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影评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辛德勒名单影评(精选11篇)

辛德勒名单影评 篇1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其实故事很简单:德国奸商辛德勒是个吃喝玩乐情人无数的帅男人,擅长公关而不是工作,他本打算利用二战大发一笔横财。却因为无数次目睹犹太人惨遭杀害而良心觉醒,由此他的工厂全部雇佣犹太人,明为犹太人像牲口且聪明、价低技术高,实则是庇护他们于水火之中。辛德勒的名单,就代表生命和希望,名单之内即为生存、活命,名单之外即为屠杀、死亡。这一点一滴的年轻的幼小的灿烂的脆弱的生命被记入名单,辛德勒耗尽所有共救出1100人之多。他讲到:如果我还能多记得几个名字,如果我不需要奢侈,如果我能再少花一点钱,那么我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影片的故事画面和音乐是无懈可击的。《辛德勒的名单》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尤其是那些纳粹集中营的景象的大画面太触目惊心了。看着那些老弱病残的裸体,是多么的让人怜惜和悲痛,而当毒气室突然喷下洗澡的水时,那些女人们脸上的喜悦……让人在惊喜中掩盖不住的更多的是悲哀。而火车沿途开过时,会有许多杀头的画面,伴随着犹太人们讨论该做什么汤的温暖景象,其对比实在太强烈。还有无数的枪毙……没有原因,只要纳粹高兴,就可以随便的结束他们的生命。片中很多地方出现很长的画面,在不断的念着那份辛德勒的名单。其实那份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名单,那是一条条活生生的名单。影片中打字机不断出现,跳动着的打出人的名字,那些跳动的人名也是跳动着生命啊。在辛德勒的名单上的每个名字,都是生命的份量!

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时,辛德勒在纳粹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红衣小女孩,这时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憾。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但后来红衣小女孩又一次出现,她却是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她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当我们看到她独自躲到床底的场景时,我们对纳粹的憎恨又多了许多。红衣小女孩,代表了一种怎样的希望,然而,她最终,还是飞向了天堂。整个黑白的故事中,小女孩红色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和希望!

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彩,让观众有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感觉,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

朗心情。而音乐准确地烘托着画面的气氛,达到了催人泪下...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总而言之,这是一段悲伤又超越悲伤的音乐。

《辛德勒名单》是一部电影,是一部史诗,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创伤与性灵。

辛德勒名单影评 篇2

对《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类型的定位是传记、剧情、战争、历史。说到这类影片就不得不要说到三个问题, 一是关于此类影视作品的历史还原问题, 二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把握问题, 三是作品中关于人性主题的探讨。具体说到《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 就是如何还原二战这个特殊的时期、如何展现辛德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理解辛德勒这个人物形象中的人性。《辛德勒的名单》的低碳艺术性也正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呈现的。

一、历史的还原—还原二战时的直观真实

直观真实是指艺术品的内外形式逼真可信。具体来说就是, 艺术品的形式创作应恪守因果律和可能律两条定律, 遵循生活逻辑、历史逻辑、人性逻辑和情感逻辑, 它的美学效应是栩栩如生, 引人入胜的[1]。《辛德勒的名单》给观众呈现的是直观真实。这部影片是根据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的方舟》一书改编, 而这部小说是根据被辛德勒所救的波德克·菲佛伯格本人和当时被救的很多人亲述, 在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考证后所著, 文本具有极高的真实性[2]。作为犹太人后裔的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想用影像的方式更加直观的还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德国纳粹在波兰对当地犹太人进行残忍杀戮的卑劣行径。他采用了纪实性的手法拍摄, 用黑白风格来呈现。片中场景都在真实地点拍摄, 只有普拉绍夫集中营的戏份是在奥斯威辛外面的另一边重新建造一个与真实场景极为相似的场景, 来拍摄这个死亡集中营的戏。影片大约40%是用手持摄影机拍摄的, 动用了三万多名犹太人充当群众演员。这些都是想给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过去[3]。导演是成功的, 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一下子就被带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德国军队占领波兰后, 犹太人先是居无定所, 像牲口一样的被驱赶, 之后便是被德国纳粹随意的枪杀、焚烧……一场场的赤裸裸、血淋淋的杀戮, 这些直观真实的展现, 让观众无不对德国纳粹在二战时期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暴行和犹太人无辜被杀的命运而愤慨和惋惜!

二、人物形象的展现—辛德勒形象的低碳之美

人物是影视作品的灵魂。一部优秀的影片, 人物塑造是关键, 故事情节、视听语言都是为表现人物而服务的。电影中的人物包括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身体是外在可见的, 而精神是内在可感的。把握一个人物形象需要通过外在可见的身体表现去体会内在可感的精神层面。辛德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 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符合低碳艺术的。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外在的种种表现去体会辛德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内在精神。辛德勒最后的义举并不是一蹴而就, 也不是心血来潮, 而是慢慢地, 一步步发生着变化的。

影片开始, 辛德勒是作为一个惟利是图的投机商人出现的, 他衣着考究、懂得各种名酒; 他出入军官聚会, 买通上层官员。他的目的很直接, 就是想大发一笔战争财, 他只雇佣最便宜的劳工—犹太人, 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赚钱。此时, 他与犹太人的关系只是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对独臂老人感谢的不耐烦到把斯特恩从死亡的火车上救下, 辛德勒这时只是把这些犹太人当作是自己工厂里的工人, 只是觉得少一个工人就会有资金上的损失。但是, 当辛德勒亲眼目睹1943 年3 月13 日的大屠杀后, 他的心里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逐渐同情并可怜这些犹太人。此后, 辛德勒与工厂里的犹太人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他用打火机、用香烟、用名表换回了一个个的犹太人进入他工厂工作的机会, 逐渐地把他的工厂变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在他工厂里工作的犹太人可以暂时保住性命。1944 年4 月, 德军开始焚化一万多具犹太人的尸体, 并准备撤离。本来打算带着足够多钱财返回德国的辛德勒做出了一个伟大的举动—开始亲自制定那份救赎的名单。此时, 他对犹太人的感情又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 不仅仅是同情可怜, 而是爱惜和保护, 这种保护是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的, 这种保护是把自己看得很重的金钱也置之度外的! 如果说倾尽所有去救1100 名犹太人是辛德勒出于爱护自己的工人和人性的善良所为, 那么最后的送别一段则是辛德勒情感的最深的爆发。当他收下犹太人为他制作的刻着“救人一命如同救了全世界”的金戒指时, 他痛苦的哭喊到: 我应该可以救更多的人的! 此时的辛德勒把犹太人真正看作了跟他一样的平等的人, 他真正意识到这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正是这一条条生命使一个种族得以延续下去。

辛德勒对于犹太人的情感就是这样从毫不关心到同情可怜再到爱惜保护最后到内疚感动一点点发生变化的, 这也是他内心的精神世界的变化。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一种直观真实的体现。辛德勒的人物形象有别于“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他是一个有瑕疵的英雄。这样一个有瑕疵的英雄更加让人们所喜爱、所崇敬, 因为他更加真实! 生活中, 每个个体都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这种有缺点的人的人物塑造是直观真实的呈现。

三、人性的主题—辛德勒的人性

从本质上说, 艺术作品对人性的真实表现和再现是一种内容的真实, 而内容真实的本质则是理性的真实, 也就是说对艺术作品内容真实与否或人性真实与否的判断必须通过审美主体的全部心灵官能 ( 其中包括感性、理性和意志等所有心灵官能) 来把握, 并需要调动审美主体的全部人生经验和知识储备来配合[4]。在《辛德勒的名单》中, 导演斯皮尔伯格是想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还原当时的历史, 辛德勒也是确有其人, 而拯救1100 名犹太人生命的事件也是真实的。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的确感觉是被带到了二战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不仅仅亲身感受到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 同时也对德国纳粹对犹太人残忍的暴行产生了强烈的愤怒, 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对辛德勒这个伟大的英雄人物的伟大之举产生的无限崇敬和赞扬的情感。

辛德勒的情感变化是存在特殊性的。也就是说,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特定事件激发了人性中特定的情感。辛德勒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身处一个特定的环境—德国纳粹的波兰战场, 亲眼目睹德国纳粹残忍的屠杀犹太人的场景,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眼前死去, 这一个个生命的消亡不是别人带来的, 却正是他的德国纳粹同伴亲手所为! 一次次残忍的杀戮激发了辛德勒内心深处的人的善良的本质, 他的内心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他的这种情感变化是超越了必然情感的自由情感。自由情感是指主体和与其没有明显实在的厉害关系的客体互作是所激发的一种愉悦情感[5]。在《辛德勒的名单》中, 辛德勒与这些犹太人之间没有存在明显的厉害关系, 开始, 他们只是雇佣关系, 甚至他们是对立的关系, 辛德勒是一名德国的纳粹党, 这说明他是信奉纳粹的信条的, 他也没有认为这场战争是错误的。但是当他置身于这场恐怖又残忍的杀戮当中的时候, 当他逐渐的与他的犹太工人们产生了情感的时候, 他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爆发了, 作为一个以赚钱为目的的投机商人, 他竟然把他最看重的金钱全部都用在赎犹太人的身上, 他竟然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做出如此伟大的举动呢? 是友情的力量? 是残忍的战争的威力? 还是伟大的善良的人性之力? 笔者认为是三者的结合。对于辛德勒的最后义举, 这三者缺一不可。首先他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 可能这种善良一开始并未显现; 再次他与这些犹太工人产生了友情 ( 这份救赎名单由他亲自制定, 说明名单上的1100 个人他都熟悉, 而且在运送女工的那列火车运错了地点时, 德国军官说可以给他另外相同数量的犹太人的时候, 他并不同意, 坚决的要回自己名单上的人) ; 最后是他所处的杀戮的特定环境, 在他一次次亲眼目睹一个个生命死亡时, 他人性中的善良喷涌而出, 让他做出了对整个世界都有意义的伟大之举! 这个伟大的举动深深的感染了所有观看影片的人, 让人在热泪盈眶的同时, 起到了震撼和滋养人的心灵的作用。

四、结语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在大量的特殊历史时期的直观真实的再现中, 实现了客观真实, 并通过辛德勒人物心理和感情的变化, 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有瑕疵的历史英雄人物, 使辛德勒的形象闪烁着善良人性的光辉, 激发了观众的陶冶型自由情感, 使观众不仅仅被辛德勒所打动, 还产生了对二战时期德国的暴烈行径的强烈的愤慨之情, 由此引发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深深的思索。

参考文献

[1]马立新.论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建构机制J].现代传播, 2014 (4) .

[2]“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J].奇闻怪事, 2014 (5) .

[3]斯迪文·斯比尔伯格谈影片《辛德勒名单》[J].电影艺术, 1994 (5) .

[4]马立新.论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建构机制[J].现代传播, 2014 (4) .

《辛德勒的名单》 篇3

中文名:辛德勒的名单

外文名:Schindler's List

其它译名:舒特拉的名单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史蒂弗•赞林 Steve Zaillian

制片人:布兰克•鲁斯蒂 Branko Lustig等

主演:Liam Neeson/Ben Kingsley /Ralph Fiennes/ Caroline Goodall

片长:195 分钟

主要奖项: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全球票房:$3.21亿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它描述了战争、种族、性、信仰、信念、金钱、同情、国家、生存、生活、觉醒、循环、困厄、侵犯、坚守、放弃;

它说的是流离、剥夺;是一条红色的童裙;它在说底线;它在说家园,肉与灵。它是一部电影,是一部史诗,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创伤与心灵。

电影男主角辛德勒

简介:

犹太人被赶往集中营,妻离子散、如牲畜般被驱赶、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那是怎样的一种处境!无视于人的存在,没有尊严的践踏。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经历,重回二战时克拉科夫,向人们展示这个城市由生灵到涂炭的一切。辛德勒的善举感动着每个犹太人,也感动着我们。面对被屠杀的场景我们是震惊?是憎恨?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在没有人性的年代中藏着人性的微芒,辛德勒给了犹太人希望,那是黑暗中的一盏心灯。照亮了他们的黑暗的路途,也照亮了世界!

评价:

它(《辛德勒的名单》)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我们为它颁发奥斯卡大奖,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1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第66届奥斯卡奖评委会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

它让德国感到震惊,让世界感到震惊,它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它让我们重新回忆和审视那段历史,我们愿以真挚无华的追思,共同思考和感受那段历史的伤痛。

——德国前总统 罗曼•赫尔佐克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篇4

——浅析《辛德勒的名单》

还记得我初次接触《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是在我初中的时候。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第51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第4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影片„„众多的奖项和荣誉促使我看一看这部出色的影片。但是说实话,当我看了10分钟左右时,我就对影片黑白的色调和“无聊”的情节失去了耐心,那时的我,还是对《变形金刚》更感兴趣。直到多年以后,我完整地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内心被强烈地震撼了。

这部电影是著名犹太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厚积薄发之作。他以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再现了犹太民族在纳粹铁蹄下艰难求生的辛酸画面,以讴歌式的情怀去追寻在暗无天日的恐怖时代人性放射出来的不灭光芒。影片中奸诈油滑的德国商人辛德勒起初企图利用廉价的犹太工人大发战争财,但是战争泯灭人性、凶残暴戾的一面让他感到极度的震撼,他内心深处潜藏的善良在苦难中被唤醒。无论这个世界多么荒谬,人性永存是这个世界永不褪色的真理。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金钱,以自己倾家荡产的代价,换取了一千多名犹太人的生命。感恩与遗憾,救赎与自救,影片的主题在极富张力的情节设计中徐徐流露,浸润人心。

导演斯皮尔伯格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来诠释电影的主题,为世界呈现了一份完美而永恒的艺术珍品。在此,我暂且谈一谈这部电影中出色的技巧运用。

一、色彩渲染

除了开头和结尾的短暂彩色以及影片中触目惊心的一点鲜红,这部影片的其余色调都是黑白两色,这当然不是技术的限制,而是导演的别有用心,也正是这看似单调的黑白,造就了本片无与伦比的艺术深度和审美价值。

电影开头中温暖安详、金黄灿烂的烛火最终熄灭,预示着一个黑暗时代的到来;烛光之后的淡淡青烟与列车冒出的滚滚浓烟相接,告诉我们历史的车轮谁也无法阻挡。色彩由此消失。影片故事的背景是二战时期纳粹横行、生灵涂炭的悲剧,那是全人类不愿直视、不愿回忆的永恒的痛,是人类历史无法抹去的伤疤。那段荒诞的时光中人性被极度扭曲,它不需要色彩,它也不配拥有色彩,阴暗沉重的黑白比任何色彩更能说明那个年代。唯有黑白的凄冷,才能述尽我们的控诉;唯有黑白的冷静,才能让我们坚强地与苦难且行且伴。但是导演独具匠心地在大段的黑白中点染出一抹鲜红:第一次是在犹太人清理大屠杀时,一个小女孩独行在弥漫血腥的街道上,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与她无关。那一抹红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如同冰天雪地中盛开的一枝红玫瑰。但是不久之后,那抹红出现在了运送腐尸的手推车上。触目惊心背后,隐藏着的是在劫难逃的悲哀。在影片的最后,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重获新生的犹太人从地平线走出,走向崭新的未来,影片由此恢复彩色。天空由灰蓝变成淡蓝,最后变成澄澈的蔚蓝,犹太民族一步一步,重新回到了蓝天下。

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除了色彩的独特运用,本片中蒙太奇手法的灵活使用也让人拍案叫绝。不同的蒙太奇拓展了影片的叙事空间,令影片富有张力,使得导演能够在有限的银幕中表现更宽广的内容,深化了影片主题。·重复蒙太奇

影片开头部分出现了一组表现辛德勒准备赴宴的镜头,全部过程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不连续但是条理清晰的特写画面组成。全程我们都没有看到正面表现辛德勒的镜头,但是所有画面都是围绕辛德勒展开的。观众从这些细节中揣摩和想象主人公的性格和背景,既避免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局限,又令影片有了一种近乎文学的灵活和张力。这样的安排实在巧妙!·对比蒙太奇

影片在讲述犹太人被赶出自己家的时候,运用了一组对比蒙太奇。从犹太富人一家走出家门和辛德勒到达新居开始,影片进行了一系列强烈的对比:辛德勒踱步进入客厅,满意地看着房间,面露微笑;富人一家提着行李,狼狈地走进拥挤嘈杂的小楼,口中连呼“天呐”。辛德勒舒坦地躺在大床上,感叹:“没有比这儿更好的了”;富人气急败坏地冲夫人大吼:“怎么有可能有比这更糟的!”画面交替切换,戏剧性的对比颇具幽默色彩,同时也让我们深感犹太人处境的艰难。·平行蒙太奇

影片在一些不需过多细节渲染的地方用到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例如导演将史登先生在广场收集员工的情节和工厂中培训员工的情节平行展示,显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这样的安排既节省了叙事时间,又使故事节奏富有起伏,使观众不会因情节平缓而感到枯燥。此外,在上文所说的对比蒙太奇的运用部分也用到了平行蒙太奇。辛德勒参观的新居正是犹太人被迫离开的家,两种生活、两条线索平行展开,在对比中构成了完整的情节。·交叉蒙太奇

在影片进行了一多半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情节:工厂中一对犹太恋人举行婚礼,随即画面随音乐切换到了辛德勒的生日歌会,然后银幕上出现了阿蒙走进地下室的场景。这三个情节互相毫无联系,不禁让人心生疑惑。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导演愈发明显地将三个场景进行对比,以显示他们内在的相似性:阿蒙表露出他对海伦的喜爱,二人即将接吻;歌女妩媚地坐在辛德勒的腿上,向对方送去了诱惑的红唇;犹太婚礼虽然没有出现,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但就在一切和谐温馨地进行着的时候,阿蒙内心的种族意识占了上风,情绪骤变。这时画面切换到犹太婚礼,一只灯泡被响亮地踩碎,一声爆裂开启了接下来的激烈场景:阿蒙对海伦开始了无情的殴打;舞会上气氛热烈,掌声迭起;犹太夫妇深情热吻,大家激动不已。三个场面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而且切换速度随着情节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快,从而营造了强烈的节奏感和对比性,加强了矛盾冲突,带动了观众情绪。而且这种将不同空间叠加的方法还可以拓展影片的空间表现力,大大提升其艺术魅力。·杂耍蒙太奇

杂耍蒙太奇在本片中的应用不是很多,很明显的一例就是在上面所说的交叉蒙太奇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为辛德勒庆祝生日的一幕。这一幕中阿蒙已经穿上了军装,和大家一同祝酒,很明显这与刚刚过去的一幕已经相隔了一段时间。而在这一幕结束之后开始的又是时空完全不同的场景。在影片整体的叙事中,这一幕好像存在得十分突兀,让人觉得它是多余的内容,这就是典型的杂耍蒙太奇。一方面,阿蒙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了他极度的残忍和冷酷;另一方面,这一幕也为后来辛德勒被捕入狱做了铺垫。他的罪名是违反了纳粹的种族政策,即亲吻了犹太女孩,而这正是那一幕中的内容。而且他的这一行为也暗示了他的善良的本性正在苏醒,对他之后拯救犹太人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一切都体现了导演对细节完美的追求,这部电影成为经典也理所当然。·声画蒙太奇

在这部影片中,声画不同步的场景比比皆是。例如辛德勒在准备酒会时向侍者陈述需要的食物,伴随着他的声音出现了一系列与之对应的画面,这样的安排既避免了单纯场景的枯燥,同时也拓展了叙事空间,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了犹太大屠杀的夜晚:纳粹士兵无情地扫射藏在屋子里的犹太人,与此同时,一位军官用犹太人的钢琴弹奏乐曲。导演巧妙地把摄像机架高,脱离了悲剧的现场,以一个旁观者俯视整个克拉科夫城。画面中枪击的亮光闪烁在深沉的夜里,而此时的配音则是此起彼伏的枪声与激昂优美的钢琴曲混合而成的交响乐。音乐这一高雅的艺术在此时带给人的不再是闲适的享受,反而成了悲剧的陪衬,成了对法西斯最强有力的控诉,这也使得影片的审美魅力和艺术深度大大加强。除此之外,声音先于画面出现或是以音乐开启画面的情况也是频繁出现,这样可以使情节的转换更加平滑,弥补了无技巧剪切带来的不连贯性和突兀感

三、多样的拍摄手法

在这部经典影片中,多样拍摄手法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

首先是长镜头的运用。由于这部影片题材的特殊性,它的真实感和严肃性必然会较其他剧情片更加强烈,长镜头的运用即能够增强画面的现场感和纪实性,有助于表现主题。在影片开头,表现辛德勒赴宴场景时出现了一段长镜头,摄像机尾随辛德勒前进,以辛德勒的视角来观察酒会的环境,极具运动感和真实感。除此之外,在犹太富人被赶出豪宅时,一段长镜头画面表现了富人的局促和慌张,纪实色彩浓厚,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辛德勒坐在车里缓缓离去,两旁的工人深情脉脉目送他离开,此时摄像机被置于车窗外,将辛德勒的面容和工人的倒影同时展示。此处长镜头的运用延长了展示时间,渲染了感人的气氛,令电影的情感得到了深化。

其次,景深镜头在影片中也出现了多次,尤其在片头酒会的场景中频繁出现。在这些场景中,画面空间被明显地分成多层,例如军官在收到赠送的酒时向侍者询问,侍者指向对面的辛德勒,此时画面中出现了典型的三层结构:最近的军官一桌人、中间的舞者以及远处的辛德勒。这样的镜头出现了多次,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其中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中间的舞者,这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他们为画面提供了立体结构的参照物,使得整个场景更具深度和空间感,同时也加强了其内容的丰富性。景深镜头的使用使空间得到了浓缩,促使观众进行积极的思考,更有利于情节主题的表达。

四、综述

辛德勒名单影评 篇5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20121102201

4许铿博

卿本善良

【关键词】性本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利他主义、机会主义

【摘要】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要讲述了纳粹时期英雄人物辛德勒倾尽全力从纳粹魔爪之下救出1200余名犹太人的故事。从唯利是图的商人、到拯救人的大义英雄,辛德勒经历的怎样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体现了什么?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影情节的简要分析,解读辛德勒的心理变化过程,探寻人性回归善良之路。

从前断断续续看过一些这部电影的片段,课上也还是只看了不到一半儿,所以两次都不尽兴,且过后即忘;索性在网上下载了之后一个人在午夜看完了。186分钟时长的影片看下来,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看完《辛德勒的名单》,我最大的感受是建立在对“性本善”论的理解之上:从开始那一阶段的投机商人的“唯利是图”,到最后拯救1200余名犹太人的至善大义,辛德勒经历了自我人格的救赎与转变;这体现了“人性本善”这个论断。

一、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向利他主义的转变

1、利己主义

辛德勒有极高的公关才能及过人的胆识,凭借舌灿莲花的交际能力和大把大把撒钱的大方表现吸引了纳粹军官集团与上层人士的瞩目,很快便与他们打成一片,连起先本不知他是何人的酒保也脱口而出“那是奥斯卡·辛德勒啊!”。他建立起了专属于他的“辛德勒交际圈”、在纳粹军官与德国上层人物之间迅速刮起了一阵“辛德勒风”。他同时有着敏锐的商业目光且知人善任:从犹太委员会找到聪明的犹太人会计伊萨克·斯登帮助自己管理工厂;发现战争时期军需品的商机并且凭借建立起的交际圈取得军需品合作供应权;带有商人狡黠习性地诱逼犹太“金主”投资给自己的生意从而获得了一大笔公司启动资金;动用关系、通过投机取巧的办法从纳粹手中挖来了一批犹太人给自己做工等。最后公司开了起来,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辛德勒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一直到这里,影片都只是体现了辛德勒作为一个“投机商人”的本质:不放过一切商机、大拉关系网及“趁火打劫”等等,即使在独臂老人被犹太兵残忍射杀之后他也只是火冒三丈地跑到军官面前控诉他们让自己的工厂少了一个劳动

力、损失了一天的生产率,并没有对一条生命被无情扼杀的同情与控诉。甚至后来,他给斯登东西用来换纳粹劳动营里的人也几乎只是出于“寻找技术工人的目的”,所以在少女帕尔曼来恳求他救出自己父母时才会勃然大怒甚至怒斥斯登——尽管转变苗头就是在这里出现。

作为一个商人,辛德勒前期的这些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商人言商、在于谋利。作为一个商人,辛德勒运用自己的经商才能将公司打理得风生水起,这一时期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利益。这里辛德勒的行为符合伦理学意义上的“利己主义”,或说“规范利己主义”或“理性利己主义”,它认为对自己的某种欲望的满足应是我行动的必要而又充分条件;这种理论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把自我放在道德生活的中心位置;根据这个论点,如果他们这样做对自己没有消极后果的话,人们会自然地做不公正的事,并拒绝基本的道德原则——比如辛德勒“趁火打劫”、用搪瓷商品“换走”犹太人金钱。这一种理性主义容易过分强调自我在道德中的绝对地位、强调一切从满足自身利益出发,这样必然造成人们相对地对公共利益的忽视、对他人权益满足的忽视。

因为少女帕尔曼,希特勒和斯登有了一次大声的争吵,后来他被说服、用表换来了老帕尔曼夫妇。到这里,辛德勒“善的复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已经向“合理利己主义”转变。合理利己主义从个人利益出发,企图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它反对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认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包含着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任何为他人利益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利己出发的。辛德勒从这阶段开始进行小规模的“以物易人”,把换来的的犹太人安置在工厂做工,这样既保护了他们,同时又保证了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合理利己主义”。

2、利他主义 影片有一张经典海报:一只灰色的成人(应该是男人)的大手,挽着一直红袖子下的小孩儿的小手,这里其实象征辛德勒后来救人的行为,同时也照应了影片中的一个片段:辛德勒骑着马在山坡上看见纳粹开始疯狂屠杀犹太人,此时导演稍显刻意地安排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慌张地走在人群中、与电影的灰色基调以及周围人群有刺眼的对比——我想,就是看到小女孩在死亡面前的无助却又无知以及纳粹人残暴的屠杀行为之后受到了震撼,才会让辛德勒最终决定救人的吧。至此,辛德勒已经开始了向利他主义的转变。

利他主义,一般泛指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的原则,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适应性的表现。后来,辛德勒开始着手拯救犹太人。他和阿蒙谈判,几乎倾尽全力把1200余名犹太人从他手里抢了过来;他安排火车将犹太人送回自己在捷克的乡下老家,由于特殊状况又一次花钱将女性犹太人们救了回来;他警告家乡的兵士不能随意处决自己的犹太工人„„他一次次地保护着犹太人、维护犹太人的权益,却同时一次次牺牲着自己的利益。二战结束,辛德勒因为纳粹身份开始逃亡,在那1200多个犹太人面前,他因为自己没有多救几个犹太人而懊悔得痛哭流涕——这是影片最感动我的一幕。到这里,利己主义完成向利他主义的转变,辛德勒亦完成“善的复苏”。

3、卿本善良——善良的辛德勒 在我看来,人性本善。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来论证他的“性善论”,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用来解释辛德勒的行为再好不过。正是因为“不忍之心”和“恻隐之心”,对犹太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同情他们的命运,所以才会不顾一切救下他们。

孟子“以不忍人之心论本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得出“四端”学说,进而得出人本性善的论断。因人之悲惨而发恻隐,因己之残暴而生羞恶,辛德勒踏上了拯救犹太人之路。最后,他回归了本性,也找回了自己之前被蒙蔽的善良。

二、真实的辛德勒

影片塑造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辛德勒,但查阅资料,历史却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历史学教授大卫·克罗在一本辛德勒的传记《奥斯卡·辛德勒:不为人知的生活,战时活动和名单背后的真相》一书中披露了辛德勒的阴暗一面:他是纳粹党人、曾作为纳粹帮凶参与情报侦察工作;他参与策划德国入侵波兰的行动,并且曾作为军事间谍存在;“辛德勒名单”部分是他对自己“英雄形象”的渲染等„„对此我的看法是:

1、机会主义 克罗自己也认为辛德勒可能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所做的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意在战后不受损害。我认为这样未尝不可,机会主义从另一个方面说是对时势的正确判断,而辛德勒并不会因为这个去伤害他人——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这只是证明辛德勒有判断的智慧。

2、赎罪 这一点其实和上面类似。辛德勒的确可能做过和纳粹相同性质的事,而在看到纳粹屠杀犹太人之后,他产生了一种羞恶感与负罪感,这使得他做出救人的决定,从这一方面这种知错能改的赎罪行为也是值得包容的。

3、时代 造成辛德勒初期的纳粹主义倾向很重要一部分在于时代影响:当时德国是希特勒和纳粹党掌权,他自己又是典型的非犹太德国人,所以不能排除他的选择是被迫的,同样更不能因为这样而否定他本身是善良的。判断一个人的善良在于挖掘他的本性,而非观察他的外在(克罗也承认辛德勒救人的行为确实存在)。

总之,辛德勒在二战时或许做过与纳粹同样残暴的事,这是绝对应该被谴责的;但是他挽救了1200余名的充满人性光辉的正义行为却该被永远铭记。

三、卿本善良

你有着绝妙的才华智能,你知道你要什么并会努力争取;你左右逢源、有着狐狸般的狡黠睿智,看似冰冷,却也、同样会被他人的苦难所触动;你用你所有来帮助与拯救你无义务相关的陌生人,却让自己陷入困窘和逃亡;“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世界”,你因为这句誓言而义无反顾,甚至悔恨自己没有尽力多救人。你无法摆脱商人本性给你带来的诸如“狡猾”的评判,你更无法抹去时代留给你的身份印记;1200与582万比起来简直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是那份“至善的名单”所拥有的善良却无限伟大、你正义的善举和你给的温暖会被永远铭记。

观《辛德勒名单》有感 篇6

其实高中的时候音乐课老师就曾放过这个电影,但上课时间有限一直没有看完整并且深究下去,时隔四年再看这部让诸多人感慨万分的电影,不免多了丝感触。

《辛德勒的名单》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全片采用黑白模式,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位本想借着战争发财的一个纳粹党员商人在看到一次屠杀后改过自新开始营救犹太人的故事。

一直以来对犹太民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们的聪明勤奋以及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但这样的一个民族,却一直经历着磨难。影片一开始慢条慢理,以为主人公是一个借战争发财的投机商人:他一直等待战争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他几乎两手空空,但是凭借着口才和满身的智慧,借鸡下蛋,整合各方绝佳优势,把政界、商界、才界的所有精英统筹在自己的旗下,靠生产器具而捞得横财。

随着战争的推进和局势的发展,犹太种族被列为绝种之列,数以无计的生命被活生生杀害而抛尸荒野,主人公辛德勒亲眼目睹了这个血淋淋惨不忍睹的过程,于是内心发生彻底的蜕变而一心为能多拯救几条生命而努力工作。最后,他花光自己所有的财物,动用所有的资源,把一千多条生命借生产炮弹为由保护下来,也把犹太人这一人种在地球上幸存下来。

影片的末尾,那些获救的“Schindler‘s Jews”手挽手站在地平线上,画面渐渐由黑白转为彩色,那个时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时充满了阳光,让我的喜悦眼泪溢满了眼眶。。。

辛德勒是不幸的,因为他经历了人性最残忍的摧残,让他几乎差点就在金钱和美女之中失去了自己,可是他依然是幸运的,因为他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璀璨,让世界可以在疯狂之中继续保持有希望的光辉。

《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 篇7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的巨大成功,除开电影本身的元素之外,电影的主题曲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该主题曲由美国电影音乐家John Williams作曲,震撼力极强,直叩人的心弦,将犹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悲剧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心坎,因此也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威廉斯巧妙地采用了独奏小提琴加管弦乐队伴奏的模式。影片的独奏是由世界顶尖的小提琴家帕尔曼来完成的。 大家知道,帕尔曼的琴声本来就较为外向,色泽温润、感情丰富,所以适合煽情。而帕尔曼本身就是犹太人,他那每一弓下去,拉的仿佛不是琴弦,而是犹太人苦难的泪腺,甚至有几个音,我可以感觉到帕尔曼的情感在颤抖,以至于音拉得有些不准(当然不至于影响欣赏)。 对于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版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一切想超越的可能,差不多都被封死了。 帕尔曼后来出过一张《电影天堂》的CD,里面也有收录这首曲子。可是,他明白这是在演奏一张休闲音乐专辑,所以把音色处理得美轮美奂,情感的诚挚却远不及电影原声碟之万一。 可见,一个经典的演绎,有时候是演绎者自己也难以逾越的。 现将该曲目的小提琴电影原声与吉他改编版本介绍给大家。

吉他版是华人演奏家杨雪霏演奏的。如果要将两个版本做一个简单比较,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首先,小提琴直抒胸臆如泣如诉的本领,不要说吉他赶不上,相信整个西洋管弦乐器里也无法找到能出其右者。所以,在感染力方面,吉他无论如何是赶不上小提琴版的。 其次,因为对这段音乐的理解与领悟,需要建立在很多因素之上。帕尔曼的人生阅历和犹太民族情感,是年轻的杨雪霏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所以,在细节处理上,吉他版本又无法与小提琴版相比。比如,吉他版本的呼吸不是很均匀,每句旋律之间的联系不是很自然。但杨雪霏也做了一些精彩的处理,比如充分利用右手指甲和指肉之间的拨弦点的不同,以及右手整体拨弦位置的前后变化来区别不同的感情色彩。 另外,要考虑到吉他和小提琴乐器本身的不同,实际上这两个乐器是互有长短的。 小提琴的整个音域全是旋律音域,因而前后两端旋律用不同的音区。前段充分展现了G弦深沉、凝肃而又内心焦灼的情感,后段用高音弦,又充分展现了E弦热烈、凄婉、如闪电般痛彻心肺的情感,把小提琴用活了。 吉他音域显然比小提琴要宽,但吉他是个多声部乐器,低音一般不用来演奏旋律,而高音如果强行翻高一个八度,则容易导致伴奏声部跟不上,所以吉他版本并未采用两段隔八度的演奏方式,而只是采用了移调的方式,让人了解后段是前段的发展。吉他由于是多声部乐器,可以从容地一边演奏旋律一边自己弹伴奏,因此整体结构显得更独立,而无需小提琴那样离不开好的伴奏的衬托。从这个意义来看,吉他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另外,吉他发音较平实、深厚,整个音乐的处理虽然不如小提琴那么细腻,却有一种质朴的美感。 总的来看,小提琴还是略胜一筹,但吉他独特的多声部处理方式与质朴纯粹的音色,以及杨女士精彩的个性化处理,仍给听众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篇8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一件悲惨的事情。德国军队占领波兰以后,开始大批屠杀犹太人,他们可以很随意的屠杀犹太人,比如说用毒气室、狙击、焚烧、活埋等等惨无人道的方法。辛德勒先生看到了这一切以后,非常伤心,他决定拯救犹太人。于是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开了一家工厂,专门生产军需品。他先拿出名贵的酒和钱财来贿赂那些军官,然后再用钱买来很多犹太人,让这些犹太人在他的工厂里做工人,这样就可以不被送到集中营去。工厂里的所有工人都非常尊重和感激辛德勒先生,他的大仁大义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感动。他利用这种方法拯救了1100犹太人,战争结束以后,辛德勒宣布他将要离开这座工厂,所有的工人都将被解放,而辛德勒却自己逃亡在外。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战争了解了很多,我原先一直梦想着参加战争,想到战场上捡子弹、捡枪。可我现在才明白,一次战争会夺去多少人的财产,多少人的性命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的地位有多高,就不会去靠近你,战争是随时可以发生的,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了。

观看《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篇9

一开始,片中的场景还比较接近生活:出手阔绰的辛德勒、欢乐的酒席、拥挤着搬家的犹太人。但之后的镜头就充满了血腥:两个德国士兵,将一个独臂的犹太人拉出来,无故地枪毙了;德国军官高斯,因嫌一个犹太女工程师啰嗦,命令下属将她枪毙;高斯坐在阳台上,用狙击枪对准劳动着的犹太人,对任何松一口气的人扣下扳机;士兵们命令犹太人站成一排,用机关枪扫射他们,又拔出枪,对幸存的两人开枪……这些镜头看了让人惊心动魄。我相信即使是最麻木的人,看着这一幕幕血案也会感到恐惧和震惊。

辛德勒目睹了这些暴行。作为一个德国商人,他有大量的财富可以供他挥霍,但他选择用它们来拯救这些生命。他从高斯手中,飞越了一个又一个犹太人,假称要让他们做自己的工人。每一个被买下的人的名字都记在他的名单上,每买一个人都要花一大笔钱。但辛德勒总是不断地对他的犹太人会计说“多一点,再多一点”。当买下一千一百多人时,他的会计颤抖着拉出名单,说:“这名单太好了,这名单,就是生命。”而辛德勒的工厂并无生产力,他还必须买下军商的军备充当产品,搪塞德国军方。至德国投降时,辛德勒已经倾家荡产,那些被他所救的犹太人,用自己的金牙熔了一个戒指,送给他,上面刻着“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而收到戒指的辛德勒则痛哭流涕,自责自己做得还不够。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发现:德国官兵的行为之所以残忍而又荒唐恐怖,辛德勒之所以能被称为义人,他们的区别实质在于对生命的态度。从德国军官高斯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他并不把犹太人当作人来看待,而是视为老鼠、蛇类。但辛德勒将犹太人当作人来看待,所以他向干渴的犹太人喷水,容纳年老的犹太人为工人,在生日宴会上亲吻了犹太女子,并在最后费尽心机留下这生命的名单。可见,善恶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思想观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谬以千里。而不将人当作人来看待抑或是看轻某些人、歧视某类人,所带来的可能是令人永生难忘的痛苦、灾难。

辛德勒名单影评 篇10

一、 电影主题分析

电影的主题分析是电影欣赏的基础,首先应该认识到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基本的感情基调,也是电影鉴赏中的难点。对于主题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由于电影类型的不同,对于主题分析方法也各有区别,例如人物传记片、剧情片、战争片等侧重点各有不同。《辛德勒名单》是一部战争片,战争片一般都是非常写实的,本片也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色彩。影片中再现了纳粹德国的凶残本性,为了还原真实战场的残酷,本片不惜采用与很多纪录片同样的手法,描写了一出“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彻底摧残毁灭”的悲剧,也从侧面反映了这部纪实电影对于人性呼唤、和谐以及人间真情的主题,本片中很多情节设定也反映了导演本人的情感和人文关怀,通过战争的残酷警示世人不要再让历史重现。影片站在一个冷静客观的位置上,全面展示了犹太人的悲惨历史,大量真实的集中营的镜头和描写,非常客观地还原了犹太人在德国纳粹的统治下毫无自由、尊严和未来,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但是人们内心世界仍然是渴望生命的,在得知奥斯卡可以接纳他们的时候,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渴望,但活下来的只是辛德勒名单里的人,那些遭受不幸的犹太人永远地被埋在了那段黑暗的历史当中,以此来衬托现实世界的自由和情感的渴望。但是,犹太人本身对自由和生命的渴望以及本片的结局都揭示了世界美好的一面,再现战争社会的丑陋的同时,对于奥斯卡以及犹太人的人性光辉才是本片的主题,本片以辛德勒名单为题,就是想证明在“恶”中还有一个有关善良的存在,让观众大规模地接受这份善良,可以说电影的主题是通过暴力和邪恶来反对暴力。

二、 电影色彩应用

本片中的官方宣传海报中,有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这在一个黑白电影中显得尤为特别,可见作者对于这个色彩应用的重视。现代电影越来越注重色彩的应用,色彩不仅仅是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原元素,也更加是一种艺术手法,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本色的还原,更是多层次的以及有深度的呈现,《辛德勒名单》是一部黑白片,除了黑白色彩的强烈反差,本片的色调相对来说较为暗淡,这也为整部片子奠定了一个阴暗、悲怆的情感基调,与电影的主题和内容结合紧密,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曾经说,他除了黑白色别无选择,尽管本片的色调是黑白为主的冷色系,但导演还是巧妙地安排了清凉和明朗的颜色,就是那个在大屠杀之前穿着血色裙子的小女孩,在黑白色为主的电影中,那个红色显得那么的美丽和鲜艳甚至刺眼,足够引起观众的重视和思考,红色裙子的设定分别在是片头和片尾部分,到第二次出现的时候,穿红色裙子的孩子躺在了堆积如山的尸体上,并瞬间被无尽的灰暗所吞噬,显然她并没有走进辛德勒的名单里。这也是本片色彩运用的亮点,它的暗示和象征意义非常明显,就是让观众去思考和深思,红色代表着生机和活力,被无尽的黑暗吞噬也象征着人类历史上那段惨无人道的历史,紧扣本片的主题,象征着泯灭人性的德国纳粹对于人类生存和希望的毁灭,这种明显的暗示所产生的视觉和心理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而且也非常容易理解,是导演独具匠心的色彩安排,也是本片色彩艺术的重要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片尾部分是用彩色画面拍摄的,特别是很多被奥斯卡救下来的犹太人的后人纷纷来到这里纪念他们的救命恩人,一个个的小石子以及鲜艳的花儿,都表达着人们浓浓的情意,结局部分的场景是在一个山丘上,整体的拍摄手法是采用高调摄影,色彩相对柔和、轻快,这里的色彩运用体现着导演对于和平和美好的赞美,也对于观众有一定的抚慰作用,结局的美好也象征着电影“善”主题的回归。

三、 电影音乐欣赏

合理的电影音乐对于电影剧情的推动、情感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鉴赏也是电影欣赏设计的重要环节,那些或激情、或舒缓、或轻快的音乐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电影的情感,也体现着一个导演内心世界的主观感受。影片中有一幅场景是,为了避免尸体腐烂引起的瘟疫以及掩盖罪证,纳粹人开始将堆积如山的尸体进行焚烧,高大的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这个时候舒缓的古典音乐响起,并配合男女声的伴唱充分地融合,像是一声声微弱的哭诉直击观众的心灵,这个时候的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恐怕只能用熨帖两个字来形容了,正是音乐与画面的这种完美贴合,将影片的主题发挥到了极致。片中对于音乐的运用并不刻意强调调动观众的情感,更加是一种平和的自然的描述,是随着情节的展开一气呵成的,甚至通篇来看,几乎都是非常柔和的抒情方式,好像是一个人在平静地讲故事,而不是有意带动观众的情绪,这大概是对于音乐运用的最高境界了。也说明了斯皮尔伯格对于电影艺术的独特见解,音乐自然运用也给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平和的电影音乐不会干扰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判断,反而更加能够触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更加有助于观众去思考和理解电影所要传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 电影的叙事风格

本片作为一部文艺电影,在全球获得了3.21亿美元的票房实属难得,这与本片的叙事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很多的文艺电影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导演过多地强调电影的文艺性而忽视了故事性,非常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毕竟电影的根本目的是来讲故事的,而电影的叙事结构和风格对于电影叙事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片将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浓缩到了一个人的命运当中。也就是说电影是有着两条叙事线索的,一个是主角本身,另一个是历史背景。《辛德勒名单》是历史纪实电影,本身就属于非常严肃的历史题材,因此本片主要的叙事风格和技巧体现在以人物为主线的叙事过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经历、情感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让观众去感受这个故事,是本片叙事结构的主要特点。从理论上分析,本片的叙事结构是采用一个个片段的动作关系和时间关系的组合,每个自然的片段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既是历史纪实电影的特点,也是本片想要刻意强调的,即它不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段段真实历史的再现,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代入感,比如对于集中营的描写显得非常散乱,表面上看似随意穿插进来街头的枪杀、焚尸等情节的设定,实际上是有目的的组织和安排,与本片直线型的叙事结构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尽管这种自然客观的叙事结构和风格并无太多技巧而言,但正是由于历史中荒诞、讽刺、矛盾的现实,才让本片的故事富有生机。例如德国人接受了犹太工程师的意见以后直接将其枪杀,德国上尉杀人如麻却每每打不出子弹,火车错误地开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些片段的设置情节发展所必须的,并非是毫无组织的散乱的历史片段,始终是围绕影片的主题来开展的。每一个历史片段的设置都与情节有着深刻的联系,或者其内在本身就是叙事的重要环节,比如片尾部分犹太人走向了地平线时,象征着内在意义上的自由和新生。另外本片的叙事风格也在其镜头语言中有所体现,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场景,本片大量的在波兰实地取景,甚至历史的场景和片段都是真实的画面,以此来表现那个动荡年代的真实情况。

结语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篇11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11-6 李树卿

学号:201101041616

作为生活在和平稳定社会中的我们,很难想像二战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遭遇,尤其是犹太人。

影片的背景取材于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于占领区内的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政策。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企业家在战争期间救助一千二百多名犹太人,使他们避免被纳粹屠杀的故事。对于这发生在西方,且已经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我没有多少直观或者是很明朗的体会。观看电影前,脑袋里想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数字:六百万。可能也就是几张曾经在历史教材上看到过的关于大屠杀的图片。余下,我可能不是很清楚了。其实说实话,相对于当今世界六十多亿的地球人口,相对于几千年战争中死难的几个亿的人来说,六百万不是最巨大,最令人震撼的。但是,当这个数字发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当这种种族灭绝政策发生在某一个特定民族的身上的时候,这背后的历史终究还是无法让任何一个稍微有些人性的人忘怀掉。困难的虽然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但是身为同一生物种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点都无法用木然与无视去对待(当然,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视历史,死不悔改的顽固种族与异类的)。几十年前这场在欧洲的惨剧至今依旧是我们心中无法释怀的一种苦难,一段无法允许谁去玷污的记忆......在影片中充斥着人性的复苏与转变,我想:这可能也是作者所想表现的主题吧!没错,辛德勒一开始并不见得是什么英雄与好人。和许多人一样,他只是一个投机者罢了,一个利用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政策投机发财的商人。酒色财气,他样样精通;在德国社会中,他凭借自己的强悍的交际能力与犹太人的死对头,纳粹的刽子手称兄道弟。甚至,甚至他自己,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坚定的纳粹。起初,对于犹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们而已。利用他们为自己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获得权利与好的生活享受。一开始在小小程度上对犹太人的庇护不过是在庇护自己的钱财而已。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场由自己的民族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散尽了家财,也被自己的民族关起来过,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逃难,在自己的国家战败后。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个本来应该在大屠杀中死去的跟辛德勒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的生命,在这个不伟大的人的庇护下,他们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为数不多的犹太人。电影简介中说战后由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竟然超过了整个波兰的犹太人。前后几个数字,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该承认一些东西,承认这个好像不是好人的好人:他的确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正如最后犹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着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正是他人性的复苏促使他做了这一伟大事迹。

看完三个多小时的影片,对于很多的事情我还是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例如种族灭绝,例如战争,例如战争中的人与事……

不可否认,一个在那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商人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被自己的同胞视为不是人的犹太人,辛德勒是伟大的。他救活的不仅仅是一千多条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种族屠杀屠刀下的一群犹太人,最重要,也是最为人们怀念的是,他救活了正义,救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人类独有的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我与他生长的文化区域不同,但我还是得向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辛德勒,英雄!

【辛德勒名单影评】推荐阅读:

上一篇:与客户沟通的六大忌讳下一篇:因为有爱,所以感恩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