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通用8篇)

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 篇1

一、开展校本研修的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当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校本研修要达成四项目标:(1)形成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特色;(2)探索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3)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培训培养模式;(4)加速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研修内容⒈师德素养研修研修的主题: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育德能力。⑴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等,与教育和教师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⑵组织教师学习十八大精神。⑶教师分层制订自主发展规划。⑷研读职业道德篇,撰写师德格言,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总结活动。

2、专业知识和技能研修主题:抓好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⑴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通过专题讲座等辅导培训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办学理念,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⑵开展同伴互助专业成长实践活动,展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引导教师向一专多能方向的发展。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研修主题:增强教师育德意识,提高教师育德能力。⑴组织教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⑵根据班级特点,开展温馨班级建设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活动。⑶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做好学科与德育整合开展活动培训,进行组内、校内或区级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⒋课堂教学实践研修主题: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⑴深入开展导学内涵的研究,以磨课活动的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细小却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问题,有效开展课堂教学。⑵开展各项教学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⑶积极开展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系列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 篇2

一、重视听课、评课环节, 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

对于教师来说, 听课、评课是教研活动中最贴近实际工作的一个环节。不同教龄, 不同教学经验的老师, 能够从同一堂课中观察出不同的东西, 是最能够“学以致用”的。

听课、评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借鉴他人长处

教师与医生有相似之处, 都是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经验的积累无法一蹴而就, 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成长会受到时间的制约。新教师要迅速成长, 就要通过听课与评课向成熟的教师、名师去学习, 去借鉴。成熟型的教师通过听课、评课, 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2. 搭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

听示范课, 在评课中讨论新旧理念的差异, 然后付诸于自己的课堂实践。听课、评课搭建起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 使枯燥的学科知识、看似高深的理论置于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中, 以实例解说的形式充实教师的学养。

要提高评课的质量, 不仅要从听课着手, 也可以从更改评课形式着手。

(1) 口头评课和书面评课相结合

除了在课后进行集体评课外, 我们还要求教师将评课的内容整理成文。如果只是摘录他人的笔记是难以看出一堂课的好坏的, 听课教师只有认真地听, 才能捕捉到课堂上发生的问题。通过教师间口头评课交流, 激发彼此间思想的火花, 进而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以便深入持续地进行讨论。听课质量提高了, 评课质量也随之水涨船高。

(2) 即时评课和网络评课相结合

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后即时点评之外, 我们还将教师的上课录像上传到网络平台, 供教师观摩评课。这样处理观课的优点有:氛围宽松———BBS上的对话氛围宽松、平等, 参与者心情轻松, 有益于提高评课的质量;交互性强———网络交流不受时空的限制, 不受场合约束;讨论深刻———阅读更加随意, 可以多次阅读, 反复琢磨, 可以与授课的老师, 或者其他参与评课的老师就一个问题深入讨论, 多次讨论。

(3) 学习与实战相结合

评课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的。在校本研修中, 我们引导教师学习有关学科的评课要点, 从理论上给教师以指导。同时利用教学视频, 让老师在观课后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 从其中的某些方面对具体的课例进行点评, 让教师熟悉课例点评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在邀请教研员来校听课时, 我们让老师先发表意见, 再听教研员的点评。引导教师抓住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等切入口点评课堂教学的优劣, 避免泛泛而谈, 克服不着边际的弊端。

二、以案例为载体, 指导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

案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案例的基本形式为具有情景的故事加上适当的点评, 教师撷取典型事件, 阅读相关理论, 通过案例来表达、铨释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把案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1) 做微型课题:“我的实践我研究”

微型课题来自实践,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捕捉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 体验课题研究的乐趣与价值, 这样, 教育科研的目的性就更明确了。开展微型科研还让教师留心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如课堂导入语, 精讲多练的方法、提问的层次性、课堂交往与沟通等, 鼓励他们参与到研究和实践中去。有了问题就有了研究方向, 有了方向就意味着有研究的动力, 克服了科研活动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让教师体会到科研是改进教学、促进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 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产品。

(2) 做微型课题:“我的研究我受益”

与理论指导性更强的大课题研究相比, 微型课题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它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的探讨和实践, 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教师的教学效益也在边研究中边得到了提高。这样, 微型课题让教师体会到科研对自身的教学的功效, 让更多老师在科研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也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做微型课题:“他行我也行”

学校每搞一项教育科研, 从论证、立项、研究, 到最后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必须在人力和财力上提供保障。倡导微型科研活动不失是一种实行教师“全员参与”科研的良策。提倡学校实施微型科研, 一方面可以为学校节约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收到投资少, 收益大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更多的教师抽出时间进行研究和思考, 促进老师们的学习和实践, 充分体现了科研的全员参与性和科研的节约性。

2. 开展微型课题的管理策略

微型课题尽管微小, 但功效显著, 案例撰写、教育故事等都是其有效的形式。撰写案例, 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不是很高, 而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 材料来源丰富, 便于教师发掘写作素材。这一点与微型课题十分吻合。而学校本身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科教学撰写案例, 教师在研究、反思、改进、再实践的基础上撰写案例, 既提高了案例的写作质量, 又不致成为额外的负担, 减轻了教师的压力。案例写作形式自由, 易于传播交流, 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

(1) 微型课题的出发点不是“为人”, 而是“切己”。即课题是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的问题而制定的, 与教师自身的日常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因此, 教师的微型课题由于研究内容较为分散, 学校教科室的工作就必须前移, 主动融入教师的研究, 从管理走向“服务、对话、引领”, 使这项工作能扎实推进。

(2) 微型课题的收益者是教师本人, 但是学校仍然应对微型课题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要从重成果向重过程转变, 以教师自评为主, 组内教师间互评, 组织教研组间成果交流评比, 形成多方参与, 动态评价, 逐步完善评价的体系。

(3) 虽然微型课题是从教师个人需要出发的, 但是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成果交流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案例交流、研讨活动;在校内组织案例交流评选活动;还可以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来“晒晒”一下教师近期的研究成果, 让大家分享成功的经验, 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引导微型课题研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最终营造出讲研究、重效益的校园文化特色。

三、倡导专题化反思, 深化校本研修

目前, 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 积极倡导教师反思, 并规定教师要完成一定篇目的反思笔记, 这是有益的举措。但实施中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 如, 教师反思能力欠佳, 有时面对众多的教学问题时却视而不见;教师的反思尚未形成习惯, 反思内容较为松散, 跳跃性大, 难以向纵深化发展。

针对如上述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校本研修要对教师进行反思的指导, 尤其是专题反思的方式方法的指导。所谓“专题反思”, 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持续的、系统的反思, 从而形成对该专题较为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 并进一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专题反思是研究深化的具体表现。它与通常所说的工作之余进行的简单、随机的“想一下”的内省活动或者独处放松时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 它不是模糊的、偶尔为之的、片断的, 而是需要教师认真努力进行的, 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系统性, 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有时也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 (1) 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 要求教师写下他们的经验, 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 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 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 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 职业发展。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 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 讨论解决的办法, 最后形成的解决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及其所在学校的教师所共享。 (4) 行动研究。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1]而这四种方法在教师的专题反思中能够交叉运用。

反思教育困境 (提出教育问题) 是反思的第一技能, 也是反思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这要求教师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教育事件中思考新的特征、新的细节, 能够把教育现象与自身的观念更新结合起来, 找出其间的差距。为此, 我们要求教师采用反思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记录、思考、积淀;从中筛选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今后自己反思的焦点问题。一旦有了反思的意向, 确定了问题, 就需要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可以向同事、优秀教师、专家请教, 也可以深入学习各种理论。这里就可以运用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第二和第三种方法。一方面, 我们可以组织交流、开展论坛活动, 交流近期的困惑, 让有共同意向的教师组成沙龙进行讨论,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 我们还给教师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运用网络技术, 开通教师交流的网络平台, 鼓励教师开博客, 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界限, 与同行网上交流, 展开头脑风暴,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专题反思贵在“专”, 一定要让教师对问题有透彻的认识, 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往反思中出现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静茹, 于冬青.建立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1, (7) .

[2]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 2001, (12) .

谈初中语文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篇3

一、开展集体备课,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能够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专业视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把握教改方向,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同时,学校要注重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和语文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为教师进行创新型教学提供帮助。语文教研组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备课。通过讨论,《夜雨寄北》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等。集体备课并不是限制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还要认识到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在集体备课时应该预先设计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请说明具体含义?

二、设计驱使任务,拓宽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设计教学驱使任务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对执行教学计划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底线,拓宽教学资源,把集体智慧变成个体发展的动力,取长补短,促进语文教学走向成功。《夜雨寄北》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我鼓励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作者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三、选择典型示范,开辟教学空间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应该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更应该常教常新,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行校本研修时应该选择典型示范,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新的空间。我校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建立了以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校本研修活动管理运行机制,为语文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可以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开展示范课,积极组织教师听课,并且在听课结束以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达到语文教师的共同进步。还可以树立典型,发展和培养一批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整体推进语文课改实验深入发展。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夜雨寄北》,在校本研修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通过微课和多媒体等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鼓励校际联合,优化教学活力

在实施校本研修过程中,校际联合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还让学校享有了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教师再学习再创造的激情,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校际联合主要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主,推动学校间的资源交流和融合,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还可以建立人才资源库,实现专业人才的本地化和骨干教师的综合化。学校要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整合力量,创造出更适合初中语文教师的校本研修环境,尤其是提高中青年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效率。在校际联合实施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写好每天的教案和札记。还要对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课进行摄像,然后与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剖析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发挥集体的力量。

总之,初中语文校本研修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和初中生的共同努力,踏踏实实的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之路。

校本研修方法经验介绍 篇4

杨勇刚

随着课改的深化与发展,教师转变了角色,更新了理念,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彰显,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甘露,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着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审视着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现场,我们也发现了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比如,一些老师为了体现“自主”“个性”,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学生不懂倾听别人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不敢指导、不敢评论,惟恐占据时间、压制个性,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等等,面对着这些凸显的问题,我们茫然困惑。于是,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这是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

一、在案例分析中诊断

案例是一种记载教育教学典型事例的有效手段,通过展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真实教学事例,具体揭示出师生教学活动中态度、动机、需要以及动态生成的过程,分析、诊断存在的不足,体验分享成功的经验,改进与完善教学的活动。

二、在教学反思中改进

“教学反思”一般指实践研究者在“行动”之后“回头思考”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即教学方案设计时,理一理方案的设计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合理,能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实施时,根据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想一想是否需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后,找一找,成功的因素与不成功的原因。例如,我们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校本研究的运行程序如下: 第一轮:

1、反思中确定问题,即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彰显学生个性,不压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总是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展示,但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学生倾听别人见解,独立静思学习习惯不好。

2、研讨思考,即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会展示的问题,规划怎样根据动态生成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实践探究,即围绕教学“三维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诱导学生学习。

第二轮:

1、再反思中确定问题,即课堂教学虽较有序,但有的教师只顾实施教学设计,没有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信息,灵活利用学生的资源。

2、研讨思考,即教学活动中思考如何提高时效,拓宽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利用学生的亮丽资源。

3、实践探究,即组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尊重差异,互学互动,允许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第三轮:又反思中确定问题,即课堂上热闹多于静思,表面上看充满活力,然而在大班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如何驾驭课堂,面向全体,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有待研究,„„

在反复循环的校本研究运行中,总是根据实验老师一个个具体教学反思而确定问题,提升为阶段性校本研究的重点问题,再研讨对应策略,进行实践探索。回顾我们扎扎实实的校本研究历程,虽然没有显现的实验成果,然而,在“反思——问题——研讨——实践”的探究运行中,我们体验着“逆着河流行驶可发现源头,顺着河流漂泊可找到大海”的欣慰,我们把“教学反思改进”贯穿于整个校本教学研究的始终,相信有探索必然有收获。

三、在“行动研究”中互动

1、当实验老师运用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实践时,面临着不少新问题与新挑战,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课堂激活了,学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积极性高,而冷静思考,倾听别人的学习习惯不好,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探究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观摩活动等。

3、老师对于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行动研究自我评价。(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高,课堂民主性氛围和谐,学生表现欲强,倾听与静思学习习惯较差。)

以课程改革为背景的校本行动研究循环过程的阐述,体现教育行动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比日常教学行为更具有严格程序,正如刘良华教授提出的:希望通过“行动”来引起教学实践的“改进”。教师的研究行动建立在合理基础上,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的探究反思,这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也突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

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 篇5

教师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结合的做法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他们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教务平台、管理平台,实现了学校工作一网通;他们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活动实施校本研修,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他们不仅利用网络提供教育教学资源,而且通过网络进行主题研修,网下进行行为跟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各校根据校情在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开展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开展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呢?

一是要通过网络资源平台,拓展教学资源。要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通过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二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网上互动交流。教师在教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在网上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在网上研究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是进行网上备课、评课活动。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安团实验学校以校园网为平台,进行网上说课、评课活动。该方法不受时间、地点的束缚,教师可以机动灵活地运用空闲时间参与研讨,教师们参与积极,质量高效。这要与岗位实训结合起来。教研组每周确定一个专题,由执教者写出说课稿,大家在网上参与研讨、修改,执教者上课,大家看课后再在网上评课,这样节省了大家聚拢的时间,同时达到教评相长的目的。

四是岗位练兵,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可以通过网上研修得到解决;同样,网上研修得到的理论和启发必须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实践。只有通过岗位练兵,才能将理论内化为教学实践能力。这也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基本途径是:

(1)教师不脱离工作岗位,转换角色,就在学校接受全面的研修。(2)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计划,建立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有常规性的全员研训模式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研训模式。

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要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促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要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要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 篇6

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为推动我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教师[2013]31号)和榆林教育局关于印发《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榆政教发[2014]69号)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认定对象

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对象为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段全体在职专任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和电教等机构教师;参照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其他部门专业技术人员。

二、学分认定机构

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由县教研室和教育局基教股具体负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的学分,由县教研室负责审核认定,由县教育局基教股负责统一登记并备案。

三、学分认定内容

校本研修是指各中小学按照学计划组织开展的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以及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纳入校本研修管理范畴的教研、教改活动。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以学为单位。每位教师每五年一个培训周期内,须完成不少于50学分的校本研修任务,每学年须完成不少于10学分的研修任务。

(一)校本研修内容。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培养: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社团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二)校本研修方式。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它分为集体必修和教师选修两种形式,其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1.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2.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评点,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3.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4.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5.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四、学分认定流程

1.自主申报。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实际确定个人研修目标,拟定研修主题,划分研修阶段,制定科学合理、务实有效的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并以书面形式报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于每年7月初向学校申报下一校本研修计划。

2.专家评审。学校组织专人对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从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目标、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审核通过后批准实施。

3.个人实施。教师要按照自主研修与集体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借助教学竞赛、专题讲座、结对帮扶、研课磨课等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各类校本研修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研修中领悟,在实践中创新,在反思中提高,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各类问题。

4.学分认定。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内容必须是教师本学年在学校开展的主题研修活动,以学年为期限,一年认定一次。由县教育局组织领导,县教研室按照《佳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表》(见附件二)审核认定。具体流程如下:

每年5月30日前,教师填写《佳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报告单》(见附件一)并提供支撑性材料,向学校申请认定本学校本研修任务;学校组织专人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于6月10日前将初审通过材料以校为单位集中报县区教研室。全县当年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现任一级教师、现任高级教师在县教研室初次认定的基础上由市教研室负责认定学分;当年参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其他教师和当年不参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教师由县教研室负责认定学分。市教研室于每年6月20日前选派专家到县区,对当年参评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等级教师的校本研修任务进行集中认定,市继教机构和县教育局基教股负责学分登记,结果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5.结果运用。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将从研修主题、研修计划、活动记录、研修总结、研修成果和研修学时等六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教师每学校本研修总分值为100分,86—100分为优秀等次,76—85分为良好等次,60—75分为合格等次,60分以下为不合格等次。合格以上等次每年按10学分记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证书,视为完成校本研修任务,可以参加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评优树模等相关活动;同等条件下,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为序。学分认定不合格者视为没有完成校本研修任务,不得参加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评优树模等相关活动。优秀人数原则上不能超过单位教师总数的20%,不合格须占到单位教师总数的一定比例。凡主题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安排不合理,单纯的一次学习培训、听课评课,学时没有达到2.5学时的研修活动不能列入认定范畴。

6.学分补修。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学分认定不合格者,可在认定结束后一月之内提交重新认定学分申请,县研室进行审核认定,县教育局基教股予以登记并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局属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组织领导机构,创新校本研修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各项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二)严格工作规程。县校两级教研机构要加强指导,认真做好教师校本研修任务的审核认定,力争做到总体把握、客观评估、规范审核、科学认定。凡在校本研修任务审核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认定资格;情节严重并造成不良影响的,由所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处分,并在全县通报。

(三)强化学分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学分登记,实行信息化管理,由县教育局指定专人负责,每年7月集中登记。每年8月,县教育局向各中小学校公布上一教师研修学分登记情况,各校向全体教师公示。县教育局将根据教师需求,打印并发放教师上一的学分证明。

(四)有关事项说明。教师在五年一个培训周期内,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脱产参加相关学科领域(专业)学历(学位)教育学习二年以上,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毕业(学位)证书者,视为完成本周期全部培训学分。教师参加连续2个月以上的国家级或省级脱产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本周期内全部培训学分。承担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课程(包括教学观摩课)主讲任务的中小学教师,分别按照每个教学单元(半天或4课时)4学分、3学分、2学分登记培训学分。新教师在试用期内须修完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培训,培训学分从转正后计算并登记。《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报告单》提供的是一种基本体例,教师可根据自己研修实际自行设计报告单。

附件:1.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报告单

2.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表 3.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申请表

4.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汇总表

佳县教育局 2014年5月5日

抄送:市教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 篇7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校本研修途径

1.“双轨”式专题培训校本研修方式

信息化环境下专题培训模式与一般的专题培训模式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专题培训模式是“专题讲座——多媒体——提交心得体会”, 而我校信息化环境下专题培训模式是一种“双轨”制的培训模式。“双轨”式是指教师自我设计和学校计划、自我实施和学校指导、自我监督和学校调控、自我总结和学校评价同步交错运作, 实现两者和谐统一。这种模式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成长, 学校培训有计划、有系统、有实效能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科研室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 确定了几大专题: (1) 师德师风培训; (2) 教育心理学理论培训; (3) 新课程标准培训; (4) 新教材培训; (5) 科研素养培训; (6) 教学基本功培训; (7) 信息技术培训; (8) 班主任培训等。不定期在学校网站上的“校本培训”专栏中发布各培训专题的学习资料。而各学习小组组长, 则根据本组成员的状况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尤其是教师常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确定专题, 整合资源然后发布于学校网站上的专栏中供教师自行下载学习交流, 并强调在课堂上如何应用信息资源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的教育和学科素养,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五方式”校本研修方式

(1) 网站浏览式。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教育网站的网址供学员上网学习, 如教育在线、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等。同时还构建了本地培训网站。

(2) 主页访问式。学校网站上建立了本校教师的个人网页以及公共论坛, 通过静态网页和动态论坛两种形式对教师开展培训。个人网页分别在相关栏目为学科研训提供资源, 包括专题讲座、备课讲座、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及反思、研训活动信息等。从课题研究开始以来, 教师个人网站浏览量逐月上升, 深受广大教师喜爱。

(3) 资源获取式。在公共网站上建立了中学教学资源库, 包括教学软件资源库、各学科试题库、教学管理库、教材制作技术库、图书资料库、公告信息库等。

(4) 网上互动式。“博客”通常称为网络日志, 它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内容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我们鼓励教师开设网络教育博客进行交流与学习。同时还组织教师参与教育论坛的BBS, 尤其是目前最有名的教育论坛《教育在线论坛》、《成长论坛》、《K12论坛》等, 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相互交谈。在实际运用中, 教师和教师、校长和教师、专家和教师都可以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5) 专题培训式。分为专题网站培训式和远程教育培训式。学校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上培训, 向教师们推荐各种网络培训的网址, 让他们自主学习相关的培训资料, 同时, 我们还将一些优秀的培训资料放在自己的网站上, 让教师自己学习。

二、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

1.任务驱动策略。目的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教师在自培、自训、自悟中走自我成长、自学成才之路, 启动教师的内驱力, 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具体做法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如辅助课件比赛、多媒体教学比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论文比赛等, 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

2.资源共享策略。具体做法是: (1) 在网上搜集先进教育动态, 供全校教师浏览;制作课件, 全校共享。 (2) 进行网上互动交流。指导教师参与其他教育网站的论坛, 增加教师的信息量, 提高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团队合作策略。根据教师个人能力特长、分工不同, 将教师组成“互补式”网络学习小组, 让他们在网络学习活动中分别承担不同角色任务, 通过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 共同提高素养。

4.“促”、“培”、“研”、“评”等“四步”策略。“促”——由教科室制定各项研究内容的实施策略, 督促教务处及课题负责人员进行实施;“培”——由信息技术教师对各学科专任教师所需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教学指导;“研”——由教师通过校园网站、视频点播、博客、论坛等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研究, 并撰写学习心得等内容发表到网上;“评”——教务处、教科室对教师的心得、日志等研究内容予以及时的评价, 调整研究进度及内容。实现了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过程中“三性”的统一, 即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的统一。只有这三者统一, 才能真正体现了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所在。形成了学校校本培训的“三服务”特色, 即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为常规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科研服务。

三、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校本研修实践成效

研究和实践证明,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有效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真正实现人网互动、资源共享, 为快速提升教师的素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学习, 教师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发生了明显改变, 能通过网络主动进行学习, 提升自己。利用信息化环境和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让专题网站、校园网、资源网网相通, 师师相通、校校相通, 真正实现了人网互动、资源共享, 将本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落到了实处。教师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骨干教师。通过研究, 几年来, 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很多老师制作的电子作品、课件、网页等在全国、省、市各类电子作品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十几名中青年教师在省市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几年来, 几十篇教师的现代教育论文、案例、课件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获奖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总之, 通过网络学习、研究,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是校本研修工作长远的追求。在数字化、现代化变革的今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没有止境的, 校本研修质量的提高也是没有止境的。今后, 我们将潜心研究、不断进取, 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 篇8

关键词:中职教师队伍建设 校本主题研修 实践活动

一、实施校本主题研修策略的必要性

1.更好地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需要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指明了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方向,贯穿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参加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能“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用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尽快落实。

2.提高队伍建设实效、规避教师研修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需要

教师研修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以往中职学校教师研修存在着研修内容与教师所教课程内容以及解决教学上存在问题错位的状况,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往往产生“两张皮”的现象;教研组的很多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教师真正参与度不够、研讨活动走过场、教研效果不理想。“校本主题研修”能通过实现教师的“学、教、研、训”一体化来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参与研修的质量和效率。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铺设中职教师专业成长快车道的需要

由于校本主题研修是教师针对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带有关键性的实际问题、经过理论学习和教研组内教师共同研讨后形成研修主题的,不仅能使学校教研组成为教师对话交流、同伴互动、合作进行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而且更能让教师人人参与、并自主发挥在主题研修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因而能快捷地培养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智慧和实践能力,广大教师也会在自己所做的创造性贡献、课堂的成功和研究的成效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

二、如何实施校本主题研修策略

1.校本主题研修策略的主要形式及其活动组织

由于“校本主题研修”是以校为本、以解决学校教学实际中的关键问题为起点,以学校教研组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因而其主要形式便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显然,教研组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单位,教研组长是具体组织人。教研组长要带领全组教师投入实践活动,包括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理论,共同研讨产生得以解决关键问题、契合中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修主题(组长有对本组校本研修主题的最终确认权);还要组织教师在确定的研修主题下自选课例后所进行的说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直至开出全校性公开课等。教研组内每位教师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都有着同一个统一的校本研修主题。以上可见,教师人人参与、着眼课堂(含教学实训场所)、以发现学校教学实际中的关键问题为起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迎合学校教学改革的诉求和实现“学、教、研、训”一体化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特征所在。

2.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程式及其应用实例

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一般按“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程式”开展和进行;该程式依次设有5个阶段,即学习思辨阶段、集体磨课阶段、课堂实践阶段、课后研讨阶段和研究总结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均各有4个步骤,如图1所示。

笔者所在中职学校的各个教研组运用以上程式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例如烹饪专业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感到在教学上先由教师传授知识,再由学生技能训练的模式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当师生都不动手、光凭教师用嘴讲知识时,学生就缺乏学的兴趣和动力,有的甚至不愿听,同时教学内容与职业内容也不易吻合,耦合度不高。针对以上问题,大家通过认真学习《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文献,一致认为应让学生在由实践情境构成的行动体系中去获取与职业工作任务相关的过程性知识,去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创新)的问题,并从中学会学好技能。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全组教师研讨后确立了“以具体的职业任务为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做中学)”的主题名称,并建立了烹饪专业课堂关于此种职业任务型模块教学的一般模式,即“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其中“任务评价”是指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和任务完成时所呈现的产品(作品)进行评价。于是,在实践活动期间,组内教师均以与职业岗位一致的任务为模块进行教学。

组内一位教师自选的课例是《中式面点》课的“层酥面团——榨菜鲜肉酥饼”,其具体的职业任务就是制作中式面点——榨菜鲜肉酥饼。经该教师在组内说课后大家合作磨课,然后在上课、听课后大家评课研讨,被评为“最佳课堂”,再经大家提出完善建议后,最终在全校性公开课上展示的该课教学过程如下:先是从让学生吃“任务”引入新课,即“榨菜鲜肉酥饼”;其次教师讲解与屏幕展示相结合,剖析和探讨制作流程;再次是教师示范操作,同时在大屏幕上放大动作细节,后由学生制作;根据成品的色泽、形态、气味、口感等要求进行评价,其中教师要对典型作品进行讲解,肯定其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任务提出中的让学生吃“任务”和任务实施中的在大屏幕上放大教师示范操作的动作细节,均对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在教研组内大家集思广益、取精用弘,不仅使该课例的教师能把课上得更加出色,更是让包括这位教师在内的组内全体教师在关于教艺教法探讨的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大家受益匪浅。

3.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是主题的确定要尽可能满足三个对接。教研组在研讨确定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主题时,必须学习相关文献,除了学习专家的理论著作及论文以外,还要学习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中职课程改革的上级文件或报告等文献;而在确认主题时除了要符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论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教师发挥实质上的主导作用,有师生互动等以外,还要使所选主题既彰显中职教学的特点、又反映中职课改的要求,即要让专业课实现三个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要求与岗位要求对接,而文化课则要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并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endprint

二是活动的进行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为了实现专业课教学的三个对接,教师就要定期赴企业实践锻炼,从中学会现代行业企业中体现“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专业技能并在回校后的教学中有所介入,还要把从企业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最新信息,用来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要依托已组建的专业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常态化的校企合作机构,充分发挥其优势,及时聘请相关行业或企业中的专家来校指导教师的校本主题研修,其形式可有专题讲座、高难技能或技术的操作演示、与校内名师一起为在校本主题研修活动中教师所上的课例进行现场诊断等。

三是教研组要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在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作为合作研究共同体和主题实践共同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让组内每一位教师凝聚在其左右,从而最大化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因而中职学校应当重视教研组、摆正教研组的位置,把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活动的过程资料和实践效果纳入教研组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确保各教研组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当然,各教研组内教师之间和教师与组长之间也应在校园网上利用QQ或微信多联系和沟通、多交流和互动,乃至一起针对本组正在开展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在网上“反思教学问题,合作研讨主题;推敲课堂细节,屏幕展示设计;反馈听课意见,共创精彩课例”。

四是教师人人都要有结合研修的小课题。“教师人人参与”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特征之一。而在参与的同时,每位教师都要在体现教研组内教师教学共性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主题下,去进一步发现自己所教学科或年级的教学上具有个性的具体问题,再以此问题为起点,通过理性思辨,确立自己的教学小课题。以此做到在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小课题,时时都有一个小课题正在研究。广大教师也可由此追求精神满足,内驱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的自信心通过校本主题研修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并从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黄山,徐瑰瑰.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会议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3-12-11.

[4]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

二是活动的进行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为了实现专业课教学的三个对接,教师就要定期赴企业实践锻炼,从中学会现代行业企业中体现“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专业技能并在回校后的教学中有所介入,还要把从企业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最新信息,用来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要依托已组建的专业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常态化的校企合作机构,充分发挥其优势,及时聘请相关行业或企业中的专家来校指导教师的校本主题研修,其形式可有专题讲座、高难技能或技术的操作演示、与校内名师一起为在校本主题研修活动中教师所上的课例进行现场诊断等。

三是教研组要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在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作为合作研究共同体和主题实践共同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让组内每一位教师凝聚在其左右,从而最大化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因而中职学校应当重视教研组、摆正教研组的位置,把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活动的过程资料和实践效果纳入教研组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确保各教研组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当然,各教研组内教师之间和教师与组长之间也应在校园网上利用QQ或微信多联系和沟通、多交流和互动,乃至一起针对本组正在开展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在网上“反思教学问题,合作研讨主题;推敲课堂细节,屏幕展示设计;反馈听课意见,共创精彩课例”。

四是教师人人都要有结合研修的小课题。“教师人人参与”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特征之一。而在参与的同时,每位教师都要在体现教研组内教师教学共性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主题下,去进一步发现自己所教学科或年级的教学上具有个性的具体问题,再以此问题为起点,通过理性思辨,确立自己的教学小课题。以此做到在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小课题,时时都有一个小课题正在研究。广大教师也可由此追求精神满足,内驱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的自信心通过校本主题研修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并从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黄山,徐瑰瑰.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会议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3-12-11.

[4]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

二是活动的进行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为了实现专业课教学的三个对接,教师就要定期赴企业实践锻炼,从中学会现代行业企业中体现“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专业技能并在回校后的教学中有所介入,还要把从企业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最新信息,用来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要依托已组建的专业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常态化的校企合作机构,充分发挥其优势,及时聘请相关行业或企业中的专家来校指导教师的校本主题研修,其形式可有专题讲座、高难技能或技术的操作演示、与校内名师一起为在校本主题研修活动中教师所上的课例进行现场诊断等。

三是教研组要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在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作为合作研究共同体和主题实践共同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让组内每一位教师凝聚在其左右,从而最大化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因而中职学校应当重视教研组、摆正教研组的位置,把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活动的过程资料和实践效果纳入教研组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确保各教研组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当然,各教研组内教师之间和教师与组长之间也应在校园网上利用QQ或微信多联系和沟通、多交流和互动,乃至一起针对本组正在开展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在网上“反思教学问题,合作研讨主题;推敲课堂细节,屏幕展示设计;反馈听课意见,共创精彩课例”。

四是教师人人都要有结合研修的小课题。“教师人人参与”是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特征之一。而在参与的同时,每位教师都要在体现教研组内教师教学共性的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的主题下,去进一步发现自己所教学科或年级的教学上具有个性的具体问题,再以此问题为起点,通过理性思辨,确立自己的教学小课题。以此做到在校本主题研修实践活动中,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小课题,时时都有一个小课题正在研究。广大教师也可由此追求精神满足,内驱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的自信心通过校本主题研修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并从中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黄山,徐瑰瑰.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会议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3-12-11.

[4]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上一篇:给自己一个希望的作文800字下一篇:暑假小学老师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