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

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 篇1

班级

2012级语教(2)班

姓名

罗裕婷

学号 1213030055

调查时间:2013年 8 月 1 日至2013年 8 月 14 日

调查地点:XXX市住房及居名住宅御景花园 调查对象或范围:XXX住房和人民公园晨练居民,调查内容:城镇居民住房情况

调查方法:

实习

咨询

调查问卷

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

前言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也是为我在两年后踏入社会做准备。

但是,近几年来,住房问题不单单是每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头疼的问题,更是每位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经历了从以福利分房制度为主发展到以住房市场化制度为主的过程,建立了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代住房体制。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目前在一定范围存在着部分百姓住房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房价持续上涨、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使住房市场化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近半月的时间对我区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首先,我进入了住房和城市建设局进行了实习,在此期间,我以咨询、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到了我镇的大致的住房情况;然后,我又询问了有关领导,从他们那了解到我镇的一些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最后我又利用晨练时间,对城区里的部分居名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以及和他们交谈,从他们了解到社会底层的一些想法。希望我的报告能作为一个桥梁,有利于百姓解决住房的一些问题。

正文

这里作为内陆城市,可并不很发达但是近几年来,走在马路上,会看到到处都在建设高楼大厦我家也面临着拆迁问题,但是,拆了之后有住哪呢,农民公寓还是自己再造一处房子,这是很多农村人想的问题,而且,城里许多人也有各种各样的住房烦恼,究竟我国当今社会的是否满足居名住房要求呢?所以,我利用此次暑假对居名住房情况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下面就是我对我镇居民住房情况坐的一些释和总结。

一、目前住房问题的基本情况:

(—)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房价上涨成为全国各个城市的共同现象,房价过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说是占民众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以我市为例,从1998年实施住房货币化分配到2004年期间,我市的商品住宅平均价格总体上是平稳上升的,以市中心区为例,据统计,1998年以前的几年间,市中心区商品住房约为1000元左右,到 2004年上升到2100元左右。而自2004年起我市商品住宅价格上升加快,尤其以2004-2010年商品住宅价格上升较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2004年四季度至2010年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其中,中心区:2010年的住房均价为4500,2006年一季度的住宅均价为3650元,该区域的价格本季涨幅较大。住宅销售量同比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

(二)房屋拆迁纠纷多发 从拆迁科周科长口中得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拆迁成为每个城市中最常见的现象,而拆迁纠纷也是每一次拆迁过程中的必发现象,更有严重的发展到暴力冲突。据信访部门介绍,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国家信访局接待的群众集体上访中,反映企业劳保、城市拆迁、征地三类问题的批次和人次占到60%以上。

(三)老小区住房设施老化严重。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方面旧城区房屋混杂,不仅有大量住宅,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商业用房、仓库用房、工业厂房、办公业务用房等;另一方面旧城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新旧房屋交错,而且居住和经营交织。再一方面旧城区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及环境质量存在先天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很好的规划,大多房型老化,式样陈旧,房屋质量特别是在老城市中,房屋陈旧的状况尤为明显,而且乱搭乱建的现象特别突出,严重破环了住宅区环境和公共设施。

二、住房难存在的问题原因

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

城市人口及外来人口的增加,增加了对住宅的有效需求从建设局有关领导那了解到,从需求来看,人均GDP在不断提高,适龄房地产消费人口数量也在增加,消费者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提高,需求趋势增加;2008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352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约为。11平方米。他给我的资料显示,根据中国统计网数据,1999~2009年10年间我国办理的婚姻登记超过1亿对,这都直接导致房地产的需求不断增加,行业发展不断扩张,使得房地产行业发展经历了初创阶段后,在2000~2005年间快速进入一次加速阶段;进入年短期整合调整后,1962~1982年出生的人年龄在26~44岁之间,处于购臵新房和改善性换房两种需求都很高的阶段,这种双重作用,将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在2006~2010年间进入第二个加速阶段。,人口逐年递增,对住房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我家坐落在苏北一个发展县级市的农村中,那里虽为沿海城市,可并不很发达,但是近几年来,走在马路上,会看到到处都在建设高楼大厦。我利用此次暑假对居名住房情况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下面就是我对我镇居民住房情况坐的一些解释和总结。(—)、目前住房问题的基本情况:

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房价上涨成为全国各个城市的共同现象,房价过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说是占民众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这是一种合理的现象。以我市为例,该区域的价格本季涨幅较大。此后,2010年二季度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与一季度相比增加14.41%,上半年商品房住宅销售比2009年同期增加78。13%,住宅销售量同比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2009上半年徐州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虽然人均收入增长了,但购房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以一个三口之家的收入购买一套普通住宅为例,比如目前100平方需要30多万,而且 家庭里目前居住投入是逐年增长的,(二)房屋拆迁纠纷多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拆迁成为每个城市中最常见的现象,而拆迁纠纷也是每一次拆迁过程中的必发现象,更有严重的发展到暴力冲突。据信访部门介绍,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国家信访局接待的群众集体上访中,反映企业劳保、城市拆迁、征地三类问题的批次和人次占到60%以上。主要原因:(1)货币补偿的金额赶不上快速增长的房价,拆迁安臵价一般要比商品房市场价少一半左右,所以拿到货币还建的价钱往往买不到一套商品房。(2)房屋产权调换不能安排合适的房源,这也是被拆迁人不愿意拆迁的原因,被拆迁人一般不愿意去地段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既不利于上班,也不利于上学。

(三)老小区住房设施老化严重 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居住条件提高的需要越来越大,几十年前所建的住宅区特别多,这类房屋随着时代的演变,新房已变成旧房,一方面旧城区房屋混杂,不仅有大量住宅,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商业用房、仓库用房、工业厂房、办公业务用房等;另一方面旧城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新旧房屋交错,而且居住和经营交织。再一方面旧城区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及环境质量存在先天不足。

三、解决住房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住房难问题关键要在土地制度、房屋建设开发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做根本性突破,才能实现居者有其房的愿望。

(一)发展保障性住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的实质,就是要由政府承担住房市场价格与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差额,提高部分低收入、无收入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㈡严格依法行政,加强住房制度管理

加强住房制度管理,应当强化工作协调,统一协调规划、建设、土地、房管、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划、建设和开发城市住房,统开展对纳入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的资格认定、补贴发放、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等工作,确保住房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并顺利实施。

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 篇2

从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 宁夏报业在全国报业发展浪潮影响下, 在历经单一报种时期、多报种时期和厚报时期的三段跨越式发展后, 开始呈现出大众化报纸发展模式并走上规模化竞争道路。但与当前国内部分报业开始向全国报业市场进军、瓜分全国读者市场相比, 宁夏报业还处在中国报业竞争的最初级阶段, 即仅仅局限于区域内的报业竞争和区域外报纸的抢占之争①。而作为宁夏首府的银川市,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都将是区域外报业的竞争抢占之地。本文结合2008年7月进行的《银川市城镇居民读报情况和读报意愿问卷调查》中一系列相关数据, 试对目前银川市城镇居民的读报情况及意愿进行抽样调查研究, 以把握目前银川市报业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价值基础。

此次《问卷调查》以所有居住于银川市的年满18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 选取23个居民住宅小区随机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按照设计要求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填答有效的问卷445份, 已下部分即是这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和分析。

银川市城镇居民的阅报行为与市场偏好的考察发现

银川市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与其阅报行为成正比, 文化程度越高者, 读报行为发生越多。调查显示, 在银川市城镇居民读者中, 具有高中或大专以上学历的读者共占68.6%, 但其在全市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只有28.5%, 与此相比在银川市总人口中, 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居民共占55%, 但其占报纸读者的比例只有27.6%②。这表明, 在银川市的读报人群中, 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平时的读报行为要多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

银川市城镇居民能接受的报纸理想定价是5角至1元。哪一种价格水平是银川人认为“好”的报纸价格上限呢?调查显示, 愿意最多以“每份0.5元”或者“每份1元”订阅或购买报纸的读者分别占51.1%和42.5%。这表明, 受银川城镇居民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 银川市城镇居民能接受的报纸理想定价是5角至1元。

银川市城镇居民在获知本市新闻时对宁夏本土报纸倚重程度较高。在本次调查中, 当被问及“本市发生重大新闻时, 银川人首先选择阅读的报纸是哪家”, 获选率名列前5位的报纸依次是:《新消息报》 (58.5%) 、《宁夏日报》 (30.85%) 、《银川晚报》 (25.53%) 、《法制新报》 (6.91%) 、《华兴时报》 (4.79%) , 这说明, 银川地区的本土报纸在“本市新闻”方面,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能够迅速、及时地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本市新闻信息。

银川市城镇居民对于报纸的角色期望以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等时事新闻类为主, 文化、体育等休闲娱乐新闻次之。通过一项题为“银川人在获取18种资讯时对于报纸倚重度”的调查, 我们发现银川人对于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等时事类新闻倚重度较高, 分别占68.4%、55.1%、62.4%, 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次之, 分别是46%和24.9%。银川人对于旅游信息、网络信息、债券股市信息、房地产信息、汽车信息等却表现出对于报纸的较低倚重度, 如果将这些信息倚重度的比值全部进行加权, 也只有35.21%。

银川市城镇居民读报情况和读报意愿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天天读报仍然没有成为大多数银川城镇居民的生活习惯。在被调查的银川市城镇居民中, 只有18%的人选择“平时有读报习惯”, 而选择“平时偶尔读报纸”或“平时不读报纸”的居民分别占到70.74%和9.57%, 到了周末, 选择读报的人数更是从18%下降到13%。这说明, 在银川, 天天读报仍没有成为大多数银川城镇居民的生活习惯。

宁夏本土报纸进入家庭情况较差, 更多的职业人群在家庭以外的地方阅读报纸。调查发现, 目前银川人自费订报或购买报纸的比例很低, 在被问及“您一般在什么地方阅读报纸时”, 只有19.1%的人表示在家里读报, 而选择在工作单位和其他地方阅读报纸的读者分别占44.1%和24.7%。

除本市新闻外, 宁夏本土报纸没有成为银川城镇居民的首选报纸。在《问卷调查》中, 当被问及“哪份报纸是您读报时的首选报纸”, 银川人的读报排名是:《参考消息》 (45.9%) 、《南方周末》 (37.2%) 、《宁夏广播电视报》 (33.7%) 、《华新时报》 (31.3%) 、《新消息报》 (28.4%) 、《法制新报》 (23.2%) 、《银川晚报》 (9.8%) 、《宁夏日报》 (2.7%) ;当被问及“国内外发生重大新闻时, 您最想选择阅读的报纸是哪家”, 调查数据所显示出的报纸排名基本与前者相似。结果令人遗憾, 宁夏本土报纸都没有成为银川读者的首选, 而居于榜首及第二位的分别是《参考消息》和《南方周末》, 二者合起来占到银川读报市场的80.85%。

对问卷调查中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宁夏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宁夏的报业发展。传播学研究表明:媒介能否拥有受众, 取决要素之一就是人的社会化程度是否足以让他们感受到大范围的社会性的信息需求是一种有效地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生活资料”③。很显然, 在银川, 人们没有养成天天读报的习惯, 是因为对报纸的信息需求并不十分依赖。而在发达地区则不然, 经济越发达,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就越旺盛, 这从不同地区拥有的媒体种类与数量即可看出。如2008年, 广东地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种数有103种、四川有100种、陕西有49种等, 而宁夏只有19种④, 究其原因, 是宁夏的经济发展总量比较小, 从而制约了银川人对本地新闻信息产品的需求。

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冲击了银川的报业读者市场。传播学的研究表明, 一个人仅仅“识字”并不能“自动”地成为报纸的读者, 能否成为报纸的现实读者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取决于报纸以外传媒的竞争, 即:在新闻内容的提供上谁更能让人感到“满足”以及在获得方式上谁更方便、省力。目前在银川, 参与和报纸竞争的媒介除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外, 还有网络和新兴手机媒体。新兴传播媒介的不断出现, 为银川读者选择阅读新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尤其是年轻读者选择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获知新闻的比率上升, 从而导致报纸读者流失现象严重。

银川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了读者订报的阅读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 一份报纸的年定价占人们年收入的1/40~1/50在统计学意义上成为读者的临界点。以《宁夏日报》“七报”为例, 2008年, 《宁夏日报》“七报”的全年订价共需1040元, 按照以上比率计算, 如果想使“七报”飞入寻常百姓家, 则银川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应在4万元至5万元, 但据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的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银川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是1.44万元。显然, 收入偏低的经济因素影响了银川市城镇居民对报纸的订阅需求。

宁夏本土报纸仍然缺乏较好的市场定位。根据《问卷调查》显示, 除本市新闻外, 宁夏本土报纸在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及时报道和新闻内容的好看、可读性方面没有达到满足银川读者兴趣的要求。再者,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宁夏本土报纸仍缺乏对全国受众的影响力, 缺乏在全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 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市场价值在于, 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它对于目标受众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影响社会进程、影响社会决策、影响市场消费和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⑤。因此除了固守本土新闻外, 宁夏本土报纸也不能忽视在全国的影响力。

对策性建议

针对银川市的读者市场和宁夏的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一是要继续为银川人提供具有地域性和社区亲和力的新闻及信息服务, 这仍是当前宁夏报业占领银川市场, 并走上了受人青睐的必由之路;二是为银川人提供更多时事的主流趋向新闻和大量规模化的信息, 不断提高报纸内容的吸引度, 积极创办以“硬新闻”为主打的综合性报纸, 体现规模化信息提供的“厚报”;三是运用全新的报纸定位和经营理念, 尽量避免所有报纸定位不同但是内容同质的现象;四是积极做大做强有新闻延伸度的报纸, 形成一定的区域品牌效应, 进而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因为一个地区有一份全面、快速、及时反映本地区动态新闻的报纸固然重要, 但更应该有一份在新闻深度和思想高度上强大的报纸, 这样才能形成品牌效应, 推动地区报业向前发展。

注释

1 李文:《中国西部报业发展状况分析》,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5 (6) 。

2 王奎:《银川统计年鉴2008》,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年版, 第346页。

3 周庆山:《传播学概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第243页。

4 《2008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 北京:新闻出版局, 2008年版, 第98页。

对城镇居民晨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篇3

关键词: 城镇;居民;晨练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在将走完它20世纪历程的时候,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7年实施的全民健身工程进一步推动了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晨练已经成为我国全民健身的最大阵营,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晨是机体由较差的状态逐步向最佳状态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它具有在一天中将人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由低迷状态逐步动员进入工作状态的功能,对人的生理机能、心理形态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能够缓解精神紧张,愉悦心情。晨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由于人们受工作、学习任务、家庭生活质量、医药费支出等因素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对健康的理念和健康投资意识又有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理想的身材,愿意以体育锻炼的方式来提高和改变个人的健康状况。所以晨练的居民越来越多。经常在清新的空气中进行适当的晨练,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同时,晨练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国民体质。

一、对晨练居民情况的基本调查

从调查中发现,对随机抽取的387名晨练者中男性有196人,女性有191人,男性与女性仅差1.2个百分点,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各晨练点中、青年组的人群成为晨练的主力军,有169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问卷发放的时间是在暑假期间发放的,增加了部分学生和教师晨练的数量。从晨练的项目上看出该群体选择晨练项目较为丰富多样,以跑步、太极拳、剑、交际舞、毽球等为主。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该年龄群体承担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而晨练可以适度缓解精神紧张,放松心情,对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就业压力有一定的帮助,其次,就是老年组人数较多121人。其中有部分离退休人员,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工作上都比较自由,不受限制,可以随意的由自己进行支配。在被调查对象中少年组(15~17岁)只有43人占11.1%,有48.8%的少年认为影响自己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这一反馈应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如何更好的提高全民素质,就应该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把“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真正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对晨练居民选择晨练项目的调查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在进行晨练的时候选择跑步的最多,有193人占49.9%,尤其以中、青年人居多。跑步可以使人的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在起到减肥作用的同时对跑步的环境要求并不高,形式简单。在羽毛球项目上,青年人所占比例最多,占8.5%,而老年组则相对较少,由于羽毛球的运动强度相对较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对抗性较强是青年人喜欢的运动项目;太极拳的动作缓慢,强度小,是中老年人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中老年人最多有31人,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较多,太极拳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得到改善和预防,所以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最佳选择;在交际舞和健身操项目上中青年人较多,由于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差异,农民和工人都相对较少。通过观察发现,在跳交际舞的时候,跳的人少,看的人多;由于健身操的动作要求较高,强度比较大,对减肥和塑型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深受中青年人(尤其是女性)喜欢。晨练的居民中大多数农民还都局限于参加传统的锻炼项目(例如:跑步),像交际舞、健身操这类项目参加的人就相对较少,晨练居民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项目上,应该多参加一些接触较少的运动项目,从而达到全面的锻炼效果。

三、对晨练居民身体状况的调查

晨练居民的目的是为了防病治病,这一类型的人有86人占18.5%,人们更是把体育锻炼作为增进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以娱乐休闲为目的有63人占13.5%,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但是,不难发现居民在参加晨练的时候,锻炼的目的比较明确,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居多占71%,通过调查得知,尤其是年轻的老年组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最多,这就要求进行晨练的老年组要特别注意避免单独进行晨练。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3%,这就要求晨练的居民要了解什么样的天气才适宜晨练,什么样的天气要避免晨练,从而达到理想的晨练效果。在晨练中,有64.9%的居民说自己将会一直坚持晨练,有4.7%的人说自己不会坚持下去,有10.9%的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有4.1%的人不知道是否会坚持下去,有15.5%的人说会视情况而定。而在众多的晨练者中,有55.8%的人在参加晨练后身体没有出现过异常,有21.2%的人偶尔出现过异常,仅有3.4%的人偶尔出现过异常,同时也提醒大家尽量不要单独进行锻炼,根据调查显示,多数人都能和家人、同事、邻居、朋友一起进行锻炼,但是还有15%的人单独进行鍛炼。结伴进行锻炼有很多好处,有17.1%的人认为结伴晨练不孤独,有47.8%的人认为结伴晨练可以增加晨练的积极性,有20.2%的人认为可以交流心得,有15%的人认为可以相互照应。因此,不提倡单独进行晨练。

四、晨练居民对晨练场所的满意程度

晨练居民有92%的人对活动场所都比较满意,农民、工人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只有8%的人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有,40.3%的人认为活动场地小,21%的人认为人群拥挤、噪音大,17.8%的人认为活动设备不全。同时又对场地管理的情况提出了要求,因为49.9%的人都不清楚活动的场地由谁管理;有41.3%的人认为活动场地是由锻炼者自主管理的;仅有8.8%的人说活动场地是由体育协会管理。可见,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居民的晨练场地给予高度重视。而且,有62.8%的人说活动的场地都没有社会指导员;有1~2个社会指导员的占21.7%;有3~5个指导员的占13.2%;有5个人以上的仅有2.3%。通过调查得知,人们在学习新的项目时,有37.7%的居民是自学的;有37.5%的居民是通过相互学习习得的;有专门人指导的仅有10.3%。由此看来,人们在对晨练的认识上必然会存在一些错误,因此,必须加强社会指导员的培养。

本研究对城镇居民的锻炼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目的旨在通过对城镇居民晨练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基层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数据资料,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锦棉之力。

参考文献

1 茅勇.海岛城镇居民户外晨练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23(3): 114—117。

关于居民住房情况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实践地点: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区

一、调查情况简介

1.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急剧膨胀,居民住房问题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住房问题是国家四大民生工程之一,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已经或者说将要沦为“房奴”,80后大学生“蜗居”也是到处可见,这必然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

现在我的家乡五台县今年立足于县区一体化发展,坚持开放开发搞城建的思路,高起点、大力度推进县城和特色城镇化建设,坚持扩容与控制相结合,“安居”工程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市民的“安心”工程,共开发经济适用住房14882㎡,投资总量840万元,可解决108户干部职工住房困难问题。缓解了城市居民住房紧张问题,促进了房屋分配的公平进行,有效防止了一些超购多购住房现象。

同时城区的房地产也蓬勃发展,促进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过去高层电梯房几乎凤毛麟角,而现在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城区规模扩张开始向空间要面积,中心区域只要有面积,就会有见缝插针式的房产开发,很多以前长满荒草、人们俗称为“叫马沟”的大坑,也被迅速填好,在上面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

我为我家乡变化感到惊异、自豪的同时,也非常好奇在五台县住房如此之巨变的情况下,五台县城区的人民会对现在的住房情况有什么看法,于是我走到家乡的各个角落,对居民的住房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2.调查地点: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区

3.调查对象:城区的普通人民

4.调查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真正了解居民居民的住房情况以及居民对住房的看法、建议、期待等。通过调查结果思考家乡现在在住房方面仍有欠缺的地方,从而有所针对的将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让家乡的住房情况更加完善,人民更加幸福。同时在调查中有意识的引导大家思考有关对住房的期待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人民内心的理想,响应国家中国梦,我的梦的号召。

二、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这次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准备了100份,使用了在人流密集的场所上前说服被调查人填写问卷的方式,全部填完后进行汇总统计。最后根据分析所获得的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过程

关于农村居民幸福感状况的实践日志

日期 地点 调查对象或内容 备注

20xx.8.18 宣传文化活动中心 30位居民 与被调查人交谈,使其更愿意将内心的想法表露出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民

20xx.8.19 唐家湾水库湿地公园 30位居民

20xx.8.20 玉旋巧水景公园 20位居民

20xx.8.21 中心广场 20位居民

四、调查内容

1.调查结果

为了得出更具有说服力、更鲜明的结论,在统计数据的时候进行的年龄段分类,以下是年龄段内的数据分析,以及年龄段之间的对比分析。

表:不同年龄段对一些问题的不同回答

18岁以下(10人) 18-30岁(52人)

30-40 岁

(14人) 40-50 岁

(16人) 50岁以上

(8人)

现有住房面积与理想住房面积差异 差异很大,有2人升一档,6人升两档,2人保持不变 差异较大

69.23%选择升一档,26.92%选择保持,3.85%选择升2档 差异不大,有9人升一档,2人升两档,3人保持不变 差异不大,有10

人升一档,1人升两档,5人保持不变 差异较大,有2人升一档,3人降两档,3人保持不变

年 收 入 收入小于两万和两万到七万各占一半 收入小于两万者小于两万到七万 收入小于两万和两万到七万各占一半 收入小于两万者略少于两万到七万者,有3人在七万到12万 收入小于两万和两万到七万各占一半

对当前居住条件是否满意 满意2人,一般6人,不满意2人 满意30.77%

一般38.46%

不 满 意

30.77% 满意10人,一般4人,不满意0人 满意8人,一般6人,不满意2人 满意0人,一般6人,不满意2人

购房考虑因素(多选题) 均选择性价比 周边环境20

性价比28

配套设施22

交通便利20 交通便利8

性价比2

周边环境4 周边环境4

性价比6

配套设施2

交通便利2 绝大部分考虑周边环境

理想房价(每平方米) 选<20xx者和选

20xx-3000者各占一半 大部分选20xx-3000 大部分选20xx-3000 选<20xx者和选

20xx-3000者各占一半 大部分选20xx-3000

通过表中数据以及总数据可以得出:

1. 18岁以下的被调查者普遍有激情,对于自己的理想住房期望较高,而50岁以上则几乎没有期望甚至出现理想住房面积小于住房面积。

2. 家乡居民年收入普遍在7万以内。

3. 大部分居民对现有住房较为认可,18-30岁的被调查者对现有住房满意度较低。

4. 多数人在购房时较为看重性价比,18岁以下全部选择性价比,而50岁以上则更多考虑周边环境等因素。处在中年期的被调查者考虑因素较为广泛。由此可见不仅是住房条件,同时其周边的许多设施,包括衣食住行在改革开放的不断进程中越来越好,这些也都反作用于住房条件,使住房条件更趋完美。但是被调查者中有些认为住房面积变小了,然而通过对题目现有住房面积的比较,发现这个情况存在可能性不大,只是特性问题,于是认为该题目的设计仍有不合理之处。

5. 房屋私有率高达91.5%,大部分居民作为产权房持有者,只以租住或借住形式的家庭占8.5%的比例。

6. 能够承受的房价多在20xx元以内。

7. 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与过去相比生活设施更加齐全、绿化效果更好,而同时也认为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变淡,污染也更加严重。

8. 被调查者普变对房价的看法为较高且一直在上升,同时还有被调查者谈到贷款难、危房比例高、福利房减少、首付高等问题,同时表达希望房价不再升高或者有所下降以及希望政府强势介入的愿望。

9. 大部分调查者对于如何拥有自己理想住房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在工作上多多努力。同时数据显示50岁以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在围绕子女,一种是对自己的不看好,寄希望在孩子身上;另一种是依旧好好工作甚至多打零工为子女买房。也有一部分调查者的回答较为消极,如:向朋友借钱,顺其自然,节衣缩食等,当然这些也的确不失为一些方法。

2.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问题分析

1. 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被调查者对现有住房条件满意度不高。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大概有:一、本身买不起房,现有住房条件差成为他们的难题。二、有自己的住房,可是对住房条件不满意,存在“小、脏、乱”等较为典型的问题。

2. 通过调查发现家乡居民的年收入普遍在7万以内,这与当地持续增长的房价有所差距。再加上大部分居民家庭人口在3口以上,也就是说要基本满足一个家庭的住房需求,家庭住房面积最起码要70平方米,不算装潢费换算一下的话,就需要家里不吃不喝最起码5年以上,但是从数据显示,60%的住户的住房面积在70~130㎡,由此可见,买房更加困难。

3.虽然在调查中绝大部分人回答拥有一套住房,但是在通过与街坊邻居的洽谈得知,占房、倒房的情况依旧严重。

(2)对策建议

针对研究中所产生的系列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对策:

1.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引导广大市民建立正确科学的房屋观,建议避开高房价时期购房,对实际缺房户建议现阶段租房住,从而阶段性稀释和减少住房需求量,为稳定和降低房价做好基础性工作。

2.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引导广大市民建立正确科学的房屋观,建议避开高房价时期购房,对实际缺房户建议现阶段租房住,从而阶段性稀释和减少住房需求量,为稳定和降低房价做好基础性工作。

3.政府应该密切关注房子的年龄及质量,视情况而定进行翻修、补助等,从而增加居民对住房的满意度。

4.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很多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多套房,其投资目的就是将住房待价而沽、择时推出,以便从房价飞涨中分得一杯羹。政府一方面要切实地让房价回归理性状态,使投机行为无利可图或有利难图,并失去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对有房而又再次申购住房者的资格严加核查,使投机者无机可寻,矫正市场需求,进而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五、调查总结

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 篇5

我县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从1997年开始实行城镇低保工作,到2006年8月,全县现有2336户、3837人享受城镇低保,上述低保对象完全按照《赤城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救助,累计发放低保金802万元,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几年来,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把这项“民心工程”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目前,我县已经基本形成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运转有序的城镇低保工作机制。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

县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关系全县安定团结大局的大事来抓,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低保金全额到位,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为保证低保工作运行顺畅,落实到位,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由县民政局负责,部门配合,乡镇和社区具体操作、分工把关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目标明确,责任清楚的低保组织体系。社区定期召开低保工作会,了解辖区内低保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力求为低保户解决实际困难。政府领导重视,工作支持,为我县低保工作顺利、全面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以人为本,分类施保,缓解受保人员生活压力

为了缓解低保对象的生活压力,充分保证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县政府千方百计为低保户提供帮助,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各项相关政策。如对低保对象,农村电网低改费一律免费,并在子女入学、就医、电费等方面给予优惠。由于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工作开展得细致认真,基本能够满足低保对象的正常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对低保家庭的影响。

(三)克服困难,深入调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我县低保人员较少,其中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4050”人员,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和登记工作。为了全面摸清我县低保户的真实情况,为规范低保工作掌握可靠、详尽的第一手资料,低保工作人员不顾低保对象居住分散、情况复杂、不便沟通等困难,深入到每户低保申报家庭进行调查走访。对虽然没有申请,但生活确实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主动帮助其进行低保申请;对没有达到低保标准的申请人,认真耐心地做宣传、说服工作,取得理解,争取支持。低保人员对低保标准和相关政策都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对分管辖区内的情况了解细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病、重残、孤儿、孤老等重点照顾对象的低保金,都由低保干部送到家中。低保干部的工作在群众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是低保户对低保干部更是充分肯定,全县低保干部真正发挥了为弱势群体送温暖的纽带作用。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镇低保救助体系

县政府在开展低保工作中,注重创新,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低保工作制度,优化低保工作方式、方法,促进低保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县民政部门以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为主要手段,从规范低保户档案管理,建立全县低保信息化网络入手,完善和健全各项低保工作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严格按照低保户申报评议公示制度、低保资金管理使用制度、监督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和民政部门优质服务承诺标准等执行,较好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2004年以来,有307户,466人在享受了低保又后走出了低保。而有282户,407人成为新的低保对象。在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县的城镇低保救助体系正日益健全,功能正日益完善,低保工作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我县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为维护我县社会稳定、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 篇6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推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大量的城镇人口当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贫富参差不齐,特别是现阶段我市住房价格偏高,超出大多数居民购买能力,这样有一部分群众单靠市场解决不了住房问题,加快构建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解决民生问题,探索住房保障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由廉租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保障、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等制度组成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一、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把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列入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具体实施办法,并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 负责人为成员的“应城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住房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

1、初步形成了城区住房保障体系框架。2007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应城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应城政办发[2007]61号),《应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应城政办发[2008]80号)等政策文件,提出城区住房保障工作要以满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加快形成以廉租住房为重点,以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综合改造等为辅助的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体系。市房管局和民政局又联合出台了《应城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施细则》(应房产文[2009]3号)文件和《应城市中心城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实施细则》(应房产文[2009]4号),明确了住房保障工作的各项细则,落实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对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科学细致的安排。

2、城区保障住房需求情况。为全面掌握我市保障住房需求情况,我们一是对中心城区中低生活保障的无房户对象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联合市民政局、相关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社区居委会,采取发放调查表格、深入社区了解、逐户上门核查等方式,分两次对人均10平方米以下和13平方米以下两个层面上的城镇低收入家庭的户数、人员组成及住房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取得了详实的基础数据,建立了纸质和电子档案。二是针对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进行专项调查。采取电话预约、网络宣传、入户调查、随机采样、设立 调查咨询点等形式,从申请人的职业、家庭状况、收入情况、付款方式和建设选址、户型设计、建筑面积、公共配套等方面对我市三眼井社区、古城社区、工农路社区和九大、新都、自来水、啤酒厂、房产交易所等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问卷调查样本统计分析整理。三是完成了对全市城镇居民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和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的调查。据统计:我市最低收入家庭户有5100户,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有495户,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有1300户;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有1000户,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有2300户。在为深入开展住房保障各项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

3、“两房”建设的基本情况。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供应、统一售价的原则,2008年,在城南征地45亩,作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一期占地10亩,1.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小区内外配套建设阶段,即将竣工交付使用。竣工后,可提供经济适用住房141套,套型面积为84-90平方米之间。启动了二期1.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项目,目前已完成地面附着物补偿兑付到村工作,“三通一平”工作正抓紧实施。为保障住房建设资金及时到位,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住房保障投入的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对上申报项目,主动地争取国家住房保障资金。2008年争取中央财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531万元,争取廉租住房建设 补助资金1500万元。同时,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筹集资金848万元,分别投入城北膏矿1万平方米廉租房项目,长江办事处1600平方米廉租房项目,工农路5000平方米廉租房项目,春天名苑一期1.7平方米廉租房项目。为确保工程质量,我市保障住房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工程质量管理专班。明确了质量管理责任主体,落实质量责任管理追究制。坚持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工艺关,施工材料关“三关”,做到材料不送检合格不能用,施工工艺不到位无条件返工,隐蔽工程不签字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质量检查不合格坚决整治到位。

二、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保障住房建设成的最突出问题。政府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主体。我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前基本上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但目前,住房保障资金特别是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尚未完全按照“财政预算安排、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规定落实到位,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2、保障性住房建设协调机制不健全。我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体制和运行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完善。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统一 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尚未建立跨部门的住房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导致部门之间无法形成合力。二是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机制不完善。对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收入状况及住房需求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查,是开展住房保障各项工作的前提,但目前这些个人信息的搜集、核实和动态管理等还缺乏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体系和实施细则,给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分配和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3、低收入群众购买力和当前保障性住房销售价差距仍然很大。我市现有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住房保障政策在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方面,政策性比较强,实施细则制订也比较完善,从而对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收入标准,又达不到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目前住房保障政策还缺乏具体的保障措施,这部分所谓“夹心层”家庭既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也享受不到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住房困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此外,目前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面相对还是较少,保障住房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经济适用房的投放总量和城市低中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住房保障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进一步完善城区住房保障体系的构想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建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通 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市委市政府围绕“保民生”大局,提出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要求。笔者认为,加快构建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对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一要在深入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普查,全面掌握我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市住房保障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二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防止建房选址过偏和过于集中。三要采取新建、收购、改建、配建等多种方式,做到与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相结合,与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相结合,努力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供应量。四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严格执行《住房建筑规范》等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标准,优选规划设计方案,做到在较小的套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通过不间断的努力,以保证低收入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经济适用房,要想方设法,扩大住房保障履盖面,帮助社会“夹心层”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真正做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保障水平与财政能力之间的关系。经济适用住房是向城镇居民提供的较低价格的 住房,是以政府牺牲一部分财政收入来实现的,例如土地的划拨、地方财政免收土地出让金,小区以外城市配套由政府承担,一些行政性收费免收,经营性收费减半;廉租住房除了政府全额出资建设以外,要求以较低的租金出租,政府还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这些情况就要求把握好地方财政能力和保障水平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只讲财政能力不讲保障水平,又不能只讲保障水平、超出财政能力形成失衡。廉租住房建设的规模要与财政现有的支付能力、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公积金净增值收益等因素结合起来,作出科学的、长远的规划和安排。一是将保障住房建设资金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逐年递增。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保障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住房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10%,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比例。四是鼓励社会各界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筹措住房保障资金。五是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和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保障住房建设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广、涉及层面众多的系统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必须加强协作,依法、依规、依程序操作,才能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一要建立互动协作机制。市房管局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均应确定专门机构主管,落实工作人员主抓,市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配合协作,做到齐抓共管。二要建立联合审批机制。不断完善群众申报,社区街道初审,民政、房管、等部门联审,市住房保障办审批,张榜公示,社会监督的申报审批制度,严格“入口”关。对弄虚作假骗购经济适用住房和骗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要严肃查处;对工作不负责任、出具虚假证明的,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三要加强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随时了解和掌握住房保障家庭的收入和住房变化情况,做到能“进”“能”“出”。四要加强户籍管理。应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户籍改革政策,注意防止我市既没有住房又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以缓解住房保障工作的压力。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渠道筹集保障住房房源。在保障住房中,廉租住房房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水平。为切实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廉租住房保障方式,突出实物配租这一重点,采取“五个一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全力破解低收入群众住房难的问题。一是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一批廉租住房。二是在危旧直管公房改造建设一批廉租住房。三是集中新建一批廉租房。四是支持企业发展配建一批廉租住房。五是腾退直管公房提供一批廉租住房。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保障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舆论引导,让群众树立理性 的住房消费观念和行为,从而为住房保障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和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需要,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另一方面,衡量住房保障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认可,我市住房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坚持“问计于民”,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信息定期披露制度,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有关建设情况的定期报告和监督制度,让群众及时了解我市在住房保障方面制订出台的有关制度、政策以及有关工作进展的情况,提高各项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促进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

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 篇7

一、“房价收入比”国内研究现状

(一)“房价收入比”理论上的争议

1、定义。

对于它的定义,有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平均房价与每户居民的平均收入之比”;也有人认为是指“某一国家一套中等水平的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与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的年收入的比例关系”。然而,根据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所发布的《城市指标指南》,房价收入比是指居住单元的中等自由市场价格与中等家庭年收入之比。可见,在概念上“房价收入比”就是不统一的,因此在认识与实践运用中难免发生许多错误与混乱。

2、“4-6”合理区间的国际惯例。

对于通常所说的“房价收入比”4-6合理区间的国际惯例依然是不可靠的。据考察,最早提出“房价收入比”是1989年10月香港大学的专家伯纳德·李诺。他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在1.8~5.5:1之间,……在发展中国家,该数一般在4~6:1之间。当然也有例外。”随后,该句话由于被国际组织多次引用,变成权威。房价收入比的高低,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房地产市场、居民收入等问题的差异以及计算“房价收入比”时考虑因素的不同,其结果也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不能把它作为一个通用的评价指数。

3、我国特殊国情。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居民手中拥有旧房,这些购房群体往往是卖旧房买新房,因此,直接由新上市新房的价格得出的“房价收入比”是有所欠缺的。也正因为此,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衍生概念,如“新房房价收入比”、“旧房房价收入比”、“新旧房房价收入比”等。另外,也有人把“房价收入比”按照收入阶层、上市住房的新旧程度以及居民是否拥有自主住房细分为几种类别区别分析。

(二) 计算方法上的分歧

1、房价是市场均价还是中位价。

按照联合国人类住区(生境)中心所发布的《城市指标指南》的规定:“中等住房价格是指在售房者不是迫不得已而卖房的情况下,住房进入市场适当长的时期后的出售价格。……该地区内有50%住房的价格低于这种住房;有50%住房的价格高于这种住房。因此,在计算中等价住房价格时就应当包括该地区内的所有住房,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是正式还是不正式的。”这里的房价是指市场上各类住房的中位市场价格,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者计算时往往使用市场平均价格,究竟哪一种计算更为合适仍有待研究。

2、以多大面积作为一套住房的计算单位。

在联合国人类住区(生境)中心的《城市指标指南》中,规定以一套或一个居住单元作为计算单位,但并没有明确多大面积为一个居住单元,这主要是考虑到各国的具体情况。国内研究者以不同面积如50平方米、60平方米、70平方米等作为一个居住单元,自然会得出不同的房价收入比。还有的以现行人均居住面积,也有的以小康水平居住面积进行计算,再乘以平均家庭人数得出总的房价。

3、数据来源。

国际上通行的方法主要通过抽样获取样本数据,而国内主要从通过报表所形成的统计资料中获取数据,因而无论其精确性还是口径上在国际国内都有差异。

由此可见,房价收入比自身不论在理论还是计算方法、数据统计上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它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城镇居民对于住房的购买能力和承受能力,因而把它作为评价房价是否合理的指标是不够客观的。

二、如何评价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能力

衡量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能力的指数。通过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房地产市场经验,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特殊情况及居民住房实际状况,寻求一个能够较为合理地反映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能力的指标,从而达到客观评价房价合理性的目的。以下为可供我们借鉴的评价指数:

(一) 可支付性指数(HAI)。

可支付性指数是用来评价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目前,美国许多商业咨询机构都计算和公布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其中以NATIONALASSOCIATION OF REALTORS于1981年推出HAI指数最为著名,每月发布一次,实时反映居民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变化。

如果住房市场中处于中位数收入水平的家庭正好能够承受中位数房价的住房,则此时的HAI为100;如果该家庭只能承受更低价格的住房,则HAI小于100;大于100的指数说明该家庭能够承受价格更高的住房。根据中位数的定义,HAI指数有较为明确的比较标准:大于100的指数值说明住房市场中家庭的支付能力较好,反之则较差。

(二) 住房机会指数。

住房机会指数是指不同收入家庭买得起市场上在流通的住房的比例数。计算公式:住房机会指数=房价低于居民住宅负担能力的住宅流通数量/全部住宅流通数量。这一比例越高,代表居民购房选择机会越多。国外通常以中等收入的家庭负担能力为标准测算住房机会指数。合理的房价应该让中等收入家庭在市场上买得起超过50%以上的住房。

三、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能力评价进一步思考

总之,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房价收入比”指数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笔者认为,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能力的评价,可以从住房消费的角度来思考。众所周知,住房已成为占据我国居民消费的一大重点,那么对于普通居民的正常消费支出来说,住房所占的比例要以多少为一个合适的标准?比例过大,是不是可以说明房价过高;比例过小,是否可以反映出房价还有上升的余地?

在此,笔者希望能够提出一个关于“住房消费指数”的评价指数,它主要计算我国城镇普通居民的住房消费对全部消费所占的比例,并以一个适当合理的消费比例为标准,比较住房消费比例与这个参考比例值,从而反映出房价是否高出居民购买承受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房价是否合理。当然,笔者对于这个指数也只是限于初步的设想阶段,对于其中的许多具体细节问题,还没有更细致、更全面的研究。以下是笔者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 如何计算住房消费比例。

从宏观来看,住房消费比例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数据,以年为计算时间跨度,每年得出一个住房消费指数比较值进行评价。由于一次性购房消费行为具有较长的周期性,难以计算分析,以及目前居民按揭贷款购房方式的普遍性趋势,这里的住房消费主要是以居民一年中所支付的按揭房款为计算数据。而居民的全部消费就是指一年内各种日常消费的总额。

住房比例的参考标准较难以确定,采用多大的比例作为标准才能具有广泛的参考性并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呢?笔者认为,可以计算出中位数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比例,以此作为我国居民住房消费比例的参考。为满足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中位数家庭的住房消费比例也是每年计算一次。

(二) 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鉴于房价收入比采用市场均价所带来的数据不真实性,以及对于本文所提住房消费的特殊群体性,采用抽样调查获取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可靠性较强。

我市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调查报告 篇8

*****单位 2015年1月8日

*****单位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单位党委向各位领导来*****单位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单位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简介 *****单位成立于2013年6月25日。是在土地整合的形势背景下组建的新单位。由原**等单位的部分农业连队组成。规划面积26万

余亩.**单位现有分水权和土地权属的灌溉面积为18.86万亩,属**单位直接经营和管理的灌溉面积14.76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8.6万亩,林果种植面积3.2万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及荒地面积2.96万亩,**单位下辖8个生产片区、2个棉花加工厂、三所小学。目前共有13个基层党支部,党员118名。**单位总人口3000余人。

由于单位组建时间短,各项基础设施薄弱,按照兵、师城镇化建设“一年打基础、三年求发展、五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单位党委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建设理念,先规划后建设,项目跟着规划走,城镇建设突出特色、形成风格,推动*****单位城镇化跨越式发展,使绿园镇成为北二干片区现代文明的聚集地,成为维稳戍边的坚强堡垒。

二、城镇规划建设情况

*****单位城镇规划建设总体目标:打造一个**单位部,一个中心连队为目标。一个**单位部为绿园镇,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生态城镇,以“超前规划,发

房领导小组,制定了《解决低保特困家庭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低保困难家庭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明确了享受低保困难家庭户补贴标准及入住条件,并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建设,2014年我**单位解决低保困难家庭20户。

四、项目管理情况 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了项目领导组织机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的“四制”为基础的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认真落实“五方”质量安全责任,严把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从建筑材料、电气设备质量到安全防护措施等严格把关,做到无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项目资金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保质保量完成兵、师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

排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单位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目前已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200困难家庭生活和居住环境,我**单位成立了解决低保特困家庭保障性住

展为先”的建设理念,高起点规划,严标准建设,分阶段实施,核心户。

(三)农村安居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市办发[2014]41号文给我**单位下达计划,安居工程400户,**单位党委制定了《农村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农村安居工程管理办法》。400户安居工程已全部完成网上信息库录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

(四)2014年低保困难家庭住房解决情况

为改善低保

区计划分三年实施,委托北京中元设计院完成《*****单位城镇总体规划》,并于2014年3月通过第一师规划委员会评审通过。

一个中心连队为:北园社区,位于玉阿公路32公里处,依托七、八

生产片区,北二干轧花厂三个单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目前已建设628户廉租房(是塔水处移交项目),附属配套设施正在实施。

三、项目完成情况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根据**市办发[2014]38号文给我**单位下达计划,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1000户,2014年我**单位实际建设保障性住房1028户,49栋楼,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6亿元。按照*****单位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统筹建设,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小区”,目前工程主体已完工。

小区住宅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四层结构为主,从20多种户型中精选4种美观、经济、实用户型,以需求定房型,套用面积从50至120平方米不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住户的需求。建筑均为南北朝向、坡屋顶,住宅小区采取集中供暖,供电、供水全部采用刷卡式计费,绿化面积不低于36%,停车位按照户数1:1进行配置,给职工创造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舒适居住环境。

**单位党委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精心组织,高效推

进,多次召开办公会和现**单位会安排落实保障性住房中的重大事项和决策,一是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二是按照“早准备、早动手、早开工”的建设理念,完备前期手续,加快项目进度。三是从项目的规划、可研、初设到施工图设计、图纸审查、用地手续、招投标、报建、施工许可等各项建设程序手续齐全,四是落实信息公开,通过**单位广播站对保障性住房政策、建设情况、分配管理情况等进行了公开宣传,并在施工现**单位制作了标牌,公开建设信息。五是完成保障性住房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做到

一户一档,内容真实、准确。

(二)城镇棚户区改造情况

根据**市办发[2014]39号文给我**单位下达计划,棚户

我市农村公路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9

我市辖19个镇(乡),共有534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辖区面积1208平方公里。农村公路1340.133公里。县级公路134.701公里;乡级公路59条665.072公里;村级公路296条545.3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75.573,二级公路181.396公里,三级公里148.090公里,四级公路935.074公里。农村公路桥梁13093.3延米/286座,其中需要维修49座占桥梁总数17.1%。农村公路列养里程乡道776.7公里占总里程58%,村道351公里占总里程26.2%。随着农村公路建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手段,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建管体制,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支持,交通统筹,镇(乡)牵头,群众重视的农村公路建管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近几年取得的成绩

1、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路网日趋完善。

在XX年我市共新建二级以上农村公路60.5公里,完成总投资61500万元。投资29000万元建成***暨**特大桥一级路工程;投资22600万元新建西部****连接线***至**段35公里,完成5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全部路基工程;投资2800万元新建**公路**至**段路基工程;投资4500万元建成*****至***新建工程。我市公路网主骨架日趋完善。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职能不断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不断完善。19个镇乡中9个已组建农村公路管理所。这两年里农村公路管理所在农村公路养护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是建立农村公路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我局按照“镇(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建立并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上级补贴、企业赞助和其他资金多渠道共同组成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筹措机制。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由镇(乡)自行负责,对于农村公路的大、中、小修工程任务按照*政办〔XX〕82号文精神以奖代补形式下发。我局暂定农村公路养护(大、中、小修工程)补助资金标准为乡道每年每公里XX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

3、树立典型,促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

我市镇(乡)众多,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镇(乡)的养护情况也千差万别。在工作中根据各镇(乡)自身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树立典型,选择有代表性的乡村,摸索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养护管理模式。每个镇(乡)都要选出2——3个典型村,3——5条示范路,以点带面,涌现出大五里乡、杨各庄镇典型乡镇,并逐步在辖区范围内推广。

4、加强督导考核,提升农村公路管养工作。

为把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更便于操作实施,我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搞好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手段,逐步完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目标,健全考核内容。为此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从组织机构、养护标准与要求、路政管理、公路绿化、沿线设施、内业管理等六方面逐项考核,建立了周督导、月调度、季初评、年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住实效。

三、存在三点不足

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

按**市人民政府XX年82号文件要求,《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乡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由各镇(乡)政府负责,按近两年情况看,我市9个设有公路养护管理所的镇(乡)中每列入乡村公路管养费用超过10万元的仅有一两个,超过5万元的有四五个,就目前各镇(乡)的乡村公路里程来讲,这些养护资金是不能满足日常保洁和畅通需要的,所以有的镇(乡)就仅对重要的一条或两条路段进行养护,其余公路则处于“失养”状态。

2、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市至今已有9个镇(乡)设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2个镇(乡)挂靠在土地所,5个镇(乡)在城建办,2个镇(乡)成立了交通办公室或综合治理办公室。除了我局派驻一名技术人员外,各镇(乡)安排的专职养护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兼职的管理人员也多少不一,最多的达7人,最少的有1人。按养护规范要求,每个镇(乡)的农村公路折合二级路达50km以上时,就应设管理人员6人,按我市《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管理所人员不少于3人。同时,我局对镇(乡)公路日常养护检查力度和频率相对不足。

3、农村公路养护规范性尚有不足。

我市农村公路管理仍在粗放型管理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1)公路档案不齐全。包括简单的公路修建年限、公路标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验收接管手续等资料缺失。

(2)执行养护标准不统一。

我市在XX年82号文件中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标准,但在近两年实施过程中各镇(乡)执行养护标准不统一,包括路肩养护,清扫范围,沿路标志标牌设置,安全设施设置等。对桥涵检查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现阶段我市存在49座急需维修的桥梁,危桥数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桥涵管理尤显重要。

(3)公路大中小修的管理不到位。

按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意见》文件要求,农村公路大中小修计划在年初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按要求竣工后,由交通主管部门验收,按工程量核拨补助资金。现我市有的镇(乡)不能按时上报计划,延迟我局上报省市计划,使工程项目缺报或漏报。有的工程计划竣工后省补资金约占2/3部分已到位,但市县自筹的1/3部分没有着落。而且有些镇(乡)大中修工程未按程序进行严格控制,造成该修的未能及时修复,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4)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尚待提高

我市农村公路乡道660.072km,村道545.36km,总计1340.133km。各镇(乡)对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维护不足,时常有损坏公路设施、绿化树木、堆积杂物等现象,造成农村公路通而不畅。我站有路政管理人员7名,车辆一台。县道134.701km的路政管理工作尚勉强完成,相对于农村公路如此庞大的公路里程来说人员车辆配备严重不足。

四、几点建议

1、多方争取资金,由我局重点核拨养护工程(大、中、小修)补助款,各镇(乡)负责日常养护经费。

按省交通厅、财政厅的经费补助标准,乡道养护工程款按每公里每年3500元、村道养护工程款按每公里每年1000元,这些资金中有省补占约60%,市县补占约40%。此项资金全部到位后,我局设立专门帐户,确保专款专用,节余资金结转下使用,严禁挤占和挪用。我局可按年初计划核拨养护工程款补助,有利于缓解资金压力,有利于农村公路管养。

另一方面各镇(乡)政府仍应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对于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一方面来源于乡村自有资金,一方面还可来源于受益企业、个人资金捐助,还可试行多元化融资方式,实现公路养护资金的资本化运营。

2、进一步完善管养体制

在XX年,我市政府已发文明确了乡村公路建养主体是镇(乡)政府,在镇(乡)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所。到目前看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管理所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养护工程计划的上报与信息传达。同时受交通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按要求完成每年的计划验收、检查等工作。其次,各镇(乡)在我市政府迁政办{XX}82号文件的要求下,尽快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制度》,明确农村公路管养的职责与流程,明确每条路线养护责任者,可采取季节养护、村民养护、承包养护等多种方式。再有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建养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并采取考核的办法定期检查,督促各镇(乡)做好管养工作。

3、实现规范化管养

对全市农村公路实行档案化管理,包括该路的初期设计、施工、监理资料以及管养的技术档案,隶属关系,管养人员情况等,还包括桥涵检查资料、维护资料等镇(乡)都要详细建档。

在每年底都要对路网数据更新,加强连续性,数据共享,及时准确,为我市多争取农村公路补助资金。

对我市的农村公路养护标准进行广泛宣传与传达,使各镇(乡)都认识统一,然后逐步落实,并且在制定的定期检查中进行验收考核。对安全文明设施建设、对大中修养护工程的管理,都作为检查的重点,作为核拨工程补助的主要依据。由我局管养的农村公路全年好路率应在80%以上;由镇(乡)管养的农村公路全年好路率应在60%以上。农村公路的管养情况的优劣由交通局考核上报市政府,该项应列为市政府对镇(乡)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

4、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上一篇:村主任怎样写辞职报告下一篇:学校营养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