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艺课程总结(精选8篇)
课 程 总 结
姓 名: 梅卫
班 级:12211
学 号:20123021101
科 目:电子产品工艺及设备
指导老师:杨 虹 蓁
课 程 总 结
1.《电子产品工艺及设备》课程简介
《电子产品工艺及设备》的出现及发展
电子技术发展迅速,电子工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促进了电子信息陈烨的大力发展。各类电子器件和生产技术自检相互渗透,生产日趋规模化,自动化;集成电路的发展,器件、电路和系统之间的密切结合,电子产品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界限日益模糊;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日益紧密结合,电子工业已从单一的制造业过渡到电子信息产业。现代电子产品工艺正式随着电子工业发展应运而生的,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学习《电子产品工艺及设备》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也异常迅速。从日常生活到现代精密航空航天工业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关电子的产品或身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电子以及电子行业是如何改变和丰富我们生活的,有电子才有电子行业,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的是电子基础技术的支持。所以学习《电子产品工艺及设备》对于电子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也显得十分重要。电子行业将来一定会向更精密,更高效,更优越方向发展。当然这离不开电子基础产业的发展,只有当电子基数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以后电子行业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电子产品工艺及设备》主要内容
电子产品工艺及设备讲述了许多关于电子基础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电路图的识读与常用工艺文件、印制电路板、常用装配工具与准备工艺、常用设备、焊接技术、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电子产品的总装与检验,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等。
2.《电子产品工艺及设备》的课程总结
本学期给我们开这门课程,非常有必要,让我们对电子产品的工艺及设备的认识又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了解它的重要性。在与老师的相处中非常融洽,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收获颇多,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于这门课本身的认识,以及对整个电子行业的认识。也认识到本门课的重要性,故把本课程的学习课程总结如下:
绪论总结:工艺的发源与现代制造工艺:对于工业企业及其所制造的产品来说,工艺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优质产品以及增加生产利润。它建立在对于时间、速度、能源、方法、程序、生产手段、工作环境、组织机构、劳动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因素的科学研究之上。工艺学的理论及应用,指导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覆盖加工、制造、检验等每一个环节,直到成品包装、入库、运输和销售(包括销售活动中的技术服务及用户信息反馈),为企业组织有节奏的均衡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以说,工艺是企业科学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电子元器件总结:通常,对电子元器件的主要要求是:可靠性高、精确度高、体积微小、性能稳定、符合使用环境条件等。电子元器件总的发展趋向是:集成化、微型化、提高性能、改进结构。常用元器件简介:电子整机是由一系列电子元器件所组成。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正确识别、选用常识、质量判别方法,这对提高电子产品的装配质量和可靠性将起重要的保证作用。电阻器:物体对电流通过时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在电路中,起电阻作用的元件称为电阻器,它用字母“R”表示,其基本单位是欧姆“Ω”,常用单位有“kΩ”’“MΩ”等。在电路中,电阻器主要有分压、分流、偏置、限流、负载等作用。对于同一类型的电阻来说,体积越大,其额定功率越大。最常用的1W以下额定功率的碳膜电阻器和金属膜电阻器,其额定功率在电阻器上没有标出,实际应用时是依据电阻器的长度(不包括金属引脚)和直径来辨认。电位器的结构与特性:组成:电位器是通过旋转轴来调节阻值的可变电阻器,普通电位器由外壳、旋转轴、电阻片和三个引出端子组成。作用:由于电位器阻值具有可调性,因此常用做分压器和变阻器。用途:收音机音量调节,电视机亮度和对比度调节。电容器:定义:是由两块金属电极之间夹一层绝缘电介质构成。当在两金属电极间加上电压时,电极上就会储存电荷,所以电容器是储能元件(即储存电荷的容器)。特点:①它具有充放电特性和阻止直流电流通过,允许交流电流通过的能力(隔直流通交流)。②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两极板上的电荷有积累过程,也即电压有建立过程,因此电容器上的电压不能突变。③电容器的容抗与频率、容量之间成反比。即分析容抗大小时就得联系信号的频率高低、容量大小。电感器:电感器的作用:电感器俗称电感或电感线圈,在电路里起阻流、变压、传送信号的作用。电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它在调谐、振荡、耦合、匹配、滤波、陷波、延迟、补偿及偏转聚焦等电路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级管。二极管的分类:普通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双向二极管。二极管的检测:将万用电表拨在R×100或R×1K电阻挡上,若测出的电阻小于几千欧,则黑表笔所接触的电极为二极管的正极,红表笔所接触的电极为二极管的负极;若测出来的电阻大于几十千欧,则黑表笔所接触的电极为二极管的负极,红表笔所接触的电极为二极管的正极。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利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元器件按照设计要求连接起来,制作在同一硅片上,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机电元件:机电元件是利用机械力或电信号的作用来实现电路接通、断开或转接的元件。开关: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开关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按键开关、钮子开关和拨开关。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能根据输入电信号变化而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印制电路板总结:印制电路板的类型:单面印制电路板、双面印制电路板、多层印制电路板、软印制电路板、平面印制电路板;一个普通的PCB板由镀铜的树脂玻璃材料或一层铜箔与树脂材料粘贴在一起。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精密,电路板也就越来越复杂,多层电路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元件封装:元件封装是指元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的外观和焊盘位置。不同的元件可以共用同一个元件封装,同种元件也可以有不同的封装,所以在取用焊接元器件时,不仅要知道元件名称,还要知道元件的封装。印制焊盘:
焊盘也叫连接盘,是指印制导线在焊接孔周围的金属部分,供元件引线跨接线焊接用。印制导线 :印制导线的宽度 一般情况下,印制导线应尽可能宽一些,这有利于承受电流和制造时方便。表3-3为0.05mm厚的导线宽度与允许电流量、电阻的关系。印制电路的设计: PCB设计流程、PCB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印制电路板质量检验:1.外观检验;2.连通性检验; 3.可焊性检验;印制电路板的布局:整体布局、元器件布局、印制导线的布设。手工自制印制电路板的方法主要有描图法(用油漆、)、贴图法、铜箔粘贴法、刀刻法等。最常用的是描图法。
装配焊接技术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安装技术、焊接工具、焊料与焊剂、锡焊原理、焊接工艺、清洗剂等内容。安装技术的基本要求:保证导通和绝缘的电气性能、保证机械强度、保证传热的要求、接地与屏蔽要充分利用。印刷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安装:元器件引线的弯曲成型、元器件的插装。焊接工具:电烙铁是电子制作和电器维修的必备工具,主要用途是焊接元件及导线,按机械结构可分为内热式电烙铁和外热式电烙铁,按功能可分为无吸锡电烙铁和吸锡式电烙铁,根据用途不同又分为大功率电烙铁和小功率电烙铁。锡焊(锡焊是将焊件和熔点比焊件低的焊料共同加热到锡焊温度,在焊件不熔化的情况下,焊料熔化并浸润焊接面,依靠二者原子的扩散形成焊件的连接。)常用的焊接方法有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技术,常见的自动焊接技术有浸焊、波峰焊、回流焊等方法。浸焊:浸焊设备的工作原理是让插好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水平接触熔融的铅锡焊料,使整块电路板上的全部元器件同时完成焊接浸焊是将安装好的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在装有已熔化焊锡的焊锅内浸一下,一次即可完成印制板上全部元件的焊接方法。此方法有人工浸焊和机器浸焊两种。浸焊可以提高生产率,消除漏焊。浸焊的优点: 结构简单,由温度、时间与浸焊深度控制焊料,由焊盘的大小和元器件引脚的粗细决定可焊面积而形成焊点。手工烙铁焊接:待焊状态时为330~370℃,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点温度能保持在240℃~250℃。焊料的选择:内带助焊剂的管状焊锡丝,锡铅合金的含量一般为50-60%,为保证焊点的质量,应选择锡含量在55%以上,内藏松香应为MAR。焊锡丝的直径有0.5-2.4mm的8种规格,应根据焊点的大小选择焊丝的直径。回流焊:回流焊设备的内部有一个加热电路,将空气或氮气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后吹向已经贴好元件的线路板,让元件两侧的焊料融化后与主板粘结。这种工艺的优势是温度易于控制,焊接过程中还能避免氧化,制造成本也更容易控制。手工焊接要领:1.保持烙铁头的清洁 2.靠增加接触面积来加快传热3.加热要靠焊锡桥4.烙铁撤离有讲究5.在焊锡凝固之前不能动6.焊锡用量要适中7.助焊剂用量要适中8.不要使用烙铁头作为运送焊锡的工具。手工焊接技巧:对于焊接簧片类元件的接点:可焊性预处理;加热时间要短;不可对焊点任何方向加力;焊锡用量宜少而不宜多.MOSFET及集成电路的焊接:引线如果采用镀金处理或已经镀锡的,可以直接焊接。对于CMOS电路,如果事先已将各引线短路,焊前不要拿掉短路线,对使用的电烙铁,最好采用防静电措施。在保证浸润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焊接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秒钟。注意保证电烙铁良好接地。使用低熔点的焊料,熔点一般不要高于180℃。工作台上如果铺有橡胶、塑料等易于积累静电的材料,则器件及印制板等不宜放在台面上,以免静电损伤。清洗设备和免清洗焊接方法:通常清洗类型是按所采用的清洗剂的不同而区分,主要有溶剂清洗、半水清洗、水清洗三种类型。清洗方法:离心清洗:依靠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与清洗剂的化学作用去除污染物。汽相清洗:把SMA放入加热到汽相的溶液中清洗。汽相清洗:把SMA放入加热到汽相的溶液中清洗。喷射清洗:在压力泵的作用下,清洗剂经喷嘴高速喷出冲洗SMA。清除焊盘插线孔内的焊料方法:用合适的缝衣针或钢丝,从印制电路板的非焊盘面插入孔内,然后用电烙铁对准焊盘插线孔加热,待焊料熔化时,缝衣针便从中穿出,从而清除了孔内焊料。
电子装联技术总结:本章主要讲了电子产品的装配基本要求、搭接、绕接技术、压接。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整机装配前,对组成整机的有关零部件或组件必须经过调试、检验,不合格的零部件或组件不允许投入生产线。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2)装配时要根据整机的结构情况,应用合理的安装工艺,用经济、高效、先进的装配技术,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产品在功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要求。3)严格遵循整机装配的顺序要求,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4)装配过程中,不得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避免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敷层,不得破坏整机的绝缘性。保证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的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压接:压接技术是建基于使用压力往金属化孔里挤压插针(有或无弹性压合区)或馈线的基础方法。由于插针的范围宽泛和金属化孔较小的孔直径,它会导致气密导电连接。
表面组装技术总结:本章主要讲了表面组装技术概述、印刷技术及设备、贴装技术及设备、再流焊技术及设备、波峰焊接技术及设备、常用检测设备、SMT辅助设备、微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就是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SMT组装工艺与焊接前的每一工艺步骤密切相关,其中包括资金投入、PCB设计、元件可焊性、组装操作、焊剂选择、温度/时间的控制、焊料及晶体结构等。焊料波峰焊接最常用的焊料是共晶锡铅合金:锡63%;铅37%,应时刻掌握焊锡锅中的焊料温度,其温度应高于合金液体温度183℃,并使温度均匀。波峰焊:波峰焊是让插件板的焊接面直接与高温液态锡接触达到焊接目的,其高温液态锡保持一个斜面,并由特殊装置使液态锡形成一道道类似波浪的现象,所以叫“波峰焊”。波峰焊一般采用Sn63/Pb37的共晶焊料,熔点为183℃。Sn的含量应该保持在61.5%以上,并且Sn/Pb两者的含量比例误差不得超过±1%的焊料;助焊剂:波峰焊使用的助焊剂,要求表面张力小,扩展率>85%;粘度小于熔融焊料,容易被置换;一般助焊剂的比重在0.82~0.84g/ml,可以用相应的溶剂来稀释调整,焊接后容易清洗。选择性波峰焊设备工作原理是:为保护承受高温的能力较差的SMD-集成电路,在由电路板设计文件转换的程序控制下,小型波峰焊锡槽和喷嘴移动到电路板需要补焊的位置,顺序、定量喷涂助焊剂并喷涌焊料波峰,进行局部焊接。微组装技术是根据电原理图或逻辑图,运用微电子技术和高密度组装技术,将微电子器件和微小型元件组装成适用的可生产的电子组件、部件或一个系统的技术过程。它涉及集成电路技术,厚、薄膜技术,电路技术,互连技术,微电子焊接技术,高密度组装技术,散热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生产、辅助测试技术和可靠性技术等。微电子组装工艺主要包括精细基板制造、芯片安装、焊接、老化测试、密封、电路调试等工艺技术。
电子管理总结:这一节和以前最大的区别在于,讲授这个内容的时候放的是一个视频《时代光华》,主要讲了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一些事项,并且对企业成败的做了分析,阐述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企业管理的知识。首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其次是企业管理的意义:
1、企业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2、可以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3、可以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4、可以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
5、可以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
6、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3.《电子产品工艺及设备》的学习心得
首先真诚感谢老师在这门课上的用心良苦,为了我们学习得更好,特地把课件做的非常漂亮,内容也十分丰富!还特地找了许多视频清晰的讲述了电子工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十分单调的学习变得十分有趣!让同学们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
电子工艺课程是我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强和工程性强等几大特点。
教育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 培养出在具体生产工作岗位上能够指导电子产品现场生产、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专业技术骨干。
2 依据岗位职能和生产流程选定教材内容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劳动者。结合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选取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岗位情况, 使学生清楚所学知识在今后工作的作用, 消除课程陌生感。
电子产品整机制造过程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从设计开始, 试验、焊接、装配、调整、检验、维修、等方面的工艺过程;二是各种电子材料及电子元器件, 从使用的角度讨论它们的外部特性及其选择和检验。
电子产品工艺生产和管理岗位的要求:在开发阶段:根据产品设计文件要求, 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工时定额和工位作业指导书;指导现场生产人员完成工艺操作和产品质量控制。会对产品元器件筛选、有原理图能进行PCB电路板设计在生产阶段:要求对新产品的试制、试生产, 负责技术上的准备和协调, 现场组织解决有关技术和工艺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实施生产现场工艺规范和工艺纪律管理, 培训和指导工人的生产操作, 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控制和改进生产过程的工作质量, 协同研发、检验、采购等相关部门进行生产过程质量分析, 改进并提高产品质量。
在产品的发展阶段:研讨、分析和引进新工艺、新设备, 参与重大工艺问题和质量问题的处理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据此选定教材内容:从工艺的角度认识器件和材料;整机装配、焊接工艺;电子产品的检测及工艺;电子产品的技术文件;protel99se的应用等几部分。每部分内容贴近生产、贴近实用。比如从工艺的角度认识器件和材料这一章, 以使用为目的介绍各类电子元器件的电气性能参数、使用环境、机械结构参数、焊接性能、寿命。这些参数反应一个元器件的特征,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拉近抽象的理论符号与真实元器件、材料和产品之间的距离。达到学会使用的目的。
3 采用分层次教学和考核
课程内容确定以后, 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由于生源的限制我校目前电类各专业的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 特别是对于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 学生的掌握程度深浅不一, 这使得课堂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而言觉得价值不同。部分学生对实习动手的兴趣不高, 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电子工艺实习仅仅是简单的劳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对待,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成就感。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依具教学目标, 分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第一层是专业基础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第二层是中等水平的学生, 第三层是基础及动手能力较困难的学生。对第三层次的学生采用降低要求, 单项训练, 培养对电子知识兴趣。第二层次采用多练习、抓反馈提高专业知识学习能力, 掌握工艺和操作方法的应用, 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第一层次在理解、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基础上, 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方法灵活运用, 以及实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工艺课实训教学, 要求在一周内做一部电话机。具体步骤集体讲授、演示, 分层讲授, 分层练习, 辅导, 集体总结。
内容分为原理讲解;识别、检测元器件;焊接;整机检测;作图;写实验报告;总结几部分内容。
第一层次学生一般一天半左右完成品焊接。要求读懂原理图, 要求了解重要元件内部结构;能够独立识别检测元件、焊接美观无虚焊漏焊点、利用测试点检测整机, 解决简单故障、绘制原理图、pcb图, 写实验报告, 鼓励横向拓宽和创新。
第二学生层次一般在两天完成产品焊接。要求要求读懂原理图, 重要元件要求了解管脚作用;能够独立识别检测元件, 焊接无虚焊漏焊点, 利用测试点检测整机。绘制原理图, 分组做pcb图, 写实验报告。提高学习能力。
第三层次学生在两天办到三天完成成品焊接。在老师和第一二层同学帮助下求读懂原理图框图, 重要元件要求了解作用能够识别元件, 焊接无虚焊漏焊点, 检测整机。绘制原理图, 写实验报告。培养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自尊感, 成绩评定非常重要。否则分层教学就会流于形式。针对本课程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特点, 在课程的考核中采用分层考核和项目成果检验+过程检验的相结合方法进行终结考核, 学习上的成就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东西, 因为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功的标志, 而对另一个学生3分就是很大进步。把学生实训过程, 动手能力的高低作为评定的一部分, 是因为有时学生独立分析遇到的故障, 需反复拆装试验, 排除了故障, 但线践板的美观降低了影响了成绩, 通过分层和过程考核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
4 结语
电子产品工艺课程通过依据岗位职能、生产流程选定教材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中紧密结合企业生产, 增加一线体验, 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采用分层次教学和考核, 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学习, 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电子工艺课程是近年来高职高专电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高职课程向实用性转变的成果。本人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 依据我校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 在课程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关键词:教材,分成次教学,分层次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卫平, 陈栗, 王伟平, 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李文方, 李伟.应用型高校电子工艺课程改革探索, 黄河科技学院[J].科技信息高校理科研究, 2010, 28.
[4]林明勇, 刘华姿.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24.
【摘要】针对电子制造工艺课程的特殊性,重新调整和设计了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子制造工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52-02
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是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校的宜伦学院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电子制造工艺的特殊性
电子制造工艺是一门与实际紧密贴合的课程,强化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电子工艺的工艺流程包括设计、试验、装配、焊接、调整、检验等。现代电子制造工艺可以通过对各种器件进行数学建模,并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仿真来进行简化,解决传统设计和调试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制造工艺课程通常开设时段较早,同时课程课时有限,通常在16学时,相关专业课程未学习,因此有必要对电子制造工艺教学进行改革,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以电子基本工艺知识和有关设计要求为基础,联系电子行业发展,以现代先进电子工艺技术为主导;结合目前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发展要求,即小型化、集成化、功能化、绿色制造、可靠性、电磁兼容测试等要求,同时结合学校实训中心现有设备,课程设置上包括电子制造工艺基础理论、电子产品设计、PCB制板、SMT表面贴装、直插件焊装、电磁兼容测试等环节。
2.以典型的电子工艺实训案例为线索贯穿整个授课内容,以典型产品为例进行授课,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与学生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紧密结合,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课程选择了两个典型的电子产品。
电子功放,电子制造工艺课程与电子分析课程内容相结合,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电子分析理论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避免了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授课中学生走马观花的现象,同时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
单片机开发板与学生下一学期学习的《单片机原理》课程内容相结合,本次学生的作品可以作为后期课程的实验装置,为下学期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电子制造工艺课程的授课内容以电子功放和单片机开发板为主线,介绍相关先进技术和工艺,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分析思考查阅资料,到动手制作、焊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了解先进的测试方法和原理,最后完善作品,完成课程论文。
图1 电子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在电子制造工艺课程中,利用现有的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如电磁干扰扫描系统、辐射电磁场抗扰性试验系统、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测试系统等,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的发展,电子产品的高频化和微型化的发展,对电子产品的抗扰性能、敏感性能测试及谐波分析重要性,电磁干扰和电磁污染的危害,并了解相关电磁兼容标准。同时,通过该环节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设计中应关注和避免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设计。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电子制造工艺课程的特殊性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授课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下需要完成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知识点,通过邮件或增加课后答疑时间的方式与老师交流,共同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分组激起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课下自学解决课时不足问题,并通过课上任务下达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很好的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使课堂氛围更为轻松,这种授课方式是对学生的一个挑战,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课后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每一次的任务。
在授课教师团队的组织中,针对不同环节选择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确保每个环节的授课质量,并通过典型产品,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
在课程考核上,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发挥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既考察掌握的知识点,同时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动手能力。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及作品成绩。学生答辩时通过报告、制作PPT、作品进行展示,同时明确各自在项目工作中承担和完成任务的比例, 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小组的工作,避免出现小组中仅有小部分人完成任务,而大部分同学走马观花的现象。
四、总结
通过电子制造工艺课程从授课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中鼓励学生创新设计,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允许学生出错并在错误中加深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能真正深入研究,做到动脑探索和正动手实干的很好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勇.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农机,2012,39(11).
[2]张祖林,吕刚,胡进德.电子产品制造工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王平珍.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3).
电子工艺实习总结 大二的时候就听说我们要有一次电子工艺实习,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所以看到有的同学说自己正在上电子工艺实习课,有点羡慕。到了大三快结束的突然通知我们18,19周要上电子工艺实习课,嘿嘿,我们专业电子工艺实习课也到来了。
18周一天气有点寒冷,我们按要求来到了二教与三教之间的实验室基地,没有等多久,一位穿着红羽绒的男老师,箭步如飞的从一楼升到了二楼,对这个老师的初步印象是身体好健壮,轻盈。然而,随着他的“crazy”的话语一出,此老师的形象立刻丰满了一些,原来老师有点„。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老师对我们要求有四点1:不准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垃圾不能乱丢,要放在垃圾桶里;2:不准多次迟到;3:不准在实验室里打架,因为实验室里有电烙铁,有剪刀„„,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错。而后,我们就按着自己的座位号依次进入,坐好;4如果期间手被导线扎了,被烙铁烫了,不要大声嚷嚷,你不说没有人知道,而且,期间,如果你的电烙铁坏了,先不要急着找老师,要先自己看看怎么回事,看看自己能不能修好。干净整齐的工作台,明媚的实验室,虽然有点冷,感觉挺好。年轻的红衣老师给我们核对自己各工具箱内的工具,然后来了一位年龄稍大的一位老师,老先生让我们看投影仪上的字“欢迎新员工”。嘿嘿,竟然是欢迎新员工而不是欢迎新同学,老先生说我们是同事,我们来这就是为了学习电子工艺,来锻炼动手能力。嗯,我感觉也是,平时确实没有动手的机会,这次还不知道行不行,有点小担心。
老师各个介绍完后,红衣老师就指着我们桌上一盒乱七八糟的导线,让我们把小导线的两头用斜口钳剪掉,还得把它的皮剥了,第一次干这种活,其实刚开始我有点轻视它了,这点小东西我还能干不完,老师说完我和我的同桌就开始动手,这个斜口钳太难使了,我们的导线太短了„„我们把没有剥完的理由归于这个,那个,其实是我们手不够灵活,没力气导致的,都怪平时锻炼少。这一中午,我的右手大拇指处磨出了一个水泡,同桌的手被导线扎出了血,嘿嘿,“有苦不能说呀”
以下是几点对练习任务的一些心得领会。
一,焊接
焊接这门技巧,说起来不难,只要给几分钟就可以够焊接,可是要焊的完满,焊得精确,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变了,早在一年过去我就学过焊接,不过异国此次这们系统的进修,经过议定此次焊接练习,让我系统的把握了焊接的技巧,焊接程序:
(1) 焊接前处理元件,
(2) 将元件放到焊盘上,同时将烙铁放到焊盘响应的部位,放入焊料,待焊好先掏出焊料,然后掏出烙铁。
(3) 查抄焊接质量
①焊点是不是敞亮光滑油滑,有没有假焊和虚焊
②将同等格的焊点从头焊接。
(4) 焊接终了,拨下电烙铁插头,待其冷却后,收回东西箱不过要注意,从最入手下手元件的选择处理,到最终结束,每个程序的是很总要的,一个程序不对就有大略导致最终产品的质量题目,有的不对偶然是很难发觉的。所以说每个程序做到最好,才华把保重产品最终的质量。
二,印制电路板计划与建造
电路板是元器件彼此连接必要一个载体,是特别紧张的,电路板有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直接在全能板上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路板也有效电脑计划建造的pcb板等,此次练习紧张是进修了pcb板的建造,对付现阶段实行室 的前提只能在实行室做些大略的单层板。紧张有几个程序:谋划机计划à打印à转印à修板à腐化à去膜à钻孔à水洗à涂助焊剂,建造出来的电路板可以安顿贴片元件和插孔元件。
三,数字万用表道理与组装
数字万用表是搞电子的工作人员必备的配置之一,明白她的道理和焊接是特别故意义的,本次我们是经过议定道理图本身焊接组装。一路下来也不是那么的风平浪静的,在期间也碰到了一些题目,比如元件的识别,各个部分的组装,因为毕竟只有一张道理图,不过最终我们还是经过议定交换进修克服了这些坚苦,最终把万用表调试出来,大略有1%的偏差。偏差只是一个估计值,紧张造成偏差的因为,大略有以下几个,
1)选用的电阻,因为不能用万用表测量只能用色标法本身给读,没法判别电阻值精确程
2)调整按钮的调理,人造调理不大略到达百分之一百的精确,不能同时分身电压档,电流档,电阻档。
3)焊接进程的粗心,虚焊,漏焊有大略导致偏差的存在。
四,fm收音机的组装
本次练习组装的收音机采取的是电调谐弹片fm收音机集成电路,调谐便利精确,接纳频率87-108mhz,较高的接管伶俐度,形状小巧,便于携带,耗电量小等特点。
fm收音机的安置流程:元件的检测―>丝印焊膏à贴片à再流焊―>查验,补焊à
tht元件焊接à部件装配à查验,调试à总装。
经过议定此次对万用表和fm收音机的组装,让我明白了组装,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它们的道理和一些计划理念,要做好一样东西出除了花时候,还要以当真的立场去分析,去思虑。经过议定此次实际操纵让我明白了实践的紧张性。此次也补充了我实践上的不敷,让我进修有了更大的动力
首先,第一次课,使我通过视频了解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设备及电子科学,工艺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发个方面,它包括广播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电子应用系统。通过视频,我们了解这些复杂的电子产品生产的环境,条件,以及在工厂中的流水作业过程及手工焊接过程。初步了解了我们在下几节课中要用到的工具,如老虎钳,锉刀,电烙铁,改锥及电子器件如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级管,芯片等。并且还介绍了常见的焊接工艺等,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次课,为了让我们能体会一下实际操作,为三四节课的万用表的焊接与组装做准备,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块电路板和一些电子元件。初次焊接,真还有点不适应:刚开始还没多久,就把烙铁头就给弄的氧化了,当时把我给急得是满头大汗啊!幸亏老师刚好就在我旁边,她马上就教我如何保护烙铁头以及氧化后怎么办,这才使我以后的焊接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不过,我觉得我还真应该感谢那次氧化,因为从那以后,我的烙铁头就再也没氧化过,当然是那次惨痛的经历教会了我。整整一下午,虽然说没焊几个元件,但我觉得自己的焊接水平还和其他的同学有差距。因此,当我将指定的元件焊好后,我又将剪下的铁丝弯成类似元件的形状,继续焊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后焊的质量也渐渐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使我很欣慰,对后面的焊接信心十足。
转眼到了第三次课,真正的考验来了!先是看了十几分钟的焊接录像,接着就是领器材,准备焊接。当我打开盒子一看,傻眼了:这么多元件(大概是50多个),能焊完吗?还有那么多复杂的,当时真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我还是很快的冷静下来,并且是根据老师上课讲过的“电阻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大功率,其他元件从小到大”的原则,一下午的时间,竟然大部分已经焊完了!通过这次课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后那种由衷的喜悦。最后一次课,把没焊完的电路板焊完后,交给老师检查,总体评价不错,就是有几个焊点用锡有点多,影响了整体的效果。因此,分数不是很理想。之后,就是组装万用表了,这一块基本上没啥难度,就是把其中的导电胶条弄好就可以了。因此,没过多久,一个精巧准确的数字式万用表就组装好了,经过了一系列的测量,调试工作后,就可以将它交给老师作评定了。
确切的说,这应该是我的学生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动手课,回过头来,我自己觉得有几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一,从理论上,我对电子工艺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焊接的方法,焊接的顺序,焊接的元件以及工具,焊接的各种技巧等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焊接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方面,增强了我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四周的训练,使我们真的和电烙铁进行了“亲密接触”。卧焊,立焊,焊电阻,焊导线,样样都练,原来拿着电烙铁手都发颤,现在能准确地进行焊接。现在我最盼望的就是寒假回家后,如果家里面的电器和电子产品还了以后,能让我一显身手。
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电子类专业的相关人才需求逐步提升,则对电子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1.实训内容固定
目前部分民族院校的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教学实验内容比较呆板固定,实训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笔者所在学校安排电子工艺实训课程学生只是按照产品说明书,把相应的元器件焊接到电路板上,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实训时间短
笔者所在学校安排学生实训只有30课时,实验项目包括焊接练习,造型设计和收音机制作等实验项目,而且上课时间分散,焊接练习需要长期不间断训练,学生刚练习的有效果,中断几天后又要重新练习,无形中造成课程时间的浪费,使学生实训效果差大打折扣。
3.学生被动实训
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电子工艺实训的作品验收势必缺乏灵活性,使得学生无法做到自由发挥。学生头脑中的想法和创新性观点无法及时得到验证,限制了其学习主动积极性,在最终的结果验收环节,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的实训效果。
二、民族院校提高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
1.提高现有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更新落后的实验设备
首先,学校的专业实验室要加大开放力度,除了正常教学使用实验室外,还要适时的开放实验室,通过制度化管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加大对实验室教师的管理力度,通过制定激励政策使实验室教师主动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能力的提高。其次,通过国家支持高校发展的政策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并且要有前瞻性,保证设备在5年不会被淘汰;最后,通过实验室的奖励制度吸引学有余力的为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到实验室教师的日常管理中,同时为学生进行综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实践培训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的进行教学调整,要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哪一块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我们就加大学生感兴趣教学内容的比重,在实训中需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特征,开展认知性的实验教学,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常用工具的使用等,后续可进行设计性的实验教学,可进行创新性实验的学习,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进行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3.突出系统设计,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根据电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需要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培养,系统设计能力的提升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电子工艺实训课程实验的操作让学生了解整个电路的布局和原理,为系统设计做准备。电子工艺实训课程能够明确综合设计实验的改革方向,引入各类新技术,以顺应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出综合技能水平更为出众的电子专业人才。
4.顺应新时期需求,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工作
我们需要对实验室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并提供进修和深造学习的机会,不断拓宽自身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面,构建起系统、完善专业知识框架;同时可以培养出在某一细小领域专业精深的实验教师,既能从事教学工作,又能带动实验研究领域的发展,全面提升实验教学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为培养电子电工人才提供坚实的教育队伍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民族院校的电子工艺实训课程质量,就必须要完善实验设备,调整实验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内容,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工作。为提高民族院校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红霞.电子工艺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网友世界,2014(12).
摘 要:本文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2-02
一、导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广、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及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电容器”这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二、基于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容器”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在《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常用元器件识别单元。作为电子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始终贯穿于后续的电子专业课程中。如果学生在此没能打好基础,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兴趣的建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节专业入门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偏重于常识性介绍,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推理,而对于笔者所授课的高一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他们大都有厌学情绪,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些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思维比较活跃,易激发,偏好上技能性课程。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呢?笔者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
2.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接着通过任务激励、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来得到课程的知识与概念,最后利用实战应用和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具体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设置表
·教学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并分发上课所需的器件,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师生一起完成电容器的火花放电实验。由实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电路符号。再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三种常用的电容器,即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和瓷介电容器。
(2)任务激励
当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概念并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顺势给出任务一,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三个电容器放电的效果不一样呢?通过思考、讨论,他们就会猜想到可能是三个电容器内部充的电不一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结果分析,进而引出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与单位,并用生活中的水容器与之类比,这样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会很直观、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以后,马上引入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们如何知道某一个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呢?然后安排任务二和任务三来探究答案。在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测一测、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常用电容器容量标注的一般规律。
(3)实战应用
知识概念点得出以后,教师就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概念点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安排任务四和任务五进入到实战应用环节。
在任务四学生识别电容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他们在说笑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内容。学生能较好完成任务四的内容,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实现,然后给出任务五,在巩固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任务五中学生测量已损坏的电容器后马上会发现测量的电容量与标注值相差太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加思考后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后面所发的电容器肯定是坏的,从而引出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这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和掌握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
(4)延伸拓展
对以上5个任务的设置,笔者力求“浅显易懂”,但对学生来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学生取得实战应用的胜利后又安排了任务六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不做解释,而留给学生去实验、思考。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也为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启一扇探究新知识的窗户,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讲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串并联做好铺垫。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式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适合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能提高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任务搭桥、问题引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其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做中学”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检查,及时的运用,反过来,实践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强化。
3.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变教学为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才鹏主编.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7(4).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简介:彭上越(1965-),男,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
摘 要:本文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2-02
一、导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广、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及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电容器”这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二、基于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容器”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在《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常用元器件识别单元。作为电子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始终贯穿于后续的电子专业课程中。如果学生在此没能打好基础,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兴趣的建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节专业入门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偏重于常识性介绍,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推理,而对于笔者所授课的高一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他们大都有厌学情绪,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些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思维比较活跃,易激发,偏好上技能性课程。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呢?笔者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
2.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接着通过任务激励、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来得到课程的知识与概念,最后利用实战应用和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具体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设置表
·教学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并分发上课所需的器件,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师生一起完成电容器的火花放电实验。由实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电路符号。再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三种常用的电容器,即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和瓷介电容器。
(2)任务激励
当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概念并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顺势给出任务一,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三个电容器放电的效果不一样呢?通过思考、讨论,他们就会猜想到可能是三个电容器内部充的电不一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结果分析,进而引出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与单位,并用生活中的水容器与之类比,这样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会很直观、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以后,马上引入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们如何知道某一个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呢?然后安排任务二和任务三来探究答案。在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测一测、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常用电容器容量标注的一般规律。
(3)实战应用
知识概念点得出以后,教师就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概念点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安排任务四和任务五进入到实战应用环节。
在任务四学生识别电容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他们在说笑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内容。学生能较好完成任务四的内容,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实现,然后给出任务五,在巩固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任务五中学生测量已损坏的电容器后马上会发现测量的电容量与标注值相差太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加思考后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后面所发的电容器肯定是坏的,从而引出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这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和掌握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
(4)延伸拓展
对以上5个任务的设置,笔者力求“浅显易懂”,但对学生来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学生取得实战应用的胜利后又安排了任务六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不做解释,而留给学生去实验、思考。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也为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启一扇探究新知识的窗户,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讲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串并联做好铺垫。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式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适合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能提高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任务搭桥、问题引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其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做中学”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检查,及时的运用,反过来,实践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强化。
3.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变教学为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才鹏主编.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7(4).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简介:彭上越(1965-),男,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
摘 要:本文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2-02
一、导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广、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及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电容器”这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二、基于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容器”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在《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常用元器件识别单元。作为电子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始终贯穿于后续的电子专业课程中。如果学生在此没能打好基础,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兴趣的建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节专业入门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偏重于常识性介绍,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推理,而对于笔者所授课的高一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他们大都有厌学情绪,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些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思维比较活跃,易激发,偏好上技能性课程。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呢?笔者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
2.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接着通过任务激励、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来得到课程的知识与概念,最后利用实战应用和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具体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设置表
·教学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并分发上课所需的器件,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师生一起完成电容器的火花放电实验。由实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电路符号。再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三种常用的电容器,即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和瓷介电容器。
(2)任务激励
当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概念并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顺势给出任务一,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三个电容器放电的效果不一样呢?通过思考、讨论,他们就会猜想到可能是三个电容器内部充的电不一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结果分析,进而引出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与单位,并用生活中的水容器与之类比,这样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会很直观、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以后,马上引入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们如何知道某一个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呢?然后安排任务二和任务三来探究答案。在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测一测、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常用电容器容量标注的一般规律。
(3)实战应用
知识概念点得出以后,教师就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概念点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安排任务四和任务五进入到实战应用环节。
在任务四学生识别电容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他们在说笑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内容。学生能较好完成任务四的内容,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实现,然后给出任务五,在巩固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任务五中学生测量已损坏的电容器后马上会发现测量的电容量与标注值相差太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加思考后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后面所发的电容器肯定是坏的,从而引出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这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和掌握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
(4)延伸拓展
对以上5个任务的设置,笔者力求“浅显易懂”,但对学生来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学生取得实战应用的胜利后又安排了任务六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不做解释,而留给学生去实验、思考。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也为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启一扇探究新知识的窗户,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讲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串并联做好铺垫。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式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适合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能提高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任务搭桥、问题引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其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做中学”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检查,及时的运用,反过来,实践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强化。
3.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变教学为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才鹏主编.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7(4).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推荐阅读:
电子工艺总结06-13
电子工艺实习指导06-19
电子工艺实习心得01-02
电子工艺实训心得06-29
电子工艺实训大纲10-21
收音机电子工艺实习报告10-22
电子工艺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07-02
材料与工艺课程总结11-10
钳工工艺课程标准07-23
珠宝工艺课程小结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