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 篇1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教师日记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些日记选材的范围很广,有写人的,记事的,也有写景物的,状物的,不但内容具体,而且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能够善于观察。

(2)已经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日记来!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表达怎样的心情?

(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 篇2

一、关于教材总体编排

原人教版教材课本大致有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四个模块, 大体分为八部分, 教材以入学教育为起始部分, 以四幅模拟场景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日常生活, 了解日常学习常规。第二部分为汉语拼音, 分为13课学习声母与韵母, 在每课之后设有几个常用字。第三部分识字 (一) 与识字 (二) , 识字单元共8课, 每课要求我会认的字12—14个, 我会写的字3个。主体内容为20篇课文, 课文内容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全册包含6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口语交际话题,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交际能力。附录设有两个生字表与汉字笔画名称表。

部编教材全册大致分为六部分, 入学教育分为“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识字部分设有10篇课文, 阅读部分设有14篇。每个单元除了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部分新增“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与大人一起读”等栏目, 形式非常新颖, 体现提倡全民阅读的理念。附录部分有识字表、生字表、常用笔画名称表, 新增了常用偏旁名称表。

两部教材对比来看, 总体特点可以总结为立德树人, 自然渗透;保护天性, 幼小链接;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难度适宜, 梯度合理;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引导发现, 倡导自立;课外阅读, 纳入课程。

二、关于选文

(一) 选文篇目。

这部教材编写历时四年半, 各种审核达20多次, 编写非常严谨, 选文也非常具有代表性。部编教材选文还需要遵循综合性、实用性、便捷高效的原则。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性、具有时代性。

(二) 选文内容。

人文内涵丰富, 选文中有一篇《升国旗》与原教材《我多想去看看》, 描述孩子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真挚质朴的感情, 将人文性渗透在课文中;联系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在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单元, 《比多少》《小书包》等课文揭示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课后设置的练习也与生活紧密相连。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有朗朗上口的古诗文, 有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儿歌、童谣, 有呈现多彩自然的童话故事;在选文的结尾增加了连环画课文, 不通篇全文注音, 仅部分难字注音, 以检验学生对拼音汉字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学生充分运用识字成果独立阅读, 形成自己的理解, 适时进行猜读。这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关于入学教育

(一)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教材入学教育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三部分内容,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 插图也是教材的重要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从图片内容获取信息, 中国标志性的北京天安门, 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身穿56民族特色服饰笑容洋溢的学生齐聚在一起的画面, 通过教师的引导, 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与“平等”。

(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脱离父母怀抱进入一个新环境刚入学的学生来说, 部分学生充满好奇与期待, 部分学生有些许抵触情绪, 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新教材采用一首《上学歌》, 结合图片展示几名小学生背着新书包踏着轻快地脚步进入校园的情景, 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认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 同时在歌词中提示作为合格学生应该要符合的要求。

四、关于识字写字

(一) 识字方式多样而有效。

字理识字法, 有古老而又传统的象形识字, 第四课《日月水火》结合古代象形字从字形上识记生字, 会意字识字, 例如《日月明》一课中学习“众尖尘”等生字;归类识字法, 将与时间有关季节相关的字归在一起, 系统的学习生字;反义词识字, 第七课《大小多少》以几组反义词穿插在课文中,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传统蒙学, 现如今在小学阶段提倡国学诵读, 《天地人》一课以“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字作为学习内容, 选自三字经, 体现教材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的特点;儿歌识字, 在教材中选用了大量儿歌, 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 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

在生字旁边书写笔顺、偏旁部首、基本笔画全书同步跟随, 这是原教材所不具备的, 这在一方面从源头上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规范师生书写汉字;识字的更大作用在于运用, 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运用, 因此很大部分识字内容与我们生活相关, 例如收集马路上超市等地方遇到的汉字, 加深学生记忆。

五、关于口语交际

识字加油站。在这一板块内容中增加了部分要求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的字, 达到读写结合, 多认少写,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这一部分还扩展了反义词近义词等, 通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表, 学习“数学、音乐”等词语, 同样达到识字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猜字谜、童话故事、古诗、儿歌等形式识字,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字词句运用。让这一阶段的孩子接触量词、形近字, 通过字、词、句的强化训练, 让学生能够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把所学运用在生活之中, 同时采用归类识字的方式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生字, 例如语文园地四中的字词句运用将与季节有关的词语归纳在一起, 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 篇3

下周三就是李晓明的生日了,可是,爸爸妈妈打电话给他说,最近工作太忙不能回来陪他过生日了。“哎!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同学们那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呢?”他在内心期盼着。

转眼到了周三,早上李晓明背着书包闷闷不乐地向学校走去,不一会儿就到了教室门口。咦?教室门怎么还关着呀?难道大家都还没来?他一边想一边准备去推教室门。突然,教室门打开了。“李晓明,生日快乐!”这突如其来的一声把他吓了一跳。看到他大惊失色的样子,同学们都乐得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时,班长捧着一个小巧玲珑的蛋糕,走到李晓明面前笑着说:“晓明,生日快乐!这是我和同学们一起用自己的零花钱为你买的生日蛋糕,代表着全班同学对你的美好祝福。”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为李晓明唱起了生日歌。李晓明接过蛋糕,听着悦耳的生日歌,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晓明,虽然这次生日你的爸爸妈妈不能陪你过,可是有我们在,我们都会陪着你的。”班长又认真地说道。李晓明感动极了,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晓明开心地吃完了这个甜甜的蛋糕,感觉那丝丝甜味都流进了心里。

小作者记叙了同学们为李晓明过生日的情景,从而表达了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的主旨。习作最大的亮点是四字词语的运用,比如“闷闷不乐”“突如其来”“大惊失色”等词,运用得十分恰当,另外语言、心理描写也很真实。

(二)开心的生日

今天是李晓明的生日,但他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特别忙,没时间回来为李晓明过生日。

中午去食堂吃完饭后,李晓明就准备回教室。一推开教室门,他就惊呆了:黑板上写着“祝李晓明生日快乐”这几个大字,教室里的窗户上还被同学们缠上了五颜六色的彩带,讲台上放着一个大大的蛋糕。李晓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教室门口半天不敢进来。班长把李晓明拉到了讲台上,教室里响起了悦耳的生日快乐歌。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李晓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李晓明开始切蛋糕了,同学们拿着蛋糕边吃边说笑,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今天真开心,谢谢同学们!”李晓明爽朗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26灰雀 篇4

学科

年级

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6.灰雀

课型

阅读

主备

池敏

教材、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课后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1.准备课文相关图片

2.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灰雀,板书课题:“雀”上面是“小”,下面是“隹”,“隹”表示短尾巴的鸟。灰雀就是——短尾巴的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活动一:检查字词,了解人物

粉红

胸脯

婉转

惹人喜爱

郊外养病

仰望

带谷粒和面包渣

肯定地说

诚实

(1)指名读第一行。理解“胸脯”,拍拍你的“胸脯”。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人体部位的词常常用“月”字旁。像这样带月字旁的人体部位,还能说出几个?老师也带来几个,我们一边读,一边指指这些部位“脑

肩膀

脚……

”一个“胸脯”,带出这么多字,识字真有趣。

这组词和文中的什么有关。

(2)

指名读第二行。理解“郊外”:“郊外”指的是城市周围的地方,我们这里在无锡市中心的周围,也是“郊外”。一般郊外空气清新,比较安静,适合疗养。“仰望”,用动作演示下,是什么意思:(抬头看)

这组词和谁有关。(板书:列宁)

(3)

第三行谁来读?这组词与谁有关?(板书:男孩)书写生字“男”,上面田,下面力,男人可是田里的主要劳动力啊。

(4)了解主人人物:这篇文章就是写了列宁、男孩、麻雀之间发生的事情。这三个中,谁是主要人物?(列宁)

说到列宁,你们对他了解吗?请简单地介绍一下吧。

教师补充:列宁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

2.学习活动二:根据时间,概括内容

(1)列宁是一个伟人,课文写他和男孩、麻雀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课文很有条理,好几个自然段前面有提示事情发生时间的词,我们先圈出来,这些词能帮助我们清晰的表达。(“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二年级时,我们学习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能帮助我们静心思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想想在每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天,列宁发现,一个小男孩说。

③第二天,列宁果然_______________,知道_______。

指名说。

(3)尝试把三个时间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练说,指名说。

(4)小结方法:我们根据时间顺序,围绕主要人物把他做的事情连起来说说,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词句,聚焦喜爱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灰雀吗?那灰雀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学习活动三: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

1.学生划,教师巡视,提醒画完整。

2.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谁还有补充?开头到第一个句号才算一句,不能只划半截。

3.齐读这两句话。

4.这三只灰雀这么惹人喜爱!你喜爱灰雀的什么?

颜色:灰雀的胸脯是粉红、深红的引读: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颜色真是鲜艳漂亮啊!【板书:颜色】;

叫声:除了喜欢它的颜色,你还喜欢什么?(喜欢灰雀婉转地歌唱\喜欢灰雀的声音,很好听)【板书:声音】

哪个词语写出了灰雀声音的好听?(婉转)猜猜看,歌唱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有的长有的短\有轻有重)

(师配以手势)像这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时强时弱、又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叫婉转!齐读。

动作:喜欢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从“来会跳动”这个词,你仿佛看到灰雀在树枝间——(师手势模仿范来回跳动)。这写了灰雀的动作。【板书:动作】

你感受到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呀?(活泼\可爱\乖巧\机灵\调皮\欢快\快乐)

小结:你们看!这短短的两句话,从颜色、动作、叫声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谁能带着对灰雀的喜爱读读?请你读。

5.关注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这么可爱的灰雀!我们喜欢!正在养病的列宁喜欢吗?

(2)你从哪里知道列宁也喜欢灰雀?

指名交流: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4)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呢?(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

连接词连接了列宁哪些动作啊?(走到、停下、仰望、带来)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啊。(板书:爱)

齐读,读出喜爱之情。

(5)

学着课文的语言,来表达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6)

课文的第1段,从颜色、动作、叫声三个方面描绘了三只惹人喜爱的小灰雀,并用几个连接词,加上连续性的动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齐读第1段,读出喜爱之情。

(7)

引读第2段。从“找遍”感受列宁的喜爱之情。

(8)

设疑:灰雀到哪里去了?请同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下节课交流。

四、布置作业

用“每次……都……

经常”等连接词,把连续性动作串成一段话,表现对一样事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2—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默读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4、8、10自然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5

1、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实效的活动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游戏中出现了学生熟悉的五个福娃的形象,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2、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讲自己、讲家人、讲他人名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名字里的故事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欣赏,被别人尊重,会引发主动与别人交流的意愿,更自信、更轻松地与别人交流。

不足之处: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6

三年级(3)班共有学生58人,经过两年半的小学生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从整体看,学习风气已基本形成。

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后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三、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4、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笔书写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钢笔,写好钢笔字。

3、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4、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6、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 篇7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轻松练基础

一、(易错题)用“√”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坪坝(bà bèi)

飞扬(cháng yáng)

凤凰(fèng fēng)

摔跤(suāi shuāi)

二、(生字运用)在语境中写字词。

1.开满 róng qiú huā()的公园里,有几个小朋友在cū()

壮的大树下开心地 wán qiú()。

2.“六一”儿童节的早chen(),hàn()族的孩子们穿着鲜yàn()的 fú zhuāng()快乐地走进学校。

三、(易混题)比一比,组词语。

洁()

扮()

粗()

静()

结()

盼()

组()

净()

四、积累运用有新鲜感的词语。

1.在括号里填上搭配得当的词语。

敬爱的()

飘扬的()

鲜艳的()

粗壮的()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课文

()热闹

()游戏

()招呼

五、(易考点)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在大青树下做游戏,把许多小鸟招引来了。

改为“被”字句:

2.铜钟挂在枝干上。(用恰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的铜钟,挂在的枝干上。

3.大青树下的小学难道不是一所美丽可爱的学校吗?

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六、(篇章感悟)这所学校有很多特别的地方,读一读,选一选。

(填序号)

①团结

②美丽

③欢乐

我们可爱的小学很特别:这里有美丽的凤尾竹、洁白的墙,这是一所的学校;我们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是一所的学校;我们在课上认真读书,在课后尽情玩耍,这是一所的学校。

快乐提能力

七、(阅读运用)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一)(真题链接)课内阅读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在选段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段描写了边疆小学的学生()的两个情景。

A.安静与热闹

B.上课与下课

C.窗外与树下

3.选段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很有新鲜感,请用“

”画出。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孩子们。

4.选段对小动物们进行了描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突出了边疆小学欢快、活泼的校园气氛。

②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认真。

③为了表现这些小动物的胆子很大。

④为了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二)(课外阅读)上课的铃声

“丁零,丁零......”上课的铃声召唤着我们走进课堂。这清脆的铃声,像一首欢快的乐曲,每天都在我们耳边奏响。铃声督促我们认真学习,铃声督促我们遵守纪律。这清脆的铃声,像沙沙作响的春雨一样,要催开千树花蕾;像潺潺流淌的清泉一样,要滋润万棵幼苗。

1.这段话中的拟声词很有新鲜感,请找出来:、、。

2.选段中的比喻句把上课的铃声比作、和。

3.你最喜欢校园里的什么声音?试着写下来。

开心拓视野

八、(语言运用)根据情境运用恰当的词句写一写。

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上课了,同学们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冲出教室,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参考答案

一、bà yáng fèng shuāi

二、1.绒球花 粗

玩球

2.晨 汉

艳 服装

三、示例:洁白 结果 打扮 盼望 粗心 小组

安静

干净

四、1.老师 国旗 服装 枝干

2.读

五、1.大家在大青树下做游戏,许多小鸟被招引来了。

2.古老 大青树粗壮

3.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可爱的学校。

六、② ① ③

七、(一)1.,、、2.B 3.这时候......读课文。上课很认真,读课文的声音很好听

4.③

(二)1.丁零 沙沙

潺潺

2.乐曲 春雨 清泉

3.示例:我最喜欢王老师讲课的声音,悦耳动听,就像百灵鸟的歌声一样。

八、在跳绳

在踢毽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 篇8

一、树立正确的文本观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的前提

选入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是学生积累和汲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是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的一片沃土。

如果单从发展语言、学习表达的角度理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从教学的核心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生命质量”这一角度出发,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是一个个生理结构完整、血肉骨骼饱满、情感美好丰富的生命体。面对这样的生命体,我们要引导学生亲近她,理解她,欣赏她,而不是机械地拿她来操练;可以从细节上进行品味,却不可以肢解得面目全非地进行琐碎分析。《去年的树》,它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不是靠琐碎的分析能感知、感受和感悟的。它的语言、形象和结构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课文结尾那凄美哀伤的意境是以鸟和树的深厚友情为铺垫的,没有对鸟和树朝夕相处时美好情感的体会,就无法感受鸟儿对友情的执著,无法被鸟儿对着灯火歌唱时的哀伤所感动。只有当你把一篇课文看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时,学生才会从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意义。

二、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的关键

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读者是阅读的主体,是作品的创造者。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课文),是凸现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阅读的第一步,是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前提。

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亲历“阅读生活”。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体验;要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自得”,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在教学《去年的树》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欲望,再给足学生独立读文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积极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并内化这中感受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自主的、积极的阅读状态,他们是以一个个具有独立生命意识的读者的地位参与课堂活动的,经历的是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

三、教师当好平等对话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的保证

阅读教学承担着让学生“学会阅读”的任务,因为学生不是天生的能进行有效阅读的读者,所以在怀学生以真正“读者”地位的同时,教师要当好“导师”,当好平等对话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体现在课堂节奏的调控、阅读情状和方向的监控上,更重要的应体现在激发学生阅读欲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排疑解难、保证学生的阅读有效深入上。在《去年的树》的阅读教学中,当学生整体把握了童话的内容后,引导学生以把握两次截然不同的唱歌情感体验为线索,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鸟儿和树的深厚友情,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加流畅,所得更加丰富。

我们说,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理,都要加以肯定。但是,学生的讨论交流常有偏离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思想内容不符的情况,此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这是保证学生能有效学习,真正经历完整阅读过程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宁、棒”等2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田老师将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灰雀》。

同学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图片,灰色的羽毛、红色的胸脯,这就是漂亮的灰雀。灰雀不只漂亮,还会婉转地歌唱。

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与灰雀、男孩之间发生的故事。下面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二)学习字词

我们先来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先听老师读一读。(课件出示)

我们要学会正确书写这两个生字。

“养”字要注意:羊字头的三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匀。撇捺分开,别挨上,分别向左右伸展。

“或”字要注意:第一笔横要短,稍向上倾斜,斜钩要写舒展,撇要穿插到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

请同学们注意这些字的结构和写法,认真练习书写,要注意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按照正确的笔顺来写。

本课还有一些词语也值得我们在学习中积累。(课件出示)

郊外

养病

跳动

欢快

谷粒

男孩

或者

严寒

本来

可惜

肯定

诚实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三)把握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默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课件出示图片)

这篇课文里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

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这样的故事:

列宁很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可是,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四处寻找。他询问小男孩,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列宁发现他跟灰雀失踪有关系,但没有正面询问,而是用温和的语言感化了小男孩,男孩说灰雀一定会回来,后来灰雀果然又飞回来了。

(四)感受喜爱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漂亮、活泼、可爱,以及列宁对灰雀喜爱的语句。(课件出示)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这句话中,描写了三只灰雀胸脯的颜色。(出示灰雀图片)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可真漂亮。第二句中“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课件变黄),又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活泼与可爱。高大的白桦树就是它们的家,它们自由、快乐的生活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灰雀自由地在树枝间穿梭嬉戏,婉转歌唱的情景吧。

这样的灰雀怎能不惹人喜爱呢?

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么漂亮、活泼、可爱的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列宁也非常喜欢它们。

和老师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

我们再来看。(课件出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每次”“经常”这些词语(课件变黄)说明列宁只要到这个公园,就会去看灰雀,并且给灰雀带去面包渣,说明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胸脯深红的灰雀消失之后,列宁还四处寻找灰雀,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找遍”这个词语(课件变黄)说明列宁肯定找了很久很久。如果不喜欢灰雀,列宁又怎会花费这么多的功夫去寻找呢?可见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

(五)揣摩心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至10自然段,找到列宁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想一想,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课件出示3~10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我们真切感受到列宁找不到灰雀,很担心,很着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你又能揣摩到列宁的心中所想,列宁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询问小男孩。

(课件出示)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省略号说明小男孩当时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有点儿结巴。此刻,小男孩的心理忐忑不安,他担心列宁会责怪他,想说又不敢说。从省略号的运用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小男孩的矛盾、犹豫。

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揣摩书中人物的想法和心情,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认真体会他们的心情。

我们发现,默读时带着问题去思考,边读边圈画重点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关注标点符号,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读第二组对话。(课件出示)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列宁发现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觉得他跟灰雀失踪有关系。所以表现出惋惜的样子。列宁自言自语,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思考。

你们能猜到列宁心里在想什么吗?

聪明的同学一定猜到了。列宁这样说,是不愿意直接说出男孩的秘密,是一种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他只是想暗示一下,如果真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希望他能自己把灰雀放回来。

这组对话中,小男孩很肯定灰雀会飞回来,还活着。因为小男孩已经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他看到列宁因为灰雀的消失既担心又惋惜。男孩知道了,原来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也喜欢灰雀,不应该因为自己喜欢就把它藏起来,这样做太自私了。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起初的犹豫不决到鼓足勇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放回灰雀。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体会他们各自心里的想法。(课件出示)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六)感受尊重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人物特点。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

第二天,列宁来到了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地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为什么此时的小男孩低着头呢?

因为小男孩感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知道自己把灰雀抓起来是错的,他很惭愧,所以才低着头。我们感受到小男孩是一个知错能改,诚实可爱的孩子。

同学们,此情此景,面对回到枝头的灰雀和低头不语的小男孩,列宁为什么要问灰雀,不问小男孩呢?

其实,谁捉走了灰雀已经不重要了,小男孩的诚实才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列宁早就知道是男孩捉走了灰雀,之所以不揭穿他,是因为他不愿意伤害男孩的自尊心,是他对男孩的呵护和尊重,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以及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我们再来读读列宁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吧!(课件出示)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学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列宁和小男孩都非常喜欢灰雀,可是做法却不一样。你们更喜欢谁的做法呢?为什么?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喜欢一个事物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时想把它据为己有。列宁虽然喜欢灰雀,但不会把它捉走,而是每天看望它、让它在树林自由歌唱。

小男孩喜欢灰雀,想把它占为己有,使灰雀失去自由。不过他承认了错误,把灰雀放回了大自然,也让我们为小男孩的诚实和知错就改的行动鼓掌吧。

(七)分角色朗读,总结所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灰雀》这篇文章。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小男孩的诚实可爱、知错就改,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

(八)作业布置

1.抄写《灰雀》一课中要求会写的字词。

2.朗读课文《灰雀》。

3.预习口语交际《请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习作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意图: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溪边

.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

林中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准备稿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图片上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 (板书题目:一只______的大老虎) (生自由补充:凶猛、威风……)

(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大老虎的样子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 结果演砸锅了 。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 (易读错)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 (多音字)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 (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 (成语)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 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设计意图:课文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孩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

四、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垂头丧气 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 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 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 我…… 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五、变换题目 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 (引导学生说 :“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板书设计:

可爱 期待 上台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自信 排练

有趣 紧张 演出

不明白 哄堂大笑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

1.出示“我会认”和“我会”的字在文中的词语,指名领读。

2.出示注音生字,开火车认读。

3.观察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级、划、尝、段、改、亏、强、枪、达、挖)

2.动画演示“级”、“划”“尝”“段”“强“的笔顺。注意“及”和“戈”“弓”字笔顺。“段”的第一笔是撇,提醒学生不要连写。

3.“尝”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 “亏”字下面是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达”第三笔是点。“枪”右边不要写成“仑”。“挖”最后一笔折要向左斜。

4.形近字比较:级极 枪抢 亏专 技枝

5.多音字组词:划 角

6.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上一篇:耕地下一篇:自评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