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共8篇)
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向社区居民宣传关于低碳社会环保的意义‘必要性,另一方面是指导并相互交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除此之外,为了让此次活动能够达到某些现实意义。我们在每次宣传和交流过程中收集了一些社区居民家中的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并将它们在活动结束后转移到了工厂中进行再生产。
一、实践主题:
深入社区,贴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
二、实践目的:
1.通过深入社区,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品质。
2.在宣传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让我们彼此教育,负起环保责任,全面提高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从身边点滴做起;
3.建设绿色家园,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发扬义工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实践形式:
1.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在小区草坪捡拾树叶垃圾。
3.去公园社区进行实地访问
4.上网查询资料,制定宣传策划
5.环保展板宣传:首先制作环保知识宣传展板,在会场展示,人们自由观看义工在旁边讲解;
6.环保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注意;环保知识有奖问答,根据展板内容提出相关环保问题,答对给予环保文具、环保小布偶等奖品;
7.问卷调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对环保的认知程度和环保观念;
8.小组成员与居民、学生交流环保宣传心得。
9.回收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进行返厂再生产。
四、实践时间:
2010年8月05日到2010年8月11日
五、实践地址:
××县××花园 ××小区 ××家园 ××苑 ××住宅区
六、实践人:
××县低碳社会环保宣传小组
七、实践过程:
前期活动具体实施:
1.编写绿色社区低碳环保宣传活动策划及方案;
2.整理低碳环保资料,设计低碳环保展板;
3.制作低碳环保展板,横幅
4.编写低碳环保问卷调查;
5.设计低碳环保有奖问答试题;
6.策划低碳环保游戏。
实践小组共时间十人组成,活动时间在2010年8月5日至2010年8月11日,共七天
时间,主要时间内容十向社区居民宣传低碳社会环保的意义以及一些低碳生活小妙招,并对居民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实践流程是先于环保局协商并制作了六块宣传展板,上面有低碳社会环保的重要意义,另外是一些低碳生活小妙招。作为补充,小组成员又向社区居民介绍了更多的生活妙招。倡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做到低碳生活。5日、6日制作展板,7日在××县××花园,8日在××小区,9日在××家园,10日在××苑,11日在××住宅区分别进行宣传活动,11日下午将回收的垃圾返厂。
八、实践体会与结论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看出我们的低碳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我们总是这样形容地球为我们的“母亲”,但是日益恶化的环境正在威胁着我们“母亲”的寿命,总是以为地球上所拥有的资源能源是无限的,但是人们的过度的浪费,已经使这些’“无限”的资源能源在逐渐的变成“有限”的!请爱护我们的环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也许现在我们感受不到环境的恶化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甚至愚昧的人觉得与己无关,但是有没有想到几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去哪里生活呢?难道要伴随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而永远的消亡吗?针对低碳环保的问题,暑期实践。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实践报告,更希望可以借此来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到底如何,借以警示愚昧的人类!
自1979年召开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以来, 随着公约框架下全球多边气候谈判的不断推进, 气候变化问题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同时国内外学术界也掀起了低碳经济的研究热潮。其实早在1896年, 瑞典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就提出了“温室气体效应”的科学假说, 但后来历经学者百余年的考证和质辩, 直至2007年IPCC才科学地证实:全球气候变暖是由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期间, 各国学者虽对能源消耗、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开展了研究, 但真正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基于对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忧虑, 英国在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将以实现低碳经济作为其未来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此后, 更多的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低碳经济理论做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探析与研究, 以下本文拟就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述评。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介绍
(一) 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关系
Ugur Soytas, et al (2007, 2009) 采用VAR模型对美国和土耳其的实证研究均表明, 碳排放增长的格兰杰成因并非GDP, 而是能源消耗, 并据此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增加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碳减排的政策。Xingping Zhang (2009) 基于多元模型对中国的实证研究显示, GDP对能源消耗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 能源消耗量对碳排放存在单向格兰杰因, 而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Schmalesee (1998) 、Gale Ahuja (1999) 均证实了人均收入和碳排放量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 Grubb (2004) 对早期英国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两者间类似的对应关系。Huang (2008) 对21个发达国家的GDP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7个国家出现了EKC现象。OECD (2002) 对比分析了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异后, 发现环境与经济脱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OECD国家中, 而且还有可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Tapio (2005) 通过脱钩指标体系的设计, 将脱钩现象进一步细分为相对脱钩和绝对脱钩, 前者指GDP增长率高于碳排放增长率, 而后者则指GDP稳定增长时碳排放量反而减少的情形。其实, EKC曲线反映的就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从不脱钩到相对脱钩、再到绝对脱钩的动态变化轨迹。
(二) 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首先, Kaya Yoichi (1990) 提出了著名的KAYA恒等式, 即一国或地区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人均GDP、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等4个因素的推动。而后, Salvador Puliafito (2008) 与Michael Dalton (2008) 分别采用L-V模型和PET模型的研究, 均验证了人口数量与结构、GDP及能源消耗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但Lantz V、Feng Q (2006) 对加拿大1970-200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 得出的结果却表明人均GDP与CO2排放不相关, 人口与CO2排放呈倒U型关系, 而技术与CO2排放呈U型关系。Fan Ying等 (2006) 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后, 客观地指出人口、经济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国际贸易也是影响碳排放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Paul B Stretesky (2009) 以1989-2003年世界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其结果显示:各国人均碳排量与对美国出口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Yan Yunfeng、et al (2010) 基于对中国因出口而增加碳排放的实证研究表明, 国际贸易具有促进碳排放在各贸易国间自由转移的作用。
(三) 国民经济中的高碳产业
由于不同产业使用能源的种类、强度与方式与不同, 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与特征有很大差异。T.C Chang (1999)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台湾34个行业产值、各种能源使用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 其结果显示:造纸、橡胶、石化与金属制品等11个行业属于能耗强度、碳强度与碳排放系数“三高”的碳密集型行业。Marco Mazzarino (2000) 采用比较静态法和货币估值技术研究后发现, 运输业是OECD国家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 约占到碳排放总量的1/3。R.Rehan (2005) 指出, 水泥制造业是高碳排的主要行业, 在京都议定书三种碳交易机制下水泥业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Keith Paustian (1998) 认为农业生产对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一方面农业生产使自然生态系统转换成农业土地利用, 增加了大气中CO2排放;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土地整治等增加碳“汇”, 从而减少碳排放。
(四) 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
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减排政策工具。Toshihiko Nakata (2001) 研究发现, 能源税和碳税的征收能使碳排放下降到预计目标水平, 同时也使能耗结构由煤向天然气转换。Annegrete Bruvoll (2004) 对碳税征收先行国挪威的研究也发现, 1990-1999年挪威平均单位GDP的碳排放降低了12个百分点, 但碳税对碳减排的贡献只有2.3%, 因此碳税的效果并不理想。Cheng F Lee (2007) 基于灰色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 运用模糊目标规划法构建模型, 模拟预测了3种碳税方案下碳减排的力度和经济影响, 以期为各国选择碳税方案增强碳税效果提供依据。Andrea Baranzini (2009) 进一步分析指出, 当前各国碳税税率的差别仍然很大, 要达到减排目的, 必须协调各国税率并对能源税制进行改革。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项目是基于《京都议定书》架构下的三种排减机制, 即清洁发展机制 (CDM) 、联合履行 (JI) 、排放交易 (ET) 。J Liski (2000) 指出, CDM机制下的项目型碳交易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 也是发达国家降低减排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Wara (2007) 也认为, CDM不仅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主要部分, 而且也是一种变通的旨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机制。在“限额-贸易”排放交易机制中, 初始排放权的分配直接影响到各国的发展权利和济福利水平, 所以其有效、公平的分配一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当前比较认可的三种分配原则是:按人均碳排放量分配、按GDP排放强度分配以及按历史责任分配。Grubb和Sebenius (1992) 则基于上述原则提出了“混合”分配原则, 即以人均碳排量为基准进行分配时, 兼顾各国经济总量和单位GDP排放强度。Smith, Swisher和 (1993) 都主张在分配初始排放权时, 应同时考虑一国能够且愿意支付的可用资源和基于人均累积排放的历史责任两个因素。
(五) 碳减排的经济成本
OECD (1992) 、Manne (1992) 、Ha-Duong (1997) 都对减少碳排放的经济代价和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严厉的碳减排措施将影响经济发展, 但减排强度与经济风险呈非线性相关。Danny Harvey (1996) 在分析了无管制排放的危害后, 也论述了碳减排的经济风险, 诸如挤占紧缺资源、减缓经济增长、政府过多干预造成市场扭曲、减排措施产生副效应或成本高于预期或减排措施失灵等。但也有一些研究结论认为, 碳减排的成本并非想象的那么高, 也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衰退, 证据是1998年中国、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绝对脱钩。LARS H·KONSEN (1997) 通过引入外部性和碳税两个变量对经济福利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后, 也指出在当代实施碳减排的成本其实是负的, 因此减排属于无悔政策。Reyer Gerlagh (2004) 则构建了以技术为内生变量并基于两种能源的宏观经济模型, 分析后指出若要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度以内, 必须尽早采取减排措施, 而且减排成本也是很低的。
三、结语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
对医院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审计部门依法对医院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以及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的活动。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肩负着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的重任。医院执行政策情况、服务水平、自身发展情况,对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公立医院因其具有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在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实施过程中 ,也有自身的审计重点。
一、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责审计的突破口,对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审计医院是否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是指财务报告真实反映了医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以医院资产、负债、收支等的真实性审计为基础,进而审计医院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重点检查和评价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科研投入情况等。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的重点在于资产项目,查明有无隐瞒资产、少报资产或算假账、搞虚盈的情况。通过对收入、年度结余、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分析,评价医院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审计医院执行国家政策及其他法规的情况
关注医院在资本营运、收费管理、药品采购、物价等方面是否存在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问题。
1.对收费管理进行审计。要审查医院的收费许可证,实际收费项目是否超出收费许可证规定的项目,是否超过规定标准收费。将各收费项目、单价与《全国医疗服务价格规范》逐一核对,看收费价格是否相符,有无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乱收费现象。
2.对国家药品价格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药品价格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解决广大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了对药品市场医药价格的监管力度。检查医院药品进销价格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针对存在的问题要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促进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3.对政府采购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医院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采购预算、采购计划和采购资金支付管理及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由医院向检查组汇报本单位执行政府采购基本情况,并提供收支总账和明细账,检查人员认真进行核查医院的政策执行情况。
4.对医院物价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医院价格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医院应严格遵守国家物价政策、法规、认真执行现行收费标准,不多收、不少收、不漏收、不滥收。重点审计是否存在超范围收费及重复收费的情况,如部分医院在病床不够的情况下,在病房里多加病床,重复收取床位费;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医院开发了一些新的诊疗项目,未能及时向物价主管部门报批或还未得到物价主管部门批复就先行向患者收取费用。
三、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审计
重大经济决策是指医院主要负责人在其任职期间所作出的对医院当前乃至今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的经济决策,包括医院对外投资、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大额采购合同、基本建设、大额资金的运作等经济决策。
寻找医院主要负责人在任期内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依据,确定医院主要负责人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的审计范围。首先,对医院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可以发现隐蔽的重大经济决策线索。其次,通过查阅医院主要负责人任期内的会议纪要、述职报告、任职期间的工作总结等,确定重大经济决策审计范围。通过财务报表反映的货币资金、长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特别是涉及大额的资金进出、长期挂账的往来账款等进行审计。
1.货币资金:通过对银行存款收支的审计,审查医院是否存在将资金进行对外投资、委托理财等情况。重点检查投资风险的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操作是否规范,投出资金是否经过授权审批,资金来源是否正常,是否有变相的贷款资金,资金安全和收益变动情况是否有严格的管理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本金的增减变化和取得收益是否及时入账,是否存在资金账外循环的现象。
2.固定资产:关注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处置的合规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审查是否存在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使用不恰当导致国有资产损毁、流失和浪费等现象。重点审查医院主要负责人有无利用职权侵占、侵吞、挪用国有资产等问题;
3.对外投资:主要审查对外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及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审查投资决策、审批、合同(章程)签署、资产转让等手续是否合理规范,是否存在借用投资名义侵吞国有資产的行为。
4.合同管理:审计各单位合同管理是否规范;合同是否编号;合同拟订人与审批人的职责是否分离;重要合同是否经过法律顾问审核;合同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是否存在不签订合同的情况。
5.基建项目:主要是对医院基建投资项目的立项情况、项目预算的批准与调整情况、年度预算安排情况、资金筹措与实际到位情况、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在重大投资决策审计的基础上,审计建设项目总投资有无超过批准的概算。是否存在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方式不规范,未进行公开招投标,私自将专业工程分包;是否存在建设项目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未进行询价、比价或公开设备招投标,无验收和交付安装手续;是否存在建设项目的实施无施工监理和投资监理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控制;是否存在施工单位的进度款、材料设备款的付款依据(合同)、手续不全;是否存在未进行工程审价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是否存在将日常经费支出挤入基本建设支出的现象。
6.应收款及预付账款:对应收款及预付账款进行账龄分析,通过账龄分析、重要款项的查询,确定债权的风险性、坏账损失及潜在坏账的情况,对重大的或非正常原因的资金流向,应查实支付依据,确认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
一般来讲,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是划分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一个重要依据,对盲目决策和不具备民主性和科学性的个人决策所造成的损失,领导人员应付直接责任;对科学性的决策,由于重大的决策往往伴随着重大的风险,对其后果领导人员一般只承担主管责任。同时,对重大决策,尤其是决策失误项目,一定要依据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全面分析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和其中领导人员可控与不可控因素来具体确定领导人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
四、内控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以确定交易及事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审计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否科学、健全;二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是否达到设计的目标。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重大经济决策管理、以及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监管等方面是否制订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这些制度是否真正得到有效执行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注有无因制度缺陷、执行不力,以及对所属单位监管不严而造成的违纪违规、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预算管理情况审计
审查预算编制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有无虚列项目、高估预算现象。审查经批准预算的执行情况,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应拨所属单位的资金,或向没有经费领拨关系的单位拨款或越级拨付经费等问题;有无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用途、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六、专项资金使用审计
专项资金收支审计重点审查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分配的合法性、使用的合规性及效益性,有无违规使用、不注重资金效益的现象。
(发布时间:2007-04-12 13:34:06)
据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乔辉介绍:经过几年的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条例》(草案)现已完成了起草的工作,今年6月由国务院法制办上报国务院,待国务院审议通过。
一、关于《条例》名称
经过认真研究及国务院法制办的反复协调,现定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条例》。
《条例》中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既包括总体规划,也包括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统一进行程序立法,可以从全局上系统地研究解决如何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健全规划之间有效的衔接机制,以编制程序的法制化促进政府规划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这也是分部门研究各自负责领域的规划工作、分类进行规划立法所难以解决的。因此,《条例》将法律调整范围定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上。
二、《条例》框架及主要内容
目前的《条例》共六章。
第一章是总则。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条例》的目的、适用范围、规划的性质作用、规划体系、编制规划的原则、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
在总则中,《条例》确立了三级三类的规划体系。即:按行政层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分为国家级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规划、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不设区的市、自治县)的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第二章是编制规划共同适用的程序规定。
程序是实体的保证。只有实体,没有程序,再好的实体也难以实现。《条例》力图用规范的程序,保证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目前《条例》设计的程序包括:前期工作、起草、衔接、论证、批准、公布、评估、修订。这些程序是各级各类规划都应该履行的,在本章中,分别对这些环节进行了规定,后面各章则仅对有特殊要求的环节进行规定。《条例》确立了几项重要制度。
一是民主参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例下规划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编制过程的民主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例下,规划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市场,靠引导企业、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编制规划的过程是协调各市场主体利益,统一认识的过程,这样,才能使规划目标变成各市场主体的内在意志和自觉行为。为此,在规划起草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尽可能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条例》规定,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公众参与的制度。进而具体规定,编制规划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征求本级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意见。并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编制规划的部门应当公布规范草案或者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二是规划衔接制度。规划衔接是保障各级各类规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条例》对此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一是对衔接主体、衔接具体要求作了规范。即由编制规划的部门将规划草案送有关部门进行衔接。有关部门在自收到规划草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衔接意见。二是强调规划之间必须衔接。未经衔接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和公布实施。三是提出了规划衔接的原则,即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下级政府的规划要服从上级政府的规划,同级政府的规划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除一般程序外,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各章中还具体规定了要与哪些规划进行衔接、衔接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处理方式等,由于是程序性法规,《条例》没有对衔接内容进行规定。我们认为,衔接的重点包括:重要宏观调控目标的衔接;确需国家统一布局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需要政府安排投资的领域要衔接;政策手段的衔接,以避免相关规划因不同政策手段的运用导致政策效果相互抵消或失效。规划衔接是一项目前相对薄弱的工作,各部门、各地区都要积极探索,逐步形成规范的规划衔接机制。
三是专家咨询制度。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条例》提出了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制度,由不代表部门利益的、有广泛代表性的、非政府的规划咨询委员会,或者由编制规划的部门自行组织专家组,对规划草案进行论证。《条例》还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应当组建规划咨询委员会,这里面有几层含义。一是所有规划都必须论证,未经论证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和公布实施。二是论证的主体可以是规划咨询委员会,也可能是专家组。三是考虑到经费、专家资源等现实情况,没有要求各部门、市县级发改委都组建规划咨询委员会,市县级规划也可以委托省级规划咨询委员会进行论证。
四是批准公布制度。《条例》对规划报批所需的材料进行了详细规定。一是规划草案;二是规划编制说明,包括规划编制过程、征求意见和衔接、论证情况,衔接、论证中未予采纳的重要意见及其理由;三是论证报告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如环评法要求的环评报告等。针对目前相当多规划在编制、批准后就“存档入柜”的问题,《条例》还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的外,规划经法定程序决定(指部门自编自批)或者批准(指自编他人批)后应当及时公布。
五是评估修订制度。规划评估是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要改变规划编制时轰轰烈烈,编制完成后高高挂起的状况,必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方式之一就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开展规划评估工作。这也是一些市场经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条例》规定,编制规划的部门可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同时规定,规划由编制部门自行评估,也可以委托其他机构评估。理论上讲,评估工作应当由第三方进行而不应“自编自评”,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论的客观性。但考虑到现实情况,有些规划第三方不了解编制背景,难以进行评估,所以《条例》没有排除由编制者自行评估的情况。
为增强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条例》还明确规定,经评估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编制规划的部门应当提出规划修订方案,按照编制程序决定或者报请批准并及时公布。
第三章是总体规划。
《条例》明确,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在本级各类规划中具有统领地位,其他规划应当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除一般程序外,《条例》还针对总体规划的特点做了两项规定。一是国家总体规划和省级总体规划应当经规划咨询委员会论证,市县级总体规划可以由本级政府有关部门组建的规划咨询委员会论证,也可以自行组织论证,当然,还可以委托省里的规划咨询委员会论证。二是国家总体规划或者省级总体规划草案送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前,应当听取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同级政治协商会议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
第四章是专项规划。
《条例》规定,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依据。为避免规划过多过滥,《条例》对适宜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的领域进行了界定,并规定,这些领域中需要编制省级、市县级专项规划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条例》对专项规划编制还做了两点特殊规定。一是关于专项规划的论证,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可以组织专家组织进行论证,但为了保证专家意见全面、客观、公正,专家组成员中本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当不少于三分之一。二是关于组织协调工作,编制规划的部门应当在专项规划编制前拟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衔接单位、论证方式、进度安排和批准单位等,并送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商有关部门提出需要国务院审批的专项规划计划,报国务院审定。
第五章是区域规划。
《条例》明确,区域规划是指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条例》中重点对跨省(区、市)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了规划。重点一是明确了适宜编制跨省(区、市)区域规划的地区,包括: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地区;以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特大城市为依托的都市经济圈地区;国家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或者保护地区;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地区。二是规范了跨省(区、市)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人口、经济增长等的预测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各类功能区的划分及其定位;区域协调机制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其他需要统筹规划的事项。为了保证规划之间相衔接,《条例》特别规定,编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的要求。
第六章是附则。
主要明确了规划编制经费。《条例》明确,规划编制所需经费,按照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的原则,由编制规划的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后,列入部门相关的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第一部分营销环境审计
一、宏观环境
A.人口环境
人口环境中有哪些重大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机会或造成威胁?为适应这些变化和发展趋势,企业采取了哪些行动?
B.经济环境
在居民收入、物价、储蓄和信贷等方面有哪些主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将影响企业?为应对这些变化和趋势,企业采取了哪些行动?
C.生态环境
企业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成本及其可获取性的前景如何?企业在环境污染和保护方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企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D.技术环境
在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方面发生哪些主要变化?企业在这些技术领域的地位如何?
E.政治环境
法律和法规方面的哪些变化将会影响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在污染控制、就业机会均等、产品安全、广告、价格控制等领域发生了哪些会影响企业营销战略的新变化?
F.文化环境
公众对企业和企业产品持何种态度?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哪些对企业有影响的变化?
二、任务环境
A.市场
在市场规模、成长性、区域分销和赢得方面发生了哪些情况?有哪些主要的细分市场?
B.顾客
顾客的需要和购买程序如何?在企业声誉、产品质量、服务、销售队伍和价格等方面,顾客和潜在顾客是如何评价本企业及竞争对手的?不同的顾客群是如何作出购买决策的?
C.竞争者
谁是企业的主要竞争者?它们的目标、战略、优势、劣势、规模和市场份额如何?有哪些趋势将影响企业的竞争者和企业产品的替代品?
D.分销和经销商
通过哪些主要的商业渠道向顾客传送产品?各种商业渠道的效率和成长潜力如何? E.供应商
关键原材料的可获取性的前景如何?在供应商方面存在哪些变化趋势?
F.运输服务、仓储设施和财务资源的前景如何?公司的广告代理商和市场营销调研公司的效率如何?
G.公众
对企业来说,哪些公众代表了营销机会,哪些代表了问题?企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有效地应对每一糨公众?
第二部分营销战略审计
A.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是否用市场导向的术语明确地表达出来?它是否可行?
B.企业目标和营销目标
企业目标和营销目标是否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以便用以指导营销计划的制订和业绩的评价?营销目标是否与企业的竞争地位、资源和机会相适应?
C.战略
企业管理层能否清楚地说明用来达成营销目标的营销战略?此营销战略是否具有说服力?此营销战略是否适应产品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竞争者的战略以及经济状况?企业是否采用了最恰当的变量进行市场细分?它是否采用可靠的标准评价细分市场,并且选择了若干最适当的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企业是否对每个目标细分市场进行详细的描述?企业是否为每个目标细分市场开发出一套有效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组合策略?营销资源是否分配给营销组合的主要构成要素?预定用于完成这些营销目标的资源是否足够?
第三部分营销组织审计
A.正式结构
对那些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企业活动,营销副总裁是否胡足够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是否按职能、产品、细分市场、最终用户和地区对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
B.职能效率
营销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是否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工作关系?生产管理系统是否在有效地运作?产品经理能不能计划利润水平,还是只能确定一下销售量?是否有营销小组需要进一步的培训、激励、监督或评价?
C.跨职能效率
营销部门与生产、研发、采购、财务、会计以及法律等部门之间是否存在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部分营销制度审计
A.营销信息系统
营销情报系统能否提供有关顾客、潜在顾客、分销商和经销商、竞争者、供应商等方面的真实、足够和及时的信息?决策者是否要求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他们是否利用了这些调研结果?企业是否运用最好的方法进行市场和销售预测?
B.营销规划系统
营销规划系统的建设情况如何?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营销者是否有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利用?营销规划系统能否给企业带来过得去的销售目标和销售额?
C.营销控制系统
控制程序是否足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层是否定期分析各产品、市场、销售地区和分销渠道的赢利情况?企业是否定期效率进行检查?
D.新产品开发系统
企业的组织方式是否合理,以有利于新产品创意的收集、产生和筛选?企业在向新产品创意投资之前是否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之前是否进行充分的产品和市场测试?
第五部分营销效率分析
A.赢利率分析
企业各产品、市场、销售区域和分销渠道的赢利情况如何?企业是否要进入、扩大、缩小、或放弃若干细分市场?
B.成本效益分析
哪些营销活动看来花费过多?能否采取一些降低成本的措施?
第六部分营销职能审计
A.产品
企业的产品线的目标是什么?现有产品线能否支持这些目标?产品线就延伸或收缩?哪些产品应该逐步淘汰?哪些产品应该增加?购买者对本企业产品和竞争者产品的质量、特点、式样、品牌等方面的认识和态度如何?产品和名牌战略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B.价格
定价的目标、政策、战略和程序分别是什么?定价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需求和竞争等标准?顾客是否认为顶一个价格与其价值相符?有关需求的价格弹性、经验曲线效应以及竞争对手的价格和价格政策等,企业管理层了解多少?企业的价格政策与分销商、经销商和供应商的要求以及政府法令一致的程度如何?
C.分销
企业的分销目标和分销战略分别是什么?企业的市场覆盖面和服务是否足够?分销商、经销商、制造商代表、经纪人、代理商等渠道成员的效率如何?企业是否考虑过改变其分销渠道?
D.广告、销售促进、宣传和直销
企业的广告目标是什么?广告支出是否合理?广告费用是否适宜?广告主题及其文稿是否有效?顾客和其他社会公众对本企业的广告有何看法?广告媒体是否是经过精心筛选后确定的?企业内部的广告人员是否足够?销售促进的预算是否足够?是否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各种销售促进工具,如赠品、赠券、展销和销售竞赛等?公共关系部门的职员是否精明强干并且富有创造性?企业是否充分利用了直销、在线营销和数据库营销?
E.销售队伍
人事考核通常是有三种考核项目组合而成的,包括成绩考核(业绩考核)、态度考核和能力考核。
第1节——成绩考核(业绩考核)
(1)、成绩考核乃是针对“职务的完成度”来做参考的标准。
①、评估何物 在一定的期间内(6个月或最长1年以内的期间)工作的进行状况、及完成了多少以“过去式”来加以评估。
②、考核方法 对照职务标准在考核的原则下进行。部下只有一个人时也要确实执行。
③、考核要素 考核其“工作量”、“工作质”、“目标达成度”、“指导·教育”。但诺是属一般职列中间指导职的话,则尽可能地就分类别目标的完成度加以评估。也就是将每一项目被确认的工作在绝对评估的基准之下进行A、B、C、D的评分,进而做到对这个考核的要素别进行评估。
④自我评估与回馈 工作别达成度的评估,如果可能的话则先有本人来作自我评估。再有专属上司(第一考核者)来进行评估,在这之中特别是看法不同的地方则必须在沟通从这项沟通谈话中,确定目前的指导计划及自我启发目标,在与能力开发相结合。
⑤、考核的活用目的 以上述的能力开发为重点的同时,在检查上则以当前的成绩(业绩)为重。
(2)、重视第一考核者的评估。
在实际的工作对较远的人是较不清数的,所以在成绩考核时无论如何都以第一考核者的意见为中心。而第二、第三考核者则站在辅助性的立场对成绩考核时绝对评价有所影响。
此外,人事部常对考核者的评估加以调整,但对实际状况的了解是绝对比不上其直属上司的,所以成绩考核者诺可能的话,希望做到无第二考核者可调整的原则。
所谓绝对评价——评估每一个员工在工作方面“什么工作做了多少”的核对事项的成果。在能力方面也比照每一个等级的职能资格里所规定的职能标准做“是否充分完成”“是否达到标准”“是否表现太差”的审核。
所谓的相对评价——在各组之中从各审核要素中排列出被考核者的优劣、顺位、分出优良可等的评估方法。
(3)、业绩乃是从发挥能力中增减工作。
考核的方法 比照各职能资格等级的能力标准,原来其本人目前是否已达其标准中进行 绝对假乃是其原本应有的态度。
但是,能力诺不从职务的发挥成果中发现的话就无法捕捉了。也就是看着成绩或业绩来衡量。
成绩关系着交代下来的职务的完成,所以至于其职务是否适合对方的职务等级则不是问题。
此外,业绩乃是指在对扩大、加强自己的职务是所拥有的自信程度的评估,但实际上仍须从结果中斟酌其工作的难易度并予以增减,依其增减程度在属下本人的职能资格等级的程度里加以评估,这点须重点注意。
第2节——态度考核
态度考核可以说是担负着成绩与能力考核的桥梁作用。
(1)、评估何物 以“过去式”评估在一定的评定期间内、本人对身为组织的一员的自觉及实际在工作上的热诚、态度与行动。
(2)、成立的条件 整理出样的态度、行为才是员工应有的形象。并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求全体员工彻底实行。(3)、考核的方法 视为一般“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以成绩考核相同的方法实行。(4)、考核要素 在态度考核中必须注意的要项主要有下列几点:规律、责任心是态度考核基础。总之,不管是担任何种工作的员工都有自觉性,再其次才是有协调性与积极性。
规律态度——遵守团体中的规律:
责任心(感)——不论在什么状况下,都要完成所被委派的任务。协调性——就算是自己职务范围以外的工作,如果对全体来说是有益的话,则应自动自发的去协助。
积极性——除了一如既往的完成自己的职务,还要自动自发的随时改善。
第3节——能力考核
(1)、能力考核是归纳每一个阶段的能力。
①、评估何物把能力归纳成每一个职务等级并列出标准。以“过去式”来评估是否具备了解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依照“职务标准”来加以评估。
②、成立的条件在每一个职务等级里所被期待的能力须得到全公司的认同才行。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是否给予了与此能力相当的职务,例如:在评估第五级的能力时,若不给他与第五级相当的工作而只给她比第五级简单的工作的话,则无法做出精确的能力评估。
(2)、能力可分为基本能力与熟悉能力。
第4节——考核要素
虽然是比照标准对此人的能力做整体的判断。但就其要素来看可分为基本(学习)能力、(经验)能力。
所谓的基本能力是指在达成勤务时的基本素质,是可透过学习所训练的来的。
低碳层面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指标选取原则
构建低碳经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要体现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特点;其次要相对全面, 能够体现某一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再次还要考虑指标数据的可得性。为此文章借鉴层次分析的层次划分理念, 在目标层 (M) 和指标层 (X) 中间设置准则层 (Z) , 通过准则层将指标体系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体现对城市低碳经济综合实力的衡量。选取的准则层有综合经济实力 (Z1) 、低能耗行业实力 (Z2) 、碳源控制水平 (Z3) 、环境保护水平 (Z4) 、碳吸收水平 (Z5) 和低碳经济发展前景 (Z6) 。
(二) 指标的方向与指标体系
根据准则层所选取的具体指标对城市低碳经济的影响, 分为正向的影响和反向的影响。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三)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由于涉及的地级城市较多, 部分城市的数据统计不全面, 充分考虑数据的全面和可得性, 本文选取2009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实证分析材料。数据主要从统计年鉴获得 (见参考资料) , 为避免数据缺少给分析结果造成影响, 在做统计分析时, 部分城市存在的少量缺失数据采用均值代替的方法进行了弥补, 本文还采用相应统计方法, 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
实证分析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竞争力
(一) 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
1.运用SPSS软件将标准化处理好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相关系数矩阵和特征值以及累计贡献率, 通过载荷矩阵和累计贡献率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竞争力进行排名。
2.所提取主成分的解释度
通过对图1的观察发现, 公因子的方差处于0.871与0.975之间, 解释度较好, 说明所提取的主成分能够较好地代替其他指标对城市的低碳经济竞争力进行反映。
3.累计贡献率与主成分的确定
通常选择累计贡献率Mk≥85%的标准来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k代表提取的主成分个数) , 为了使选择的主成分能够综合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 本文选择Mk≥90%的标准确定8个主成分 (具体见表2) 。设第k个主成分为Fk, 则主成分分别为F1、F2、F3、F4、F5、F6、F7、F8。利用主成分F做线性组合, 并以每个主成分Fk的方差贡献率Ak作为权数构造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函数:
将计算出的Y进行排序即得到城市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排名 (结果见表3) 。
4.结果分析
通过表3的结果会发现每一个城市主成分的得分都存在负值, 也就是说在低碳经济发展发展中, 各样本城市都有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领域。表2中的累计贡献率显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小于50%, 由于指标的选取考虑了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 这说明第一主成分不能代替所有指标对目标进行较好地解释, 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的水平。
经济总量与城市的低碳竞争力排指标, 这和以前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比较之间存在很大区别。从排名情况来看, 北京、沈阳、沧州、大连、石家庄、秦皇岛、青岛这七个城市排在前七位, 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样本城市的平均水平之上, 得分都是正数, 而其余13个城市在平均水平之下。北京得分最高, 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的得分。但是北京存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弱势领域。从评价结果中不难发现, 北京在主成分F4、F5、F6和F7的得分都是负值, 这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是26.64%, 在整体贡献率里比重较大, 直接降低了北京的总体得分。通过分析因子载荷阵 (表4) 中与F4、F5、F6、F7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指标来看:北京在国土面积、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能源消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方面存在劣势。
沈阳、大连是辽东半岛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 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排名也很靠前。这两个城市的因子得分也存在相似性, F2、F4、F8三个主成分的得分都是负值, 这是区域经发展导致的结果, 作为“亚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两者在城市发展的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河北省在前七个城市中占的最多, 有沧州、石家庄和秦皇岛, 特殊的一点是排名前七的城市中第一主成分得分为负值只有沧州和秦皇岛。沧州地区生产总值在前七个城市中处于倒数第二位, 总量仅是青岛的一半多一点, 但是低碳竞争力却排在第三位, 再一次证明了生产总值不是决定一个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决定因素。沧州F1得分虽然在平均水平以下, 但是F2、F3、F4、F5的得分却远远超过平均水平, 影响这四个主成分的影响因素中, 第三产业占比 (X5) 、人均能源消费 (X7) 和单位GDP能耗 (X9) 相关系数较高, 而沧州在这些方面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在所有样本城市里面, 青岛市是唯一一个排在前七位的山东半岛城市, 从得分来看青岛的得分比较均匀大部分指标均在平均发展水平以上, 只有第二主成分在平均水平以下。与第二主成分相关性较高的指标有:第三产业占比 (X5)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 (X6) 、人均能源消费 (X7) 、人均国土面积 (X17) 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从业人员 (X20) , 青岛的这些指标均处于样本城市的平均水平以下, 导致了竞争力排名的落后。
天津和济南分别是环渤海和山东半岛亚区域经济主要的龙头城市之一, 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但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名并不靠前, 处于所有样本城市的中间位置。从历史来看, 天津是我国近代最早的重工业基地之一, 也是我国开放较早的城市之一, 经济技术基础较好, 传统工业发达, 这是天津发展的优势。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却存在劣势, 从数据分析来看F3、F6、F7和F8得分都未负值, F3累计贡献率较高, 在影响F3的因素中, 人均能源消费量 (X7) 、工业烟尘排放量 (X13) 、人均绿地面积 (X1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X16) 天津发展处于样本城市的平均发展水平之下。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 综合经济实力较好, 工业门类齐全重工业发达。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劣势方面和天津又很多类似的地方, 在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模型所选择的指标体系里面, 济南除了存在天津的劣势外, 人均绿地面积 (X15) 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X16) 两个指标的发展水平也处在样本城市低碳经济平均发展水平之下。
(二) 按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进行划分
从样本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得分来看, 北京得分远远超过其他城市, 因此在环渤海经济圈内, 北京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的城市;沈阳、沧州、大连、石家庄、秦皇岛、青岛这六个城市属于本地区低碳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潍坊、天津、烟台、济南、丹东、葫芦岛、唐山这七个城市样本城市平均低碳发展水平这下, 但是与平均发展水平差距不是很大, 可以归入低碳水平发展相对低的城市;锦州、威海、滨州、营口、东营、盘锦这六个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
结论及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文章在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选择样本城市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样本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排名结果, 并对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简单分类。通过分析发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力是一个城市综合性发展水平的比较, 不同于以往综合经济实力的比较, 经济实力是一个城市低碳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但是二者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关系。考虑到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和构建的指标体系以及所选样本数据的局限性, 文章得出的结果只是环渤海经济圈样本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 与其他区域相比, 可能本地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整体都比较低。
从样本城市的分析中发现各个城市都存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弱势, 结合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本文构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提出提高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如下:
第一, 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一个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性水平, 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城市都有低碳经济发展的弱势, 所以城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措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北京的竞争力排在第一位,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范围仅限于环渤海经济圈, 只能说明北京的竞争力相对较高, 通过主成分得分会发现北京在人均能源消耗和固体废物利用方面处于弱势, 因此应该采取措施降低全市能源消耗水平, 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天津、济南应该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倡导使用新能源,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其他城市也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 尊重发展规律, 依靠科技力量。从一种发展模式到另一种发展模式转变需要经历过程。天津、济南、沈阳等原先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 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逐步控制能耗和碳排放量。而重工业较少的城市则可以选择优先发展能耗低的行业。科技是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为低能耗、低污染和新能源的实现最终还是要着落在科技上面, 因此应该鼓励科技创新, 促进科技进步。
第三, 支持第三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较低的行业, 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上面有巨大优势。环渤海经济圈绝大部分城市是沿海城市,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既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又能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政府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政府政策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水平。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倡导节约合理利用资源, 循环综合利用“三废”产品, 做到物尽其用, 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孙老师:对,真的很重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点。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你们又以形象思维见长,要用一两句话概括出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你们来说确实不易。
丁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多好,还是写少好?
孙老师:通过平时观察,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疑问。总结一下,你们常犯三种错误。第一,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不能简洁明了。第二,删留不当。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第三,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丁丁:孙老师,您说得太对了,确实符合我们的实际。那么,有什么诀窍吗?
孙老师:当然有了!任何学习都是有方法的。下面我就以几篇文章为例,具体谈一谈如何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首先,介绍“六要素概括法”,这主要是针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来说的,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种体裁的文章居多,所以我要重点介绍它。我们在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必须抓住“六要素”:即罗列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事情发生的时间:一天午后;地点:柴进庄上;主人公:林冲、洪教头;起因:洪教头看不起林冲,以为他没有真本事,想和林冲比试,林冲再三推让不过,只好答应;经过:比武中,洪教头咄咄逼人,林冲一让再让;结果:洪教头被打倒在地,灰溜溜地走了。把这六要素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天午后,在柴进庄上,洪教头想和林冲比试,林冲再三推让不过,只好答应;比武时,洪教头咄咄逼人,林冲一让再让,最后洪教头被打倒在地,灰溜溜地走了。
丁丁:太好了。以后遇到写人记事的文章,我就不怕了。不过,要遇到其他体裁的文章,比如说写景状物的文章,您一定也有“锦囊妙计”吧!
孙老师:也很简单。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称为“时空概括法”,因为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按照空间或时间顺序来介绍“景”或“物”的。因此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做到“三看”:看顺序;看分别写了什么景物;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如《莫高窟》一课,主要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了彩塑的个性和神态以及宏伟绚丽的壁画和藏经洞的珍贵文物。
丁丁:我听明白了。以后我要根据不同的体裁,选用不同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保证“万无一失”了吧!
孙老师:可以这么说。但是,我还想向你介绍一种通用的方法,那就是“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你需要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变色龙》,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一天清晨,“我们”采摘四季豆的时候,被变色龙吓了一跳;第二大段主要写“我们”观察到变色龙快速捕捉食物和“会变色”的特点;第三大段主要写“我们”将这只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天清晨,“我们”采摘四季豆的时候,被变色龙吓了一跳;“我们”观察到变色龙快速捕捉食物和“会变色”的特点,并将这只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
丁丁:这回我彻底明白了,以后再也不怕给文章概括主要内容了。谢谢您的“灵丹妙药”。
孙老师:以上是我给你介绍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挺实用的。不过,如果你不认真读课文,不仔细思考,恐怕任何“灵丹妙药”也不灵了!
丁丁:好的,孙老师,我记住了,谢谢您!
【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09-25
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11-07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09-29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主要特点09-30
公司主要经济指标预测06-04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07-18
经济信息中心主要工作计划07-10
课文白杨的主要内容06-08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06-17
枣核的课文主要内容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