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篇1

◆电压(V): U=IR(电压不随电流变。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阻(Ω):R=U/I (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电阻与电流、电压没有关系。只与本身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

◆电能(J):W=UIt,W=P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

W=I2Rt,W=U2t/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KW*h也是电能的单位俗称度。1KW*h=3.6×106J

◆电热(J):Q=I2Rt(普适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电路),Q=W。所以在纯电阻电路中算电热可通过算电能来实现。注意:接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在这样的电路中计算只能用普适公式。

◆电功率(W):P=UI,P=W/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

P=I2R, 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篇2

由于受数学公式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物理公式时无法理解物理量之间的量变关系。如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I=U/R从逻辑上来说, 由于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因此在电阻不变时只能说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而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如液体压强公式P=ρhg中的h指的是从液面往下的深度, 而不是高度。学生往往以高度来理解, 得出的结果恰恰相反。还有P=F/S中的F, 学生常常以为压力F等于重力G, 其实不然, 要告诉学生压力与重力的方向是不同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还有一量多式的问题也是学生最头痛的问题如功率公式P=W/t, 这是一个定义式, 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由它可以推导出两个计算式, 分别是电功率计算式P=UI和力学功率计算式P=FV。而由P=UI又推出P=U2/R, P=I2R这些公式的得出条件是什么?在公式没有弄清楚之前, 面对物理问题的学生只能措手不及, 无法下手。

二、利用物理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1.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是较常用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公式P=U2/R, P=I2R的应用, 对于P=U2/R是指电压不变时, 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电阻越大功率越小。P=I2R是指电流不变时, 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小功率越小。可以用他们来解析串联, 并联电路中的用电器的功率问题。为什么并联的两个灯泡, 灯丝越粗的功率越大。而在串联电路中恰好相反。很显然在长度相等的两根灯丝越粗的电阻就越小, 越细的电阻就越大。在并联电路中, 电压相等由公式P=U2/R知灯丝越粗的电阻就越小, 功率就越大。在串联电路中, 电流相等由公式P=I2R知灯丝越细的电阻就越大, 功率就越大。而由P=FV可以解析为什么机动车过沙地或上坡时要挂低档位。一辆机动车出厂后, 功率基本是不变的, 因此功率不变时, 速度越小获得的动力就越大。

2. 殊途同归法

如:一同学骑自行车上坡时, 之前总要用力蹬几脚以帮助上坡, 为什么呢? (1) 利用惯性解析:由于惯性, 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以较大的速度往上运动。 (2) 利用能量的转化解析:由公式1/2mv2=mgh知由于蹬了几脚, 获得较大的动能, 上坡时转化为势能就越大, 上升的高度就越大, 如:一工人在一高1m、长5m的斜面上从底部滚一重1000N油桶上车 (摩擦力不计) , 求工人的推力。

(1) 斜面是省力杠杆。利用杠杆平衡原理F1L1=Gh可以求出F。

(2) 由公式W总=W有+W额W额=O, 因此W总=W有, 则FS=Gh可求出F。

(3) 由三角函数F=sinαG (sinα=h/S)

三、物理公式的比例运算法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函数, 初中物理中也有许多求比值的问题, 如何把比例函数运用到物理学习中来, 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甚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 体积之比是2∶5,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分析:由公式ρ=m/v可知, 对甲乙两物体分别有

ρ甲=m甲/v甲, ρ乙=m乙/v乙

所以:ρ甲/ρ乙=m甲/V甲×v乙/m乙=m甲/m乙, v乙/v甲=1/3×5/2=5/6这是常规的解法。但如果我们引用比例函数, 效果更好。由公式ρ=m/v知道ρ与m成正比, 与v成反比。因此在数据上密度之比等于质量之比1/3乘于体积之比2/5的倒数5/2。即p甲/p乙=1/3×5/2=5/6。

如在P=F/S中, F1∶F2=1∶2, S1=S2=3∶4, 求P1∶P2。利用比例运算解答过程是:看做第一种物理量F=1/2, 看做第二种物理量S=3/4, 则P=F/S= (1/2) ÷ (3/4) = (1/2) × (4/3) =2/3, 即为P1∶P2的值, 此解法根据物理同种量方可比的特性, 利用公式粗算, 相对解法一省时。

初中物理公式,必背公式 篇3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密度ρ ρ=m/v Kg/ m3 g/ Cm3 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ρ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ρ m3 Cm3 1 m3=103dm3=106cm3 1L=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初中物理公式(版) 篇4

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2欧姆定律公式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3物理量公式总结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4功相关公式

1.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2.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3.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4.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5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决定物体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为,物体质量;物体位置的高度;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被举高受到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符号为Ep,计算公式为Ep=mgh。

物体在地球表面时,计算公式为Ep=mgh;超出物体表面时,计算公式为Ep=-GMm/r

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由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以及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当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合外力包不包括重力

合外力是指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成,包括重力。除重力外,还包括物体所受的弹力、摩擦力、推力、拉力、支持力等。许多外力作用于同一个质点时,合外力的大小就是这些外力的矢量和。

1合外力计算

合外力是指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成,各力如在同一直线上同向的就相加(即各力之间的夹角为0度),在同一直线上反向的就相减(即各力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互成角度的力就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

2合外力特性

1、当合外力为零且作用于同一点时,即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

2、合外力不为零的运动,典型的例子有:变速运动、改变路径的运动。

3、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同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公式 篇5

2、瞬时速度:当△t→0时,v=△x/△t,方向为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3、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4、a(速度变化率)=(V1-V0)/△t 以下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5、V1=V0+at

6、X=Vot+1/2at2

7、V2-v02=2ax

8、X=(V0+V)*t/2

9、△x=a(T的平方)

10、平均速度=(初速度加末速度的和)除以2

11、V(中间时刻)=平均速度

12、V(中间路程)=([初速度的平方加末速度的平方的和]除以2)]再开方

13、只适用于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

(1)V1:V2:V3:…:Vn=1:2:3:…:n(2)[第n秒位移之比]X1:X2:X3:…:Xn=1:3:5:…(2n-1)(3)[前n秒位移之比]X1:X2:X3:…:Xn=1:4:9:…:n的平方

高二物理公式总结 篇6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二、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高二物理公式精选总结 篇7

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冲量:I=Ft{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3.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4.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5.弹性碰撞:Δp=0;ΔEk=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6.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动能}

7.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8.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v1?=(m1-m2)v1/(m1+m2)v2?=2m1v1/(m1+m2)

9.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0.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高中物理光学部分公式总结 篇8

光在真空中的速率:

c=3×108km/s

折射率公式:

(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光在介质中的速率公式:

(n为介质的折射率)

临界角公式(折射角变成90°时的入射角):

可见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临界角最大,在同一种介质中光速最大,紫光刚好相反。

光的波动性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位移差满足:

出现亮条纹。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位移差满足:

出现暗条纹。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Δx与双缝之间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以及光的波长λ有光,即

这也是我们用来测量可见光波长的公式。

透镜成像公式

U为物距,V为像距(虚像去负值),f为焦距(凹透镜取负值);

高一上学期物理基础公式总结 篇9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初速度为零)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大学物理电磁学公式总结 篇10

2、几种电容器:(1)平行板电容器 C=εS/d,

(2)圆柱形电容器C=2πεl/ln(R2/R1)

(3)球形电容器 C=4лεR2R3/(R2-R3)

3、并联 C=C1+C2+……

4、串联 1/C=1/C1+1/C2+……

二、库仑定律回:F=q1q2r/(4лε。r^3)

三、电答场强度:E=F/q。

四、电势U:

U=∫°E·dl

p

高中物理交流电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篇11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如图15-1所示(b)、(c)、(e)所示电流都属于交流,其中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叫正弦交流。如图(b)所示。而(a)、(d)为直流其中(a)为恒定电流。

正弦交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1、产生:当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交流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正弦交流。

上一篇:德国商务签证说明及需要材料下一篇:问题整改通知回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