联想,是一种情感的符号。

在原始艺术中,诗歌、音乐、舞蹈是三位一体的。“音乐在文化的最低级阶段上显见得跟舞蹈、诗歌结连得极密切。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在原始部落间很少见,也和在文明民族中一样。‘他们从来没有歌而不舞的时候,也可以反转来说从来没有舞而不歌的。’”只是历史向前发展,三者才逐渐分化独立开来。但是分来分去,文学和音乐,舞蹈和音乐,总是难舍难离,又合又分。器乐正是在为声乐和舞蹈的伴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对于器乐是如何从舞蹈的伴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问题,将另文讨论。本文主要讨论器乐是如何从声乐的伴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问题。

“原始诗歌首先是抒情的歌曲,有许多是赞美神的,诗歌中表达具体含义的成份很可能是后来才逐渐产生的,这和语言的发展过程相近似。动物的叫声主要是各种感情的反应,只能间接地表达某种含义。在人类语言中,很可能是先有表达感情的叫声,然后才有具有含义的内容的,叙述性的表达则更晚一些。”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正如鲁迅认为的那样,是在“哼唷哼唷”中诞生的,两者没有谁先谁后的关系。即使两者分化独立后,也总是又合又分,难舍难离。著名诗人公木在《诗歌之路》的序中认为,“在古代,诗不必是歌,所谓歌,包括诗歌与乐歌。凡成歌之诗源之歌诗,凡不歌之诗谓之诵诗。诵诗从歌体中分离出来,又经常补充着歌诗。诵诗从歌诗中分离出来,又最后演变为诵诗,二者同时存在,并行发展,又互相影响,不断转化。”也就是说,结合与分离是诗歌与音乐发展的两种趋势,二者同时存在,并行发展,又互相影响,不断转化的。公木认为,“诗歌与音乐相分离,是基本趋势,在全部诗歌演变当中,诵诗是主流。因为只有到诗歌从音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独立形式,才能把语言的机能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诗歌语言诗化过程,是在诵诗出现,并经过唐建安的高度发展,才完成的,建安,盛唐,两个高峰,主要成就都在诵诗方面。”当然,“歌诗之路也决不容忽视的,因为诗歌与音乐的相结合,是另一趋势,汉魏乐府,唐宋词,元明曲都说明了这一点。”刘尧民在其《词与音乐》一书中,对诗与乐之关系演变,作了这样的概括:“中国从古到近代的制曲方式,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是以乐从诗,后一阶段是以诗从乐。就其中诗乐相结合的方式,又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上古以至于汉代是„以乐从诗‟,先作好诗,然后跟着诗歌的节拍来制曲。汉以后至唐是„采诗入乐‟,因为从汉后诗乐分途,不能不采诗以合乐。从唐以来是„倚声填词‟,先制好曲,然后跟着音乐的节拍来作诗。”诗歌与音乐这种深远的历史血缘关系说明,二者是在长期的又合又分,又分又合的相互影响中互为生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各自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对方的影子。从音调这个层面看,诗歌韵律形式的抑扬顿挫的音韵渗透着音乐的和谐美。在音乐的调式、风格、表情音调中,同样可看到语言音调对音乐形式的影响。这是我们在分析诗歌与音乐关系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方面。

浅谈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篇5

班主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而且要培养学生成人。还要培养出一个好的集体,给学生创造出一个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良好环境。那么,怎样才是合格的班主任呢?

一、身正为范、严于律己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带头人,你的言谈举止都在学生的眼中心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要事事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事物,不要轻易对学生看不惯,便于和学生沟通。要养成终生学习的品格。班主任时刻提醒自己学习,学习新课改的理论实践和一些本专业的书籍。一方面不断完善丰富自己、开拓眼界,一方面影响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品格。

三、关爱孩子、理解宽容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严爱优等生,普爱中等生,偏爱后进生,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四、抓住教育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在教育实践中,要抓住一切可教育的机会,比如班队会,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合作意识等的良好的教育机会。

五、多方联合,共同管理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积极共识。

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在21世纪呼唤一支素质高、师德优、业务精的班主任队伍的今天,我们班主任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修养呢?

(一)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

一个品德高尚的班主任,可以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奋发向上、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正直诚实、任劳任怨的高尚品德传授给学生。

(二)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班主任的要求再也不能是“一桶水”了,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请教,实践,并不断对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热点进行研究。只有重视学习、提高的人,才能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班主任工作中任何一个细小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责任感,自觉树立服务意识。教育就是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公平对待每一个人,为他们提供最恰当的教育,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就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关注、被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务精神的教育。

(四)要有过硬的教书育人本领

班主任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班主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承担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学生探讨知识时的引导者;学生疾苦时的关怀者;与学生交往中的好朋友;学生犯错时医治者。班主任能否承担好这不同的角色,往往取决于班主任的知识与能力。班主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并把知识内化为能力,这对我们做班主任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会更高了。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

要知道人的感觉是双向的,或爱或恨,总会在不自觉中传递给对方,你对学生的真诚付出、全身心的爱,必定也会换回学生同样的爱。爱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尊重不仅可以赢得尊重,生成无数的精彩,还可以让孩子们幸福地学习。只有在班主任老师尊重的目光的关爱下,课堂上的孩子才会小脸通红,两眼发光,双手直举,笑口常开。

(六)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班主任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主动教育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义。在实施这一教育的过程中,班集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载体,而班主任通过对班级施加种种影响,在创造班级气氛上拥有巨大的权威。所以要管好班级,班主任就必须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七)要有健康的心理

教育中有笑容、有爱心、有亲情。班主任应该是积极向上、乐观好学、团结协作、容易沟通的。要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课堂环境,健康的教师人格。教师要有宽以待生的心胸,要有调节自己心态的能力。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快乐与学生分享,但决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感染给学生,把自己的不满带到教室,我们以一种健康的、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

班主任工作中任何一个细小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那么,班主任怎样做到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呢?我们一直深思着,探讨着、摸索着、努力着。我不能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要让他们都成人。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带头人,你的言谈举止都在学生的眼中心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要事事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但班主任工作更要有人情味。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在心中。在生活上,时刻惦念着他们,天冷了,提醒孩子们多加件衣服;学习得太紧张了,带着他们狠狠地玩上一玩;学生迟到了,少批评,只是询问昨晚是不是睡得太晚了?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和他促膝谈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生了病,帮助学生寻医问药,送上一杯热水;学生学习上有了困难,给他耐心辅导、帮助他……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做有心人。

1、爱心 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因为教育者,爱胜过一切。“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地学习、生活。即使是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他的,爱护他的,是为他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的。只有这样,对老师的“严厉”他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情绪,进而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赞许的话,一束信任的目光,都会带给学生无穷的温暖和快乐。

2、细心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因此,班主任应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细心。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身体、情绪、表情等。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共同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多反思、多积累、多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因情施教,使班主任工作有针对性,有理有据,有实效。

3、宽容心

宽容是对别人宽厚、容纳、谅解、同情并且寄予期望的心理表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中小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又是世界观和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的时期,就难免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就应该看到,他们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始终是“波浪式的前进”的“螺旋形的上升”的。因此,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个别在前进中犯了错误的学生,要抱定宽容的态度,予以关心、给以同情,并且耐心说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帮助他改正错误,鼓励他继续前进。

4、信心

“只有你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和你一起干的人才会有信心,有兴趣”。作为班主任,无论自己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差,纪律如何松弛,学生如何调皮,自己决不能气馁,更不能让学生觉察到你对他们已经失去了信心。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很少运用批评,大量运用的是“表扬”。表扬各方面的好人好事,遵守纪律的、刻苦学习的、拾金不昧的等等。结果越是表扬,大家的劲头越足。其实细细一想,在这无数的表扬中,也蕴含着不少的批评,那没受到表扬的就好向受到无形的批评一样,但这种批评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孩子们都在暗暗使劲,争取得到更多、更大的表扬。

5、恒心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一两天可以做到的事。做人的工作是极其困难和复杂的,尤其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总之,在工作中,我们做班主任的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有“阳光的味道”。殊不知,培养这种“阳光的味道”它需要你精力的投入,时间的投入,情感的投入,但是,一旦阳光温暖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你就会感的无比幸福。为了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全面了解学生,为以后开展班主任工作作准备。

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刚接任的班级,尤其重要。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时,要慎防出现片面,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效应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力求做到客观,深入。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前任班主任,调查相关的学生,个别谈心等方式进行全面了解学生。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和气质,学生的学习态度、现有的智力状况和已有的基础知识水平,初步了解每位学生家庭的各种境况,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班主任要通过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状况,了解他们每一位的经历,了解他们的过去、现在以及对将来的态度,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来教育好学生,搞好班集体。

二、组建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要达到的蓝图,是“班成员聚结的一面大旗”。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只把目光盯在班级整体上,还应同时注意到班级成员个体的愿望和需要。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目标,教育学生把集体的共同目标放在首位,以集体利益为重。努力把学生的个体目标引导到与班集体的共同目标相一致,以保证既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又满足学生的个体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的左右手。班主任不仅重视选拔班一些品学兼优,关心集体,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学生当班干部。并向班干部提出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牢记自己是一名班干部,要为集体树榜样,在班集体中能团结互助,努力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取得全体学生的信任,去树立威信的严格要求。还要注重对班干部进行传、帮、带。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既交任务又教方法;既检查他们完成工作的情况,又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更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受锻炼、增长知识以及培养能力,充分发挥骨干和模范作用。

3、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在一个先进的班集体中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执行班级的学习和生活制度,不仅可以使学生按一定的生活秩序有节奏地学习、劳动、休息和参加各种文娱活动,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性;有利于形成他们的集体观念及文明礼貌习惯;有利于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行人人参与的民主管理方式,提倡互相监督,在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化。班主任必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处时时以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班主任的模范行为,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无形无声的教师,它的影响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时无地不发挥作用,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向上。”

三、以鼓励表扬为主,正面引导。

苏霍林斯基说:“从儿童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的好东西,如果相反,教育者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到根除恶习,那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应以鼓励表扬为止,善用表扬的艺术,以多树立新形象、新典范、新榜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因材施教,做好各个层面学生的辅导工作。

辅导,并不是专门指后进生或差生的辅导,而对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应该进行辅导。辅导,特别是个别辅导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做好个别辅导工作的关键是:查找“病根”,对症下药。

五、联系家庭,力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

家庭是班主任教育好学生的最可以依靠的力量,班主任要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力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在联系的过程中,互通情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争取家庭教育的正面力量,共同教育好学生。联系家长的方法很多,如家访、信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

浅谈我对计算机仿真的认识 篇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后期新秀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新兴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起到了只管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在科研领域,计算机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人们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方法,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科研领域技术成果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模拟;仿真技术;发展

0 引言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建立被仿真对象的模型,并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动态实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具有高效、安全、受环境条件的约束较少、可改变时间比例尺等优点。仿真技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仿真技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从辅助学科到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必要手段。仿真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处理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相关技术和理论的支持、交叉、融合下,逐渐形成了一门交叉科学,成为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1计算机仿真技术简介

计算机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性的试验性科学。仿真实习技术是以仿真机为工具,用实时运行的动态数学模型代替真实工厂进行教学实习的一门新技术。仿真机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或多媒体部件,由人工建造的,模拟工厂操作与控制或工业过程的设备,同时也是动态数学模型实时运行的环境。动态数学模型是仿真系统的核心,是依据工业过程的数据源由人工建立的数学描述。这种数学描述能够产生与工业过程相似的行为数据。动态数学模型一般由微分方程组成。用于仿真实习的动态数学模型应当满足:数值求解的实时性、全量程随机可操作性、逼真性和高度可靠性。

2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历程

2.1国外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历程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到四十年代末期首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就被用于三自由度飞机系统的仿真。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由于宇航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美国科研人员又创造了混合计算机系统,这使得人们能对较复杂系统的行为进行仿真研究。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动控制领域首先采用仿真技术;60年代,在开展连

续系统仿真的同时,开展对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进行研究。近20年来,随着系统工程与科学的迅速发展,仿真技术已经从传统的工程领域扩展到非工程领域,在社会经济系统、环境生态系统、能源系统、生物医学系统、教育训练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我国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历程

从70年代开始,我国训练仿真器迅速发展,我国自行设计的飞行模拟器、机车培训仿真、化工过程培训仿真器等相继研制成功,并形成一定市场,在操作人员培训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后来随着仿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建设了一批水平高、规模大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从90年代我国又开始了对分布交互仿真、虚拟现实等先进仿真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时期,计算机仿真研究成果的典型代表是:陈宗海、戴路、沈廉共同研究的一种化工过程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开发平台。他们针对当时石油化工过程计算机仿真培训控制系统开发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借鉴智能工程技术,在一组486微机上建立了一套新型的仿真开发平台,全套系统用C语言编制,通过多次应用知识库系统已初具规模,在对苯二甲酸,对二甲苯工艺计算机培训系统的开发中全面应用,使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人工工作量减少了百分之七十。计算机仿真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及其他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航空、航天、兵器、国防电子、船舶、电力、石化等行业,特别是应用于现代高科技装备的论证、研制、生产、使用和维护过程。

3.1 国防领域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武器装备设计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维护的全过程。在设计论证阶段,需要在实物实现之前通过仿真模拟进行预先验证,降低项目风险;在研制阶段,要通过仿真模拟试验进行调试、测试,避免弯路,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在生产阶段,要通过仿真模拟测试完成部件测试、工位测试和出厂测试,以保障参与组装的设备或部件达标,生产出合格装备;在使用维护阶段,需要通过仿真模拟训练,建立保障预案、进行使用效能评估等。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保障武器装备的成功研制,降低研制风险、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成本、提高武器装备的使用效能等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2 工业领域

由于工业领域中大量系统、项目具有复杂性和大型化的特点,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计算机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包括能源、电力、化工、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多个领域,在各类大型复杂工程系统和项目建设之前的概念研究与系统的需求分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电力系统、化工系统、船舶等领域使用仿真技术比较早,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目前投运的这类仿真系统大多属于模拟培训系统。

3.3 其他应用领域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正不断向医学研究、交通运输、供应链与物流、市场分析、战略管理、教育、通讯、社会、经济、娱乐等多个领域扩展。

4计算机仿真应用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如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异地仿真、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的虚拟制造等。

4.1 网络化仿真

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仿真系统,多数不能相互兼容,可移植性差,实现共享困难。较之于开发的高成本和长时间,实在物未尽其用。解决这些问题,第一就是采用兼容性好的计算机语言编写仿真系统,第二就是采用网络化技术实现仿真系统共享。尤其是后者,在将来的仿真系统开发中有着重要地位。实现仿真系统的网络共享,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开发以节约社会资源,又可以通过适当收费以补偿部分开发成本。

4.2虚拟制造技术

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的另一大方向就是在虚拟制造技术领域的深入应用。虚拟制造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出厂以及企业各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等制造的本质。这使得制造技术不再主要依靠经验,并可以实现对制造的全方位预测,为机械制造领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结论

与传统数学方法和物理实验方法相比,计算机仿真技术具有自己独特的优越性,面对复杂并且不宜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实际系统物理模型或数字模型进行试验,通过这样模型实验来对一个实际系统的性能和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当在实际系统中进行试验研究比较困难或者根本无法实现时, 仿真技术就成为必然选择。因此,计算机仿真技术必定因为它的独特魅力而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午云 郭维强,计算机仿真的发展方向[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

【2】梁波,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篇7

关键词:秦腔,小生,舞台表演,认识

秦腔小生是通过表演来对人物进行表现,以求成功地刻画人物。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具有较为扎实的艺术功力,相应的洞察力,以及对人物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能够对人物情感表达的内容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人物进行全面的展现。一个优秀的小生表演者能够借助于外形的洒脱去挖掘人物灵魂的内质,在舞台上呈现鲜明、生动的人物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成功的刻画人物形象。

秦腔对角色有着严格的划分,所谓生、旦、净、丑,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风格的表演体系,即不同的程式规范。小生角色归属于秦腔生行类型,以青年男性为表演对象。还可细分为文小生、武小生、文武小生以及娃娃生等。它的基本表演特征是洒脱飘逸,灵动舒展。从这种特征出发,又带出了它的表演模式,像台步、手势、眼神等的规范要求。同时还衍生出扇子、翎子等基本功。我是主工文小生的,所以就在研究文小生的表演特征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文小生的扮演对象是青年男性,而我却是女性。这就要求我首先要向男性特征靠拢。平时,我注意男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在家中观察丈夫的一些细微动作,研究他处理问题的心态。在遇到问题时,尽量用男性的思维去考虑。这样,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所积累的生活素材,便可作为创作原料,开展创作想象,以便准确地创作出未来舞台上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形象。另外,文小生所扮演的一般是有知识的青年男性,风流倜傥,潇洒儒雅。所以我也在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传统国学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多看书,多读古诗词,不懂就问,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体会角色,演好古代男性知识青年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拾玉镯》中傅朋一角为例,正是有了日常生活的储备,才使我较好地刻画了这一角色。

傅朋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正值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当他路过孙家门前,猛见门首打座着豆蔻年华的孙玉姣时,一下子被她洋溢的青春丽质所吸引,不禁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傅朋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书生,并非浪荡之辈。他既想与孙玉姣搭讪,又不得鲁莽,有失身份。即随机应变,想出了购买雄鸡的由头。当他与孙玉姣交流时,眉目传情,看到孙对自己似也有意时,便又进了一步,故意撒落玉镯,让孙拾去,以作定情之物。在这里,傅朋内心世界的发展,是通过他的手势、眼神、形体动作以及手中道具扇子,一步一步递进的。他的一招一式,落落大方;一笑一颦,脉脉含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如饮甘泉,如沐春风。我在演这个戏时,每每提前酝酿感情,站在幕内已完全化入剧情之中。把握动作尺度,注意表演分寸,既准确到位,又不能过头。精彩处,观众往往发出会心的微笑。

浅谈我对合格党员的认识 篇8

关键词:诗意 语文课堂 艺术 魅力生活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进行了改革,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一些教师却在改革的过程中忽视了语文教学本质,只是注重形式上转变,走偏了课程改革的道路。

语文本是诗意的,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章都能给学生美的感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将语文课堂建设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地方,给学生营造一种诗意的美。诗意的情景是一种理想的富有人性化的教与学的环境。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投入到更深层次的审美活动。(1)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解答,让学生有说话的权利,教师要以诚相待,让学生享受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进而学生才更加自信、积极地探索。(2)要调控平等对话的方向。虽说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但我们不能忽视课堂的主要话题。只有话题明确、重点明确,一堂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才可以成为学生心灵的诗意栖居地。(3)要保证平等对话的时效。对话,是教师和学生有意义的对话,并且在对话中能“娓娓清谈”,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有效率地“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如何学习。

每次上语文课时,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带着愉悦的心情想给孩子们上一堂神采飞扬的课时,却总也点燃不了学生心灵的火花,与学生产生不了情感的共鸣,激不起平静课堂的丝丝涟漪。这让我常常感到无奈、困惑。其实理想的课堂就是诗意化的课堂。在这课堂中,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王崧舟老师也曾说过“让儿童诗意地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栖居的主要圣地,所以更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弥漫着诗的芳香,流淌着诗的旋律。

什么又是诗意化的语文课堂?诗意化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获得什么?以下就是我对诗意化的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诗意化的语文课堂是洋溢着诗的浪漫与精彩

新课程呈现的语文教材,是艺术化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就像诗一样优美生动,富有韵味。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教学资源——可爱的头饰、精美的课件、琅琅上口的童谣、形象直观的简笔画,都可以变成课堂上灵动的字符,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这时的教师也更像一位诗人,用诗人的浪漫和激情来催生学生的才情。如优美生动的语言,活泼大方的仪态,横贯东西的知识面,多才多艺的专业技能,都会使自己在驾驭课堂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诗意化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语文课堂相对于学生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狭窄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我们可以带学生去欣赏大自然,聆听大自然。也可带学生听讲座、逛书店、看展览、观影视,乃至游山玩水,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倡导学生到生活中识字。大街上的商店标牌、电视上的广告用语、墙壁上的宣传标语、报纸上的特大标题……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乐园。我们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教室可以是一家“超市”、一个“花园”、一个“舞台”,学习活动可以是唱一唱、画一画、尝一尝、做一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陶冶情操。

三、诗意化的语文课堂是飞扬着生命快乐

有人说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而诗意的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如我在上三年级的语文课《春天的手》时,先创设情境,通过一组优美的风景图片和一首欢快地歌曲《春天在哪里》,把学生引领到诗情画意的美景中,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总之,快乐的语文课堂是由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合作谱写的一支快乐的交响曲,师生都将是那跳跃的快乐音符。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诗的历史、诗的海洋,而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诗的国度里,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就更应营造这诗意化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徜徉在诗意的课堂中,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润泽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也许只有这样,才会拥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才会拥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才会拥“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才会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的心灵释然。

参考文献:

[1]陆其勇.关于语文课堂的“数字化”思考——谈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语文课[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9).

[2]赵雪芬.学生辩起来,课堂活起来——论语文课堂的生机与学生的参与[J],新课程:上,2011(3).

[3]黄云龙.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

[4]唐旭芬,让学生走进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J],考试周刊,2009(43).

[5]吴玉平,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堂的应对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浅谈我对语文教师重要性的认识 篇9

从刚刚走进师范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字有了初步的了解,因为那是我对教师职业特点的最早认识。

现如今,从教十几年对这八个字的认识更为深刻。人们常说:“身教大于言教。”的确,教师本人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师肩头责任尤为重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师们不仅在教学生学知识,更在教学生学做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学习就是对汉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作为母语,学生在入学前就对它有了各自不同的积累,但这些知识很不系统,需要语文教师以科学系统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其中,教给学生方法很重要,如:读书有“三到”。这些方法要以适合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为宜。说到“读书”就不得不提“阅读”,语文的阅读为各科阅读提供方法,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

良好的素养包含思想品德、行为意识及终身学习等方面的素养。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及时灌输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做诚实、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同时,教育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要有用已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努力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浅谈我对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的认识 篇10

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十农场中心小学

赵江林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各种各样,课程评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下面我就从激励性评价的涵义、目的、标准、策略、作用以及局限性这六方面来谈谈我对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激励性评价的涵义

(一)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二)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高层次需要,如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等的满足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评价对象自我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的需要得到满足,使学生的动机、态度、情感、人格等因素处于并保持积极、活跃、协调的状态,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三)激励性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培训,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心理学、评价学及管理学的理论水平,会充分认识到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从而使教师的素质得以提高,使教师得以迅速、健康成长。

二、激励性评价的目的

(一)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这是由现代基础教育的目的所决定的。

1、传统教育是一种选拔教育,或称精英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体系内,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少,就像一个金字塔,在它的底部“较年青的年龄组的全部或大多数成员都能入学,而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到达顶点。”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鉴定和选拔能够继续接受教育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评价就成为鉴定与选拔能够继续学习学生的工具。

2、现代教育是一种大众化教育或称全民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体系内,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教育不仅是学生应享受的权利,同时也是应尽的义务,因而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正由9年义务教育向12年义务教育过渡。现代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生活的那些特性。其基本假设是:通过教育手段能够发展英才;学校的主要资源应当增进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而不是预测或选拔英才。”因而,在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教育评价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激励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要发展,不要偏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仅有“智”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智”里面单纯的对知识的记忆、背诵、训练与复现更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有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素质结构。而正确的评价对这种理想素质结构的形成不仅会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更会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2、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实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样样都好,每个学生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均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存在两个所有特点都一致的学生个体,我们不仅要承认这种差异而且还应欢迎这种差异,因为这正是社会丰富多彩的表现。正确的评价应让每个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大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二是学生自身发展与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和调控工作,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真正“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一个和谐发展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一定十分优异,但他自已总有某些值得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特质,这些特质最终将成为他事业成功的基础,并在他热爱的领域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和创造。

3、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学生素质的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结合起来,重点是促进其长远发展,即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态,强烈的自信心与求胜欲望,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激励性评价的标准

采用多元标准及允许异步达标。教育评价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个体内差异标准。采用多元标准主要有三种形式;采用综合评价标准、充分运用个体内差异标准和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绝对标准。

(一)采用综合评价标准。

传统的学生评价采用的是单项评价标准即只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优劣的标准。综合评价则是从系统思想出发,将评价对象——学生的个体素质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根据组成要素——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要素设计出多因素、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实施多元标准综合评价,力求从多角度,多侧面,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发现他们每个人的长处和进步,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激励。

(二)充分运用个体内差异标准。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将评价对象——学生自身为参照点。它是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一位过去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最近有了一些进步,我们就可以以他过去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对他现在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结果是跟他自己比较得来的;另一种情况是把被评价对象的某一侧面作为参照点,评价他其它若干侧面。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它是以个体内差异理论为基础的,评价时充分考虑了评价者的个性差异,并注重目标激励及行为强化,因而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这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及成功感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个体内差异标准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绝对评价指在评价标准对象的集合之外,以某预定目标作为客观参照点,因而又称作客观标准,在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每一个学生到达程度,故绝对评价又称作到达度评价或客观标准评价。绝对评价的标准比较客观,如果评价是准确的,那么评价之后每个学生可以明确与客观标准的差距,若这个差距值不大,会激励他们积极上进,根据绝对标准的这一特点,我们应掌握其灵魂,灵活运用它。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客观标准。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先天与后天因素有一定的差异,若要求达到同一客观标准,就会使个别学生与这一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太大。使之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就更谈不上培养创造能力了。若对同一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客观标准,如采用A、B卷或A、B、C卷(难易程度等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自由选择,就使得学生与各自的客观标准差距水平大致相同,使学生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与采用多元标准同等重要的是应允许学生异步达到同一客观标准。异步达到同一客观标准。即允许学生提前或落后一步达到同一客观标准。对于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使学生在更高一级层面上产生新的需要,新的要求,形成新的目标,并用更高的、具有挑战性标准要求他们;对于后者,我们一方面要认同,承认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这是人的认知差异和学习情感差异的必然反映,另一方面,激励他们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制订改进和矫正的计划,早日达到客观标准。尽管达标时间上比其它同学有些滞后,但最终的结果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感受,从而为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激励性评价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我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就会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我再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在这里尤其要注重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评作用,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美国一位名叫海伦的教师,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青年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他阵亡后,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抄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由此可见,同伴间的激励,更能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强大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多规格、多层次、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目标、发展基础及发展过程三个方面。

1、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表现为发展目标及发展基础的差异性。

现代教育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基础差异。我们不仅允许而且鼓励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与国家建设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目标的个性化需要我们确立个性化(差异性)的评价目标及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不断地超越自我,而不做简单的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

2、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还表现为发展过程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及后天的教育等因素影响不同,学生的发展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应为其创造条件,设计个性化的阶段性标准,允许学生提前或落后一步达到某一客观标准。对于提前达到客观标准的学生,我们为他们设计更高的评价标准和内容,使之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后者则应用激励性评价方法,调动他们学习和积极性,使其早日达到客观标准。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过程表现在三个步骤:

1、设立发展目标,激励性的发展目标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目标的数量及难度要适宜。

即目标要有一定难度,要有挑战性,否则很难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欲望,但同时又不要太多、太高、太难,最好是经过努力确实能够达到这一水平;

②目标要明确而具体。

评价者可帮助学生把发展目标分解形成容易理解、具体而明确的阶段性目标,避免让学生望而生畏。

③设立目标时应尽量避开相对目标。

即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的目标,因为在一部分学生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也意味着会有等量的学生未完成目标,易造成同学间的恶性竞争。

(三)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1、对学生行为的转变给予及时的强化,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就很值得我们借鉴。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产生的结果:即那些能产生积极或令人满意结果的行为,以后会经常得到重复;相反,那些会导致消极或令人不满意结果的行为,以后得到重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们应学会用正强化,即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如认可、表扬、奖励等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环境,以表示对这种行为的奖励和肯定,提高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通过这种评价,不仅使学生的外在行为发生改变,还使学生提高了自信心,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稳固的平台。

另外,该理论认为强化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起作用,因而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不意味着要对学生每一个行为都要评价,关键要让这种评价本身具有激励性,因而采用哪种激励性评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2、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正确的归因。

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与否有4种归因: ①个人努力的程度;②个人能力大小;③任务的难易程度;④运气与机会成分。如果把失败原因归结为能力低、任务重或运气差等原因,则会出现失去自信心,不再努力坚持等现象,相反,如果把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则会激发学生加倍努力,发奋进取,战胜困难,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激励适时,评价有度。

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

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五、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一)激励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性评价运用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毋庸臵疑的。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再加以语言激励,学生顿时会激动万分;作业本上,学生书写整齐,且正确无误,教师给予简短的激励性评语,或是“优”字印上,或是画上漂亮的红旗,当学生打开作业本时,一定会惊喜万分;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后,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自豪地站在颁奖台上,在那一时刻,学生收获的喜悦会顿时显露出来。这些激励,将无形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一条真理。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当学生犯错后,最怕的就是见老师,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罪行感到恐惧,大错已经铸成,怎么去挽救呢?他们将面对两种不同的惩罚,一种就是老师和蔼可亲地给学生将道理,帮助学生分析犯错原因,循循诱导,在一种温和的氛围中使学生知错就改,端正自己的品质;另一种就是教师见到这种无恶不作的问题学生大发雷霆,首先给学生的就是一顿严父般的批评,甚至会通知学生家长,要求家长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家长知道自己的子女闯下大祸时,无疑在面子上是多么的过不去,学生回家后的遭遇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品质恶劣的学生,对于这种学生,我们要从他们的心理入手,看看他们做事的动机,在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在利用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表扬中加以引导,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从而迫使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因此,激励性评价运用得当,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激励性评价可以改变学生的人文性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都有各自的长处,我们学校儿童父母务农的居多,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孩子从小都是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爷爷、奶奶心疼孙子、孙女,这是普遍现象,这就对儿童的个性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小就是小皇帝的待遇,到了学校就很难适应,自私的心理阻碍了合作发展的空间,倔强的心理造就了学生蛮不讲理。面对这类学生,我们要从学生的根本出发,寻找学生自私、逆反、倔强的根源,在学生稍微有一点优异表现的时候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在鼓励与表扬中慢慢改变自己的观点,从而塑造良好的人文性格。

四、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养成某种好的习惯却不难,只要我们加强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像我们班的小学生,刚进校的时候没有一定的生活习惯,不会摆放学习用品、不会整理书包等,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教室里一团糟。后来经过我们养成教育的常抓不懈,对做的好的学生嘉奖鼓励,利用晨会,校会等机会宣传榜样精神,做的好的同学得到表扬将会做的更好,没有做到位的学生看见身边的人得到奖励,自己也会努力改正。因此,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激励性评价对小学生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会给我们的工作效率带来积极的影响。

六、激励性评价的局限性。

在小学教育中,激励性评价也和其它评价手段一样,有其局限性。如果用在不恰当的时机,或使用不自然的方式,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诱发逆反心理,因此,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励性评价要讲究时效性

教育研究证明,信息反馈越及时,教育的效果越好。为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评价一定要及时反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因素,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不同。特别是对于不喜欢学习,且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经常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适时、适度、经常地激励性评价,使之渐渐走上“我要学”的轨道。

(二)注意激励性评价运用时要找准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下,找准切入点的激励性评价,能使小学生把心中的全部能量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文后,紧接着我安排了学生欣赏视频《爱的奉献》。使学生渐渐进入了人间的大爱与真情的气氛之中,驰骋在爱的天地里,抓住他们出现的兴趣点、兴奋点、感怀点、疑问点、变化点,切入后进行激励性评价,使情感升华,文本进驻于他们心间,经久不忘。

(三)激励性评价要讲究公正性

不公平的评价会拉开师生间的距离,是学生对教师产生隔阂、冷漠、消极甚至反抗的情绪。有时,还会引起班里的其他同学冷落、孤立被评价的学生,使学生精神上受到伤害。所以,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秀学生,不冷落后进生。而且,更应对后进生施以关爱,善于发现、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

(四)避免激励性评价应用形式主义

那种“棒棒你真棒!”的整齐的表扬语似乎让课堂显得很热闹,但是,这种“评价”不仅占去了很多宝贵的课内时间,还让人觉得这样的表扬很假,不是来自学生内心的。还不如拍拍小手,竖起大拇指来表达师生、生生间的表扬和赞美更真诚和实在。

结语:

上一篇:个人自荐书封面下一篇:梵高传读后感1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