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电影节(推荐8篇)
魏夕瑶
一、活动背景
如今,电影文化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之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国内外的金鸡奖、奥斯卡等品牌电影节也已深入人心。东北大学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985“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一直偏向于科创及理工类,文娱活动也一直以音乐和运动为主,而电影艺术类的文化活动相对稀少,借此机会学习借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举办宗旨方式等,举办一场真正属于我们东大学生的电影节,即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既能宣扬电影文化,提高大学生影视鉴赏水平,扩展知识面,又能丰富校园生活,增强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二、活动目的
传播电影文化,展现电影魅力;丰富校园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待改)
三、主办方
东北大学学生会
协办方:东北大学电影协会
四、活动内容
基本流程:开幕式晚会 → 活动期 →闭幕晚会 一)开幕式晚会
第一项、暖场音乐,视频
第二项、主持人开场陈词,及陈述活动目的 第三项、电影主题曲演唱 第四项、“迷你放映室”
进行一些调动参与者兴趣的电影片段播放及讲解
第四项、经典电影情景再现(小短剧类节目)
第五项、主持人介绍本次电影节的主要活动内容进行宣传,宣布电影节正式开幕。二)活动期
1)“佳片有约“电影展播鉴赏活动(分5~6个主题,按时间段分主题放映)
操作流程:
1.ppt简介影片信息包括导演演员获奖情况,引人入胜的短评,及影片特点…… 2.进行影片播放
3.结束播放后,开设讨论环节,主持人提出一些关于影片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对剧情或影片细节方面进行分析,与观众互动,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展播主题 1.大制作 2.逻辑心理 3.青春物语 4.艺术欧洲 5.奥斯卡获奖短片 6.悲喜人生 7.……(balabala可以改)2)一句话影评电影推荐活动
利用网媒发起,“学院+姓名+影片名称+影评(即推荐理由)+电影海报或剧照”格式发送,抽奖形式进行活动
3)“DIY活动”——校园原创微电影微视频征集评比
投票方式:??
获奖作品于闭幕晚会当晚进行播出 4)闭幕式电影知识竞赛报名 三)闭幕式晚会
第一项、暖场音乐/视频 第二项、主持人开场
第三项、获奖微电影微视频播出,获奖团队致辞。第四项、“东大电影人”竞赛活动
报名参赛人员及工作人员依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分为若干个小组A、B、C、D……(每组一个工作人员作为领队)
知识竞猜环节 1.抢答环节
一共给出十五道题,以抢答形式进行,答对加五分答错不扣分 2.选答题
每组抓阄排序,一轮n+1道题,共两轮,答对加十分,答错扣五分。与抢答环节进行分数累计。分组合作环节 1.配音环节
一共n部国外电影经典片段,同样采取抓阄排序,各组分别选取要进行现场配音的片段,全部播放原片段一遍,然后各组开始短时间内熟悉中文译制版台词,进行配音。结束后,现场观众投票选出“表现最佳组”全组分数加五分。
奖励制度:全部比赛结束后,根据每队得分情况评出“最佳电影人团体”。每队每个成员回答问题个数做记录,赛程结束后统计评选出贡献最大的选手为“最佳电影人”,进行奖品奖励,其余人均有纪念品。
第五项、电影节活动总结陈词,同时播放活动期间精彩回顾。
宣告电影节正式落幕。
一、校园微电影融合德育的目标
(一)立德树人是学校德育资源影视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文件指出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靠什么立德?我们认为要靠正确的价值观立德。怎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过去,我们靠口头说教,靠榜样的力量,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枯燥的说教与落后的理念,使传统的德育工作遭遇了瓶颈。在今天这个新媒体时代,新生代的信息接受内容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变革,从接受文字信息向图片、视频信息转变,从纸质阅读向触屏阅读转变。因此,德育要在新时代发挥实效,必须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方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影响一代人,这不是新的话题。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1]。影视作品中人物的遭遇会对学生形成替代强化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人生理想、习得良好行为,并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微电影深受青少年喜爱。学校开发、优选中小学校园德育题材的微电影,以学生同龄人为主角,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共鸣。学校德育工作,也从说教式、训导式向无痕德育深度融合。
(二)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是学校德育资源影视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影视资源与媒体素养的深度融合,是德育工作新的课题。媒体素养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周围世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地理解和评价媒介,使学生能够客观地了解媒介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和表达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媒介运用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媒介关键概念分析媒介生产方式[2]。媒体素养作为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综合能力之一,可分为基础、核心及关键三个要素。其中,一定的知识积累是基础要素;把握各种媒体的特性,正确解读各种信息并恰当运用,培养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认能力和免疫能力,同时学会有效地利用媒体信息为个人工作、生活及社会发展服务,这些是其核心要素;有着追求当代社会新鲜信息的强烈愿望是关键要素。
学校把影视资源融入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育学生良好的媒体素养。对于德育工作而言,要求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就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解读各种信息的习惯,提高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以及对不良信息的辨析能力,同时学会有效地利用媒体信息为学习及社会服务。
二、校园微电影融合德育的方法
(一)校园微电影内容开发
为了保证资源建设多渠道、高质量,我们通过校内开发、校外合作购买,整合区、市、省、全国的德育影视资源,建成学校大德育资源库。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沟通,即: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求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3]这“三个沟通”的理念,指导着学校校园微电影题材的选择和开发,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目前,学校优秀的微电影资源,主要从以下三个渠道获得:1.从红色经典的影视作品中剪辑;2.从师生自主开发、制作中获得;3.从互联网上传递正能量的微电影和微视频资源中获取。首先,我们精剪经典红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作品片段《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这些作品广受群众欢迎,影响经久不衰,其内含的核心价值是超越时代的,也是值得当代青少年学习的。其次,我们优选出历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节关于德育题材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如《校园猫》《假钱》《来自恐龙世界的我》《旗手》《国旗班》等。最后,我们还鼓励学生自主拍摄校园德育主题的微电影。这是一个重要的创举。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德育故事、分享德育故事,顺应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学校建立了一支影视资源开发的团队——沙河小学电视台,拍摄了《电话里的妈妈们》《我们都是农民工的孩子》《心灵墨水》《悠悠球》《做客水寨》《路》《想当总理的女孩》《犀利妹是怎样炼成的》等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优秀微电影。
(二)校园微电影融合课程
品德课程和班会课是学校德育资源影视化建设的主要阵地。由德育处、班主任负责实施,通过班会课、品德课组织学生观看德育题材微电影,写观后感,分享和交流心得。每一部微电影只有10分钟的容量,重心放在观看微电影之后的分享交流。就微电影中某一个话题或几个话题,组织学生进行15分钟的辩论。在观看德育题材微电影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不是道德的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同伴、引导者。班主任主要起讲解和辅助作用,利用5分钟时间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评和升华。最后,为了促进学生对微电影内容的深入感知,布置学生写观后感,从而提升学生课后对该教育题材的反思。
(三)校园微电影平台建设
仅有每周的班会课和品德课程,还不足以使融合影视资源的德育“润物细无声”。微电影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播放平台多样,学生可以利用手持设备随时随地观看。学校把线下互动引导和线上自主推进相结合,建成大德育课程资源平台,实现线上德育资源人人通,全方位支撑“无痕德育”的开展。具体的手段包括:投入资金建设校园影视高清直播平台;新建学校门户网站,专门开发德育资源栏目;在少儿传媒学院开设影评课,在校园电视台开辟“校园放大镜”新闻栏目等。
三、校园微电影融合德育的保障
(一)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德育课程融入影视资源的做法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我们把校园微电影的制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并且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制定了学校德育资源制作指引,要求微电影内容要以立德树人、深圳市中小学生八大素养和养成教育为核心;微电影故事要关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微电影制作要关注小学生年龄特点,从他(她)们的视角出发,符合他(她)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传递正能量;剪辑优秀影视剧和网上优秀微电影作品,要符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等,通过这些指引来规范校园微电影资源,保证内容积极健康、适合小学生观看。德育题材的微电影或微视频,注重讲故事、有情节、弘扬正能量。它一定要符合影视制作规律,有吸引眼球的画面,要好看,如果不好看,内容再好,课上没人看,线上没人点播,自然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二)设施保障
微电影的素材采集和后期剪辑播出,均需要场地和摄录剪辑装备的保障。学校自2015年以来,已在年度预算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首先,在场地设施方面,我们已经建成了一间120平米左右的演播厅与一间12平方米“微课梦工场”,以及一个60平米左右的新媒体体验馆,包括:定格动漫体验区、影视剪辑体验区、英语电影配音体验区、影评交流体验区;其次,还从采编保障方买了制作装备,包括两套苹果影视工作站与两套摄像机。另外还有各种设备作保障,包括实现班班通高清录直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装备;LED大屏幕、班级智能触控大屏幕和投影仪等终端设备;以及各种BYOD装备。通过这些设备上的保障,我们的微电影可以顺利成片。
(三)人才保障
自主开发校园微电影资源需要一支专业的影视制作团队。我们一开始采取的措施是引进专业人才。其中有全国知名校园影视专家、原华娱卫视导演,同时设置岗位,招揽播音主持人专业人才加入学校德育影视资源的建设。在加强学校影视资源的专业队伍引进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培养起自己的队伍,让学生在自主拍摄、制作校园微电影的过程中提高媒体素养。这些举措包括:抓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学生小主持人和小影社团的培训工作,打造校园德育影视制作队伍;办传媒学院,开设主持、英语配音、美术、摄影、摄像、编剧、导演、剪辑、定格动漫系列课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影视技术培训和中小学微电影大赛,提高开发应用影视资源的技术。
两年以来,学校结合校园微电影开展德育的举措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和认可,散发出德育的人性魅力。深圳市电化教育馆2015年12月首次承办全国校园影视高峰论坛,提出影视资源进课堂,有力促进了深圳市中小学影视资源全面、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将搭乘影视资源进课堂这条诺亚方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摘要:在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影视资源担负着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使命,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影视资源具备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正面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德育教育平台和视野,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因此,利用影视资源强化德育教育,改变传统德育教育枯燥说教的落后方式,实现“互联·自主·生成·高效”的德育课堂学习模式至关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影视资源,德育课程媒体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当代德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1).
[2]王兴柱.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24).
American Graffiti 美国风情画(1973年)
Ron Howard’s注1 look at teenage life in the early 60’s shows us that, while a lot of things have changed for teens today, many things still remain the same. During the summer after high school, a group of teenagers are all about to embark on[从事,着手] different paths in life, and some of them still aren’t quite sure what road they’re going to take. They engage in[参加] one last night of
cruising[慢速行车] around, listening to the radio, racing cars, and attempting to pick up girls. It’s an interesting look at bygone[过去的] days, but it really hits home[触及痛处] for teenagers who are trying to decide if they should stay close to home or go out on their own somewhere far away for college.
上世纪60年代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朗·霍华德告诉我们,虽然今天的年轻人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许多东西依然没变。高中毕业后的夏天,一群年轻人即将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其中一部分人仍然不清楚自己应该选择哪一条路。他们决定利用最后一晚驾车到处兜风、听收音机、赛车,并试着结识女孩子。回望过去的岁月很有意思,但这部电影确实触及了那些正在做选择的年轻人的痛处——是留在家附近,还是独自到远方上大学?
Carrie 魔女嘉莉(1976年)
Carrie takes the difficulty of
being a teenage girl to a whole new level. This film is one of
greatest horror films of all time, and it’s not hard to see why. Being a teenage girl who is mercilessly[残忍地]
picked on[捉弄,总是挑剔], having a psychotic[精神病的] mom, and possessing
telekinesis[心灵遥感] powers would be enough to drive anyone to the brink[边缘] of madness. The film might make the picked-on wish they had Carrie’s powers, and the
bullies[以强凌弱者] who pick on the weak think twice about doing so.
《魔女嘉莉》将年轻女孩的痛苦带到一个全新的层面。该片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恐怖电影之一,原因显而易见。一个女孩被人无情地欺负,其母患有精神病,自己则拥有心灵遥感能力——这些足以将任何人推向疯癫的边缘。本片也许会令那些“受气包”们希望拥有嘉莉的能力,而“小霸王”们则应三思。
Ghost World 幽灵世界(2001年)
Most films about high school life focus more on the point-of-view of the male student. This film focuses on the lives of two teenage girls who don’t really fit
in[融入(群体)], and it stars Scarlett Johansson, before she was the sensation[引起轰动的人或事] she is today, and Thora Birch, who had starred in the film American Beauty. The film takes place during the summer after they graduate. The girls experience a very strange summer involving playing a prank[恶作剧] on a lonely man named Seymour, played by Steve Buscemi, that leads them to develop a friendship with him. This friendship eventually results in a lot of problems for Enid (Birch’s character), who becomes more and more alienated[疏远] from her friend Rebecca (Johansson’s character). The film is great because it has a very realistic ending, with Enid still not sure what she’s going to do with her life. It’s a great life lesson: No matter how horrible high school seemed, life won’t necessarily be any better afterwards.
大多数中学电影侧重从男学生的角度出发,这部电影则将重点放在两个不合群的少女的生活上。该片由斯嘉丽·
约翰逊(当时她还没有如今这么走红)和索拉·伯奇(后来出演了电影《美国丽人》)主演,故事发生在她们毕业那年的夏天。两个女孩度过了一个很奇怪的夏天——她们捉弄了一个名叫西摩的孤独男人
(斯蒂夫·巴斯米饰),后来却跟他成为了朋友。这段友谊最终给伊妮德(伯奇的角色)带来了很多麻烦,她与朋友丽贝卡(约翰逊的角色)也日渐疏远。这部电影很棒,因为它的结局十分现实——伊妮德仍然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很好的人生一课:不管高中有多恐怖,之后的人生不一定就会变好。
Grease 油脂(一译《火爆浪子》,1978年)
The original high school musical. This film shows the different high school
cliques[小圈子,派系] and the pressure to be cool. And of course, the best part of the film is the music and dancing. John Travolta’s and Olivia
Newton John’s singing is superb[极好的], and the dance sequences[一连串]
are very entertaining and fun to watch. You’ve got singing, dancing, car races, and a great makeover[彻底改变] at the end. What more could you want?
这才是原版的“歌舞青春”。这部电影展现了高中的各种小团体和被迫装酷的压力。当然了,影片最棒的部分当属它的音乐和舞蹈。
约翰·特拉沃塔和奥莉维亚·纽顿·约翰的歌唱得棒极了,一连串的舞蹈也相当有娱乐性和观赏性。唱歌、跳舞、赛车,再加上180度大转弯的结局,你还不满足吗?
Rebel Without a Cause 无因的反叛(1955年)
James Dean注2 became the hero of a generation of teenagers in this film, which attempted to show the grow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youth and adults of the time. It portrays the difficulties some teenagers face with quarrelling parents, bullies, and the reckless[鲁莽的] behavior that can result from dealing with such issues. The film was ahead of its time, portraying a high school kid drinking underage, getting arrested[逮捕] and pursued[追捕] by police, and seeing a friend get shot and killed. This film made James Dean the legend and icon he is today.
这部电影试图展现当时年轻人与成年人之间日益扩大的差别,詹姆斯·迪恩凭借该片成为了一代青少年心目中的英雄。它描述了一些青少年面对的困难——父母终日吵架、自己备受欺凌,以及处理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的鲁莽行为。本片颇具超前意识,塑造了一个未成年饮酒、被警察追捕并目睹朋友被枪杀的高中少年的形象。该片令詹姆斯·迪恩成为了享誉至今的传奇和偶像。
注1:朗·霍华德(1954-),美国知名导演,凭《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在乔治·卢卡斯执导的《美国风情画》中饰演史蒂夫·伯兰德一角。
内景 教室——晚自习中间休息时段
教室里闹哄哄的,女孩坐在最一排的角落里望着教室里活动着的人,女孩静静的坐着瞪着大大的眼睛,时尔傻笑,时尔失落。
当然女孩的这一切都没有人注意,除了她的哥哥,哥哥拍了拍女孩的头,轻轻的带着怜惜和无可奈何。
哥哥明白女孩的心思,只是女孩不愿哥哥帮好,女孩只想任性的由自己来面对,女孩起身走出了几步,转过身对着哥哥笑了笑,算是告诉哥哥她没事,她是足够坚强的,哥哥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其实哥哥也不知道这一刻应该怎样来痛惜他的妹妹。
内景 教室门口——晚自习中间休息时段
穿过吵杂的人群,女孩向门口走去,和男孩遇见了,男孩目光冷冷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女孩扭过头走出了教室,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却欲哭无泪。
女孩知道,在很久以前,在女孩喜欢上男孩的那一刻,女孩就知道。以后的路会很难走,女孩告诉自己要告别泪水,用坚强来伪装自己的懦弱,无论怎样,都要勇敢的面对。
场景切换(回忆)
外景 球场——下午
男孩和女孩很少说话却常常遇见,男孩喜欢打球,女孩则喜欢坐在球场边看男孩打球,男孩打球累了,很多女生冲过去又是送水又是递毛巾,女孩则默默的离开。
女孩也曾告诉过自己,喜欢他太幸苦,也许放弃会好一些,忘记一直都是最好的药剂,可当女孩面对男孩帅气的脸和那深邃的眼睛时,女孩再次沦陷了,也许注定了面对男孩女孩要沦陷,即使会遍体粼伤,也不会退缩,会一直坚强的走下去。
场景切换(现实)
内景 教室——临近下晚自习
晚自习教室里静的出奇,突然男孩抱起班长(女)向医务室跑去,女孩望着男孩远去的地方,呆呆的想了许久。
女孩起身收捡了书包,走出了教室同桌的叫唤早已抛在身后,一种温热的液体流过脸颊,轻轻的滴在走廊上,此时的泪再也由不得女孩控制,完全绝堤了。
场景切换(现实)
内景 街头(几近无人)——晚自习后
走在昏黄的街灯下,闹市中依然车水马龙,女孩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恍糊的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车灯太亮,女孩睁不开眼睛,一声急刹车,女孩飞出了好远,好远,女孩的意识开始模糊,她吃力的想要睁开眼睛。
就在最后努力的一瞬间,她看到了那张熟悉却紧张的脸,感觉到同样温暖的手轻轻拂上额头,看听一个熟悉因焦急而走调的声音的重复的说着“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
女孩轻轻的闭上眼睛,心中的一个轻叹“沉睡吧,也许早就该离开”。
场景切换(现实)
内景 医院——下午
再醒来浓浓的消毒水味有些刺鼻,眼前的一切都转化为了清一色的白,一张冷冷的却又夹杂着说不清情绪的脸。
让女孩意识到她依然活着,下意识的女孩在屋里寻找着什么,自己却不知道想到找到什么。
“班长让我代表全体同学来看你”男孩舒了舒眉用关几近是没有情绪的语调说到。
女孩轻轻的闭上眼睛,好想问问男孩:你们俩还好吧,你幸福吧!但脱口而出的却是:“你?你是谁?”
女孩努力的掩饰着说不清是心痛还是什么的情绪,希望男孩相信她已不记得他了,男孩静静的站在那里欲言又止。
女孩望着阳光下的男孩,男孩笑了笑,有些苦涩。
女孩第一次看到男孩冲她笑,原来阳光下,微笑的男孩更加的帅气,甚至还有些可爱。
女孩侧过脸去,不敢看男孩,她怕她会哭,因为心里不知明的少了一些什么东西。
“那你先休息吧,我先走了”男孩推门走出了病房,背影有些失落。
场景切换(现实)
外景 教室——傍晚
没过多久,女孩康复了,在别人的眼里女孩一切正常,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
只是女孩忘记了男孩,女孩的心里也少了一样东西,因为女孩是真的不记得自己少了什么。
最后一抹晚霞在西方的天空悄然隐去,天空做好了梦一样的襁褓,等待着第一颗星星的诞生。
女孩依旧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教室里面人。
教室里依旧是吵闹,只是今天,男孩也很安静的坐在他的座位上。
突然女孩后过头,心里很不平静,“少了什么?到底是少了什么?”女孩一直的问自己。这种空旷的感觉,是那么的不安的感觉。
女孩回过头的瞬间地上了男孩的眼睛,双目相对的瞬间女孩看到的依然是男孩冷冷的眼神,只是少了一些深邃,男孩似乎消瘦了许我。
女孩低下头,无神的扒在了桌子上。
场景切换(现实)
外景 海边(礁石上)——雨天
站在礁石上听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任凭海风吹乱自己的头发,惊涛骇浪诠释着海的汹涌。
雨依然下着,也许狂风暴雨就要来临。
但女孩不害怕,是啊!不会害怕,因为有一个人会安慰和守护自己呀!
女孩一惊,是谁在守护自己?那个告诉自己要勇敢坚强,告诉她童话一定会成真的人是谁……
一把伞遮住了天外飘来的雨,也遮住了女孩的思绪,风吹来女孩觉得有点冷。
“明明深刻的记得,为什么要选择忘记?明明非常喜欢,为什么要逃避?”女孩转过身看到的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依旧是冷冷的眼神。
女孩抬起头望着男孩,有些失望,却又微微一笑,“为何你会知道?他是谁?”
女孩的话让男孩也微微一惊,男孩沉默了一会,“你真的不记得了?”
男孩有些失落,直觉中女孩知道男孩一定知道他是谁,那个失去的人,他是谁,女孩迫切的追问“他是谁”。
范文网
男孩的眼睛终于有了些许的变化,有些无奈,有些伤感,更有的是悲伤。
场景切换(现实)
外景 公墓——雨后初晴
女孩跟着男孩来到了市外的一处公墓,停在一处碑前。
女孩还没来得极问出心中的不解,便在正对的碑前看到了一张熟悉而不可再熟悉的脸,惊恐的眼神说出女孩的心情,呆滞的表情宣泄出女孩的无助。
男孩缓缓的说:“他说他是你的哥哥,那天晚上他为你挡下最重的一击,也是他告诉我你喜欢我,可是我却认为你喜欢的不是我,而是他!而他……”
女孩身心一震,泪水和着雨水无声的流过脸,女孩知道是自己的任性让自己失去了自己一直都很在意的人。
男孩拍了拍女孩的肩,女孩笑了,好像是对自己也像对所有人呢喃的说:“我会勇敢而坚强,不会再让任性留下遗憾,哥哥,请你为我放心吧,我一定会完成你的心愿成为真正的强者”。
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素质,2015年12月7日至9日,教育局、文化局等单位与我校联合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动。
本次放映按照年级不同,依次播放了《念书的孩子》、《暖春》、《十五岁的微笑》三部影片。各个年级观影过程安静有序、纪律良好,放映的工作人员对我校学生良好的纪律素质较为满意。
一、活动目的和主题
在广大学生中开展“最美中国”主题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通过学生的独特视角和全新创意,对充满激情、充满艰辛、充满希望的“中国梦”进行形式多样的演绎,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群体的文化追求,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响应网上文化的主旋律。
创作主题:我的中国梦。类别和内容如下:
类别
内容(可在下列题材中任选一项创作)
大美湖南类
1、展现家乡之美。
2、生态环境变化之美。
3、绿色经济发展之美。
4、校园景致人文之美。
5、畅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风尚类
记录身边的感动和最美风尚,可人物可集体
1、反映人物爱国、厚德。
2、反映人物勤劳、尽责。
3、反映人物奉献、善为。
4、反映人物励志、感恩。
5、反映班级、团体、个人在学习上、科研上的积极进取、攻坚克难。
生活类
展现在改革开放和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1、湖湘热土最幸福、最时尚的生活风貌和生活方式。
2、展现我省纯朴、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民情。
3、展现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最令人感怀的生存变迁。
4、展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团活动。
梦想类
1、展现个人在追逐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憧憬美好明天的“草根梦”。
2、展现我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富民强省的发展梦。
3、畅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他类
根据“我的中国梦”主题自拟作品内容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承办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三、活动对象
长沙理工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
四、活动要求
本次大赛分为摄影和微电影两个部分,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作品,鼓励学生发现最美人物、最美事迹、最美景致、最美中国,创作优秀的摄影作品和微电影作品。同时,分别举办“特训营”,遴选创意突出和有创作实力的学生集中培训,培育优秀作品。参赛微电影作品将择优在学校学工部官方平台发布,参赛摄影作品将择优在长沙理工大学报等媒体上发布,并向上级部门推荐上报。
(一)、微电影作品:
1.作品名称自定,参赛题材需特别注明类别:大美湖南类、风尚类、生活类、梦想类、其他类,共五大系列题材。
2.作品体裁和风格不限,提倡探索和创新,突出大学生的全新创意和独特视角。
3.作品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且有青春的气息,有较好的精神面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内容充实、生动,重点突出.4.影片时长5--15分钟。参赛作品片头字幕必须注明参赛作品名称,片尾字幕注明主创人员及任职。
5.拍摄设备及制作设备不限,要求拍摄画面清晰连贯,有独到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技巧,有完整的片头片尾,声音须配完整的中文字幕。
6.本次微电影大赛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公平性,提交的作品必须签署《承诺书》(承诺书见附表),承诺作品实属原创,并确保参赛作品未在包括网络、电视等电子媒体公开发表。大赛主办方和承办方不承担包括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责任,组委会保留取消其参赛资格及追回奖项的权利。
7.参赛方自作品提交之日起,即视为许可组委会对参赛作品无偿拥有推荐、展览、发布、出版等使用权利。版权归参赛方所有,如在出版发行产生相关经济效益,参赛方可享有一定的利益回报(视出版发行的量而定)。
8.参赛作品视频统一为刻录数据光盘,并附电子版参赛作品信息表、电子版微电影剧本、纸质版微电影剧本、纸质版参赛承诺书(见附表)一并上交。
9.凡提交微电影作品的作者,均视为接受上述各项条款。大赛组委会保留对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二)、摄影作品:
1.参赛摄影作品数量不限,每张图片需配140字以内说明。创作者应是在校大学生。作品应为原创,内容积极健康向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可以个人名义或社团名义参赛,个人参赛主体仅限一部作品获奖,多部入围者从中择优。
3.所有作品应附《摄影创作大赛申报表》。
4.提交图片的格式要求:所有摄影作品以jpg文件格式提交,文件不大于500k,必须保留原始文件,原始文件要求500万像素以上。
5.参赛作品必须由参赛者本人原创,参赛者应确认拥有作品的著作权。主办方不承担包括(不限于)因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组委会保留取消其参赛资格及追回奖项的权利。
6.严禁剽窃、抄袭。关于剽窃、抄袭的具体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
五、活动流程及时间表
1、活动流程
a)宣传阶段(XX年5月):
此阶段承办方利用板报、海报、横幅、电子屏幕、网络微博、博客等手段进行活动宣传。
b)征集方式:
微电影、摄影作品以学院、班级或个人为单位参赛,每个班级限微电影作品一部,摄影作品数量不限。以学院为单位收集齐作品(刻录于光盘中)于XX年9月21日前将作品交到工科二号楼a409,活动联系人:刘操宇(),或者交到艺术楼c302,活动联系人:孙亚辉(),并附写创作大赛报名表(见附表)和剧本。
六、奖项设置
1、对参与人数多、积极组织学生报名的学院设置“优秀组织奖”。
2、(1)摄影奖项设置
大赛设“最美奖”2个,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并设最佳人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最佳瞬间奖、最具感染力奖等奖项。
(2)大赛设“最受欢迎影片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并设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奖项。
最受欢迎影片奖:(最受欢迎奖产生办法由评审委员会对影片内容主题、叙事结构、拍摄手法、演员表演、画面美感、影片剪辑、音乐、化妆道具等方面进行打分 <总分为60分>,同时结合网络投票<总分为40分>,总分由高到低评定产生。)
最佳导演奖:(最佳导演奖产生办法由评审委员会对影片内容主题、叙事结构、拍摄手法、演员表演四个方面进行打分<总分为60分>,同时结合网络投票<总分为40分>,总分由高到低评定产生。)
最佳摄像奖:(最佳摄像奖产生办法由评审委员会对影片拍摄手法、镜头画面等方面进行打分<总分为60分>,同时结合网络投票<总分为40分>,总分由高到低评定产生。)
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演员奖产生办法由评审委员会特别推荐<权重为60%>,同时结合网络投票<权重为40%>,总分由高到低评定产生。)
最佳女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产生办法由评审委员会特别推荐<权重为60%>,同时结合网络投票<权重为40%>,总分由高到低评定产生。)
最佳编剧奖:(最佳编剧奖产生办法由评审委员会对影片内容主题、叙事结构两项个方面进行打分<总分为60分>,同时结合网络投票<总分为40分>,总分由高到低评定产生。)
最佳音乐奖:(最佳音乐奖产生办法由评审委员会特别推荐<权重为60%>,同时结合网络投票<权重为40%>,总分由高到低评定产生。)
最佳剪辑奖:(最佳剪辑奖产生办法由评审委员会对影片剪辑手法进行打分<总分为60分>,同时结合网络投票<总分为40分>,总分由高到低评定产生。)
最佳创意奖:(最佳创意奖产生办法由评审委员会特别推荐产生。)
一、微电影的特征
微电影是什么?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但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微”——微时长、微容量、微制作、微平台。
(1) 微时长但意味深长:时长微, 但不微小单薄;而是浓缩的精华, 独运匠心的精彩, 回味无穷的精妙。
(2) 微容量但含蓄隽永:它有鲜明的故事主题, 尽管表现的是身边的生活琐事, 却以独特的视角贴近生活、审视生活, 深微细腻感人至深。
(3) 微制作但精品纷呈:微电影投资小、创作团队小, 但故事完整、悬念迭出, 同样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4) 微表达但匠心独具:以故事引领, 表现主流价值观, 倡导积极向上。
(5) 微平台但影响深远:全媒体时代,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 “微制作—速上传—广分享”的传播模式, 激活了公众的参与性, 在转发分享中完成病毒式营销传播。
二、校园微电影创作类型
1.亲情类
本色出演、真实再现, 传递着影像的力量。曾在网上流传很广的《爸爸写给女儿的信》——生离死别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也是最无奈的事情, 但是, 一位身患绝症的父亲却把一场悲伤的告别变成了快乐的游戏, 让一个还不到六岁的女儿, 在没有爸爸的日子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浓浓的人情味, 深深打动人心。这是一段挑战泪点、发人深省的影像, 该片没有刻意煽情, 但所展现的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文关怀, 远胜于娱乐大片给人单纯的视觉冲击力。
2.励志类
早些年由大学生拍摄的励志微电影《诗》, 是一部关于高考的作品, 未播先红, 正式发布是在离2012年高考还有100天的时候。这是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高考励志微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个高三学生从四门功课“亮红灯”到考上北外的“奇迹”故事。“没到最后一刻, 没有胜利或者失败可言。”这是《诗》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 对于奋斗中的学子们, 是一种鞭策, 更是力量的传递。
3.纪实类
围绕生态环境、生存现状、生活感悟、生命哲理方面进行的记录思考。例如:很受中学生青睐的微电影《断点》, 由来自湖南的高中生自导自拍本色出演。讲述了一个乐队五名学生因学校、家庭等原因, 梦想触礁的故事, 折射出当今学生梦想与现实的落差, 令人深思。
4.公益类
结合环保、关爱、责任、义务等主题, 通过微电影昭示公益的力量。
5.商业植入类
微电影的创作融入企业理念品牌的打造。曾轰动一时的微电影《城市, 有我奋斗的青春》, 就是一部是由企业与影视公司联合摄制的。当时在全国征集200多个故事原型, 真实记录学子以技能改变命运的成长历程, 很受年轻人追捧。
三、校园微电影创作策略
校园微电影眼下不缺乏热情和勇气, 缺乏的是清晰的发展路线, 以及由这条脉络引发出来的理智、规范、到位的创作方式与推广营销策略。
1.选题实, 注重真实性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微电影应以独到的视角记录童年、成长、青春、梦想、奋斗的足迹, 突出人文关怀、思考、责任、担当。获得很高赞誉的高考励志微电影《诗》, 不少情节都来自原创者曾经的经历, 像躲避宿管检查、偷叫外卖的情节都很真实。编导就是希望能以真实的故事和当事人的演绎来激励高三考生, 作品获得了成功。
2.编排精, 注重故事性
人人都是一本书, 影像担当着翻阅、发掘一本本书的责任。好的微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故事, 因为, 故事最易打动人, 只有用真心呼唤真情, 用生命感召生命, 才能抓住观众。这里不妨借鉴一下电影创作的手法:设置悬念、铺垫人物、渲染情节、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 用对立的人物情节组合故事, 用重复和重复中的变化演绎故事, 使影像层次丰富, 结构丰厚, 内容丰满, 叙事能力强。
3.创意新, 注重原创性
好策划必有一个好创意, 而好创意是一种智力投入, 需要对大量信息的捕捉、串联, 非常规的梳理组合、独辟蹊径, 不拾人牙慧, 不拘泥于陈规陋习。高考励志微电影《诗》很受追捧的原因就在于:该片有别于主题班会等常规的鼓励方式, 通过真实的故事, 让学生感悟到高中是一场长跑, 重要的不是跑了多远, 而是朝什么方向跑, 能不能坚持到底。
4.品位高, 注重导向性
真实是微电影的生命, 但仅有生命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灵魂、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审美情趣的生命。因为, 微电影要传递的是正能量, 只有能够引起关注、思考和共鸣的影像才能广泛流传。
5.细节微, 注重可视性
以微观的视角、用细节感动受众。细节是最出“故事”的地方, 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微电影中, 细节运用得当, 可以使人物丰满、鲜活真实, 如:一双泪眼、一个动作等。校园微电影《三克乒乓球》, 讲述农村孩子痴迷乒乓球的梦想, 片中孩子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都是那么天真可爱, 他们单纯到透明的悲喜, 拨动人们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心弦。
6.切口小, 注重深刻性
微电影创作, 一定要大处着眼大题小做, 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微电影《老男孩》故事简单, 切入点就是聚焦一对平凡“老男孩”的成长经历, 但就在这成长的背后, 创作者通过追溯历史的痕迹, 找到一代人的历史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老男孩》一炮而红的原因。
7.精包装, 注重艺术性
微电影的生命力来自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与不断创新。它不是短片零碎的无主题变奏, 而是有人物有主题、有戏剧化的故事、有打动人的细节、有幽默传神的语言, 总之, 是一种艺术创作, 所以, 它需要精心的制作、巧妙的剪辑、细致的渲染包装, 使影像悦目入耳, 这样才能散发持久的艺术魅力。
8.强合作, 注重协作性
微电影的生命在于创新, 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团队彼此间的磨合, 即在差异中融合, 在碰撞中提升, 在平等中交流, 在互助中协作, 此外, 还应做到专业与敬业的融合,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这样才能优势互补, 在分享中绽放精彩、获得成长、成就梦想。
四、微电影创作的发展、推广、营销
校园微电影, 既要努力“造血”, 强大创作者自身, 也要“造势”, 拓展营销宣传途径, 提高关注力, 放大“卖点”, 提升增长点。因此, 创设微电影的推广营销模式, 值得探究。
1.打造队伍建立区域联盟
校园微电影, 作为新的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载体, 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宽广的展现舞台。建议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牵头, 联合各省市教育电视台、电教馆、高校、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的专业、非专业人员, 组建灵活的微电影创作团队, 挖掘培育人才, 取长补短促进创新, 精诚合作提供扶助, 推进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微电影的创作交流。
2.长短结合实现跨平台联动
借鉴“11度青春系列电影10+1”模式推广营销, 即10部网络短片加一部院线长片, 将校园微电影与校园影视院线结合, 搭建新媒体与传统院线双平台播出渠道, 在校园院线看微电影, 为校园影院带来新鲜的播放模式, 实现跨平台联动的链条式营销渠道, 扩大利益增长的空间。
3.整合资源, 打造有特色的微电影赛事
建议各地省市教育电视台增加包括微电影的评选与微剧本征集的奖项, 积极鼓励有创作能力但无设备条件的学校或个人争先创优。
4.错位发展, 打造校园微电影品牌
教育电视台及所属的教育门户网站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而作, 走高端精良制作的专业路线。各地电教馆及所属的教育门户网站选择亲近平民的“草根”路线。可以拍单集或系列的微电影。在制作上借鉴美剧实时发布预告片、正片、花絮的方式, 引起关注与期待。在选题选材上以励志环保等为主题, 并注意开拓微电影版权渠道等, 形成品牌效应, 借助“小体积”的微电影, 成就教育电视发展的“大品牌”。
五、结束语
基于数字时代的“微电影”, 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 发展势头强劲。校园微电影, 传递彰显的是“真的追求”、“善的精神”、“美的形态”这样的力量, 校园师生在用影像影响着别人的同时也在完善着自己:执着但不偏执, 有才艺但更理智, 有作为但不标新立异。微电影的创作手法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 如何创新微电影形式、挖掘新媒体的潜力, 在动中取胜, 在异中取胜, 这是今后我们要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钰.校园DV剧创作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2009, (4) .
[2]有爱大学生拍摄励志微电影[EB/OL].http://roll.sohu.com/20120209/n334144310.shtml, 2012-02-09.
[3]株洲15岁高中生拍微电影[EB/OL].http://bbs.zznews.gov.cn/viewthread.php?tid=201051,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微”为标志的文化家族悄然诞生,迅速繁衍,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小说等等。种种迹象表明,微时代已经来临。微电影到底是什么?微电影也就是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它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策划、完整情节、完整制作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暂休闲时观看的视频短片。微电影最显著的特征是“微”,即短时,观看一场传统电影,一般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而欣赏一部微电影,只要几分钟就够了。
从2010年底吴彦祖出演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后,微电影开始迅猛地发展,娱乐圈大红大紫的明星们都开始加入到微电影的行列。而《老男孩》出来后,草根阶层的人们也开始注意这种新型的表现方式。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微电影不计其数。
小编在土豆和优酷等视频网站输入微电影搜索,结果发现有5万多部微电影。据业内人士介绍,微电影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自娱自乐型草根阶层的小制作,而另外一种则是专业人士拍摄的,比如投入到娱乐和电影市场的:第三种就是植入广告式的微电影。
微电影与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关系?也许,我们会觉得电影明星,大导演与我们相距十万八千里,但微电影却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因为,我们也可以成为微电影的导演或明星。校园微电影现在已经在中学里蔓延开来,用手机、傻瓜式相机就可以缔造一部精彩纷呈的微电影。微电影的世界里,因为有了咱们中学生的参与更显朝气蓬勃。
小成本完成大制作
【一群中学生玩转微电影】
目前校园里有多少微电影的“死忠”呢?以厂东佛山为例,目前佛山几乎每个中学都有一个微电影团队,每个团队人数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像一中的咏风、桂城中学的话剧社等,这群微电影爱好者经常都会组织校外交流,也会在网上互相分享好看的短剧。虽然从制作到电影的拍摄效果都不足以和大手笔的微电影相媲美,但是贴近本地生活、新鲜有趣味,怀旧、充满青春活力等是这些微电影最大的特色。这些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虽然大部分都仅限于在内部的圈子播放,但这些草根导演们却在微电影的世界里找到了拍摄与制作的快感。
Daylingt社团:发布微电影召集令
采访/王黎
口述/冯千惠(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Daylight社团是北京中学生组织的微电影拍摄社团,不限学校,不限年级,我们是中学生自己的组织,现在有社员50个人,其中包括后期、剧务、演员、摄影师等各类出色人才。我们是非盈利组织,是完整的团队。我们致力于拍摄属于中学生自己的东西。
我们主要拍的是适合中学生,反映中学生现实问题的片子,我们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去感动别人,感动自己。感动无数中学生。
其实在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想到成立一个社团。最早只是有一个拍摄微电影的想法,身为社长的我一开始就想拍摄一个关于闺蜜的微电影,当时和现在的副社长张紫东同学商量了一下,觉得如果用自己故事的框架会显得过于单薄。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夏茗悠的短篇小说《嫉妒》,当时那篇小说带给我的震撼让我记忆犹新,于是我和张紫东同学商量了一下,就开始了拍摄《嫉妒》的准备过程。
考虑到演员人数不够,如果总是拜托身边的人来客串演员,很有可能会被拒绝。所以当时就想到创办一个社团,把全市所有对电影有热情有兴趣的同学聚集到一起。
之后就是宣传阶段,首先是在人人网上建立公共主页,正值暑假前期,人人网上的同学很多,而且大家都在网上看一些兼职、聚会类的日志,找一些打发假期时光的事情来做。我就在人人上发表了类似于《这个假期不要闲!!Daylight中学生微电影社团招新》的日志推广,当时的反响很好。同一时间段我开始安排技术人员设计社标。
招新日记的发表引来众多粉丝的捧场后,我们就决定自己拍摄一部招新广告片,邀请北京所有爱好拍摄微电影的中学生都来加入我们的组织,一起发展校园微电影事业。毕竟当时刚刚成立社团,在拍摄、使用设备、后期等方面都需要磨合,于是就做出了招新广告这样的短片,一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我们的社团,二是为了磨合~下工作人员的默契。我们选择在三里屯拍摄,在繁华时尚的三里屯地区,我们尽最大努力拍出时尚、摩登的感觉,为了更好地表现我们是新一代有创意、时尚的中学生,选用的音乐是《suddenly I see》,这首曾经用在《穿Prada的女魔头》中的歌曲,更好地把短片的节奏变得紧凑。有一个小亮点就是招新短片并非出自后期同学之手,而是我亲自完成的,因为我想提高自己的技术,把自己也变成出色的技术人员。
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社团团队,由我担任社长,张紫东、李世晨、马远分别担任副社长、后期、作曲等重要角色。这段时间,我们开始正式筹拍校园微电影《嫉妒》。由于招新短片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我们,中国中学生电影节北京地区的组委会成员之一马吉童找到了我,他邀请我们和中国中学生电影节合作完成短片。
与此同时,我们开始了社员见面会和《嫉妒》剧组的选拔。
关于社员见面会,我们努力让每个人熟络起来。同学们,如果你也热爱微电影,赶快加入我们吧!我向大家正式发出江湖召集令!
“6号码头”社团:追寻着青春梦想
采访/辛春喜(浙江平湖职业中专)
他们喜欢接受新事物,他们热情洋溢、激情四射,因为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走到了一起,玩起了一种名叫“微电影”的东西。
从当初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的正儿八经;从当初的秘密行事,到现在的公开作业;他们一步步走来,队伍从3人发展到13人,还成立了一个名叫“6号码头”的微电影社。
从开始到现在,他们一直以追寻青春梦想为目的,而拍摄微电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A
在浙江平湖职业中专行政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帮学生正围着一台电脑商量着什么。原来,他们是在一家视频网站上观看刚刚获得审批通过的一部微电影《背影》。“这是今年暑假拍摄完成的。”坐在中间一个叫陆金伟的大男孩说,他是“6号码头”微电影社的发起人。陆金伟原来就读于平湖当湖高级中学,去年转学到了嘉兴四中。他很喜欢新生事物,在电脑上看到这种微电影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也想拍一部微电影。
去年,陆金伟利用学习空余时间创作了一个微电影剧本,名叫《结局后才明白》。一放暑假,陆金伟就找到了高一时的同学李凯鑫,以及小学时的同学许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并提出请他们一起参与拍摄。李凯鑫与许敏一听就乐乐,马上答应了下来。于是,他们借了一部DV,李凯鑫任摄像,陆金伟任男主角,许敏任女主角,3个人在假期中用了9天时间拍摄完成。经过制作之后,他们将片子上传到土豆、优酷、QQ空间等。近5分钟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个校园青春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的表演青涩而稚气,而东湖边的景色更衬托出他们的清纯。这部微电影从去年8月6日上传到土豆网后,至今点击量已经近8000人次了,而加上其他几个平台的点播,这部片子的总点击量已经超过1万人次。网友们给予了他们很多肯定,鼓励他们继续拍摄更好的微电影。
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却没想到当天就有人加入他们开设的粉丝群。这些粉丝几乎都是嘉兴范围内的学生,其中尤以平湖职业中专的学生为多,现在,他们正式成立了这个跨学校的学生社团组织,还选出了社长、副社长、总监等,准备正式投入微电影的拍摄制作中。这个团队已经有了13名成员。
B
对于创作剧本,陆金伟他们没有任何经验,全凭自己的业余发挥。就连剪辑软件的应用,也是自学的。在拍摄微电影之前,自编自导自演的陆金伟一直在网上学习别人作品的拍摄经验,摄像李凯鑫也没有任何经验,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拍摄。从拍摄的效果来看,虽然他们还是不太满意,但却获得许多人的关注。
继这部片子之后,他们又相继拍摄了《累不累》《背影》等微电影,都上传到土豆网、优酷网等网站,点击量颇高。
C
在这几部微电影里,也许你只看到了他们快乐的一面,却不知道他们拍摄的过程有多艰辛。
有一次拍摄男女主人公在转角处相撞的镜头,因为视线不通看不到对方,拍了很多次都撞不上,好不容易撞上了,又因为表情太假而不能用,拍了十来遍才通过。还有一个下跪的动作,虽然是跪在草地上,但烈日下的草地很硬,几次跪下来后膝盖都破了,汗水一沾特别难受。不过,所有的痛苦如今都已被成功的喜悦所取代。
微电影是这样炼成的
[校园直播间]
同学们肯定都会好奇,微电影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其实每个镜头,每个场景都融入了创作者的心血与创意,和真正的导演和演员一样,玩微电影的同学们也在自己的每部作品中倾注了所有的感情。北京市海淀区十九中的同学利用寒假拍摄微电影《我们的约定》,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微电影世界,看看微电影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镜头一:频繁笑场被迫换人
只有写出好的剧本,才会有触动人心的影片。友谊是校园生活中一个重要元素,因此同学们决定以简单而贴近生活的友谊为主题,拍摄微电影。好的演员是电影的灵魂,原本是想在全校范围内寻找演员,但由于寒假里很难约到同学,所以拍摄任务全部落在了校园电视台主播的身上。
剧情讲述的是好友间的故事,于是大家选定了生活中就是好友的两个女生来担任主角。第一场戏是两个好友相遇时的情境:黄同学正抱着书走,不小心被绊倒,旁边的程同学来帮助她。这看似简单的开场,却状况百出,黄同学不是摔早了,就是摔晚了,要不就是姿势不自然,几秒钟的戏反反复复拍了二十几次,连抱在怀里的书都摔烂了。两个演员的频繁笑场也影响了正常拍摄,为了赶时间大家只好换掉一位主演。
镜头二:街头大哭路人质疑
朋友爽约后,心情低落的哭戏,程同学却总表现得很坚强,即使吃了很多芥末都没能哭出眼泪,最后只好让两位主演交换角色。
不光要边走边哭,还要对着电话大声斥责对方爽约。在中关村拍摄这场戏,考验着演员的胆量。为了减少干扰,除了摄像和主演,其他同学都自觉到周围“维持秩序”,尽量说服行人避开,为此大家也遭受了不少质疑的目光。
大家在寒风中冻了几个小时,场记甚至连笔都有些拿不住了。大家想换到商场里拍,却被保安赶出来。在拍摄“晕倒”的片段时,城管也出面阻拦,因此最后的镜头只好在学校里完成。
镜头三:后期繁琐连夜赶制
尽管经历了不少的失败,但是大家很快就找到了窍门,之后的拍摄顺利了许多。第一次拍电影,镜头感的掌握并不好。比赛要求“适量通过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因此在后期特效上也受了一定的限制。从无数繁琐的镜头中选取所需要的,还要加上配音、宇幕等内容,这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由于时间紧,大家只能连夜赶制。最终,《我们的约定》如约与大家见面了。
亲,下一代电影导演可能就是你
【寻找微幸福】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电影;如今,我们开始拍电影……中学生们用一台DV或一部手机、一个梦想加一点创意,就可以玩出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微电影的形式十分活泼,题材涉及友情、初恋、竞争等方面。草根色彩十足的微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加之视频制作门槛降低,催生一股草根微电影热。几乎每个中学都有一个微电影团队。我们身边的微电影故事,真的很赞!同学们,一起加入拍摄吧,下—代电影导演或明星也许就是你哦!
让《友爱》说出心里话
拍摄团队:北师大泉州附中学生
年轻时,总是不停地思考,为什么父母相爱不能相守,为什么男女同学相处总是带上有色眼光……北师大泉州附中学生自导自演自拍微电影《友爱》,让电影说出心里话。这部带着“90后”独特视角的微电影,时长30分钟,讲述了一个关于男女生友情和家庭教育的故事。在微电影中,男主角江凯瑞从外地转学,进入一所中学;由于父母离异,江凯瑞性格变得孤僻,终日郁郁寡欢;同班同学的女主角给予了他很多的关心和帮助。与此同时,由于交往过密,班级里渐渐传出流言飞语。班主任找他们谈话、同学也乱传绯闻,让这对处于青春期的好朋友感到压抑和迷茫……
《团日狙击:作弊网络》:看清校园作弊本质
拍摄团队:东莞中学毕业生莫宇明导演
这部时长28分钟左右的微电影被称为校园版的《无间道》,不过对决双方并非黑道和警方,而是学校学生会和校园作弊网络团伙。
大班冰是一名家庭困难的东莞仔,他被学生会看中,成功潜入以“豪鬼”为首的校园作弊网络团伙中,为学生会提供信息。而学生会给他的好处是,帮他申请助学金。
大班冰潜入后,赢得“豪鬼”等人的信任,参与校园作弊买卖,和团伙成员一起倒卖考试试题及隐形耳机等等。而学生会凭借他提供的信息,在“豪鬼”团伙买卖隐形耳机时,将他们连人带货抓获。
这部校园微电影,笑点频频。“豪鬼”在教育手下时说,“过去信春哥,信考神,现在当然要信我‘豪鬼’啦!”
学生会干部给大班冰配了一部内置无线发射器的手机,大班冰说,“学生会这么有钱,弄个苹果五代玩玩啦。”干部回应,“苹果五代,五袋苹果都没有啊!”
“豪鬼”第一次被抓,吃着学生会为他准备的宵夜“蒙鹿牌”牛奶,而一旁的学生会干部讽刺道,“那些黄霉素、三聚氰胺,都挺有营养的”
校园微电影大赛:以幸福为主题
拍摄团队:重庆市广益中学校园微电影大赛参赛组
《幸福,香樟》讲述了一个家庭破碎的学生在班级同学和好友的帮助下成功走出孤独、走向成功的故事。整个故事以“一节作文课”展开,构思新颖,主题紧扣幸福,剧中情节对当下的学生很有启迪意义。
《黑光》表达的是现在的一些学生渴望外面的世界,而又害怕外界的阴暗。在他们心里就觉得外界很黑暗,可是接触之后才发现世界是美好和光明的。旨在鼓励年轻人勇敢面对未来,勇于迈出第一步,去发现和拥抱外界的美好。拍摄手法很成熟,后期制作很精致。
《我们》是关于八个女生在青春战场上的奔跑和角逐。有过青涩,有过争吵,但是最终在人生散场的时候,她们一起铭记曾经的友谊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