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精选7篇)

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篇1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孩子们,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在孩子们毕业典礼的时刻,作为家长代表讲几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做家长的感谢和感动的之情。我想说三句话。

第一句是孩子们长大了!许多家长应该还能记得第一天送孩子上学的场景,当时实在想像不到他们变化这么快,进步这么大。从前胆怯羞涩的现在变的活泼大方,从前任性、淘气的现在变的知礼节、懂道理,这让我们做家长的很欣慰、很自豪。孩子们不论从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还是生活自力能力都在不断进步,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令人吃惊的变化。

第二句是老师们辛苦了!孩子们之所以进步这么大,点滴的成长都凝结着老师们的爱心和辛劳。中小学老师主要保证教学质量就足够了,而幼儿园的老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要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以及孩子们健康性格的塑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句是今天是新的起点!看到**班制作的留念光盘上,老师写给孩子们的话,让我十分感动,为这份朝夕相处的师生情、母子情,和小朋友们之间的纯真情谊而感动。离别是让人感怀的事情,所以我今天不讲离别的话,其实每一个终点的到来都是另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孩子们今天毕业了,这既是他们求学、成长历程中的新阶段,也是孩子们与老师之间、孩子们之间感情发展的新阶段。所以我希望这种纯真的师生情、母子情、同学情能一直延续,历久弥真,也希望我们家长能与老师成为朋友,共同关注、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福,祝福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祝福我们的老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篇2

朕私下想, 诸位书生必是极好的。众爱卿均是高帅富, 众爱妃均是白富美。但是, 请你们记住:事业有成的、当领导的, 往往都是矮矬穷———我们的领导除外。因为, 法律只评价客观行为, 而不关心主体形象。最后一刻, 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浙大精神和之江印象, 好不好?

竺校长曾经问过两个问题, “到浙大来干什么, 将来毕业要做什么样的人”。你们说, 到浙大来混, 将来要做一个混混。但是, 浙大毕业生不能做个小混混, 要做个敢爱、敢恨、敢裸奔的文艺混混。潘靓超同学有这样的气质———身材那么差还敢光着出来混。他的行为, 充分的阐释了浙大的草根精神。记着, 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混……要不然, 竺校长会去找你商量的, 老校长可伤不起啊。

紫金港、西溪、玉泉、之江、华家池, 浙江大学每一个校区都带着水字, 浙江二字一半是水, 所以, 浙江大学是中国最水的大学, 但是, 我们的毕业生绝对不能做水货, 我们今天不能做富二代, 我们也不要去当屌丝。

事实上, 浙大绝对不是水校, 在各大排行榜中, 我们常年排第三。在江湖, 人称小三。这种小三精神, 也是浙大人特有的人生哲学:只做不说, 明知没地位, 坚信有机会。而且, 在武书连的流行排行榜中, 浙大已经排第一。至于你们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其实, 第三还是第一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浙大从来没有二过。但是, 即使有一天浙大二了, 我们也会死心塌地地爱她, 这就是母校。

紫金港校区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大一的女生数量多, 质量好。

玉泉校区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工科猥琐男钱多人傻好管理。

之江呢, 山高、林密、路远, 是一个来了, 想走都走不了的地方。虽然有Y5公交车, 却像你们的校园爱情一样, 总也等不来, 即使来了, 也到不了终点, 总得中途换车, 而且不止换一次。

之江校区是猫的世界, 光华法学院的院徽吉祥物应该是光华猫。我们的领导也可以称为猫王。但是, 浙大校徽的标志是求是鹰, 所以, 我们心中, 法学院的院徽应当是———猫头鹰。法学院的毕业生因此应当有猫头鹰的气质:黑夜给了你们黑色的眼睛, 我们却要用它寻找光明。当然, 猫头鹰精神还有另外一种———能走猫步, 能干鸟事。

大学有监狱相同之处, 进来的时候, 要学习做人, 出去的时候, 要好好做人。你们经历了三年, 两年的有期徒刑, 有的人是打着游戏度过的, 有的人是打着kiss度过的, 有的人是打着酱油度过的, 不管你们曾经打过什么, 你们统统刑满释放。出去后, 要记得, 得人品者得天下, 要以德服人。最后, 请让我以老师的名义说声:真的爱你。

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你们学习生涯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仪式——高中毕业典礼。今天,老师和家长将和你们一起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一起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一起回忆走过的难忘岁月,一起送你们踏上新的征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各位领导,向圆满完成高中学业、即将拿到毕业证书的全体高三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前来参加毕业典礼的各位家长表示真诚的感谢!

一晃高中三年过去了,你们从天真、单纯、稚嫩的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有个性、有责任感的青年。现在,你们将迎来人生中一个新的季节。你们即将跨出二中的校门,去开启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去攀登人生更高的山峰。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母校了。但是你们的身影,和你们在一起生活的这段美好的时光和彼此拥有的美好的情怀,都将留在老师的记忆深处。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对老师辛勤工作最丰厚的回报,也是老师职业生命的最有价值的体现。

今天,当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我希望你们勿忘母校。记住二中尊重个性、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传统,记住二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记住二中严谨的学风、和谐的校风、求真务实的作风,记住二中为同学们创设的宽松、民主、开放、融洽的学习氛围和优美的学习环境,记住曾培养过你们的可亲可敬的老师们!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二中是你们的母校,恩师对你们有如父母般的深情,同学们应该深深地体味并铭记在心!现在,我提议: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对辛勤培养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同学们,现在你们是学业上的成功者,我更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你们能够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像题写在我校古老校门上的两句话所说的那样:“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这才是你们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此,我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走到哪里、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做到:“充满爱心,敬业乐群,厚德笃学”。

爱,是我们生活与生命中的本原和动力。一切源自爱,一切因为爱。因为爱,所以我们要回报养育了自己十几年的父母因为爱,所以我们能为他人、为集体、为事业、为国家奉献个人的一切;因为爱,所以我们充满热情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冰心老人说过:“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将人生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也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洒,却不是悲凉。”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理解爱、享受爱和创造爱。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的老师、同学踊跃捐款,倾囊相助,使爱升华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我希望同学们永远都能做一个有大爱的人,有大爱必然有大的作为。回想起和同学们相处的日子,是爱让我们彼此拥有了幸福、信任和坦诚,老师的每一句叮嘱和唠叨、每一句鼓励和批评都缘自爱,这样的爱是无私的,这样的爱是永恒的。

敬业,就是要把事业放在首位,做到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注重真才实学,不慕虚名;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肯于奉献,肯于为做好一件事而去吃苦,体现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乐群,就是不分地域、不分家境、不分学业成就高低,与所在的环境、所处的群体和谐一致,彼此包容。

厚德,是要具有良好的品德:要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既能正视挑战,参与竞争,又能关心他人,发扬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集体观念、良好的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自尊、自主、自强、自信。笃学,就是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主动思考、探索、质疑。

同学们,“充满爱心,敬业乐群,厚德笃学”应当成为你们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希望你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它发扬光大。

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对人生大大小小的挑战,我希望你们都能不急不躁,沉着应对;树立必胜的信念,向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所有的老师衷心祝福你们,所有的亲人、挚友期待着你们!

我相信,你们都会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相信你们在人生的拼搏中一定会表现出大智慧、大抱负和大手笔!

2013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篇4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在这个洋溢着青春活力、收获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全体师生欢聚在这里,举行 2013高中毕业典礼。在此,我向经过三年努力学习,圆满完成高中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培育同学们健康成长、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年来,同学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为一中的发展和事业的腾飞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毕业年级,大家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其它年级的同学树立了榜样。在同学们满载收获,背上行囊,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想送给你们一些话,希望你们带着这些话,且行且思,走向更加开阔明朗的人生。

一是调整心态,积极备考,争创佳绩。高考在即,不论过去的成绩如何,目前我们都要以良好的心态迎接2天后的挑战。我们每个人虽然对高考的期望值都很高,都渴望成功,但如果太急功近利地关注于考试成绩,就会让自己的头脑充满对未来的担忧,而难以集中精力。因此,这时应该专注于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认真梳理知识系统,让自己以平静的心走进考场,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展现自己的实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母校。

二是志存高远,勇于担当,追求卓越。高中毕业,不是学习生活的结束,高考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仍可以选择在我校复读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功的含义不在于让自己事事做最优秀的人,而在于时时做最好的自己。同学们有理想、意气风发,敢闯敢干,这是我们的优势,我衷心地祝愿大家要充分把优势发挥好,戒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畏困难,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在新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当楷模、做样板,建新功,立伟业。

三是学会感恩,宽以待人,心存感激。我们要时常心存感激,不管间隔多久,都不会忘记母校的培育之恩,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之情,不会忘记同学纯真的友谊。因为老师,是值得永远尊重的人。不管同学在跟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有多少好的回忆,不好的回忆,不管大家对老师有多少爱、多少恨,在今天毕业典礼的这一刻,就让它全部消解,只留下一幕幕美好的回忆。就像我今天回忆起小时候被母亲打的时

1候,心中产生的是一种幸福感,可是当时挨打的时候,每次都恨不得跳到河里不出来。其实,不管老师多么严厉,包含的都是对你的一种期待,一种爱。在新的集体中或者步入社会以后,我希望大家时常拥有一颗感恩与宽容之心。学会感恩,我们才会懂得关心他人,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家乡,从而拥有阳光、充实的人生。学会宽容,我们就会理解他人,悦纳他人,包容与不计较也使自己时刻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为迎接未来激烈的挑战,赢得更加饱满的精力去奠定实力……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告别熟悉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无限广阔而美好的前景已展现在大家面前,等待大家建功立业。望着你们即将离去的身影我们有太多的不舍和牵挂,看着你们朝气蓬勃的面庞和坚定执着的步伐,我们有了更多的欣慰和自豪。母校将永远祝福你们,永远惦记着你们!母校将永远期待着你们捷报频传,取得更大的成就!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母校的发展,一中的明天会因你们而更加美好!

最后预祝大家在高考中勇夺桂冠,迈进理想的大学!

北大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篇5

大家好!首先祝贺届的同学们能够完成在社会学系的学习,顺利毕业。恭喜你们!

你们通过这些年的学习,熟悉了社会学的方方面面。关于社会学是什么,也许已经形成了一种清晰的印象。但是在今天,我想和你们再谈谈社会学是什么,一种也许和人们的印象不太一样的对于社会学的理解。

我想从孔德谈起。我们在教科书上都学到过,孔德是社会学这个概念的创造者,他主张实证主义的方法和理论。但教科书上往往一带而过、着墨不多的是,孔德后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晚年,孔德把实证的社会学的目标看作是建立一种“人的宗教”。这种宗教,孔德明确的说,“以爱为原则”。可以说,这是一种爱的宗教。它不是建立在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上,而是建立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着的人们的广泛连结、彼此相爱的基础上。

所以你看,社会学,其实是一门关于爱的科学。我们所学习的,其实守于爱的知识。

也许你会问,爱需要学习,需要知识,甚至需要一门学科吗?爱不是一种个人的感情、一种自然发生的欲望、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吗?我们只要跟随自己的感觉,follow your heart,不就足够了吗?

但是爱并不简单。关于爱的本性、爱的行动、爱的目标,有种着种.种的误解和误区。

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望,它们常常被误解为爱。因为它们常常体现为对于欲望对象的一种渴望、希望和对象发生一种联系,甚至结为一体。比如我现在口渴了,我看见这杯水,我对它产生了一种渴望,希望和它发生一种关系,并结为一体。这是爱吗?(在这种结合为一体中,我消灭了对方的存在和自由,用以满足我的目的。这不是爱。)

真正的爱,不是将所爱的对象作为手段,而是作为目的。

将所爱者作为目的,这意味着我们想要帮助所爱的人追求他自己的善、达成他的目标、获得他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我们希望我们所爱的对象拥有完全的主体性、和完全的自由。因为只有拥有自由的主体才能有意义的去追求善、设定目标、得到幸福。因此,真正的爱有着一种独特的标志:它意愿着所爱对象的自由。它不渴望限制这种自由,不渴望征服对方,不渴望对方臣服于自己的意志。它渴望的是基于彼此自由意志的自由之爱。为此,它要为对方争取自由,并宁愿以勇气和坚毅去承担这种自由可能给自己带来痛苦。

这样去爱一个人是不容易的。更不容易的,是这样去爱许许多多的人,爱每一个人,爱众生。爱虽然往往在一个特殊的时空,针对一个特殊的对象发生,但是它的本性,就如同光,要流溢向整个世界。爱渴望成为普遍的;或者说只有在普遍中才完全的、纯粹的成为它自身。我们爱自己的父母,我们爱身边的恋人,我们爱自己的朋友。但是只有当我们学会了爱更多的人,爱陌生人,爱每一颗灵魂,爱整个世界,我们才真正触及了纯粹之爱的核心。在这里,爱不再以被爱者的某些特性为条件,而真正成为无条件的对每一位存在者之存在的肯定。在这时,我们才接近了“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地。

这样的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为日常、切近、和具体的行动。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夫妇之爱是具体的。朋友间的友爱是具体的。邻里互助,共同管理社区事务,是具体的。在公益组织中,帮助弱势者和贫困者,是具体的。在职业团体中,与其他的劳动者团结互助,是具体的。在社交媒体上帮助遭受不幸和不公的人发出声音,是具体的。在这千千万万具体而微的行动中,我们与他人建立着联系,我们把他人作为目的,我们意愿着他们的善和他们的自由——我们在爱着。这种爱是困难的。但它是幸福的,正如孔德认为,它是通往个体和普遍幸福的真实的道路。它甚至是拯救性的,在一个半世纪前,它拯救过另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孤寂的灵魂,当他梦想到:自由的人民在自由的土地上自由的相爱。

愿你们怀有这社会学的梦想。祝福你们!

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校长发言致辞 篇6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请各位家长和高三全体同学回来学校,既是为高考填报志愿作动员,也是作为简单的毕业典礼,为同学们的远行祝福。首先,为你们高考取得成功表示最热烈祝贺,为你们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感受:

一是感谢。我要代表学校感谢全体同学在今年高考中的优异表现,感谢我们高三老师一年来的辛勤工作,感谢全体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虽然还有个别同学的高考成绩不尽人意,但从学校总的成绩来说,可以认为是辉煌。264人上本科线,57.4%列全市第六的本科升学率;455人上专科线,98.9%列全市第二的专科升学率,成为惠州八中的历史之最,远超过市教育局给我们的高考指标任务。从同学们的升高中考试成绩、从学校办学实力来衡量,我们的进步是显著的。这样的进步,也许别的学校也有,但出现在八中、特别是在去年与华罗庚中学分开独立办学、有不少领导老师调到华罗庚中学工作的情况下取得,实在不容易。这靠的是同学的努力学习、靠的是家长们的理解信任,靠的是我们全体老师辛勤工作。所以,今天我首先要说的感受是感谢,感谢你们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帮助学校走出困境。

二是母爱。我想先向同学们讲一个感人的场面:26日下午高考放榜,下午5点开始,我们高三老师就聚在学校上网查同学们的成绩。但有几个班主任老师参加中考改卷或出差,不能及时查到同学的成绩。6点半,我们集中吃饭,开始上菜了,老师们还不停地打电话给同学们打听考试成绩,直到听到全部同学的成绩后才肯开始吃,那时已快晚上8点了。虽然饭菜已凉了,但由于有好消息,老师们吃得还是很开心。我注意观察了老师们打电话时的表情,从老师们“yes、yes”的欢呼声和“oh”的惋惜声中,听出了老师的“母爱”情怀。我们的老师,也象我们的父母一样,焦虑地等待着同学的喜讯,为我们欢呼、为我们惋惜。

最近,网络上盛传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对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讲话,“根叔”用“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精彩阐述了母校的含义。根叔的“理论”,让我重新认识“母校、老师、母爱”。三年的高中学习,也许留下些许的遗憾和不愉快,甚至还有个别的怨恨,但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要记住,你们曾经拥有过母校的爱、老师的真诚。“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歌词中“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大家应该非常熟悉,这就是母爱吧。同学们,常回家看看,这里有着你们的足迹,有着你们永恒的记忆。

三是读大学。今天,我最想说的是:今天同学们完成的仅是考大学的任务,但绝对不等于你就是真正的大学生。只有认认真真完成学业、拿到毕业文凭并有所成长、有所感悟才算是真正的大学生。大学生活确实很美好,少了很多中学的清规戒律约束和父母的唠叨,多了很多的自由和诱惑,网络虚拟世界的大胆设想和随意生活、悠静的大学校园谈情说爱的氛围,确实是轻松、浪漫。但这不是大学生活的真谛。大学最可爱的是有一大批有高深学问、对人生有很多感悟的教授们,他们会教你知识、告诉你人生的意义,你要认真地感受和领悟。大学生活最宝贵财富的是你可以拥有一批有才华、一辈子都乐意帮助你的同学朋友。但我想告诉大家,只有那些做人忠厚老实、做事认真、学习刻苦、肯主动并无私去帮助同学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这宝贵的财富。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同学,在大学期间能多读点书、能多点感悟人生、多承担点社会和家庭责任、多交点良师益友。“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少带点怨气,勇敢地接受磨难和艰辛,祝愿你们早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篇7

不久前, 2002届的同学组织了毕业十周年返校活动, 在这个活动上, 毕业于复旦哲学系的聂晓晶校友谈到了学校的一个细节。他说道:“从复旦大门进来, 校门右侧的公告栏里, 知名的教授和不知名的员工, 两张讣告紧挨在一起, 没有因为生前在复旦的地位高低、贡献大小而有差别, 虽然有些伤感, 但令我很感动, 复旦是我们的家,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 直到生命的终点, 无论杰出或是平凡, 复旦都以他的博大和包容, 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复旦人, 这就是复旦的精神。”

五天前, 谷超豪先生不幸离开了我们;近一年来还有章培恒、丁淦林、郑祖康、林克、朱维铮和金重远等诸位先生相继离开了我们;还有是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教职员工离世;尤其是还有学生, 在复旦学习期间, 因某种原因不幸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这一切令人十分悲痛!在今天这个典礼上, 我谨代表学校和我们大家, 向这些“杰出的”和“平凡的”复旦人表示怀念!因此, 我建议大家起立, 脱帽, 为这些逝者默哀一分钟。默哀毕, 请坐下。

请原谅我用如此伤感的这段“引言”来开始我的讲话。复旦, 拥有每个时代的大师, 老一代大师的离去, 意味着新一代大师的成长。我们对他们表示怀念。这些为复旦做过奉献的逝者, 使我再一次思考关于“杰出”、“成功”和“平凡”的话题。

今天,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 在2009年的毕业典礼上, 来自西班牙的中文系女性留学生高宝乐代表本科毕业生的发言。她中文水平非常棒, 讲得更好。她说:“从今以后我们将踏入社会, 不知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有一点害怕。如今的社会总显得有那么一些功利, 社会逼迫着你赚钱、升职, 做一个成功的人。然而, 所谓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真正快乐?有多少人对失落、悲伤的人怀有怜悯?有多少人懂得去爱别人?有多少人到年老时能对这一生所做过的种种选择问心无愧?”这一连串的问题具有世界性, 很沉重, 而今天我们的毕业生仍然需要面对。

说实话, 我们都渴望成功, 渴望杰出, 但在当今社会上, 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成功者”:他们在递给你的名片上印有一摞子的官场、商场和民间组织的头衔, 这些都代表着他们复杂的社会角色, 令你眼花缭乱。他们往往极具“创造性”地去适应新的环境, 他们长袖善舞, 有很大的影响力, 甚至呼风唤雨, 所向无敌。用最近《人民日报》评论员张铁的话来描述, 他们“工于心计、圆滑世故, 一举一动都笼罩着利益的影子;他们把利益当做唯一驱动, 原则、信念都可以为了利益让路;他们吃透规则甚至潜规则, 善于钻空子、找漏洞达到自身目的”。他们可以称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典型。《人民日报》评论员总结说, 这种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 “不过是为绝对的利己主义, 穿上了一件合情合理的外衣。”因此, 他们在道德上往往引起争议, 但他们也往往得到最丰厚的回报!

然而, 对这样的“成功者”, 复旦的毕业生, 你是羡慕, 还是怨恨?

确实, “成功者”都很聪明, 甚至聪明得让人眩晕、让人着迷, 也让人羡慕。虽然聪明是成为精英的必要素质, 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智慧、判断、同情心、尤其是道德感召力等更重要的品质, 没有这些品质的极端聪明往往是“精英们”走向腐败的根源, 并对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甚至, 即便是对这种聪明的羡慕和崇拜也是危险的。Christopher Haves在《精英们为何失败?》 (《Why Elites Fail?》) 一文中警告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当你在这种羡慕中追求“出类拔萃”的时候, 对这种“聪明”的羡慕和崇拜, 将破坏你宝贵的独立思考。因此, 这种“羡慕”有害无益, 毫无价值。

与这些“成功者”作比较, 不少人也会产生怨恨。许纪霖先生认为, 怨恨者的心态也是卑微的。他认为, 怨恨源自无限的欲望, “这种怨恨反过来也会成为其往上爬的最大动力, 同时, 怨恨者又通过从比他低层次的人们那里去发泄傲慢, 从而获得更多的心理补偿, 以抵消在高层次那里所遭遇的屈辱感。怨恨者……既蔑视底层的民众、同时又仇视上流社会, 可怕的自尊与可怜的自卑奇特地纠结在一起, 形成非常扭曲的人格。”事实上, 怨恨已经使得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 并一有机会就发泄自己对更低层的傲慢。显然, 这样人格扭曲更不值得我们复旦人去追求。因此, 怨恨也是没有意义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当然要追求成功, 要追求卓越, 但是我们要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成功与卓越!

18年前, 中文系的陈思和老师、哲学学院的张汝伦老师等四位人文学者的一组“人文精神寻思录”的文章引发了全国人文学术界对这一话题持续两年多的大讨论。18年后, 四位学者再次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问题依旧存在, 所不同的是更多人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人文精神的失落, 已经导致整个社会的趣味和心态日益粗鄙。陈思和老师认为, “大学人文学科的任务就是改造人的心灵, 让人的良知不断扩大, 让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人性化。”同样, 我认为, 大学就是应当培养具有社会良知的人, 使他们成为社会道德下滑的制约因素, 为社会的良性循环而努力。这正是我们开展“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 如果我们的学生已经受益于此, 我将感到非常欣慰。

高宝乐同学在当时的发言中谈到, 她来复旦听的第一堂课就能让她感受到了复旦教师对文学的热情和对人文的关怀, 看到了复旦的精神和理想。复旦有许多这样具有感染力的学者, 就像一位同学评论的, “复旦有许多老师都是这么纯粹, 在谈到自己专业时眼睛里有掩饰不住的神采, 他们坚守的真与善, 是复旦气质的本源。”因此, 高宝乐同学的建议是, “不要放弃复旦赋予我们的理想和价值观, 往后需要我们大家把这种人文关怀和希望带到社会中并传承下去。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我们将要面对的世界是复杂的, 这个社会既有黑暗、也有光明。“神舟”的飞天和“蛟龙”的深潜可以激发我们极大的爱国热情, 但官员贪腐、百姓权利被侵、食品安全和就业压力等等, 又让我们义愤填膺, 深感失望, 恨不能把所有的丑恶都一并“掷出窗外”!但是, 恰如许纪霖先生所言, “不要说自己无可奈何, 没有选择, 不要以环境不好、现实黑暗而原谅自己的怯弱, 更不要一边诅咒黑暗, 一边加入黑暗。”“与其诅咒黑暗, 不如点亮蜡烛。这根脆弱的蜡烛, 即使不能照亮别人、照亮周围, 也能照亮你的内心, 让自己看得起自己。”

许多复旦人确实就是在这样实践着。

“人言数无味, 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 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 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 终身为动容。”

谷超豪先生这首诗, 讲述了一名典型的复旦人从最初的学术志趣到坚定的学术追求, 从有幸登上三尺讲台到终生视教育为责任和奉献的完整过程。谷先生的人生如此, 朱维铮先生、金重远先生等等, 都是如此, 他们被学生所珍爱、怀念, 不仅在于学问的高深, 更在于他们崇高的师德。朱维铮先生忍受着肿瘤晚期的剧痛上完最后一堂基础课, 金重远先生把他在复旦最后一课的日子看作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眼中复旦的博大和包容, 就是这一位位可敬、可亲的老师, 用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演绎出来的!复旦精神, 就是由这样的一代代复旦人所铸就, 他们有血有肉, 有理想有追求!更重要的是, 他们对世俗的“成功”一点也不屑, 既不羡慕, 也不怨恨!

昨天下午, 在学校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的纪念大会”上, 优秀党员、援藏数年的钟扬教授在他的“生命的高度”的演讲中谈到了他在西藏所发现的一种草本植物, 它只有数十公分的高度, 远没有高达150米的所谓的美国红杉那样伟岸, 但它扎根于海拔6000多米的高原, 它能够经受早晚45度的温差, 它虽然似乎没有其它的媒介来为它传授花粉, 但它却顽强地开花、结果、繁衍后代, 它是比美国红杉更为成功的生存竞争者。钟扬教授称其为“生存的先锋者”, 它是“成功的奠基者”, 它代表了一种“生命的高度”, 而且是一种生命的精神的高度。我想, 这也是包括钟扬教授在内的所有复旦人应具有的“精神高度”, 它足以抵抗任何 (无论是“精致的”还是“原始的”) “极端利己主义”的诱惑!

许多校友都曾讲述这样的感受:当你离开复旦, 才知道复旦的意义;当你离开复旦, 才知道复旦的信仰。今天, 你们身穿学士袍坐在这里, 期待着拨穗的时刻, 也许你们还很难沉下心来想想复旦的意义。但我想你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会深刻地体验到复旦给你们的东西, 复旦的真正意义所在。对自由的校园生活的留恋、对师生之情、同学友谊的怀念、对人生未来的焦虑和憧憬, 一遍一遍地提醒着你们:不管是继续深造, 还是进入职场, 你们都将经历与过去十多年单纯的学习生涯不同的生活阶段, 你们即将走进社会。我希望就像有校友所说, 复旦的学生不管走到世界哪个角落, 很容易互相认出来, 因为复旦人身上拥有的理想主义的情怀, 它不仅能够激励自己, 相互吸引, 也能感染周围的人。复旦人总是能够保持一份淡定和清醒, 尽管有时候有人认为这份淡定和清醒常常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 但这大概就是复旦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且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地方!复旦培养的学子, 不仅仅不应是“匠人”, 更绝对不应是人们所批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毕业典礼, 为今年的毕业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之前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你们已经各显才智, 广泛参与, 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驱散离别前的愁绪。请大家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对生活的热情, 爱自己也爱他人, 爱家庭也爱社会, 爱复旦更爱国家, 努力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 勇敢地去面对现实, 带着饱满的精神充满信心地迎接新的未来。

大概一个月前的今天, 我在中午饭后回办公室的路上, 遇到几位正在校园拍照留念的毕业生同学, 他们亲切地叫我和他们一起合影, 我非常高兴地和他们合了影, 拍照后我与他们挥手告别之际, 其中一位同学突然大声对我说道:“杨校长, 我们一定会为复旦争光添彩的!”作为校长, 我能格外地感受到, 那声响彻心扉的呼喊是发自他们内心的, 是他们毕业前对他们深爱的精神家园的庄严承诺, 使我整个下午都在回味, 沉浸在一种愉悦的、难以言表的心情中。在此, 我借此同学之言与各位共勉!我们一定会为复旦争光添彩!

上一篇:自荐信模板下载word格式下一篇: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