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doc
Teaching plan Unit one
Teaching aims:
1.能力目标:
① Listening: gain useful information and clear views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② Speaking: express one’s attitude or views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in appropriate words.③ Reading: let Ss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④ Writing: write a letter about how to make friends
2.知识目标:
① 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how to BE friends;how to gain friendship ②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so do I / neither do I I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All right Yes,but„
③ to get the Ss to master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④ vocabulary and phrases: upset, calm, concern, careless, loose, cheat, list, share, German, series, outdoors, crazy, purpos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trust, suffer, teenager, advice, quiz, editor, communicate, situation,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walk the dog,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so as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with, join in, be upset about, for once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3.情感目标: ① To aris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② To encourage Ss to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and make Ss confident;③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4.策略目标:
① To develop Ss’ cognitive strategy: making notes when listening carefully;② To develop and improve Ss’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5.文化目标:
To enable the Ss to come to know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making friend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6.现实目标
① To make Ss respect each other and friendship ② To make them get well with one another in society
Teaching steps:
Period one
Step 1.warming up
1.Ss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ULD LANG SYNE.2.Brainstorming: let Ss say some words about friendship:careful, warm-hearted, honest, friendly, brave, humorous, funny, smart, kind, open-minded, responsible….3.To let Ss make a correct choice about their questions that they meet in warming up.Step 2.practice speaking
1.Ss talk about their old friend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alk about their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appearance, personality, hobbies, etc.2.Self-introduction or work in pairs 3.Ss can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life or learning Step 3.Make new friends
1.Ss go around and ask their new friends some information and fill in the following form name age/hobbies/favorite sports, books …
2.Report to the class: who will probably be your friend why.Step 4.Do a survey
Ss do the survey in the text on P1
Step 5.Listening and talking
Do Workbook on P41(Talking).While Ss listen to the material, ask them to take notes about the speaker’s views of making friends.When Ss make their conversation, ask them to try to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I am afraid not exactly I agree I think that is a good idea of course not
Step 6.Discussion
Divide Ss four in one group and each group choose a topic to discuss.There are four topics.Topic 1: Why do you need friends? Make a list of reasons why friends are important to you.Topic 2: There is a saying “to have a good friend, you need to be a good frien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aying and how can you be a good friend? Topic 3: 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Why? Topic 4: List some qualities of a person who does not make friend easily.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Step 7.Summary
1.Ask Ss themselves to summarize what is friendship and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making friends.2.T shows more information about friendship and a poem about friendship.What is friendship?
I want to find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friendship? When it rains, I think friendship is a small umbrella.It can give me a piece of clear sky.When I’m crying, I think friendship is a white handkerchief.It can wipe my tears dry.When I am sad, I think friendship is a warm word.It can bring me happiness again.When I am in trouble, I think friendship is a strong hand.It can help me escape my troubles.When I sit in a quiet place, I think friendship is a very wonderful feeling.It can’t be pulled and torn, because it is in everyone’s heart.It is there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our lives.3.Tell Ss: make new friends and keep the old;one is silver and the other is gold.Step 8.Evaluation
Ss finish the following evaluation form.Standard: A, B, C Contents 自评
他评
1.I’m active in talking with others.2.I’m active in cooperating with others.3.I can express myself fluently, accurately and appropriately.4.I know more about friendship after the lesson„
5.Do you think you need to improve yourself in some ways? Which ways?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Homework:
1.Look up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arm-up and pre-reading in a dictionary.2.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best friend.Period two Step 1.Warming up Activity 1: Suppose you have to stay indoors to hide yourself for a whole year.You can never go outdoors, otherwise you will be killed.You have no telephone, computer, or TV at home.How would you feel? What would you do?
Four students a group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for 2 minutes.Activity 2: Play a short part of the movies
Step 2.Predicting Students read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observe the pictures and the outline of it to guess: Who is Anne’s best friend?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passage?
Step 3.Skimming Students skim the passage in 2 minutes to get the main idea: Who is Anne’s best friend?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Step 4.Scanning
Students work in pairs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below: Anne in World War Ⅱ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Step 5.Intensive reading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open questions: 1.Why did the windows stay closed? 2.How did Anne feel? 3.What do you think of Anne? 4.Guess the meanings of “spellbound”, “ ho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from the discourse(语篇,上下文).5.Which sentences attract you in the passage?
Step 6.Activity Four students a group to discuss the situation: Suppose you four have to hide yourselves for 3 months.During the three months, you will be offered the basic food, water and clothes.Your group can take 5 things with you.What will you take? Why? How will you spend the 3 months? How will you treat each other and make friends?
Step 7.Assignment Task 1.Surf the internet to find Anne’s Diary and read some of it.Print out a piece of the diary and write down your feelings after reading it on the page.We will share the pieces and your feelings with the whole class.Task 2.Ex 2.3 on Page3
Period three Step 1.Warming up Check the Ss’ assignment: task 2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Step 2.Language points: 1.add(v.)
1).To put together with something else so a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size, importance, etc.增加,添加
Please add something to what I’ve said, John.2).To join numbers, amount, etc so as to find the total 相加 Add up these figures for me, please.add to something: to increase 增加 The bad whether added to our difficulties add up to总计、加起来共是 Having a big breakfast adds up to 112 add„to„把„加到„ Please add the names to your list 2.Cheat v.1).To act in a dishonest way in order to win 欺骗;作弊 2).(of, out of)to take from(someone)in a dishonest way 骗取 The boss has cheated out of his money 1).an act of cheating 作弊行为 2).one who cheats 骗子 3.Go through 1).To examine carefully 仔细阅读或研究 I went through the students’ papers last night.2).To experience 经历,遭受
They went through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at night 4.Crazy(adj.)1).mad, foolish 疯狂的,愚蠢的 It’s crazy to go out in such hot weather.2).wildly excited;very interested 狂热的,着迷的 She is crazy about music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5.Lonely(adj.)unhappy because of being alone or without friends 孤独的,寂寞的
He has been very lonely since his wife left him.Lonely/alone alone 1).without or separated from others单独的She lives alone.2).only 仅仅,只有。用于名词或代词之后。The gloves alone cost $ 80.Leave/let sb.or sth.alone: not take, touch or interfere with sb or sth 不带走,不触摸,不干涉某人或某事
Leave that alone.It’s mine.She has asked to be left alone.6.be concerned about/for: be worried about 担心 We’re all concerned about her safety
Concern oneself in something 从事或参与某事 He concerned himself in the case Be concerned with„ 与„有关
The car accident was concerned with my carelessness 7.upset: 1).Adj.worried;sad;angry;not calm 不安,心烦意乱,生气 He is upset about the little things。
2).V.cause to worry, to be sad, to be angry, not to be calm 使不安,使生气 His cheating on the exam upset his mother 8.well n.井 adj.身体好 adv.好
Int.噢,George was well and truly drunk.I couldn’t very well say no when there was no one else she could ask.9.spellbind: to hold the complete attention of 吸引人,迷人,是入迷
The children watched spellbound as the magician took rabbits from his hat.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Step 3.Learning about language 1.Finish Ex.1, 2 and 3 on Page 4.2.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Ss do Ex.1 and 2 on Page 5.Then let the Ss themselves discover the structures.Step 4.Practice
Using structures on Page 42: ask the Ss to use indirect speech to retell the story.Step 5.Assignment
Finish Workbook.Ex, 1 and 2 on page 41 and 42.Period four
Step 1.Revision Check the Ss’ assignment.Step 2.Reading
Ss read the letter on page 6 and tell each other how to help the student named Lisa Notes: 1.get along with 2.fall in love with
Step 3.Listening
Ss should take notes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1.first listening: Ss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part 2 on page 6.2.second listening: Ss listen again and finish part 3 on page 6.Step 4.Listening
Ss listen to a story about Anne and try to finish Workbook.Ex 1 and 2 on page 43 and page 44.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Step 5.Speaking
Ss work in groups of four, design a questionnaire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friends your classmates are.They can use the quiz in the warming up to help them.Step 6.Assignment
1.Ss prepare the reading task on page 44.2.Surf the internet and find some material about friendship in different countries.Period five
Step 1.Warming up Ss say something about making friends and how to maintain friendship.Step 2.Listening
Ss listen to a short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on page 41(listening).Step 3.Reading
1.first reading: Ss read the passage about friendship in Hawaii and finish Workbook.Ex1.on page 45.2.second reading: Ss read again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on page 45.3.Ss share their material about friendship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groups, and then choose some groups to show theirs in class.Step 4.Discussion
What do you and your friends think is cool? Ss look at the photos on page 46 and in groups of four talk about whether what they are doing is cool or not.Ask Ss to 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hile they talk: I think that… is cool/ isn’t cool because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I think so.I don’t think so.I agree with you.I don’t agree with you.Step 5.Assignment
Ss collect some proverbs about friendship.Period six Step 1.Pre-writing
1.Read a letter from a student called Xiao dong.2.Go over the advice on page 7 and be ready for writing.Step 2.While-writing Ask the Ss to write a letter to Xiao dong as an editor and give him some advice.1.Ss make a list of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hey can need 2.Ss begin to write the letter to Xiao dong.3.Ss revise their letters by themselves.4.Ss exchange their writing paper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tense, spelling, letters, structures….)
5.Ss get back their own writing paper and write the letter again.Step 3.Post-writing Choose some students’ writing paper and show in the class.Ask the Ss to correct the mistakes together and also learn from some good writings.Step 4.Writing for fun 1.Ss read the passage on page 7 by themselves.2.Ss try to write a few lines to describe their best friends or a person they know.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中学教考网
3.Show some Ss’ writings in class.Step 5.Assignment
Do Workbook.writing task on page 46.Period seven
Teachers can use this period freely.Suggestion: Teachers can use this period to let Ss sum up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explain what Ss couldn’t understand very well in this unit.Teachers can also add more practice in this period to consolidate what the Ss have learned.Finally, ask the Ss to finish checking yourself on page 47.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修3 【本框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
◆ 识记文化的概念;
◆ 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四、教学建议
新课标的实行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探究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蓝图。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探究导入
题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白的诗《远别离》中有这样的句子:“君失臣兮龙变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为防止“鼠变虎”,明太祖()A.实行分封制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内阁 D.设立军机处 答案:B 2.明朝内阁形成后逐渐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力是()A.协理奏章 B.决策权 C.最高行政权 D.票拟权
解析: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这两项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明朝内阁后来拥有的重要权力是票拟权。答案:D 3.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太祖的措施是()A.三省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
解析: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本题重点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排除选项A、D。选项A是隋唐时期,选项D是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项B是明成祖采取的措施,不是明太祖的措施,故选项B是错误的。答案:C 4.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社会中央官制演变的趋势及本质。古代中国中央机构的变革都是服务于皇权,以皇权的强化为中心,三公的相互牵制,三省的分化相权,直至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 5.“(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材料表明()A.大学士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力 B.大学士和原来的宰相没有区别 C.大学士限制了皇帝的行政权力 D.大学士凌驾于宰相的权力之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君主专制的理解。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但内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但又缺乏法定地位,它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所以B、C、D三项错误。“没有宰相 1 名义的宰相”说明大学士的权力很大,A项正确。答案:A 6.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这些“雄略之主”加强专制集权的相似措施是()A.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C.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科举制和监察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解析: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等参与国事,宋太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明成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故三朝加强集权的相似措施是设立新的中枢机构,加强皇权。答案:B 7.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答案:A 8.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以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解析:A项与材料中利玛窦的观点“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相悖;C、D两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故B项正确。答案:B 9.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解析:“康雍乾”“军机处”“文字狱”都是清朝时期所独有的,后两者都极大加强了君主的专制统治。答案:D 10.“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A.军机处 B.理藩院 C.清初内阁 D.清初六部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机构精简”“迅速处理军国大事”,这符合军机处的特点。答案:A 2 11.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这种做法()A.加强了内阁的权力 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解析:清朝通过军机处的设立,皇帝不经内阁通过军机处直接下达诏令,军国大事直接控制在皇帝手中,并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B 1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①②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积极影响,④是其消极影响。③与明清时期的史实不符,明清时期我国已逐渐落后于世界,已失去了领先世界的地位。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1)材料一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丞相的相关评述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两代中枢机构的两次大循环,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阐述理由。
答案:(1)不正确。理由:①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②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③汉、唐、宋的宰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质: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2)明清制度:①明朝废除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形成内阁制,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清代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3(3)正确。理由: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腐朽和衰落。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前)
图2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后)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
(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解析:第(1)问,要仔细分析图1到图2的变化,图1中皇帝下面有丞相,而图2中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原因要从废丞相的目的入手解答。第(2)问“时间”及“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关于评价,首先要理解观点,该观点认为军机处实际就是政府,此观点自然错误,“原因”要从军机处的职能去分析。第(3)问,由废丞相到设军机处,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即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1)明太祖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清朝雍正帝时。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图3.1了解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构成,认识陆地水尤其是人类所能利用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能运用图3.2思考分析陆地各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3)能绘画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4)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案例思考分析、小组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水循环运动,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2)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3)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四、教学重点
本节没什么难点,本节视野虽是整个水圈,但综合以后的教学,落脚点还应放在陆地上。
1、从水循环示意图,说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
2、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安排1课时
教师:水是大家每天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东西,请列举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状态?(学生回答)学生读图3.1,了解各种水体构成,说出数量最大的是什么水体?其次是什么水体?数量最小的是什么水体?这些水体中属于气态的什么水体?属于固态的是什么水体?
教师:作为广州人,我们每天用的水来自哪里?另外,北京人用水又来自哪里?昆明人用水又来自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类平常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因此淡水资源在地球中是十分有限和宝贵的。
教师:俗语有句话叫“井水不犯河水”,从科学角度分析此话对不对?李白有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从科学角度分析有无道理?(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读图3.2并分析回答教材中两道思考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的示意图,如湖泊和水库(人工湖泊)与河流互补关系示意图、地下水与河流互补关系示意图(略),让学生了解陆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关系,了解为什么湖泊和水库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
教师:从以上例子看出,陆地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通过水体的运动实现相互转化。那么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
教师出示简易海陆示意图,让每个学生在此图基础上尝试绘出海陆之间水体运动与转换途径。绘图要求:要用箭头显示水体运动的方向,并在箭头旁注明水体运动环节名称。
教师请一学生上黑板画,由下面的学生作出评判,不断反馈直到画正确为止。再与教材图3.3对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哪里?
生太阳辐射。
师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又来自哪里?
生地面辐射。
师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吗?
生不同。
师高低纬度间大气获得的热量相同吗?
生不同。
师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
二、热力环流
推进新课
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
(活动)P32活动2 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投影)活动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同时投影)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根据此实验过程进行总结,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
生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师非常好。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投影)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
(4)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了。(根据讲解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
师(总结并板书)
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在热力环流中谈到的高压与低压都是指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的地方相比较而言。在理解热力环流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正好相反;(2)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3)大气的垂直运动,近地面冷—气压高—气流下沉,近地面热—气压低—气流上升;(4)“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形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海陆风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下面请你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教材P33活动3。
(投影)活动3(活动设计中注意让学生动手和动脑,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海滨地区陆风、海风对气温调节的作用得出自己的结论)
生(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据此,图2.4A:陆——低,海——高;图2.4B:陆——高,海——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3)略
(4)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师答得非常准确。
(投影)海陆风
用心 爱心 专心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则较快。
白天:陆地受热升温较快,海洋受热升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在图中画出近地面大气的运动方向。
师如果将白天换成夏季,将夜间换成冬季,情况又会怎样?城市与郊区之间也存在着热力环流——城市风,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城市风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如果地球上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存在热力环流,这个热力环流应该怎样?这几个问题,请大家课后慢慢思考。
(小结过渡)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板书)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
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师很好。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投影)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很好。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板书)
生(阅读)教材P34“阅读:地球自转与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将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投影的图片中,空气质点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右侧,最终达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板书)
(过渡)
师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生不能。
师那近地面的风会是怎样的风向呢?
(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师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生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是什么关系?
生永远和风向相反。
师摩擦力能改变风向,对风速有没有影响?
生有影响。
师大气的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那么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时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时,风向又会发生怎样的偏转呢?
生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个夹角。
师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此时若再加
用心 爱心 专心
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大。(2)甲处吹西北风,乙处吹东南风。
巴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掌握作者写作手法等
(2)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窥文“神”——主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⑵ 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⑵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
1、借鉴写法特征。2、发掘文章的反思精神。
【教学过程】
预习:生字词注音,划分全文结构
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在“三一八惨案”的掀起的时代浪潮中,聆听一个知识分子怀着热血良知向沉睡的中国发出的呼号。“长歌当哭”,逝去的时代为我们留下的,是“真的猛士”的不朽丰碑,而我们从中获得的,是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和正视淋漓鲜血的斗志。
今天,我们将继续本单元对写人记事散文的学习。你们即将翻开的这篇课文,也是怀念老友,却更像一篇呼号,它来自和平年代,却写满动荡的人才之殇;它饱含深情,怀念的笔触里却承载了满纸心酸。下面我们走进《小狗包弟》,看作者巴金老先生提起自己十三年前的“挚友”包弟又是怎样一番滋味在心头呢?作者介绍
原名、主要代表作品,请大家注意巴金的几个代表作品名称。)【板书巴金】
套用托尔斯泰评价卢梭的话“18世纪全世界的良心”来形容巴金先生,我们经常会用到“中国的良心”这几个字,生命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的巴金,他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是巴金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从文学史书中走向我们的课本,在他深刻的自省中,巴金老先生却在一只小狗面前显得不那么“光彩”,下面有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小狗包弟呢?【板书小狗包弟】 初读课文,我们的小主人公给你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回答出大概的印象后,教师进一步追问,让其举例证明,学生往往会忽视侧面描写,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强调。
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可爱。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可爱、聪明。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日本女作家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可爱。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有情义、通人性。
一个是敦厚真诚的老人,一个是天真可爱通人性的小狗,养宠物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本诗稀松平常的事情,然而包弟和巴金先生的相聚与分离却被打上浓重的时代阴影,我们刚刚说到,巴金老先生在小狗包弟面前显得不那么“光彩”,这个小狗在文中的遭遇是不可分离的。这就回到了预习课文时我给大家提出的问题,巴金先生和包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课文分析
划分全文结构
找出本文的“文眼”
请大家按照本文叙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分组
开端(2自然段)── 包弟来历。发展(3~6自然段)── 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 一朝痛别。
尾声(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引子(1自然段)──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最后出现)第一部分中:作者为什么要对小狗的来历做细致的介绍?(为下文小狗的“出身”问题做铺垫);第一部
分的情感可概括为“和你在一起”;
第二部分的情感可以概括为“和你在一起”;
第三部分情感概括为“大难临头”,注意:“为什么包弟这么可爱的一只小狗在当时却没有人愿意收养?”
明确当时环境的**和情况的特殊; 结局:一朝痛别: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下一位同学回答:轻松、沉重、自责。⑴ 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
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⑵ 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⑶ 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些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请同学朗读文章的第十段,注意读出作者前后的情感变化。(教师适当点评)
尾声:可概括为“没有我的日子里”,作者包含歉意,进行沉痛的自我剖析。
(情感线索至此梳理完毕)
在梳理完作者情感线索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变化是与故事的情节发展紧密结合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是以一个小故事做引,展开正文的叙述。先写了艺术家的狗被打断腿而惨死,作者
由这只小狗想到了自己养过的一只小狗,它是那么的活波、可爱,然而也难逃厄运,“包弟”被送上了解
剖台。两条狗虽然品种不同,主人不同,品性不同,但是他们的悲惨结局却是相同的。作者正是通过他们
不同的经历、相同的结局来告诉人们在那个的特定时期的社会**,人性的扭曲,及对人们的迫害和摧残。连无辜的对人忠诚的小狗也难逃一劫,更何况人呢?再来看我们的情感心电图,大家说,全文感情发生巨
大变化的部分是?(文革时期来临,我和包弟一朝痛别)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并直面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
播放PPT请同学朗读内容,并观看小短片《蓝风筝》
我希望通过红卫兵震天的呐喊,同学们能多少感受到那个人人自危,动荡不安的年月的荒蛮。以及这种荒
蛮对人性的一种扭曲。就像冯骥才先生说过的: 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
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众所周知,我们所熟悉的另一位老作家老舍,也是文革的受害者之一。1966年夏天,“文革”风暴呼啸而
至,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顷刻间陷入一场空前浩劫。8月23日,老舍去北京文联“参加运动”,受到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批斗。他们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老舍头上,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如此不堪忍受的侮辱降临到头上,老舍毫不犹豫,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了死亡。8月24日,老舍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公园投湖自尽。(播放PPT)
在这场浩劫中,巴金先生得以保全性命,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他以小狗包弟作为牺牲,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人性中恶的部分,在灵魂的审判台上毕露无疑。在接下来的自白中,他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变化真实地体现在了文字里。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是时间的流逝有没有使巴金老先生的情感得到缓解呢?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最后三段的朗诵,然后告诉我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在对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要明确:《小狗包弟》的最大意义与其说是在批判,还不如说是在反思,具体的说,是对自身的反思,也是对以作者为代表的整个知识阶层的反思。作者的笔调是沉重的,自我解剖是严厉的,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他仿佛站在灵魂的审判台前,拷问自己、鞭挞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作者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他曾经强忍着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虔诚的接受思想改造。(播放PPT巴金的文革生涯)在造反派手里的大棒之下,“默默忍受、毫不申辩”;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串连者面前,态度“顺从而认真”;在学习《语录》和《讲话》时“态度诚恳,身体力行”。在强大的专政机器下,富有独立品格的知识分子成为“逆来顺受”的软弱的臣民,直到运动后期,才终于看清这场历史的大骗局。在新时期,当巴金从历史的废墟中站起来回视那段历史时,除了发现历史的丑陋与黑暗之外,更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了自身的弱点:过于听话、过于天真、过于软弱,贪恋生命以至到苟活的地步。当年像摔掉包袱一样将包弟送上了医院的解剖桌,在自己的心上作者却承受了永远也摔不掉的重负。“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的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这发自肺腑的自谴自责,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相对于那些变节者、出卖亲友者、落井下石者、投机取巧者、混水摸鱼者,作者的所作所为实在算不了什么。从表面上看,这种灵魂的拷问已到了苛责的地步,却正指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民族陷入灾难的原因:民族人格,尤其是作为大众精英与代表的知识分子人格的萎顿与贫弱。作者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这笔“心灵的欠债”使作者的心永远在无边的忏悔中“煎熬”。但惟其如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蜕变与新生才有希望,整个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作者的拳拳之心灼然可见。
读到这里,我想请各位同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包弟,你会原谅巴金老先生吗?
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包弟如何想,我们当然无从得知,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尽管相比较那些在文革中做出更残忍更丧尽天良的人,巴金迫于无奈对于小狗包弟的抛弃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巴金老先生自己却不能够原谅自己。于是忏悔和歉疚成了巴金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的主旋律,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然后告诉我,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李存光先生在《巴金传》里曾经这样写道:《随想录》的独特之处,《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巴金老先生被称为是中国的良心。
【播放PPT】
在2003年CCTV为巴金先生授予了“感动中国人物”,从本文的角度来看,大家认为,在颁奖词中必然涉及到哪些关键词呢?(真诚、热情、忧患、良知)
播放PPT
下面我们进入本课的最后总结,(主要是请学生按照刚刚的分组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而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下面几个方面的启发)
以小见大:
真诚质朴:
巧用对比:
一、两只狗的经历对比
二、狗与人的对比
三、欢乐与悲伤的对比
四、真与伪的对比
“事”“情”结合:
反思精神:《小狗包弟》看似写物,实是写人,是《随想录》中众多“忏悔录”式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娴熟的笔法、巧妙的构思、真率强烈的感情,在批判专制时代黑暗与罪恶的同时,反省自身的弱点,是从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诗篇,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度,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课外拓展:
阅读巴金《怀念萧珊》;
认识你自己: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关于功的一般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点复习,唤起对功的再认识,然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最后通过讲解讨论、变式训练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的兴趣,培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功的概念,对功有了初步的理解,这节课我们通过习题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功的概念理解,并学会计算功的一般方法。
二、课程教学:
2、大小相等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于原来静止、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B上,使A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了位移s,使B沿粗糙水平面运动了同样的位移,则拉力F对A、B做的功W1和W2相比较()A、W1>W2 B、W1<W2
C、W1=W2
D、无法比较
3、关于摩擦力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总是做正功,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B、静摩擦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功 C、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功,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可能不做功 D、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能对物体不做功
4、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是()A、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也一定做功 B、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能都做负功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一定大小相等,且两者代数和为零
5、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由静止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在第2s内和第3 s内重力做的功之比为()A、2∶3 B、1∶1
C、1∶3
D、3∶5
6、一个人从深4m的水井中匀速提取50N的水桶至地面,在水平道路上又匀速行走了12m,再匀速走下6m深的地下室,则整个过程中此人用来提水桶的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J.7、质量为m的滑块以一定初速度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上滑L后,又沿原路返回,设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滑块从开始上滑到回到出发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大?重力做的功为多大?
8、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拉力作用下运动,求下列各种情况下拉力做的功(g取10m/s):(1)拉力沿水平方向,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25的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4m.(2)拉力沿水平方向,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25的水平地面上以2m/s的加速度匀加速移动4m.(3)用大小为50N的、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拉物体,使物体沿水平地面移动4m,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4)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以2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4m.9、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在使斜面体向右匀速移动距离L,如图所示,有哪几个力对物体做功?各做了多少功?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多少?
(三)、讨论纠错、变式训练:
第2题变式训练:第一次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动距离s,F做功为W1;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力F沿斜面方向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沿粗糙斜面移动的距离也是s,F做功为W2,那么()A、W1=W2
B、W1>W2
D、无法判断W1和W2的关系 C、W1<W2
22第3题变式训练:关于摩擦力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A、滑动摩擦力只能做负功 B、滑动摩擦力也可能做正功 C、静摩擦力不做功 D、静摩擦力也可以做功
第4题变式训练:如图所示,A、B叠放着,A用绳系在固定的墙上,用力F拉着B右移,用F′、FAB和FBA分别表示绳对A的拉力、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则()A、F做正功,FAB做负功,FBA做正功,F′不做功 B、F和FBA做正功,FAB和F′做负功 C、F做正功,其他力都不做功
D、F做正功,FAB做负功,FBA和F′不做功
(四)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某人用F=100 N的水平恒力,通过一质量和摩擦的定滑轮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拉动了2m,则他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J.2、下列几种情况下力F都对物体做了功①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②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2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③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的推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向上推了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A、③做功最多 B、②做功最多
C、做功都相等
D、不能确定
2均不计
3、起重机将质量为100 kg的重物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了2 m,下列三种情况下,各有哪几个力对物体做功?每个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不计阻力,g=9.8m/s)①匀加速提高,加速度a1=0.2m/s; ②匀速提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积累文言常用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3.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
二。学习重点:
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三。学习难点:注意作者运用对比衬托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四.学法导引
1.阅读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知人物语言、行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2.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3.归纳文中文言词语,特殊句式4.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五.学习时数:三学时 【资料链接】
1、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 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 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 98 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 3000 年的历史,分本纪(12 篇)、世家(30 篇)、列传(72 篇)、书(18 篇)、表(8篇)等五种体裁,共 130 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3.背景知识:《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 206 年)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 207 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 40 万,而刘邦只有 10 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败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本文故事性强,先预习,对照理解和使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中的内容。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可分几个部分?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各个情节 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 亚父定计 夜访张良 刘邦定策 项伯说情 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 范增示意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义责项羽 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范增愤骂 诛杀无伤 2。请三位同学分片断讲述鸿门宴的故事经过本文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3、故事的核心是什么?(用不到10个字总结出来)故事的核心是杀不杀刘邦。
三.布置作业找出文中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及章节,精心研读课文我的收获:我的问题:
第二学时
一.学生提出文中不懂的词句,先由学生解答,再由教师更正。二.重、难点理解【文言基础知识】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 切肉用的砧板)B..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子坐(坐通座,座位)C.一词多义辨析:
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 :告别,辞谢(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辞 :(1)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推辞(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故 :(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故听之:因此
且 :(1)年且九十:将(2)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3)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况且
之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2)为之奈何?:代词,这(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5)珍宝尽有之:助词,衬字,无意义
去:(1)相去四十里:距离(2)脱身独去:离去,离开:.于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对(2)长于臣:比(3)复得见将军子此:在。
因 :(1)不如因善遇之:趁着(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于是(3)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势,趁机
为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给(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3)军中无以为乐:作为(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6)使子婴为相:任,做
幸:(1)妇女无所幸:宠幸,亲近(2)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 D.古今异义字: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省名。)(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省名。)
E.解释加点的字,并指出是何种用法。
1、沛公军霸上 驻扎,名词作动词
2、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词作动词
3、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登记,名词作动词
4、范增数目项王 用眼神示意,名词作动词
5、不可不语 告诉,名词作动词
6、刑人如恐不胜 施加肉刑,名词作动词
7、道芷阳 取道,名词作动词
8、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抄小道,名词作状语
9、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10、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名词作状语
11、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名词作状语
12、此亡秦之续耳 后继者 动词作名词
13、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存活,使动用法
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使……跟从,使动用法
15、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形容词作动词 16.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危急的事,形容词作名词 F. 指出下列各句属于何种句式。
1、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尽有之。” 介词结构后置
2、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3、籍何以至此? 宾语前置
4、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
5、大王来何操? 宾语前置
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判断句
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
8、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9、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10、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句
11、加彘肩(于其)上。省略句 G.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竖子不足与谋: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后指某人不值得和其商量事情。三。我的收获:我的问题:
第三学时
一.研析课文,边归纳边讲解重点词句,把握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1.面对危急,刘邦采取了哪几项应对措施?体现出什么性格?
明确:⑴要项伯,以兄事之。⑵约为婚姻。⑶慷慨激昂说假话。⑷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⑸叙旧,示弱,说假话,归咎小人之言提醒学生注意:项羽设“鸿门宴”,一开始并无恶意(因留项王与饮),是范增使鸿门宴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两个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⑹ 三十六计走为上:如厕;间至军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⑺ 令张良留谢,巧言献礼⑻ 立诛杀曹无伤 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谋善断。出身于亭长,起于民间,靠少量的兵力争夺天下,在鸿门宴中“虚心下问,多谋机诈”。在危急时刻,总和张良、樊哙商量,对他们言听计从。当知道项羽要击破其军时,他一再问张良“为之奈何”,并立即采纳张良的对策。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他对项伯“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以“兄事之”,极尽笼络利用之能事,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 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
2.从哪些地方看出项羽怎样的性格?
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
3.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
明确: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玉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
4. “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明确: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5.以刘邦,项羽为例,说说本文怎样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6.明确:(1)、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2)、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如:①项羽优柔寡断(改变进攻刘邦的决定,对范増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不表态,在沛公逃席后依然受璧);刘邦遇事果断(如临危不惧,从善如流,亲往谢罪,立诛曹无伤)。②项羽率直粗犷(闻刘邦“谢语”而脱口供出曹无伤,闻樊哙“谯语”而“无有以应”);刘邦则能屈能伸(先破秦而对项羽谦词卑礼,宴会之上受不公平待遇而泰然处之)。③项羽不善用人(关键时刻不听范増);而刘邦则对张良,甚至樊哙言听计从,初见项伯,即“兄事之”、“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足见刘邦是多么善于拉拢人,为己所用。
二.课外探究: 1.关于对项羽的评价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A.各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文字中司马迁与刘邦的观点。B.四首诗分别从哪个角度评价项羽?
提示: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如韩信受“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大胆的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誉的做法。
2.对刘邦、项羽二人,你更欣赏、肯定谁?(学生发言,各抒己见)三.我的收获:我的问题:
四.课外阅读: 文学评论: 成亦英雄败亦英雄──刘邦、项羽形象比较
项羽与刘邦同为秦末农民战争的将领,但二人的出身、性格颇为不同,因此对农民起义的策略、目的的认识也就有很大差异,而导致各不相同的结局。
项羽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所以项羽是世代簪缨的贵族军人,国恨家仇刻骨铭心的报仇使者,他反秦的目的就是希望回到四分五裂的战国局面,所以推翻秦后他就迫不及待得分封诸侯。刘邦出身农家,却不事稼穑,很会耍些流氓无赖的伎俩,有人称之为“白手起家的恶棍”,但他却是雄心勃勃,以王天下为目标。《史记》中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的壮大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俩人觊觎帝位之心相同,但其语言率真无忌,含而不露。项、刘性格之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我们所学的《鸿门宴》一文中,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差别也表现得相当清楚。项羽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气概不可一世;面对自己的政治对手,他却不加思索地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的秘密。在整场斗争中,项羽由优势变为劣势,又攻势转为守势,是必然的趋势。刘邦的表现与项羽大相径庭,他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危险当头,他虚心听取张良的意见,还忙里偷“闲”,了解张良与项伯的关系,年龄的少长,然后与项伯“约为婚姻”,使项伯成为自己的保护伞。当项羽说出曹无伤后,他不动声色,一俟回营则立即诛杀。
项羽因粗率而显忠厚诚信,而刘邦则正相反。拿楚汉订立的鸿沟协定来说,订约后项羽认真了,安心当他的霸王去了;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了协定东进攻楚。就争夺天下来说,刘邦此举堪称精明,但其为人未免过分狡诈了;项羽虽然诚实,但也太缺乏帝王的政治头脑了。在用人问题上,项羽骄傲自大,不肯听取不同意见,而刘邦则深谙用人之道,手下人才济济。项羽自以为“力拔山兮气盖世”,凭一己之力便可横扫天下,致使韩信、陈平等人都离他而投了刘邦。只有范增谋略过人,而且对他忠心耿耿,然而却不得重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举玉向他示意,他都“默然不应”,而错过了杀刘邦的好机会。刘邦则与之相反,鸿门宴前他那样认真地听取张良的见解,而且对手下的人真是用得其所。他在建立汉朝后,一次与大臣的讨论中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襄,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余,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所擒也。”尽管刘邦虚伪奸诈的性格为我们所不取,但其用人得法,却的确令人敬佩。
项羽因迷信武力而难免残暴,如坑秦卒、屠咸阳、烧秦宫等使他大失人心。而刘邦非常精于收买人心,他虽没有说出民与君和水与舟的话来但他是深解这个道理的,他的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为其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高中英语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doc】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 第一课 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11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1-13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9 新人教版必修10-04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单词(默写用)07-11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 7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9-29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2-04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 1人教版必修一.doc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