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精选5篇)

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篇1

问题一:导学案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没有注意遵循小学英语学科的学习规律

具体表现在:

一、低年级导学案,内容不直观,语言繁琐,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遵循教和学的规律和方法 分析及对策: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是编制好导学案的前提。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学案设计内容要直观、形象,语言简洁、可操作性强。如呈现单词图片、场景图片、卡通图片,低年级导学案的语言可设计为:找一找、连一连、涂一涂、画一画,我会读、我会听、我会表演等。随着年级的增加,导学案上的语言表述可以更详细、更明确,尽可能的使用英语呈现,体现学科特色。切忌语言的繁琐,表述不清。当然,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教师充分了解年级和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编好导学案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并运用教与学的规律和方法

规律和方法往往是相得益彰的,了解学习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学习方法。

1、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总结出的方法有:单词教学要与句型教学相结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说、唱、玩、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任务活动设计、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等等。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A部分的学习新知课上,老师设计的目标是:a.听说读写friend, 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 b.会使用所学单词来描述人物特征。整体上来看,本节课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并会用单词。

而在本节课的预习、合作、展示的过程中,在导学案上呈现只是单个的单词,展示的肢体表演的活动也只说单个单词,为了学习单词而学单词。如果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不难发现本节课涉及到的重点句型是SheHe has…。学生只要会读会说单词了,用句型进行简单的表达是很容易完成的目标。

我们在运用语言时,不可能只用单个的单词来表达我们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会单词后,启发学生用句子来表达,举几个例子描述人物后,在小组内练习用句子描述自己的朋友,这样既练习了单词,也学习了句型。那么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学生的语言素材就很丰富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句子的整体输入。要将单词教学要与句型教学相结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教师一定要遵循教学的规律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2、在指导学生学法方面有:单词的前缀、后缀;动词时态变化规则;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规律;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区别;中高年级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音标和部分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等等。

我们可以将这些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有机地渗透在导学案中,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找到学习的捷径。

问题

二、学习目标的设计不准确

具体表现在:

一、没有很好的研读课标和分析教材

二、目标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

三、没有注意分层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求

四、没能很好的区分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 分析及对策:

(一)要研读课标,分析教材

目标是指南和方向,小学英语导学案的编制目标制定不得偏离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在制定整册教材的单元及课时学习目标的之前,一定要研读课标,分析教材。

回顾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和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学习有五项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具体在语言技能方面:低年级注重语言的听、说、认读训练,中高年级加强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训练;低年级以单词和句型教学为主,中年级适当渗透小短文的认读学习,高年级要增加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篇章学习渗透教学中。适当渗透语法教学,不用做语法专项训练等。

了解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接下来要认真学习教材、分析教材、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要求,科学制定单元、课时目标。

(二)要具体、可操作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巩固‛等动词,这些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时难以操作。我们可以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可评价、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案例:一节学习新知课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句型 Can you run fast? Yes, I can.‚ 一节巩固提升课上的目标是‚复习巩固第一单元单词课文‛,何为‚掌握、巩固‛,学生难以理解,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不妨改为:会读、会说、会写、会背诵。

(三)要分层设计

学习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亦即分层设计目标。这是对导学案设计的更高要求,也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之需的必然要求。

在进行分层目标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要注意在‚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如:‚在10分钟之内争取更短的时间(行为条件),至少写出三种以上解题方案(表现程度),80%的学生能写出(行为动词)五种解题方案(表现程度)。‛这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目标。‚熟读这篇英语短文,争取能够在5分钟内背下来(表现程度)‛。这些学习目标给不同的学生留出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至少20个‛、‚争取能够背下来‛、‚你认为最感人‛‚自己喜欢的部分‛‚你可以进行AB对话,争取能够创设情境创编对话‛等等。

在分层设计目标时,往往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容易设计为分层目标,这些目标我们可以称它为显性目标;而某些情感性目标往往不适合这样设计,这种目标我们可以称它为隐性目标。

目前,我区小学英语导学案编制的目标设计的要求还未达到分层设计目标,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研究的。

(四)要区分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

目标制定时误把目的当目标。这是属于目标设计层次的问题。把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当成课时目标,或者把课程目标当成课时目标来制定了。比如: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英语;感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等,而这些目标是不可测、不具体,是隐性的,学生难以理解和完成,对学生学习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所以教师将这些课程目标有意识的渗透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如开展游戏、竞赛、播放试听材料、讲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别等。

问题三:学习流程设计不合理

具体表现在:

一、导学性不太强,没能发挥其路线图作用

二、没能很好地体现学法指导

三、没能突出学习重点 分析及对策:

(一)突出导学性,发挥路线图作用

我们的老师受‚知识问题化‛、‚导学案要具体可操作‛的误导,在导学案呈现的各学习环节多以习题为主,如:听音选择、听写单词、翻译句子、图文配伍、情景对话等。导学案上只是单纯的试题的堆积,没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任务表述。学生们拿在手里的就是一张张的试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题海战术,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的。

如果我们设计的导学案的导学性较强,组长完全可以带领组员,按照导学案上的要求、提示一步步的完成,教师可以充分得到解放,去巡视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但是教师在导学案上设计导学要求、提示的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简明扼要,切忌语言冗长、繁琐。

在学习了丁燕敏老师的导学案后,发现,在每个环节的一侧都标注着这样一些指令性语言如:每个单词默读两遍,然后译成中文,注意划线部分的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同学们,首先阅读学习目标,然后认真独立的在20分钟内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第一步:在3分钟内独立完成,然后组内讨论,率先展示并且全答对的将额外得到两分,第二步:首先用20分钟独立完成,然后对子互批;首先听磁带,然后跟磁带读两遍,最后把单词每个抄一遍;首先对子之间问答,然后动笔写在导学案上等等。

这些指令性语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自主完成导学案,突出了导学案的导学性,并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完成的任务进行量化,加强其操作性,同时这些导学用语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既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又不给学生增加负担,解放了教师,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习的效率,(二)体现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而这恰恰是我们教育中最缺失的东西。

学法要符合认知规律,也要在一定的程序和情境下产生。教师要把过去研究‚教法‛的精力全部用在研究‚学法‛上来,研究学法就是研究教法,但研究教法却不是研究学法。如在高效课堂上,研究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有效自学? 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并不是笼统地在导学案中写上本节课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就完了,它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贯穿于学生求知的过程中。

案例一:在教学数字单词:11,20,30,40时,有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就是除了eleven, twelve 其他表示十几通常都在表示数字及的单词末尾加上后缀teen。如: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nineteen.在表示20以上的数字时,通常加后缀ty,如:twenty, thirty…..ninety等。像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我们可以设计成:认真观察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nineteen.这些单词,单词的末尾都是由 词缀组成的表示。而 twenty, thirty…..ninety 单词末尾的词缀是 表示。

案例二:在学习字母p, b, t, d在单词中的发音时,殷慧老师在导学案中‚我知道‛这样设计:请同学们利用课本第25页活动3中的单词总结字母的发音规律是,列举类似的单词有。案例三:在丁燕敏老师在教学can 情态动词的用法时,在导学案上呈现了这样几个环节:1.I can swim, I can skate, She can make a puppet, They can play the guitar.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记录下来。

2、I can sing.我会唱歌。---I can not sing 我不会唱歌。She can swim.她会游泳。---She can’t swim.她不会游泳。He can play the guitar.他会弹吉他。---Can he play the guitar? 他会弹吉吗? I can ski.我会滑雪---Can you ski? 你会滑雪吗?

总结:从 句到 句的变化是在 后加 也可以缩写成从一般陈述句到疑问句的变化是把情态动词 提前,第一人称 变成第二人称

通过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来掌握关于情态动词can 的用法。而同样在我们编制导学案时往往会将有关情态动词can的用法通过知识链接或语法天地的形式呈现。如:本模块主要讲述情态动词can的否定用法,否定形式是直接在can的后面加not,即cannot,可以缩写成can’t。主动的发现和被动的接受,这两种学习状态的效果截然相反。

案例四:在一节示范课上,在讲到‚You shouldshouldn’t…‛祈使句时,开始设计了温馨提示进行学法指导:‚You shouldshouldn’t…‛表示劝阻的祈使句(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的句子叫祈使句。),语调比较平缓,表示你应该怎么做,shouldshouldn’t后跟动词原型。后来,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将shouldshouldn’t后跟动词原型的学习规律以问题填空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句型学习自己去总结,这样学生体会更加深刻。

(三)突出学习的重点

教师目标制定出来了,设计的学习过程思路要清晰,要突出学习的重点。

案例一:在一节学习新知课上,学习目标有三项,首先是单词认读;其次是理解课文大意,最后是会读会说句型He can’t see.She can’t hear.教师设计的课堂学习流程是预习单词和课文——学习新单词——组长带领组员学单词——跟录音读课文——组长带领学生表演句型He can’t see.——展示句型He can’t…——达标检测。看似流畅的学习过程暗藏‚玄机‛。因为通过学生所做的达标测评中翻译课文句子时,有一多半学生不会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出在学习过程安排上。教师把三项目标都作为了重点,学习流程没有突出重点,后两项目标的落实出了问题。课文只是跟着录音读了读,组员也不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开始转向句型学习及展示了。其实这个句型很简单就是情态动词can 的否定形式后跟动词原型,学生也曾经学习过,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上知识链接呈现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说说练练即可。理解课文意思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带领学生跟读录音机多遍后,小组长带领读课文并逐句翻译课文,不会的地方教师可以加以点拨或讲解。这样学生紧紧围绕目标的重点展开充分的预习,那么学生的展示才会精彩,达标检测的题目才能够达标,才能做到堂堂清。

案例二:一节学习新知课,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单词,展示单词,学习歌谣,展示歌谣,学习课文,展示课文,没有将教材合理的整合,学习过程没有突出重点,显得杂乱无章,学习的效果很差。

问题

四、达标检测题目设计不科学

具体表现在:

一、没能紧扣学习目标

二、没能分层设计

三、没有准确把握量和难度 分析及对策:

(一)要紧扣学习目标

达标检测的题目设计一定要紧扣学习的目标,学习什么,检测什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检测来反馈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案例:一节成果展示课的学习目标是:a.听说读写单词:sit sit down chick b.会用 They can’t……进行口语交际,所设计的达标检测题目是

一、单词填空1.This man can’t see.He is _______.2.This girl can’t hear.She is_______.二、选词填空 him her it them you1.This girl can’t sing.The teacher helped _____.2.I have a cute cat.I love____.3.Sam and Amy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Their mother went with____.4.You help others and others will help____.5.This little boy wants some water.Let me help_____.很显然,检测题目的设计没有紧扣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检测也就失去当堂达标的意义了。

(二)要分层设计

检测题目要体现知识的梯度,要面向全体的同时,有所拔高。案例:在张卫华老师的一节六年级复习展示课上,达标检测的题目有三题,第一题是选择单词将句子补充完整,第二题是课文内容填空,第三题是阅读判断。其中前两题是必做题,是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题则是选做题,需要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这样设计的达标题目具有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体差异,使优生更优。

(三)要准确把握量和难度

英语学科注重的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在低年级尤其强调‚听,说,读‛。所以教师在达标检测的时候,要注重对这三个方面的检测。检测的方式灵活多样,不仅仅是书面的检测,还可以是朗读,背诵,表演,对话,听力练习等形式。但是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3-5分钟的题量为宜,并且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注重及时反馈。

同时,达标检测题目设计注意知识的前挂后牵。

案例:在五年级的一节学习新知课上的学习目标其中一项是: 能听懂,会说句型:You shouldshouldn’t… 教师所设计的达标检测You should take the right child.这两个句子是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同时也是下节课要讲得课文后两段的内容。

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篇2

一导学案的涵义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课堂笔记、课堂作业和课后复习等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 它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步, 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在编写导学案前必须研读教材和大纲, 确定教学目标, 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对教材进行再加工,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教材。

三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课堂导学、当堂检测、归纳总结等。

1. 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来确定, 包括知识目标, 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同时要指出学习的重难点, 应具有指向性、可操作性, 不要使用“掌握、了解、理解”等模糊字眼, 而要使用明确具体的词语, 如“说出、复述、识别、背诵、举例”等行为动词,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2. 自主学习

这部分一般在学生预习时使用, 可采用填空 (如细胞的分化) , 连线 (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选择 (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等方式进行, 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 或对旧知识进行回顾, 问题一般较简单, 学生可通过预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并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3.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是导学案的核心, 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部分, 可以填空 (如人类遗传病) 、概念图 (如细胞生活的环境) 、表格 (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例题 (如伴性遗传) 、比较 (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流程图 (如免疫调节) 等形式出现,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梯度, 应把核心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 引领学生逐步分析, 层层递进, 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如在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中, 课本中给出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但很难理解, 我就通过一道实验题来引导学生理解, 先让学生以生长素浓度为横坐标, 生根数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学生通过分段描述曲线图, 逐步分析讨论, 这样更容易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4. 当堂检测

根据所学内容精选习题, 夯实基础, 突出重难点, 难点适中, 题量控制在8题以内, 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当堂检测完成后再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复习巩固。

5. 归纳总结

这部分可由教师归纳总结, 也可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整体认识,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系统掌握所学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四导学案的使用步骤

1. 课前

在上课前一天把导学案印发给学生, 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可以在课前收回批阅,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及时调整上课思路。对学生掌握了的不讲, 不会的、易错的、易混淆的内容精讲,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2. 课上

上课时, 教师用导学案组织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上台展示, 得到反馈,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驾驭好课堂, 要适时设问、启发,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就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3. 课后

学生课后可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 再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导学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心得 篇3

要使课堂高效,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一位历史老师的备课记述说:“他是用伟大的人格备课,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用生命与生命对话”备课。备课时不但要研究设计教师“教”的环节,更重要的是围绕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研究设计学生“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设计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时,应努力把握好“四个度”。

第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要有一定深度。

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深入浅出”就没有学生的“浅入深出”。高明的教师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而糟糕的教师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原本懂了的学生被搞得云里雾里、扑朔迷离。因此,只有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才能够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才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才能对教学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保证课堂驾驭,使课堂教学有序、有层次、适度进行,才有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第二,在对教材内容设计的范围和领域要有一定的广度。因为,在由封闭走向开放,有专制走向民主,由预设走向生成的新课堂,尤其是高效课堂的开放性、生活性、生成性、生命性上表现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整合课程资源。

第三,设计上要有一定的梯度。梯度设计就是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达到分层教学,同步推进,整体提高的目的。设计上有了梯度,才能够适应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才能有效地使教学在不同层面上齐头并进,才能更好的体现以学定教,收到较好的教

学效果。

如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题”的复习时,由于此类题目综合性较强,题目中图文并茂,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交错复杂,使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读懂题目,更不用说进行解答。因此,在复习时,若能够让学生明白多复杂只不过是由简单的基本实验所组成的道理,再将其题目分解,划分为由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层次的几个小题目,同时把实验图肢解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从基础入手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汇总,提升到综合实验题目上来,也就是,进行有梯度的设计。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差生吃不了的问题,又能解决好学生吃不饱的问题,能够使课堂教学分层推进。

第四,设计时还要多角度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科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点,就要根据学科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设计教学活动。如九年级化学的教学,在设计整体教学时,就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考虑入手:

1、重引领—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好基。(1)上好化学第一课--入门(2)抓住学科特色--实验;(3)介绍化学史料--价值;(4)勤交流沟通—思想。

2、寻方法—为学生取得好成绩铺好路。(1)因时、因地、因生、因情灵活施教;(2)课前小测人人过,化整为零;(3)开展多种形式竞赛;(4)发挥改错本的作用;(5)单元检测月考制;(6)小组长负责制,捆绑式评价;(7)多渠道搜集学习,不断改进。

3、多奖励—让学生能够看到希望。(1)配合学校、年级组的奖励机制,多赏识;(2)多给展示的机会,当堂评价,给予鼓励;(3)教师给学生写“寄语”。

4、讲团结—使成功更有把握。(1)群策群力,协同作战;(2)同头备课,共同研究,齐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虚心的学习去坚

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篇4

摘要: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的新课程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适应科技迅猛发展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寻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途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学案导学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也指出:教育的四个重要领域,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四个”learn” 即“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learn to be”所以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为学海无涯,知识是学不尽的,而且分分秒秒都在更新,“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learn”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获取知识,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learn” 的能力呢?那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质疑解疑,把课堂变成学堂,重在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多少,而且主动获取的知识要比被动获取的知识理解记忆要深刻得多,课堂教学效益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呢?在众多教育者苦苦寻觅,“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以建构主义及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发挥了极大的优势,那么什么是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模式是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呢?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由师生共同编写完成的由一系列活动、思维方式等组成的学习方案。学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导学模式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使知识 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来获得。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案的目标设计是明确的,教与学的思路是清晰的,知识点是系统相连的,例题是精选、实用性强的。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一般环节是:利用学案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利用学案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学案引发探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利用学案精练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案设计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定,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下面就从我自己设计的一个语文常规课《归去来兮辞》的学案案例,来谈“学案导学”对减负增效的作用:

一、指导预习,自主学习

在学案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目标”“背景资料”、“学习重点、难点”等几个内容,学习新课文,如果不能充分预知,预习,预谋,怎能知己知彼、有效将之“攻克”呢?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预习时根据学案“整体感知”的要求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依据辞赋的特点画出韵脚,并依据韵脚和文章的内容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简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并思考“作者在序文中交代了出仕辞官的原因经过,你能说出几点来吗?”“陶渊明下这 个决定内心有怎样的挣扎,做了决定后心情是怎样的?试着加以概括、说明”。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预习有了方向,目标更加明确,预习效率明显提高。

二、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在课堂上有了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的基础,学生逐渐深入第二部分重点赏析,突破难点。首先研究讨论预习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生发新的问题,适时抓住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文本解读。例如在预习中有学生针对“僮仆欢迎、稚子侯门”一句提出“陶渊明的生活也不赖嘛!家里还有僮仆,怎么在小序中说自己家贫,揭不开锅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而这个问题恰好可以引出主题的思考。于是我就启发学生在背景资料中寻找答案,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僮仆的考证文章。像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一文就有论证,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陶渊明为什么写归家时连家僮都如此热情的欢迎,这个亲切热烈欢快的场面描写对表现他的志向有什么作用?”这就引发学生去思考主题,去突破难点了。

所以这个环节把握的成功与否就看教师备课是否充分,知识储备是否丰厚,教学是否机智。一堂成功的学案导学课是师生充分互动的课,是自然而然,毫无斧凿之痕的课,是师生情感的主动交流,是智慧火花的激烈碰撞,是重难点突破的水到渠成。一 4 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这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梳理归纳,总结反思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把预习内容,课上讨论的问题进行有序的归纳整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总结自己的收获,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像本课的文言词汇语法句式,文章的行文顺序,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等,务必做到了如指掌。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四、练习巩固,拓展创新

在对课文有较为清楚的把握基础上,首先教师针对学情设计相关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例如文言文阅读以基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言常见语法现象为主,通过习题的训练可以强化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其次再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进行更广阔的拓展,引进课外资源,引入生活源泉,让思维之溪潺潺流淌。例如拓展阅读《重读陶渊明》,《菊花人生》、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章陶渊明》设计一个问题,“请你从学过的篇章中找出古代士大夫的追求,矛盾,抉择,看看他们有何共同的思想情绪,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借助学案依据文本的有益拓展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 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分析和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

“学案导学”符合素质教育倡导的“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效益自然预习有章法,授课有依托,备课更充分,导学更有效。课堂生动热烈,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成绩不断地攀升。它不仅解放了教师,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也促使教师享受职业,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当然教学中也有很多问题凸现出来,比如学案的统一要求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化,千篇一律,泯灭教师的个性;学生面对单一的教学形式会产生厌倦;由于教师水平不一,学案导学的操作还不灵活,有跟着学案走,为学案而教学的现象等,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及时地完善。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还要我们躬行实践,不断探索,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也正是教育改革吸引我们为之上下求索的无穷魅力吧!

参考文献:

1.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高效课堂运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篇5

5-运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之我见

作者:王智灵

利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对于我、乃至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个新玩意儿。但就其命名来说与我们传统课堂上运用的教案有很大的区别。所谓教案就是指导教师如何实施教学的书面性材料,导学案顾名思义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教师如何去指导的书面材料。在利用导学案实施教学近两个月来,着实让我打消了原来的顾虑,使我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就运用导学案实施教学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导学案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宰者的角色转变为新型课堂中的主导者,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想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学生由以前枯燥乏味的听转换为积极主动地做,是学生真正的掌握了课堂、拥有了课堂。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导学案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臵。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臵,但经过老师的层差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合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基础,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有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谓一举

6-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高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导学案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研究教材,深入琢磨学生,合理的设臵问题的层次。这就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涉及到了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知识储备、提升自身教育技能。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协作、配合,群策群力,才能使导学案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最后,对于导学案的问题的设臵要紧紧抓住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训练和个体差异等诸多环节因素,从而设臵一些可造做性强,与课堂内容联系性强的练习,用于巩固课堂苏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在设臵问题时还要很好的注意指导性问题和知识性问题的分配。指导性问题旨在知道学生怎样去做;而知识性问题旨在了解、记住是什么、怎么样。指导性问题重在训练学生的技能、方法;知识性问题重在让学生记住文化知识。而在这两类问题的设臵上题型也不尽相同:如知识性问题的设臵大多运用填空、选择、判断、默写、背诵等;而指导性问题多用表述、分析、赏析、写作等方法。

7-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李睿娟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教师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开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的使用。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再也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没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

8-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导学案”的设计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好,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困惑的地方:

一、有部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9-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李耀云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用导学案来教学。所谓“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近半个学期的摸索和探究,我发现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尤其在语文教学方面,它的效果很明显,下面就我的一些心得感悟提出来,希望和大家分享:

一、成功之处

1、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潜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2、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导学案集整个年级教师团队集体智慧,课前商讨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臵。

0-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臵,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

3、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团队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臵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其他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二、需改进的地方

导学案,对我们来说是个新事物,虽然早就听说过,但并未接触过,导学案究竟怎么设计,怎么去上?都是问题。经过实际的操作,我认为还有些问题需要改进:

1、在导学过程中,不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其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和导学案设计容量大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设计忽视了语文朗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朗诵方法及技巧的训练和培养。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三、建议

我们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追求预想的结果而使导学案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该多讲时就多讲,该不讲时就不讲,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高瞻远瞩,应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扬长补短,及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2-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拥有说话权

西吉三中 刘斌

近期有幸参加了各类有关高校课堂的培训,对实施高效课堂本人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学校实施导学案教学开展高效课堂的前景充满信心。学校开展导学案教学近半学期了,就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积极发言,本人有如下肤浅的认识:

一、给学生宽松的说话氛围,让学生表现和倾诉。

学生初次拿到导学案,部分学生不主动预习,书是空的,导学案是空的。拿着笔只准备着作笔记,一言不发。本人的做法是前一天发导学案,第二天上课就检查,不允许空着书空着导学案上课,每节课“绝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的大致模式是:学生十五分钟的展示性发言,教师十五分钟的小结,学生十五分钟的个性化作业。当然,每节课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教学流程做合适的调整,没有僵化的模式。一节成功的高效的语文课关键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学生不说话的语文课堂,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失败的。一次,学生对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不做思考缄口沉默,课堂气氛很压抑。我想起了小时候下雨天我们姊妹对着滴檐水张大嘴巴用手拍打嘴巴的情景。我突然灵机一动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堂上带来了眼睛、耳朵和手,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物体你们没有找到,现在找一找。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把口张开做这样的拍打(教师示范),学生拍得很欢,笑得哈哈的,有些同学还拍得很猛,学生一下子放松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我接着说,同学们,这个物件重要得很,可别光留着吃饭,课堂上不去用它。把自己的话说出来,说给老师,说给同桌,说给你

3-最喜欢的人。可以前排的到后排去说,可以后排的到前排说,总之一句话随便说。课堂一下子沸腾了,学生说个不停。

语文课上,教师抱着一本教参去讲,其实学生在迁就你,你的资料也许他们手中就有,你讲上句他们没有喊下句是照顾你的面子。在语文课上,调动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享有话语权,这样,离高效课堂就不远了。

二、和学生一起做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享受在语文学习中的平等地位,使其无拘无束。精神愉悦。

我们刚上了诗歌单元,刘婷女士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一个拓展提升题: “ 对比本单元四首诗,说说中外诗歌风格的差异”。

这个题是有些难度,学生都表示不会做。我笑了笑说:同学们,说老实话,这个题我也不会做。学生有的表示不解,有的发笑。我接着说,不过,中西文化是有差别的。中国人说你吃了吗是客套话,可美国人听到你问他这话就很兴奋,以为你会请他吃饭。中国人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是左一把右一把采荇菜(学生笑,有背诵“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昔我往矣,杨柳青青;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情绪的表达何其委婉,西方人表达可能更直接一些。下面我给同学们读一则短信为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助兴,好吗?学生表示感兴趣。于是我就读了下面的文字:

《伟大的中文啊,两个字把老外搞疯》

吃饭时,一人说去方便一下,老外不解,旁人告诉他“方便”就是上厕所;敬酒时,另一人对老外说,希望下次出国时能给予“方便”,老外纳闷不敢问;酒席上,电视台美女主持人提出在她“方便”时会安排老外专访,老外愕然:怎么能在你“方便”的时候?美女主持人说:那在你“方

4-便”时我请你吃饭,老外晕倒。醒来后,美女主持人又对他说,要不你我都“方便”时一起坐坐,老外又有一次晕倒,再没有醒来。

听完信息,有的同学笑得都流下了眼泪。我说,看看,老外不可怕,别一提老外就谈外色变,其实没有必要,一个方便都把一个老外搞得不方便了。这个题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们读一读,马上就可以发表看法了。三分钟的安静,接着有人举手,教室里沸腾了。

三、利用课本资源,备好导学案,保护学生的表现欲。

本人在教戏剧单元时,鼓励学生在课下排演课本剧,课上表演,小组比赛,学生点评。有的学生为了演好一个台词而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自己入戏,把自己演的泪流满面。其实,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不是不爱发言,而是有很强的表现欲,尤其是男女生之间强烈的希望得到异性的点赞,教师利用这种微妙的关系,设计巧妙的展示性练习,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呵护其自信心,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根据班内学生学习现状,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可依据下列原则:男女搭配原则,个性互补搭配原则,好中差搭配原则,干部与普通生搭配原则,身高搭配原则等等,总之,组建学生感到和谐的学习共同体,通过组内好帮中,中帮差,差给好讲,好给差教,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巧妙地运用多种手段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学生共同体成员还可以根据学科及学生意愿随意调整。学习共同体内成员有不同分工,有领导组织者,有监督实施者。每个成员有独立的成绩档案,在比中学,学中比,让每个共同体成员都自觉行动起来,改变、改

5-善、提升共同体的学习。

6-运用导学案促高效学习之我见

刘 婷

一.现行导学案备教材的疏漏

我校采用语文版教材,各册设计模式大致相同,每册七个单元,每单元后都有“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写字”等内容穿插编排。我统计了八年级上册共七次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三次综合性学习,两次写作教学,合计占整册教学内容的40%,先不说数量上占了近一半的教学内容没有备进导学案,就说这些被疏漏的内容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之大,语文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语言,学习自然不可忽视口语,语文课本上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取向很明确。请看课本上的编排:讨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模拟争辩、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讨论我看“闻鸡起舞”、交流对联等。《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来六点目标,其中就有关于讨论的要求:“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的发表意见。”但是导学案不备这些内容,不做专门训练,学生何以精深掌握“讨论”的技能。

再说综合性学习,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现行导学案上无立足之地。写字教学历来不登教案之堂,当然没有走进导学案。但课标对这两部分的学习都有明确的要求。当我们热火朝天搞“高效课堂”改革,满怀期待执导学案教学时,却沉重地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面对导学案茫然无措,一节课快下了,案上寥寥数字,失去了直线格子的约束,字行如条条蚯蚓,对症之药——综合性学习、写字教学臵之不用!

7-作文教学备案是自2010年教育局专门设计了作文教案开始,八年级语文导学案也沿袭了这一做法,但只是给教师的教案。而且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科学的体系,只是跟着单元走,学生厌于写作,教师疲于批阅。我认为作文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依文导学、依文导写。首先让学生就某一种文体完成初始作文,下笔前不必讲太多的技法,让他们“率性作文”。依文导学即习作后学习领悟写作技巧,学生会自觉对照检查自己的习作并修改,这样依文导写也水到渠成,整个写作过程就会形成一文多(多次)写模式,学生既学习了习作技巧,又能写出“完美”作品,多次投入心血的劳动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写作能力、扭转厌作文局势也轻而易举。

二.预习环节设计不合理

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基本照搬原先的目标教学模式,预习检测环节即前提测评,通常是检测学过的或预习的词语、文学常识,这样给学生一个误导,预习就是读一遍课文,查几个词语,了解一点文学常识,对课文内容不作进一步探究,这种情况下,即使提前一天发下导学案,学生也不会对导学案中的问题深入思考。而且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有很多不适合学生预习时完成。这样把绝大部分学习任务,简单的难点都集中在一节课去处理,学生又要读课文,又得独立思考,又得交流,还得在导学案上完成书面作业,我们的高效学习课堂真成了赶写课堂。

三.忙是高效吗

实行导学案以来,课堂是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忙了起来,但更多时候是忙着赶做一道道问题,以应付下课上交。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僵硬化了,肢解化了?语文课堂成了做考试题的训练场,完全破坏

8-了语文所承载的人文熏陶,篇篇课文如此,堂堂导学如此,久而久之,语文学习能高效吗? 语文教材的编排是同文体课文编在一单元,在设计导学案时纵观本单元几篇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的重难点,三维目标,将其分散在四篇课文的教学中,减少导学案中的重复或无价值的问题,这样重点知识技能的学习深入,又能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感悟语文的“真面目”。

导学案实行以来,师生由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目前的习惯,这期间师生都尽着努力。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树立与习惯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教师退隐关注理念的转变、驾驭课堂能力的提高需收集他山之石、博采众家之长,更应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专著,全方位涵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悟性。

9-运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马忠

本学期以来,学校开展打造高效课堂,努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探索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导学案的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就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驾驭“学案”的过程中要灵活多变,把“学案”教活、用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提高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因此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

0-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教师就学生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师生集体交流,学生归纳总结。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臵。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臵,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加强集体备课,体现协作意识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臵问题的层次。多和同行教师交流、集体备课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常常新”,在现行求新求变的压力下,我们要审时度己,学会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加大创新力度,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运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魏彩凤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教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个老师如果不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全过程。比如:学习Reading部分时,学案设计的问答题和填空题,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二、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三、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四、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英语,有的用法是需要反复举例,才能加深记忆。

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五、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语用能力(Languageusage),即课后反馈训练(Homework)本环节通过翻译句子,造句等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特别是对学生在写的方面进行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尽可能多地设计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问

3-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维、联想、归纳、讨论、总结、进行填写、从而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运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夏虹

运用导学案教学才半学期,发现它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校的教学面貌,导学案教学的优点,教师们是有共识的,这里就不多说了,以下单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本人在运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虽然导学案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但是,是不是这就等于在学案中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以学生的讨论来完成,才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了,特别是语文课堂,学生必须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了,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所有的问题都讨论交流,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中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要求教师做到凡学生已理解掌握的内容不讲,只针对学生迷惑的问题针对性讲,且做到言简意明,时间用的越少也好(建议初中少于10分钟)。这一条对很多科目来说都很适合,而且相当精辟。它明确区别于以往老师只顾讲,学生只顾听的填鸭式教学,对我校高效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一建议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科目的所有情况。教学上,不同科目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语文是一门较特殊的科目,特别是文学作品,需要很多情感的酝酿和渗透,而这点,只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示范下,在师生共同交流,共同体验的过程中才能深刻领悟的,有时非常需要老师的分析、讲解,这时就只好突破建议的讲课时间,个别时

5-候会大大突破。且这种情况下,导学案往往形同虚设,所以最近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必须每节课都必须要用一个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我们也确实以此为原则编案。作为语文教师,为了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以往我的提问大多是有情境设臵的,自从用导学案教学以来,我深感没有问题情境设计,只把教材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习题,这个导学过程变得机械和生硬起来,这让我的教学产生了一个新困惑,即在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上,很难让学生与我产生共鸣。我认为,习题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全部,从这点出发,我在考虑是不是一定要把教材内容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呢?教师如果全部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部分学生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甚至不乏投机取巧照抄资料的情况出现,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以上是我一点还不成熟的认识,不当之处望同行指正。

6-试谈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动”

西吉三中 张拓

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语文课堂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

高效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角色,从台前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自主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高效课堂的主旨在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其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的彰显学生学习“主权”。高效课堂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会学的课才是优课,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教学。是很好的让学生“动”起来的尝试。尤其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下面就我的一些心得感悟提出来,希望和大家分享:

1、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潜质——对知识的渴

7-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

2、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导学案集整个年级教师团队集体智慧,课前商讨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臵。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臵,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率。

3、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团队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臵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其他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西吉三中 张伍梅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

9-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习效率能不提高吗?

五、我的困惑如下:

上一篇:如何建设凸显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论文下一篇:沥青表面处治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