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精选7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1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邓小平D.王稼祥 2.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A.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是在()A.1949年 B.1978年 C.1989年 D.1992年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群众路线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为人民服务

6.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A.思想更开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B.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D.排除姓“资”姓“社”抽象理论争论的干扰

8.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10.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在()A.遵义会议上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2.在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A.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B.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C.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D.南方谈话

13.邓小乎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4.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1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A.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B.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C.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17.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9.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

A.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取代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 D.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A.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解放思想就是()A.一切从经验出发 B.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 C.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D.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4.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

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A.马克思主义精髓 B.毛泽东思想精髓 C.邓小平理论精髓 D.是党的工作作风 6.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两个凡是”是指()A B.C.D.凡是党中央的决定,7.“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 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

8.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A.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确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10.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特色的社会主义” C.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讲话

D.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思想路线 B.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C.是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 D.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1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其中有()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13.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4.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A.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 B.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问姓“社”姓“资” C.不可以把那些既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

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15.江泽民在《论科学技术》一文中指出:“创新是()A.一 个民族的灵魂 B.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1.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3.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4.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5.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四、论述题

1.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确立的?

2.试述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的理解理论创新?

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8.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是其理论的精髓, 是我们处理一切实际事务的基本原则,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涵:所谓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就是指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我们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研究事物, 实事求是也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解放思想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要求, 是实事求是的外在表现, 只有遵循实事求是, 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 是解放思想的最终目标, 只有大胆解放思想, 才能不断地修正思想与实际的距离做到实事求是。

一、我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近代我国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使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于别国, 改革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 改革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们必须有科学的认识, 然后再采取符合规律的措施, 即一切从实际出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局势, 党中央明确提出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国情, 放眼世界, 在经过多方论证, 不断探讨和借鉴国内外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在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以平等互利的原则, 通过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多种形式取得了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检验证明, 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是非常及时的, 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 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改革开放离不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上有其独特的理论, 尤其是在处理祖国主权问题上颇显其独到之处。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关乎我国主权完整的大事, 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国两制”就是最精辟的概括。1995年1月30日, 江泽民同志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 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重要看法和主张。在“一国两制”精神指导下, 香港和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性。事实证明, “一国两制”适合中国国情, 适合中国维护主权完整的需要, 是创新之举, 明智之举。我们在处理党和国家的各项事务中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相符合的

党的十六大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着力点, 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使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 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实际, 也是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标和原点。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至今, 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 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五、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中国政府迅速而果断地调整货币政策促进对外贸易, 减税减少企业负担, 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和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这些措施成功地维持了市场信心, 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率先复苏。

中国的“实事求是”与欧洲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至上”有共通之处:双方都摆脱了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突出了人的理性精神, 并因此而推动了各自划时代的工业革命。但两者也有差异:“实事求是”毕竟是中国文化与现代文明互动的产物, 摆脱了过去西方理性主义所包含的种族主义和唯我独尊等历史局限, 强调了一切理性活动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 而检验的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正因如此, 在“实事求是”指导下的中国崛起, 没有像欧洲崛起那样给世界带来战争, 而是带来了和平与发展的大量机遇。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其放在我们处理日常事务中来衡量, 就是“一切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就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人民网-《环球时报》“实事求是”让西方民主难以忽悠中国;

[2]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3

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现状

笔者在浙江省高校中随机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

关于这一话题的调查,各高校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同学们普遍认为都属于被动学习,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并不太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只是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过,但自己并没有主动地学习过,对这一理论体系可谓一知半解。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由于都是被动接受,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这些理论只是为了考试或是别的诸如考研、考公务员等现实目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已经真心接受这一系列理论。在调查中,同学们普遍觉得无论自己是否真心接受这些理论,都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媒介

当问及同学们日常是通过什么样的媒介来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时,答案在各高校中几乎是完全一致的:理论的学习与接受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当问及其他一些获取信息的渠道,例如网络、微信、微博等对同学们接受这类理论成果是否有帮助时,回答也几乎是一致的:这些平台会促使同学们关注一些热点问题,但对于理论的接受而言,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同学们接受理论的主要媒介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而时下人们常用的信息平台对于同学们接受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现实环境

当问及同学们为什么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不高,且平时除了课堂,基本不主动接受其他渠道的学习时,同学们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总结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观点。一是同学们觉得一直以来,这一系列理论的传授模式让他们只知道这一理论是什么,而根本弄不清楚这一理论的来源、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这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同学们觉得乏味,因此不愿意真心接受;二是当下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们,尤其是各种思潮的冲击,让同学们感觉到无法判断,无所是从;三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的转型期,许多问题日益突显,许多同学关注到了这些矛盾问题,却发现自己平日所学的理论无法去解释、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因此逐渐对理论的接受度降低,甚至是产生怀疑心理。

(四)当代大学生对理论传授者的看法与感受

对于理论的传授者,同学们普遍认为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度,取决于授课的教师,其人格魅力、知识拥有度、授课的方式都与授课的效果与同学们对这些课程的认可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由于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授课教师在课堂把握上尤其是与学生的互动层面都是同学们所认可的。与此同时,同学们谈到对理论传授者的其他感受时,有相当多的同学觉得教师需要用他们的亲和力、渊博的知识面以及对学生们需求的关注来提高他们人格魅力,这或许可以反映出同学们对思政课教师的期待。

二当代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障碍性因素

(一)接受主体层面的障碍性因素

作为接受主体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不高,这是最大的障碍性因素。同学们不愿意去主动学习,不愿意去主动思考,不愿意去真心接受……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与国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预设目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培养学生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1]形成了悖论,情况令人堪忧。

(二)接受媒介层面的障碍性因素

接受媒介的单一性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接受效果的障碍性因素。当代大学生接受理论的主要媒介来自课堂,这与我们目前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平台日益多元化的现状是格格不入的。当代大学生是最接近先进信息平台的群体,如果在这些信息平台中,大学生能够关注、学习理论,就十分有利于理论的传播,同时理论被大学生接受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但是,由于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陈旧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信息平台几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接受的媒介只局限于课堂,而没有扩展到各个信息平台,这种单一性使得理论的宣传与被接受度大打折扣。

(三)接受环境层面的障碍性因素

接受环境的复杂性也是阻碍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接受度的障碍性因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一些社会矛盾突显,但许多矛盾没有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这就使我们的大学生会对社会现实产生迷惘,由此会对我们所宣传的理论也产生怀疑心理,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代,许多其他的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会传入到大学生们之中,加上国外一些媒体与势力的推波助澜,部分思潮可以说在大学生中间广泛宣扬,拥有一定的市场。因此,可以说,当代各种思潮的涌入,也影响到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

(四)理论传授者层面的障碍性因素

理论传授者,通常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自这一层面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个人素养培养力度不够。有许多思政课教师只关注到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在自身理论素养的培养、知识的拓展,人格魅力的增强等方面所下的工夫不深。二是普遍的歧视造成了思政课与思政课教师的地位不高的局面。高校中思政课教师自信心不足,话语权不足局面的产生,部分思政课教师无法安心授课,或是消极怠工,这就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抓不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理论的传授也就受到了阻碍。endprint

三消除障碍性因素,提高接受度的措施

如何消除上述的障碍性因素,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拓宽传授媒介,让大学生时时接触理论、接受理论

除了利用学校的教学平台,建立健全相关学习网站或是开设网上课堂之外,我们还可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理论传授方式。“网上论坛”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网上论坛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变单向注入式教学为双向和多向互动式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方法的交互性和启发性。利用网上论坛,教师提供若干基本论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辩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新问题;教师梳理学生的提问,随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必要时还可将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带进课堂重点加以分析和讲解。[2]总之,我们应该通过多种信息平台的导入,拓宽理论传授的渠道,让广大学生能够时时接触理论,从而提高广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度。

(二)为理论的传授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实环境

上文述及,复杂的现实环境制约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接受度,因此,我们必须着力为理论的传授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实环境。从国家治理的层面而言,提高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妥善处理好大家关心的各种矛盾,就是为理论的传授提供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实践支撑。从教师的理论传授而言,只有用爱和责任讲授理论,才能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可亲可爱可敬可信,为大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矛盾,反思思想困惑,提升精神境界,促进自己健康成长,提供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净化现实环境,从而力求实现理论传授的两大变化:一是让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由排斥到喜爱,由“要我听”到“我要听”;二是让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由不感兴趣到较感兴趣,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内化。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可亲可爱可敬可信,是我们的共同目标。[3]

(三)着力提升理论传授者自身素养与人格魅力

只有在一种平等、尊重的教育关系中,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可以信任的朋友,也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和对话,才愿意真心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只有在自愿共同遵守某些超越性规则的前提下,平等协商,求同存异,争取达成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共识;只有容许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提出异议,并以此为契机,才能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导。[4]另一方面,理论传授者还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更好地认同,才能以自身极具吸引力的人格魅力将理论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所真心接受。

总之,当今时代,我们处于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我们也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接受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要攻克这一难题,需要国家、社会以及我们个人共同的努力,让理论能够深入人心,让理论能够真正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我们的期盼,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万花.基于实现教学目标理念下的“概论”课教学模式探讨[J].前沿,2012(4).

[2]贾亚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J].教育探索,2010(4).

[3]房玫.让马克思主义可亲可爱可敬可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革命性

2.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 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 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

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

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开拓创新 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7.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9.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苏联模式”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B

6.D 7.A

8.D

9.A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世界观前提的是 A.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 B.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C.世界由可变的和不可变的两类事物构成

D.事物的规律乃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关系而不是事物外在的直接表现 E.规律是事物所固有的,但不是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规律性。2.下列表述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的是

A.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的过程 B.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C.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

E.“解放思想”是对“与时俱进”内涵准确.全面的揭示 3.解放思想的内涵有

A.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B.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C.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D.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E.是为实事求是服务的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

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B.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的灵魂

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5.“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

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 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

E.违背了改革开放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A.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B.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C.是个政治问题

D.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E.是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

7.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A.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D.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 8.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坚持群众性

E.富于创造性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出现了若干重要转变,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从固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 C.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D.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社会主义原则

E.从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1.ABD

2.ACD

3.ABD

4.ABCDE

5.ABC

6.ABCD

7.AE

8.ACE

9.ABCE

三、辨析题

1.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解放思想 【参考答案】

正确。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第二,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第三,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第四,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必须同实事求是相联系,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

四.简答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参考答案】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经过一段思考的过程,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 3 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被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参考答案】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 4 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五、论述题

1.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2.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参考答案】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3.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参考答案】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

六.案例分析题

粉碎“四人帮”后,在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这个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上,国内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日益显露且无法回避的矛盾。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两报一刊发表了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两句话很快就被概括为“两个凡是”,作为当时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

推行“两个凡是”的方针,就必然要维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就难以冲破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的束缚,就难以将党和国家的建设引向正确的轨道。

此时,由于“两个凡是”的阻碍,邓小平还没有恢复工作。但他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对“两个凡是”的口号,他持坚决反对态度。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在给华国锋.叶剑英并转党中央的信中,极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不久,邓小平在与中央几位同志的谈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邓小平的话,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无异于石破天惊,令人振聋发聩。

1977年7月,复出后的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在全会闭幕时,他再一次强调要对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并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特别重要。

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真理标准问题。也正是在邓小平这些重要论述的影响下,一些党的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开始在质疑中大胆思索。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的力量正在积聚,一场广泛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将来临。

1978年4月上旬,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寄给《光明日报》的理论文章《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引起了新任总编辑杨西光的高度重视。杨西光建议作者对该文作进一步修改,以加强现实针对性,并请正在撰写同一主题文章的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共同参与修改。经反复修改,并经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胡耀邦审阅定稿后,5月10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刊登在中共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了此文。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这篇文章深刻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显然,这篇文章从理论上对“两个凡是”僵化思想路线给予了否定和批判。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文一经发表,即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它首先遇到的却是主张“两个凡是”的人的责难和压制。

关键时刻,邓小平挺身而出,在中央领导人中率先对这场讨论给予了态度鲜明和坚强有力的支持。5月30日,他在同胡乔木等几位同志谈话时尖锐地指出:“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6月2日,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号召人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不久,《解放军报》就发表了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的理论文章,以鲜明的态度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人民日报》随后进行了转载,有力地推动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开展。7月21日,邓小平在同中宣部负责人 6 谈话时,针对真理标准的讨论,明确提出:不要再“下禁令”.“设禁区”了,不要再把刚刚开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向后拉。

9月中旬,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随即视察了东北三省和唐山.天津。期间,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猛烈抨击“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强调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的北方谈话,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来点火的”,他点燃的,是思想解放之火,是烧毁一切禁锢人们思想的条条框框的真理之火。

为了有力支持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不仅进行了广泛的思想发动,而且敢于针锋相对地与消极面作直接斗争。

在真理标准讨论的热潮在全国日益形成之时,党的重要“喉舌”.在“文化大革命”中向来并驾齐驱的“两报一刊”,却出现了分歧:作为党中央理论刊物的《红旗》杂志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不卷入”政策,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不转载,对真理标准的讨论不表态。真理标准的讨论,实质上是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两条思想路线的一次正面交锋。《红旗》的不卷入,实际上就是对“两个凡是”的肯定和支持。而且,由于《红旗》杂志的性质.规格及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力,它的不卷入,对于真理标准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1978年11月,谭震林在为纪念毛泽东诞辰85周年而写给《红旗》杂志的文稿中,坚持要写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红旗》杂志负责人考虑到谭震林在党内德高望重,直接改动文稿不合适,于是在11月16日将该文稿呈送中央常委审阅。邓小平看到后,在批语中写道:“我看这篇文章好,至少没有错误。改了一点,如《红旗》不愿登,可转《人民日报》登。为什么《红旗》不卷入?应该卷入。”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看来不卷入本身,可能就是卷入。”之后,李先念对这篇文稿也写了支持的批语。在此情况下,《红旗》杂志才不得不刊登了谭震林的文章。由此,实际上结束了《红旗》杂志的不卷入状态,从而为真理标准讨论又扫除了一个障碍。

在邓小平等一批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和极力推动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全国理论界.新闻界等纷纷举办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会,努力使更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到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并在讨论中努力澄清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激发大家敢于突破思想禁锢思考问题的巨大勇气和创新精神。

与此同时,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也都纷纷参与到真理标准的讨论中来,并先后公开发表讲话或写文章,表态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真理标准讨论的深入广泛开展,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出现了喜人的生动局面,形成了自延安整风以来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深刻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真理标准讨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为党和国家建设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5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

(一)实事求是的含义

1、实事求是的由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说过“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本来是指一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于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中。

2、实事求是的内涵

毛泽东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P50

(二)解放思想的含义

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P55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就是实事求是,它们的目的相同。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坚持和发展真理,才能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第一,解放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和根本目的,实事求是是衡量是否真正地、科学地解放思想的根本标准;第二,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新的实事求是,所以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

3、二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P43—47)——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补充:思想路线的定义

(1)思想路线:亦即认识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道路、原则和方法。(P43)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十二大:《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P4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

(一)首次使用“思想路线”一词(P43—44)

从我们现在查的文字材料看,在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1929年6月14日,他在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他在这封信中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内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74页。)。

(二)首次使用“实事求是”概念(P44)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要求“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522页。)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之后,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中进一步地论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

(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 1

锁,实现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从而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P45)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P45—47)

(一)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原因(了解)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了解)

(三)思想路线的进一步发展

1、江泽民对思想路线的贡献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社会条件的变化,党自身的变化等实际情况审时度势,要求我们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提出解放思想,实求是,与时俱进。

江泽民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进入21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胡锦涛对思想路线的贡献

2004年1月胡锦涛讲话中谈到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胡锦涛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求真务实。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有一个复杂的过程,邓小平有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92年南方讲话:92年的南方讲话,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个宣言书。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P48—53)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52)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仍然还这样表述。)P48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实际”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真正承认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实际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即“客观的真实情况”;二是人们的实践活动,相对于每一个个人或某一政党、社会群体而言,社会的实践也是客观的,不以其意志为转移。从实际出发,就是从被认识和被改造的客观事物、客观情况出发,用科学方法从中发现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即中国近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第二,必须全面把握“实际”。实际是全面的,必须坚持全面看问题,从事物的全部情况来认识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部分而忽视整体,应尽量从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客观实际。

第三,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实际。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进行的,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各种因素之间,都是处在相互促进或者相互制约的状态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深入认识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事物相互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和认识事物及其规律。

第四,发展变化中把握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实际”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会因为时间、环境变化而变化,必须从动态性的过程中去把握和认识客观事物,必须从具体时间、地点、环境中去认识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不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有将它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它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第一,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结合中国革

命实际进行分析和研究,确立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对它一知半解,就谈不上指导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反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束之高阁,不去运用或者“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那就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意义。

第三,要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从书本出发,轻视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另一种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两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为基本特征。这种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是党内产生“左”在倾错误的思想根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敌。

(三)实事求是(见第一节实事求是的含义知识点)

(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实践标准)

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判断认识的真理性,反对用实践作为真理标准,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53)

(一)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发展。

1、党的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灵魂。

(二)实践意义

1、党的思想路线是正确制订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战略、策略的思想基础;离开了它,就会犯“左”或“右”,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2、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P54—61)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54—55)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是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并反映了这一精髓,每一次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都是这一精髓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党在重大历史关头,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重大历史课题。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P55—57)

(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但是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

1、解放思想是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

2、解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和运用的保证;

3、解放思想是当前我国在新的国际国内条件下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总之,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P57—61,包括书上最后两目的内容)

(一)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为:

(1)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典范,是一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基础是它的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与时俱进(的要求)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马克思主义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2)“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集中起来就是对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富于创造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开拓创新。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3、推进理论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第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第二,创新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创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

(2)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是理论创新不能停顿。

第一,在所有创新中,理论创新是基础,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第二,理论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第三,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二)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突破被实践证明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模式,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模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 篇6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着重论述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与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应该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基本内容。其次,应该认识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过程及意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统一性

4、新世纪如何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1930年5月,毛泽东在《调查工作》(1961年,毛泽东将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1964年出《毛泽东著作选读》时,毛泽东将题目又改为《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6页)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更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进一步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在班固写的《汉书 · 河间献王传》中。班固在文章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 1 金帛赐以招之。”

毛泽东最先是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522页)

接着,毛泽东又在1940年1月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应该取科学的态度,因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进而,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思想溯源:

“实事求是”这个词原本是中国的民族语言。它出于《汉书》卷五十三,汉书作者班固评论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唐朝学者顡师古注释“实事求是”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留其真”是“留其正本”。意思是,刘德读书喜欢搜寻较古的版本,因为越古的版本由于后人辗转传抄出现讹误的可能性越小。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治学的态度。后来儒家对它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使实事求是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1942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写下了题词:“实事求是”。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但是在1958年以后,却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这条思想路线,使我们党的工作出现了曲折。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是邓小平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支持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就全国范围来说,就大的方面来说,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这是很重要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0页)

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邓小平1987年10月13日在一次谈话中说:粉碎“四人帮”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以发展生产力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改革才重新发动了。

(《邓小平文选》3卷第255页)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

1、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1)明确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2)提出解放思想

(3)科学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的科学涵义: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又包括对原先的认识中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两种情况。

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

解放思想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而必须与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把两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符合客观,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

(3)科学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2、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1)继续强调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2)明确指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特别阐述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4)明确提出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1998年1月26日,江泽民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一文中指出: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特别指出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他号召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越袄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不能停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重新使用“与时俱进”表达的思想是:

(1)揭示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一种永不停步、永不封顶的理论品质;(2)提倡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3)明确一条常提常新、永无止境的奋斗要求。毛泽东:实事求是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江泽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和关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1)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

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等错误倾向提出来的。

邓小平: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 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

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

是我们去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概括为„实事求 是‟。”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最根本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3)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的辩证统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在不断发展,客观条件在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形成共识;

关键是要对马克思主义有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尊重实践和群众。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处理好主观预想与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处理好外地经验与本地实情的关系。注重调查研究。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精髓,就是集中人民最精致最珍贵的思维成果的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思想。

“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常提常新、永无止境的事情。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发展的、前进的。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思考题:

1、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3、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4、谈谈新世纪如何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篇7

一、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在时代主题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 新的科技革命不断兴起, 各国的交往与联系越来越多, 世界已经成为开放的世界。我国也开始全心全意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开始了改革开放。

从国内情况来看, 邓小平领导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中, 不但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推向前进, 还深刻反思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认识到我国的法制建设基础很薄弱, 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 民主法制的传统少。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指导下开始了中国的法制建设, 加快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

“文革”后, 邓小平同志体会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 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 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思想。另外, 邓小平还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的经验作了总结, 特别是苏联的解体, 东欧的剧变, 这一切都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深思, 使他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日益完善,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丰富。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可以说这次会议成了我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 它不仅是建国以来我党和国家的一次重大转折,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历程中伟大转折。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为我国实施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指明了方向。因此, 作为历史转折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局面, 自此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也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也为中央十五期间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 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对法制的破坏, 广大干部群众遭受非法迫害的历史教训, 又根据该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观点。他指出, 为了保障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还提出,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还很不完备, 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法律, 例如工厂法, 人民公社法、森林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 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 并且加强检查机关和司法机关,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他强调国要有国法, 党要有党规党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 我国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逐渐出现了阻碍改革开放的“左”的思潮, 针对这种情况,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上打破了“姓资姓社”的形而上学论, 打破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形而上学论, 从理论上回答了束缚人民思想已久的许多重大的认识问题, 再次解放了人们僵化的思想。由此,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时期, 开始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法律的发展。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导下, 法学界也打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 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评价法学研究的标准, 思想上的解放, 使法学研究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都快速发展,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逐渐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二、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内容

在邓小平理论中,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博大精深, 涉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方方面面, 邓小平法制思想可以说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革”结束后, 中国的法律局面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面对这样的一个局面, 邓小平提出了“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想, 这种思想完全是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 希望在实践探索中制定法律, 在实践中能使我国的法律体系逐渐完善起来。在这一立法思想的指导下,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涉及到立法, 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 法制教育等很多方面, 其基本观点和内容如下。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 把民主和法制紧密结合起来

邓小平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法制轨道, 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作为党的一项坚定不移的方针。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关系论, 可以说不仅是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提出的重要法制理论,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二) 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重新审视了人治和法治的关系, 由此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指导思想

正是在厉行法治这一思想指导下, 邓小平提出一系列法制思想。他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 并且加强检查机关和司法机关,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 他还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建立干部的离退休制度。

(三) 阐述了党和法制的关系, 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 又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除了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下, 党章还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内活动, 我国的宪法也明确规定: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 保障宪法宪法实施的职责。”这一规定可以说在我国的宪政史上是一个创举。

(四) 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法制的关系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 邓小平明确提出两手抓的思想:“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两手, 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 即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法制”。两手抓的思想将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科学的向我们阐释了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辩证关系, 告诉我们二者要同步发展, 强调法制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始健康稳步的发展。

(五) “一国两制”的思想

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的国情, 从实际出发, 为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办法, 所谓“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既然采取了两种制度, 那么就需要两种法律体系, 这样一国之内就出现了两种法律, 这在中外法制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所以说这又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新发展, 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六)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民主法制实践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突出了让人民群众在民主法制实践中理解民主法制, 学会民主法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的现实和方向, 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明确了立法、执法、司法、法制监督、法制教育等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的核心和重心问题。

三、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法制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而产生的, 它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从前面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阐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 邓小平在对待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发展的问题上, 如同邓小平理论其他方面一样,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既强调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出发, 又特别强调从中国法制建设具体实践出发, 主张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之路, 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法制体系。

前面还提到, 邓小平法制思想博大精深, 他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了全面的论述,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战略性的理论、立法、政策, 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就是在这一个科学的法制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另外,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作为我国新时期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 我国法学界创造性的把它运用于法学教育的各个方面, 开创了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新局面。

总之,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构建画出了轮廓, 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也使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得以丰富和发展, 使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也得以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总结国内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 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法治思想, 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思想。

关键词:邓小平,法制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2]张波.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

[3]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上一篇:化合价教学反思下一篇:教师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