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精选7篇)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篇1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6月出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一册 光盘数:0 定价:318元

优惠价:180元

详细介绍: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详细目录

第一篇 政策法规宣传基础 第一章 宣传与政策法规宣传 第一节 宣传概述 第二节 法制宣传

第二章 政策法规传学

第三章 政策法规宣传发展简史 第一节 西方法制宣传发展简史 第二章 我国法制宣传法制简史

第四章 政策法规宣传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第五章 政策法规宣传功能 第六章 政策法规宣传效益 第七章 政策法规宣传规律

第八章 政策法规宣传主体与受众 第九章 政策法规宣传内容

第十章 政策法规宣传过程、形式与策略 第十一章 政策法规宣传媒介 第十二章 依法行政的实施 第二篇 政策法规宣传管理

第一章 政策法规宣传管理概述 第二章 政策法规宣传决策管理 第三章 政策法规宣传队伍管理 第四章 政策法规宣传信息管理 第五章 政策法规宣传纪律管理 第六章 政策法规宣传培训管理 第三篇 政策法规宣传操作 第一章 政策法规宣传策划 第二章 政策法规宣传采访 第三章 政策法规宣传写作 第四章 政策法规报刊操作 第五章 政策法规节目操作

第六章 政策法规网站(网页)操作 第七章 政策法规宣传专项教育 第八章 舆论监督 第九章 新闻侵权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详细目录

第一篇 政策法规宣传基础 第一章 宣传与政策法规宣传 第一节 宣传概述 第二节 法制宣传

第二章 政策法规传学

第三章 政策法规宣传发展简史 第一节 西方法制宣传发展简史 第二章 我国法制宣传法制简史

第四章 政策法规宣传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第五章 政策法规宣传功能 第六章 政策法规宣传效益 第七章 政策法规宣传规律

第八章 政策法规宣传主体与受众 第九章 政策法规宣传内容

第十章 政策法规宣传过程、形式与策略 第十一章 政策法规宣传媒介 第十二章 依法行政的实施 第二篇 政策法规宣传管理

第一章 政策法规宣传管理概述 第二章 政策法规宣传决策管理 第三章 政策法规宣传队伍管理 第四章 政策法规宣传信息管理 第五章 政策法规宣传纪律管理 第六章 政策法规宣传培训管理 第三篇 政策法规宣传操作 第一章 政策法规宣传策划 第二章 政策法规宣传采访 第三章 政策法规宣传写作 第四章 政策法规报刊操作 第五章 政策法规节目操作

第六章 政策法规网站(网页)操作 第七章 政策法规宣传专项教育 第八章 舆论监督 第九章 新闻侵权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篇2

1 新时期下基层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现状

1.1 干警成份多样性, 带来思想变化多样性, 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课题。

第一, 干警队伍由公安生长的干部为主到公安生长干部与协警、企业职工并存, 为做好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课题。第二, 公安队伍由高中、中专、大专、大学和企业员工并存, 给队伍思想变化产生新影响, 为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带来了新课题。第三, 队员结构由多子女向多子女与独生子女并存, 且独生子女逐年增多的变化, 给队伍的思想变化产生新影响, 为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带来了新课题。

1.2 公安队伍所处环境的复杂性, 带来思想影响的复杂性, 给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

第一, 公安民警身处环境复杂性, 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胜化派出所驻地遍远的生活区、油区、周边全是村庄, 附近的村民基本靠拿、抢、偷油田物资生存, 一些不法分子还用小恩小贿来腐蚀干警, 这一切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干警思想稳定和纯洁, 甚至这边接受教育那边受着侵蚀, 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第二, 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 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生活带来了冲击和影响, 并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取向。这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对干警们产生冲击, 侵蚀干警的思想。于是, 物质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盛行。比如现在, 干警搞什么比赛、评什么先进、干什么工作, 首先想到的是提拔、金钱和物质奖励, 否则就影响任务完成或先进排名, 使得思想工作苍白无力。第三, 公安职业危险的不确定性, 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尤其滨海公安局负责油田生活区、整个胜利油区职能任务进一步拓宽。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艰险。

1.3 政工干部队伍的不稳定性, 整体素质给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题。

第一, 不少政工干部不是很尽职, 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题, 主要表现为心思用不到工作上, 不安心政工工作, 在岗不敬业, 或者是想方设法调离政工岗位。第二, 基层政工领导配齐不配强, 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题。在配备基层政工干部时, 虽然能合格配齐但总是难以配强, 造成政工干部能力偏弱, 这样以来, 既造成了政工干部队伍的不稳定性, 又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完成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第三, 政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制约了教育的成效。一是教育方法单一。二是教育手段落后。三是知识储备不足。

1.4 部分单们对当前干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影响了教育的开展。

第一, 党支部班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各党委反复强调抓好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但到了基层单位落实起来就有了偏差, 认为只有业务工作才是主业, 是硬指标, 要放在首位, 必须按时按质完成, 而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软指标, 常常因为工作太忙, 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 这些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第二, 一些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虽然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 但从根本上认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管方向、打基础、潜移默化、深入持久的工作, 认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 锤炼干警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 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 确保干警集中统一、政警令畅通, 促进干警内外和谐稳定的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 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的几点对策思考

2.1 解决好各级部门的认识问题。

第一, 加强调查研究, 掌握基层官兵思想脉搏, 增强教育针对性。当前公安干警思想比较活跃, 经常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产生了一些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因此, 我们需要深入调查研究, 充分了解和掌握公安干警的思想脉搏,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 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就能提高干警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提高教育的效果切实解决干警存在的思想实际问题。第二, 加强教育主动性, 有针对地解决思想问题, 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公安队伍最突出的特点是:各所干警人数少。在实施教育中, 集中上大课必须要坚持, 这是灌输大道理, 统一干警思想集中解决创造性问题的重要形式, 但从公安队伍的实际看, 还是要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教育。

2.2 加强干部培训, 提高政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增强政工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基层干警要每年组织政工干警进行培训和利用检查工作和蹲点指导的机会, 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工作能力。同时, 基层政工干警一定要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肯钻研, 勤探索, 善总结, 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政治工作水平。要怀着对每个干警负责作的态度, 及时掌握干警困难疾苦和思想状况, 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主动沟通体、化解矛盾、解答疑难问题。

2.3 加强干警自律, 以干警教育为重点, 增强教育的示范性。

身教重于严教, 应该说, 当前公安队伍党员干部总体的模范作用是好的, 但也确有少数人受腐朽思想和社会下正之风的影响, 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模范作用不好等问题。所以提高公安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定要把党员和干部作为重点, 下大力抓好干部的学习教育, 使他们带头站到拒腐防变的前列, 站到抵制不正之风的前列, 站到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的前列。要真正从自身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具体事情做起, 只要我们的公安干警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那么公安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坚强、有力。

2.4 改进工作方法, 不断适应队伍思想工作的内在需要。

方向对头、方法对路, 抓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同样要注重改进和创新方法手段。除了要把准思想脉搏, 掌握思想动态, 做到预防在先、疏导有力之外, 还要着重抓好如下思想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一是专题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二是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三是一人讲的教育方式与大家谈的教育方式相结合。总之, 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思想问题可以由不同的教育方式, 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好的方式。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社会繁荣, 给公安这支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为此, 本人结合公安队伍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 简要作以下分析思考。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篇3

【关键词】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

一、引言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公安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基层的战斗实体,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当前公安消防部队警力不足,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公安派出所开展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各地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派出所工作之中,与其他公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有效地延伸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触角。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当前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仍不相适应,消防安全失控漏管的情况仍然较多。

二、青海省派出所在消防监督和管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于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

我国的新的消防法律和法规对我们的公安派出所能够参与到消防和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已经予以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而公安消防各个机构当中实行的现役制度,对于公安派出所来说,是地方公务员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宣传还不是很到位等各个方面的原因等,现在来说,很多的派出所民警还是对于消防工作不是很重视,甚至是“一知半解”,他们还是具有老观念:比如说消防工作就应该是由消防队来抓的,而且他们觉得消防工作其实就是消防部门的事情,对于派出所来说是没有任何权利和责任,而他们觉得自己是无需来负责和消防相关的事务的,这种想法就是非常错误的。

(二)警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我省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迅速发展,各个公安派出所要担负的刑事以及治安和调解任务的外延在不断的扩大,大多数的派出所已经出现了现有警力不足的问题了,在平常的工作当中,为了能够应付刑事和治安等各种工作,对于那些不是特别十万火急的事情来说,消防监督的管理工作就会常常的被往后放。

(三)业务不熟问题

我们知道,其实消防工作往往是牵涉到很多的行业的,其专业性也是较强的,一般是要求我们从事消防的监督人员都是要具有比较高的业务知识水平才行,有的甚至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最起码也要懂一些基本的消防业务知识才可以进行工作,这也是能够开展消防的监督工作的一个最起码的起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省的基层公安派出所当中,消防民警大多数都存在着消防业务十分不熟悉的现象。而据我们了解,派出所的民警的消防业务知识是十分匮乏的。对于目前所从事的消防监督工作的大多数民警来说,他们大多是派出所的领导,一般都是从刑事和治安警察的岗位当中被直接的指派过来的,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不少的派出所的消防民警,他们是从未接触过任何的消防监督工作的,大多数时间对于消防的监督工作如何开展是感到无从下手的,这些人员的消防业务知识是极为有限的。

(四)消防机制还不健全

据我们的了解来说,以往的派出所进行的消防工作基本都是派一个分管特种行业的治安民警来兼任的,他们一般都只是顺便看着就了事了。而我国最新的法律和法规则进一步的明确规定了派出所的各个消防监督人员的职责以后,我们省从县局一直到派出所都对各个消防工作有了比较高的重视,并在很多部门设置了专门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但是由于消防工作的成绩考核在各个派出所的年终考核当中所占的比例还是较小的,所以部分的派出所还是认为消防工作其实干好干坏都是一个样,因此就出现了派出所的领导对于消防工作还是不够重视的现象,他们开展各类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三、如何来推动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和管理工作

(一)必须要进一步的强化责任的落实

对于各个县(区)的公安局的消防监督工作来说,必须要实行“一把手”总体负责制,每个局的局长为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而主管局长则为直接的消防责任人,对于派出来说,所长为辖区的消防监督工作当中的第一责任人,而对于辖区的消防监督工作来说,要开展全面的落实。每一个公安派出所都必须要明确出一名所领导来具体的负责各个消防业务工作,并进行妥善的组织实施,同时还要固定一名专职的消防民警,来负责收集和整理各种消防监督和检查工作当中的数据以及材料。

(二)要解决好很多民警不想干、不愿干的问题

我们知道,派出所的日常工作往往是非常繁重的,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就必须要按照更加爱科学合理的原则来确定各级的消防监督和管理的范围,并提升执法民警列管单位的具体数量比例。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各个派出所的职能来设定一个和基层民警的消防业务素质现状相匹配的制度,并且要逐渐的弱化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而对于各种建筑消防的设施设置以及运行来说,对于较为专业性的检查项目来说,要逐渐的抽离出来,由专门的单位、检测公司以及消防工程公司来承担。

(三)要充分的发挥各个公安派出所具有的资源优势

尤其是要充分的发挥警力资源的优势,同时还要利用好社会的资源优势以及行政执法的资源优势,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的把消防安全工作具体的落实到各个村组和单位,并形成一个有效的群防群治,以及齐抓共管的很好的社会化的消防新局面,这样就可以努力的解决公安派出所具有的警力不足的问题了。

(四)要进一步的加强业务方面的培训,全面的增强人员素质

我们要针对绝大部分的做消防工作的派出所民警其实对消防业务还比较生疏的现状,以及他们对消防的法规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各个公安机关就要把消防的法律和法规、以及监督和检查业务的基础知识等逐渐的纳入到全体民警的业务轮训内容当中,从而切实的加大培训的力度,而且还要有计划、有步骤以及有组织地来抓好各个业务培训,并进行非常认真的考核和考察,严格的把关,对那些合格者发给他们上岗证,并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

四、结束语

总之,每个单位的消防工作都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它是需要我们社会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行业来参与和重视。而对于公安派出所能够承担的部分消防监督和管理工作来说,这是我们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各个公安派出所同时也是对乡(镇)以及村一级的社会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监督的最主要的力量,所以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各个派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这对于有效的遏制和减少各种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具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志.当前派出所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

[2]杨继亮.浅谈新时期公安派出所开展消防管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增刊1).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篇4

通过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同志的报告、讲话,深受启发和教育。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批示、报告、讲话中通篇贯穿着一条主线: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必须坚持执法为民。坚持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对公安工作具有基础性、统领性作用,是公安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因此,如何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真正做到执法为民,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坚持执法为民是公安执法思想的一场革命,对公安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根本方略,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我省的公安法制也有了长足进展。但是,总体上看,我省的公安法制工作在整个公安工作中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忽略了或者没有明确提出并认真解决“我们执法的权力从哪里来?我们为了谁执法?我们靠什么执法?”这些事关公安工作全局和工作方向的重大问题。这三个问题归纳起来就是执法的指导思想问题,而执法为民恰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一)执法为民回答了“我们执法权力从哪里来”这一执法主体产生的根源和权力属性问题。我们执法权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按照宪法的规定,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公共权力,是人民的权力。从法理上说,我们权力的属性是公权、民权,而非私权、部门权力。如果我们背离了执法为民,甚至把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化为个人、部门的权力,这就颠倒了警察权力的源泉和属性,人民就应该以其特有的方式收回权力。因此,公安工作必须坚持执法为民,这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执法为民回答了“我们为了谁执法”这一执法的目的和价值取向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公安执法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取向是要通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进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我们执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象古代封建社会所说的“驾民”、“管民”、“治民”,或者是受利益驱动,滥用强制措施,侵犯人权,这就偏离了执法的目的,扭曲了执法的价值取向。因此,要解决公安执法中“为了谁”的问题,就必须坚持执法为民。

(三)执法为民回答了“我们靠什么执法”这一执法的依据和方式问题。我们靠什么执法,是靠领导旨意、朋友之情、家庭意见,或者是靠行政命令、上下级关系,还是靠法律、法规?答案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靠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这不仅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对执法者起码的要求。

二、坚持执法为民必须转变错误执法观念,树立正确执法意识

(一)破除重指示、轻法律的观念,树立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相统一的意识。法律是党的政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规范化、定型化,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对法律负责,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真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最大的负责。一些执法民警之所以不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知道对长官、单位负责,而不懂得对法律负责,在工作中以权代法,权大于法,或者自觉不自觉搞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因此,坚持执法为民,就必须破除重指示、轻法律的观念。

(二)破除重处罚、轻服务的观念,树立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的意识。多年来,我们公安机关对执法中处罚手段的运用较重视,有的甚至错误的认为上限处罚或超限处罚就是严格执法,而对如何把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把执法寓于服务之中考虑不多,甚至把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对立起来。应该说,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并不矛盾,严格执法是热情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热情服务也是严格执法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高德林

(三)破除重打击、轻保护的观念,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相统一的意识。当前,我们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比较到位,但对在具体执法工作中如何保护当事人特别是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重视得不够。准确掌握法律政策界线,既要积极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又要严格依法保护公民包括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教育、挽救,是法律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破除重权力、轻监督的观念,树立行使权力与接受监督相统一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对权力看得比较重,运用到位,但在行使权力时如何自觉接受监督做得不够。耍特权,抖威风,滥用职权,特权思想,就是重权力、轻监督旧的执法观念在执法活动中的表现。公安民警只有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地为民尽责,才能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造福于民。

(五)破除重公平、轻效率的观念,树立严格公正执法与提高执法效率相统一的意识。我们许多民警在工作中比较注重追求公平,力求案件办得好,但对在工作中如何提高执法办案效率重视不够。有的基层民警为了追求所谓的“公平”,不惜违反法定办案时限,超期羁押,严重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还有的缺乏效率意识,管理手段落后,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平与效率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注重公平的同时必须重视效率。实现公平的前提是严格执法,而执法的效果在于及时、准确。提高执法效率也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标志和内容。

(六)破除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树立执行实体法与执行程序法相统一的意识。我们通过近几年执法检查发现,程序违法问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程序的合法才能保证实体的公正,完备而良好的程序是制约权力的有效机制。严格执行程序法,就能弥补实体法控制权力的不足,达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实体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的统一,避免发生执法犯法的行为。同样,严格执行程序法也是实现权利平等的基本前提,是树立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

三、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强化执法行为管理,规范执法活动

强化执法管理非常重要,尽量减少随意、无序现象,是提高执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们对如何进一步按照职责分工,给民警的职位划分执法的权限,明确责任,建立起严格的逐级负责的执法责任制,原则性强调的多些,而对具体执法民警、所、队、科长的具体责任是什么,如何量化、细化,违犯了怎么处罚,规定的还不明确,操作性不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一步规范执法活动,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规范执法文件。当前,一些单位擅自违法制订出台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在规范性文件中违法设定行政处罚事项、行政强制措施、超越职权的行政许可事项。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都必须遵循国家法制统一原则、除有法定依据或者国家另有规定以外,不得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行政处罚事项、行政强制措施、超越职权的行政许可、收费事项,或者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其次,各级公安法制部门要认真履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备案、监督管理的职能。再次,各业务部门在制订规范性文件时要自觉主动接受法制部门的法律审核,认真听取法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二)要规范执法主体。当前,困扰公安执法中执法主体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相当一部分民警根本不具备从事公安执法工作所必须的法律常识,一些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合同制民警、联防队员等辅警人员也在执法。因此,规范执法主体首先要解决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中的法律资格的认证问题。要在普遍培训的基础上,对在执法岗位和不在执法岗位的民警加以区别,全面实行民警上岗执法法律资格考试认证制度,严格考试发证。对未取得上岗执法法律资格的,一律不得上岗执法。同时,要做好没有执法主体资格人员的清理工作,确保执法主体的合法性。

(三)要规范执法行为。这是加强执法管理的重点。当前,在执法活动中职责任务不清,操作规程混乱,执法责任不明,随意执法问题较为普遍。因此,首先要明确各级公安机关、业务部门、警种和每个执法民警的执法权限。其次,要按照不同的职责权限,针对不同的执法部门和岗位,制订为达到各自目标所需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再次,将执法责任量化、细化,分解到人。此外,我们还可以针对执法工作的实际问题,注意发现、培养和扶持规范执法的样板和典型,号召广大民警学习仿效,形成一种正面的规范执法的品牌效应,要通过这种品牌效应带动和促进整个队伍执法工作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加强对执法行为监督制约,防止权力滥用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对执法权力的监督制约,但执法监督仍然是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外部的监督强力不足,内部的监督合力不够,已出台的监督措施落实不到位。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内外两个方面的监督:

(一)积极拓宽外部监督渠道

一是主动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要积极主动地向人大汇报工作,听取意见,主动接受监督。二是主动接受检法部门的监督。各级公安机关要对检法部门在法律监督中指出的问题认真整改,并在举一反三,完善各种执法措施,提高办案质量上下工夫。三是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要建立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监督查处结果发布制度,实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与促进公安机关提高整体执法水平的“双赢”。四是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通过主动受理和办理好公民检举、揭发、控告案件,开展听证活动,群众评议公安执法工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群众监督力度。

(二)强化内部执法监督力度

一是努力形成内部执法监督合力。为了加强监督,把有监督职能的部门整合起来,可以叫公安执法监察委员会,这样执法监督就有个部门统领,就可以在内部形成党委决策、各执法部门执行、监察委员会监督的格局,从而从制度上、体制上理顺了内部监督体制。在此基础上,法制、督察、纪检监察、审计、人事和控申等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着重解决发现错案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人的责任难的问题。

二是强化公安系统内的上下级监督,以确保警令畅通。目前,有的公安机关从地方利益出发,对上级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决定和命令,拖延执行,打折扣,甚至不执行,严重违反纪律,影响警令畅通。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的监督力度不够、权威性不强,警令不畅固然有体制和立法上的原因,但其中一个更重要原因就是问责到位的工作制度落实不力,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力,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完善一整套问责到位的工作制度,确保警令畅通。同时,要通过执法检查、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查处重大执法过错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指导、监督、检查。

三是充分发挥法制部门的内部执法监督职能。各级公安法制部门要充分行使职权,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严格把关,要有效地开展对所有执法部门办案、办事各环节的监督,特别是对基层相对独立的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进行重点监督。

五、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加强对执法者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能力

(一)要从思想教育入手,解决好各级领导和民警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教育,采取“思前、想后、换位思考”等方式,使广大民警在灵魂深处真正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所谓“思前”,就是要对民警进行不忘本教育,使民警真正懂得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能因为我们是警察,就可以随意欺压百姓。所谓“想后”,就是要对民警进行人民群众历史作用教育,使民警真正认识到,只有顺民意、谋民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对民警进行人民群众艰辛生活的感同身受教育,使民警真正看到,还有许多无钱、无势、无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如果我们象他们那样生活在社会底层,我们最需要什么样的警察,最盼望什么样的警察,最担心什么样的警察,最痛恨什么样的警察。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思考、换位工作,我们就会关爱百姓,真正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就不会再去滥用权力,乱罚滥没了。

(二)培养全体民警和领导对法律忠诚的信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严格执法的内在力量。各级公安机关要把道德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范畴,结合队伍管理和执法实际,从点滴抓起,逐步形成对法律忠诚的信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篇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关注、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既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精神,又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公安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治安更是关系到群众最基本的安全感受。因此,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公安事业前进的动力,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的现实意义。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一)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公安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实现民主法治社会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通过忠实履行职责,打击违法,保护合法,化解矛盾,调整关系,改善民生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公安机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体现了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公安工作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是公安机关的职责,任何一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是公安机关执法的根本要求。

(三)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体现了正确行使公安职权的要求。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体现了公安机关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定决策、办实事的出发点,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敏感信号,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标准,这是解决“权力为谁所用”问题的关键。

(四)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体现了营造良好警民关系的要求。公安机关在日常执法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便民、利民、为民活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温暖,深化警民“鱼水情”,让群众更加理解、支持公安工作,为公安工作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要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为切入点。

(一)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新要求、新期待。保障社会平安,需要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保障社会平安,必须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的新机制。

(二)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公安干警的职业就是弘扬正义、公断是非的职业,为弱势群体主持公道是政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警务公开化、执法规范化是公安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

(三)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保障人权的新要求、新期待。要主动维权,不能被动维权。要保护人权,不要侵犯人权。要尊重人权,不要耍特权。

(四)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要紧紧围绕社会管理人性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司法服务高效化这个主题,不断拓宽公共管理服务的内容和渠道,提高效率,改善作风。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这个主线,着力解决好切入点的问题。

三、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要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着眼点。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为推动公安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先导,不断转变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得益于坚定不移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执法为民,而要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要求我们必须立足自身,找准定位,必须辩证的看待发展、稳定、和谐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才能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才能更好的肩负起公安机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

一是要辩证的看待刑事案件高发、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对敌斗争复杂时期公安工作的得与失,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第一要义,充分认识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尽最大力量减少不和谐因素,尽最大努力增加和谐因素,权利巩固和发展全县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公安行政管理服务能力。这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公安工作的以人为本,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更加注重于解决民生问题,切实深化执法为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公安工作的成果更多的体现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上来,着力增强人民群的安全感,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方便群众、提高效率、转变态度、办事公正上下功夫。

三是要牢固树立把治安评判权交给群众的观念,牢固树立规范高效执法的观念。要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改革创新胃动力,积极探索维护社会稳定的新途径、新方法,在人口、场所、行业、特种物品管理等难点问题上探索实施一些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工作措施,努力形成主动管理的态势。四是要正确区分复杂社会治安局势下社会稳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切实做到“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于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自觉把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全面提升工作标准和服务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惩治与预防、服务与管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贯彻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利用好调解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力争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四、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要以改善民生问题推动公安工作大发展为着力点。

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下,社会治安面临的情况仍然是复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一时难以完全落实,虽然公安机关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依然困难重重,但始终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置于重要地位。为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做好各项公安工作,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安宁的社会秩序,更充分的司法公平,更优质的管理服务。

(一)狠抓队伍教育管理,提高民警执法的能力。公安机关要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必须从提高民警的素质入手,强化民警的思想教育,牢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把群众的利益置于最高点,心里想着人民,行动为了人民,坚持公平正义,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执法扰民、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同时,要不断学习、训练,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增强打击违法、保护合法、救助危难的技能,锻造出一支威武之师,确保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为改善民生问题尽职尽力。

(二)改善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社会治安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安全感。当前社会正处于案件的高发期,各类矛盾的凸显期和对敌斗争的尖锐期,作为基层公安机关,我们要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必须肩负起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因此要加强社会治安的分析研判,创新打防机制,完善工作措施,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刑事犯罪问题入手,坚决铲除黑恶势力,严厉打击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整合资源,完善维护稳定的群众动员机制、治安防控机制、维稳督办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切实提高维护辖区安全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公安机关要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应认真履行治安管理、户籍管理、消防管理等权力,及时消除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隐患;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优化勤务模式,强化管理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充实民间调解的力量,从源头抓起,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做到矛盾不升级,纠纷不激化。

新时期公安法制宣传工作指导手册 篇6

巨野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 许红霞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对出入境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先的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给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压力和挑战,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探索和创新目前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实践“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工作原则,更好的落实各项服务承诺和便民利民措施。

关键词:公安机关 出入境管理 探索 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申请出国境人员不断增多,对出入境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先的申请、审批手续、法律等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给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压力和挑战,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如何调查分析出入境工作的方式方法能够顺应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就必须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更大的服务于民及当前经济建设,是摆在出入境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出入境管理工作的研究

(一)出入境管理工作的现状。目前出入境管理业务逐年增加,技术管理手段不够丰富,在落实各项服务承诺和便民利民措施时,不够到位,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亲和力有待提升。与派出所外管、报备等方面存在脱节现象,但是派出所现在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状况,平时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为应付各部门工作,派出所只能挑要考核的、要上报的、要检查的硬性任务来完成。造成工作中顾此失彼的现象,使出入境管理业务知识在派出所不普及,民警对外管、报备等出入境业务知识不熟悉,这种情形与当前出入境人员数量剧增、流动性大的现状是难以适应的。

(二)出入境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专业队伍建设薄弱。当前,在外管业务之中,专业化知识不高、专业队伍缺乏、动态信息收集、研判不够等问题,尤其在派出所中,普遍有对外管业务不熟、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加上派出所业务的繁忙,对该项业务知识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去学习和钻研。同时,由于过去涉外事务不多,派出所的干警接触外管业务机会较少认为出入境管理工作是上级业务部门的事情,这就导致出入境管理水平尤其是外管工作相对滞后。二是出入境管理部门缺乏对基层出入境管理工作的培训和督促。针对基层出入境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研究,没有结合当前实际,开展针 2 对性的业务培训,更多的是依赖以往的境外人员管理方式,对于过去的经验总结、信息收集研判等水平不高,开拓创新不够,又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管理办法。

二、出入境管理服务工作的对策

(一)出入境管理服务工作的探索

根据当前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牢固树立“热情服务、执法为民”的理念。在出入境证件业务受理过程中,及时、妥善处理处置事关群众切身权益的大事小情,以群众反应为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出入境管理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服务于民。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学习和借鉴南方成熟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结合辖区实际进一步探索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二)出入境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

1、要充分认识当前外国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出入境管理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涉外意识,增强大局意识,主动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在创新服务、效率服务上多下功夫,更好地深入实践“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工作原则。

2、要强化结合派出所在出入境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规范。使 3 基层派出所有专人负责出入境工作,结合实际开展相关工作。结合各派出所辖区情况,选出专人,把专人管理工作列入考核计划,有比重的分配警力,着力解决目前派出所出入境管理工作空白的问题。

3、要针对培训不断提升民警业务能力。出入境部门首先要加强自身得学习,根据实际开展相关的练兵和比武工作,在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更要做好对派出所民警的业务培训,特别要做好对派出所专人的培训工作。结合当前实际,做好宾馆前台服务员、企业涉外联络员、涉外信息员、户管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成为出入境管理工作中的一分子。

通过调查分析,我个人认为,出入境管理工作应该立足于当前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从以下方面做好管理服务的创新性工作: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依法行政,加强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规范出入境市场行为;发挥基层派出所的职能作用,确实掌握入境人员动态;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防范,趋利避害,以更好地为当前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2、《护照法》

3、李峤 完善我国出入境管理制度的行政法思考 中国知网 2007年

4、翁里 毕伟 中国出入境体制的抉择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04期

谈新时期的档案宣传工作 篇7

一、目前档案宣传工作状况

社会的进步使档案事业也在蓬勃的发展中, 我们已经见证了档案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绩,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有悖档案事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一) 传统的档案宣传工作简单, 没有实质内容。

以往我们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在宣传工作中找不到宣传的定位方向和思路。从而体现出宣传的内容单一, 形式过于简单, 主要体现的是理论上的宣传, 不能引起广泛的关注。比如在电视或是报纸上打上几个条形标语, 或是在街道上发一些纸质传单等一些简单的宣传咨询活动。这些形式的宣传只是表面上的活动, 不能引起人们对档案事业的关注和介入, 因此宣传方式和方法缺乏创新。

(二) 档案的宣传力度不够, 内容单一。

档案宣传工作是一个持久的工作, 不应该出现时断时续的宣传现象。档案主管部门要始终如一的倡导档案的宣传工作, 应该重点面向整个社会和人民群众, 不要出现宣传对象的单一, 即只针对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工作部门进行宣传。应该走出去, 迎进来, 接收社会的监督和人民对档案事业的检查, 为老百姓办事, 为党的事业服务。

(三) 加强档案的宣传介质工作。

档案部门有自己的刊物和宣传经费, 以往的档案的宣传刊物我们见到的实际情况是, 内容上已经有的脱离的档案的宣传实质, 掺杂了众多的其他工作内容的宣传, 与档案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有针对性的档案专业书籍少, 专业研究档案发展的人才少, 虽然出版了很多档案宣传的专业刊物。但由于基层档案工作真正能用得上的非常少, 脱离的实际, 只能局限于专业人员使用, 缺乏大众化, 这就形成了档案影响力的减低。

(四) 未完全发挥档案的教育工程。

档案馆作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从现实情况分析, 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没有完全发挥档案馆的教育工程。很多资料只是简单的文字, 没有图片和展览特色, 因此不能吸引现在的人们的眼球, 应该在制作形式和宣讲力度上下功夫, 突出展览特色,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演示和展示, 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社会效益, 增进档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如何把握档案的宣传方向

我们应该从档案的发展出发, 面向档案宣传工作群体, 增强档案的社会意识, 从而为更好地位我国的档案事业服务。我们应该创新思路, 用新观点, 新观念, 新办法来加大档案的宣传工作, 进而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一) 从根本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宣传工作。

档案的宣传形式非常重要, 不同的形式达到的宣传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我们要在宣传的内容上和形式上下功夫。在内容上我们宣传的东西要贴近老百姓, 要对社会真是的内容的反应, 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让人们进行关注和关心。在做任何宣传工作时, 我们要以档案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点, 不断地提高人们对档案的法制意识, 从而推动档案工作向着依法治档的方向发展。在以上两个重要的基础之上, 我们要利用档案信息服务的各种形式, 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制作多媒体宣传材料, 利用手机互联网等现代网络手段进行宣传, 突出档案的社会功能, 历史功能, 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档案的宣传内容也要体现档案的社会效益, 使人们对档案社会效益有一个保护意识。

(二) 确定档案的宣传范围。

在我们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通过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把档案的载体不断扩大和增多, 将档案涉及的面再不断扩大,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档案宣传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各界加强联系和密切合作。档案的宣传对象从扩大档案宣传的对象从原来的档案内容部, 向档案外部发展, 充分利用好档案的效果为人民服务, 提升档案的社会价值。

(三) 档案工作的反思与体会。

上一篇:除法竖式教案下一篇:学校的运动会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