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报告表玩具厂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影响报告表玩具厂(通用6篇)

环境影响报告表玩具厂 篇1

日前, 环境保护部审批通过了《淮化集团煤制年产170万吨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标志着这一安徽省“861”重点工程已由筹备阶段转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136亿元,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 (MTP) 和聚丙烯等主体工程装置。项目建成后, 将形成年产17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包括年产聚丙烯49万吨、异丁基油1.5万吨、汽油18.5万吨、液化石油气4.1万吨, 副产品包括硫黄、硫酸铵等。

环境影响自查报告 篇2

环境影响自查报告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转发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药制造企业专项环境执法检查的通知(内环办〔2011〕176号)文件精神进行了环境影响自查,自查汇报如下:.我厂利用中蒙药材植物做原料生产中蒙成药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范围为: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等5个剂型及锅炉房和厂房设施有粉尘的工作段都有捕尘装置除尘,没有把粉尘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现象。.2005年开始建设,严格执行了环保“三同时”制度,2004年11月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请示,2005年10月呼和浩特市环境保护局我厂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车间环保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文件号为‘呼环函字〔2005〕18号’。.生产产生的废水通过三级沉淀过滤后统一排放到金山开发区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固体废弃物统一处理,生产废弃物当中没有危险废弃物。.对空气污染防治的设施设备运行情况正常,而且有定期维护保养,有保证的防治污染的设备设施运行系统。.建厂6年来,没有任何群众投诉反映的污染问题的情况。

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蒙药厂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篇3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1)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摘取其部分关键内容,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此段内容的编写,字数不应该太多,表述要简洁、流畅,经过提炼后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问题即可。(2)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其主要产品、产量、采用工艺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字数不应该超过50 字。

(3)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

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进行极简单的说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化工类项目需要编写环评工作大纲)进行简单回顾,对环评大纲的批复和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并标注文件批号与时间。

(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

可参考标准范本,对此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1.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体现,必须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四个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规视项目具体内容选定。

二、技术规范工业项目的技术规范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Y/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Y/T 2.4-1995)。非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海洋工程类项目海洋环评技术导则,其它有关行业的环评技术规范视项目内容决定(如公众参与导则、规划环评导则、区域环评导则、人体健康导则、石油天然气导则、化工规划环评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

三、项目技术文件指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其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等。如果是技改、扩建项目,还应包含过去项目有过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等内容;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评审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评估意见,对于该项目的环评标准的确认函和总量指标函。

四、其他依据包括项目涉及的各类规划和保护条例,以及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或双方签订的技术咨询协议等。需要强调的是有关规划及土地方面的预审意见。

五、建设项目的环评委托书。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采用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确定的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大类,在明确环境功能的基础上,确定采用的标准。

评价时根据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也包括固废和危险固废,以及当地有要求的其它标准(如中水回用、绿化标准等)。按环境功能区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值等)。确定评价标准时应掌握下列三个原则:

一、有地方标准的首先应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无国内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或普遍公认的经验控制值。

二、报告书需要附有当地环保部门对环评执行标准的确认件。

三、评价标准宜用表格表示,明确标准出处及其具体的标准值。

四、注意在引用标准的时候,一定查阅原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限。在充 分了解其标准的应用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标准的确定。1.4 评价因子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在工程和环境初步分析基础上确定主要评价因子。现状常规监测因子结合当地上一年年报所列项目,年报未列项目不作为现状常规监测因子;现状特殊监测因子结合工程分析及周围环境同类污染因子情况选定1~3 项。

对于没有当地公告或者公报的项目,原则上应当进行污染源评价因子的监测工作。

水质常规预测因子应包括pH、DO、CODMn,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SS。水质特殊预测因子结合项目及当地实际情况根据等标污染负荷确定1~3 项。空气常规预测因子,涉及燃料燃烧时,应包括SO2,NO2,另外TSP、PM10可根据排放特征选1~2 项(可根据污染产生情况和除尘情况具体确定)。污染源排放以PM10为主或PM10列入当地考核要求的应选PM10。

空气特殊预测因子根据等标污染负荷确定1~3 项。噪声评价因子选用等效A 声级。

固体废物鉴别因子应涉及项目区域内土壤现状(特别调查分析此前土地利用和受污染情况),工艺过程产生废物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原料、副产品、产品的损益和废弃后的污染特性。生态环境因子主要从资源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特殊生态保护进行考虑,包括土地、土壤、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地、生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似洄游通道、索饵场等。

对于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项目,还应当充分考虑地下水、土壤的现状监测、调查工作。评价等级应按照导则要求确定,并说明确定的理由。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报告书的现状调查范围和影响预测范围,对项目的实际工作量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确定无误。1.5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通过综合污染物扩散距离和主要环境敏感对象的位置加以确定。导则有明确要求的,按导则执行。导则没有明确规定的,大气以最大落地浓度距离的1.5 倍考虑;水以污染物浓度稀释到接近背景浓度的距离为界,如遇敏感对象应适当延伸。流域涉及省市(县)际敏感区域的应扩大到交界控制断面;噪声以达标为界;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应视具体情况放大。

1.6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的特征和环境调查分析确定评价重点。一般工业项目的评价重点以工程分析、主要环境影响因素预测和污染防治措施为主,非工业项目的评价重点以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主。1.7 环境保护目标

针对评价区域内居住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取水口、重要资源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文物古迹、古树名目、重要湿地和敏感生境等情况,并应当有环境敏感点分布图。2 周围环境概况 2.1 地理位置

用文字结合图示表示。图示应包含整个评价范围,图示中应附有风玫瑰图、比例尺和指北标志,图示比例以1︰50000—100000 为宜。图示中标明项目所在位置,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城镇、厂矿企业,自然人文景观及居住集中区等内容。特别应描述项目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项目选址周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概况及相关的自然、人造物、敏感对象、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附地形及植被情况图。2.2 水文

水文主要指受项目建设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河口、近岸海域等水域的主要水文特征、使用功能,重要水工设施和运行规律,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级、范围及取水口位置,水产养殖区等敏感内容。2.3 气象

主要是表述项目建设地常规的气象条件及气候特征(以近五年数据为准),给出常年风向、风速玫瑰图。为大气预测专用的污染气象不在此列。2.4 社会环境

主要描述项目建设地的工业、农业及社会发展情况,对主要的产业结构情况应加以说明。2.5 环境背景质量情况

概要描述项目建设地周围评价范围内的大气、水体及噪声的环境背景情况,如果有背景监测资料,可引用近二年内数据加以说明。对引用的现有资料,应对资料的有效性和与本项目的适用性加以说明。生态环境状况应包括土地,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生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似洄游通道、索饵场等。2.6 主要污染源和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程行为

应调查并列出评价区域内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和水污染源情况。重点反映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源情况(例如)。

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工程行为是指造成重要资源,重要生态功能和重要生境严重影响的行为。

2.7 相关发展规划

主要描述项目所在市(县)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并说明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和固废集中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情况,规划如有明显缺陷或问题应予于阐述。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小区)内建设,需附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小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对有中水回用要求的地区,了解清楚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情况和去向。

用水量大的大中型项目还需要增加当地水资源的消耗情况和供水情况说明。2.8 生态环境状况

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取水口、重要资源和重要生态功能、文物古迹、重要湿地和敏感生境状况说明。上述环境背景监测点、主要污染源位置、有关规划内容及主要环境敏感点可用图示的应标在图上,一般要求选用1︰5000~1︰10000 的图纸,重点是表达项目建设地与主要环境敏感对象的地理关系。

线型工程要求绘制万分之一图册。非线型工程可按比例采用手绘图。3 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

3.1 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技改扩建)、建设地点、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公用及辅助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投资总额、环保投资、产品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职工人数、年工作小时等。技改扩工程应说明技改前后产品方案的变化。

3.2 技改扩建项目老污染源情况

对技改扩建项目应首先对老项目作回顾性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并说明与新建项目的关系。老污染源分析应以实测为主,可用物料平衡法进行核实和调整。实测数据可引用环境监测部门近年监督性的实测数据(验收报告中的数据或者实际例行监测数据),对数据的代表性应作说明,缺项应进行补测。企业自测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使用。实测数据应取二个生产周期的平均值,并与生产负荷相对应。老污染源回顾性评价内容应包括工程内容,污染物发生量、主要环保设施及其运行效率、污染物排放量、环评批复内容、目前运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内容。这部分内容最好做专门的小节进行叙述,并且需叙述清楚,尤其是污染物达标情况和总量排放情况。

由于客观原因实际生产量低于设计规模或设备能力的,应同时分析满负荷时污染物的发生量、排放量。

3.3 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应以物料平衡估算为主,配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调查或实测进行核实和调整。

工程分析的目的是获得二组数据:一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年发生量数据(t/a);二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小时或日最大发生量数据(kg/h、kg/d)。其中年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结合设备能力加以确定,小时或日最大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设备开足时产污情况加以确定。工程分析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项目平面布置图图示比例为1︰1000—1︰5000,图中应含指北标志及比例尺。技改项目标明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区。

二、物料及能源消耗表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包括名称、种类、形态、规格、理论和实际单耗和年耗等),以表格形式表达。

三,主要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毒理,情况。

四、主要生产设备、公用及贮运设备清单。技改扩项目应说明设备变化(淘汰、新增、扩容)情况。

五、带有污染物排放标志的工艺流程图化工项目还应列出化学反应式。流程图以装置(单元)为单位,以工艺过程为基础进行绘制。流程图上应对废气、废水、固废选用分类代号,并按排放部位和污染物排放类别依次编号(包括无组织排放源)。

六、主要物料的平衡图及水平衡图按生产工序和操作方式作好分步的和总过程的物料衡算和水平衡,并以框图形式表示物料去向和分配。关注关键物料和元素的单独平衡及去向分配。对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等特征物质作单独平衡。技改扩项目应分别绘制技改前后全厂水平衡图(需图示水回用路线)。叙述节水的具体措施并给出量化指标。

七、工程项目运行时排放的污染物(化学的、物理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可能方面。

八、生产原理、操作方式和产污环节、排放方式及工艺设备说明(包括物料贮运方式、路线,物料及试剂回收,废弃物料堆存、运输,公用辅助工程)。

3.4 污染源强分析

原则上采用“三本帐”模式逐项分析计算(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并结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监测、调查分析结果。技扩改项目给出“以新带老”削减量。

一、说明资料收集、类比调查及污染源现场调查监测等信息数据得出的依据,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适用性(包括数据内容、来源、获得方法、类比工艺企业的可类比性、污染源现场监测方案与生产实际的相关性、符合性及理论测算公式的通用性、权威性等方面的说明)。

二、结合工程分析,按废水、废气、固废(残液)、噪声、放射源等分别论述项目污染源的来源、名称、类别、性质、发生量、组成(主要污染物)、浓度、排放方式(有组织、无组织、连续、间歇、稳定、波动)、排放高度、排放去向(回收利用、排入环境、进处理系统等),及季节性生产差异。

三、说明产生的污染源经治理后(或按达标排放的要求),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速率。对特定的污染物提出治理效率和最终排放去向的要求和建议。

四、通过对治理工艺及技术水平分析,论述污染物的达标可行性.

五、编制污染源强汇总表。表明污染物发生量、达标排放量、削减量三组数据

3.5 拟建项目征地及拆迁情况

一、征地

征地数量,土地类别

基本农田和征地数量,农田占补情况

二、拆迁

拆迁房屋数量,涉及人数、户数;拆迁企业数量。4 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

4.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分析项目建设地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为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提供依据。

现状评价可以引用资料并加以说明,在当地环保部门常规监测有效范围内可直接引用当地监测数据,在资料不充分时应通过现状实测进行分析。引用资料时原则上应掌握资料有效期控制在近二年之内,并说明取得数据时至今周边污染源变化情况,在预测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变化。当周围污染源排放变化较大时,必须用最近的实测数据或者安排质量现状监测。实测的时间频次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报告书应分别绘制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监测布点(断面)图。空气环境监测布点图应标明评价范围、主要空气环境保护目标,并附风玫瑰图及比例尺。水质监测断面拟在水系图上标明,并注明水源保护区范围及取水口、排放口位置。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图应标明主要噪声源,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并具体分析区域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如存在超标现象必须分析超标原因。产生沉积性污染物的项目和开发受污染土地项目,应增加土壤、地下水、河道(江、湖)底泥的监测评价。必要时还要增加生物采样监测。

4.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考虑项目建设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主要从资源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特殊生境保护进行考虑,包括土地,土壤、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生态林、古树名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于生态保护级别高的地区或者重要生态敏感点,需要专章进行论述。5 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可以采用理论模式预测和类比实测预测二种方法。理论预测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预测模式和参数,对于非常规性的理论预测需要验证其模式的适用性。类比预测的关键是选定合理的类比对象,并进行可比性分析,需要时应作类比结果的修正(对于报告书项目一般不推荐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评价应包含如下内容:

5.1 受影响环境的基本参数

如水文、污染气象预测参数等。

5.2 预测模式及参数

明确预测计算所采用的预测模式、预测参数及修正办法,预测参数应给出具体数值,以便进行验算。

大气预测对二级评价以上的,日均浓度预测应采用典型日计算(根据新的大气环评导则,典型日的预测应该改成逐时预测)。

水环境预测应说明排污口选择优化方案,并作方案比较。噪声预测应具体列出噪声源位置及距厂界和敏感点的距离,厂界预测时,应选择距噪声源最近的厂界中的一点作为预测点。

5.3 污染源强参数确定

污染源强参数应列表说明,便于验算。对于一次浓度和日均浓度预测应给出最大小时排放量和日排放量数据,对于年均浓度预测应给出年排放总量数据。大气污染源强数据应列出排放点名称、排放点中心位置坐标、污染物排放量、烟气排放量、烟囱几何高度、烟气出口内径,烟气出口温度等数据,无组织排放还应给出等效直径。水污染源强数据应详细列出排放口名称、排放口位置、污染物排放量、水量、排放方式等(此处一定要核对烟气出口温度和烟气出口速率,要符合工程设计的有关实际参数需要,一般烟气出口流速为10~30m/s 之间)。

5.4 预测结果表达

预测结果主要分二种情况表达:

一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影响浓度分析,即各污染因子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一次浓度、日均浓度、年均浓度值,最大落地浓度及距离、超标区(混合区)面积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用污染物等浓度线表示,以大气为评价重点的项目要求叠加在地理背景图上,鼓励使用彩图。

二是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预测结果应叠加背景浓度,并考虑区域内在建、拟建项目同类污染物排放的叠加影响。

5.5 事故状况及特殊气象、水文条件下的影响评价

确定事故源强及发生概率,预测事故排放状况下污染物转移及危害形式。分析特殊气象、水文条件发生的几率,评价是否在可接受的程度内。

5.6 卫生防护距离确定

有无组织排放废气源的项目应确定厂界浓度和卫生防护距离,并说明污染源与厂界位置及与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为:有行业标准的按行业标准套用,没有行业标准的按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核定。论述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行性,若不能满足要求,提出相应措施,如提出搬迁方案和计划要求、减少无组织排放源强、调整厂区布局或调整选址等。对于化工或者影响较大的企业,应当根据无组织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认真核算。对卫生防护距离内土地 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已有噪声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应从其规定。

5.7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主要对绿地面

积、植被破坏,光合作用产物、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防洪泄洪、动物通道阻隔、各类保护区的影响作定量定性分 6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非工业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应作为报告书的评价重点。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施工期的土石方平衡,土石方来源,弃渣场址选取,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施工后期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对于施工过程对水土保持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应单独设立水土保持方案章节,水土保持方案内容可引用专业部门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主要结论,或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自行编制。

二、施工废水数量、去向和影响分析。

三、如有底泥需要处置或综合利用,应考虑必要的底泥监测,提出分质处置办法和要求。

四、如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影响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或对其他自然环境的破坏,应进行专题论述。

五、如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应进行专门论述。

六、沥青路面的铺设应分析沥青搅拌点及路面铺设过程的环境影响。

七、对资源、生态功能和重要生境的影响。

八、施工期水文条件的变化。

另外还需关注施工过程的噪声和扬尘,以及地下构筑和管网的影响。对扬尘的防治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必要的抑尘措施。对噪声的防治应特别注意夜间施工作业的环保要求。根据项目性质及可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特别注意对工程建设的环境监理要求,根据《×××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制度。

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分析

7.1 清洁生产及工艺先进性分析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主要从产品结构、工艺生产、生产设备、节能降耗、物料替代、资源回收、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加以论述,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比较其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及新鲜水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水平,如有明显差距,应提出进一步实施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报告中应明确水重复利用率指标,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污染物发生量 S02、烟尘COD

清洁生产及工艺先进性分析应与国内外同类工艺相比较。

7.2 总量目标确定

总量目标的确定应符合二个原则:一是在符合清洁生产及达标排放前提下根据生产规模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总量目标必须在当地的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

7.3 总量平衡方案及措施

明确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说明由当地环保部门认可的污染物总量指标调剂单位名称、污染物排放指标量、削减方案(关、停、污染治理措施)、实施后可出让的指标量。如由当地环保部门划拨,要说明当地的计划总量和存量,并由当地环保部门认可。对于技改扩建项目应以环保部门核发的排污许可污染物总量为基础,原则上应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减污,如不能实现,则应结合当地污染控制要求和环境质量,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方案的实施必须保证当地环境功能不降级。在环境功能现状不能满足要求的区域内建设项目,且污染物有所增加,须通过区域内污染源削减腾出容量,并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综合整治削减量必须显著大于项目新增量。

可根据当地的环境和项目具体特征加以考虑。8 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8.1 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应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从前面章节的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二个方面确定从污染物发生量到最终排放量所要求的去除率,其次是提出实现去除率应采用的具体治理措施,并对推荐措施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污染治理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对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一、废气防治措施评述

分别评述生产工艺废气(包括物料及溶剂回收系统)、燃料燃烧废气,贮运系统废气三类废气所采取的收集系统、治理设施名称,处理规模、处理工艺、污染物去向及去除率等,对于有回收系统的应说明回收利用方式和回收利用率数据。废气治理应论证排气筒高度的合理性,无组织排放源的收集点、捕集方式、捕集率。

二、废水防治措施评述

评述厂区排水体制(废水收集系统)、废水特征、污水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并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各处理工段污染物去除率。根据“节水”政策提出工业用水循环率要求。

(一)分析论述本项目发生的废水水量和水质,提出清污分流、污水的分质分类、分质预处理和综合处理的要求。

(二)提出拟选用的治理技术和处理工艺流程组合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论述(包括处理水量和规模适应性、特殊污染物的处理适应性)。

(三)提出处理工艺中各级处理单元的处理效率,效率指标的合理性论述,个别污染因子的达标可行性分析。

(四)进区域或城市管网的废水,应进行接管可行性及对终端污水处理厂冲击影响分析。(五)提出污水厂内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防治要求。(六)提出事故性排放的应急措施及预案。

(七)若排放总量突破或纳污水体无环境容量及环境较敏感,应提出污水深度处理及处理尾水的综合利用要求。

三、噪声治理措施评述评述各高噪声设备噪声源强、采取的具体降噪措施和降噪效果。

四、固废(残液)治理措施评述

评述各类固废厂内收集、贮存方式,综合利用途径,分析贮存处置方案是否达到国家固废处置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自行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分析处置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委托危险废物处置应说明处置单位名称、处置资质、处置能力、处置工艺及效果。报告中应附相应协议及资质证书复印件。

(一)论述固废类别区分、毒性,不同性质固废按规范提出不同的收集,贮存处置要求。(二)提出有机物料、溶剂、废催化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等的回收利用措施。

五、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评述评述拟采取的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治理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六、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评述

环评应重点作如下方面的生态保护措施论述:

(一)水土保持方案,主要指土石方平衡,取料场及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开挖面和弃渣场生态修复及绿化具体方案。对于工程项目已经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原则上可引用水土保持方案内容,但需从环保角度论述其合理性。(二)珍稀动植物保护。

(三)自然生态(水源涵养,湿地,生态林地,重要河流、湖泊和特殊生境等)保护。

(四)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链平衡。(五)防止外来生物侵袭。

(六)自然资源(土地,水,森林,景观,生物物种,重要矿产等)保护。(七)海洋生态保护。

8.2 稳定达标排放分析

从废水、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处理效果等方面,评述其长期

稳定达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对废气、废水、固废,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源按各排气筒、污水排放口(一类污染物指车间排放口)、厂界噪声等采用相应评价标准进行达标分析。说明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国内成功运行实例。污水进区域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应评述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时间上的衔接、服务范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要求等,论述厂区污水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可行性和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影响。配套建设或落实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委托处置污泥的,应说明委托单位的资质、能力和相关委托协议,分析介绍处置单位污染防治措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报告书应对环保行政部门监管企业污染治理措施是否达到稳定达标运行的在线监测、监控、数据传输、统计系统提出明确要求,从技术上保证环保监管执行力度。

8.3 补充对策和替代方案

针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治理措施不具工艺先进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者提出改进、补充对策措施,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

8.4 绿化

明确绿化率指标,细化绿化方案(厂界绿化防护林带宽度、长度、树种等)。上述所有污染治理措施应汇总成表,以便一目了然。9 环境风险评价

对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应要求进行专门的环境风险评价,其他项目由于环境治理措施失效而引起的污染事故可包含在环境质量预测评价章节内。环境风险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规范进行编制,主要应包括如下内容:

9.1 源项分析

定量,定性分析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9.2 风险评价

根据事故发生概率及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通过模式预测事故的风险值,并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相比较,评价项目建设的风险性。

9.3 风险管理

一、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贮存地点提出要求,特别是与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目标应设置安全防护距离。

二、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规模或贮存量提出要求。

三、工艺技术设计上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四、设置应急预案。10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评价涉及与人有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及矛盾纠纷,通过环评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化解矛盾的办法。

10.1 征地拆迁安置

对于征地拆迁数量较大的线型工程、区域开发项目应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数量,对搬迁居民应了解安置去向和方案,并对安置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供反馈意见。

10.2 人文景观

对于项目建设可能涉及到人文景观的应作专门论述.假如工程建设需要考虑景观美化或与周围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相协调,报告书应对景观设计提出要求。

10.3 文物古迹

对于项目建设可能涉及到文物古迹破坏和影响的应作专门论述。涉及到省级以上文物古迹的应作详细分析,并与有关文物保护部门沟通,提出具体的保护对策措施。11 产业导向、规划布局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11.1 产业导向

产业导向应该搜索国家及地方有关投资企业指导目录,对照具体的条款列出符合产业导向的内容。

11.2 规划布局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地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并对照规划用地性质与本项目的类别,分析规划相符性,并根据企业污染特点及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流域特征分析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对于敏感项目还应对企业内部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述,提出调整方案及建议。

11.3 选址合理性分析 12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应进行公众参与。对于环境比较敏感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应视项目选址敏感程度也应进行公众参与。根据目前的公众参与要求和水平,建议公众参与分二个阶段进行。

程序、时间、内容要求必须严格按照【2006】28 号文件要求进行,新的公众参与导则出台之后,应当按照导则的要求做。

12.1 公众调查 在报告书编制前环评单位应通过走访或发表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告示和意见征求工作,重点是向周围受影响的公众介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通过问卷方式向公众了解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公众对项目建设关心的问题及主要环境要求等内容,以便在编制环评报告书时进行考虑。公众调查分团体和个人二种。对于搬迁扩建项目,公众调查工作还应考虑老污染源周围区域。公众参与调查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重点是受影响的团体和个人。

12.2 公示

在报告书编制后建设单位应通过论证会、听证会或公示的方式进行公众调查,重点是向公众介绍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以及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治理措施和效果。对于一般建设项目,公示地点可设在拟建项目所在地的政府、街道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公示栏,公示时间一般为7 天。对于敏感建设项目,公示内容应在项目建设地所在的县(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如果项目建设影响到其他区域,则公示内容应在覆盖受影响地区最低一级的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工作应在报告书报批稿之前完成,并在报告书中附有关公示图片及公示结果。公示内容中必须包含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收集公示反馈意见。对公示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环保建议,环评单位应在公众参与章节中说明,并提出有关落实措施;对持反对项目建议的意见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3.1 环保投资估算

根据第八章确定的污染防治措施,逐项计算污染防治投资费用,并与可研报告中的环保投资估算值相比较,如有不符,应加以说明,以便在设计预算中加以追加或调整,以保证环保投资费用的落实。环境管理、环评费用不应列入环保投资中。环境风险的投资应当列入。

13.2 运行费用估算

根据污染防治措施的折旧、人工开支、动力、药剂等消耗费用估算环保设施运行的费用。

13.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计算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计算环保运行费用占项目年总产值的百分比,计算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综合分析项目环保投入的环境经济损益,以及该项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可能性。对项目有可能影响周围工农业生产的建设项目应作相应的经济分析。14 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要求

14.1 环境监测计划

报告书所述的环境监测计划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为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环保设施监控计划。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应提出具体的在线监测要求,对于小规模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日常监测和管理部门抽监要求;二是为保证企业生产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报告书应对厂界及周围环境敏感点提出定期监测要求。报告书应列出具体可行的监测计划。对于建设周期和开发时间比较长的项目,应该指定跟踪评价计划。

14.2 环境管理要求

环境管理要求主要指二个方面:一是在机构编制上应保证有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厂、车间及具体管理人员的三级环保责任制;二是在硬件设备及软件制度上要求建设单位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硬件和软件,并提出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和1S014000 审计工作的计划和时间表.

14.3 环境监理要求

根据《×××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要求。一般应当写出具体的监理程序和要求。15 环评结论

环评结论是报告书的核心,是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要重点归纳前面各章节所做的一切工作,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表格反映环评工作成果。环评结论中主要包含的内容为:

15.1 环境可行性分析

主要是根据环评审批六项(现在有九项审批原则)基本原则逐项进行对照,分析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二、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当地规划内容,项目自身布局是否合理;

三,环境现状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当地是否有环境容量允许该项目的建设;

四、项目建设能否做到达标排放,老污染源是否做到达标排放;

五、项目是否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

六、项目建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是否得到落实;

对于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项目应分析资源和生态环境功能是否得到有效保护。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环境可行性分析应增加项目及选址的公众参与意见分析。

15.2 环评主要数据及污染治理措施 环评的主要数据包括:

项目建设的污染物发生源强:指最大日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发生源强(质和量),这是企业进行环境治理设计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总量:这是行政部门控制环境污染而设定的目标指标,也是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环保管理的主要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篇4

一、许可事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

二、许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

三、实施主体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

四、需提交的资料

1、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审批(含项目变更、逾期复审)时,应向窗口提供下列材料:

(1)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表(附相应的磁盘)、环境影响登记表;

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包括以下附件资料:

① 立项批文(自主立项除外)

② 规划红线复印件

③ 建设项目总平蓝图

④ 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在环评书(表)或登记表上盖章并签署意见

⑤ 环评单位的环评申报表和资质证书(彩色证书)

⑥ 专家评审意见(需经专家评审的环评报告)

⑦ 修改对照表(需经修改的送审稿)

⑧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表(需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以上资料应装订成册,其中⑥、⑦、⑧项为环境影响报告书所要提供的资料。

(2)当地环保部门初审意见(按规定要求提供)。

2、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工商企业登记环保审批时,应向窗口提供下列材料:

(1)拟建址的《排水许可证》复印件;尚未领取《排水许可证》的应提供市政污水纳管证明(由杭州市政府城管办出具);

(2)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合同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非法定代表人办理请提供法定代表人委托办理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4)工商部门核定的企业名称通知书复印件(或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5)敏感区域需提供建设项目受影响范围公众调查意见,及当地社区、物管等组织的相关证明;

(6)产生危险废物的,应提供委托处置合同;

(7)有资质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填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等文书。

五、办理程序和期限

1、办理程序

建设单位送件→窗口预审 →材料符合要求→审核→窗 口发送

项目环保审批部门在审查受理项目期间,对存在下列情况,有可能影响环保结论或审查结果的,应及时办理项目审查暂停手续,并在告知建设单位,以便建设单位及时补充内容或说明情况:

(1)提供材料不全;

(2)提供的材料编制内容不符合环保技术规范;

(3)提供的材料存在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内容;

(4)其他有可能影响环保结论或审查结果的情况。

2、办理期限

(1)自受理符合质量要求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分别在15、10、5个工作日内批复。

(2)自收到工商登记申请表或并联审批抄告单、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答复。

六、许可收费情况

无许可收费。

七、办理结果和公开方式

1、由经办人通知申请单位在受理窗口签收环评批复意见。

2、向工商部门反馈《企业经营特殊行业申报抄告单回执》。

3、窗口公布项目办理情况信息并在杭州绿网上公布,网址:http://。

八、责任部门

1、建设项目管理处

地址:东新路155号(和平会展中心4楼A40窗口)

环境影响报告表玩具厂 篇5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推动财务报告发展的动力之一。所谓新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为依托, 以高科技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支柱、以知识为基础, 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新经济环境下, 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直接取决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

纵观财务会计的发展历程, 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由于两者的作用, 导致财务会计向外提供信息的手段———财务报告, 从早期简单的“账户余额表”, 发展到今天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一系列的其他财务报告。正是由于财务报告的发展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 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 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 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得以发展。

现行财务报告, 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 而对非财务信息披露不足。非财务信息是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并加强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需的信息。缺少此类信息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的, 无法全面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因此, 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更全面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情况的财务报告。

二、新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 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 使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与国外紧密相连, 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 财务报告使用者日渐广泛化和多样化。随之导致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 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更多新的经济决策, 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变, 决策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 对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的反映应该重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无形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现行财务报表偏重于揭示存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财务信息, 而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信息揭示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会计由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 信息产业里, 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远比有形资产大, 而现行的损益表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利益, 对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很少涉及, 使信息使用者无法掌握企业现在经营及未来发展的相关信息。新经济环境下, 无形资产占企业总价值的60%-80%, 不能反映这些资产的资产负债表, 并不是一个能提供有用信息的报表。智力资源、信息技术、知识决策等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

(二) 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明显扩大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 形式日趋复杂, 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需要确认、计量,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 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报告使用者更关注其相关信息、报告等, 以预计其风险与报酬。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掌握的信息范围明显扩大。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确定性信息与非确定性信息、还要求披露已实现并确认的信息以及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等。

(三) 披露信息及时, 在信息质量方面更加关注相关性和透明性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 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 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 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将有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 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

(四) 更重视前瞻性的会计信息

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汗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指出, 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于未来。新经济时代, 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 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 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 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

现行的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历史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 而对未来的经济活动披露不足, 缺乏对未来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反映, 作为报告的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的未来,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现行财务报告, 不能客观反映会计期末资本的现行价值、变现价值, 未考虑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不确定信息比以前更为突出, 缺乏前瞻性的财务信息将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信息有用性。

三、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步伐, 企业报告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因此需要不断创新财务报告披露方式,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 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一)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

现行财务报告应扩大信息披露范围, 充分提供多样化信息, 诸如未来信息、非财务信息、非主体信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非规范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 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二) 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1、增加预测财务报告。

加强财务预测信息披露, 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 使财务报告由揭示事后信息为主转向事后信息与预测信息并重。预测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 反映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告。此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更为相关。

2、增加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报告。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下, 衍生金融工具只作为表外项目披露, 在历史成本原则下无法有效计量。许多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或投机, 这些重要的信息不能在财务报告里充分反映, 显然有悖于及时性原则和充分揭示原则。由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无法在资产表的现有项目中充分体现,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可利用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 编制衍生金融工具报告, 满足信息使用者依据衍生金融交易情况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

3、增加社会责任报告。

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消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计量, 依此为依据做出应有的补偿, 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这可以使企业清楚自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了解自己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还可以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企业,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便于协调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 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因此, 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 增加社会责任报告, 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从宏观经济出发,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加以计量报告, 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

4、建立实时报告系统。

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 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 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企业为了克服现行财务报告的时效性缺陷, 需要应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来构建会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情况, 对会计业务和数据实时地记录与处理, 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并及时在网上发布, 形成一种动态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 不再局限性于文字与表格, 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 做到图文并茂, 声像俱全, 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 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传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实环境中信息的复杂多样化, 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更多新的经济决策, 随之对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企业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利用, 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文章以当前新经济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内涵为基础, 分析了新经济环境带给财务报告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希望促使现行财务报告突破原有信息披露的限制,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经济,财务报告,影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英梅, 王文华.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5 (4) .

[2]、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周晓存.新经济时代我国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5) .

[4]、徐春凤.关于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6 (6) .

环境影响报告表玩具厂 篇6

项目名称:

官一联集油系统调整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

编制日期

2015 年 年 3 月 月 1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官一联集油系统调整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 法人代表 李建青 联系人 阚兴东 通讯地址 沧州市沧县旧州镇大港油田采油三厂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061023 建设地点 沧州市沧县旧州镇采油三厂官一联合站站内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C112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辅助活动 占地面积(平方米)/ 绿化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243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3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7.7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5 年 12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官一联合站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东南侧,隶属于采油三厂第三作业区,始建于 1976年,最近改造时间为 2007 年,站内建有油气处理及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担负王官屯、沈家铺地区来液及南部地区来油的油气处理、原油外输、污水处理及回注等任务。针对官一联合站存在的设备及管网腐蚀老化严重,存在安全、环保隐患的问题,对官一联合站进行调整改造。

1、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官一联集油系统调整改造工程 项目性质:技改 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沧州市沧县旧州镇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官一联联合站内。地理坐标为东经 116°59′57″,北纬 38°12′09″。项目西侧为乡村道路,隔路为加油站,项目东侧、南侧为农田,项目北侧临街商铺。厂区东距东旧州镇 1820m,西北距北关村 1053m,北距采油三厂生活区 1000m。

2、主要建设内容

(1)现有工程内容 ①官一联污水处理系统现状 官一污投产于 1996 年,2007 年进行整体改造投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 9000m 3 /d,实际处理量为 6800~7800m 3 /d。污水处理采用两级核桃壳过滤工艺,来水经 3 台污水提升泵升压后,进入两级核桃壳过滤器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的污水经 4 台污水外供泵升压后供给官三注、官四注、官八注、家一注以及给官二联补充输送。

官一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 3,官一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主要设施台账见表 1。

图 1

官一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 表 1 官一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主要设施台账 序号 名

称 规

格 投产 日期 备注 1 2#污水沉降罐 5000m 3

1975 2004.02 大修 2011.07 调整为污水 2 1#污水提升泵 125-500A(Q=256m 3 /d,H=56m)

2013.122#污水提升泵 125-500A(Q=256m 3 /d,H=56m)

2012.09 磨损严重 4 3#污水提升泵 125-500A(Q=256m 3 /d,H=56m)

2013.07 磨损严重 5 1#径向流过滤器(粗滤)

DL-Z-150/0.6(Q=3000m 3 /d)

20072#径向流过滤器(粗滤)

DL-Z-150/0.6(Q=3000m 3 /d)

20073#径向流过滤器(粗滤)

DL-Z-150/0.6(Q=3000m 3 /d)

20074#径向流过滤器(精滤)

DL-Z-150/0.6(Q=3000m 3 /d)

20075#径向流过滤器(精滤)

DL-Z-150/0.6(Q=3000m 3 /d)

20076#径向流过滤器(精滤)

DL-Z-150/0.6(Q=3000m 3 /d)

20071#滤后水罐 1000m 3

19962#滤后水罐 1000m 3

1996 腐蚀漏失严重,停用 13 1#供水泵 DY150-45×3-A(Q=150m 3 /d,H=127)

2001.112#供水泵 DY150-45×3-A(Q=150m 3 /d,H=127)

2001.113#供水泵 DY150-45×3-A(Q=150m 3 /d,H=127)

2002.124#供水泵 DGW150-45×3A(Q=150m 3 /d,H=125)

2011.01

②供配电系统现状

官一联合站南脱水泵房西侧建有配电室 1 间,该配电室由 2 台 400kVA 变压器并列运行,电源取自王官屯 916、917 线路,目前主要负荷为 4 台 110kW 消防泵,4 台 75kW 污水外输泵,1 台 22kW 清水泵,1 台 11kW 清水泵,4 台 45kW 反冲洗泵及维修队用电、卸油台用电等。该配电室允许最大运行功率为 720kW,目前最大运行功率为 600kW,供电能力上富余 120kW。

临近原污水处理区建有配电室 1 间,该配电室电源取自王官屯 916、917 线路,主变为 2 台 400KVA 变压器,允许最大运行功率为 720KW,目前最大运行功率为 300KW,供电能力上裕富 420KW。

916、917 线路保护定值为 300A,允许最大运行功率为 2700KW,目前最大运行功率为 1000KW,供电能力上裕富 1700KW。

④自动化仪表现状 2013 年完成的《官一联合站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中对官一联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官一联合站生产参数监控系统采用环形网络结构建立主通信通道,实现站内各项信息的共享及中控室的数据集中展示。整体系统遵循“分散控制,集中监管”原则,主要监控单元包括:油水总机关、系统加热单元、油气处理单元、原油稳定单元、脱水泵房、外输泵房、掺水泵房、原油储罐区、污水处理单元、注水单元。新建就地控制系统 3 套远程 I/O 站 1 套分别设置于加热炉值班室(远程 I/O 站)、油气分离值班室(PLC)、原油外输值班室(PLC)、污水处理值班室(PLC)。

远程 I/O:油水总机关、加热炉; 1#PLC:分离器区; 2#PLC:原油稳定单元、污油池、倒灌阀组、原油储罐、外输泵房、掺水泵房、脱水泵房; 3#PLC:污水外输泵房、滤后水罐、污水池。

站内控制系统通讯:

基于站内现有通讯电缆桁架新建站内光纤环网分别在 1~4#PLC 及注水配电室与中控室内设置光纤环网交换机,形成光纤环网结构,实现站内各站点生产信息的可靠稳定通讯。

利旧系统数据接入:

污水处理自控系统:污水撬装处理装置自控系统(含 PLC2 套西门子); 泵站能耗系统:官一联合站泵站能耗系统(RTU2 套、PLC1 套 AB)。

(2)本工程建设内容 A 脱水工艺流程调整改造 在进站计量仪表装置后,新建官二期输油管道与小集、官二联输油管道连接管道及阀门,并将小一联、官二联输油管道与三相分离器油出口汇管连接。官二期输油时,来油汇入小一联、官二联输油管道,在三相分离器油出口汇管处,与三相分离器处理后的含水油混合;在三相分离器水出口汇管处,新建官二期管道与三相分离器水出口管道连接,当官二期输水时,来水汇入三相分离器水出口管道并输至污水沉降罐进行处理。

需配套建设:

1)在进站计量仪表处新建官二期输油管道与小集、官二联输油管道连接管道,并新建至三相分离器油出口汇管输水管道Ф219×7-350m 并配套相应阀门; 2)新建官二期管道至三相分离器水出口汇管管道,规格为Ф219×7-300m 并配套完善三相分离器出口工艺及相应阀门; 3)为保证三相分离器压力稳定,保证分离后含水油输往下游的压力水头,在脱水提升泵房内,拆除 3 台污水提升泵,利用其基础新建 2 台脱水提升泵(Q=150m3/d,H=50m),并配套进出口工艺流程; 4)新建三相分离器油出口至脱水提升泵房,规格为Ф325×7-500m; 5)新建原油沉降罐至脱水提升泵房输油管道,规格为Ф273×7-380m; 6)新建脱水提升泵房至原油换热器输油管道,规格为Ф273×7-250m; 7)对 1#、2#、5#、6#罐罐前管道进行调整,使其具备互为备用功能。

改造后主体工程量示意图见图 2。

图 2

改造后主体工程量示意图 B 污水处理工艺调整改造 针对污水提升泵磨损严重,污水提升管网布局不合理以及滤后水罐腐蚀漏失严重等问题,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调整改造。拆除原污水提升泵房内已停用的设备,新建 2 台污水提升泵并配套建设污水提升管网;对滤后水罐进行更换。

①调整污水提升泵位置及污水提升管网 拆除原污水提升泵房内已停用机泵,新建 2 台污水提升泵(Q=350m 3 /h,H=50m)并配套相关工艺流程。

拆除现有供水管道,新建污水沉降罐至污水提升泵入口供水管道(Ф426×7-360m)及污水提升泵出口至径向流过滤器入口管道(Ф377×7-200m)。

②1000m 3 滤后水罐更新改造 清洗、拆除腐蚀漏失严重的 1#滤后水罐,按照《大港油田标准化设计定型图》原址新建 1 具 1000m 3 滤后水罐。

③污水过滤器进行大修 对腐蚀漏失严重的 1#、2#、3#污水过滤器筛板进行更换。

图 3

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后平面示意图 C 站内管道调整改造 对站内其他腐蚀漏失严重的管道进行更换:

三相分离器水出口至罐区管道改造 更换三相分离器水出口至罐区不锈钢管道Ф325×7-510m,安装于地面桁架,管道应防腐保温,并对桁架及墙体进行修复。

掺水泵进口管道及换热器至掺水阀组管道更新改造 拆除掺水泵进口管道及换热器至掺水阀组管道,新建掺水泵进口管道,规格为Ф273×7 双金属复合管道 400m;新建换热器至掺水阀组管道,规格为Ф219×7 双金属复合管道 400m; 抽底水部分管道改造 对 1#、2#、3#、4#罐抽底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需配套建设钢管Ф219×7-450m、Ф159×6-450m,管道防腐保温,安装于桁架管排,并配套电加热带 4000m; ④污油池回液管道改造 对站北污水池清泥砂及污油池清泥沙,提升泵工艺流程改造,配套排污管道Ф159×7-300m,管道需防腐保温,安装于桁架管排。

⑤风扫及仪表风管道改造

对站内风扫及仪表风管道进行更新改造,拆除原仪表风管网,新建钢管Ф89×4-900m、Ф48×3-500m,安装于桁架管排; ⑥ 扫线水管道更新改造 拆除站内原扫线水管道,新建扫线水管道Ф60×4-500m,管道需防腐保温,安装于桁架管排。

⑦ 加药管道更新改造 拆除站内原腐蚀漏失严重的加药管道,新建加药管道Ф33×4-1000m,管道需防腐保温,连接到一、二、三段加药点。

⑧ 采暖管道更新改造 拆除站内腐蚀漏失严重的采暖管道,新建采暖管道Ф89×4-1200m,Ф48×4-1500m; ⑨ 清水管道更新改造 拆除站内腐蚀漏失严重的清水管道,新建清水管道Ф114×5-1200m。

⑩ 管道保温层外表层更新 对站内原油外输管道,原油脱水管道、脱后原油进罐管道、小集来油进罐管道、抽底水部分管道、罐区阀组间进出口管道,原稳处理区管道等管道的外保温层更新,需环氧粉末岩棉防锈铝板约 5000m 2。

D 供配电工程 根据污水系统调整改造方案,污水处理区新增 90KW 污水提升泵 2 台,罐区新增200kW 电热带 1 套,合计新增负荷 380kW,按照该处配电室的供配电现状,916、917 线路和污水配电室均可满足新增负荷的需要。

油站脱水提升泵房新增加 2 台 37KW 脱水提升泵,按照该处配电室的供配电现状,916、917 线路和外输配电室均可满足新增负荷的需要。

供配电方案:

1)污水配电室供配电方案 a)分别自配电室Ⅰ、Ⅱ段母线现有的备用口各取 1 个电源,在配电室南侧安装 90KW1拖 2 变频柜(含工频回路)1 面,1 拖 2 软启动柜 1 面; b)低压改造 2 处:更新原 2 个备用口开关、CT、计量仪表(带远传功能); c)安装变频柜、软启动柜进线电缆 2 根共 40 米,电缆型号:YJV-0.6/1KV-3*150+1*95; d)安装污水提升泵电源电缆 2 根共 140 米,电缆型号:YJV-0.6/1KV-3*95+1*50。

e)安装电加热变频配电 1 套:自配电室Ⅰ母线现有的备用口取 1 个电源, 敷设

YJV-0.6/1KV-3*150+1*95 电缆 20 米,安装 200KW 电加热变频柜 1 面。

2)外输配电室改造方案 a)配电屏全部更新,选用 GGD、GCK 封闭型,更新进线屏 2 面,联络柜 1 面,电容补偿屏 2 面,出线屏 6 面; b)配电室和泵房原启动柜拆除,配电室新建 110kW 工频启动控制柜(1 拖 2)2 面,75kW 工频启动控制柜(1 拖 2)2 面,45kW 工频启动控制柜(1 拖 2)1 面,30kW 工频启动控制柜(1 拖 2)1 面,75kW 污水外输泵变频柜(1 拖 4)1 面,泵房设现场防爆操作柱 22 套;

c)更新 YJV-0.6/1kV 3*70+1*50 低压电缆 1200 米,YJV-0.6/1kV 3*35+1*16 低压电缆600 米,YJV-0.6/1kV 4*16 低压电缆 1000 米,电缆沿桥架敷设,桥架利旧; d)配电室进户母线更新,变压器利旧; e)配电室整体修缮,电缆沟和配电柜基础沟配套改造,门窗修葺等。

f)安装 37KW 提升泵配电 2 套。

E 阴极保护工程 官一联污水罐区现已配套有区域阴极保护系统,1000m 3 滤后水罐更新改造完成,对原系统电缆重新敷设,恢复正常运行。

F 自动化仪表工程 涉及自动化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4 方面:

新建阀组现场采集仪表(压力、温度)、电缆均可利用“官一联合站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中“油水总机关”相关仪表,所采集数据传输至加热炉值班室远程 I/O 站中,经站内光纤环网传输至中控室监控计算机内。

主要采集参数:系统来液压力、温度数据(官三、官四、官 195、小集、官二期)。

在原 2#、3#游离水脱除器位置新建热化学脱水器两台,新建设备含数据采集仪表,通讯电缆可利旧应用,数据传输至原油处理值班室 1#PLC 内,并经站内光纤环网传输至中控室监控计算机。

主要采集参数:三相分离器,进口管道压力、温度,分离器油室液位,分离器油水界面,气、水、油出口管道压力,油出口流量,气出口压力调节(电动阀),水出口界面调节(电动阀),油出口液位调节电动阀。

新建提升泵与原脱水泵房内提升泵压力等级不变,设备可利旧,采集进口、出口汇管压力,电缆敷设至污水外供泵房电缆接线箱内,数据传输至污水值班室 3#PLC 内,并

进入站内光纤环网传输至中控室监控计算机。

主要采集参数:提升泵进口汇管压力、出口汇管压力。

在脱水泵房内新建 2 台提升泵,在提升泵汇管进口、出口处分别配套压力变送器 2台,采集数据经泵房内仪表接线箱传输至就地控制 PLC 内再经光纤传输至中控室进行集中展示。

主要采集参数:新建提升泵进、出口汇管压力。

改造后所有采集数据经光纤传输至中控室进行集中展示,并上传至油田信息中心站库实时数据库系统(霍尼韦尔),数据库 IP 地址为:10.76.200.6,上传内容为站内监控系统采集的现场所有生产数据。

4、公用工程 (1)供排水 主要为原油分离过程产生的废水,经站内污水处理系统后用于回注地层。

本项目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为内部调剂,不新增加生活废水。

(2)供电 根据污水系统调整改造方案,污水处理区新增 90KW 污水提升泵 2 台,罐区新增200kW 电热带 1 套,合计新增负荷 380kW,按照该处配电室的供配电现状,916、917 线路和污水配电室均可满足新增负荷的需要。

油站脱水提升泵房新增加 2 台 37KW 脱水提升泵,按照该处配电室的供配电现状,916、917 线路和外输配电室均可满足新增负荷的需要。

(3)取暖 由公司现有供热管网提供。

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本项目人员内部调剂,不需要新增劳动人员,全年工作日为 320 天,实行四班三倒制。

6、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不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21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版)的限制类、淘汰类之列;且项目不在《河北省环境敏感区支持、限制及禁止建设项目名录》禁止类与限制类之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7、选址合理性分析 项目位于大港油田公司采油三厂官一联合站内,占用原有土地,无需新征用地。项

目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等环境敏感地区,本项目选址合理。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官一联合站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侧,隶属于采油三厂集输作业区,始建于 1976 年,最近改造时间为 2007 年,站内建有油气处理及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担负王官屯、沈家铺地区来液及南部地区来油的油气处理、原油外输、污水处理及回注等任务。

原有污染情况:

(1)废气:原油输送和储存过程产生的非甲烷总烃排放,加热炉燃烧产生的废气。

(2)废水:厂区三相分离器产生的含油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含油废水经站内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注地层。职工生活废水用于泼洒抑尘。

(3)噪声:高压回注泵、脱水泵等设备产生的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置减振垫,出入区域内来往的机动车严格管理,采取车辆进站时减速、禁止鸣笛、车辆熄火和平稳启动等措施,使区域内的交通噪声降到最低值。

(4)固废:职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存在问题 目前管一联合站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存在的问题:

1、污水处理系统存在问题 1)滤后水罐腐蚀漏失严重,影响系统平稳运行 官一污现有 1000 m3 钢质滤后水罐两具,于 1996 年投产使用。其中,1#1000 m 3滤后水罐罐壁腐蚀漏失严重,罐壁先后于 2009 年 1 月和 2010 年 6 月在距罐底 2-3 米处发生刺漏;滤后水罐罐壁与阀组间的接合处腐蚀穿孔多处,溢流管漏失(目前已盲死);滤后水管无收油槽进污油罐流程,已无法正常使用。目前,1#滤后水罐已停用,2#滤后罐单罐运行,在过滤器反冲洗大量用水时,滤后水罐液面波动较大,一旦 2#滤后水罐发生故障停运,将无备用滤后水罐,影响系统的平稳运行。

2)污水提升工艺管网布局不合理且腐蚀结垢严重

官一联合站内现有 3 台 125-500A 型污水提升泵(单台 Q=255.6m 3 /d,H=56m),运二备一,设计输送能力 12288m 3 /d,目前实际输送量 6900~7800m 3 /d,泵压 0.43MPa。

目前,污水提升泵安放于联合站内南侧的脱水泵房内,而污水沉降及污水处理区位于站内北侧,导致沉降后的污水需先输往南侧的脱水泵房,经污水提升泵升压后反输至北侧污水过滤器进行处理,存在污水往返输送,能耗浪费的问题,而且,污水提升管道

投产于 1996 年,已生产运行 18 年,管道内部结垢严重,导致管道压损较大;管道外壁多处腐蚀渗漏,目前打卡子生产运行,影响生产平稳运行。

2、站内管道布局混乱,部分管网漏失严重。

1)站内阀组投产于 1996 年,至今已运行 18 年,同时站内阀组管网布局混乱,各站来液分地区进分离器,造成站内管网杂乱; 2)三相分离器油水出口至罐区工艺流程及管道投产于 1996 年,已运行 18 年,其中油管道Ф273×8-350m,水管道管道Ф325×8-350m,由于运行时间长,目前管壁变薄,多处管段频繁漏失; 3)掺水泵进口管道及换热器至掺水阀组管道均为 1996 年投产,已运行 18 年,其中掺水泵进口Ф273×8 保温钢管400m,掺水泵换热器出口至阀组Ф219×7 保温钢管400m,目前管道腐蚀漏失严重,已漏失 9 次,影响了系统稳定运行; 4)污水提升管道投产于 1996 年,规格为Ф325×7-450 米,进罐管道Ф325×7-680米,运行 18 年,腐蚀结垢渗漏多处打卡子生产运行,影响给污水处理供污水; 5)抽底水部分管道运行 18 年(1#、2#、3#、4#罐及污水罐收油管道),管道规格Ф219×7-400m、Ф159×6-250m,腐蚀结垢渗漏频繁,影响抽底水; 6)污油池回油管道投产于 1996 年,已运行 18 年,管道Ф159×7-300 米,腐蚀结垢渗漏频繁,影响正常污油池收油; 7)

风扫及仪表风管道投产于 1996 年,已运行 18 年,管道规格Ф89×4-900m,Ф48×3-500m,腐蚀渗漏频繁,影响正常的仪表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8)扫线水管线 1996 年投产,规格为Ф60×4-500m,腐蚀严重,多处漏失,影响生产; 9)加药管线 1996 年投产,规格为Ф33×4-1000m,腐蚀严重,多处漏失,影响加药; 10)采暖管道 1996 年投产,规格为Ф89×4-1500m,Ф48×4-1700m,腐蚀严重,影响冬季采暖; 11)清水管道 1996 年投产,规格为Ф114×4-1200m,运行时间长,腐蚀较严重,影响清水输送; 12)站内原油外输管道,原油脱水管道、脱后原油进罐管道、抽底水部分管道、罐区阀组间进出口管道,原稳处理区等管道多为 1996 年投产运行,已运行 18 年,保温层镀锌铁皮腐蚀破损严重,雨季加快了管道的腐蚀。

3、站内部分管道保温防护层腐蚀损坏严重,加速管道腐蚀

站内原油外输管道,原油脱水管道、脱后原油进罐管道、小集来油进罐管道、抽底水部分管道、罐区阀组间进出口管道,原稳处理区管道,管道运行 18 年,保温层镀锌铁皮腐蚀破损严重,雨季加快了管道的腐蚀。

4、外输配电室设备陈旧 该配电室已运行 17 年,配电屏为 PGL 型,属淘汰产品,柜内电器元件、连接线及电缆绝缘老化严重,绝缘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设备带电,接点或元器件虚接发热,易造成电气火灾事故。此外,该配电室长度为 18.5 米,仅设置一门,不符合安全要求,且门为木制结构(规范要求不宜低于乙级防火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沧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中平原东部,北靠京津,东邻渤海,地理坐标在北纬 38°5′至 38°33′,东经 116°27′至 117°9′之间。

沧县交通发达,境内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 国道、廊泊公路纵贯南北,神黄铁路、石港高速公路、307 国道、沧河公路、沧盐路横穿东西。县政府所在地距天津机场 120 公里,距黄骅港 90 公里。陆路海运方便,客流便利。

2、地形地貌 沧县位于华北冲积平原中下部,由冲积平原向滨海平原的过渡地带,整个地形西南高,东北低,西南较高处高川乡海拨高程 11 米,东北较低处兴济镇海拨高程 4 米,高差 7 米,坡降 1/8500,主要地貌单元为缓岗,河间洼地,浅平洼地,二坡地,沧县大部分是二坡地,由于南运河纵贯南北,将县城自然分为运东,运西两部分。运西坡降较大,运东坡度平缓。全县多种地貌类型,为不同的土地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

3、水文、植被 沧县的河流属南运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南运河、南排河、黑龙港河、捷地碱河四条,总控制面积 584.3平方公里,流经长度 124 公里。南运河纵贯南北,将沧县自然分成运东和运西两部分。地下淡水多分布于运西和运东的张官屯、捷地、姚官屯、汪家铺等乡。全县地上、地下水源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沧县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梁、棉花、花生、芝麻、大豆等。果树主要有枣、梨、苹果、葡萄、桃、杏等。尤以枣树栽培历史悠久,运西枣地较多。

4、气象条件 沧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年均气温为 12.5 ℃。全年无霜期 196 天,太阳年辐射总量 130 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数为 2890.1 小时,日照率为 65%。年均降水量 616.4 毫米,但降水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年内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的 74.1%,雨热同期,从以上气候条件看,有利于农作物林果生长的需要和农业用地一年两作或二年三作的利用。但是近些年平均必降雨量顶多300-400 毫米。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

以晴为主。气象条件详见表 2。

表 2

气象资料表 序号 气象要素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一般海拔高度 m 8相对湿度 最冷月月平均 % 48 1 月 最热月月平均 79 6、7、8 月 3 风速 年平均 m/s 3.6

最大风速 m/s 21.3

瞬时最大风速 m/s 40风向及风频 冬季最多风向

偏北 强风向 ENE 常风向 SSW 冬季风频 % 60 夏季最多风向

偏南 夏季风频 % 60 5 大气压 冬季平均 hPa 24.4

夏季平均 hPa 5.4气温 年平均 ℃ 12.3

极端最高 ℃ 41.4 1968.7.30 极端最低 ℃-27.6 1979.1.30 7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mm 550

年最大降水量 mm 1199.1 1964 年 年最小降水量 mm 264.9 1965 年 一日最大降水量 mm 136.8 1981.7.4 8 冻土 最大深度 cm 68年平均雾日数 天 12.2 多在秋、冬季 10 年均雷暴日 天 29.4 沧州地区数据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沧县自然经济地理位置好,濒临渤海湾,环抱沧州市,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京浦铁路纵贯县域中部,沧黄铁路及新建成的朔黄铁路,连接全国各地。公路四通八达,京福、石港、沧盐、沧河公路和大港油田公路以及各乡镇间公路交织成网,为沧县发展市场经济发挥先行作用。

2014 年,沧县的食品、包装、化工、线路板、汽车配件、石油钻采管件及装备制造六大产业完成收入 220 亿元,增加值 55.7 亿元,上缴税金 1.9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4%、21.94%和 16.48 %。石油钻采管件及装备制造业 2014 发展迅猛,力通联年收入达到 8 亿元,渤海重工管道公司收入达到 2.7 亿元,成为该行业的两大支柱;河北冀春二甲醚异军突起,2014 年收入在 6 亿元左右;食品行业成为沧县的富民行业,2014 年沧县已连续 9 次被国家食协评为全国食品强县,沧州沛然世纪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和沧州全鑫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沧县小枣交易市场年成交额突破 30亿元;沧县皂坡汽车配件产业园已成为华北知名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一村有 32 家规模生产企业,最大的沧州市远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年收入达 3.9 亿元,小的也在 500 万元以上;包装行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已达 8 家;线路板业运行平稳,2014 年实现收入13.7 亿元,增加值 3.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和 11.6%。

沧县栽培金丝小枣有 3000 多年的历史,始于商周,兴于明清,盛于当代。一代文宗纪晓岚的家乡就在沧县崔尔庄镇。目前沧县运河以西 8 个乡镇有 3.5 万公顷枣林,形成了“数乡一园的”资源格局;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小枣东扩”的战略,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建设,使运东 11 个乡镇枣树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沧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288 所,其中小学 180 所,初中 33 所,一贯制学校 3 所,高中 6 所,职业中学 1 所,幼儿园 63 所,特教和教师进修学校各 1 所,私立学校 3 所。小学在校生为 40088 人,初中在校生 20007 人,高中在校生 9371 人,职业中学在校生740 人,特教学生 64 人,幼儿园在园人数 14820 人。小学教职工 3195 名,初中教职工1784 名,高中教职工 643 名,职业中学教职工 44 名,幼儿园教职工 395 名。教师学历达标,分布较为合理。

沧县是中国曲艺、民间文化艺术、书法之乡,沧县舞狮、木板大鼓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沧县舞狮、木板大鼓、镂空木雕等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实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 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地下水环境质量 评价区域地下水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3、噪声环境质量 评价区域内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要求。

4、生态环境:

评价区域内无重点文物、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等保护目标,生态环境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位于沧州市沧县旧州镇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官一联联合站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9′57″,北纬 38°12′09″。厂区东距后旧州镇 1820m,西北距北关村 1053m,北距采油三厂生活区 1000m。本项目保护级别如下表:

表 3

主要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 相对厂址方位 距离(m)

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 旧州镇 E 182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北关村 NW 1053 采油三厂生活区 N 1000 声环境 厂界外--1m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评价适用标准 环 环 境 境 质 质 量 量 标 标 准 准 1、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SO 2 :日均值0.15mg/m 3,TSP:日均值 0.30mg/m 3,PM 10 :日均值 0.15mg/m 3。

2、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 类标准。

污 污 染 染 物 物 排 排 放 放 标 标 准

1、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各施工时间段的作业噪声限值;昼间≤70dB(A);夜间≤55dB(A)。

2、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3、废水执行《大港油田注水水质指标》Q/SYDG2022-2010 的要求,即含油≤15mg/L,悬浮物≤10mg/L,粒径中值≤4μm。

4、施工扬尘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标准,即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 3。

总 总 量 量 控 控 制 制 指 指 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

建议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COD:0t/a,氨氮:0t/a,氮氧化物:0t/a,SO 2 :0t/a。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

图 3

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

图 4

设备安装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

施工准备 沟槽开挖 管道安装 土方回填 场地恢复 G S W N S W N S W N 图例:G 废气 S 固废 W 废水 N 噪声 施工准备 设备安装 调试运行 图例:G 废气 S 固废 W 废水 N 噪声 N

主要污染工序:

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

(1)废气:在平整场地、挖土、推土及材料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2)废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3)噪声:施工过程中作业机械运行时产生的噪声;(4)固废:施工期产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

(1)废气:本项目无废气产生;(2)废水:管道试压产生的试压水和职工生活污水;(3)噪声:高压回注泵等设备产生的噪声;(4)固废:职工生活垃圾;(5)生态:本项目改造在管一联合站内,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施工结束后加强绿化和地面硬化。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 扬尘 <1.0mg/m 3

<1.0mg/m 3

机械设备废气 微量,无组织排放 微量,无组织排放 水污染物水污染物 生产废水 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合格后返回注水系统,不外排 生活废水 不新增生活废水 固体固体废物废物 施工期 盈余土石方、废弃建筑垃圾 / 不外排 生活垃圾 0.75t 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 噪

本项目噪声产生主要来源于泵类等生产设备运行,噪声源强 70-85dB(A)。通过所有设备设置减振基础、布置在车间内等降噪措施后,经距离衰减,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对敏感点声环境影响较小。

其它

无 主要生态影响 该项目仅对站内的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拟建项目属新建项目,环境影响主要在施工期间,具体包括工地废水、施工噪声、施工造成的弃土和扬尘,对交通和对植被的破坏,其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环境空气 1、施工扬尘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场地的土方挖掘、地基施工、车辆运输、物料堆放、渣土清运等活动中产生的扬尘污染,其扬尘量的大小与气象条件、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管理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为减小扬尘污染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环评要求在施工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大风天禁止施工作业,同时散体材料装卸必须采取防风遮挡等措施。

(2)对集中施工作业场地,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在干燥天气及大风条件下极易起扬尘,因此要求及时洒水降尘,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确保路况良好。

(3)对施工临时堆放的土方,采取防护措施,如加盖保护网、四周设置围墙、喷淋保湿等,防止扬尘污染。

(4)车辆及施工器械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扰动原始地面、碾压周围地区的植被,不得随意开辟便道,严禁车辆下道行驶,对施工集中区进行喷洒作业,以减少大气中浮尘及扬尘来源。

(5)严格执行规范施工、分层开挖、分层回填的操作制度,实施分段作业,避免长距离施工,合理利用弃土,工程措施与绿化措施相结合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和减轻施工期的扬尘污染。

(6)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在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指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保管理工作。

(7)作业场地应采取围挡作业,土方挖掘后应及时施工及时填埋,不要造成地表层长时间破坏,减少风力二次扬尘。

(8)安排专人定期对施工场地清扫、洒水,以减轻扬尘的飞扬。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 1~2 次,若遇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

(9)运载砂石料、水泥等建筑材料及弃土、建筑垃圾的车辆要加盖蓬布减少散落。对可能产生的扬尘的货物应进行覆盖,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点和环境敏感点等。

(10)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施工现场搅拌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厂界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 标准。

2、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 在施工建设期间,基础开挖、建筑材料的运输等过程会有施工机械排放废气以及各种车辆产生汽车尾气,会对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单个作业点施工期短,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综上,本项目工程在施工作业时,严格执行相关作业的环保要求,做好上述防护措施,则各单个作业地点的施工期环境影响范围将较小,且影响时间短,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施工现场工人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施工活动中排放的各类生产废水等。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 COD、氨氮等。参考相似工程按照施工人数 50 人计,预计每天产生污水约 1.44t/d,COD 排放量约 0.432kg/d,氨氮排放量 0.036kg/d。生产废水包括清洗车辆、机械设备等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石油类等。由于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相对而言各工作面废水产生量较小,且全部泼洒场地抑尘。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施工期的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到地表水环境。

三、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搅拌机、装载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具有声级大、声源强、非连续性等特点,声源声级一般均高于 90dB(A)。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具有声源面广、流动性强等特点,噪声为 90~100dB(A)。由于本项目施工现场较分散,施工设备的位置会不断变化,而且同一施工阶段不同时间设备运行的数量也有变化,因此很难准确地预测施工现场的场界噪声值。根据对不同施工期施工场界建筑噪声的类比结果,对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平均声级超过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3~25dB(A)。

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不连续的,通过采取施工机械位置合理布置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做减噪、隔声等措施,可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声环境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管道工程中有作业地点邻近居民区。项目施工期需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即午间夜间不施工和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居民住宅。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前提下施工噪声对声环境影响很小,且施工噪声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为减少该项目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建议在施工期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使用用减震机座,降低噪声。

(2)合理布局施工现场,设备运行点应尽量远离已有在用的建筑物,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同时,高噪声设备施工安排在日间,禁止夜间施工。

(4)合理划定运输路线,适当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尤其进入居民区等敏感区域时应限速禁鸣;定期对运输车辆维修、养护。

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期的建筑垃圾、盈余土方和生活垃圾。

盈余土石方应充分利用,工程建设单位应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理计划。弃土的出路主要用于筑路,小区建设等,分散于各个建设工地的弃土运输计划,应与公路有关部门联系。避免在行车高峰时运输弃土和建筑垃圾。项目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作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弃土和建筑垃圾,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生活垃圾来源于施工人员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弃物,其成分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成分相似。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平均每天施工人员可达到 50 人,每人每天产生垃圾按0.5kg 计,施工期按 30 天计,则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 0.75t,该类废物需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当地垃圾填埋场作进一步处置。

为了进一步减少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2)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加强管理,用垃圾桶收集,垃圾堆放点不得排放生活污水,不得倾倒建筑垃圾,禁止生活垃圾用于周边土坑的回填,防止污染地下水;(3)工程完工后将施工中使用的临时建筑(包括仓库、垃圾堆放点等)全部拆除,对所有施工作业面和施工活动区的施工废弃物彻底清理处置,运至弃渣场,垃圾堆放点

在清理后还应进行消毒。

(4)运输车辆必须考虑防漏措施,车箱底部和周围必须密闭,运输时顶部应封盖严密,严禁抛撒。

(5)风速 5 级以上时,一般应停止装卸散装固体废物,对于小粒径的固废应采用包装袋进行包装后方可装车运输。

五、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工程的建设会对原有生态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施工场地、临时道路、材料堆场等临时占地的土地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性质改变,区域内地表裸露增加,对环境的稳定性下降,对风力、水力作用的敏感性增强,较易发生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工程施工期间,地表开挖、施工弃土弃渣和施工材料堆放;雨天施工弃土弃渣、建筑材料经过雨水冲刷以及车辆的碾压,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

本项目改造位于管一联合站内,站内植被和动物较少,因此对周围的动植物影响较小。但项目实施期间将不可避免地破坏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表,使土壤变得疏松,产生一定面积的裸露地面。不过这种影响待施工结束后基本消除,而且随着种草植树的进行,还会使原来的土壤侵蚀得到遏制。

施工期及施工结束后应及时采取相关生态防护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为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尽量少占用道路,并对堆土采取临时拦挡、覆盖措施。

(2)将开挖的表层土和底层生土分层堆放。尽量避让树木,对无法避让的树木进行就地移栽。

(3)本工程涉及的面积较小,在土地平整等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工期,避免雨季施工而带来的大量水土流失。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尤其是雨季施工要做好临时堆土的防护。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程序,避免重复开挖而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4)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清理、土地整治,然后进行迹地恢复,全部绿化。临时堆渣区在施工期间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临时拦挡措施、临时排水措施、临时覆盖措施等。临时堆渣取用后,拆除临时工程,并进行平整,然后对场区进行绿化。

(5)对多余土方及时清运,回填土做好临时拦挡措施。在土方运输过程中采用帆布进行遮盖,避免扬尘或洒落产生水土流失。

(6)本工程的临时堆土主要为土方开挖中堆土,需用土工编织物对表土进行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回填土一定要夯实,回填完毕后并尽快恢复植被。

(7)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严禁不必要的践踏及破坏行为。

六、社会生活环境影响 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会干扰员工的日常生活工作,并占用绿化带和其他附属设施,将给站内员工的出行、工作及生活带来不便。项目在施工中虽然会对当地的社会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会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废气 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气排放。

2、废水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污水来源主要为管道试压废水和生活废水。

本项目不新增劳动人员,故不会新增生活污水排放。

生产废水主要为管道试压废水,试压废水经管道输送至官一联合站内,经站内污水处理系统(沉降罐+二级核桃壳过滤器+杀菌装置+滤后水罐)处理后进行回注。出水水质指标满足达到《大港油田注水水质指标》Q/SYDG2022-2010 的要求,即含油≤15mg/L,悬浮物≤10mg/L,粒径中值≤4μm。达到了出水水质治理的效果,保证了油田正常生产,满足了油田的后期开发要求,为油田的开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在加强管理,强化防渗措施的前提下,污染物渗入地下的量极小,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污染物渗入地下的量极其轻微,不会对评价区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

本项目管道防渗按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中“地下管道”防渗标准。具体为:

①一级地管、二级地管宜采用钢制管道,三级地管应采用钢制管道; ②当一级地管、二级地管采用非钢制金属管道时,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也可采用抗渗钢筋混凝土管沟或套管; ③地下管道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应符合下列规定: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厚度不宜小于 1.50mm, 膜两侧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宜采用长丝元纺土工布; ④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 6.0m 厚渗透系数为 1.0×10-7 cm/s 的稀土层的防渗性

能。

因此,本项目废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

3、噪声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为空压机、泵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源强为 70~85dB(A)。设备安装基础减震,泵类置于泵房内,经过基础减震,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项目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本项目不新增劳动人员,故不会新增生活垃圾。

因此,本项目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本工程营运期产生废水、噪声及固废均采用相应的环保措施治理,可实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5、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发生环境风险的概率极小,但不排除发生的偶然性,尽管客观上无法改变环境风险的潜在性,但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施工,规范的操作、管理,将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到最小程度,真正做到防患未然,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1)环境风险分析 A 环境风险来源 本工程投入使用后,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但是管线处于非正常状态下,可对外环境,尤其是地表水水、地下水及土壤等产生一定影响,非正常运行状态主要是指可能发生的管线破裂、断裂等。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即地震、气候变化等;二是人为因素,即选材、施工、防腐、检修、操作以及沟槽的回填土没有按规范要求做以及压占管道等。

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不能避免,只能在事故发生后尽早发现及时补救,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经前面分析各种管网的选材是合理的、安全的,因此主要应在施工和运营期间严格管理,遵守有关规定,定期检查,规范操作,则各种人为因素造成事故发生机率可以大大降低。

上一篇:大学职称评审条件下一篇:辩论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