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共6篇)
学 校
考 号
姓 名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下面提示默写(6分)
(1)《陋室铭》中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的骈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2——4题。(6分)
(东京6月12日电)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频频爆出冷门:先是高卢公鸡(指法国队)被拔光鸡毛,接着潘帕斯草原英勇的骑手(指阿根廷队)马失前蹄。夺冠呼声最高的两支球队先后折翅,成为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最令人瞠目。
2、结合文段意思,“折翅”一词还可用词语_________代替。(2分)
3、文中划线句子是个缺宾语的病句,应补上的宾语是:___________。(2分)
4、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12个字以内)。(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2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司亩斌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展现了、、、和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6、《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请以范进这个典型人物为例略作分析。(4分)答:
7、口语交际。(2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
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评卷人
得 分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3题(17分)
别让委屈再版
陈之藩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17分)(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有改动)
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
8.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
答:(3分)
9.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3分)
10.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2分)
11.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3分)
答:
12.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3分)
答:
13.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
答:(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9题。(14分)
听取蛙声一片
① 我家门前紧挨着水塘,绿树婆娑,水草丛生,在繁星闪烁的夏夜,常有阵阵“嘎
嘎”的蛙声伴着夜风飘进屋里。此时,我总想起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 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至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语称癞蛤蟆。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
③ 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的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④ 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⑤ 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⑥ 青蛙在文学家的笔下,也有一些不好听的字眼。例如:“井底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跳秤盘”等,这实在是冤枉了。它们只知道终日在田野里捕捉害虫,而且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尤其是夜间,食虫的益鸟纷纷归巢,这时更靠它捕食各种害虫。
⑦ 在丰收季节里,联想起青蛙对于人类的功绩,我们要更加赞美和保护这可爱的两栖动物。(作者:徐延华 选用时有改动)
14、青蛙捉虫的本领,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4分)
答:
15、已故著名画家齐白石曾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作了幅画,把无形的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根据选文的提示,想象一下,这幅画画的是、流水、乱石、远山。(1分)
16、作者为什么要举文学家笔下有关青蛙的一些不好听的字眼?(2分)
答:
17、第⑥段中,作者在为青蛙“鸣冤”时运用了举例子、引用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18、在“而且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一句中,“一般的”可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19、请结合本文的内容,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写一条公益广告语(不超过15个字)。(2分)答:
(三)、阅读下面选自《曹刿论战》中的文字,完成20-23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齐师伐我: 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 ④必以情:
2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又何间焉 立有间
C、其乡人曰 其真无马邪
D、肉食者鄙 蜀之鄙有二僧
2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句子作答)?(2分)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2分)
(1)嗜学()(2)叱咄()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2)俟其欣悦()
(3)寓逆旅主人()(4)皆被绮绣()
2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27.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答:
评卷人
得 分
三、写 作(50分)
28.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
“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沙子,撒入碗中。沙子一点也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
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撒下。石灰还是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
师父又倒了一盅(zhōng杯子)水下去,一滴水也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笑着问。
徒弟无言以对。
这个小故事能引发你哪些联想呢?请以“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不要离开文中所说的“满”这个范围。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篇幅在6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分)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败北(失利、失败)
3、(的)一幕(新闻、消息)
4、韩日世足赛爆冷门
5、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
6、以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范进的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2分。意思相符即可。)
7、(1)你(金娜)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2)例:①谢谢你的提醒。②真不好意
二、阅读(50分)
(一)(17分)8.第一件;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件: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问题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说是抄的。第三件: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二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3分。大意如此即可。任选一件作答,若答了两件或三件,则只评排在最前的一件。9.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或答:老师怀疑学生的作业。可答:怀疑学生)(3分。大意如此即可)10.某种现象再次发生(或答:某种现象重得出现)(2分)11.翻来覆去地看学生的论文,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向同事请教处理办法。(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对即可)12.从罗马法精神的高度(或答: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的高度。或答:从法律的高度。)(3分)13.无固定答案。(3分。合情合理即可;谈感受要真切,提建议要注意”有关”。)
(二)14、舌头捕食快 看飞虫时眼睛敏锐 食谱丰富 灭虫数量多
15、蝌蚪
16、寓贬于褒(先抑后扬、先反后正),进一步赞美青蛙(或为青蛙正名)
17、作比较
18、不可以。因为癞蛤蟆也是青蛙的一种,加上“一般的”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强调了癞蛤蟆的本领更高超。
19、野生动物,人类的朋友(保护环境,让动物有个好家园。请保护野生动物吧。)
(三)20、①攻打、攻击、进攻、讨伐 ②同“遍”(或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实情
21、A
2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3、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允许(我)跟随着去。
(四)24.(1)shl(2)du6(1分。各0.5分)25.(1)跑(或:赶快)(2)等待(或:等到)(3)寄居(或:居住、住在)(4)通“披”(2分。各0.5分)26.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分。关键字词未译准,一个扣0.5分,扣完该小题2分为止)27.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分。每个要点1分,意对即可。)
三、写作(50分)
28.评分标准如下:
一类卷(54—60分)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生动得体,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二类卷(48~53分)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较明确;语言较生动得体,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有一定详略。
三类卷(42~47分)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的真情实感,中心较明确;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顺;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不够得当。
四类卷(36~41分)内容不够具体,缺少真情实感,中心不够明确;语言不够得体,语句不够通顺;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楚。
在新课程背景下, 笔者积累了一套试卷讲评课的实施策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了“踩点”答题的规律, 并能触类旁通,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第一, 认真独立地评估试卷。
上好试卷讲评课, 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 对试卷作出客观而合理的评估。
比如, 针对我校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检测, 笔者得出的评估是:1.试卷基本符合扬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模式, 题型规范, 赋分合理。2.考查全面, 重点突出。如第5小题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涉及的都是《诗经》《史记》以及法国作家莫泊桑等名家名篇。3.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如第9小题对联题, 考查的要求高出一般学生的实际水平, 因此可以区分出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又如第6小题“结合语境选择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这个小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正误情况的判断, 语言感悟能力较低的学生是不容易选对的。4.试卷设计具有正确的导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第26小题“结合这篇《田野上的白发》的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如何回报母爱”, 就具有一定思想教育性, 让学生在做了这道阅读题后, 能有所触动与认识, 懂得珍惜与感恩。
第二, 重视并及时统计分数。
对学生答题的状况及时准确地统计并深入地分析, 得出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高低分以及学生进退情况等能够反映班级整体情况的数据, 这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重要前提。当然, 还要进一步统计各小题的得失情况, 这样的试卷讲评, 针对性更强, 教师也能及时发现、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为了这次试卷讲评课, 笔者设计了下面四份统计表, 前三份由教师填写。
(一) 全班总体数据
(二) 各大题得分情况
(三) 各小题得分情况
最后一份由学生自己在试卷讲评课之前填写。
要求每个学生在试卷讲评课前就答题得失情况进行评价, 将试卷中考查到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摘要写到“错题集”中。同时也要求学生自查自纠, 分析原因, 制定下阶段学习措施和达成目标等。
第三, 抓住关键进行讲评。
试卷讲评课绝不能面面俱到, 蜻蜓点水, 而要抓住关键, 突出重难点, 弥补薄弱点。每节试卷讲评课都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两个重点, 采用近乎专题式的精讲模式。
一般来说, 试卷讲评课要选择以下几点来讲:1.得分率低的题目。分析出现的原因:有的是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答题的“点”没有踩准;有的是教师未讲到 (进度快或教学疏忽) 、学生未复习到;还有的是试题太难, 超出了新课标的要求和考试范围。虽然失分多的地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的是题目迷惑性大, 有的是学生审题失误、粗心大意造成的, 但教师必须讲析, 尽量让学生深入掌握。2.试卷中考查的重难点, 讲评时必须突出, 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之所在。3.学生的共性、典型错误。要结合学生的答题步骤, 诊断症结, 究查根源。4.考场作文是学生在一小时内完成的习作, 问题可能较多。评讲时不必面面俱到, 可抓住一个层面, 如重点抓选材、组材或层次结构等, 其他问题可以避开不谈。
第四, 补充知识, 传授方法和规律。
一节好的试卷讲评课, 教师要跳出试题桎梏, 纵横比较, 适时补偿, 总结同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思路和规律, 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题目仅仅是个例子, 而题海无边, 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授之以渔”, 让学生用这把钥匙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如应对试卷第9小题对联题的考查, 就需要一些有关对联的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对联是由两串等长、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创作对联、欣赏对联, 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对联的基本格律, 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名对名, 动对动, 实对实, 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第五, 讲评课要上得生动活泼。
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体现“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训练是主线”的原则, 避免教师越俎代庖的“一言堂”, 而要形成多元交流的“群言堂”。教师讲评的起点要低一些, 多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多增加讨论问题的时间。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 相互得到启迪, 在整个讲评过程中, 情绪紧张又亢奋, 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 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增强。
讲评时, 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基调, 少批评, 多提醒, 让学生自主归纳出解题的规律, 总结经验教训。要学会欣赏学生考试中一些精彩的答案 (也许他的总分并不高) , 表扬、激励那些解题思路清晰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千万不可因试卷的明显答题失误, 而埋怨指责、讽刺挖苦那些考得差的学生, 以致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要防止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激发学困生正面的、积极的情感, 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发掘他们内在的潜能。
2.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讲。
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心理规律, 讲究技巧, 综合运用方法, 机动灵活地进行讲评。如学生互问互答法、重点题型的研讨法等。这里重点讲一讲小组的合作探究法。教师可以按照题型把全班分成选择题组、名句默写组、语言运用组、诗歌赏析组、文言文阅读组、课外现代文阅读组、作文组和试卷总体答题情况分析组来讲评试卷。由组长组织研讨, 综合评估———命题特点与思路, 答案要点与步骤等。最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 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试卷讲评课的趣味性, 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 有利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合作双赢。
总分12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愧怍(zà)中流砥柱(dǐ)
B.惬意(xiá)萌庇(yìn)相形见绌(chū)
C.点缀(zhuì)潮汛(xùn)孜孜不倦(zī)
D.静谧(bì)追溯(shuò)问心无愧(k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慷概细腻美不胜收炯乎不同
B.嘹亮孕育尽态极妍 各得其所
C.拮局斑澜一泄千里 锐不可当
D.祈祷推祟物竟天择 随机应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听到湖中有人喊救命,正在散步的老张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B、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创造,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C、这类经济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现出编导很有水平。
D、沉迷于玩游戏机的王刚面对同学善意的批评反唇相讥,不理不睬,结果成绩一落千丈。
4.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省广大干部和群众团结一心,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奋力抗旱。
B.今年,我市将投入230亿元打造“幸福武汉”。
C.李文英数十年扎根基层,用智慧为棉农造福,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棉花奶奶”。
D.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学生的人生安全得到了保障。
二.古诗文默写(12分)
(1)、杜甫借孤雁寄托自己离乱漂泊中失群的痛苦心情的句子是。
(2)、《鹧鸪》中描绘凄迷悠远意境,渲染消魂肠断氛围的诗句是。
(3)、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借写景抒发隐逸之情的诗句是。
(4)、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崔颢也因为《黄鹤楼》在首诗使李白发出了,的感慨。
(5)、,俯首甘为孺子牛。
(6)、戎马关山北。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的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
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4.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四.阅读下面这篇议论文,完成文后各题。(9分)
谈尊严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海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
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问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能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掉地去维护国家酌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叔: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何蓉瑜 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第二段划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
3.文章的第四、五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本文作者按照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 _____的特点。(4分)
2.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6分)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3.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6分)
4.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6分)
六.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送他人一朵花
题目(二)你的_____,让我记住了你(温馨提示:请在横线上填上两个字的形容词,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
【要求】(1)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杜君英
本文较长,适宜在电脑上阅读
蓝字是原题
红字是答案
黑字是我做的解析(一家之言,欢迎同行指正。)
家有初中生的家长,有必要坐下来,耐心引导孩子读完全文。
与过去几年一样,我对今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作具体分析。
我们河北中考语文试卷是质量很高的一份语文试卷,之所以说质量高,是因为试卷力求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际,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分配与往年基本一致,第一部分20分,第二、三部分各50分。学生作答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4题20分)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描写出小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这6分基本上属于送分题,只要熟练而准确地背默过初中六册书中的34首古诗词和16篇文言文,写出答案问题不大。可是,每年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拿到6分,不是写不出下句或者上句,就是写出的答案出现错别字,要知道,一句答案的几个字当中,出现一个错别字或者书写不够规范的字,一分都被扣掉。“春”字,下面是“日”;“乘”字中间部分应规范;“英”字第七笔出头,“所”字的撇角度不能过大,等等。两篇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都在第四册,这就告诉孩子们,需要学好每一篇,从进入初中学习《论语》开始,就得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见我“从《记承天寺夜游》说说如何学习文言文”。点击可览)
答案:
⑴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⑵ 从今若许闲乘月
⑶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
34首古诗词和16篇课内文言文,不妨提前学习。
34首古诗词:
《关雎》
《蒹葭》
《观沧海》曹操
《饮酒》陶渊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次北固山下》王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使至塞上》王维
《行路难》李白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观刈麦》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泊秦淮》杜牧
《夜雨寄北》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相见欢》李煜
《浣溪沙》晏殊
《江城子》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水调歌头》苏轼
《过零丁洋》文天祥
《山坡羊 潼关怀古》
《登飞来峰》王安石
《己亥杂诗》龚自珍
16篇文言文:
《鱼我所欲也》
《记承天寺夜游.》
《送东阳马生序》
《论语》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桃花源记》
《出师表》
《陋室铭》
《爱莲说》
《马说》
《曹刿论战》
《小石潭记》
《三峡》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春风吹拂( )着大地,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雨后天晴,月亮更显得澄莹( )皎洁了。
(3)他遇事不慌不忙,非常________(zhen jing).
(4)我们要_______(qian xU)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此题不算难,见得少的,恐怕是“澄莹”一词,它的意思是“清澈透明”,近义词有“清澈”“澄澈”,用来形容月光皎洁;“吹拂”(chui fu)一词,可不要读成“chui fuo”;“镇静”的“镇”是三横,“静”字右边“争”字的一横右侧要出头;“谦虚”的“谦”字,中间一横右侧也要出头。四个答案看起来都不太难,可一定有考生或拼写不正确,或书写不规范而丢分。平时细致、用心,是保证不出错的关键。
答案:
⑴ chuī fú
⑵ chéng yíng
⑶ 镇静
⑷ 谦虚
3.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图片一:精忠报国 誓死如归
图片二:勤检节约 敬业奉献
图片三:品读国学精粹
图片四:道路施工带来不便,望大家敬请谅解!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答: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第3小题归为语文实践类,考察的是考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把修改错别字、对对联和修改病句集中起来进行考察,试题样式新颖,但内容仍属于基本素养。最值得一提的是图片三,要求考生根据上联补写下联,如果平时没有一定的训练,完成此题会有相当的困难。我博客里有一篇“稚子联对赞师长 信笔涂鸦颂园丁——献给教师节的礼物”(blog.sina.com.cn/s/blog_7362b9c40102dtnj.html可长按搜索),记录的是我教初二的孩子们写嵌名联的经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课是《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要求仿写对偶句。老师如果不加以重视,认为初二的孩子哪里会写什么对联,那就等于放弃了适时开发学生潜能的大好机会;我可没有放过,于是,给我的教学生涯留下了一份值得保存的记忆。我可以很自信地说,要是让我带的那班孩子来做这道题,基本可以达到个个满分——他们写出的不但是对联,而且是嵌名联。
就“品读国学经典”为上联来说,可对的下联当有若干:点亮智慧人生、夯实文化根基、汲取民族智慧、欣赏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朗诵唐诗宋词、弘扬传统文风、书写汉字风韵 、朗诵秦汉名篇……
图片一中的“誓”字和图片二中的“检”字,是比较明显的白字,但如果平时不细心用心,恐也一时难以看出。图片四的病句,也不难看出毛病所在,只要读一读后半句,就可以看出来,将“望”字或“敬请”一词去掉一个即可。
答案:
(1)誓 改为 视 检 改为 俭
(2)点亮智慧人生、夯实文化根基、汲取民族智慧、欣赏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朗诵唐诗宋词、弘扬传统文风、书写汉字风韵、朗诵秦汉名篇……
(3)去掉“望”,去掉“敬请”,去掉“望大家”,把“大家”放在“敬请”和“谅解”中间
4.下面图表是中国天气网发布的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情况的预报。请概括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4分)
20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情况的预报
城市
白天
夜间
天气现象
风向风力
最高气温
天气现象
风向风力
最高气温
石家庄
雷阵雨
北风3—4级
22℃
小雨
北风<3级
12℃
唐山
阴
东风3—4级
23℃
阵雨
北风3—4级
11℃
廊坊
阴
东北风3—4级
25℃
小雨
北风<3级
12℃
沧州
阴
东北风3—4级
22℃
小雨
北风3—4级
12℃
衡水
阴
北风3—4级
24℃
阵雨
北风3—4级
13℃
邢台
阴
北风 < 3级
23℃
阵雨
北风3—4级
13℃
此题属于“综合性学习”,也有的起名为“材料类非连续性文本”。我省是柱型数据分析,拟写短信,是分析一则新闻,今年为分析图表。此类考题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根据设置的情景和提供的材料作答,能够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出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还可以通过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来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就上表而言,须就给出的数字进行详细比对,之后会发现:
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白天以阴天为主,夜间为小雨或阵雨;
风向多为北风,昼夜风力大多3~4级;
白天最高气温在22℃至25℃之间,夜间最低气温在11℃至13℃之间,昼夜温差在11℃左右。或表述为以下形式:
① 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夜间均有雨,风向均为北风。
② 河北省部分城市除石家庄白天有雷阵雨,剩余城市均为阴天。
③ 河北省部分城市白天除邢台小于三级外均稳定在三到四级。
④ 廊坊昼夜温差最大。
⑤ 5月1日夜间,除廊坊北风小于3级外,其余河北部分城市北风均为三到四级。
(“时间地点”“天气现象”“风向风力”“气温”是答题的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能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是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平时,需多加练习,到时方不至于无从着手。
第二部分(5—20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漢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此题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旨情感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四个选项几乎都正确。本诗确实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的感慨,面对调皮的孩子,他也只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茅屋漏雨,正说明了他的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而最后那句经典名句,正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我想,在高度紧张的考场,定有同学一时不能确定哪一项有错误,正经纠结了好一会儿呢。
这道题命题人是用了心的,他将几乎所有关于本诗内容的正确表述放在考生面前,用来掩盖错误选项,迷惑考生。但用心者还是可以从D项对表达方式的表述中看到问题所在——哪里运用“叙述”,最后很明确是议论和抒情吗。
将对于表达方式的考察,掩盖于对诗歌内容的表述之中,正是这道题目的高明之处。
答案:
5. D
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对句子(不管是白话文还是诗词)进行赏析,是语文考试的保留题型,也是考试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语文的阅读理解,是基本上没有固定规律可循的,但于欣赏题,如果使用了修辞,应首先指出,再写出该修辞的具体内容,最后看作者通过该修辞表达了什么感情;没有修辞,那很可能是使用了描写(动作、语言、环境、心理、外貌、神态等),答题时需要明确是运用了何种描写,看看该描写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不管是使用修辞还是描写,都需要密切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回答。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三句,写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表现的是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这是通过“飞”、“渡”、“洒”、“挂罥(缠绕)”、“飘转”等动词来实现的。杜甫的茅屋,经不起暴风的摧残,屋顶的茅草都被吹跑了,风雨交加,屋子里漏得难以安身,想诗人的处境是多么艰难,他的心情,自然也是焦灼苦闷的。如果理解到这里,那么答案也便水到渠成。
答案:
6. 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痛惜之情。
二、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7~11题。(14分)
●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竟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
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祖父琼,为太尉,以日食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
异书,必往祈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①屈原:战国楚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
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8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11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12燎:燃烧。13炬:火把。14祈:乞求。15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16兆:预兆,征兆
除一段文字出自《梁书 刘峻传》,其余几段,均出自张岱《夜航船》。今年的文言文考察,依然是课外文言文,所不同的,是选取了四段相对简单的古文。值得注意的是四段文字的思想内涵:一是关于屈原,学生考试时,端午刚过,其内容必引导考生对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的印象;一是日食,黄琬的回答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一是刘峻家贫刻苦读书;一是齐侯与孔子的对话。其内容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这无疑给学生以正面引导。
考生作答,必须细致查看命题人给出的文后注释,比如“以”字,如果不看注释,“屈原以五日死”便不好理解;“况”(比方)也是如此,只有知道,“况”字在这里是“比方”的意思,才可以翻译出“黄琼思考着如何回答,却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比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谓之竞渡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从夕达旦
(4)是为大雨之兆
对于重点词语的考察,是每年文言文必考的题型,4分。虽然是选自课外,但只要将课内篇目扎实学过,写出答案是不困难的。
答案:
谓:叫作(叫做、称为、称作)
何:为什么(怎么)
旦:早晨
是:这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字是初中常见16个文言虚词 之一,其他15个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虚词见下文。它们多次出现在16篇必须学好的经典篇目里,在平时,就得注意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触次数的增加,对它们的感受,也会逐渐敏感起来。
“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翻译为“在殿前起舞”。“行者休于树”是“游览者在树下歇息”;“骈死于槽枥之间”是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
枥之间;“皆以美于徐公”是“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是“l鲁庄公同曹刿同坐在一辆战车上”。
答案:C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是初中生学习浅显文言文必备的语文能力,也是每年的必考题型。在作答之前,须根据注释和平时的语感积累读通原文,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翻译。太后问黄琼太阳被食掉了多少,黄琼思考着如何回答,却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比拟。黄琬就说:“为什么不回答说日食所剩的就如初月的样子呢?”“黄琼非常惊奇,就立即按照他说的那样回答太后。”需要注意,原文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得有着落,“大”译为了“很”(译为“大为吃惊”也可),“惊”译为了“惊奇”,“即”译为了“就”,“以”译为了“按照”,“其言”译为了“他说的”,“对”译为了“回答”,“太后”一词是根据具体语境补出来的。
“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译为“等到惊醒了又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
此题出得好!好在它引导同学们来关注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内涵。时下,许多人挺热衷于西方节日,什么圣诞节,什么情人节,什么愚人节等等,平安夜的时候,用彩纸包一个苹果,居然可以卖钱。西方的节日,可以知道,但把它真当回事来庆祝,就显得有些媚外了,圣诞不圣诞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2分你都拿不到,那就是说,你连端午节的来历都不清楚,作为炎黄子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他为了力谏君主不得而自溺于汨罗江。传说乡民怕屈原的遗体被鱼啄食,就在水上不断敲锣击鼓吓走鱼群,并且把粽子投进江中,引开鱼虾。自此以后,赛龙舟(龙舟竞渡)和吃粽子(包粽子、送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的习俗。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出自《梁书 刘峻传》的这段文字,总共36个字,讲刘峻爱好读书,家里穷,经常点燃用麻制的火炬,从晚上到早晨,等到惊醒了就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不常见的书,一定要去请求借阅。只要读懂了大致内容,就会写出一个恰当题目,题目的主语应为“刘峻”,谓语是他刻苦勤奋读书,于是,“刘峻好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题目(与此相类的题目,也可得分)。
《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学习,有如下表述: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四段文言文翻译如下:
屈原在初五这天死去,楚国人用船桨来救他。称之为竞渡。又说:“(人们在)初五这天(向江里)扔粽子来祭奠屈原,担心(肉身)被蛟龙吃掉,因此做龙舟来驱赶它。”
后汉的黄琬,他的祖父黄琼,做太守,黄琼把日食的情况告诉皇上。太后把黄琼召进宫问他太阳被食掉了多少。黄琼思考着如何回答,却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比拟。黄琬年纪只有七岁,正在旁边,就说:“为什么不回答说日食所剩的就如初月的样子呢?”黄琼很惊奇,就按照他说的那样回答太后。
刘峻爱好读书,家里穷,经常点燃用麻制的火炬,从晚上到早晨,等到惊醒了就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不常见的书,一定要去请求借阅。
齐国有只一支脚的鸟,在宫殿前飞舞。齐侯向孔子询问,孔子说:“这只鸟叫做商羊,孩童有一首歌谣唱到:‘天要下大雨的时候,商羊都会屈起脚来跳舞。’这是下大雨的征兆。”之后果然如此(下大雨)。
关于如何学习文言文,就曾结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做过详细地介绍,有意者可点“从《记承天寺夜游》说说如何学习文言文”查看浏览。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9分)
漫话石鼓文
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做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石鼓文
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
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
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略有改动)
关于现代文阅读,一直保留的是记叙文,说明文与议论文交替使用,但从实际选材看,说明文所占比重更大一些。是关于转基因(说明文),是“姓氏的产生与发展”(说明文),估计今年该考议论文了,可考的又是说明文,且题型出现了选择。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去猜明年考什么不考什么,还是扎扎实实去领悟如何做好题目是正事(包括如何做好说明文和议论文)。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本题迷惑性很大,需要非常细心才可发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由第二自然段可知,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就是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B项符合原意;还是第二自然段,说石鼓文的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可确定C项也符合原意;第二自然段结尾,有“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的表述,可以判定D项也符合原意。现在,只剩下A项,请看第二段开头“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经过与A项比对,会发现与原文相比,A项少了“现存的”三个字。现存的,就不包括后来可能再发现的,这三个字正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以此作为题点,可见命题人之用心。
答案:A
13.请简要概括选文第3段文字说明的内容。(3分)
石鼓文于岐山县出土——陈仓之野——凤翔夫子庙——汴京——燕京,自唐朝出土,一千多年来,石鼓文真正是颠沛流离,历经战乱。那么,本段内容便可归纳为“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石鼓文出土及历代保存情况)。”
14.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3分)
从选文最后一段看,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南宋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
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看来,历代学者各有自己的依据和考证结果,谁也不崇拜迷信前任和权威,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求真务实(求真)、敢于质疑(探索)、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5~16题。(6分)
先来看看题目:
15.在《红岩》中,他被敌人注射了麻醉剂,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机密。这里的“他”是谁?“他”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的具体工作是什么?(3分)
16.请简述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3分)
这样的试题,如果没有深入、细致地阅读全文,只知道作者、主人公,大致写了什么,在考场上面对试卷,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瞎蒙,是不会有分数的。去年考的是《红岩》和《格列弗游记》,问渣滓洞监狱战友绝食的原因,“慧骃”是怎么教育子女的,就已经告诉我们,不细读原文,是拿不到分数的。果然,今年的题目又是如此。不读原文,怎么能知道被敌人注射了麻醉剂,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机密的人是谁?当然也不知道“他”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的具体工作是什么。至于写出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就更是一句空话。
想起了去年北京市语文试卷的微写作,10分180字的小作文,有三个内容可供选择,一是写出《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选一)可用什么花来比喻,依据原著,自圆其说;二是让指出《平凡的世界》中与《静静的顿河》里的鄂温克人一样,从原有的生活走向新生活的情节;三是假如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挑选一人,根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规划一尊雕像,你如何规划。今年又是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读过《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一看就明白:读过原文者,做题易如反掌;未读过者,只能抓瞎。
答案:
15.成岗 先是负责《挺进报》的印刷工作,后来,独自承担刻钢板和印刷工作。(刻钢板,印刷,两项必须都写出来,否则减1分。)
16.在好友海伦 彭斯生命垂危之际,简爱冒着被传染病传染的危险,与之推心置腹,倾心交谈,相拥而眠。第二天,海伦 彭斯安然离世。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要想语文试卷获得高分,必须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而且,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须潜下心来通读全文,且应对内容作些思考和梳理,让自己与书中的人物融为一体,让内容的精髓化为自己的骨骼,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附:
1,教育部推荐初中生阅读的篇目(仅作参考,以最新调整为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繁星 春水》《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名人传》《童年》《红岩》《简爱》
2,教育部推荐高中生阅读篇目: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谈美书简》《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
《匹克维克外传》《复活》《普希金诗选》《老人与海》《泰戈尔诗选》
在我看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仅仅读以上篇目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至少再扩大五倍,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语文一定营养不良,学语文不读书或者少读书,早晚会成为学困生,上了高考的考场,也捉襟见肘。大量而认真地读书,则会游刃有余。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15分)
回忆齐白石先生
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一九五0年与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后来,我成为齐白石老先生的干女儿。齐老常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教导我:“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我因演出繁忙,不可能在画画上画出成绩来。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教导做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头唱戏,面向观众。我演的节目,创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争取自由、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的古今女性。如《刘巧儿》中的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等。
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到的最珍贵的启示。
有一天,裱画家刘金涛陪我去齐老家学画画,恰好齐老一人在家。金涛兄说:“今天齐老可要好好教干女儿画画了。”齐老让金涛铺好纸,高兴地把我叫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支笔:“来吧,画一张。”我心想:“做艺术家就不能退后,这也算是第一课。”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个小兔。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稍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我是看看凤霞有没有胆子。画画的敢甩笔杆子,当伙计的敢端盘子,唱曲的敢扣弦子,当裁缝的敢下剪子。凤霞有胆子,有艺术家的气魄!”
齐老是很重情义的。记得他过九十大寿,我跟金涛兄去给他拜寿,他领着我来到后院,我看到北面墙上有个小洞,里边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宝珠灵位”。齐老默默鞠躬,我当然也照着做了。齐老严肃地指着灵位说:“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她,她跟我只是受罪了,没有享过福。”齐老说着眼睛湿润了。我感觉到齐老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平时几乎不流露。
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齐老说:“对佣人要宽厚,有好处。”老尹为人善良,老是拿着笤帚不停地打扫。齐老不给他工钱,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奖励,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因此,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欢挽着祖光,去他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他手里真有好画。祖光从老尹手里买了不少画。老尹对金涛说:“吴先生大方,我说多少钱从不少给,有时多给了还不让我找钱。”齐老不只对老尹这样,无论对谁,都一律同等对待。
齐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他当木工时的朴素习惯。有一次,金涛和我陪齐老吃饭,一位梳着圆头的女佣人为老人端上一些饭菜,一盘豆豉辣椒,一碗腊肉素白菜汤,都是些小盘小碗。金涛兄吃完,小声对我说:“我没有吃饱。”但我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碗汤,急着要看齐老画画。齐老对秘书武大姐和我说:“你们就是不考虑金涛是爱吃的人,我的小女儿凤霞吃什么都行,今天金涛肯定没吃好,下次请您去曲园吃。”
齐老有很多学生,老人画画时大家都围在一边看,老人一声不响门头画。可是在大家不在的时候,他就边画边传授我如何用笔,如何调色,如何心里要有实物,手上才能疏能跑车、密不透风,画出实物的神采来,画得不像不要紧,可以定要神似。他还说:“你毕竟不是在照相,你是根据实物,经过你的画笔,再创造出你所想象的神采,这才叫艺术品的神韵,原封不动画出的桃子是匠气作品,要琢磨怎样画活了,看着已像离开了纸。”
也真是这样,看看齐老画的一篮子桃子: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由此,能够看出齐白石的艺术家风度。我看齐老画画,再仔细研究齐老的画,再回想齐老的教导:“你画画跟唱戏一样,不可死学原搬,要记住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不能不进取啊!”真是受益匪浅。
(选文有改动)
不说题目,只从命题人选择的文章来看,要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实实在在;行文,应朴朴实实,那种华而不实,以追求语言的华丽取胜的文风,不足取——这是大考导向标的明确信息。我有一篇“作文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朴实无华”,可点击浏览。
去年 ,记叙文阅读选用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纪念老师周有光的“至深至纯师生情”,今年选用了新凤霞的“回忆齐白石先生”,同样具有师生之谊。很显然,中考语文的价值导向,在向社会传达一种信息: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学生应尊重老师,老师要热爱学生,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
17.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3分)
第一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与齐白石的关系后,就提到了齐老教她画画,并教导她“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这便是新凤霞在向齐老学画的过程中,在唱戏方面获得的启示。第二段写自己“挺胸唱戏”,便是对“启示”的佐证。
需要注意,题目问的是新凤霞在唱戏方面获得的启示,不包括下文写到的内容。
答案:
17.(3分)
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勇于表现自己,挺起胸唱戏;不可死学原搬,要花力气
下苦功,再创造,求进取
(只答“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勇于表现自己,挺起胸唱戏”给2分;只答“不
可死学原搬,要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求进取”也可给2分,意思对即可)
18.从选文第④⑤⑥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第④段写齐老向贤妻宝珠的灵位鞠躬,第⑤段写不亏待看门的老尹,第⑥段写照顾到裱画家刘金涛没有吃饱,还说下次请他去曲园吃——这都表现出齐
老重情义,待人宽厚,朴素(为人质朴)的精神品质。其实,答案在第四段的开头的首括句已经提到了。
19.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每小题3分,共6分)
(1)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
被赏析的句子,一般都涉及到修辞或描写(有时是修辞和描写,比如此句),应指出来,明确“此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本句运用××描写”;再顺延写出该修辞(或该描写)写了什么内容;第三步是据此推出表达了什么感情。这“三步法”仅仅是泛泛而言,不可拘泥套用,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
答案:
(1)示例一:这句话中三个“好”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于法,突出了齐老对“我”的热情鼓励。
示例二: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既有齐老对“我”的热情鼓励,同时也指出“我”画作的不足。
示例三:这句话句式简短,饱含情感,体现了齐老的真性情。
(2)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
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
答案: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篮和桃子的神韵,表现出齐白石先生画画技艺的高超。
示例二: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桃子的丰满和篮子的单薄,表现了齐老的画富有神韵。
20. 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案: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突出齐白石先生的形象;
选材来源于生活,真实可信。使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材料真实性;
选材有真情实感;
从不同角度选材,在生活、画画、教学等方面,突出齐老的品质。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选取亲身经历的小事;选材有真情实感。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我一直觉得,阅读理解,没有现成的公式套路可供使用,做题凭得是对语文的敏锐感悟,看的是语文能力,考的是语文素养,需要的是细心和用心,按照常人的正常思维,进行逻辑推理,使用语文语言写出答案。即使是第19题所谓“三步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照搬套用,仍然需要密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吃透题目要求,分条缕析完整作答。平时练习,切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读原文,要细,要慢,读的过程中,注意感知文章内容,明了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根据题目要求答题——一定量练习以后,就八九不离十了。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爽”的意思是:明朗;清亮。如:神清目爽;秋高气爽。(性格)率直;痛快。如:豪爽;直爽。舒服;畅快。如:爽快。爽约;毫厘不爽。
请依据以上对“爽”字的解释,任选角度,以“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关于作文,可点开“我写今年河北中考作文”查看。这里,我就作文的“要求”说几句对于作文的要求,命题者提出了五点,需要考生引起充分注意。
◎话题作文,不能用话题做题目,必须自己另拟一个题目;凡用话题做题目的,减3分。话题作文,要求立意符合话题,题目可根据内容拟写。我写今年我省中考作文的题目是“我抄完了全本《红楼梦》”,写我抄写过程中的舒服、畅快。
◎关于文体,初中生写作文,在文体上是没有严格限制的,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甚至戏剧,均可以成文,实际上,写纪实性散文,夹叙夹议者多,其他少有涉及。就写真情实感的要求来说,也是散文比较适合。
◎关于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考试提供的书写纸上,标有数字,300、500、600,考生心中有数,判卷老师也可参考。我主张写700字(左右),字数不足,每少50字减1分;字数过多,也会给老师拖沓之感。
◎关于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只是从保密的角度做出的要求,考生一般不会出问题。
◎作文要求中,最该引起重视的,是“有真情实感”五个字,这也是初中生作文的大道。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得分技巧真不少
▋文言文
文言文《宋史·孙傅传》(节选)阅读的第7题翻译:第⑴句大意分:句意完整得2分,句意对但只答出第一句给1分,只答出第二,三句给1分。关键词“帝”、“苟”、“死”,一处1分。
帝:用作动词,“称帝,称皇帝,称帝王,做皇帝,当皇帝”均可。“称国王,统帅,统领,统治”等,不得分。
苟:“如果,假如,假设,若是,若要,若”皆可。“苟且,苟全,苟活”等,不得分。
死:“为……而死,宁愿……而死,应该……而死,应该追随……而死,应该以死殉国,以死对抗,以死明志”均可得分,“当面死去,当即就死,当作他死了”等,不得分。关键答出“死”的为动用法。
第⑵句大意分:句意完整得2分,只答第一句不给分。关键词“不吾索”、“面责”、“庶或”,一处1分。
不吾索:宾语前置,“没有索要我,没有索求我,没有索取我,没有要我”均可。“没有向我索要,没有勒索我,不要来抓我,不询问我”等,不得分。
面责:名词作状语, “当面指责(责备、责骂、责怪、指责、责难、责问)”均可。“当面批评(询问、责罚、问责)”,不得分。
庶或:“或许,也许,可能,有可能,亦或,说不定 ”均可。“能够”等肯定语气,不得分。
说明:①句意翻译与关键词翻译不重复扣分;②翻译关键词时出现错别字,该词不得分。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选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白雪歌》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设计题目。此题有新意,难度大。
第8题:3(想象)+2(进行简要分析)=5分。答出:“想象,虚写,联想,听说,听闻,闻说,虚构”得3分;“侧面描写,虚实结合,间接描写,由虚入实,虚实”得2分;“远近结合,直接描写,情景交融,白描”不得分。
第9题:两问各占3分。第1问:答出“思乡”得1分;答出“爱国”得2分。第2问:答出“升华,提升,深化,强化,加强,点睛之笔,卒章显志”等字眼得3分;答出“总领,总结,衬托,烘托,铺垫”之类不得分。
第10题:名言名句默写难度在提升。要求:①会背;②选准(理解); ③写对。
▋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部分,选的是李德霞的《马兰花》一文,与往年相比,题型相同,难度适中。
第11题第⑵小题围绕“线索”设题,两问各占2分。第1问:明暗线各占1分,可围绕“两个家庭”的线索作答,亦可围绕“借款,还款”的线索作答。第2问:答出“深化主题”,得2分。答出“情节紧凑集中”或“突出人物形象”一点,即可得2分。
说明:①不论要点顺序;②表述时若没有分要点,但只要包含答案内容,也给分。
第⑶小题围绕“人物性格”设题,答案共3个要点,每点2分。第1点,朴实善良,如果答通情达理,有同情心,热心肠,乐于助人,有情有义等得1分。第2点,善解人意,如果答体谅别人,换位思考,利他等得1分。第3点,做人有原则,如果答重利轻义等,得1分。答马兰花软弱,不给分。
第⑷小题围绕主人公马兰花流泪、心情进行探究,答案由两部分组成,6+2=8分。具体分析6分,共3个要点,每点2分。第1点,委屈与隐忍。第2点,气愤与不满。第3点,惋惜,感激与释然。3个要点,每点答出一个词,即可。说明效果2分。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人物形象,凸显小说主题。
说明:只答要点或只作分析,扣1分。
▋传记阅读
传记阅读部分,选的是《朱东润自传》,设计的题目难度很大,选传记的考生得分很低。明年备考过程中,老师们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此题,值得斟酌。
第12题第⑵小题“如何形成”,答案要点共3个,每个2分,计6分。①广泛阅读……比较异同;②深入研究理论,辨析概念……③进行写作实践……
说明:第①点强调“比较”,答一方面即可。
第⑶小题围绕“本文有什么特点”,设问指向性不明确,难度大。答案要点共3个,每个2分,计6分。①偏重学术经历……②生平与学术交融……③行文,语言,风格……
说明:第①点强调“学术”,第②点强调“交融”,第③点三个方面,选一个方面作答均可得2分。
第⑷小题探究,共有两问,如何刻画和评价,说明理由。第1问答案要点2个,每个2分。第2问答案要点2个,每个2分。4+4=8分。第1问:①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突出个性……②全面评价……
说明:第①点答出“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突出个性”中的任意一点即可。第②点答出“全面”、“客观”、“真实”、“完整”、“信笔直书”、“优缺点”等关键词中的2-3个,即可得分。
第2问:理由:① ……给人深刻的印象,具有可读性; ② ……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主观题,第16题,衔接补写题,5分。写对1句给1分,写对2句给3分,写对3句给5分。第1句,围绕“交易效率”作答,与前后文不重复即可。诸如“便利”、“方便”、“双赢互利”、“一举两得”等皆可。答“省时省力”、“节省时间”,与前文重复,不得分。第2句,围绕“节省时间”作答,注意横线后的“还”字的提示作用。第3句,围绕“网购”作答。答“通过网络”、“通过互联网”等字句,不给分。
说明:①答案必须围绕“电子商务”这一话题正面来写;②超过字数扣1分。
▋图文转换
第17题,图文转换题,选的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题图形, 2(构图要素)+3(图形寓意)+1(字数限制)=6分。第1问,构图要素共5个,答出2-3个给1分,答出4-5个给2分。第2问,答成“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之类与“水”有关的,得3分。
说明:①答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家园拒绝污染的,得2分。②超过字数扣1分。 ③句子通顺得1分。
今年的作文题目“老陈事件”, 延续了往年材料作文的形式,不陌生,体现了作文命题的稳定性,但又彰显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基本要求。写一封信,似乎出人意料之外,但确又入情理之中。写信,回归了写作的基础,回归了语文教育的本真。这则材料来自真实生活,是5月9日《楚天都市报》的一则消息。作文材料关注生活热点,关注社会现实,折射出中国人传统价值与现代观念、生活状态的碰撞,新鲜有趣,引人深思。
读懂材料,要求:①审清事实:人物:父亲、小陈、警察、网友。事件:小陈举报父亲老陈高速公路屡次开车打电话。结果:警方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媒体报道后,激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②审清关系:老陈行为——小陈举报——警方教育处罚——官方微博——网友点赞、质疑——媒体报道——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写作
写作时要求符合书信格式,上款要有称呼(收信人)和问候语。称呼要顶格来写,后加冒号“:”。问候语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来写,后加感叹号“!”。正文要求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与问候语上下对齐来写。下款要有祝愿语和落款。落款包括署名(写信人)和日期。常见祝愿语有“此致敬礼“,正文结束后,要求“此致”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来写,“敬礼”另起一行,开头顶格来写。其他祝愿语,可以在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来写,常用“祝”起头。“落款”在“祝愿语”结束后,另起一行来写,写在右下方,“署名”在上,“日期”在下,上下对齐。
这则材料的立意(情感趋向和道德价值判断)角度: ①小陈:点赞(生命安全,规则规矩,大爱大孝,勇气胆识,责任担当等);质疑(女儿举报父亲有违伦理常规,不近人情,方法欠妥);鼓励(坚守善念,恪守法度,不要被传统观念世俗偏见左右);②老陈:批评指责类(违反规则,漠视生命,侥幸心理);安慰劝解类(不要碍于情面,对女儿的做法感到欣慰);③警方:点赞:利用微博形式,宣传典型,扩大社会影响面,增强教育力度。
质疑:不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使当事人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做法欠妥。④其他方:基本符合题意的:对老陈: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纳谏);要注重细节,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小陈:要讲究做事方法。偏离题意的,主要是写给小陈的,否定其做法。家丑不可外扬。或者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内容不恰当不沾边。
打分时,主要根据考生的“表达”来确定等级。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字迹工整甚至美观,书面整洁,划入一类;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较有文采,字迹清楚, 书面不脏乱,划入二类;评定“发展等级”要从考生的思想和语言实际出发,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拿到一,二类的特征分。判分时,不究全面。阅卷老师要找作文的亮点和得分点。
关于作文的几点说明
1.关于文体:书信属于应用文,是一种常见文体,与生活密切相关。今年考查书信,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
2.关于格式:书信格式不对或文体要素缺失,命题组制定评分细则时,建议酌情扣分。河南省评分标准解释为,2分。缺少标题,没有扣分说明。写错格式,比如署名和日期颠倒,把明华当成收信人,在表达项要扣分。
4.关于字数:字数不够400的,打一个总分,不超过20分。大于400小于800的,根据情况正常分项打分。
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为自己而活?为什么不听从内心,尊重自己的选择?
我曾经听过一个小男孩穿反袜子的故事。他的父亲很生气,责怪孩子,但孩子说他不是为别人穿的,所以让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也许当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不会被别人理解,但是我们的内心是快乐的,我们的身心处于一种舒适愉悦的状态,这是人活在世上最快乐的事情。
一位著名画家画了一幅非常漂亮的画,放在街上,旁边还有附言:“如果观者认为这幅画有问题,请标出。”结果图片被打上了记号,几乎没有什么不被指责的。几天后,画家画了同样的画供展览。不过这个后记和上一个不一样。他让每个观众标出他们认为最欣赏的那支钢笔。当他再次取回那幅画时,他看到画上布满了标记,所有被指控的地方都被替换成了表扬的标记。所以画家明白,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同,美丑也不同。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会让我们迷失。再完美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们常常把别人的吹毛求疵当成对自己的否定,有意无意地改变自己。其实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不一样的。但无论如何,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听别人说什么。人一旦没有了个性,就像河边的芦苇。两边风一吹,就没骨气了。
我想起了简爱,一个敢爱敢恨,有反抗精神的女孩。即使从小被寄养在一个冷冰冰的阿姨家,她依然不屈服,从不拒绝磨平自己的棱角;即使她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惩罚,她也不能伤了她坚韧的心。最后,她获得了美丽的爱情。她从不为别人而活,从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她就是她,夏洛特的小仙女。
你要懂得珍惜自己。即使没有人支持你,没有人鼓励你,你也要勇敢的坚持下去。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要为了不必要的人而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者人生轨迹。你要微笑面对外界的质疑,接受别人的否定,做自己,为自己而活。
活在世上的人不是一味的为别人而活,人活着的价值不一定要在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认可。我们不需要用别人欣赏的方式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的眼光,也不需要刻意粉自己去弥合别人眼中的一些缺陷。
关键词:政治教学,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试卷特点,办学建议
笔者参加了石家庄市组织的中考阅卷工作, 并从三万多份文综试卷 (II) 中, 抽取1000余份政治答题, 通过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及建议, 写在这里供同行参考, 并请批评指正。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有一定调整
(一) 试题数量及分值调整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思想品德说明中规定, 选择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4:6。今年的试卷主客观分值在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主要体现在主客观试题的政史综合部分。一是客观题部分由原来的27个小题变为25个小题, 综合部分政治和历史各减去一个小题, 客观题部分分值也由原来的50分调整为46分。二是32题政史综合部分由原来“一史两政”三问调整为“一史两政一综合”四问, 分值由原来的14分变为18分。客观题分值减少, 主观题分值增加, 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史综合, 这些变化更加凸显了对学生能力考核的要求。
(二) 试题内容的调整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文科综合》中规定, 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范围除了往年的法律、国情及时事政治外, 首先增加了《民族政策常识》的内容。而且在试卷结构部分明确规定“民族政策常识分值约占思想品德分值的15%”。这一要求在试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卷Ⅰ选择题的9-10题、卷Ⅱ27题第二问分别考查了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等内容, 总分为7分, 占思想品德总分的12%。
二、试卷主要特点
(一) 坚持正面价值导向, 以认识成就、关注发展为试卷的主旋律
卷Ⅰ部分选择题1~2题展示了我国一年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充分显示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丰硕成果;7~8题以县乡换届选举为切入点, 不仅反映了建设法治国家的成果, 更表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22题用中国入世十年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来表现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24~25题则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背景反映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上述卷Ⅰ部分的选择题正好涵盖了我国科技、法律、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成就。这样建构试题, 符合思想品德学科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核心理念, 有利于唤起考生的社会责任感, 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 体现学科说明要求, 灵活、有机整合各模块知识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思想品德学科说明规定, 国情和法律两个模块是考试的主体内容, 但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规定, 为适应初中生成长需要, 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四个模块内容。因此, 试题从这两个角度出发, 灵活把握, 有机整合, 对四个模块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1. 以不同生活主题为统领, 有机整合不同模块知识。
卷Ⅱ主观题部分以“参与生活”、“知晓国情”、“珍惜权利”为引领, 主题鲜明, 给考生以启示。并且尽量在每一主题下融入不同模块知识的内容, 实现了不同模块知识间的有机融合。如, 26题以道德主题为引领, 巧妙的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的维权意识结合在一起。
2. 凸显对公民道德、法律素养的关注。
上表为2009年~2012年各年度河北省中考中思想品德四大模块知识所占比例的粗略统计, 因为有些试题综合性非常强, 既涉及法律, 又涉及道德, 可能还涉及国情, 甚至民族政策, 难以细分。但从此表中不难看出, 2012年中考试题中国情部分比例减少, 法律部分基本稳定, 道德部分比例明显提高。即试卷更侧重于对学生道德、法律素养的考核。这一变化既没有回避近两年来社会中普遍关注的“道德缺失”这一热点, 又充分反映和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进一步发展”这一理念, 彰显了学科的特点和价值。
(三) 坚持试题的开放性, 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
1. 背景呈现形式多样, 问题开放性、综合性增强。
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样, 除了文字形式之外, 还使用了图片、扇形图表、网络论坛等形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图片和网络论坛。选择题5的图片“安全连着你我他”改原来的单一内容为复合内容, 融合了四个场景, 包含了四个选项, 设计新颖;28题以“主题探究论坛”模式将三个探究问题融入论坛中, 不仅形式独特, 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32题第四问首次将历史人物与政治中的热点人物结合起来, 让学生共同探究, 凸显了问题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2. 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独立思考。
2012年试题与往年相比, 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从原来“大背景, 小角度”、多关注微观转变为微观、宏观兼顾, 更注重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将正确的价值导向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 通过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成长。卷Ⅱ26题第二问“你最赞赏的做法, 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27题“谈谈国家实施减贫规划和西部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第四问“概括一个有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认识?”32题第二问“联系施杰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谈谈他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以及第三问“简述郭明义爱心团队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共计五个问题, 都是要求从宏观角度谈影响和意义。
3. 试题评价标准更加开放。
2012年试题的评分建议及标准制定科学、合理,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开放性, 与试题的开放性紧密融合在一起。在评分建议中, 给出的答案言简意赅, 对考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充分, 评价得当, 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 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和发挥。
4. 充分发挥情境材料在能力考查中的价值, 突出问题的探究价值。
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都必须基于问题, 问题源于情境材料, 回答问题必须密切结合情境材料, 是2012年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如, 26题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扇形图中ABCD的结构和所代表的信息, 否则设问中的问题无一能回答;再如27题第一问, 给出了固定的逻辑结构, 考生必须认真阅读三则材料, 正确理解材料的主题, 并理清每则材料中所反映的国情-政策 (国策、战略) 的关系, 才能正确填写各项对应的内容, 问题的探究性极强。更具有代表性的是27题第一问, 考生如果没有认真阅读情境中的两句话, 就很难准确地答出“哪些个人信息被泄露?”从而造成答题的失误。
5. 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注重情境创设, 关注地方特色。
试题的情境生活化是2012年试题的又一特点。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除了政史综合两个一拖三的选择题只明确主题, 未设计情境外, 其它政治试题都是在当前的时事热点背景和生活情境中引出的。特别是“安全连着你我他”、食品药品虚假宣传、理财短信、推销保险、法制人物施杰的醉驾入刑提案、“当代雷锋”郭明义等, 以现实生活或身边人物为情境, 使整张试卷充盈浓郁的生活气息, 充分体现了思品学科生活化的理念。邢台援疆医师余文丽事迹的选用, 彰显了试卷对河北地方建设和先进人物的关注。
三、具体试题分析 (主观题部分)
(一) 卷Ⅱ26题分析
1. 得分情况。
总分8分, 抽样平均得分6.93, 得分率86.6%;第一问总分4分, 抽样平均得分3.45, 得分率86.2%;第二问总分4分, 抽样平均得分3.48, 得分率87.1%。
2. 试题分析。
试题以“参与生活”为主题, 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药品安全为背景材料, 情境创设充满生活气息,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主要考查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图在引领当今中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问题在设计上既有一定的开放性, 又有一定的限制性。“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你称赞?”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 考查了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则体现了一定的限制性, 需要考生联系第一问的回答, 从社会的角度谈积极影响。
3. 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第一问“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有部分学生答做法而不答影响;“你最赞赏哪类人的做法”括号中有明确要求“用字母表示”, 部分学生用文字表述。 (2) 学生把握有效信息的能力差。第二问“积极”“社会影响”是关键词, 部分学生视而不见, 答案离题万里。
(二) 卷Ⅱ27题分析
1. 得分情况。
总分10分, 抽样平均得分6.59, 得分率65.9%;第一问总分3分, 抽样平均得分1.98, 得分率66%;第二问总分3分, 抽样平均得分2.32, 得分率77.5%;第三问总分2分, 抽样平均得分1.83, 得分率91.4%;第四问总分2分, 抽样平均得分0.46, 得分率22.9%。
2. 试题分析。
试题以“知晓国情”为主题引导学生, 从内容上考查了国情和2012年新增的民族政策常识, 从能力上主要体现了对学生提取信息、转化知识, 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试题背景材料选取面宽, 覆盖知识面广, 材料与问题结合紧密。第一、二、四问均从宏观角度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设问方式和角度别出心裁, 但材料一、二内容略显陈旧。
3. 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忽视对问题的分析, 思考深度不够, 特别是在回答第一问的三个填空中, 缺乏对问题的概括, 直接抄袭内容的较多。 (2) 缺乏对设问中关键词的把握, 阅读能力差。如回答第二问中忽略设问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这一限定词, 过于宏观, 有的只回答对新疆或西藏的影响, 简单抄袭材料, 缺乏变通。再如, 第三问回答抓不住“水资源”“日常生活”这些关键词, 答出企业、国家如何做, 或如何节能环保。 (3) 此题区分度大、难度大, 对学生概括能力要求高。很多学生只能从单个材料提炼出信息进行回答, 不能从宏观上理解, 亦不能准确概括。
(三) 卷Ⅱ28题分析
1. 得分情况。
总分11分, 抽样平均得分7.98, 得分率72.5%;第一问总分2分, 抽样平均得分1.25, 得分率62.7%;第二问总分6分, 抽样平均得分3.90, 得分率64.9%;第三问总分3分, 抽样平均得分2.83, 得分率94.3%。
2. 试题分析。
试题以“珍惜权利”为主题, 考核了法律模块的内容。在背景材料上选用了当前社会中大家比较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个人信息被泄露、被出售的问题, 呈现方式比较新颖,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试题第一问切入点小, 限制性强, 第二问考查公民权利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则较为宏观, 两问都对学生解读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问的设问和答案均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3. 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审题不清, 不理解题意。如第一问中的“个人信息”、第三问中的“具体做法”, 都是两问中的关键词, 学生忽视或注意不到。第二问学生又容易受第一问的影响, 答出隐私权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2) 表述不准, 基础知识不扎实, 表述随意, 不运用学科知识答题。如第一问“个人信息”学生表述不准确, 随意性强;第三问权利名称写不对或出现错别字, 甚至有的考生不明确哪些权利与学生相关。 (3) 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第一问中的“个人信息”在材料中有明确的体现;第二问法律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在探究二中的问题叙述中至少能概括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问“最应该尊重同学的哪项权利”忽略了题目的背景和情境, 答出了平等权等内容。
(四) 卷Ⅱ32题 (政治、综合) 分析
1. 得分情况。
总分10分, 抽样平均得分7.91, 得分率79.1%;第二问总分4分, 抽样平均得分2.51, 得分率62.7%;第三问总分4分, 抽样平均得分3.55, 得分率88.7%;第四问总分2分, 抽样平均得分1.85, 得分率92.6%。
2. 试题分析。
试题以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为主题, 从题目的设计上匠心独具,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为在政史综合部分, 很少以人物为切入点命题。从考查内容上来讲, 即关注了“当代雷锋”郭明义、年度法制人物等热点, 又巧妙的将法律和道德两个模块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特别是新增的第四问, 不再是单纯的政治或历史题, 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史综合题。
3. 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主要问题体现在不能明确设问的指向性, 抓不住关键问题。如第二问抓不住“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第三问抓不住“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第四问抓不住“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学生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二、对教学的建议
(一) 试卷分析
1.试题结构稳定, 阅读量逐年增加。
2.科学研读, 明确目标, 使复习过程有章可循。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中考说明、近三年中考试卷, 目的在于了解中考发展变化的趋势、全面把握命题的思想, 明确备考方向。特别是对于中考说明, 要逐句的研读, 新旧对照, 找出变化, 研究变化可能带来的命题方向的调整。
3.夯实基础, 强化落实, 使复习达到固本提效。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和巩固, 这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根本。抓好教学环节落实, 向过程要质量, 向环节要效益。基础知识是考试成功失败的决定性因素。按照中考试题比例难易结构3:5:2的比例, 基础知识仍是重点。无论是“难题”还是“活题”, 都是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 学科综合试题也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综合。加强基础的巩固和训练对提高学生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础必须要夯实。在基础知识方面要强化落实和检查。尽量做到落实有措施、检查有手段、复习有效果。
4. 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 抓住提高复习效果关键。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这是提升复习效果、提高成绩的关键。学生能力是多方面的, 总结中考的历史经验, 学生表现得比较薄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阅读、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选择、归纳、概括有效知识的能力及答题技巧。其中, 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要教给学生怎样阅读材料, 如何把握设问, 提高学生快速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近几年试卷阅读量不断增加, 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能够迅速、准确的把握住材料和设问中的有效信息, 将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河北省初三语文模拟试卷】推荐阅读:
河北省会计基础模拟题01-06
2024年河北省中考理综试卷分析11-03
河北音乐教师招聘试卷10-09
河北中考模拟试题数学06-05
河北高考文综试卷07-05
2024年上半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法律考试试卷07-24
2024年河北省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09-14
2022河北省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2-18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09-25
河北省绿色建筑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