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精选8篇)
摘要: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双边关系,它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一对影响世界的大国关系。中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举足轻重,中美关系对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中美关系 合作与竞争 双边关系 发展 和平与稳定
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在毛泽东、邓小平、尼克松、福特、卡特等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自1972年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以来,虽历经1975年的福特总统访华、1984年的里根总统来访、1984年的老布什作客北京、1998年克林顿总统与江泽民主席的历史性会晤和2002年的小布什光临,但中美关系层峦叠嶂、云遮雾绕、峰回路转的情景却是耐人寻味的。双方在政治、经济关系方面的两条腿走路呈现“跛腿”现象。中美两国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政治关系相对于经济关系而言相对滞后,政治经济关系分轨发展。政治关系动荡起伏,时好时坏,时晴时雨,而经济关系的发展却比较平稳,而且不断升温,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中美关系的特点和特征,有利于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中美关系日益具有全球意义。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不仅有双边关系的具体问题,诸如涉台、涉藏、民主人权、经贸、汇率等,同时还有气候变化、核裁军、反恐、能源合作、东亚安全机制等各种多边和全球性问题。比方说,二十国金融峰会,气候变化等都是多边问题,中美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分歧也有共同利益,而且这些全球性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日益占据重要位置,如何处理日益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
二、中美关系日益触及各自根本利益。中美关系一方面向外延伸,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意义,另一方面向内扩散,向各自国内纵深发展,触及两国的核心利益。比方说,近年来影响中美关系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社会能否保持稳定,是关系中国发展的核心利益。而对美国来说,也越来越具有国内性,且关系到美国的根本利益。
三、中美间的议题不断增多。过去只有两国如何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接着出现西藏问题、人权问题、台湾问题,现在连气候变化问题、清洁能源问题、汇率问题都出来了。在越来越多的各种议题中,没有一个议题,双方利益是完全一致或者双方意见是完全相反的,正是因为议题的增多和事情的复杂,才使得中美关系成为当今世界最复杂的一对关系。中美之间一方受损,双方皆输,日益形成一种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
四、中美是最为特殊的关系。中美之间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和矛盾不会消失。美国不会放弃一超独霸战略,更不会让中国成为其平等伙伴,骨子里仍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会利用各种问题给我国制造麻烦。与此同时,随着中美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美国轻易也不愿同中国形成全面对抗态势,否则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今后十年,中美之间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
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同时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度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接下来,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很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在合作与竞争之间,中美之间应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应该把握机遇,开拓思路,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基础;应该恪守原则,履行承诺,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应该密切磋商,迎接挑战,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应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正确看待和处理彼此的差异。两国关系如何,决定着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
关键词:商誉,核心竞争力,企业,联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对其市场竞争能力能够长期稳定起主导和关键作用, 并且是其他企业不能或不易替代和模仿的要素。商誉是企业的拥有和控制的, 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
1. 从过程上看, 企业商誉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企业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形态都是结构性的、隐性的, 都是企业特定历史进程的结果, 这就决定了二者的建立不是朝夕之功。企业商誉的积累是漫长的, 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 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 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 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 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 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 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 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的一种能力。
2. 从手段上看,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企业商誉的关键点。
企业文化是个综合的概念, 是企业家成员的思想与精神境界的综合体现, 企业只有塑造一种属于自己的, 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就是让企业形成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 同时企业文化也影响着人力资源的效用, 它也是企业商誉得以产生的土壤。商誉只有与人力资源所衍生的企业文化保持紧密地联系, 才可以长期保持不变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 这是企业得以维持其竞争优势, 也是维持其商誉的关键所在。
3. 从影响范围上看, 二者都涉及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说, 它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 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 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 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而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特殊形式, 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关, 因而不能单独存在, 也不能与企业的可辨认的各种资产分开来出售, 它的价值, 只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 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因此,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样, 影响范围都是全面地、整体性的, 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4. 从产生的根源上看, 商誉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来源于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的垄断与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企业对市场和技术的垄断均为可以出售的权力, 应属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范畴, 而前者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出售, 与之相联系的超额赢利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净资产超额赢利能力。所以, 企业的商誉应来自其对人力资源的垄断, 当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为正值时, 该部分超额效用的价值体现即表现为企业的商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赖于核心技术、营销网络、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 但其最主要的根源, 还是对人力资本的垄断, 它与商誉的产生根源是一致的, 人力资本的使用权与占有权的分离, 使得企业的契约具有不确定性或不完备性, 正是这种不完备契约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才使得来自人力资本的超额利润的产生成为可能。
5. 从实质上看, 企业商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商誉的目的与归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源泉, 是保持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生命线, 所以, 能够为企业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并非商誉本身, 而是隐藏在其后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商誉的实质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商誉仅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实际上, 正是由于企业拥有内在独特的不模仿的核心力, 它才能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 才实现企业整体价值大于其各部分价值之和。如果把正面的商誉作用于企业, 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 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企业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都能给企业带来超利润的能力。商誉既是一个企业与企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塑造形象的过程, 也是一个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外界释放与推广的过程, 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在我们看到商誉与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联系的同时, 也应注意到二者的区别: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从企业的主体出发, 强调企业自身对知识和技术等要素的整合;商誉更多地注重顾客对企业的认识与表现, 强调客体对主体的反映。商誉虽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存在的, 但在某种程度上, 它可以体现在资产审核的账面上;而核心竞争力与其有关的成本没有可靠的或可预期的联系, 其所产生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 从产出的角度我们也无法准确地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此, 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计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丁为民:企业契约的实质和经济意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说明.经济学家[J], 1998.1
[2]于越冬:人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会计研究[J], 2000.3
[3]董必荣:核心能力与商誉本质研究.财会月刊[J], 2002.9,
编者按: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本着优化资源利用、凸显校企联合办学优势的原则,以此将企业经营中经实践检验的知识体系引用到高校教学中去,从而创立更符合企业需求、“方向培养”与“工学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的IT人才。
2006年,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与问题,如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问题,高校规模增长过快,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些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所谓的上层次、上规格,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模式趋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2009年1月7日至2月底,《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时,来自教育的基层工作者认为,校企合作是多样化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然而制约和影响校企合作进程的最大障碍是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无法发挥,不能有效为高教高职教育所用。希望《规划纲要》尽快建立起一套规范有效的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建议设立科学的运行保障机制,由政府出面牵头,企业提供资源,学校组织实施,形成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教育、输送链条;明确学校在合作办学中的主体地位,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合作义务;运用好质量考评杠杆,科学确定校企合作办学评估指标。
2009年3月18日,教育部会同商务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发展起来的今天,如何培养出多样化人才是摆在政府、学校和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2009年4月27日,中国惠普公司与重庆邮电大学共建“重庆邮电大学惠普软件学院”为此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一、政府:鼓励校企联合办学,推进就业局势发展
2009年年初,国务院对重庆的战略定位给出了详尽的描述,重庆将来的发展、崛起,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和崛起,而是整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具有聚集和辐射的作用。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制定信息产业战略目标,“十二五”末期总规模力争超过5000亿,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但人才正在成为这一计划发展的瓶颈。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沐华平在谈到软件外包行业人才培养问题时指出,软件服务业的成长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是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二是软件的自主创新,第三是成本控制。如果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就需要特定的文化结构和培育体系,而对于外包产业来讲,人才稳定性是关键。一般而言,人才流动性差不多在10%以内才能适合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重庆的人员流动性只有5%,这个流失率很低,而沿海地区一般都在15%~20%以上,所以重庆的人才稳定性非常适合外包产业的发展。
重庆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如何依靠这样的制造基地发展软件外包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要推动信息技术到传统产业当中的应用,使传统产业竞争力能够提升,然后又需要把信息化的业务分离出去,让第三方来做,这样就培育了一个外包市场,更重要的是第三方来做能够创造一个新兴的市场。这个产业、市场做大以后,才有跨国公司来介入,才能够发展。软件外包产业从这个方面来讲,就是制造业和软件外包服务业的良性合理的互动,是这个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
据了解,重庆市对于软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争取突破一千亿。按照这个产值规模计算,如果一个人能做50万的产值,就需要20万的IT从业人员。现在软件方面的从业人员不到5万人,人才需求存在极大的缺口。对于软件产业来讲,低端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大学和企业的培训,所以惠普软件学院就是担当起在中端和低端这两个方面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沐主任在谈到重庆邮电大学和惠普的合作时指出,政府一直在寻求一个大学和企业之间的融合机制。重庆邮电大学和惠普此次合作成立惠普软件学院,应该可以说是从体制和机制方面对于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
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良性互动
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陈流汀在谈到与惠普公司的合作时指出,高等学校的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和惠普共同成立惠普软件学院,是学校功能充分发挥的应尽职责。从合作的主要内容上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就是采取3+1,甚至是2+2,还有包括3.5+0.5,也就是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1,就是学校3年,企业实习1年)。第二个方面,就是课程的引进。直接引入惠普公司一些先进的实战课程作为学校软件人才培养的课程,系统地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基础培养相结合。第三是引进师资资源。就是引进惠普公司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到学校来做教师,讲授课程,同时也把学校的教师派到企业去锻炼,去进行具体实践操作,这是教师师资的引入和教育。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下一步在一些科学研究以及项目合作方面,学校能够接受企业的委托做一些必要的前期工作。此外,学校现在正在研究和惠普公司共同打造研究实验平台。
从学校这个层面来看,重庆邮电大学和中国惠普合作成立惠普软件学院,至少有三点意义:首先是推进学校工作,它有利于推进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学校和社会、企业的结合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包括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组建惠普软件学院,对惠普这种国际大公司来说是一种人才的支撑,对于惠普在重庆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一个平台支撑的作用;再次,通过一个软件学院的组建,对整个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软件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西部的信息产业长期发展做一点儿工作。
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陶洋教授指出:“作为双方合作的延续和升华,学院的成立全面响应了国家关于教育要和社会接轨,要和国际接轨的‘双接轨号召;另一方面,通过推行‘企业在学校建立学院的做法,学院不仅能够为重庆地方政府、企业和公司输送更多高水平、具有实战能力的人才,而且在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明确就业方向,此举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企业:优化资源利用,助力中国软件业发展
拥有业界领先的管理、技术和外包培训知识的全球最大的高科技公司之一的惠普公司,为惠普培训服务提供了强大的知识支撑。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惠普培训服务部旗下的“惠普商学院”、“惠普IT管理学院”、“惠普软件工程学院”和“惠普IT技术学院”,已为中国培养了千余名高级管理人才、数以万计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优秀人才。它旨在结合惠普全球的培训经验和资源共享,紧紧把握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脉搏,并根据中国本土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培训课程,进行前瞻性、多元化、实战性的教学;致力向中国用户提供组织良好、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服务,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管理及技术人才,从而满足用户从管理到一线操作专业人员的不同岗位、不同程度的培训需求,以成功适应新环境。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软件及解决方案部总经理谢少毅介绍说,惠普和重庆邮电大学合作内容包括持续的教学体系过程改进、课程/认证的设置、电子课件/环境的搭建、课件的开发、更新和授权、教师的培养等,全面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持续的课程过程改进方面,惠普公司有多年的过程改进经验,在内部员工培养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通过了人力资源的CMM模型(P-CMM)3级的认证,在课程体系过程改进方面有很多专业的领域知识。学院将通过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改进课程规划,使学生在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的同时,熟悉业界先进的理念和工具,既有具体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具有知识更新能力,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惠普根据自身多年的软件开发和实施经验,参考惠普软件培训部的专业教材,为重庆邮电大学定制三门课程:测试技术、测试管理、项目管理。同时,惠普将开发英文的课件,定期在学校开设强化班,使学生了解业界先进的测试和项目管理软件使用方法,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获得业界认可的AIS(授权系统工程师认证)证书。在电子课件/环境的搭建方面,惠普将开发英文的e-Learning课件,安装在重庆邮电大学惠普软件学院本地的服务器上。为了配合e-Learning教学工作的展开,惠普和重庆邮电大学联合建设惠普e-Learning教室。同时,惠普将建立真实环境、真实案例、真实项目的“三真”的实训环境,并由惠普的专家进行演示和指导。
惠普公司软件培训服务部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人才的培养。基于多年软件研发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本土软件业发展现状,努力开发和培训软件人才,成功提供客户化培训。软件培训服务的课程以业务科技优化BTO和信息管理IM软件产品为主线,主要针对Quality Center(质量中心),Quick Test Professional(功能测试工具),Load Runner(性能测试工具),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项目和项目组合管理),Service Manager 7(IT服务管理)等课程的培训,配有全球统一的惠普AIS(Application Integration Support)及ASE(Accredited Systems Engineer)认证的考核,在ASE的认证基础上,更有机会升级为全球中心级别的认证,成为惠普认可的产品专家。惠普软件培训必将积极促进中国软件人才的国际化发展。
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暨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总经理符标榜说:“惠普作为全球最大的IT企业之一,是全球企业IT基础架构、软件和服务的领先供应商,拥有业界领先的管理、技术和外包培训知识,为惠普培训服务提供了强大的知识支撑。”通过与重庆邮电大学的强强合作,将极大推动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促进中国西部开发战略。
(七)采购方式选择。项目采购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和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采购需求特点,依法选择适当采购方式。……。”
紧接着过了2日,即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为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适应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工作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专门制定并发布了《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4〕214号)。
据此,“竞争性磋商”正式登上舞台,但是,“竞争性磋商”一词,与我们所熟知的“竞争性谈判”之间,有什么异同呢?难道最大的不同是磋商与谈判,最大的相同是竞争性?为便于PPP项目中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及相应机构的理解、适用,特对“竞争性谈判”与“竞争性磋商”的究竟有哪些区别,也即它们的异同,分析如下。
一、法律层级规定的异同相同点
不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法律)第二竞争性谈判
均属于法定的采购方式。
竞争性磋商
十六条明确规定,出现较早(2003年1月
1日)。
《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出现较晚
(2014年11月29日)。
二、定义的异同
相同 点
不同点
是指谈判小组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竞争性谈判 均有明文规定 事宜进行谈判,供应商按照谈判文件的要求提交响应文件和最后报价,采购人从谈判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是指采购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通过组建竞争性磋商小组(以下简称磋商小组)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事竞争性磋商 宜进行磋商,供应商按照磋商文件的要求提交响应文件和报价,采购人从磋商小组评审后提出的候选供应商名单中确定成交供应
商的采购方式。
三、适用范围的异同
适用范围,是指哪些具体项目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或者“竞争性磋商”。
相同点
不同点
竞争性谈判
1、按照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
2、因艺术品采购、专利、专有技术或者服务的时间、数量事先不能确定等原因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
竞争性磋商
四、报批程序的异同
相同点
1、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且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
物、服务;
2、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且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
3、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经批准采用非公开招标方式的货物、服
务;
4、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
5、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
6、非采购人所能预见的原因或者非采购人拖延造成采用招标所需时间
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
7、公开招标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招标过程中提交投标文件或者经评审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供应商只有两家时,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报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与该两家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
判。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2、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
3、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不同点 竞争性谈判
1、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拟采用“竞争性谈判”或者“竞争
性磋商”方式的;
2、采购人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报经主
管预算单位同意后,再
3、向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财政
部门申请批准。
无
竞争性磋商 无
五、供应商(社会资本方)来源方式与数量的异同
相同点
1、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通过发布公告;
竞争性谈判
2、从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建立的供应商库中随机抽
取;
3、采购人和评审专家分别书面推荐;
4、邀请不少于3家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参
与;
5、采取采购人和评审专家书面推荐方式选择供应竞争性磋商 商的,采购人和评审专家应当各自出具书面推荐
意见;
6、采购人推荐供应商的比例不得高于推荐供应商
总数的50%。
无 无 不同点
六、谈判(磋商)文件包含内容的异同
相同点
1、应当根据采购项目的特点和采购人的实际需求制定,并经采购人书竞争性谈判
面同意;
2、采购人应当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原则,不得擅自提高经费预算和资产
配置等采购标准;
3、不得要求或者标明供应商名称或者特定货物的品牌,不得含有指向特定供应商的技术、服务等条件;
竞争性磋商
4、包括供应商资格条件、采购邀请、采购方式、采购预算、采购需求、价格构成或者报价要求、响应文件编制要求、保证金交纳数额和形式、谈判(磋商)过程中可能实质性变动的内容等。
磋商文件还包括政府采购政策要求、评审程序、评审方法、评审标准、不予退还保证金的情形、磋商、响应文件提交的截止时间、开启
时间及地点等。
不同点
谈判文件还包括采购程序、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及地点、评定成交的标准、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要求等。
七、谈判(磋商)程序时限的异同 相同点
1、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评审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将评审报告送采购人确认;
2、采购人应当在收到评审报告后
5不同点
1、从谈判文件发出之日起至供应商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3个
工作日;
2、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响应文件编制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或者谈判小组应当在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之日3个工作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接收谈判文件的供应商,不足3个工作日的,应当顺延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之
日。
1、从磋商文件发出之日起至供应商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10
日;
2、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响应文件编制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时间至少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磋商文件的供应商;不足5日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顺延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时
间;
3、磋商文件的发售期限自开始之日起不
得少于5个工作日。竞争性谈判 个工作日内,从评审报告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
3、未成交供应商的保证金应当在成交通知书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退还,成交供应商的保证金应当在采购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退还;
4、采购人与成交供应商应当在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谈判(磋商)文件确定的合同文本以及采购标的、规格型号、采购金额、采购数量、技术和服务要求等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5、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成交供应商确定后2个工作日内,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公告成交结果,同时向成交供应商发出成交通知书,并将竞争性谈判(磋商)文件随成交结果同时公告。竞争性磋商
八、保证金的异同
相同点
1、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可以要求供应商在竞争性谈判 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之前交纳磋商保证
金;
2、保证金应当采用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
交纳;
3、证金数额应当不超过采购项目预算的2%;
4、供应商为联合体的,可以由联合体中的一竞争性磋商 方或者多方共同交纳磋商保证金,其交纳的保证金对联合体各方均具有约束力;
5、已提交响应文件的供应商,在提交最后报价之前,可以根据谈判(磋商)情况退出谈判(磋商)。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退还退出谈判(磋商)的供应商的(磋商)保
供应商未按照磋商文件要求提交磋商保证金的,响应无效。不同点
保证金还可以采用、网上银行支
付。
证金;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磋商)保证金不予退还:
(一)供应商在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后撤回响应文件的;
(二)供应商在响应文件中提供虚假材料的;
(三)除因不可抗力或谈判(磋商)文件认可的情形以外,成交供应商不与采购人签订合同的;
(四)供应商与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五)谈判(磋商)文件规
定的其他情形。
九、谈判(磋商)小组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
1、竞争性谈判(磋商)小组由采购人代表和评审专家共3人以上单数组
成;
竞争性谈判
2、评审专家人数不得少于竞争性谈判(磋商)小组成员总数的2/3;
3、采购人不得以评审专家身份参加本部门或本单位采购项目的评审;
4、采购代理机构人员不得参加本机构代理的采购项目的评审;
5、采用竞争性谈判(磋商)方式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应当从竞争性磋商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
6、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竞争性谈判(磋商)采购项目,评审专家中应当包含1名法律专家。
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及情况特殊、通过随机方式难以确定合适的评审专家的项目,经主管预算单位同意,可以自行选定评审专家。
不同点
1、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或者服务采购项目,或者达到招标规模标准的政府采购工程,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应当由5人以上单数
组成;
2、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竞争性谈判采购项目,通过随机方式难以确定合适的评审专家的,经主管预算单位同意,可以自行选定评审专家。
十、最后报价供应商数量的异同
相同点
1、谈判(磋商)文件能够详细列明采购标的的技术、服务要求的,谈判(磋商)结束后,谈判(磋商)小组应当要求所有继竞争性谈判 续参加谈判(磋商)的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最后报价,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不得少于3家;
2、谈判(磋商)文件不能详细列明采购标的的技术、服务要求,需经谈判(磋商)由供应商提供最终设计方案或解决方案
不同点
公开招标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招标过程中提交投标文件或者经评审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供应商只有两家时,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报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与该2家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招标文件中的采购需求编制谈判文件,成立谈判小组,由谈判小组对谈判文件进行确认,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最低数量可以的,谈判(磋商)结束后,谈判(磋商)小组应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推荐3家以上供应商的设计方案或者解决方案,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最后报
价;
竞争性磋商
3、最后报价是供应商响应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
为2家。
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交最后报价的供
应商可以为2家。
十一、推荐成交候选供应商(社会资本方)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谈判小组应当从质量和服务均能满足采购文件实质性响应要求的供
应商中,按照最后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提出成交候选人;
竞争性谈判
2、公开招标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招标过程中提交投标文件或者经评审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供应商只有两家时,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报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与该2家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招标文件中的采购需求编制谈判文件,成立谈判小组,由谈判小组对谈判文件进行确认,谈判小组
推荐的成交候选人可以为2家。
1、经磋商确定最终采购需求和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后,由磋商小组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的响应文件和最后报价进行
综合评分;
原则上均推荐3名以上成交候选供应商,并编写评审报竞争性磋商 告。
2、综合评分法,是指响应文件满足磋商文件全部实质性要求且按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评审得分最高的供应商为成交候选供应商的评审方
法;
3、综合评分法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应当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
应。磋商文件中没有规定的评审标准不得作为评审依据;
4、评审时,磋商小组各成员应当独立对每个有效响应的文件进行评
价、打分,然后汇总每个供应商每项评分因素的得分;
5、综合评分法货物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即权值)为30%至60%,服务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即权值)为10%至30%。采购项目中含不同采购对象的,以占项目资金比例最高的采购对象确
定其项目属性;
6、因艺术品采购、专利、专有技术或者服务的时间、数量事先不能确定等原因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项目和执行统一价格标准的项目,其价格不列为评分因素。有特殊情况需要在上述规定范围外设定
价格分权重的,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核同意;
7、综合评分法中的价格分统一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磋商文件要求且最后报价最低的供应商的价格为磋商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其他供应商的价格分统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磋商报价得分=(磋商基准价/最后磋商报价)×价格权值×100;项目评审过程中,不得去
掉最后报价中的最高报价和最低报价;
8、磋商小组应当根据综合评分情况,按照评审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推荐
成交候选供应商;
9、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为2家的,可以推荐2家成交候选供应商;
10、评审得分相同的,按照最后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推荐;
11、评审得分且最后报价相同的,按照技术指标优劣顺序推荐。
十二、确定成交供应商(社会资本方)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根据质量和服务均能满足采购文件实质性响应竞争性谈判
要求且最后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
1、从评审报告提出的成交候选供应商中选择;
2、可以书面授权谈判(磋商)小组直接确定成交供应竞争性磋商 商。
2、采购人逾期未确定成交供应商且不提出异议的,视为确定评审报告提出的最后报价最低的供
应商为成交供应商。
1、按照排序由高到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
2、采购人逾期未确定成交供应商且不提出异议的,视为确定评审报告提出的排序第一的供应商
为成交供应商。
十三、重新评审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竞争性谈判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发现谈判(磋商)小组未按照采购文件规定的评定成交的标准进行评审的,应当重新开
除资格性审查认定错误和价格计算错误外,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
1、除资格性检查认定错误、分值汇总计算错误、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客观分评分不一致、经磋商小组一致认定评分畸高、畸低的情形外,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
审;
2、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不得通过对样品进行检测、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等方式改变评审结果。竞争性磋商 展采购活动,并同时书面报告本级财政部门。
十四、终止竞争性谈判(磋商)采购活动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因情况变化,不再符合规定的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适用情形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终止竞争性谈判采购活动,发布项目终止公告并说明原因,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竞争性谈判
1、在采购活动中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终止采购活动,通知所有参加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并将项目实施情况和采购任务取消原因报送
本级财政部门;
2、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或者符合(竞争)要求的供应商或者报价未超过采购预算的供应商不足3家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终止竞争性谈判采购活动,发布项目终止公告并说明原因,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2、公开招标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招标过程中提交投标文件或者经评审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供应商只有两家时,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报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与该2家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而不需要终止采购活
动。
1、因情况变化,不再符合规定的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适用情形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终止竞争性磋商采购活动,发布项目终止公告并说竞争性磋商
明原因,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2、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采购过程中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或者报价未超过采购预算的供应商可以为2家而不需要终止采购活动。
十五、法律责任的异同
竞争性谈判
相同点
不同点
在《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法律)中竞争性磋商
均有相应规定。
办法》(规章)中有明确规定。在《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性文件)无
明确规定。
十六、结语
竞争的优缺点。
(1)优点:可以给竞争各方以压力,迫使其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并强迫淘汰弱者,最终是社会得以进化。
(2)缺点:有不择手段伤害对方的趋势,使社会关系恶化。
所以社会集体和一个人都需要用不同的形式遇到不正当竞争的出现。
为什么竞争总是与合作并存?因为自然规律是给每一个生命一个生存的机会,体现在人类社会,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能力,都在努力争取成功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避免竞争中不必要的消耗,通过合作实现共赢,是最明智的方式,也是必然的选择。
以出租车公司为例。所有这些公司都必须相互竞争,但在竞争之前,它们必须首先达成某种合作。比如确定一个共同的起步价,每个公司、每个人都必须遵守,避免讨价还价、降价竞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用各自好的技术和服务去竞争,形成良性的竞争状态。但如果出租车没有统一的起步价,都是自己定的,很多人可能会因为要抢生意而降低利润,甚至损人不利己,很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很多往往得不偿失,最终血本无归。同样的原则适用于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在这个人类共享的生存环境中,资源是有限的,是共享的,所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可以激发各方的智慧和潜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但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盲目竞争可能导致竞争各方不必要的损失。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在竞争中实现提高,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共存,这才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生存之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同时人们对合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既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新时代。所有的工会都是既对立又合作的——首先要为了行业的共同利益而合作。共同的权益得到保证后,他们会在这个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在竞争中谋取私利。而这个竞争的过程还是一个不同层次合作的过程,因为只有合作才能最有效的利用各方资源,让各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更大的财富。
当今世界,市场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3]。然而供应链企业建立的战略同盟合作关系则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所谓供应链合作关系是指有相互关系的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长期互惠的商务关系。其精髓就在于将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当作战略合作伙伴,并系统地进行集成管理,以实现跨越组织边界的流程重组,使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知识流趋于合理与优化,使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2]。
在整个供应链企业合作过程中,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获得关键的资源、发掘新的市场机会和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供应商关系和促进供应链合作并提高效率的基础。因此,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商合作的意义、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激励机制三个角度,详细描述了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并定性地分析了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激励机制问题。
1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企业之间关系中,往往只强调自身局部利润的提高,而忽略了由于双方的真诚的合作可能产生更大的利润并实现“双赢”。早期,在我国,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通常都是建立短期竞争性的对立关系。对核心企业来说,比如制造商,为了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而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它们只是通过传统的供应管理方法,包括大量采购、竞争性招标和短期协议等方式尽量压低采购价格,而缺乏合作关系构建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同时,如果供应商长期边际利润过低,则有可能调整其经营战略,进入其他市场,进而导致供应商原先所在的行业就会越来越集中,进而支配核心企业。所以,在这样一种对立模式下,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毫无合作意识可言,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因此,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应转向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核心企业应积极寻求具有较大优势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求双方的共同发展。
另外,通过过去的实践和理论分析,我们知道: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同盟合作关系,对整个供应链来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体现在:a.供应链合作关系在缩短产品的提前期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密切合作可以缩短节点企业间的交易和运输时间。同时,由于所有合作企业对市场和产品的理解一致性程度的增加和物流的和谐,设计和制造时间也能大幅度下降。因此供应链合作在基于时间的竞争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企业市场的反应速度得到有效地提高。b.供应链合作在减少浪费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节约。合作企业在信息共享上具有优势,企业能够更有效的预测和制定生产计划,对于生产过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在协作基础上,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都得以增强。c.供应链合作关系有利于减少市场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合作企业之间利用大量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企业间相互之间信任度的增加减少了不确定性的产生。d.有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核心企业能按市场的需求生产出准确数量的高质量产品,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e.企业利润的增加。通过组织边界的延伸和紧密的协作,增加了流通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履行合同的能力,增加了市场份额和收入,并且降低了成本,自然获得丰厚的回报。
2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主要问题
由于供应链是一种复杂、动态的合作模式。当核心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时,通常会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对供应商而言,主要表现在:
2.1 信息不对称造成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脱节。
在对委托一代理机制普遍存在的现代市场环境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供应商所提供的技术往往是较成熟的、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而这种产品或服务其他竞争对手也往往是易于获得的,供应商一般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或提供服务。但是企业并不能完全了解供应商的生产技术和服务能力,造成了信息不对称,而且在整个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这种信息不对称,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更大的收益,这给核心企业在产品与服务的改进、革新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2.2 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
供应商供货质量存在缺陷对核心企业有着更为严重的威胁,比如制造商某日收到一供应商的货物,如果质检不合格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处埋:一是整批退货,其结果通常是以中断、延期交货为代价。二是采用全检,从中筛选出质量合格的物品,这必然就导致核心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3 大批量的订单与分批送货之间的冲突。
核心企业有时候对某些物料的需求量很大,存放时需要占用大量库容。企业为了满足供应的需求,通常一次订货量都很大,但为了减少库容的大量占用,往往要求供应商进行分批送货,将短期库存的成本转移给供应商,有时供需双方的冲突就是因此而引起的。
对核心企业而言,则主要问题表现在:不遵守合同承诺的付款方式,经常性的发生拖欠款现象;经常更改合同,对己签定的要货合同在执行过程中时不时要求供方改变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等;对供应商送达的货品,采取不合理的压制、挑剔等手段,以图获得暂时、眼前的利益。另外,有时核心企业频繁更换供应商,这不仅造成自身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3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激励机制
供应链集成主要涉及的是企业间的战略协作问题。当企业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时,企业都会首先研究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并与处于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展开合作对策研究。企业之间通过一种协商或者谈判机制,谋求共赢的目标。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表现为一种关联关系,通常表现为核心企业(通常是制造商)根据市场机遇的需求,主动向市场发出信号,并基于某种准则,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结成联盟,从而获得这种关联关系。当然,企业之间的这种分工合作、相互关联会带来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供应链企业之间就形成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Principal-Agent)关系[2,4]。为此,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激励问题。
3.1 基本模型。
在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同盟合作关系时,由于供应商占有信息优势,而核心企业处于信息劣势。基于委托一代理理论,我们定义供应商为代理人,核心企业为委托人。下面我们考虑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个供应商的委托代理问题,且假设供应商是风险规避的,委托人是风险中性的。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作如下假设:供应商提供原材料质量水平为x,对应的产出取线性函数形式:π=λx+θ,其中,λ为常数,θ~(0,σ2)为外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设供应商的原材料成本为c(x)=1/2hx2,h>0代表成本系数,表示h越大,同样质量的材料带来的负效用越大(供应商成本越大)。从而供应商的期望收益为ω(π)=α+βπ,其中α为供应商的固定收入,β为供应商分享的产出份额。因为供应商是风险规避的,所以其确定性的等价收入为
其中,1/2ρβ2σ2是供应商的风险成本,ρ是绝对风险规避系数。因核心企业是风险中性的,所以期望收益等于实际收入,即
令供应商的保留收入水平为,当供应商与核心企业合作得到的确定收益超过时,供应商会愿意合作,否则不合作。也即是满足参与约束
由于供应商具有信息优势,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激励必须满足激励相容约束
因此,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激励问题就变为如下最优化问题(IP):
解得最优解为: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核心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时,也实现了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在具有非对称信息情况下,供应商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从承担风险的角度来看,材料成本系数h越大,为诱使供应商选择同样质量水平的原材料所要求的b就越大;同时,原材料成本系数越大,供应商更愿意以低质量水平的原材料换取材料成本的节约。故合作的形成是双方协商或者谈判的结果。
4 结论
针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问题,通过对供应链企业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目前供应链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前提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供应链合作之间的激励机制进行定性讨论。然而,就目前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状况来看,供应链企业之间建立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仍需要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以此减少其对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影响,从而使得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获取更高的价值,实现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阎海燕,徐波.供应链企业合作激励的委托代理模型集团经济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18.
[2]李世新,刘飞,刘军等.供应链企业合作问题的博弈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02.
[3]朱倩,李杰.从风险角度看供应链企业合作伙伴关系[J].现代管理科学,2002,12.
日本是世界上中小企业政策最为完备、中小企业立法最为完善、政府扶持手段最为齐全的国家。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影响,辽宁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辽宁临近日本的地缘优势,加强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辽宁中小企业度过危机,而且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日中小企业合作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辽宁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已成为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中小企业已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到2007年全省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8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2.6%,民营企业从业人员982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口的76%,上缴税金690亿元,占全省税收的39.3%。今后,要继续发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作用,就必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包括资金、技术支持在内的适宜的发展环境,把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到新的水平。而加强辽宁与日本的中小企业合作,开展与日本中小企业相关机构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提升辽宁中小企业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快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而全面提升辽宁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2008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2.3%,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对辽宁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今后,辽宁的装备制造业要在发展水平上实现突破,技术创新是关键。而在日本,广大中小企业拥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必须跟得上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才能拿到大企业的定单,维持其在大企业系列中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很多日本中小企业往往拥有专有技术或独特的加工工艺。加强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提高企业的配套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推动装备制造业内部分工的深化。
(三)有利于辽宁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辽宁省是我国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省,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之一。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等问题同时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严重障碍。相比之下,日本在城市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建筑节能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8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时曾提出要重点加强中日两国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两国间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以沈阳市和大连市为代表的辽宁各地与众多日本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发与合作。辽宁在节能环保领域拥有众多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双方合作互补性很强,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合作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辽宁对外开放的水平
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发展,要振兴,关键在于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辽宁有1900公里的沿海经济带,要通过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使辽宁的对外开放实现新的突破。目前日本投资中国的企业大多是整机企业,其中相当的零部件来自日本本国,相对会增加成本,因此发展零部件企业有着十分远大的前景。从减低成本的角度看,日本零部件企业转移中国,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可以把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与日本企业海外转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与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辽宁对外开放的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有利于辽宁进一步利用外资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会进入一个调整期,中小企业有可能成为我国“引进来”的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下加强辽宁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扩大辽宁利用外资的规模,而且可以利用日本服务业中小企业加速向中国发展的有利时机优化辽宁利用外资的结构,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水平。
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要拓展中日中小企业合作
(一)吸收日本中小企业的投资
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指引下,辽宁加快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辽宁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辽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明显,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无疑为日本中小企业来辽宁投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辽宁在内的环渤海地区历来是日本对华投资的重要接受地,日本中小企业在这里的投资涉及食品、服装、通用机械、电子设备等工业。近年来,大量日本中小企业加大对辽宁软件业、服务业的投资,很多日本中小企业在大连软件园落户。2008年,日本在辽宁实际投资9.8亿美元,同比增长92.8%。
(二)建立中日中小企业园区
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局面,双方就在中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日本中小企业产业科技园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设立中小企业产业科技园的目的是为两国中小企业合作提供一个平台和一站式服务,向来华投资的日本中小企业发布中国的贸易投资政策和相关信息。在利用中小企业园区的集聚和服务功能促进两国中小企业合作方面,辽宁已领先一步。早在2007年4月,沈阳铁西新区与日本西北贸易株式会社就投资1亿美元合作建设了沈阳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重点引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日资企业。创建于1998年的大连软件园已成为以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高等教育及相关培训为主的专项产业功能区,大量日本服务业中小企业云集于此,为中日软件与信息服务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开展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曾经是全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但是自“十五”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辽宁积极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污染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整体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以沈阳市为代表的辽宁各城市与众多日本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发与合作。目前,沈阳市政府已将在铁西区设立的日本企业环保科技工业园中的8平方公里设为产业聚集区,以吸引日本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脱硫脱氮等新技术装备,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大连市与日本北九州市联合推动了环保示范区建设工程。2008年4月1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驻大连代表处设置了日中节能环保合作咨询窗口,面向中国企业、机关、团体提供免费咨询服务,通过日中节能环保商务合作网络来助力两国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三、推动辽宁与日本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辽宁的地缘优势
辽宁在地理上临近日本,拥有丰富的日语人才,而且日资企业长期在辽宁投资,已形成了集聚效应。特别是大连市,与日本之间的经贸和文化往来非常频繁,是
日商投资企业最多和日本游客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佳能、松下、东芝、欧姆龙等日本企业就先后在大连建立企业,目前落户的日资企业已近4000家。日立、索尼、NEC、NTT、丰田等日本企业纷纷开始在大连建立软件和信息服务机构,已经形成日资企业集群。可以说,辽宁具有开展与日本中小企业合作的地缘优势。
开展辽宁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首先要充分发挥辽宁的地缘优势。一方面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发达便捷的海陆空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科技教育和自然资源以及密集的城市群,另一方面要利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时机,为中日中小企业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合作平台。要利用日资企业集群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深化省内企业与日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不断拓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合作中提升辽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断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受自身市场地位的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更需要政府的环境和政策支持。辽宁要增强与日本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就需要为来辽宁发展的日本中小企业以及正在从事与日本中小企业合作的省内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着重在人才的吸引与培养、企业奖励、投融资、信誉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最优惠的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展对日本业务的成本,增强对日本企业的吸引力。
除了政策上的鼓励扶持以外,便利而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必不可少。要从中小企业合作的长远发展出发,努力营造国内最好的产业发展信誉环境,将信誉体系(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质量认证、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等)建设作为继成本、人才之后的又一竞争优势来加以培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处理和协调中日中小企业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纠纷。在质量认证方面,拿出资金支持企业进行质量和安全认证,增强省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针对特定产业,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全面推广个人信息保护评价工作,并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来辽宁发展的日本企业创造安心和安全的信誉环境。
(三)突出重点合作领域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合作要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个主题,突出重点,优化辽宁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提出,要把辽宁基本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增长区域。为此,要着重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日中小企业合作也要围绕着这两大重点领域展开。
当前,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突出问题是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装备落后,配套能力较差,供应链脱节,不仅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制约着辽宁装备制造业向产业的高端和价值链的高端移动。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是一种多层次性的承包关系,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系列化生产体制,系列化使得日本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配套生产能力,拥有独到的技术或者加工能力。因此,可以考虑鼓励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与省内企业加强合作,创造条件开展配套生产,并在这一合作过程中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要扩大与日本中小企业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日本中小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领域已经转向服务业,要结合辽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扩大两国企业在外贸、商业、金融、旅游、建筑、中介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
(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
集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中小企业的集聚效益来源于现代工业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性,通过生产活动在空间距离上的彼此接近实现资金周转、商品流通、劳动力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与竞争等方面的集中运行,从而获得效益。要充分利用中日两国联合建设中小企业产业科技园的有利时机,争取在辽宁设立中日中小企业产业科技园,为加强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平台。充分发挥沈阳、大连高新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效应,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完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吸引日本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来辽宁发展,进而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推荐阅读:
论人才流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05-24
竞争与合作企业09-19
开发企业、物业、业主三方之间的关系06-19
环保与发展之间的关系10-22
内审与管理评审之间的区别06-20
写与同学之间的事作文06-01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原文07-11
合同签订、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之间的关系06-10
浅议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