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教师交流材料(精选8篇)
我来自xxx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能来参加这个会议,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么多优秀的论文,我觉得非常幸运,收益匪浅。
我加入特教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是2004年从一所普通中学调入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六年来,从一名普通教师转型为一名特教教师,学校领导的给了我很多关心指导,热心的同事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我自己也兢兢业业,付出了很多努力。2006年我获得了“市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8年荣获了“**市一二三园丁工程学科带头人”的荣誉,我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荣获省市全国级别的奖项。这次学写的叙事论文,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其实,这篇论文的原型,是我的一篇教学手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我喜欢随手记录个人教学点滴和教学心得,这些文字也是我写教学论文的资料。
这篇文字里,我是从两个方面来记叙的。
其一真实地记录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在课堂上和我的第一次交锋。这个小男孩可以说是一个行为异常学生,在学校或者课堂中,行为异常学生可以引起许多问题,从兴风作浪到骂人打架,直至破坏规章和法律,确实行为异常的学生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其中有些问题的处理,需要教师具有坚定而果断的态度,保护学校团体中其他人的利益,这也许最有成效。所以,我对他采取了一个比较粗暴,但是很坚决的态度。
同时,问题学生的异常行为会导致严重社会性适应不良,他们的行为远离了那种符合人的社会准则的正常行为,以至于严重地影响自己的成长、发展和周围人的生活。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有义务也有必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改变异常行为,其二,在这篇文字里,也真实地记录了我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
在社会上,教师被想象为有信心的,有知识的人,所以教师往往把恐惧隐藏起来。但是,我们教师也有七情,极自然地也会有害怕的情绪:害怕举止不合体统,害怕个人的准备不足,害怕课堂上会遇到意外的对抗而不知所措,害怕在学生面前丢面子,甚至害怕学生们等等。这些焦虑情绪转过来回搅扰人的心理平衡,产生紧张、厌倦、消化不良和失眠症状。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特别是我们特教教师,体验到这种焦虑的机会更多。在今年的助残日,我在中国教育频道和一些地方频道,都看到有统计数据称:特教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心理隐患较多。教师的一举一动和所作所为,心理状态(即感情和心境,安全感,信任和自尊)都会在教学行动和日常工作表现中显示出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他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学会如何避免或者处理焦虑,这是极端重要的。要直接解决,首先要意识到恐惧的存在,公开承认个人是有所害怕,有所担心的,找出自己为什么害怕,担心的是什么,以及做些什么才能基本消除或遏止它。
所以,不仅仅是在这篇文章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随时将自己的困惑和疑虑记录下来,真实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以期能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的改进,逐步走出困惑,完善自我。
我爱我的职业,我喜欢做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也许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我们的学生,用心灵唤醒心灵。
1 普教和特教不同, 要求建立特教教师资格制度
主要从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这几方面论述建立特教教师资格制度的原因。
1.1 独特的教育方法, 要求建立特教教师资格制度
特殊教育方法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 这里把具体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必须依存的程序叫做特殊教育方法。具体而言包括特殊儿童的鉴别, 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以及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等组织、机构的合作。特殊儿童的鉴别是我们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是构成特殊教育方法的首要方法;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主要是针对特殊儿童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综合;特殊儿童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方法主要是就其安置方式而言;特殊教育的其他方法主要就特殊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综合, 必须与其他机构结合而言的。这些都是与普教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有独立的特教教师资格制度。
1.2 教育目标的不同, 要求建立特教教师资格制度
制定教育目标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 特殊教育的目标主要受几个因素的影响。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是与普教相同的;特殊教育还要满足个人的需要, 与普通教育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特殊教育倾向于更多的考虑个人的需要;我们的特殊教育还要考虑到能与不能的问题, 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 要求我们的目标必须满足特殊儿童的实际;最主要的不同, 在于我们的特殊教育必须承担起矫正与改变缺陷的教育目的, 我们在教与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缺陷的补偿与矫正, 提供适当的支持, 扬长避短。
1.3 教育内容的不同, 要求建立特教教师资格制度
从教育目标体系来看, 是先确定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 特殊教育独特的教育目标, 要求独特的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的制定上, 包括缺陷矫正与改变的需要, 还包括与普教相同的良好品格及健全人格的塑造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与普教不同的在于能用于特殊的生活和实践, 例如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 盲文和手语的掌握、交往技能等;矫正和改变缺陷如语言矫正的训练等;教学内容要研究特殊儿童的发展阶段及每一阶段的特点及需要, 特殊学生的阶段特征与普通学生是不同的。
2 特教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
2.1 特殊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 是提高特教教师地位的需要
研究表明社会对特教教师的尊重程度较低、理解程度低, 不理解和不尊重的比重非常高, 还存在着歧视态度, 研究表明社会对特殊教育地位和尊重的不足, 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尊重人权的伟大精神, 也表明饿哦们的特殊教育教师不被理解和尊重, 生存的社会环境有待改善。无论一线的工作者、还是我们特殊孩子的母亲、或是特教的研究者、以及所有接触特教的人都知道, 我们的特殊教育需要教师更多的爱心、耐心还有特教专业知识, 我们的特教教师在本职工作上无私的奉献、辛勤的耕耘, 社会需要特高其社会地位得到应有的重视。
2.2 特教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 是完善现有教师资格制度的需要
研究表明现有的教师资格制度, 已不能满足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 我国现在是特教与普教并存的事实, 就要求我们建立与普教相对应的特教教师资格制度。事实证明, 我们对特殊教育教师具备素质的要求要高于普通教师,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对特殊教育教师的选拔已有自己的标准。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拔标准。
2.3 特教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 是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建立特教教师资格制度, 作为一种职业资格制度, 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教师资格制度, 能规范教师队伍, 只有有资格的才可以施教, 没有资格的, 自然淘汰;有利于吸收优秀的教师, 形成优秀的团队;有利于社会对特教教师的尊重。研究表明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 其一就是师资的问题, 提出不能让师资问题阻碍特殊教育发展。因此, 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完善提高教师队伍, 是发展特殊教育的需要。
摘要:在这个普教育特教并存的时代, 我国普通教育已建立了明确的教师资格制度, 本文主要通过普教与特教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方面的不同, 论述建立特教教师资格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制度,特教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朴永馨.特殊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3]张双, 等.特殊教育的社会地位[J].中国残疾人, 1997 (7) .
一、影响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特教教师专业发展是未来教育模式的趋势,特教教师专业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条件,包括学历、专业技能等;另一方面是内在素质,包括崇高的师德精神、服务精神、先进教育理念、健康心理、良好个性品质等。就目前现状看,有几个因素已影响到我国特教教师专业发展。
1.职称评聘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已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特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还不完善,导致目前特教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还没有单独的系列,仍然参照普通中小学的标准操作,教师职称的晋升还是以学历、年限、学术水平、教学工作业绩等作为基本条件,致使部分特教教师的工作重心是为自己的职称晋升创造条件,而同职称无关的却同自己岗位相关的工作不愿意涉及。
2.学校管理因素
(1)教师管理制度欠缺,管理效益较低。教师的管理制度是规范教师言行的前提和保证,但是,目前有很多学校忽视了这方面的管理,致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无法适应当代教学管理的要求,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师资管理配套制度,师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师资管理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教师职务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工作活力和热情。
(2)特教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我国主管教育部门为了便于对教师的管理,往往对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普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形式上采取同样的标准,导致特教教师既要参加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主持的各种培训,还要参加相关的特殊教育培训,缺少学习的针对性,致使特教教师积极性不高。同时,还有些特教学校的教学人员已上岗若干年,但从未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这些都影响了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个体因素
大多特殊教育学校建校时间短,师资来源复杂,教师学历层次总体较低,尤其是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底子薄。从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来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般包括康复教育、基础文化课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三大部分,相应地从师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上就要有康复专业的教师、基础文化课相关科目的教师以及有技能之长的教师。但是,我国早期培养特教师资的高等院校并没有如此完善专业的课程设置,所以培养出来的教师就缺乏专业全面的知识技能。
二、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特教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有各项制度的保证,完善的特教师资培养体系、有效的学校师资建设规划和措施、教师个体自主发展的意愿和方向,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化的理想境界。
1.用制度保障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支持
(1)完善特教教师职称晋升评聘制度。建立特教教师独立的晋升评聘制度,要参照普通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评审标准制定特教教师的评聘标准,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和完备性,不会损害了特教教师的利益,也会更加明晰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必须研究、开发特教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以及相关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另外,应进一步加大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打破职称“终身制”,改变教师在职称封顶、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不思上进的职业状态。
(2)加快制定特教教师的专业标准,严格特教教师准入制度。通过专业标准,可以明确从业者专业发展的方向,确立特教教师的专业地位。在制定教师的准入制度时,可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特教教师培养经验及教师入职资格。如我国上海市实行的“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要求特教教师必须具备师德修养,熟悉特殊教育法规,具有依法执教的自觉性,掌握特殊教育学、特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等。
2.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空间和时间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效工程,必须从学校长期发展考虑,制订本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学校应该为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成长档案,让教师制订个人3~5年发展规划,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学校甚至要为每个教师量身定做,打造个性化培养目标,确立每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以期让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最优发展。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师资建设规划和教师培训需求,提供适合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培训机会,设计适合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培养方法。如对那些教龄较长、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资深教师,结合目前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请他们上指导课或者举办讲座,让他们在“传、帮、带”的过程中自觉充电,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制订独立的特教教师管理制度,激发特教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学校要为特教教师开辟继续教育的渠道,搭建学习平台,关注和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给教师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的机会,如组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组织参观、考察,接受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参加业务进修学习等。
总之,特教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专业发展是否能适应当代教学环境是关键的一环,处理好这个问题,会对我国特教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走进校园,孩子们会用手语向你问好,或含糊不清的叫你一声叔叔、阿姨好,哥哥、姐姐好,此时你会觉得孩子们真的非常快乐。可谁能想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虽然有耳,却听不到虫鸣鸟叫;虽然有眼,却看不见蓝天白云;虽然有口却不能张口说话;虽然有脑,却分不清人是物非。然而这里,优雅的校园让人心情舒畅,进取的校风让学生奋发昂扬,多彩的文化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她,就是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
一、学校文化基准:
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原名万州区聋哑学校,创建于1991年9月,在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为“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经过二十一年努力,该校已经发展成为集盲、聋哑、培智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基地。现有教学班19个,在校学生288人,在编在岗教职工43人。
近年来,该校以“大爱”为办学灵魂,树立了“以爱为源、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补偿缺陷,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目标,先后建设成为“远程模式三项目学校”和“万州区校本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先进教研组”、“重庆市平安校园”、“万州区健康校园、人文校园”、“万州区先进工会组织”、“万州区安全稳定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学校在工作中,以人为本,营造“阳光、活泼、向上”的校风,“倾听、对话、发展”的教风,“快乐、进步、感恩”的学风。通过“三
风”建设创建文化和谐校园,努力形成浓郁的办学特色氛围。在这样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创特色,树品牌,坚持文化立校、文化塑魂,提升学校“软实力”。
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教书育人的载体
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在校园建设中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让校园文化体现到校容校貌上,深入到课堂、学科和教育活动中,极力让每一处建筑都成为教育的阵地,释放出文化的能量,让有形的校园成为一笔无形的资产和一本鲜活的教科书。
走进万州特教,镌刻着万州区著名书法家卫之祥老人倾心书写的“大爱无疆”文化石赫然矗立在校门。面对红色综合大楼“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的文化主题墙,抬首是蓝天、白云、树苗、白鸽飞翔以及三名同学构成的塑钢雕塑,下方“大爱”之泉水自假山塑石间流淌,构成了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图画,象征了校园的文明与和谐。学校师生手绘院墙,点缀着小草献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掩映下的乒乓球台,别致的盆栽,草坪前的木凳,无不流露着校园内的另一种宽松与和谐,无不彰显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之美。放眼是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楼道中有富有亲和力的标语,墙壁上是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学校校园文化高雅,育人环境优美。学生公寓整洁幽雅,在孩子们的巧手装扮下,洋溢着家的温馨,充满了浓浓暖暖。从新建综合大楼到教学走廊,从教师办公室文化布置到各种展览和宣传橱窗,从文化墙壁到教室内文化景点,都是为校园文化增色添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建筑的设计都成了教育的阵地,激励每一位学生不断好学、创新、创造、奋进。整个校园文化都渗透着“爱”的思想,“爱”的设计点散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这时时散发着文化气息,处处透射出育人功能的优美环境里,残障儿童的心智得到开解,情操得到陶冶,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三、校园文化优化学校管理,建设高素质队伍
1.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健全教书育人机制。学校人本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优化学校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文明学生的一个举措,对于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生管理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民主管理制、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制定了一些人文性的制度,对教师实行较开放的弹性管理,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并从长远的角度对他们实行人文关怀,为教师营造工作的幸福感和愉悦感,让他们感到从事特教事业的光荣和快乐。同时,学校与学生家长、班主任、门卫、生活辅导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协议书,分时段、划场地、全方位的管理学生。还建立了学生、家长、来宾出入登记制度,完善安全网络。为了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坚持校务公开和教职工大会制度,广开言路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形成了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塑造人、激励人、提高人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2.强化师德建设。学校把“大爱”作为教师发展的灵魂工程来抓,坚持每周政治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特殊教育教师誓词》宣誓活动,多次学习关于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的相关文件,全体教职工郑重承诺,无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行为。明确工作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3.强化业务研修。一是“走出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周边区县的特教学校学习参观,派教师到重庆师范大学、湘潭特教学校、南京特教院、华东师大参加特教理论学习、感统康复培训、培智教育改革等。二是“请进来”,邀请有关进修校、教科所等领导专家来校指导。
4.搭建活动平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一是积极开展练练兵课和教研月活动,人人上讲台,个个上好课;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是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周由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引领作用,促进特殊教育科学发展;四是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本,我校继续开展了区级课题“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研究”,并完成市级课题“统筹城乡特殊教育,规范特教学校建设”的总结报告。五是结合区教委教职工艺术节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书法、绘画、摄影、艺术活动等样样俱全,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教师获奖达33人次,全面展示了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实施教书育人的途径。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灵魂所在,是实施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
学校从健全大德育人手,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优化教育途径,让健康文化主导方向。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德育处、班主任、各科任教师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的校内德育网络。成立了由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形成了校内外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学校开展了舞蹈、手工制作、十字绣、篮球、乒乓球等兴趣活动,学校老师分组进班辅导,手把手训练。小组按时活动,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能力得到发展。
2.积极开展艺术教育。今年以第22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开展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艺术节活动,举行了 “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绘画大赛、聋生部“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培智班“我能行”生活艺术节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校园之歌《爱是阳光,爱是雨露》MTV的拍摄,展示我校师生的精气神以及校容校貌。在校园环境建设上,重点打造了校园文化走廊,建成了以“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的手绘墙和生活楼走廊。通过助残日和艺术节活动彰显残障学生身残志坚,奋发自强的阳光气质和阳光心态;展现残障学生在社会各界的爱心阳光下健康成长,自由成长。
3.努力展示体育运动风采。本,我校成功举办了春季运动会。以“运动、健康、快乐”为宗旨,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在运动中体会
欢乐,在竞赛中加强团结协作能力。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改编排“爱在万州”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并录制成盘上交参加区教委参加评比。在2012年万州区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有8名学生参加初中组比赛,男女团体均荣获第四的好成绩,方力同学荣获女子单打铜牌,孩子们用努力和坚持传递着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志和品质。
4.积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传人”主题教育。聋生班与培智班结对互助,发动聋生帮扶生活能力不足的智力障碍孩子洗澡、洗头、整理内务。让残疾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和行动参与到学习文明美德,争做文明人的活动中来。
5.强化生活和生存能力培养。学校根据聋生和培智不同类别的学生,以个别化教育为导向,突出重点能力培养。在南京对口办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美容美发室、小超市、小厨房、医院等多个情景教室,并最大化的发挥其功效,为学生生活、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加强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每天安排教师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统康复训练;同时,积极响应重庆市教委关于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有关要求,先后组织了六至九年级学生到学校的教育印刷所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进入印刷厂实践活动,感受工作岗位,培养合作意识,对聋生加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6.为了保持文化校园的旺盛生命力,学校建成“班班通”网络系统,宽带网络深入到学校的每个教室、办公室,不断提高教育文化的科技含量,建立了万州区特殊教育信息网站,网络文化特色鲜明。学
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有针对性互动管理,实行电子化、无纸化办公,使工作更加有序、更为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还实现了与兄弟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互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经常开展网络文化主题活动,使创新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有声有色。
××市××特教中心在职教职工56人,其中女教职工49人,占全校教职工人数的86%,一年来,学校女教职工在学校党支部、校工会的带领下,在上级女工组织领导下,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根据我校女职工工作的特点,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调动女教职工对学校工作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
主监督的积极性,以迎奥运、迎残奥、迎省督导评估为契机,开展立师德、铸师魂活动,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一、重师德、强素质,努力提高女教职工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
“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工作的指南针,作为现代女教师除掌握深厚的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本年度,学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搞好组织建设,加强女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四自”、“四有”教育,积极参与“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工师德水平。
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不是靠空泛的说教形成的,它缘于人对人生、对理想、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只有在提高教师政治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将师德工作落在实处。积极配合党支部坚持组织教工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将党的政策、路线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师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四川地震灾区先进教师群体英雄事迹》、《教师师德规范》等。
加强法制学习。在师德教育中,坚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组织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法律意识。
学习维护妇女权益的各项法规,提高女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并通过组织女教职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女教职工的法律意识,使她们能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合迎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胜利召开,开展了“共享奥运、快乐生活”主题系列活动。倡导全校女教师“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健身”。并向教师提出了“表情微笑不冷漠、语气温婉不生硬、心态沉静不浮躁”,做一个博学、睿智,自信、坦荡、高尚的特教师的口号,促进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引导教师尊重学生、尊重人权、注重人本教育,更好地与学生、家长沟通,为学校教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顺利通过省督导评估验收起到推动作用。
二、活身心、展风采,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丰富女教工的课余生活,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本着丰富女教工文化生活,健全体魄的目的,组织了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学习、文娱和体育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读书活动:开展了“快乐阅读”的读书学习活动。大家都积极阅读各种有益的书籍,认真撰写读书体会。学校还在校园网上向女教工推荐了很多有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道德修养、艺术素养、健身养生方面的书目,购买了许多有益于教职员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书籍。
2、文体活动:组织了踢毽子、跳绳、接力跑、跳绳等趣味运动会等。各种有趣的活动既活跃了身心,又加深了教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增强了学校凝聚力。组织开展跳棋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既陶冶了女教工的情操,调节了身心,同时也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同心同德、积极进取、文明健康的校园生活和工作环境。
开展了“汶川地震,××有爱”爱心捐款活动,全校女教职员工都积极参与、争相捐款,体现了全校教职员工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慈爱、善良的人性光辉。累计捐款 6000多元。
结合在四川地震灾区涌现出的先进教师群体英雄事迹的学习,组织开展了“弘扬抗震精神,铸就永恒师魂”主题教育。
继续开展“情系特教----让冬天像春天一样温暖”系列活动。11月份,学校党支部向全体教师发出了“关爱一名学生,温暖一个家庭”棉衣送暖活动,全体女教师积极响应,短短两日收到御寒冬衣120余件,党员教师用特殊党费为15名特困残障孩子购置了棉衣,12月教导处、工会开展了“《我的教学故事》征集、演讲活动”。
三、送温暖、献爱心,积极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班级学生数(30%)(100分)
各班学生人数标准为6人。高于6名加分,多一名学生加10分;班内不到4名学生扣分,少一名学生扣10分。
学生人数计算方法:开学第一天始至周末各班学生人数的平均数(四舍五入)。确定学生人数时间为每天早饭。(晓波负责记录)
二、教育教学(30%)(100分)
1、每周考试成绩(100分)各班抽两名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四舍五入)
2、每周一的学生个别教育计划和周末的学生闪光点。按上交满分(100分)。迟交一天扣10分,不交不得分。
3、宣传报道(100分)每月两篇。少发表一篇扣50分,不发表不得分。
4、教学目标(100分)周末交下一周教学目标,讲教学计划之前交教学目标。要求所讲下周教学计划与所写教学目标内容一致,目标比计划少一项扣10分;迟交一天扣10分,不交不得分。
三、考勤(30%)(100分)
除学校领导因工作需要亲自具体安排的开会,其他事宜一律视为请假。请假一天扣6分,旷工一天扣20分,请假一天未安排课扣12分,迟到、早退一次扣6分,忘签到一次扣2分。
四、(10%)(100分)
五、加分项
1、参加县级以上比赛获奖的(含所教学生):一等奖30分,二等奖20分,三等奖10分。
2、在县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优质课、优秀课件等的:国家级30分,省级20分,市级10分,县级5分。
3、每周总结一次,每月得分为2周平均分。最高的且每周请假在1天以内的奖50元。每月得分不到60分或每周请假满一天及以上的罚20元。连续三次受罚的取消当年评优评模资格,扣除班主任费。或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分配或未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的、给学校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的取消当年评优评模资格,降低绩效工资。
(最终解释权归特教学校)
关键词:医教结合,特殊教育,融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 学科之间交叉融通、互促发展成为了常态, 并影响到各行各业。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 我们从“人本主义”看到了政治与教育的融合, 从“现代化信息教育”看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从“融合课堂”看到了在教育中各学科间的融合。当今“医教结合”理念的提出更让我们看到了“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的大融合, 但是这一次却让大部分的教师感到疑惑与犯难。面对“医教结合”已入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成为全国400个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中唯一的特殊教育项目[1], 其必将成为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必然途径的现实, 这部分有点不适应或者说感觉能力不足的教师怎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呢?以自身长期的一线工作经验和深切感悟来说, 我觉得特教教师的解困之路应分三步走:接受→提升→开拓。
一、与时俱新, 接受先进理念
(一) 观察动态, 认清楚形势
时代在进步, 教育形势在变化, 切不可坐井观天。作为特教教师, 我们只要稍微放宽一下视野, 就会发现“医教结合”已成为热点, 必将逐步全面施行。200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设立言语听觉科学专业 (本科) , 该专业的办学宗旨为“医教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 文理结合”[2]。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布了相关文件:拟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若干所特殊教育学校, 作为首批实验学校, 承担“医教结合”的实验研究项目。实验目的在于:通过项目实施, 树立“医教结合”的理念, 利用综合康复的新理论与新技术进行特殊教育与教学改革, 实现残障学生康复与教育的有机整合。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2011年4月16日, 中国教育部首批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授牌仪式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2014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年) 的通知, 指出“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 开展‘医教结合’实验, 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另据悉, 围绕“医教结合”工作, 近年来教育部已委托华东师范大学连续办了10期培训班, 每期培训学员100人, 今后还将继续办若干次培训班。可见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势不可挡。
(二) 消除疑惑, 接受新理念
伟大的哲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都要经过由弱到强, 逐步成长壮大的过程。一种新理念的问世, 一开始往往会受到很多人的怀疑和否定, 但是它的最终发展是必然的。我们有时候会对一些新鲜事物产生防御甚至抵触的心理, 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无知。“医教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医生与教师各司其职的局面, 首次提出在特殊教育界融合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懂得相关医学知识。这对于传统的特教教师来说, 是很大的挑战。“医教结合”理念下, 作为特教教师, 如果对于我们的特殊学生为何发病及如何急救惘然不知的话, 恐怕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说那是医生的事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及对医学知识无知的压力下, 部分教师就会用拒绝甚至反对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特殊教育的发展, 成就了特教教师的事业,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这一自然规律, 同样适用于个人事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二、不甘落后, 提升自身素质
(一) 改变知识结构, 填补知识空白
为了更好地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带动下特殊学校加快了“医教结合”的步伐, 而大部分知识结构单一的特教教师, 很容易处于劣势当中。针对可以预见的困局, 郭宗莉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建议不仅将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营养学等纳入师范教育课程体系, 还应要求教师要有一年的临床实习经验。[3]当然这是对未来师范生所做的设想, 但同时对在职的特教教师也有借鉴意义。在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下, “活到老, 学到老”, 特教教师当务之急是要补充病理学、康复学等相关医学理论, 掌握必要的康复手段。
首先, 我们要有信心会学有所成。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特教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工作中早已融入了很多的医学常识, 班级里每个学生的残疾类型、具体的功能缺陷、缺陷补偿及日常观察所得的药用效果, 教师都能滚瓜烂熟。我们缺乏的只是系统的、全面的学习。
其次, 现代化社会已经搭建了一个便捷实效的学习平台。特教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论坛、报刊杂志、网络资源库、培训班、研讨会、校本培训等, 都可以扩充“医教结合”及相关的医学知识。结合近两年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说, 我积极参与每周三的校本培训, 从不缺席;主动报名外出培训;常利用空余时间翻阅《残疾儿童生理与病例学》《脑瘫儿童家庭康复管理》《急诊急救护理手册》等书 (推荐书目还有《肢体残疾人康复学》《特殊儿童病理学》等) , 关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护理与康复》等杂志 (推荐刊目还有《康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等) , 登录中国知网、中国自闭症论坛、特教博客、中国残疾信息网。同时, 积极学习和参与残疾学生的评估检测工作。经过这些努力, 我逐步成为了教学能手和优秀班主任。
(二) 学习新型康复技术, 打造教学特长
“医教结合”原则上要求“当医则医, 当教则教;医中有教, 教里融医;医为教用, 教需辅医;医教结合, 科学发展”。[4]这就意味着:特教教师不但要有康复理论知识、康复技术, 还要做到将其与本专业知识融会贯通。那特教教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是我们要把医疗研究成果融合到教学设计上, 重新系统地整理教学顺序。例如, 根据2010年哈尔滨全国培智学校“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研讨会成果启示:在教学设计中, 我们可以从“教”与“医”所占课时比例、“医”的方式 (包括康复手段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康复仪器在课堂教学中的介入、支持辅具在言语矫正过程的使用) 及“教”的成效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设想与安排。
二是学习新型的康复技术, 打造教学特长。放眼当前特殊教育界, “医教结合”背景下培智学校纷纷改革课程设置, 踊跃建构感觉统合治疗室、智能训练室、语言训练室、音乐治疗室等, 同时积极配备教学康复设备, 这是社会和学校给我们特教教师提供的好机会。“业有所精”我们不可能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康复治疗师, 但只要借助先进的教学康复设备发挥自身的语言教育、运动教育、音乐教育等特长, 就可以达到“双层”的康复效果, 打造出自身的领域。譬如, 启音博士系列就是先进科技把医疗研究成果与教育康复融合一体的成果, 语文教师或者有语言特长的教师可以向语言训练方面发展。
三、永不止步, 推进特教发展
一名积极向上的特教教师, 永不止步。一方面, 学无止境, 特教教师需要及时接受新鲜知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 特教事业的发展需要每一位特教教师步步推进, 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当下为了加快特教改革与发展, 更好地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 》, 各地正加快“医教结合”的研究步伐。特教教师除了追求自身的进步, 还应不留遗力为此贡献自身的力量。首先可以收集整理一线经验材料, 扩充“医教结合”的资源库。同时, 把工作上的心得体会和成熟理念转化成工作日记或者论文形式, 便于同行交流借鉴。其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优秀课例”“优秀个案”“有效模式”, 通过网络技术让同行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车文博等.咨询大百科全书 (修订版, 2001) .杭州市:浙江科技出版社.
[2]曲艳.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听障生心理特点及哲学课程教学方法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汉文综合版, 2010 (4) .
【关键词】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体育课程 需求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05-02
一、前言
特殊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当前,四川省特殊教育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符合我国国情及省情的办学形式,保障了广大特殊学生接受学校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6所特教学校(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成都市同辉融合学校;成都市和平街融合学校;成都市驷马桥融合学校)的学生及家长对体育课程的需求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成都市特教学校师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及改进的需求
(1)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及改进需求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主观态度直接影响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通过访谈得知,体育教师均认为在特教学校中体育课非常重要,通过体育课不仅可以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康复和补偿功能缺陷,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成都市特教学校71%体育教师认为现有的体育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9%的教师认为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没有一名体育教师认为现有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成都市特教学校开展体育课的形势不容乐观。
如表1所示,100%的体育教师认为缺乏针对性教材的指导是体育课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第三是缺乏特有的场地和器材。最后是缺乏与普教学生的互动。
(2)学生/家长对体育课的态度及改进需求
特殊学生对体育课的主观态度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反应了体育课是否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如图2所示,有24%的学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39%的学生比较喜欢上体育课,22%的学生认为一般,15%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由此可见,在成都市特教学校中体育课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与教师的配合与互动能够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通过问卷得知(如表2),成都市特教学校家长对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所有的家长选择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71.4%的家长选择了学生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64.3%的家长选择了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育中,57.1%的家长选择了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制定评价标准,42.9%的家长选择了培养学生与外界交流的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成都市特教学校71%体育教师认为现有的体育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师认为缺乏针对性教材的指导是体育课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主要原因,成都市特教学校中体育课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家长对体育课的需求中包括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学生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育中、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培养学生与外界交流的能力这几项内容。
2、建议
特教学校统一撰写有针对性的体育教材和大纲,满足学生去求的同时使特教学校体育教学有据可依。建议在全国各大师范院校开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特殊教育学校所需的复合型特殊体育教育师资人才,满足特教学校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美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9.
[2]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7.
[3]程晓玲.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0.5.
【特教教师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材料09-09
特教学校读书交流材料07-05
特教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1-18
泗县特教学校11-10
特教教学工作计划07-05
特教老师个人简历10-10
特教感觉统合训练项目11-30
如何做好特教学校班级管理07-22
特教学校健康教育教案09-18
筹备特教班家长会讲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