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扶养协议案例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遗赠扶养协议案例(精选7篇)

遗赠扶养协议案例 篇1

法硕考研案例分析: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继承的效力

案情简介:

案外人王某有一子二女,长子王甲,长女王乙、次女王丙。2010年王丙因意外车祸去世。2001年王某的原配孙某因病去世后,之后王某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由于王某的三个孩子均工作很忙,不能长期照顾王某,请的护工,王某不是嫌人家脾气不好,就是怪护工卫生做的不干净,最长的一个护工也只干了一个月。经再三考虑,2009年王某续娶张某为妻,52岁的张某,比王某小了整整18岁。张某的前夫赌博、喝酒、长期不务正业,两人婚后过得很是贫寒,孩子结婚后,张某也就离婚了。王某虽说是年纪大点,但经济条件好,王某退休之前是单位的小头目,退休后又投资与别人合伙做生意,生意还不错。与张某结婚后,为了让张某尽心尽力地照顾自己,也应张某的要求,担心其死后儿女们会把她赶出家门,两人便签订一份遗赠扶养协议,协议内容是张某在王某的有生之年尽心照顾王某,王某死后,王某与张某住的楼房归张某所有,王某再给张某存款20万元。2010年8月份王某的次女王丙因车祸死亡。受不了刺激的王某也于2011年6月去世。办完了王某的后事,张某拿着王某的死亡证明、结婚证及其他证件去办理楼房过户登记时,却被告之楼房已被法院查封了,原因是王甲、王乙与王丙之子李某已将张某起诉,要求分割王某的遗产,起诉前已申请将王某名下的财产全部保全了,法院冻结了王某的所有存款及其他动产、不动产,包括张某现住的那楼房。在起诉书中,原告王甲、王乙、李某称,案外人王某曾于2010年9月立下遗嘱,对他现有的所有财产做了分配,他死后其继承人可依遗嘱继承。遗嘱明确:原告王甲、王乙、李某各得王某存款30万元,张某20万元;王某出钱给原告购置的汽车归各自所有;其名下的三处楼房各一处,张某现住的这处楼房也

第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在所争议范围内。庭审中,被告张某拿出了与王某签订的那份遗赠扶养协议,辩称张某按协议约定履行了照顾王某的义务,王某也应按约将20万元和楼房给她。故本案诉争房产的所有权应归被告,原告无权分割。对于王案的存款及其他动产按照遗嘱分割,被告张某没有异议,但对于该份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是否优先于本案中王某所立的遗嘱,则双方当事人有了争议。

分歧意见:

分歧一,认为该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先于遗嘱继承,理由是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我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在财产继承中如果各种继承方式并存,应首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其次是遗嘱和遗赠,最后才是法定继承。

分歧二,认为本案中王某所立遗嘱的效力优先于遗赠扶养协议,理由是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因为法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法定的互相扶养和互相继承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不着以协议的形式来确定。本案中,作为王某的配偶张某,其与王某之间具有法定的互相扶养和互相继承的权利义务,故他们之间所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无效力。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订立的,确定遗赠与扶养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里的“扶养人”是指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或集体所有制组织。这种协议规定,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并于遗赠人死后取得其遗产。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赠扶养协议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公民之间的遗赠扶养协议。《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

第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一般来说,这里的遗赠人是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立生活存在困难而需要他人照顾的老人。他享有受扶养人扶养的权利,负有死后将其遗产遗赠给扶养人的义务。这里的扶养人一般是遗赠人的亲属、街坊邻居或者其他亲朋好友等。他负有扶养遗赠人、承担其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接受遗赠人遗赠财产的权利。这里须强调的是: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因为法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法定的互相扶养和互相继承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不着以协议的形式来确定。另一类是公民与集体所有制组织之间的遗赠扶养协议。《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这里的遗赠人一般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鳏寡孤独的“五保户”老人,他们享有受其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扶养的义务。集体所有制组织,一般是指“五保户”、承担其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五保户”遗赠财产的权利。

遗嘱继承就是公民可以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继承区别:

1、二者的受让主体不同。遗赠扶养协议的受让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或国家及其他社会组织。而遗嘱继承中的受让入,即继承人必须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且必须是自然人;

2、二者所指向的客体范围不同。遗赠扶养协议的客体只包括财产权利,不包括消极的财产义务,但执行遗嘱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而继承的客体范围不仅包括财产权利还包括财产义务。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 第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税款和债务。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以被继承人的实际遗产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可不予清偿,但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但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我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这就明确规定,基于婚姻关系的特定人身性,法律不可能允许在婚姻契约中实现完全的“意思自治”,法律不可能保护夫妻之间有相关身份性的协议(如遗赠抚养协议等)。

《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婚姻是以特定的人身关系为基础,并且具有特殊性:即结婚登记制度和夫妻关系相当内容的法定性。但是结婚登记之前必定有男女双方的合意,这种合意也能够约定夫妻间权利、义务若干方面的内容。而且除婚姻关系外,也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契约是需要登记的,或者双方权利义务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法律是做了强制性规定的。因此婚姻关系的特殊性只足以说明婚姻并非一般契约,但并不能抹煞其契约的根本属性。之所以许多学者极力排斥“婚姻契约观”,另一个重要理由为:将婚姻视之契约,就会给婚姻家庭关系染上铜臭,使之金钱化,为一般民众道德观念所不容。但契约并不以债权契约为限,并不都具有商品交换或变相商品交换的色彩,婚姻契约与买卖婚姻并无丝毫联系,婚姻契约不过是通过当事人的平等合意明确婚后关系,以便生活更有计划性,或者不得已离婚时便于解决纠纷。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我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在财产继承中如果各种继承方式并存,应首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其次是遗嘱和遗赠,最后

第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才是法定继承。但本案中,遗赠扶养协议的双方当事人是有特殊身份关系的夫妻,法律明确规定,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因为法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法定的互相扶养和互相继承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不着以协议的形式来确定。被告张某与案外人王某是经过登记结婚的,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被告张某照顾生病的王某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王某死亡后,被告张某是作为法定继承人的,故她与王某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在主体上是不适格的,应为无效协议。

据此,本案中应先执行遗嘱继承,其次再按法定继承。被告张某作为王某的配偶,应与其他继承人一样,按照案外人王某所立遗嘱依法分割王某的财产。

第页

遗赠扶养协议案例 篇2

一、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特征

(一) 遗嘱的法律特征

所谓遗嘱, 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做出个人处分, 并于遗嘱人死亡时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其法律特征是:

1. 遗嘱是遗嘱人死亡时才发生效力的行为。

遗嘱是遗嘱人生前所实施的法律行为, 但是, 这种法律行为在立遗嘱时并不发生法律效力, 遗嘱必须以遗嘱人的死亡作为生效条件。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也就是说遗嘱人在其死亡前有权对所立遗嘱加以变更或撤销。另外, 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在遗嘱人死亡前无权要求执行遗嘱。

2. 遗嘱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

遗嘱的成立, 只需要遗嘱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 不必经其他人的同意或认可, 遗嘱人也可以随时依法变更或撤销自己所立遗嘱。

3. 遗嘱是遗嘱人亲自进行的法律行为。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为了保证遗嘱的真实性, 法律要求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自做出, 不得由他人代理。

4. 遗嘱是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由于遗嘱与遗产分配密切相关, 而且要在遗嘱人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 因此容易被篡改和伪造。为了确保遗嘱的真实性, 法律对遗嘱规定了严格的形式要件, 不具备这些形式要件的遗嘱不发生法律效力。遗嘱人设立遗嘱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

5. 遗嘱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订立遗嘱并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不具有订立遗嘱的能力, 因而不能订立遗嘱。

(二) 遗赠的法律特征

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中财产权利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 在遗嘱人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其法律特征是:

1. 遗赠是单方的法律行为。

遗赠人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遗赠给他人时, 并不需要征得其同意, 即使在遗赠生效后, 受遗赠人是否接受遗赠也是受遗赠人的自由, 不影响遗赠的效力。遗赠人在生前也可单方取消该遗赠。

2. 遗赠是无偿的、自愿的, 死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3. 受遗赠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 也包括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

4. 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 而不能是财产义务 (如债务) 。

就是说遗赠人必须给予他人积极的财产利益, 而不是既有权利又有义务。换言之, 遗赠的标的只能是财产利益, 而不能是财产义务。

5. 遗赠是一种只能由受遗赠人专属享有权利。

它是以特定的受遗赠人为受益主体, 因此, 受遗赠人具有不可替代性。受遗赠人的受遗赠权只能由受遗赠人自己享有而不得再行继承和转让。当受遗赠人先于遗赠人死亡, 其受遗赠权便自然消失。当受遗赠人不愿接受遗赠, 他也不能将该遗赠财产转给他人。

(三) 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特征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订立的、确定遗赠与扶养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里的“扶养人”是指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或集体组织。这种协议规定, 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 并于遗赠人死后取得其遗产。其法律特征是:

1. 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双方的法律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由扶养人与受扶养人双方订立, 且只有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才可成立。因此, 遗赠扶养协议不属于单方行为, 而属于双方行为。双方法律行为也就是合同, 应受合同法的调整, 属于一种特殊合同。

2. 遗赠扶养协议是诺成性的法律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自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起既可成立生效, 因此为诺成性行为。但双方当事人履行义务和实现权利的时间不同。扶养人从协议生效之日起履行其扶养义务在遗赠人死亡时实现其受遗赠权利;而遗赠人则从协议生效时起享受扶养的权利, 在其死后将所遗赠财产转移给扶养人所有。

3. 遗赠扶养协议是有偿的双务法律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是以扶养和遗赠为内容的, 但这两方面的内容并非是可分立的部分, 二者是互为依存的。扶养是以受遗赠为条件或前提的, 而遗赠是以受扶养为条件或前提的。因此, 遗赠扶养协议的当事人双方互负义务, 属于双务合同, 只不过扶养人的权利行使是以受扶养人死亡为条件的而已。

4. 遗赠扶养协议具有最优先的适用效力。

在继承法规定的多种遗产转移方式中, 协议是优先适用的一种, 当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发生抵触时, 遗嘱全部或部分无效, 而按协议处理。

二、遗赠与遗嘱、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

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之间的共同点是, 当事人所处分的财产都是遗产, 遗嘱人、遗赠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必须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必须由当事人亲自所为。但是, 三者之间又有区别。

(一) 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遗赠实际上是遗嘱继承的从属部分, 是遗嘱继承的一种特殊形式。但遗赠又不同于遗嘱继承, 主要区别是:

1. 遗嘱继承人与受赠人的范围不同。

遗嘱继承人只限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之内;而受遗赠人的范围可以是国家、集体、社会团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任何人。

2. 遗嘱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受遗赠人与赠与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遗嘱继承人与被继承人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是直接从被继承人处继承遗产。而受遗赠人与遗赠人没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不直接参与遗产的分配, 而是根据遗赠人订立的遗嘱, 从继承人处或者遗嘱执行人处取得所遗赠的财产。

3. 遗嘱继承权与受遗赠权的标的不同。

遗嘱继承权的标的, 是被继承人生前的一定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的统一体。遗嘱继承人在接受遗产时, 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必须同时继承。如果遗产中有债务, 遗嘱继承人必须负责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而受遗赠权的标的, 则仅仅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如果遗赠人有未清税款和债务, 继承人或者遗嘱执行人应当清偿税款和债务之后, 从剩余遗产中交付遗赠财产。

(二) 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

遗赠扶养协议虽然具有遗赠财产的内容, 但它又不同于遗赠。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1. 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的法律行为,

它的订立、变更、解除和履行, 均须以双方的合意为条件。而遗赠是遗嘱人的单方法律行为, 依其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 遗赠不仅可以单方面订立遗嘱, 而且还可以随时变更或者撤销原遗嘱, 均无须征得受遗赠人的同意。

2. 遗赠扶养协议是双务、有偿的民事

法律行为, 扶养人以尽扶养义务为条件接受遗赠财产, 遗赠人则以遗赠为条件接受扶养, 从而体现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而遗赠是一种单务、无偿的民事法律行为, 受遗赠人只享有接受遗赠财产的权利, 无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即使遗赠人在遗赠中附加了某种义务也不改变遗赠的无偿让与财产的性质。

3. 遗赠扶养协议自协议成立之日起

发生法律效力, 扶养人就要对遗赠人尽“生养”的义务, 虽然其获得遗赠的财产要到被扶养人死亡后才能实现, 但这恰恰是已生效协议的一部分内容。而遗赠则不然, 遗嘱设立后并不立即生效, 只有在遗嘱人死亡时, 遗赠才发生法律效力。

4. 遗赠扶养协议的订立, 一般应以书面合同的形式设立, 而遗赠应由遗赠人在生前以遗嘱的方式设立。

5. 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先于遗

赠, 如果死者生前有遗赠而同时又与他人订立了遗赠扶养协议, 在两者相互抵触的情况下, 应当按照遗赠扶养协议执行。

总之, 在办理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公证中, 只有正确认识三者的法律特征和区别, 才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 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摘要: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公证中, 正确认识三者的法律特征和区别, 对于提升公证员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增强公证的公信力, 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区别

参考文献

[1].卓萍.公证法学概论[M].法律出版社, 1988.

论遗赠扶养协议制度 篇3

关键词:遗赠扶养协议;法律适用;效力规范

遗赠扶养协议是我国《继承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以往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赡养孤寡老人、用来弥补国家社会保障的不足,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口模式的逐渐老龄化,赡养老人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遗赠扶养协议制度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贯彻国家“老有所养”政策的法律制度。

一、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的意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美德。在民间,就有孤寡老人和扶养人共同生活。扶养人承担老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并继承老人的财产。在社会主义合作化以后,实行“五保”,是指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我国《继承法》从实际出发,总结了各地的经验,用法律肯定了遗赠扶养协议制度,这个制度有以下几个作用:

其一,以法律的形式来确立遗赠扶养协议制度,有利于发扬我国赡养照顾老人的优良传统;

其二,双方自愿达成遗赠扶养协议,以合同的形式把遗赠人和扶

养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下来,避免发生纠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其三,被扶养人如果和其他公民或者组织来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话,可以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

二、我国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的法律规定

第一,我国《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第二,遗赠扶养协议解除的效力:如果因遗赠人的原因导致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遗赠人要返还抚养费。如果是因扶养人的原因则不用返还抚养费。

第三,《继承法意见》规定:由国家或集体组织供给生活费用的烈属和享受社会救济的城市居民,其遗产仍应准许合法继承人继承。

三、遗赠扶养协议不同于合同

遗赠扶养协议虽然是一种合同,但它与合同不同,包括:

(一)遗赠扶养协议的双方主体,是一方需要扶养的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人,丧失劳动能力但有一定生活来源的人;另一方是被扶养人所在的集体所有制组织或者是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公民。

(二)遗赠扶养协议的内容即涉及到人身关系又涉及到财产关系。扶养人对被扶养人负有经济上的供养,还包括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被扶养人享有受扶养和照顾的权利,负有在死后将自己的财产遗赠给扶养人的义务。

(三)遗赠扶养协议的双方履行协议的时间不同。因为扶养人所履行的义务是从协议生效时开始的,而接受遗赠的权利,必须是在被扶养人死后才开始的;而被扶养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生效时间则刚好相反。

四、从理论上对遗赠扶养协议制度进行研究

第一,法定继承人不可以成为遗赠扶养协议的主体

《继承法》的第31条规定遗赠扶养协议,第5条也涉及到了遗赠扶养协议,这两条对此问题均未做出规定。法定继承人之所以不能成为遗赠抚养协议的主体,原因在于:其一,法定继承承认对父母有法定的抚养义务;其二,我国《继承法》第16条规定,遗嘱继承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而接受遗赠的范围是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

第二,有子女的老人也可以与他人订立遗赠扶养协议

理由一:我国《继承法》并没有规定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任何前提条件;理由二:虽然老人有子女,但子女对老人不尽扶养义务的;

第三,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

只要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是可以解除遗赠扶养协议的,但遗赠扶养协议和合同的解除不同。要求就是多做工作,分清是非,允许解除,但要从严。

第四,在遗赠扶养协议中遗赠财产的范围

虽然《继承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从法律条文来看,既是遗赠,可以是全部遗产也可以是部分遗产,双方当事人应当在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时候明确约定,以免日后纠纷。

五、从实际案例中对遗赠扶养协议制度进行再研究

案例一:在原告朱一诉被告朱二、朱三、朱四遗赠扶养协议纠纷一案中,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问题。在案件中,扶养人和遗赠人订立遗赠扶养协议后,遗赠人与扶养人就共同居住问题发生了矛盾,双方均未能妥善处理纠纷,遗赠扶养协议无法再继续履行下去。

案例二:在原告朱只、李大梅诉被告朱国军遗赠扶养协议纠纷一案中,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问题。在案件中,扶养人和遗赠人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协议约定原告负责被告的扶养教育和婚配,在二原告去世之后,其遗产房屋财产归被告所有。被告要对二老尽孝道送终老,在二老还没去世之前,被告违反协议没有对二老尽到赡养义务,原告要求与被告解除遗赠扶养协议。

以上两个案件的裁判规则是:只要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是可以解除遗赠扶养协议的,但遗赠扶养协议的解除和合同的解除不同。要求就是多做工作,分清是非,但要从严。

总结:遗赠扶养协议是我国继承立法的一個创造,具有明显的中国大陆特色。公民或者组织与老年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受到法律的明文鼓励,遗赠扶养协议是在总结我国农村五保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于遗产继承;也不应当按照字面的理解为扶养和遗赠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任丹丽.遗赠扶养协议性质探析[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3]樊丽君,邓画文.论继承契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

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细则 篇4

第二条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和扶养人为明确相互间遗赠和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所订立的协议。

需要他人扶养并愿将自己的合法财产全部或部分遗赠给扶养人的为遗赠人,对遗赠人尽扶养义务并接受遗赠的人为扶养人。

第三条遗赠扶养协议公证是公证处依法证明当事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真实、合法的行为。

第四条遗赠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一定的可遗赠的财产、并需要他人扶养的公民。

第五条扶养人必须是遗赠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或组织,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履行扶养义务。

第六条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由遗赠人或扶养人的住所地公证受理。

第七条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正,当事人双方应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遗赠人确有困难,公证人员可到其居住地办理。

遗赠扶养协议案例 篇5

今年我县公证处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公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角点,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谢谢你们,我以后的日子可算有人照顾了,真是太感谢公证处的人了。”家住××县××镇某村的刘老汉从公证员手中接过公证书激动得连声致谢。

刘老汉今年81岁了,孤身一人,年老多病,身体衰弱,无人照料。在一次公证宣传时他知道了遗赠扶养协议的作用,经与侄孙女商量,双方自愿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他将自己祖传的房屋及家中的一切家具、杂物, 在其去世后全部赠给侄孙女;侄孙女保证悉心照顾老人,供给其衣、食、住、行、医疗等全部费用,让老人安度晚年,并负责送终安葬。

此外,我县××镇某村陈某夫妇二人50多岁了,共生育了二个孩子,可不幸的是儿子和女儿先后均因交通事故死亡。为使晚年有人照顾,与妻子的外甥女办理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

在农村因为观念的原因,有些人认为请他人养老送终是见不得人的事情,而且还涉及敏感的财产约定,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并不鲜见。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将别人的财产,或者将夫妻的共同财产都当作自己的个人财产进行了遗赠处理,这自然会影响协议的效力,那么申办公证,公证员就会在双方签订协议时严格审查把关就其真实性、合法性依法确认,这对维护双方的权益都是一个切实的法律保障措施。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完全可以预防纠纷,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

法律链接:

遗赠扶养协议,就是遗赠人与扶养人为明确相互间遗赠和扶养的权利

和义务而订立的协议,遗赠扶养协议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依法对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我国《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遗赠扶养协议优先于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而享有遗留的财产。遗赠人可以将其全部或者部分财产遗赠给扶养人,其未约定的财产部分如没有遗嘱,则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

遗赠扶养协议是有偿法律行为,双方当事人都承担一定的权利。遗赠扶养的权利义务是以协议的形式订立的,那么遗赠人如果要改动遗赠条款,依法必须征得协议的另一方扶养人的同意,或者是有充分的事实能够证明扶养人没有或没有完全履行扶养义务,否则,虽然赠与是在死后才发生,但遗赠人却不能像立遗嘱人随意可以改变自己遗嘱内容那样随意改变自己的遗赠条款。扶养人或集体组织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致协议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其支付的供养费用一般不予补偿;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致协议解除的,则应偿还扶养人或集体组织支付的供养费。

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的双方应具备如下条件:遗赠方要有一定的能够供其处分、赠与的财产,扶养人则应有扶养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经济上的,兼顾考虑对遗赠人日常生活照料的能力。另外扶养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或集体组织。扶养人已婚,或有成年子女与之共同生活的,要征求其配偶及成年子女的意见,并应与其配偶共同为一方,与遗赠人签

订协议。

(无证)遗赠抚养协议 篇6

一、由乙方承担甲方的衣、食、行、医疗、殡葬等费用,保证悉心照顾,让甲方安度晚年,直至甲方“百年”为止。

二、乙方在甲方去世后享有受赠甲方财产的权利。甲方自愿赠与乙方位于号楼房一套(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房产证以及房屋中的一切家具、杂物。

三、甲、乙双方应信守承诺,自觉履行本协议书的权利义务,任何人不得干涉甲方自由意愿。

四、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和XXX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遗赠人:抚养人:见证人:

关于遗赠扶养与赡养的探究 篇7

关键词:遗赠扶养;赡养

遗赠扶养和普通的赡养不同,其是指被扶养人和他的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签订的。在协议中的双方当事人,其中一方是担负赡养和照顾被扶养人的义务,承担其生老病死,另一方则承诺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遗赠给扶养人。所以遗赠扶养和赡养的根本区别在于义务的主体不同,一个是约定的,一个是法定的;一个不仅能是自然人,还可以是集体,另一个只能是自然人。

1 遗赠扶养和赡养的概念

1.1 遗赠扶养

遗赠抚养可以发生在两个不相关的人身上,所以两者之间必须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这里对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进行描述。遗赠扶养协议,指的是遗赠方和扶养方之间订立的关于保持遗赠和扶养关系的协议,根据协议规定,扶养方应承担遗赠方生老病死的义务,且当遗赠方死后获得其所受遗赠的财产;遗赠方享受扶养方的扶养,当其死后将遗产赠送给扶养方。遗赠扶养协议是我国继承法中所规定的一项重要民事法律规定,其以契约的方式对那些需要扶養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障,成为了我国目前解决养老问题的较为有效地途径。

1.2 赡养

赡养,在法律中规定子女为父母在经济上提供必须的生活费用的行为,就是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给予必须的经济帮助,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赡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子女应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其生活所必需的用品以及费用,并在感情上、精神上关心、照顾和尊敬父母。

赡养协议指,当父母失去劳动能力后,子女就应履行赡养的义务与父母订立的协议,或者子女间相互为承担赡养义务而订立的一项协议。赡养协议在我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特殊的家庭构成、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形态和儒家“孝”的传统观念的约束等等。虽然赡养父母是法律给予每一个子女的强制性义务,但在实际生活中担负这一义务的主要是同父母一起生活的男性后代。在签订的赡养协议中,父母位于较为主导的地位。赡养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哪种方式来赡养父母。

2 遗赠扶养和赡养的特征

2.1 遗赠扶养协议的特征

遗赠扶养协议本质上是一种双方的民事法律规定。从一般的民法理论上来讲,双方的民事法律规定就是指“双方当事人对其相互对应的行为表示统一时才能生效的民事法律规定。遗赠方需要通过赠与财产的方式来接受扶养方的扶养,而扶养方要想接受财产就必须承担对遗赠方生养死葬的义务,任何一方要享受其法律赋予的权利都必须以履行一定的义务为代价,所以遗赠扶养协议就是有偿的民事法律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从扶养方与遗赠方签订协议时开始生效,双方当事人都受该协议的法律约束,不能轻易自行解除,同样不能违反协议中所给予的权利和义务。所谓的承诺性民事法律行为,指并不需要提供标定物,仅需要双方意思达成一致就可以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方必须是对遗赠方履行扶养义务的公民或集体,而在遗赠关系中遗赠方选择的受赠对象可以不是曾经对自己有过扶养帮助的人。遗赠扶养协议在适用程度上,优先于遗赠。当遗赠方既有法定继承人,又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还订立了遗嘱指定了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继承和遗赠要怎样同时适用。我国的《继承法》中做了明确地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综上所述,遗赠扶养协议是法律保障的双方有偿的法律行为。遗赠扶养协议一经生效,就对协议中双方产生了法律约束,遗赠方、扶养方都必须承担其相应的法律义务;遗赠扶养协议具有生前与死后双重属性的法律行为,扶养方应对遗赠方履行扶养义务,这是其在生前的法律保障,但财产的赠与是在遗赠方死亡后才会发效的;遗赠扶养协议的遗赠方仅能是自然人,扶养方则既能是自然人也可以是集体;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依据《继承法》中第5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应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然后才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处理遗产”。

2.2 赡养的特征

轮流供养,俗称“吃轮饭”,这种方式的赡养,是指由各个子女间通过协商,并经由父母的同意,约定各自承担固定时间段内的赡养义务的赡养形式。在这种方式的赡养中,承担多长时间为期限、谁来承担赡养义务、父母的住所、医疗费用问题等等,都将通过一种明确的方式来规定出,这个明确的方式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来体现,也可以用以见证人的方式公正。

父母分包方式的赡养协议和上面的“轮流供养”的方式同样是在生活中的一种普遍赡养形式。所谓父母分包方式的赡养协议是指在几个义务人之间形成约定,通过其中一部分人赡养父亲,另一部分赡养母亲的方式达到赡养的义务。虽然这类方式的赡养协议有违如今的婚姻法的规定,但是并不影响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价值。因为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习惯,我们只是按照习惯来行事。

根据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上述比较得出,生活中这类分包的形式经常会发生矛盾。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可能会出现较大差距的费用负担。由于两位老人离世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所以假如一位老人才刚被赡养没多久就去世了,那么很明显的其义务人的负担就会比另外一位老人的义务人少很多。这样因为时间差而导致的负担差距,很容易让另一方的义务人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并最终导致双方在实际生活中的支出差异较大。假如另一方义务人的经济状况又不是很理想,那么老人的生活就更加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双方义务人之间也会因此而产生积怨,影响家庭和睦。与此同时,这样的赡养协议也是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因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子女有共同赡养父母的义务。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公证告知函的方式、办理公证谈话笔录方式,让人们知道,这种分包的赡养协议是不合法的协议,其不受法律的保护,更是一种不合理的协议,很容易导致亲人间发生矛盾更有甚者会使亲人反目成仇。

nlc202309051640

3 遗赠扶养与赡养的共同点

3.1 主体相同

遗赠扶养与赡养的被服务主体是一样,都是老年人,只是另一方当事人不确定。一般老年人在两个协议中占有主动权,可以进行选择,其实质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晚年有一个保障。

3.2 目的相同

国家无论是完善遗赠扶养协议还是完善赡养协议都是为了保障老年人能够有一个快乐的晚年。同时能够减轻国家的负担,对另一方当事人有一个约束作用。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为了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我们要继续完善两者相关的法律约束。

3.3 都具有法律强制性

遗赠扶养是当事人双方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有一个法律强制性,如有一方不按照协议执行,则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人在小的时候能够父母的抚养,这是父母的义务,而同时子女必须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无论是扶养还是赡养,都具有法律强制性。当事人除了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执行,也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执行。

4 探究遗赠扶养与赡养的意义

有助于实现家庭和睦,营造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养老问题经常引发家庭矛盾纠纷,特别是在一些家庭中有多个子女的,子女间经常因赡养老人发生矛盾。通過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不仅能使赡养义务具体呈现,也为避免发生家庭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如果老人的赡养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家庭负担得以减轻,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家庭成员就可以安心的学习、工作,彼此间能更好的相处。

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社会一直提倡和鼓励我们“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鼓励公民或者组织与老年人签订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重要标志。

有助于减少国家的负担。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是一种国家的责任,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又决定了我国的养老和社保制度还不能够满足使每一个需要社会扶养的人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地步。遗赠扶养协议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压力,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

5 结语

公证遗赠扶养协议在解决养老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对保护未成年人等其他需要他人扶助的弱势群体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只决定着家庭的和睦,也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我国的人口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赡养老人的形势将越来越严峻,在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欠缺,社会保障能力又不足的情况下,遗赠扶养协议能够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体现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

参考文献:

[1]王嘉蕾“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的立法完善”,《延边党校学报》,第20卷第4期,2011年第12期

[2]吴永科《赡养义务不能转让》,《法学杂志》,2009年9月第2卷

[3]陈嘉楔“关于遗赠扶养协议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刘广军(1959年~)男,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职务:公证员,研究方向:公证。

【遗赠扶养协议案例】推荐阅读:

遗赠抚养协议书范文06-15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400字大全下一篇: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