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美优秀作文(精选13篇)
一个售货员也许很平凡,但张秉贵却把它做到了极致。
张秉贵是北京百货大楼的糖果售货员,他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中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由三四分钟减到一分钟,为了看他表演,热情的顾客曾将玻璃柜台挤碎。
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张秉贵用实力证明了这一观点。
一个投递员也许很普通,但王顺友却为它穷尽自己的青春年华。一九八五年,王顺友从父亲手中接过缰绳,从此成为了一名马班邮路的投递员。从此,他在大山里一走就是二十四年。在二十四年的邮路上,他已经习惯了饿了就吃几口馒头,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困了就睡山岩洞的生活方式。行走中他还热心为农民购买种子、生活用品,传递致富信息,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二十四年来,他从没有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信件,为了这个简单而崇高的使命,王顺友在大山深谷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的平凡执着,让我感受到了这位绿衣天使平凡中的美。
1985年7月, 当她怀揣着白衣天使的梦想, 满怀信心地踏进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大门时, 她做梦也没想到会被安排在小儿科。谁都知道小儿头皮针不好打, 病情变化迅速, 工作风险大, 如果不能一针见血, 有些不明事理的家属还会不依不饶, 面临被谩骂甚至是被殴打的危险。虽然宿传荣内心里很不情愿, 但是, 领导的安排又不得不服从, 只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开始了儿科护理生涯。
工作的不顺利是可想而知的, 开始她只有“见习”的份, 别说自己打头皮针了, 就是看着同事们打她也捏着一把汗。小儿的头皮静脉纤细如丝, 加上孩子哭闹摇头, 穿刺起来很困难。这还不算, 还要面对家长的监督和不满, 一针不成功, 甚至往回倒针都会遭到家长的出言不逊, 严重的还会打你不商量。“见习”了大半个月, 她才敢实际操作。
一次给一个两岁的幼儿打头皮针时, 因为脱水, 孩子的血管不充盈, 她一针没打上, 孩子挣扎着哭, 家长焦心地哄, 她紧张得满脸是汗, 越紧张就越发挥失常, 当她第二针没打成功时, 孩子尖利的哭声和淤青的额头彻底激怒了家长, 孩子的母亲一边骂着她技术差, 一边怒不可遏地推搡她, 让她滚, 是闻讯赶来的科主任解了围, 并换了护士长给那孩子打了针。当时的她泪流满面, 强烈的屈辱感和悔恨噬咬着她的心———是离开儿科还是在哪儿跌倒了在哪儿爬起来?两种思想针锋相对, 痛定思痛, 她认识到这是自己的技术不过硬导致的,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孩子受罪当妈的能不心疼吗?所以, 她理解了那位母亲的粗暴举动, 并发誓, 一定苦练小儿静脉穿刺技术, 并且达到一针见血的熟练程度。于是每天, 她像着了魔一样见到孩子就看看人家的头皮血管怎么样, 并比比划划, 做静脉穿刺动作。那时, 家在农村的母亲喂养了几只家兔, 有一天回家时, 她看到兔笼里雪白的兔子, 大大的耳朵, 红红的血管清晰可见, 她高兴得一下跳起来:这不就是我练习小儿头皮针最好的实验品吗?她把想法告诉了母亲, 母亲很支持她, 在母亲的帮助下, 她反复进行家兔耳缘静脉穿刺训练, 一点点积累技法, 上班后再按这些技法打头皮针。功夫不负有心人, 半个月后她的穿刺技术大有长进, 动作娴熟, 一针成功率高, 很多难打的血管不用再找护士长, 自己基本能一针见血。渐渐的她成了儿科的顶梁柱, 很多患儿的家长点名让她打针, 她终于有了成就感, 再也不会因为受患儿亲人的责骂哭鼻子抹眼泪了。
儿科是出力不讨好的科室, 而且是最容易出纠纷的科。护士常常因为打不好针受家属的攻击, 所以很多护士一看家属的面相凶或者患儿的血管条件不好, 就干脆把这个重任推给她。她每天都忙得延迟下班, 双腿有千斤重, 累得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 只好坐下来缓解一下疲劳, 方才回家。即使在家休息她也常常接到科里护士们的电话, 要么是抢救患儿, 要么是针难打, 让她去帮忙打针, 再者就是去平息患儿家属的过激情绪……每每遇到这些情况, 不管她正在做什么都是撒手就往科里赶, 总害怕同事为难, 害怕家属闹事, 非得亲自处理了才心安。
因为业务熟练, 成绩突出, 2002年她被院领导提拔为儿科门诊护士长, 面对这个职位她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在如饥似渴地钻研技术业务的同时, 她还自学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主动向护理部主任请教管理经验, 遇到问题及时找护理部主任出谋划策;她还虚心向其他管理人员取经, 借鉴别人的长处, 再结合自己科室的特点灵活运用。她上任一年后科室局面大有改观, 科里工作有条不紊, 整体护理水平显著提高:小儿急救技术, 危重患儿的抢救, 各种仪器的使用都得心应手。一次一个五岁多的患儿被家属急匆匆送进儿科, 患儿因溺水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 全身青紫湿冷, 她一边让家属把孩子就地放在地板上, 一边呼叫医生, 同时用手抠孩子口鼻里的泥沙, 紧接着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交替进行, 她甚至没来得及在患儿口上放置纱布。几分钟后患儿青紫有些改善, 同时医生和其他护士到场, 给患儿用上急救药品和呼吸机, 经过十多分钟的抢救患儿心跳恢复, 自主呼吸恢复, 神志也慢慢清醒过来。是她第一时间的急救为患儿得到更好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是她给了患儿第二次生命, 患儿的父母激动得给她磕头谢恩, 嘴角还带着污渍的她微笑着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
正因为她时刻谨记南丁格尔“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她才觉得自己付出得再多也是应该的, 救死扶伤是自己的本分, 看着一个个徘徊在死亡边缘的患儿转危为安, 换得千家万户的幸福, 她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最近两年宿传荣又顺应护理改革, 响应院领导的号召在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把制度细化, 工作量化, 激励护士争先创优, 病人至上, 转变重专业、轻基础, 重技术、轻服务的陈腐护理观念, 使生活料理和专业技术齐头并进。
二十多年来, 她和她团队的每位成员紧密配合, 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有声有色:病人数逐年攀升, 经济效益逐年增加, 病人满意度达98%以上。2006~2007年度获“感动三院”集体奖。个人也多次荣获院优秀护士长, 2011年度获“济南市优秀护士”光荣称号。
她说荣誉是对她工作的最高赞赏和肯定, 她将再接再厉, 努力工作, 让南丁格尔之灯照亮患者前行之路, 为他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作文题为第11页“本期作文”。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你如何立意?
你如何构思?
你如何选材?
你会选择哪种文体?
写作指导
一、“平凡之美”审题
平凡之美,审题时要紧紧扣住关键词“平凡”和“美”。首先“平凡”不是简单、简约,更不是平庸,那是一种比伟大更值得尊敬的品格,写作时不能混淆概念。而“美”则是中心词,写作时一定要突出什么是“平凡之美”,“美”在何处。如此便能理解题目的含义,即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从而显得美了。平凡的人生实现了不平凡的价值。平凡并不简单,平凡不是平庸,平凡孕育伟大。
这样的题目能引导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平凡之美,对平凡之美作出深沉的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能让同学们关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通过细节化的描写,通过对普通人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的体悟,去表现市井人生的真善美,去讴歌和彰显人情、人性、人心之美。总之,“平凡之美”这个题目能够让大家静静地注视身边的生活,关注平凡人、平凡事中蕴含的美好人性,展现平凡中蕴含的人生价值。
写记叙文可以紧扣“平凡之美”这个中心精心选材,通过事件描述、人物描写来展现平凡中蕴含的美好人性。
写议论文“平凡之美”可以依据以下几种方式打开思路:
1. 依托材料中对命题的解读来打开思路。材料中说“平凡的人和事,自有其独特的美”。这已经说得很清楚:许多平凡的人和事也存在着美。如此联想下去:是否只要是平凡都能产生美呢?学会从材料中捕捉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化难为易。别担心与别人撞车,你尽可以在“材料”和“语言”上做足文章!
2. 采用添词法,即通过添加词语,组成句子,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分析这个命题,平凡之美,中心词就是一个“美”,作为一个名词,它在句子中一般做主语或宾语。如果做主语,可以变为这样的句子:平凡之美存在于何处。这样就可以继续构思,可以谈平凡之美存在于人的追求当中,平凡之美存在于人的心灵当中,平凡之美存在于人的言行当中……如果做宾语,可以变为这样的句子:谁需要平凡之美。这样构思的话,就会想到:学生需要平凡之美、工人需要平凡之美、官员需要平凡之美……添加词语,组成句子的方法,是打开作文思路的最常用的方法。
3. 运用联想法,审题构思中联系它相似或相反的话题,然后加以论述。比如“平凡之美”,自然可以联想到“秀丽的风景”、“俊美的面容”、“富裕的生活”等相关的内容。这样构思行文时,可以谈这些不是真正的美,平凡才是真正的美,更有价值的美。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想,重心一定要突出“平凡之美”,在所用笔墨上,要明显能够区别开来。
4. 使用设问法,通过固定的设问模式来开启自己的行文思路。基本的设问模式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三种。“平凡之美”这个命题,我们可以侧重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选择较容易的展开。如此说来,本题就可以谈:平凡之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平凡之美是一种不事雕琢的美,平凡之美是一种并不耀眼的美,平凡之美是一种真正有价值的美等等。
二、“平凡之美”写作反馈的问题
1. 审题问题
(1)对“平凡之美”审题有偏差,偷换话题现象严重,有的同学整篇文章在谈“平凡”,只在结尾处点下“平凡就是美”;也有同学在文中大谈特谈各种美,简单就是美,真诚就是美,最后结论点下“平凡也是美”。这些都是对题目的解读有了偏差。
(2)题目中的“平凡”在文中体现不出来,实际写的是大量的轰轰烈烈的不平凡,审题时没有弄懂关键字词;对“平凡之美”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但不知道如何找准角度找准素材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美”的内涵是什么,许多作文中没有明确的认识和体现,许多作文仅仅在结尾处写段有关“人性美”的文字就算是点题,不知道“平凡之美”这个中心应该通过叙事、写人来体现“美”的意义。
2. 文体问题
(1)议论文没有议论文的味道。首先议论文没有鲜明的观点,阅卷老师在作文的字里行间里搜不到作者对“平凡之美”的看法;其次没有议论的框架,多是素材的堆砌,没有分析的文字;最后缺乏议论文的语言,无论是开头各种花样的引子,还是中间作为例证的事件,呈现的都是些叙述性的描述性的文字,冗长繁琐,不概括不简练。
(2)文体意识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举例论证方面,不知道用议论性的文字简要概括,不能抓住事件中跟观点相关的内容分析,以致出现了这些情况:“从前有这样的故事”等等,大量的人物对话等;其次还体现在作文的开头,本意想用故事做引子,结果因为叙事过多导致头重脚轻,结构失衡,同时也冲淡了议论文的特征。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中可以抒情,但不要写抒情味很浓内容很空洞的所谓的散文。
(3)写的记叙文,但是记叙文中有太多的抒情和议论,部分同学的作文依旧文体特征不明显,两三个记叙文的故事加两三段貌似议论文的段落凑合在一起的现象依然大面积存在。
写作借鉴
笔者推荐的是两篇文章,在这做了简单的删选。阅读强调两点:一是文章要有真情,二是文章要通过细节的描写表现真情。
一、老舍《我的母亲》
1.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帮助母亲,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入学,要交十元钱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2. 与母亲共同撑持这个家的三姐在我上学之后也结婚了。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3. 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已经年迈还须自晓至晚地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二、朱自清《背影》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呼吸一口早晨的新鲜空气,心情变得好了许多。把烦恼抛在脑后,不去想,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去学校。虽然是早晨但路上的行人也非常多。默默地去观察,这被我忽视的早晨。打扫城市卫生的环保工人,在尽责的打扫;上班族们也在赶着去上班,似乎是为了每个月的全勤奖吧;也有不少像我一样早早去学校的学生;还有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工人们也为这他们的生活在奔波着很多很多不可计数,似乎每个人都在忙碌着。
在沉思的我被一阵喧嚣吸引了过来。挤进人群,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卖菜的老奶奶被一个骑电动车的男人撞倒了,而四周也散乱着菜。忙碌的人们也纷纷停下脚步围了上来。正当我以为没什么看头打算离开的时候,毕竟这种时候一般是互相吵闹一番再散场。
可那个男人却扶起那个老奶奶而且也在不停的说着什么,周围的人们也开始自发的帮助那个男人扶车子,帮那个老人捡起地下散乱的菜。我也帮他们捡了一些就离开了人群,走去学小。远离人群,心中却迟迟忘不了刚刚的事情。心中的疑惑也渐渐地明朗了。
原来遇到这种情况不仅仅可以是吵闹收尾也可以有这样的美好的结局。或许在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有个英雄来救助自己但是英雄本来就是少的又少的,平凡的人们才很多。再者说遇到麻烦的时候也只不仅仅有英雄可以帮助自己就像这样平凡的我们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不是吗?
原来当一个英雄经过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平凡的人在旁边鼓掌。就像我遇上的人一样,你遇到的人大多数是平凡的人们但是平凡的人们,平凡的人生也有不平凡的幸福当英雄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许多人都会用伟大来描绘您,其实伟大并不适合您,因为您早已忘了自我。
许多人都会用无私来描绘您,其实无私并不适合您,因为您从未想过占有。
许多人都会用善良来描绘您,其实善良并不适合您,因为您本就是这天地间爱的源泉。
您那不分昼夜劳碌的身影,无数次诠释着爱的真谛。它就像无数剂营养液,注入我的心田,让我在满满的爱中茁壮成长。可是,年少轻狂的我是那么的不懂事。不知您是否记得我说谎话而让您陷入窘境,不知您是否记得我说您是母老虎而让你伤心难过……在成长中,我犯了那么多过错,母亲,儿子在这给您说声“对不起”。
不知是那流逝的`时光带去了您发中的黑,还是看着我那长满水泡的手,一声声叹息染白了您的头;不知是流水年华拂去了您美丽的容颜,还是为带我去医院治病,来来回回地奔波增添了您脸上的皱纹。我一天天的长大,却渐渐消磨了您的青春。母亲,无论您怎么变化,都是我世界中最圣洁的天使。
或许,我应感谢上帝,因为他让我成为了您的儿子,让我拥有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可有时候,我又痛恨上帝,因为他让我欠下了这辈子都无法还清的债。您每次都将最好的东西给我,却永远对自己过分苛刻。每当我看见您拖着几乎动弹不得的右手和一身的病痛去做那仿佛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时,我的心一阵阵疼痛。几天前,父亲因病住院,又是您用瘦弱的身躯扛起了这个家。即使病痛缠身,您却奋力给我撑起一片天,为我挡风遮雨。当我看到您佝偻的背影、憔悴的神情和头发上的银丝时,我是多么的痛恨自己,为什么我不够强大,为什么我还不能为您分担肩上的重担。母亲,现在儿子只能无力地恳求您,请对自己好一点儿,保重身体,给儿子一个报答您的机会。
每年到了龙虾飘香的季节,我的爷爷都可以捉几千只龙虾,卖到市集上帮家里补贴家用,每次看到活蹦乱跳的大龙虾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爷爷在泥塘里辛苦地劳动的画面。从我记事起就是我的奶奶帮我穿衣,送我上学。生病时也是奶奶陪伴在我的左右,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我还有一个大哥和小哥,说到他们我有说不完的故事。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工作,我在伯伯家里一住就是好几年,小哥总是缠着我要我跟他玩儿,可是又总爱找我麻烦,这时候,大哥就会站出来保护我,不让小哥欺负我。他们是一对亲兄弟也是一对欢喜冤家,总会为了我的事闹得不可开交。
我的伯妈对我特别关照,每次都把好吃的好玩的先拿给我,伯妈经常担心我生小哥的气,担心我不和小哥一起玩;而我的伯伯正好相反,经常告诫我别跟小哥一起玩,这样就不会受欺负了。我知道伯伯伯妈都很照顾我、关心我、生怕我受到一丁点委屈。
我还有一个亲姐姐,她经常对我说:“你要加油啊,爸爸妈妈以后就指望我们了。”姐姐特别聪明,成绩优异,是我的学习榜样。爸爸妈妈特别喜欢她,姐姐一直在外地读书,我真想姐姐啊!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社会生活里,物质至上,精神浮躁,人的灵魂无所归依。保持一颗平常人的平凡心,谛听生命本真的声音,“致虚静,守静笃”,回归人的本性,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作者能直视自我内心的本真需求,真实还原自我本色的真性情,无论写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都能深究生命本真之根。其文字足以慰藉那些在都市文明中焦躁不安的游魂。
肖来青出生、生长并长期工作生活在湘西那块神奇的土地上,偏僻的山乡、神秘的雪峰山、勤劳善良的瑶、苗、侗民,神奇美妙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悠扬的山歌,各式各样的民间文化传统,构成了他散文多姿多彩生命形态的神秘背景。但他并不猎奇,他借助神奇的湘西背景,展现的是生命原始本真的形态和本色之美。
本真的生命需要有纯净的自然和自然的生命做支撑。肖来青说:“深山里的虹比城里和平原的虹露面多,也美得多。”(《山里的虹》)在《湘西凉亭》中,他写道:“湘西凉亭实在普通极了。然而,我却常常牵记着这极普通的事物。”“在人际关系渐渐沾染商品的气息、什么事情都讲钱的时候,我才悟彻到凉亭所蕴藏的许多东西比金贵。”而“走在火辣辣的水泥路上,行于人声鼎沸的大街小巷,我常常渴望一种无价的消受:沐浴竹林里的风。”“竹林里的风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风。”“清新,凉爽,幽静”,“夏日的夜晚,家家户户都会将凳子、竹椅甚至光溜溜的青石板搬到大门口当风处,一领竹林之风的欢愉。纳凉,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聊天,哼歌,看蜘蛛结网,听蛙鸣蝉叫,随你的便,时间长短亦不固定;人生沧桑由你论,清风山泉任你饮。”(《竹林风》)享受自然清新的竹林风,生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是人生最舒适的享受。
也许是山野灵气的熏染,他对“鸟笼式的繁闹都市”显现出明显的厌倦情绪,他更醉心于富有泥土气息的乡间野趣,他孜孜不倦寻找的是养育本真生命的原始生活的乳汁,并由此使他的散文散发出带有古典情怀的忧愁幽思的情调。在《走过古井》中,作者为“穿唐装的搅水女人”的逝去而感怀,为“那铁硬的碧石井口默默地向世人昭示岁月的沧桑”而感伤。作者通过井口搅水的绳痕,“触摸到无数凝固的岁月”,感怀“有多少农夫的欢乐、叹息和农妇的泪水、笑声记载在这些印痕里”,感叹生命易逝的短暂。对农夫农妇的倾心、对鸟语虫草的谛视,对凉亭鸟窝的关心,浸透着作者博大的悲悯情怀,那是对所有生命平等的一种信仰。
对平凡生命的关注,首先体现在他对万物平等观念的理解上。他醉心于本色的石头:“我最感兴趣的是这里最为暴露且又最为天然最为本色的石头。”(《溪涧乱石》)。他痴迷于普普通通的樱桃花,“自然万物衬托了樱桃花的美,樱桃花也点染了自然万物。”(《樱桃花开》)他对生长在穷乡僻壤的紫薇花赞不绝口(《又见紫薇》),他迷恋于乡间的油菜花,感悟到“单纯也能超越复杂”,他感叹枇杷花“用孤独战胜孤独,以凝重换取凝重。”他不吝笔墨,抒发着对野菊花、豌豆花、棉花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树木的热爱(《凡花一束》)。
作品中,万物平等的思想情愫,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平凡生命的热爱。他尤其喜爱那些如尘埃般细微而平凡的动植物。
在文学史上,极少有文学大家歌咏麻雀,可他却对麻雀观察仔细,描摹精微,且发掘深刻。在《遥远的麻雀》中,他描绘麻雀的外形,“玲珑丰满,细小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太瘦,增一分太肥’。铅黑的椎形短嘴和那赤褐的圆晶眼睛,长在它身上都显得极匀称极谐调,简直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完美。”更重要的是,麻雀的鸣叫是作者所喜爱的。“在许多人看来,麻雀的叫声是不上档次的,那种‘又、又、又’的短音,太普通太平常了,不像杜鹃和斑鸠的声音悠长而浑厚,又不如画眉的声音清亮、婉转,也不像鹦鹉和八哥那样擅学舌而取悦于人。它只是凭着自己声音的本色‘说’自己的‘话’,‘唱’自己的‘歌’。”麻雀通人性,喜欢与人类相处,懂得人类的哀乐,“这小小的生命的鸣叫似乎总是关联着人间的烟火与生息”,麻雀“是一种知人心、解人意、通人性却又不失分寸、不破底线的生命精灵。”
在《岩屋笔记》中,有好几篇涉及到乡间水田里的泥鳅,表现出作者对泥鳅的独特的审美情趣。他说泥鳅“化泥”是“自然生命的灵动”,特别是“那‘化泥’的过程,就像看着魔术师变戏法,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泥鳅“化泥”》)
他不仅对小小麻雀和泥鳅情有独钟,而且也对过去人们厌恶的猫头鹰赞美有加。在《枕边鸟语·鴞语》中,作者说:“望着树杈上的猫头鹰,我想:它大概也是既聪明又很个性的生命。它或许还懂得,只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叫,才能叫得真实自然,才能保持一种生命的本色。任何误解和偏见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对猫头鹰的生命本色的肯定,表达的是他对生命本色之美的肯定和向往。
保持童真与保持生命的本真和本色之美是高度一致的。这部集子大多是对童年的回忆。父亲、母亲、爷爷、小伙伴和乡村、远山、霓虹以及民风民俗等构成了作品的基本意象。在懵懂的童年,他的生活里充满着童真、童趣。《南山记忆》《野猪·豺狗·树上小屋》《故乡的野菜》《白凉粉,绿凉粉》《难忘合欢》《郁郁芭蕉林》《岩屋》《割草时光》《生命之窝》《捉泥鳅》《来,吃虫》《菜根香》等篇什,童年忆真是其主要内容。《南山记忆》承载的是作者对雪峰山家乡的记忆。这里有鸡精、蛇精、树精等精怪的故事,作者说“精怪有时会给善人带来财宝”。这里还有擒拿妖魔中失败的道士的故事,他化作“血色石壁”、“石上道士”,气贯长虹。作者说:“烟雨弥漫的南山洗涤着尘间的浮躁,我的心被引入宁静之境。极目远望,但见景貌更迭,亦真亦幻,耳畔似有悠远之声传来,像是秘语:共融就是共生,共生方能共荣。”这也是天人合一的本真的生命感悟。
nlc202309041612
本真的生命不仅是自然的童真、童趣,同样也需要经历艰难的历练。生命的本色之美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它是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充满着向上和向善的力量。肖来青通过人生历练,感悟到了生命中承受苦难和磨练的必要。在《竹笋无语》中,作者塑造了一根在巨石压迫艰难生长的竹笋形象。那“攒着闷劲”曲折生长的竹笋,“引人琢磨和理解鲜活生命旅程的艰难、抗争与磨砺的含义”。热爱万事万物,倾心于自然的美妙,感悟自然的生机,参悟宇宙的奥妙,作品体现的是自然的机心和智慧。顺应自然,毫不做作。比较陆蠡的《囚绿记》而言,这篇散文更显清新自然。同样,在《笋的滋味》中,作者不仅借笋的滋味抒情言志,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发掘了苦竹的人生哲理韵味。他说,将笋白煮或清蒸,“不借他物不假酌料的吃法,最能品出竹笋的真味与真趣。”而且要尝苦笋,苏东坡就是一位偏爱吃苦笋的人,吃苦竹方能更深地感悟人生意蕴。“忘了苦笋的滋味,即便尝尽其它种种笋味,对吃笋的生活也就只剩下‘甜美’的印象了。应该说,包括吃笋在内的种种生活,皆有甜美、不甜美和苦涩等诸多面,如果我们的舌头不能感知‘苦寒’了,就很难保证我们还有什么正常的味觉。”作者很懂得生活的辩证法,从骨子里参透了文化的多元化,原来是和人的胃口一样需要多元的健康生态,这是对现代文明使人丧失对苦难的感受的高度警觉,同时也是对本真生命形态的深层体悟。这种体悟还大量存在于作者有关童年饥饿和艰苦劳作的回忆之中。《故乡的野菜》《白凉粉,绿凉粉》《郁郁芭蕉林》《来,吃虫》等写的都是大饥荒时期吃野菜、吃凉粉、吃芭蕉、吃虫的艰难岁月对生命的磨练。在《农事偶忆》中,作者写农活中的“过拨”、“打夯”、“告牛”所蕴含的智慧和艰辛,也是生活的磨练。在《告牛》中,作者更进一步说:“一连告三朝,小牛就走向正轨了。后来我注意到,牛拉犁时鼻子一直贴近泥水的。我也由此明白了为何‘苦干’或‘实干’之前还须有‘埋头’二字。”这是对生命意志、恒心、毅力等非理性因素的肯定,也是生命本色之美的内在意蕴。
因为生命本身的多姿多彩,感悟生命的本色之美,特别需要有宽厚的胸襟和宽容的心态,需要有情感的温厚和细腻。作者深谙文学艺术呵护生命的天职,他饱含深情地书写着呵护生命的篇章。在《生命瞬思》中,他说:“一花一世界,一鱼一世界,一人一世界。”“每一次心跳都是一种神奇。”在《生命之窝》中,他思考的是“我或我们究竟该以什么方式重新承担呵护一种生命和生命之窝的责任?”他对湘西家乡的岩屋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岩屋是我家乡的一个‘胎记’。”“岩屋是无数生命的共同之窝。”(《岩屋》)呵护“生命之窝”,使其具有了温馨的母性情感,同时也具有了博大的悲悯情怀。
真诚是为人为文的根本,同样也是透彻感悟本真的自我和本色的生命之美的根基。温暖的情感和宽容的心态,使肖来青的作品不做感慨激昂的激越誓言,更不做绝对真理的卫道者。他“不会期望生命如何灿烂,如何恒久,而是期望如何圆满”,“平安是福”(《走过古井》)。他为小小的麻雀和泥鳅的灵动生命而感动,为普通的饮食起居而动情,为悠悠千载的农夫、农妇们而祈祷。在《接七姑》中,他说:“接七姑的习俗缘自哪一原型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倒是乡间百姓能通过某种方式,让弱者、冤者、智者、善者复活,并永存人间。”在势利的社会里,能为弱小生命而倾情的,能安居平凡人生的,正是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真诚的心态,本真本色的生命之美,万物平等的生命理念,温馨的情感情怀,使作品呈现出淡雅清纯的艺术气质,具有见朴抱素的纯朴意味。在《三月泡》中,他心无芥蒂,光明磊落地用人体做比喻,把三月泡令人迷恋的情态表露无遗,是难能可贵的上乘佳作,也充分体现了作品的特色。“圆圆的三月泡,少妇乳头般大小。起初是青绿,渐渐地变为淡黄、橙黄、淡红。那时的光泽,似未满月的婴孩的脸蛋,煞是爱人。过了些时日,它变成深红,但它仍旧害羞地躲在绿叶的中间或一旁,半遮半掩。当然也有落落大方突现在叶的前面的,像在等着你去摘取。”“三月泡,没有厚厚包裹的硬皮,也没有需要挑出来的硬核。它只有纯粹而细嫩的肉。它毫无掩饰、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积蓄呈现出来,让人享用。将它放进嘴里,细腻,柔软,亲切,犹如含着母亲的奶头。”自然贴切的比喻,为表达的真切平添了无限的风姿,这也是其对于生命的本色之美的恰切的呈现。
对美的发现,对美的捕捉,对美的崇尚,始终是肖来青散文追求的理想。他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有一双捕捉美的眼睛,有一枝摇曳多姿的表达美的笔触。作品语言朴实,情感丰富,诗意浓郁,在看似不经意处,实则寓意深刻,韵味无穷。如《崇拜火塘》《笋的滋味》等。他的散文具有知识性、哲理性的特点,具有叙事的故事性和故事的传奇性的特点,他为现代散文文体的创新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为自身的散文创作增添了新的审美亮点。如《遥远的麻雀》《野猪?豺狗?树上小屋》等。
“君子固穷”,在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作品给人带来的清新气息,沁人心脾,使人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崇尚本色,感悟永恒,这恐怕也是肖来青的文字之所以能够留存久远的根本原因所在。
《农民的鼎革》
赵树凯著
商务印书馆2013年12月版
30.00元
《农民的鼎革》以农民与改革的关系为主题,核心关怀是农民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地位。作者分析问题的基本视角,是现实生活中的农民行为,同时,也兼顾历史考察和未来展望。为了充分展开作者的核心关怀,该书汇集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包括政界人物散记、思想评论性文章、媒体访谈录、会议演讲等。
在没有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韩兴娥这位名师,这是我孤陋寡闻,作为踏入教育领域五年的教师来说,感到自惭形秽。感谢学校创建书香校园为老师送的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韩兴娥这位平凡又不平凡的老师,有点相见恨晚之感,读完这本书,有种醍醐灌顶的透彻,原来看似平凡的教学工作还可以做出这么不平凡的事来。韩老师把平凡的教学做到了极致,数十年如一日的.痴迷于教学中。她的海量阅读已成为教育界的标杆,很多老师纷纷效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她成就了海量阅读,海量阅读也成就了她。
本书开头,她就称自己是个很普通的老师,口才平平,性情急躁,不解人情,胆小腼腆,是个缺点很多的人,没有什么大本领,是一棵无人注意的小草。有人说过,“优点是放对位置的缺点,缺点是优点的延长线。”韩老师正是由于这些缺点,她才能心无旁骛的闷头傻干,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付出就有收获,这是对教师的格外垂恩,韩老师的努力成就了她事业的辉煌。这样,不解人情,不看脸色,呆头呆脑反倒成了她的优点。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没有丰功伟绩,没有远大抱负,安逸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可这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是不平凡的,就像韩老师一样,他们把工作当成事业,而不只是养家糊口的工具。
韩老师把“海量阅读”搬进课堂,这是对教学方法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教材的神圣地位,在课堂上引进更多的阅读材料,让小学生在课堂上“鲸吞牛食”,通过海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在海读的路上,韩老师走的并不轻松,也曾遭到校领导、专家、家长的质疑和不认同。学生能学到知识吗?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好吗?等等疑问。但韩老师的一意孤行和学生的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证实了海读的成功。
我佩服韩老师的不平凡在于她自己为海读做的一系列工作,海读看似简单,实则很难。众所周知阅读的重要性,但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这些困扰老师的难题让很多教师望而生畏。韩老师的海读之所以能一鸣惊人,就是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把阅读落到了实处,而不是空中楼阁。都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韩老师为海读做的努力是“一缸水”的容量。要学生海量阅读,自己必须海量阅读,沉浸于书香墨韵之中。多看多想,她一门心思都放到了读书、教学上。她自己编故事、编儿歌、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她为找到一本好的阅读材料如获至宝。“学以致用”,让海读真正发挥作用,韩老师在学习评价上也下了十足的功夫,制定一、二、三级学习目标来检测学生的阅读质量。她的课上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诵读的童声,就是这么清淡如水的课堂,让学生尽情的畅游于书海中自得其乐。
有很多事,看见后并不留意,不会在记忆中留下痕迹。
有很多事,留意后并不记得,不会在生命中留下印痕。
以前,我从未留意,虽然我看见了,直到它天天频繁的出现在我眼前,我才开始注意它,发现它不平凡的内涵。
从上周开始,我因每天要早到学校做卫生而提前半小时出门。回忆起来,从那天起,我天天都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个穿着十分正规西服的年轻人微笑着搀扶着一位头发花白老人,老人嘴里含糊不清的喃喃着,年轻人则笑着点头,还不时应上几句。
老人说话挺大声,可我都听不懂,就像婴儿说的话一样,但那年轻人仍应着,点着头,微笑着,那样耐心。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我见到他们总会点头笑笑,那年轻人也回向我抱以同样的微笑,有时还会问我:“这么早上学啊!”我不多做解释,只是笑,年轻人便扶着老人走了。一来二往,我看的出,年轻人是在陪老人散步,老人是年轻人的父亲,他俩经常握着手说些什么,就在前几天,我改口称年轻人为“叔叔”,相互见面总不忘问好,我想,我和这对父子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吧,每天都能见到这样充满亲情的画面,不禁让我联想到当今社会这样和谐的亲子关系已经很少了,更不要说老人还身患重病。
有这样的感触是几天前的事了,现在写起来,并没有当时那种震撼力,那么深刻的想法,但每每看见这一老一少的身影走着,心间还是微微一颤,为自己,也为他们。
当你走下楼,望向街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人无疑是这儿最平凡的一员。有些人在平凡中藏着,直到老去,而有些人却用坚持在平凡中开出一朵朵花。
在一节品德课上,老师给我们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一个个故事让人潸然泪下,那些个不平凡的人用自己的坚持,自己的信念来做好事。孤寡老人刘感兰来不吃肉,捡破烂来供没钱上学的孩子上学,无私地捐助他们;段爱平关心自己的村民,决心要改变村子,将几年来的积蓄都用来建设村庄,即使病重也不放弃工作;98岁的胡佩兰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病人付不起看病钱她就垫付……
这么多个可歌可泣的人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乡村教师格桑德吉,她被尊称为“悬崖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的.家乡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许多孩子上学存在着困难。她不想让孩子们辍学在家,让乡亲的梦跌落山间。读完大学的格桑德吉毅然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家乡当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十三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坚持着心中的那份信念,亲自护送学生走过悬崖,托起一个个山村孩子的读书梦。
也许是偶然,也许是注定――在那个平凡的早晨,那只平凡的蜜蜂,让我领悟了足以影响一生的真谛。
那是一只小小的蜜蜂,在我看来只能打上身形瘦弱、生命脆弱、平凡得无以复加这些标签的“小东西”。我看到它时,它正带着忙碌了一大早得来的收获,兴高采烈地轻舞在回家的路上。我想:那应该是给它在家嗷嗷待哺的孩子的礼物吧!这样的生活真幸福……然而,天不遂“蜂”愿,或许是清晨的清风太过无聊了,想和它嬉戏吧,在清风的“大意”之下,它失去了平衡,一个不小心,“嗖”!它不幸“坠机”,然而,更不幸的是,就在它的正下方,恰好是一方小水池――浑浊的池水大笑着准备一口吞下这个“倒霉鬼”・・・・・・
小家伙被吓坏了,蹬腿,扑翅,翻动…使尽了浑身解数,但可惜的是,这并不能改变他正被一点点吞噬的现状。而此时的我,也不知是出于怎样的心理,我并没有向它伸出援手,我依旧静静地观察着――我内心正期盼着奇迹的出现。或许是它感应到了我内心的期盼,又或者是它放不下家中幼小的孩子?总之,在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水面又有了动静――它动了,(我早已屏住了呼吸)随之而来的是如狂风骤雨般的猛烈挣扎:奋力划动瘦弱的肢体,煽动薄弱的翅膀,一次,一次,又一次……我的心随之变得更加紧绷:它能成功吧?!是什么给了它再一次奋起的力量?我的期盼是否会实现?
不久,我得到了答案:它在努力中一点点靠近了池岸,终于,它成功了,在最后一次煽动那对薄弱的翅膀之后,它成功飞上了“彼岸”!岸边,它静立了几秒,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回望了一眼这个给了它一次“惊魂体验”的地方,最终,带着一颗早已按耐不住的归心,冲天而起!我的心,也随之真正畅达!
他们在街头
清早起床,外面天将明了。我下了楼,迎面欢迎我的便是一阵微凉略带些清爽的风,更重要的是,我的眼前也竟焕然一新。还记得昨夜,小径上垃圾遍地,苍蝇蚊子饶有兴致地聚会,一些不知是什么的秽物也四处“盘踞”,现在,我的眼前:地上一尘不染,垃圾早已“仓皇而逃”,苍蝇蚊子也“怏怏而去”,湛蓝而高远的天空点缀着一些柔软的云,眼前的景色令我心旷神眙,向右看,在那街头,他们手持着长长的竹扫帚,有些蓬头垢面,此时,却有如威风凛凛、驰聘沙场的大将,挥舞着扫帚,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
他们,只是普通的清洁工。
他们在墙边
中午,我正在写作业。不一会儿,热气窜遍了全身,背心死死地黏住后背不放,整个人似乎被放到烧烤架上炙烤着。对面的幼儿园正在重新装修,我向那边一望,却惊奇地发现幼儿园教学楼的外表面墙壁上竟横空出现了两个人。我定睛一看,不错,的确是两个人,两个刷漆工人,他们都是中年人了吧,灰色、橙色的工作制服干瘪地贴在他们身上。尽管相隔得较远,但我似乎能看见他们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一根绳子在教学楼上的栅栏上紧紧地绑着,下端则拴在汽车上,他们坐在一根杆上,杆的两端都挂着盛满油漆的桶,就这样,他们被吊在了半空。他们一手紧抓着绳,另一手拿着刷子蘸起,两只脚蹬墙上,若稍有晃动或偶尔的剧烈摇动,他们也只将身子一侧,腿一蹬,即刻刷着墙,他们刷过的墙在骄阳的照射下显得锃光瓦亮的。难道,他们就不怕遭到险情?他们冒险就只为领微薄的工资?不,不是,他们或许是为营造更好的环境罢了。
他们,只是普通的刷漆工。
他们在路中央
早晨,路中央有他们挺拔的驱干,松柏般的双臂;中午,有他们执著的坚守与站岗;夜间,有他们的荧色制服,点亮人们心中的一角。车水马龙,他们站在马路中央,挥臂、转身,交通有序。在人们心中,你是如此高冷,但你的内心却那么火热。
他们,只是一群交通警察。
――题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那份情,漾开在心中深处。
舍小家为大家的爱。拥有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因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水位起标。而人们夹杂在这两者之间进退为难,一泄洪,我们会失去江苏,不泄,失去河南王家坝的人们一狠心,主动请求泄洪,他们陆续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故乡。随着水位的上涨,夹杂着泥土杂志的浪花无情地拍打在土胚房上,伴随着风的怒号,他们在烈日下耕种的田地都化为乌有。须臾,水天相接,整个王家坝笼罩在灰暗之中。但他们不后悔,堵是为了自己,开是为了别,这就是王家坝精神。
危难中挺身出的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灾无情但人有情,是他们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在滚滚洪水中奋力前行。即使双腿灌满泥浆,汗水顺着手上的裂口滑下,也无法阻拦他们的脚步,这就是解放军们的精神。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城墙。他扛着一袋袋玉米,一块块岩石向洪水中扔去。看!他们的手上满是被岩石割裂的伤口和不知何时磨出的血泡,衣服早已被汗水与泥浆打湿,但扔坚守在抗洪第一线。这就是在危难中的最美逆行者们。
长大薪火相传的爱,有一群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一点责任的良心。她是一个被解放军在抗洪时救出的小女孩,时光飞逝,若白驹过隙。22年后,她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那个让她梦魂萦绕的地方,投入了抗洪一体。数十小时的奋战,仅剩片刻的休息,他们常在吃饭时抱着饭盒睡着,外面号声又响起了,他们快速武装,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抗洪现场,压榨着自己的每一秒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薪火相传的爱,是永恒的光,这点点荧光,汇聚成了爱的星河。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水火总无情,英雄的长存浩气,让人动容。这所有和一切都在收心留下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