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管理员照片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家书屋管理员照片(精选8篇)

农家书屋管理员照片 篇1

——XX农家书屋管理先进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与团部毗邻,现有总人口822人,营区住户223户,职工101人,干业人员7人。连队现有耕地面积5847亩,实现生产总值3512万元,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2011年职均收入7.1万元,人均收入

2.4万元。先后荣获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兵团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兵师巾帼示范园区、师先进基层党组织、师标准化建设优秀单位、师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师模范职工小家、师团先进工会、连续四年被评为团双文明单位、团先进党支部、自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书屋设备

XX职工书屋于2009年成立,是连队一个公益性的职工书屋,书屋辐射全连职工群众,设兼职管理人员1名。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25万元用于书屋的建设,书屋面积50平米左右,藏书3000余册,书屋现有书架10个,阅览桌椅8套,报夹1个,音像制品300余张,订有《人民日报》、《兵团日报》、《伊犁垦区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及各类农业科技杂志等7种报刊,22类杂志。图书借阅每个工作日开放,月平均接待借阅80余人次。

二、完善书屋制度,规范工作管理

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书屋各项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行为,做到借阅有序、本本有去处,丢失赔偿有章可循,对书屋实行专人管理。

一是信息化管理。为了确保书籍和音像制品做到管理规范,使借阅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书屋严格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 1

3000余册图书和300余张音像制品进行了全面整理,自然科学、文学读物、人物传记、经济类、少儿读物、农业、生活、工具类等15个分类实现了严格规范排架。并对农家书屋实行信息化管理类,通过书屋管理系统,大到农家书屋的建设规模,小到每一本书的出版单位、价格、归类、借出去向、每一位借阅者的门牌号等都能够做到一目了然。借助电子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农家书屋的相关数据开展查询、对比、统计,便捷的管理为发挥好农家书屋的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书屋管理制度。制定了职工书屋借阅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借阅有程序,本本有去处”,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标准。在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全部过程均有制度详细规范。

三是实行专人管理,明确职责。为了使书屋规范有序开展,连队安排由技术员专门对书屋管理和维护,坚持严格办理有关借阅手续。为使农家书屋这个载体更好的开展优质便民服务,管理人员还在书柜、书桌等位置粘贴了书籍分类表示,并定期利用书屋的多媒体设备为职工群众播放农家书屋的电子音像制品。

四是不断完善图书种类。为了扩大图书种类,拓宽知识领域,更好的满足周边群众的阅读需求,我们在上级部门配发图书的同时号召职工群众捐赠,实现资源共享。

三、服务生产、生活,发挥书屋作用

始终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贯穿到书屋服务工作之中,始终以高涨的工作热情为职工群众服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解决读者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书屋的建成不仅丰富了连队职工

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连队的经济发展,还给连队带来了新气象,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一是为农业生产支招。许多职工通过到书屋借阅农业科技书籍,提高了种养殖技术、掌握了基本的病虫害防治、疫情防控的措施。连队职工张永山,也是个爱钻研的人,尤其对农业杂志感兴趣,只要《北方水稻》、《农业科技》等杂志一来就会第一时间来借阅,他不仅将科技钻研停留在杂志上,还动手实践,今年他试验的几亩超级水稻就是通过翻阅杂志多方比较而种植的,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长势喜人。

二是为文化知识加油。每天放学后,书屋就变的热闹起来了,连队里很多家长这时候就带着孩子到书屋来看书、借阅。职工张洪祺农闲时每周都会带着8岁的儿子到书屋借阅,闲的时候他喜欢看看书,无论是历史传记还是散文小说,他都喜欢看,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把读书作为了兴趣爱好,感兴趣的儿童读物都在爸爸的帮助下借回家看。

三是为职工增收助跑。职工书屋还为职工发展设施种养业发挥积极作用,蛋鸡养殖户陈强经常到书屋借阅有关蛋鸡养殖、防疫的书籍,并将相关的光盘带回家观看学习,他说当需要查阅资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职工书屋,在书屋他查阅到了小鸡断喙、饲料营养配比、鸡舍防疫消毒、防疫保健等知识,目前他的蛋鸡养殖发展的越来越好,现拥有3座圈舍,存栏蛋鸡2.1万余只。

四是为健康生活铺路。连队退休职工马玉珍,总爱到书屋查阅一些有关养生的书籍,她说现在年纪大了,多学习一些健康养生的知识,不仅可以强健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自己的家人,也能让在外

工作的子女放心。

五是为文化活动添力。连队结合农家书屋开展“四项”活动,使其逐步成为开展技术培训、宣传政策法规、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今年农闲时节共组织党员、职工开展经常性读书学习交流活动4次;为蛋鸡养殖户提供科技培训3次;为生猪养殖户提供科技培训1次;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开设讲解班2次;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育、新婚宣传2次;并时常利用节假日或晚上的时间为职工群众播放科技宣传片23余次;每年暑期还组织连队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在基层连队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解决了职工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供了学习场所,为农业部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和农民的经营水平,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

农家书屋管理员照片 篇2

关键词:农家书屋,管理,新农村,可持续

农家书屋的建设是党和政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的实施, 能改善农村读者图书资料匮乏、信息相对闭塞的状况, 能促进农民学知识、用知识, 对农村文化和经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农家书屋”的概念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 在行政村建立的, 农民自己管理的, 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籍、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设施。

2“农家书屋”现存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 当前“农家书屋”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期刊报纸管理混乱。这是“农家书屋”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当前, 多数行政村不知道订阅了期刊和报纸;另外, 期刊报纸丢失严重。二是管理人员不固定。“农家书屋”大多是由村干部兼职管理, 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 而村干部身兼数职, 使农家书屋开放时间上有局限性, 许多“农家书屋”形同虚设, 或者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三是管理人员层次不齐。“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管理人员五花八门。四是规章制度不严格。 (1) 缺少书刊外借制度; (2) 没有明确管理员的职责范围; (3) 村干部换届或管理员调动后, 没有按照规定做好移交手续, 有的甚至将图书据为己有, 造成了图书的大量流失。即使有的行政村有图书管理制度, 但不能按照制度来管理, 存在“借书不还”现象。五是书屋选址不合理, 出现离村民居住地比较远的现象。六是开放时间不严格。有些行政村书屋不能严格按照规定来实施, 随意性很强, 并没有结合村民的作息时间开放。

3 农家书屋的管理

建一个“农家书屋”难, 巩固一个”农家书屋“更是难上加难, 如何管理好“农家书屋”, 使其健康发展, 一直是笔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3.1 建设管理

(1) 合理布局选点。选址要选择村民相对集中、交通便利, 位于学校附近等文化氛围较浓厚的地方。

(2) 合理配置图书。图书配置要坚持“贴近农村、服务农业”的原则。要根据农民需求选择购进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图书。

(3) 建立管理档案。领导部门要将“农家书屋”的管理纳入到全年工作目标中去, 对已经挂牌建成的“农家书屋”要按照要求, 进行规范化管理。要建“农家书屋”信息数据库, 并对每个书屋建设情况、管理员个人资料进行详细收集整理, 建立一套完整的“农家书屋”档案。

(4) 健全管理机制。领导部门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与每个行政村签订“农家书屋”管理责任书, 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对书屋组织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进行不定期检查, 每年组织评审, 给予奖励或批评。

(5) 完善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建设的关键是“建”和“管”。而在“管”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的建立为巩固“农家书屋”提供保障。

3.2 业务建设管理

(1) 加强业务辅导, 提高管理员素质。管理员不仅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 而且还要掌握与“农家书屋”有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应加强对管理员的业务辅导、培训和考核工作。

(2) 明确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 做好书屋的管理工作:一是为读者创造优美舒适的阅读环境;二是负责采购、签收登记和处理图书;三是图书及时分编上架和开展流通工作;四是按时开门接待读者, 做好借阅登记;五是指导农民阅读和开展读书活动;六是像爱护自家财产一样守护书屋财产。

(3) 合理安排开放时间。首先是开放时间必须有明显的标识;二是开放时间必须符合农民要求。

3.3 图书的管理

(1) 图书的清点与登记。管理员要亲自清点图书、期刊和报纸以及光盘, 并将准确数据登记下来。登记清楚接收日期、赠送单位、图书或音像制品的数量、图书接收入员姓名等。清点、登记之后, 对接收的图书逐一加盖书屋的藏书章和财产章。

(2) 图书的分类和排架。首先是把图书分成几个大类, 了解每类图书的数量, 对图书进行分类标记;其次是做好图书编号工作;三是做好图书上架工作, 根据类别和编号排列好图书, 并在书架上做好类别标识。

(3) 图书的借阅管理。村民每次借阅图书, 管理员都要在图书借阅登记本上进行标记。借阅登记本中的内容应包括姓名、书名、图书编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本人签名、备注等。管理员要主动告知村民保管好图书不要丢失, 不要转借给他人, 图书要按时归还等细则。

(4) 图书的赔偿管理。由于“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特殊, 制定的图书赔偿制度应区别于图书馆的图书赔偿制度。例如, 当村民出现图书丢失情况时, 赔付一本相同或价格相等的出版物即可。

4 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一是建立“农家书屋”外借流通点;二是采取灵活借阅方式;三是鼓励“农家书屋”灵活经营 (如零售或出租等) ;四是开展活动引导农民读书。

参考文献

[1]刘亚晶, 阚立民.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8 (2) .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篇3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管理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基础工程。国家建设农家书屋是为了广大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精神粮食、传递人文关怀,以求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最基础的精神文明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诉求。农家书屋建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农家书屋建设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覆盖到了每个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家书屋也应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以便更好的发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建设农家书屋的必要性

《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在未建书屋之前,农村的村民要看本书是很困难的,除了能看看电视外,有的地方连报刊都难及时看到,不说精神方面的读物了,就连有关科技方面的方面的资料都难找到,使得原本文化生活就比较枯燥的生活,更加缺少精神食粮。农家书屋建设遵循了全心全意为农村群众服务的宗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借阅活动,为读者提供“借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出版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农家书屋建设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旨在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对于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具有很大意义。这是一项慧民工程,是政府为群众办的一件好事、实事。这个工程,不仅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而且还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把农家书屋建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打造成广大群众满意的实事工程,从而使农家书物建设取得成效。无论是从农民的自身需求,还是整个社会进程发展需要出发,建设好农家书物都事在必行。

二、建成农家书屋的现状

农家书屋一般都建在村委会,村文化活动场所,书屋面积都不得少于20平方米,室内做到了宽敞、简洁、明亮。阅读桌椅摆放整齐,书架摆放得当,图书上架且作到登记完备,编号清晰,分类摆放。图书种类主要分为六大类:文化类、政经类、生活类、少儿类、科技类、综合类。书屋外悬挂农家书屋标牌,同时室内张贴有《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制度》等规章。每个农家书屋都配有五薄一册,即:图书借阅登记薄、报刊借阅登记薄、建管用意见及建议薄、音像制品借阅登记薄、物资登记薄、活动记录册。做到“帐目”清楚,有据可查。而且每个村还设有三个外借点,每个外借点的图书不少于50册。农家书屋建设已初步完成,但在服务与功能发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如何发挥农家书屋的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组织整个建设过程的领导要得力,这是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保证。其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成立过程领导小组,并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具体方案,这样不仅在宏观上统筹把握,在微观上也有了细节操作,就确保了书屋在建设过程中更加健康完善。要建好书屋,还需要有整个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然后,就是制度的落实,各项制度要落实到位,在建设过程中有标准、有目标、有思想及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掌握好尺度、分寸,将书屋尽量建在人口较密集、交通较便利及农户相对集中的区域充分利用好自然条件,这些都是建好农家书屋的重要因素。

三、农家书屋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专业管理人才存在普遍缺少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特别是在农村,培养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是很不容易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一般是由大学生村官或村委会成员兼任。他们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管理方法被动、不灵活。

(2)没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农家书屋建好后,由于管理员不是专业的,没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读书人群。图书只有村干部和有关的人员才能看到,极大的降低了广大群众读书的积极性和热情。

(3)宣传不到位

通过下乡走访群众发现,有45%的村民没有听说过农家书屋,55%的村民听说过农家书屋,由此可以看出,农家书屋对农民的影响力不大,我们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4)免费开放经费不足

由于多种原因,财政投入不足,免费开放经费得不到保障。政府只管建设村农家书屋和外借点,没有顾及农家书屋的后续发展,这样就降低了群众对农家书屋的读书热情。

(5)图书更新速度较慢

现在建成的农家书屋,财政的投入有限,政府只管建,不管更新,农家书屋的书籍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图书成旧,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6)图书品种较少

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单一,品种偏少,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村民对图书的不同需求。如老年人喜欢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学生喜欢儿童读物和学习类的工具书,青年人更喜欢看法律和休闲类图书。

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报告 篇4

全县276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农家书屋。县城有6个社区建立了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都由县新华书店配送了1435册图书和38套音像资料。县图书馆近年来陆续向部分农家书屋赠送图书六千余册,224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村级网点配送了一台电脑。

二、存在的问题

1、借阅场所严重受限,绝大部分农家书屋设置在村级办公场所(村委会办公室)的某个角落或某个房间,场所太小,无法开展阅读活动。

2、借阅设施严重溃乏,全县282个农家书屋,有56个书屋没有阅览桌椅,甚至有个别书屋、书架尚未配置起来,书没有上架。

3、管理无法到位。农家书屋基本没有管理人员,更不具备管理知识,图书全部集中堆放,未能实行图书分类,管理工作人员不到位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借阅工作。

4、基层服务网点,因经费紧缺无法安装宽带网线,我馆配送的电脑无法上网。

三、建议

1、解决经费,购置桌椅硬件设施,接入网线使电脑正常上网。

2、安排人口比较集中和宽敞的场所做为图书借阅点,以便正常开展借阅工作。

谷新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 篇5

一、为加强管理,保证本书屋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图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图书管理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做好图书宣传和阅读辅导工作。

三、图书管理员负责对书屋的所有图书进行统一编号、分门别类陈列摆放;统一登记造册,及时为读者办理图书借、还手续。

四、图书管理员应保障书屋开放时间,方便读者借阅图书,提高图书的借阅率。

五、图书管理员负责保持本书屋干净、整洁,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六、图书管理员应妥善保管好图书,采取防虫、防盗、防火等一切防护措施,谨防书籍遗失、损坏。

七、图书管理员应督促读者爱护图书和设备,借出图书如有遗失、污损,应严格按照本书屋图书管理制度处理。

农家书屋管理员照片 篇6

(洪江市红岩乡高坪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张成军)

张成军,男,197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任红岩乡高坪村村主任8年,担任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4年。张成军同志任村主任8年来,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敬业奉献之歌,多次荣获红岩乡党委颁发的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2008年任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以来,他践行着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诺言,热忱为农民服务,科学管理、认真负责,使该村看书学习现象蔚然成风,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民俗民风积极向上,形成了一派村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新气象。村民们都说,高坪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明新风的传播,农家书屋功不可没。

一、服务读者,不厌其烦

“有人借书是件好事,我乐意为他们当好服务员”,这是张成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朴实的话。虽然张成军家离村部农家书屋不算远,但他还是在村部农家书屋的隔壁房间搭了一个简单的床铺,他说,这是为了方便群众,白天村民都忙着农活,大部分都只有晚上有时间看书,所以,村民大部分都喜欢晚上来借书还书,这样不管多晚,只要读者一叫门,他就能立马开门接待读者;有时候他在家里吃饭,只要有读者来借书,他便放下手中的饭碗热情为群众服务,碰到关系好的他还会拉进屋来一起喝两盅,所

2进作用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一作用,提高图书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第一位的。为此,他经常利用一切的空闲时间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方面的学习,以便更加熟练地开展图书室管理方面的业务;另外,作为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他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认真学习了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多媒体知识、网络知识来适应农家书屋的管理。他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在图书管理中既注重“管”,又不忘“理”,认真探讨指导农民阅读的方法。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复杂,但他从没有怨言,正因为张成军的不懈努力,赢得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了广大农民朋友最愿意来的地方。

农家书屋管理员照片 篇7

1 山区书屋运行现状的数字描述

山区农村受地理条件限制,经济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书屋建设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意义重大。为了解山区书屋运行现状,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群众走访和电话咨询方式对河北省顺平、易县、阜平、涞源、隆化5个县88个村的农村书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8个村中,有书舍定期开放的14个(如逢集开放、村干部上班时间开放),偶尔开放的27个(有人找书时才开);没有书舍、上级拨发的图书存放在村干部家中的9个;堆在村部某一角落的38个。如把偶尔开放的书屋划为已开放和正常运行的范围,不开放的书屋仍占被调查对象的53.4%,即一半以上的书屋根本没有发挥其功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其实,书屋滞行是书屋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个县区1 259个书屋正常开放者罕见,多数是在上级领导到来时找人到书屋“看书”[1];江苏省已建的1 107个农家书屋1/3正常开放,1/3开放不正常,1/3已经不开放[2];河北省15 000多个书屋大致1/4运行良好,1/4勉强维持,1/2名存实亡;广东省东莞的书屋“建设初期热闹,一阵检查过后逐渐冷清下来,没有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3]”。书屋的运行状况与建设速度形成了强烈反差,引发了学者对书屋建设的质疑和反思:农家书屋该不该建?书屋工程的尴尬是政策失误?还是执行偏差?是政府心愿?还是民心所向?农家书屋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在农家书屋建设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要避免书屋像“万村书库”一样流产,需要深入研究,找出原因,提出对策,把书屋工程引向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的良性轨道。

2 农家书屋运行状的原因分析

2.1 建设主体的疏漏和错位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共同发起的。作为一项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文化事业,没有国家文化机构的参与,显然有些不妥。如果书屋运行状况良好,社会效益明显,充分起到了愉悦农民身心、解决生产难题、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应算是很成功的,但事实是多数书屋开放时间短,借阅量小,图书资源遭遇闲置和浪费,不能不让人想到是否与建设主体的疏漏和错位有必然的联系。

2.2 农民图书需求的薄弱和态度的冷漠

农民是农家书屋的使用主体,农家书屋的运行况,折射出农民群体对书屋态度的冷漠。这种冷漠除了读书习惯问题,还源于书屋建设过程中农民群体的边缘化以及微乎其微的图书需求。农家书屋建设是自上而下单向运作的建设工程,缺乏农民的主动参与,因而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书屋的存在,农民对图书的需求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迫切。原因有三:一是山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为养家糊口,忙于生计,没闲暇时间看书读报;二是农村群众日常的文娱活动主要是看电视、打牌、街头聊天,没有阅读习惯,“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问题并不明显;三是现代社会的公共需求,乃至图书需求必须以社会的城市化生活方式为前提而产生[4],山区居民居住分散,难以形成集约化的读书模式。因此,对包括书屋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需求薄弱,社会需求有限,农民态度漠然是造成书屋运行不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希望通过农家书屋建设改善农村文化环境,其美好愿望无可质疑,关键是应把“引导农民阅读需求,激发农民阅读热情”放在首位。

2.3 压力型体制下的政府行为

压力型体制是各级地方党政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和其他目标、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高度物质化奖惩的评价体系。我国农家书屋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是压力型体制的产物,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各级地方组织把任务和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下级组织以及个人,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5],迫于上级政府的行政压力以及奖励、表彰等利益与任务完成情况挂钩的机制,基层政府和乡村干部不得不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完成任务,由此出现了一些为了迎合上级的评价标准而玩弄数字化政绩,强调数量、规模等表象,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的现象[6]。书屋工程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下拨图书硬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开放使用的软操作性,使得书屋建设速度与运行现状出现了较大的反差。农家书屋的开放使用效果差强人意就在所难免了。

2.4 后续资金的短缺

资金保障是农家书屋开放运行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涉及书屋开放运行的资金需求主要是资源、设施和管理人员待遇,虽然国家在农家书屋建设初期投入了大量经费,并计划每年每个书屋给予2 000元的后续资金,但这些经费对于书屋的正常运营仍然是杯水车薪,后续资金缺口严重,书刊资料得不到补充,设备建设不到位,管理员工资难以兑现,这些与资金有关的因素足以让书屋运行停滞不前。

农家书屋后续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国家投资、社会捐助和基层自筹。由于国家投入不足,社会捐助有限,基层经济能力匮乏和“投入无收益”的不良思想作崇,使后续资金成为制约书屋开放运行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农家书屋要想成为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功能的惠民工程,必须解决资金问题,如果没有资金保障,农家书屋只能成为“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3 破解书屋滞行的对策和建议

3.1 扩大主体参与范围,确立图书馆在书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农家书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公共文化设施,具有与公共图书馆相同的资源属性、业务属性和服务功能,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的参与和支持。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被动缺位状态应当改变,书屋工程的主管部门应重新审视书屋的性质和作用,适时调整农家书屋的建设策略,确立图书馆在书屋建设中的主体参与地位。可以通过实现总分馆制,或者农家书屋与城市图书馆对接等方式,将农家书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利用公共图书馆可共享的文献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图书管理经验等优势保障书屋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开放。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定图书馆主导或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实现了书屋与图书馆融合发展。如在建设体制上,江苏省杭州萧山区图书馆主动出击,在萧山区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成为了该区农家书屋的实施主体[7],负责书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在管理员培训上,湖南省委已发文要求各市县图书馆定期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为每个书屋管理员颁发上岗证;辽宁省鞍山市图书馆专门抽调工作人员,成立农家书屋业务指导部,对管辖范围内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业务辅导[8]。在开展服务方面,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实现了农家书屋与区图书馆一体化[9],福建省南安市的“大馆带小室”模式[10]受到了政府首肯,并得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一些地区还将农家书屋网络与公共图书馆联网,使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资源面向基层免费开放。这些都是图书馆主导和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成功范例,值得各地区学习和借鉴。

面对农家书屋运行难题,将其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建设主体合一、经费统筹使用、设施统一管理、人员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规范[11]也许是农家书屋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3.2 建立以书屋开放程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开放使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书屋设计与建设的终极目标。要解决书屋的开放问题,必须建立健全书屋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书屋开放程度列为各级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考核范围,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切实加强书屋开放程度的监督考评,从而改善乃至杜绝“有书无屋”“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等现象的发生,圆梦书屋建设的初衷。

3.3 明确参与建设者在书屋开放运行中的责任

从目前来看,农家书屋工程的参与建设者主要是新闻出版机构和农民群体,新闻出版机构的参与体现在书刊组织发放和适当经济回报上,农民的参与则体现在需求反馈和知识获取上。作为书屋工程的目标群体,农民群众无能力保证书屋的开放运行,而作为书屋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新闻出版机构有能力而且应当承担起促进书屋开放运行的责任,以实际行动,实现书屋的开放运行,以消除“巧用国家资金,举全国之力,为行业培育出版物市场[1]”和“借书屋建设之机,处理积压库存图书[4]”的嫌疑。

3.4 落实并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农家书屋是一项全国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无论《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还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都从宏观层面规定了农家书屋的公共产品属性。因此,资金落实应突出政府的权威作用,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将书屋运行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保证财政每年对农家书屋有一定规模的投入,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上级部门、县乡政府和村镇干部就都有了积极的热情,书屋的开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监督检查是预防资金滥用的有效手段。由于农家书屋耗资巨大,公共物品供给存在政府失灵现象,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效率降低[12]。因此,在资金保障的同时,应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杜绝挤占、截留、挪用、浪费以及以书屋建设为项目套取国家补贴[13]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加强资金监管,首先要对农家书屋专项资金按照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单独报账结算,即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确保专款专用[14];其次要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地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4 结语

农家书屋管理员照片 篇8

关键词:农家书屋;强庄浪县;管理;利用

庄浪县绝大多数行政村自然条件艰苦,人口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此,该县以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看书难”为切入点,以行政村为重点,于2007年率先启动农家书屋惠民工程,在全县首创服务“三农”的文化品牌。截止2012年底,庄浪县累计投入资金5600多万元,共建成293个农家书屋,惠及全县43万农民群众,提前3年完成农家书屋覆盖全部行政村的建设任务,农家书屋工程被县政府列为重大惠民工程之一。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庄浪县农家书屋以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公共空间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将村级“两委”班子的有偿报酬纳入管理,探索出三种基本建设模式:一是依托乡镇文化站原有资源,在中心村镇建立;二是依托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场地,在已合并村级村委会的行政村建立;三是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庄较为富裕,文化氛围较浓厚的行政村进行建设,依托村民“自我服务”管理。

为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庄浪县图书馆负责业务培训及流程管理,先后与文广局、文体管理中心联办开展基层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农家书屋的科学管理及应用,农家书屋信息管理系统核报流程及平台著录等各类培训多次,培训农家书屋一线人员累计3978人(次),同时注重建立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定期考核验收,有效地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了“书香庄浪”全民读书月,“我与改革开放30年”及“热爱读书、科技致富“等读书活动。组织参与:我的书屋我的家”,全国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协调组办“农业实用科技培训班”,“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班”等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

一、如何加强管理好书屋,发挥好书屋的作用

1.主管部门可按“养事不养人”的原则,为“农家书屋”配备具体图书(文化)室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要求一专多能、兼顾其它(文化体育)工作。利用“农家书屋”平台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根据具体情况,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培训班,对管理员进行职业理念、专业技术的培养和培训。

2.主管部门可根据“农家书屋”的规模、任务、性质、对象、发展方向建立完善制度。如:统一“农家书屋”标示标牌,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和最基本的图书采进、分类编目、借还(电子计算和数据处理)的细则;做到图书分类排架规则有序;制定图书丢失和损坏按价赔偿的规定;做好有关方面的业务统计。有规范、易操作、保长远、求效果为基本工作原则,使业务工作科学有序,有章可循。

3.主管部门要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知识培训。现在的”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不少是由村干部兼任,他们基本没有图书室管理的知识与工作机经验,因此要组织对他们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就图书的采编、排架、借还、保管、流通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四是主管部门要对”农家书屋“管理员完善统一考核制度,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员考核办法》并定期考核,对组织开展各类读书活动进行不定期检查。

二、加强“农家书屋“的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利用廣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播放。尤其在农村的节假日、宣传周、集市、三下乡等活动场所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每个书屋配备图书不少于1000册。可根据各村的情况和实际需要,定期在各“农家书屋”之间进行图书交流,使各书屋图书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定期轮换、流动,得到充分利用,做到资源共享。

3.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在农家书屋开办“农民学校”,“技术职能培训”等读者活动,聘请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土专家”,利用农村的空隙时节,利用“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面对面地解答咨询,也可以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生产管理与技术方面种种难题,解农民燃眉之急。“农家书屋”的未来,不单单只有图书、报刊等文献载体。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数字化和网络的时代,也将逐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的农民可在网上阅读,查找相关资料,缩短了获得信息的时间。

三、保证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提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图书资源的补充和更新要真正符合农民需求。配书的基本思路“一是深入调研农民需求,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二是要考虑农民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因素,”简单、好学、好用“是农业科技类图书的主要选择标准;三是根据当地‘三农特点和产业结构特点选配图书和音像制品,在选配农业科技类图书和音像制品时予以关注。

2.要重视青少年教育。安排相当比例的幼教少儿图书和青少年喜欢的优秀小说、文史、科普读物。“农家书屋“应该给农村孩子创造一个”少儿图书角“。

3.要多途径加大对农家书屋的投入。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切实解决农家书屋的资源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上一篇:资料室保密二级制度下一篇: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