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教育模式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色列教育模式(精选8篇)

以色列教育模式 篇1

2016年8月11日

自2013年以来,中以两国已经掀起一股科技投资合作的热潮。以色列的高新技术全球瞩目,它所擅长的领域,如医疗、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等与中国倡导的新型产业方向是一致的。对以色列来说,中国巨大的市场具有很大吸引力,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并购,不仅要投以资金将先进技术引进来,还要让这些技术真正地在本土落地生根。如何投资及引进以色列技术?目前基本上有七大模式:

(1)中以产业园模式;(2)战略投资以色列基金或孵化器;(3)战略投资+中国市场拓展与技术引进;(4)战略并购以色列成熟企业;(5)纯财务投资寻求投资回报;(6)双边孵化器引进早期技术;(7)成立联合实验室或高校创新中心/研究院等。

1、中以产业园模式

“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是中以两国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合作实验区。2015年1月,中以两国领导人共同为园区揭牌。园区借鉴以色列创新模式经验,集中力量打造高端医疗项目孵化平台,并打造以色列创新技术信息库。此外,以色列投行与园区以色列团队开展联合办公,汇聚了一批以色列创新创业工作者。

成立一年多来,园区成功签约引进40余家知名以色列高科技企业入驻,包括滕氏医疗、莱创制冷、泰迪泰迩(Taditel)、Soda Tech,乐康瑞德等。园区已成为国内以色列企业集聚密度最高、产业配套最好、运作机制最优的区域,也是全国四个“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示范区域”之一,其在以色列成功的公关宣传使常州在以色列广为人知。

除了中以常州创新园之外,国内还有共计10余家以色列公司入驻的佛州产业园,以及成都-以色列孵化器和山东现代农业示范园等。

2、战略投资以色列基金或孵化器模式

3、战略投资+中国市场拓展与技术引进模式

4、战略并购以色列成熟企业模式

5、纯财务投资模式

6、双边孵化器引进早期技术模式

7、成立联合实验室、高校创新中心/研究员模式

2016中以投资高峰论坛9月举办

“GoforIsrael(走向以色列)”第16届投资高峰论坛将于9月20日及22日首次在中国上海、武汉两地举办。论坛将专注于以色列成熟的科技公司的投资及并购机会,以及以色列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合作机会,并汇聚来自以色列及欧美的50-100个科技投资项目、上市企业、风险资本、私募基金和其他投资机构。

以色列教育模式 篇2

以色列的人口只有700多万, 面积只有2.2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 却在炮火和战争的阴影中实现人均GDP近3万美元的经济奇迹, 完成从“农业立国”到“科技立国”的成功转型[1]。其核心因素在于以色列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在发展教育的基础上, 把发展科技, 特别是高科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以色列经济由建国初期依赖农业转变为立足高科技的发展, 高科技产品同其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占据了以色列整个出口总额的75%。以色列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全球第一, 被公认为是全球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最具创造力的国家之一[1]。以色列新兴高科技公司最为密集, 其新兴高科技公司数目仅次于硅谷, 排名世界第二。有140多家高科技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在北美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1]。

当今在信息技术/软件、半导体、电信、网络安全、医疗设备、生命科学、纳米技术和国防科技等高科技领域, 都能看到以色列的技术成果, 他们在数字成像、电子医疗设备、手术设备和诊断包等领域开发出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技术和产品。以色列“科技立国”的高明之处在于, 对这些具有实用价值的高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 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产业。以色列高技术发展的事实证明, 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技术转移快速发展的背后, 以色列目前已经拥有750多家涉足生命科学领域的公司, 每年还有近50家新兴高科技公司诞生, 这些机构所承载的高技术产品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导力量[1]。

本文介绍了以色列的科技创新环境, 通过研究以色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机制和模式, 分析以色列技术转移配套体系, 并提出了对我国发展技术转移的启示, 希望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1 以色列科技创新环境

1.1 在政府对研发和企业创新的支持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 如颁布了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磁石计划和小磁石计划;修订了《鼓励产业研究开发法》, 进一步推动高技术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开展长期的通用技术研发活动, 主要支持研发投资规模大、比例高的企业, 实施通用技术研发计划;为创业者提供最初的研发条件, 让其能够把自己的创新构想转化成产品, 并通过这一产品吸引投资者出资组织生产, 进而建立起自己的企业, 实施技术孵化器计划;启动了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等, 这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使以色列成为世界上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因此, 以色列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跨国公司, 包括英特尔、微软公司在内的数十家全球500强电脑公司在以色列建立研发机构。除硅谷外, 以色列每平方公里拥有的软件和电子工程师是全球最多的。在以色列, 微软设立了美国以外的第一家研发中心, 思科公司设立了美国以外唯一一家研发中心, 摩托罗拉设立了美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1,2]。

1.2 在政府对教育的支持方面。

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强度大, 近几年一直高于GDP的10%以上, 这使得以色列拥有世界一流的高质量人力资源。从事研发 (R&D) 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据世界首位[1,2]。25%的劳动力在技术行业工作, 这个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科技人员数量占全国人口6%, 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有145人, 此比例在国际上也首屈一指[1,2]。按人口平均, 以色列的科技出版物数量是世界第一。人均专利拥有率居世界前列, 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 人均医疗设备专利位居全球首位[1,2]。

1.3 在风险投资方面。

早在1991年, 政府就以“舍己利益, 共担风险”的策略, 出资1亿美元与国内外的投资者合资建立了10个风险投资基金。现在以色列活跃的风险投资基金已有100多家, 运行资金超过120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1,2,3]。以色列人均高技术风险投资资金占有量居世界首位。政府和各类风险基金支持的研发项目被要求瞄准国际水平, 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要有竞争力, 同时, 以色列人以其创业精神而著称, 自主创业率全球领先。这就促使以色列高科技得以跨越式发展, 也是以色列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一个鲜明特点[1,2,3]。

1.4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

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海法理工学院 (TECHNION)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将尖端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转移出来实现商业化方面, 与产业界合作紧密。以色列是最早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的国家。此外, 以色列重视国际科技合作, 高科技产业从国际科技合作中不但得到了研发经费, 更重要的是开发出适合国际市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扩大了出口, 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4]。

2 以色列技术转移的机制和模式

2.1 以色列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的机制和模式

2.1.1 以色列高校技术转移的基本情况

作者走访了魏兹曼科学院、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理工学院等大学, 多所大学都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排名均进入世界前500名, 科技创新方面成绩斐然。其中魏兹曼科学院早在1959年就成立了专门的耶达技术转移公司。耶达技术转移公司是世界上第三大最为盈利的技术转移公司, 成功衍生了50个公司。2011年, 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实现收入高达100亿美金。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技术转移公司收入超过美国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目前以色列在高校系统建立了7个技术转化机构 (TTO, 技术转移办公室) , 在医院系统建立了5个转化机构, 另外还成立了一个专门进行国防技术转化到医疗行业应用的机构, 这些机构集中于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一般来说, 各技术转移公司人数在20-30人, 内部一般包括几个部门:商业发展部 (负责寻找客户) 、法律部 (负责制定合同协议) 、专利部 (负责打造专利文档) 、财务部 (负责收益管理) 。

2.1.2 以色列高校技术转移的基本模式

通过走访以色列几所高校, 总结以色列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基本模块包括:

(1) 发现实验室成果。

各大学都有自己的技术转移机构, 他们与学校各研究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每年他们将在学校研究者中发现100多项新的技术成果。其中有些是高校研究人员主动将技术信息告知技术转移机构, 有些则是技术转移机构主动联系各实验室取得的。

(2) 成果评估和专利申请。

以色列高校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是以专利为基础的, 因此, 他们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成果进行评估, 选出适合申报专利的技术成果。为了完成成果评估, 他们从组织架构方面专门成立了专利委员会, 专利委员会科技、商业、法律方面的人才构成, 大多数具有企业工作的背景。他们每月讨论其专利技术情况, 辨别项目申请专利和商业化的前景, 对合适的项目建议申请专利 (一般占每年发现的新的技术成果的一半左右) 。成果评价的标准包括:1) 是否有创新;2) 是否具备市场潜力;3) 研究者是否想应用;4) 是否可申请专利;5) 是否能比较好的保护该项专利;6) 是否可以找到商业合作伙伴等。

(3) 市场战略设计。

根据项目情况, 对未来与不用类型的公司, 以不同方式的合作模式开展技术转移进行分类 (跨国公司、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等) 制定推广策略, 打造市场计划、套餐, 向有兴趣的企业进行营销。合作模式以技术许可为主, 还包括合作研究、成立创业型公司等等。

(4) 商业发展。

此阶段主要是需求商业合作伙伴。以色列各高校主要倾向于将专利技术许可给行业龙头企业或者跨国公司, 因为这些企业已经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销售渠道, 商业化风险较低。但对于大企业对早期技术不愿意承担风险, 这时技术转移机构将寻找愿意就该项专利技术成立创业型公司的合作伙伴, 许可他们孵化企业。这种方式风险较大, 但回报也大。对于不太成熟仍需研发的项目, 技术转移机构会寻求研发资金支持。

(5) 签订协议并跟踪服务。

当需求到合作伙伴并商谈好合作方式后, 由技术转移机构法律专家协助负责签订协议。对技术许可的项目, 约定好销售提成比例。一般来说, 对技术许可的项目, 学校和技术转移机构初期并不得到经费回报, 其经费回报来自于企业形成对该项技术的产品后产生的销售收益。具体比例各个学校有所差别, 从0.4%到6%不等;对孵化企业的项目, 技术转移机构会占有股权, 并推动孵化企业争取政府资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对需要研发经费的项目签订“里程碑协议”, 约定好研发经费投入额度和阶段。

(6) 收益分配。

所有技术转移机构得到的资金将按一定比率分配给所在大学、发明者和发明者所在的实验室。收益回到大学, 一般来说40%到大学, 40%-50%到发明者 (现金) , 10%-20%到实验室 (发明者所在实验室) 。技术转移机构的收益来自于给大学的资金回报, 魏兹曼科学院YEDA公司这个比例为60%。

2.2 以色列技术转移配套体系构建

2.2.1 法律体系方面。

以色列各高校都有明确的规定, 专利技术的所有权归学校, 专利使用权归技术学校的技术转移机构。也就是说只有当学校的技术转移机构决定不负责某项技术的转移时, 这项技术才可以被研究者自行处理, 但往往如果该学校技术转移机构不认可的技术发明, 一般也不具有可转移转化的潜力。同时企业给予的商业方面的研发资金, 也是有技术转移机构来负责管理。这些法律和规定保障了学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权威性。

以色列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的课题一般来说成果所有权还是归学校所有, 并不归企业所有, 企业一般只享有成果使用权, 这保障了学校的利益。当企业没有能力将技术商业化的时候, 学校随时可以更换合作伙伴。

2.2.2 诚信体系方面。

市场经济的发展, 是以信用关系的日益透明和不断扩大为基础的, 没有诚信就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 是企业发展的生命, 是个人立身的根本。以色列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得益于他们的信用体系、法律制度和道德品质。他们在签订合同之前, 一定对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做详细的讨论, 签约时更是谨慎, 会推敲每一个条款, 而且一旦签定合同, 不管发生什么困难都要履行合同, 绝不毁约。他们在信用管理体制中建立了失信惩罚机制, 为合作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诚信基础。此外, 以色列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善, 建立了庞大的专利律师队伍。诚信体系的全方位完善保证了技术转移活动中各利益主体一般都能自觉遵守规定的收益分配比例和相关法律条款, 有助于形成整个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2.2.3 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本方面。

以色列是“政、产、学、研、金、介”合作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在建立孵化器方面, 孵化器本身已由私人公司运作, 鼓励各类风险资本进入, 国家层面有“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对孵化器进行资助。创业者想要进入孵化器, 要进行两轮评审, 第一轮由孵化器进行筛选, 第二轮由“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进行评审, 每个孵化器最多允许有不超过8家的创业型企业, 每个项目共给予50万美元的支持。当然要求创业型企业在18个月以后有自己的产品和清晰的市场走向及团队。其中6个月研发, 6个月以后投向市场测试, 最后6个月转入市场应用。创业型企业走出孵化器就被跨国公司收购或者上市。政府和孵化器各方收回投资并取得收益。往往这些初创企业被收购后成为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

2.2.4 强大的研发能力。

以色列的七所高校均在世界排名前500名, 最高排名的希伯来大学进入世界前50名, 并在部分学科进入世界顶尖行列, 很多技术从实验室走出已经具备较高的成熟度。

2.2.5 技术转移团队的多元化。

技术团队成员有技术、法律、财务等多元化转移背景的人员构成, 既有商业的背景, 又有学术的背景, 很多在企业做过CEO, 所以他们既能够“内”又能够“外”, 可推动建立一个成果、专利商业化的良性循环。

3 对我国发展技术转移的启示

我国的技术转移工作起步较晚, 但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 从以色列技术转移发展的经验来看, 结合国情和体制机制的特点, 我国技术转移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专业化、模块化、平台化、品牌化”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3.1 进一步优化技术转移模式, 加强专业化建设。

吸取以色列高校开展技术转移的有益经验, 结合我国及区域技术转移的特点以及学校的特色科研领域, 进一步优化技术转移模式, 特别是对不同领域项目、不同成熟度的技术成果、不同类型的企业需求开展专业的转移模式和策略研究。同时, 加强人员培训, 保障技术转移专业化发展。

3.2 实施技术转移模块化管理, 整合技术转移团队。

对现有技术转移队伍进行整合, 将现有专、兼职技术转移队伍按照专业委员会、专利团队、法律团队、商业运作团队进行模块化分工, 规范工作流程, 实施流水化作业, 为学校技术转移建立品牌奠定良好基础。

3.3 加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 扩大技术转移面向。

结合我国高校科研特色, 选择若干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 分层次建立技术转移平台, 面向地方产业共性需求与地方政府共建区域研究院, 面向行业大中型企业技术需求建立技术研发平台, 面向县、市建立技术转移分支机构, 构建较为全面的技术转移平台体系, 拓展技术转移面向, 充分发挥我国高校的科研辐射能力。

3.4 立足长远发展, 逐步建立技术转移品牌。

立足技术转移中心的长远发展, 逐步建立技术转移的品牌战略, 从技术转移的名称、商标、内涵、特色等方面入手, 打造具有我国区域和行业特色的品牌特征, 为今后品牌推广奠定基础。

4 结语

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是国家技术转移体系链条的重要部分, 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以色列通过完善科技计划, 促进产学研密切合作, 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技术转移,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了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变。作为最早开展技术转移的国家之一, 以色列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探索对我国开展技术转移, 不断活跃技术市场有着重要借鉴作用。我国应通过单项技术输出、合作研制、互通科技情报等多种形式在国际国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转移模式;通过与别国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方面的合作,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大循环;通过技术转移解决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 为新老技术找到新的落脚点和发展空间, 这对于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以色列科技情况.[EB/OL]. (2012-12-26) .http://www.jstd.gov.cn/ztzl/kgjszyzt/yslzq/2012/12/26100017265.html.

[2]张明龙, 张琼妮.以色列高效创新运行机制揭密[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23) :22~25.

[3]申夫臣, 侯合银.基于SCP范式分析以色列企业孵化器产业的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17) :54~57.

以色列教育模式 篇3

1.以色列农业的先进之处

1.1市场化的节约理念

以色列农业之所以发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总理到普通农民都具有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早在建国初,第一任总理就提出要系统改造南部沙漠的设想。在以色列,无论是农场主,还是集体农庄的普通农民,他们的产品或品种的标准全部盯着世界市场,符合市场要求是所有农产品的惟一指标。所有的国民生产都是以耗水量为主要的衡量指标。

1.2集约化的生产组织方式

以色列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体农庄,另一种是私有农场。集体农庄实行集体所有制,内部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管理规则,每个社员都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私有农场的主人一般是懂技术的科学家或专家,由雇佣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负责生产管理。这两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让土地形成规模,便于集约化经营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以色列农业形成了三个鲜明的特点:农业科技适度规模化;生产水平高度专业化;资源达到精细化利用,农业与环境和谐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信息技术充分介入管理。在以色列,农业生产中的品种、规模、花色、种类等各个环节的关键因素均由市场需求决定。政府在全国建立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各地都设有市场信息分析与培训机构,由首席专家和下属团队专门负责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与农民培训。

1.3领先全球的生产技术

以色列农业之所以先进,关键在于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首先是滴灌技术,以Netafim 公司为代表的滴灌设备制造企业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压滴灌和山地补偿式滴灌等技术,实现了农业水肥高效利用的技术飞跃,滴灌技术对于世界上的沙漠和盐碱地治理意义非凡。其次是光热网膜技术,该技术的研发成功让夏季炎热干旱的地中海气候不再成为以色列农业的障碍,使农业生产在夏季也能正常进行。光热网膜主要有铝箔网膜和彩色网膜,铝箔网膜在夏季可以反射太阳光而起到遮阴降温作用,冬季在地表可以反射和漫射太阳光而增加温室温度和作物光合作用;彩色网膜的不同颜色可以吸收部分太阳可见光而满足不同作物对不同光谱的需求。第三是高产种养技术,包括动植物育种技术、高产栽培和养殖技术、基质利用技术等。第四是精准农业技术,主要是各种光合传感器,利用它们可以对作物生长实现全程监控,随时获得植物生长的相关数据,从宏观生长情况到微观的物质交换都可以达到精准掌握,能为农场的田间微观控制系统和全国作物生长信息系统数据库提供最准确的数据。

2.以色列农业的可借鉴之处

以色列和中国在人均资源占有量和资源分布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以色列人均淡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3,中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以色列人均耕地面积0.7 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以色列耕地淡水和资源分布不平衡,只有中北部约20%的土地适宜耕种,南部约60%国土面积是沙漠;最大的淡水源是北部的加利利湖,中南部极度缺水。而中国的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北部和西部广袤的土地生态十分脆弱,不适宜过度开发;水资源分布集中在西南部,人口和耕地密集的中东部水资源缺乏。因此以色列农业的成功模式中,一定有许多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2.1节约理念,高效农业

以色列议会于1959 年颁布了《水法》,对全国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并设立专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水政策、发展规划、用水计划、供水配额、水土保护、污染防治、废水净化、海水淡化等工作,力求使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淡水资源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各种节水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农业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目前已经达到90%以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从以色列建国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灌溉用水从每公顷8000吨下降到5000吨,在耕地面积增加了15 万公顷的情况下,农业用水量跟60年前基本持平。

以色列的土地利用效率也很高,由于只有20%的国土面积属于宜耕地,所以他们一方面研发新的生产技术,不断地提高单产和效益;另一方面利用水利设施、滴灌、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改造沙漠,积极地扩展耕地面积,用智慧让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之乡。从20 世纪中后期实施“沙漠绿洲”计划以来,以色列在沙漠地区开发的耕地已经超过了15 万公顷,随着技术的进步,沙漠绿洲面积将会越来越大。

以色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有15.84万,其中50%以上都是希伯来大学农学院或培训班的毕业生,很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管理者都是著名科学家或资深专家。以色列农业部每年都组织20次以上的高新技术培训班,便于农民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高度发达的农业教育与技术培训体系,从源头保障了农业技术人才的高效利用。在以色列,农民既是生產者,又是管理者,他们不仅懂技术、会操作各种机械,懂电脑和网络,甚至可能担任着政府农业技术部门的顾问或推广人员,也有的农民从事作物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改良等科研工作,往往身兼数职,使人力资源和人才得到了充分利用。

2.2高效的研发机制,务实的科研精神

以色列很多农业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良好的教育、积极求实的治学精神、优越的科研条件,使得以色列农业科学家很多都是世界一流的。另外有好多教授担任行业协会的理事、政府决策部门的首席科学家或著名企业的决策领导,在这样参与性很强的科研环境下,科学家对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熟悉,科研方向明确而实用性很强。以色列大部分农业科研项目是由生产一线的经营者、企业和协会出资或建议政府出资立项,有很少一部分基础性很强的研究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垂直立项。因此,项目本身就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目的就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色列的农业科研单位不仅开展自我研发,同时注重多方位的合作研发,以色列科学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团体开展合作研究,他们同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在生物技术、水资源利用、沙漠化治理等领域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

2.3科学开发农业资源,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以色列在20 世纪50~80 年代之间开发戈兰高地的时候,由于一味开垦而没有注意环境保护,因此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首先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大量泥沙进入约旦河和加利利湖,对惟一的生命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其次是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土壤结构退化,农产品产量品质下降。第三是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不增加反而减少,同时降水减少,水资源短缺问题加重。以色列政府在问题出现后及时调整思路,迅速改变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推行免耕制度,发展节水灌溉,采用了土壤覆盖保护,使得这一地区的植被很快恢复,生态条件得到迅速改善,目前已经成了以色列最主要的高品质水果出口基地。从戈兰高地的开发过程中,以色列人充分认识到了资源科学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他们之后的南部沙漠科学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3.对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3.1充分发挥科技的创造力

以色列利用50年时间,在恶劣的环境中发展出了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他们所依靠的除了科学而先进的理念外,主要是充分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色列人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就创造了喷灌和滴灌技术;没有优良的土壤,就创造了无土栽培技术;没有适宜作物生长的夏季,就研发出了光热网膜技术等。科技让以色列实现了农业技术的飞跃,但他们还在不断地更新着技术,以堪称完美的技术不断地延续着神话。中国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力量,注重培养现代化的农业科研人才,让科技切实服务生产。

3.2扬长避短,变劣为优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这一点和以色列很相似。以色列在内盖夫沙漠地区的发展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有时候人类的智慧是可以改变自然的,以色列人利用滴灌节水、利用光热网膜调节温度、用基质改变土壤,让沙漠变成了绿洲;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广袤的西部和高寒地区利用充足的太阳能、风能、无污染的环境和现代化的栽培设施来实现环境和谐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我们也可以利用节水灌溉和高效水肥利用技术让西部沙漠变成绿洲。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可以用自然给予我们的优势来弥补限制发展的不足,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农业的腾飞。

为什么以色列的教育那么强? 篇4

以色列800 万人口,将近80%是犹太人。犹太人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仅为0.3%,但却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获得了l7%的诺贝尔奖,赚取了世界上30%以上的财富。

这个1948 年才刚刚宣告独立的国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领域的贡献都相当杰出。在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成果也相当惊人。

为什么犹太人那么强?在听了犹太人智慧研究专家王华峰老师一席谈话后,我想这个秘密归结下来就在于教育。是的,一个国家,越相信自己的未来,才会越重视教育。

启蒙书是《圣经》和《塔木德》.当一个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妈妈会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孩子去亲吻,意思是知识是甜的,对书要爱不释手。

所有的犹太孩子的第一本启蒙书一定是《圣经》(旧约),然后是《塔木德》,其中几乎涵盖了犹太人的所有生活内容,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而这两本书在以色列的书店也长期占据畅销书榜的前列。王老师表示:很可惜的是,中国始终没有《塔木德》的官方中文全译本。

你永远也想象不出犹太人对《圣经》和《塔木德》的情感之重,那几乎就等同于或者甚于他们的父母。

将学习作为信仰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犹太人平均一年看64本纸质书,位居全球第一。据说,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摆放有书本,理由是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这种做法告诉人们:一个人的生命会有结束的时候,而求知却是永无止境的。

直到今天,犹太人还保留着一个沿袭下来的传统:把书橱放置床头,以表示对书本的顶礼膜拜。很多人说以色列人信仰的是宗教,但在我看来,不如说信仰的是“学习”。以色列人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终身使命在信仰,所以你可以看到在以色列,书店是永远不会关门的,即使是安息日,里头也始终人头济济。

不仅如此,犹太人还把看书当成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荣耀。在街道上你随便就看到在读书的人,不管年岁老幼。

成功标准并非财富而是学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各国之首。全国有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一千多所。另外,无论在城镇,还是在社区,都能看见布置典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外借室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阅览室里总是座无虚席,去晚了就没有位子。

在犹太人的心中,成功不是有多少财富,而是有多少学问。甚至犹太女子嫁人也都以知识是否丰富为标准。《塔木德》说:“富翁和学者谁更伟大?当然是学者,因为学者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翁却常常不知道知识的价值。”

充分鼓励发散性思维

犹太人中流传着一句谚语是“不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意思是不能死读书,而是活学活用,将学到的知识转变成智慧、经验或者财富。犹太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不会像中国一样,只追求单纯对错的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教会孩子提问题。在许多犹太人家庭,大人对放学回家的孩子问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提问题了吗?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模仿,毫无生命力,而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随时发问。

必须学会至少一项生存技能

王华峰说,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中还有一项是我们中国比较欠缺的,那就是生存技能的教授。通常犹太家庭的孩子长到10 多岁的时候,父亲一定会让孩子学习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木工、厨艺或者园艺。

犹太人认为,当一个人在遭遇变故的时候,财富很可能也随之失去,只有智慧和技能是不会丢失的,而这些,就是让一个人能赖以生存的基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这也许是一个长期经历着灾难、遭受着迫害的民族才会意识到的问题。所以,犹太人是最顽强的,无论到哪里他们都有办法生活。

每天都给予祝福

最后,王华峰告诉我,犹太家庭与中国家庭最大的不同,是家长每天会毫不吝惜地给予孩子祝福和赞美。每个孩子都是在鼓励中长大,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自信和坚强,因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出门前会告诉他们“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行”。

“父母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很真诚的,因为在他们的内心,就是这么想的。这种鼓励式教育对人的正面力量非常强大。‘如果我的父 母觉得我行,那么我一定行’,多数的犹太小孩都会这么想,所以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以色列外交+特色分析 篇5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姓名:张路 学号:0111121049

以色列外交特色分析

如今的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军事强国,这与以色列在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一国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受不同的国际局势和地区局势的影响, 情况有所不同。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从自身利益出发,审时度势,全方面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以谋求最有利于其国家安全、和平和发展。

(一)以美以关系为重心

1948年以色列刚建国,就遭到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围堵,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以色列为了能够在阿拉伯世界里生存下来和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外交政策主要是围绕着两个主要目的展开的。为了获得美苏两个大国的支持,以色列并未选择“一边倒”,身处中东地区的以色列想要“两边都不得罪”,以谋求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保护、经济支援和政治支持。

50年代后,美苏争霸愈演愈烈,以色列想要身处中东地区却保持中立,尤其对于一个没有军事、经济实力的刚建立不久的小国来说,是不现实的。况且,在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国内经济几乎就要崩溃,国家重建,安置移民和军火开销需要大笔资金,而此时的以色列一贫如洗。以色列想寻求国外资金,以色列知道苏联由于自身经济状况原因是不愿意出资援助别国的。事实证明,苏联确实拒绝了以色列的资金支援请求。49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贷款,这对于以色列来说,就像雪中送炭。50年,美、英、法三国发表的《美、英、法三国宣言》,决心以武力维护中东地区稳定,实则是对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表示默认,以色列因此对此宣言表示欢迎。此时,可看出以色列外交政策已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苏联与以色列关系逐渐破裂。

冷战时期,以色列的“弃苏选美”外交政策,一方面与苏联对外政策有关,更重要的,与以色列国家利益相关。以色列追求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强大, 强调的是民族利益而不是制度或者意识形态。即使从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来说,以色列也是倾西方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以色列的政治制度是选择了西方政体中典型的制度——三权分立制和议会制。以色列选择站在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从历史发展来看,对以色列来说是正确明智的。冷战时期,以色列与西欧、非洲以及“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这让以色列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承认。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从建国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已成为中东地区经济、军事和科技强国。直到今日,美国依然是以色列历届政府的外交重心。

然而,虽然美以关系冠之“特殊同盟关系”,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也的确很好,但以色列也绝对不是对美国唯命是从。两国外交关系是由两国相互选择的结果,美国与以色列两国的利益诉求不完全一样。以色列对美国来说是美国在中东的一颗棋子,美国对以色列来说可以为其提供安全保证。相互的需求使得这种特殊同盟关系得以维系。以色列需要美国的保护,但却不愿意过度依赖美国的保护。以色列在不触动美国底线的前提下,开展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一个例子就是以色列向外国出口武器。尤其是以色列向中国出售尖端武器更是遭到宣传“中国威胁论”的美国强烈批评。也许这与犹太民族历史经历有关,以色列的民族性格中,有种很强的不安全感,所以以色列要求自己要强大起来,而不是被动的依附于别的国家。另一方面,犹太民族有一种优越感,也许这与犹太教有关,《圣经》中,先知摩西教导犹太人,说他们是上帝钟爱的选民,正式因为犹太教的缘故,犹太民族有中优越感。犹太民族在处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中,这种优越感也多少有所体现。

(二)对阿拉伯国家强硬态度 在以色列外交中,阿以关系是仅次于与美以关系之外的第二重心。即使有美国这个强大的后盾,身处中东地区的以色列只有处理好了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冲突矛盾,以色列才能够高枕无忧的过日子。然而,从1948年到1982年,短短34年的时间内,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发生了5次战争,无论是以色列主动出击挑起战争,还是被动的受到中东别国挑衅,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一直很敌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启动后,阿以冲突中一个焦点问题是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另一个焦点问题犹太人定居点,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不可回避却又难以得到合理解决,至今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具体来看,以色列与周围埃及、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朗、土耳其等主要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中,以色列仅仅与埃及和约旦关系基本正常化;而与土耳其关系一波三折;与伊朗关系因“9·11”事件和“伊朗核问题”恶化;与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更是剑拔弩张,以色列可谓是四面楚歌。

不论以色列是捍卫还是掠夺土地,还是和平进程,总的来说,以色列都采取了极其强硬的外交策略,阿以冲突似乎没完没了。国际格局在改变,始于2010年的中东大变局,对以色列来说,处理对阿关系可能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占领不属于自己的领土,在国际、国内都有负面的影响;另外,土耳其改善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伊朗核试验,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主义的上台执政等因素,使得以色列对自己的国家安全深为忧虑,在处理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上,以色列在国家安全得不到保证的基础上,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三)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外交关系 经济和军事能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实力。以色列虽所处环境恶劣,但依靠外援和自身努力,以色列在农业、工业、科技和军工等方面跻身世界前沿,以色列在外交中充分利用了这些方面的优势,与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非洲兄弟的政治选票,对于一个想要获得国际性组织认可的国家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以色列为了获得国际上普遍认可,摆脱孤立,十分重视与非洲国家搞好关系。1956年开始,以色列就积极地与非洲大陆建立起联系。非洲国家虽然力量弱小,但数目多,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拥有众多的政治选票,对以色列来说这些政治选票是弥足珍贵的。

在对非洲关系中,以色列主要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并结合非洲所需给与援助。以色列向非洲派出了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专家,如军事、农业、社区建设、医疗、水资源、建筑等方面。到了70年代,虽然以非关系处于冰点,但以非之间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没有减少。这时间段的以非外交关系被称为秘密外交。以色列外交部专门负责秘密外交的一位官员说:“秘密外交是以色列与它还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打交道的一张名片,也是为未来的关系搭桥铺路。” 所谓在处理国家间的利益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以色列很清楚这一点,只待时机成熟,以非关系也会正常化。到了80年代,以非关系开始恢复。到现今为止,以色列已经与撒哈拉以南四十三个黑非洲国家中的三十三个建立了外交关系。以色列与其余没有

1建交的十几个的黑非洲国家也保持者各种水平的联系。

以色列在与非洲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中,不能忽略的是以色列的军事方面发挥的作用。以

2色列虽是个弹丸小国,确是世界上向其他国家“出口”军事顾问最多的国家。以色列不仅为非洲国家提供武器,还派遣优秀的军事顾问人员训练军队等。以色列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不少非洲国家的欢迎。

不仅在对非洲国家中,以色列充分发挥其军事方面的优势,在亚洲及拉丁美洲也获得了成功。其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想要提升自己的军事方面科技能力单靠自身,要走的路何其漫长艰辛,以色列发达的军事来自美国的长期支援。在美国的巨大军事援助,以色列不仅获得 12 摘自《今日以色列》247页 杨曼苏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版

同上

了大量先进武器,同时还得到了美国大量尖端技术。随着时间推移,以色列逐渐利用美国的3资金和技术成功地建立起一个自主的军工体系。到了八十年代,以色列已经形成了人员齐聚、设备先进、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向世界上60多个国家出口,年军火出口额高达十几亿美元。冷战结束后,在亚洲范围内属以色列与印度关系最好,由于在巴以冲突和印以冲突中,一定程度上印度和以色列可以互帮互助,自1992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军火贸易极其频繁。可以说,以色列高科技的军事水平是印以外交关系迅速发展的主因。在与拉美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军火贸易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以色列同样很重视与亚、非、拉国家的经贸往来。一方面,以色列在原材料、能源以及自己的产品销售都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以色列受到绝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抵制,以色列只能寻求远方市场。以色列与亚、非、拉国家经贸往来涉及方方面面。以色列主要出口高科技产品,进口国内匮乏的原料、燃料等。

小结,外交关系的建立是两个国家相互选择的结果。成功的外交是深谙彼此可能存在的共同利益,不管是双方经济、政治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开展外交关系。无论对实力强的国家还是国力弱小的国家,没有相互的需求和回报,两国关系不太可能密切发展。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外关系处理中,美以关系都是重中之重。美国在中东存在一天,美以的特殊同盟关系就应不会改变。虽然美以双方存在一定利益分歧,但总体上,以色列都是以不触怒美国为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审时度势的开展对其他国家的外交。站在不同时代背景,受不同国际格局和地区局势影响下,以色列从自身利益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外交是非常成功的。其外交的成功也很大程度上对以色列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公民赴以色列须知 篇6

2006/10/11

(本栏目内容系外交部网站版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严禁下载使用。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并保证信息的完整,禁止对信息进行随意删改。本网站对任何侵权行为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下列信息中的电话号码均是以色列当地电话号码,以色列的国家号为00972

一、特别提醒

由于持续不断的冲突,以色列时常遭到恐怖分子的自杀性炸弹袭击,以及火箭弹或迫击炮袭击。到以色列访问的中国公民应注意安全问题,不要到以巴交界的西岸和加沙地区。在路上、公共交通车辆上、餐馆、商店、旅游景点等人多的地方,如果发现无人看管的包裹,应立刻远离,并迅速通知附近的保安人员;应告诉家人自己的活动行程和联系电话,并定期同家人联系,如发生意外,家人可据此请使馆介入,迅速找到当事人;应记住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联系电话和各种应急电话,遇事及时拨打。

中国公民到以色列访问时,经常遭遇以移民警察在街头盘查外籍人员的护照和签证。来访者应注意,时刻将护照随身携带,妥善保管。

二、签证、入境和海关须知

签证需知

中国大陆居民访以,需事先在以色列驻华使领馆办妥签证。持访客签证来以,不能在以色列再转换为工作签证。如要到以色列工作,应提前办妥工作签证(B/1)。以下是以色列方面的一些签证政策规定,共参考:

每名到以色列的旅客须持有效护照;无国籍人士须持有有效的旅行证件,且证件上需有允许其返回证件颁发国的有效签证。自入境之日起,每名旅客最多可在以色列停留3个月,但具体时间长短取决于所获签证种类。希望在以色列工作的旅客,须向以色列内务部申请特别签证(B/1)

(一)访客签证Visitors Visas(B/2):中国香港地区居民可在以色列入境口岸免费获发访客签证或过境签证。

(二)过境签证Transit Visas:在前往他国途中过境以色列,可申请停留期为5天的过境签证。此签证最多可延长至10天。乘坐游船的访客,在轮船停泊以色列期间,可获发入境卡,凭此可入境以色列,无需递交签证申请。

(三)团体签证Collective Visas:以色列驻外使领馆可为5至50人之间的访问团组颁发团体签证。

(四)签证延期:申请人可在下列地址申请签证延期:

希伯来国家电话信息中心(National Telephone Information Service in Hebrew)03-7653250

本古里安机场(Ben Gurion Airport): 03-9712467

海法(Haifa):04-8616222

耶路撒冷(Jerusalem):02-6701411

拿撒勒(Nazareth):06-6508508

入境须知

(一)旅客需持有效护照和足够的资金证明。曾遭拒签或在以超期停留的访客需在入境前同以驻外使领馆进行协商。入境时,旅客会获得一张AL-17表,应将其妥善保存,直至出境。

(二)旅客出入境时,在以色列各口岸会接受详尽的检查和询问。那些护照上有阿拉伯姓氏、要求海关不要在自己护照上加盖以色列入境章,以及单身女性旅客会受到更严格的盘查。

(三)除在高度安全管制期间,旅客可凭有效护照及护照上的以色列入境章进入西岸和加沙地区,无需获得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入境许可。私人车辆可能无法穿行以色列进入加沙地区,并且在进出西岸地区时需在检查站停车接受安检。

海关规定

以下为简单规定,更多详细资料请联系以色列驻华使馆

(一)货币申报(包括现金、银行支票和旅行支票):申报限额为80,000以色列谢克或以上,此规定自2002年2月17日起施行。

1、如货币系随身携带,申请人需在出入境时,在口岸海关处填写84申报表进行申报。

2、如货币系通过邮汇或其他方式进出以色列,申请人须将填好的84申报表寄至最近的海关办公室或是国 家防洗钱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rohibi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Customs and VAT Directorate:地址为:5 Bank of Israel St., The New Government Complex, Jerusalem,Israel)

(二)物品申报:在大部分入境口岸,设有红绿通道,方便旅客快速过关。

(绿色通道):如果旅客携带无申报物品,可选择从绿色通道过关,无申报物品种类及数量规定如下:

衣服、鞋类及化妆品(数量应仅限于正常情况下个人手提行李可携带范围)

酒和葡萄酒—每名17岁以上(含17岁)旅客,可携带一公升白酒和2公升葡萄酒

酒精类芳香剂一每人限1/4公升

香烟及其他烟草类制品一每名17岁以上(含17岁)旅客,可携带最多250克烟草制品

其他物品一应为仅供旅客个人使用或馈赠礼品,这类物品的总价值应不超过200美元。在这类物品中,旅客可携带不超过3公斤的食品,每类食品的数量应不超过1公斤。

部分使用过的可携带式物品,这包括:

1、照相机

2、摄像机

3、收音机

4、电视机

5、磁带式录音机

6、望远镜

7、珠宝(个人使用,合理数量)

8、录音播放设备

9、随身听

10、帐篷(一顶)和其他露营设备

11、体育运动器材

12、自行车(一辆,不带马达)

13、旅行设备

(红色通道):如旅客携带需申报物品,或是不能确定所携带物品是否需要申报时,或是携带便携式工具、潜水设备、全新的摄影机、录像机、个人电脑和其他类似物品时,需走红色通道。

注意事项:

1、红色通道要求旅客申报所有携带物品

2、所申报的物品,可由旅客携带出境

3、对于部分物品,海关可能要求旅客支付相当于关税的抵押金。这部分抵押金在旅客按规定时间离境时可被归还。

(三)关税支付

1、海关根据自行制定的商品价目表,而不是旅客出示商品购买票据,要求旅客支付关税

2、对于全新的摄影机、录像机、个人电脑和其他类似物品,海关可能要求旅客支付相当于关税的抵押金。这部分抵押金在旅客按规定时间离境时可被归还。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建议个人为所携带的物品上全额保险(可将关税也包含在内),这样可规避因物品丢失造成的损失。

2、只有随同旅客入境的物品才可能享受免税。非随同入境物品,包括通过邮寄包裹入境的,将不能享受免税待遇

3、旅客如被发现携带需申报物品通过绿色通道,将被处以支付双倍关税的惩罚

4、海关官员可自行判断是否要求旅客为部分随身携带物品支付抵押金

5、旅客携带香木缘(植物)古董,部分地图和照片出境时,需要得到以色列有关部门的特别授权

6、如果旅游者要转换停留身份,应事先告知海关

(五)需特别许可方可入境物品

1、动物,包括宠物

2、植物、花及种子

3、处方类麻醉剂

4、电讯设备,包括蜂窝式电话和电脑调制解调器

5、武器

6、原材料、伪币及模具

(六)禁止入境物品

1、赌博器具

2、非法麻醉剂

3、色情物品

4、频率为900赫兹的无绳电话

5、生肉

三、安全形势和治安状况

以色列时常遭到恐怖分子的自杀性炸弹袭击、火箭弹和迫击炮袭击,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以色列社会整体治安情况良好,犯罪率比较低,但交通意外事故率高。

中国公民经常遭遇到的犯罪问题主要是遭偷、抢劫个人财物。此类案件集中发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罗马街(外籍劳工在以色列的集中购物、休闲场所)

四、常见疾病与医疗状况

以色列属候鸟世界性迁徙的中转地之一,2006年年初曾在不同地区发现禽流感,已获得控制。

以色列卫生防疫、医疗条件良好,无多发疾病。旅客可通过疾病控制和防疫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了解有关情况。地址如下:电话1-877-FYI-TRIP(1-877-394-8747):传真:1-888-CDC-FAXX(1-888-232-3299)。或通过www.cdc.gov/travel登陆查询

以色列的英才教育现状研究 篇7

一、以色列英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在以色列建国之初,英才教育并未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智力资源的重要性,英才的早期鉴别和适当培养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1958年,以色列教育部开始讨论英才儿童的教育问题。1961年,第一个以色列英才儿童项目正式启动,是为处境不利的高智商青少年提供教育安置。与此同时,一些大学开始关注英才青少年的培养,全国范围内各种课余丰富计划逐渐出现。[1]

20世纪70年代初,以色列英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973年,教育部下属的英才学生部门(The division for gifted and outstanding students)正式成立。同时,教育部授权在特拉维夫创办第一个全日制英才教育学校,并在海法建立天才班。1976年,英才学生部门的负责人丹碧潭(Dan Bitan)成为世界英才儿童理事会(World Council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的第一任主席,代表着以色列已在英才教育领域起着引领作用。2003年1月,以色列英才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以色列英才教育制度的完善。[2]以色列英才教育的服务对象由1973年的25名学生,增加到2008年的25,865名学生。[3,4]

二、英才学生的甄选

(一)英才类别与界定标准

以色列英才教育指导委员会采用“gifted”一词代表所有的英才类型。英才儿童所表现的特殊才能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一般的学术能力或一般的智力水平;(2)艺术才能;(3)特定的学术领域:数学、计算机、语言等;(4)运动才能。[5]根据统计学的标准,以色列英才学生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超级天才学生、天才学生、优秀学生。天才学生(gifted students),是指智商高于135,同时动机和创造力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的学生。在每个才能领域的统计学分布中,天才学生位于同类人群的前1%。超级天才学生(Super-gifted students),又称为极有天赋学生(The extremely gifted children),属于具有罕见天赋的天才学生。这类学生的智商高于155。在每一才能领域中,只有10~15个超级天才学生。超级天才学生的才能经常会自我展现,不需要专门鉴定。优秀学生(Out standing students),是指智商高于125,动机和创造力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并符合本地区关于优秀学生相关规定的儿童。在每个领域,优秀学生一般位于同类群体中前5%。

从以上的标准可以看出,在以色列现有的英才学生的定义和甄选中,仍然很重视智力因素。另外,以色列采用混合标准来界定英才儿童,各地区和学校关于英才的标准并不统一。天才学生(前1%)的鉴别以全国数据为参照标准。优秀学生(前5%)则以地区数据为鉴别标准,即学校或本地的优秀学生。考虑到不同领域英才儿童的交叉,经粗略估计,以色列有3%~4%的天才学生,另有8%~12%的优秀学生。[6]

(二)评估工具及甄选程序

为提升英才儿童甄选质量,以色列一直致力于开发和验证一系列的评估工具,包括:教师问卷和观察表;家长和学生问卷;学生档案袋等。比如,米尔格拉姆(Milgram)等开发的特拉维夫活动和成就测查表已被许多国家采用。[7]

为了及时地开展英才教育,以色列的英才学生甄选开始于小学2、3年级。甄选过程包含两个阶段,整个过程将持续一年左右。第一阶段是最初筛选阶段,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测试,主要是运用成就和智力测验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每个班级中,测试成绩位于前15%的高分学生,以及教师推荐的其他优秀学生,一起进入甄选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鉴定阶段,学生在国家级的专门测试中心进行分组测试。通过第二阶段选拔的学生即可根据得分高低和特长领域进入各类英才计划。[8]学生和家长可对测试结果提出上诉并要求重新测试。此外,有的英才计划还有第三个甄选阶段,即英才计划负责人与家长和学生的面谈,共同决定学生是否适合参与该计划。[9]此外,相关的专业机构和人员也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关于英才计划的个别化咨询和信息服务。

三、英才学生的培养模式

(一)以色列英才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以色列的英才教育支持者奉行以下一些教育理念和价值观:(1)人力资本是主要的资源,对英才儿童的投资,就是在储备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开拓者。(2)教育机会的平等需根据学生的特征和需要提供区别性的支持,使每个学生最大化地发展其潜能。英才学生有权利获得适合其思维特征、认知、社会和情感需要的专门教育。(3)人类的才能是多样化的。英才可能体现在一般认知能力、高成就、艺术或体育技能等方面。(4)高智商以及其他类才能具有动态性,可以被促进和塑造。(5)为适应英才学生的特殊需要,应为其提供独特的学习环境和研究途径、教学方法,以及合适的教师与课程。

追求卓越已成为以色列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根据以色列英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建议,英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精英”。[10]英才教育计划的毕业生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高水平的道德和高尚的人格;在各自擅长的知识领域方面表现出众;在能力发展方面脱颖而出、善于运用知识开展创造性实践。

(二)英才教育的培养模式

当前,英才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主要是加速、充实和深入研究模式。[11]在这三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演化出各种安置形式。为满足英才儿童的教育需要,以色列几乎拥有每一种可以想象得到的英才教育计划。

1. 特殊班(Special classes)

特殊班是指在普通学校为天才儿童专门设立的特殊班级,使具有相似能力的学生能一起开展学习。目前,以色列已经有9大城市、共24所中小学设立了特殊班。[12]特殊班的班额相对较小,其课程以普通课程为基础,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充实、加深或加速式学习。中学的特殊班会与高校联合开展学术研究计划,提供额外的选修课程,学生能提前获得学士学位或者为学士学位累积学分。

2. 天才中心(Gifted centers)

以色列有遍布全国52个城市和地区的天才中心,为中小学英才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地,类似于资源教室。经每年的全国性甄选考试,根据各地区的年龄分组,成绩排名在前1%~1.5%的英才学生参与每周丰富日计划(Weeklyenrichmentday),其余的英才学生参与课余丰富式班级(Afternoon enrichment classes)。[13]

每周丰富日计划又称为抽出计划(Pull out programs)。经教育部门资助,天才学生每周有一个学习日到所在地区的天才中心学习,其余时间在普通学校学习。天才中心的知识领域广泛,涉及艺术、人文和科学等多个学科,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不同于普通学校的课程。丰富日计划在一些地区仅针对3~6年级的小学生开展,另一些地区则延至9~11年级。

课余丰富式班级也是每周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地点是天才中心或类似机构。每个学生从众多的学习主题中选择一门或多门课程进行学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领域的知识。当前,以色列为优秀学生开设了社区抛锚计划(An anchor to community),到天才中心参与丰富课程学习的学生比例已扩大到20%。

3. 学校内的特殊计划(Special“At school programs”)

除国家统一的英才计划外,各地区及学校内部也会根据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英才教育计划。比如,在以色列很有影响力的阿米里姆计划(Amirimprogram),是由教师选拔和推荐优秀学生,使用兰祖利(Joseph Renzulli)的学校丰富模式在校内开展英才教育。[14]该项目的课程是由经过了为期三年的英才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师研发并实施的。

4. 艺术特长学校(Special schools for the arts)

为培养艺术领域的英才学生,以色列创办了专门的艺术特长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这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学生所擅长的艺术领域(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影视和戏剧等),教育部规定的普通学习课程,以及结合各学科的丰富课程。培养重点在于鼓励创造性,发展艺术技能,引导恰当的社会价值观等方面。

5. 虚拟学校(Virtual School)

英才学生部门设立了一个虚拟学校,面向所有的英才中学生开放。该虚拟学校的学习内容包括12次网上学习课程和1次见面会。每次课都有具体的教学材料和任务,以及来自网络的模拟和视觉辅助。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完成这些任务,并将作业反馈给老师。师生集体见面会时,开展运程学习中不能完成的特殊活动,比如,实验室试验,参观研究机构等。[15]虚拟学校不但能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还为边远农村地区的英才学生创设了参与英才计划的机会,并与大学学术机构及教师建立了联系。

6. 导师计划(Mentors program)

该计划面向全国11~12年级的超级天才儿童。甄选出来的超级天才学生由各领域的知名导师亲自进行专业训练,在导师的工作机构接受每两周1次的个别化指导,并参加每年3次的联席会议。[16]这一计划是为了使超级天才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潜能,发展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7. 塔皮奥特(Talpiot)计划

也称为“青年科学家部队”,始于1979年。以色列青年在高中毕业后都必须到部队服役两到三年。以色列的国防军每年面向所有的11、12年级学生开展一系列能力测试。得分高(前5%)的新兵有机会参与一个包括部队的基本训练、学术研究、军官培训在内的塔皮奥特计划。训练结束时,这些青年可获得学士学位,作为国防军各部门的科技人员,继续在军队工作。[17]这是不少以色列青少年的梦想和奋斗目标。

在现有英才教育框架的基础上,以色列仍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英才教育计划,比如:开发新的课程单元、天才幼儿的培养计划、英才教育的年度研讨会、个别化辅导途径等。

四、英才教育师资培训与科学研究

(一)师资培训

以色列重视对英才教育师资的专门培训。早在1990年,特拉维夫市的教师教育学院就开始了英才教师教育。以色列的师资培训途径包括:开展学术研究、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学院学生的英才教育特殊训练计划等。[18]当前,以色列正致力于完善英才教育师资的资格体系。其目标是:所有参与英才计划的教师必须参加为期224学时的培训,并获得英才教育资格证书。[19]

(二)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以色列英才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发展,与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息息相关。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关于以色列的天才和创造力的研究成果。以色列出现了多位著名的英才教育研究专家。比如,米尔格拉姆(Milgram)、阿夫纳·西弗(Avner Ziv)、纳瓦·李文(Nava Livne)等。[20]2011年4月,以色列第四届全国英才教育会议在海法大学召开,会议邀请到了美国的范·塔塞尔·巴斯卡(Van Tassel-Baska)等世界顶级专家到会,与以色列的学者一起研讨。当前,以色列英才教育的科研重点有:为英才计划设立核心课程大纲;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学生开发培养计划;建立英才教育研究数据库;高能力幼儿的探索与培养;发展由以色列总统办公室和拉希基金会等发起的未来科学家计划等。[21]

五、英才教育的管理

(一)管理体制

以色列的英才教育管理体制由国家、地区和学校三级管理构成。教育部下属的英才学生部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指导和监管;地区教育部门负责国家级英才教育计划的落实,以及所在地区的英才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各学校负责英才计划的具体实施,以及学校内的优秀学生培养。具体而言,以色列英才教育计划的实施可以分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五个层级:1.国家英才教育政策的制定;2.高等教育中的国家层面的英才学生培养;3.区域性的天才中心和天才班的丰富式与专门化的培养;4.班级内与班级间的丰富式、加深和加速模式;5.课堂内的英才学生培养。[22]

(二)政策制定

2003年成立的英才教育指导委员会,是以色列英才教育政策的制定者。2004年7月,该委员会向教育部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以色列英才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23]这一政策已被采纳,并成为以色列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近年来以色列英才教育在界定、安置、培养、财政支持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此外,委员会起草了相关的法律草案,以保障英才学生的学习权益和机会。

(三)财政管理

以色列的全国性英才学生的甄选由教育部资助。除此之外,由英才学生部门发起的各种英才教育计划,比如天才班、天才中心、虚拟学校等,属于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政府全额资助,包括学生往返的交通费和贫困英才学生的奖学金。对于私立的英才教育项目,政府以提供部分财政资助的方式进行监管。[24]政府希望尽可能在公立教育体系内开展英才教育,并认为英才学生对公立教育体系的满意度,将引导他们将来参与并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

六、小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以色列的英才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现状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以色列所秉持的人力资源、教育公平、学生的独特需要等理念是其英才教育蓬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不断丰富和发展、顺应时代需要的英才教育培养模式是持续发展的基石;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英才教育良性发展的保证;科学研究的不懈努力是英才教育创新发展的灵魂。

同时,以色列的英才教育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与其他国家相同,以色列英才教育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关于“教育是追求平等还是卓越”的争论史。这一争论持续存在,并将持续影响以色列英才教育的政策和实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适度地引导英才教育的发展态势和方向,是值得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第二,以色列以智力检测为主的甄选方式太过单一,难以满足各类英才儿童的独特评估需求。第三,对每周丰富日计划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英才学生每周有一天缺席普通班的课程,这是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干扰。再者,这种模式提供的丰富课程本身是零碎的,难以保证所学课程的连续性。

以色列:重视下一代教育 篇8

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将教育作为犹太民族的首要任务。政府从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奇缺的国情出发,提出了“人是以色列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的理念,制订出“教育是以色列的主要产业,人才是以色列的主要资源”的国家长期发展策略,开创了一条依靠教育、培养人才、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的立国之路。

早在1948年建国初期,《义务教育法》便成为以色列首批颁布的法律之一,全国实行6年制义务教育。从1954年起,义务教育的时间延长至9年。20世纪70年代,义务教育再次被延长到12年。全国6~18岁的青少年享有免费的义务教育,为他们日后成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了实现“给每个适龄儿童提供一套书本、桌椅、校服和午餐”的目标,下拨的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教育文化部的预算仅次于国防部。说起来也许令人不可思议,只要有10名以上学龄儿童,地方上就会积极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办一所学校。

私人办学在以色列得到鼓励和支持,私立学校以师资雄厚、教育质量高而引人注目。尽管公立学校几乎不收费,但是仍然有35%的家长对私立学校情有独钟,送子女上这类学费昂贵的学校就读。公私两类学校都由教育文化部管理和督导,它们彼此竞争,相互促进,确保了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稳定提高。教育部门兼顾各种学校和不同种族移民的现实需要,制定出可供选择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但是根据规定,关于民族的历史、希伯莱语和犹太移民的课程是每个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

犹太人在培养孩子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重视把握知识背后的智慧。他们对“知识就是力量”这种说法不以为然,认为有很大的局限性。事实上,人真正的力量并不只是来自于对现成知识的掌握,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没有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的。知识充其量只是工具,是死的东西。前人如何创造出工具的并不重要,背后的智慧才是最值得吸取和掌握的。犹太教育重视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知识背后的东西,以此来领悟和体会到知识背后的学问和智慧。正因为如此,犹太家长最重视的是子女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关心的并非他们当天所学的内容,通常问的一句话是“你今天举手提问了吗?”他们极力反对只能培养出记忆力的灌输式教育,崇尚开启思考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育。一位资深的犹太教育家指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强调实际才能的培养。因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已,要创新就必须以思考为基础,依靠提出怀疑和索求答案来完成。那些仅有知识而缺乏才干的‘书呆子’,其实只不过是‘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以色列的中小学校很受重视。例如,手工课安排在小学1年级,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动手。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就要让学生们学习各种技术课程和家政课。升入普通学校8年级后,开设以色列工业和国民经济课程。在中学高年级,劳动教育中的职业性更加突出,以便培训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才。

对于教育,犹太人是作为一种神圣的宗教义务来履行的。在历史上,犹太学校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刚进校的小学新生第一次听课,必须穿上崭新的衣服,由教士或有学问的人领进教室。在那里,摆放着一块干净的石板,上面几行用蜂蜜“书写”的希伯莱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引人注目。孩子们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诵读字母,一边津津有味地把石板上的蜂蜜舔掉,接着还可以吃蛋糕、核桃和苹果。虽然今天已不时兴这一习俗,但它所蕴含的意思却非同寻常——知识是甜蜜的,孩子们应该用愉快的心情来开始学习,获取知识。

据说,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摆放有书本,理由是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这种做法告诉人们:一个人的生命会有结束的时候,而求知却是永无止境的。时至今日,犹太人还保留着一个沿袭下来的传统:把书橱放置床头,以表示对书本的顶礼膜拜。

犹太人把书本视为珍宝,即使是对自己民族进行攻击的图书,也不会将其焚毁。

与智慧结伴而行

在犹太人家庭长大的孩子,都曾经毫无例外地被要求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家里的房子有一天失火或财产被劫,那么你在逃命时将会带走什么东西?”倘若回答的是钱或者钻石时,母亲会马上耐心地启发道:“孩子,有这样一种宝贝,一没有形状,二不见颜色,三无什么气味,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还回答不上来,母亲就严肃地说:“记住!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像健康一样,任何人都无法抢走,你将终身拥有。只要活着,智慧将永远与你结伴而行。”而智慧的培养,理所当然地离不开教育和读书。

在《犹太教法典》时代,学问被视为十分重要的东西,学者和教师的权威高于国王和武士,是民族的精英。因为一个国王去世了,所有杰出的人都有能力去竞选国王;而如果一个学者逝世了,却没有人能够替代。上层家庭的年轻女子,大多对学者或教师情有独钟,而不愿意嫁给商人或金融家。在父亲和教师都被关进监狱时,教师是孩子决定首先救出的对象。由此可见传播知识的学者和教师在以色列的地位之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各国之首。全国有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1 000多所。无论在城镇,还是到社区,都能看见布置典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外借室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阅览室里总是座无虚席,去晚了就没有位子。平均每4 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办有借书证的人达到1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1/5。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全国有近30家报刊分别用15种文字出版,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报刊竟多达890种。虽然每种报刊的定价都很昂贵,但即使是最节俭的犹太人家庭,也舍得花钱订阅多种报纸和期刊。在家庭的支出中,购买书报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希伯莱母语外,大多数犹太人都能讲流利的英语。英文版的《耶路撒冷邮报》每天发行48版,月订价180美元,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平均每5个人就拥有1份。在街头巷尾的报亭里,当天出版的《纽约时报》和《世界报》等西方各种大报都能买到。

每个书店各种图书一应俱全,既有深奥难读的哲学著作,又有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充分满足了各种读者群的需要。碰上休息日,所有的商店、娱乐场所和饭店等一律不开门,交通也被中断。人们不得走亲访友,必须呆在家里祈祷和“安息”。然而书店却破例,允许开业。所以每个书店都读者盈门,没有谁大声喧哗,人人忙着选购图书或者静静地看书。

据统计,以色列的博物馆多达120多座,而且都设计得美丽壮观。博物馆门庭若市,经常爆满。老师以它作为生动活泼的大课堂,领着学生们学习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成果。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参观博物馆的大多是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为了揭开犹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动中所表露的优势之谜,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理论。其中一位作家的看法颇有见地,他强调指出:“犹太人的家庭是书籍受到高度评价的地方,而非犹太人的家庭在这一方面却相形见绌。智慧源于学问,学问离不开读书。毫无疑问,这一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研究发现,美国犹太人受过高等教育所占的比例,是整个美国社会平均水平的5倍。在现代社会中,这种重视教育、善于学习的回报就是知识和财富。

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只有2 000多万,然而近代和现代以来犹太人却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经济商业等领域都取得极其惊人的成就。由于犹太人拥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因此确保了这个民族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能够不断涌现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卓别林、毕加索、海涅、贝多芬、柴门霍夫和门德尔松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光是在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就占据了长长的名单。从1948至1991年,迁居以色列的犹太移民中,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教授职称的高级人才超过10万人,其中包括魏兹曼这样被称为“原子弹之父”在内的著名科学家。

(作者单位:江西赣县中学英语组)

上一篇:寻找最美人物下一篇:村党组织换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