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通用8篇)
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货币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融资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证券商、经纪人等中间人的作用只是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
直接融资特点:①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②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推动资金的合理配置;③具有加速资本积累的杠杆作用,使社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从而推动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3)两大融资方式的优点对应对方在发挥融资功能时的融资劣势,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构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融资体系。
直接融资工具包括政府的国库券、企业债券、商业票据,公司股票,直接借贷凭证等。
直接融资的种类 :
(1)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和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资金融通形式,其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提供商品的商业信用,如企业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等,这类信用主要是通过提供商品实现资金融通;另一类是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如在商品交易基础上发生的预付定金、预付货款等,这类信用主要是提供与商品交易有关的货币,以实现资金融通。伴随着商业信用,出现了商业票据,作为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
(2)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资金融通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国家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来筹措资金,如发行国库券或者公债等。国家发行国库券或者公债筹措的资金形成国家财政的债务收入,但是它属于一种借贷行为,具有偿还和付息的基本特征。
(3)消费信用。具体而言,消费信用指的是企业、金融机构对于个人以商品或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企业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房屋或者高档耐用消费品,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
(4)民间个人信用。它指的是民间个人之间的资金融通活动,习惯上称为民间信用或者个人信用。
直接融资的特征
(1)直接性。在直接融资中,资金的需求者直接从资金的供应者手中获得资金,并在资金的供应者和资金的需求者之间建立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分散性。直接融资是在无数个企业相互之间、政府与企业和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的,因此融资活动分散于各种场合,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3)信誉上的差异性较大。由于直接融资是在企业和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的,而不同的企业或者个人,其信誉好坏有较大的差异,债权人往往难以全面、深入了解债务人的信誉状况,从而带来融资信誉的较大差异和风险性。
(4)部分不可逆性。例如,在直接融资中,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资金,是不需要返还的。投资者无权中途要求退回股金,而只能到市场上去出售股票,股票只能够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互相转让。
(5)相对较强的自主性。在直接融资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融资者可以自己决定融资的对象和数量。例如在商业信用中,赊买和赊卖者可以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决定赊买或者赊卖的品种、数量和对象;在股票融资中,股票投资者可以随时决定买卖股票的品种和数量等。
直接融资优点
(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2)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
(1)筹资规模和风险度可以不受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规模及风险管理的约束;(2)具有较强的公开性;
(3)受公平原则的约束,有助于市场竞争,资源优化配置。①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
③具有加速资本积累的杠杆作用,使社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从而推动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③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④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直接融资的缺点
(1)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
4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2)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
③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直接凭自己的资信度筹资,风险度较大
(2)一般逐次进行,缺乏管理的灵活性;
(3)公开性的要求,有时与企业保守商业秘密的需求相冲突。
4直接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受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的限制,一般低于间接融资工具。
5.资金供给方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较大。
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介来进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各式资金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获得货币资金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凭证。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货币引向货币资金需求者。
间接融资特点:①间接融资方式中的金融机构可方便迅速低廉地获取必要的情报;②使交易双方获得低成本的交易服务,享受规模收益的好处;③分散投资、减少风险;④间接融资工具流动性相对高而风险相对小,可满足许多谨慎投资者的需要。
间接融资的种类
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如下种类:
(1)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客户提供的信用,它是以银行作为中介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形式。
(2)消费信用。
主要指的是银行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用于购买住房或者耐用消费品的贷款。
间接融资的基本特点是资金融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它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两个环节构成。由金融机构所发行的证券,称为间接证券。
间接融资的特征(1)间接性。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需求者和资金初始供应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借贷关系;资金需求者和初始供应者之间由金融中介发挥桥梁作用。资金初始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只是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融资关系。
(2)相对的集中性。
间接融资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在多数情况下,金融中介并非是对某一个资金供应者与某一个资金需求者之间一对一的对应性中介;而是一方面面对资金供应者群体,另一方面面对资金需求者群体的综合性中介,由此可以看出,在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具有融资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3)信誉的差异性较小。
由于间接融资相对集中于金融机构,世界各国对于金融机构的管理一般都较严格,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也多受到相应稳健性经营管理原则的约束,加上一些国家还实行了存款保险制度,因此,相对于直接融资来说,间接融资的信誉程度较高,风险性也相对较小,融资的稳定性较强。
(4)全部具有可逆性。
通过金融中介的间接融资均属于借贷性融资,到期均必须返还,并支付利息,具有可逆性。
(5)融资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资金贷给谁不贷给谁,并非由资金的初始供应者决定,而是由金融机构决定。对于资金的初始供应者来说,虽然有供应资金的主动权,但是这种主动权实际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间接融资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受金融中介支配。
间接融资的优缺点
①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积少成多,形成巨额资金。
②在直接融资中,融资的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而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性较高。
③降低融资成本。因为金融机构的出现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结果,它具有了解和掌握借款者有关信息的专长,而不需要每个资金盈余者自己去搜集资金赤字者的有关信息,因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① 间接融资方式中的金融机构可方便迅速低廉地获取必要的情报; ② 使交易双方获得低成本的交易服务,享受规模收益的好处;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策略降低风险,安全性较 高。减少风险;
③ 间接融资工具流动性相对高而风险相对小,可满足许多谨慎投资者的需要。④ 授信额度可以使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及时方便地获得解决; ⑤ 保密性较强。
⑥ 而间接融资是一种可以无限扩展的融资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在社会范围内集中资金,资金融通的规模巨大,或者是直接融资所无法比拟的;同时,间接融资通常先由银行等金融机构集中资金,然后进行分配,这就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资金使用方向,同时也便于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
(1)作为中介机构的银行通过此存彼贷,收此贷彼.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可以灵活方便的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融资需求。,从而使得资金融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资金的运用更为合理和有效。
(3)提高了金融的规模经济,提高全社会资金的 使用效率。
在我国,中小企业热衷于间接融资和内源融资。间接融资包含有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而内源融资由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和自身经营收益等组成。间接融资由于主要依靠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这种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能被动接受,所以有必要在小型和中型企业拥有主动权的直接融资方面寻找道路,来改进中小企业融资境况。
本文通过以往几年的数据比较对企业直接融资现状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分别从企业自身、市场环境、政府作用等方面找寻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参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在美国的诸多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取得直接融资上的突破,以推动它的成长。
1 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现状
直接融资拥有较低风险和较高流动性的特点,因此我国很多资金需求者会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这种方式的融资有效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和民间借贷等途径,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出现了很多状况。
1.1 直接融资渠道窄
正所谓渠道为王,但许多小型和中型企业的面临直接融资渠道窄的问题。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中对中小企业通过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上进行融资的要求比较高,很多规模不大的小型和中型企业难以公开进行募集资金,再加上中小企业市场信用较低,很难在民间借贷上融资。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3年我国全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合计2.02万亿元,比上一年少4819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1.7%,比上一年低4.2个百分点,比例不高,而且还不断下降。对此,企业内部融资成为许多小型和中型企业的无奈之选,这种融资方式也叫作内源融资。内源融资包括朋友借款、职工内部筹资等非正规金融,这种资金很不稳定,给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起到了不确定性,而且降低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速度。
1.2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我国的证券市场开始发展较晚,远远落后于西方成熟证券市场体系。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21.9万亿元的债券余额占同期GDP的47%左右;市场流动性上,2011年美国债券市场日均成交量达9087亿美元,是同期纽约市场和纳斯达克交易所股票日均成交量之和的九倍,然而我国的债券日均成交量仅为2524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债券市场是债券发行规模小、缺乏市场流动性、民众参与水平较低的市场。另外,国债是我国债券市场里的主力军,占据了一大半的市场债券份额,使得企业债券的发行空间变小。
1.3 民间借贷总体缺乏规范
数据来源:截取李爱华《我国民间金融规模的测算及其与经济增关系的实证分析》部分数据。
在我国,民间金融中最主要的就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一种集灵活性高、利率高、风险大、融资期限短和规模小于一身的融资方式,包括私人借贷、私人钱庄、农村合作基金会、银背、典当行和担保投资公司等。民间借贷方式虽然比较便利,但利率较高,会加重企业负担,制约中小企业自身扩张,而且目前我国在规范民间借贷的制度上还存在空白,很难控制民间借贷。
2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2.1 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2.1.1 企业资金运作管理缺乏规范
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把资金更多地用在生产制造上,从而忽视了对于企业自身管理方面。首先,中小企业在管理上,有些时候一个人甚至要负责员工管理、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等工作,分工及其不严密,对于资金流动不做详细的规划,这使得企业运营资金能力低下,探求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小型和中型企业普遍缺乏完整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其次,中小企业有时借入资金之后,没有经过债权人同意就改变资金用途,使得债权人的风险变大,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2.1.2 中小企业市场信用不佳,无法提供有效的信用担保
信用是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然而中小企业却几乎被市场列入“信誉黑名单”。部分是由于个别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以次充好、违约毁约、假冒伪劣等现象,在财务管理上财务不透明,甚至有虚列成本、隐瞒收入、将盈利变亏损,减少税费等情况,使得社会对整个中小企业存有误解和偏见,让百姓认为中小企业不可靠、不安全、不值得资助;还由于中小企业抗危机能力较弱,竞争力差,欠款欠息现象在中小企业中很普遍。
在市场信誉不过关的情况下,小型和中型企业难以直接融资,只能通过抵押方式进行间接融资,然而中小企业运作的不规范使得各类资产难以作为抵押品,不能提供有效的担保,融资十分困难。
2.1.3 中小企业融资意识差,融资水平低
中小企业很多都是从零起步,缺乏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很难持续发展。有的企业家族治理化程度高,融资观念差。而且,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很难吸引杰出的高端人才,管理者素质普遍偏低,决策水平有限,安于现状,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很少接触到先进的融资理念。其次,由于融资规划不够,融资渠道单一,也不了解融资流程,只有到迫不得已才进行融资,盲目选择融资产品和方式,导致最后无法按时达到既定的融资目标。
2.2 外部原因
2.2.1 资本市场体系问题
第一,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能满足小型和中型企业的资金融通目标。中小企业上市门槛过高,在创业板上小型和中型中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公开发行的资格,而沪深主板市场要求更高,中小企业只能望其兴叹;第二,政府限制企业债券融资,小型和中型企业几乎难以拿到发放债券的资格;第三,缺乏中介机制,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大量资源没能进行有效的配置,无法将民间资本正确引导至中小企业;第四,风险投资发展还未成熟,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相应的巨大风险,这类融资可能会使得中小企业面临挑战,管理不当甚至可能导致破产危机。
2.2.2 企业可发行债券规模小
在发达的国家的债券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企业靠发行债券来筹资是很常见的。在中国,发行债券受到严格的限制。《证券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开发行企业债券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净资产额不低于6000万元。在这些条件看下,即使信用较高,效益较好的公司也很难达标。
除了债券发行门槛高以外,债券市场还存在担保问题突出、发行费用高、缺乏了解企业积极性不高等缺点。各地有资格进行担保的担保机构普遍较少,并且已经满负荷运作,根本没有剩余资源开展新的业务,而且担保机构也为了控制风险,一般会要求企业资产抵押,但是很多有潜力的小型和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很少。
2.2.3 民间借贷不规范,难监管
我国的民间借贷在各种规范方面几乎都是空白,可以说是无管理、无监控的真空时期。首先,民间借贷准入门槛低,具有形式多样、隐藏性强等特点,长期游离于国家的金融监管,不受到法律政策的制约,可以说是完全市场化;其次,民间融资缺乏合适的办理流程,借贷凭据不全面,主要依靠道德进行约束;还有就是,民间借贷的随意性容易产生地下钱庄、高利贷和欺诈等违法行为,扰乱我国金融市场;最后,民间借贷缺乏保障机制,借款用途缺乏有效监督,若不能按时收回资金,容易引发民事财产纠纷。
2.2.4 政府监管不足
我国政府不断尝试创新管理,设置了很多审批事项和准入门槛,却往往忽略了后期的监督和管理。市场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流动方面,政府监督还不足,甚至有时候政府放任民间借贷,出问题了再管理。还有就是,政府未能给予企业正确的融资建议,没有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特点。
2.2.5 政府不公平干预过多
有些地区政府为了保证债券发行成功,在选择发行企业时候除了满足净资产、连续盈利、注册资本等条件外,还附加了其他对中小企业不公平的条款,造成了发行门槛过高,使得部分企业丧失积极性。有时候在股票市场上还会出现政府推荐排队上市的行为,极大的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有就是,政府的少部分决策受“人脉”关系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部分中小企业的利益。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和建议
3.1 企业自身角度
3.1.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观念上,中小企业应该从家族主导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加强经营管理,减少经营风险,逐步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应逐步培养直接融资意识,增加企业的内部积累以提高融资能力,而且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等到紧急情况才去融资。
行动上,中小企业可以进行企业重组和出售股权等运作,体现产权多元化优势。同时还需要坚持管理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加营销管理和强财务管理。
3.1.2 保持企业财务对外信息透明
信任是相互的,当企业对外提供透明的经营财务信息的同时,也在增加社会对于该企业的信任度,所以中小企业应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规范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将真实可靠地财务信息传递到投资人或银行的手中,以取得其信任。
3.1.3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树立诚信观念
首先,要对中小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学习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的内容,对普通员工进行行业技能培训,这样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其次,小型和中型企业应建立诚信理念,按时还贷付息,以维护良好的市场信誉;还有就是,企业应该树立品牌,大力推广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保证未来融资便利。
3.1.4 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直接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应提高直接融资意识,若符合股票上市或者发行债券条件则应积极争取,若不符合,则努力发展,往标准靠拢,尽早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中小企业也要善于利用国家的政策和优惠,提高自身实力,积极入市。
在直接融资中,除了一般常规的融资方式,还有一些新的融资方式有待开辟,如中小企业私募债。在我国境内,小型和中型企业以封闭方式转让或者发行,并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债券,叫作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私募股具有发行限制小、发行速度快、时间可控、成本可控、市场需求大、高收益、高风险等特点。除了高风险外都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能较大程度上解决融资问题,目前这种方式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试点,截止2012年9月已有19家完成私募发行,累计发行规模18.5亿元,目前应该有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尝试过私募债,所以中小企业在私募债市场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3.1.5 适当利用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风险偏高,而且脆弱,中小企业本身基础不牢固,切不可盲目进入该市场。虽然目前我国民间融资比较较高,但中小企业若不理解该风险,没有能力降低风险甚至是规避风险,那么资金链断裂的时候便是该企业破产的时候。
3.2 政府支持角度
首先,加大财政扶持的力度。筛选出一批产品增值率高的、综合能力强的、成长空间巨大的中小企业,关闭一些不环保、收益差的企业。政府可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实行差别税率,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增加内部积累,提高融资能力,还有就是给小型和中型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同时降低小型和中型企业贷款门槛,目前有关法规没有实际上惠及中小型企业。
其次,成长前景好的小型和中型企业应该得到中国政府的融资担保。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弱,在融资过程中往往因缺少担保而融资失败,随意政府应适当助力。可以借鉴美国政府的担保方式,组建一个常设性的政府机构帮助小企业发展,特别是为小企业提供各种贷款担保,帮助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直接贷款、担保贷款和协调贷款等多形式对中小企业予以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企业自身不足、资本市场不完善以及政府扶持不利等多方面问题,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了以上这些措施和建议。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难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主要就是解决融资渠道问题,所以只有加大融资渠道的建设,再加上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才能根本性解决这个世界级的难题。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其较弱的市场地位导致其面临了严峻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急需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以保证自身的存续和健康成长。据此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现状入手,分析了产生融资困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证券市场,民间借贷
参考文献
[1]Michael Aliber.Informal Finance in the Informal Economy[J].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working Paper on the Informal Economy,2007.
[2]Antonio Davila.Informal financing and the growing of startup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Venturing,2008.
[3]熊维.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2010,(6).
[4]胡娟,程树武.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0.
关键词:社会融资结构 资本市场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在经历了十年持续快速发展后,我国资本市场2014年再次迎来重要机遇。特别是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对于2004年的“国九条”,此文又称“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总体部署,强调要“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和分散金融风险”,凸显出政府对直接融资的高度重视。
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不协调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都在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绝对主导途径。特别是2003年以前,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基本在80%以上,其中,2002年为91.9%。这一融资格局的形成既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也符合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特征,同时也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支持了经济发展。但随着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负面影响开始暴露,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比如,融资普惠度不高、顺周期特征明显、系统性风险上升等。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2004年,“国九条”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此后“十一五”规划继续明确了这一要求。“十二五”规划则进一步提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在2012年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了具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 15%以上”。
政府对社会融资结构的不断重视,使得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获得迅速发展,在社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逐步提升,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绝对劣势地位出现改善。对比来看,200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新增外币贷款、新增委托贷款和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当年社会融资规模中合计达到96.1%,而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合计仅为3.1%,我国融资结构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特征,直接融资严重滞后;而到了2013年,我国间接融资的比重已经下降到84.7%,相应地,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合计占比达到11.7%。
当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以及银行机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如2013年银行机构资产规模为148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90%),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失衡的状况依然非常突出。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我国银行业对私人部门提供的信贷与GDP之比为133.7%,高于法国(116.0%)和德国(101.1%),与韩国(148%)接近,与美国(183.6%)、日本(176.7%)和英国(175.8%)的差距也不大,但股票市值与GDP之比约为主要成熟市场的40%1此外,截至2012年底,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为42.3%,不仅显著低于美国(87.2%)、日本(74.4%),也低于印度(66.7%)、印度尼西亚(66.3%)等发展中国家2,这进一步印证了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不协调。
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原因及意义
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一国经济不断发展,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高、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普遍规律。对我国而言,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特殊形势,使得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更为关键。
(一)经济发展需要更大程度的金融支持,但银行放贷能力受到限制
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而为了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需要一种具有逆周期特征的融资方式。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的换挡期,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顺利转型,需要金融体系提供更大的支持,但由于间接融资具有顺周期效应,以及受利率市场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银行体系的放贷能力受到限制。一方面,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放贷行为受宏观风险判断影响很大,在经济形势向好时,银行会调低对实体经济风险的判断,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而当经济形势不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上升时,银行出于稳健经营的考虑会主动收缩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储蓄存款被分流,银行吸收存款压力越来越突出,受限于存贷比考核,进一步压缩了银行提供信贷的空间。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4年4月,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0.9%,明显低于2011-2013年同期的17.3%、11.4%和16.2%。
(二)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需发挥直接融资的精确指导功能
现阶段,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结构调整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有的银行在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国家持续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依然获得了充裕的银行信贷支持。近年来,受政策调控影响,房地产行业非自筹资金(以贷款为主)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3以上,其中, 2012年占比为36.2%,2013年占比为43.2%3。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与社会融资总量相比规模巨大。相对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由于仍处于成长期、发展空间较大且具有产业结构精确指导功能,同时在融资成本上也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基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迫切需要改变银行体系风险过度集中的状况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各界对金融体系整体风险的担忧。间接融资比重过高,使得银行体系集聚了大量风险,在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增速放缓等导致资金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系统性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增加。从2013年各商业银行公布的年报来看,不良贷款比率普遍有明显上升,因此,尽管银行业的整体风险可控,但仍需要保持关注。同时,国务院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在全部地方性债务中,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的占到50.8%,是地方债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因此,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防范和化解地方性债务风险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更加重视直接融资,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
nlc202309051219
如何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
2004年“国九条”发布后,直接融资曾迎来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发展历程。随着“新国九条”的出台,直接融资又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落实 “新国九条”的决策部署,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需要资本市场更加积极有为,并遵循科学有效的路径积极推进。
(一)客观认识直接融资比重改善的渐进性
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结构,其形成具有特定背景,同时,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又与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因此,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寄希望于短期内显著改善社会融资结构,达到诸如美国、日本等直接融资占比远大于间接融资的状态并不现实。同时,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间也可能出现反复。例如,2013年,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股票和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较2012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类似的情况在2009年也出现过。
(二)更加明确债券市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的主力军地位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的主要力量。但是,两者在市场发展程度、市场功能定位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作用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从2004年以来社会融资结构的改善程度来看,起主导作用的毫无疑问是债券市场,十年间,债券市场在社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提高了8.9个百分点,而股票市场占比甚至出现了0.3个百分点的下降。从融资规模来看,十年间,股票市场最大融资规模为5786亿元(2010年),而债券市场最大融资规模为22551亿元(2012年),是股票市场融资最大规模的3.9倍。即便在IPO重启后,2014年前4个月,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债券融资也是股票融资的4.4倍。再从当前市场发展程度看,虽然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存在差距,但债券市场发展空间更大。可以预见的是,在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潜力更大、空间更广的债券市场将依然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金融领域配套改革不可或缺
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还取决于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情况。在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进程中,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创造价格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有利环境;要深化银行体系改革,逐步改变当前90%以上金融资产集中于银行体系的状况,着力推动保险机构、基金公司等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要加强金融市场的法制化建设,既要借鉴成熟市场经验,更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国内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现状,稳妥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要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使得各类主体能够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提高市场的包容度和普惠度;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发挥各部门合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注:
1.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2年,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和法国分别为114.9%、61.8%、104.5%、122.0%、69.8%,中国为44.9%。
2.见2014年5月9日证监会就《国务院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答问。
3.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人民银行数据测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治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夏宇宁 印颖
我市国企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突破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沈勇 第五燕燕)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市国资委发挥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优势,组建特区建发集团,拓展地铁集团和投资控股公司功能,增强国有企业投融资和发展能力,国企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突破。
在投融资“三大平台”建设中,投资控股公司已获银行授信额度267亿元;地铁集团与三号线公司有效整合,100亿元中期票据完成审批、注册,首期40亿元已成功发行,完成融资租赁25亿元;特区建发集团完成组建,划入深业、机场、盐田港集团、远致公司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部股权,已完成融资40亿元。国资收益积极支持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特区建发、机场集团和远致公司出资注资共计23亿元;为财政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支出3亿元,划转社保7000万元,援疆援藏2300万元。
江苏省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财政杠杆对金融资源的撬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相关机构和部门持续加大对江苏省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支持力度,扩大直接债务融资规模,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助推江苏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债务融资工具,是指江苏省企业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经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第三条
本办法涉及的债务融资工具,所募集资金的用途应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投融资平台和“两高一剩”、房地产业(保障性住房除外)等国家宏观调控行业相关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其主承销商只参加产品奖、规模奖及增幅奖评选,不按发行金额享受承销奖励。
第二章
引导奖励范围与标准
第四条 本办法奖励支持的对象是具有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一级分支机构或本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作为担保人为中小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的本省法人担保公司,以及培育、监测、管理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的相关部门。第五条 金融机构为省内实体经济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服务的,按以下标准给予承销奖励:
(一)金融机构为主体信用评级为AAA的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服务,发行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按发行金额的0.1‰乘以期限(年,下同)进行奖励;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的,按发行金额的0.08‰乘以期限进行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发行金额的0.5‰;
(二)金融机构为主体信用评级为AA+的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服务,发行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按发行金额的0.12‰乘以期限进行奖励;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的,按发行金额的0.1‰乘以期限进行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发行金额的0.6‰;
(三)金融机构为主体信用评级为AA的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服务,发行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按发行金额的0.16‰乘以期限进行奖励;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的,按发行金额的0.12‰乘以期限进行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发行金额的0.8‰;
(四)金融机构为主体信用评级为AA以下的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服务,发行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按发行金额的0.3‰乘以期限进行奖励;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的,按发行金额的0.2‰乘以期限进行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发行金额的1‰。第六条
金融机构为省内中小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服务,给予一定的中小企业承销奖。承销费按每年不高于3‰收取的,按发行金额的2‰乘以期限进行奖励;承销费按每年3-4‰(不含下限)收取的,按发行金额的1.5‰乘以期限进行奖励;承销费按每年高于4‰收取的,按发行金额的1‰乘以期限进行奖励。
第七条
金融机构联合为企业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按各金融机构实际主承销金额进行奖励。
第八条
金融机构为企业发行含有发行人提前赎回选择权或投资人提前回售选择权的债务融资工具,奖励金额按行使发行人提前赎回选择权或投资人提前回售选择权时间节点对应的期限进行测算。第九条
金融机构为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新产品服务的,按照品种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给予一定的产品奖。每年奖励的项目不超过3个,同一奖励项目涉及的债务融资工具不超过2只,每只债务融资工具对金融机构的奖励金额为30万元(金融机构联合主承销的按实际承销份额分摊)。对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列前五名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规模奖;同时对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不低于全省平均值0.5倍的金融机构按承销规模增幅进行排序,对增幅列前五名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增幅奖(规模奖和增幅奖不得重复享受)。第十条 本省法人担保公司作为担保人为中小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增信服务,按以下标准进行奖励:
为中小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信用增进服务,担保费按每年不高于8‰收取的,按担保发行金额的2‰乘以期限进行奖励;担保费按每年8-10‰(不含下限)收取的,按担保发行金额的1.5‰乘以期限进行奖励;担保费按每年高于10‰收取的,按担保发行金额的1‰乘以期限进行奖励。
第十一条
对培育、监测、管理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部门的费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市场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确定。
第十二条
对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应专项用于直接债务融资的推动工作,各金融机构可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相关从业人员奖励及培训;对本省法人担保公司的奖励资金应主要用于补充各类风险准备金;对相关部门的费用补助,应主要用于市场培育、监测、管理。第十三条
相关资金从财政促进金融业创新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列支。
第三章
资金申请
第十四条
金融机构以法人或一级分支机构为单位,对本机构在上主承销的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认真统计核实,于每年2月底前提出申请(申请材料一式三份,附电子文件)。
(一)在宁法人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一级分支机构,为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服务,直接向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金融办提出申请。
(二)非在宁法人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一级分支机构,为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服务,于每年2月15日前向所在地省辖市财政局、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金融办提出申请。省辖市财政局、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金融办审核后形成初审意见,于2月底前上报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金融办。
第十五条
规模奖、增幅奖不需金融机构申请,由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金融办共同测算确定。金融机构申请承销奖和产品奖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江苏省金融机构直接债务融资承销奖励申请表(见附表1);
(二)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明细表(见附表2);
(三)主承销协议或其他证明对中小企业承销费收费标准的证明文件;
(四)如申请产品奖,需提交专题报告,包括新产品内容、产品效应等。第十六条
地方法人担保公司比照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地方法人担保公司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奖励资金申请表(见附表3);
(二)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担保明细表(见附表4);
(三)担保协议或其他证明担保费收费标准的证明文件。
第四章
管理、审批与监督 第十七条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负责金融机构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的监测评价,并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奖励资金的申报工作。省财政厅负责奖励资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审定下达奖励资金。
第十八条
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金融办共同配合,组织专家对各机构奖励资金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确认的结果,省财政厅将奖励资金分别拨付各省辖市财政局或相关金融机构。
第十九条
各金融机构及各市相关部门应当按规定程序如实报送申请材料,并规范使用奖励资金。
第二十条
各金融机构应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和省金融办,报告内容应当包括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效果等。非在宁金融机构书面报告同时抄送当地相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省财政厅会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和省金融办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并对引导奖励效果进行绩效评价,对支持江苏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成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和地方法人担保公司,视情况给予通报表扬。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且适用于2013考核奖励。同时《江苏省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办法》(南银发﹝2010﹞169号)废止。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金融办负责解释。
附表:1.江苏省金融机构直接债务融资承销奖励申请表 2.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明细表
一、选择题
1.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结论与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B.肯定条件,否定结论,推出矛盾
C.将被否定的结论当条件,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只与原题条件矛盾,才是反证法的正确运用
D.将被否定的结论当条件,原题的条件不能当条件
21.
1,即证7511
1,∵3511,∴原不等式成立.
以上证明应用了()
A.分析法B.综合法
3.若0
A.abC.分析法与综合法配合使用D.间接证法 π,sincosa,sincosb,则()4B.abC.ab1D.ab
21114.设a,b,c都是正数,则三个数a,b,c()bca
A.都大于2
B.至少有一个大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5.若0a1,0b1且ab,则在a
b,a2b2和2ab中最大的是()A.ab
B.x C.a2b2D.2ab 1abab,B,C6.已知函数f(x),a,bR,Af则A,Bf,Cf,22ab
的大小关系()
A.A≤B≤CB.A≤C≤BC.B≤C≤AD.C≤B≤A
二、填空题
7.不共面的三条直线a,b,c相交于P,Aa,Ba,Cb,Dc,则直线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
8.三次函数f(x)ax31在(∞,∞)内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9.设向量a(21),b(,1)(R),若向量a与b的夹角为钝角,则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
10.设函数f(x)对任意x,yR,都有f(xy)f(x)f(y),且x0时,f(x)0.
(1)证明f(x)为奇函数;
(2)证明f(x)在R上为减函数.
11111.已知a,b,cR,且abc1,求证:111≥8 abc
12.用分析法证明:若a
1a2. a
企业融资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向资金供给者直接融通的方式;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方式。美国学者A.N.Berger和G·F.Udell对美国小企业金融抽样调查(陈石,2004)显示,美国小企业的股权融资约占其总资产49.63%,债务融资则占50.37%。就间接融资而言,银行信贷占总资产的12.86%,非金融机构和政府担保的商业信贷占15.78%。从中可见,间接融资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自愿型的贷款以及政府支持的信用贷款旗鼓相当。鉴于间接融资的重要性,同时,学者们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探讨较多,本文试就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策略进行有益探讨。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的概念关键取决于“中小”的含义。目前,国内对“中小”的含义主要是从规模角度去理解的,一般通过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经营结果反映出来。国外大部分国家界定中小企业都只采用定量标准,并且仅采用单一定量标准的国家居多。只有美国、英国、德国同时采用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但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标准都是基于企业规模角度而设定的。由于经济发展差异,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具体划分标准和办法也不同,有的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小企业确认标准,有的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只是在确定相关政策时加以规定。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目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尚没有形成规范的、统一的认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订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该规定采用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作为测算与划分的指标,明确界定了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中小企业的标准。以工业为例,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本文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采用这一标准。
二、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中,银行贷款是世界各国间接融资的最主要渠道。200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专门为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调查,其发布的调查报告表明,截止2003年6月30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若按此比例估计全年的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约为8.22万亿元(2003年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5.9万亿元)。调查同时显示,截至2003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占中小企业国内融资总量的98.7%。若按此比例估计中小企业全年融资额,则2003年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总额约为8.33万亿元(黄睿,2004)。
但对于数目众多的中小企业(1043万家),平均每家企业能获得的资金额尚不到80万元,这对于多数企业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同期,大型企业平均每家可获得资金近1.5亿元,是中小型企业的187倍(韩平,2003)。
从资金的来源而言,中小企业可通过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但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的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近99%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其他渠道的融资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微乎其微。单一的融资渠道,也是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因此,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是严重不足的。
三、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障碍分析
从中小企业的数量、生产总值、就业人数上看,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作为个体的中小企业仍然是相对弱势的群体。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仍是困难重重,原因主要有:
1. 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金融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相比较而言,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远高于中小企业,而且信息的真实程度也要高于中小企业。在此情况下,银行自然愿意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是向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国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市场交易的顺利实现要依赖于交易双方实现所承诺的信用,即对已达成合同条款的全面履行。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刚刚出现,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商业信用遭到破坏,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危机感,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导致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严,手续越来越繁琐,人为增大交易成本。
在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为了减少银行的坏账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很少。Berger和Udell发现,在美国,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债务中91.94%属于有抵押或担保的债务,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银行对抵押物的条件又比较苛刻。另外,由于我国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造成中小企业出现贷款难的现象。
2. 风险和成本偏高
商业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估计,有近23.7%的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有近52.7%的小企业在4年内退出市场,相应地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比美国还要低(叶永玲,2004)。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对贷款的要求具有“急、频、少、大、高”(贷款要得急,贷款频率高,贷款数量少,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的特点,这也造成贷款成本过高和贷款风险过大。据统计,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要远高于中小企业,银行理所当然的愿意向大企业而不是向中小企业贷款。
3. 所有制歧视
在中国,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复合群体,既包括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中小企业,更多的则是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乡镇、个私企业融资较难。
四、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问题的策略
结合现有学者的观点和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研,笔者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相关策略。
1. 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府作为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重首先从法律层面上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立法和有关政策主要是按照所有制性质来制定的,这造成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无法公平竞争,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建议将中小企业视为统一整体,以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法律法规体系,使中小企业管理走上法制化的道路。通过优化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法制环境,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提供坚强的后盾。
在间接融资方面,发达国家都有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贷资金的相应法律。比如德国,根据其相关法规,年营业额在1亿马克以下的中小企业,可得到总投资60%的低息贷款,还款期最长达10年。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中小银行优惠政策的形式保证中小企业贷款的获得。
此外,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中政府的担保作用不可忽视。首先是政府行政对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其次是成立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实施对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控制与分散;再次是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再担保。
2. 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信贷的专业化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管理的部门交叉,职能有重叠的现象,导致政出多门,重管理,轻服务的情况非常突出。建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设立专门的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统一行使中小企业管理权,并赋予其贷款担保、专项贷款等融资服务职能。
(1)一般信贷业务的专业化
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信贷专业化所带来的信息优势能够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关于这种信息优势有长期互动假说,该假说认为,专业化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加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再者,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对中小企业可以实施有效的监督作用,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也会实施自我监督。
(2)信贷担保的专业化
建立商业性的信贷担保机构是信贷担保专业化的解决办法,专业的信贷担保公司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议银行等紧密合作,对融资困难但是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支持。一般来说,专业担保机构通常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专业技术评审能力,无可置疑的信誉,能解决中小企业信用差的问题,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到中小企业。另外,作为独立的中介机构,它可以为资金供给者提供关于资金需求者的相对公正、客观的信息披露,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减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3)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离不开人民银行的指导作用。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内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对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指导工作,及时总结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经验和措施,促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的完善和良性运转,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人民银行应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手段,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性银行的扶持。建议设立专门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对中长期银行贷款的需求,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低息和贴息贷款。
改进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者城乡信用合作联社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这些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利用灵活的特点,为客户量体裁衣,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组合。中小商业银行可以考虑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实行客户经理制,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各种金融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当然,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发挥其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
(4)加快银行信用评价体系的创新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新的适合于中小企业的服务的信用评估体系。美国商业银行为了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专门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编制了应用软件,第一套中小企业信贷评级软件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投入使用,它减少了贷款成本和缩短了贷款时间。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没有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分开来评比,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将处于不对等的状态,因为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重点在于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不是在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情况,这样对中小企业特别不利,企业创新的过程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是很难赢利的。加快银行信用评价体系的创新,是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题的必要途径。目前,商业银行正在重点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联网和国家、省两级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工作,这有利于减少因信用问题给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带来的制约。
(5)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一种通过短时间、低成本、特定程序把资金和设备紧密结合起来的资金融通方式。金融租赁在充当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融资主渠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有助于防范信用风险;二是融资和融物相结合,资本和贸易相统一,有利于节省融资成本,并降低有关各方的交易成本;三是方法灵活多样,可筹集更多的资金。四是富有较高的技术和信息含量,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国外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表明,租赁是中小企业另一个重要的外源性间接融资渠道,它是一种以实物资产为基础融资。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途径进行技术创新和企业创业的融资。
发展融资租赁就必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财政注资、增加资本金;允许金融租赁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并适当放宽拆借期限和比例限制;开辟其他融资渠道,例如放行商业票据等。
五、结语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正确理念或成悖论
2010年中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大约是1:3,即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至25%左右,超过2007年的21.3%,创下了近些年来的新高,但仍低于2000年27%的水平(图1)。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与融资体系完善的目标,在2010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但如果从1996年朱基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时提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算起,至今为止,这一口号已经喊了15年,而直接融资比重上升的幅度依然不大,银行信贷依然是中国融资体系中不可撼动的主要方式。
为何央行在1996年就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呢?主要是基于当初商业银行从计划经济下转制不久,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率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降低信贷违约风险,提出了这一理念。
这一理念的国际参照系中,最典型的是美国,美国长期以来的直接融资占比都在80-90%的水平(图2)。当然,由于美国的金融债也算在直接融资之列(中国央行则将金融部门发行的股票和债券都从直接融资额中剔除),故让信贷占比会显得更小些。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企业债发行规模是全球最大的,而且,在美国金融体系中,投资银行所参与的直接融资规模,大大高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
假如中国1996年就借鉴美国的金融模式,那么我们应该优先发展的是债券市场,尤其是金融债和企业债市场。但事实是,中国银行规模庞大,不良贷款占比较高,所以当时还是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而且,发展债券市场需要有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但当初国内经济还在遭受“三角债”的困扰,故优先发展的是国债市场。
这些大背景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尽管早就提出,但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作为一种理念见诸各个行政决策部门的报告中,中国金融体系还是维持着银行主导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直接融资占比的大小取决于国债与股票发行规模的大小,比如,1998年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至29%,原因是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扩大财政支出以保持经济增长,于是国债发行规模达到389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400亿元。不过一般情况下,仍是股市对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A股市值到2010年底达到26.54万亿元,为2005年末的7.2倍;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000家,中国股市也成为全球市值规模第二的大市场。
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股权融资固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但纵观全球资本市场,无一例外都主要通过债权融资方式,最极端的例子是日本,债权融资占到七到八成,而信贷几乎为零。而美国的股权融资占直接与间接融资的总额不足10%。因此,中国借扩大股权融资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空间也不大,且股市发展20年来,在融资方面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银行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和上市后再融资,不断增加和充实资本金,规模不断壮大,从而导致银行信贷规模不断膨胀,间接融资规模增加而直接融资比例难以上升的悖论。
据统计,中国上市银行的A股股权融资总额为5632亿元(含IPO、再融资),再加上A股可转债融资755亿元,以及H股股权融资额5208.9亿元,合计总融资额达1.16万亿元。其中,仅自2006年大型银行在A股上市至今,银行的首发融资加上再融资,融资总额即达6009亿元,占过去5年上市公司融资总额的20.9%。可见,银行完全依赖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了自身,如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市值分别位居全球银行业第一和第二。
在经济高速增长、银行信贷成为融资主渠道的背景下,中国信贷规模增长的速度也非常快,如2009年达到9.59万亿元。而监管部门为了降低银行资产风险,则不断提高对中国银行业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拨备率三大工具在内的资本监管指标,比如,对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及总资本的最低要求都高于巴塞尔协议III的规定,这意味着,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以符合监管要求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由此产生的悖论就是,资本市场原本是为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服务的,但由于银行的扩张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这不仅挤占了直接融资份额,而且使得银行增强了间接融资能力。而银行渠道间接融资规模的增速不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二是中国股权融资虽然规模增长很快,但长期存在一级市场投资者收益率远高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局面,而一级市场融资方的收益率更堪称暴利。就上证指数与H股国企指数过去10年的涨幅对比看,前者仅上涨了35%左右,而后者则上涨了6.8倍。因此,国内直接融资市场存在极大的收益率不均等,即融资方(卖方)暴利、二级市场的投资方(买方)实际亏损(考虑交易成本和通胀因素)。这显然也与通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目标相违背。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要从金融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
2010年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建立在信贷规模被严格控制的基础上,这并不能保证今后直接融资比重会不断上升,也不意味着信贷主导的融资模式可以高枕无忧。如果不从金融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改革,在今后中国经济增速放慢之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风险就有可能再度暴露出来。
记得2004年周小川行长曾对当初规模巨大的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作过分析。他认为,接近30%的银行不良资产是各地政府的不良决策造成的,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留下了巨大的不良资产;另有30%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所致;还有20%是银行自身因素造成;剩余20%则为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经济结构调整原因。
可以说,2006年以来四大行的陆续上市,给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抵御风险提供了保障,而其上市以后,在经济高速增长、国有企业盈利丰厚的背景下,银行业盈利增长又成为中国金融体制可以维持现状的绝好理由。
然而,从全球每隔若干年都会爆发一次金融危机的现象看,金融风险的发生与金融体制和机制有很大相关性,而融资结构又与金融体制有很大相关性。比如,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巨大,尽管没有确切权威数据公布,但到2009年末,一般估算在8-9万亿元左右,其中银行信贷又占大头,估计在5-6万亿元左右;今后这一数额还会继续增加,这或许会成为未来银行坏账率迅速提升的诱因。因此,如何降低信贷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以降低坏账风险,应该未雨绸缪。
为此,需要对现有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
首先,银行与证券“适度混业”的模式是否可以试行?混业经营是目前跨国金融集团普遍采取的做法,比如德国早就建立了“全能银行”如德意志银行,而美国则经历了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再分业、再混业的过程。但金融业发展至今,实际上很多金融服务已经分不开了,次贷危机之后,又发生了美国银行合并美林,成为美银美林,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等案例,而之前是JP摩根和大通银行的合并。因此,要应对金融深化,满足投资者便捷通畅、模式功能健全的投资和交易需求,银行与证券业的深度合作是必然趋势。
就国内而言,随着中国货币供应量M2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对应的资产规模也急剧扩大,如A股上市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房地产、黄金、古玩艺术品等投资品种非常之广,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就需要通过专业理财服务来提供资产配置方案了。目前的状况是,银行有众多的储户资源,但缺乏专业的理财水准;而券商因规模过小,虽有专业理财技能,却缺乏客户资源。因此,银证合作可以彼此取长补短。我们可否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允许商业银行控股券商?这实际上也有利于做大证券业。如美国的金融债发行规模超过国债,其中很大部分是给投资银行增加杠杆率的,而中国证券公司的杠杆率过低,如果能够通过发债来提高杠杆率,则有助于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通过银证适度混业的模式,可以让证券公司获得更多资金来源。
其次,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企业债规模增加的空间还比较大,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降低企业债的发行门槛。在目前的体制下,企业债发行由不同机构监管,比如,企业债发行归发改委审批,公司债发行归证监会管,中期及短期融资券发行归央行管。能否制定一个能够涵盖各种企业债发行的管理办法,并统一监管呢?这就需要对目前的金融体制管理架构进行调整。
第三,现有的监管模式应该作相应调整。监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市场规范和持续发展,但由于目前存在监管过度、分业监管和监管延伸过长问题,这就会增加市场成本、降低市场效率。比如,证券、期货、外汇、黄金等交易所都是各监管机构的延伸部门,而在国外,这些交易所不是会员制就是公司制,不少都成为上市公司。中国能否也让交易所独立出来乃至上市?此外,我们是否还可以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转为“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甚至是集中监管的模式?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需要来自市场的力量,市场机制不发挥作用,进展总是缓慢的。以股市为例,过去中国经常因为市场低迷而暂停新股发行,投资者无法获得估值便宜的股票;却又会因为股票发行审批缓慢导致股市高涨时供给不足,故投资者获得股票的成本始终居高不下。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水平为例,低的平均也要35倍左右,高的则80多倍,截至2010年末,二级市场的中小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93倍,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达到78.53倍。据说,目前拟上市的中小企业还非常之多,假如能够让几千家中小企业都上市,那么,不仅直接融资的比重能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能解决,小市值股票整体泡沫化的现象也将消失。
综上所述,直接融资比重难以上升的症结,还在于金融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从上面的监管架构、监管体制和监管方法,到下面金融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体制和机制,都应该进行适时改革和创新。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推荐阅读:
间接融资的特点06-07
间接融资方式09-27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分析法学案09-14
直接间接引语练习题12-18
境内企业境外直接融资11-24
融资租赁与企业融资09-28
金融市场与融资方式11-22
融资租赁功能与合同12-12
投融资与企业的合同11-03
新三板企业融资方式与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