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学习弘扬红船精神(精选11篇)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宣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为全党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直抵灵魂的党课。总书记在瞻仰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0多年来,“红船精神”丰富的思想价值被不断发掘,南湖红船成为全国人民尤其是党员干部心向神往的革命圣地。今天,作为党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越发彰显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
一、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就要深入把握“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牢记这一永恒思想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以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红船命名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党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即伟大的建党精神。这一精神内涵深刻、思想深邃、历久弥新,是我们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红色基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是动力之源,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早期共产党人的追求,和他们改变近代中国社会命运的迫切愿望。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胜利之本,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党品质,以及广大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是政德之基,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价值取向和根本宗旨、道德要求。“红船精神”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不惧风吹雨打、穿越惊涛骇浪、甘洒热血为人民,成为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以“红船精神”为内在源头,中国共产党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革命精神。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自身精神价值系统的构建。正因为秉承了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在数次瞻仰南湖红船、深刻把握党的精神创建史,特别是在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关于“红船精神”大讨论情况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红船精神”,并对其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作了精辟阐述。史学研究强调时间的沉淀。回溯我们党革命精神研究的历程,“红船精神”的提出,完善了中国革命精神链条的起始性环节,表明我们党的精神创建史与发展奋斗史在时间序列上是高度统一的、组织立党与思想立党是同步同行的。在我们党已经走过的96年伟大历程中,“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共同筑成了我们党不忘历史、映照现实、折射未来的永恒精神和思想丰碑。
二、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就要深入梳理“红船精神”的精神力量,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故事。
任何一个政党都需要精神的滋养。作为伟大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革命奇迹。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发展的世界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向世界展现了一幅更加强大、自信的中国未来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生动故事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千锤百炼而愈加刚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始终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故事肇始于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运动中逐渐生成,在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历史性实践中走向辉煌。今天,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世界知道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是要生动诠释好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魅力和精神风貌,特别是要让世界了解“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奋斗的初心和不变的底色,作为带领人民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保证中国稳定发展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共产党人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这些年来,浙江始终高度重视“红船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在党的重大纪念、主题教育期间,到南湖红船缅怀革命先辈,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优良传统。全省建立了“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形成了《红船精神:历史地位、当代意义及永恒价值》等一批国家级研究成果,创作了《红船驶进中国梦》等一批优秀视觉传播作品,《红船精神:启航的梦想》(中、英文版)在海外发行,对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故事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就要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彰显巨大引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精神”是开放发展的理论架构和表述体系,其所包含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代背景下必将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自觉的当代意识是理解历史价值的钥匙。今天,首创精神昭示我们: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才能焕发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奋斗精神昭示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遭遇任何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才能始终走在前列。奉献精神昭示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巩固执政地位。“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 没有先进的科技, 一打就垮;一个国家, 没有民族精神, 不打就垮”。胡锦涛更是曾多次指出, 要增强“民族精神”, 巩固“精神支柱”, 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因此, 我们应当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长抓不懈。
首先, 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衍生出文化强势, 强烈冲击着发展中国家,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如何抵制不良的外来文化和错误的思想?惟有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其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一些人在思想、观念和精神领域开始迷惘,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蔓延。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体其价值观念多元化, 新问题和新矛盾层出不穷, 在价值观上, 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如何使人们区分良莠, 也需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 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这一思想保障, 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念, 激发我们的斗志, 成就我们的伟业。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鲁迅先生称中华民族精神为“民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一个核心, 四个组成部分。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线。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班固“爱国如饥渴”, 曹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可谓中华民族的脊梁!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前提, 集中表现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统一以追求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为其精神特征。团结统一既是各族人民追求的共同理想, 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动力。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美德。“和为贵”, “合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新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勤劳勇取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勤劳, 要求人们勤奋努力, 吃苦耐劳。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勇敢, 要求人们在面临危难时, 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勤劳勇敢, 是兴家之宝, 立国之本, 安邦之道。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要求。“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即天体的运行刚健有为, 君子起而仿效, 奋发向上, 永不停步。一个民族更应该锲而不舍、知难而进, 奋发向上、顽强拼搏, 放眼世界、经受并战胜各种风险和考验。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既是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任务, 也是时代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 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依托, 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升华。要通过国史教育, 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 培育国人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断振奋民族精神!
(二)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国民教育是全民教育和全程教育的统一, 坚持养成教育, 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有“知”才有“行”, 让民族精神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到从幼儿园直至大学的全过程中, 进课堂、入教材、内化到头脑。让学生接受民族精神, 并成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内容。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途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对子女实施民族精神的启蒙教育,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注意防微杜渐。同时家长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 成为孩子的榜样。
3、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民族精神教育要进社区, 进企业, 进村镇, 进城市,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三) 公众传媒要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尽职尽责
公众媒体是宣传阵地, 起着舆论导向作用。江泽民曾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要通过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使先进人物的“爱国忠心、凛然正气”震撼人心。
网络也是媒介之一, 要成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阵地。建立高质量、大容量的“红色网站”。此外, 还要以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契机, 不断掀起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热潮。
(四) 共产党员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发挥表率作用
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会自发地产生和传承, 必须通过先进分子坚持不懈地倡导和实践。中国共产党作为先锋队, 要率先垂范, 身先士卒地实践民族精神,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时至今日, 民族精神仍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腾飞的精神力量, 对于全国人民仍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教育作用。因此,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35页
编者按: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所传颂。”春暖花开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深情回忆焦裕禄事迹,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指明了方向。
3月24日,河南省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再动员再部署,推动活动健康开展、取得实效,切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郭庚茂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中央要求,符合河南实际。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兰考重要讲话精神热潮,推动全省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统筹推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步伐。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本期特推出《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专题,以飨读者。
2018年1月2日下午,我厂党支部开展学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主题党日活动。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它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我厂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红船精神‛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重温‘红船精神’,重在不忘初心,要在牢记使命,贵在自我革新。‛,‚红船精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领导骨干与群众长期保持血肉联系之先河,开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之先河,开创了工人阶级政党领航中国梦的历史先河。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把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摆在‘红船精神’深刻内涵的第一位,今天我们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新时代的前列,就要继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年接着一年干,重视历史经验,改革但不改向,创新不忘初心。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既登高望远、保持定力,又居安思危,永不停滞,勇于变革,奋力开拓新局面。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通过学习回顾党的历史,深深地感受到,‚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学习弘扬‚红船精神‛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正是凭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我们党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凭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我们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正是凭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坚决拥护,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同心协力、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作为基层党员,我们要时刻以‘红船精神’激励自己,不惧困难,哪里有难点就往哪里冲,沉下身子干、脚踏实地干,要到生产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
根据中央统一安排,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别联系一个县,习近平同志联系兰考县。17日至18日,习近平同志深入农村和窗口服务单位,同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实地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
17日上午,习近平同志一到兰考,就直接前往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生动展现了焦裕禄的音容笑貌和感人事迹,习近平同志边看边问,不时驻足。他同焦裕禄亲属和基层模范干部代表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5年前我到兰考参观了焦裕禄同志事迹展,今天来再次深受感动,引起心灵的共鸣。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17日下午,习近平同志来到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考察。他向地税、国土、民政、房管中心等窗口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勉励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把服务工作做好。他对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群众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改善,政府对老百姓的服务还要不断加强。窗口单位是第二批教3-
出汗。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大胆提意见、评头品足,特别是对群众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能够解决的要抓紧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需要上级决策或制定政策的要及时反映。要严格督导把关,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工作推进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长期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领导岗位上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县汇报会上,他回忆起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填写的《念奴娇》词。这首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词中“百姓谁不-4-
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深深表达了习近平同志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全面的而不是有选择的。面对群众的眼睛,领导干部自我要求越严格越好,勘误纠错越主动越好。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自己以一个普通党员身份摆进活动中去,使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示范到位。
习近平同志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他为此提出4点要求: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二是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三是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四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和时代精神
[江文选学习心得]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007-02-16 10:35:3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江泽民文选》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精神动力。
坚持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的统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
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21页,下引该书只注卷次和页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华民族结束了近代以来备受列强欺凌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态,走上了富民强国的道路。”(第3卷第219页)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针对苏东剧变后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的怀疑,江泽民同志明确表示:“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前
途依然光明。”(第1卷第336页)“人类总是要摆脱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而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3卷第217页)他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既要正视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历史较短的事实,同时还要看到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么多,真正发达的也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更要看到社会主义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反复探索比较后的必然选择,从而不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该民族性格的展现。这就要求每个民族只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对其民族精神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时代的剧烈变化对各个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使得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一个民族要在当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他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第3卷第36页)只有坚持全面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在新世纪实现腾飞。江泽民同志还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变革创新的光荣传统。1997年11月1日,他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第2卷第62页)依靠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依靠这一精神力量的引导和推动,中国人民摆脱了近代以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是这一精神推动的结果。
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互依存。民族精神只有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才能生根,转化为催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他指出,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第3卷第278页)对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第3卷第401页)江泽民同志还提出根据时代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他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
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第3卷第559-560页)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首先,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第2卷第33页)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民族精神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坚持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关键。其次,要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再次,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些思想为我们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保持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活力指明了方向。
坚持自强不息与和平发展的统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五千年磨砺,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是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和统一的精神脊梁和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爱好和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第2卷第61页)正是这一理念,使中华民族与周边邻国长期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饱经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两次世界大战蹂躏的世界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江泽民同志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与当今世界主题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制定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庄严地向全世界承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绝不会把自己曾经遭受欺凌的苦难加之于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发展和强大起来,也绝不谋求霸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
坚定不移地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日本侵略者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超越党派,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界,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或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八年的浴血奋战,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仅新四军就牺牲将士8万余人,其中担任团以上领导职务的就有350多位。历史已经过去,但历史不能忘记。同样,历史不容亵渎,历史不容歪曲。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流逆历史潮流而动,公然美化日本侵略史,否认侵略罪行,真是可耻之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用鲜血和生命丰富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千秋永存的伟大抗战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同样,在敌后战场作战的中国新四军,也用忠诚和热血铸造了伟大的铁军精神,即跟党举旗的坚定信念;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步调一致的自觉纪律,这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战历史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习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局所决定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西方国家一直想通过军备竞赛来迟滞中国的发展速度,我们决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和平发展与警惕战争的关系。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反对战争同时也要重视战争准备。当今的中国,与上世纪前半叶的情况已不能同日而语。如果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挑战我国主权,发动对我战争,伟大的中国人民将让他们有来无回,彻底灭亡。
保障、汇聚磅礴伟力。宪法的修改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意愿的重大决策,也历经了漫长的过程—— 宪法修改小组举行13次工作班子会议、4次全体会议,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汇总梳理、逐一研究。从各方面提出的数千条建议,到党中央的21条修宪建议,党中央慎之又慎,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确保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奋斗目标载入宪法,是对全国人民的持久动员和巨大鼓舞,让我们满怀信心向未来进发。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诞生记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这次修宪的重大意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和国家事业这些重要发展变化,通过修改宪法的方式,及时转化为宪法规定,可以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从定义解释看。《辞海》对“革命”作出如下定义:广义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狭义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这里所指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指一种狭义革命而产生的精神,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思想结晶,是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的集中写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源于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时代现实的一种又一种独特精神。而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无论从定义解释看,还是从时间上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产生最早的革命精神。
从定义要素看。根据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需要两个要素。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主体要素。这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实践而产生的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其次,中国革命的丰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按照这两个要素来观察,19“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符合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但“五四”运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更多地表现为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仅仅具有革命精神形态,并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而“五四”运动后最有影响的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所蕴含精神的形象概括,理所当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从渊源关系看。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阶段的任务不同,革命者在各个革命实践活动中会有不同精神表现,因而在伟大革命历史进程中分别产生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伟大中国革命精神。然而,这些革命精神产生又有其共同思想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为核心的“红船精神”。在红船上完成缔造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沿着红船航向,走向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并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也非常具体地说明了“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存在的渊源关系,其中“红船精神”是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红船精神”里找到源头;其它革命精神既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又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发展,是“红船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时期孕育的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等优良传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工作。
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和形成的伟大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什么是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史工作者有共识亦有多种说法,党的文献也曾提到很多次,但都没有集中地系统地讲。2002年4月,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讲话深刻阐明了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地位、作用,是对延安精神的实质和主要内容的一个界定。
正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及时确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无论是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还是“持久战争”和“人民战争”思想的提出,等等,这些都在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路线、政治纲领等重大政治问题,并不断使其思想更深刻、理论更系统、行动更坚决、步调更一致,这些重大的政治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我们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确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方向,吸引了成千上万革命者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投身救国救亡的洪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共产党反对教条主义,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行为选择上,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成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文化认同问题;在精神风貌上,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各级干部形成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最有威力的创造”,中国革命和建设自延安时期以来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坚持了群众路线。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强调党除了人民大众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经过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产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形成,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正式形成,到1945年6月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站立起来,有所作为,必须有股志气,有点精神。这股志气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正气,这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虽然日理万机,还在杨家岭的山脚下耕种了一块菜地,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这样的事例在延安不胜枚举。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决扫除“四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党的领导人布衣草履、素食淡饭,毛泽东同志穿着补丁衣服给抗大学员讲课,林伯渠同志用绳子作腰带,边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和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品质。而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丰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和平时期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逐渐滋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把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是严重脱离群众、背离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现。如果不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对党内作风之弊来一次大扫除,如果党群干群关系不全面改善和巩固,势必阻碍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如期完成,阻碍“中国梦”的实现。
弘扬延安精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朝气蓬勃地带领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
弘扬延安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是一条加强和改善党和人民、干部和群众之间鱼水相依、血肉相连、水乳相融密切关系的根本工作路线。延安时期,党不仅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路线,而且自觉地坚持了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以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之中,牢记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庄严历史责任。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具有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____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四个方面凝练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才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破浪前进。
从历史依据来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同舟共济,共同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97年来的历史就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紧紧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取得一个个胜利的历史。
从现实依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所取得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特别是党的__大以来,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总的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了强大力量、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体现了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____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可以说,“阅卷人”是坚守人民立场的生动表达。在新时代,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石。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人就会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离开了大地母亲一样,失去力量。只有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获得不竭动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都应当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和热。也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才能集众智、汇众力,解决“新长征”途中绕不开的拦路虎、搬开前进路上大大小小的绊脚石。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就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把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落到实处,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善于把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好的想法和做法加以吸收、利用。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从群众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做法加以推广和检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大力学习弘扬红船精神】推荐阅读: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个人心得09-12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共建文明道德风尚09-23
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09-07
弘扬延安精神、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体会07-18
学习弘扬女排精神心得体会范例06-25
党课讲稿;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07-22
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演讲稿10-11
学习弘扬抗疫精神的心得体会优选参考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