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可持续性研究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可持续性研究(精选11篇)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可持续性研究 篇1

作者:张忠潮 童静来源:林业经济问题第30卷第6期

摘要 :回顾林权制度的改革史,不难发现林权制度改革主要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其经济价值,对其生态价值则重视不够。当代林业以生态效益优先为指导思想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顾了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当前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些许参照。

关键词 :林权制度;改革;可持续性

1经济效益优先发展的林权改革

任何政策、法规都不是突如其来的,政策之间具有延续性与承继性,林权制度也不例外。回顾林权制度的改革史,不难发现林权制度改革主要是为了保护和实现林业的经济价值,对其生态价值则重视不够。1949年新中国成立,林地参照土地改革方案进行改革,农民分得了林地。到 1953年,林区开始建立林业生产初级合作社。大面积的森林、林地收归国有。林农分配到的林地折价入社,所有权仍归林农,经营权归合作社,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始了规模经营,并实行合作造林,收益权在林地所有者和合作社之间分配。林农的处置权受到了限制,但总体来说,这种林权制度有较好的激励作用。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2年宅基地也被宣布为集体所有,林农个人彻底丧失了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直到 1963年 5月,国务院颁布《森林保护条例》,规定要保障国家、集体的森林和个人的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森林和林木归谁所有,其产品和收入就归谁支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样,使高度强化的集体林权制度又得以弱化。

从新中国成立,短短 10年时间里,中国的林权制度频繁更迭,这对于生长周期长、急需稳定性的林业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林权制度在林业“三定”之前经历了数次变革,尽管有多种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其共同的本质却是将经济利益作为利益相关者追逐的共同目标,是对林权相关者经济利益的调整过程。在当时的背景下,林业的经济效益被置于首要地位,生态效益根本不被重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林业政策,根源在于传统的发展观。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以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上是不会枯竭的,即使由于短时期内资源的供给小于需求,但在市场机制下,这种短缺也会得到补充[1]。所以,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活动往往是滥用资源,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任意地排入周围环境,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这种传统的发展观曾长期指导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森林资源的价值往往被简单化,只注重其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常常造成林地掠夺式经营以及资源浪费,甚至破坏。森林资源的本质特殊性是不被考虑的,经济效益决定一切,这就必然导致改革开放前林权制度改革的不可持续性。

2可持续发展的转折-林业“三定”

1978年,中国的林权制度开始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1981年,在政府强制力推动下,对林业实行“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简称林业“三定”。它要求放宽林业经济政策,颁发林权证,改变过去林权不清、界限不明、责任混乱的状况,试图以此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1984年全国基本落实了林业“三定”

政策。到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在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开放木材市场,允许林农和集体的木材自由上市,实行议购议销,更进一步调动了森林经营者的积极性。

此次改革不但是在政府推动下,也是林农的愿望。林业“三定”在我国林权改革中具有转折性的历史地位,它将森林资产所有权分离为土地所有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又把林业基本生产资料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林业“三定”使农民拥有较充分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同时,在国有林区实行以让利放权为主要特征的承包责任制,使部分国有林业企业的经营权转到了经营者的手里。林业“三定”在政策形式上实现了权利的清晰化,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山林权。林业“三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新的政策方针,对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林业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自林业“三定”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开始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不断探索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森林资源的日益稀缺,森林破坏导致的环境问题,使国家逐渐认识到森林的生态效益而不再简单的只顾追求其经济价值,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这一阶段,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政策法规,均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指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国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保护森林资源,林业建设开始出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的局面。

当然,时代赋予我们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众多的挑战。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林业“三定”的很多政策没能和我国的具体林情相适应,权利安排没有与当时不断发展的社会相适应,以至于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出乎人们意料的结果,值得我们反思,吸取教训。林业“三定”确实在形式上做到了权利的清晰化,稳定了林权,推动了林权制度改革。但是,权利的实质变化并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科学合理的配套措施,比如,税费制度、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林权交易制度等的不完善都是林权改革不能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由于森林生长周期长、导致林业投资回收期长,资金周转慢,风险大,再加之社会的转型,一切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致使林农对林业“三定”政策严重缺乏信任感。再加上“三定”政策制定的过于粗糙,林地权的不稳定、权能的不完整、林地征调的不公正以及缺乏保障的林农利益,都刺激了林农的短期行为,导致乱砍滥伐,破坏山林的现象[2]。客观地看,林业“三定”政策对林业资源的定位仍然是它的经济价值大于一切,生态效益还没有被提到首要地位,因此,林业“三定”时的政策是没能将经济、社会和环境调整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3当代林权改革-全面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林业建设在曲折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效,从“三定”时的恢复发展已经转变到如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阶段。在林业“三定”的良好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机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首先,以“明晰产权、分林到户”为任务,进一步细化产权,产权形式出现多元化,呈现产权市场化导向,促进产权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现,给予了林农真正意义上的物权,因为抓住了产权的关键而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使集体林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其次,加速了林业产权的交易流转,完善了产权保障体系,激励了产权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最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系统性地深化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确立了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加快了产权的界定、流转、保障了产权权益的实现,进一步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政策制定上不但获得了林农的支持,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已转变为: “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方针以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三定”之前,中国社会发展一直以传统的发展观为指导,这是森林资源生态效益长期被忽视的根源。“三定”后,中国林业建设进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阶段,极大改善了林业建设只注重经济效益的不和谐局面,长期主导中国林业建设的传统发展观逐渐被人们所摒弃,新的可持续发展观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业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相协调,使林业建设不断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比如,在林权改革中,林业产业出现多元化和规模化,各地区抓住森林资源转型机遇,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生态养殖等新型林业产业,开始形成森林生态效益为主的绿色产业格局;中央明确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权可延长到 70年不变,确保了林地权的稳定、保障了林农的利益,政策的稳定性使林农对长期投资有了信心,从而可以避免了只图短期利益破坏山林的现象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将环保法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被带进山区,在山区经济开展可替代生计和可替代能源项目,通过养野蜂、农家乐经营、经济林种植、沼气池修建等方式,提高社区群众的收入,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的保护了山区森林。山区人民提高了环保意识、有稳定的收入,自觉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当然,现阶段的林权制度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长远看,林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如何将产权个人所有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相协调;要认识到集体林权制改革是一个连续地不断发展的过程,产权明晰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实现林权的放活经营才能使林业可持续发展,使林农得到更多实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要以此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喜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国有林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林业经济,2009(9):13.

[2]张小罗.产权变迁视域下集体林权改革探析[J].林业经济,2009(8):64-65.

[3]柯水发,温亚利.中国林业产业制度变迁进程、动因及利益关系分析[J].绿色中国,2009(10):30.

[4]樊宝敏,李淑新,颜国强.中国近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变迁[J].世界林业研究,2009(4):1-6.

[5]崔海兴,温铁军,郑风田,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探析[J].林业经济,2009(6):38-42.

[6]王润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现代林业发展[J].专家论坛,2008(8):22-23.

[7]肖平,张敏新.国外森林产权问题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1995(1):30. [8]杜丽群.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15.

[9]张建国.21世纪的中国林业[J].林业经济问题,2001(1):34.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可持续性研究 篇2

集体林权制度的流转能够极大地推动并实现林权的经济价值, 积极引导各种生产要素, 尤其是资金, 易于朝向林业发展的方向流动, 进一步优化森林资源、劳动力、技术、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大幅度提升林地的利用度, 大力推动林业产业化与规模化经营, 共同实现集体林权制度下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的内涵与规范问题

2.1 林权的内涵与改革目的

国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的客体主要包含森林、林地以及林木, 其主要内容包含林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森林景观开发利用权、林地所有权、林木所有权以及林木使用权等。与此同时, 林权流转的客体也应该包含承包经营权、林木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文章中的集体林权流转主要指的是林木所有权以及集体林地经营权的流转。在现实生活中, 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的方式主要有转让、转包、出租、互换、人股、抵押等多种流转形式。

2.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规范问题研究

(1) 很多地方的农民群众与干部不够了解林权之间的流转事宜, 加上林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无疑导致林地流转的行为十分不规范。例如在林地林木流转中, 在发包的时侯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召开代表大会或者群众大会, 没有依法公开甚至有些合同条款设计得不规范, 甚至有一部分无书面合同, 使林权流转极不规范。

(2) 根据现阶段集体林权流转的具体实际情况而言, 一些地区林地合法流转的渠道十分不畅通。改革制度中的林权到户只片面解决了林地流转的“一级市场” (分林分山到户, 让当地的林农能够依法获得相应的林木所有权以及林地的承包经营权) 。然而, 现阶段, 并没有完善林地流转“二级市场”, 从而导致林地再一次流转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3) 缺乏健全的林权流转中介组织, 加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也极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随意评估林业资源价值, 交易登记不足, 诚信度过低, 以致林农在交易的过程中利益严重受损;林权流转中缺乏相关中介组织的介入, 以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权交易的信息;加上一些经济主体有转出意向, 然而很难找到比较合适的受让方, 与此同时, 需转人的经营主体也极难找到比较合适的出让方。

3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相关规范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政府干预

3.1.1 提高促使劳动力就业的意识

一方面, 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建立有偿还制的林地流转政策, 针对一些需转移就业的农民以及下山移民提供相应的补助, 从而有助于鼓励农民并正确引导农民进行流转。另一方面, 需要积极创建有偿使用权的市场, 将生态性比较弱的分散性经营的林地 (产能低下失管、闲置的高山林地) , 流转到会管理、能经营、懂技术、资金足专业的林户手中, 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的林业经营, 从而有效推广现代林业技术, 进一步改良经济结构, 同时优化农村产业化的整体进程。

3.1.2 合理干预, 确保政策得以稳定地实施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保证政策实施的稳定性, 避免过度干预土地产权。政府管理部门经过集体林权制度的林改后需要尊重各个村林地产权的安排, 不能够过度干预, 以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整, 否则极容易打击许多从事林业生产农户的积极性。相关政府必须积极实行有效的优惠政策从而培养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 进一步壮大各种合作组织和林业协会组织。

3.2 建立保障机制, 制定林权流转的法律制度

从保障机制来分析, 需要积极推进失林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机制的建立, 确保各地农户的流转利益。同时, 为了保证农户在林权流转后无后顾之忧, 则需积极完善农户救济制度、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 增加一定的基金量, 给予当地农民林权流转后的生活提供生活保障。从制定林权流转的法律制度来分析, 为了保证流转行为得以有法可依, 则需尽快建立相关林业流转与承包的法律制度, 规范林业的投资以及生产技术行为, 有效防止对林地从事不正当经营的人对林地谋取暴利, 避免浪费大量的资源, 对于林地的流转、转让、承包、出租, 需要严格规定最低面积的标准。

(1) 在相关调研的基础之上合理编制各个主要林种的评估细则以及参数表, 严格规范并不断完善评估技术与方法。

(2) 加大团队建设, 进一步强化评估机构 (森林资源资产) 。需要有详细的计划, 合理选派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统一参加资格考试以及相关业务培训, 从而有效地应对目前林权流转工作中评估资产的需要。

(3) 依据我国相关《行政许可法》等法规、法律的具体要求, 严格制定合理、可行、科学的资质认证办法以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 集中解决现阶段实际工作要求与资质规定相脱节的有关问题。

3.3 积极构建林权流转服务信息平台

(1) 可采取建立有关林地流转的办公室, 派相关管理员正确指导农民进行林权流转工作, 逐步让其管理更为规范化, 同时, 妥善调解因林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所引起的一系列纠纷。

(2) 坚持培养相关林地流转中介机构, 进一步加快并不断完善林业服务体系, 从而保证建立的交易平台更为公正、公开、有序、规范化。

(3) 还可尝试搭建有关流转交易的信息网, 灵活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流转的价格、供求信息, 加上采取对外发布的方式, 从而让投资人员能及时掌握并获取真实的林地流转信息, 从而为流转创造条件。

(4) 进一步加强对林地使用权以及所有权的管理, 合法登记, 承认后发给相应的证书, 一旦权属的身份出现变动, 则需依法更换证书, 从而能够有效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此外也需提高保护林地的意识, 尽可能避免出现乱伐乱砍现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 只有积极构建林权流转服务信息平台, 建立保障机制, 制定林权流转的法律制度, 适当地政府干预, 才能有效改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规范问题,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主要探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流转的内容, 分析了集体林权流转中存有的问题, 提出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使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提升林地的利用度。

关键词:改革,流转,集体林权制度,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文星, 吕祥熙.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1) :117~120.

[2]陆琴雯, 雷敏.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改革与制度完善——以云南林权流转改革实践为例证[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3, 4 (4) :85~93.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可持续性研究 篇3

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林权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145-02

林权制度改革是实现现代化林业发展的一项新举措,因此,准确了解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理清林权制度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林权制度的成功改革有着积极引导作用。

1 明确改革目标,坚持改革标准

以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林权制度改革,是以中央林业发展的决定为统领、以保护森林资源和增加承包职工收入为出发点的改革活动。在林权改革中,应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积极地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把林权改革作为解决林业问题的突破口,通过改革实现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各种有利的林业要素向林业经营活动靠拢,探究与社会主义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养护措施、经营制度,并将这些措施和制度固定下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区繁荣兴旺和职工富裕发达的目标,最终实现林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林权改革的要求,林业部门应该建立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繁荣的林业产业体系、丰富的生态文化体系、温馨的林区社会体系。林权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加强森林资源的统一经营能力,提升林地的生产水平,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实现现代林业建设,全面建成“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体制先进、生活富足、环境优雅、社会文明”的新林区,力求在短时间内实现“森林大起来、职工富起来、产业旺起来、林区强起来”的目标。林权改革的评价标准是:林区的管理体制是否完善和科学、经营机制是否灵活和有效;林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森林资源是否实现逐步增值;林区职工生活质量是否明显改善。

2 改革措施需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对林权制度的改革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强化其优点、剔除其缺点的过程。在着眼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的同时,应及时将实践证明的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层次固定下来,并坚持下去,以实现林业的真正可持续发展。

2.1 提高林权制度的服务性,并确保服务体系的规范化

由于传统林业管理中只注重制度化的约束条款,缺乏服务性,承包职工因为缺乏相应的林业管理、养护和经营销售知识,致使林业生产力低下、虫、病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承包职工的收入水平。所以,林权制度改革应在单一约束条款基础上,增加承包服务条款,并将这些条款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其长期发挥效能。一要有关单位可创建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体系。探究有效的管护方法和措施,缓解林业因一家一户、一坡一沟分散经营带来的管护不便问题,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减少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带来的风险。采取成立职工森林资源联合防范合作机构,筹建林权改革互助补偿基金,把零碎的承包经营职工团结起来,采用互助联防、区域联防方式。二要针对林业承包职工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建立生产经营之道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各种林业产业团组,有针对性地对林业承包职工提供各种服务和培训,为他们提供木材生产、运输和销售指导;开展林业技术和市场营销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林业养护和经营销售能力。三要建立林下经营发展服务体系,提高承包职工的后继经营能力。以职工自营经济供销服务公司和致富台帐为载体,实行市、局两级资源、营林、农业多种经营、工会、林业科研等部门分工负责、跟踪服务的推进机制,发展林下经济项目。四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林业职工向财政局、金融办等部门发出申请,请求帮助争取政策性贷款,以确保贷款能快速落实和使用。切实使用好省、市林权制度改革基金,为承包职工再投入森林后续综合经营解决资金问题。五要建立高效的林业人才技术服务体系。由人事局牵头做好人才供求规划,并提供高质量的林业科技平台,向承包职工提供最新的林业技术指导,满足其对林业养护科技的需求,提高承包职工的经营预期。六要建立法律咨询服务体系。林业局可邀请法制办、司法局等有关部门配合,为承包职工普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服务。

2.2 加强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制化

林权改革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将林业活动的各项内容规范化,并严格按有关法规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制约林业改革的因素主要为林权凭证的发放、林业保险的落实和林业采伐管理。因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林业采伐管理暂行办法》和《森林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将制约林业制度改革的各种因素尽快排除掉。林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森林法》的有关条款,争取早日将确定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林权凭证发给承包职工,以法律的形式对其拥有的森林权利予以肯定,以解除其后顾之忧,促使其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林业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林间基础设施建设、流转费用的使用、民用林管理等问题,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加以落实,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保障措施。

总之,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可以促进林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而且可以大幅提高林业生产力和林业经营内容。林权制度改革通过转变林业管理方式和提高服务职能的具体措施,将大大提高承包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业务能力,最终将优化林业结构、提高森林承包职工收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篇4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协助乡、村、组干部组织林农对宗地使用权界限、所有权界限临山逐宗核实登记,做到“三有”(有草图、有估算面积、有明显四界)、“三无”(无纠纷山、无重证山、无漏登山),有关做法和要求参考《临山踏界规范要求》。

2、林业产权改革的范围包括:林地的使用权,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包括

林地的所有权。

3、对面积小、地形地物不明显、地形图上难以区划,每户林农都要一本证的,可采用

“联户勾图分户发证”,并附以万分之一比例地形图放大后作地图的宗地平面示意图,有条

件时可实测联户各分块面积。

二、判断题:

1、由县林业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村(组)级林改工作小组(错误)

三、选择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C)

A.放活经营权 B.落实处臵权 C.明晰产权 D.保障收益权

2、召开村(组)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林改方案进行讨论、完善后进行票决通过。

召开会议特别是召开村(组)林改方案票决会议时,要严格做到与会人员数和同意林改方案

人员数应超过与会人数的(B)

A.五分之四B.三分之二C.二分之一D.六分之五

3、四至勾绘界限与实地一致,有明显地物标的,界限误差图上不能超过正确界限0.3mm;

没有明显地物标的,界限误差图上不能超过正确界限(C),超过误差的,宗地为不合格。

A.0.3B.0.4C.0.5D.0.6

四、简答题:

1、请列举出林业站协助、指导乡、村(组),实施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的操作步骤。

答:摸底造册—第一榜公示—制定林改方案—勘察—第二榜公示—签订合同—林权权利

人申请发证—审核—输机—发证前第三榜公示—办证—建档十二个操作步骤实施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

2、林权纠纷调处中应把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坚持尊重

历史的原则;三是坚持依靠群众的原则;四是坚持稳定性的原则;五是坚持政策连续性的原

则;六是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七是坚持不越级解决的原则。

纠纷调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在山林权属争议未妥善解决之前,暂缓确权发证,任何一方不得进入有争议的山林

从事除森林防火以外一切林事活动。

二是山林纠纷一经调处,应及时签署协议,明确原争议范围,确定协议界限,原争议双

方及证明人签字。对经调解达成口头协议且当事人在林权登记申请表签字认可,但未形成协

议的要求补签协议,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补签协议书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下达调解书。

三是对尚未调处解决的纠纷情况进行登记。

五、综合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五大原则

答:一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二要坚持统

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收保护;三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

权、参与权、决策权;四要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五要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篇5

自2012年1月开始,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区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严格程序,认真组织,开展了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全镇上下的艰苦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我镇林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林改工作机构

首先成立了镇长任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集体林权改革领导组,进一步加强对全镇林改工作的领导与监督,其次成立了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督查小组,由镇党委委员任各组组长,联系各村,同时还成立镇集体林权改革维稳组,协调处理林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二、注重宣传发动,积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

为确保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完成全镇林改任务,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由各村、相关部门参与的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林改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并邀请区林业部门专业人员对参会同志进行林改工作专门培训,会上还向各村发放《**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同时,根据会议部署,会后各村联系点分管领导赴各村,组织召开村林改动员会,向广大林农仔细讲解林改政策、法规,宣传林改工作的重要性。

三、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林改任务顺利完成(1)全镇抽调八名以选派村第一书记为主的机关干部,以全脱产形式参与林改工作,要求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协调、人员安排、以及内业的整理工作中去,为林业技术干部的外业区划、勘界工作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取消法定节假日,要求林改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做好外业区划与勘界。同时利用不能开展外业的空闲时间,加快进行内业的整理以及材料收集工作;

(3)对村组干部及林改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使林改代表掌握林改工作程序,熟练各种图表的填写;

(4)定期召开全镇林改工作调度会,由各组林改干部汇报林改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布置;

(5)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充分协调好村组关系,尽量做到不缺工。要求林改干部利用早晚时间召开村民组会议,进行统筹协调。对于山场在一起的村民组,尽量安排在一起进行外业区划及勘界工作,节省工作时间。

四、依法调处纠纷,积极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维护林区秩序稳定是上级党政组织的根本要求,是整个林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镇党委、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将维护林区稳定工作贯穿始终,无论是村、组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还是明晰产权、确权发证,无论是宣传发动,还是林改现状调查摸底,每项工作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上,严格依法依规操作,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重要指示。同时,着力排查调解林改中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调处”的原则,努力做到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镇,出现一起解决一起,截止目前,我镇未出现一起因林权改革发生的信访事件,为林改工作营造了和谐氛围。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由于去年冬天的长时间冰冻雨雾天气,影响了外业的区划与勘界工作;

二是今年3月份的村支两委会换届工作,我镇存在着村民组的换届工作,影响我镇的林改进度;

三是业务上的磨合期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标语 篇6

1、突破体制障碍,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

2、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

3、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

4、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权益受法律保护。

5、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6、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

7、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8、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山于民。

9、深化林权改革,增加林农收入,促进林区发展。

10、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1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12、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努力完成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13、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努力完成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14、强化组织领导,深化林权改革。

15、敢于突破,善于谋划,确保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16、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17、加快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18、健全林权管理制度,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19、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原则,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20、明晰林木所有权,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林木处置权,确保业主收益权。

21、农民群众是深化改革的主体和主要依靠力量。

22、尊重历史、照顾现实、面向未来,公正调处林权争议。

23、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经营管理体制。

24、创新林业运行机制,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25、严管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

26、发挥林业优势,做强林业产业。

27、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可持续性研究 篇7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可持续经营,基本思路

森林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 森林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新的林业发展模式。为了加快林业改革, 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 2003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福建、江西、辽宁等省按照中央林业决定精神, 首先拉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 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 本文通过对林权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的描述, 以及分析改革前后森林经营状况和变化的原因, 提出了更多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建议。

一、林权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分析

(一) 产权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只有在林权明晰到户后, 山林经营才会由过去被动、粗放的经营管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式高效经营管理。只有林农把“山当田耕、竹当菜种”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 林农才会加大对林地的投入, 重视防火, 学习林业科学技术, 统一栽植、统一地膜、统一覆盖, 并开展立体复合经营, 这样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就会得到提高, 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非常有利。

(二) 税费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税收政策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 就我国的林业而言, 育林费占木材销价的9%, 林业“三费”占木材销价的16%。由于税费负担过重, 加上木材统一收购, 林农基本上无利可图, 林农的实际利润非常少, 利益分配严重扭曲, 导致林农对林地的经营漠不关心, 一般都是只关心砍树、卖山, 没有造林的积极性, 森林资源不断匮乏, 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大为削弱。

(三) 经营形式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在森林经营中严管当然重要, 但严管和放活是相互依存的, 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 做到因地制宜, 对不同森林资源实行不同管理模式。比如将集体未承包到户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以较高的起价拍卖给有能力的个人或单位, 由其投入资金、劳力等发展林业, 这样荒山得到充分利用, 对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也有利。在经营形式上, 合作经营、股份经营、承包经营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森林资源经营, 大大鼓励了各种社会群体体参与森林经营和林业建设, 林业发展得到了加强, 林业的经营得到了重视, 同时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相当有利。

(四) 流转机制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林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可归为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折价转让等多种形式。由于林地流转制度不规范, 就难保公平交易。另外, 林地定价缺乏科学依据, 随意性较大。而林地流转中都是买方说了算, 造成转让价格偏低。还有, 林地转让中过程有的收取工作费用占交易价比例过高, 加大了交易成本, 不利于林地流转, 以上因素都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另外, 对于依靠耕作林地或大部分依靠耕作林地来增加收入的林民, 经常把刚刚获得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轻易转让掉, 很多只是口头合同, 没有书面合同, 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得不到尊重, 使其失去从耕作林地增加收入的机会, 只有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 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引导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从而推动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二、林权改革前后森林经营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一) 林权改革前森林经营状况

一是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含糊不清。由于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含糊不清, 农村集体林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林地、林木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高度统一, 投资经营主体不明确, 产权不清晰, 责、权、利联系不紧密, 形成了“春天栽, 秋天黄, 冬天进锅堂, 明年再重忙”的恶性循环, 造成了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另外有的地方出现“谁造谁有”的现象, 但这种“谁造谁有”无法落实, 有的甚至认为是“谁占谁有”, 出现了抢造集体山地, 强占国有林经营区的现象。二是林业投入效益低, 林农没有积极性。由于林业投入效益较低, 投资环境不好, 生产周期长, 资金周转慢, 林木价格低, 利润又低, 林农都不愿意也不敢投资。三是林业建设的投资机制不健全。由于林业建设的投资机制不健全, 投入主体单一, 栽种与管理防护脱节, 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四是林地的高度分散化。

由于林地使用权主体组织程度较低, 有的集体林区在落实林业生产责任时, 遵循所谓的“公平”原则, 却造成“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的局面。由于林地的高度分散化, 对森林的管理和适度规模经营都产生不利影响。严重阻碍了林地的商品属性与市场机制的引入, 导致林地流转的非市场性、流转程序的不规范性, 流转内容的不完整性、流转价格的不确定性等。

(二) 林权改革后森林经营状况

1、农民更加追求经营林业的效益

广大林民更加追求经营林业的效益, 主动思考实现效益的途径和办法。由此出现了各种新的农村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实体, 有的采取自愿组合, 联办林场, 劳力互补互换。有的采取股份合作经营, 效益共享, 按股分红。同时与各方利益紧密结合的新的林业经营规模正在形成和扩大, 这种新的经济合作组织以产权关系为纽带, 是新的利益结合体, 与过去僵化的集体经济模式相比, 经营活力明显增强, 有力促进了林业生产力的提高, 促进了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 推进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促进林业生产要素向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经营能人集聚, 创建产供销一体化、公司加农户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不断提高林业的经营效益。

2、森林有序有节奏的砍伐

农民更加珍惜自己的林子, 把山林当作命根子, 把看管林子看作是自己的事, 自觉维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大大增强, 很多农民自觉砍伐时先砍“老的树”, 留下中壮年的树, 既算经济效益账, 又算可持续经营账。集体林过去是少数人被动管护, 现在是千家万户自觉管护, 管护的力量大大增加, 管护的面积大大扩展。许多竹产区, 过去政府每年都要发布布告, 强制要求护笋养竹, 现在则成了农民的自觉行为, 效果更加明显。此外, 管护机制的转变, 还大大减少了政府管理成本开支, 减轻了林业部门工作压力。盗砍滥伐明显减少,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3、森林经营状况变化的原因

在产权不够明晰前, 经常出现森林资源“公共地悲剧”, 因为每个人都想如果只有自己砍几棵树, 只要别人不砍就无关紧要, 自己却可以得到利益。如果其他人都砍自己却不砍, 自己就要吃亏, 最后的结果就是砍总是比不砍划算, 到最后林子是只有人砍, 没有人种。林子变的越来越少, 林农的收入也慢慢变少, 森林完全没有可持续经营的能力。哈丁认为对公用地悲剧的防止有两种办法:一是制度上的, 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 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用地的拥有即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二是道德约束, 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实际上, 林权改革就是采用的第一种方法, 产权明晰以后, 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确立了林农经营的主体地位, 林农积极性变强, 开始学习林业技术, 争山栽种树苗, 积极防火等, 这样森林经营状况当然好。减轻税费, 林农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林农就会更好地经营自己的林地, 保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放活经营后, 会出现合作经营、股份经营、承包经营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森林资源经营格局, 鼓励了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森林经营和林业建设, 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有很大帮助。

三、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思路

(一)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要稳定

给农民经营的自留山和分包到户的责任山, 要稳定不变。这是维护林业政策连续性的需要。如果政策三五年一变, 林农就不敢对林地进行投入, 也不会太重视林地管理, 森林质量提不上来, 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非常不利。

(二) 因地制宜选好机制

造林机制改革涉及到各个地方, 我们应该既要考虑各个地方的社会经济条件, 比如林农的造林习惯, 村里干部建设情况, 林农和集体经济状况等, 又要因地制宜, 不要什么地方都采取一样的机制, 要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种、不同营林目的, 确立不同的机制。总之, 无论采取哪种机制, 必须达到调动林农造林管林护林积极性、推动林业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三) 严格把好资产评估关

资产评估是林权改革中的一项基础工作,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科学合理地确定底价是保障集体资产不流失, 经营者利益不受损, 参与者积极性不挫伤的首要前提。林业资产不同于一般商品,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树种和树木的生产周期, 采取收益现值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 为了使评估工作得到有效监督, 评估结果还要经过林地所有者确认, 经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鉴证, 以确保资产评估更为科学合理。

(四) 强化资金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 加强改制资金的收、管、用, 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对改制资金回收, 原则上一次到位, 但也可根据不同树种和轮伐期, 分期回收。对资金的管理, 可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村有乡管, 专户专存, 实行直接监督管理;另一种是由县 (区) 委农业办公室牵头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林业发展专项资金, 确保资金权属不变, 投向合理, 滚动发展, 良性循环。

(五) 建立多层次的产权制度

一是经营权拍卖型, 即林地所有者,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调查摸底确定标底的基础上, 发布公告, 召开拍卖会, 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售林地经营权;二是招标承包型, 即林地所有者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调查摸底, 召开竞标会, 将林地经营权承包给中标者经营, 承包方向发包方一次性或逐年上交承包金, 林木成材后或承包期满后, 承包方与发包方按预先约定的分成比例进行收益分成;三是股份合作型, 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成片宜林地, 林地所有者以土地入股, 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以技术、资金、苗木等生产要素入股, 结成利益共同体, 合作造林, 并签订合同, 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收益分成, 风险共担;四是反租倒包型, 经营者以租赁的方式通过交纳租金取得林地使用权, 再以林地所有者的身份将林地承包给农户造林, 并签订合同, 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收益分成比例。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在具体工作中, 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所以必须全方位地做好各项工作, 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 统筹兼顾、协调运作, 才能确保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林权制度, 提出更多有利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白波, 潘天群.博弈游戏, 博弈生存[M].哈尔滨出版社, 2005.

[2]、沈月琴, 刘德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支持体系[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3]、郑临训.福建南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思考[J].林业经济, 2006 (3)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承包方案 篇8

改革承包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发展,解决集体林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利益分配不合理、经营机制不活、产权流转不规范等问题。根据省、州、县、镇有关林改文件精神,召开村民大会幷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柳林镇上卓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承包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上卓村共有五个村民小组,380户,1606人(其中涉及本次林改的组共五个,分别为上卓村第一、二、三、出路、哇路组,涉及本次林改的共计 380户1606人)。全村共有林业用地面积 1233 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23 亩,灌木林地面积837亩,宜林地面积173亩。林改前有林权证的护村林面积0 亩,在上卓沟与唐尕川、上城门、寺台子争议面积1077亩。

二、组织机构

1、成立了上卓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2、成立了上卓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小组;

3、成立了上卓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事会;

4、成立了上卓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

三、承包方案坚持的原则

四、1、坚持村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原则,按照户籍在册每户所有人员的人数来确定承包份额(以户籍证明人口为准),切实做到按户承包,按人分山,但比例不低于80%。

2、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联户合作经营、集体股份合作经营等经营形式为辅的原则,但其他比例不高于集体林面积的20%。

3、坚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农牧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农牧村经济发展,将产权改革和林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原则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承包的程序、方法、内容和结果四公开。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5、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林业政策连续性的原则。

6、坚持经营和管护并重,切实保护现有林木的原则。在处理农民得实惠与生态受保护关系上,要加强现有林木的管护,不论以任何形式取得承包经营的农户,不得乱砍滥伐,林改不能以林木资源消耗为代价,更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五、改革的内容、办法

(一)本次林改参改人员确定

以本村现有农村人口在2010年4月30日以前出生的人口为准(调取户籍证明为标准),截止时间以后新出生和落户人数不再享受本次林改政策;户口在本地,人员长期在外的参加本次林改;退役军人(没有落实工作)的参加本次林改其中志愿兵不参加本次林改。

(二)改革办法

1、本村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商议,五个村民小组集体林面积已确定,四至界限明确,没有争议,原则上以1982年 林业“三定”时所颁发林权证的面积和界限为依据。

2、本次调查集体林面积,按林地小班确定四至界限,有争议的,在争议调处后确定四至界限和林地面积。

3、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五个阶段”,“十五个环节”工作流程开展了工作,并坚持以“四签字”,“五会定案”,“四榜公示”,“两个三分之二”等规定性动作确定了各组集体林改革办法,确保了上卓村本次改革的顺利开展。

4、经以上工作的开展和村民的同意,上卓村坚持按照《柳林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第一种和二种,(1)家庭承包经营。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享有林地承 3

包权,采取家庭承包的经营方式,按人均确权到户,以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这种确权方式的比例要达到80%。(2)以村民小组经营承包,经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采取由村民小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式,均股均利到人,也就是利益共享,共同管护。这种确权方式的比例要达到20%。

(三)改革的年限

承包林地的年限按70年计,面积按县上1982年所发林权证测量面积为准,重新签订合同,重新申请登记,重新颁发林权证。

1、所承包集体林必须由集体管护,个人不得私自砍伐、偷盗,集体所需林木必须申请上级部门批准,没任何部门同意,集体不得随意砍伐。

2、本次林改的形式: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承包到户。

3、本次林改暂不参与改革的:国家重点公益林,退耕还林地。

4、在承包期内,如遇国家征占林地,其林木费、林下作物补偿费全部给承包方,林改补偿也给承包方并按组人口进行分配。

六、林权登记发证

确权到户并合同签订结束后,有林权权利人填写《林 4

权登记申请表》,附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户籍证明,原林权证(需要变更的)、自留山证、林权承包合同等材料,一并报镇政府统一汇总后报县林改办进行审核、登记并公示无异议后,报县人民政府核准,依法颁发全国统一制式的林权证。

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签字):

村民或村民代表弃权(签字);村民或村民代表反对(签字);

镇林改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驻乡(镇)林改工作组组长签名; 上卓村林改小组组长签名: 撰写本方案工作人员签名:

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 篇9

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经镇党委会议研究,我镇林改于2009年12月初正式启动,于2010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

我镇辖10个村、两个林场(下二沟孙家河湾林场、白圪垯林场),全镇林地面积0.56万余亩,涉及此次林权改革的有下二沟和丁家湾两个村,涉及林地面积270亩,其中杨树林面积占大部分,现已全部分到各户,我镇高度重视林改工作,成立了由任镇长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我镇的林改工作。成立了以分管政法领导任组长的调纠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林改矛盾纠纷的调处。我镇指定专人全面负责林改办公室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督查等工作。林改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包村、镇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的“五位一体”工作责任制。

二、宣传发动

2009年12月2日我镇召开党委会议,专门研究林改工作,并进行了培训,12月3日召开全体镇机关干部大会,安排部署了林改工作,12月4日,召开了由村干部、包村干部、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林改动员大会,分管领导对林改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

讲解了操作流程,镇长讲解了林改的内涵、主要意义和政策等,党委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林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纪律要求。各村都做了表态发言。会后,全镇掀起了林改工作宣传的热潮。全镇共书写红纸宣传标语100多条,悬挂横幅3条,召开村组动员会3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通过宣传发动,营造了全员关心林改、支持林改、理解林改、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为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制定方案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制定了《羊下坝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村,涉及到集体林改的两个村根据镇里实施方案,结合本村具体实际,制定了村林改工作实施方案,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表决通过。我镇及时向各村转发了林业局下发相关集体林权改革的文件、资料等,用以指导和规范林改工作进程,保证了全镇林改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四、扎实工作

我镇的工作步骤是2010年9月底前先完成涉及林改村组的主体改革,2010年12月底前将再全面完成林改任务,目前,涉及集体林改村的申请表已全部填写完毕,并进行了张榜公布。截止8月1日止,已完成下二沟一组、丁家湾三组2个村组270亩左右的现场核实工作。在工作中,上级领导及镇主要领导多次到涉及林改的村组进行督促指导,组织村、组党员干部学习和宣传林改政策,走家串

户了解群众思想,倾听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由于领导重视,我镇林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保障经费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作,在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安排工作经费0.3万元,涉及林改的村组自筹资金0.1万元。

六、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我镇集体林权改革工作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率。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是继续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岫岩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篇10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程, 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土改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二是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山林入社”;三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四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林业三定” (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这四个阶段的林权制度改革是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 不同程度地推动了集体林业的发展。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集体林产权虚置、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不落实等问题日益突出, 严重制约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推进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迫在眉睫。

2 现阶段林改进展情况

2.1 全国林改进展情况。

国家在2003年启动, 以福建、江西为试点省份, 并于2006年底在全国全面推广。目前, 全国有27个省区市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和工作机构, 有16个省区市制定了政策性文件。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 正在推进配套改革;云南、安徽、河北、湖北4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湖南、河南、贵州、海南等8省市正在总结试点经验, 今年将全面推开;其他省区也在积极开展试点、深入调研, 进行前期准备。

2.2 岫岩县林地基本情况。

岫岩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 是全省九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676万亩, 其中:山岭面积530万亩, 林业用地面积494万亩, 有林业面积475万亩, 耕地67万亩, 自然构成:“八山半水一分田, 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县占有林地面积中, 天然林387万亩, 人工林88万亩, 已封育国家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面积197.9万亩。经济林20万亩, 其中:板栗15万亩, 水果5万亩。以野生榛子为主的灌木林地40万亩, 柞蚕场面积130万亩, 疏林和残林迹地60万亩, 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0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520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71.3%。

3 岫岩县林改存在的问题

岫岩虽是辽宁省九个林县之一, 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 森林资源曾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加大了对林业建设的投入, 岫岩林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 就目前情况看, 岫岩林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 林业建设任务仍很艰巨, 与林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 据林业大县、强县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全县柞蚕场面积很大, 林分质量差, 疏林、灌丛。残林、迹地面积多, 还有近10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需要绿化, 60余万亩残次林需要改造, 林业产业发展滞后, 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 林业管理还需加强。这些都是岫岩林业事业大发展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3.1 部分地区主要领导不够重视, 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 林业部门孤军奋战。

我县林改初始开展, 林改涉及的业务繁多, 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由于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对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活动不够重视, 使得岫岩县此项改革进展缓慢, 工作不到位, 没有形成一定的合力。

3.2 舆论宣传不到位, 没有形成社会氛围。

自岫岩县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 由于人们知识的匮乏, 面对这个新事物, 很多人不敢行动, 而是出于观望状态, 没有从宣传上营造出很好的氛围。

3.3 技术力量不足, 林改工作推动举步维艰。

自我县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 工作繁杂、时间紧急, 加上技术人员不足, 导致林改工作进行缓慢。

3.4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 为推进工作增加难度。

大部分林农外出务工, 未能及时返乡参与林改工作, 对林改摸底调查、村组方案制定及勘界工作带来了困难。

3.5 林业“三定”历史遗留问题多, 留下许多后遗症。

我市落实林业“三定”时的确权颁证工作较粗放。责任山和集体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相当部分都没有颁发林权证。自留山颁发了林权证, 但也存在发证时不勘界;有的虽勘界, 但面积没有实测;有的只登记、不发证;有的发证到村、未再到户。林权档案不健全或散落、遗失较多。发证后林地林木资源发生了变化, 但林权变更登记和换发证工作未跟上。由于上述原因, 我县集体林法定产权关系仍不明晰, 使得林权纠纷调处、权益保护、采伐申请、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等都带来困难或留下后遗症。

3.6 宗地面积过小。

宗地面积以亩为单位, 保留小数点后1位, 宗地面积不足0.1亩的, 保留小数点后2位。我市的集体林地平分之后的各宗地很小, 很多不足0.1亩。外业勘界时所用的地行图为1:10000, 不足0.1亩的宗地很难上图。使外业的勘界的难度大大加强。

4 解决办法

4.1要加强领导, 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乡、村都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 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层层落实领导责任, 将林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层层签订林改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党政一把手, 要把林改抓在手上、放在心上, 认真谋划, 正确引导, 亲自部署, 亲自检查, 确保林改积极健康推进。

4.2 要广泛宣传发动, 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全面推进林改, 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行动。各地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 采取多种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广泛宣传中央《意见》的重大意义, 宣传党的兴林富民政策, 提高全社会对林改的认识。要通过宣传,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消除干部群众的疑虑, 使广大农民和乡村干部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宣传好试点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 通过典型示范, 引导和推动全省林改工作。

4.3 要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工作水平。

林改比耕地改革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要求更细致, 需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作保证。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包括村基层干部的培训。要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提高能力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逐级开展专项培训。要通过培训, 使从事林改工作的业务骨干和各级领导干部熟练掌握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熟悉工作程序和质量要求, 把握政策界限, 明确目标任务, 提高工作能力。

4.4 要搞好部门配合, 努力形成林改的工作合力。

林改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多个部门,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积极参与、主动支持改革。在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 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 努力形成改革工作合力。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当好参谋和助手, 争取各方支持。财政部门要将林改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积极筹措资金, 保障经费到位。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 努力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氛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林改监督检查制度, 加强对林改的监督检查工作, 确保林改的顺利进行。

4.5 抢时机, 促进工作进展。

要充分利用好清明、春节等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间, 推进林改工作。农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 要做到改革的政策让农民明白, 改革的全过程让农民参与, 确保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坚持平等、自愿、有偿、互利、稳定的原则, 引导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 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把握好“农民得实惠”这个根本。

4.6 要抓好督促检查, 确保改革质量。

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精干力量, 深入林改第一线, 逐级开展督导检查。各级领导要亲自参与, 分片督导, 把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要把好民主决策关, 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把好政策落实关, 依法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每一位农民平等享有林地承包的权利。在推进林改过程中, 要坚持质量第一, 进度服从质量, 经得起历史检验。

4.7 保持政策连续性,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三定”时期德遗留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既要鼓励探索创新, 又要尊重历史, 注意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认真解决山林权属纠纷, 积极化解相关矛盾。林改是一场“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 这“三定”最重要的是“人定心”。我们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 把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贯穿于林改工作的全过程, 认真做好林改工作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同时, 要建立应急机制, 有效防止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切实维护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以稳定的社会环境, 确保林改工作顺利进行。

4.8 创新工作方法, 联户发证。

针对宗地较小的地块, 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联户发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 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众多问题, 研究其解决办法, 对推进柳州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丽, 汪礼波, 蔡莉萍.关于利用民间资本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初步探讨[J].价值工程, 2010 (11) .

[2]张卫东.浅论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 (04)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篇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造林护林、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我村农民收入,促进本村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为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改革目标,结合本村实际,经本村三分之二村民代表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林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吕国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副组长:李正文(村委委员、村护林站站长)

成 员:王小林(党支部副支书)、左林军(街上组长)、李水平(西河组长)、王方军(下河组长)、何庆贵(三官庙组长)、宋兆全(村文书)、宋建军(护林员)、信关伟(村支部委员、计生专干)

林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村林改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基本情况

(一)人口现状

大古坪村现有64户,共计248人,参加本次林改人口64户248人,参加集体林承包63户246人(五保户1户2人不参加村组的集体林承包)。

(二)资源状况

全村(组)集体林地总面积29451.5亩(水平面积)。其中林业三定后集体林面积9314.5亩(包含自留山面积529亩;流转山林5亩1宗:宋建军在下河组承包1宗); 04年林权清理确权保护区集体林面积20137亩,三、林改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有利于“增量、增收、增效”的原则。即坚持有利于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要严格依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复议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推进改革工作。

(三)坚持群众主体、农民决策的原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是群众,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分配方式都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同意。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不搞“一刀切”,凡有承包经营集体山林要求的村民,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保证,确保“耕者有其山”。

(四)坚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原则。这次林改是在林业“三定”基础上的继续、深化和完善,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准借林改之机将“三定”成果“推倒重来”,不准“**耕、继祖业”,要尊重历史,取信于民。

(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这次林改过程中坚持“阳光作业”,做到“四签两不准”和“三榜定案”,即:群众开会通知要签收、参加会议要签到、表决票要签名、通过方案要签字,不准代签,不准用圆珠笔、铅笔签字;林权现状摸底调查表上榜公示、改革方案上榜公示、勘界确权上榜公示、林权发证上榜公示。充分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严禁暗箱操作,以权谋私。

(六)坚持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稳妥推进,不能因为方法简单、工作粗糙或违规操作而引发群众性的矛盾和事件。开展工作要先易后难,权属清楚的先确权发证,不清的明晰产权后再发证,有纠纷的要做到先调处,后确权,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四、林改的方式和方法

(一)对我村的529亩自留山(以农民习惯面积和柴山证面积统计,具体确权发证以第二阶段实地勘界面积为准),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稳定不变,自留山**木归自留山主所有。无争议的凭林权证或承包合同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

(二)对我村林业三定后集体林面积8785.5亩(除去529亩自留山);对宋建军承包下河组的集体林地1宗5亩,经群众代表会议讨论,认为程序和期限合法、手续完备,应当予以维护,按原合同约定的责权继续稳定承包关系;剩余8750.5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享有林地林木承包权,按人均确权到户,以户为单位落实经营主体,承包经营。

(三)04年确权后集体林面积20137亩,四个组预留919亩(三官庙组按每人3亩预留,其它组按4.5%预留),其余19218亩采取“分股不分山”的方式,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林地、林木折股,提取不低于70%的股份,由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均等分配,其剩余股份,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林业发展和公益事业。

(四)对我村(组)的林权纠纷山林的处理。凡有林权纠纷的山林,属村民小组内的,由村民小组调解;属村内的,提请村林改小组调解。山林权属纠纷的处理决定要写清楚。权属明晰清楚的,发放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

(五)其它。结合我村(组)实际和多年林地林木管理经验,本次我村(组)采取分户勾图分户发证方式定权发证,以宗地为单位,勾图技术员现场勾绘出宗地图后,根据宗地面积,结合我村(组)林改核定人口数、林地好坏、远近进行分配,五、发包方和承包双方的责权利。

甲方权利(发包方):

1、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林地;

2、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林地;

3、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林地和林业资源的行为;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甲方义务(发包方):

1、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2、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4、执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乙方权利(承包方):

1、依法享有对承包林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依法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2、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乙方义务(承包方):

1、维持土地的林地用途,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不得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六、工作步骤

本次林改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2009年7月23日-9月30日),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调查摸底,制定方案。村上和各组的林改实施方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备案。

第二阶段:勘界确权(2009年10月1日-2009年11月18日)。主要任务是:现场勘界勾图,明确主体,调处纠纷,登记造册,签订承包合同。

第三阶段:建档发证(2009年11月19日-2009年12月19日)。主要任务是:审核输机,颁发证书,规范管理,建立档案。

大古坪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2009年9月14日

岳坝乡大古坪村下河组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承包方案

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造林护林、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我村农民收入,促进本村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佛发[2009]19号)要求,为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改革目标,结合本村实际,经本村三分之二村民代表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现状

大古坪村下河组现有12户,共计45人,参加本次林改人口11户43人(五保户一户2人不参与本次集体林承包)。

(二)资源状况

全组集体林地总面积11407.5亩(水平面积),其中林业三定后集体林面积7537.5亩(含自留山7宗138亩),04年确权后保护区内集体林面积3870亩。

二、林改的方式和方法

(一)对我组的7宗138亩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稳定不变,自留山**木归自留山主所有。无争议的凭林权证或承包合同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

(二)对我组林业三定后集体林面积7394.5亩(除去自留山及宋建军承包我组的集体林地1宗5亩),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享有林地林木承包权,按人均确权到户,以户为单位落实经营主体,承包经营。具体分配方式为:**集体林分为两片,大红椿木沟为1片,从梁边以1号按顺序排列到10号,进行抓阄,再按号数和人口进行测算确界到户。回水湾为一片,从干田坪水沟以下开始按1号顺序排列到10号,至财神庙对面青树子梁上。进行抓阄,再按号数和人口进行测算到户。

(三)04年确权后集体林面积3870亩,组上预留174亩,其余3696亩采取“分股不分山”的方式,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林地、林木折股,提取不低于70%的股份,由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均等分配,其剩余股份,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林业发展和公益事业。

(四)对宋建军承包我组的集体林地1宗5亩,经群众代表会议讨论,认为程序和期限合法、手续完备,应当予以维护,按原合同约定的责权继续稳定承包关系。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享有林地林木承包权,按人均确权到户,以户为单位落实经营主体,承包经营。

(五)对我组的林权纠纷山林的处理。凡有林权纠纷的山林,属村民小组内的,由村民小组调解;属村内的,报请村林改小组调解。山林权属纠纷的处理决定要写清楚。权属明晰清楚的,发放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

(六)界线及宗地界线以本次实地勘界勾绘为准。

(七)其它。

结合我组实际和多年林地林木管理经验,本次我组采取分户勾图分户发证方式定权发证,以宗地为单位,勾图技术员现场勾绘出宗地图后,根据宗地面积,结合我组林改核定人口数、林地好坏、远近进行分配,三、发包方和承包双方的责权利。

甲方权利(发包方):

1、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林地;

2、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林地;

3、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林地和林业资源的行为;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甲方义务(发包方):

1、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2、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4、执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乙方权利(承包方):

1、依法享有对承包林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依法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2、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乙方义务(承包方):

1、维持土地的林地用途,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不得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四、工作步骤

本次林改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2009年7月23日-9月30日),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组上的林改实施方案,经本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经村林改小组报乡政府审核。

第二阶段:勘界确权(2009年10月1日-2009年11月18日)。主要任务是:现场勘界勾图,明确主体,调处纠纷,登记造册,签订承包合同。

第三阶段:建档发证(2009年11月19日-2009年12月19日)。主要任务是:审核输机,颁发证书,规范管理,建立档案。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林改工作评议小组

我组评议小组由王方军、李正华、王荣光、王尚文、王永全五人组成。评议小组负责本组林改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处理林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各村民小组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加大对林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全村广大群众认识林改、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

(三)严厉打击借林改之机乱砍滥伐等破环森林资源的行为和各种违法行为。坚持林木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信访举报、检查监督等各项工作制度。

(四)勘界确权时,提前3天通知相关农户,并邀请本村(组)负责的、知情的长者参加本次勘界确权工作,对于无故不到现场指认界限的,按评议小组指认地界为准。

(五)组织有关人员调处林权矛盾纠纷。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依法的原则,积极化解和处理林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坚决做到组内纠纷不出组,村内纠纷不出村,为确保发证工作创造条件。

(六)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措施。大力宣传《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村规民约》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六、本方案上报乡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并报县林改办备案。

大古坪村下河组

2009年9月14日

岳坝乡大古坪村街上组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承包方案

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造林护林、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我村农民收入,促进本村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佛发[2009]19号)要求,为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改革目标,结合本村实际,经本村三分之二村民代表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现状

大古坪村街上组现有25户,共计105人,参加本次林改人口25户 105人。

(二)资源状况

全组集体林地总面积10807亩(水平面积),其中林业三定后集体林面积1777亩(含自留山27宗229亩),04年确权后保护区内集体林面积9030亩。

二、林改的方式和方法

(一)对我组的27宗229亩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稳定不变,自留山**木归自留山主所有。无争议的凭林权证或承包合同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

(二)对我组林业三定后的1548亩集体山(除去自留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享有林地林木承包权,按人均确权到户,以户为单位落实经营主体,承包经营。具体分配方式为:**五家湾分为三片,联户按人分配,从白马沟老路以下至五家湾中华咀梁以上为第一片;从五家湾中华咀正梁以下至五家湾水沟以上为第二片;从五家湾水沟以下至五家湾哑口梁以上为第三片,按住户由上至下顺序及各户人口,实际测算后进行分配。

(三)04年确权后集体林面积9030亩,组上预留406亩,其余8624亩采取“分股不分山”的方式,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林地、林木折股,提取不低于70%的股份,由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均等分配,其剩余股份,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林业发展和公益事业。

(四)对我组的林权纠纷山林的处理。凡有林权纠纷的山林,属村民小组内的,由村民小组调解;属村内的,报请村林改小组调解。山林权属纠纷的处理决定要写清楚。权属明晰清楚的,发放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

(五)界线及宗地界线以本次实地勘界勾绘为准。

(六)其它。

结合我村(组)实际和多年林地林木管理经验,本次我组采取分户勾图分户发证方式定权发证,以宗地为单位,勾图技术员现场勾绘出宗地图后,根据宗地面积,结合我组林改核定人口数、林地好坏、远近进行分配,三、发包方和承包双方的责权利。

甲方权利(发包方):

1、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林地;

2、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林地;

3、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林地和林业资源的行为;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甲方义务(发包方):

1、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2、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4、执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乙方权利(承包方):

1、依法享有对承包林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依法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2、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乙方义务(承包方):

1、维持土地的林地用途,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不得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四、工作步骤

本次林改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2009年7月23日-9月30日),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组上的林改实施方案,经本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经村林改小组报乡政府审核。

第二阶段:勘界确权(2009年10月1日-2009年11月18日)。主要任务是:现场勘界勾图,明确主体,调处纠纷,登记造册,签订承包合同。

第三阶段:建档发证(2009年11月19日-2009年12月19日)。主要任务是:审核输机,颁发证书,规范管理,建立档案。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林改工作评议小组

我组评议小组由左林军、方小强、宋建军、宋日东、宋怀林、信关伟、宋建财七人组成。评议小组负责本组林改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处理林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各村民小组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加大对林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全村广大群众认识林改、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

(三)严厉打击借林改之机乱砍滥伐等破环森林资源的行为和各种违法行为。坚持林木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信访举报、检查监督等各项工作制度。

(四)勘界确权时,提前3天通知相关农户,并邀请本村(组)负责的、知情的长者参加本次勘界确权工作,对于无故不到现场指认界限的,按评议小组指认地界为准。

(五)组织有关人员调处林权矛盾纠纷。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依法的原则,积极化解和处理林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坚决做到组内纠纷不出组,村内纠纷不出村,为确保发证工作创造条件。

(六)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措施。大力宣传《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村规民约》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六、本林改方案上报乡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并报县林改办备案。

上一篇:九年级期末作文800字下一篇:2024年政法宣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