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精选14篇)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篇1

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是美术

号 :何宜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高中美术教材第二册第18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板书:

我主要从 :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教学设计、课后评价四个步骤来向大家详细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中美术欣赏的最后一课,它也是整个教材的点睛之笔。本科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我国在这方面具有的丰富资源和分步状况。通过本课的引导学习,引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学会欣赏并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及深刻泌涵。使学生能关注自己的家乡和我国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建立和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自觉成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队伍的一员。

二、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在探讨中感受到乐趣,教具准备:教材,备课本,PPT,图片等 学法指导:

三、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拓展练习四个步骤)课前布置:要求同学们上网查资料了解韩国注册端午节一事。导入:,是好事,一,导入:主持学生就“韩国注册端午一事“ 是好还是坏,进行一个短时间的小型辩论赛。通过辩论,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名词。

这样做目的是:

让学生自己从时事出发,加深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热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概念的理解。从而

二, 讲授新课:

1.播放昆曲选段,通过了解昆曲、“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3、我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资源

4、非物质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三,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点,再次点出本课的重难点,这个环节很重要,因为它不仅能使知识内化于学生自身的头脑中,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并且为下一节课奠定基础。

四, 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周围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它的特色和现状,提出你的合理性保护措施.理由: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做到,简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四:最后一点:课后评价

本节课,我一惯坚持贯彻执行德育为先,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的原则。同时,我也贯彻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上下功夫。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篇2

作为美术教师, 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认真钻研教材以外, 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 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直观美、意境美,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的确, 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 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效率呢?

一、运用语言进行情境导入

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课的开始, 犹如教师谱写的优美乐章的前奏。新课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 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能形成一种求学的心理。只要学生有了这样的愿望和心理, 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导入语不仅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启发联想、活跃课堂氛围, 而且能为之后的教学作很好的铺垫。导入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学生的情感触发, 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 在导入新课时, 可根据教材特点,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可感情境。

1. 准确的语言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教学语言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规范, 又要准确, 既要简洁明快, 又要合乎逻辑。首先, 用语必须准确, 表达一个意思, 表达客观事物, 能用恰当的语言, 不走样。比如, 在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中营造气氛时, 语言一定要字斟句酌, 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悲剧性的震撼力, 要让他们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二战中的格尔尼卡小镇。其次, 必须合乎逻辑。比如, 在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时一定要结合历史向学生明确说清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寒江独钓》表达出一种寂寥的意境;《江山如此多娇》表现祖国山河欣欣向荣的崭新面貌。只有这样, 教师的教学语言才可能会产生吸引学生的魅力。

2.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前提

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首先要用生动、形象、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把“死”的文本知识变成“活”的东西, 甚至可以做到幽默化,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贺卡的制作》中, 教师可以模仿圣诞老人的语言和腔调, 探寻一下孩子们的心愿和期盼。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而且可以立刻让学生感到“年”的味道。

3. 富有语调、节奏的语言可以加强语境的表达

语言有着一定的语调和节奏。从所表达的情境出发, 运用高低变化、自然合度的语调, 可以大大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善于调节音程的徐疾变化, 形成和谐的节奏, 同样可以加强语境表达的生动性。如在教授中国画《梅花画法》这课时,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 教师配合录像声情并茂地朗诵有关梅花的诗词, 就像语文教师在上文学欣赏课一样。这样, 不仅可以增强文学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而且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 与广泛的文化情境结合在一起, 以此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授过程中的语言运用

1. 风趣幽默的语言是维护课堂纪律的调味剂

学生在上手工课或合作式的美术课时, 总会使课堂显得有些混乱。有借工具的, 有互相讨论的, 有相互参观的, 有的甚至不能及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此时老师要想让学生快速回到座位或安静听讲时, 不能用生硬的语言命令学生回到座位上, 而是微笑地对学生说:“下一环节的比赛项目是, 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座位上, 管好自己的小嘴巴, 最后一名要给大家表演节目, 相信学生会争先回到自己的位置, 立刻坐得笔直, 等待教师的评比。

2. 感情真挚的语言可以传递师生间的情感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人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智力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文明、亲切、美好和规范, 体现出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不仅要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 而且要使其听后能产生共鸣, 乐于接受, 受到感动。感情真挚的语言, 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 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在感情上对学生多一些理解, 多一层关心, 在涓涓的师语中渗透柔柔的师爱, 就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学生的热情提高的幅度就会越大, 对后进生更是如此。

3. 因势利导的语言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然而怎样才能使学生处于“心愤愤, 口悱悱”的状态呢?这就对教学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 善于激疑, 巧于解惑, 是达到上述目的的途径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设置困难, 激起学生的疑问。作为一名教师, 对于学生应该是因势利导, 用积极、健康、富有激励性的口语启迪学生的心灵, 而不应当用压制性的口吻去强迫学生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课堂上, 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对于学生评价的语言把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教师对他的学习态度或学习成绩的肯定, 可以激发他的上进心、积极性及荣誉感, 增强他的自信心。

给学生一点阳光, 他们会很灿烂!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那样:无论学生画得如何, 教师都要先说“好, 很好!”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讨论的口吻进行提示说:“如果这里怎样、怎样画, 是不是更好看一点呢?”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何乐而不为呢?

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 乐于发表意见, 大胆质疑, 乐于探究, 从而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 尊重他们, 并且进行鼓励和赞赏。使学生的心灵在赏识性、激励性评价中得到舒展, 让他们越来越优秀, 越来越有自信心。尽量多说:“你真棒!”“你真不简单!”“你真会动脑筋”“你真有胆量!”“真是奇思妙想!”“你的方法真好!老师希望能够经常听到你的见解。”等, 这些富有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表扬, 尝到成功的喜悦,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教师给予的肯定赏识下, 受到了长期乃至终生的激励和启发。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美术;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4

语言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有着用词的特点和艺术性,规范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可以拉近师生彼此的关系,有效地促进沟通和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教师的课堂语言是美术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堂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等。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美术课堂上的教师语言对美术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高职美术教育的发展。

长时间以来,很多高职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把美术课看成是一门技术课,感觉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只要会画画就可以,只要自己示范给学生看就足够了,忽视了美术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很好地调动,所以,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特点概述

美术教师的课堂艺术性语言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师艺术性语言的运用,美术教育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就对高职院校美术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美术课堂教师导人语言——别出心裁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这样说过:教师通过课堂艺术性的语言,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既愉快又乐于接受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精神饱满地进行美术课堂的学习。课堂导人语是一节课的开始部分,也是美术课堂教学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的开始。导人环节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整节课的成败,别出心裁的美术课堂导人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愉快舒适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课堂参与欲望,从而开展和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美术课堂教师别出心裁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真正优化美术教学的目的。

在课程导人的部分,美术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式的导人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让学生对即将讲授的美术课堂充满了向往和渴求的欲望。美术教师可以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引出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美术课堂别出心裁的导人语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和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找准切入点,运用别出心裁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0,句句入耳人脑人心,教师教学轻松愉快,学生听得也是心倾神往。

(二)美术课堂教师提问语言——独具匠心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美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提问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从而真正让美术课堂变成一种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知识园地。在美术课堂上的提问是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这样的一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传递了所要教授的学习信息,也是了解学生和把握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重要反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的提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所以提问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语言要生动形象。美术教师的艺术性提问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每个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参与课堂成功的喜悦。

(三)美术课堂教师评价语言——暖意融融

在高职美术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尤其是鼓励性的评价,常常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美术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应该以激励性为主,通过一种评价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可以的,是最棒的,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教师对同学进行鼓励性表扬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脸上那自信的微笑和其他学生羡慕默许的目光,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就会大幅度地提高,美术课堂的气氛也会变得更加活跃。美术教师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亲爱的同学们真棒、真厉害~,真好等这些鼓励性的话语,每一句无不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这一言一语又积极地引发了学生的智慧与想象,这样的课堂语言,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美术的海洋,环环紧扣美术逻辑,引人人胜。

二、有关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总体概述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本质认识,并且可以把美术作为一種实用技能熟悉地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语言能力,从而成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级美术技术工人。高职院校的美术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一名高级的美术技术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对于美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要善于发现事物美的方面,并对美进行把握和分析,把看似平常的东西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建立科学的健康的审美观念。第二,培养学生熟悉掌握美术的使用技能,让学生所学的美术美学理论可以真正地服务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零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以便学生在毕业以后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高职美术教育的起步还比较晚,没有形成规模科学的教育体系,因此还是沿袭了传统的高效美术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特色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偏重于对美术的纯理论教学,把学生定位成未来的艺术家进行培养,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所以目前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质量还是没有取得让人十分满意的结果。

三、结语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4

课型:鉴赏课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高中美术《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说课总结归纳:现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写实性现实性的地方

古代人物画

它们体现了现代人物画都传神写照的特点

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留下了宝贵古老民族的智慧和现代人继承、创新的能力

美好的未来

还可以

布置也可的精神财富

激励教学反思:本课在课前在上的过程中在开头引入有些

唐突课堂提问期待学生回答太快

设问应当缺少鉴的教师应

充实

应当提问应有助于下环节的展开

学生

在课堂上尽量把鉴的传递给学生的美术知识毕竞品

才能真正也可有限的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欣赏古代的人物画作国外

人物画作品体现什麽特点作它的特点此外还应按排课上练习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篇5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美术造型·表现说课稿《陶瓷艺术》

一、说教材

《陶瓷艺术》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三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片段,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主要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历史的简单了解,掌握陶瓷艺术的来源,特点,制作工艺等知识,并且通过捏,搓,切片等手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陶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个够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更能够提升自己的动手和合作能力。在文化的了解和熏陶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前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得到了更广的拓展。心理和生理都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比较重,因此厌学情绪也随之出现,因此,本课的学习结合了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抓住学生兴趣,维持其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情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明白什么是陶瓷,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特点;2.通过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动手实践掌握陶瓷艺术的制作工艺,了解陶瓷在中国艺术文化长河的地位;3.通过欣赏陶瓷艺术,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合作,实践等手段,学生增强对美术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陶瓷艺术的基本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设计意图)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陶瓷的制作工艺,运用陶瓷独特的艺术手法亲手制作一个陶瓷作品,体会陶瓷艺术的艺特点;难点:认识陶瓷艺术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意义;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认识陶瓷,提高动手能力,形成合作意识(设计意图)

五、说教法与学法

情景模拟、谈话、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情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爱陶艺,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以京剧为首的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除了曲艺,造型艺术也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由国粹——“china”——陶瓷进行联想,导入本科课题:陶瓷艺术。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够联系我的课程内容。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二)初次感受,接触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两者实际上有较大的差别,关键在于原料和烧成温度,观看课件,了解陶器和瓷器的整体模样

陶器和瓷器的外观特点有何不同?(从颜色,造型,质感方向考虑)设计意图:主要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能够学以致用。(三)深入欣赏,了解制作工艺

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后具有可塑性,根据使用或欣赏的要求,按照美的规律设计,制作成型后干燥,经火烧制成为陶器或瓷器,给人们生活提供方便和点缀。

欣赏作品:杨子帆《紫砂橄榄尊》金宝升《红釉鸡公壶》 小组讨论:

1.陶艺与雕塑有何区别?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吗? 2.这些陶制品上的图案主要有什么作用? 3.陶瓷作品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 3.陶瓷艺术品与陶瓷日常用品的区别? 4.陶瓷艺术的制作工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一起来欣赏视频(生回答,师总结)认识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1)搓泥条、做泥板的方法: 拍、压、擀、切。(2)塑型的方法:

A.泥条盘筑成型 B.泥板成型

(3)教师示范学做教师示范学做泥条盘筑成型的陶罐。

1搓制泥条:将调和好的泥放在一块平板上,将其搓擀成泥条(准备多根泥条)2拍制泥饼:拍和压的方式。(用刻刀刻出陶罐底部)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3泥条圈圈:将准备好的泥条盘柱(层层垒筑)将已经准备好的泥条盘筑在底部泥板之上。进行粘合,调整出陶罐的造型。

4教师总结:做肌理的方法:压印、掺杂、镶嵌等。5装饰手法:压印、刻划、镂空等。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主要是符合学生的认真规律,能够循序渐进,对知识的把握能够层层深入。

(四)合作实践,动手体验

学生用刚才的制作工艺和步骤,进行如下的操作:设计-准备材料-制作-装饰和调整-烧制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以作品推介会形式展示同学们的陶艺作品。1.学生展示各组作品。

2.作品故事:学生讲解作品的造型以及含义等,还可以讲讲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有趣的故事。

3.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探讨改进的方法。

中国的艺术博大精深,而陶瓷又是独具特色的,究竟世界各国的陶瓷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后面两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处于模仿阶段,直观的示范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总结回顾 学生回顾总结课堂知识

回去给自己制作的陶瓷作品上色,用它装饰自己的房间拍照分享。

设计意图:简单的作业,既可以巩固本节课知识又可以将本节课教学成果延伸到课外。

七、说板书设计 土与火的艺术

一、陶瓷

二、陶和瓷区别:

三、陶瓷工艺,艺术特点

四、制作步骤: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篇6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2)形式主义批评(3)历史批评(4)社会学批评(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美术教学也要注重语言艺术 篇7

一般人都认为美术教学就是指导学生画几幅画而已, 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 其实美术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 在中学阶段大致分为三大块: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但无论哪一种美术课, 不管它完善到什么程度, 都不能代替教师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由此可见, 要想上好一堂美术课,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关键。下面就美术教学语言艺术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要准确规范, 严谨简约

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应使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 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谨, 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 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 如吐词清晰, 读句分明, 坚持用普通话等。简约, 就是要干净利索, 重要语句不冗长, 要抓住重点, 简捷概括, 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 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 不绕圈子, 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 分散了注意力, 破坏了语言的连贯和流畅, 甚至发生有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 重复, 拖泥带水, 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 影响了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二、语言亲切, 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 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 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 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 无论是讲授知识, 还是对待学生, 语言都应亲切, 富有情感。

三、语言生动, 确保通俗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 他们纯真、活跃, 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 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 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在上欣赏课时欣赏的作品中常常会有象征性语言, 学生可能一时理解不了, 这就需要教师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比如, 老虎象征着山的心脏, 丛林之王。蛇可以象征更新和变化, 因为蛇的生长要通过蜕皮才能获得等等。这样说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容易接受还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四、要幽默风趣, 比喻恰当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美术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 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 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 它富有情趣, 意味深长, 教师的幽默,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1. 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调节情绪。心情舒畅的与惶恐畏惧的, 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

2. 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 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 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 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 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 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 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 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3. 幽默可以开启智慧, 提高思维的质量, 课堂的幽默, 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 教给理智, 会产生会心的微笑, 获得美感享受。有一次在上欣赏《断臂维纳斯》时, 我故意说“看了这幅画后, 我觉得残疾人真可怜啊, 连自己的衣服都提不起来”, 学生听了都笑起来了。当时我也非常高兴, 因为我知道了学生在笑的同时也知道欣赏作品最基本的知识, 不应该看那些表面, 而是从艺术角度去欣赏。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抽象艺术 篇8

【关键词】 抽象美术;艺术观念;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一、引言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二、如何欣赏抽象美术作品

(一)让学生了解抽象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艺术价值

抽象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关系,可以说任何艺术的终极对象都是现实。比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创作出了一种视觉音乐,像管乐器一样明亮的黄色线,在霓虹灯光般的红色,蓝色,灰色的小点的闪烁下,呈现出一种爵士乐的节奏感,我们还能感受到纽约最繁华的百老汇夜晚的噪杂,它是蒙德里安对美国纽约大都市的面貌和节奏的感受,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要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还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二)抽象美术的特点

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2、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3、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三)抽象美术在中国当代发展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很多画家阐述抽象绘画创作,但它毕竟不是主流,始终处于边缘,而写实绘画作为对中国传统绘画方法的一种补充和反映社会变革、传达观念的手段,受到了特殊的重视,从抗战到新中国之后,写实绘画成为有力的社会动员工具,也成为学院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在80年代思想开放的年代,当抽象美、形式美被提出时具有一种革命性的冲破感,使得发自画家内心的那份畅快得以体现。

(四)让学生通过音乐来理解抽象美术,欣赏抽象美术作品

音乐可以通过没有具体形状的声音为人们所接受,通过形式的变化,通过强度、速度、节奏、韵律等表现人的情感的变化,抽象美术也是如此,它们之间有某种共通关系。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旋律来辨别所传达的情感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从而用颜色来表达这种情绪的变化,明亮的色彩,让人心情愉悦,冷灰的色彩让人觉得阴森,压抑等,这就是音乐与色彩的相互转换,这为学生理解抽象美术架起了桥梁。如此,康定斯基的作品就不难理解了。康定斯基始终把绘画看成是一种能唤起听觉的“内在音响”。它经常从音乐的角度来体会绘画的色彩。如他把色彩看作是生活中的“喇叭”“器乐”和“热情”“鼓声”与“铃声”等。在他看来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它本身就能打动观众,所以,康定斯基的作品是抽象的色块和点、线、面的集合,一向被认为是“凝固的音乐”。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

2、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

3、打散组合法

打散组合的练习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抽象画的审美表现力。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观察要画的对象(如花、草),将花草的原形平面处理类似剪影,然后根据画面需要或个人的审美趣味将其分解、组合,使其构成一个新的形态。也可将小组或全班学生的作品重新组合成一幅抽象的美术作品,最后画面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抽象的艺术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深莫测”。创作抽象画的艺术家对自己的符号解释有时也是模棱两可,作为欣赏者完全不必耗费心思去破解。我们对抽象的美术作品要去了解、认识,而不是对它过于肯定或完全否定。西方的抽象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它仅仅只是学生了解世界文化艺术的一面镜子。

参考文献:

1、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黄河出版社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老师,我可以开始了吗?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环境艺术设计》,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了解环境艺术的风格与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以达到丰富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已经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思维比较活跃,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他们的理解力还有所欠缺,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直观引导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把深奥的美术作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理解接受。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目标又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为此,我将以上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第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环境艺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丰富触觉与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审美认知和实践操作体会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环境艺术审美特点。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肖像艺术》,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内容综合了中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素描和速写等肖像艺术表现形式,是一节引导学生对各种表现形式的肖像艺术进行综合认知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程。

二、学生情况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参与了许多欣赏、评述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欣赏和评述以经验,能够从作品内容、表现形式、人物神态、作品内涵等方面进行评述。但是,本课是以单个人物出现在画面中,写有一定情节的作品相比,评述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欣赏方法和评述技巧上生帮助。

三、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五)、课后反思:

《肖像艺术》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肖像画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绘画练习的难点。人物肖像画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人物画教学中学生,常常存在“不敢画”和“观察不仔细”的毛病,针对此,本节课教学以趣激学、以情促学,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原则。在开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通过悬念引入课题,通过角色游戏吸引学生去观察、分析、寻找画人物的第一把钥匙:人物写生要仔细观察,抓住特征。其二,我亲自演示:人物面部比例----“三停五眼”。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篇11

一、为什么要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艺术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艺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传统艺术是民族艺术的结晶。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艺术也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时至今日能够留存下的传统艺术都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其本身具有的美学价值就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举个例子来讲,剪纸作为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完全能够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美的启发,促进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在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面对着越来越多因素的挑战,将传统艺术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感受和发现传统艺术中的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所以,将传统艺术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也是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传统艺术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对中华民族有更深的归属感。

二、如何融入传统艺术

(一)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传统艺术的魅力

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支持,当前,我国传统艺术在民间的留存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的感受和了解传统艺术。而且,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传承方式还有内容的丰富性等都受到环境的影响,只有真正离开课堂到民间去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艺术的魅力。所以,教师不要被课堂教学约束在课堂上,而应该走出去,带领学生到实践中去。此外,传统艺术的感染力也和环境有关,只有真正到实际环境中去感受其效果才最好。举个例子来讲,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是在民间,让学生在寒假的时候多走走看看,并且将看到的内容记下来,而后教师再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和讲授,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因为学生亲自去体验和感受了剪纸的过程和剪纸作品所展现的美,所以学生的学习学率和质量都必然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二)革新教师的思维

教学的思维会对实际教学过程和最终的教学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为了让传统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我们必须要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传统艺术,引导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时候将传统艺术的因素考虑进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帮助传统艺术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灵活生动的展现传统艺术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这样才能够真正将传统艺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真正地发挥其价值。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篇12

一、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所谓教学的留白艺术是指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教学水平的活动。美术教学就是一门艺术, 留白即是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留白是授人以渔,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二、留白于课前导入时

美术是视觉艺术, 音乐是听觉艺术, 影视动画是综合艺术, 其魅力显然比音乐或美术强。为此我利用影视动画视频为课堂服务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重视导入时的留白艺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更多地去“导演”, 而不是去“说白”, 进一步点燃他们探索的热情, 以利于新课的学习。

三、留白于质疑问难时

美术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多样性、艺术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质疑问难或在教师讲解引导之前, 或在教师讲解引导之后, 或在教师讲解引导之中进行。如在《现代建筑欣赏》一课中, 我带来一棵仙人掌, 学生很好奇, 然后我告诉同学们正是这一棵仙人掌, 它的外形吸引了设计师的灵感, 设计出加拿大蒙哥马利体育馆。然后又投出一幅帆船的图片, 让同学们根据外形联想世界知名建筑。留白于质疑问难, 打开学生思路, 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有的同学一下子想到了悉尼歌剧院, 于是就很自然地切入主题《现代建筑欣赏》。

四、留白于课堂小结中

小结是一堂课的“终曲”, 教师课尾也可以设置留白, 让学生有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的时间, 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望心理, 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 浑然一体, 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

总之,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运用留白艺术, 能有效激活其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教学富有成效, 让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常言道:“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通过留白艺术, 为学生营造一片鱼跃的海洋、鸟飞的天空。

摘要:书法作品中的“飞白”,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 经典乐曲中的“余白”都是艺术中的最高境界。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则是教育的最新境界, 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 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在此主要阐述留白艺术激发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留白艺术,美术教学,创新思维,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周淑娟.优化课堂结构, 注重“留白”艺术[J].今日科苑, 2010.

《美术作品的特征》说课稿 篇1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美术组一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术作品的特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掌握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说一下对本节教材的理解。《美术作品的特征》是鲁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首先认识美术的分类以及基本特征,从而引出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本节课是整本教材的开篇之课,对整本教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节课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他们,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所面临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的特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发达,感知与观察能力较强,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也希望了解更多美术本质性的知识,所以,本节课侧重去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提高审美能力。三、三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了教材学生的实际,设立的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的分类以及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理解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三维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确立如下: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重点:美术作品的分类以及美术的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以及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法,提问法,欣赏法,情景法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主要采用的是小组自主探究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由于本节课多采用图片对比的方法,所以我准备了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绘画作品,石膏像,青铜工艺品等。

七、教学过程

接下来,到了我说课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1·导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中西方的美术作品,同时提出问题,这几幅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你的原因。学生积极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什么是美术?对他如何来进行鉴赏呢?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环节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欣赏中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中,结合了高中生的认知发展,主要采用的是图片对比的方法。

(1)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对他们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得出,美术的门类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书法.篆刻。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同时多媒体播放美术作品,请同学们对他们进行分类连线。本环节可以使学生通过连线的小活动充分理解美术的分类。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2)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美术作品的特征,我设置了以下的环节。将绘画以及石膏像教具像同学们展示,提出问题:绘画与石膏像在空间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看,摸等观察很直观的得出,绘画是二维空间,而石膏像则是三维空间。同时展示齐白石的《牡丹》,使学生在空间的理解上对他的造型进行分析,这幅画画牡丹但不是真实的再现,而是讲究以形写神,由此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中“造型”与“传神”的理解。本环节一方面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美术的空间特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中国造型以形写神有一个初步认识。

(3)欣赏美术作品就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直观感知,离开了视觉,就无法谈欣赏。下面,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一段钢琴曲,学生感受到了美,接着,停下音乐,播放美术作品,闭着眼睛的学生们无法用眼睛去观察,没有了视觉,就体会不到美术作品的美,从而得出美术作品视觉特征。通过这个环节的小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更加理解了美术的视觉特征。

(4)通过之前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石膏像以及青铜工艺品来进行对比赏析,得出美术作品的材料,肌理特征。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合作的精神。

(5)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以及《最后的晚餐》

问题:两幅图在构思上是怎么样的?表现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虽然画面是静态的,但是他们在表达一个故事主题时,会选择一个特别的有代表性的瞬间,具有戏剧性,让我们回味无穷。本环节通过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静态的特征。

3·拓展

多媒体出示《鲁内斯夫人》,让学生们根据她的神态给她添加内心的独白。学生踊跃回答。通过本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兴趣。4:小结作业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让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他们进行赏析,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同时布置一个开放性的课下作业:课下去美术馆找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对他进行赏析。本环节的设置是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有更多了解美术作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八、板书设计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向学生们展示了本节课的重点,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

美术作品的特征

1·美术的门类:绘画.雕塑.建筑等。2·美术的特征:(1)空间造型

(2)视觉(3)材料,肌理(4)静态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班美术活动的说课稿 篇14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像鹅毛,像纸片,像棉花……纷纷扬扬,一下子,马路边,屋顶上,树上全挂满了雪花,顷刻间,这个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银装,变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对这一切,孩子们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惊讶。正是借助于孩子们这样一个心境,设计了《下雪天》这一课。

本课在设计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必须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这种全体性成为可能,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欣赏、交流、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达到这一目的。同时,探究性学习也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所以,在教师示范完后安排了这一环节:请学生欣赏思考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并试着剪一朵。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冬天,感受雪,体会雪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习表现雪景的方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并通过集体合作表现、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冬天。

本课内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名画欣赏,关维晓的《雪野》和莫奈的《鹊鸟》,引导学生观察下雪时及雪停了时各种事物的变化。第二部分为欣赏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为剪纸步骤,示范折三折的雪花如何制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创作雪景图的照片,为学习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主要是表现下雪时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内容只是选取了关维晓的《雪野》作为欣赏的对象。第二部分内容基本保持不变。第三部分改成教师实际操作示范,这样学生观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则去掉了。在教学顺序上,也作了部分调整,即第二部分内容与第三部分内容调换了一下,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作了一些适当的增加,目的在于便于教学,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都看到过下雪,都感受过下雪的景象,能表现雪景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剪团花的技法掌握。由于学生还没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纸时会遇到困难,折完后,在画的时候,要注意绘制的角度与大小,剪时也要细心,不要剪断,否则前功尽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欣赏、交流体验、探究学习、集体合作、游戏活动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初步学习剪团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2、学习折、剪、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五、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学习用剪团花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过集体合作,用剪、折、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下雪天的情景。

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表现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团花时折、画、剪三步的处理与掌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在设计时尽可能地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谜语、游戏、音乐等,通过多媒体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的。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白纸、剪刀、胶水、各色彩纸、绘画工具

2、教师:课件、范作、白纸、剪刀、背景纸

3、环境设计与布置:运用蓝白色调,营造冬天洁白与宁静的氛围,并在教室周围适当张贴与“冰天雪地”有关的图片。

上一篇:应急管理防汛抗旱工作总结下一篇:教案:别了不列颠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