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精选13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作为其主要载体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对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努力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围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方法策略展开论述,以期望初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永不落伍。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应为教学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程, 教师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引起他们追求知识的欲望和好奇心, 就会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况且,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师的培养.一个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 即便学生有爱好学习数学的乐趣, 也会被泯灭.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在教学中, 老师提问问题后, 在学生回答以前, 用一个肯定的眼神, 和蔼的面容.就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那么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中以创设情境、讲有趣的故事、做有意思的游戏等方法, 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多参与实践, 多进行交流等活动来激发.比如,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的一位老师, 在学习“比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节课时, 教师首先用电脑播放了一幢楼房的放大图片和缩小图片.然后在学生的新奇感下, 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楼房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相比, 有什么不同?学生大部分都会回答, 图片变大了或者变小了.然后教师就趁机点击鼠标, 推出这节学习的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最后为了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还采取问题式、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 教师出示了两张不同大小的中国地图, 并问:这些地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大家想想.学生在不知道怎么回答, 又有兴趣的情况下, 就让其看书本上的例题, 然后允许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随后, 教师在大家的观点基础上, 开展课程内容.告诉学生什么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比例是多少等等一系列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使整个课堂显得愉快和轻松, 同时学习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二、新课改背景下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此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才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新课改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要求不仅是掌握了什么知识, 还要看发展了多少智力, 学习了什么技能, 养成了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和品质等等.这些都与学生的能力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应的学生也就学会了知识, 发展了相应的智力, 养成了认真学习和爱好学习的品质.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 通过提问, 引导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路, 促使其自主学习, 尽可能地自己去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
盐城盐都区义丰小学的一位老师, 通过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 在讲“循环小数”一节课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 该老师设计了“拍节奏”的游戏.其在黑板上写出来音乐课上的节奏符号, 并让学生按照这个节奏拍手, 在拍手的过程中, 该老师突然叫停, 问学生为什么会拍得这么整齐?学生回答说, 是按照一定的节奏拍的.那么该老师接着问, 如果一直让你们这样拍下去, 要拍多少次?学生回答说无数次, 老师接着问, 是有限的呢还是无限的呢?学生顿然明白了循环小数的定义和规律.
三、新课改下着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新课改的环境下, 要以人为本, 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制定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方法.因此, 新课改下, 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况、数学基础和思维都是不一样的, 也不都是同步伐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情况.比如, 针对班里不好好学习听课的聪明的孩子, 老师可以采取多鼓励, 适当批评的方法, 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努力改正.对于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 老师可以采取课下补课, 抽时间谈心的方式, 和学生成为朋友, 帮助其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那些比较爱动的调皮学生, 如果一味地让其在教室里听课, 可能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会让其厌倦本来就枯燥无味的数学课程.有一个学校的老师, 就采取了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 一次在巩固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数字时, 该老师就将学生带到操场, 让他们排好队.然后将已经准备好的数字卡零散的发到每名同学的手中, 然后让他们各自按照所排顺序报数, 之后, 再各自去找自己所报数的那张数字卡.这样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在娱乐的情况下, 轻松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四、结 语
只有在想尽办法提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下, 讲授数学知识, 学生才能听得进去.只有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才能达到新课改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也只有区分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 采取灵活的方式,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才能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才能达到教育每个小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屈永燕.如何更好地在新课改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新课程小学, 2010年7月.
[2]张娜.谈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革新, 2009年第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革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必要进行更多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比如如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里,运用现有教材和教辅资料,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和交流环境,来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效率呢?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有效,形成教学互动、探索创新的活跃局面,我想这是每一个老师需要用心考虑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若干实践问题,谈谈自己进行有效教學的一些体验,抛砖引玉与同仁共享。
一、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动进入数学学习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要的教学观念是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小朋友们放在第一位,让他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组织、引导与交流讨论,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核心。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有更多机会去体验成功与探索的乐趣。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动学习才是生动活泼的,才能完成最有效的学习。只有当学生通过书本学习之后,达到忘掉书本的境界,然后剩下的那部分才是教育的意义。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要尽量要小学生处于自由参与表达的学习状态中,创造人和的轻松气氛。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总结思考,这比老师口口声声在讲台上讲课的效果要好得多。通过孩子的亲自摸索,亲自探究,亲自找到答案,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情感体验。
二、营造轻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密切关注学生发展动态
说到学生的发展动态,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有效的数学情境,创造出有生活气息的活泼氛围,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下面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情境教学。在课堂上我是采用游戏+引导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通过游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到所学知识的状态中来。教师:我这有有一个数字:48,你们能通过哪几种方式乘积得出这个数呢?学生:6×8!教师:对,这是一种方式,还有呢?学生:4×12!教师:这也是一种可能。还有吗?学生:3×16。通过类似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还能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体会到思维的方式与乐趣,充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带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式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鼓励小朋友们进行讨论交流。对于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一定要在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和推理验证等过程后,才能形成自己对数学模式和逻辑的有效理解和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来组织引导,应该有着明确的要求和目的。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交流式的学习是要把学生整体中的思想进行重组和优化,以群体的力量来提升智慧和解决问题。交流的学习首先要保证每个人的独立思考,给他们足够的思维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借助实践的方法来解决逻辑思维的问题。在实践完之后,还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去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让数学进入生活,用生活带给孩子数学体验
数学学习的基础,归根结底还是生活。因为,作为教师,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体验上并驾齐驱,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加减法”。有学生说买菜时找钱,有学生说坐公车时位置的减少……这时老师可以择机进一步深入,指出:“当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要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做游戏,总共有27位学生,其中男生13名,女生14名,由于游戏规定男女数量要平等,所以多出女生数是14-13=1(人)……”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实际的能力。如果用生活来带动数学学习,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的交融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总之,把课堂让给学生,把生活留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让孩子们不断创新,培养出真正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举. 怎样让学生在“动”中学习数学[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
[2] 谢定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J]. 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文选版),2005,(Z1).
[3] 唐成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诱导[J]. 贵州教育,2006,(10).
新仓中心小学 许海峰
【内容摘要】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效的课堂作业,能有助于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有益于学生技能、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存在着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没有层次,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作业内容要立足教材,联系生活,体现实践性;作业要求要根据差异,分清层次;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作业批改方式要变化,促进反思能力的策略,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 语文课堂作业 有效性 实践性 分层次 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语文作业是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载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完成语文学习既定的任务,由学生实行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作业,能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有益于学生技能、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作业仍旧处于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内容枯燥,形式呆板,要求划一,导致课堂作业的有效性低下,不利于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存在的问题
1、内容单一,脱离生活。
在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堂作业基本以课本为中心,一般大多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的梳理、归纳和巩固,或者是对生字词的抄写、组词、填空,又或者是课后的有“固定答案”的练习题。学生无法冲破课本的束缚,无法向课外延伸,更不能与生活接轨。长此以往,学生一旦要解决与实际生活比较紧密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
2、形式单调,缺乏创意。
长期以来,不少农村教师把课堂作业定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强化”上,作业形式就两种:一是占统治地位的书面作业,抄写生字词或者做课后练习题;另一种就是口头作业,如读课文、背课文。这两种形式虽然有其实实在在的用处,但是过于机械死板,长期的这种练习会让小学生感觉单调乏味,没有新鲜感,压制了小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3、要求统一,没有层次。
许多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无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于是课堂作业在转化差生,培养优生的时候,其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4、题量过大,质量不高。
“减负”虽然已经唱响多时,然而在广大农村小学,还是存在不少学生学业负担重的现象。况且小学语文历来被人们看作是一门“大主科”;在升学率和学校目标考核的驱动下,有些教师本能的相信,多布置一些课堂作业,通过学生反复的练习,教学质量就一定会提高。因此,他们就大搞题海战术。面对大量的课堂作业,学生们疲于应付,或者望题兴叹,或者草草了事。虽然按量完成,至于质量和效果,那就可想而知。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有效性的措施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化于理解,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所以,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达到既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针对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结合农村生源和教育的现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1、作业内容要立足教材,联系生活,体现实践性。
首先,课堂作业内容要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和重难点;否则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是否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也难以及时得到巩固和深化。
其次,作业内容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批评说:“中国教育之通病就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和有用起来。正如古人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作业的内容必须立足教材,联系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社会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处处用语文,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文作业的设计就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而是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锻炼提高。如学了某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可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然后进行评比,评出最佳剧本排练演出。学了游记课文,可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然后指导写参观游览记或导游词。学了介绍现代科技新成果的课文,可让学生写一写这些科技新产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想象一下未来世界。学了直述句改转述句,可设计说话训练题,让学生充当第三者转述别人的谈话。也可以让学生采取走访、查阅有关资料,每天看新闻、说新闻;读报纸,交流信息;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2、作业要求要根据差异,分清层次。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势必会受到遏止。因此,作业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得到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1)作业数量的分层。
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教师应该尝试对学习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减少作业量;对作业不够认真或者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
2)作业难度的分层。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作业量,还有作业难度。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不同差异,教师应该找准每类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这就犹如摘苹果一样,要确定一个让学生伸手够不着,使劲跳一跳,又可以摘到苹果的目标。一般来说,可以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造目标。通过努力,争取让每一类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努力跳一跳,摘到果子,品尝胜利的喜悦。
3)作业内容的分层。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许多难度不同,形式多样的作业,形成一个个作业“超市”,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和兴趣,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完成。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的能力的发展,又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比如:在学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我把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设成一个“自助餐”,让学生在宽松的选择范围内自选完成,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其设计如下:
①.辨字组词:雷()迷()万()滴()
需()迹()迈()摘()
②.想一想,说一说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找一找我们身边的“雷锋”,把他们的故事简单地写下来。
④.查找有关雷锋的资料或故事,在班里跟同学交流。
⑤.摘录文中的好词到“采蜜本”上。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当然,设计这样的作业,老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激发学生好强的心理,让学生知难而进,去试一试,做一做,学一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孩子更是如此。新课程理念倡导作业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应该努力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结果。因此,课堂作业
形式应该活泼多样,富有情趣,听说读写并重,眼耳口脑手并用,画演做玩都上,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享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教师就应当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将其融于游戏、绘画、表演之中,使其具有一定情境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可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为老师、家人、同学写一段祝福话或制作一张贺卡等。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已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与语文作业,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作业批改方式要变化,促进反思能力。
课堂作业批改可以学生自批自改为主。学生自批作业,是一种反省性的思维活动,它迫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认真的回顾与检查。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就能在大脑中建立起有关正确思维方法的清晰印象。学生自批作业,绝不是放任自由,随意处置自己地作业,首先是要进行一段时间地训练,而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批,教师仍然应该逐个进行审查,并对学生地作业质量及自批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作业批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总之,课堂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设计课堂作业既要避免机械地抄记,重复地套用,又要避免作业布置的盲目性、随意性;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因人而异,改变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力争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充分发展。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学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地学习,得到充分发展。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有效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区间里,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英语,乐于主动学习,并能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是交际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载体。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Bloomfield认为:“语言的获得就是形成一套言语行为习惯,而学习外语就是形成一套新的语言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对于小学生英语学习到关重要。
2.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形成有效教学的预期方案
理念是抽象的精神存在,理念作为一种意识将会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去。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导航。我们应该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考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2.2 丰富教学形式,进行情景教学、互动教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小学生正处于茁壮成长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要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体验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所学知识的乐趣,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小学的可塑性强、模拟能力强等特点,教师可选择在课堂上,尽量多地使用英语教学。但同时要注意到,小学生存在学习英语的时间短、词汇量少、未进行过语言交际的锻炼等问题,这样在教学中就要避免使用长句子解释所学单词,以免使他们因听不懂而产生挫败感,进而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也可以根据英语教材需要,设置相应的情景,如互问名字、年龄、家庭成员、问路等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所学内容。如在教动物的名词时,教师可让学生带自己喜欢的动物玩具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营造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动物园里都见过哪些动物,同时可设计一个富有挑战的小游戏,在玩中学习新的单词,将每个动物的单词教给学生,并可通过学生的提问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学生会因为知道了自己玩具的英文名字而乐于学习更多的单词,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
2.3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同时有效地促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把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完全打破,将大量的知识信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就能直接联想到影片中的情景,把本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单词的掌握自然比平常快而且扎实许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为主动地融入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去。
2.4 鼓励积极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英语要有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一开始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满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真正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如词汇的记忆,我们可以交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通过课文前后的语义,利用词根或词缀和对同类的词汇进行分类等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更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
2.5 正确使用激励性评价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其有效方式正是通过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地评价。良好的课堂评价,能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状态有一定的了解,也会成为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当,学生会对所给的评价有一定的害怕和抵触心理,会导致其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反而会降低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应以鼓励性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正确使用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正能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6 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准确地把握小学英语课的性质、目标、要求,树立英语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研究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加以运用和实施。
【参考文献】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课堂没有生气,学生就没有灵气;学生没有活动,就不会形成学习。所以,课堂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古人倡导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即是会、知道,“知其所以然”便是理解、掌握,也就是明白为什么。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开发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钻研文本,解读文本
新课标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点,选取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备出扎实有效的教案,才能在上课时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一来,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才能体现在语言文字上。一篇课文应该怎么上,如何讲,什么方式见效最快,我们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去衡量。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但是,虽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老师的一桶水远远不够,要求老师必须要有远远不断的长流水,任何一位教师,都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解读文本,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不能强制学生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原因就是他们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教师的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引导学生在不断求知的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利用讲故事、开辩论会、知识抢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发扬民主,感受成功
教育学生应坚持以正面教育、表扬、鼓励为主,要多从积极的方面鼓励、信任、肯定、表扬他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培养学生乐观、愉快、轻松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我提倡平等民主,抑制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倾向。我真诚地认识到自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明确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但是要求不同。对学困生,在“帮”上下功夫;对中等生 在“导”上下功夫;对优秀生,则在“引”上下功夫。对于这三类学生,只要能各自达到老师的要求,都能获得奖励。尤其是学困生,作为老师,只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丁点闪光点,就应急时的鼓励、肯定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阳光普照大地的幸福。这样既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消除学困生的恐惧感,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法国雕塑家罗丹小时候,他的父亲曾说他是一个白痴,但是后来„„所以我们孩子的未来是无法预知的,要求老师发扬民主,让他们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更新观念,转变方式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的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以至于冷落和忽视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学生认识的错误,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学习成了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一来,不用教师多讲,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 了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以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
新课标以行为目标来表述课程内容标准,教师制定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也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行为目标取向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所以称为“行为”目标,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
2. 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新标准。
每个年段,教学目标都不一样。以阅读教学为例,《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
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
3. 采用“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
访谈、调查、集体备课、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但是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还是一种预设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落实,还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通过“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可提高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一节优质课的适宜度、操作度和达成度较好。因此在课例研究中,教师主要是要研究教学目标的“三度”:适宜度、操作度、达成度。教学目标的适宜度是看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操作度主要是看新知目标的滚动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一致。达成度主要是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效果、任务活动的完成效果及在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表提供的视角来观察衡量目标是否有效的三个维度。
二、有效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
1. 不要用新的程序化取代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曾几何时,小学语文教学为程序化教学付出过惨重的代价。教师无论教授什么课文,无论面对什么学生,如何认字、识字、组词、造句,语文的教学程序都是按照同样的套路进行,没有任何针对性。
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淡化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淡化了小学教师对教学艺术的追求。
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缺乏精神内涵徒具形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不自觉地违背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违背了小学基础教育的目标,而且可能引起新一轮的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落和教师对教学功力的漠视。所以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深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正确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小学语文课堂探究要立足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探究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言学习的基础能力。
2. 要把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由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即通过积极的实践与深入研究更好地去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与局限性,从而能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适当地加以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这两种学习方式,这既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更是小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需要。所以我们没必要刻意强调用哪种方式,而应充分认识两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使两种学习方式相得益彰。
3. 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讲”与“学生探究”的辩证关系。
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希望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更需要小学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加以帮助,加以讲解,加以指导。受“接受学习”培养的教师要在今天已经发生变化的教学情境中开展有效教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很难相信一个自己不会探究的教师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样要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师要学会引领,启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到开拓思维,方法点拨无不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只有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学会学习,获得长足发展,为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拓展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其他措施
1. 广开渠道,加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教师是新课程实践的主体,是最关键的课程实施者。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通过定期的师资培训是目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对在职教师要进行定期补差,对新教师则要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并在培训当中采用新型的培训模式,有助于全面、快速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2. 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要与学校语文课堂教育相配合。
语文,作为母语教学,需要打通生活与课堂的壁垒。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一样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家庭作为母语学习的重要场合,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家庭语文学习和课堂语文学习的联系,是教育改革最为现实的需要。
社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对学生语文学习构成影响,要净化社会语言环境,吸收社会语言中精彩的内容充实语文课堂,抵制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才能协调一致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
3. 建立发展性课堂评价标准。
课堂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创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改变单纯地依靠以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或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进行的较为粗放性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形式,建立发展性课堂评价标准。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观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建立发展性课堂批评标准有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真正转变,有助于教师进行反思,促进教学行为的变化,有助于改变我国长期使用量化评价,排斥其他评价手段的现象,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许海燕.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09, 03.
[2]田树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初探.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9, 0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复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积累,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给学生打通一扇和伟大心灵交流的窗口。但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并且很多教师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重视,更有甚者,把阅读教学的时间用来补课、上自习。这些做法都严重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重视阅读教学。然后再采用有效的策略、适当的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想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文章充满好奇心。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学生会集中精力进行阅读,例如:在教授“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这节课时,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妈妈平常都忙些什么、累不累。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做才能帮助爸爸妈妈。很多学生想不出来要怎么做,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那些答案都在课本里,学生有了阅读的目标,自然就会认真阅读。除了通过问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声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
学生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有一名学生做小动作或者找其他学生说话,那么这名学生所在的那一片区域很快就会热闹起来,这样很容易干扰其他学生阅读,因此,想要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一味地严格要求学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叛心理,而且批评学生还容易破坏阅读的氛围。教师不妨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小组合作阅读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只需要就近分组即可,然后让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小组成员间进行监督,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之间说话、做小动作。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教导学生如何阅读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什么方向性,最后达到的效果仅仅是熟读了课文,并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因此,正确的引导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区别对待。比如:《大自然的声音》这节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到不同动物的叫声时,自己在脑海里想象这些声音,并和描述声音的词语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体会语言的魅力。再比如:《永远的丰碑》这节课,教师就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指导性的题目了,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不能够急功近利,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文章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大自然的声音》这节课,课文中提到了泉水流动的声音、鸟的叫声等等,教师可以以这些为基础,搜集资料。如,水流动的声音有很多,有滴水、小溪流水、潮水、瀑布等等,水流的声音听得多了学生下次遇到水声时想象力自然就丰富了。这么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帮助学生及时复习
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及时复习可以起到巩固知识、梳理思路的作用,而且很多学生在阅读过后会很快忘记所读到的内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在阅读过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之间讨论阅读的内容。教师可以叫几名学生上台对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这些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及时复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还可以巩固阅读的内容,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地积累和努力。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爱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J].成功(教育),2012(18).
[2]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姚丽娜
新疆大学附属中学 83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观察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诸多措施,并尝试将分析所得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教学目标应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指导,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各个学段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明确的论述,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规律和生活经验的,而在每堂课中都应该体现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训练、培养和发展。而且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标准的呈现应该是一以贯之的,换句话说就是,每一堂课的目标都应该体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如课标中对于统计方面知识的要求在各个学段当中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学段又包含了若干个年级,而对于每个年级的要求就要根据年级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来确定。
(二)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后而制定的 教材作为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表象和媒介,而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定是教材内容与课标精神的统一体,教材的内容往往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面,而以面教面势必影响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和对学科知识乃至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明显。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一个个相互关联并且能体现训练内容的点,这些点有些时候可能是并列的,但更多时候是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学期“数一数”时,教学目标不仅是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还应结合教材内容细分为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其实这样的教学目标己经十分的详实和明确,当时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教材中更多地突出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以上的目标制定后我又结合书上对于计数器使用,制定了正确使用计数器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材中关于进制方面的知识是上一个学段学过的但是是以点的形式存在的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并没有形成链条,因此我有又确定了制定完整的十进制数位顺序表的教学目标。这样既注重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又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一)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激趣性 现在在我市内普遍采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其最大特点是采用大量的情景教学,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也大胆的对教材例题的呈现方式进行调整、改编,选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模拟贴近他们实际生活情境的形式来呈现,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
(二)教学情境与知识内容的相适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教学的实施必须以一定的内容为依托。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来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如若简单地以知识为内容,忽视情境的创设,就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背离,枯燥的教学势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情境又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独立存在,这样教学便失去了其本质。所以要发挥情境的有效性,就应该使其与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得情境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成为启发学生思考所学内容的切入点,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使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更融洽和协调,当然也就更为有效,正所谓水到渠成。而情境当中的诸多要素一定要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寓知识点于情境中,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就能形象化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也就在表象和抽象的知识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使得知识的传授更为顺畅。3.1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在某一教学情境中包含着许多的教学问题,教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所提出的问题不可过于大而全,使学生摸不着边际。
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时,课前导入,师:今年是什么年?生1:鼠年。生2:2008年。生3: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生4:奥运年。学生的回答虽然五花八门,但不能就此说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因为教师在提问时问题过于概括,没有针对性。3.2提问的适度性
一个正常的教学班级,学生由于个体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会形成不同的知识接受程度。同一道题对于不同认识结构的学生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出层次,注意不同的群体辐射面。难易适度的基础性问题应提问中等学生,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提问学有余力的学生。3.3提问的系统性
小学数学课堂应教给学生一种数学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概念,牢牢打下深深地第一印象。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提问的系统性,不可“东打一片,西打一下”,无形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将课堂变得支离破碎,重点不清。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前言
搜集、获取信息,发展自身的个性思维方式的主要途径便是阅读。一个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拥有受到终身教育的机会都取决于其阅读能力。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从小开始便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既然如此,那么教师该怎样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孩子们能够轻松的收获阅读知识,提升阅读能力并收获欢乐呢,怎样让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乐趣横生呢?
一、鼓励学生激发其阅读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受到其阅读兴趣的影响。一旦学生具有了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得其能够主动的进行阅读。所以,老师应该想尽任何方法去对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进行诱发和培养,这是如何去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每个人都总是喜欢听夸奖的话,小孩子们更不例外。对小学生阅读就行不断的鼓励,对孩子们在阅读中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肯定,让学生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们进行快乐且有效地阅读,主动高兴地去学习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节课时,在新课的导入之时,老师最开始应该用多谋体去给孩子们看一些关于青海湖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并欣赏强还户如梦似幻的景象。这样一个动静,有声色的教学情境才能够使得学生具有畅游青海湖的欲望,今儿积极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接下来,就应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发,设计出如下的问题:你是否喜欢青海湖?想不想通过课本更多的了解青海湖?如此,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便被激发了出来。
二、引导学生使其学会阅读的方法
学生们仅仅具有阅读的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对灵活多变且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了解。最简单的方法有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和摘抄评价法。
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以学生在学习或者写作上的需要为基础,对相关篇章或部分进行选择性的阅读,以便于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用到。
精读法:这种方法就是集中精力去看文章上的一些重点内容,一字一句地对文章进行认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中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手段便是精读法。老师可以找一些语言文字较美丽,情节较为生动的文章,老师可以用这种文章去对学生精读文章进行指导,这就需要学生们进行全身心的投入,运用全身的多种感官,力求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一边读想,一边批注,逐渐培养起仔细读书的好习惯。
默读法:这种方法就是快速且不发音的阅读文章。这就西药学生在快速的阅读中集中自己的精神,对所看信息就行快速的处理且消化。默读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
摘抄评价法:这种方法就是依据自己的需要在阅读的进程中将那些优美的词句和段落进行摘抄整理,或者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进行标记、作出注释并且写出评语。在平时的教学中便要求学生不拿笔的时候不能读书,拿笔不动笔的时候也不恩能够读书。还可以在阅读报刊杂志时,将上面写的较好的文章进行剪裁并粘贴到自己所整理的读书笔记中。
三、训练学生使其发挥主体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苏教版的三年级的一篇语文课文《小露珠》,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件数小露珠从形成的消失的整个过程,和森林的小动物和植物们如何的喜爱小露珠,主要赞美了和谐、融洽、美丽的大自然,如此一篇文章应该叫学生学些什么呢?我们发现应该教学生的并不是这个童话故事的本身,而是应该借助这些学习的语文知识去对学生的文章细读能力进行训练,提升他们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灵活运用比喻句的恩呢管理,学生间进行对话的练习,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等等。
运用比喻句是这篇文章在学法上的鲜明特点,如何使得学生灵活的运用和认识比喻句呢?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训练:
第一步,教师直接给学生们出示三个比喻句:
像钻石那样晶莹的小露珠、
像水晶那样五彩的小露珠、
像珍珠那样圆滑的小露珠、
请学生准确的说出:小露珠和钻石相似的特点是它们都具有 ;和水晶相似的特点是他们都具有 ;和珍珠相似的特点是他们都具有 。
第二步,教师让学生仿说下面一段话:
“早上好,像钻石一样晶莹的小露珠。”“早上好, 的小青蛙。”“早上好,像水晶一样五彩的小露珠。”“早上好, 的小蟋蟀。”“早上好,像珍珠一样圆滑的小露珠。”“早哇, 的小蝴蝶。”小动物们都对小露珠有喜爱之情,小动物们对小露珠也有喜爱之情。
第三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在仿说的过程中比较哪一个更为生动贴切,最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前言朗读那个最好的句子,当然也可以读自己所创作的句子。
“早上好,像钻石那样晶莹的小露珠。”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对小露珠说,“早上好,像绿草那样碧绿的小青蛙。”小露珠在荷叶上翻滚着对小青蛙说,“早上好,像水晶那样五彩的小露珠。”
小蟋蟀爬到草秆上对小露珠说,“早上好,像小提琴那样悦耳的小蟋蟀。”小露珠挂在草秆上对小蟋蟀说,“早上好,像珍珠那样圆滑的小露珠”小蝴蝶落到花朵上对小露珠说,“早上好,像飞舞的花朵那样漂亮的小蝴蝶。”小露珠点缀在花瓣上对小蝴蝶说。小动物们都对小露珠有喜爱之情,小动物们对小露珠也有喜爱之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便是阅读教学,其不仅是作文写作的基本,还可以带动听说的教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去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7(12):36-37.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推广普及之后,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也从原来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的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 小学语文科目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做到了统一。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增加语文课堂的容量, 加入更多的人文性的语文知识,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实践思考
1.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也一样适用。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其主要职责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文知识学习环境, 在学习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活动中将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由地发挥出来。
以“草船借箭”为例, 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的教学情景和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 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故事双方的主人公分别是谁?为什么要借箭?用什么方法借到了箭?这些问题提出以后, 学生受自身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 就会对这些问题主动思考并与同学进行讨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会变得浓厚, 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会有一个提高。
2. 合理使用技术手段
随着新课程标准推广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具体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 小学生的思想还很活跃, 对图片和视频等具象信息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都很强,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认识, 切忌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而应该是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使用多媒体。
3. 强化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因为其本身信息交互的高效性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高刺激性, 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频率和运用形式一定要得到强化。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语文素质、学习兴趣和领导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 形成一种常态化的语文学习小组。在一个统一的班集体中形成相互独立的小组能够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同时在小组内部也能够形成一个相对高效率的学习环境。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 根据学习小组的兴趣爱好, 分别交给各个小组研究海面、海底和海浪的任务, 让课文中这些关键性的景色成为学习小组各自的研究领域, 深化学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指导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最重要的问题, 本文从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意义, 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实践思考两个角度出发, 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地提高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提供借鉴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郭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13.
[3]项蕾蕾.基于课例研究的小学语文新手教师课堂提问能力探析[D].宁波:宁波大学, 2013.
近年来,国内一些教育专家探索出了一条条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就识字教学经验来说,如斯霞的分散识字,黑山的集中识字。另外也有大批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来丰富识字教学。如把汉语拼音、生字词的学习与文字输入的联系进行全面整合,学生学的有趣、记得容易,在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分析字音、扩大识字量、词汇量及激发识字兴趣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我也算是采他人之石,琢自家之玉吧,借鉴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实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往往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当堂掌握十几个生字并非难事。但是我觉得识字教学不只是体现在一堂40分钟的课当中,它还应该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课堂的深化和延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教”并不困难,“学”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而不忘”、“学而有用”,从而真正达到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尊重差异,自主识字。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学前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前已认识几百个字,有的只认识几个字,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记住了,有的孩子读十几遍也难以记住。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必然扼杀部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基础好的吃不饱,失去求知欲,基础差的吃不了,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课前我布置学生画出眼中的春天,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或儿歌,这个作业就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了选择的余地。上课伊始,我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几种层次各选一份,在投影上展示,孩子们分别写的是“柳树”,“我喜欢开满桃花、梨花的春天”,“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小草长出了嫩芽,花儿对着我们笑,春雨悄悄地下了起来,我高兴地喊起来”。我对这三份作业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三个孩子都有一种满足感,不知不觉中他们也认识了一些生词。当然,也有没写词语或者句子的,我也进行了适当的鼓励,不过我能看出没有写词或句的同学很受鼓舞,他们肯定在今后的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在学习本课生词时,我没有急于教认读,而是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认识哪个读哪个。”部分学生兴奋地跃跃欲试,纷纷起来读自己认识的字,我又问:“还没学呢,你们怎么认识的?”孩子们马上自豪地说:“我自己预习的。”“妈妈教的。”……我这一问,不仅展示学生的课外识字方法、途径,而且对于这些学生又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的孩子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肯定也想在课外多识一点字,希望下次也有表现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的识
字认字,把识字看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师强加的任务。他们只要进步了我便鼓励,不论识字量多少。孩子们自主识字,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学习有外部和内部两大类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输入刺激的结构和形式,内部条件即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准备或有关心理的顺利展开,在内外条件都起作用的情况下,学习才是有效的。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快的,同样他的遗忘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条件。而我们做老师的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在学习生字时,要克服遗忘,我觉得“反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另外,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做为一个听众,听过就算。我总是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出现在黑板上。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经常地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
例如:在教学“旁”时,一学生说:“我能给它加部首,使它变成很多字。”加上“讠”是“诽谤”的“谤”;加上“亻”是“依山傍水”的“傍”,加上“虫”是“螃蟹”的“螃”;加上“石”是“磅礴”的“磅”。又如:在教学“零”时,一学生说:“我能给它换部首,使它变成很多字。“令”加上“山”是“崇山峻岭”的“岭”;加上“页”是“领导”的“领”;加上“齿”是“年龄”的“龄”。我立即把它们全部写在黑板上,这样一来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巩固了旧知,而利用旧知又很轻松地学习了新知。如此反复的以旧辅新,以新带旧,孩子们对识字也更有兴趣,效果也会更加有效。
三、掌握规律,提高能力。
事物总有一定规律,识字教学也是一样,就识记字形方法来说,就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分解法”、“组合法”、“联想法”、“儿歌法”等等。这些都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有机渗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运用。
比如:认识“树、松、柏、杨、梨、枝、材”这些字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又如:在教“饿”的时候,我问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饣’的字吗?”“饱、馋、馄、饨、饼……”一个个字从他们口中蹦出。于是我接着问:“看着这些字,你能不能说说‘饣’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吗?”久而久之,他们知道了“饣”的字和吃的食物有关;“氵”的字和水有关系;“月”的字和身体的器官有关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他们分辨音近字、形近字有很大的帮助。
再如“流”字比较难记,老师便可创编“三点水,爪字头,上扭下扭碰石头,溪水都往大河流”的儿歌让学生形象记忆。又如“飘”字,学生可以通过奇特联想,说成“西边的两个小东西被风刮飘了”,也可说成“西边的一张钞票被风刮飘了”。汉字最大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从造字角度说,汉字的形声字又特别多,教学中注意充分根据汉字特点,有机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这些规律,学生就能有效地掌握“认识一个汉字,学会(带出)许多汉
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等多种方法规律,从而有效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识字能力。
四、融入生活,学以致用。
多渠道、多种方法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既是识字方法的积累,更是识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引导学生出去游玩时,认识车站牌、广告牌等,让学生互认学生证上的姓名,收集商标、小食品袋等认字。买东西认字,电视字幕中认字,阅读课外读物时认字……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汉字主动去识字,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如:学了“点”字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学生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好吃点”的“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嘉”是“好怡嘉超市”的“嘉”,“张开翅膀”的“张”是“开张大吉”的张。……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具体的做法,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使之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实践证明,只要学生有兴趣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再通过少写多认多复现进行巩固,他们就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3.《教育学》,《心理学》 4.加涅的“有效教学”论
略研究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发展和改革的趋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多媒体技术有着许多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我们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本文分析了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有效教学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关键词:多媒体 有效性 有效教学
Abstract:Multimedia has a lot of incomparable advantages.More and more educator express that we should use multimedia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and develop pupils’ study attitude and habi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using multimedia to improve English effective teaching, and show the measure of sorting these problems.Keywords:multimedia, effectiveness, effective teaching 一.研究的背景与现象
1.1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
我国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事倍功半”的现象。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到大学,英语一直都是教学得重点。各校老师为了教好这科第二外语,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花尽心思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督促下,也很努力用功。但是,离开具体环境去学习语言,教学的过程单调,无意义,教学的效果也偏低。造成许多诸如“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之类我国特有的外语教学窘境。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由于可以综合处理和同时传递声音、文字、图像等各种信息,展现更加丰富和方便快捷的人机界面,可以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接触语言,进而使用语言。那么教学的内容就不是单纯的填鸭式,而是犹如婴儿学习母语般耳濡目染而得。在使用的过程中,语言知识又会得到不断强化,不用刻意循环机械的记忆。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外语,使用外语,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更容易搭建知识语感的框架,减少了心理学习的负担。1.2教学的有效性 1.2.1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刘良华博士认为有效的教学是“1.让学生学到新知识;每天都有知识的长进;直接的指标是考试成绩不错2.让学生养成自己学知识的习惯,不至于让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自己学知识、自己做事的习惯应当从幼儿开始;3.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学校,不至于害怕进入校园。”
1.2.2教学的有效性的内涵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了教师教的有效性、学生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整体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有效的教学结果。它是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及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三者统一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包括了形成适合英语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语文数学传统的学习方式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还有发挥非智力因素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包括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注重提高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新授知识的有效性、语言练习的有效性、交流反馈的有效性和巩固的有效性。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包括了教学流程有流畅性,教学环节的紧凑性和课堂教学的延伸。1.2.3教学的有效性的特征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时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1.2.3.1 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1.2.3.2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1.2.3.3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1.2.3.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1.2.3.5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克拉申(S.D.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是而且只能是通过自然的习得过程来获得第二语言能力。这种自然习得的能力使语言学习者既可以获得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即听和读;又可以获得产生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即写和说。2.2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既不是客观的本质,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刺激多种感官的特性。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扩大认知空间,增大信息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和许多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为学生创设全方位接触信息的情境,使学生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成为现实,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者与学习情境的交互作用,顺利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2.3罗杰斯(c.Rogers)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个人对学习的投入不仅涉及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和个性等方面;学习不单是对认知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对行为、态度和情感等多方面发生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三.基于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 3.1多媒体技术在实践运用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为课堂营造一个生动、立体、接近生活、交流、富含信息的环境。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提供丰富而便捷的网络资源
计算机有着强大的信息存储量和惊人的信息搜寻速度。我们只要轻轻点击鼠标,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各种知识尽收眼底。与传统的课本相比,计算机的知识存储就显得更新、更全、更方便。而且教师把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咨询,单独完成任务,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另外,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的具体语言技能和批判性思维也会得到很好的训练。3.1.2提供灵活多变的练习空间
外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使学习者在丰富多彩的“互动练习空间中进行操练。教师可以设计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合作完成,这种网络练习与传统的课本练习不同,网络练习形式更加灵活,评价更加及时,而且通过练习模块,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互相挑战,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3.1.3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的相关软件能够使学习者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草原、浪漫的海滨、嘈杂的商场、神秘的太空等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之中,从而让学习者在真实的目的语环境中,通过运用目的语寻求帮助、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等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习得语言。3.1.4提供快捷的对话空间
多媒体技术的另一优点是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电子邮件既可以随时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的经验和心得,也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其它同学发出“求救”的信号,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默契和感情,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3.2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确实给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利于新时期英语教学的优化。但在实践操作中,却发现其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通过观察湘潭市某重点中学高一语、数、外三科教师一学期来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情况,发现三科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极不平衡,其中英语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最为频繁,语文次之,数学最少。另外,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师的年龄也由一定的关系,一般年龄稍大的教师(4o岁以上)对多媒体的运用极少,而年轻教师,尤其是刚大学毕业的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相对较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2.1穿“新鞋”走旧路过去的授课方式主要以讲授型为主,大多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现在,虽然多媒体网络已引入课堂,但教师做出的所谓多媒体课件大部分还是讲授型为主,只是把书本上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搬到了电脑屏幕上,节省的只是师生抄动手抄写的一道工序,增加的只是学生的视觉效果。看似活跃的课堂却并未活跃学生的思维,一堂课下来,等学生冷静下来,回顾所学知识,真正学到的东西微乎其微。因此,这种演播式的多媒体辅助工具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仍是传统教育的一种变体。3.2.2教学方法绝对化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诸多优越性,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用得越多越好,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流露出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气息,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毫无保留的加以摒弃;还有一些老师,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师,则认为计算机技术只能提供一些花哨的画面,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帮助,而且课件的制作过程费时又繁杂,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教师技术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那些电脑知识薄弱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往往显得手忙脚乱、操作笨拙,而且一旦遇到技术故障,则不知所措。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场面,他们宁愿固步自封,坚守自己原有的那套教学方法。3.2.3对学生的自律学习重视不够网络是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无法预料的负面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现代课堂教学不但强调课堂的互动、合作,而且也重视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多媒体网络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部分学生由于网络操作水平有限,无法独立进行网上作业,因而往往容易丧失继续网上学习的信心;还有的学生虽已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由于缺少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的,网上学习时往往显得无所事事;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律性不强,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面前,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自律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2.4缺少人文关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英语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目前英语学科中,无论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还是学生单独完成的网上作业,都过多地注重人——机对话,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且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只是把文章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
四.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4.1更新教师观念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方面必须改变教师顽固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通过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的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及通过具体的教学效果,让教师意识到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巨大潜能和优势,从而消除他们对多媒体技术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意识到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局限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报告以及教学效果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前面的教学方法的理性分析,肯定其优点,同时看到其中的不足,从而适当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法。
4.2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是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是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加工处理、生成创造、参与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其核心是运用信息资源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活动。教师只有具备了必备的信息素养,才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设计任务,才能更好地驾驭多媒体课堂,才能更好地把多媒体与任务型教学进行整合。因此,平常应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对任务型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比赛,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来提高教师的参与率。只有多管齐下,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快地得到提升。4.3注重“人文关怀”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其设计者和操作者——教师。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动机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河北师大的张爱华教授说: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向师性,即希望老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优化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的硬件设备之外,还要做到以情感人,营造愉快而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要真心地爱护每一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对其产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从情感上真正接受新的知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结语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推荐阅读:
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11-14
【1】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10-01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07-19
提高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效性10-30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09-29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