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组织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议组织(精选8篇)

会议组织 篇1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议组织和会议筹备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能够制定大型专业会议的筹备方案

(一)方案的制定

1.确定会议主题

无论组织什么样的会议,都有会议主题,特别是组织大型会议,必须明确会议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会议主题的确定的主要方法主要实际一是要有切实的依据;二是必须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三是要有明确的目的。

2.确定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包括会议实际进行时间和会议过程中的休会时间。会议地点选择的重点是会场大小适中,会场地点适中,环境适合,交通方便,会场附属设施齐全。

3.确定会议的规模

会议的规模主要指,会议出席人员(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人员、工作人员(包括服务人员)的总体数量,会议规模由会议的组织者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以严格控制规模为原则。

4.确定会议议程

会议议程包括会议主持,会议典型发言(或重点发言)、会议讨论、会议讲话、会议总结。确定会议议程的方法主要一是根据到会主要领导的情况,确定会议主持人;二是根据会议的主题,确定会议发言人;三是围绕会议主题,确定会议讨论题目,并根据会议规模,确定讨论方式;四是根据会议拟达到的目的,安排主要领导做好会议的总结。

5.确定会议文件和材料的准备

包括大会的主报告;大会发言单位的材料;会议日程表、参加会议人员名单、住宿安排、主席台座次、分组名单、讨论题目和分组讨论地点、作息时间表、会议的参阅文件和相关资料。

6.确定会议组织和分工

这里所指的会议组织主要指会议组织部门和人员落实。包括与会议有关的每项组织工作,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必须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并明确任务和要求。会议组织分工包括文件起草和准备、会务组织、会场布置、会议接待,生活服务(含娱乐活动安排)、安全保卫、交通疏导、医疗救护等。

(二)注意事项

1.明确领导意图,弄清筹备方案的目的、要求和意义,以便制定。

2.反复多次与领导和有关方面商定、必要时通过开联席会征求制定的意见或方案。

二、大型会议筹备方案(案例)

(一)学习目标

熟悉大型会议筹备方案(案例)。

(二)具体方案的拟写

××市经济工作会议安排方案

1.会议主题: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是讨论研究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提出对策,做好明年的工作。

2.会议的时间、地点:

拟定于×月×至×日(4天),在“秘书工作”×招待所召开。×月×日下午或晚上报到。

3.会议规模:1.参加会议人员(正式代表);2.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工作人员(含服务人员)共计××人。

4.会议议程:

会议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主持。

第一天大会由市长主持,听取市部分综合职能部门关于本工作总结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的发言;

第二天分组讨论(围绕会议确定的讨论题目进行);

第三天继续分组讨论;

第四天上午继续分组讨论,下午大会由市委书记主持会议,市长作会议总结,书记讲话。

5.会议材料准备。

(1)大会发言单位材料;

(2)会议日程表、参加会议人员名单、主席台座次安排、分组名单(分组讨论地点)、讨论题目、作息时间表;会议须知等;

(3)会议参阅文件。

6.会务工作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具体分工略)。

附:(1)会议通知(包括会议材料准备通知)

(2)会议日程表

(3)参加会议人员名单

(三)注意事项:方案拟定后,须报经领导审核和批准。

方案一经批准,需作下列工作:

(1)召集会务工作会议,明确分工。主要分工有:文件起草包括(文件准备);会务服务(住宿安排)生活保障,宣传报到、交通疏导、医疗、保卫等,经费预算。

(2)草拟材料准备通知

(3)选定会场,并布置会场(包括会标)

(4)准备会议所需用品

(5)会议材料准备。

三、领导办公会议和大型会议的组织工作

(一)学习目标

掌握领导办公会议和大型会议的组织工作

(二)会议的组织

1.领导办公会议的组织工作

议题安排。对于需要提请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一般应交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汇总,集中同有关领导研究后作出安排。会议议题除特殊情况外,应提前两天、重大议题提前十天通知与会人员,有关材料尽可能随通知印发。

会务人员应做好议题的准备工作。一是平时做好议题的调查、敦促工作,使有关方面早做准备;二是议题(多表现为文件)提出后,做好阅审协调工作,对不成熟的和需要与有关方面协商的.提出意见;三是做好安排方案。这样,才不至于例会已到还无议题,也不至于议题成堆,会议议不了。同时还可避免把不成熟的议题拿到会议久议不定,浪费时间。

发送会议通知。提前印制会议材料与安排会场。在领导确定会议时间和内容后,要及时发出会议通知,明确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人、讨论议题等内容。秘书部门要提前打印或复印出会议需要讨论的文件材料,根据要求提前或会上发给与会者。要事先安排布置好会场。会议组织。办公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出席方能召开。会前要做好签到工作,会中作好会议记录,会后要及时撰写会议纪要。

议定事项的催办与反馈。会议议定的事项,可由有关领导主持分解到有关部门落实办理。也可指定专人负责催办并收集情况,可按照纪要,填写有关事项催办卡片,或派专人调查了解。办理事项及时向有关领导反馈,并按月、季作出总结报告,综合向领导汇报。重要问题可分多次反馈,使领导及时了解办理情况,会议文件的管理。办公会议的记录有关文件必须妥善保管,建立严格的管理及查阅批示制度。

2.大型会议的组织工作

召开这类会议有完整的过程与程序,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会前准备阶段

会前准备阶段的会务工作主要有:

第一,了解、掌握有关情况,确定会议主题,明确通过开会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起草文件材料,组织发言文稿。

第三,确定与会者并发送通知,要把会议的内容、时间、地点、对象和注意事项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使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及早作好准备。

第四,做好行政性事务的准备工作。先安排好与会人员的接待工作,包括交通、食宿、医疗和参观访问等。

(2)会议进行阶段

会议开始后,首先要检查、核对与会人员,特别是立法性质的会议,还要进行代表资格审查,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妥善安排。

汇总情况,编写简报。汇总情况包括分组讨论情况,整理提案,送给大会主席团或提案审查委员会。编写会议简报,要少而精,供领导掌握会议进程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部署工作,使会议健康发展。

做好会议记录,包括大会报告、小组发言等。

(3)会议的结束阶段

回收有关文件。根据保密原则,该收回的收回,该汇总的要及时汇总。

整理会议记录。及时整理会议记录,然后根据需要形成决议或会议纪要。

立卷归档。把会议前前后后产生的有关文字、声像材料进行分类归档。

(三)注意事项

1.组织会议要明确会议的主题,按拟定的方案组织。

会议组织 篇2

一、加强和改进党委会议组织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和改进党委会议组织服务工作, 是党委办公室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议事和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决策咨询、重大决策报告、决策失误纠错改正和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委办公室应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 积极协助党委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 不断加强和改进会议的组织服务, 提高党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委会议组织服务工作, 是党委办公室全面提高以会辅政水平, 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会议是党委研究部署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是党委实施领导和推动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当前, 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特别是金融危机形势仍很严峻, 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社会稳定任务非常艰巨。在这种形势下, 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综合办事机构, 要紧紧围绕中心, 不断加强和改进会议的组织服务, 更好地通过以会辅政作用的发挥,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委会议组织服务工作, 是党委办公室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会效的重要举措。开会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解决问题, 更好地推动工作, 而会议也仅是领导方法的一种形式, 领导工作的基点应放在深入基层和群众, 加强调查研究, 解决实际问题上。党委办公室作为本级会议的最高审批管理部门, 应强化对会议的研究和管理, 不断加强改进会议的组织服务,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缩减会议数量, 压缩会议规模, 提升会议效果。真正发挥党委会议对本地区各项工作的决策领导作用。

二、探索三个“触发”机制努力把握会议规律

表面上看, 会务工作具有较强的被动性, 但实际上会议的发生有其特定的规律可循。以年度为单位可以把会议看作一个系统, 会议与会议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笔者认为, 为更好地把握地方党委日常召开会议的规律, 按会议召开的起因可将之划分为:“时间触发类、流程触发类和应急触发类”三大类。所谓时间触发类会议是指到了特定时间要例行召开的会议。如工作例会, 季度例会, 半年例会, 年终总结会等等。还有诸如全国各级“两会”, 党委系统的年中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年底的全委会议等。这一类会议时间内容相对固定, 占党委系统全年会议的1/3左右。所谓流程触发类会议主要是指上级召开会议, 下级组织传达、学习、贯彻的会议。如中央全会召开后, 各级党委都要召开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 结合本地实际, 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此外, 还包括本级党委为推动某项重点工作或应下级部门请示而召开的会议。如党委工作会议、领导干部会议或×××工作会议等。所谓应急触发类会议是指为应对、解决日常工作中一些突发事件而紧急召开的会议。此类会议研究议题、与会人员不固定。

在界定了地方党委日常召开会议的三类“触发”机制后, 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 (试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工作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规定, 还可深度挖掘出更多的会议内在规律。时间触发类会议, 如年底党委全委会议召开前, 必定要召开常委会议, 研究确定全委会会议议程和全委会工作报告。再之前, 要召开一系列的座谈会, 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 等等;流程触发类会议, 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要圆满完成各阶段目标任务, 先后要召开动员大会、辅导报告会、学习交流会、转段会议、座谈会、民主生活会、总结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应急触发类会议, 如2008年青岛市浒苔自然灾害爆发后, 青岛市委召开了一系列决策类、部署类会议, 及时研究部署应对工作, 打赢了浒苔清理战役, 全面保证了奥帆赛、残奥帆赛的顺利举办。综上所述, 通过努力探寻和把握会议召开的“触发”机制, 结合本级党委年度重点工作和各部门提报的年度会议召开计划, 党委办公室便可于年初基本勾画出本级党委全年要召开重要会议的基本框架图 (见左下图) 。

在注意整体把握会议召开规律的基础上, 党委办公室日常工作中还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提前预判。按照“上有所动、下有所应”的工作规律, 紧盯中央和省市委有关会议活动安排, 早打算、早谋划、早动手, 提前谋划相关会议预案, 努力化被动为主动, 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增强政治敏锐感。要有“身在兵位、胸怀帅谋”的眼光, 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 积极协助党委开展工作, 努力加强和改进会议组织服务工作, 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三是要努力把握领导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日常工作中, 认真总结把握领导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 紧贴领导工作思路, 围绕中心, 超前谋划, 科学安排, 不断增强会务工作的计划性。

三、实施科学管理切实组织好会议

办高质量精品会议, 除宏观上努力把握会议规律外, 还要微观上对会议实施科学的管理和统筹安排。多年来, 青岛市委办公厅秘书二处秉承“树精品意识、办精品会议”理念, 积极探索一系列服务管理党委会议的科学方法, 以科学管理促优质服务, 为市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会务服务保障。

会议组织 篇3

E科技公司创立于1994年,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到2015年,公司将组织目标定位为“化学清洁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目标至此得以清晰化。目前公司主要负责人正在全力筹备,准备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负责人坚信公司已经“保留”下来的商业模式、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未来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卡尔·维克是组织行为专家,他是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教授。维克认为,组织的本质在于“建构”。组织建构则是“将现有的互动聚合成可见的序列,并由此产生有意义的结果”。 在E公司,其组织目标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建构过程。从单一的产品销售到综合的模式销售,再到如今的平台建设,公司经历了20年诸多的“设定-选择-保留”行为。这个过程也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活动过程。通过回溯,企业得以建构出属于自身的意义系统。

“不做什么,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公司主体长期聚焦在化学清洁剂领域。基于经验、行动以及对过去的“选择”,公司终于在清洁剂的使用方法上出现灵感,“选择”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通过在“使用形式和使用方法上的改良”,找到和客户有效互动的方式,并因此“保留”有效的商业模式。 在化学清洁剂市场的目标客户群心目中确立了公司清晰的品牌形象。公司负责人、公司董事长坚持聚焦和专一,在这个行业和化学清洁剂使用方法上得以选择到其可以依靠的“规则”,来聚合自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聚合自身和企业行为的连接、企业和其客户之间的连接。这个过程就是企业决策者积极寻求,设定环境,将已有的“企业-客户”互动模式进行改良,然后建立起公司能够进行复制的销售模式,形成秩序,并反过来指导员工行为和方向的一个过程。

维克教授的组织理论无疑能够帮助组织决策者体会、领悟、学习和所处环境的关系,学习辨识、选择和决策,建构自身的意义系统,帮助成员认同目标,形成集体行动,最终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理论:学会另眼看组织

和大多数奉行理性主义、自然主义立场的组织观不同,维克的组织观是建构主义立场的,是一种不同于惯常的组织认知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以另一种眼光重新看待组织,重新认识组织。他认为组织是“由两个或者更多人共同管理的计划、秘诀、规则、产出程序、解释和管理行为所组成的”。组织建构则是“一组以有序的方式将不同的社会交互反应的事件串连在一起的‘处方’”。 这些事件又是“连锁循环”。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包含三个过程:设定(enactment),选出一部分经验或者经验流来进行关注;选择(selection),用某种方式或者角度对所选摘的经验加以解释;保留(retention),将经过解释的片段储备起来,以便将来进一步利用。这三个过程(ESR)可以用来解释组织建构的过程(见图1)。

在维克的组织建构理论中,他还倡导管理者要有循环和系统的思考方式,而不能一味地坚持是线性的、表面的和单向因果关联的思维惯性。组织中的大量现象是互相依赖的。大多数“事情”是关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关系”又是以一种系统的方式被联结在一起。组织行为大多依赖于這些“联结”的强度、作用力方向和时机。

设定和社会建构

设定指的是在主体“选出一部分经验或者经验流来加以关注”。赫胥黎认为“经历并不是指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是指你以什么态度应对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这个和“你不做什么,其实你是不知道在想什么的”逻辑是一致的。在组织行为中,很多时候正是行动、经验为“释意”提供了线索。设定所起的作用正是标记和建构经验的各个部分。现实或者环境是被有选择地知觉到的,在认知层面被加以重构,并通过人际互动商谈和讨论而来。维克坚持认为“行动定义认识”。这个和G.W.贝特森的思想一脉相承:“一个探险家永远不可能知道他正在发掘的是什么,直到那个东西被挖掘出来。”

在就如何认识世界或者环境的问题上,惯常的一个判断是这样的:即从客体到主体。这就意味着知识是通过从客体到主体的流动来获得的(见图2)。

但实际上,认识问题的顺序也是可以倒过来的,即从主体到客体(见图3)。

图2显示的是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影响是单向的;图3强调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个互动性,即双向的互相作用。在组织行为中,设定这个环节正是强调和突出了主体和环境间双向的、互动的作用。正是这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对组织行为和协调有作用。总之,在设定环节,重要的是主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和互动关系。

选择与组织建构

在选择环节,其核心是组织过程。在组织构建中,选择过程直接和主体的意义建构和解释有关。 间接地,这个过程也帮助个体、部门、群体选择目标。基于组织成员的经验,以及对部分经验的关注,成员会对模糊的说法、行动、事件等加以筛选、选择和转化。连锁循环对这个过程有用。借助于连锁循环,成员赋予经验、事件、说法以意义。我们知道,“设定”环节帮助成员主体和环境进行互动,并因此人为地建构出组织环境。但在这个阶段,还有很多的模糊、不确定和犹疑,因此需要“选择”行为,来建立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联。在E公司的案例中,可以清晰看到组织在进行了大量相关的“连锁循环”以后,选择了在化学清洁领域做领先企业的目标,并帮助成员建立起意义,明确行为方向。

在选择过程中,回溯性解释、对过去行动的反思变得很重要。“不做什么,我不知道在想什么。”维克认为意义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回溯性过程而得到的。

保留与社会建构

在“设定-选择-保留”环节中,保留“意味着回忆,或者对某种经验的保留”。对于组织建构而言,通过来自于对过去的反馈,成员得以摆脱外界带来的直接压力,同时做出面向未来的选择。

nlc202309082053

组织在处理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矛盾过程中,既需要去记忆和保留过去的“连锁循环”模式,又需要去遗忘“过去的,但不相干的经验”(德鲁克语)。只有这样,才能来应对和接受变化。按照维克的建议,组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应对这个矛盾:某种形式的折中反应;稳定性和灵活性的交替使用;对体制内的不同部分进行分化处理等。

“设定-选择-保留”的关系

在组织面临不确定性和未来选择的时候,它恰当处理那些保留在“记忆”中的设定环境的能力变得特别重要。这些组织记忆或者集体记忆能够被结合在一起,也可能形成对“选择”和“设定”的限制。在选择过程或者组织过程中,当主体只是重复设定和选择那些在过去熟悉的“连锁循环”,那么组织的稳定性会大于其灵活性的程度。如果主体怀疑所保留的内容,就会有不稳定性发生。如果无法从记忆中提取任何东西来引导设定或选择,而且两个过程都是在仓促中建立起来的话,那么组织的灵活性就会过大。一个组织为了可持续发展,要学习将其“记忆的”或“保留的”内容分开使用。既要有记忆,以便获得意义;又要有遗忘,以防止自身负担过重,裹足不前。怀特海说过:“既不能尊重符号,又不能自由修改符号的社会,最终肯定会腐败,或则由于无政府的状态,或则生命遭逢无用的阴影的窒息而缓慢地萎缩。”在这里,符号和集体“记忆”或者集体“保留”的含义是一样的。

案例:体会组织建构的过程

E科技公司从成立之初到目前的发展,经历过四次组织建构。每次建构都能帮助公司建立“保留”或“记忆”事件和活动。在所发明“液体洗涤剂自动分配器”和“洗衣分配器”基础上,公司销售规模迅速扩大,并给组织带来巨大物质成功,公司也因此演化成行业领先企业。 接着,公司改良了业内的“成本保全模式”: 对模式中的缺点进行灵活和创新式处理,帮助客户解决了同时面对三个供应商的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该组织也让自身在“设定-选择-保留”的活动过程中,有扬弃,有保留;有灵活,有稳定。2015年以后,公司在面临资本、互联网等新事物的过程中,又思考如何在原有“保留”的基础上,设定和选择新的模式。

组织建构1.0:

“发明”液体洗涤剂自动分配器

在公司发展初期,E公司销售单一的洗涤剂和洗碗机。客户集中在三星级以及以上的酒店和洗衣房。在当时,在我国三星级酒店内,餐饮部门洗涤剂的使用大多由人工操作。 这种人为因素往往影响洗涤质量的稳定程度,而且也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在发展初期,E公司的销售模式也没有什么新意,和其他公司一样,公司也是深陷“价格战”的红海,苦苦挣扎在生存边缘。公司痛定思痛,还是借助于多年经营洗涤剂产品的丰富经验,选择在同一领域精耕细作,终于成功研发出“液体洗涤剂自动分配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其他相关的系列产品。“我们从使用方法上入手。当时洗碗机这个东西,这里头我们从研发,从分配器,餐饮分配器入手。”

在这一次组织建构中,公司基于自身经验,“设定”组织环境,同时“选择”和组织资源,将固体洗涤剂“变更”为液体剂,并从使用方法的角度来优化和重构经验,“发明”出适合其客户的产品,得以带领公司杀出红海,取得第一阶段的物质成功。这些印记都成为组织“记忆”和“组织保留”。

组织建构2.0:

“发明”洗衣分配器

基于第一次建构的“记忆”,公司开始了新的“设定”和“选择”。基于原有的酒店洗滌业务模式以及惯常的“成本保全模式”,公司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公司基于“难题”,又“发明”出“洗衣分配器”,并解决了成本保全业务模式的缺陷。该创新产品具有“洗涤量统计功能”,能和洗衣房的计算机对接。在这次建构中,组织主体的设定环境和选择组织资源的时候有“转化”,有借力,并将客户从传统的酒店用户扩大到社会洗衣店用户。与第一次组织建构不同,公司决策团队在“记忆”中成功“组装”商业模式这一“新”的内容,并在灵活和稳定的关系处理上找到合理的尺度。

组织建构3.0:

“发明”洗碗机租赁模式

有了前两次的建构变革经验,“商业模式”的记忆被转化为新的集体记忆。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认知领域,并决定“选择”社会性餐饮成为公司未来的客户。以此新“选择”的领域为新的发现并“发明”出第三次组织建构的主要内容:洗碗机租赁模式。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客户的“痛点”问题:其一是价格,洗碗机租赁给社会性餐饮企业,帮助客户节约了成本;其二是质量,通过液体洗涤剂自动分配器这一技术,帮助餐饮企业稳定了其洗涤的质量,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对质量控制的影响,能够满足政府所要求的餐饮卫生指标;其三是数量,洗涤计数器。该设备的功能类似于出租车上的里程表:汽车租出去以后,就可以按照里程表来进行收费,有了洗涤计数器,企业则能够按照洗碗数量进行收费。案例公司的洗碗机租赁模式是基于客户深层次需求,将洗碗机供应、洗碗机使用和维修、专用洗涤剂供应“三位一体”的一揽子方案。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社会餐饮业者经常要面对洗碗机供应、维修和洗涤剂供应三个方面的供应商。 而案例公司洗碗机租赁模式,则让客户一次面对一个“集成”供应商。这种供给能够有效帮助客户一次性解决多个难题,提供便利,节约成本,企业从多、快、好、省四个方面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这次组织建构,案例企业得以清晰化自身“身份”,并将企业组织表达为“全面清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组织建构4.0:

面向未来

通过访谈,本文作者了解到公司基于租赁模式的“储备”,能够采集到大量社会性餐饮客户的数据。公司则依据原有的部分“保留”,同时又去“设定”和“选择”新的“疆土”,提出“化学清洁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目标设定。 基于新一轮的“设定-选择-保留”的“连锁循环”,寄望于未来的平台建设和物联网业务。

启示:中国企业组织的管理与变革

在前面,文章系统介绍了维克的建构性组织理论,以及案例企业四次组织建构的过程。通过案例描述,可以看到我国民营企业在进行组织建构时,有以下特点:

nlc202309082053

组织行动先于组织目标的界定;组织目标的清晰化是一个建构过程。从案例公司组织建构看,公司四次建构过程总是基于行动的。从对行动的反思中,主体和环境的“设定”是互动互构的。基于主要的互动过程,主体得以认识到自身和环境的松散联合,并因此进行组织资源、活动的过程。到了第三次建构的时候,公司在逐步清晰化组织目标,并将其记忆或者“保留”为组织层面的记忆。

模式比内容更重要。在组织建构过程中,模式比内容更重要。从案例公司的演化看,公司的创新也是基于“方法”的改变,而非内容本身的改变。在后现代社会,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形式上的创新对组织适应未来更为重要。

組织变革过程中,有机性和互动性是很重要的。通过组织建构理论和案例的学习,我们应该意识到组织发展历程的特点是有机演化和互动互构的。在传统的组织变革过程中,不少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都倾向于将组织看做是静态的存在,其主体和环境的作用似乎是单一的,即由客体“流向”主体。但通过社会构建学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正是这种双向的、持续的互动关系使得组织对自身的身份逐渐有了认识,对自身和环境有效互动的能力也有了自信和自觉,同时对自身的使命和目标也变得逐步清晰起来。有了这些作为基础,组织在处理创新和守成、稳定和灵活、过去和未来的时候变得更为成熟和有分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维克的理论对我国企业组织的管理实践和组织变革有很大启示作用。

首先,目前我国社会各阶层青睐和倡导如火如荼的创业创新。但实际上,很多创业者的准备不足,行动很少,经验也匮乏。他们耽于热情和“一厢情愿”,常常将组织目标和未来的“设定”建立在想法上。基于维克的理论,其实“做了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是更有价值的。创业需要试错、需要迭代,更是需要回溯。组织过于“功利”,就会找不到组织胜任什么的想象和记忆;缺乏用于生产“意义”的时间和空间,那么面向不确定未来的时候就会死于匮乏和单一。

其次,维克反对组织“突然行事”。在他看来,组织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如果系统本身已存在要素之间的负循环,那么系统本身就产生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人为的干预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失控。他很反对将“人”作为组织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相反地,他认为“关系”、“设定-选择-保留”连锁循环活动本身在组织建构中的作用要大于人,所谓的“形势比人强”。

第三,在我国不少企业组织中,我们经常看到战略规划可以做得很完美,但是只存在于治理层的“头脑”中。 在战略部署和落地的时候,却经常被卡住,不同层级之间接受信息的折损率较高。这是因为很多决策者对于组织的认识、对于成员和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很有问题的。维克的理论有助于决策者了解到组织行为的建构性质,不同主体对于其环境设定的特点,认识到“现实是被主体有选择的感知的;在认知上需要重构的;而且是通过人际互动商谈和讨论而来的”。基于这样的建构主义哲学,高层管理者在进行战略部署和落地工作的时候,一定会有更丰富的策略选择、互动方式和讨论商谈的机制。这样,对于企业组织战略的“规划-部署-落地”的一体化将会有好处。

最后,这一理论对组织处理“稳定”和“灵活”之间的矛盾,也提出很实用的对策建议。他说,“人们必须表现得仿佛记忆是可信的, 但在其他处理过程中,又要表现得记忆并不完全可靠。”

会议组织与管理 篇4

通过学习,你将能够: ● 了解和正确认知会议;

● 掌握保障会议成功举办的准备工作; ● 了解大型会议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情况。

会议组织与活动管理

一、会议的正确认知

1.会议的现状

研究表明,企业员工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开会,而会议议题达成一致和通过认可的却很少。由于会议的频繁召开,可能耽误和影响许多计划内的工作,为企业带来各种隐形损失。例如,企业中常常流传着有关会议的顺口溜,“上班没干啥,一直忙开会,大会接小会,神经快崩溃;上午有早会,下午有午会,下班不能走,还要开晚会;每周开周会,每月有月会,随时检讨会,年底是年会。”

大多数企业认为,通过会议的效率和会后的执行效率,可以决定企业的最终效率。据统计,全球每天要举行数百万次会议,例如英国每天有4000000小时被用于会议;美国平均每天举行1100万次会议;经理们花费在会议上的时间占工作时间的40%~70%;《哈佛商业评论》通过调查发现,每个主管每天用于正式会议的时间为3.5小时,非正式会议的时间为1小时。

通常情况下,企业行政部门参与的会议较多,部门员工不仅要出席会议、组织会议,更多的时间是策划和安排会议。作者石言曾在2000年第九期《中外管理》杂志中提道:“开会于中国好比是骑自行车,全球数量最多,水平却极差。”因此,企业要想提高会议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的会前组织、筹划和安排。

2.会议的重要性

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要,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会议决定其基本走向,认为召开会议的效率和执行的效率决定企业真正的效率。而且企业90%以上的重大决策都是在会议中制定和贯彻,通过会议可以解决和处理问题,但是由于会议水平有限,导致旧问题没有解决,又带来更多新问题,因此企业花费在开会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召开会议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3.会议的定义

会议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集合在一起,为发挥特定功能而进行的一种面对面的多向沟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视频会议,例如QQ群会议、MSN会议、甚至通过Skype也可以开会。然而视频会议相比面对面会议具有特殊的要求,视频会议需要大量的数据流、指定的会议地点且不能够随意更改、严格的会议时间和超强技术手段的支撑。

4.会议的作用

会议的作用主要包括:

第一,会议能够为企业提供信息; 第二,汇聚信息;

第三,解决问题,当今会议不仅在提供信息方面出现问题,更是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通过会议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和处理问题;

第四,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教育和培训,也都是通过会议的形式传递; 第五,会议还可以为企业传达指示、政策制度和精神;

第六,会议会为许多新上任的管理者提高威望和地位,新领导往往通过尽可能多的召开会议,巩固其在团队成员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5.会议的影响

会议为企业带来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会议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信息、解决问题,同时会议的群体决策,能够使决策更加公平化、客观化和集思广益。然而企业频繁召开低效率的会议,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在人员、成本、时间精力以及效率和品质方面产生会议的波纹效应。

所谓波纹效应,是指两个决策层将处理不了的问题,单独拿出召集中层开会讨论,中层解决不了又召集底层员工讨论,就这样为找出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导致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所花时间越来越长,如同水中泛起的波纹一样。

6.会议的频率

不同会议召开的频率不同:固定的部门会议,最快最频繁是一周召开一次,最合适的是一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或员工大会的频率要视公司规模而定,但一般员工大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属频繁,而半年一次比较合适;突发事情的会议要随时召开。

7.会议的规模

根据会议的功能不同,会议人数有严格的限制。制定决策的会议,例如年底的务虚会是为决定明年销售政策、研发政策、相关制度和战略目标召开的会议,一般人数比较少,限制在50人以内,因为人数越少越容易达成共识;问题解决式的会议,人数不应超过10个;培训式的会议,一般建议培训时是小班30个人以内效果非常好;正式报告会议,比如员工大会进行宣传贯彻政策时人数越多越好。

8.会议的结构

会议结构与事务发生的结构一样,经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过程。事前

事前主要是会议的计划、筹备和安排阶段。

事中

事中是会议的召开阶段,分为开场、扩展、回收、达成共识和结束会议。会议开场由主持人详细介绍会议情况;扩展是按照会议议题的顺序逐一进行讨论的过程;回收是对每一个议题经讨论达成一致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结束会议。

事后

事后则是会议的追踪和反馈阶段,许多会议的失败和低效,是缺乏事后的追踪和反馈。一般每次会议的结束一定是下次会议的开始,因此追踪反馈通过会议纪要落实,由主持人或者会务工作人员追踪和落实。

9.会议的成本

会议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直接会议成本和效率损失成本。

时间成本

会议的时间成本是会议前、会议中和会议后的时间,可以轻松计算。

直接会议成本

直接会议成本包括场地和设施设备的租赁成本、差旅餐饮住宿成本、甚至文件复印及小礼品花费的成本。

效率损失成本

效率损失成本是由于开会而耽误和影响其他工作或者合同的落实和签订,带来的隐形损失。

会议的成本带给会议筹划者一个启示:站在生意人的角度决定某些会议召开的必要性。

二、成功会议的准备工作

一个成功的会议在召开前需要做许多方面的准备,其中包含会议政策、会议程序、会议文化和场外工夫的准备。

1.会议政策

会议政策包含:

第一,寻找解决会议的其他方法; 第二,会议的管理机构和机制; 第三,了解会议的目的; 第四,选择适合的参会人员; 第五,合理安排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第六,会议议题要到位,讨论议题的顺序要合理;

第七,强调该合起来召开的会议不分别召开,绝对不必召开的会议坚决取消。一般企业在进行会议筹划前,需要考虑有无其他解决会议议题的方法,如果不开会可以解决问题则尽量不开,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沟通,例如调研、问卷、电话、短信,或者发布正式的公文进行沟通。

会议的管理机构和机制是指将负责落实、执行和监督的人员落实到位。通常情况下,会议管理机构机制是由承办方、行政人员和办公室人员负责和落实执行,包括事后的追踪和反馈。企业在每次会议之前要达到的会议目的和功能,一般来说,会议的目的主要包括:提供信息、汇聚信息、解决问题、教育训练、提升管理者的地位和形象,需要告知所有参会人员。而且会议中只有选择合适的参会人员,才能够达到会议的预期效果。

2.会议程序

企业在安排会议程序时,需要注意会议的主题与目标、会议形式、具体议程、参会人员、召开时间与地点、预期结论、会议文件准备和发放及工作分配落实等方面内容。

会议的主题、目标、形式

会议的目标和主题要清晰,考虑会议的形式要合理。

咨询式会议主要是讨论公司下步走向或其他咨询意见的会议;责任交付式会议一般是年终年底召开,主要是签订目标责任书和责任的交付;企业经常召开的是提报式会议,公司或部门的参会者提报需要讨论的提案或议题,然后进行开场、扩展、回收、结束和总结。

会议具体议程

谈论会议议程时经常会谈到议题、议程和日程。议题。议题是要议论的话题或主题。

议程。议程是将议题按一定的排放顺序以及时间顺序安排。

日程。日程是整个议题的讨论顺序和整体的时间安排,包括一天中将所做事项列出详细的表格。

许多会议不仅讨论一个议题,更多时候为提高会议效率可能讨论很多议题,然而不同议题有一定的顺序安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议题排位顺序的原则 议题排位顺序的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排放议题时遵循由重到轻的原则,重要的议题安排在前;

第二,讨论议题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将容易的议题放在会议开始进行讨论; 第三,敏感尖锐问题要放在会议最后阶段讨论,比如销售政策和制度、人事安排和任免及奖金薪酬的发放和确定等敏感问题,如果事先讨论这些敏感尖锐的问题,容易产生与会人员的争论和矛盾,导致会议氛围受到影响和破坏而无法使得会议延续;

第四,讨论议题还可以按照时间的紧急程度先急后缓,也可以按照议题的相关性安排,例如某个议题需要某些人参与则提前讨论,然后可以离开会场,剩下尖锐的问题再小范围讨论。人的选择需要遵循的原则

任何会议无论是会议的主题和内容如何,人员的选择要遵照三个原则:

第一,知情人必须到场原则,了解事情的具体起因、发生经过和结果的人必须到场; 第二,决策人必须到场原则,决策人不到场,往往导致企业会议经常是议题决而不议、议而不决;

第三,重大关系人必须到场原则,重大关系人是具体的执行者,不仅需要知情还需要具体的落实和展开工作。

会议的时间、地点选择

关于会议时间和地点的选取也有一定的要求。

时间。影响重要会议的时间因素,首先是决策人的时间必须要保证,其次避开公司重要活动或庆典,最后避开放假和收假时间。

地点。会议地点选取一定关乎到会议的整体讨论议题、规格和涉及的人员,会议谈论的问题非常保密而且不愿受到干扰,因此,小型会议在公司内部的办公室,或者大型公司的会议室召开即可;而大型会议则可能需要选择外部的一些会议中心。

会议座次安排

会议召开时,座次的安排同样有讲究,如果会议的召开或宴请中没设群众席,则右边永远是尊位;相反如果设有群众席则左边为尊位,主席台是以左为上。

图1 会议座次安排(奇数)

图2 会议座次安排(偶数)

当人数为奇数时,1号居中,2号在1号左手边,3号排右手边,其他依次排列,如图1所示;当人数为偶数时,座次安排如图2所示。

会议可能的结论

会议可能形成的结论比较多,一般是由会议纪要来记录。

会议文件准备

会议所需文件的内容更多,比如会议通知、事前事中事后的一些文字内容,因此文件准备和发放工作同样不容忽视。

3.会议文化

会议文化包括会前各种各样会议资源的准备、管理过程中对事中的监控、生产过程中产品的产出和团队的氛围、士气、会议纪要(记录)、效率目标。

4.场外工夫

场外工夫是指成功的会议形成的是一个不断“PDCA”的过程,即沟通、协调、精心的过程。高效的会议特点是“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能行,行必有果”;相对应低效会议的特点有“会而不议,议而不行,行而不决,决未必有果”

要点提示

保证会议成功的准备工作包括: ① 会议政策; ② 会议程序; ③ 会议文化; ④ 场外工夫。

三、大型会议活动的组织和策划 一般常用的大型会议有签字仪式、庆典活动和新闻发布会。

1.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是特殊类型的会议形式,主要是人员的准备和礼仪的准备。

人员准备

人员准备是指签字人、助理签字人、嘉宾、主持人、群众和媒体的确定。

礼仪准本

礼仪准备往往由签字、交换文本和合影三个环节组成。如果签字仪式有外方参加,礼仪的准备则需要增加考虑国旗的悬挂及座次的安排。

2.庆典活动

庆典更多的时候需要考虑主持人、嘉宾、领导、致辞人和群众,庆典一般要安排大型的文艺演出和参观游览活动。例如,公司在成立五年、十年或五十年时,一般都会有大型的庆典,首先选择主持人,然后剪彩,之后是文艺演出阶段,最后组织相关人员游览参观和购买礼品。

3.新闻发布会

随着沟通信息越来越透明,新闻发布会这种会议形式,也越来越多被认可,不仅是政府机关而且企业也能够召开。

新闻发布会的关键是人选和文稿的准备:

人选

人选主要是主持人、信息披露人和媒体记者的确认。

文稿

政府会议组织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政府会议工作,保证会议质量,提高会议效率,根据《九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市政府会议组织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政府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长例会和专题工作会议制度。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和各局局长、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指示、决定和重要工作部署;

(二)讨论通过需提交市人代会审议的重要报告,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部署市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

(四)通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

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1次,根据需要可安排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市委的指示、决定和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二)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工作的重要事项;

(三)讨论决定报请省人民政府和市委审定的重要事项;

(四)讨论提请市人大及常委会审议的议案,讨论制定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

(五)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部门、直属单位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的重要请示事项,听取重要工作情况汇报。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召开不少于1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根据需要安排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

第五条 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长办公会一般每半月召开一次,或根据工作需要,需处理紧急、重大问题时不定期召开,主要任务为:讨论决定市政府下发的指示、决定、规定,讨论常务会议决策后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措施及问题,讨论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研究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问题。

第六条 市政府副巡视员、市长助理、党组成员出席以上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同志根据需要列席以上会议。

第七条 市长例会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一般每周召开一次,主要任务为:沟通工作情况,通报上周工作,部署本周工作,明确工作重点,交流工作情况,研究需市政府集体讨论的工作落实措施方面的紧急事项。

每季度最后一周的市长例会,专题调度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阶段性工作任务进展情况。

第二章 会议议题

第八条 提请市政府会议审议的议题,会前应当充分会商协调。

议题主办部门应当充分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有关部门应当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并加盖本部门公章及时反馈给主办部门。主办部门应当认真研究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对合理意见予以采纳;对不同意见进行会商;经过会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部门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报请市政府分管副秘书

长协调,必要时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协调。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议题,市政府法制办应当根据规定认真审查,深入研究,充分会商。经过会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报请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或分管领导协调。

第九条 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议题,提请部门应当写出协调、起草情况说明;规范性文件,市政府法制办应当写出审查报告。

第十条 提请市政府会议讨论的议题必须经市长审定同意。

议题签批程序是: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审查——分管副市长审核把关并提前与市长沟通情况——市长审定同意。

第十一条 议题经市长审定同意后,市政府办公厅承办处、市政府法制办应当及时将议题底稿和相关材料送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并附列席单位建议名单。

第十二条 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收到议题后,应当对下列问题进行核对:是否符合审批程序,议题底稿是否完整,议题材料是否齐备,列席单位是否齐全。

第三章 会议通知

第十三条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应当根据市长的决定,及时拟出会议安排意见(包括时间、地点、议题、汇报和列席单位)。

第十四条会议安排签批程序是: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拟办——市政府秘书长审核——市长审定。第十五条 会议安排经市长审定后,由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通知出席人员和列席单位。

第十六条 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会前应当将与会人员落实情况报告有关领导同志,会议开始时应当将到会人员情况报告会议主持人。

第四章 会议文件

第十七条 市政府会议文件包括:

(一)议题讨论稿。文字多、篇幅长的,应当另附内容提要。

(二)议题起草说明。包括起草经过、会商情况、主要依据、需要明确的主要问题等。规范性文件议题,市政府法制办应当附审查报告。

(三)供会议决策参考的法律法规文本和文件资料。

第十八条 市政府会议文件份数根据出席人员和列席单位确定,全体会议一般为200份,其它会议一般为40份加列席单位数量;纸型为A4纸型。

第十九条 市政府办公厅承办处、市政府法制办应当于送交议题底稿时将会议文件一并送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第五章 会议纪要第二十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市长例会记录、录音由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负责。会后,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应当及时拟出会议纪要呈批。

会议纪要依据会议情况综合整理而成,应当符合会议精神,如实反映会议内容,列明会议决定事项,做到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简短。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签批程序: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拟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审核——市政府秘书长审核——常务副市长审核——市长签发。市长例会纪要签批程序: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拟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审核——市政府秘书长审核——市长签发。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会议纪要印发范围是:市委书记、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副巡视员、市长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同

志,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列席会议的市直部门、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办公厅有关政务处。市政府会议纪要应当按照正式文件加强管理。

第六章 会议报道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当在《九江日报》、九江电视台及时报道。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会议需要市新闻单位派记者到会报道的,由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通知。第二十五条 市政府会议新闻稿签批程序是:九江日报社记者拟稿——市政府秘书长审定签定。第二十六条 《九江日报》应当在收到新闻稿的第二天刊发,九江电视台应当在收到新闻稿的当天播发。

第七章 市政府专题工作会议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专题工作会议由分管副市长或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经市长同意后召开。

第二十八条 市政府专题会议的筹备和会务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承办处负责。

第二十九条 市政府专题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属于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由部门召开,涉及几个部门的,由部门联合召开,不得要求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召开。

第三十条 各部门召开全市性年度专题工作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一般不开到乡(镇),不邀请县(市、区)领导出席。

第三十一条 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召开的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长参加的全市性会议,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市长审批;要求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性会议和各部门召开的本部门全市性年度工作会议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

第三十二条 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专题会,由市政府班子成员组成,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主要任务为:及时总结、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第三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召开会议要贯彻精简、高效、节俭的原则。提倡开短会,多开推动中心工作的现场办公会、务实高效的小型协调会。在不需要保密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会议形式。

第八章 会议纪律

第三十四条 市政府会议出席、列席人员应当准时到会。会议出席、列席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会议的,会前应当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并及时将情况告知市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列席会议的市直部门、县(市、区)政府负责同志应当签到并领取会议文件。议题汇报单位应当由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一般可带1—2名随员;其他列席单位原则上由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主要负责同志因特殊情况不能列席的,应当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并委托副职代表本单位列席,不得带随员。

第三十五条 与会人员要严格执行保密规定。会议讨论过程中的不同意见不得向外扩散。会议内容需要传达的应当严格按照会议决定进行,一般应以会议纪要或正式发文为准。所发会议文件要妥善保管,标明密级或规定收回的应当在离会时交回。

第三十六条 市政府会议的录像、录音、摄影由市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视需要统一安排。会议期间个人无线通讯工具一律关闭。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市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应当将收集整理市政府会议安排、会议文件、会议原始记录、签到表、会议纪要、会议新闻稿及批示件,送市政府办公厅档案立卷归档。

会议组织注意事项 篇6

一、会议筹备

1、提前3-7天将参会人员的资料,按每人次准备好,注意区分参会人员的角色(如会议主持、参会领导、演讲嘉宾、参会代表、媒体记者等),资料按照人员角色分别准备。

2、会议资料较多时,需要按照会议议程将会议资料按次序排放,最好装订成册,编好页码,方便参会人员阅读。

3、角色不同需要不同的资料时,应当按照人员或单位将资料以文件袋装好标注资料归属人员或单位,方便参会人员领取。

4、给参会人员发放纪念品或礼品等,应当与会议资料一同准备好,置于资料文件袋中一并发放给参会人员。

(会议方案、通知、不同角色邀请函、邀请确认、赞助确认、会议时间、地点和会场布置确认,会议资料制作、新闻通稿、纪念品、背景素材、横幅、易拉宝,名签(铭牌)、签到处、大会背景板制作或投影,带电脑(含会议资料、投影灯),速记、摄影摄像)

(二)、会议通知:口头通知(电话、微信、QQ或其他)和书面通知(快递通知、邀请函,或电子邮件发正式通知、邀请函等),通知需注意:

1、通知应包含:简要的会议议程说明、参会人员构成、会议时间、会议地点、餐饮安排等。

2、应通过正式途径发送给参会人员,如OA系统、电子邮箱、网站公布、函件等,如有必要可另行电话通知参会人员。(主要领导、嘉宾名单确认;参会代表名单确认、媒体记者名单确认、演讲嘉宾名单和内容确认,PPT应在会议资料制作时收集好)

(三)、会议议程:

1、会议开始时说明流程:工作汇报(致辞、讲话、发言、演讲)、讨论、工作安排(小结、总结)等,应事先制作好

2、会议时段如果是跨天,或占用餐时间,需考虑餐、宿问题。

(四)、会场布置:

1、会场应提前安排好。会场如相对隐蔽,应事先通知参会人

2、要安排好参会人员的坐席,并放置好重要人员的铭牌,并告知如何快速准确找到铭牌就坐。

3、安排好坐席的会场,应将会议资料袋会前摆放在坐席上。

4、需要用到视频放映或开视频会议时,要调试好会场的投影仪、调音台、幕布、麦克风等器械。

5、注意会场环境,如温度、灯光等,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好。

6、应准备好会议记录工具,如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以便于在会后做好会议总结工作。

(五)、现场安排(人员入场时):

1、会场入口处设立接待处,准备好签到表,对参会人员签到,发资料、发参会证牌。

2、会议资料较少时可在参会人员签到时分发给参会人员。

二、会议中

(一)会议记录:

1、速记,或专职的会议记录员,记录内容会后留底。

2、安排专人摄影(摄像、录音),会后留底。

(二)会议服务注意事项:

1、安排专人(会议组织人员或物业人员)负责茶水服务。

2、举办大型会议或视频会议时,安排专人负责操作麦克风、调音台、投影仪、视频设备等。

3、参会人员就坐后提醒全部参会人员关闭手机或调成静音。

4、可适当安排中途休息时间。

三、会议后

1、整理好会议中的文字记录和图片、视频、音频记录,进行备案。

2、完成会议总结材料,材料内容应包括:会议议程各项内容、主要人员发言材料、会议讨论内容和总结性结论。

3、整理完成会议总结材料后报领导审批,将审批通过的材料分发至各参会人员遵照执行。

组织价值观、组织效能及其关系 篇7

一、组织价值观的涵义

价值观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 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及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 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 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日本经济和管理对美国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震荡, 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组织文化, 并引发了大量研究。组织文化被视为组织整合内部力量、适应外部环境的关键手段, 会在组织和个体两个层次上影响组织的运行。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 这些基本的组织价值观被视为一种内化了的规范性信念, 指导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研究者在对组织价值观进行界定时, 许多时候是与组织文化一起进行界定的。

在被誉为“掀起了组织文化研究高潮”四本著作之一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 William提出, 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 它主要包含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 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经理们从雇员们的事例中提炼出这种模式, 并把它传达给后来的工人。Terrence等在同样经常被提及的“四本著作”之一《企业文化》中指出,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 以及大家共同遵守并不用写在纸上的行为准则, 而且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观念的仪式。”

科特等认为,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 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企业中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通的文化现象。在较深层次的层面, 企业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一个群体所共有的, 即使这一群体中成员不断变化, 文化也会得到延续和保持。在较浅的层面上, 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组织新加入者在原成员的鼓励下, 会自觉仿效这些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

Schein对组织文化的理解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赞同。沙因在《企业文化与领导》一书中, 对组织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为事物。这是文化创立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它包括可观察到的物体空间布局、群体的技术成果、组织的书面报告和口头语言、艺术作品以及组织成员的公开行为。第二层次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应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的潜在信念。第三层次是基本假设。假设是一种更为深层的信仰, 它指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指导他们怎样观察和思考事物。

迄今为止, 对组织文化的定义共有180多种。Key总结认为, 尽管研究者对组织文化的界定有许多, 但对组织文化的定义至少存在着这样的共同点, 即组织文化都被认为是一种共享的现象, 一种共享的价值观。

有许多学者在组织文化的基础上对组织价值观进行解读时, 还对组织价值观进一步进行了界定。如田奋飞认为,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或企业中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全体或大多数成员对评价对象及其价值性的基本一致的看法、评价和判断, 是企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 是企业在其长期的存续发展过程中以企业家为主导而形成的、为全体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乐于接受的群体意识和价值取向, 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思想和信念。综合各类文献, 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在探索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统合问题时逐渐形成、组织成员广泛共享的观念系统, 它为组织及成员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

二、关于组织效能

1. 组织效能的涵义

研究者对组织效能的理解有所不同, 在组织效能定义方面并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Seashore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一文中探讨了组织的目标类型及其特点, 并对衡量各种组织目标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将各种评价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组合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 从而使原先处于混乱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了逻辑和秩序。这种见解引起了管理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德鲁克认为, 效能是指选择适当的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能力, 按照他的说法, 就是去 (并完成) 正确的事情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设定目标必须适当。二是目标必须达到。效能是知识工作者包括管理者的一种特殊技术, 它们只有对组织真正有所贡献, 才算是有效。

我国学者对组织效能的研究并不多, 关注组织效能研究的一些学者对组织效能的界定不尽相同。罗珉在《组织管理学》一书中指出, 界定组织效能的涵义应注意三个核心要点:一是组织的总体表现。虽然一个企业由许多不同的部门构成, 每个部门都有其各自的目标及评估标准, 但是各个部门的标准及表现不能代替总体。二是组织的既定目标。三是社会的普遍期望。

2. 组织效能的衡量指标

在实践中, 有效的管理需要给所有对组织总体效能有贡献的每个方面都要确定标准。最早提出量度企业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及效能高低的标准是德鲁克。德鲁克指出, 评价企业业绩和目标的标准至少得由八个领域确定:市场情况、创新、生产率、实物和金融资源、利润、管理人员的表现和培养、成员的表现和态度、公共责任感。他的分类并没有表明这些标准之间哪个方面的标准更为重要, 只是简单地指出了这些标准所必须考虑的全部范围, 每个标准的先后次序将视企业在具体时期所面临的情况而定。

Seashore是国外首位系统研究组织效能评价标准的学者。他在其《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一文中, 对组织效能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面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 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组织的总体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二是由若干项短期指标衡量的短期经营业绩, 这些指标通常代表着经营的成果, 可以由其自身的取值加以判断, 将它们综合为一组指标后, 往往决定着组织的经营情况。三是许多从属性低层次子指标群所反映的当前经营效益状况, 这预示着实现目标或结果的可能性和迄今所取得的进展。

Campbell是在组织效能标准方面最有名的研究者之一, 他构建的组织效能指标体系被人们经常使用。Campbell的组织效能指标体系列出30个用以衡量企业表现的标准。这些标准既包括企业在个体层面的表现, 如员工的士气、工作满意度、人际关系等;也包括企业在组织层面的更为宏观和抽象的标准, 如准备状态、环境的运用、角色与规范融合等。

我国对组织效能标准的研究不多, 对企业表现的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1995年1月10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经济效益十大评价指标, 这10项指标分别是: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累计率。这是从政府的角度衡量企业的经济状况。这一评价指标体系, 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经济效益之外的标准并没有涉及。

王重鸣等人采用国际工商管理研究中常用的一些指标对中外合资企业进行了管理诊断和评估。这些指标包括中外合作程度、人力资源利用率、任务达成、市场与产品、人员更替程度、长期管理行为以及企业的独立性等。同时, 他们提出组织效能评估的标准包括三个层面的变量:一是组织层面的总体目标, 如利润、市场占有能力、人力资源利用率及社会效益。二是部门与群体层面的目标, 如部门绩效目标、协调合作、群体气氛和适应能力。三是职务层面的目标, 如目标实现、工作满意感、任务绩效等。

三、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效能的关系研究

许多学者阐述了组织价值观对组织的作用。Schein认为, 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所能发挥的作用是解决组织的两个问题:一是在外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保障组织长期生存和适应能力的内部结合能力, 即外在适应和内部统合的功能;科特等认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可以提供组织所需的结构与控制, 用以取代正式的科层组织, 避免组织丧失创造力与革新性。秦启文等指出, 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理念的核心, 企业理念的价值取向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价值取向一旦内化为员工的信仰, 就能够促使全体员工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工作,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世贸组织香港会议举行等 篇8

世贸组织第六届部长级会议2005年12月13日~18日在香港举行,来自世贸组织149个成员的5800多名代表和2000多名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世贸组织原定于2005年1月1日前就多哈回合谈判达成全面协议,但两年前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以失败告终,使多哈谈判陷入僵局,这一目标也被推迟至2006年实现。(详见P50文章)

盖茨夫妇成为《时代》年度人物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其夫人和著名摇滚乐队U2主唱波诺三人一同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时代》周刊认为,这三个人在2005年对世界的影响最大。

《时代》周刊称,比尔•盖茨夫妇和波诺分别因巨资捐助疟疾治疗和组织参与“现场八方”音乐会等慈善活动而荣膺《时代》年度人物称号。波诺以自己的明星影响力,在演唱会上号召减轻世界上最贫困国家的债务。

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及其夫人的行善之举早已广为人知,盖茨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捐赠金额达到290亿美元。现年44岁的波诺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慈善新秀”,一直致力于倡导免除穷国债务和预防控制艾滋病。他曾与非常关注非洲贫困和疾病问题的美国前财长保罗•奥尼尔一同访问非洲,并和盖茨等人一起支持各项援助非洲的行动。

中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六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2005年12月20日表示,经济普查后,为了保持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按照国际惯例必须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修订后的我国2004年的GDP现价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了16.8%,从而使中国GDP总量从世界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

李德水说,我国GDP换算成美元,早在2000年~2002年间就超过了意大利,位居世界第六;从2003年到2004年,由于欧元升值,意大利又超过了中国。利用经济普查资料调整后,我国GDP总量又超过了意大利。

以当年汇率计算,我国2004年GDP总量从普查前的16537亿美元,调整为19317亿美元。我国占全球当年GDP总量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

我国GDP总量调整后,人均水平世界排位变化不大。调整后的我国人均GDP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柳传志荣登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榜首

2005年12月11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揭晓了年度企业领袖25人名单,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由2004年的第二位跃居第一位,成为本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老牌企业家张瑞敏获“管理冠军”单项奖。

企业领袖年会给柳传志的评语是:以“投资家”的身份,不断扩大在商界的影响力,同时让“联想系”军团不断壮大,帮助联想集团并购IBM PC业务,因此成为本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在他之后,海尔CEO张瑞敏和盛大董事长陈天桥也携手进入前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的冠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却降为第四,而该年度未上榜的李彦宏和傅成玉,则因百度在美高调上市以及中海油洽购尤尼科而榜上有名。

三九集团原董事长赵新先被刑拘

三九集团原董事长赵新先已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

1985年以深圳南方制药厂起步的三九集团,在短短十多年中,一度成为一个拥有超过200亿元总资产、三家上市公司和400余家子公司,涉足药业、农业、房地产、食品、汽车、旅游等产业的庞然大物。但由于管理不善,公司财务状况非常混乱,近年来危机频发。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对三九医药做出通报批评;2003年,三九集团受到21家债权银行的集中起诉;目前,“三九系”整体对银行的负债总额已增至107亿元。

赵新先是2004年5月中旬离休的,国资委随后派出工作组进驻三九集团,处置其巨额不良资产,并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企业,以重振“三九雄风”。

杜邦支付美国法律允许的最大罚单

美国杜邦公司2005年12月15日表示,同意接受美国环境保护局开出的巨额罚单,以求与环保局达成和解。此次罚款总额为1025万美元,并且杜邦还要出资625万美元用于相关环保项目。美国环保局表示,这是该机构所得到的在联邦环保条例下最大的民事行政罚款。

杜邦公司与美国环境保护局就特富龙事件纠缠了近20年。特富龙是美国杜邦公司对其研发的所有碳氢树脂的总称,由于其独特而优异的耐热(180℃~260℃)、耐低温(-200℃)、自润滑性及化学稳定性等,而被称为“拒腐蚀、永不粘的特富龙”。但美国环保局认为,特富龙的关键原料全氟辛酸铵在200℃左右会分解成全氟辛酸及全氟辛酸盐,而后两者是潜在的致癌物质。

上一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下一篇:成功作文800字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