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客车规定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安部客车规定(精选8篇)

公安部客车规定 篇1

据介绍,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要求全警动员,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黄明表示,随着各地道路交通客流量加大,而且近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大雾预警,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启动应急机制,加强对长途客车的安全监管,落实8项措施。遇到大雾等恶劣天气,要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道路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媒介,发布预警信息及交通应急管理措施,提示安全驾驶注意事项。>>具体措施

◎坚决落实车辆限速措施,立即开展大客车超速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坚决落实大雾天气交通管制措施,对能见度50米以下的高速公路,应当采取封路交通管制措施的,要加强相邻地区的沟通协作,提前组织好疏导和远端分流措施。

◎坚决落实交通应急管理措施,及时启动应急机制,领导干部要在岗到位,确保足够警力上路执勤。

◎坚决落实7座以上客车逢车必查措施,对超员载客的要一律卸客转运,决不允许超载超速,做到不消除违法行为不放行。

◎坚决落实出站、出城、上高速、过境等关口的检查措施,科学部署警力,把住重要关口。

◎坚决落实长途客运车辆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客运车辆营运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切实杜绝疲劳驾驶。

◎坚决落实卧铺客车夜间行驶安全管理措施,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对凌晨2点到5点营运的卧铺客车,就近引导到服务区或客运站停车休息,对1点前不能到达目的地的客运车辆,要尽快调整营运线路,最大限度减少夜间特别是后半夜客运车辆运营。

公安部客车规定 篇2

1 对修订管辖规定的评析

《决定》对《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中关于管辖的规定作出了三处修改, 一是将《规定》第五条第三款修改为:铁路、港航、民航公安机关和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调查其消防监督范围内发生的火灾。因为“交通”一语明显与铁路、民航、林业的内涵不平行, 且由交通部门的公安机关负责调查火灾不符合消防工作的专业性, 将“交通部门”修改为“港航”, 与其他交通形式并列表述更为规范。同时, 将“林业”调整为“国有林区”将其与集体林区区分开来也显得更为科学。二是在第二条第一款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所辖火灾进行调查的形式由“调查”调整为“组织调查”, 明确由省一级或设区的市一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管辖的火灾调查既可自行调查, 也可组织两级或三级调查机构联合调查, 使调查行为更具灵活性、更方便操作。三是针对直辖市行政级别划分上的特点将直辖市的管辖分工进行调整, 体现了直辖市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特殊性和灵活性。

此次对管辖规定的微调, 完善了火灾事故调查的管辖规定, 但是在设置上与公安部2007年调整的火灾等级标准存在着脱节, 建议根据火灾事故的等级确立管辖分工:重大以上的火灾事故调查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组织调查;较大火灾由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同级的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组织调查;一般火灾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调查。直辖市的管辖可不予变更。

2 对增加调查人员人权保障条款的评析

《决定》增加了“保障现场调查人员的安全”的规定, 之所以将这一小处单独列出来进行论述, 是因为笔者以为该条修改规定具有建设性意义。根据国务院2011年关于消防工作情况的报告, 消防专业力量不足及消防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是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1999年的《规定》对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条件作了专门规定, 要求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火灾事故调查人员, 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消防监督人员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 取得岗位资格。遗憾的是, 在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美好规划仍未实现, 消防力量尤其是专业人才的欠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消防事业的发展。“火灾调查工作的质量取决于人才素质, 必须大力加强火调人才队伍建设”。此次修改增加了火灾事故调查人员人权保障条款, 既表明立法对火灾事故战斗人员基本权益的关切, 又显示了公安部重视消防队伍建设的决心, 相信以此为契机, 消防队伍建设的环境将更加优越, 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更加浓厚。在此基础上, 为确保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公正性和高质量, 笔者建议《规定》重新对调查人员的条件进行规定, 以立法的形式带动和促进消防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政府放心、民众信任的消防专业队伍。

3 对修订火灾事故认定的评析

《决定》对火灾事故认定的修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删除了灾害成因认定的规定;二是规范了无法查清起因的火灾事故的调查认定;三是减轻了火灾事故认定书送达时的附随义务。

对火灾事故调查内容的规定经历了由火灾原因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双重认定到起火原因和灾害成因一齐认定再到起火原因单核认定的过程。首先, 因为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直接列明当事人对火灾事故发生所应承担的责任, 此举在理论上引发了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属性之争, 学者对其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准行政行为还是证据及是否可诉众说纷纭, 在实践中则造成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涉诉涉访泛滥, 法院对不服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而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处理也不统一。考虑到上述诸多因素, 新《消防法》将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修改为火灾事故认定, 因为“火灾事故责任认定重点是针对当事人的, 因为只有人才能承担责任, 火灾原因认定侧重于火灾事故的客观事实, 认定链条属于客观、科学的范畴, 原因认定结论是以严格、严密、科学的逻辑推理为基础的, 不需要进行主观判断, 具有不可诉的特点”, 随后出台的《规定》也删除了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章节, 将火灾事故认定内容改为起火原因和灾害成因, 以淡化火灾事故调查的行政行为属性, 减少因此而可能引发的诉讼。其次, 《规定》增加的灾害成因认定, 内容包括火灾事故发生、蔓延、损失、扑救情况及与火灾蔓延、损失扩大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的事实。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 灾害成因仍然涉及事故责任, 在性质和效果上无异于责任认定, 理论界对其争议仍未停止, 实践中因不服灾害成因而提起诉讼的情形未得到根本改变。故《决定》干脆将灾害成因认定的规定予以废除, 仅对起火原因进行认定, 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调查人员为规避复核或诉讼而故意或不作为地将起火原因认定为无法查清的情形, 增加了有证据不能排除的起火原因的认定, 完善了无法查清起因的火灾事故认定的规定。

《决定》还废除了《规定》中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送达当事人火灾事故认定书时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的义务。在这之前, 公安消防机构送达火灾事故认定书时必须告知当事人申请复核和提起民事诉讼进行救济的权利, 如不服火灾事故认定书可向复核机构提出复核申请, 或提起民事诉讼交由法院对其作为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审查, 也从间接层面引导当事人不要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火灾事故认定书提起行政诉讼, 这条规定可谓用心良苦, 但在实施过程中又引起了误解, 因未说明当事人申请复核或起诉的具体情形, 该规定可以理解为当事人可对火灾事故认定机构的认定行为提起民事诉讼, 或当事人不能对行政机关依据火灾事故事故认定书而作出的行政处罚提起行政诉讼。事实上, 火灾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明确后, 当事人如对火灾事故认定不服, 在与其相关的纠纷中均可提出异议, 既可在民事权益受损时提起民事诉讼, 也可在不服行政处罚时提出行政诉讼, 还可在刑事公诉中对火灾事故认定书提出质疑, 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审查。出于这种考虑, 《决定》删除了公安消防机构告知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的规定。

4 对修订火灾事故调查复核的评析

《决定》对火灾事故调查的复核作了较大调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规定》对火灾事故复核机构规定较为笼统及复核申请书内容较为简单的问题, 规定对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作出的火灾事故认定有异议的, 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其他复核申请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复核申请载明的内容除复核请求、理由和主要证据外, 还应包括被申请人的名称、申请复核的主要事实、申请人的签名或者盖章及申请复核的日期。

二是对不予受理复核申请的第三项情形作了修改, 并删除了第四项情形。根据《规定》规定, 任何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法院已经受理的, 复核机构应当不予受理当事人的复核申请。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送达当事人火灾事故认定书时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初衷一样, 该项规定的本意是将火灾事故认定书的证据效力交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查, 但在理解上容易被误解为火灾事故认定书是可诉的, 之所以如此规定是为了避免诉讼结果与复核结论相冲突。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决定》删除了该项情形的规定, 同时将复核审查期间公安消防机构终止复核的情形也作出修改, 明确当事人是否提起诉讼不影响复核机构对复核申请的受理和审查, 复核申请人撤回复核申请的, 复核机构才应当终止复核。

三是对复核机构对当事人复核申请的处理作了修改。《规定》对复核机构处理当事人复核申请的规定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复核机构只能维持或责令原认定机构重新作出原火灾事故认定, 而不能直接作出火灾事故复核认定。这种复核体制之下, 复核机构如同只有发回重审权而没有自行改判权的上诉法院, 而且当事人还最多只能申请一次复核, 如此复核规定对原认定机构的监督及其有限, 原认定机构重新认定完全可以在撤销原认定后稍作修改应付了事, 从而使复核形同虚设, 故《决定》规定复核机构有权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既可责令原认定机构重新认定, 也可自行认定, 如由原认定机构重新认定, 还需将重新认定的情况报复核机构备案, 增强了复核机构的监督作用。同时, 《决定》还完善了配套规定:首先, 增加了延长复核期限情形的规定, 对需要向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或者火灾现场复核勘验的, 经复核机构负责人批准, 复核期限可以延长三十日, 以增强复核机构处理复核申请的严肃性和灵活性;其次, 增加了复核机构直接作出火灾事故复核认定或者责令原认定机构重新作出火灾事故认定, 并撤销原认定机构作出的火灾事故认定的情形, 规定原认定机构认定行为存在明显不当或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复核机构也应当自行作出认定或责令原认定机构重新认定, 强化了复核机构对原认定机构认定行为的监管, 以促进火灾事故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 增加了当事人对原认定机构重新作出的火灾事故认定的救济, 规定当事人如不服原认定机构的重新认定, 可在收到重新认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 向复核机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此举对确保火灾事故认定书质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总之, 在《规定》施行后三年内就对其进行修正, 既显示了公安部对消防事业的重视, 又表明了包括火灾事故调查职责在内的消防工作的神圣, 公安消防机构及消防人员更应该感觉到自身使命的艰巨而尽职尽责地担负起消与防的重担。

摘要:从火灾事故调查的管辖、火灾调查人员的人权保障、火灾事故认定及火灾事故调查的复核四个方面分析和评价《公安部关于修改〈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的决定》, 探讨火灾事故调查制度的健全和立法的完善, 促使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和当事人能更好地理解和适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修正案。

关键词:火灾事故调查,管辖,认定,复核

参考文献

[1]王健, 王楷然.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2, (1) .

[2]可参见邓亮.行政法治下的火灾调查工作——也谈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可诉性[J].武警学院学报, 2003, (5) .

[3]刘春玲.论司法权于行政权力的介入及其深度——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事故认定的可诉性分析为视角[J].武警学院学报, 2013, (5) .

公安部客车规定 篇3

公安部公布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简称“新规”)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9月4日通过公安部网站对“新规”进行了解读,其中包括对外国人交通肇事的处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申请复核等。

亮点1“自行协商”程序防拥堵

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在目前设有的“简易程序”的基础上,“新规”增设“自行协商”程序,“自行协商”时,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负责人解读:“自行协商”是为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减少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和延误。

亮点2外国人“肇事”禁止出境

根据“新规”,外国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在未处理完毕前,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不准其出境。

负责人解读:该规定可解决外国人肇事后离境,导致受害人得不到赔偿的问题,可以较好地保护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亮点3抽血化验更具强制性

根据“新规”,车辆驾驶人有饮酒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嫌疑的,交警部门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及时抽血或提取尿样检验;车辆驾驶人当场死亡的。应当及时抽血检验。

负责人解读:此规定对肇事当事人进行抽血检验更具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果的认可。

亮点4申请复核流程具体化

根据新《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3 0日内作出复核结论。

负责人解读:此规定将交通事故复核作为一项重要的硬性规定,并有具体的操作流程。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信访。

公安部警用车辆管理规定 篇4

二、本规定所称警用车辆指全省公安机关(包括铁路、森林和海关公安机关及公安院校)注册登记并悬挂警牌、公安“O”牌的机动车辆。

三、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警用车辆使用审批制度。

四、实行警用车辆驾驶准驾制。

(一)因工作需要驾驶警用车辆的本单位民警、职工及正式借聘用人员,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内部车辆管理部门审核、考试,取得“警用车辆准驾证”。其中民警须具有正式驾驶人资格,其他人员须具有3年以上驾龄且2年内未发生责任事故;

(二)110处警车和交通事故处理车必须由民警着警服驾驶;

(三)驾驶警用车辆时,必须随带行驶证、驾驶证、警用车辆准驾证;

(四)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内部车辆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准驾人员档案并报上级公安机关内部车辆管理部门备案;

(五)调离公安机关或因工作变动无需驾驶警用车辆的,须及时收回警用车辆准驾证。

五、实行警用车辆交通事故报备制。警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接警部门接警的同时向当地督察部门和车辆单位通报;对发生人员重伤、死亡的警用车辆交通事故,督察部门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重点对有否违反“五条禁令”和用车审批情况予以取证,并迅速上报厅警务督察处。

六、实行警用车辆违法行驶抄告制。各交警支队按月将警用车辆违法行驶情况抄告市公安局督察部门;厅高速公路交警总队按月将警用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违法行驶的情况抄告厅警务督察处。

七、各单位内部车辆管理部门对本单位机动车辆和驾驶员必须严格管理,使用警用车辆严禁下列行为:

(一)未经审批擅自使用警用车辆;

(二)非紧急警务超速行驶;

(三)将警用车辆借给公安机关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

(四)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警用车辆。

有上列情形之一的,所在单位对当事人作出相应的处理,省厅视情予以通报批评。

公安部客车规定 篇5

定》

交通管制和现场管制信息应即时公开

记者 卢杰 见习记者 曾敏

2012-11-01 14:53:05来源:(2012-11-01)法制日报政法司法

近日,公安部印发了《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规定的出台有何背景?如何保证落实?就这些问题,公安部法制局局长孙茂利今天向《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解读。

推行执法公开可实现双赢

孙茂利说,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群众维护自身知情权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安机关执法公开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

“就公安机关而言,推进执法公开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孙茂利介绍,1999年,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实行警务公开制度的通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推行警务公开。各地公安机关按照要求,紧紧围绕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扩大公开范围、创新公开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执法公开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满足群众新期待、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孙茂利表示,推行执法公开可以实现公安机关和群众的双赢,既方便服务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又降低公安机关执法成本,强化对执法活动的外部监督。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公开,在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公安部制定出台了《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

公开范围更全面力度更大

《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共六章36条,把执法公开分为向社会公开和向特定对象公开两大类。列举了应当向社会公开的信息,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公开时限。孙茂利表示,规定是第一部全面规范执法公开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与之前关于执法公开的要求相比,内容更全面系统、公开的力度更大、公开的方式手段更多样。

据介绍,以往关于执法公开的要求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且往往只涉及执法公开的某一领域和方面。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公安执法公开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规定,明确了执法公开的分类、原则、范围、内容、方式、时限、职能部门和监督救济渠道等各方面内容。

规定进一步延伸拓展了执法公开的范围,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安工作特点,详细列举了应当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对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的公开措施,作了倡导性规定。如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开辖区社会治安状况、火灾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安全防范预警信息等。结合基层的成熟做法,规定扩大了向特定对象公开的范围。如增加规定向控告人,以及被害人、被侵害人或者其家属提供执法信息查询服务。

此外,为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规定增加了政府网站、信息屏终端查询和短信告知等公开方式。

谁制作产生谁负责公开

执法公开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孙茂利说:“公安机关公开的执法信息涉及多个部门、警种,而这些执法信息都是在日常执法工作中产生的。为便于公安机关及时、准确地公开执法信息,规定明确公开执法信息由制作、产生或保存该信息的内设机构负责。”

如公安机关采取的限制交通措施、交通管制信息由交管部门发布。对犯罪嫌

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信息,由办案部门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同时,为积极稳妥做好重大、敏感执法信息的公开、发布工作,规定还明确,必要时由相关部门征求政务公开主管部门、法制部门、保密部门意见后发布。公开时限包括3种情形

针对不同的公开事项,规定对公开时限规定了3种情形。

一是原则规定自执法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主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8条关于“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的要求。二是规定限制交通措施、交通管制和现场管制信息应即时公开。主要考虑到此类信息时效性强,且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如果不即时公开,会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三是规定辖区社会治安状况、火灾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安全防范预警信息可以定期公开。这些信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各地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定期发布。

而关于向特定对象公开和网上公开办事,公开时限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按照法定时限公开。二是对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规定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公开。

公安部客车规定 篇6

遮号牌扣12分!闯红灯扣6分!驾考取消绕铁饼等项目新手上高速须老手陪驾

2012-06-20

制图 铁勋

这是一则与驾照考试和机动车驾驶安全有关的新闻。

相关部门透露,近日,公安部交管局已经启动111号令(《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修改工作,4月份修改形成《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修改意见稿,目前已经下发到基层,正在征集意见。

该局对事故案例调研分析,发现现行的驾驶人考试、发证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与现实交通形势不太适应的问题。

比如,驾驶人准入门槛较低,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衔接不紧密,部分考试项目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等。

为此,公安部拟修改111号令,根据下发的修改稿:还拟对遮号牌、闯红灯等违规行为加重处罚,例如当事司机遮号牌、闯红灯面临被扣12分和6分的处罚。

理论考试将拆分为两次

取消绕铁饼、起伏路项目考试里程不得少于5公里

修改意见稿规定,把“科目一”的理论考试题库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核交通信号、通行规则等知识;第二部分主要考核安全文明驾驶要求、紧急情况下的临危处置方法等,第二部分放在“科目三”考试后进行。“科目三考试结束之后,学员们对驾驶已经有了一个很深的了解,再去考临危处置和文明驾驶的试题,就不会是纸上谈兵了。”交管专家说,目前南京科目一理论考试的通过率达到81%左右,但交警在现场执法时发现,许多司机连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都不懂,比如夜间会车时该如何使用灯光,理论考试题目都有所涉及,但应试教育的成分比较多,许多司机理论考试过关后,便不再温习理论内容,导致不文明驾驶行为很多。

取消绕铁饼、起伏路项目

修改意见稿还对考驾照项目进行了调整,如简化小型汽车桩考线路,取消限速通过限宽门、通过连续障碍(俗称绕铁饼)、起伏路等项目。

据了解,南京驾照考试“科目二”的合格率在整个考试中是最低的,通过率只有60%左右,而绕铁饼的通过率只有10%-15%之间。许多人都觉得这项考试不实用,在现实中开车,不可能遇到这么多的障碍。

不过,南京交管局一位负责人说,其实“绕铁饼”的训练目的是考核机动车驾驶人驾车通过连续障碍时,对各车轮行驶轨迹和内轮差位置的判断能力。限速通过限宽门的训练目的是培养机动车驾驶人,在一定车速下对车身位置的正确判断能力。如果能熟练通过这两门考试,对未来的驾驶很有帮助。

如果修改意见稿最终通过,未来学车就无需学绕铁饼等项目了。修改后考试项目由原来的“训练10项、考试4项”改为“训练和考试均为5项”。

考试里程不得少于5公里

“不过瘾!”这是许多考过驾照人员的总体感受。因为上路根本没怎么摸方向盘就参加考试,而考试时,也没有开多长路,考官就要求换人。

据了解,目前南京交管部门规定,大路考小车的考试路程为3公里,必须有电脑记录,没有开满3公里,考官将无法进行打分。不过,这次修改要求加长考试里程,大中型客货车增加复杂道路考试,考试里程不少于20公里;小型汽车不得少于5公里。

会开车但不会停车,也是许多新手遭遇的问题。修改中,加强了这方面考核内容。在大路考(科目三)项目中,增加侧方停车入位、驶入/驶出主路、加减挡位操作等考试项目,修改后考试项目由原来的10项改为18项,增加了科目三考试的难度,也具有非常实用的操作性。

案例:据深圳市交警局2005年的一份统计,深圳路考一个月,考生通过率不到50%,主要原因是,多数考生练习不足紧张过度。遮挡号牌、闯红灯被加大处罚

有一些司机为了躲避电子警察,会用光盘、纸片甚至树叶等物品遮挡号牌。南京交管局的一位负责人说,这种行为滋长了一些司机违法的胆气,在交通事故后容易出现肇事司机逃逸。

南京交管局针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全市每个月查处的这类违法行为达到3000余起,处罚的标准是200元记6分。

修改意见稿对这类违法行为加重了处罚,规定未悬挂或者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等违法记分由6分提高到12分;同时加大了闯红灯的处罚力度,目前不按照信号灯通行,记3分,修改意见稿要求提高到6分。

在醉酒驾驶的处罚上,却取消了记分项目,目前是记12分。一位交管专家说,根据规定醉酒驾驶要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5年之后想要获取驾驶证的,必须重新参加考试,记12分意义不大,可以取消。

案例: 5月31日,在九景(九江到景德镇)高速荷花垅出口处,一辆轿车车牌被一张红纸挡得严严实实。面对警察询问,车主称为朋友做婚车红纸未取下。

6月12日,厦门高速公路支队民警巡查,发现一司机竟用卫生巾遮挡车牌。

江西省交警总队直属二支交警统计,三个月整治查处了十余辆遮挡车牌的违法行为,常用方式为通过光碟、IC卡遮挡号牌上数字。

新手上高速要有老司机陪

这次修改增加了实习期驾车限制措施。明确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时,必须由持相应及以上准驾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

“这个规定非常好!”南京市交管局一位负责人说,许多新手喜欢上高速练车,但其实高速公路的交通状况复杂,对于没有多少开车经验的人来说,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很难及时处理。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事故,有三成左右是一年内的新手造成的。

案例:南京交警部门一份调查显示,三个月内,驾驶私家车的新手闯祸率超过了事故总数的30%。私家车出事常见缘由有5种:即遭遇特殊路况时,紧张导致油门当刹车;倒车经验不足;只看信号灯不管四周;边开车边打手机;高速路上停下看路牌。

公安部客车规定 篇7

作者 : 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时间:

2005-12-01

字体:大 中 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82号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已经2005年11月2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部长:***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 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八条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

(三)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等安全审计功能。

第九条 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

(二)提供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发布时间;

(三)开办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够防范网站、网页被篡改,被篡改后能够自动恢复;

(四)开办电子公告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计功能;

(五)开办电子邮件和网上短信息服务的,能够防范、清除以群发方式发送伪造、隐匿信息发送者真实标记的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息。

第十条 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

(三)联网使用单位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

第十一条 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安装并运行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安全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依照本规定采取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具有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的联网接口。

第十三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依照本规定落实的记录留存技术措施,应当具有至少保存六十天记录备份的功能。

第十四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不得实施下列破坏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行为:

(一)擅自停止或者部分停止安全保护技术设施、技术手段运行;

(二)故意破坏安全保护技术设施;

(三)擅自删除、篡改安全保护技术设施、技术手段运行程序和记录;

(四)擅自改变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用途和范围;

(五)其他故意破坏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或者妨碍其功能正常发挥的行为。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至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辖区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公安机关在依法监督检查时,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当提出改进意见,通知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及时整改。公安机关在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是指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单位。

本规定所称联网使用单位,是指为本单位应用需要连接并使用互联网的单位。

本规定所称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是指提供主机托管、租赁和虚拟空间租用等服务的单位。

公安部客车规定 篇8

第 119 号

《公安部关于修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12年7月6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孟建柱

二○一二年七月十七日

公安部关于修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的决

为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工程的消防监督管理,公安部决定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二条第一款中的“含室内装修、用途变更”修改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

将第二款中的“其他临时性建筑”修改为“其他非人员密集场所的临时性建筑”。

二、将第三条修改为:“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应当遵守消防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安全负责。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实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监督。”

三、将第七条中的“二名”修改为“两名”。

四、将第八条中的“竣工验收备案”修改为“竣工验收消防备案”。

五、将第十二条修改为:“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设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工作应当依法开展。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提供图纸审查、安全评估、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资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出具的审查、评估、检验、检测意见负责。”

六、将第十四条第三项修改为:“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以外的单体建筑面积大于四万平方米或者建筑高度超过五十米的公共建筑”。

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

七、删去第十五条第三项,并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依法需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应当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依法需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临时性建筑,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应当提供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证明文件。”

八、将第十六条中的“特殊消防设计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修改为“特殊消防设计文件”。

九、将第十八条修改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对申报的消防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出具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出具消防设计审核不合格意见,并说明理由:

(一)设计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

(二)消防设计文件的编制符合公安部规定的消防设计文件申报要求;

(三)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耐火等级、建筑构造、安全疏散、消防给水、消防电源及配电、消防设施等的消防设计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四)选用的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

十、将第十九条第二款中的“消防技术方案”修改为“特殊消防设计文件”。

将第四款修改为:“对三分之二以上评审专家同意的特殊消防设计文件,可以作为消防设计审核的依据。”

十一、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

(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消防设施的工程竣工图纸;

(三)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四)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五)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六)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七)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文件;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十二、删去第二十四条。

十三、将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对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七日内,通过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网站进行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或者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业务受理场所进行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

增加两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

“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或者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时,应当分别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备案申报表、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及施工许可文件复印件或者本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相关材料。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图审查的,还应当提供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合格文件复印件。

“依法不需要取得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可以不进行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

十四、将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合并,作为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收到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申报后,对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出具备案凭证;备案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已经备案的消防设计、竣工验收工程中,随机确定检查对象并向社会公告。对确定为检查对象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二十日内按照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完成图纸检查,或者按照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标准完成工程检查,制作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告,检查不合格的,还应当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收到通知后,应当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组织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复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复查并出具书面复查意见。

“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已经依法备案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确需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申报消防设计备案。”

十五、将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未依法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处罚,责令建设单位在五日内备案,并确定为检查对象;对逾期不备案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备案期限届满之日起五日内通知建设单位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十六、将第三十二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与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的抽查比例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结合辖区内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质量、消防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确定并向社会公告。对设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的抽查比例不应低于百分之五十。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照本规定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实施备案抽查,不得擅自确定检查对象。”

十七、将第四十七条改为第四十四条,第一项修改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建设工程出具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消防验收合格意见或者通过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抽查的”。

将第二项修改为:“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消防验收的申请或者消防设计、竣工验收的备案、抽查,不予受理、审核、验收或者拖延办理的”。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五条:“本规定中的建筑材料包含建筑保温材料。”

十九、将第四十八条改为第四十六条,修改为:“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是指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

二十、将第四十九条改为第四十七条,修改为:“本规定中的‘日’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二十一、将第五十条改为第四十八条,修改为:“执行本规定所需要的法律文书式样,由公安部制定。”

二十二、将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中的“室内装修装饰材料”修改为“装修材料”。

二十三、将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中的“有防火性能要求的”修改为“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

二十四、《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文序号根据本决定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2009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6号发布,根据2012年7月17日《公安部关于修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的决定》修订)

目录

第一章 总

第二章 消防设计、施工的质量责任

第三章 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

第四章 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的备案抽查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落实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安全责任,规范消防监督管理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等建设工程的消防监督管理。

本规定不适用住宅室内装修、村民自建住宅、救灾和其他非人员密集场所的临时性建筑的建设活动。

第三条 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应当遵守消防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安全负责。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实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监督。

第四条 除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承担辖区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具体分工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确定,并报公安部消防局备案。

跨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指定管辖。

第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公正、严格、文明、高效的原则。

第六条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新颁布的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实施之前,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已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分别按原审核意见或者备案时的标准执行。

第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应当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实施。

第二章 消防设计、施工的质量责任

第八条 建设单位不得要求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和人员违反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降低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并承担下列消防设计、施工的质量责任:

(一)依法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手续并接受抽查;建设工程内设置的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二)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工程,应当将消防施工质量一并委托监理;

(三)选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等级的消防设计、施工单位;

(四)选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和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

(五)依法应当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组织施工;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九条 设计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设计的质量责任:

(一)根据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编制符合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不得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设计;

(二)在设计中选用的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应当注明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三)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实施情况签字确认。

第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责任:

(一)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

(二)查验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的质量,使用合格产品,保证消防施工质量;

(三)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动火、用电、易燃可燃材料等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等完好有效。

第十一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承担下列消防施工的质量监理责任:

(一)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实施工程监理;

(二)在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施工、安装前,核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不得同意使用或者安装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防火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

(三)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 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设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工作应当依法开展。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提供图纸审查、安全评估、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资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出具的审查、评估、检验、检测意见负责。

第三章 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

第十三条 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并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一)建筑总面积大于二万平方米的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

(二)建筑总面积大于一万五千平方米的民用机场航站楼、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

(三)建筑总面积大于一万平方米的宾馆、饭店、商场、市场;

(四)建筑总面积大于二千五百平方米的影剧院,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营业性室内健身、休闲场馆,医院的门诊楼,大学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寺庙、教堂;

(五)建筑总面积大于一千平方米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室内儿童活动场所,养老院、福利院,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校的集体宿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集体宿舍;

(六)建筑总面积大于五百平方米的歌舞厅、录像厅、放映厅、卡拉OK厅、夜总会、游艺厅、桑拿浴室、网吧、酒吧,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馆、茶馆、咖啡厅。

第十四条 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并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一)设有本规定第十三条所列的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

(二)国家机关办公楼、电力调度楼、电信楼、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档案楼;

(三)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以外的单体建筑面积大于四万平方米或者建筑高度超过五十米的公共建筑;

(四)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

(五)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大型发电、变配电工程;

(六)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申报表;

(二)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文件;

(三)设计单位资质证明文件;

(四)消防设计文件;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依法需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应当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依法需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临时性建筑,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应当提供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证明文件。

第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除提供本规定第十五条所列材料外,应当同时提供特殊消防设计文件,或者设计采用的国际标准、境外消防技术标准的中文文本,以及其他有关消防设计的应用实例、产品说明等技术资料:

(一)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没有规定的;

(二)消防设计文件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消防安全,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

(三)拟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境外消防技术标准的。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消防设计审核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出具书面审核意见。但是依照本规定需要组织专家评审的,专家评审时间不计算在审核时间内。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对申报的消防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出具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出具消防设计审核不合格意见,并说明理由:

(一)设计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

(二)消防设计文件的编制符合公安部规定的消防设计文件申报要求;

(三)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耐火等级、建筑构造、安全疏散、消防给水、消防电源及配电、消防设施等的消防设计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四)选用的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 对具有本规定第十六条情形之一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受理消防设计审核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请材料报送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组织专家评审。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会同同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召开专家评审会,对建设单位提交的特殊消防设计文件进行评审。参加评审的专家应当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总数不应少于七人,并应当出具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专家评审会后五日内将专家评审意见书面通知报送申请材料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时报公安部消防局备案。

对三分之二以上评审专家同意的特殊消防设计文件,可以作为消防设计审核的依据。

第二十条 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确需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重新申请消防设计审核。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

(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消防设施的工程竣工图纸;

(三)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四)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五)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六)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七)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文件;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消防验收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组织消防验收,并出具消防验收意见。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申报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应当依照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标准对已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内容组织消防验收。

对综合评定结论为合格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出具消防验收合格意见;对综合评定结论为不合格的,应当出具消防验收不合格意见,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的备案抽查

第二十四条 对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七日内,通过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网站进行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或者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业务受理场所进行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

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或者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时,应当分别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备案申报表、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及施工许可文件复印件或者本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相关材料。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图审查的,还应当提供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合格文件复印件。

依法不需要取得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可以不进行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收到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申报后,对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出具备案凭证;备案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已经备案的消防设计、竣工验收工程中,随机确定检查对象并向社会公告。对确定为检查对象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二十日内按照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完成图纸检查,或者按照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标准完成工程检查,制作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告,检查不合格的,还应当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收到通知后,应当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组织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复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复查并出具书面复查意见。

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已经依法备案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确需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申报消防设计备案。

第二十六条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未依法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处罚,责令建设单位在五日内备案,并确定为检查对象;对逾期不备案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备案期限届满之日起五日内通知建设单位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二十七条 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下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实行主责承办、技术复核、审验分离和集体会审等制度。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的主责承办人、技术复核人和行政审批人应当依照职责对消防执法质量负责。

第二十九条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与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的抽查比例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结合辖区内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质量、消防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确定并向社会公告。对设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的抽查比例不应低于百分之五十。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照本规定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实施备案抽查,不得擅自确定检查对象。

第三十条 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近亲属,或者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办理公正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接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建设工程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举报,应当在三日内组织人员核查,核查处理情况应当及时告知举报人。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时,不得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产品设定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地区性准入条件。

第三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指定消防产品和建筑材料的品牌、销售单位。不得参与或者干预建设工程消防设施施工、消防产品和建筑材料采购的招投标活动。

第三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的依据、范围、条件、程序、期限及其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应当在互联网网站、受理场所、办公场所公示。

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以外,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第三十六条 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消防验收合格意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具许可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其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依法撤销许可意见:

(一)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的;

(二)建设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

(三)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超出法定职责和权限作出的;

(四)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

(五)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的。

依照前款规定撤销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消防验收合格意见,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第三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九条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有关消防法规、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造成危害后果的,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时,提供虚假材料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处警告。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定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第四十一条 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分别处罚,合并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已经通过消防设计审核,擅自改变消防设计,降低消防安全标准的;

(二)建设工程未依法进行备案,且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的;

(三)经责令限期备案逾期不备案的;

(四)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函告同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一)建设工程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的;

(二)建设工程经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抽查不合格的;

(三)其他需要函告的。

第四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建设工程出具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消防验收合格意见或者通过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抽查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消防验收的申请或者消防设计、竣工验收的备案、抽查,不予受理、审核、验收或者拖延办理的;

(三)指定或者变相指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

(四)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利用职务接受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财物的。

第七章 附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中的建筑材料包含建筑保温材料。

第四十六条 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是指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中的“日”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四十八条 执行本规定所需要的法律文书式样,由公安部制定。

上一篇:生活在此处美文下一篇:公司出纳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