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共9篇)
一、油库泄漏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是指管道因老化、焊缝缺陷和外力破坏等原因造成的油料损失事故。泄漏事故可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类:即持续泄漏事故和突发泄漏事故:
1. 持续泄漏事故。
持续泄漏事故主要是因设施设备老化、焊缝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小流量油料泄漏, 因流量小、不易察觉造成长期持续的泄漏。油库输油管道长度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 持续泄漏事故发生后, 漏油点极难发现, 堵漏困难;同时, 泄漏油料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引发纠纷, 且油料回收难度大, 对环境的破坏无法恢复。总结输油管道持续泄漏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种:
(1) 设施设备老化。多数油库输油管道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使用年限接近或超过三十年, 由于腐蚀、磨损、意外损伤等原因导致的管道泄漏时有发生。其中, 内腐蚀是输油管道泄漏的最常见原因。
(2) 焊接缺陷。大部分的输油管道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的, 焊接过程中, 由于温度、材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会造成焊缝存在各种缺陷, 这些缺陷是引起泄漏的直接原因。
(3) 振动。管道的振动会造成管道连接附件的紧固件松动 (如法兰的连接螺栓) 、密封件失效 (如降低法兰垫片的密封比压) , 也会造成管道焊缝内的缺陷扩展, 最终导致泄漏现象的发生。引起管道振动而产生破坏的因素包括共振、脉动、机械振动与振动传递。
(4) 管道附件故障。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与管道附件的技术状况密切相关。管道附件出现故障也会造成管道泄漏。管道附件故障造成泄漏通常发生在连接法兰、连接螺纹、流体转向的弯头及三通、阀门填料等部位。
2. 突发泄漏事故。
突发泄漏事故是因外力破坏造成的大流量突发性油料泄漏。突发泄漏事故突发性强、危害巨大, 一旦应对不及时、不恰当, 即会酿成重大事故。总结输油管道突发泄漏的原因, 主要有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两种:
(1) 人为破坏。人为破坏导致管道泄漏的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施工单位不按规定对施工区进行“地勘”, 野蛮作业造成管线破裂;二是受利益驱使的盗窃油料, 盗油分子主要在埋地管道上钻孔盗油, 由于其技能水平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经常在实施盗窃后留下隐患, 如盗放油料后不关闭阀门、盗油器具连接的密封件失效、阀门质量问题等。
(2) 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力巨大, 一旦波及机场输油管线, 极易造成管道的破裂。
二、油库输油管线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基本步骤
1. 停止作业、关闭阀门。
一旦发现管道泄漏, 应立即通知停止作业, 停泵或关闭相应油罐、输油管线的阀门, 派出人员快速到达现场了解情况, 检查输油管线的损坏情况和各种阀门的关闭情况。参与泄漏事故现场处理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装备, 防止中毒。
2. 封锁现场、疏散人员。
根据泄漏情况合理封锁范围, 指派专人封锁现场, 疏散油料泄漏区域的人员、车辆和牲畜, 加强现场指挥管理。切断可能进入事故现场的所有点火源, 在事故现场的所有车辆不准发动。视情况构筑拦油堤防止油料扩散, 组织人员及时回收泄漏油料, 回收作业现场必须使用防爆型工具, 防止引起二次事故。
3. 科学抢修。
如果输油管线破损不严重, 本部人员快速采用不动火修补方法进行堵漏或修补;如果泄漏量大、影响范围大, 应动用消防、管道抢修等力量联合处置。防止乱干蛮干, 造成事故扩大。
4. 善后处理。
对抢修处理后的管线加大巡查力度, 进行事故调查, 整理资料, 总结经验教训, 实施奖励和处分, 不断提高预防输油管道泄漏事故能力。
三、加强油库泄漏事故应急管理主要措施
1. 严格执行油库安全规章制度。
执行油库安全规章制度是保证油库安全的底线。在日常工作中, 要严格落实输油管道的常规巡查, 定期进行漏点监测, 确保泄漏事故隐患早发现;依照规定进行管线标识, 严禁单位和个人在管线上及附近区域私自建设。
2. 协调关系, 聚合应急力量。
油库应急力量较为薄弱, 单凭自身力量很难有效处理油料管道泄漏事故, 需要周边应急力量协助来保证管线安全。泄漏事故应急管理涉及的单位、部门、人员多, 需要公安、消防在内的多个部门共同参与, 同时也要依托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 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组织、统一决策、统一指挥、顺畅高效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要按照专业应急和群众性参与、平时防范与应急抢险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一支专业队伍为主体的输油管道事故应急处置队伍。
3. 加强油库泄漏事故警示教育。
抓好油库的人员教育, 使全体油库人员切实掌握辨别和处理管道泄漏的方法;通过在输油管线区树立警示标语和印发管道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手册等方式, 向当地居民宣传泄漏事故对安全、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以及泄漏事故发生后的正确处置方法。通过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鼓励当地群众及时报告输油管道相关情况, 对盗油犯罪严惩不待、决不姑息。
4. 完善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理预案是处理突发事故的核心准则, 制定并执行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是控制事态发展的有效途径。油库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 根据驻地社会情况、部队任务等因素, 立足现有条件, 按照全面系统、注重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制定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并通过定期训练和演练不断修订完善, 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5. 科学施训, 提高处置能力。
【关键词】海事部门;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反应机制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水上货运量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增长78%,达到45亿~50亿t。水上交通日益繁忙,2006年航行于沿海水域的运输船舶已达464万艘次。但与此同时,因碰撞、搁浅等事故引发的船舶溢油风险不断加大。作为世界第5大石油生产国和第2大石油消费国,2006年我国沿海石油运输量达到4.31亿t,航行于沿海水域的油船超过16万艘次,特别是大型、超大型油船在我国水域频繁进出,大大增加发生重特大船舶溢油事故的风险。据统计,1973—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船舶溢油事故起,其中,溢油50 t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69起,溢油量逾 t,船舶溢油事故处置面临严峻考验。
1海事部门在船舶溢油事故处置中的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授权,海事部门是对防止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并根据授权代表国家履行《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等有关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国际公约。海事部门在船舶溢油事故处置中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受理船舶溢油事故报告,对船舶溢油进行监视监测;
(2)组织、协调、指挥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反应行动;
(3)对船舶溢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处理事故责任人;
(4)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强制清污措施;
(5)代表国家向事故责任人提出国家损失赔偿。
2海事部门在船舶溢油事故处置中的作用
海事部门作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主管部门,在船舶溢油事故处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1初步建立船舶溢油应急反应体系
《海环法》规定“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船舶重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应急计划”。由此,海事部门制定实施了《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和各海区溢油应急计划(包括北方海区溢油应急计划、南海海区溢油应急计划、东海海区溢油应急计划和台湾海峡溢油应急计划);沿海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由海事部门牵头制定的海上船舶溢油应急预案;同时,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船舶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开始编制实施《船上油污应急计划》。上述计划形成国家、海区、省(市)、港口、码头、船舶等多层级的溢油应急反应体系,为应对船舶溢油事故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承担船舶溢油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任务
根据各层级的船舶溢油应急反应预案,沿海各地成立船舶溢油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其办事机构与海上搜救中心的办事机构一起挂靠于当地海事部门。因此,海事部门确立了在船舶溢油应急反应中的地位,承担了辖区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指挥任务。一旦发生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反应预案,组织、协调、指挥各方力量开展应急反应行动,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船舶所有人及有关各方尽快提供应急反应的启动资金和担保等事宜,保证应急反应行动的顺利进行。我国自1973年到2006年间发生的69起重大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反应,全部由海事部门承担组织、协调、指挥工作,保证了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和高效,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将污染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
2.3推进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建设
烟台市海事局按照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建设。一是先后投资建设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和秦皇岛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中心。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投资万元,具备溢油应急辅助决策、溢油应急培训、监视监测、溢油清除等功能。秦皇岛溢油应急处理中心投资万元,购进撇油器、消油剂喷洒装置、围油栏、吸油毡等专业设备。两个中心在多次船舶溢油应急行动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推进地方政府、企业进行溢油应急力量建设,对石油生产企业、溢油应急设备生产厂家等社会应急力量进行整合,将其纳入应急体系。通过努力,使得沿海各主要港口基本具备在港区和近岸水域控制和清除中、小规模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能力。2008年6月,当地海事部门与青岛市签订协议,共同投资建设青岛市港口及海上溢油应急防备示范工程,提升青岛市港口及海上溢油应急防备水平。
2.4提高船舶溢油监视监测水平
海事部门加大船舶溢油监视监测体系的建设力度。设在沿海各地的海事机构,通过巡逻船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巡航救助飞机等方式进行溢油监视,同时还探索使用计算机溢油扩散模型、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溢油监测,基本形成覆盖全国沿海的陆海空立体监视监测网络,增强了溢油监视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科学决策、迅速采取应急反应行动、减小污染损害和查找肇事船舶提供了有力保障。
2.5加强船舶溢油应急演练
为有效执行船舶溢油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各级海事机构先后多次组织不同层面的溢油应急演习,特别是每年举办1次的海区船舶溢油应急演习。譬如,2006年6月,在大连举行了大型“海上联合搜救与溢油应急演习”;2007年6月,在秦皇岛水域举行了大规模海陆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演习。通过演习,完善了溢油应急反应机制,锻炼了应急反应队伍,也提高了应急反应实战水平。
2.6注重船舶溢油事故的调查处理
《海环法》规定“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外国籍船舶造成的污染事故登轮检查处理”,因此,对船舶溢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是海事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加强事故预控的有效手段。各级海事机构根据授权认真开展船舶溢油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通过现场勘验、询问证人及当事人、查阅相关资料、委托专门机构或者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等各种方式,全面、客观、公正、及时的开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评议,查明造成事故的原因,判明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提出针对性的安全建议,并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造成溢油事故的相关责任人按照相应程序给予处罚,这对进一步减少事故发生、树立海事管理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海事部门还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书面提出的由船舶溢油事故引起民事纠纷的调解申请进行调解,有效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2.7采取强制性清污措施
《海环法》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即污染责任人负有清除或采取措施减轻污染损害的义务,船舶发生溢油事故导致海洋污染后,海事部门可要求其立即或限期清除污染。同时,《海环法》还规定“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的措施”,这实际上授予海事部门强制清污权。在实际工作中,当船舶溢油事故存在重大污染损害或威胁而污染责任人不能或故意不作为排除污染危害时,海事部门按照上述规定,依法采取强制清污措施以有效消除或减小污染损害,产生的相关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2.8代表国家提出船舶溢油污染损害国家赔偿
《海环法》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由依照本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赔偿要求”,这赋予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提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索赔的权利。《海环法》还规定“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因此,对于船舶(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的渔业船舶除外)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由海事部门作为索赔主体代表国家对责任人提出损害赔偿要求。譬如,1983年11月,在青岛港发生“东方大使”轮溢油事故,青岛港务监督代表国家对责任人提出油污损害国家赔偿要求,成功获赔万元。
3海事部门在船舶溢油事故处置中发挥作用的限制因素及对策
3.1限制海事部门作用发挥的因素海事部门在船舶溢油事故处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船舶溢油应急处置相关立法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船舶溢油应急反应、船舶油污保险、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相关国际公约国内化进程偏慢;《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等各层级应急计划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强制力不够。
(2)船舶溢油应急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和港航企业对船舶溢油应急的认识不到位,对溢油应急处置缺乏投入;地方政府作为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地位尚未落实,海事部门实际承担了地方政府的溢油应急处置第一责任人的角色。
(3)船舶溢油应急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规划,应急设备低水平重复配备;缺乏投入,溢油应急设备总量不足,尤其缺少应对重特大溢油事故的关键设备(如专业应急清污船舶);溢油应急力量资源分散,地区分布不均衡;溢油应急手段科技含量不高,效率低下。
(4)船舶溢油监视监测手段落后。溢油监视监测手段仍停留在事故发现主要依靠船舶报告、事故跟踪主要依靠目测监视、事故溢油量主要依靠人工估算的较低水平。
(5)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不健全。一是应急清污费用得不到应有赔偿,造成“谁清污谁吃亏”的局面,致使海事部门组织、指挥应急反应的权威受到挑战。二是海事部门作为船舶溢油事故污染损害国家赔偿的索赔主体地位存在争议,国家损失往往不能得到有效赔偿。
3.2对策与建议
海事部门要在船舶溢油事故处置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需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船舶溢油应急预案在法律层面上予以明确,为船舶溢油事故处置提供法律保障和工作依据;
(2)建立健全溢油应急反应机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和港航企业在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海事部门和港航企业各负其责,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参与的应急反应机制;
(3)进一步加强船舶溢油应急力量和船舶溢油监视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有效应对船舶溢油事故的水平;
(4)建立健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通过立法,建立实施船舶油污强制保险制度和船舶油污基金制度,明确海事部门作为船舶溢油事故污染损害国家赔偿的索赔主体地位,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4结束语
一、成立双龙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落实人员,明确职责,统一指挥。辖区相关单位必须主动配合、积极协助,提高救援能力。
二、按要求制定双龙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落实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每年至少开展1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同时,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制订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不断完善本镇应急救援体系。
三、建立预警制度,加强事故发生预测预警工作,定期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预警。
四、建立安全生产重要时期24小时安全生产值班值守制度,落实带班领导,明确值班人员,严格值班纪律,切实履行值班职责,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严格履行值班交接手续。
五、镇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立即向上级政府及县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其他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
六、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以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掌握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等。事故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七、辖区内发生死亡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下的一般交通事故除外)或3人及其以上重伤事故或较大涉险事故时,接报后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政府和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辖区半小时内),在事故处置过程中,每2-4小时不少于1次续报。
一、目标
为了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配合消防部门积极开展重大特火灾事故的扑灭、人员救护及善后工作,结合我镇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本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全镇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各尽职责、各负其责,共同处理好各类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促进我镇的稳定工作。
二、火灾事故处置预案组织及职责
1、成立本镇火灾事故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政法委员、公安分局局长、分管安全副镇长担任,成员由各办事处主任担任。下设现场指挥组、现场扑火救援组、交通管制组、应急救护组、现场管理组、后勤保障组、媒体联络组、安抚组、调解组。
2、各组职责
(1)现场指挥组:组长由政法委员、分管安全副镇长担任,组员由政法委两位副书记担任。主要职责是指挥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卫生、环保等部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尽可能控制火灾蔓延、扩大,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迅速抢救受伤和 1
受困人员。
(2)现场扑火救援组:由镇专职消防队队长及各村义务消防队队长负责,主要任务是执行现场指挥组的指令,服从指挥和调度,快速实施灭火救援行动,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扑灭火灾,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交通管制组:由柳市交警中队队长负责,柳市公安分局民警参与,主要职责是保证灭火抢险救援现场道路畅通。
(4)应急救护组:由市三医院长和医务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及时调集救护车辆、器械,组织医务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开展现场救护及后续伤员各项救治工作。
(5)现场管理组:由柳市公安分局局长负责,镇联防大队配合,主要职责是:负责火灾现场区域的划定警戒,疏散围观群众,维护现场秩序确保现场,以便消防机关对火场的起因、定性、损失等的调查,劝阻无关人员的现场采访报道。
(6)后勤保障组:由镇党政办负责,主要职责是对参与扑
火救援相关工作人员的后勤支持,及时提供扑火所需物品、器材,同时提供对死者家属吃住等后勤保障。
(7)媒体联络组:由镇宣传办负责。主要职责是:采录和整理火灾现场资料,做好火灾现场宣传教育工作,劝阻无关人员的现场采访报道,根据指挥部对火场的起因、定性、损失等的调查,适时、准确地报道。
(8)安抚组:由信访办负责,工、青、妇参与。主要职责是:对死亡人员家属进行安抚,稳定死者家属等人员的情绪及时掌握死者家属的困难,协同后勤保障组、调解组处理善后事宜,以防事态扩大。
(9)调解组:由镇司法办负责,主要职责是对死者家属经济赔偿问题的调处及有关法律提供咨询工作。
三、工作要求
1、镇火灾事故处置领导小组人员必须亲临火灾的现场,组织力量加强现场管理和协调,及时就地解决各种矛盾问题。
2、以人为本,减少损失。在处置重大火灾时,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统一领导,协同作战。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尽职尽责,密切协作,协调有序地开展火灾扑救、人员救治和善后处理工作。
附:各组人员名单。
中船**造船基地支航道设计底宽250m,底标高-8.5m,边坡1:7;是利用**港一期支航道,其轴线的南端点为伶仃航道的折点G,转向角为5°15',支航道总长6.534km,其中南段长约3.881km,航道方位角为**方位角为**。目前已按既定的设计方案建设并已经竣工,根据广东海事局海测大队2008年10月13日出具的中船**造船基地支航道扫测图,支航道的水深已达到设计的要求。
为了防止支航道船舶航行发生安全事故,根据《**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水域船舶报告制(试行)》、《**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细则》的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船舶航行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全面负责船舶航行、停靠水域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应急组织工作。
2、成员:配套部、生产保障部、总装部、生产管理部、制造部和船舶上的成员,同时包括医疗、消防、通讯等专业人员。
3、对外工作组成员:船舶航行、停靠水域期间,负责联系相关协作单位,海事、消防、安监、环保、医院等部门。联系方式如下:
**海事局:
**市安监局:
**区安监局:
**公安消防局:
**公安消防大队:
**南沙港消防中队:020-34660119
**消防队:020-36663119
**市环保局:020-83377607
南沙区水务和环保局:020-39910362
**造船厂环保工程部:***
南沙区医院:020-85501999
东沙医务室:020-36663122
生产保障部:020-36663777
二、航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各类突发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1、工伤事故应急预案
类别
预防措施
应急措施
工
伤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1、做好航行人员的航前安全告知。
2、航行人员履行相关职责,作业时应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做足安全措施。
1、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及时报告航行应急领导小组。
2、通知东沙医务人员,对伤员进行急救。
3、伤者较为严重时,航行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联系南沙医院进行协助救援。
2、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类别
预防措施
应急措施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1、做好航行人员的航前安全告知。
2、航行人员履行相关职责,作业时应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做足安全控制措施,并做好施工协调。
3、严格执行船舶机舱安全管理、动火作业申报规定。
1、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及时报告航行应急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对设备设施火灾进行扑救等应急处理。
2、通知**消防队。
3、火灾较为严重时,航行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联系**公安消防局或**南沙港消防中队等进行协助救援。
3、水浸应急预案
类别
预防措施
应急措施
水
浸应
急预
案
1、做好航行人员的航前安全告知。
2、航行人员履行相关职责,作业时应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做足安全措施。
1、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及时报告航行应急领导小组,航行人员对管路、阀门等进行关闭或修补等应急处理。
2、通知生产保障部、消防队和东沙医务人员,对伤员进行急救。
3、情况较为严重时,航行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联系**公安消防局和南沙医院等进行协助救援。
4、淹溺应急预案
类别
预防措施
应急措施
淹溺应急预
案
1、做好航行人员的航前安全告知。
2、航行人员履行相关职责,作业时应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做足安全措施。
1、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及时报告航行应急领导小组。
2、通知生产保障部、消防队和东沙医务人员,对伤员进行急救。
3、情况较为严重时,航行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联系**公安消防局和南沙医院等进行协助救援。
5、主要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类别
预防措施
应急措施
主要设备故障应急预
案
1、做好航行人员的航行前的安全告知。
2、航行人员履行相关职责,作业时应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做足安全措施。
1、立即保护现场,及时报告航行应急小组,迅速组织对主要设备进行维修等应急措施。
2、通知生产保障部。
3、主要设备故障较为严重时,航行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联系公司技术部门进行协助救援。
6、水域污染应急预案
类别
预防措施
应急措施
水域污染应急预案
1、做好航行人员的航前安全告知。
2、航行人员履行相关职责,作业时应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做足安全措施。
1、立即保护现场,及时报告航行应急领导小组。
2、船舶要及时关闭油料管路,并立即检查管理,查找出漏油位置,采取堵漏、关停阀门,引流等措施防止油料进一步泄漏。
3、情况较为严重时,请求海事、环保、**造船厂环保工程部等进行协助救援。
三、人员伤害接警部门为东沙医务室。值班员接到报警后,迅速弄清和掌握事故发生时间、详细地点、事故性质、事故原因初步判断、简要经过、人员伤亡、被困情况、现场事态控制及发生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四、现场值班员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详细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集团公司发出应急救援请求。启动应急预案的通知应由领导小组通知应急指挥机构中各部门负责人。
五、突发轻伤事故时,救援和处理程序如下:
报警及报告→医疗队救治→事故调查→事故责任追究→发布事故报告。
六、突发重伤以上工伤事故,应按照如下程序进行救援和处理:
七、伤员现场应急救援
伤员现场应急救援的总体处置方案: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的并发症,迅速救治。
(1)镇定有序的指挥。发生事故后,首位发现者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现场负责人要迅速对伤员进行救治,保护现场,同时与医疗部门联系。
(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身上重物,撤离中毒现场,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员口鼻内的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等。
(3)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即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4)止血。有创伤流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尽快送医院。
(5)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加以保护。
(6)有骨折者用木版等临时固定,腰部受伤者使其平躺,且不可背抬。
(7)转运途中随时观察伤员病情变化。
八、发生泄漏事故时,参照:《防止水域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中相关规定处理。
九、发生火灾事故时:参照:《码头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中相关规定处理。
十、当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安全事故处理完毕时,由航行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达应急终止令,应急预案终止。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及相关技术人员验证现场,当隐患消除后解除现场警戒。
十一、警戒解除后,应由生产保障部的随船人员负责恢复现场。
**中船**造船有限公司
一、构建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的原则
构建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统一指挥职权明确
统一指挥, 职权明确是构建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统一指挥能确保指令畅通, 实现组织结构的高效运行。否则, 就可能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即多个部门对同一下级施行指挥权力, 使得局面混乱不堪, 而延阻仓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权责明确, 是实现部门协调、组织运行高效的前提。仓库事故应急处置, 需要应付的事件多、参与单位多, 如果没有明确的职权, 下级的积极主动性可能会减弱, 上级可能会滥用权力, 事故的处置杂乱无章、毫无效率。所以在构建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时, 应根据需要合理地赋予各个部门相应的职责与权力, 尽可能责任到人、权责一致。
2. 层级简明衔接紧密
是指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层级不宜多, 各层级之间的衔接需十分紧密, 确保各层级之间无脱节。层级少可使上下层级之间的信息传输更为快捷, 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降低。即上一层级能及时获取下一层级的信息, 从而快速做出决策, 并将指示命令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到下一层级, 而下一层级不但能将收集的信息迅速汇报到上一层级, 还能及时得到上一层级准确、可靠的指示命令, 从而保证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高效有序运转。
3. 反应灵敏, 适应变化
是指构建的组织结构须使得组织既能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又能适应不同类型的事故及不同环境下的事故。一方面, 组织的反应灵敏可以为仓库事故应急处置行动争取到最佳时机;另一方面, 仓库事故的多样性及事故所处环境的多样性要求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必须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二、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结构模式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 是指仓库为应急处置事故而建立的机构。而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结构, 就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1. 一般结构模式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一般结构按其指挥关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能有:一是为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以及资源保障;二是指导应急救援, 掌握事故发展趋势, 事故失控, 有蔓延趋势时, 指导和组织群众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或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
第二层级, 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能是:高效的利用一切资源, 合理分配任务和进行人员调度, 组织指挥仓库现场员工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第三层级, 该层级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功能实现的神经末梢, 是各种功能模块的集合。
警戒组:对封锁圈内, 监控事态发展;对封锁圈外, 阻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救护组:设立医疗急救站对伤员进行救护, 把伤重人员及时送到医院。
保障组:负责为事故现场筹备、运送救援物资, 提供交通、通讯、人员支持。
抢险组:在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下实施抢险、抢修。
消防组:对可能引起火灾的仓库事故现场进行监控, 对发生着火爆炸的仓库事故实施救援。
2. 时间结构模式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时间结构, 指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在应急处置事故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顺时态动态结构。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时间结构按其对事故进行处置时间顺序可划分为三个时段。
事故发生时为第一时段, 该时段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关键时段。事故当事人、第一发现人是仓库事故处置的第一实施者。
事故处置中为第二时段, 该时段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中间时段。首先, 现场指挥员应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同时, 根据应急处置预案, 相关人员到达指定地点集合, 迅速组成警戒组、救护组、消防组、抢险组和保障组, 并尽快赶赴事故现场。尔后, 当事故有扩大的趋势而仓库自身又不能满足应急处置的力量需要时, 武警消防、邻近部队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力量也可能应请求参与仓库事故应急处置。
事故处置后为第三时段, 该时段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重要时段。当事故处置完后, 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多数将撤离现场, 留下部分人员进行处理善后、消防警戒。首先是善后小组, 由精通业务的人员组成。其次是消防小组, 由三至五名消防人员组成。最后, 事故调查小组进入现场。
3. 空间结构模式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空间结构, 指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在实施应急处置的过程中, 各部门在空间形成的一种同时态稳定结构。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的空间结构如图所示, 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将其划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 应急指挥部。由上级单位领导任总指挥长, 上级单位副职领导任副总指挥长, 一般部署在仓库办公区, 离事故现场较远。
第二模块, 现场处置。该模块是各种应急处置小组的集合体, 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行动实施与目标实现的组织保证。各应急处置小组在现场指挥员的组织协调下, 各司其职, 完成对仓库事故的应急处置。
现场处置由现场指挥员具体负责, 通常设有警戒组、救护组、保障组、消防组和抢险组。现场指挥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靠前, 以利于指挥、便于观察;警戒组一般部署在事故现场出入口、事故附近的制高点、事故邻近区域、生活办公区等;救护组配置在靠现场指挥员后面的便于前出抢救伤员的位置;保障组, 即事故现场保障组, 位置应靠近邻近指挥员;消防组和抢险组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靠前部署。
三、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高效运转的条件
1. 高素质的人员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运转的基本条件
从组织结构中可看出, 指挥员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重心。指挥员是否有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过硬的指挥素质, 是其能否准确判断事态发展、果断定下决心及下达行动命令、合理分配任务、统筹调动部队的关键, 这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组织功能的发挥。同时, 专业人员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的具体实施者, 专业人员较高的应急抢险、抢修等素质是高效处置仓库事故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 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要高效运转, 高素质的人员是根本。
2. 高效的信息系统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运转的必备条件
高效的信息系统作为组织高效运转的必备条件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 顺畅的信息渠道是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密切配合的基础, 是确保指示命令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第二, 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又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3. 紧密的军警民关系是仓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运转的重要条件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为有效做好我乡事故预防应急的工作,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好正常的生产安全秩序,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乡党委、政府特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人民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由联系分管安全的副乡长担任,成员分别由派出所所长、卫生院院长、司法所所长、广播电视站长、财政所所长、乡党政办公室主任,乡政府民政助理员等担任,为明确职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如下:
乡长:对事故预防应急的工作负总责,对事故预防应急的各项工作具有领导、协调、指导和帮助的责任。
副乡长:要经常到全乡各地了解各项安全工作,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要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
派出所所长:对全乡各地的安全工作具有指导、协调、配合责任,经常深入安全隐患较严重的地方所讲授安全防范知识,并对安全隐患大的地方进行认真的排查,如有重、特大恶性安全事故要及时排查处理,做好事故原因的调查处理。
卫生院院长:对全乡各地卫生安全作经常检查,对所发生群众疫情、中毒、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要作出应急措施,及时出诊。
财政所所长:对全乡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经费和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群众群体伤亡的,在主要领导同意的前提下,要保证经费的投入,确保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司法所所长:对全乡各地安全工作要经常指导、协调、要经常深入安全隐患较严重的地方传授法制知识,使公众聚集场所一定要按法制化、制度化的规程进行生产。
广播电视站站长: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把外地管理经验和安全工作典型事例宣传到公众聚集场所,到周边村寨,使矿山工人和周边群众提高安全意识。
乡党政办公室主任:做好乡党委、政府对全乡安全的工作安排布置,对上级下发的安全工作文件、传真电报等要做好传阅、督办及上报工作,要安排人员值好班,坚持在节假日内24小时不离岗的值班制度。
乡民政助理员何启能:要做好防备救灾抗灾工作,一旦发生灾情,要及时筹调救灾物资,保证群众的生活不受影响,不再出现非正常的死亡现象。
二、工作原则与目标
工作原则:促使全乡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迅速反应,有效处置,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努力搞好安全以及各种事故的预防工作。
工作目标: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把因人为因素发生的灾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组织管理
**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事故预防应急工作。
主要职责:在底圩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指挥和落实全乡的各项安全工作,及时收集信息,认真排查隐患,分析、研究存在的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
四、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常识教育宣传,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要时时提醒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注意安全,提高安全生产的警惕。
(二)预防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各种事故的管理监督,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组织到安全隐患较大的场所进行检查,要认真排出隐患,不留任何死角,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
五、应急
(一)应急措施
1、在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及时成立应急分队,及时赶赴受灾现场。
2、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第一重要”的原则,充分调配医务人员到现场出诊抢救调动人力、物力、车辆进行救灾。
4、如有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及时调离群众,做好安置和生活困难的解决。
(二)反应措施
1、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如发现灾情事故要及时向村委会或乡政府及时汇报。
2、乡政府接到灾情后要及时深入调查,进一步核实,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和向安监部门汇报。
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氯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在冶金、纺织、造纸等工业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氯气的储存和运输事故却屡屡发生.8月26日,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现巨量氯气泄漏,6个液氯罐(1t/罐)发生爆炸,导致有机厂原料罐场、聚合醇解工段和合成工段等3个部位燃烧,进而引发其他分厂的.连续爆炸.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60人受伤;7月8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化肥厂液氯冲装软管爆裂,造成液氯泄漏事故,共有13人死亡;3月29日,一辆载有35t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一辆货车相撞,致使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氯气扩散,造成公路旁边3个乡镇村民重大伤亡.
作 者:张启寅 作者单位:刊 名:劳动保护英文刊名:LABOUR PROTECTION年,卷(期):“”(11)分类号:X9关键词:
1 油品事故的成因分析
油料库站的油品事故主要有油品流失事故与混油事故, 而油品流失事故又可分为跑油事故、冒油事故、油品渗漏事故。对油料库站油品事故成因进行分析, 可为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为了全面的了解油品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 论文采用事故原因模型剖析了油品事故的成因。
(1) 油品流失事故的原因
造成油品流失事故的原因很多, 根据事故原因模型, 大致可以归纳为4类: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稳定状态、管理的不善以及环境的刺激。
人的不安全行为。一是操作人员不熟悉油料库站的收发作业工艺流程或责任心不强, 致使错开阀门以及未及时关闭阀门或关闭不严造成跑油;二是开关阀门过猛, 遭“水击”而损坏阀门, 造成漏油;三是在对油罐进行排水时, 人员不落实值班和监护制度, 导致油品流失;四是发放油料时, 人员脱岗离职, 发跑油料;五是接收油料, 收油前对油罐油高测量不准确或收油过程中监视油高的人员擅离岗位或开小差, 发生油罐溢油;六是遭不法分子、施工队伍等破坏, 造成管线、油罐等破裂而跑油。
物的不稳定状态。一是设备制造缺陷。如:油泵、阀门在制造过程中, 留有砂眼等缺陷, 在使用中因受压而发生泄漏。二是设计安装问题。阀门选型出错、位置设置不当, 管线无泄压装置、补偿器, 这些设计安装问题就可能致使阀门冻裂、阀门破裂、管线破裂等而造成油品流失。三是施工问题。如:油罐基础施工质量不达标, 引起不均匀沉降, 致使焊缝拉裂、钢板折断。
管理的不善。一是制度不健全或制度落实不到位。对油料库站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致使填料、垫片老化而漏油, 管线、油罐腐蚀穿孔而渗油。二是管理不科学。在施工检修过程中计划不周密及维护保养方法不科学都可能是油品流失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环境的刺激。一是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破坏管线、油罐造成油品流失;二是冬季低温冻裂管线、闸阀等造成油品流失;三是气温骤降, 油罐吸瘪开裂跑油;四是地震损坏管线、油罐等致使油品流失。
(2) 混油事故的原因
为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混油事故的原因, 下面就对引起混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一是炼油厂人员失误, 错发油品, 来油证件错误, 造成油料库站混油;二是接收油料时, 化验员不履行化验职责, 凭主观臆断, 盲目卸油而错收油品, 或者业务技术不熟, 化验不按要求进行, 或者收油人员不等化验结果出来就卸油, 引起混油;三是人员错开阀门, 导致油罐混油;四是输转油料时, 人员听错电话、传话错误导致混油。
物的不稳定状态。引起混油事故的“物”主要是阀门。阀门因未按规定清洗、检修, 杂物卡阻、密封面受损等造成阀门关闭不严而发生内漏, 致使高位罐油品窜入低位罐, 发生混油。
管理的不善。一是由于工艺需要一管多输, 而管线内的存油未完全放空就输送另一油品;二是设备检修后, 善后工作不到位且运行前检查不严, 致使收发、倒转油料时发生混油。
相对来说, 环境的刺激对混油事故的直接影响不大。
2 油品安全应急处置措施
油品事故的发生频率高, 影响大, 对跑油、冒油、渗漏油、混油等事故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对油料库站安全应急处置的顺利实施极为重要。
2.1 对跑油事故的应急处置
跑油就是指在输转油料过程中, 油料未按既定路线, 输送至目的地, 而在途中流至管道、容器之外的现象[2]。油料库站发生跑油事故, 可能导致大量油品的流失, 引发次生事故, 需要慎重对待。
无论是洞库油罐、输油管线跑油, 还是地面油罐、输油管线跑油, 应急处置的基本步骤是一致的。一是立即上报, 通知停泵并关闭油罐、输油管线上的阀门, 停止油料输转作业。二是切断事故现场附近的电源并关闭电气、自动化设备。三是设置警戒线, 控制火源, 撤离现场无关车辆及人员, 消防人员、消防车辆在警戒线外待命。四是掌握具体情况。若跑油事故发生在洞库内, 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毒措施, 并加强洞库的自然通风, 降低油气浓度。五是针对具体情况施行应急处置。若油罐或输油管线破损较轻, 应立即进行带压堵漏处置;若输油管线断裂、破损严重, 应先关闭油罐阀门, 逐段排空跑油管线内的油料;若油罐破损严重, 堵漏失效, 应立即组织倒罐。六是筑堤拦油, 阻止油料流散蔓延, 并组织人员回收油料减少损失。七是处理善后。
2.2 对冒油事故的应急处置
冒油是指油料容器盛装油料过满而溢出容器的现象。
在收发油料以及倒罐的过程中, 发生冒油事故, 首先应立即停止事故现场附近的一切明火作业, 并关闭油罐的进油阀门、罐区排水阀门、发油管线的阀门, 同时通知停泵, 停止收发油或倒罐作业;其次需切断该罐附近的所有电源, 关闭一切自动化设备;第三是设置警戒区, 控制火源, 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发油现场的车辆严禁启动, 并组织消防人员、消防车辆在警戒区外待命;第四是筑堤拦油, 并尽可能的回收油料, 减少损失, 若是洞库油罐发生大量冒油, 应关闭密闭门;第五是清理发生冒油事故的油罐的呼吸管路的积油, 确保呼吸系统正常工作, 再进行倒罐作业, 使液面降低至安全高度或倒走冒油罐车罐内超装油料, 关严油罐车卸油阀门并进行善后处理。
2.3 对渗漏油事故的应急处置
渗漏油是指油料从盛装容器、输转管线本体或其密封装置向外流淌的现象[2]。渗漏油事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及时发现问题是关键。引起渗漏油的原因较多, 发生部位不一, 致使对渗漏油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差异较大。
(1) 对油罐渗漏油事故的应急处置
罐室油气浓度上升、罐底沥青被稀释、排水沟和管沟出现不正常油污等是油罐渗漏的常见现象。
发现油罐发生渗漏后, 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切断事故现场附近的电源, 关闭电气、自动化设备;然后设置警戒线, 控制火源, 控制车辆和人员进出警戒区, 并组织消防人员、消防车辆在警戒区外待命;接着需及时全面检查油罐的情况, 利用肥皂水或探伤剂准确确定油罐的渗漏部位, 若油罐罐壁穿孔、破裂不严重则进行带压堵漏处理, 若油罐罐壁穿孔、破裂严重及罐底渗漏则需要作倒罐处理, 若是洞库油罐渗漏油料, 应尽可能采取自然通风降低洞库内的油气浓度, 同时搞好个人防护;最后应控制渗漏油料漫流, 防止油品流散并及时处理善后, 清理残留油污。
(2) 对管线渗漏油事故的应急处置
管线渗漏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管线本体破裂或腐蚀穿孔渗漏、法兰连接密封不严渗漏、阀门密封不严渗漏、阀体破裂渗漏等。我军部分后方油库, 收发作业区与油罐区的管线连接长度达数公里, 有的甚至长达数十公里, 且埋地设置, 增加了管线渗漏事故的隐蔽性, 这就要求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能通过看、闻、听等手段来判断管线的渗漏情况, 为及时处理管线渗漏事故作好铺垫。
管线发生渗漏且情况较严重时, 首先应立即停止油料作业以及事故现场附近的明火作业, 并关闭渗漏油管段两端阀门。其次是设置警戒区, 控制火源, 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组织消防人员、消防车辆在警戒区外待命。三是筑堤拦油, 阻止流散油料蔓延, 并利用防爆工具尽可能的回收油料, 减少损失。四是视情进行处置。若管线破裂不严重, 则采取应急堵漏措施;若管线破裂严重, 则需逐段排空管线油料, 再修复或更换管道;若法兰密封垫圈破损渗漏, 则需放空管线再更换密封垫圈;若阀门填料或填料压盖损坏渗漏, 则在管线泄压后更换填料或填料压盖;若阀体破裂, 则需在放空管线后, 更换阀门。五是妥善处理渗漏油现场。
2.4 对混油事故的应急处置
混油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油品混装, 而引起油品降质或变质的现象。尽管油料库站发生混油事故不会造成油料数量上的损失, 但油品降质或变质却可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或次生灾害。
首先, 若在收发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 发现有混油疑点或已经混油时, 必须立即停止油料的输转作业, 查明缘由, 关闭相应阀门;若在储存过程中, 因阀门内漏而混油, 应及时更换内漏阀门。其次, 将混油单独存放, 留待化验,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 进行变质或降质油料的掺合与质量调整。
3 油品安全应急处置技术
在油品安全应急处置过程中, 正确的检测、堵漏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油品安全应急处置的效率。
3.1 油品泄漏检测技术
油品泄漏检测技术是治漏的“侦察武器”, 正确运用检漏技术可使油料库站及时准确掌握设备的泄漏状况, 是拟定应急处置措施、降低事故损失的基础。
(1) 感官检测法
所谓感官检测法, 就是指依靠人的眼、耳、鼻、手,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去感知泄漏介质的检测方法。油料库站中, 业务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一般通过观察设备表面有无油污, 聆听有无咝咝作响的油流声或冒油气声, 嗅有无油气味, 触摸设备表面或地面等就能初步判断有无泄漏情况发生。
(2) 工具检测法
所谓的工具检测法, 就是指人员借助于工具去测知泄漏的方法。一般的工具检测法有肥皂液法、浸水法、液体涂敷法、薄膜法、吹纸法、试纸法等, 在油料库站中较常采用的是油尺检测法、表头检漏法。工具检测法可进一步确定泄漏是否发生, 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测得泄漏部位、泄漏大小等重要参数。
(3) 仪器检测法
现代意义上的测漏技术主要是指仪器检测法。从英国泰勒公司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木制听漏棒, 距今已有上百年时间, 并经历了预定位技术、精确定点技术、智能化精定点技术、管网泄漏监测系统四代而逐步发展到了第五代, 即区域泄漏普查定位系统。
由于受到多方限制, 能运用于油料库站的测漏技术必须具备检测精度高、定位准确、不污染油品及价格低廉的要求。适用于油料库站的主要有高频电流检测法、光反射率检测法、静电电容检测法、光导纤维检测法、多光纤探头遥测法、基于软件的检测法等等。
3.2 带压堵漏技术
从上面的应急处置措施了解到, 在对油料库站油品渗漏事故实施应急处置过程中, 将经常进行带压堵漏。
带压堵漏, 也即动态堵漏, 就是原有密封结构 (包括静态密封技术建立起来的密封结构) 一旦失效或设备出现孔洞, 渗漏已经发生, 并且流体介质不断外泄的情况下, 为了有效减小渗漏所造成的损失, 所采取特殊的手段进行的再密封[3]。
带压堵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适用范围广。带压堵漏适用于油罐、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部位, 适用于航煤、汽油、柴油等介质, 适用于-195~900℃的介质温度。二是操作性强。堵漏过程中不需对泄漏部位作任何处理就能实施堵漏。同时, 新的密封结构易拆卸又不需破坏原来密封面, 操作简便迅速。三是安全性好。堵漏过程中, 无需动火作业, 安全性较好。四是经济效益高。虽然带压堵漏所使用的设备设施成本低, 但是堵漏效果明显, 效费比高。
带压堵漏是对综合性、技术性要求极高的特殊密封技术。在油料库站中, 油料的渗漏主要有法兰渗漏, 设备及管线焊缝渗漏、腐蚀穿孔渗漏、振动及冲刷渗漏、冻裂渗漏, 阀门渗漏。尽管带压堵漏的方式多, 但是, 根据渗漏的主体以及可操作性原则, 对油料库站比较实用的带压堵漏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调整消漏、钢带捆扎堵漏、环箍堵漏、卡箍堵漏、法兰夹具堵漏、堵漏栓堵漏、链卡固定堵漏、填塞粘接堵漏、紧固粘接堵漏等。
4 结论
油料库站的油品事故主要有油品流失事故与混油事故, 而油品流失事故又可分为跑油事故、冒油事故、油品渗漏事故。论文分析了油品事故的成因, 针对跑油事故、冒油事故、油品渗漏事故及混油事故提出了油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构建了油品安全应急处置技术, 为油库站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忆沩, 杨世儒.堵漏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2-13.
[2]范继义.油库加油站安全技术与管理[M].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186-188.
【船舶事故应急处置制度】推荐阅读:
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制度06-20
船舶碰撞事故案例分析06-13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报告制度06-19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07-09
事故应急处置报告范文07-04
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01-08
储粮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07-24
医疗事故应急处置预案12-25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11-19
矿井停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