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精选6篇)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篇1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印花税管理,便利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7号,以下简称《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除证券交易外的印花税税源管理、税款征收、减免税和退税管理、风险管理等事项,其他管理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根据《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印花税征管质效,实现信息管税。

第四条 纳税人应当如实提供、妥善保存印花税应纳税凭证(以下简称“应纳税凭证”)等有关纳税资料,统一设置、登记和保管《印花税应纳税凭证登记簿》(以下简称《登记簿》),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应纳税凭证的书立、领受情况。应纳税凭证保存期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登记簿》的内容包括:应纳税凭证种类、应纳税凭证编号、凭证书立各方(或领受人)名称、书立(领受)时间、应纳税凭证金额、件数等。

第六条 各级地税机关可与银行、保险、工商、房地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建立定期信息交换制度,充分获取各类涉税信息,利用相关信息加强印花税税源管理,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实现相关信息共享,构建综合治税机制。

第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印花税政策,强化纳税辅导,及时解答纳税人关于印花税业务咨询,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

第八条 地税机关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确定凭证的应税税目和计税依据,依法征收印花税。

第九条 纳税人书立、领受或者使用《条例》列举的应纳税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时,即发生纳税义务,应分别按《条例》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对应的税目、税率,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

第十条 一份凭证应纳税额超过500元的,纳税人应采用税收缴款书、完税证明缴纳税款,并选择其中规定的一联粘贴在凭证上或者由主管地税机关在凭证上加注完税标记的方式代替贴花。

第十一条 同一种类应纳税凭证,需频繁贴花的,纳税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采用按期汇总申报缴纳印花税的方式,汇总申报缴纳的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采用按期汇总申报缴纳方式的,一年内不得改变。纳税人应按规定据实计算、缴纳印花税。

第十二条 主管地税机关可以根据《征管法》及《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赣地税发﹝2004﹞77号)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

第十三条 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由设区市地税局定期在所辖区域分行业对纳税人历年印花税的纳税情况,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应税凭证的书立、领受、启用情况等进行统计、测算,并将各行业印花税纳税状况及税负水平的评估结果报省局,省局综合各地的评估结果,确定对全省不同行业应纳税凭证的核定标准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纳税期限为一个月,税额较小的,纳税期限可为一个季度,具体由主管地税机关确定。纳税人应当自纳税期满之日起15日内,填写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的纳税申报表申报缴纳核定征收的印花税。

第十五条 纳税人对主管地税机关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或因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需要重新核定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证据,主管地税机关核实查证后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 主管地税机关核定征收印花税,应当向纳税人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并注明核定征收的方法和税款缴纳期限。

第十七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建立印花税基础资料库,内容包括分行业印花税纳税情况、分户纳税资料等, 并确定科学的印花税评估方法或模型,据此及时、合理地做好印花税征收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印花税征收管理的需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4号,以下简称《委托代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可委托银行、保险、工商、房地产管理等有关部门,代征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权利许可证照、产权转移书据、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的印花税。

第十九条 税务机关和受托代征人应严格按照《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违反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依照《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等相关规定做好印花税的减免税工作。

第二十一条 印花税实行减免税备案管理,减免税备案资料应当包括:

(一)纳税人减免税备案登记表;

(二)《登记簿》复印件;

(三)减免税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第二十二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财产行为税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开展印花税风险管理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印花税风险管理指标,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印花税管理的风险点进行识别、预警、监控,做好风险应对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通过将掌握的涉税信息与纳税人申报(报告)的征收信息、减免税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印花税风险点。

(一)将纳税人分税目已缴纳印花税的信息与其对应的营业账簿、权利和许可证照、应税合同的应纳税款进行比对,防范少缴该类账簿、证照、合同印花税的风险;

(二)将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与其核定的应纳税额进行比对,防范纳税人少缴印花税的风险。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篇2

一、转让定价方法立法上的新突破

(一) 明确转让定价方法遵循独立交易原则

各国政府为了保证国际收入和费用的分配调整的合理性, 就要制定既能被各国税务当局接受, 又能被跨国纳税人共同接受的交易定价原则, 这就是独立交易原则。可以说, 它是随着转让定价的立法、改革、实践和完善而逐步总结摸索出来的, 它已成为OECD、美国及其他国家转让定价方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10条对独立交易原则做了如下定义:“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 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办法》第21条明确规定企业发生关联交易以及税务机关审核、评估关联交易均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 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而《规程》第27条规定:“对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 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税收入或应纳税的所得额的,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管理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类型、性质及审计的结果, 并考虑相关因素, 选用相应的调整方法”。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规程》只是体现了独立交易原则的指导思想, 并没有明确提出该原则。

(二) 由单边的调整扩大到双边的调整

《规程》并未提到“转让定价方法”这一概念, 只是规定了主管税务机关针对不同交易类型的转让定价需要选用相应的调整方法以及在选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办法》单独一章规定了转让定价方法, 指出无论是关联企业在制定关联交易价格, 还是税务机关在审核、评估企业的关联交易价格时, 都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 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规程》只是单方面地从税务机关的角度来规定转让定价方法, 而《办法》不仅强调税务机关, 同时还强调企业在实践中要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

(三) 第一次系统描述可比性分析因素

由于独立交易原则的运用通常建立在对关联交易条件和非关联交易条件的比较基础上, 因此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必须进行可比性分析。它不仅决定了各种转让定价方法之间的优劣顺序, 还直接影响调整结果的可靠性。在我国有关转让定价方法的立法中, 《办法》第一次系统地描述了可比性分析因素的五个方面:交易资产或劳务特性、交易各方功能和风险、合同条款、经济环境、经营策略, 并分别对各个因素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四) 规定了各种转让定价方法应特别考察的因素

由于不同的转让定价方法对可比性因素的要求各不相同, 因此有必要列举出在使用每一种转让定价方法时应特别考察的相关因素。《办法》在每一种转让定价方法中都有列举出需要考察相应可比性分析因素的差异。例如, 可比非受控价格法的可比性分析应特别考察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在交易资产或劳务的特性、合同条款及经济环境上的差异;再销售价格法应特别考察功能风险及合同条款上的差异及影响毛利率的其他因素。《规程》只在可比非受控价格法中有提到采用该方法时应关注的可比性因素, 但只是从有形资产的购销或转让的角度进行说明, 而《办法》从有形资产的购销或转让、有形资产的使用、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融通资金、提供劳务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五) 关注可比性分析因素差异的合理调整

应用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可比性分析时, 必须考虑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实质性差异, 进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 在可比性分析时, 应根据不同的转让定价方法, 分析查找应特别考察的因素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并就该差异对价格或利润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这样才能使运用转让定价方法得出的结果更趋近于正常交易价格。与《规程》相比, 《办法》首次提出了对各种不同转让定价方法的可比性因素的差异进行合理调整。例如, 运用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时, 关联企业与非关联企业之间存在重大差异的, 应就差异对价格的影响进行合理调整;运用成本加成法时, 应就该差异对成本加成率的影响进行合理调整;运用交易净利润法时, 应就该差异对营业利润的影响进行合理调整。

(六) 忽略选用各种方法的先后顺序

《规程》规定在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和成本加成法3种调整方法均不能适用时, 可采用其他合理的替代方法进行调整, 如可比利润法、利润分配法、净利润法等。这意味着在转让定价方法的选用上有个先后顺序。

《办法》并没有对各种转让定价方法的使用进行选用顺序上的规定, 只是在解释各种转让定价方法时, 强调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之间存在重大差异, 应对该差异进行合理调整, 如果无法合理调整的, 应选择其他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

二、《办法》关于转让定价方法的立法缺陷

诚然, 尽管《办法》与《规程》相比在转让定价方法的立法上有较大的突破, 使企业和税务机关在实际操作时都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转让定价方法, 但与OEC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转让定价方法相比, 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转让定价方法的立法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从《办法》的内容来看, 特别纳税调整的对象包括以下四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融通资金、提供劳务, 但最主要的调整对象是有形资产。因此, 《办法》中有关转让定价方法的规定也大多针对有形资产, 对于无形资产和提供劳务的转让定价方法的规定只是笼统地将其与有形资产放在一起进行统一的纳税调整, 特别是对于提供劳务的转让定价方法几乎只字未提, 这不仅会导致关联企业在制定关联交易价格时无所适从, 更不能使税务机关很好地矫正由转让定价引起的国家税收分配所造成的扭曲。这种混合式的规定不仅是转让定价方法立法的最大缺陷, 更是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严重缺陷。

(二) 缺乏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方法的单独规定

由于无形资产的独占性、无可比性、不确定性等特点, 使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面临三个困难:估价上的拆分困难、寻找可比交易的困难及追溯调整的困难, 跨国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进行避税更加具有隐蔽性, 更不容易被所在国的税务当局发现。因此, 美国和OECD对无形资产定价方法均有做了单独的规定, 而《办法》第23条、第26条分别规定了可比非控制价格法和交易净利润法适用于无形资产的关联交易, 但这些规定是包含在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融通资金、提供劳务四种方式的转让定价方法的规定中。这种一揽子规定的做法显然不利于税务机关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方法的准确把握。

跨国企业经常以一次性支付使用费方式内部转让无形资产。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第482节第4部分就对以一次性支付使用费方式转让无形资产时如何确定正常交易价格做了详细规定, 还借助美国学者Ednaldo A.Silva建立的模型规定了如何确定有限期间和无形期间转让无形资产的正常交易价格。而我国目前的转让定价法律法规都没有对以一次性支付使用费方式转让无形资产的定价方法加以规定。

(三) 缺乏对提供劳务方式转让定价方法的单独规定

近年来, 我国设计集团内劳务的税务案例也越来越多, 利用关联企业间提供劳务方式转让定价的行为也越来越复杂。然而到目前为止, 不论是新《企业所得税法》还是《办法》, 对于有关转让定价中劳务税收管理的规定, 也都只是粗略规定了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提供劳务, 不按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收取和支付劳务费用的, 当地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类似劳务活动的正常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办法》第26条粗略地提到了交易净利润法适用于提供劳务方式的关联简易。提供劳务与其他三种特别纳税调整对象有着不同的特点, 将提供劳务的转让定价方法与其他三种特别纳税调整对象的转让定价方法混在一起规定, 显然也不是一个稳妥的办法。

(四) 缺少转让定价方法可借鉴的案例

转让定价方法的选用不仅关系到企业对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 更直接关系税务机关对调查企业调整应税收入或应税所得额的准确性。如果立法时能例举如何使用具体转让定价方法, 且选用的说明案例的条件能从简单到复杂、从现实情况一步步递进到现实的复杂因素, 将有利于税务机关更深刻地理解各种调整方法, 也有助于其在实践中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因此, 美国和OECD关于转让定价方法的解释说明文件中都大量介绍了转让定价方法的案例, 而《办法》恰恰缺少这一画龙点睛之笔。

摘要:《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办法》) 的出台, 是我国转让定价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表明了国家税务总局加强转让定价执法力度以及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决心。本文选取《办法》第四章《转让定价方法》进行研究, 将《办法》与2004年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 进行比较, 旨在说明《办法》在转让定价方法立法上的新突破。最后, 本文指出《办法》在转让定价方法立法上还存在的几点不足。

关键词:转让定价方法,独立交易原则,可比性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孟军, 黄碧波, 金健勇等.解读《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 (试行) 》[J].中国税务, 2009, (06) .

[2]陈捷.遵循独立交易原则、明确转让定价方法——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 (试行) 之“转让定价方法[”J].涉外税务, 2009, (05) .

[3]杨达.新企业所得税法转移定价税制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经济与法, 2010 (, 06) .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篇3

1、总 则

1.1目的:为了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保证质量工作有效运行,杜绝质量事故,消除质量通病。同时,为创优工程和创名牌工程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和调动全体员工创优质、创名牌工程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责、权、利”协调统一的项目管理模式。

1.2原则与要求 :

1.2.1项目质量控制应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的工作方法,并不断改进控制过程。

1.2.2项目质量活动的开展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质量标准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质量责任制及考核评价办法。项目经理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过程控制应由每一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

1.2.3项目质量控制必须实行“三检制”。隐蔽工程、指定部位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和经检验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1.2.4项目质量控制按下列程序实施:确定项目质量目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项目质量计划: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2、引用文件及适用范围

2.1山西建工集团总承包公司文件(晋建总承质发[2005]52号):《质量管理办法》、《工程质量奖罚办法》。

2.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配套规范。

2.4山西省优良工程核验评审办法

2.5 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分公司及各项目经理部的一切质量活动。

3、组织机构及人员要求

3.1分公司设质量科,负责本单位的质量管理、检查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选择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员配备应满足本单位质量工作的需要。

3.2项目部由分公司选择配备一名项目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技术、质量和质量体系管理工作,一、二级项目应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并报公司质量管理部备案。

3.3项目部质量员由分公司委派,对项目具体质量工作实施监督和检验。所选择的人员应符合相关岗位能力要求的规定。

4、职责与权限 4.1领导职责

4.1.1分公司经理为本单位质量第一责任人。

4.1.2分公司主任工程师对本单位工程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负技术管理职责,落实本单位质量目标,负责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策划、预控和最终控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1.3分公司生产副经理负责合理、有效地配置机械、工具、劳动力,搞好内外沟通,组织好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4.1.4项目工程师负责对本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技术管理、施工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把关的责任。

4.2 管理、监督职责

分公司质量科是分公司一级质量监督检查机构,负责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掌握日常质量动态、检查、指导各项目部搞好施工过程控制。

4.3职责

4.3.1分公司质量科职责 ⑴贯彻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的规范、规程,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质量工作计划,掌握施工及验收规范、验评标准的规定和测量方法。按有关标准、规范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行使质量否决权

⑵收集月份质量报表,并及时整理、汇总向上一级汇报。⑶负责分公司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贮存和保管。⑷参与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

⑸收集质量运行检查记录,整改情况的有关数据及信息,分析并及时传递。

⑹监督、指导项目搞好质量控制,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⑺审核项目的质量预控措施,参加项目部的样板验收,并做出评价;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收集相关信息,提出处理建议,监督处理的执行情况。

⑻对分公司质量记录的管理控制负主控责任,对分公司产品形成进行监控,确保与管理体系相一致。

⑼检查、验证项目轻微不合格处理方案的落实,协助主任工程师监督一般不合格品及严重不合格品的处置,组织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等表格,并报送相关资料。

⑽ 指导施工现场做好自检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向公司质量管理部汇报工作,有提出整改、停工、返工和惩罚权。

⑾ 检查、指导各项目部施工质量及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本单位质量动态分析会,通报质量信息。

4.3.2项目经理部的职责和权限 4.3.2.1项目经理质量职责: ⑴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工程质量全过程及质量结果负责。贯彻执行上级的质量工作计划和要求,负责组织编制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及职责分配表并组织实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⑵负责组织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含质量计划)、施工方案和相关作业指导书并按规定审批后组织实施。

⑶组织工程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对发生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上级部门,参与事故的调查整改工作。

⑷负责对分包队伍的使用、管理及评价工作,及时与顾客沟通并按照合同承诺全面实现质量目标。

⑸ 组织编制下列项目管理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办法、创优计划、消除质量通病措施、奖罚细则、项目质量检验计划、工程质量考评办法等。

4.3.2.2 项目工程师质量职责

⑴负责编制本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职责分配表,组织实施和监控。

⑵负责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含质量计划)、施工方案和相关作业指导书,并按规定审批后组织实施。对工程质量负有第一技术责任。

⑶负责实施对施工过程质量的监视和测量工作,收集和整理质量保证资料、质量管理资料和工程档案资料,做到及时有效。

⑷负责本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执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组织本工程中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⑸结合工程特点选择课题,开展本项目的QC小组质量攻关活动,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难题。

⑹负责参加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的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

⑺全面负责对本项目进行的内部审核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对审核后提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

⑻负责对本项目内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数据的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实施和验证并进行分析上报。

⑼负责项目全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组织过程创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组织分承包方落实质量计划,制定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

4.3.2.3 技术员质量职责

⑴负责本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和记录,建立文件清单。⑵负责本项目施工过程活动中所有会议记录的整理和保存。⑶负责本项目产品实施过程资料的收集、保管、信息传递、分析整理和归档工作。

⑷负责本项目外来文件及上级来文的记录,发放管理。

⑸参与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关键工序方案的编制。

⑹制定项目施工技术措施,组织实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协助项目工程师开展QC活动,并编写总结材料。

⑺负责项目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和管理,组织建立相应台帐。⑻负责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编制竣工图报分公司审查。4.3.2.4项目质量员质量职责:

⑴项目质量员是检验批或工序产品质量的验收把关人。负责本项目产品实现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工作,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⑵按照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方针、政策及现行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有关规章制度进行质量控制。

⑶负责检验批、分项工程检验及填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⑷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参加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参加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组织的检验批、分项工程的验收

⑸负责工序的过程监控,以及重点工序、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的质量复检工作。⑹对过程不合格品的出现,必要时有权责令停工,行使质量否决权。

⑺负责施工任务书的质量评定签认,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⑻对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格或不合格项,应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验证。

⑼ 对进场材料中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复查检测结果。⑽ 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对有偏差项目或存在的质量隐患及时发出 整改要求。

4.3.2.5项目施工员质量职责: ⑴项目施工员是检验批或工序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程和规定,遵守强制性条文,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对所管辖区域或专业工程的质量负直接责任。

⑵实施项目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关内容,抓好过程控制,做好质量记录。

⑶参与施工图纸的会审和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

⑷负责项目生产过程中人力、设备、机具、物资的合理调配、使用和管理。

⑸负责对项目部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测量等数据。

⑹负责为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数据,参与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⑺及时签发技术、安全交底,整理隐蔽验收资料,确保档案资料完整性。

⑻参加工程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的检查验收。⑼认真执行上级在检查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内容,并及时反馈信息。

⑽组织分承包方落实三检制,并收集资料。认真完成隐检和预检工作,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验收。加强与监理、业主联系,协同质检人员做好报验工作。

⑾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参与事故处理方案的落实实施 4.3.2.6项目试验(计量)员质量职责: ⑴建立本项目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执行分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和校准计划。

⑵对本项目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分类标识,并进行有效管理,对失准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有权停用。

⑶负责本项目产品实施过程的试验工作及材料的取样送检工作。⑷参与原材料进场验证,确保原材料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⑸及时填写相关质量记录,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⑹收集相关数据,提供有效信息及时向分公司试验室反馈。

5、权限

5.1文件批准权限

5.1.1分公司质量工作计划由分公司质量科编制,主任工程师审核,经理批准后执行。

5.1.2项目部编制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措施由项目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批准后执行。

5.2 质量否决权

5.2.1发现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分包工程质量有潜在的质量隐患,达不到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时,分公司质量科有权提出更换分包队伍建议,经主任工程师与生产副经理评议后执行。

5.2.2项目质量员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对操作人员可提出停工整顿、限期整改意见,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执行。

5.2.3针对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项目管理人员,质量科可建议撤(换)。

6、项目质量策划 6.1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项目质量保证计划依照总承包公司文件“晋建总承技发[2005]41号‘关于印发总承包公司《六项技术管理制度》和《试验管理办法》’的通知”第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编审制度”要求融入到施工组织设计中,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写。

6.1.1 项目质量保证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6.1.1.1编制依据 6.1.1.2工程概况 6.1.1.3质量目标 6.1.1.4组织机构

6.1.1.5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的系统描述

6.1.1.6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施工过程、服务、检验和试验程序等

6.1.1.7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及作业的指导书 6.1.1.8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 6.1.1.9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 6.1.2 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

6.1.2.1质量管理人员应按照分工控制质量计划的实施,并应按规定保存质量控制记录。

6.1.2.2当发生质量缺陷或事故时,必须分析原因、分清责任、进行整改。

6.1.3 项目质量计划的验证

6.1.3.1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具有资格的质量检查人员验证质量计划的实施效果。当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或隐患时,应提出解决措施。

6.1.3.2 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和质量问题,责任人应按规定承担责任,并应依据验证评价的结果进行处罚。

6.2项目质量控制 6.2.1项目质量管理基础资料 6.2.1.1 土建工程(1)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①、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②、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③、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④、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验收记录(2)质量控制资料 ①、工程测量、放线记录

②、原材料、构配件、出厂质量证明文件 ③、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检(试)验报告 ④、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⑤、施工记录(3)质量报表

①检验批质量验收统计表(每月20日前报回分公司质量科)②创优项目施工过程情况表(每月20日前报回分公司质量科)③项目基本情况登记表(新开工项目)6.2.2项目质量过程控制 6.2.2.1 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1)质量意识教育

项目经理部成立后,针对工程特点,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制定质量意识教育计划。通过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及分承包方单位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以确保项目创优计划的顺利实现。

(2)技术保障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经济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明确工程质量的关键控制工序与控制点,并贯彻到各级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中去,并监督检查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技术准备与技术交底

①项目经理部成立后,与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认真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确定施工重点难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质量保证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规范、修正。

②技术交底

工程开工前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针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关于重点重要部位的技术交底,使各级管理人员了解各阶段施工所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与应取得的质量效果,按照技术交底要求的操作方法与标准进行施工,保证达到合格的产品。技术交底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与较强的可操作性。没有进行技术交底不得进行施工。

(4)物资准备

①物资采购应通过正常渠道,对物资供应方由分公司建立供应商档案,从所供物资的质量、性能、价格等多方位进行考核。

②物资进入现场后,应由项目材料组会同技术组、施工组对进场物资进行检验,需取样送检的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的情况下取样。

③进场检验合格的物资,由材料组进行标识。

④所有标识的标牌、标签、卡片等均应由专人负责使用保管,所用标识物应根据标识类别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规格,颜色、字体等应有统一要求。

(5)质量保证体系准备

参加项目施工的各分承包方应视其能力大小建立与项目经理部对接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项目经理部应定期检查运行情况,并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

6.2.2.2过程控制

(1)实行“样板引路”制 分项工程施工前,各劳务方均应做出样板,由项目经理部、分公司质量科及业主、监理单位代表共同检查验收,确认样板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并在“样板记录表”上签署意见认可后,方可进行施工。对创优项目的分项工程有必要请公司质量部参加验收确认。新材料、新工艺、或特殊做法需经设计单位参加验收并认可。

(2)实行三检制 ①、班组自检

a、贯彻“谁施工、谁负责质量”的原则,不合格工序不准转入下道工序。

b、分项工程完工后,由班组长组织自检员和相关的操作工人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工长报告。

②、专检:在自检的基础上,质检员要做好工序跟踪控制的专职检查,并及时做好记录,对查出的问题,按不合格品的处置建议,下达整改通知单,通知作业人员限期整改。

③、交接检:施工中要开展“三工序”活动,做好工序间的交接检查。

a、基层施工队之间或各专业之间的工序交接,由生产负责人或主工长组织,有关工长和专业质检员参加进行中间交接。

b、各基层单位之间的工序交接,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生产负责人组织,质检负责人、技术队长和有关工长参加进行中间交接检查验收,并办理中间交接手续。

c、土建与安装间的工序交接,由项目经理组织交接,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专业质检员和有关工长参加,进行中间交接验收。

d、经自检、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工序交接,经交接检查确认合格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需监理工程师确认的项目,经确认签字后方可转序。④、检查记录的填写 a、预检记录由工长负责填写

b、自检记录由班组长、自检员负责填写

c、交接检记录交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填写,接方复核签字确认。(3)建立质量例会制度

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施工进度的不同,定期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质量例会(质量动态分析会),每月至少一次,分析、通报工程质量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并在会后予以贯彻执行。每次会议都应做好会议纪要,分发与会者与相关部门,作为下次例会检查执行情况的依据。

6.2.2.3工程质量的事中控制

①每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操作者按照施工规范、验评标准以及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检查。

②班组自检员要对操作者自检后的工作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③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班组长组织内部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质检员要对班组的检查记录和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抽查,确认记录和工程实物质量的真实性。

质检员要根据现场抽查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对查出的问题,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建议,填写整改通知单,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限期整改。

④隐蔽工程完工,并检查合格后,由工长填写隐蔽工程质量检查记录,报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隐蔽。

⑤ 分项工程完工后,由工长预检,质检员进行抽查,并做好抽查记录。

⑥ 质检员要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检查。6.2.3产品实现 6.2.3.1工序质量控制 ⑴确定关键部位及质量控制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证,并于过程中重点检查施工方法,施工工序是否严格按要求执行。

⑵认真执行“三工序”管理,确保每道工序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⑶认真及时做好施工试验和材料的检验,确保每道工序顺利进行。

⑷对特殊过程的控制,除应执行一般过程控制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业的作业指导书,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⑸工程变更应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程序,经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实 施。

6.2.3.2隐检

⑴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先检查、后隐蔽”的原则。

⑵工程项目在隐蔽前,施工班组必须自检合格,专业质检员、工长检查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技术队长签字认定,并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隐蔽。

⑶隐蔽工程未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检查验收而隐蔽,则按质量事故处理。

⑷隐蔽工程记录要及时填写,不可后补,不得随意涂改。6.2.3.3工程预验收

⑴工程竣工前收尾阶段应进行工程质量预验收。

⑵工程预验收要有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参加,确认合格,四方代表签字后,由建设单位报验。

⑶预验收的结论应详细、确切,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⑷预验收由质量组组织,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责任工程师组织有关专业质检员和施工单位参加,验收不合格或存在问题的不得报请政府监督部门核验。

6.2.3.4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⑴检验批的质量验收:班组自检合格,工长检查验收,专职质量员核定质量等级,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⑵分项工程的验收:班组自检合格,工长分层、分段、分系统预检全部合格,由工长填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项目专业质检员核定质量等级,并送交监理、建设单位核验。

⑶基础、主体分部工程结构验收

基础、主体分部工程施工完毕后,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先行预检。预检合格后向分公司质量科、技术科提出申请并准备好验收资料。分公司各相关部门对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认可后,将相关资料报送公司质量管理部和技术管理部复查,认可后,通知项目向业主提出验收申请,并邀请业主、设计、监理、•公司四方参加验收,在工程验收记录表上签署意见并签字。除基础、主体以外的其它分部工程可以由分公司质量科核验。

⑷单位工程施工质量竣工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由项目经理部质检负责人填写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技术负责人填报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公司总工程师组织质量管理部、技术管理部进行评定,并核定等级。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6.2.4成品保护

6.2.4.1项目经理部应建立成品保护组织体系,明确各分承办方负有的责任,科学、合理、周密的安排生产计划,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对成品的破坏。

6.2.4.2与分承包方签订合同时,应在条款中明确分承包方在成品保护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6.2.4.3加强安全保护工作,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

7、质量事故的调查及处理 7.1定义 7.1.1一般质量事故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⑴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 ⑵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的。7.1.2严重质量事故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⑴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⑵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⑶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7.1.3重大质量事故

--超出以上条目所列项目者为重大质量事故。7.2调查与处理

7.2.1质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公司质量管理部报告,依照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部门汇报。

7.2.2如发生一般性质量事故,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组织工长、质检员及分承包方负责人,对质量事故的经过、原因及责任者调查清楚,提出处理事故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报公司总工程师、质量管理部批复后责成分承包方执行,并将调查结果与处理情况上报公司主管领导、质量管理部。

7.2.3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公司总工程师及质量管理部,并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牵头成立调查小组,组织设计、监理、业主共同对事故的经过、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并经项目经理签字后上报公司总工程师及质量管理部。

8、工程质量统计与分析

参照程序文件数据分析要求,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现场质量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制订质量改进措施,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由工长负责组织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由项目质量员负责跟踪检查实施结果。

8.1项目经理部将上述统计分析情况及质量改进措施报分公司质量科备案。

8.2各种附表目录及说明。

9、项目质量奖惩

9.1目的:保证工程质量,强化质量意识,控制分项工程施工质量。

9.2依据:

9.2.1施工规范、施工工艺标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设计图纸、洽商记录。

9.2.2项目经理部质量计划书中的质量目标及相关内容。9.2.3分承包方条款中对质量等级的要求及质量目标考核的相关规定。

9.3方式:

9.3.1奖励:分承包方对进场物资管理认真严格执行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到位,工程质量满足项目质量计划书要求。按所定合同条款中的奖励额度,给予奖励。

9.3.2处罚:有以下行为者,予以经济处罚,并列入分承包方单位考核档案。

9.3.2.1分部分项质量达不到预定目标,工程质量低劣,造成不良影响者;

9.3.2.2分承包方对总包单位、监理单位下达的整改通知未及时整改达两次以上者;

9.3.2.3使用不合格材料,对进场材料不及时进行复试即使用,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者; 9.3.2.4不严格执行三检制,操作过程失控者; 9.3.2.5关键工序,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无证作业者;

9.3.2.6不按图纸、施工技术方案即擅自组织施工,造成不良后果者;

9.3.2.7成品保护措施不力,造成破坏者; 9.3.2.8 施工技术资料填制不及时,弄虚作假者。

10、持续改进 10.1纠正措施

10.1.1项目经理部应严格控制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和不合格过程。

10.1.2当出现不合格时,首先要做好记录。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工长、质检员分析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对不合格进行评审,并报分公司质量科备案。

10.1.3及时制定与之对应的纠正措施,消除存在的不合格因素,防止不合格的再度发生。

10.2预防措施

10.2.1坚持“预防为主”的质量方针,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10.2.2要求项目专业工长在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质量交底,以防止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出现的随意性质量问题的发生。

10.2.3在编制专业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时,要求必须有质量要求和保证措施,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10.2.4通过质检员的现场检查,在一定时期内要分析施工生产中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因素。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11、工程创优

对合同要求及公司确定为创优的项目要进行创优策划,工程开工前按对业主的承诺及合同目标制订可行的创优计划。严格过程控制精品,以过程精品保证最终单位工程精品。随工程进度,摄制工程录像。工程录像要反映重点重要部位、特殊工艺、设备安装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真实应用状况。同时要收集整理工程照片(不同施工阶段、不同部位及特殊部位)。

创优总结:总结创优的管理经验,新技术的应用,创优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

四分公司质量创优奖罚办法

1、总则

1.1收取基金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员工创优良工程、创精品工程的积极性,建设满意工程,强化过程控制,追求更高目标,保持技术领先,积累业绩,扎稳市场。落实“项目质量管理及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强化分公司质量管理,有效促进工程项目的创优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2、基金来源

创优基金的收取采取“取之于项目,用之于项目”的原则,分公司所属项目除联营项目外,其它不论采用何种经营方式的项目均参与创优基金的收取。

基金的收取比例:

⑴ 工程合同造价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收取合同造价的0.5%。

⑵ 工程合同造价1000-2000万元(含1000万元)收取合同造价的0.75%。

⑶ 工程合同造价500-1000万元(含500万元)收取合同造价的1%。

⑷ 工程合同造价500万元以下收取合同造价的2%。⑸ 实行费率招标的项目,以标后预算为依据参照上述(1)-(4)条执行。

3、基金的计提

分公司对各项目所收取的创优基金,由分公司从各项目上交的管理费中按第二条规定的比例计提。

4、基金的管理

各项目上交的创优基金,统一上交到分公司财务科,存入专项帐户,实行专款专用,逐年滚动。

5、创优依据、标准

5.1 施工规范、施工工艺标准、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设计图纸、洽商记录。

5.2 项目经理部质量创优计划书中的质量目标及相关内容。5.3 工程承包合同条款中对质量等级的要求及质量目标考核的相关规定。

5.4 外省工程执行工程所在地的优良标准。5.5本省内工程执行工程所在地的优良标准。

5.6 太原市创优工程执行太原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文件,并建监字[2003]24号“关于太原地区建筑工程优良质量标准(70条)的通知”。

5.7达到集团公司内部优良标准

5.8 “汾水杯”评选办法执行“山西省建筑工程汾水杯质量奖评审办法”

6、工程创优申报程序

6.1 创优策划:工程开工前按对业主的承诺及合同目标制订可行的创优计划。

6.2随工程进度,摄制工程录像。工程录像要反映重点重要部位、特殊工艺、设备安装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真实应用状况。同时要收集整理工程照片(不同施工阶段、不同部位及特殊部位)。

6.3 创优项目必须履行验收程序,经分公司质量科核验后方能报集团公司质量管理部参评本集团优质样板工程。

6.4 创优工程必须是当年竣工工程,必须在当年12月30日前提请核验集团公司优质样板工程。

6.5 创优总结,总结创优的管理经验,新技术的应用,创优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

7、基金返还及优质工程的奖励标准 7.1合格工程:

工程承包合同质量等级明确为合格的工程,且工程质量最终为合格的工程,创优基金不予返还,逐年滚动。

7.2优质工程的奖励标准

7.2.1对优质工程除按总承包公司文件“晋建总承质发[2005]52号文‘山西建工集团总承包公司工程质量奖罚办法〈试行〉’”相应的奖励措施执行外,分公司对优质工程按如下规定另行奖励。

⑴获建筑业鲁班奖工程的项目奖励6元/m2。⑵获“汾水杯”优质工程的项目奖励5元/m2。⑶获省级优良工程的项目奖励2.5元/m2。

⑷获市(地)级优良工程及结构“迎泽杯”的项目奖1.5元/m2。⑸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及总公司、市级优质工程奖参建奖的项目按照项目规模大小,社会影响程度,以及项目运作成效由公司适度奖励。

7.2.2同一项工程获若干奖项,以所获最高奖项为准给予奖励。7.2.3对合同中只承诺合格目标而最终获得市(地)级以上优良工程的项目,比照相应的标准给予奖励。

8、奖励时间、对象和程序 8.1、奖励时间:

获鲁班奖、省级优良工程奖、总公司及市(地)级优质工程奖的项目,在接到评定书后的工程质量工作会上进行奖励兑现。

8.2、奖励对象:

获奖工程项目中,主要是对在工程质量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及主要负责施工质量的管理人员、质检人员以及为工程质量创优做出成绩的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

8.3、奖励程序:

质量科负责奖励工作的具体实施,根据本规定所列的奖励项目及金额,质量科以书面形式向分公司申报,分公司主任工程师、财务科长及经理审批。并由财务科发给各受奖项目经理部,各受奖项目经理部把奖金发放后,应将发放明细表报财务科和质量科各一份备查。

9、处罚标准

9.1验收达到合格,未实现项目承包责任书确定的质量目标,创优基金不予返还,不奖不罚。

9.2其余执行总承包公司文件“晋建总承质发[2005]52号文‘山西建工集团总承包公司工程质量奖罚办法〈试行〉’”3.6.2、3.6.3、3.6.4、3.6.5、3.6.6等条款。

9.3处罚权限:

9.3.1项目质量员具有对劳务队500元以下,对个人100元以下的罚款处理权。

9.3.2分公司质量科具有对项目5000元以下,对个人500元以下的罚款处理权。

9.4罚款程序及罚金的管理

9.4.1分公司对被罚款单位和个人的罚款,由质量科出具罚款通知单,写明项目、内容、罚款金额,一式三份,被罚单位、分公司财务科、质量科各一份。

9.4.2被罚对象包括分公司所属项目经理部、分包单位和个人,对分包单位和个人罚款由使用单位负责催交。

9.4.3被罚单位和个人,应在开出罚款通知单五日内,将罚金如数上交分公司财务科。

9.4.4分公司质量科对下属单位和个人所处的罚款,由分公司财务科单独立帐,使用权归分公司质量科,使用时由质量科申请,主任工程师审批。

9.4.5借故拖延交纳罚金的单位和个人,拖延两天增罚10%,依次类推,并在当月或下月的任务书结算、工资中扣除。

10、本规定适用于分公司及所属各项目

11、本规定自二OO五年十月一日起实行。本规定由分公司质量科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篇4

建设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7-5-11 11:55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号:文政办发〔2007〕38号

发布日期:2007-5-11 执行日期:2007-5-11

各县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考核办法(试行)》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五月十一日

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工期和质量,根据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云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云南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试行)》和《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要求,结合文山实际,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造价、确保质量,实事求是、加快发展”的原则,按照等级多标准、路面多样化、筹资多渠道的要求,做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广大农村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文山州境内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包括列入正常计划的农村

公路建设及通畅、通达项目。

(一)正常计划项目是由省交通厅或省公路局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省级其他

部门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二)通畅工程是按照一乡一路的原则,解决从县到乡公路路面硬化的建设工程,包括铺筑沥青路面、水泥路面或混凝土整齐块体弹石路面。

(三)通达工程是按照一村一路的原则,主要解决乡镇到建制村没有路或路线等级达不

到标准的问题。

第四条 从事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设业主,以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均需按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实施好农村公路建设,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章 建设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州人民政府成立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州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各县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六条 州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职责:

(一)审核、上报省管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二)审批核准里程在50公里以下通达工程的工可编制、施工图设计、施工许可证。

(三)负责全州重要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职责:

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一般农村公路的检查、验收等工作。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八条 各县必须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州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项目,未经上

级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计划。

第九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小、里程短、技术相对简单,属政府应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实施中应简化审批程序,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第十条 通达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管理。

(一)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与审批。各县按当年的建议计划项目以捆绑打包的形式,直接编制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报州交通局进行审批。

(二)施工图设计编制与审批。通达工程按照一路一图的要求进行测设,可按照简易设计进行,但必须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设计由州交通局进行审批,未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

计文件不得使用。

第十一条 设计文件经审批后,原则上不得变更或降低技术标准,确需变更的应按有关

规定办理变更设计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招投标原则上执行《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交通部(2006)年第7号令),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可以直接发包给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按照要求需要进行招投标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进行。

第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原则上由各县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报建并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通达项目的检查、指导、验收等工作,州交通局随机

进行抽检。

第十五条 按照项目法人负责制度要求,通达工程按照计划捆绑报建,由项目法人负总责,每个项目(一条公路)需指定专人负责,责任必须到人。

第十六条 通达工程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管理。在每个通达工程项目的起点设立公示牌,公示牌主要内容:工程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额、从业单位、联系人、质量监督人员、监督电话、通讯地址。

第四章 技术管理

第十七条 农村公路设计原则上必须执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但地形复杂、工程艰巨、投资大的受限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执行《云南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但设计编制中必须说明原因。

第十八条 农村公路要建立技术责任制度,明确项目或地段的技术负责人,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以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各县交通局要加强公路技术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培训技术人员,建立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使技术人员有职、有责、有权。

第十九条 通达工程建设应该结合工程实际,遵循“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线等级,完善防排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的总体要求,实施中坚持“适当提高标准,适度理清线形”的建设原则。路基最小宽度原则上不得低于4.5米。

第五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条 实施招标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建立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追究制。接受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指导,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依法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对监督工程质量负总责。

第二十一条 通达工程监理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县为单位组建一个或几

个监理组进行监理。

第二十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

行)》。

第六章 工程验收

第二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由省、州、县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第二十四条 农村公路具备验收条件的项目,交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

第二十五条 农村公路交竣工验收的资料编制。

(一)通畅工程按照交通部交竣工验收资料编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通达工程竣工资料编制可适当简化,以图表方式进行编制,但构造物工程必须有

相应的质量保证资料。

(三)工程决算和竣工审计资料要完善。

第二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放交通。

第七章 安全及廉政

第二十七条 农村公路建设要以人为本,项目业主必须按照管理生产必须抓安全的原则,所有项目都要和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安全保障措施,落

实安全技术措施和经费。

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应对工程安全负责,工程实施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

第二十九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必须按有关要求实行“双合同制”,项目业主需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廉政合同》,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条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廉洁自律的规定和要求,在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严禁商业贿赂等各种不廉洁行为。

第八章 资金、统计管理

第三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应严格按照资金管理要求,特别是国债和中央车购税安排的专项资金,按规定必须设立专户专款专用,直接用于工程,严禁挤占、挪用和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并随时接受上级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

第三十二条 通达工程完工后,每个项目必须进行单独结算。检查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第三十三条 上级拨款到帐后,建设单位要按工程进度及合同规定尽快核拨到施工单位,不得滞留和拖延。

第三十四条 各县交通局要加强工程统计工作,每月20日前将统计进度情况报州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工作按时上报与否,将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由州交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从发文之日起执行。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考核办法(试行)

2007-5-11 11:55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7-5-11 执行日期:2007-5-11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全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根据《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由州交通局成立督查组,负责对各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综合考核。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检查组每个季度对各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第三条 季度检查、考核内容为三个方面: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按100分制进行考核。其中:工程管理30分;工程质量40分;工程进度、统计30分。

第四条 检查考核依据

检查考核的主要依据:《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五条 考核内容

(一)工程建设管理(30分)

1.组织机构(4分)

管理机构设置合理(1分);管理人员符合要求(1分);建立中心实验室(1分);

中心实验室经州质监站认证(1分)。

2.建设程序(5分)

项目法人已审批;工可、施工图设计已批复;招投标工作已完成;施工、监理、廉政、安全生产合同已签订;质监申请已批复;施工许可已核准;重大设计变更手续齐全。以上要

求缺一项扣一分,扣完为止。

3.资金管理(5分)

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2分);对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存储(2分);专项资金未用作

非直接工程以外费用(1分)。

4.工程项目公示牌设置(3分)

公示牌主要内容:工程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额、从业单位、联系人、质量监督人

员、监督电话、通讯地址。

5.安全生产(4分)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规范清晰;施工保通路段有专人指挥交通并有必要的安全措施;材料堆放整齐;作业层次清晰;机械设备摆放有序;火工材料的管理、领用制度建立。以上要求

缺一项扣一分,扣完为止。

6.工程资料(4分)

组织工程实施的有关单位,按照《文山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收集、整理工程资料并及时归档。收集、整理的工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检查组根据检查

情况酌情扣分。

7.廉政建设(5分)

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廉洁自律的规定和要求;与施工单位签订廉政合同;严禁商业贿赂等各种不廉洁行为。检查组根据检查情况酌情扣分。

(二)工程质量(40分)

施工单位要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加强施工中的自检、互检和工序交接验收工作,把好施

工质量责任关。

1.工程建设标准的执行。按照批复的施工图设计和现行技术标准,州交通局每个季度组织检查,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抽检。全部达标得25分,超过10%的抽检数不合标准的为0分,其余按照内插法确定。抽查的重点为:

通畅工程:根据工程进度不同时段,按照路面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通达工程:项目起止点是否与计划一致;大于6%的纵坡,小于15米的平曲线半径,路基宽度,错车道设置,里程数情况。

2.构造物的实体质量(10分)。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根据检查项目评

定。

3.工程外观质量(5分)。由检查组现场检查评定。

工程质量得分=(∑各项目质量得分×该项目的里程)÷∑检查项目里程

(三)工程进度、统计(30分)

1.按照州交通局下达的计划,各县根据计划进行分解,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报州交通局,检查组对照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并根据完成情况量化考核(25分)。

2.工程报表(5分)。各县交通局按照规定的时限上报工程进度报表,上报内容必须真实。不按规定时限上报或内容失真的每次扣2分,扣完为止。

第六条 年终对各县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按照季度检查考核得分平均后的60%作为考核的基础分;年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考核,总分100分,未完成一个项目扣5分,扣完为止,将计划执行情况得分的40%作为计划完成情况得分;基础分+计划完成情况得分为各县最终得分。

第七条 奖励

完成计划,年终评分为前3名的县,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

全面完成通达工程计划,按照实际完成数,每公里奖励100元。

年终评分为第一名的奖励3万元;第二名奖励2万元;第三名奖励1万元。

全州建设计划完成60%以上,按实际完成数,每公里奖励州交通局50元,建设计划完成比例每提高5个百分点,均公里奖励随之提高10元。

第八条 处罚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除不能参加评比外,还要进行通报批评,每项处罚1万元。

(一)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二)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重大设计变更未按照规定报批;

(四)经查实有违反廉政建设的行为。

未能按照计划完成的通达工程项目,每个项目处罚1万元,并扣减下计划。全州建设计划未完成60%以上,每差1个百分点,罚州交通局1000元。

第九条 附则

本《办法》重点考核通达工程,其它农村公路可参照执行。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篇5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背景

1.卡斯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概况

卡斯镇位于昌宁县西部,东南与鸡飞乡接壤,西与施甸县、隆阳区毗邻,北与柯街镇隔河相望,距县城47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44平方公里,共辖11个村182个村民小组,镇内居住着汉、傣、彝、布朗等多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10%。有耕地面积48000亩,最高海拔2780cm,最低海拔930cm,相对高度差1850cm,境内山多坝少,山区面积占75%,有热、温、寒气侯垂直分布。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38148人,其中农业人口36941人。成立了卡斯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工作人员2人。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380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为34264人,人口参合率96.2%。收缴新农合基金342640.00元,基金由镇财政所统一上划县新农合银行帐户。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概况

2003年我国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按照远景 规划,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农合制度。

第二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办法》、《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启动2007年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筹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提高我镇农民的健康水平,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中央确定的到2010年全国农村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由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农民个人少量筹资,遵循互助共济、共同受益的原则而建立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第四条 卡斯镇举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遵循的原则是政府组织、资助、引导;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不断完善,稳步发展;谁投资,谁受益。

第二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 ”)对象及其权利、义务

第五条 我镇辖区内所有农村户口人员都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上以户为单位参加,做到户不漏人。

第六条 参合人员的义务:

1.按规定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

2.遵守和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办法、细则及规定;

3.配合医疗保健机构做好医疗保健工作,重视自身健康;

4.妥善保管好《昌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及看病时所发生的凭证;

5.检举破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行为和冒名顶替等不良行为;

6.参合农民就医或住院时必须出示《昌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户口册》,并配合指定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做好相关材料的登记、统计和核对工作。

第七条 参合人员的权利:

1.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服务;

2.就医时有权享受按规定报销一定比例的医药费; 3.有权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 4.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5.对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

第三章 机构建设及职责

第八条

镇人民政府分别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简称合管委)。对新农合工作进行领导和监督。

第九条

机构职责

(一)镇合管委及合管办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县的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的政策、规定;

2.如实填报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报表; 3.掌握并按时上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情况; 4.负责辖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日常工作管理、基金筹集、医疗费用的核销等有关事宜;

5.接受县合管办及各乡镇合管委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成员单位职责

发改计划部门(由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对医疗、药品价格实施监督检查。

各村委会:做好新农合宣传动员工作,摸清全村各村民小组的参合人数,完成该村的参合率,负责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缴,填写和发放医疗证。

财政部门: 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做好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与县财政局协调,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民政部门:负责帮助解决农村特困户参合困难,使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同时结合扶贫开发,倡导和支持贫困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审计部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农业部门:配合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和基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容目标体系。

教育部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和要求农村户口的教师配偶及其家属带头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计生部门:结合“奖、优、免、补”政策,动员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纪检、监察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管理、基金使用情况向县合管委报告。

宣传部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做好正确的舆论宣传政策导向。

卫生部门:

(1)培训管理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2)对经办机构执行政策规定和管理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3)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规章制度和医疗服务提供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规范服务,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4)及时研究分析和解决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5)按规定收集、汇总、统计、分析合作医疗信息并及时上报;

(6)定期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汇报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等。

(三)各级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积极协助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第四章 资金的筹集与分配

第十条

建立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第十一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当年筹资,下一年享受服务的政策。参合人员要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交纳下一 年的参合费。未参合人员不得在中途参加。参合人员不得在中途退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十二条 筹资水平

参合农民每人每年交纳10元;省级按每个参合农民补助20元;中央按每个参合农民补助20 元;形成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第十三条 合作医疗统筹资金的分配

1.门诊统筹基金:按县人民政府2006[141]号文件执行。

2.住院补偿基金:按县人民政府2006[141]号文件执行。

第五章 资金财务管理及监督

第十四条 基金的监督实行民主监督、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资金管理

(一)资金管理原则。合作医疗基金作为一种专用基金,其管理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专户储存”的原则。参合农民当年的积余资金不得用于充抵下年个人应缴纳的基金数,也不得把账户资金重新发放到个人;每次报销的医药费由指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或管理机构在《合作医疗证》上注明。

(二)每年由镇政府组织筹集合作医疗个人基金后,统一存入县财政专户(含中央、省及社会资助资金)。

(三)合管办根据资金使用情况,按月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报请县财政批准后,划拨补偿资金。做到财政“管钱不管帐”,合管办“管帐不管钱”。

第六章

就诊、补偿方法及报销程序

第十六条 就诊及补偿方法

(一)参合农民在本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门诊或住院费,出示《昌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户口册》、《身份证》,经定点医疗机构或管理机构核实身份后,按规定比例实行现场报销;

(二)参合农到县外医疗机构住院的,先行全额垫付医疗费用,出院后在凭《昌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户口册》、《身份证》、出院证明、用药清单、医疗单位的正式医疗收费票据到县合管办审核报销。

第七章

报销范围、非报销范围

第十七条 报销范围

按县人民政府2006[141]号文件执行。第十八条 非报销范围

按县人民政府2006[141]号文件执行。第八章

补偿办法

第十九条 门诊、住院结算

(一)定点医疗机构在做好相关记录(补偿登记表项目登记、合作医疗证补偿记录、患者相关证件验证及签字手印)的前提下,进行现场补偿,按月上报县合管办审核报销。

(二)农民就诊费用结算时,镇、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以门诊处方、专用收费收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及住院病人登记台帐作为垫付的记帐凭证,并以报表的形式上报县 合管办报销。

(三)住院费用的补偿

住院费用的补偿实行起付线、封顶线、分级按比例报销。具体补偿方法按县人民政府2006[141]号文件执行。

第九章 医疗机构及药品使用管理

第二十条 卡斯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的认定

根据“方便群众就诊,技术、功能合理,机构属性平等”的原则,按照发布公告、自愿申报、专家评估、文件确定等程序,确定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县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认定。

第二十一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管理协议。实行平时监督与半年、年终考核制度。

第二十二条 各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循省合管办制定的《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坚持原则,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第二十三条 医务人员诊治病人时,凭《昌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户口册》、《身份证》开处方。

第二十四条 病人不得指定医生开药,不得要求医生超规定开药,不得点名要药,医生应根据病情合理开处方,不得开“搭车药”、“替代药”、“转抄方”、“大处方”、“人情方”,已开药品在尚未用完期间,不得重复给药。

第二十五条 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管理及村卫生室建设(一)加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做到人员、房屋、设备三配套,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农民看病就医的需要。

(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镇、村卫生机构,除承担日常的业务外,还担负着与合作医疗业务相关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三)加强各级卫生人员的素质教育,以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社会效益第一为工作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十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六条 镇人民政府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纳入政府责任目标,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有奖惩。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七条

参合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除向其追回已补偿的费用外,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将本人农村合作医疗证转借他人使用的;

(二)开虚假医药费用收据冒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资金的;

(三)因本人原因,不遵守有关管理规定。造成医疗费用不能补偿而无理取闹的;

(四)私自涂改医药费收据、住院病历、检查报告或自行开方取药、违规检查、授意医护人员作假的;

(五)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定点医疗机构开出药品进行非法倒卖的;

(六)采取非法手段使住院费用多报、重报的;

(七)其他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行为。第二十八条

违反资金管理及使用的处理: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财经纪律。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贪污、截留、挪用医疗补偿基金。或以其他借口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擅自设置报销项目,更改报销比例。一经查实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够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利用工作之便,出具假发票、假证明等挪用、套用、占用资金行为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是乡村 医生的取消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国家工作人员违纪的,根据情节进行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效的,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定点医疗资格。违纪人员情节较轻的当年履职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情节较重的,履职考核当年不得评为合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分解收费、乱收费,不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的;

(二)不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推诿病人,随意转诊,随意放宽入院标准,随意检查的;

(三)不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规定,虚开发票,造成合作医疗资金流失的;

(四)医务人员不验证、不登记诊治情况而补偿费用,或为冒名就医者提供方便的;

(五)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开人情方、大处方、假处方的;

(六)利用工作之便,开搭车药,或与患者联手造假,将自费药品、保健用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串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的;

(七)未征得参合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而发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费用的;

(八)其他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管理规定和实施方案由镇合管委和镇合管办负责解释。本规定和实施方案与县人民政府的不一致的,以县人民政府的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方案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卡斯镇人民政府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篇6

第一条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以下简称“核心场”) 是开展全国生猪联合育种的主体。为规范核心场管理, 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2009-2020) 》 (农办牧[200955号)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2009-2020) 》实施方案 (农办牧[2010]10号) ,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要求, 核心场与联系专家共同制定本场种猪选育方案和育种工作实施计划, 并报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以下简称“办公室”) 备案, 办公室设在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

第三条核心场要系统开展种猪登记、种猪性能测定、种猪育种值估计和选种选配等育种基础性工作, 技术档案完整、准确。

(一) 按照《种猪登记技术规范》 (NY/T820-2004) 要求进行种猪登记。

(二) 核心群每窝纯繁后代至少有1公、2母开展完整的生产性能测定 (体重达100kg) , 有条件的实施全群测定;年测定种猪2000头以上。

(三) 按照种猪生产流程, 每周将相关育种数据及时上传至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包括配种、分娩等繁殖性能记录, 生长性能测定记录, 种猪选留淘汰记录等。

(四) 核心场性能测定记录、选种选配记录等原始技术档案应与电子记录相应, 上传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的数据与场内生产记录相一致。

第四条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及实施方案的要求, 参与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工作。

(一) 自建或参与建立相对独立的种公猪站, 基础设施设备符合种猪精液生产要求。

(二) 按照场间遗传交流计划, 为其他场提供指定的遗传交流公猪精液, 并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

(三) 按照场间遗传交流计划, 选配其他场的种公猪或精液。

(四) 协助采集核心群种猪DNA样品。

第五条核心场于每年1月15日前将上年度育种工作总结报送办公室。主要内容包括:

(一) 群体结构与数量;

(二) 种猪育种进展情况;

(三)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情况;

(四) 跨场间遗传交流计划执行情况;

(五) 场内技术人员情况, 开展技术培训与种猪推广情况;

(六) 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和建议。

第六条核心场实行专家联系制, 由办公室委派一名联系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核心场应积极配合联系专家工作, 并为联系专家提供必要的现场工作条件。

第七条核心场变更单位名称、地址、生产经营范围, 停业、转产等, 应当时及时报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核心场可经授权使用“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标识, 用于种猪生产、销售和宣传推广。

第九条优先享受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相关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优先使用遗传交流优秀公猪精液。

第十条有维护本场自主知识产权的权利, 包括种猪产品、育种方案、原始材料与数据、科技成果等。

第十一条在农业部畜牧业司指导下, 全国畜牧总站负责具体组织管理、监督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 专家组负责核心场的技术服务与指导。

第十二条省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会同联系专家, 共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核心场的技术指导工作。

第十三条办公室不定期检查核心场工作, 包括场内育种条件、数据交流、遗传交换计划执行情况等。

第十四条有下列行为的, 取消核心场资格:

(一) 在种猪登记、性能测定、种猪遗传交流过程中出现严重过失或人为造假情节的;

(二) 不按时提交育种数据及年度育种工作总结, 情节严重的;

(三) 变更单位名称、地址、生产经营范围, 未在办公室备案的;

(四) 不履行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事项, 情节严重的。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全国畜牧总站负责解释。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推荐阅读:

租房合同缴纳印花税06-29

借款合同印花税目录07-14

上一篇:“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标准下一篇: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宪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