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精选9篇)

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 篇1

第八条 “新生入学后,在三个月内由学校招生部门、校医院、学院等单位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学生的入学资格、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报省教育厅进行电子学籍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如属于身体健康原因,由招生部门报分管校领导批准,视情况给予保留入学资格或取消入学资格处理;如属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修改为“新生入学后,在三个月内由学校招生部门、校医院、学院等单位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学生的入学资格、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报省教育厅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如属于身体健康原因,由招生部门报分管校领导批准,视情况给予保留入学资格或取消入学资格处理;如属于冒名顶替入学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招生部门查实……”

第十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本人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学生注册的具体工作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者不予注册。因自身原因未注册者不得参加任何教学活动,其课程成绩不予认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助学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注册。……”修改为“每学期开学时,学生本人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学生注册的工作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者不予注册。因自身原因

未注册者不得参加任何教学活动,其课程成绩不予认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助学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注册。学生注册具体参照《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完费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留级学生名单由学生所在学院审核,经院长签署明确意见后,于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报教务处汇总下文……”修改为“

(一)因课程考核不合格门数达到留级条件的学生名单,由学生所在学院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汇总报教务处审核,并由教务处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下文。……”。

增加“

(二)学生因学业跟不上进度等原因主动要求留级的,经本人申请,班主任和学生所在学院院长签署明确意见报教务处审核并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留级手续。”

第二十八条 “学生转专业、转学仅限于同层次间互转或高层次往低层次转。本专科学生经本人申请、考核合格、教务处批准后可办理转专业手续。……”修改为“学生转专业、转学仅限于同层次间互转或高层次往低层次转。本专科学生经本人申请、考核合格、教务处审核、分管校领导批准后可办理转专业手续。……”

第二十九条 增加“

(十一)学生转专业具体参照《江西农业大学普通本专科学生(含高职)转专业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一)“本校范围内转专业,须由转出学院推荐,拟转入学院考核且院长同意,报教务处审批后,方可办理转专业手续;”修改为“本校范围内转专业,须由转出学院班主任和院长签署明确意

见,拟转入学院考核且院长同意,报教务处审核并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转专业手续;”

第三十条

(二)“转专业学生一般转入同一年级。经本人申请、学院考核、教务处批准,可转入低一年级,并计入在校学习年限;”修改为“转专业学生一般转入同一年级。对于学业跟不上进度,难以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习任务且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在每学年开学初,经本人申请、学院考核后报教务处审核并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可转入低一年级学习,并计入在校学习年限;”

第三十二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申请休学:……

(三)应征入伍的;

(四)因其他特殊原因要求休学的。学生休学,应向所在学院提出休学申请,并附有关证明(因病休学须附校医院的诊断意见),经院长批准,由教务处发给休学通知书……”修改为“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申请休学:……

(三)应征入伍保留学籍的。……学生休学,应向所在学院提出休学申请,并附有关证明(因病休学须附校医院的诊断意见),经班主任和学院院长签署明确意见,报教务处审核并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由教务处发给休学通知书……”

第三十三条 “休学一般以一年为期,最多只允许休学二次。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等)可办理休学手续,学校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休学期满,……”修改为“休学一般以一年为期,最多只允许休学二次。学生经校武装部选送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等)可办理保留学籍

手续,学校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对合作办学的国际班出国学生出国期间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学籍注册管理。

第三十四条 “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修改为“休学或保留学籍学生的有关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增加

(六)学生应征入伍保留学籍参照休学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 “

(一)学生复学以学院管理为主。学生休学期满,应在学期开学前第一周向所在学院递交复学申请书。因病休学的还应持县级以上医院恢复健康诊断书,经校医院复查,由校医院院长签署明确意见,确认能坚持正常学习者,经学生所在学院院长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复学;学生休学期满,……”修改为“学生复学以学院管理为主。学生休学或保留学籍期满,应在期满后一周内向所在学院递交复学申请。因病休学的还应持县级以上医院恢复健康诊断书,经校医院复查,由校医院院长签署明确意见,确认能坚持正常学习者,经班主任和学院院长签署明确意见,报教务处审核并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学;学生休学和保留学籍期满……”

第三十五条

(二)“要求复学的学生,须持休学期间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乡镇一级机关鉴定证明,交学生所在学院复查……。”修改为“要求复学的学生,须持休学期间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乡镇一级机关鉴定证明,保留学籍的学生须持部队退役证明和校武装部准予复学证明,交学生所在学院复查……”

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 篇2

1 理工科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调查情况

1.1 调查样本与调查方法的选择

选择了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和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300名理工科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 对其进行无记名式调查问卷, 并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 调查重点

通过对不同学校、专业、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重点了解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

对参加本次调查的同学的基本情况, 统计如下, 见表1。

1.3 调查概况

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3份, 回收率为91.00%。

2 理工科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看待传统礼仪重要性和孝道情况的分析

中国人自古尚礼, 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进程中, 我们的祖先们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礼仪, 并逐渐完善, 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礼仪文化[1]。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理论之基, 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2]。

当问到“怎样看待中国的传统礼仪”时, 有83.5%的同学选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有11.7%的同学认为“仅仅是待人接物礼节”, 仅有2.9%和1.5%的同学分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应该排斥”和“不知道传统礼仪是什么”。大学生对传统礼仪重要性的认知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绝大多数人能够意识到传统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对待传统节日清明节的问题上”, 有70.7%的同学“是真心诚意去扫墓”, 仅有12.1%和15.4%的同学分别选择“奉父母之命走过场”和“不参加”。

当问到“对仁、孝、忠等传统道德, 你所受的教育”, 58.2%的同学选择“自小耳濡目染”, 36.2%选择“课外书上有看过”, 4.0%选择难以判断, 可见大学生所受的孝道教育很多, 但在实践上却显得明显不足, 比如当问到“你有没有给父母过过生日”, 53.8%的同学选择“知道, 并为其庆祝”, 40.3%的同学选择“知道, 但从来没有给父母过过生日”, 5.5%选择“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当问到“如果现在又学生缺少孝心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 有70.3%的同学选择“从小被惯养坏了, 没有尽孝意识”, 有15.8%和13.2%分别选择“学习负担重, 没时间尽孝”和“觉得自己还没能力尽孝以后再尽来得及”。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造成了一个个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就是这种过分的溺爱, 让孩子从小就把享受父母的关爱成为一种习惯, 以至于长大以后根本就没有尽孝意识, 造成孝道的缺失。

2.2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情况分析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 这是用来形容社会的复杂程度的。大学生活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在这一阶段大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社会上的人和事。他们的心灵经受着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一件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震撼势必会对他们人格的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3]。当问到“你认为不少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时, 有69.2%的同学认为是“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有10.6%的同学选择“家长、老师、同学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如考试作弊。当问到“你认为考试之前填写‘诚信考试承诺书’有效吗”, 有38.5%和29.7%的同学认为“没什么效果”和“效果一般”, 仅有12.8%和19.0%的同学认为“很有效”和“比较有效”。所以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从平时一点一滴抓起, 不能搞形式主义。

2.3 大学生的待人及律己情况分析

当问到大学生待人律己的调查时, 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如当问到“当你听到同学背后说你坏话的时候, 你的态度是怎样的”, 60.8%的同学选择“自省”, 23.1%选择“生气后不再理他”, 15.4%选择“生气并找他 (她) 理论”。“在父母教导你的时候, 你的态度是怎样的”, 79.5%的同学会“虚心接受, 父母都是为了子女好”, 有16.5%选择“随便听听, 他们说他们的, 我做我的”, 只有4%选择“跟父母顶嘴, 父母的观念已经落伍啦”。问到“你经常向父母和其他长辈主动问好吗”, 78%的同学“每次见面都会”, 20.1%选择“偶尔会问”, 只有1.5%会“从来不问”。75.1%的同学“禀告父母, 并说明去处及回家时间”, “当父母在家的时候, 如果你要出门”, 有21.6%“只告诉父母出门, 但不告诉详细去处”, 只有3.3%选择“直接出去, 不理父母”。问到“如果父母不在家, 有电话找父母, 你会怎么做”, 有94.1%的同学选择“很礼貌的回答, 并问清楚什么事, 等父母回来转告他们”。有3.7%会“很不情愿地应一句:‘嗯, 什么事呀?’态度冷淡”, 只有1.5%会“之说一声‘他不在’, 就‘啪’把电话挂掉”。

2.4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

虽然从小受到教育, 要读书认真, 但当问到“你感觉自己读书认真吗”, 有41.8%的同学选择“东翻西阅, 没有耐心, 看见那段好奇就看那段”, 有38.4%的同学选择“基本可以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有18.3%选择“读书没有计划, 等到限期快到的时候才开始读, 急急忙忙”, 反映出大学生的治学不够严谨。问到“你的书桌是否经常保持整洁”, 有80.2%的同学选择“每次学习完都认真收拾, 东西放回原位”, 只有17.9%选择“随手乱扔, 自己从来不收拾”。

2.5《弟子规》的学习情况调查

《弟子规》是儿童的经典启蒙著作, 对我们当今的日常行为规范仍很有借鉴作用。有59%的同学听说过并认为“很有必要”去学习这些书籍, 有36.6%的同学认为“可以用其他替代”。仅有3.7%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虽然当今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多, 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密切, 待人接物的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礼仪对现今社会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

3 思考与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分析, 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强, 知道怎样做才符合孝、悌、谨、信以及先成人, 后成才的道理, 可要身体力行《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还有些差距, 为此, 本课题组通过调查提出如下建议:充分挖掘《弟子规》的深层内涵, 并将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通过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3.1 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情感教育

《弟子规》中反复阐释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规则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情感追求[4~5]。让学生感父母之恩, 报父母之恩, 决不仅仅是培养一种家庭的美德, 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人格意识。比如邯郸学院化学系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朗读《弟子规》的一段话或者讲解身边出现的一些事, 让同学们判断正误。每两周开展一次的班会教育, 每次班会的教育主题都不同, 可以是感恩﹑可以是爱国﹑也可以是各种礼仪教育, 但不管是那种主题, 都会让《弟子规》对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诚信克己、慎言向善, 重视人际交往的道德教育

《弟子规》认为, 道德目标一旦确定, 就要重视个体道德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道德规范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需求, 并最终形成为一种制约一个人行动方式的习惯化的行为。大学生已经错过儿童教育的最佳时期, 改变自己常有的习惯有些困难, 但是如果大学生能够常在一起讨论《弟子规》中的道理, 并且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 诚信克己、慎言向善从平时一点一滴抓起, 那么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会不断提高的。

3.3 勤奋严谨、生活有序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 它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和处事之中。可是当我们进了大学校园, 在课桌上可以随处可见被乱涂乱画的痕迹, 上课不注意听讲, 在下面玩手机, 自己的内务不注意收拾, 宿舍乱的一塌糊涂等等一些不良现象。这也说明在经济发达的今天, 我们更需要大学生常读《弟子规》, 悟出其中道理, 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做事先做人, 学智先学人, 育才先育德, 德才兼备, 既要有才, 更要有德。

总之, 在社会日益物质化的今天, 确立现代大学理念, 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文化课程, 可以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个性完善, 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 同时符合社会需求, 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班忠玉.中国传统礼仪与大学生礼仪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 2008 (10) :59~61.

[2]陈红, 易立新.大学生孝道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8 (20) :34~37.

[3]初青松, 赵丽娜.浅析中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J].教育研究, 2008 (2) :199~201.

[4]陈文.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与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443~445.

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 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分年级;分层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学生明确自身预期目标,使自觉按照预期目标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职业理想,虽然主要取决于个人素养、个人能力以及个人选择的能力,但学校教育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条件。高校应从实际教育出发,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科学开展大学生职业咨询和择业辅导,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要抓住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学业阶段特点,开展分年级、分层次的职业生涯教育。

一、大一年级职业生涯试探期

大一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是要初步建立职业生涯理念,了解掌握成功的职业生涯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大一新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觉得时间还早,很容易就形成了慢慢混日子的想法和习惯,开始放任自己,没有任何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从低年级就要着手实施,根据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推进教育,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通过举办院系各年级之间的交流会,引导大一学生多向高年级学长咨询交流,了解校园生活和职业生涯的选择途径。也可以根据院系实际,多组织新生到实习基地、单位或公司参观学习,让学生实地感受和切身体验。

二、大二年级职业生涯定向期

大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是要初步建立其职业生涯目标,增加对自我的认识,提高自我基本素质。

引导学生多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他们与人相处、共同活动的合作意识,增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社会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心态、团队协作的精神、创新性的见识和独立的思考等。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的初步训练,促进其形成基本的社会意识,掌握基础性的社会技能,加速大学生社会化能力。也可以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进行兼职尝试,找寻契合自身兴趣的兼职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职业感性认识,提高自身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便于对职业生涯目标更切实的调整。

三、大三年级职业生涯冲刺期

大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是要深化职业生涯理念,深入了解社会,调整完善自我职业生涯设计。

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探索,大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初步想法。辅导员应适时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正确评价在组织协调、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清醒认识所面临的社会就业形势,准确把握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和数量,结合自身所追求的职业理想,慎重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一些求职技能培训,接受体验式生涯辅导。邀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来做关于求职技能的专题讲座,学习制作个人简历、求职信,了解面试流程和面试技巧,学习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等。从体验式学习思路出发,建立一个以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为主体的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进行职业生涯的管理和设计、模拟面试、团队合作、演讲实践、人际沟通体验,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总结和反思。

四、大四年级职业生涯分化期

大四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是要强化职业生涯理念,掌握求职的各种技能,学会收集、分析和使用各种就业信息。

高校要利用专业课程安排,设计大学生专业实习,再次检验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要求的能力。针对学生在实习和求职前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光盘学习,与学生一起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宣传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就业政策,从思想上改进学生的就业观,要求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合理确定心理期望,防止理想与社会实际的脱节,积极倡导毕业生践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模式。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还应该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辅导教育。部分学生存在家庭就业困难、性格内向、外貌缺陷(口吃、行走不便)等情况,辅导员要专门为其“开小灶”重点教育,鼓励其参加一些举办的情景模式、体验性的团体游戏,以及户外的素质拓展项目培训班等,在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和主观幸福感,进而也提升其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年级特点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开展工作中注重大一年级以适应性教育为主,大二年级以职业道德与技能教育为主,大三年级以求职心理和法制教育为主,大四年级以风险意识和反馈评估教育为主,各项针对性实际措施贯穿年级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就业技能和合格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08).

[2]朱燕娥,钟柳菁,周丽冰,杨燕雯.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年级管理相结合的教育体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6).

大学生的目标与规规划 篇4

结合你之前想要完成的目标,灵活的制定计划,尽量不要走弯路。将自己所有的资源都算入进去,一分一毫都要利用起来。

物质财富

统计自己可用的物资,是打算创业,还是打算积累资金,准备一个小本,将所有的收支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

新生必看——大学规划与目标

技能知识

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走向, 掌握多种技能,如果你是学设计的,PS必不可少,但是AI,AD,CAD同样是很好的软件,多学一学没有坏处,因为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用PS的。

拓展自己的知识,如果你学的是国际贸易,那么最好了解多国语言,能听懂是最好的,最不济也要知道在百度上该怎么查。

专业如同股票,有可能贬值,但你可以掌握多个专业,总有一个会升值。

人际关系

善用自己的人际圈,你的大学朋友们将会是你走上社会的最大助力。

经营自己的人际圈,因为朋友不能只索取,不付出。

新生必看——大学规划与目标

收集咨询

再有一年就要准备要踏出象牙塔了,这时起你就要准备收集社会资讯了,因为很多同学已经进入了实习阶段,你也不要落于人后。学校已经没课了,你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寻找一个实习公司。

新生必看——大学规划与目标

实习

第一份工作请不要随意,这将关系着你以后的发展。就像你做的是医药专业,却找了一份药品销售的工作,虽然也锻炼着嘴皮子,拓展着人际关系,但这毕竟与你的专业不太搭边。而你虽然挣钱了,但也浪费了宝贵的实习期。毕竟一个大学生新人业务员绝对比不过工作四年的高中生业务员。

所以,请谨慎选择自己的实习单位。不要随意,一定要与专业和目标对口。

新生必看——大学规划与目标

7

终点和新的起点

大学即将毕业,这将会是你学习生涯的终点,也是你步入社会的起点。以后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努力吧同学们,你们必将成功!

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 篇5

毕业生“加强战备”

10月20日上午,记者跟随省会某高校大四学生小赵到教室听了堂专业课。按她所在的年级人数,当天应该到校听课的有90人,实到的仅有20人。“考试与实习是造成这种尴尬场面的主要原因。”小赵粗略统计了一下,她所在年级参加2005届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超过70人,而女生几乎是全员报名考研。

由于有些单位有特殊要求,小赵班上的个别男生开始以实习名义到就业单位工作。英语成绩不好的男生干脆放弃考试打算,开始制作简历,为就业做前期准备。有意思的是,不大注重形象的男同学这学期也纷纷在外在形象上投资,小赵说,班上不少男生都回老家定做西服去了。

这么多人缺课,任课老师如何反应?小赵说,老师也体谅他们的难处,一般不点名,当然也有严厉的,总是缺课会被扣分。

据了解,与前三个学年不同,大四的课程专业化特色明显,理论和逻辑性也较强,对大学生打功底很有好处,但是,不论是为考试复习,还是忙着就业,大四学生尤其是文科生普遍缺课已成了不少高校管理者头疼的事情。

据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专门规定,每年的11月20日前,企事业单位不允许到高校开招聘会。然而,这种规定根本拴不住大学生找好工作的急迫心情。

各高校“四面出击”

着急的不仅仅是学生,一些急需用人的单位也早早开始行动。记者昨日从河南财经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了解到,一些知名公司为选到好人才已早早与学校联系。不让开现场招聘会,招实习生是不少单位改用的变通方法,如某电视机构本周六要到郑州大学选人,国内某知名企业推出大型带薪酬的实习计划,吸引了不少应届毕业生的眼球。更多的企业则是通过网络发来了招聘信息,让学生看到信息后到校外再进行面试。

作为人才提供基地的各高校也没闲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经都开始提前念了。郑州大学早在今年9月就召开了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把大学生就业列入学校“一把手”工程,还将毕业生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教学经费、专业设置、师资配备等挂钩,对于先进院系给予奖励,落后院系进行处罚。

郑州轻工业学院就业办的工作人员已开始四处出击参加就业会,与用人单位联络,为企业提供学生信息等。就业办李老师说,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地域性越来越模糊,大学生就业已是全国性话题,学校动手越早就越能及早掌握主动。就业办“高举令旗”

作为全省大学生就业主管部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也没闲着。就业办的吕冰处长说,他们的工作已经成全天候的了。往年,就业办服务大厅是每周开三次,现在则是从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随时对大学生开放。

今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巨大,就业办各项工作都跟着提前。为了让毕业生就业信息更透明,他们要求各高校在10月15日前把今年学生生源情况汇总过来。就业办将把这些生源情况上网,免费给用人单位做参考。与此同时,帮助我省高校了解全国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今年推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进入校园,目前我省已有20多所学校成了该专网会员。

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辅导人员的素质,11月初,省就业办将邀请专家为全省高校就业人员进行培训。

弟子规读后感大学 篇6

弟子规读后感大学1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了。《弟子规》的每句话都很短,只有十二个字,但里面的含义非常丰富。我的这本《弟子规》读本中还附带有很多流传已久的小故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弟子规》是教我们小孩子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别人友好相处,在学校尊敬师长的行为规范,原名《训蒙文》,是根据古代名人孔子的教导编写的。从古代到现在,小朋友们都在学习这本书。

《弟子规》一开头就教我们“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接着就教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和姐姐平时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时我看书入迷了听不到妈妈叫我的声音。

父母养大了我们,我们该怎样孝敬他们呢?《弟子规》是这样教我们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感到暖和;夏天要让他们感到凉爽。早晨起床,要先向他们请安问好;傍晚回来了,要向父母报平安。这里还有一个“黄香温床”的故事呢。

黄香是东汉时的一个小孩子,他对父母十分孝顺。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对父亲非常体贴。

夏天,黄香每天都熬一锅清凉降火的青草茶让父亲喝,让父亲消去暑气。晚上,黄香用蒲扇扇父亲的床铺,直到枕头、竹席都没有热气了,才让父亲上床睡觉。

冬天,黄香每晚都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直到把被褥暖热了,才请父亲上床睡觉。

《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段话我不太理解,读了更让我感动的故事“卧冰求鲤”,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讨厌我,我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算得上难能可贵。”

王祥是西晋时临沂人,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给他娶了后妈朱氏。朱氏经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觉得她是长辈,一直都很孝顺她。

一年冬天,朱氏想吃鲜鱼,可到处都买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边,准备把冰凿开来打鱼。冰太厚,很难敲碎,他就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后来,终于在冰上凿开一个大窟窿,有两条受到感动的大鲤鱼从水里跳出来。王祥带着鱼回到了家,继母朱氏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黄香和王祥都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爸爸妈妈累了,我就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妈妈胳膊疼了,我就给她揉一揉;我有好吃的东西就先让爸爸妈妈尝一尝。

当爸爸妈妈老了的时候,我也要天天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我都会认真地回答;如果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上网查资料,找到正确的答案。

《弟子规》教会了我怎样去孝敬父母,还有很多很多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大学2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在谈话。”国学经典《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它辑录了至圣先师孔子的训诫和教诲。每每诵读,我总是深受教育。《弟子规》成了我永不忘却的“老师”。

瞧,一翻开书,四行醒目的字映入我的眼帘:“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老师”教导我,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守信用,不可信口开河。“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高,非貌高。”这句话说的是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我们敬重他人,不能只看外貌。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都接受着《弟子规》的熏陶。我也一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盛夏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房间里学着古人的样子,倒背着双手,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弟子规》中的警句,爸爸走进屋来,笑着说:“背得不错嘛!你能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借来的东西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了,怎么样,儿子没说错吧?”爸爸点点头:“嗯,不错!那‘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是什么意思?”我想,爸爸,你也太小看你儿子了,我要让你刮目相看。我挺了挺胸,咽了口唾沫,自信地答道:“不能让身体受伤,那样会让父母担忧;不能让品德有损伤,那样会让父母蒙羞。”“那你做到了吗?”爸爸严肃地问道,“你今天有没有去偷别人家的桃子,让父母蒙羞?”听了这话,我的心“咯噔”一下,不由得回想起上午干的傻事: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座果园里,果园里的桃子熟了,鲜嫩欲滴,我见了顿起馋意。“小乔,小希,我们去摘果园里的桃子。”我把几个小伙伴召在一起,压低了嗓门说。他们二活没说,就跟我走。我们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走进桃园。我刚摘了一个桃子,忽听一声大吼:“谁?竟敢偷我的桃子。”接着,一位彪形大汉向我们疾步走来。看见有人来了,我们撒腿就跑。那个人追了一段路,就停住了脚步,嘴里还愤愤地指责着:“小小年纪,竟然偷东西……”我们跑了一会儿,回头看看没人追来,这才松了口气,到别处,疯玩了一个上午。我以为风平浪静了,就大胆地回了家。没想到爸爸竟然借着考查我《弟子规》学得怎样,来质问此事,我真是始料不及!“我——我——”我低着头,支支吾吾了半天,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爸爸说:“你知道吗?‘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当桃园的主人在路上拦住我,说:‘你的儿子在偷我家的桃子’时,我是多么难堪啊!众目睽睽之下,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呀。儿子,你是爸爸的名片啊!”爸爸说话的声音不响,但字字千钧。我只觉得脸发烫,一直烫到耳根:我的偷窃行为,使父亲蒙羞了。他辛辛苦苦地养育我,而我……我怎么对得起他呀?

过了一会儿,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儿子啊,坏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任意去做。如果做了,你的为人之道就有亏损了。我们不仅仅要诵读《弟子规》,更要用它来管束自己啊!”我望着父亲,默默地点了点头:“爸爸,我记住了!”

爸爸走了,我又大声地诵读起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是我发自心底的诵读,并非小和尚念经,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

人的一生离不开“老师”的陪伴和指导,《弟子规》就是我人生路上永不忘却的“老师”,它指点着我除恶扬善,诚信处世,尊长明理,让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谨慎地掌握好生活的方向盘……

弟子规读后感大学3

中华国学经典《弟子规》是一本决定你的行为修养和命运的书,在你误入歧途时,它就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如同每棵树上的年轮,如同东边初升的太阳,给你指引正确的方向,让你守得云开。

我是一个任性、倔强的女孩,从不懂得孝顺父母,更不会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有时,做了一些让父母伤心、难过的事,也不会主动去安慰他们。自从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它如同初春的雨水,洗净了我心灵的污垢,让我懂得了“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素材。它让我懂得了:在父母和我们发生争执后,如果我们执意顶嘴,就会闹得不可开交,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时刻警醒着我“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父母叫我们,我们再三推脱,父母有时要我们去做,我们却不立刻行动,读了《弟子规》后,我们会明白“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有可能会去选择做一只“缩头乌龟”,从而萎靡不振,也有可能会去选择自暴自弃,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同时也懂得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而应该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因为任何美好的结局都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得到。

一个人要经历像蝴蝶那样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变得完美无缺,同时,也是这痛苦的蜕变,使蝴蝶抛去了原来丑陋的躯壳,获得了魅力的身躯。夏天的知了,它们也是经过痛苦的蜕皮,才可以振翅飞翔。同样,人就如同那蝴蝶和知了,只有经历过,尽管这个过程很艰辛,但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终究会变成美丽的”蝴蝶“,振翅飞翔的”知了“。在初步接触《弟子规》时,我就被它所蕴含的知识吸引了,每天,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面所说的点点滴滴,每天,我都会很”累“,但是,我选择坚持,我的父母现在高兴地不得了,说我变得懂事啦,这可多亏了《弟子规》,我相信,在我慢慢蜕变的同时,我的人生也会更加的精彩,人生的道路也会更加的平坦。

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令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想了许多,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受到过《弟子规》的教育,任由着自己的习气来成长,长大以后,这个恶习早已变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当他走入社会,在工作里面跟领导、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的融洽,哪怕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么家庭生活也不一定能够幸福,因此,没有良好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止这一个孩子!他还会影响到到身边的人。所以,国学经典《弟子规》就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在日益衰老,我们日益长大的同时,他们的眼角会多出一条条皱纹,他们的头发会多出一根根白发。父母把他们的爱全部倾注在我们身上,父母的爱比天高,比海深,在父母尚未”老“去的时候,我想作为孩子的我,应该回报他们,在他们累的时候,帮他们捶捶腿,揉揉肩,在冬天冷的时候,帮他们暖一暖被窝,在他们无聊的时候,给他们唱首歌,讲个笑话……尽管这些只是沧海一粒,但,我会尽力做到,让他们少一丝忧愁,多一份欢乐。是国学经典《弟子规》让我有了这翻天覆地的改变!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使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从容,它对我们有益无害!

弟子规读后感大学4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让我们写《弟子规》的读后感,在我的老师的引导下,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弟子”也有“规”。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顺便说一个故事:以前着名诗人王安石是当时国家的重臣,可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国家开大会,他也参加了。正当国王在大会上公开地对王安石说话时,一只虱子,从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脸上,会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话。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然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话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亲仁,当然好,好日来,坏日少”我们可要努力啊!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要以它作为行为准则!

弟子规读后感大学5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 篇7

一、《弟子规》概述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清代学者李毓秀编撰的儿童启蒙读物, 后经清代贾存仁编改修订后正式更名为《弟子规》。“弟子”所指的范围较为广泛, 不仅包括儿童, 还包括学生、门徒, 可见修订后的《弟子规》已不仅仅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了, 它已成为一切青少年的行为规范读本。《弟子规》是以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而编写的, 全文共360句, 1080个字。它跳出了对道德伦理进行枯燥抽象说教的做法, 而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对青少年在品德修养、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讲解, 是一种形象的行为规范指导。《弟子规》的精髓在于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 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一点一滴的行为规范引导, 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在行动中加深对“孝”“悌”“谨”“信”“爱”“仁”的理解, 最终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优秀的品德。

二、基于《弟子规》德育理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1. 以“孝悌”为核心, 强化家庭伦理道德, 夯实道德素养基础。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是个人在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道德建设。依照血缘关系和亲情为纽带组成的中国家庭, 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孔子的弟子有子就说过:“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1]意思是说, 一个有“孝悌”观念的人, 很少有会作乱犯上的,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 用以维系家族和谐的“孝悌”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并被认为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弟子规》中开篇就强调“首孝悌”, 其中“孝”是指对尊长的态度, 并对“孝”的表现作了细致的要求, 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等等。“悌”是对兄弟平辈之间的态度, 广义上指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要尊重兄长、爱护幼小, 相互之间要恭敬友爱、和睦相处。在儒家传统的“孝”道里, 孝也是分层次的, 最基本的是能养, 也就是要供奉父母的衣食住行, 这是孝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无违, 即“生, 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2]就是父母活着要以合乎“礼”的方式侍奉他们, 去世了同样也要以“礼”祭奠他们, 简而言之, 就是对待父母要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再次是无忧, 就是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 这就已经上升到对父母的心理关怀层次了。《论语》中有: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3], 古代医疗水平低下, 面对疾病人们往往束手无策, 孔子认为, 孝顺父母就是不要让他们为自己担心, 除非是人力无法控制的疾病。最后是尊敬, 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孔子对此曾有这样的论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4]他认为, 赡养父母, 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 是“孝”的基本要求,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 跟饲养阿猫阿狗还有什么区别呢?

《弟子规》以“孝悌”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 劝导人们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并推而广之, 达到“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的境界, 从而夯实个人道德素养的基础。

2. 以“谨信”为准则,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树立诚实守信品质。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动作, 它由多次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 在潜意识和惯性的支配下, 自然而然地产生。行为习惯对个人的品德和人格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对习惯作了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弟子规》也非常重视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希望依靠外在的规范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引导, 以此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严谨的作风。如在“谨”篇中, 对个人的日常行为作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如“朝起早, 夜眠迟”“冠必正, 纽必结”“对饮食, 勿拣择”“年方少, 勿饮酒”“步从容, 立端正”, 它没有进行空洞抽象的说教, 而是从生活起居、待人接物等基本行为着手, 对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的具体细节进行要求, 力求培养弟子良好的习惯, 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所以, 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从日常的行为入手, 规范行为动作。《弟子规》注重细节、贴近生活的培养方式尊重了客观规律, 有助于弟子良好品行的养成, 并为诚信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5]受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诚信缺失现象, 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拖欠贷款、简历造假等, 这与大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符。《弟子规》中对“信”规范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如“凡出言, 信为先”, 规劝人们言必行、行必果, 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再如“见人善, 即思齐”“见人恶, 即内省”, 规劝人们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向他人学习, 勇于对自己进行反省。“谨信”在《弟子规》中被看做是仅次于“孝悌”的重要品质, 它所提出的行为规范和诚信品质对引导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以“泛爱众”为目标, 培养博爱胸襟,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当今的社会, 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社会关系中, 并形成了多类型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学会与人相处, 已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 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而《弟子规》中“泛爱众”这一篇则告诉人们如何对待他人、与人相处。《弟子规》认为, 与人相处首先要遵循平等原则, 要有博爱胸襟。“泛爱众”也就是要广泛地去爱每一个人, 因为“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就是说人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都是天地万物的生灵,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们之间应平等博爱,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这是与人相处的前提。其次是要有“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的宽容心态, 理性对他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 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最后是要有“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的奉献合作精神, 这样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能激发别人与自己交往的愿望;第四是常怀“恩欲报, 怨欲忘”的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对当代的大学生尤为重要。由于是大多独生子女, 受到家庭的过分宠爱, 在当代的大学生身上体现出较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他们对别人的付出习以为常, 无动于衷, 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更直接阻碍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4. 以“亲仁”为途径, 重视榜样教育, 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 谈论到“仁”的地方有105次之多, 涉及的对象包括了礼义忠恕勇孝恭敬等广泛的领域。因此, “仁”也就成为“仁者”在道德追求上的终极目标了。但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里, 人的道德品质毕竟是参差不齐的, 真正的“仁者”更是少见, 就如《弟子规》中所言,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那么我们如何去发现仁者呢?他们身上具备哪些特征呢?《弟子规》中认为,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就是说那些真正品德高尚的仁者, 人们都从内心里敬重他, 这样的人公正不阿,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不会顾忌其他, 也不会去讨好谄媚他人。《弟子规》规劝人们要积极主动地亲近这样的“仁者”, 并向他们学习, 因为“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在这些品德高尚的“仁者”的影响和教诲下, 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 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但是, 如果不靠近“仁者”, 品德低下的小人就会乘虚而入, 对我们产生极坏的影响, 即“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在这里, 《弟子规》为德教提供了进行榜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90后”的大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快, 但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差, 周围的人或事都容易对他们的行为养成产生重要影响, 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所以,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 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 通过发掘有典型性的“仁者”, 以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在选择和塑造榜样时, 要注意榜样的示范性、激励性、生动性、亲民性, 反对将榜样“神化”, 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力量, 使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有充足的动力、有可行的方法、有显著的成效。

5. 以“学文”为支撑, 掌握学习方法, 学好文化知识。

我国传统的育人思想历来是德育之上, 把德育放在首位, 这是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统治服务的, 有着很深的阶级烙印和历史局限性。所以《弟子规》强调, 一个人只有在具备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品质以后, 如果自身还有精力, 就要“学文”, 也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今天, 高校的人才培养倡导“德才兼备、德育为先”, 就是对古代“德育至上”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还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大学时期是个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 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学习方法, 勤奋学习, 掌握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弟子规》在“学文”这一篇中, 对如何学习也做了详细地讲解, 如“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教育人们读书要讲究方法;“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规劝人们虚心向他人求教;“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规劝人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圣书, 屏勿视”告诫人们, 读书要有选择性, 要读好书;“勿自暴, 勿自弃”则告诉人们学习要有耐心, 持之以恒, 遇到的困难不轻言放弃, 最终一定会学有所成的。《弟子规》中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观点和思想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 《弟子规》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但是, 由于《弟子规》成书于封建道德体制之下, 它必然带有封建统治的印记, 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 对《弟子规》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我们要辨证的加以看待, 比如, 对父母孝顺是正确的, 但不是无原则地服从;再如, 不搬弄是非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但不是对身边的坏人坏事视而不见;再比如, 书中对人的行为规范作了具体严格的要求, 有利于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也要因人而异, 把握好“度”, 不可扼杀人的自由天性。因此, 将《弟子规》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不能生搬硬套, 全盘照搬, 而要立足于时代特点和现实需要, 立足于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论语:学而篇.

企业管理中的“弟子规” 篇8

大浪淘尽,悲喜自知,冷暖自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乘坐的是“诺亚方舟”,可于长风骇浪之上弄潮。诚如每一个员工都期望所在的企业能无坚不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激烈的市场暗战中,支撑任何一家企业岿然不动的根本因素则是管理。一个管理良善的企业,在时间的积淀下,名誉、效益自然接踵而至。那么,如何成就一个管理得好的企业呢?

目前,市场上企业管理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管理模式也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流水的模式,铁打的员工。任何企业管理的改革实质上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因此,管理的根本在于对人的塑造,包括人的品格、人际关系的处理。《弟子规》的宗旨就是以德育来塑造人的品格,从而学会为人处世。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其文以孝悌、仁爱、勤谨、信义为核心, 列举出子女或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总被定位为儿童读物,暂且不论其定位。当人类从蛮荒的原野中匍匐而出,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重新塑造的过程中蜕变。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复杂的不可抗力因素,逐渐地被动或主动丢失一些品格,又重新接纳一些。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世界的索取不再能被简单地满足,开始对外物无休止的追逐。名誉、金钱、权利好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似乎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人类逐渐偏离了最原初的天性,并渐行渐远。在企业中,也不外如是。因此,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重拾遗失的美好品格。

为员工补“情”

“我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商人。”李嘉诚如是说。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视野中,人性假设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自利心”的描述奠定了“经济人”的假设,即人是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工作的。但实际上,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人们在工作中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每一个“经济人”的前提都是“社会人”。但由于物欲的膨胀,大多数的企业中,往往夸大“经济人”的特质,而慢慢丢失做为“社会人”的品格。《弟子规》恰好可以为员工补“情”,使员工成为有理性,且有人情味的“知书达理”的员工。

《弟子规》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奠定了人的情感基调——感恩、诚信、仁爱。

首先,在儒家那里,德行的根本在孝道。“首孝悌”,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人立于世的根本在于父母,我们必须感恩。这样在进入社会企业后,才会更加勤勉工作,爱企敬业,因为企业就如同父母,给予你事业生命。其次,“事非已,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以信为本。我们讲一诺千金,承诺所载动的是人性的重量。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交换之上,以诚信为基础的。诚信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可塑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带动经济效益。最后,“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仁爱是企业的向心力。人和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而人和的支点就是仁爱。没有比仁爱更能征服人心,凝聚人力了。

你怎样,企业就怎样

《利未记》中有这么一句话:“至圣者说,如果你点亮我的灯,我就点亮你的灯。”

身为管理者,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弟子规》给出答案,员工和企业是相互的。你光明,企业就不会黑暗;你温暖,企业就不会淡漠。这个“你”,有管理者,有员工。

《弟子规》中说道,“将加人, 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在企业里,工作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服务。但是,我们却总习惯于过度关注自身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而罔顾其他。对管理者而言,主其事曰“管”,治其事曰“理”。概而言之,管理者要约束、管辖得合理,且有条理。那么,管理者对待下属员工时,就以己之正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像我们熟知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示范效应。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对员工都有激励的效果。《弟子规》又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好的管理者聚拢人心在于德行,员工自然信服。

对员工而言,《弟子规》中讲到“见人贤,则思齐”。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崇尚物欲、贪婪自私,大多数人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浮躁和癫狂中。企业是一个团队,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所谓“唇亡齿寒”,企业是员工与企业自觉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工作,把“小我”融入到企业的“大我”之中。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说过,“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不应该把自己只看成是公司的一名员工——而应该把自己看成公司的主人。”因此,每一个员工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工作,你怎样,企业就怎样。

打造学习型团队

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一些企业成功了,管理者总是习惯性地把其经验作为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企业管理有规律而无固定模式。《弟子规》中总述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般我们总是误解“学习”的意思,“学习”不但要有“学”更重要的是“习”。大多数时候,企业总是为学而学,而非为行而学,学以致用才能打造学习型团队。

从“坐而论道”转变为“动而论道”,需要知行合一。方太能成为国内家电行业著名的品牌,除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外,其总裁茅忠群运用《弟子规》打造了一个学习型团队,使企业管理在创新上独树一帜。方太在中国企业界,首设“孔子堂”,让员工开展《弟子规》的学习。在方太的企业文化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写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的,并且“人品”在企业管理中居首位。茅忠群认为,任何一个制度完善的企业,如果价值观缺失,是无法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

任何企业的管理模式都离不开文化的铺垫,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弟子规》秉承了儒家的德育管理思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步。自觉地学习,才能修己安人,若每一个员工从身边做起,那么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

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 篇9

一、名词解释(3*10)

Eco-City: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的人类聚居环境。

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所建。城市特征:

1、平面呈横长方形,分区明确,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另一方面,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宫城被闾里包围或官民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

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精明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会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区与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

旧城更新:

Space syntax:于1970年代由英国伦敦大学巴格特建筑学院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首先提出,如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成熟的方法论、以及专门的空间分析软件技术。其主要思想:个体空间元素不能完全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而整体性的空间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才是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空间因素,才是影响并决定社会经济现象的因素。这种空间分析方法常用于建筑与城市,跨越不同尺度,从单独建筑,到城市一片地区、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等。

Compatible city: 存量规划: 社区规划:

慢生活城市:

二、简述题

1、简述有机更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简述现代城市规划与大数据的关系。

3、简述山地城市规划的方法。

三、论述题

1、论述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内涵及其对当代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2、论述海绵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防灾的技术联系。2015(学)

一、名词解释

Smart City:后城市化时代是城市社区规划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基本原则是:强化社区意识,优先确保公共空间;确保地域特色,突出地域建筑的独特风格;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社区内任何一处距社区中心,均在步行5分钟可达的距离内;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尽可能地保留社区内自生的植物、创造地域的特色。

affordable house :即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商品住宅。经济性,是指住房的价格相对同期市场价格来说是适中的,适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适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筑标准上不能削减和降低,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Peter Hall:彼得霍尔爵士,1932年出生,英国城市地理学家,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霍尔爵士几十年来,专注于大都会城市的规划,而他首先注意到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些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着重对此类城市进行系统研究并出版了《世界城市》一书。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城市”概念的奠基人,首次对“世界城市”进行了诠释。现为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的规划教授。

后城市化:后城市化时代是城市社区规划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基本原则是:强化社区意识,优先确保公共空间;确保地域特色,突出地域建筑的独特风格;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社区内任何一处距社区中心,均在步行5分钟可达的距离内;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尽可能地保留社区内自生的植物、创造地域的特色。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领域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精明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会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区与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新城运动:二战后,首先兴起于英国。实施的具体规划最早来自于二战结束前夕阿伯克龙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从 40 年代到 70 年代,新城运动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6—1950),即战后重建时期;第二阶段(1950—1964),主要为解决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城市问题;第三阶段(1964 至 70 年代以后),充分考虑城市活动主体——人的需求,以人的因素作为设计考虑的根本。新城运动对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恶性膨胀带来的压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住房水平,优化城镇体系布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其后西方国家的郊区化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遭受争议与批评,但新城运动仍不失为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史中的成功典范。

二、简答

1、门槛理论的内容与意义

2、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3、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管子乘马》古代规划思想与山地城市规划思想的关系

2、门禁社区的城市规划意义和社会学利弊

2015(专)

一、名词解释 空间管制 产城融合

生态基础设施 雨水花园 生境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二、简答

1、关于城乡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的理解

2、城市集中理论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欧斯曼巴黎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三、论述

1、试述生态智慧内涵以及在山地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2、试述新型城镇化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意义与作用

2014(学)

一、名词解释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所建。城市特征:

1、平面呈横长方形,分区明确,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另一方面,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宫城被闾里包围或官民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

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精明增长: 提姆加德:(Timgad)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北非城市,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典型的营寨城市。其布局按照罗马军队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而成。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布局,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呈十字交叉,交点处为城市广场,建有凯旋门,凯旋门前有很长的列柱街,此外,城内还建有浴场、剧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柯布西耶:L.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与城市规划的激进分子与主将,是现代城市运动的狂飙式人物,毫无疑问,他也是影响现代建筑运动、现代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的巨人,对于西方建筑与城市规划中“机械美学”思想体系和“功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为主体构成和具有认同感的制度和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按建设条件不同可分为新建住区和旧建住区,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为地、多、中高、高层住区及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智能城市: 山地城市形态:

地方建筑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芒福德提出,指主张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并体现出一定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理论。主张建筑学的问题和发展要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并加以整合,最终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1999年《北京宪章》对其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倡“现代建筑地区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二、简述题

1、两种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2、人居环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的异同

三、论述题

1、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特征,请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谈中国城镇化面对的问题。

2、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发展的影响?

2014(专)

一、名词解释

终身社区:它是一种提倡健康生活是新型社区模式,提供满足社区居民的商业配置,结合周边社区提供鼓励社交互动的场所空间,同时社区倡导安全绿色出行。看起来好像可以容纳从出生到老年的人群。

适应性管理:是由生态学家 C.S.Holling 和 Carl J.Walters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适应性管理通过科学管理、监测和调控管理活动来提高当前数据收集水平,以满足生态系统容量和社会需求方面的变化。它围绕系统管理的不确定性展开一系列设计、规划、监测、管理资源等行动,目的在于实现系统健康及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这种管理方式常被应用在澳大利亚和北美,最初被应用于渔业管理,随后被应用于 IIASA。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这些要素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可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系统自身可以自然地管理暴雨,减少洪水的危害,改善水的质量,节约城市管理成本。

碳足迹: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用二氧化碳当量(CO2e)来表示。低冲击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英国率先提出并开展了相关实践,其主旨是通过规划设计和技术手段收集、过滤雨水,控制雨水地表径流量,减少其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从此使城市幵发区域尽量接近幵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这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幵始的暴雨管理方法。尽管低冲击幵发模式最初提出的领域是城市雨洪管理,但随着其理论的成用与深化,已上升为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祌城市发展模式。景观都市主义: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和基础设施看成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起,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使当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该主义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心是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门禁社区:门禁社区发端于欧美,常见于城郊大型住区,通常是富裕阶层的住区和豪华别墅区。西方的门禁社区通常规模较大,内部提供一系列便民设施。它从诞生伊始就伴随着社会争议,指斥其加剧了社会阶层的隔离,外化贫富差距的矛盾,并且由于自成系统,弱化了住区与城市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了城市活力。因此,此类住区并不适宜在城区内大量使用。在我国,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量,门禁社区的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住区之中,并且历经了单道门禁社区、双道门禁社区和院落门禁社区的发展。

城市意向:作者凯文林奇,西方城市设计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的著作,认为城市美不仅要求构图与形式方面的和谐,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人的生理、心理的切实感受,提出“城市认知地图”概念,强调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来阻止人们对城市的意象体系;从人的环境心理出发强调城市结构和环境的可识别性,以及可意向性,使城市结构清晰、个性突出,而 且使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都能接受,不同于传统城市设计的精英意识和傲慢的姿态,这种独特的城市设计思想在于它真正关注人的心理感知,重视人的切实需求,体现人本主义的规划原则。

场所理论:场所是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意义,当空间中的一定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与人的活动所在的地域特定条件发生联系时,也就获得某种文脉意义,空间也成为“场所”。场所具有占有性、非空间性、随机性,与空间这一概念不同在于场所强调物体或人对环境特定部分的占有,以满足人对场所的社会使用要求,而空间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互相关系形成,具有抽象概念。

慢行交通: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步行+自行车+公交”,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细分出行方式、彰显以人为本、兼具生态文明的举措。

二、简述题

1.简述生态城市的内涵及《联合国生物圈计划》中的生态规划原则 2.简述城市精明增长与增长管理主旨在山地城乡规划中的要义 3.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山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对山地城乡规划的影响

2、论述城乡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为 2013(学)

一、名词解释

四水贯都:北宋都城开封,城内河道众多,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命脉,城墙外各有护城河一道,其中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通过护城河相互沟通,使得河道在城内作为运输通路,便于将东南方粮食和物资运入城内,史称四水贯都。

坊里: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呈正方形或矩形,面积为 30—80 公顷不等,夜间实行宵禁,管制严格。坊里内有街巷,四周围以坊墙,坊墙封闭或定时启闭。坊里制于唐代发展至顶峰,至宋坊里制逐渐瓦解,向街巷制转变。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城乡统筹:指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要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形成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既不能以忽视“三农”、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也不能单纯理解为是将经济社会资源从偏向城市转为偏向农村,而是要着眼于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工业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 民的现代化整合为同一个历史过程。

中心地理论:1933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镇的职能、大小与空间结构分布的学说,即城市的“级别规模”学说或城市的区位理论。其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理论还强调,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主要应搞好自身的市政和社会基础设施,以影响和服务于次级中心与腹地。中心地理论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增长极核理论:

邻里单位理论: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展。紧凑城市: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增长极核理论:1955 年,法国经济学家 F·佩鲁提出,其主要点是把工业等建设快速地在少数极核(一般指经济上能增长较快的城市)进行,以促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地区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模拟力场学说,认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可看做由一些点(或称极核)所构成的力场空间,每个点都有其影响的范围,同时也是起集聚作用的核,这个点一方面可产生极化作用,吸引其腹地的资金劳力等,以加速集合本身的成长;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波及效果,可以将成长中心的发展波及到腹地。增长极核 策略对发展中心城市,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 50—60 年代曾起过积极作用,至 70 年代随着重大策略的转移,转为积极发展小城镇或小的极核,从 80 年代开始,各发展中国家相继把重点转向推动次级城市,主张把次级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立在国土规划的基础上,完善中心地理论,将全国分成若干区域,于区域内选择或布置次级城市作为发展的中心。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二、简述题

1、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

2、简述《北京宪章》中的建筑科学观

3、简述《雅典宪章》中对城市功能的定义

三、论述题

1、论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五个系统的主要内容

2、论述“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2013(专)

一、名词解释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TOD 模式:即“公交主导发展模式”,主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是规划居住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主张通过采用道路网格化、功能混合使用、适宜的开发密度、居住区的步行可达、设施的开放等方式以改变传统的以汽车使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城市内部交通:是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各类交通的总称。城市内部交通主要包括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等,其中道路交通是主体。其主要特点有:构成复杂,交通工具种类多,速度差别大;吸引点多,分布面广,流向复杂;变化大,交通流的规模、路线和时间变动性大,一定的规律性。新城市主义:指 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基于缓解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城市出现的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等诸多矛盾,1990 年代后,新城市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以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其思想内涵为: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及邻里单位。

郊区化:始于 19 世纪中叶的欧洲。由于城市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外迁,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城市离心化现象。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郊区化浪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现象,郊区化与城市化的进展相适应,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城市美化运动: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一般主要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特别是在美国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催生了后来景观建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其中在城市美化运动中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奥姆斯德,他于 1959 年在纽约建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改善了城市机能的运行,开创了促进 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城市美化运动期望通过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视觉美与和谐生活,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城市形态: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广义上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狭义上城市形态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同时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雅典宪章:1933 年,CIAM 召开第四次会议,主题为“功能城市”,大会通过由勒·柯布西 耶起草的《雅典宪章》。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雅典宪章》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大纲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应该科学地制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适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影响。邻里单位: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 展。

二、简述题

1、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城乡规划体系的构成内容

3、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重点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论述人居环境科学的主要内容 2012

一、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城市安全系统:指城市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人体健康以及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的状态和对城市灾害的一种抵御能力。是城市政府为保护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公共设施的稳定运行,预防和控制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发生,坚守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稳定社会发展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具体来讲是城市及其公众、财产、城市生命线、公共设施、金融经济等系统的安全。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门槛理论:对城镇与工业区发展规模进行经济论证及其基本建设投资进行计量分析的一种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产生于波兰,因采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门槛理论应用范围广泛。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工业区规划中,多用于分析、认识城镇发展进程,研究铲平“门槛”(化整为零进行投资)或避免跨越“门槛”、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对策,以及“门槛”投资与相应规模不同方案比较。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以及按照封建等级、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此外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 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有机疏散:1918 年,由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旨在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任其自然地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用以开辟绿地,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旧城保护:

现代建筑学派:又称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指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他们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希望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来改善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雅典宪章》:1933 年,CIAM 召开第四次会议,主题为“功能城市”,大会通过由勒·柯布西耶起草的《雅典宪章》。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雅典宪章》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大纲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应该科学地制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适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影响。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综合设施,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安全的保障,城市的效率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简答题

1、简述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关系

2、简述《北京宪章》的基本内容构成和世界影响

3、简述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支撑方向及内容

2、论述山地人居环境学“三位一体”关系的空间意义和理论价值 2011

一、名词解释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以及按照封建等级、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此外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城市过境交通:不以本城市为目的,只是通过该城市的交通流。因为这种交通的起讫点不在城市内,故在通过城市时,应尽可能避免穿过该市中心区。通常以环状道路结合交通管制绕行,无法绕行时,有时用地下或者高架道路穿过市中心区。

城市安全:指城市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人体健康以及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的状态和对城市灾害的一种抵御能力。是城市政府为保护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公共设施的稳定运行,预防和控制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发生,坚守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稳定社会发展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具体来讲是城市及其公众、财产、城市生命线、公共设施、金融经济等系统的安全。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希波战争后历经 40 年重建而成,为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卫城建于陡峭的山丘上,现存主要建筑物为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建筑物为三向量的实体,建筑布局非简单轴线关系,而是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其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

city plan 和 city planing:城市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前者强调规划的目的性,后者则强调规划持续、动态的过程。

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构成关系的科学。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可观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机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简答题

1、简述欧洲中世纪后的城市变化关系?

2、简述中国古代传统城市的格局特征?

3、简述“花园城市”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

三、论述题

1、从“广义建筑学”到“人居环境学”学术思想的新发展?

2、论述《雅典宪章》中城市规划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0

一、名词解释

城镇化:又称都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形态转变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化水平来表示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都城:指封“邑”之城,大城为“都”,小城为“邑”。古代指国家(含诸侯国)的首都或较大的城市。后人又称国都为都城。多为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往往也是经济中心之一,大多按规划营建,遵照封建社会的城制及都城规划的传统,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有几重城墙,为全国最高一级的政权机构所在地,与州城、府城、县城分别代表着不同级别的封建统治机构

城市热岛: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区人口、建筑高度集中,基础设施、交通密集分布,大量的人为热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绿地减少等因素,使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在气温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热岛”现象。元大都:元代都城,位于北京小平原,忽必烈命汉人刘秉忠主持规划建设。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采用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手法。元大都的营建以《周礼·考工记》为规划指导思想,是“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城制的都城,其后被明清北京城继承并加以发展,最终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一般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威尼斯宪章:又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 年 5 月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文件,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发掘的宗旨和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历史文化街区:也称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和延续名城传统风貌。1933 年《雅典宪章》首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FAR),为一定地块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总量,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陪都计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当局针对战后重庆城市衰退、为安抚人心而进行的规划,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但由于对人口主观臆测、生搬硬套国外的卫星城,邻里单位等理论而缺乏实际意义。

二、简述题

1、简述北京故宫城市轴线空间关系?

2、简述《北京宪章》中所体现的“人居环境科学”思想?

3、简述欧洲工业革命后城市规划所面对的问题?

三、论述题

1、论述西方“花园城市”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2、论述中国城镇化特点及其对世界城市化理论产生的贡献? 2009

一、名词解释

未央宫:西汉长安城宫殿,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利用一处秦代名长安宫扩建为长乐宫,后在其旁建未央宫,由杨城延主持修建,未央宫利用龙首山地形,因地制宜先建造前殿,舍弃以前将大殿建在人工夯筑的工程浩大的土台上的做法。

闾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里四周有墙,每面 有门,里内为排列整齐的住宅院落,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闾里属于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

宇文恺:隋朝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主持规划隋长安,东都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等方面的工程,也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其主持修建的长安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作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对后世的都城规划有着极其深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是当时国外一些城市建设效仿的范本。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 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九边重镇: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内侧修筑大量的军事卫所城市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甘肃、宁夏和固原,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除军事防御职能外,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政治、经济职能。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师,其著作《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增长极核理论:1955 年,法国经济学家 F·佩鲁提出,其主要点是把工业等建设快速地在少数极核(一般指经济上能增长较快的城市)进行,以促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地区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模拟力场学说,认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可看做由一些点(或称极核)所构成的力场空间,每个点都有其影响的范围,同时也是起集聚作用的核,这个点一方面可产生极化作用,吸引其腹地的资金劳力等,以加速集合本身 的成长;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波及效果,可以将成长中心的发展波及到腹地。增长极核 策略对发展中心城市,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 50—60 年代曾起过积极作用,至 70 年代随着重大策略的转移,转为积极发展小城镇或小的极核,从 80 年代开始,各发展中国家相继把重点转向推动次级城市,主张把次级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立在国土规划的基础上,完善中心地理论,将全国分成若干区域,于区域内选择或布置次级城市作为发展的中心。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二、简述题

1、明清北京城对元大都的规划布局有何继承与改变?

2、上海近代史上有过哪三次城市规划?各有哪些主要内容?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与局限?

4、兰斯塔德具有怎样的基本空间结构形式?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并各举出中国和外国的一个实 例予以具体评析? 2008

一、名词解释 工业化:通常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出现。CBD:即中央商务区,指城市中商业和商务活动集中的主要区域。其概念最早产生于 1923 年的美国。其后 CBD 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CBD 是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历史街区:也称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和延续名城传统风貌。1933 年《雅典宪章》首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大学园区:由许多大学聚集而成的相对集中和独立的城区,由于高校自身环境的发展及其集聚效应,使高校及周边区域形成一定规模的城镇,也称大学城或高教园区,统称为大学园区。园区一般配置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 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金中都:金国都城,金灭辽后,将都城迁至辽南京,改称中都。金中都参照宋代都城形制进行规划建设。两套方城,每边三门,城内中部偏西为皇城。道路从城门引伸直交,呈井字形。宫城南面中轴线长达2 公里,沿轴线两旁布置官府寺庙。历代都城中轴线的布置在金中都得到进一步发展。规整的坊市制布局以及长巷式布局两种规划形式共同出现于一座城市之中,成为金中都规划的特点。马丘比丘: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坊里: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呈正方形或矩形,面积为 30—80 公顷不等,夜间实行宵禁,管制严格。坊里内有街巷,四周围以坊墙,坊墙封闭或定时启闭。坊里制于唐代发展至顶峰,至宋坊里制逐渐瓦解,向街巷制转变。

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构成关系的科学。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可观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二、简述题

1、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

2、简述东西方城市轴线的差异?

3、简述《雅典宪章》对城市基本功能的表达?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地区性特征?

2、评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在城市规划理论上的贡献? 2007

一、名词解释 阿房宫:秦代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阿房村一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叛乱,将各国富户集中在咸阳,在渭水南岸新建阿房宫,阿房宫规模宏大、穷奢极侈。阿房宫与渭水北岸宫殿群及咸阳城有大桥联系,有架空栈道链接各个宫殿,从阿房宫直至南面的终南山均为皇帝专用禁苑,其中尚分布不少离宫。

闾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里四周有墙,每面 有门,里内为排列整齐的住宅院落,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闾里属于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刘秉忠:元代城市规划专家,以《考工记》中关于都城建设的营建思想规划并建设元大都。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在此之前,曾受命主持规划元上都。九边重镇: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内侧修筑大量的军事卫所城市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甘肃、宁夏和固原,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除军事防御职能外,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政治、经济职能。

铁路附属地:俄国及日本在其管理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取得的附属用地,拥有行政、驻军、警察等诸多种权利,中国在此区域内的主权受到限制。铁路附属地的性质类似租界,但范围远比租界大。

米列都城:古希腊时期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的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以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布局,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街坊面积均较小。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

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师,其著作《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 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二、问答题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和局限

2、上海近代史上有过哪三次规划?各有哪些主要内容

3、兰斯塔德具有怎样的基本空间结构形式?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4、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三、评析题

翻页下列短文,并评析其韵函的城市规划思想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 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于中地方百里。《管子•乘马》 2006

一、名词解释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流通、服务两大部门,指不生产物质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元大都:元代都城,位于北京小平原,忽必烈命汉人刘秉忠主持规划建设。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采用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手法。元大都的营建以《周礼·考工记》为规划指导思想,是“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城制的都城,其后被明清北京城继承并加以发展,最终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

城市病: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过度集中而导致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以及物质能量流输出输入失衡、需求矛盾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发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住区: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从城乡区域范围来看,可划分为城市住区和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及乡村住区。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 生态功能单位。现代主义建筑:新建筑学派:又称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指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他们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希望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来改善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梁陈方案:1950 年 2 月,梁思成先生、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方案秉持“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为新中国首都作出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该方案一方面考虑到旧城规划布局系统相对完整且密度较高,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建议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旧城西郊,做到新旧两全,既体现中华传统民族特征,又创造满足现代需要的时代精神,为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提出平衡发展城市的原则,增进城市各个部分与就业的统一,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主张离开旧城,新建行政中心,但方案最终未能被采纳。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二、简述题

1、简述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的特征?

2、简述城市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规律性?

3、简述居住区规划容积率与绿地率矛盾统一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传统城市平面布局的轴线作用,试举三个不同时代的城市为例分析?

2、评述欧洲工业革命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利弊作用? 2005

一、名词解释

区划:指因不同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将城市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城市用地区划一般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区划、地价区划等。1916 年,美国成立首部区划法。1990 年代初,我国内地借鉴区划法的思想开始推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成的,具有生态服务功 能的绿色斑块、廊道、和大型绿地构成空间系统。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地和水系,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狭义的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范围内,以各类绿地构成的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的职能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

过境交通:不以本城市为目的,只是通过该城市的交通流。因为这种交通的起讫点不在城市内,故在通过城市时,应尽可能避免穿过该市中心区。通常以环状道路结合交通管制绕行,无法绕行时,有时用地下或者高架道路穿过市中心区。威尼斯宪章:又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 年 5 月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文件,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发掘的宗旨和原则,其指导意义延 续至今。

市政设施:一般指由政府、法人、或公民出资建造的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如城市道路(含桥梁)、城市轨道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照明、工业、医疗、生活垃处理设备、场地等设施及附属设施等,广义的市政设施还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部门。

米列都城:古希腊时期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的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以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布局,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街坊面积均较小。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现代建筑学派:新建筑学派:又称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指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他们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希望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来改善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陪都计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当局针对战后重庆城市衰退、为安抚人心而进行的规划,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但由于对人口主观臆测、生搬硬套国外的卫星城,邻里单位等理论而缺乏实际意义。

城市美化运动: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一般主要指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特别是在美国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催生了后来景观建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其中在城市美化运动中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奥姆斯德,他于 1959 年在纽约建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改善了城市机能的运行,开创了促进 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城市美化运动期望通过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视觉美与和谐生活,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二、简述题

1、简述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

2、简述《雅典宪章》对世界城市规划的影响

3、简述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广义建筑学》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作用

2、从人居环境学观点论述山地城市“三位一体”关系的空间美学意义 2004

一、名词解释

步行空间:城市开放空间之一,是城市中专为行人活动设置的,不受汽车等交通干扰和危害的各类道路、广场用地的总称。步行空间由安全性、空间尺度、便利程度、景观等质量要素构成,反映了以人为主体的城市设计思想,旨在保证步行者的交通安全、便利和舒适。一般 可分为以自然环境为主以休闲活动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和以人工环境为主以交通、购物、社交、娱乐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其具体形式包括步行街、广场、游步道,也包括建筑内部的过道、过廊等。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北京宪章:1999 年 6 月 23 日,国际建协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历程,并在剖析和整合 20 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 21 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面临新的时代,宪章认为,新世纪的特点和我们的行动纲领是:变化的时代、纷繁的世界、共同的议题、协调的行动。其中主体是关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突破传统建筑局限,通过回归基本理论、寻求整合精神,建立“广义建筑学”的全新建筑学体系,从而为包括居住问题在内的人类21 世纪建筑学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与人文同步前进的崭新道路。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城市绿化:指城市中栽种植物或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地,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城市绿化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来干扰和破坏而恢复原状的能力即还原功能。

卧城: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其特点是与母城或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较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交通便利,多依赖于较高速度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其主要职能为居住,此外还拥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产业职能,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极其有限。由于卧城规模小,职能有限,对母城依赖性强,同时增加了与市中心间的交通压力,故难以真正起到分散与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的作用。

城市社会学:起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城市社会的应用性学科。具体来说,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城乡一体化: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简述题

1、简述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先进的社会学价值

2、简述《考工记》的城市营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3、简述山水城市的生态内涵和景观意义

4、简述“有机疏散”理论对于城市有效功能发挥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城市规划专业主干课的构成内容和教育价值

2、论述欧洲中世纪以后城市变化的功能化特点

3、论述中国人居环境理论“三位一体”关系的思想内容 2003

一、名词解释 都城与王城:

都城:指封“邑”之城,大城为“都”,小城为“邑”。古代指国家(含诸侯国)的首都或较大的城市。后人又称国都为都城。多为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往往也是经济中心之一,大多按规划营建,遵照封建社会的城制及都城规划的传统,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有几重城墙,为全国最高一级的政权机构所在地,与州城、府城、县城分别代表着不同级别的封建统治机构。

王城:指周代天子所在的城市,其他诸侯国首都称为都城。汉长安与唐长安:

西汉都城,由杨城延主持修建,前后历经 20 年建成。为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形制为不规则的斗形,故又称“斗城”。汉高祖建都时,先营宫室,至惠帝时始筑城垣。汉长安是我国早期大统一帝国新建的第一个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其总体空间结构沿袭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城北以市为主,结合手工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区,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府邸,形成政治区。城市布局采用旁三门的城制,城中大部分为宫殿所占,闾里与宫殿相参。唐长安:是继曹魏邺城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都城。城市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市以宫城为中心,全城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两横轴、一竖轴,两次丁字相交,城门数量、位置、道路格局、市的分布、坊的大小划分均严格对称以衬托中轴线——朱雀大街,通过中轴线突出占城市统治地位的宫殿。将城市作为一个构图整体,其布局的整体性超越了以往任何城市;作为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以其宏大的规模、棋盘式的街道、规整的坊里、左右严谨对称的轴线布置闻名,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典范,同时也对当时邻近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UIA 与 RIBA:

国际建筑师协会:1948 年 6 月,成立于瑞士洛桑,其宗旨为联合全世界的建筑师,不论国籍、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职业训练和建筑学说,建立起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交流学术思想和观点,吸取经验,扩大知识,取长补短,在国际社会代表建筑行业,促进建筑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确定建筑师的职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建筑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范围,积极支持各国的建筑师组织维护建筑师的权利和地位;促进建筑师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于 1834 年以英国建筑师学会的名称成立,1837 年取得英皇家学会资格,与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并称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具知名度的两大建筑师学会。其宗旨为开展学术讨论,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保障建筑师的职业标准。

Acropolis与 Metropolis 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Metropolis:即大都市,指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较为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指国家或地区的主要城市,也可指作为特殊活动中心的城市,尤指重要的城市。城市化与工业化

城镇化:又称都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形态转变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化水平来表示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工业化:通常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出现。

City planning and city plan:城市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前者强调规划的目的性,后者则强调规划持续、动态的过程。城市生态与城市绿化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城市绿化:指城市中栽种植物或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地,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城市绿化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来干扰和破坏而恢复原状的能力即还原功能。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一般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建筑红线:指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红线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建筑十书与考工记

建筑十书为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以及按照封建等级、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此外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Building and architecture Building:指人们将内在的抽象意识以特定的建筑方式反映到外在具体空间,以满足人们功能需要的构筑物;

Architecture:后者指不仅能满足人们功能需要,同时还包含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技术工艺的、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的构筑物,既包含物质内容还包含有精神的内容,还指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研究建筑的空间形态、历史、功能的学科。

二、简答题

1、简述北京故宫城市轴线在中国传统城市布局中的代表作用

2、简述 1999 年北京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中心主题

3、简述工业革命对欧洲城市形态带来的变化

4、简述汽车的发展对美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两种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在城市建设史上的重要价值

2、什么叫城乡一体化,举例论述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特征

3、什么是现代主义运动,评述现代主义运动对世界建筑发展的影响得失 2002

一、填空题

1、维特鲁威是()时代的著名建筑师,他所著的()是世界上至今第一部最完善、最有影响的建筑学珍贵书籍。

2、CIAM 是()的简称,该组织于()年提出的《雅典宪章》是有名的()。

3、有机疏散理论是()在()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

4、中国()代都城()号称四水灌都,名画()描绘了该城东门外沿河两岸的繁华 景象。

5、宇文恺是中国()朝著名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他的代表作品有()、()两座 都城。

6、中国《城市规划法》于()年颁布自()年开始实施。

二、简答题

1、欧洲中世纪城镇选址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由此带来了什么样的城市特色

2、英国三代卫星城分别以哪三个城市为典型代表?其建设各有什么特点

3、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以来,西方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4、考工记关于市的位置是如何记载的?唐宋两代市的位置形势有何划时代的变化

5、明清北京城对元大都的规划布局有何继承与改变?

6、中国近代南通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有何特点?对今天旧城改造有何启示

三、古文翻译 桃花源记

2002(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中心城市: 需求门槛: 同流效应: 工业区: 郊区化:

二、填空题

1、一般可以从区域的()两个来划分区域规划的类型

2、“农业区位论”是杜能在他的()一书提出来的

3、大城市群区(megalopolis)是由()提出的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基本上可看作是()的关系

三、简答题

1、当代(解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哪几个方面

3、按照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一般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4、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核理论在我国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

5、对某一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

1、试从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阐述并举例说明开展区域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2、论述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在我国空间规划系统中的地位和意义,并分析我国东西部地 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重点有何异同

3、试选择以下任一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至少 8 题,并说 明你设计该问卷的目的及设计注意事项 :

题目范围:历史文化古镇 商业步行街 居住小区 校园环境 2001

一、名词解释 交通: 容积率: 生长极理论: 城市生态学: 静风频率:

二、简答题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控规中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是什么

3、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工作的特点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论述题

1、在居住区规划中如何提高建筑面积密度,节约用地

2、结合西部大开发谈谈我国发展小城镇的战略意义 2001(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城市更新 人口劳动构成 投入产出模型 二元结构 生境 经济特区 芝加哥学派 产业结构关联 城市边缘区 国民生产总值

二、简答题

1、区域工业的布局原则包括哪些

2、城镇体系规划工作内容有哪些

1、有机疏散理论的要点如何

2、工业革命给近代城市发展带来了那些特点

3、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有哪几种类型

三、论述题

1、编制城市规划时,影响其发展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城市经济区?你认为在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中,重庆直辖市将发挥主要的作 用

3、在当今全球经济步向一体化的时代,城市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各种流态是如何通过 集聚与扩散来影响城市结构和城市体系的 2000(中外城建史 A A)

一、名词解释

四夷里:北魏洛阳城接待外国人的夷馆区,其位置在城南,南廓门外的四通市附近。

宇文恺:隋朝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主持规划隋长安,东都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等方面的工程,也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其主持修建的长安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作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对后世的都城规划有着极其深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是当时国外一些城市建设效仿的范本。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刺桐城:古代泉州别称,因其筑城时,环城皆植刺桐,故又称刺桐城。泉州为宋元时期重要的港口城市,城市为两重城墙,分子城和罗城,城市平面不规则,由于地形限制,逐步扩建所致,道路系统以子城内十字街及延长线为道路骨架,呈不规则方格网型。

铁路附属地:俄国及日本在其管理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取得的附属用地,拥有行政、驻军、警察等诸多种权利,中国在此区域内的主权受到限制。铁路附属地的性质类似租界,但范围远比租界大。

Timgad: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北非城市,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典型的营寨城市。其布局按照罗马军队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而成。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布局,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呈十字交叉,交点处为城市广场,建有凯旋门,凯旋门前有很长的列柱街,此外,城内还建有浴场、剧场等大型公共建筑。Miletus:(米利都城)古希腊时期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的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以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布局,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街坊面积均较小。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

Team 10: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十小组。1954 年,Team 10 在荷兰召开预备会,发表《杜恩宣言》,明确地对《雅典宪章》的精神提出批判,提出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主张按照城市、村镇和住宅的不同特性来研究人类的居住问题,以适应 1950 年代以来人们为争取生活的意义和为丰富生活内容的社会变化要求。Team 10 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而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城规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社会生活引入到人们所创造的空间中去。Team 10 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簇群城市,这是 Team 10 关于流动、生长、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1955 年,Team 10 成立大会在阿尔及尔召开。会议批评了 CIAM 的旧思想旧观点,提出了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关于城市和建筑的新思想新观点。其倡导的理论为 1950至 60 年代欧美国家关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探新提出了有益的见解。Megalopolis:(大都市区)即大都市带或大都市连绵区,1957 年,由法国城市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一般指呈带状的、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几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镇化最发达的地区,组成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此外,大都市带往往也是国家或洲际大陆、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起到中枢的支配作用。Lnfrastrcture:(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综合设施,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安全的保障,城市的效率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简答题

1、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有哪些重要的规划思想家和理论

2、明代“九边重镇”的城镇体系,规划格局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3、我国近代南通的规划思想在技术和社会意义上有何先进

4、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城市建设有何异同?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等诸方面 做简要阐述

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与局限

6、本世纪初到 40 年代的国外城市规划思想分为哪两种对立的倾向?各有哪些代表人 物和理论

7、《马丘比丘宪章》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古文翻译

子婿乃使相土尝水相天法地造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相天八分水门以法地聪筑小 城,周十里陆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决越明也立闾门者以相天门通阖闾风叶立蛇门者以相地户也阖闾欲西楚楚在西北故立昌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 2000(中外城建史 B B)

一、名词解释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统万城:东晋夏国都城,俗称白城子,为夏国赫连勃勃所筑,城池坚固,筑城方式残暴。三重城墙,由东城、西城、外廊城组成,全城呈长方形,中间用一道城墙分割成两部分。城的四角有突出的角楼,沿城墙四周筑有密排的马面,马面内有仓库,史上少见。城市布局沿袭汉民族传统规划制度,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祭祀用的明堂,有御花园。关厢:城垣内用地不够时,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一般沿城外道路呈带形发展。这些关厢地区开始形成时无城墙,以后因为不断扩大,统治阶级为了防御及便于管理,又将先前形成地区筑城垣加以包围。

刘秉忠:元代城市规划专家,以《考工记》中关于都城建设的营建思想规划并建设元大都。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在此之前,曾受命主持规划元上都。铁路附属地:俄国及日本在其管理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取得的附属用地,拥有行政、驻军、警察等诸多种权利,中国在此区域内的主权受到限制。铁路附属地的性质类似租界,但范围远比租界大。

普南城:始建于公元前 6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执政时进行彻底重建,希腊化时期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建设的城市。城市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陡岩脚下,顺应地势,建于四个不同高度的宽阔地台上,市中心居城市首要位置,是城市商业贸易与政治活动中心。占道路交叉处中心地带的两个整街坊与局部其他地段),广场面积与城市公共活动的要求相适应,不顾地形而一味追求理性秩序。

中心地理论:1933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镇的职能、大小与空间结构分布的学说,即城市的“级别规模”学说或城市的区位理论。其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理论还强调,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主要应搞好自身的市政和社会基础设施,以影响和服务于次级中心与腹地。中心地理论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

Team 10: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十小组。1954 年,Team 10 在荷兰召开预备会,发表《杜恩宣言》,明确地对《雅典宪章》的精神提出批判,提出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主张按照城市、村镇和住宅的不同特性来研究人类的居住问题,以适应 1950 年代以来人们为争取生活的意义和为丰富生活内容的社会变化要求。Team 10 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而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城规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社会生活引入到人们所创造的空间中去。Team 10 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簇群城市,这是 Team 10 关于流动、生长、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1955 年,Team 10 成立大会在阿尔及尔召开。会议批评了 CIAM 的旧思想旧观点,提出了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关于城市和建筑的新思想新观点。其倡导的理论为 1950至 60 年代欧美国家关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探新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希波丹姆:公元前 5 世纪规划建筑师,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美。最早把"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在理论上(即希波丹姆型式)予以阐述,并在希波战争之后城市重建中运用。希波丹姆型式: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把城市分 3 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私宅地段(分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CBD:即中央商务区,指城市中商业和商务活动集中的主要区域。其概念最早产生于 1923 年的美国。其后 CBD 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CBD 是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二、简答题

1、西汉长安都城修建过程及平面布局有何特色

2、北魏时期洛阳都城改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形成了怎样的城市布局特点

3、上海近代史上有过哪三次规划?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4、维特鲁威理想城市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影响

5、巴洛克的城市规划设计手法有何特点,结合实例说明

6、《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中具有哪些时代的局限性

7、兰斯塔德具有怎样的基本空间结构形式?他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三、古文翻译 考工记内容

2000(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区位极差地租 区位商 经济区 城市首位度

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 城乡一体化

二、简述题

潜能理论 增长极核理 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简述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三、论述题

1、请谈一谈你对我国规模政策的看法

2、区域规划中,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9((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地区建筑学: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由芒福德提出,指主张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并体现出一定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理论。主张建筑学的问题和发展要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并加以整合,最终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1999 年《北京宪章》对其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倡“现代建筑地区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Affordable Housing: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 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商品住宅。经济性,是指住房的价格相对同期市场价格来说是适中的,适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适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筑标准上不能削减和降低,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Lewis Monford:刘易斯·芒福德,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历史学家。20 世纪城市规划领域最具影响的人文主义大师,与霍华德、盖迪斯并称为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于 1938 年著述《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起并称其 生平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芒福德认为城市中人的精神价值是最重要的,而城市的物质形态和经济活动是次要的,应把关心人、陶冶人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其城市社会学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整合: 城市边缘:又称城乡结合部,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职能,并兴建相应的城市服务设施,从而形成包括郊区的城乡交错带。城乡交错带位于市区和城市影响带之间,可分为内边缘区和外边缘区。内边缘区又称城市边缘,特征为已开始城市建设;外边缘区又称乡村边缘,特征为土地利用仍以农业占支配地位,但已可见许多为城市服务的设施如机场、污水处理厂和特殊用地等。

UIA:国际建筑师协会:1948 年 6 月,成立于瑞士洛桑,其宗旨为联合全世界的建筑师,不论国籍、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职业训练和建筑学说,建立起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交流学术思想和观点,吸取经验,扩大知识,取长补短,在国际社会代表建筑行业,促进建筑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确定建筑师的职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建筑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范围,积极支持各国的建筑师组织维护建筑师的权利和地位;促进建筑师及 有关人员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城市更新: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的过程。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城市中各组成内容本身或相互之间由于历史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而造成功能失调、衰退、甚至被破坏,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维修、改善、更新或改建,使其恢复正常的机能。城市更新可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

中心地学说:1933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镇的职能、大小与空间结构分布的学说,即城市的“级别规模”学说或城市的区位理论。其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理论还强调,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主要应搞好自身的市政和社会基础设施,以影响和服务于次级中心与腹地。中心地理论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生态危机: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主要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起。生态危机一旦形成,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因此,当它还处在潜伏状态时就应该提醒人们警觉起来。生态平衡的破坏主要是人为造成的,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被克服和消除。

二、简述题

1、生态学理论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异同 2、1999 年 20 届 UIA 北京大会的主题及分题

3、山地城市的构成因素及其标志

三、论述题

1、什么叫人居环境学,试述山地人居环境学的基本构成理论与应用前景

2、什么叫可持续发展理论?试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我国城市规划的问题与解决过程 1999((中外城建史))

一、简答题

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的发展规模及其平面图形较其原有形制有何变化? 试举二个都城为例并绘制平面示意图

2、我国古代最早完整体现《考工记》中周王城制度、严格采用整形式平面并且和公园 结合的都城是哪个?简述其具体布局要点

3、我国古代城市中的里坊制始于何时?至于何时?说明其社会经济原因

4、列举出 5 个我国古代与水体(自然或人工)有机结合布局的主要城市,分别指出其 布局特色

5、试述现在交通条件对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列举 5 个因铁路建设而发展起来的 城市

6、试从选址、城墙、主要建筑、道路、广场等方面简要概括西方中世纪城市布局的特 点

7、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属于一个空想的社会主义城市,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8、在卫星城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西方规划师如何解决城市居住环境 质量与工作机会这两种要求的矛盾

二、论述题

1、试论西方城市规划原理和守法在我国近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始末梗概,并给予简要 的评价

2、试述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近代西方城市广场设计的优秀遗产,每一时代列举一广场为例,及其对我国今天方兴未艾的城市广场建设有何可借鉴之处

三、名词解释 辟雍:明堂辟雍为礼制建筑,包含两种建筑含义,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金庸城: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上小城。金庸城南北呈长方形,西、北、东垣共计城门 12 座,城西北隅仿邺城三台建金镛城,为军事防御设施。洛阳城仿邺城的设计,将宫城集中于城内中部以北,将官署、居民区置于城区南部,城南设立国学、明堂、灵台。雉堞:古代城墙的内侧叫宇墙或女墙,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是古代城墙及其防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雉堞由女墙(也称宇墙)、垛墙和垛墙之间形成的垛口组成。罗城:城外的大城。(罗城,外大城也,子城,内小城也)

四水贯都:北宋都城开封,城内河道众多,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命脉,城墙外各有护城河一道,其中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通过护城河相互沟通,使得河道在城内作为运输通路,便于将东南方粮食和物资运入城内,史称四水贯都。

大赫尔辛基规划:1918 年,由沙里宁根据有机疏散的原则制订。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卫星城镇,以控制城市进一步的扩张。这类卫星城不同于卧城,除居住建筑以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仍去母城工作。有机性:道路结构系统、完整,机能有机;疏散性:独立的建设用地,采用绿地隔离带,空间疏散。带型城市:1882 年,由西班牙工程师亚·伊·马塔提出,带型城市是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旨在解决因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所形成的城市形态所带来的城市拥挤、卫生恶化。马塔认为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势影响下,城市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呈带状延伸,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也能把文明的设施带到乡村。其规划理论为:以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 条电器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带型城市有利于防止大城市规

模扩大而过分集中能很好解决城市中心拥挤的环境恶化等问题,保持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和谐关系,对其后的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但在面临私有经济者企图在指状或轴线布局的中间空隙地带进行建设的情况下,这种规划很难保持。

光明城:1933 年,继伏埃森规划被接纳的希望幻灭后,勒·柯布西耶为辛迪加社会设计一个新的城市,即光明城。光明城是一个假设为需要协调和有领导的社会的产物,居住区(若干个能各自容纳 2700 人的居民联合体)代替行政机关成为城市中心区,城市仍保留绿化空间和方便先进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组织。

朗科恩新城:位于英国利物浦东南,默尔西河南岸。于 1964 年开始规划,1966 年进行建设,是英国第二代新城典型代表。其规划结构与基地起伏的山脊浅谷复杂地形结合;主要工业均布置于城市边缘地形平坦的地段,居住区布置在中间较高的丘陵上,并围绕中心公园布置;新城中心位于规划区的几何中心高地上,俯瞰全城。其规划结构遵循现状原则,结合自然地形,形成“8”字形平面,城市中心设在“8”字形的交点上。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1998((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形态转变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化水平来表示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FAR),为一定地块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总量,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田园城市:19 世纪末,受当时英国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针对社会出现的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研究,于 1898 年著述《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田园城市”规划思想。霍华德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对城乡优缺点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这一空间模式,提倡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就社会结构形态,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具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出现的如有机疏散、卫星城镇等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的檐高的比值。其计算方法为: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日照间距系数=D/H,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D:房屋间距,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实际应用中,常将 D 换算成其与 H 的比值,即日照间距系数。

拆建比:指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居住区用地(R):指由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居住类型构成的用地,共分为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7、现行国家规范中,公共建筑每()平方米设置一个停车位。

8、城市规划编制可分为()()()三个阶段。

9、城市供水管网分为()()两种形式。

10、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应在()。

二、简述题

1、试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合理服务半径的确定因素

2、试论住宅面积净密度和住宅建筑净密度的含义及规划意义

3、如何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4、在造纸厂选址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应考虑哪些问题

三、论述题

1、论述世界第二次人居会议《中国 21 世纪议程》报告中,关于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规划时的价值和作用

3、如何看待发展汽车工业与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的矛盾 1998((中外城建史))

一、简答题

1、列举我国按《周礼•考工记》所在形制规划建设的古代城市 5 个及其朝代,并以先 后顺序

2、北宋开封、南宋临安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市中水体的布局、合理利用各有何特点

3、近代城市南通城市规划体现了那些科学先进的思想

4、近代中国沿海大城市规划如何反映出殖民地城市的一些 典型特征(以青岛和上海为例)

5、古希腊罗马城市公共空间有哪些要素?各自有何异同

6、列举四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并绘制平面图示意

7、简述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规划的思想

8、马丘比丘宪章在哪些方面发展和修正了雅典宪章,列表对照说明

二、论述题

1、试论西方卫星城理论和实践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今天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参考价值

2、试通过对西方战后 60 年代以来新城的规划和实践的认识,谈谈现代城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三、名词解释 曹魏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所建。城市特征:

1、平面呈横长方形,分区明确,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另一方面,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宫城被闾里包围或官民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

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宇文恺:隋朝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主持规划隋长安,东都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等方面的工程,也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其主持修建的长安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作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对后世的都城规划有着极其深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是当时国外一些城市建设效仿的范本。

翼城:又称雁翅城,是从城门附近伸出的一字型城墙,或是沿江、海有码头的城邑,自城沿码头至江边或海边砌筑的一字型城墙,其目的在于组织侧设火力,加强防御,建在城门两侧,城墙上凸出至城外,可驻守士兵存粮、军械等。里弄式住宅:是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居住建筑类型,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吸取欧洲联排式房屋的布局形式所形成的的一种新的居住建筑风格。其后为在小块的私有土地上建造密集的、低层的、独立的出租住宅,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演变成联立式住宅。子城:从属于大城的小城,即内城及附郭的瓮城或月城。

AGORA:城市广场,指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CAMPO 广场:位于意大利山城锡耶纳,坎波广场是城市的中心,它位于三座小山的交汇点以及三条大道的交叉点,这构成“Y”字形的城市布局。广场形状为“贝壳状的圣-雅克”,呈缓缓的扇形的斜坡,倾斜至交汇处的表面经过精心雕刻的公共大楼。广场中央为该亚喷泉,可以俯瞰整个广场及曼琪亚塔。塔下有广场礼拜堂。城市街道均在广场上汇合,经窄小街道进入开阔广场,使广场具有异常的吸引力并产生戏剧性美学效果。大伦敦规划(1944):基于《巴罗报告》所提出的关于疏散伦敦中心地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至 1944 年,阿伯克龙比主持制订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方案,这是二战后指导伦敦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文件。(规划区面积为 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 143 个。规划区内的人口为 650 万。)大伦敦规划吸取了20 世纪初期以来西方国家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合时宜的对策、方案。对当时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新城建设投资较大,对疏散人口的作用不够显著;新城人口大部分来自外地,在某些方面反而增加了对伦敦的压力;对 60 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总的说来,大伦敦规划的指导思想、布局模式以至规划方法,对 40、50 年代各国的大城市规划有深刻的影响。

拉•德方斯:位于巴黎西北,塞纳河畔,与卢浮宫、星形广场一同处于巴黎东西轴线上。是为分散巴黎市中心的经济与行政职能,打破巴黎城市聚焦式结构,在市区边缘建设的 9 个综合性地区中心之一。拉·德方斯采取人车严格分行的道路交通系统,分为 A、B 区,其中 A 区是以贸易中心为主的贸易、办公、居住的综合区,在布局上力图缩短工作与居住的距离,中央为巨大的步行广场,机动交通位于地下。B 区为行政、文教和居住三者结合的综合区,有大片公园,布局比较松散。

簇群城市:1954 年,Team 10 在荷兰召开预备会,由英国建筑师密森夫妇提出。簇群城市是 Team 10关于流动、生长、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是根据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而提出的一种新城市布局思想。其设想主要有:

1、设计一种三叉形的城市道路系统,以便获得均匀的交通流量,充分发挥道路的功能;

2、用生长的思想改建旧城市,以保持旧城市生命的韵律,使其在不破坏原有复杂关系的条件下不断更新;

3、提出“改变的美学”思想,认为城市需要一些改变周期较长,能起到统一作用的点,并依靠这些点对短暂的东西进行评价,使 之统一,主张城市的环境美应反映出对象的恰如其分的循环变化。1997(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形态转变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化水平来表示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

雅典宪章:1933 年,CIAM 召开第四次会议,主题为“功能城市”,大会通过由勒·柯布西耶起草的《雅典宪章》。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雅典宪章》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大纲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应该科学地制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适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影响。邻里单位: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展。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决定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础因素决定的,是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的。人口净度:

城市广场:指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过境交通:不以本城市为目的,只是通过该城市的交通流。因为这种交通的起讫点不在城市内,故在通过城市时,应尽可能避免穿过该市中心区。通常以环状道路结合交通管制绕行,无法绕行时,有时用地下或者高架道路穿过市中心区。

雨污分流制:城市排水体制之一,指将雨水、污水分别用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经污水厂等处理的排污方式。其中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水体,污水则需要通过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排入水体,以防水体被污染。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一般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CBD:即中央商务区,指城市中商业和商务活动集中的主要区域。其概念最早产生于 1923 年的美国。其后 CBD 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CBD 是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二、简述题

1、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的分类有哪些

2、什么叫生态城市?它与田园城市有何联系与区别

3、什么叫城市设计?简述它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4、什么叫邻里单位,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区规划理论对现代城市住区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论中国两种传统建城思想的联系与差异?各举一个城市的布局情况,分析受其思想的影响情况和布局特点

2、用可持续发展原则,论证中国城市规划在新世纪之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论述城市规划工作中节约土地的重要性,你认为节约土地有哪些有效地途径 1997(中外城建史))

一、简答题

1、《周礼•考工记》中王城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 系统之间有何关系?试背诵原文并给以解释

2、列举两个春秋战国都城平面,说明周代末年第二次筑城 高潮的兴起及其历史必然性

3、汉末曹魏邺城规划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划时代的进步 4、1910 年青岛市规划在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方面有哪些成功之处

5、古希腊城市外部空间规划有何特点?举例简要说明

6、古罗马城市的理想布局模式是什么?其在北非什么城市的规划中得到应用?试绘其简图 7、19 世纪英国旧城改建中,Regent Park 建设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8、柯布西耶在 20 年代提出的两个著名城市方案是什么?表明了他的什么规划思想

二、论述题

1、试述我国周王城制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历代京城规划中沿用及演变的历史脉络,附图表示。

2、简述 40 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疏解大都市空间结构的主要规划理论及其实例。

三、名词解释

关厢:城垣内用地不够时,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一般沿城外道路呈带形发展。这些关厢地区开始形成时无城墙,以后因为不断扩大,统治阶级为了防御及便于管理,又将先前形成地区筑城垣加以包围。

马面: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而建的凸向城外的矩形墩台,其作用是出于防御,便于组织侧射火力,攻击攻城敌人,平面呈方形或半圆形,因其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也有的马面内部建有仓库,内贮木材、粮食等,如统万城。

会子:中国南宋时的一种纸币。初为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租借: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定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在中国,是指在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昌迪加尔规划:1950 年,受印度总理委托,勒·柯布西耶主持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的规划,1951 年,昌迪加尔开始规划建设。勒·柯布西耶以象征人体的的生物形态构成城市总图的基本特征。主脑为行政中心,设在城市顶端山麓下;商业中心位于全城中央,象征

城市心脏;博物馆、图书馆等为神经中枢,位于主脑附近的风景区;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宛如右手;工业区位于东南侧,宛如左手;水电等市政系统似血管神经一样分布全城;道路系统构成骨架,象征人的骨骼;市内各种建筑像肌肉贴附;城市中心留出大量绿化间隙空地,似肺部呼吸。昌迪加尔规划极其明确的功能分区,反映了 1933 年《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1950 年代初,由于其规整有序的布局而广受称誉。但城市建成后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功能分区导致社会分化;脱离印度国情,把外来的西方文化强加到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身上;城市建设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新首府树立“纪念碑”,中心规模宏大、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机械、空间环境冷漠等等。总之,庞大而理性的城市空间与宽敞的街道是为了展示理性、庄严与构图的需要,而不是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准备的。昌迪加尔是功能理性主义、形式理性主义城市规划的失败例子,是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无视具体地点、具体环境、具体人文背景问题的集中体现。但勒·柯布西耶关于功能理性主义与形式理性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极具影响力,对其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如 1950 年代巴西利亚规划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格迪斯:苏格兰生物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城市规划思想家,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之一,近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盖迪斯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并积极参与城市社会活动实践,传播其城市规划思想。强调要用有机联系、时空统一的观点来理解城市,既要重视物质环境,更要重视文化传统与社会问题,要把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落实到社会进步的目标上来,体现出其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此外他主张把规划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地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其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他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为西方城市规划科学由分散走向综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场所理论:

1996(城市规划原理))

一、填空题

1、住宅净密度()%。

2、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主要依据()()()来确定的。

3、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控制指标直接和间接反映居住空间环境质量的三因素()、()、()。

4、人口毛密度()人/ha。

5、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和()两种。

二、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区: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具体来说,是由城市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自然景观要素指自然的地形、植物、水体、泥土、岩石等,人文景观要素指建筑、道路、桥梁等设施。自然景观呈现具有生命有机系统特征的生物形态,人文景观呈现具有社会习俗、37 历史传统、聚居方式、地方情感等特征的文化形态。城市的持续生长:: 城市综合开发: 道路红线:

三、简答题

1、居住区规划设计如何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2、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有哪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山城道路线性设计的特点

4、论述山区城市布局的特点,山区城市布局与矿业城市有 那些相同和不同点

四、思考题

1、城市规划如何考虑市场经济城市规模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现代城市化趋势与我国城市化特点

3、城市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1996(中外城建史)

一、简答题

1、春秋战国时代几个著名的大都城为何都在形制上不符合 周王城制度的规定?绘制其中两平面图加以说明

2、汉代都城长安中宫殿与整个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有何特 点?并绘制示意

3、试比较唐代东都洛阳与首都长安城市在平面上的异同

4、五代至宋时期开封府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有哪些重大决 策和工程实施

5、列举我国三座近代大都市并简述其在外国资本实力影响 下城市布局的共同特征

6、我国近代城市南通在处理工业区、新城区、港口与老城 区布局关系上有何特点

7、试述古希腊城市的基本空间要素并举例说明

8、试列举西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五座最著名的广场 并简述其平面

9、列举英国第一,二,三代卫星城各一个,并简述其相互 差别

10、试列举欧洲二战后重建的著名城市三座,并简述其重 建原则上的共同点

二、论述题

1、请就处理城市与水体关系上论述我国传统城市建设的宝 贵遗产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认为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 反映出对城市生活空间认识的那些变革

三、名词解释

市朝一夫:指市场和朝廷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 140 米左右。弹室: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里四周有墙,每面 有门,里内为排列整齐的住宅院落,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闾里属于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

金庸城: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上小城。金庸城南北呈长方形,西、北、东垣共计城门 12 座,城西北隅仿邺城三台建金镛城,为军事防御设施。洛阳城仿邺城的设计,将宫城集中于城内中部以北,将官署、居民区置于城区南部,城南设立国学、明堂、灵台。马面: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而建的凸向城外的矩形墩台,其作用是出于防御,便于组织侧射火力,攻击攻城敌人,平面呈方形或半圆形,因其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也有的马面内部建有仓库,内贮木材、粮食等,如统万城。立砧式建筑

步行街:指在交通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设置的行人专用道,原则上排除汽车交通,外围设停车场,为行人优先活动区。步行街是城市步行系统一部分,是为了振兴旧区、恢复城市中心区活力、保护传统街区而采用的一种城市建设方法,主要包括旧城市原有的中心商业街通过交通管理或改造而成的步行街和旧城市的新区或新城市的中心区,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的步行街。作为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行街集中体现整个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其规划与建设已成为完善城市职能,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普洛采西大道:新巴比伦城主要大道,宽 7.5 米,沿大道及河岸布置有宫殿、山岳台与马尔都克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其中大道中段西侧为城市中心,布置有马尔都克神庙。大道北端西侧为宫殿,占据一个梯形地段。

campo 广场:位于意大利山城锡耶纳,坎波广场是城市的中心,它位于三座小山的交汇点以及三条大道的交叉点,这构成“Y”字形的城市布局。广场形状为“贝壳状的圣-雅克”,呈缓缓的扇形的斜坡,倾斜至交汇处的表面经过精心雕刻的公共大楼。广场中央为该亚喷泉,可以俯瞰整个广场及曼琪亚塔。塔下有广场礼拜堂。城市街道均在广场上汇合,经窄小街道进入开阔广场,使广场具有异常的吸引力并产生戏剧性美学效果。场所理论:

盖迪斯:苏格兰生物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城市规划思想家,西方近现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之一,近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盖迪斯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并积极参与城市社会活动实践,传播其城市规划思想。强调要用有机联系、时空统一的观点来理解城市,既要重视物质环境,更要重视文化传统与社会问题,要把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落实到社会进步的目标上来,体现出其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此外他主张把规划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地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其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他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为西方城市规划科学由分散走向综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绿地率:指一定地块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建筑红线:指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红线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

住宅套型比: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指在一定数量的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占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拆建比:指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住宅建筑: 净密度: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

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填空题

1、住宅面积净密度是()与()之比。

2、城市规划应该提高规划的()、()、()。

3、旧城区改建规划要防止盲目追求()、()、()。

4、城市结构分类()、()、()、()。

5、城市规划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6、城市景观按要素分为()、()、()。

三、简答题

1、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何谓控制性详细规划?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山地城市规划应如何辩证的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

5、简述城市排水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995(中外城建史)

一、名词解释

希波丹姆:公元前 5 世纪规划建筑师,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美。最早把"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在理论上(即希波丹姆型式)予以阐述,并在希波战争之后城市重建中运用。希波丹姆型式: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把城市分 3 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私宅地段(分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邻里单位理论: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展。

有机疏散理论:1918 年,由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旨在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任其自然地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用以开辟绿地,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集中主义:勒·柯布西耶一反自空想社会主义与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并不反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技术力量,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其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城市集中主义的中心思想主要包含在《明日的城市》、《阳光城》两部著作中。其规划观点主要为:

1、传统城市由于规

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尤其是对城市中心地区的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2、采用提高密度的方式来解决拥挤问题,认为摩天楼是缓解人口集中、避免用地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极好手段,同时也能发映出工业社会新的时代精神;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与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4、论证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该系统布置在地面以上,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构成。

兰斯塔德:位于荷兰西部,地跨南荷兰、北荷兰和乌德列支三省,是一个由大中小城镇集合而成马蹄形的环状城镇群。其开口指向东南,长度超过50公里,周长为170公里,最宽地带约50公里,中间保留一块大的农业地区,称为绿心。荷兰政府为防止城市过分密集和连片,从区域整体出发疏散大城市人口,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形成环形城市带的概念。漕运: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藩坊:完全是中国人和外国人民之间友好相处,为照顾他们特殊要求而形成的集中居住地段。无明显界线,更无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蕃坊”中有一些外国形式的建筑物,因而城市面貌也与城市其他地方迥异。关厢:城垣内用地不够时,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一般沿城外道路呈带形发展。这些关厢地区开始形成时无城墙,以后因为不断扩大,统治阶级为了防御及便于管理,又将先前形成地区筑城垣加以包围。《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铁路附属地:俄国及日本在其管理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取得的附属用地,拥有行政、驻军、警察等诸多种权利,中国在此区域内的主权受到限制。铁路附属地的性质类似租界,但范围远比租界大。

二、问答题

1、《周礼•考工记》对营国制度中城市布局及等级差别是如 何论述的

2、北宋都城汴梁较前朝都城规划有哪些特点和变化

3、我国近代南通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特色如何?你怎样评 价

4、《马丘比丘宪章》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 内容有哪些?意义何在

三、翻译《黄岗竹楼记》片段为白话文 1994(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FAR),为一定地块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总量,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 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

田园城市:19 世纪末,受当时英国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针对社会出现的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研究,于 1898 年著述《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田园城市”规划思想。霍华德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对城乡优缺点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这一空间模式,提倡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就社会结构形态,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具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出现的如有机疏散、卫星城镇等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一般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区人口、建筑高度集中,基础设施、交通密集分布,大量的人为热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绿地减少等因素,使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在气温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热岛”现象。居住面积密度:

二、问答题

1、简述城市化的基本含义

2、试述山区城市与平原城市在城市结构形态上有何不同

3、试述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要

4、居住区规划中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994(中外城建史 A A)

一、填空题

1、维特鲁威(Vitruvius)是 时代的著名建筑师。他写的一本建筑论文集 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第一部最完善、最有影响的建筑学及城市规划的珍贵书籍。

2、“花园城市”理论是美国人 在 19 世界末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3、《清明上河图》 描绘的是我国 代的都城 的景象。

4、我国《城市规划法》是 年颁布的。

5、古今中外,被地震破坏的城市有,被火山喷发淹没的城市有,被洪水冲毁的城市有,被战争破坏的城市有。因此,我国《城市规划法》明文规定,在有严重 威胁的城市,要作 规划。

6、“新的城市概念追求的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意指每一座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一个单元,需要同其它单元进行对话,从而使其自身形象完整。” 此段话摘自与 宪章。

二、简答题

1、《考工记》与《管子》所论述的城市规划思想有何异同

2、近代上海三次规划的时间、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3、欧洲中世纪城市选址主要考虑什么因素?由此带来什么样的城市特色

4、奥斯曼计划的要点和目的是什么?今天我们该怎样看待它在城市建设上的成败得失

三、论述题

试结合六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谈谈自己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看法与建议

1994(中外城建史 B B)

一、名词解释

市楼:市中楼房,又称旗亭,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为市吏候望之所。

金镛城: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上小城。金庸城南北呈长方形,西、北、东垣共计城门 12 座,城西北隅仿邺城三台建金镛城,为军事防御设施。洛阳城仿邺城的设计,将宫城集中于城内中部以北,将官署、居民区置于城区南部,城南设立国学、明堂、灵台。马面: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而建的凸向城外的矩形墩台,其作用是出于防御,便于组织侧射火力,攻击攻城敌人,平面呈方形或半圆形,因其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也有的马面内部建有仓库,内贮木材、粮食等,如统万城。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租界:

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北非城市,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典型的营寨城市。其布局按照罗马军队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而成。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布局,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呈十字交叉,交点处为城市广场,建有凯旋门,凯旋门前有很长的列柱街,此外,城内还建有浴场、剧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师,其著作《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有机疏散理论:1918 年,由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旨在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任其自然地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用以开辟绿地,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Urban agglomerations:即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马丘比丘宪章:

二、简答题

1、《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中的等级差别是怎样论述的

2、汉长安城的平面形态特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南朝都城建康平面布局有何特点

4、明代北京城对元大都的规划布局有何继承改变

5、近代南通规划布局中体现了哪些合理的原则

6、欧洲中世纪城镇选址的原则是什么?由此带来的空间布局特点如何

7、什么是城市分散主义?什么是城市集中主义?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及理论

8、举一例分析说明欧洲的城市规划中的巴洛克风格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

1、评价 40 年代战后上海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分析近现代大城市合理空间规划结构的 特点

2、试论述 60 年代末期以来欧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993(城市规划原理)

一、填空题

1、居住用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四类用地的总称。

2、住宅平均层数= /(层)。

3、人口毛密度= /(人/公顷)。

4、住宅建筑净密度= /(m2 /公顷)。

5、给水工程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6、排水制度一般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7、城市对外交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市区公共绿地面积率= /。

二、名词解释 住宅用地: 红线: 拆建比:

高层住宅比例: 旧区改造: 城市性质:

三、回答题

1、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对城市布局有什么影响

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有哪些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四、思考题

1、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上一篇:微信朋友圈感恩节祝福语下一篇:英语美文欣赏--TIME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