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技术员的岗位描述(精选6篇)
一、岗位名称:井下矿车维修
二、直接上级:机电队队长
三、工作理念:恪尽职守、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四、岗位任职条件:必须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2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熟悉各类矿车的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正确维修、保养各类矿车;并经专业培训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安全入井资格证》、《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一般事故处理方法及伤害急救常识。没有妨碍本职本职工作的病症。
五、岗位职责:
(一)岗位作业的责任、任务
1.明确岗位全责、次责
负责维修、保养、检修各类矿车。2.岗位主要任务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进行维修,保证确保矿车完好率达到90%以上,人车完好率达到100%。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卫生,及时填写各项记录,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岗位作业与相邻岗位之间相互联运关系
矿车维修工负责矿车的维修,与电机车司机有密切关系;设备的起运与维护又与天车工有密切联系。
六、岗位设备介绍:
(一)岗位设备型号、性能参数及含义、结构特点、主要部件
1.岗位设备型号:固定车箱式矿车:型号为MG1.1-6A;底卸式矿车:型号为MD2.6-6;平板车:型号为MP1-6A;人车:型号PR12-6/3。2.主要性能参数:固定车箱式矿车容积1.1m
3,轨距
600mm,轴距550mm,牵引高度320mm;底卸式矿车容积2.6m,轨距600mm,轴距800mm,牵引高度320mm;平板车轨距600mm,轴距550mm,牵引高度320mm;人车乘人数12人,轨距600mm,轴距1500mm,最大牵引力30KN,最大行车速度3m/s。
3.结构特点:人车的结构特点车厢利用球枢轴支承在每个轮架上,;牵引装置由 代缓冲弹簧的挂钩组成,缓冲器是弹簧式的。4.主要部件:
固定车箱式矿车:由车箱、轮对、连接器、缓冲器、底架等组成。
底卸式矿车:由车轮、车箱、车底启动机构、车底、支撑梁、自动连接器等组成。
平板车:由车架、联接器、缓冲器和轮对等组成。
人车:由车箱、连接及缓冲装置、车架、轮对组以及车内座位等组成。
(二)岗位设备工作原理、适用范围、标准工作效率
1.工作原理:底卸式矿车的原理是电机车牵引重载车组通过卸载站时,不停车、不摘钩,在行驶中连续卸载,卸空的矿车在继续行进的过程中自动关闭活门
2.适用范围:固定车箱式矿车用于煤矿井上、井下运输煤、矸石、材料等;底卸式矿车用于原煤的装卸;平板车用于运送支架、大件设备、材料,也可用于其它矿山物资的运送;人车用于大、中、小型煤矿井上、下水平巷道运送人员。3.标准工作效率:在正常使用维护保养下,机器的使用寿命越长
(三)岗位设备安装运行对周边环境要求和使用注意事项
各类车辆必须做好日检,以及大修1年、中修半年、小修2个月的检修工作。使用机车牵引车辆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牵引数进行牵引,速度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七、工作流程与作业标准
(一)工作流程
参加班前会→接班巡回检查→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正常的维修、保养工作→整理记录→交班
(二)作业标准
1、设备启动前对周边环境主要危险源、危险因素辨识与控制:
维修工进入现场后,要与所维修设备及相关设备的司机联系;认真检查工作现场地周围的安全情况,清理所维修设备的现场,应无妨碍工作的杂物;认真检查作业地点的瓦斯情况,在距检修地点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送电试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作业,并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2、设备规定的运转条件检查:
机械设备运转时,禁止人员接触转动的部件,处理故障时,必须在停止运转的情况下运行;操作电力设备时,禁止带负荷送电;在操作运转设备中,发 现异声,异状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运转、进行修理。
3、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1)作业规程
1.1了解矿车的性能、构造、易损、易坏的构件与部位,熟知维修规程和完好标准。
1.2严格按矿车完好标准维修,确保矿车完好率达到90%以上,做好矿车和维修设备的卫生工作。
1.3按维修周期和维修内容,对矿车进行日查、周检,做好检修记录。小、中、大修矿车应按周期运行,不使坏车、病车上路。
1.4矿车检修周期:大修1年、中修半年、小修2个月。(2)操作规程:
2.1矿车修理工应了解矿车、人车的各部结构性能,易损、易坏部件与部位,熟知维修规程和完好标准。
2.2严格按矿车完好标准检修,确保矿车完好率达到90%以上,人车完好率达到100%。做好矿车的维修及环境卫生工作。
2.3按检修周期和维修内容,对矿车、人车进行日查周检,作好检修记录。小、中、大修矿车应按周期运行,不使坏车、病车上道。
2.4检修前必须准备好工具、材料和配件,穿带好劳动保护用品,检查作业地点的安全情况。
2.5入库车辆要从上至下彻底检查,并按《矿车完好标准》检修,修完后还要检查一次各部位螺丝是否松动,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出库运行。
2.6装卸轴承时,必须用拉力或推力,不准用锤过猛击打。2.7拆下的零部件摆放整齐,不要乱扔,以便于组装。
2.8使用电钻时,不许带手套。使用大锤时,先检查垂头与锤杆是否连接牢靠,打锤时一定要注意周围环境。
2.9矿车车间每天白班设专人对入井前的矿车、人车进行列检,发现坏车、病车及时甩出,入库进行检修。对检修的每一台车,要认真填写矿车检修记录。
2.10使用手锤和大锤前,要检查锤头是否牢固,手把不得劈裂。使用时要注意前后左右的工作人员和障碍物,工作时用力大小要适当。
2.11使用锉刀时,要注意锉柄不得有裂纹和松动。使用小型锉刀锉削时,不可用力过大,以防锉伤人。锉削的金属粉末不得用嘴吹除。
2.12使用手锯工作时,在工件接进锯断时,用力要轻,应抓住锯落部分,防止工件忽然锯断坠落伤人。
2.13使用台钳夹住工件时要夹紧,防止损坏工件或坠落伤人。2.14使用撬杠时,插入位置要得当,并注意前后左右的障碍物。
2.15使用的工作台案应放牢,周围不得堆放杂物,使用的工具要摆放整齐,不得叠放和放在案边。
2.16使用砂轮机和电钻时,要严格按安全注意事项操作。
2.17使用吊车抬车前必须检查吊钩和用于抬车的钢䰝绳,吊钩不崗有裂纹,钢丝绳不得有断丝,并符合6倍的安全系数。抬车时要有专人指挥,并将车尾用道木垫好,防止矿车一头抬起时矿车移动。矿车抬起后,要使用专用抬车架子(铁凳子)或道木垫好,确认无误后可进入车下作业,若使用手动葫芦抬车,矿车抬起后垫好,也不得搤除吊钩。
2.18用吊车吊运较大的工件或设备时要有专人指挥,且吊车下不得有人员作业。
2.19工作完必,收好工具、材料和配件清扫环境。检修作业:
1、设置明显的“列检”标志,注意来往车辆。
2、矿车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修理
①碰头损坏或缺少、碰头弹簧损坏,螺栓断裂、松动 ②矿车底盘变形超限,底梁开裂或紧固件松动。③轮轴弯曲变形,轮对摆动超限或不转动。④矿车箱体有裂纹,破损或变形超限。⑤连接器磨损超限或断裂,防脱装置损坏。⑥连接螺栓、销轴等零件损坏或缺少。
3、修理矿车时,应在专用巷道或峒室内进行。
4、凡必须在运输线路上修理矿车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按措施进行施工,施工前必须征得调度员同意,并在施工地点前后各60m处设置安全警戒。
5、矿车轮对轴承应注入适量的润滑油脂,经常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每半 年内至少注油一次,每一年内必须清洗检查一次,凡损坏的轴承,弹性圈等部件必须及时更换。
6、安装轴承时,应事先放在75℃-85℃(最高不得超过100℃)油中加热,10-15min后再进行装配。
八、设备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矿车车轴易损;车轮磨损严重等原因载荷较大,司机开车速度过快等;按规定牵引要求数量的机车,及时与司机联系,行车中出现的不寻常状况,及时修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九、岗位精优作业法:通过对矿车、人车的各部结构性能,易损、易坏部件与部位的了解,加强易损、易坏部位是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标准,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
十、作业现场主要灾害事故的应急避险和现场救护
(一)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措施:
1、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的方向卧倒,脸朝下;
2、爆炸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
3、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并辨别方向;
4、沿避灾路线,逆着风流方向走,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
(二)井下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措施:
1、马上切断电源;
2、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3、灭火无效时,马上戴好自救器撤离;
4、向调度室汇报;
5、位于进风侧时,要沿火焰相反方向撤离;位于回风侧时,尽快进入进风巷道撤退。
(三)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的自救措施:
1、位于透水点上方时,沿上山方向撤离;
2、位于透水点下方时,拽住管路等物体过水头,迅速撤离;
3、撤离通路被水隔断时,要迅速寻找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点躲避;
一、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门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实施要求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详细、明确, 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一) 前言
1. 课程性质
包括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所起的主要支撑或促进作用, 以及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关系。
2. 课程设计理念
要体现校企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实践教学为主线, 关注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同时要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 课程设计思路
要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想。
(二)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文字表述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描述, 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三)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1.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要体现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此处可以是教学项目、工作任务, 也可以是学习情境、子情境等, 据具体课程开发设计路径而定。要提炼知识要求、技能要求, 写清教学时数。
(四) 实施要求
1. 教材编写。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 考核与评价。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5. 其他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6. 课程标准论证意见, 组织论证会, 由行业企业专家评价课程标准, 写出论证意见。
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部分, 其中工作要求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主体部分。
职业概况是对职业基本情况的描述, 包括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等级、职业环境条件、职业能力特征、培训要求、鉴定要求等内容。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本职业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意识、品质和行为的要求;基础知识是指本职业各等级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的通用基础知识。工作要求是在对职业活动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的基础上, 从技能和知识两个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职业能力的描述。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职业功能是指一个职业所要实现的活动目标, 或是一个职业活动的主要方面。工作内容是指完成职业功能所应做的工作, 可以按种类划分, 也可以按照程序划分。技能要求是指完成每项工作内容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技能。相关知识是指完成每项操作技能应具备的知识。比重表包括理论知识比重表和技能比重表。理论知识比重表反映基础知识和每项工作内容的相关知识在培训考核中应占比例;技能比重表反映各项工作内容在培训考核中所占比例。
国家职业标准在整个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 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引导职业教育培训、鉴定考核、技能竞赛等活动, 其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越来越呈现出来。一个统一的、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目标的职业标准体系, 对于开展国民教育, 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 促进就业, 加强人力资源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方法, 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 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课程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设置, 能够摆脱学科本位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技能和重学业文凭、轻职业资格证书的做法, 保证职业教育密切结合生产和工作的需要, 使更多的受教育者和培训对象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相适应。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 在对其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具体化和典型化的基础上, 用来测量鉴定对象职业能力是否达标的试题或试题库。鉴定考核则是运用职业技能鉴定试题,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时间和方式, 组织对鉴定对象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试。
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高职教育这一阶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和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的描述, 一方面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等功能, 另一方面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高职课程体系解构与重构, 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功能及内容进行阐述, 探讨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否需要对接, 如何对接。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等工作的深入推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越来越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实现该目标要进行三个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进行职业领域 (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的剖析与研究。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 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除了考虑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融合之外, 还必须制订各门课程的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 只有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按照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 高职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决定了课程标准应该以各高职院校为主体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制订, 由学校负责实施。各示范高职院校 (骨干校) 在课程建设研究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 总结出各自的课程标准研制成果。加强校企合作, 围绕双证构建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不断深入, 双证书制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只有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现实, 跟随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需要、职业岗位变化, 兼顾职业岗位技能鉴定内涵, 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伟强.基于课程标准:内涵和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 2006 (8) .
关键词: AO/FO 工艺设计 混合描述式
为适应飞机转包生产的要求,许多飞机制造企业引入了波音公司的AO/FO工艺管理机制。AO是装配指令(Assembly Order)的英文缩写,FO是零件制造指令(Fabrication Order)的英文缩写,它们和产品生产的两大过程(装配和制造)相对应,AO是工艺部门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工厂工艺技术水平和质量保证的要求,编写的生产性工艺文件。用于装配性质的生产单位下达生产任务、指导工人生产和填写质量记录[1]。
一、几种快速工艺设计技术
1.基于工艺知识库的快速工艺设计
工艺工作者在飞机工艺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工艺经验、方法,而且形成了大量工艺规范和工艺管理类文件。如何将这些工艺知识以合理层次组织起来,转变成易于为计算机管理的数据,让工艺人员借助计算机灵活地查阅、选用,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工艺设计的智能化,是现阶段飞机制造工艺信息系统研究的重点[2]。
2.智能辅助技术研究
基于交互式的人机混合工艺决策技术指工艺设计人员(用户)在CAPP系统中的地位不像在传统CAPP智能系统中,仅是信息输入人员的角色。传统方式是用户输入、系统决策、系统输出,系统处理过程对用户是不可变动的。而在基于交互式的人机混合工艺决策系统中,用户是工艺决策的主体,系统决策的目的不再是代替工艺人员,而是有效辅助工艺人员[3]。
二、混合描述式工艺设计
CAPP系统的工艺设计界面有两种方式:数据对象式和所见即所得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对AO/FO设计中存在的双语编制情况,将两种方式结合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1.工艺卡片与工艺卡片模板
在工艺信息系统中,每张工艺卡片都有对应的格式,即工艺卡片模板,工艺卡片模板是众多相似工艺卡片的抽象表达。将具体工艺信息填充到工艺卡片模板上即形成工艺卡片,工艺卡片是工艺信息的标准化载体。在标准中,工艺卡片一般以表格形式描述,工艺信息就是按照对应的表格字段进行填写。
2.工艺设计界面的两种方式
(1)数据对象式工艺设计
通过上一小节对工艺卡片和工艺卡片模板的分析,可以将一份工艺规程形式化地看做多个对象组成的数据对象集,工艺文件只是工艺规程数据对象集的表现形式。
数据对象式工艺设计的中心思想就是按照信息模型驱动工艺设计界面的生成,以及工艺设计数据的存储和工艺文件的生成。
(2)所见即所得工艺设计
所见即所得工艺设计指工艺人员通过“所见即所得”的工艺设计界面编制工艺,直接形成工艺文件。同时将工艺文件中的数据按照信息模型要求以对象方式存储,并进行加工和处理。工艺卡片模板是由多个矩形框组成的,单元格按照信息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独立单元格(如产品、零组件、工艺信息等)、多行单元格(称为列,单元格的信息属性相同,如工序号)、多列单元格。通过定义单元格的属性,除了单元格的格式信息外,主要是单元格与信息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将工艺卡片中的信息用产品、零件、工艺、工序和工步及各种对象类、对象属性和非类属性形式实现完全映射,从而实现工艺数据的结构化存储。
(3)混合描述式工艺设计
所见即所得工艺设计尽管解决了工艺设计界面直观性、友好性与结构化数据的矛盾,但有些特殊需求如工艺卡片反映的信息不全或工艺卡片反映的信息有其他表现形式等,从技术来说,所见即所得工艺设计无法解决。混合描述式工艺设计方法主要为了解决此类特殊需求,所谓混合描述式工艺设计,就是综合使用数据对象式和所见即所得工艺设计方式的优点和技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工艺设计界面。
有时企业希望输入的工艺信息以不同工艺卡片形式表现出来,工艺编制时输入所有以后可能用到的信息,并根据情况输出具体版本的工艺文件。仅从实现角度来说,数据对象式工艺设计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设计界面不直观及无法直接绘制图形将影响编制效率,所以需要采用混合描述式工艺设计解决特殊需求。利用工艺卡片模板的操作直观性及可以提取结构化数据的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工艺卡片模板,将其作为工艺设计界面,并反映所有可能使用的信息。工艺编制过程与所见即所得工艺设计方式相同,编制完成后形成工艺编制主文件,但不把它作为最终输出文件。
一般飞机制造企业其编制的AO/FO有中文(自己使用)、中英文(外协或转包)、英文(向外商提供资料)等不同版本,这样如果编制两份工艺则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保证数据统一。所以采用混合描述式工艺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中英文对照工艺规程编制困难的问题。将中英文对照模板作为工艺编制的主模板进行工艺设计,设计时同时输入中文和英文工艺内容。设计完成后,所有工艺数据都以结构化数据形式存入数据库中,此时通过调用中文模板或者英文模板可以生成对应的中英文工艺,大大提高AO/FO的编制效率。
三、结论
AO/FO设计是典型的复杂问题,本章通过基于知识库的快速工艺设计和智能辅助方法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飞机AO/FO设计中,减少工艺人员的事务性劳动,提高AO/FO的实际效率,缩短飞机工艺准备时间,采用混合式描述的工艺设计方法解决AO/FO双语工艺编制效率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强.飞机制造工艺信息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2003.
[2]金晓春.工艺知识库的建立及其在CAPP中的应用[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6.
1.定期向项目经理汇报本专业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反映本专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协调的事宜。
___对本专业工程设计进行管理,参与专业图纸的审核,组织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审。
___对本专业工程施工质量负责:审核材料报验,复查关键部位施工质量,不定期组织任一部位的施工质量抽查,参与重要部位隐蔽验收。
4.协助报建专员办理在建工程相关手续。
___对本专业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考核及负责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审核。
6.审核本专业工程的设计修改、现场变更及工程签证单,协助造价部完成本专业工程的预、结算工作,严格控制工程成本。
7.负责协调现场本专业的技术或组织管理问题,同时参与内外部关系协调,排除各种影响,促进工作顺利推进。
8.负责完工工程的验收,及提交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估汇报和总结,参与总体工程竣工验收和备案验收。
9.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篇二
1.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施工规范、标准等基本内容,严格执行公司、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工序文件;
2.施工前详细勘察施工现场,参与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时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并监督执行情况;
3.负责对劳务分包单位进行分部分项技术交底,检查、监督施工班组按各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
4.参加图纸会审,做好图纸审查意见的收集、汇总及图纸会审记录的整理工作,并对施工过程中的修改、变更等工作及时登记,取得设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认可;
5.及时收集和保存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记录和资料,并监检施工队各种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按要求认真填写、整理交工资料;
6.工程竣工后,应按照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及时完成竣工资料的编制、装订、工程评定及验收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务。
篇三
职责:
1、负责对工程现场施工方案交底、施工难点处理等完成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
2、对施工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对客户使用产品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反馈,维护客户关系;
3、配合编制模板施工方案,必要时协助设计部完成图纸配模;
任职条件:
1、交通工程、土木工程、轨道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生;熟悉道路桥梁或
地铁土建施工图纸并且了解现场施工流程;
2、熟悉CAD操作技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
Self tooling design ability
Assist mechanical engineer for mechanical design work
support mechanical engineer for rig assembly and debug
support automation rig issue resolve in production line
support auto rig improvement work
Qualifications:
Bachelor degree with about 1 year working experience, or Associate degree with 3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Major in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have interesting in automation design, system debug, issue resolve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有关图像检索的研究就已开始, 当时主要是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 (Text-based Image Retrieval, 简称TBIR) , 利用文本描述的方式描述图像的特征, 如绘画作品的作者、年代、流派、尺寸等。到90年代以后, 出现了对图像的内容语义, 如图像的颜色、纹理、布局等进行分析和检索的图像检索技术, 即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简称CBIR) 。CBIR属于基于内容检索 (Content-based Retrieval, 简称CBR) 的一种, CBR中还包括对动态视频、音频等其它形式多媒体信息的检索技术。
在检索原理上, 无论是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还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主要包括3三方面:一方面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转化, 形成可以检索索引数据库的提问;另一方面, 收集和加工图像资源, 提取特征, 分析并进行标引, 建立图像的索引数据库;还有一方面是根据相似度算法, 计算用户提问与索引数据库中记录的相似度大小, 提取出满足阈值的记录作为结果, 按照相似度降序的方式输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许多系统结合相关反馈技术来收集用户对检索结果的反馈信息, 这在CBIR中显得更为突出, 因为CBIR实现的是逐步求精的图像检索过程, 在同一次检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用户进行交互。而本文中对相关反馈技术没有深入研究。
图像检索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图像数据库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和选择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图像检索无疑也是如此。在此, 主要介绍网络环境中的图像资源的检索问题, 区别于基于现成的特定图像库检索的软件和系统, 网络图像检索问题将相对稳定的图像数据库拓展为动态变化的网络图像库。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检索方法, 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它和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不同, 主要是根据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及它们的空间关系等内容特征作为图像的索引, 通过加算计查询图像和目标图像的相似距离, 按相似度进行检索。
在图像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中, 颜色特征是最显著、最可靠、最稳定的视觉特征, 是人识别图像的主要感知特征。对于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 科学工作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案。譬如颜色直方图、主色调、颜色矩 (Color Moments) , 颜色集 (Color sets) 、聚类、扫描线投影等检索算法, 颜色直方图是目前较常使用的检索方法。
颜色直方图法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空间要求低的特点, 并且对图像的尺度及旋转变化不敏感, 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基于颜色特征的检索已经成为检索的一个重要手段, 并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法。总体来说, 主要分为两类:全局颜色特征检索和局部颜色特征检索。按照全局颜色分布来索引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每种颜色的像素个数并构造图像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局部颜色信息是指局部相似的颜色区域, 它考虑了颜色的分类与一些初级的几何特征。本文所采取的是全局颜色特征检索。
1 算法描述
本文主要对基于颜色分布的各种图像检索方法进行研究, 在得到图像的颜色直方图的基础上, 通过计算图像直方图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图像检索是该方法的基本思想, 而图像之间相似性的度量方法有多种, 本文主要应用适量距离法, 另外提出其它4种方法同矢量距离法惊进行比较, 从而得到寻找出一种更为精确的方法进行图像检索。在进行相似性测量之前建立图像库的颜色直方图。
1.1 颜色直方图的实现算法描述
基于颜色直方图的检索方法一般是:首先, 要选择某个合适的颜色空间, 然后, 需要对颜色空间量化即颜色量化, 从而得到颜色直方图, 通过对颜色直方图的匹配来进行检索。颜色空间的选择是图像检索的准备工作。国际标准的MPEG-7定义了6种颜色空间:RGB、YCr Cb、HSV、HMMD、RGB的任一线性变换和单色。在这些颜色空间中, HSV颜色空间更适合于图像检索的应用。HSV颜色空间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去除了亮度成分在图像中与颜色信息的联系, 另一方面, 饱和度成分与人们获得颜色的方式密切相关, 而且, 它还具有线性伸缩性, 可感知的颜色差与颜色分量的相应值的欧几里德距离成比例, 因此, 非常适合基于颜色的图像相似性比较。基于以上原因, 本文采用HSV颜色空间, 在此基础上得到图像的颜色直方图。
1) 单幅图像颜色直方图的实现算法描述
(1) 读取该图像的RGB数据;
(2) 将图像的RGB转换成HSV;
(3) 根据颜色分布矩阵得到该图像的大小;
(4) 计算目标图片的直方图。
2) 图像数据库中颜色直方图的实现算法描述
(1) 根据图像库文件夹的目录读取文件;
(2) 利用1.1中的算法计算文件夹中所有目标图片的直方图;
(3) 将得到的直方图存入MAT文件中, 使用前转载MAT文件。
1.2 相似性度量方法的算法描述
矢量距离法:
1) 计算出待检索图像的三维颜色直方图, 然后采用插值法在每一个方向增加柄的数量;
2) 对数据库中的每一幅图像I, 装载其直方图并对其进行插值, 使得图像矩阵间的柄数相同, 便于进行图像矩阵间的四则运算;
3) 计算出待检索图像与图像I直方图每一柄上的距离D;
4) 在进行相似性度量之前定义两个阈值T1, T2;
5) 计算出两图像直方图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 保留其中大于T1距离值D1, 和小于T2的距离值D2。相似性度量的计算式为:S=LENGTH (D1) *MEAN (D2) /LENGTH (D2) ;
6) 根据上式计算两幅图像的各对应子块的相似度;
7) 将N幅被比较的图像与用户输入的源图像的最后计算出来的相似度结果记录放入数组中;
8) 将N个相似度从大到小排列;
【维修技术员的岗位描述】推荐阅读:
综采维修钳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12-11
维修技术员自我评价10-08
维修技术员工作内容04-07
飞机维修中的无损检测技术01-23
维修安全技术措施11-14
电机维修技术标准06-27
数控机床维修技术12-07
矿山技术科采矿技术员岗位描述11-03
空调维修技术协议书10-20
技术业务总结 汽车维修工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