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书籍装帧设计欣赏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意书籍装帧设计欣赏

创意书籍装帧设计欣赏 篇1

作者:李欣频

这是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首次公开的“创意自我训练14招”,这也是她所有的书迷,等候多年的第一手创意教战手册。本书脱胎于李欣频在教授广告创意课时的笔记,在授课时,李欣频认为不需事先准备具体的教程,因为世事变化太快,每周都会有新的生命教材在发生,还来不及写进教科书里。

实战广告案例:创意(第三辑)

作者:李文龙 穆虹

在经历了最初的拿来主义后,中国创意人也逐步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创意表现不是单纯的图形或影像设计,其本质是“人”学,核心是与人沟通,广告范畴内的创意表现则是实现广告策略的载体。

让创意更有黏性

作者:[美]奇普·希思 丹·希思

这个以色列研究组为广告所做的工作,就是这本书试图为你的创意所做的。我们会给你一些建议,使你的创意更具创造性,对听众更有影响力。我们列出的6条原则的清单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

作者:[美]埃伦·兰格

天赋的迷思,天赋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技巧,怎样才能让最具天分的自我充分展现?效率的失衡,加快节奏是心不在焉的罪魁祸首,速度真的如此重要?规则的局限,惯例、规则阻碍你享受乐趣,是领悟力的天敌,怎样去除创意生活的绊脚石?完美的距离,一想到自己不完美就想退缩?你如果抗拒不完美,就会离完美更远!真诚的魅力,只要专注投入就能绽放真实的自我,伟大的艺术都是最忠实于自我的艺术!

当头棒喝:如何让你更有创意

作者:罗杰·冯·欧克(roger von oech)乔治·威勒(george willett)

多年来本书在全球为各行各业刺激创意和新点子的宝典。作者睿智慧诘的论点和创意练习题,如同一记狠狠的当头棒喝,带你进入创意发想新世纪!本书将教你如何:

头脑风暴训练

作者:吴成伟

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什么是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表现、练习、工具,存在的障碍及头脑风暴的成功案例。经过整个流程的讲述,哪怕是一个新手,也会立即掌握头脑风暴的要领。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容易阅读而又充满欢乐的好书。它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学会如何进行头脑风暴再把他们的最好的创意变成现实。

创意的构想

作者:[日] 大前研一

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告诉你:泰德·特纳的绝妙创意,微软的解决方案,盛田昭夫的成功要诀,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飞跃,三菱汽车的困境与出路。

广告创意法则与心理效果解码

作者:雷雯雯

一个产品所带给人的故事与印象往往是品牌的精髓,这精髓并不是广告策划者按着某种规则便可以设计出来的。但是为什么那些资深创意人总是要比那些创意新人的好想法多一些呢,难道他们会更聪明?当然不是,只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意法则。本书将提示广告创意的神秘色彩,是您广告创作的最佳宝典。

互动广告创意与设计 作者:刘文沛 应宜伦

《互动广告创意与设计》一书是属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11工程”中的子项目“互动艺术系列教材”中的一部。本书的性质,既是属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又是作为专业教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使用。全书共分六章,由刘文沛撰写第l-5章,应宜伦撰写第6章。

六块价值牌

本书提出了思考价值的新方法,提供了评估价值的新框架。作者以六块价值牌——金、银、钢、玻璃、木和铜的形式,阐述了企业、个人价值的六种体现形式,以及如何省时度势,提高价值获得竞争优势。而且展示了它们的应用方法。六块价值牌提出了关于决策和改善思考习惯的忠告,它抑制了传统的思考习惯,示范了处理价值的更明确的方法,使你在查明不足之处的同时还能突出你的优势,为你和公司更上一层楼助一臂之力。

灵感

作者:[瑞典]费德里克·阿恩

创意也许是最难掌握的一门学科,但是它正逐渐成为商业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准确地诠释创意呢?请翻开此书„„这本书已销往40多个国家 本书曾荣登瑞典、日本等数个国家的畅销榜!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作者:[美]贝蒂·艾德华

这本书是所有对绘画感兴趣,并想要通过绘画认识自己大脑工作情况,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自己潜在创造力的人的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思考的利器:21个迸发灵感的考具

作者:[日]加藤昌治

创意大师公开传授训练思维的秘密武器:21个立等可用的“考具”,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思考力和创造力;有效地抽取日常生活中累计记忆;融合即有的要素和材料;轻松提炼出新的企化和点子。拥有考具,任何人都能成为创意大师!

广告人创意笔记

作者:李方毅

本书来源于一位资深广告人的工作实践与思考,内容涉笔成趣,涉及广告运作观念的探讨、广告案例评析、广告作品点评、市场调研技巧、消费者与消费心理研究与分析、产业现象观察、品牌营销解析、生活化的广告哲学等方面。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本书读来有益有趣,推动读者提高职业素养,启发新的创意。

创意背后——中国本土广告企划实践

作者:赵依林

这本书是“一种体会和经验的获得”,作者基于对国内大众消费市场和消费者的理解,而提出的关于建立品牌的务实性观点和系统价值模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实战广告案例(第二辑)·创意

作者:李文龙 穆虹

精选自50余家广告公司选送的创意案例,总结和回顾近年来广告创意成果。

大创意:与生俱来的戏剧性

作者:鹏程 梁岩

本书介绍了如何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寻找产品固有的幽默戏剧性,通过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的传播获得产品营销的成功。本书大量介绍了如何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使用幽戏剧性的诉求。本书通过介绍大创意思想的代表公司的经典理论,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什么是大创意,如何获得大创意。

超级思考帽 作者:[英] 爱德华·德·波诺

思考是有方法的,它可以通过学习来改进。学会思考,你将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牵着鼻子团团转。掌握了思考方法,人们只须用很少的时间就能使自己要做的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走向思维新大陆

作者:贺壮

高明的思维,可以使事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烦恼、障碍发生神奇的变化,绊脚石会变成垫脚石,风险会化为机遇,一重又一重的障碍可以变成一重又一重自我超越的阶梯„„

打开顶级广告创意之门

作者:曹鹏志

本书从边缘学科到角度切入,力求挖掘世界广告顶级创意的文化根源,努力在浩瀚的广告汪洋中,寻找一条创意的最佳航线。篇二:推荐广告书——大家继续推荐 大家把自己喜欢看的广告方面的书籍网站 推荐在这儿

一、广告人必读的书籍: 1.《卡耐基成功之道》,作者:戴尔·卡耐基 讲述了卡耐基不平常的成功历程。它告诉我

们,人生的目标是事业成功的精神支柱,抓住目标并为之而奋发努力,成功就在眼前;同时,善于巧妙地把握人生的机遇、设计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也是成功的一大关键。我们可以从卡耐基的成功经历中常常感悟到,成功与每一个都有缘份,千万不可让它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 做事先学做人

真精读此书,照着书的说法去做,广告文案自通!!

3.《定位》 作者:(美)艾·里斯 特劳特 是广告人、营销人、策划人必读之书。★★★

4.《广告大师奥格威——未公诸于世的选集》(美)大卫·奥格威(d.,ogilvy)著;庄淑芬译

★★ 馆藏

5.《如何做广告》 作者:(美)肯罗曼,珍曼丝 新华出版社 奥美公司系列丛书(入门

教材)★★对初学者实用

6.《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视角》 作者:(美)乔治·舒贝尔奇等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7.《奥美的观点》

8.《广告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扑朔迷离》,(美)华夏出版社 9.《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 朱海松 广东经济出版社★馆藏 10.《方法——国际著名广告公司操作工具》 文武文 线装书局 ★★★ 11.《广告痴人说梦话》 林俊明 中国物价出版社 ★ 12.《广告武林秘笈》 张乐山 中国物价出版社

13.《¥19.99:顶尖广告高手自曝行业内幕》 〔法〕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 二十一世纪

出版社 ★

16.《如何做创意》(美)劳伦斯.明斯基-企业管理出版社 ★★

17.《广告战略——营销传播策划指南》第2版,作者:(美)唐纳德·帕伦特,中信出版

社★馆藏 18.《广告创意解码》贝纳德·格塞雷[bernard cathelat],罗伯·埃伯格[robert ebguy]著;沈

吕百,黄振家编译 中国物价出版社 馆藏

19.《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美)大卫.奥格威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馆藏 20.《奥格威谈广告》 奥格威 机械工业出版社★ 馆藏

22.《顾客为什么购买》(美国)帕科·昂德希尔著 刘尚焱译 中信出版社 23.心理学与生活m,(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

24.广告心理学m,(美)斯科特著,李旭大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25.二、网站: 1.中国广告网-中国广告行业第一门户-★★★论坛不错 2.中华广告网-国内的广告行业门户网站★ 3.上路杂志 中国最大的4a广告资讯平台 ★★ 4.设计在线.中国 :: designonline华人地区设计艺术专业网站。含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数

码设计、环境设计。★

5.视觉联盟网站 是为全中国及全球各行业的视觉设计师和视觉设计院校在校

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专业内容提供商,致力于建设视觉艺术工作者高质量的创意信息网络媒体、以及互动交流平台和免费资源共享平台。★★ 6.东方视觉

7.视觉中国首页-基于数码图形图像和媒体领域的数字艺术网站。包括视觉艺术的相关报道和

视觉论坛。/ ★

8.色影无忌 - 全球最大中文摄影网 以摄影、摄影器材、摄影图片为主;兼顾音乐、音响、汽车等其他生活休闲、爱好等。/ ★数码暗房板块 ps技术不错 9.10.三、杂志

1.《国际广告》★★★★ 2.《销售与市场》 3.《现代广告》★ 4.《中国广告》 5.《艺术与设计》

6.《包装与设计》 ★★ 也可多到屈臣氏去看看里面的国外商品包装设计 7.《动脑》台湾著名广告专业杂志 台湾最著名的广告专业杂志之一,1977年创刊。以

“小动脑,可创造大世界”为口号,以“沟通创意、鼓励创意精神、激发动脑风气”为宗旨,关注广告、行销、创意、沟通,内容涉及行业发展、广告公司经营、广告策略、媒体应用、创意作品、行销案例、市场调查、热门话题诸多方面。为广告公司、传播媒体、企业行销公关部门、喜欢动脑、重视创造力的人士必读。★★ 8.《广告档案》(德国)9.参考书籍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美]大卫 奥格威,中国友谊出版社

《定位》,[美]里斯?特劳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广告目标与效果测定》, [美]所罗门杜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如何进入广告业》,[美]安德雷?内德尔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告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华夏出版社

《广告战略——营销传播策划指南》, [美]唐纳德?帕伦特 中信出版社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美]阿尔?里斯等,上海人民出版社

《广告心理学:对与成功广告息息相关的心理学原理的简明阐述》,[美]斯科特,中国发展出版社

《奥格威谈广告》 [美]大卫?奥格威 机械工业出版社

《当代广告学》,[美]威廉 阿伦斯,华夏出版社,1999 《文化语言学论纲》申小龙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语言学》郭熙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广告大师奥格威——未公诸于世的选集》,[美]大卫?奥格威,机械工业出版社 《注意力行销》[美]肯?萨可瑞,汕头大学出版社

《方法——国际著名广告公司操作工具》 文武文 线装书局

《广告人must read:制作成功广告的最高指导原则》,[美]贺许?高登?路易斯,汕头大学出版社

《麦肯的方法》 朱海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 朱海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国际4a广告公司媒介计划精要》 阿诺德·m.巴尔班等著 朱海松译 广东经济出版社 《丰裕的寓言:美国广告文化史》 [美]杰克逊·李尔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新定位》 特劳特、瑞维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营销战(修订版)》(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公关第一 广告第二》 [美]阿尔·里斯 劳拉·里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整合行销传播》 [美]唐·e·舒尔茨等 中国物价出版社

《全球整合营销传播》 唐·e·舒尔茨、菲利普·j·凯奇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科特勒营销新论》 菲利浦·科特勒、迪派克·詹恩、苏维·麦森西 中信出版社 《国际4a广告公司媒介策划基础》 朱海松编 广东经济出版社

《智威汤逊的智》 唐锐涛、劳双恩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通如何成为第一》 何辉 中国市场出版社

《奥美有情》(台)庄淑芬 企业管理出版社

《奥美的观点 i》 宋秩铭 庄淑芬白崇亮 黄复华等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奥美的观点 ii》 宋秩铭、庄淑芬等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广告创意解码》 贝纳德·格塞雷、罗伯·埃伯格 中国物价出版社

《创意潜规则:发掘你的5种构想力》(美)安奈特·穆瑟-魏曼著 汕头大学出版社 《广告创意与文案》(美)乔治·弗尔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开始就不同凡响》(美)琳达·卡普兰·塞勒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广告创意完全手册》 马里奥·普瑞根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广告创意法则:22位超凡广告人解析成功广告奥秘》(美)迈克尔·纽曼 电子工业出版社

《有效的广告创意——从实例分析到理论探索》 张树庭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60度品牌传播与管理》 [美]马克·布莱尔、理查德·阿姆斯特朗、迈克·墨菲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榜上客——全球28位顶级华文创意人谈广告》 龙吟榜杂志社 中国物价出版社 《孙大伟的异想世界》 孙大伟 中国物价出版社

《广告痴人说梦话》 林俊明 中国物价出版社

《广告武林秘笈》 张乐山 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9:顶尖广告高手自曝行业内幕》 〔法〕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广告箴言》 [美]鲍勃·加菲尔德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广告副作用》 李欣频 [台]晶冠出版社

《蔚蓝诡计》(美)乔治·路易斯著,刘家驯译 中国友谊出版社

《贩卖创意》(美)肯罗曼等著 庄淑芬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实效的广告》(美)罗素·瑞夫斯,张冰梅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我的广告生涯·科学的广告》(美)克劳德·霍普金斯,邱凯生译 新华出版社 《广告界无冕女王》(美)玛丽·韦尔斯·劳伦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颠覆广告》 让-马贺·杜瑞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卓越广告》(澳)艾奇逊(aitchison,j.)北京大学出版社

《不守规则创意book》(美)鲍?吉尔 湖南美术出版社

《水平思考》(英)波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the copy book 全球32位顶尖广告文案的写作之道》英国d&ad协会 滚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文案发烧》(美)苏立文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营销广告英汉词典》(美)杰里 m.罗森堡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有效公共关系》(美)司格特·卡特利普,明暗香译 华夏出版社

《公共关系学》 刘建宏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危机传播管理》 胡百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媒体市场大变局》 黄升民 中信出版社

《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 黄升民、丁俊杰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大电影产业》(美)巴里·利特曼 清华大学出版社篇三:广告词的创意表现附广告策划书

广告词的创意表现

广告是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体,而广告词又往往在广告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将一些创意表现类型列举如下:

1.综合型:所谓综合型就是“同一化”,概括地把企业加以表现。如:××服务公司以“您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为广告词。

2.暗示型:即不直接坦述,用间接语暗示。例如吉列刀片:“赠***快的早晨”。3.双关型:一语双关,既道出产品,又别有深意。如一家钟表店以“一表人材,一见钟情”为广告词,深得情侣喜爱。

4.警告型:以“横断性”词语警告消费者,使其产生意想不到的惊讶。有一则护肤霜的广告词就是:“20岁以后一定需要”。

5.比喻型:以某种暗示为比喻产生亲切感。如牙膏广告词:“每天两次,外加约会前一次”。

6.反语型:利用反语,巧妙地道出产品特色,往往给人印象更加深刻。如:牙刷广告词:“一毛不拔”;打字广告:“不打不相识”。7.经济型:强调在时间或金钱方面经济。“飞机的速度,卡车的价格”。如果你要乘飞机,当然会选择这家航空公司。“一倍的效果,一半的价格”,这样的清洁剂当然也会大受欢迎。8.感情型:以缠绵轻松的词语,向消费者内心倾诉。有一家咖啡厅以“有空来坐坐”为广告词,虽然只是淡淡的一句,却打动了许多人的心。

9.韵律型:如诗歌一般的韵律,易读好记。如古井贡酒的广告词:“高朋满

座喜相逢,酒逢知己古井贡”。

10.幽默型:用诙谐、幽默的句子做广告,使人们开心地接受产品。例如杀虫剂广告:“真正的谋杀者”;脚气药水广告:“使双脚不再生?气?”;电风扇广告:“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广告策划书的一般模式(1)根据广告策划书的内容要点,参照营销计划书的一般模式和许多广告策划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广告策划书的格式

封面:

一份完整的广告策划书文本应该包括一个版面精美、要素齐备的封面,以给新闻记者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广告策划小组名单:

在策划文本中提供广告策划小组名单,可以向广告主显示广告策划运作的正规化程度,也可以表示 示一种对策划结果负责的态度。目录:

在广告策划书目录中,应该列举广告策划书各个部分的标题,必要时还应该将各个部分的联系以简明的图表体现出来,一方面可以使策划 文本显得正式、规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阅读者能够根据目录方便地找到想要阅读的内容。

前言:

在前言中,应该概述广告策划的目的、进行过程、使用的主要方法、策划书的主要内容,以使广告客户可以对广告策划书有大致的了解。正文: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

这部分应该包括广告策划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市场分析的全部结果,以为后续的广告策略部分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

一、营销环境分析

1、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中宏观的制约因素。

(1)企业目标市场所处区域的宏观经济形势; ? 总体的经济形势 ? 总体的消费态势 ? 产业的发展政策

(2)市场的政治、法律背景:

? 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政治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市场?

? 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法律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广告?

(3)市场的文化背景

? 企业的产品与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有无冲突之处?

? 这一市场的消费者是否会因为产品不符合其文化而拒绝产品?

2、市场营销环境中的微观制约因素。? 企业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

? 产品的营销中间商与企业的关系

3、市场概况。

(1)市场的规模: ? 整个市场的销售额

? 市场可能容纳的最大销售额? 消费者总量 ? 消费者总的购买量

? 以上几个要素在过去一个时期中的变化? 未来市场规模的趋势

(2)市场的构成:

? 构成这一市场的主要产品的品牌? 各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 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的品牌

? 与本品牌构成竞争的品牌是什么?? 未来市场构成的变化趋势如何?

(3)市场构成的特性: ? 市场有无季节性? ? 有无暂时性?

? 有无其他突出的特点?

4、营销环境分析总结。

(1)机会与威胁

(2)优势与劣势(3)重点问题

二、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态势。? 现有的消费时尚 ? 各种消费者消费本类产品的特性

创意书籍装帧设计欣赏 篇2

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成为了书籍设计中的关键词, 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是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采取了一个恰当的表现方法,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设想的不错, 表现的不错。实际上这种设想与表现的结合就是创意。它体现着设计者思想的初衷, 表现于设计作品的最终效果。可以说创意是设计的生命。那么, 书籍设计中的创意有何规律和方法?如何进行最佳创意?笔者试就此问题阐发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立意

立意, 通常说挖掘主题思想, 即“意在笔先”, 是艺术创作的先导和主旨。清代文艺理论家方薰曾说“作画必先立意, 以定位置。意奇则奇, 意高则高, 意远则远, 意深则深, 意古则古, 庸则庸, 俗则俗矣。”一切艺术作品的高低、优劣、雅俗、文野无不与立意有关。所以, 立意是创作之本。

书籍设计是依附于书籍内容, 但书籍内容并非设计主题, 主题是思想, 是想法, 是立意。是书籍内容唤起设计者思想意念、情感、趣味的综合施展。

蕴藉深邃、引人深思—设计者必须通过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人生感悟, 再现书中寓意和全书灵魂。对书籍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并将这种认识和思考溶注心中, 然后去寻找构思能表达其深刻寓意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经过对全书内容和精神实质的心灵过滤, 选取一定角度, 生发出一种特定的艺术表现。使读者通过形式透视内容, 领略书籍内容的博大。

移情入景、以情动人—所谓移情入景, 可以借景抒情, 亦可借物抒情, 甚至借表现形式抒情。以书籍内容所贯穿的某景、某物、某点为立意, 传递作者情感的凝聚和寄托, 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或给以感染, 或予以抚慰, 或唤人以遐想, 有言无尽而意无穷之境界。

再造境界、耐人寻味—何谓再造境界?不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来组织描绘, 而是按意识表达的需要来运用素材、组织材料。这种按特定意识将素材进行处理, 以展现某种心灵深处的境界。不是现实中实在的景象或意境。而是人为写意化的, 呈现多角度、多侧面, 需读者用自己的意识去品位、去寻觅。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2009级学生郭海琪书籍设计作品《100SMALL THINGS》 (获2011靳埭强设计奖学生组优秀奖) , 随着时代的进步, 生活质量也渐渐提高, 人们都提倡环保。再利用、再循环成为了当今热门话题, 环保从身边做起, 从100件小事开始。书籍设计立意点为“再利用”, 书籍纸张选定为再生纸, 当书籍完成阅读使命, 封面和封底均可拆分为门牌、杯垫、直尺, 通过设计理念, 延续了纸张的生命力, 为书籍带来了新功能。

二、意境

所谓意境, 就是见景生情、情景交融。书籍设计的意境“融情于色、寓意于形”。

意境中, “意”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思想意识, “境”是客观范畴, 意境是对艺术家所描绘的情景有感而发, 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从而产生艺术上的享受。对于书籍设计而言, “境”是设计者营造的书籍内容所传递的情景, “意”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美好感受。书籍形态美和内容达成高度统一, 相互渗透, 即书籍艺术的意境美。

如何表现意境?意境可以说是艺术的内涵。是运用含蓄的表现手法, 将丰富的内涵蕴藏在形式之中, 使设计作品产生“不尽之味, 无穷之意”, 让人思索、联想、回味。具体反映到书籍设计, 意境美就是从内容到形式, 从视觉到触觉, 从封面、版式到纸张材料和印刷工艺等多方面结合, 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的书籍。这种美的感受有着无限的遐想空间, 能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超时空的交流, 能触碰心灵与艺术产生共鸣;这种美的感受是设计者的精心布局和反复推敲, 将文字转化为具有意境的图形、符号、空间、节奏, 穿插在流动的视线中, 在翻阅中共同谱写意境美的乐章。意境美不仅使书籍成为传播信息的载体, 更是一件充满张力的艺术作品。

三、趣味

趣味是美感的诱发剂, 一切艺术中离不开趣味, 书籍设计也不例外。

艺术趣味是审美的重要特征, 是艺术作品产生社会功能的必要因素和必要途径。包括谐趣、意趣、情趣三个部分, 是艺术魅力的深层结构。意趣, 即艺术形象 (意境) 中的思想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主要作用于欣赏者的理智, 它是文艺作品的认识因素。情趣, 即艺术形象 (意境) 中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 主要作用于欣赏者的情感, 它是文艺作品的感染性因素。谐趣, 则是文艺作品的形式技巧所产生的趣味, 主要作用于欣赏者的审美感官, 它是文艺作品的娱乐性因素。这些审美趣味形态的巧妙组合, 可以产生创作出各色各样的具有艺术功能的设计作品。

书籍设计的趣味性表现是指书籍形态整体结构和秩序之美中展现出来的艺术气质和品格。朱赢椿设计作品《不裁》, 书名取谐音“不才”, 与书籍设计相互辉映, 将没有切开的半成品页面装订成册, 让读者用书中备好的纸刀, 边裁边读, 书籍形态随着读者的阅读过程发生着变化, 为阅读营造一种富有吸引力、亲和力和趣味性的气氛。书籍整体通过五感的刺激, 将读者直接带入艺术形式之中, 将艺术语言透过形式传递给读者。这种趣味性体验, 构架了作者设计者与读者心灵上沟通的桥梁, 作者的心境、设计者的解读、读者的领悟, 三者一体超越了书籍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2009级学生余娴、张青书籍设计作品《浊》 (获2011靳埭强设计奖学生组优秀奖) , 以水墨为设计元素的随笔书画集, 通过设计传递在当今快节奏、快文化背景下“举世皆浊唯我独清”、“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愿望与气节。运用不惧侵蚀、染色的特殊材料, 将墨、纸、文, 融为一体, 似浊而非浊。意在自身不“浊”, 身正心清, 即使再浑浊、浮躁的社会, 也不会被浊化。书籍设计已突破原有传统书籍设计概念, 将形式趣味至于先决, 通过形式传递情感, 摩挲趣味渗透文化。

四、想象

创意的形象思维中, 想象—联想和幻想具有突出的意义。高尔基曾说“想象在其本质上也就是对于世界的思维, 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想, 是艺术的思维。”艺术的思维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思维。大胆的想象才能在设计中驰骋, 摆脱平庸获得创意, 具有出奇出新、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可能性, 才能赋予设计作品以活的生命力。

设计者的想象不仅要大胆, 还应当丰富, 从多种立意角度和多种表现形式上展开联想, 尽可能的做出多种设想。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 这种多面性表现在形象思维的认识上就是有不同创意方面的想象, 一个想象丰富的人就善于从各方面去艺术的思考, 丰富的想象所产生的多种设计方案, 为提供多种选择提供可能。因此, 要做好设计创意需要尽可能的丰富想象, 在反复比较中去发展演变, 在多种设想前提下, 再多中取奇、多中取优、多中炼精, 最终选择最具形象性、概括性、艺术性和独创性的创意。

创新与创造并非是彻头彻尾的全新事物, 更多情况下是对旧事物的重新审视和再设计, 某一环节的突破便是创新, 这样我们会拥有更多的手段与机会。思维方式的演进是因人而异的, 因事而异的, 任何好的方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生搬硬套。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具体情况, 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纵观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 展望未来书籍设计的趋势, 多元的设计形态应当是在继承民族特色、中西文化兼收并蓄基础之上, 使书籍设计真正彰显时代特色, 独具个性, 为未来书籍设计探寻新的发展道路。

摘要:未来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 是在继承民族特色、中西文化兼收并蓄基础之上的多元设计形态。探索书籍未来全新形态, 突破传统审美惯性和阅读习惯, 为书籍设计开启新的思路, 尝试创造性书籍设计的形态视觉艺术表现, 使书籍设计真正彰显时代特色, 独具个性。

关键词:创造性,趣味性,书籍设计

参考文献

[1]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吕敬人:书艺问道——书籍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论书籍设计的形态创意 篇3

[关键词]书籍设计;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语言构成的艺术形式美,它是最直观的美感形式。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形象构成的内容美,它也是直观的。第三个层次,是艺术作品中显现的意蕴美,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

书籍的形态美,同样也分为这样三个层次:形式意味的美,形象内容的美,设计意蕴的美。

艺术作品美的三个层次,并不是机械分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融为一体。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认为:“思维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技能”。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因而设计师理应对思维科学,特别是对创造性思维要有一定的领悟和掌握。

书籍的形态创意,设计情感的表达需要激发设计者的创意思维,而创作的思维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形式意味美感创意

在书籍设计中,书籍的整体形态就是一种“形式”设计。书籍的整体形态包括开本设计的形式感、精装平装的形式感、书籍函套的形式感等等。“形式美”是艺术历史的积淀物。在中国古代书籍的经折装、线装等等,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书籍外在形态的形式美。书籍设计首先就是书籍外在的整体形态的设计,书籍设计艺术独特的形式意味,首先是在塑造书籍外在形态的形式意味。书籍装帧艺术的使命之一就是在书籍外在形态上酿造“形式意味”的美感。

书籍的形式美,不仅仅是表现在平面上,更表现在书籍的整体形态上。从根本上讲,书籍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艺术门类;书籍与读者的审美关系是动态的关系。所以,书籍的形式美,应该在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态的空间中展开。

书籍设计艺术的形式意味既是立体的,又是平面的。书籍的封面、书脊、封底、内文版式上的平面视觉图象,其相对独立的平面设计要具有自身的形式意味,与外在的书籍立体形态的形式意味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书籍设计艺术的整体魅力。

在书籍的设计中,封面的“形式结构”往往是设计者首先思考的问题。有的封面采用了“竖线”的形式结构,以挺拔的“力”追求崇高,有的封面采用了“横线”的形式结构,以宽阔的“张力”追求稳定;有的采取“竖线与横线交叉”的形式结构,以交错的“力”寻求动荡的感觉;有的采用“圆形”的形式结构,以弧线追求柔美;有的采用“斜线”的形式结构,以不稳定的“物力”寻求“心力”的提升;有的采用“方形”的形式结构,以最常见的四边形状的“力”寻求“心力”的规矩;有的则采用了“斜的方形”的形式结构,构成“力”的动感等等。众多的形式结构关系,使得书籍设计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

在书籍的设计中,点、线、面、色彩的某种组成方式或组成方式之间的关系,是造就书籍设计“有意味的形式”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有节奏的重复以及由人至小、由强至弱,由粗至细的渐变,都是构成“有意味的形式”的要素。另外,线的节奏、黑白的节奏、色彩的节奏、符号的节奏,形状的节奏,也都是构成“有意味的形式”的要素。

总之,无论“形式结构”变化酿造的“同质异构”的审美体验,还是形式中的点、线、面、色彩、形体酿造的形式意味无论是形式造就的谐调的柔和之美,还是激烈的动荡之美,形式意味几乎渗透到书籍创作的一切空间之中。“有意味的形式”还包括材料肌理的“形式意味”。因为书籍与材料之间的搭配关系,也是一种美丽的节奏。

二、形象内容美感创意

书籍设计美感的第二个层次是形象内容的美。“形象内容是以视觉形象来反映现实,在视觉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往往能够获得丰富而生动的效果。”艺术品的“形象美”包括:听觉形象美、视觉形象美、文学形象美。书籍设计艺术需要通过人的眼睛获得事物的形象,因此,在“形象美”中,向人们展现的主要是“视觉形象”的美。

所谓“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而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另外,这里所说的“形象感,是指对被看对象的感觉和对应的画面形象的感觉,确切地说是直觉能力”。视觉的艺术形象都要直接诉诸人们的感官,所以视觉形象美要特别富于直观性和生动性。由于上述特征,因此决定了书籍设计艺术的“形象内容”必须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

书籍设计艺术的“形象内容”不限于封面,还包括书籍的整体形态;整体形态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赋予了设计者施展才华的无限空间。书籍的视觉现象可以千变万化,书籍设计艺术正是在“形象内容”的千变万化中承载了设计者无比丰富的浪漫感情。

书籍设计的“形象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形态的“形象内容”,二是印在书籍形态之上的“形象内容”。书籍整体形态的“形象内容”,包括开本设计、材料设计、精装平装设计、函套设计等内容;印在书籍形态之上的“想象内容”主要指封面、包封、环衬、扉页,版式设计等“画面”内容。

以下将从印在书籍形态之上的“想象内容”展开讨论,书籍的封面“画面”的“形象内容”设计,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再现”创意构思和“表现”创意构思。

“再现”的方法。这种方法源于西方古希腊以来的“摹仿论”。“摹仿论”认为:“艺术摹仿的真实可能要比历史学的摹仿更为真实”。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艺术的魅力在于“真实”。“摹仿论”极大地影响着西方的书藉设计的“形象内容”。在西方书籍封面设计中,大量用写实的绘画和逼真的照片“再现”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成为其书籍设计的鲜明特色。中国特种材料书籍的封面设计,以图片为“形象内容”的设计也被广泛采用。可见“再现”的方法是书籍设计“形象内容”的重要设计手段。

“再现”的方法可以分为:“具体”和“抽象”两种形式。许多书籍的封面设计,都喜欢使用“抽象”的“纯形式”,来表达设计师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因为“纯形式”的设计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以“抽象”的形式美,体现了“具象”难以表达的语言。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封面“形象内容”的表现方法,强调表达设计者的内心情感,它往往是靠象征、寓意、想象、联想等间接的“形象内容”来表达设计创意。

当然,“再现”与“表现”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设计师在创意中往往在使用“再现”的方法的同时,也使用“表现”的方法;在用“表现”手法设计的书籍作品中,往往也离不开“再现”的手段。

“表现”的设计方法,在书籍设计的形象内容上,同样可以有“抽象”与“具象”两种表现形式。

首先,“抽象”的“表现”创意。纯“抽象”的表现形式,使“形式”本身成为设计的“内容”,设计者以“纯形式”表现自己的创意,成为书籍的形象内容。例如,哲学、政治读物、词典一类的工具书往往只能采用“纯形式”的表现方法。

其次,“具象”的“表现”创意。虽然“纯形式”是“表现”方法的重要手段,但是,大多数书籍的封面,是由“具象”内容,即以人物、风景、器物等“具象”的景或物与书名字共同构成书藉封画的视觉内容。在特种材料书籍的设计中,直接用人物、风景、器物的图片作封面的设计也越来越多。也许是由于中国的书籍设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封面使用“具象”的方法,更倾向于寓意的方式。希望最好能通过封面的“具象”内容,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诱发某种寓意,某种浪漫或某种象征。

三、设计意蕴美感创意

艺术作品的意蕴之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美感。而书籍设计艺术的意蕴之美,是书籍设计艺术作品的“形而上”的神韵之美。所谓“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心体验,它徜徉在人的心间,是一种“超形独存”的艺术精神,而书籍设计的意蕴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内涵。

书籍设计的意蕴之美是“无形”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审美愉悦。但是,书籍设计艺术的意蕴之美,又是建立在形与色“有形”的基础之上,是设计者在客观媒质中注入的主观感情,是设计者凭借艺术技巧酿造出来的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黑格尔还举例说:“意蕴就像一个人的眼睛、面孔、皮肤、肌肉,至于整个形体都显现出这个人的灵魂和心胸一样,艺术品也是要通过线条、色彩、文字和其他媒介,通过整体的艺术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魂灵、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品的意蕴”。特种材料书籍的意蕴美,同样显现在书籍的形式意味上,显现在书籍设计的形象内容中,显现在书籍的整体形态里。它具体显现在从封面到内文版式,从书脊到封底的所有的环节之中,它所荡漾出的超越形与色的精神,就是书籍设计的意蕴。

书籍的设计作品,所包含的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三个层次,各自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每一个层次都具有自身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只是一些有所侧重,有的突出了形式美,有的突出了内容美,有的则突出了意蕴美。但是,一本完美的书籍设计艺术作品,应该将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三者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2]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吕敬人.书脊——书在表示空间中的主角[M].书屋, 1997, (1).

[4]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审委员会.中国最美的书(2003-2005)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书籍装帧设计知识 篇4

一:封面

假如书籍装帧犹如一组建筑,那么书籍封面无疑是这些建筑的外观。不管是西方哥特式的教堂,还是中国古典式的皇宫寺院,建筑外观都能体现出建筑的精神。而封面也是如此. 将集中地体现书籍的主题精神.它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个重点。

书籍装帧设计需要象其它装潢设计一样. 经过调查研究到检查校对的设计程序。首先向知识的企业主——作者,或者文字编辑.了解原著的内容实质。并且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加深对自己所要装帧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 和读者对象等等作出正确的判断。作为一名编辑需要对书籍的形态拟出方案。解决开本的大、小、精装、平装、用纸和印刷等问题。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所关心的更应是如何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不只是停留在政治书籍要庄重大方.文艺书籍强调形式多样. 儿童图书追求天真活泼。更要求进一步深入. 达到对书稿理解尺度与艺术表现尺度在创作 中的充分的和谐性表现。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视 觉生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视觉心理)获 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封面的形式要素同样包括了文字和图形两大类.封面设计也同样需要突出主体形象。但从构思到表现都讲究一种写意美。表现在以文字为主和以图形为主的设计上.都是如此。

1.文字

封面上简练的文字.主要是书名(包括丛书名、副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这些留在封面上的文字信息.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丰富画面.可重复书名、加上拼音或外文书名.或目录和适量的广告语。有时为了画面的需要.在封面上也可以不安排作者名有出版社名.让它们出现在书脊和扉页上.封面只留下不可缺少的书名。说明文(出版意图、丛书的目录、作者简 介)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者名、书号定价等.则 根据设计需要安排在勒口、封底和内页上。充满活力的字体何尝不是根据书籍的体 裁、风格、特点而定.字体的排列同样象广告设 计构图中所讲述的.把它们视为点、线、面来进 行设计.有机地融入画面结构中.参与各种排 列组合和分割.产生趣味新颖的形式.让人感 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2.图形

封面上的图形.包括了了摄影、插图和图案.有写实的、有抽象的、还有写意的。具体的写实手法应用在少儿的知识读物、通俗读物和某些文艺、科技读物的封面设计中较多。因为 少年儿童和文化程度低的读者对于具体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而科技读物和一些建筑、生活 用品之类一画册封面运用具象图片,就具备了科学性、准确性和感人的说明力.有些科技、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封面设计. 有时很难用具体的形象去提炼表现.可以运用 抽象的形式表现.使读者能够意会到其中的含义.得到精神感受.在文学的封面上大量使用“写意”的手法. 不只是象具象和抽象形式那样提炼原著内容 的“写意”。而是似象非象的形式去表现。中国画中有写意的手法,着重于抓住形和神的表现.以简练的手法获得具有气韵的情调和感人的联想。有人把自然图案的变化方法也称为 “写意变化”,在简练的自然形式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追求形式美的表现。进行夸张、变化和 组合。而运用写意手法作为封面的形象,会使封面的表现更具象征意义和艺术的趣味性。如 《少年文艺》封面“少”字的大特写,好似飘扬的 红领巾,给人一种联想.从构思到形式上都体 现了《少年文艺》的个性.而变形的儿 童读物封面,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中能找到童话、神话和寓言故事中自己的知心朋 友。那些具有写意的中外古今图案,在体现民 族风格和时代特点上也起着很大的作用.3.封面整体

封面其实并不只是正面.诚然.人们关心 的主要是正面。但是出于审美的高要求,不应当将反面弃之不顾,再看书脊在书架上也同样 发挥着广告和美观的作用。因此,封面的正反面和书脊都应纳入封面设计的范围。整个封面是书籍装帧大整体中的一个小整体.正反和书脊的相互关系有着统一的构思和表现,这种关系处理得成败,同样影响着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效果.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种类型:

A.正反面设计完全相同。或大体设计相 同,但文字有所变动.正面出现书名.反面采用 拼音、外语,或极小的责任编辑、装帧设计人员 名字。正反两面色彩、设汁有所变化。

B.以一张完整的设计画面分成封面、封 底和书脊.分别装饰文字

C.封底以封面缩小的画面.或小标志、图 案与正面形成呼应

D.书脊应该是封面设计的体现.尤其在厚厚的书籍上.表现尤为如此.而不应满足于排列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通过与正面书名相同的字体.在狭长的面积内.安排好大小、疏密关系.有些运用几何的点、线、面和图形进行分割和与正反面形成呼应.并与之形成节奏变化

E.书脊的设计可以独居一面.可以用文字压在跨面的设计上.在精装的书籍外部.常常还有护封.既起一种保护作用.同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 是一种与一K相适合的小型广告。护封设计纸张、印刷精采.表现力丰富。有护封的封面可以简洁些.达到变化的效果.同时又因为封面运用了亚麻布、漆布、皮革等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的制约.故采用简洁的表现形式。护封的勒 口也需精心设计.成为封面整体的一部分.并可利用其刊登内容提要、作者简介、出版信息. 丛书目录等。护封分全护封和半护封.半护封 的高度只占封面的一半,包在封面的腰部.故称为腰带.用来刊登书籍广告和有关书的一些 补充各项.也起着装饰作用。二:环衬

无论打开正反面封面.总有一张连接封面和内页的版面.叫做环衬.目的在于封面和内心的牢固不脱离。精装书的环衬设计也很讲 究.采用抽象的肌理效果、插图、图案.也有用照片表现.其风格内容与书装整体保持一致。但色彩相对于封面要有所变化。一般需要淡雅些.图形的对比相对弱一些.有些可以运用四方连续纹样装饰.产生统觉效果.在视觉上产 生由封面到内心的过渡

三:扉页

在书籍的目录或前言的前面设有扉页。扉页包括扩页、空白页、像页、卷首插页或丛书名、正扉页(书额)、版权页、赠献题词或感谢、空白页等。太多的扉页显得喧宾夺主.因此它的数量不能机械地规定.必须根据书的特点和装帧的需要而定。目前国内外的书籍.往往比较简练.多采用护页、正扉页而直接直进入目录或前言.而版权页的安排则根据具体情况而正。

正扉页上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和简练的图案。由于人们的阅读习惯。正扉页的方向总是

和封面一致。当我们打开封面、翻过环衬和空白页;文字就出现在右边版心的中间或右上方。

除此也有利用左右两面作为正扉页的设汁.称为两扉页。扉页上的字体不宜太大.主要采用美术字与封面的字体保持一致。扉页的设汁非常简练.并留出大量空白.好似在进入正文之前有块放松的空间

四:目录

目录是全书内容的纲领.它显示出结构层 次的先后。设计要求条理清楚.能够有助于迅 速了解全书的层次内容。

目录一般放在扉页或前言的后面、也有放 在正文之后。目录的字体大小与正文相同.大的章节标题可适当大一些。过去的排列.总是前面是目录.后面是页码.中间用虚线连结.下排列整齐。现在的方法越来越多.除了原来的方法外,还采用竖排。从目录到页码中的虚 线被省去.缩短两者间的距离.或以开头取齐。或以中间取齐.或条引和加上线条.作为分割 用。目录的排列也不都是满版.而作为一个面 根据书装整体设计的意图而加似考虑。有的设 计讲究的画册和杂志。在空白处加上合乎构图 需要的小照片、插图和图.充实内容。增加美观 程度和提高视觉的兴趣性。

五:版权页

版权页是后台角色.包括了书名。作者、编者、评者的姓名;出版者、发行者和印刷者的名 称及地点;书刊出版营业许可证的号码;开本、印张和字数;出版年月、版次、印次和印数;统 一书号和定价等等。

版权页一般安排在正扉页的反面,或者正 文后面的空白页反面。文字处于版权页下方和 书口方面为多。版权文字书名字体略大,其余 文字分类排列,有的设计并运用线条分栏和装 饰用.起着美化画面的作用

六:页码和书眉

表示页数的数字叫做页码,表示书名或章 节的文字叫做书眉。利用书心外的空间,用小 字在天头、地脚或书口处设计.给读者在翻页 时,带来方便,同时好的设计给画面带来美观。书眉的设计也很丰富,特别在综合性的杂 志、书籍和词典等工具书中应用广泛。有的正 面写书名.反面写章节名,有的运用几何形的 点、线、面配合文字设计,但需要与版面设计协 调。文艺书为了版面活泼常运用书眉。(图 页码的设计也不只是以普通的数字安排 在下角,而以简练的图案陪衬文字,出现在恰 当的边缘部位整本书的书眉和页码要前后位置统一。

七: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指书籍正文的全部格式设计。一般而言.除封面、环衬和扉页之外,前言也包括在其中。

每幅版式中文字和图形所占的总面积被称为版心.版心之外上面空间叫做天头,下面 叫地脚,左右称为内口、外口。中国传统的版式 天头大于地脚,是为了让人作“眉批”之用。西式版式是从视觉角度考虑.上边口相当于两个 下边口.外边口相当于两个内口,左右两面的 版心相异,但展开的版心都向心集中,相互关 联,有整体紧凑感。目前国内的出版物版心基 本居中,上边口比下边口、外边口比内边口略宽,但有的前言和正文第一页留出大量空

白。版心靠近版面外口或下部。此外版心的确定,要考虑装订形式,锁线订、骑马订与平订的书 .其里边的宽窄也应有所区别。不能同样对待。版心的大小根据书籍的类型定:画册、影集为了扩大图画效果,宜取大版心,乃至出血 处理(画面四周不留空间);字典、辞典、资料参 考书,仅供查阅用,加上字数和图例多.并且不 宜过厚.故扩大版心缩小边口;相反诗歌、经典 则应取大边口小版心为佳;图文并茂的书,图 可根据构图需要。安排大于文字的部分.甚至 可以跨页排列和出血处理。并使展开的两面取 得呼应和均衡.让版面更加生动活泼.给人的 视线带来舒展感.版式中的文字排列也要符合人体工学。太 长的字行会给阅读带来疲劳感。降低阅读速 度。所以一般32开书籍都为统栏排版.在16 开或更大的汗水上.其版心的宽度较大。假如 用五号字或小五号字排版,宜缩短过长的字 行,排成两栏。如不宜排双栏的,象“前言”、“编 后记”等则以大号字排列.或缩小版心。辞典、手册、索引、年鉴等.每段文字简短.但副标题 多,也需采用双栏、三栏、多栏排列。分栏排列 中的每行字数相等。栏间隔空~字或两字,也 可放线条间隔。

八:文学插图

插图是一种绘画.但是不同于一般独立欣 赏性的绘画,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必 要的从属性。插图必须具备一定的绘画条件. 不依靠文字。也能从它的形象本身.表现一定 的主题,同时又必须服从原著.成为辅助者.这 就是插图的含义。

插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艺性的插 图。画者通过选择书中有意义的人物、场景和 情节,用绘画形象表现出来,可以增加读者阅 读书籍的兴趣,使可读性和可视性结合起来· 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同时又得到不同程度的美 的享受。另一类是科技及史地书籍.这类插图 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容,以达到文字 难以表达的作用。它的形象语言应力求准确、实际,并能说明问题。一个苹果的照片能帮助 我们看到非常客观的形状、颜色、结构和质感。一粒种子的说明图,不仅能再现它的形状、结 构,而且能把它在土壤中发芽的过程体现出来。文学插图可以说是文艺性插图的典型.包 括了题头、尾饰、单页插图和文间插图。其表现 形式多种多样:有水墨画、白描、油画、素描、版 画(木刻、石版画、铜版画、丝网 E[J),水粉、水 彩、漫画等等。有写实的.也有装饰性的。插图创作的第一步.在于对原著的理解。通过向文学编辑了解原作的主题精神.缩过向 作秆了解具体内容和要求.更多的是自己通过 深入阅读原著,搞清原著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是古典文学还是儿童文学?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童话、寓言、笑话?原著风格是 粗扩豪放、细腻严谨.还是热情活泼、纯朴深 沉?原著中所描写的历史时代、人物形象、服饰 道具、日常习俗、建筑环境等。并且通过视觉形 象资料加深理解.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没有文学中所描写的生活 体验.很难在画面上体现文学内容。只有查阅 有关资料.如其民族、时代相近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以及各种文物资料进行分析.将 各种感受联系起来,加以综合研究.找出规律. 以此为依据.按原著要求确定作品的基调.贯 串于全部画幅中。这样书中的形象、资料中的形象、加上自己的想象,做到心中有底,才能表 现深入.而不至于概念,同时也是一种个人的积累不断提高的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好基 有了这一步,则要对原著进行提炼.找到 有戏可唱的情节内容。文学原著的篇幅很长. 插图又不是连环画式的以图为主、一本书只安排几幅插图,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一幅插图抓住 一段文字的情节内容的主题,将最具有典型意 义的文字内容,并适合于绘画表现的情节表现出来。这种插图不是停留在看文识图上.而要 经过再创作,使其具有艺术个性的感染力.同 时也要深入具体、刻划入微,让读者从中既能 得到艺术的享受。又能感觉到具体的生活形 象。

陈老莲的《窥简》一图,择取营驾躲在屏风 一端看信,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红娘偷偷从 屏风另一端察看,她那手指点在唇边,轻是机 灵的神态,活现出少女聪敏活泼的形象。画面 处理极为简洁,以一扇精彩的屏风展现了闺房 的环境,上面的花鸟画,无论是飞翔交朴的蝴 蝶.还是切切私语的鸟儿.都巧妙着营营的美 好愿望。极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正因为一张插图要表现众多的文字内容. 有的插图采用了将不同时间、地点纳入一幅画 的方法;写实性的插图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 装饰性的插图不受透视、比例等客观条件的限 制.更多地根据立意组织在画面之中.中国的 传统绘画和民间绘画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插图的形式表现丰富.同样按写实和装饰 两大类来分.各个国家的插图都有自己风格· 即使同一国家、同一类文学作品.也会因为各 个插图家的艺术修养、对原著的理解不同.采 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画面形式 来表现。而作为一个插图画家.面对着不同内 容题材的书籍.要认真研究思索.找到恰当的 手法去表现.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去对待。黄永 玉的插图《阿诗玛X不仅集中而真实地表现了 主人翁的欢乐与幸福.劳动与英勇.困难与遭 遇.而且对诗的节奏、情绪和风格的表达,也有 着周密的匠心经营。整套插图富有韵律感的构 图、流畅的线条、朴素淡雅的色彩、变化丰富的 刀法和装饰味。(图129)但他为《叶圣陶童话 选》、《冯雪峰寓言》作的插图.根据原著不同风 格.又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在《叶圣陶童话 选》的插图中.出于画家对童话的理解和儿童 欣赏要求的熟悉.更加发挥艺术的夸张和想 象.满足儿童对新奇、强烈、稚气和拟人化的兴 趣。一个个充满人格化的动物生动活泼地出现 在小读者的眼前c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 篇5

课程代码:1D12983 学分:3.0 总学时数:48 理论时数:12 实践时数:36 先修课程:图形设计;文字版面设计;设计表现;印刷工艺 开课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理论的学习,以及具体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明确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一般规律、特点与设计创作方法;初步掌握书籍装帧的相关工艺知识,并在设计中自觉的运用。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平面设计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书籍装帧设计也是平面设计中较为综合的一个设计门类。根据这一特点,课程必须加强书籍装帧设计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认识,设计课题的内容要求真实,并且要结合相关的技术知识(如印刷工艺)进行综合设计的训练,以锻炼学生设计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第1章 书籍装帧设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了解书籍装帧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 1.书籍装帧的起源; 2.书籍装帧的发展;

3.近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近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

第2讲 书籍装帧设计习题答案 篇6

名词解释

1、蝴蝶装

一个版印就是一页,书页反折,使版心朝里,单口向外,并将折口一起粘在一张包背的硬纸上,有时用丝织品做为封面面料,翻动时像蝴蝶展翅,因而得名。

1、线装

不用整纸裹书,而是前后分为封面和封底,不包书脊,用刀将上下及书脊切齐,打孔穿线,订成一册。

3、经折装

原来卷轴装中的长卷纸就被反复折叠,首尾粘在厚纸板上,有时再裱上织物或色纸,作为封面,这种形式就叫做经折装

4、旋风装

是用一张大纸对折起来,一半粘在书的最前面,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背面,粘在末页。如果从第一页翻起,一直翻到最后,仍可接连翻到第一页,回环往复,不会间断,因此得名。

填空题:

1.中国最早的书籍形式是从(简策)开始的。

2.用竹做的书,古人称为(简策),用木做的书,称为(版牍)。

3.卷轴装的四个主要部分是(卷)、(轴)、(镖)、(带)。

4.卷轴装到册页装的过渡经过了两种装订形式分别指的是(经折装)和(旋风装)。

5.册页装的最初形式是(蝴蝶装)。

5、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期间,对书籍设计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鲁迅)

简答题:

1、简要回答书籍设计的含义

回答:书籍设计是指开本、字体、版面、插图、封面、护封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的事先的艺术设计。从原稿到成书应做的整体设计工作。

2、简要回答书籍设计的任务

回答:(1)恰当而有效地表现书籍内容。

(2)考虑到读者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区的不同需要和使用方便,照顾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欣赏习惯。

(3)形成一本出色的书籍。

3、简要回答我过书籍设计的现状。

回答:(1)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2)书籍装帧艺术更加注重对于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在形式设计与艺术创意中,更加注重对现代感与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

(3)出版物的大众化与书籍装风格的大众化。

(4)书籍装帧艺术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4、简要回答信息传播的进程发展了那几个阶段。

回答:(1)语言和烽火

(2)文字和纸的发明

(3)印刷和出版

(4)有线和无线电话与电报的发明运用

创意书籍装帧设计欣赏 篇7

中国的传统书籍装帧是从简策木牍这一形式发展而来,即竖排右翻线装,这些形式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儒雅的内涵和的刚正不阿特质,同时传统书籍设计具有古典、古朴、雅致、淡泊明志的特色,将这些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意境运用到书籍的新形态,创造更多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形式,如传统的中国图案纹饰、具有中国人文特色的材质——“竹、木”以及中国书画汉字的水墨晕染和笔触。

图文寻梦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热切和渴望。【1】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的图案和书签形态进行改造,封面和书签的造型、用色、选材都可以力图突破传统书籍的固有模式,在打开书的同时,让读者感受图纹雕刻的细致和视觉的传递,更好的明白书籍内容的含义。在设计工艺中,可以将传统纹样雕刻在书封和书签上,以图和材质相互渗透来表达对图案纹饰的寻觅和追求。如中国最为常见的卷云纹和动物纹结合进行变形,运用阴阳合一的雕刻方法,体现中华文化的虚与实之美。 (图1)

水墨涵香

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不同的笔触和晕染的墨迹组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水墨的意态情趣和内在的涵义,即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的统一。

纸质上可以运用毛边纸、宣纸等富有东方特色的材质。经折装是中国古代具有特色的书装形式,(图2)采用中国绘画艺术的“计白当黑”和“虚实相生”绘画原理,同时将中国园林中的借景和景深感变现出来,“层层进深,互相因借,分割中有连贯,障抑中有窥透。”黑与白之间、虚与实之间、有与无之间都有连续性,封面雕刻成天圆地方的镂空形式,使书籍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竹木字蕴

《论衡·量天篇》中记载:“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木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著于书帛谓之书。”【2】

可见竹简木牍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它使用时间最长,使用的范围也最为广泛。竹在我国是寓意文化儒雅和刚正不阿的美好象征,以竹这种材质来进行创作,也能体现浓厚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

设计中可用带有竹纹的夹板为材,镂空刻印,书封运用不同颜色粗纹纸,内页用毛边纸穿线扎叠装订,形成富有视触实感的传统书装形态,既可将书中中国书法艺术的古朴大气意境表达出来又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书籍的发展历史。(图3)

汉字本身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所蕴涵的美的思想是传统汉字图形的基础。汉字的组字结构中囊括了逻辑、美学、几何、建筑、绘画等众多学科及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千百年各家思想观念行为,建构了一个以阴阳交感、五行周复、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心理结构。

中国风元素不仅仅是上述这些,还有很多,诸如儒家文化、印章、秦砖汉瓦、彩陶青铜、瓷器、戏曲、太极、武术等等。

这些独具中国风特色的文化元素,运用到书籍装帧设计中,使书籍装帧设计具有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不是简单的照搬形式和元素,而是以再设计的理念来重新创造再现它们。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担也是每个从事热爱设计的人的责任,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结合现代文化的思维和方法,通过设计师借书籍装帧设计这一艺术变现形式为中国风元素赋予新的内涵和生命力。不仅要把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元素融入进来,传承中国文化特色的精髓,还要用国际化的新式设计语言来传达,将两者结合一起,在未来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书籍装帧设计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将会更成熟、新颖和独具魅力。

摘要:在中国千年的灿烂传统文化中, 书籍形态方面的设计与制作有着颇为渊源的历史, 其中, 中国风设计要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形式语言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新式的设计表现既要传承传统书籍装帧的文化形态和形式, 也要在传统文化的意蕴中融入现代设计的意识, 以表达对书籍这种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中国风,文化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2]、熊小明.中国古籍版刻图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3]、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书籍装帧设计的美学体验 篇8

【关键词】书籍设计 审美体验 美学思考

引言

现代设计不断发展,人们的眼光也随之提高,对于书籍的阅读不仅注重实用功能,更多的是开始追求与欣赏它的审美性。一本兼具美感与实用的书籍才是人们最想得到的。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在我国从事书籍装帧设计的人员中,90%以上都接受过高等美术设计的教育或培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书籍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美感与艺术感的融合就与日俱增了,也大大提升了读者对于书籍的兴趣。以下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分别来谈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特征。

1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整体美感

书籍装帧设计要突出整体性和艺术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书籍设计艺术隶属于实用性的现代艺术,似乎永远把实用性摆在第一位。但是它的审美特性也不容忽略。这是一种精神性和文化性的双重追求,审美必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虽然封面设计是整个书籍的设计之重,但是现代书籍我们还是要把它看做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系统设计。从封面、环衬、扉页、目录、文字、图片等等,都是具有着连续性、统一性的。因此,在书籍设计艺术中也必然存在着整体美的效果与概念。

在书籍设计的视觉整体美中,我们要把它视为所有元素的相加,然后形成一个全新的整体,也就是把文字、图像、色彩等多种元素在整体中加以合理配置和运用,从而焕发出新的视觉感受与审美趣味。

从广义上来说,一般我们会把形式与内容放在一起,这是必须遵循的整体意识。而狭义上讲,就要具体到书籍设计的每个环节,甚至是每个细节,每个页码、符号、图序号等都不例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书籍只是被动地进行封面设计,而现在的书籍设计则是整本书,甚至是整套书的设计。这样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将视觉要素在整体结构中加以配置并合理运用。因此每个要素在整体结构中显现出比单个符号更强大的表现力和视觉上的整体连续性。就如同雕塑艺术一样,人们可以从每一个角度进行欣赏,就算是角度和距离不同,读者依旧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设计师就要把书籍中每个相对独立的元素转化成为一个的完整形态,这样才能展示出书籍的整体美感。

《黑与白》这部书籍就是一个典型整体设计的例子。设计者根据小说的内容,将白人与土著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借以黑色与白色的对比方式表现出来。从整体美感出发,读者可以看到封面、封底、切口等处呈现出黑白两色的冲撞与和谐。甚至在小的细节方面也处理得非常到位,整个书籍设计的各个符号都运用合理,加以内容中文字的排版处理,使整个视觉感官上都充斥着刺激与缓冲,仿佛有个无形的线牵引着读者用连续流畅的视觉方式来阅读这本小说。

因此书籍设计的整体美感,我们要将它视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不是静止孤立的。只孤立地考虑某一方面的设计而忽略了书籍的整体性,那么整本书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也只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才能真正体味书籍设计的美妙之处,也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吸引读者。

2 空间美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趋势

有些人可能会对书籍的空间化感到陌生。其实我们可以把书籍看做是一栋建筑物,与雕塑是一样的。虽然呈现出静止的状态,但是通过设计布局,从外部套盒、护封、封面再到内部的扉页、目录、文字图片等进行一系列的构建,架起了一部书籍的天与地。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所被感知的只會是空间而不是时间。所以其立体化的模式也是人们开始追求的要素。

书装设计从二维转向三维,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尤其在儿童读物中运用的更为广泛。首先我们要了解书籍是以立体的形态和结构而存在的,然后探究书籍立体结构的内在奥妙,最后研究书籍装帧立体化的设计会带给儿童何种的交流与启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现在市面上非常流行一种布书,专属儿童读物。材质柔软,不易割伤皮肤,另外在阅读时,可将这种布书展开。如果书中讲述的是警察抓坏人的故事,那么孩子最终将书籍展开读完,书籍就变成了一件警服。孩子套在身上就变成了书中主人公的样子,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式。

还有在世界上都广为流传的一本儿童书籍《好饿的毛毛虫》。书中就是采用三维立体方式,设计了许多的小洞。孩子在品味着毛毛虫吃东西的同时,也可将手伸进去体验被毛毛虫吃出小洞的真实感。像这样的书籍许多幼儿园都作为儿童入学前必须阅读的刊物。这样利用三维模式设计出来的又益智又具趣味性的读物,可以说是将吸引儿童的美感与实用性体现得淋漓精致。

所以说,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方式是立体的,它呈现出了明显的延续性和连结性。任何一个物体都不会脱离空间独立存在,书籍设计也是如此。不论是怎样的一本书籍,它就如同是建造一座可以容纳文化的立体建筑物,然后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在空间中塑造出立体的书籍形象,使书籍产生出立体美感。

3 感官美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体现

自古希腊以来,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认定人的视觉和听觉是所有的感觉中最具有审美特性的。审美是无法离开生活中的形象和人的感官作用的。对于书籍装帧设计而言,人们人为地在翻阅一本书的时候,用眼睛看,用手触摸,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许多人认为书籍设计的审美主要来源于视觉方面,其实不然。因为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特种纸张的广泛运用,使人们在触摸时体验到不同纸张的肌理和触感。纹路也大大丰富了书籍设计的内容,这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引导人们从一种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觉。就如《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书中使用的就是特种纸张,不仅在视觉上可以给人们带来审美,同时在手感触觉上也提供了美感。因此,感官上的美不会局限于视觉。尤其针对现在的儿童书籍,孩子在开始碰触书籍或摇动书籍而产生的互动感受,这是最为关键的,也最可以抓住儿童这一读书受众群体。

日本一位书籍装帧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就曾经提出过书籍中的“五感”这一观点。第一方面是书籍的重量感。这指的是书的分量所带给人的感觉。西方有许多书籍采用硬纸壳作为书籍封面,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而中国的书籍有线装制作的,这就是完全相反的质感,带给人的感觉因此也大相径庭。第二方面是手的触感。手感带来的愉悦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柔软或是坚硬,都会让读者的触感产生不同的新鲜感。第三方面是气味。现代书籍印刷带有的油墨和纸张本身具有的气味,会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嗅觉。第四方面是阅读过程。随着书页的翻动,会发出纸张清脆的声响。由于材质的不同,声音也会不一样,有的清脆,有的沉闷。这些都构成了书带给人们听觉上美感。第五方面是阅读时的视觉感官。这是最直接的,阅读过程中会通过“品尝”书的五味,从而口中分泌唾液,诱发味觉。

因此,杉浦康平认为,书册于手,翻阅于心,“五感”就会随之而来。一个成功的书籍装帧设计就应该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同时具有着多种审美趣味和属性。从而引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在吕敬人所设计的书籍《子夜·手迹本》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全书在设计中是将传统与现代意识融合的非常完美。在借鉴并利用了传统文人的书匣形态作为书籍包装的书盒部分,封面书函从造型、配色再到构图等又都突破传统书籍模式,强调了一种读者与书籍的互动模式。当读者从书盒里抽出书籍,打开封面,翻动书页。书中的文字、图案引发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受一触即发,形成了具有美学感受的独特的传递方式。

4 东西方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差异

虽然我们用了以上三点来阐释了书籍装帧设计在不同方面的审美特性,也印证了现代书籍设计的通用性和进步性。但是在艺术的发展中我们经常会谈到一个观点,那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尤其是在东方和西方这两个不同的文化国度中,人们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追求就更不一样了。

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美学是两种不尽相同的文化体系。中国的艺术一向给人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包容着其他的体制。甚至到现在人们还会用中国传统美学来定义和称谓我们的美学范畴。可见我们所追求的依旧是个人修养和情感的表达。而西方的美学中突出的则是个体性。是以个体为美,强调生动性和新颖的特征。西方人的思維充满着独特的个性和自由的个人意识。也正是中西方审美的差异和对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一,才造就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风格迥异、变化万千的书籍装帧设计。

19世纪末,中国的书籍设计才刚刚起步,出现了许多散文、小说、杂志等的设计。钱君匋的《幸福的结婚》、《芥川龙之介集》等封面的设计都是以花草植物为主要设计元素,营造出了一种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境界。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的以物传神的表达方式。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还是比较偏向于品味形式的。陶元庆于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书籍《朝花夕拾》,我们就可以看出,书籍封面带给读者的温情。而曹辛之的《九叶集》,用一颗大树上的九片叶子代表书籍中的九位诗人,意境优美、图案简易并且寓意深刻。整本诗集充斥着美丽与温馨,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书籍耐人寻味的佳作。

而西方的审美都强调的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和再现。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艺术不但模仿美的形象,而且模仿美的性格。”可以说西方的艺术是对整个世界的再次表达。它会把“真”看作是“美”的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许多书籍,封面的设计就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照片,以逼真的形象表达书籍的形式内容,给人以简洁而明快的感觉。这是一种强烈而刺激的感官体验,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来引吸读者的眼球。《小丑汉斯》这本书的封面就是如此。以小丑汉斯的眼睛为主要封面元素,人们仿佛能感受到一只眼睛在紧盯着自己。这是书中主人公洞察一切的窗口,也是人们窥探书籍的通道。这样的设计就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并且以强烈的冲击感引吸读者。

结语

可以这样说,书籍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伟大标志之一,它继承着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装帧设计强调着审美感受和创意的新颖,当今社会中的电脑技术、新式印刷工艺等都大大拓展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空间。在人们的思想与文化的交流中,书籍的设计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范畴。在原本承载着功能性的消费中越来越多地渗透了审美内涵,人们对于审美性的需求已上升到了首要的地位。而书籍装帧设计的美观性也被提升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来。书籍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大众,设计师将会把个人情感注入到书籍的各个部分,给人们带去美的享受,使阅读的过程变成一种美的享受。不论将来书籍的设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终将会适应读者的审美需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邓中和.《书籍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上一篇:宣传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作总结]幼儿园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