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关爱情况汇报

2025-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留守学生关爱情况汇报(精选8篇)

留守学生关爱情况汇报 篇1

(2013-2014学)

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2013-2014学)

小港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本学期,我校已有留守学生856人。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学生,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

一、建立档案,健全制度

(一)每学年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登记每班留守学生名单,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表。班主任深入摸排了解,建立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对于一些有问题的留守学生(如“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等),动员党员教师和班主任,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模式,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高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完善班级学生一对一帮扶体系,提升留守学生的幸福指数。

1、建立留守学生详细的个人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父母情况、监护人情况、联系方式等。

2、建立党员教师(代理家长)“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档案。

3、建立班级学生“一对一”帮扶档案。

4、建立班级留守学生的成长记录。

(二)为有效的指导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规范教师行为,保障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学生工

作制度,如“工作实施方案,活动计划,领导制度,监护人的培训与管理制度,家校联系制度,亲情之家活动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加强领导,落实到位

为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我校关爱留守学生活动的开展工作,明确了岗位和职责,确保了关爱留守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了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1、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

组长:邬翔

职责:统筹规划,全面负责我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开展。副组长:周琦辛建华张燃

职责: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总辅导员:徐学稚

职责:负责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留守学生日常活动的开展。心理辅导员:曾素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职责:负责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

各班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

2、各科室辅导员及职责:

视频室:杨治军

职责:负责视频室的日常维护,定时、有序地组织留守学生与父

母的视频交流。

亲情对话室:杜成华徐小华

职责:负责定时、有序地组织留守学生与父母的电话交流。心理咨询室:曾素蓉

职责:负责留守学生日常的心理疏导、教育,跟踪留守学生的心理动向。

绘画室:徐小华(基础)李斌(绘画)陈坤(书法)职责:负责书画兴趣小组日常的工作开展。

体育活动室:冯日辉

职责:负责体育兴趣小组日常的工作开展。

亲情之家办公室:杜成华

职责:负责对亲情之家的日常管理、资料整理及主持留守学生的日常读书活动。

医务室:邬小光

职责:负责对留守学生的日常健康检查,对留守学生日常细小毛病的护理,对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学生报送上一级医疗部门。

音乐教室:黄丹

职责:负责对音乐兴趣小组日常的工作开展。

团委会:李斌

职责:负责对文学兴趣小组日常的工作开展。

三、营造浓厚氛围,开展活动

1、以班级为主体,夯实关爱工作的基石

(1)积极开展班级留学生的帮扶活动。

(2)积极开展班级留守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3)以班级主题班会、座谈等形式,开展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

(4)积极开展家访及电话家访活动,建立学校、家庭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2、以“亲情之家”为主导,提升留守学生的幸福指数

(1)建立亲情对话室和亲情视频室,促进留守学生与家长的联络和沟通。

(2)开放亲情之家。留守学生可以在“家”里阅读图书、观看电视等,充实自己,提高素质。

(3)开放留守学生活动室。留守学生可以在里面从事自己喜爱的一些活动,如“下棋、跳绳、踢毽子”等。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友谊。

(4)开放心理咨询室。对少数留守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和跟踪,保障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5)开设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讲座等,疏通留守学生的心理,加强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

(6)组织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如“郊外踏青、景区参观”等,开拓留守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

(7)定期进行留守学生的体格检查,跟踪留守学生的健康状况。

3、以“兴趣小组”为主线,陶冶留守学生情操

我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如“文学社,合唱队,书画组,篮球队”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作文竞赛,校歌赛,板报展,手抄报展,篮球赛,书画展”等,丰富了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留守学生的情操,提升了留守学生的素质。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将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小港中学

留守学生关爱情况汇报 篇2

以上现象已经成为普遍问题, 我们作为一名人民信赖、敬佩的教师, 怎样关爱这些弱势群体——“留守学生”。

一、老师真心关爱“留守学生”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爱是教育的底色,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可谈。因为这些“留守学生”, 小的到幼儿园、学前班, 大的到高中生。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小学生, 他们有很多常识还不懂, 别人哄、恐吓都以为是真的。部分“留守学生”, 每天生活在恐惧、担心, 不安之中, 做不好班干部向老师告状, 外公外婆, 爷爷、奶奶只会打骂, 惹得再生气些, 不给饭吃, 甚至以不给回家来吓唬他们。如果老师不智慧, 修养不高, 不讲究教育艺术, 加上老师又在学校严厉惩罚, 这些“留守学生”心都碎了, 非常无助啊!况且有小部分“留守学生”的父母亲, 在外地打工赚到一些钱, 夫妻俩在外吃喝玩乐, 一年也没有500元钱寄回来给老人家抚育小孩的生活费。一些“留守学生”吃不饱, 穿不暖, 看到这些学生老师心都凉了, 内心情不自禁伤痛起来。渐渐地他们的性格内向, 不爱交流, 生活消极, 信心不足, 甚至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我们班有一个男生, 叫黎某某, 他一直是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 春节时父母亲才回来一次。都已进入严冬了, 他还穿着凉鞋, 薄衣服, 经常没有早餐吃, 冷得发抖。有时把我的一半早餐给他吃了, 送了两双有点旧的暖鞋给他穿, 还送了一件里面有毛的外上衣给他穿。有时我带水果到学校吃, 偷偷又塞一两个给他吃。后来, 他见到我这样对待他, 他在我面前特有礼貌, 我上课他挺认真的, 学习也赶上来了, 对学习充满信心!我们老师要做到:我们付出的真心关爱, 一定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这样, 我们的教育才有好效果啊!

二、同学间要互相帮助、信赖, 和睦相处

我们当老师要留心观察一些“留守学生”因为没有父母亲在家, 部分同学爱拿这些弱势群体来挑戏、欺负, 有时甚至欺辱他们。欺负、打了他们也不许说给家里人听, 更不能跟老师告状。这种事情一般是在上学放学路上发生, 或者在家里发生, 我是别班的同学看到偷偷地告诉我才知道。班上发生这种事情, 一定要严肃追查, 搞清事情真相, 在班上天天要讲品德教育, 同学间要团结仁慈友爱、和睦相处, 多看到别人优点、少指责批评人, 多点宽容, 谅解。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 互相依赖……我要他们学习传统经典文化, 如读背记《弟子规》,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怎样做事, 辨别是非对错美丑能力。用《弟子规》里面的每一句话, 鞭策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每当这些“留守学生”被他人欺负时, 我会像他们的父母一样, 帮他们讨回公道。而我们当中的一些老师看到这些学生又脏, 成绩又差, 老师会这样说:“你也不争气, 成绩又差, 脏兮兮的, 还成天和别人打架, 活该!”老师们根本还不弄清事情真相, 黑白不分, 随便训责几句, 这些“留守学生”不是雪上加霜吗?“凡是人, 皆须爱”, 人人都献出一点真爱, 这社会不是更美好吗?更和谐吗?真爱, 信赖, 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才。

三、营造温暖、和谐的班集体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些“留守学生”回到家里, 没有快乐, 没有安全感, 心里话没有地方诉说。我作为一名教师, 一名班主任, 一来到学校里让所有学生感到开心、健康、安全。要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谐, 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心中有什么苦闷的话都可以倾诉出来。如成立有“心理医疗组”、“辅导班组”、“小书法家”、“小画家”等。建立这样的班风, 人人存好心, 做好事, 做好人。班级规定:任何人不能打骂人, 讲蠢话。每个星期带部分学生去扶助几个“留守学生”, 老师不能鄙视他们, 同学间也不能藐视他们。

四、建立“一扶一”的班级制度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 周末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留守学生”家里辅导作业、帮忙做事。老师负责帮助他们生活能有基本保障, 同学间放学后可以在学校轮流帮助辅导或上门辅导他们的学习。建立“一扶一”班级制度后,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 能够互相提醒, 互相帮助, 情感得到满足释放了。

五、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这些“留守学生”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 周末没有人带他们出去玩, 节假日也无人带去旅游, 到外面世界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生活十分单调, 常常觉得很无聊、寂寞、空虚。当人空虚无聊时, 坏毛病最容易侵入他们的脑海中, 这时候他们最容易变坏, 容易结交社会上坏人坏朋友。我们老师要利用好时机, 在班级里多开展丰富多彩、有益的业余文娱活动, 如绘画比赛, 书法比赛, 背书比赛, 手抄报比赛, 包饺子比赛、拔河比赛等。重阳节时, 老师可以带部分学生去登高等, 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件幸福美好的大事。如班队活动中, 可以下象棋比赛, 跳棋比赛, 手工制作比赛等。教会他们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

最后, 我提点建议给所有天下的父母亲, 钱不是万能, 但是没有钱却万万不能。教育不能等啊, 错过了教育的最好时机, 以后用上20倍的努力和汗水, 不一定会达到现在的教育效果。如果真的是生活所迫, 也不能同时父母亲两个人都不在家, 必须留一个父亲或母亲在家。否则, 老师工作再负责任, 多细微, 由于老师和学生接触时间少, 有些事情当被老师发现以后, 再去挽救, 已经太晚了。能改正过来, 付出的代价也实在太大, 实在太费劲了!

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篇3

一、确保家庭的教育力量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学生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非常不利。

1.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

2.注重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鉴于孩子年龄逐年变大,可建议家长鼓励、督促孩子尽量独立完成能力可及的家务活,不要什么事都包办。提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多采取示范、鼓励、说明和纠正等教育方式,要一以贯之、循序渐进地进行。

3.在孩子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监护,必要时适当采用陪读辅导的学习措施。在孩子已经能够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他独立完成学习。

4.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务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讲给孩子听。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务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经历的痛苦与磨难,或者如何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务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素材,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是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

1.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学校通过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校内生活,促进留守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和高尚化,激发其学习动力,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习上耐心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意识的增强,留守学生要学好的苗头会逐渐显露。教师要帮助他找到人生中重要的动力——自信,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成功。

3.指导好课外阅读。选取适合留守学生的童话故事,引起他的兴趣,再让他自己去看,逐步提高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他阅读过程中经常询问他看懂了什么,和他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4.同伴的关注。留守学生在校的时间较长,同伴的关注和关心,可以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团结和向上,这对于留守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三、加强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各种影响使留守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外界的各种影响是教育的外因,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其成长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其思想和行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它有利于个体角色的内化,也有利于自我心理矛盾的疏解。

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内部动机。广大家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目的地培养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四、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

近年来,寄宿制学校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中小学寄宿制教育模式趋于流行。优点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留守学生进行有效监管,解决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的角色,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而导致的一些问题。

五、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教会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留守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要对留守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力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留守学生普遍缺少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内心孤独。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到留守学生中,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我坚信,只要教师对留守学生不放弃,用积极的行动鼓励他,用温暖的话语激励他,用朋友的视角关心他,就会使留守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他们才会有信心、有决心和同学们一起共创美好的明天。

留守学生关爱情况汇报 篇4

子女入学工作情况汇报

崇阳县教育局

崇阳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五县交界处,属贫困山区县,版土面积196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47万人口。我县是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县,是武汉“1+8”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6 所,其中高中3所,职校1所,初中11所,小学70所(含53所初小,34个教学点),特殊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21所,全县教师3819人。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我们精心准备、积极部署、周密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

为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顺利入学,我县采取三大举措:一是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在严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关的前提下,结合进城务工人员务工实际,予以适当放宽准入条件,规定欲在县直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条件为:流出地乡镇政府出具的父母双方同时进城务工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进城务工、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居(暂)住证和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预防接种证(小学报名用)。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实行就近免费就读。对不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劝导回原籍就读。2011年春,我县招收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7449人,其中就读于公办学校的有7135人,就读于民办学校的有314人,基本上实现了符合条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读尽读”的目标。二是多渠道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首先始终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随班就读为主”的原则,广泛接纳符合条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我县现有11所中小学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进一步缓解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就学难,2009年秋我县在教育城创办了崇阳县第二实验小学,计划于2011年秋新建崇阳县第五小学。三是不断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管理。把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纳入城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范畴,并根据外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等特点,适当放宽入学、转学标准,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允许随时插班;只要有正当理由,允许随时转学,实行学籍动态管理。

二、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情况

崇阳县有留守、流动儿童15427名,全县争取建立了三级留守、流动儿童托管机构。分别是教育城托管中心,托管流动留守儿童3400多名;白霓镇小托管中心,托管流动留守儿童308名;被县政府命名的12个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寄宿学校的托管学校,托管流动留守儿童2400多名;县城各幼儿园、小、中、高、职托管流动留守儿童9000多名,全县被县妇联调查掌握进入数据库的在校留守流动托管儿童共有15400多名。现在全县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以2个大型的托管中心的管理模式为示范,我们正在推动其他的教育机构在他们的基础上创新,如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幼儿园等,要求他们对流动留守儿童的托管问题特别是安全和品德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崇阳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县招募了2000多名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初步建立了13所乡镇留守儿童托管学校、1个乡镇级托管中心、1个村级留守儿童服务站,一个县级留守流动儿童学校,县直有70多个单位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了“双扶”责任范围,有7000多名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受益,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更多的留守儿童受到关注。达到了帮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目的,促进了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发展。

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篇5

真情共筑希望

---底阁镇中心小学用爱构筑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

底阁镇中心小学

2015年5月

底阁镇中心小学位于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地处“石膏之乡”,她始建于1952年。1984年底阁镇党委、政府投资15万元重建新校,实现了“六配套”,被区教育局命名为底阁镇中心小学。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底阁镇中心小学现已成为一所拥有近40个教学班,2000余名在校生,近百位教职工,办学质量较高的特色品牌学校。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培育创新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思路,深化教改,强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局、底阁镇镇府的指导下,学校近几年一直把关爱留守儿童和特困儿童工作当做学校的重要工作。

目前我校现有在校生20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667人,特困学生189人。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们只好跟随爹爹奶奶或亲戚朋友生活,只有寒暑假才能和父母团聚。亲情的缺失和对父母的思念,影响了他们在心理、身体、学习及行为习惯方面的成长。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结合教育局“大手牵小手”活动,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科学管理。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和协调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制定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落实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包保对象落实到每位授课教师,不留死角,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特别关爱,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各班班主任在学校政教处的统一部署下,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变化。对留守儿童变化情况实行每月上报,有专人负责记录。建立家庭情况和父母联系方式登记表和成长记录卡,及时记录每位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的变化。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营造关爱氛围,完善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一)成立关爱队伍,实行结对帮扶。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专门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全校力量,每一位老师至少帮扶5名留守儿童,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志愿者”,从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定期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这些关爱使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得到了补偿,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营造留守学生的快乐家园。

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向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到家的温暖,促进其健康成长,我校每周都有一次与家长进行网络视频沟通交流的机会,让留守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家长交流。同时安装了专用亲情电话,完善了内部设施,为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有“留守儿童读书日”,留守儿童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这里,既是留守儿童可以学习课外知识,同时又是留守儿童静心休息的避风港。从而淡忘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远离了孤独和内向,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定期开放,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并根据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组建各种兴趣小组,以经典诵读表演、新春、元宵民间文艺展演、艺术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作为实施“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有效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锻炼了留守儿童的胆量,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和勇气,使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校有专门的心里辅导老师每周都要对一些出现异常的老师儿童进行心里辅导。疏通他们的心里压力机障碍。并举行讲座、信件交流、每日执勤班励志主题班会等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解决了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青春期思想上的的困扰,受到广大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欢迎。

(五)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向先进单位学习,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近几年学校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枣庄市金盾义工到我校进行帮扶资助100名学生,给他们买棉衣、书包、文具盒等用品;峄城区义工协会到我校进行“爱心鞋盒”捐助活动,捐助学生80人。还有底阁镇派出所刘金良所长帮扶资助我校5名特困学生。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汇报材料 篇6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2018年4月29

邹城市城前镇岔河小学位于邹东山区城前镇小岔河村,临平滕、岚济两条公路。学校始建于1949年,1995年迁现址新建,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752名学生,在职教师36名。在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极大地发挥学校管理的效能,提高管理效益,规范管理行为,将工作做的更细致、更扎实、更有效。学校先后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济宁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济宁市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邹城市十佳学校”、“邹城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邹城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由于城前镇地处偏远山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范畴。这些留守儿童的监管以隔代监管较为普遍,监管人多为祖父母或外公外婆,他们年龄较大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以任其自由发展为主。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一些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日益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和方法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学校及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各项措施的落实。

2、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我校本学期在校生中有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62人,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88人(这是近几年来留守儿童人数比较少的一年,分析主要原因是刚过完年、农村农忙,有很多家长要农忙完在外出。)。

根据搜集具体情况学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3、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在每学期开学时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信息表的填写,以了解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的工作生活状况。填写“留守儿童摸底调查明细表”,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住址、实际监护人及联系电话,父母务工地点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信息卡的有关内容,对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和信息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实施结对帮扶。

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一是教师和 “留守儿童”结成“教学对子”,二是班干部与“留守儿童”结成“互助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鼓励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班干部主动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学习上多帮助,思想上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书法美术社团、鼓号队、小百灵社团、舞蹈社团等,都优先吸收他们加入。此外我们还由老师轮流值日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和阅览室安排丰富的活动。诸如:课外阅读、棋类游戏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7、及时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留守儿童”长时间不与父母在一起,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体贴,缺少和父母的交流,亲情饥渴,心理失衡,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为此学校对他们开放心里咨询室,心理辅导员随时对他们进行辅导。

8、多方资助,让贫困的“留守儿童”不再失学。农村儿童和贫困生可享受国家发放的营养餐补贴和贫困生补助,此外,文莉爱心团队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会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爱心捐助,近三年来没有一人辍学。

9、开展主题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普遍性的问题,学校在交通、溺水、上网等各方面,集中开展安全方面的主题教育。学校重视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主题队会、手抄报活动、假期里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等(重阳节敬老活动、元旦合唱比赛、春季运动会、祭扫烈士墓、庆六一等),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用这些教育活动来鼓舞他们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

10、中午在校就餐。

岔河小学覆盖了周边十几个村的生源,以前有很多路远,家里不方便接送的孩子都是在学校门口随便吃点,家长每天给孩子的午餐费,总有一些馋嘴的学生经不住学校周边小卖部的诱惑,买了零食,存在不少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2014年,学校在邹城市教育局、城前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请改建资金,市政府投入40余万元新建510平方米的食堂、餐厅,学校投入10余万元完善了内部设施配备,投入使用。

温馨的食堂,营养丰富的热饭菜,不仅解决了离家远、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的用餐问题,更使孩子们吃的更安心,家长更放心。

二、主要经验

1、政府支持,学校领导靠前指挥,带头做留守儿童工作,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具体,有利地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底子清楚,工作起来有的放矢,各班主任负责全面摸查后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确保了工作有对象、有重点、有关键。

3、教师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我们把全体教师分到各班,勤家访、勤沟通,调动家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各位老师或上门或电话进行交流,及时反馈信息,做到管理不出现空子。

4、发动学生互帮互助,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上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5、开展有益的活动,以活动育人,学校不定期主题队会、班会、文娱活动,让孩子们倾诉自己的心声,大家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是否需要)

1、低年级学生年龄太小,做他们的工作,我们缺乏经验。

2、极少数教师缺乏耐心,工作中有犯冷热毛病的现象。

3、留守儿童面较大,工作中有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否需要)

1、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关爱意识,使关爱留守儿童转变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2、加强研究,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寻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培养工作。

3、规范地操作各项捐赠、资助行动,学校也将尽力筹措资金给予贫困留守生一定的扶持。

五、成绩和体会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及时的矫正,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待人接物与人交往也礼貌了许多,他们学会了自立、懂得了感恩,师生的关爱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近年来留守儿童中没有一名儿童出现严重违纪现象。

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做学生工作难,做留守学生的工作更难,我们在这项工作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们将用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百倍的耐心开展好日后留守儿童的系列工作。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切切实实地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留守学生关爱情况汇报 篇7

一、真诚相待, 用爱心架设师生情感桥梁

校园是用爱心支撑起来的大厦, 师生情感的交流, 心灵的沟通是班级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何况是倍受关注的留守学生, 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班主任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用关心培育爱心、用了解赢得理解、用尊重换取尊敬。一个甜蜜的微笑, 一句温暖的问候, 一次深情的凝视, 一次友爱的握手, 学生都会被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 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 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班主任用心去解读学生的内心世界, 设身处地的为留守学生着想, 自然会明白他们有几多困惑、几多迷茫:来自家庭的烦恼, 社会的诱惑, 学习的压力, 自身心理、生理上的包袱, 他们多么渴望班主任能够读懂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班主任只有走下讲台, 走进学生, 与学生真挚的交流, 推心置腹的沟通。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真诚倾听学生的心声, 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兴趣爱好。只有心与心相通, 才能打开情感的心扉, 奏响师生心灵的乐章。

2010年9月, 我接手了一个人见人头疼的“烂班”。通过一个多星期的观察, 我发现这个班的特点:留守学生特别多, 大多数都比较活跃, 我行我素, 不愿被老师管得太死;自尊心比较强, 要面子, 比较团结;上课捣乱, 不遵守纪律主要是班上那几个比较高大的男生。我想, 如果能够“驯服”这几个家伙, 这个班应该是很好带的。因此我首先找了他们中五个起主要作用的学生到办公室来谈话, 但第一次谈话以失败而告终。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学生的“冷漠”及教育转化的棘手, 对班主任拒之千里而你又无可奈何。无论我怎样的苦口婆心, 都无法打开他们的话闸, 他们统一用“沉默”或简单的“不知道”、“没多想”来回答我。谈话中出现了可怕的安静, 我知道再谈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了。我知道不是一两次谈话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我决心用关爱、尊重、理解来感动他们, 让他们接受我。我从教务处借来了这五个学生的档案, 想从中找到一点什么, 他们中大部分在中学的记录都不太好, 成绩也很差, 找不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但我发现有一个叫李××的学生来自边远农村, 父母外出打工, 家里只有一个七十多的奶奶, 是留守学生。当天中午, 我从教师食堂吃完饭准备回宿舍休息, 路过学生食堂时我发现他一个人坐在那里吃饭, 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两分钟, 他吃得很慢, 从他的表情中我能看出饭菜实在是难以下咽。于是我走过去顺势坐在他的对面微笑着问“怎么样, 饭菜的味道还可以吗?”, 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说“嗯, 不太好吃”, “是不是没有菜钱啊?”“老师, 你怎么知道?”短短的几句开场白, 拉近了我与他之间的距离, 从他的眼神里, 我明显看到了“惊喜”, 他不是个天生冷漠的学生。慢慢的, 他的话多起来了。我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学校, 并为他申请了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 还发动班上优秀学生对其学习辅导。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深入的交流, 这一微不足道的帮助, 明显的感觉到了他对我的信任。无论是在篮球场边、足球场旁, 还是在校园的小径上, 随时都成为我与学生交流的场所, 短短的几句投其所好的话, 我越来越感觉学生们更亲近我了, 有时家里父母亲对他们的不理解, 都会来找我谈心, 问问我的意见。记得有一次在办公室里, 那位学生当着很多老师的面说“老师, 我发现你真的很像我妈妈”。当时老师们全都大笑起来, 但我很感动, 我想这应该是学生对老师感情的最好流露吧!这使我想起了一首儿歌“……老师爱我, 我爱她, 老师就像我妈妈”。后来我这个班成了全校最优秀的班集体。通过这一收获, 使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老师, 这不正是情感之花结出的甜蜜的果实吗?

二、赏识激励, 用真爱打开留守学生的心灵窗口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 表扬手段, 肯定学生的优点, 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常言道: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古人云:“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教师要正确看待留守学生, 要用发展的眼光, 从他们身上挖掘积极因素, 寻找闪光点, 引发求知欲, 扬起自信的风帆。例如有的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 但是他们有篮球打得不错的, 当他们在篮球比赛中为班上争得名次立下汗马功劳的时候, 庆功会上千万别忘了嘉奖他们几句;有的留守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理想, 但是他们在课堂上大胆举手的表现值得赞赏;有的留守学生纪律约束能力不是很强, 但是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赞赏……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去注意发现他们的特长, 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鼓励赞赏和鞭策激励。魏书生说过:“后进生不缺批评, 不缺训斥, 而是缺乏鼓励, 表扬, 感化”。“数其一过, 不如奖其一长”也就是这个道理。当留守学生犯错误时, 最好以“抑”代“扬”, 用宽容去取代斥责与批评。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 要“爱”字当头。在选定评语之前, 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 语气平和, 含蓄委婉。这样既成全被批评学生的面子, 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既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尊重, 什么是理解与平等, 也让其体味到了独立人格的尊重和老师的拳拳之心。批评无痕, 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 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受中, 学生醒悟了, 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 学生的灵魂净化了。

三、悉心关爱, 呵护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有这样的现象, 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很容易接受该老师的教育。因此, 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更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 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 就连一个甜蜜的微笑, 一句温暖的问候, 一次深情的凝视, 一个友爱的握手, 轻轻拍一下肩膀, 学生都会被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 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 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班主任以朋友的身份, 真诚地面对留守学生, 消除他们的顾虑情绪。这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 无形中就会传递给他们这样一个信息:我既是你们的老师, 也是你们的朋友, 更是你们的代理“家长”。每当接手一批新的留守学生, 他们对老师比较生疏, 往往用一种小心翼翼的眼神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每当这时, 我总是主动地去接近他们, 课余时间和他们交谈, 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作为班主任, 我通过让留守学生写日记的形式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动向, 力争做到既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又做他们的代理“家长”。记得有一个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家里, 只有奶奶, 外面打工的爸爸总是冷不丁打一个电话问问我的情况, 一点也不关心我, 我恨他。”看了她的日记之后, 我在她的日记后边写上这样的批语:“大人也有大人的烦恼, 爱也有不同的方式, 这或许是爸爸爱你的一种方式, 试着跟爸爸谈一谈, 我想你会理解的。”过了一段时间, 这个女生在日记中写到:“我的爸爸变了, 我也理解他了。”我就在她的日记后面写上“祝贺你, 愿你天天有个好心情”。从此, 这个学生有什么事情, 总喜欢在日记中和我交流。其他学生知道这件事情以后, 也都喜欢通过日记的形式或利用网络形式把他们的心里话告诉我, 我也会通过同样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开导和及时的帮助。久而久之, 我这个“大朋友”渐渐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和学生打成了一片, 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 就连生活中的小问题, 他们也都主动与我“拉拉家常”, 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包袱了, 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愉快, 连过去的学困生胆子也大了, 举手答问的次数也多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由此, 让我懂得了教师既是教育者也应是学生的朋友, 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启发学生, 就会使师生都能进入其乐融融、其情陶陶的境界。

摘要: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营造出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环境, 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 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班主任, 面对自己班级“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景, 怎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达到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的目的, 是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留守学生关爱情况汇报 篇8

关键词真情关爱 留守学生 教育

一、性情孤僻

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的缺陷,有的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在有的内向胆怯、任性自私、孤独封闭。

二、学习滞后

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无力,留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表现在学习没有自觉性,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有些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要帮助年迈的祖辈承担过量的家务活、农活,造成上课时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三、生活习惯差

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学生不讲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不洗脚、不理发、不修剪指(趾)甲、不换衣服。有的长期不吃早饭。还有,家庭是青春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具有青春期教育的优势环境和责任义务,但家长的外出,家庭青春期教育几乎成了空白,使青春期的留守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四、安全无保证

留守学生不仅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一般安全问题,有的双亲外出,没有临时监护人的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独自一人住在家里,也十分危险。

五、违法违纪增多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摸清留守学生的数量,建立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留守后谁负责监护、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如本期我所带七(3)班共有留守生24人,其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18人,大多为爷爷奶奶监管。这些学生中,性格健康开朗的占33.3%,内向胆怯、孤独封闭的占66.7%。成绩优秀的占12.5%,较好的占25%,中等偏下的占33.3%,较差的占29.1%。

(二)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动态把握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家,缺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会使他们生活感到寂寞,容易产生自闭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管束,导致他们自由散漫,无法无天。班主任老师只有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才能动态的把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处理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三)定期地进行家访。

为了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我经常地走到孩子们家中,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委托监管人对孩子学习生活的照顾情况,及时地与委托监管人进行联系。另外,还定期给孩子的父母汇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委托监管人、孩子的父母与同班主任共同参与管理孩子。

(四)切实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

“留守儿童”一般在经济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他们缺少的是亲人的疼爱和生活上的照顾。因此,在思想上我经常开导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鼓励孩子有事要及时对老师说,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以填补孩子的亲情饥渴,使孩子感到班主任就是他最可信赖的人。

(五)做好孩子的直接监护人。

班主任是孩子的老师,似父母,可以说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直接监护人。有的孩子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如有任何偏激的地方,作为班主任,我首当其冲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这也是老师的义务。有的孩子考试成绩下降了,我总是多安慰、鼓励、引导,帮他们分析查找原因。有的孩子犯错误了,我总是耐心开导,细心的教育,很少乱发脾气,进行指责。

(六)为孩子搭建与父母沟通的平台。

班主任虽经常与孩子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教导他们,可以说班主任是孩子接触最频繁的人,但仍然取代不了他们的父母,所以班主任应为孩子搭建好与父母沟通的平台。如我班周思权同学,人聪明机灵,但学习懒散,我每月让他用我的手机定期与父母打电话。有时还为有的学生提供电脑让其与父母语音、视频交流等。一方面让孩子有机会向父母汇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尽情倾吐对父母的相思之情;另一方面,让父母也能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参与管护孩子。

上一篇:学费补偿申请表下一篇:意大利签证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