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计划下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研组计划下(精选8篇)

教研组计划下 篇1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导向,我们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学科标准解读》以及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备课中的不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

(1)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2)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3)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做好备课、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组员必须全体参加,活动时,听课老师对公开课发表意见,要说出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推进教科研活动。完善科研内容,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初三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力争中考物理成绩做到在瓦市内争三的目标。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六、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物理专业各种培训,特别是有关中考动向的会议。

2、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复赛活动

三、主要活动安排

第二周:

1.各年级制订教学计划及进度、备课组计划、教研组计划。

2.安排“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复赛

第四周:

1.探讨对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操作

第六周:

1.初二备课组谈“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方案。第八周:

1.期中考试出题安排。

第十周:

1.参加市教科所举办的物理教研活动。

第十二周:

1. 公开课活动及评课议课。

第十四周:

1. 初三备课组复习情况汇报,第十六周:

1.初三老师谈教学感想

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1-2012第二学期

物理教研组

教研组计划下 篇2

一、年级组与教研组的职能区分

年级组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中由同一年级教师组成、由若干平行班组成的担负教学与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年级组管理将学校原本存在的“科层管理模式”, 推进到更细的组织之中。年级组的职责是确保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年级组拥有对教师工作内容进行协调的权利, 拥有对教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权利。

教研组是由同一或相似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组织, 它的根本任务是学校与教师的研发机构。195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 (草案) 》将教研组的功能定位为“教学研究组织”, 主要承担“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 以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教研组拥有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权, 拥有根据教师专业水平分配教师工作内容的权利, 拥有对教师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权利。

所以有人说:“年级组主要负责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数量的完成情况, 教研组主要负责评价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

二、“两组”管理模式的对比

(一) 年级组属于行政组织机构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设置高效能的组织机构。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 将年龄相似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授课, 所以同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德育目标、教学目标、活动安排及生活和学习区域基本都在同一层面。但要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三方面的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加以落实, 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根据提高管理效益的需要, 设立“年级组”就显得十分必然。

首先, 年级组管理属于任务型管理模式, 有利于学校管理任务的落实。其次, 年级组管理属于同质型管理模式, 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规范与统一。同一年级是基于同样的学生水平与教学任务而定的, 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统一, 是基于统一的教育策略与教育环境而存在的。因此, 年级组的管理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统一与规范,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与监督也更具针对性。最后, 年级组是“行政性质”的管理机构, 有利于行政权威的树立与落实年级组遵奉的权威是行政管理的等级体系,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行为的原则以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为标准这自然回避了教研组管理在标准上的缺失, 更容易增强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在不知不觉中“年级组”逐渐取代了“教研组”, 成为学校管理的最基本组织, 年级组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确立起来。

(二) 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组织, 直接目标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

教研组以学科为基本单位, 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 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学科组建设。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以提高教学质量, 不以处理行政事务为主。

有些学校的学科教研组, 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好, 教研氛围不浓厚, 原因之一就是“错位”, 学校有意无意地把教研组看做是一级行政组织。学校给教研组和教研组长布置大量行政事务工作, 使教研组长没有时间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三、“两组”并存背景下的教研组建设

既然“两组”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校是普遍现象, 如何在现有的两条线管理模式下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使教研组建设有所发展呢?

(一) 建立专业责任担当机制

此目的是要明确教师和教学服务的其他各方的权力和责任, 使教师更为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专业责任体系的目标是将所有工作都纳入系统之中, 使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这个责任体系中的每一层面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首先, 教师有责任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并给予满足, 认真搞好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其次, 学校领导层必须保证做到公平、公正地分配其内部资源;采取能反映专业知识发展方向的政策, 从而使教师能够不断获取更多新知识;要形成一套组织结构, 以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创建一种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制, 以持续地评价和修正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对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关心的问题随时做出反应。再次, 学校的主管部门要负责对自己已采取的各项政策的效果和实用性进行评价, 如政策、文件的要求是否合理;在学校资源配置上是否公平公正等。

(二)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一种有实质意义的教师评价系统及相关的保护和激励措施, 以便有效地监督和保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专业责任的落实, 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和教师专业责任相一致通过这种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坚持学习、不断上进、与人分享专业知识并承担起对学生所负的专业责任。一要有激励性原则。就是学校采取的一切激励措施都是为了调动本校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二是针对性原则。即学校管理必须依据每个年级组、教研组、部门, 以及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具体激励。三是合理性原则。就是学校在激励过程中注意遵循激励规律, 努力做到激励适度与公平。四是教育性原则。就是学校不仅重视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与手段, 以激发人的需要, 激活人的动力系统, 促成管理者希望的行为状态, 而且重视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与手段, 以培育与养成每位教师或每个教师群体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品质。落实教研组建设, 首先, 把好教研组长的选聘工作。要选择师德高尚、专业功底扎实、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威望的教师做教研组长。同时, 注意对教研组长的后备教师加强考察和培养, 给这批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 借助活动加以锻炼。其次, 加强教研组活动常规的检查。学校要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检查工作, 做好详细记录, 并及时进行反馈, 确保教研活动及时、高效、务实地开展。最后, 要建立教研组评价机制, 激励教研组健康和谐发展。可以根据学校实际, 制定《优秀教研组评比办法》以激励先进, 在竞争中激发活力。

(三) 建立校本教研机制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教育者 (主要是教师) 为研究主体, 以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 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的广大教师。首先, 校本教研中学校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具有自主性。自主性表现在研究的问题是教师发现并提升的, 对研究的设计也是教师学习、思考、讨论、修改后形成的, 对设计的实施也是每位教师亲自参与进行的。其次, 校本教研中教师的参与是广泛的。校本教研是以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开展的研究, 每位教师都有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这也就有了全员参与研究的基础。

(四) 以学习共同体促进专业发展

教育变革的真实发生, 关键在于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动态环境, 使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 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掌握专业化的技能, 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这样才能使教育变革自下而上地发生于学校的教学第一线。教师学习共同体及其运作, 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的变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 教研组自身的建设

教研组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苦练“内功”。

(1) 重新定位教研组职责。新的教研组职责应该不仅仅限于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还应包括:为学校制订发展规划和教学任务当好参谋, 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组织组内教师的理论学习,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学习动态, 并通过研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等。

(2) 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发展规划。教研组的意见在教师评价中的应占有相当比重;教研组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参与程度要高, 要能很好地起到教学决策的智囊团作用;教研组要制订有效的计划, 并根据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教研组长等教学骨干的学习和培训要建立制度保障;教研组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并在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只有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和管理, 教研组在领导、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地位才能与日俱增, 并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3) 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 跳出“评课议课”、“集体备课”的小圈圈, 采用更多样、更为为大家所接受的方法开展活动。比如:同课异构、辩课、教学反思、教学日记、课题研究、案例研究、试题分析等。更可以跨学科合作, 共同探讨感兴趣的教育问题。从而全方面诠释教研活动的意义, 使教研主题化、系列化、高效化, 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徐晶.中学优秀教研组知识传承与发展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张秀荣.中小学教研组职能刍议[J].教学与管理, 2011, (3) :10-12.

[3]叶本刚.教研组管理的三个层次[J].教学与管理, 2009, (10) :26-28.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研组建设 篇3

关键词:新课改;教研组;建设

一、营造团结、和谐、协作、互助的氛围,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

1.建立教研组常规工作制度

首先,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相结合,可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教研组备课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

其次,听课制度。要求组内教师轮流开展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听课后,所有教师都要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第三,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创新大赛及研究性学习。形成资源化、制度化的常规管理,使学生个体得到发展,总结完善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情况。

2.明确教研组管理框架,落实组长、备课组长职责

组长对学科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负总责,对各年级历史教学质量负责,教研组长应不定期参加各年级备课组活动。备课组长应以促进本年级教师共同成长为职责,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教学研讨,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学情、指导学法、解疑答难,做到教学五统一。

教研组长要转变身份,不可以领导者、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课改的参与者、实践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以指挥检查为主变为指导、研究为主。组长要引导组员主动沟通,在课改实践中相互支持、帮助、关心、鼓励、引导,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合作,从独立走向分享,让教研组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信息中心、指导中心、研究中心、服务中心。

3.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组是实现教师继续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机构。教研组的服务目标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科的建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研组服务的核心。

首先,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学习制度,规范和落实学习计划,规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领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每期学习教学理论书籍1~2本,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

其次,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实行师徒带教制度,促进新老教师的合作相长。

第三,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活动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立足点,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并搭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教师专业化训练舞台,形成具有丰富个性的教研文化。

第四,以校本教材为契机,以课果题研究为主线,打造学校的核心教研品牌。新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校本教材,如课外读本的编写等。作为基层教学研究单位的教研组,要鼓励教师申报和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提升其专业发展。

二、加强学科素材库的建设

1.新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展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素材性资源开发,其思路集中在对课标的解读、对教材的把握上。教师必须把自己定位在学习者的角度,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终身学习之路,这就是自身工作和学习、成长和发展的个性化主题教育资源。

2.教师个体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百家,实现资源的不断融合与共生,形成在用中学、学中建、建中发展、创新的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态势。这样的资源,一旦形成,就具有再生性,可带来资源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3.提高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学科课改资源网的开发和建设为契机,利用各备课组和学科骨干的作用,把新课程资源集中起来,师生共享这些资源,用网络把分散的资源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达到加强交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益

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教教育教学质量。

1.以新课程理念为方向,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为目的,在教研组内形成一套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师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应注重全面考核,实事求是地正确地客观评价教师。

2.教师的评价应注意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定量与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全面考核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参与承担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情况、公开课情况、课堂教学满意率、学生座谈会意见、常规检查情况、班级成绩递增率等。

3.评价体系要有助于教师监控、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策略,有助于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信心

总之,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环节。通过教研组这一阵地,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赵香芬.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下学期 篇4

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

为充分落实我校教研活动,加快化学、生物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化学、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特制定本校教研组化学、生物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的化学、生物课教师队伍为推动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自主学习为目标,以抓好中考备考复习工作为中心,紧紧围绕化学、生物科《课程标准》中的课改理念,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持快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优秀生,全面提高我校初中化学、生物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继续加强《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切实转变观念,促进新教材的实施。

继续组织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以教育观念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重点,突出案例教学。本学期的学习重点是课程标准教学深广度的把握上,要认真研究文山州2010年-2112年中考化学、生物说明,把握好中考试题的难度、新趋势、新方向。学习实践我镇提出的和谐教学目标,以现代化标准六条标准评价课程。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重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⑴努力从课堂入手,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着教育的结果的成败。化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探索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要重视运用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教学,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体验和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为使他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生物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⑵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与研究。

加强对我学校常规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做到经常性地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及时发现、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查、听与反馈相结合,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结合教研组教研等活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加强对学校教研活动的指导,提高一线教师驾驭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3)加强中考命题的研究和中考复习备考工作。

加强中考命题的研究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各校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研究新课标,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二是要积极研究课改的考试评价和探索课改试卷的命题导向;三是积极研究文山州2010年以来中考化学、生物考试说明,明确命题考试范围,分析今年中考实情;四是搜集中考相关信息,把握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4)积极开展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等活动。

本学期将开展好教材教研和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以教材学习和培训为主,继续对每一个单元进行教材分析,制订出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提出教学指导性意见;同时对新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实验、习题研究等专题进行研究。区域教研活动将结合区域教研的特点和区域教学的现状,选择一两个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三、具体安排:

1、开展教学模式研讨学习活动

学习有效教学整体建构的和谐教学模式,在不违背主旨思想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是组长学习研讨总教学模式的主旨思想,然后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研讨,形成学科教学模式,由组长起草,交主抓领导审核,然后主抓领导交中心学校备案。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首先组织罗龙老师结合教学模式,首备一节课作为示范,然后选择典型教师上研讨课,组织全组教师听课研讨,最后组织几节观摩课,从而达到对教学模式的深化运用。

3、组织期中教学质量分析会

结合期中检测,组织分析会,组长负责试卷知识性分析,组员就检测得失进行分析,主抓下一阶段的方法措施。

4、组织教科研理论的学习活动

各学科组每学期组织两次以上的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听课与评课的方法、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撰写方法,课题研究一般方法等。

5、开展优质课、学科标兵评选活动

教研组计划下 篇5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一、工作目标:

1、认真做好学科六认真的协查与辅导工作。

结合先进教研组的创建在六认真工作中细致考查,做好各类资料收集。特别做好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监督与反馈。

2、做好教研组创建的准备工作。

以迎接萍乡市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细致做好各类准备工作。

3、组织好教学研讨活动和各级赛课活动。

结合组内课题研究,同时结合在赛课与平组出现的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4、组织好数学学科竞赛活动。

努力做到更有影响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具体工作安排

1、期初一二个月内完成教学设计和学科教学计划。

第一个星期先上传半个学期的备课。其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做好平时的加工和修改。

要求尽可能能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反映自己的教学特色。

2、备课组长第一个星期完成各年级的教学计划。

特别是毕业班做好总复习的内容计划与时间安排。

3、10月-11月组织好学校的赛课活动。

做到40周岁以下教师人人参与,同年段教师互帮互助,骨干教师把关。每一堂课所有数学教师都可以积极参与听课与评课(简短的书面)。课后教研组安排指定课题进行教研组评课。

在赛课活动中同年段教师同时研讨作为集体备课的组成部分,做到每个课题人人有一份自己的教案,同年段两个备课组长做好教案的整理。6、11月做好一次全员参与的作业常规细查纠错。

非考核目的,主要是结合学校的开课日或公开日以及各级可能的检查,为每一位教师做好从容应对打基础。特别是差生的作业情况。

7、12月组织好学生数学学科竞赛。

8、12月初根据平时月测和单元测试情况各个年级作好学科质量情况简单统计。

根据统计情况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强化质量意识,应对各级调研。包括各个年级在学校调研、市级各级调研中努力实现或超越基本各类目标。

特别是毕业班的数学教学任务相当重,更要提前作好针对性训练。

9、平时每月教研组活动内容安排(根据学校安排时间、或相应的内容进行调整)。

9月:

1、上学期教学质量问题探讨。

2、跨年段教学衔接问题探讨。10月:

1、组内各个课题研究情况。

2、学生思维发展与课堂教学的探讨。

11月:赛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讨论。

11月:

1、作业、测试与教学质量的联系讨论。

2、差生一般教学方法探讨。

12月:

1、教研组创建中补漏安排。

2、各年级质量最新情况研究。

10、其他注意:

(1)针对学校要求的创建先进教研组安排,每一位教师可能在资料的收集或整理中都会有一些小任务,希望大家以积极、平和的心态认真完成。

(2)学校开展的开课日、或交流活动本着自觉参与为主,组内希望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看得见的好教师。

(3)数学教师在学校今后的发展中机会一定比较多的,机会是均等的,教研组一定不遗余力帮助每一位有意向的教师。

萍乡经济开发区高丰小学教导处

语文教研组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6

以学校和教研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打造精品学校、打造特色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开展多种比赛,提高教师教学技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集体备课,深入课堂,及时调研,关注常态语文教学,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打造精品学校、打造特色学校。

2、打造一支高素质语文教师队伍、打造一个现代化教学的学校。

3、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提高师德师风、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提高教师教学技艺及专业水平。

三、工作要点

(一)、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课堂上坚持“精讲、互动、高效”的原则,继续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

2、加强课题研究。本学期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要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课题成员要在总课题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争取多出成果。

3、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本组教师要积极切磋教法学法,积极上好实践课、研究课,开展评课交流,及时反思、提炼和总结经验。同时要努力将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型组织,重视组内和组际之间的团队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教研组信息化建设步伐,整体促进教研组业务水平的提高,争创学校先进教研组。

(二)悉心指导,优化服务,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备课,注重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切实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加强管理,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备课应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作业练习要基础性跟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合理搭配,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就以上要求及时调研、指导、服务。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将语文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要控制期末复习时间,提倡期中调研分析,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多次、小范围地进行随机质量调测,及时分析反馈调控。同时加强各类素质竞赛,如“读课外书、写规范字、诵经典诗文”比赛等,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1、加强教师的培训。教研组将在教导处指导下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和使用工作,注意做好推荐开课、讲学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课题研究参与等催长活动。同时也要重视发挥非骨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注意教师的均衡性发展,落实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3、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优活动,为个别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具体措施:

1、根据学校工作重点,带领全组人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各项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集体备课,互帮互学,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3、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变,重难点突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教研组计划下 篇7

在目前, 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 教师普遍感到每天的时间不够用, 在校除了日常的上课还有批改作业, 学生辅导等工作, 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却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教师常常是在晚上回家后备课, 难免出现资料收集不全面, 教学素材准备不充足的现象, 备课显得不充分。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种种困惑,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教研组集体备课, 不仅需要本校教师交流, 还需要听听外校同行的意见。这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可以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智慧, 但是把许多人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固然是个好主意, 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大家都有空的备课的时间不好选, 大家都能到场参加备课的地点不好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 教师面对互联网中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需要自己去收集整理, 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享, 造成大量资源与时间的浪费, 工作效率低下。

基于这样的想法, 我们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研究的这项课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 以我校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 探讨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 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 利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 将教师收集、整理、制作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再加工与再利用, 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单一的集体备教学内容, 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评价为核心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性备课, 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网络得以实现。

我校理综组教师开通个人Blog, 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教师以教育随笔的形式, 记叙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事件、细节或引发的感想。成员相互之间把自己的资料、个人的观点思想分享于所有教师, 利用Blog, 实现了与校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学习。我们成立邢台六中理综教研组QQ群, 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 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享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 畅所欲言, 凝集集体智慧, 实现教师间资源的共享, 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 主要是主备备课、网上研讨、课堂展示、课后评析、教案定稿五个阶段。第一阶段, 主备备课, 各备课组选定一节备课课题, 在集体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推选出一名教师进行个人备课, 主备将备课教案公布到QQ群中。第二阶段, 备课组教师通过网络参与评价、讨论、点评。而后, 主备教师根据意见及个人思考提供第二份教案, 再公布于QQ群中。活动进入第三阶段课堂展示, 同备课组教师每人试教, 教研组观摩, 其他听课教师参与研讨, 进入课后评析。教师在QQ群上发布个人反思, 通过比较, 相互切磋、学习, 彼此提高分享, 最后完成教案定稿。

我校理综教研组在基于网络平台的集体备课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 达成几点共识。

1.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要做到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 避免备课流于形式。

2.在集体备课中, 每个教师可以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个案。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实际, 在难点处理、教学方法以及布置作业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做好教学后记。

3.在教案检查中教研组重点检查教师写的个案和教学后记部分。教师的教案要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材的难点重点和统一复习考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个案”中要体现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的分层,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通过后记强化教学反思, 不断总结, 期末形成教学案例与反思。

通过《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我们理综教研组教师切身感受到集体备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实现资源共享。每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掌握的教学资源一般是不同的。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 不仅实现了本校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还可以与校外的同行专家沟通交流、互通有无,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作用, 达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和利用。

2.节省时间和精力。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不用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去准备相同的教学资料, 很大程度地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放出来, 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 从事教研教改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研组计划下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12-02

目前的教育教研存在着一个现象,即重视“教学”研究,忽视“教研”研究,有效教学的研究多,有效教研的研究少。有效教研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多依托的只是粗放型经验的支撑,更多呈现的是细节、方式与过程的改进,其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运用相对薄弱,故缺乏结构性的变革。基于此,我市小学数学教研在加强有效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对有效教研的探索,将有效教学与有效教研作为教研工作的两翼,追求扎实创新的教研方式,加强教研结构的重构,加强对市级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构筑有效的“教研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同时提升教研员的教研能力,实现有效教学与有效教研“比翼双飞”,共创教师发展与教研员素质提升的双赢局面。

一、高点站位,形成专业的研究路径

教学研究是教研员的第一要务,也应成为教研员的职业生活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研究正在发生从技术层面到文化层面的重大转变,因而教研员要从事务经验型取向回归到专业研究型取向,从零碎的思考向线性的思考转变,从思考“怎么教”向“教什么”“为什么教”拓展,从更大范围、站在更高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从宏观层面去审视教育,找准教育的客观规律,形成专业、系统的研究路径。

在研讨选题方面,我市的教研员从一线教师需求出发,从当前教育教学的难点、热点、核心问题中选取研究话题,先后选取“数学活动”“数学本质”“有效教学”“价值思考”等内容,经过系统组合,从而逐渐形成了“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教”的研究路径,先后开展了“组织有效数学活动,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有效复习”“凸显数学本质”“简约课堂”等主题研讨活动。

在研究深度方面,教研员先后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上升为课题研究,形成了特色的研究领域。如笔者主持的省级课题,泉州市优秀、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获泉州市凯辉教育科研奖;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凸显数学本质的实践与研究”的初步成果获得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论坛应征论文评选三等奖。此外,笔者撰写了十多篇有关“数学活动”“数学本质”的教学论文发表于《福建教育》《中小学数学(小学版)》《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教育专业刊物上。

二、一点穷追,构建系统的教研链条

有效教研的载体是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成效,决定了教研活动是发挥输血功能还是造血功能。因此,我市小学数学教研非常注重市级教研活动的精心策划与组织,既注重活动前期的需求调研与整体策划,又注重活动过程的周密安排、活动事务的细节设计与后续的拓展提升,凸显教研活动的研究含量与功能辐射。在确定研讨主题后,通过对主题的“一点穷追”, 通过对研讨主题的深入挖掘,着力构建有效的教研链条,力求使专业引领变得更为厚重,同时促进教师养成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专业能力和习惯。

例如,2011年我市举办的小学数学系列研讨活动,围绕“简约课堂”主题,先后组织了四场活动:在梅岭街道双沟小学举行了晋江市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举行了晋江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在青阳街道普贤小学举行了晋江市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举行了晋江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该活动形成了四大特色:一是主题集中——关于简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二是形成系列,四场市级活动和后续研讨活动相互关联。三是形式多样,既有生动的研讨课、专题讲座,又有后续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选,并收集、编拟《小学数学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材料汇编》和《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材料汇编》;既有现场的互动研讨,又有后续评课议课的书面交流;既有活跃的观点交锋和深度交流,又有市级教研员的专业指导和活动总结。四是追求研讨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在研讨的课题为数学核心知识,研讨主题为当前数学教育的前沿内容,互动交流时努力构建围绕问题的“观课议课”文化。

除了策划组织的市级活动,教研员还结合我市各类教研活动,参与基层校本教研活动、学校课题开放日活动等。在议课评课交流过程中,教研员均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往研讨主题的挖掘、体现、落实等方面加以评价和思考。从教师的层面,他们获得的是对学科本体性知识、教学本质的关注,追求更加厚重、更具生长性的课堂。从教研员的角度,研究视角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研讨主题进行“一点穷追”,找到了超越经验型教研的突破口。“有效教研”能否突破经验型教研的樊篱,向学科教研的整体规划性、前瞻性、针对性迈进,其中研究视角能否发生结构性变化至关重要。从研讨主题进行“一点穷追”,为实现有效教学与有效教研“比翼双飞”“共创双赢”创造了一种可能。

三、蹲点指导,打造校本的研究流程

我们要求教研员树立服务意识,走近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困惑,解决教师身边的问题,发扬民主作风,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我们推行挂钩片区教研员“走出去,沉下来”的蹲点教研模式,保证每个教研员每学期在自己挂钩片区单位、学校至少蹲点三天,参与学校常态教研活动、随堂听课、组织教研、引导反思,推行“问题收集提炼—问题诊断分析—解决策略探讨—总结梳理提升”的校本教研流程,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研究弥散在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推动基层挂钩单位真实、有效、常态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正常运作,并通过随堂听课、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等形式,掌握本学科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基层做菜单式学科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推动我市教育均衡发展。

四、多点辐射,构建立体的教研网络

教研员还结合我市教育实际,除了借助“市—镇—校”三级互动教研网络平台外,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你说我听的“单打式”“平面式”教研方式,积极营造“立体化”的教研平台,如通过电话、短信、邮箱随时接受教师们的咨询,及时解决教师们日常教学中的困惑。

教研室还利用视频教研系统,开设专业博客作为研讨载体,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构建“现场研讨—视频讲座—博客交流”的现代教研网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研的时空。

如晋江市2009年秋小学数学参与式研训活动,以“问题收集提炼—问题诊断分析—解决策略探讨—总结梳理提升”为研究流程,在登陆caifushan个人博客,下载、学习小学数学参与式研训材料,各单位深入开展相应主题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再开展参与式研训活动,内容包括“一个专题发言、一次现场互动,一次视频教研,一场博客互动”,专题发言由本市各单位骨干教师主讲,围绕研究专题,市教研员、学科指导组成员接受与会教师现场提问,和与会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现场答疑和专业引领。参与式研训活动后我们还组织了2009年秋小学数学视频教研活动,由第三实验小学教科室负责人王增荣老师围绕研讨主题,结合详实的案例提出自己的专业思考,通过视频开展题为《对“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在视频教研活动之后各单位在博客《视频教研材料汇编》文后以发表评论、跟帖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着力构建“现场研讨—博客互动—视频研训—短信交流”等多维互动平台,实现专业引领的多点辐射,实现教学研讨的“无边界”延伸,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的教学研究平台。

今后,我市小学数学将继续按照构筑“教研链”的思路,继续开展多样化、系列化的教学研讨活动,努力加强有效教研的研究,扎实推进有效教学,进一步促进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上一篇:电气学院学习部10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溜冰小学生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