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作文材料
屈原:生涯不平且放歌
滚滚的汩罗江畔,夕阳斜晖映在他那坚毅的脸庞上,似乎可以反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面对君王的昏庸、懦弱,想到国家人民的痛苦,屈原纵身一跃,让滚滚的江水吞噬他的身体,在那一刻,世界为之静止!
是什么让屈原如此从容地走向死亡?
是信念,他心中时刻牵挂的祖国,但他却无法看到自己祖国日益昌盛,他心中始终牵挂着国家,却已无用武之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熹微的晨光中,秋风猎猎,江流滔滔,小舟摇摇。他站立在船头,身轻似燕,一袭青黑的长衫哗哗鼓荡。“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轻轻地击节吟唱。“不再以心为形役,此去将独立而独行!”他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往事不堪回首,他曾深为痛悔,“悟以往之不谏”——83天彭泽县宰的任上,他忍看着硕鼠醉生梦死,蛀虫尔虞我诈,读懂了官场的黑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不禁暗暗诅咒,更猛省过来:“知来者之可追”——便愤然辞职,遁世归隐,不再让率真的人性被扭曲……他拉回思绪,举目眺望,那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白云悠悠的世界,莫不是心仪已久的“桃花源”?于是他倍道而行,走回桑梓田园。从此,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放逸神思,享受淡泊的宁静;“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挥洒汗水,品尝收获的芬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独步抛却名利,高雅恬淡的圣境。
李白:狂放不羁的“诗仙”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我遇见他,一个在政治上失意,却不放荡不羁的他——李白!他明明因失意而“举杯消愁”,却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他满腹才华,却郁郁不得志,他安慰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自己的遭遇并不灰心,而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霄济沧海。”因生性豪放,他充满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爱喝酒,因此人们称他“诗仙太白”,酒后的他,面对着星空,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他重友情,他要远行时,忽闻岸上踏歌声,看到汪伦为他送行,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清照:才华出众的一代才女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我遇见她,一个著名的女词人,一个过着幸福过而孤独的她——李清照!在宋朝南移时,一向温柔的她也豪放挥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一生凄凉,连朋友的女儿都对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一征,想想道:真是“才”害了我吗?她多愁善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身世较好,知书达理的女子本是应该有人好好爱她,可她的一生却无比凄凉,让人不免有些同情。
苏武:尽忠守节的爱国者
深秋,广袤的北海,朔风萧瑟,衰草连天;人迹罕至,冷落荒凉。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伴着一群瘦骨伶仃的绵羊,朝夕出没在这里。他挥动一条羊鞭,耳畔仿佛萦绕着家园的歌声;握持一支旌节,眼前仿佛浮现出故国的父老。十九年了,那羊鞭已改换数度,那节旄也脱落净尽。然而,那颗赤诚的心却永不退色!曾经的他,为汉使的谋反事败仰天长叹而自尽未成;曾经的他,幽囚于地窖中啃啮[niè]冰雪,吞咽毡毛而饥寒不死;曾经的他,睥睨佳肴美酒、高官厚禄而诀绝叛臣。他以铮铮铁骨敲响一曲千古绝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令流云为之徘徊,壮士闻而下泪。于是,当他抬起刻满皱纹的脸庞,怅望南归的大雁一直消失在天边,两颗眸子闪动着无限依恋的泪光的时候,他那单瘠的背影就与枯瘦的羊群定格成一道悲壮的风景。
啊,你,苏武,一篇气势磅礴的史诗,永远镌刻在莽苍的大地上,千秋不朽!
陆游:位卑而不敢忘国
一间古朴的房里,摇曳着一盏昏黄的油灯;一张陈旧的床上,挣扎着一个垂危的生命。那是一张苍老而刚毅的脸,颊上的颧骨高高地突起,象岩石一样坚硬;耳边蓬乱的两鬓白如霜雪,依然透出一股凛然大气;额下一双深陷的眼睛,顽强地折射出两道悲凉而坚定的光芒。他气息奄奄但不甘瞑目。榻前跪伏着他的儿子,泪水狼藉满面,默默地为他送行。他那心中似有狂飙在奔突,嘴唇翕动,絮絮不止,却模糊不清——是在追忆楼船夜雪、铁马秋风的激烈战斗,还是在思念泪尽胡尘、南望王师的苦难遗民?是在发泄无意争春、一任嫉妒的愤懑情怀,还是在叹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奈人生?„„蓦然,他猛睁双眼,拼尽全力,从牙逢挤出一道遗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随即长叹一声,驮着哀痛走了,留下一面不倒的信念大旗,在后世人的心中永远飘扬。
文天祥:浩然正气,杀身成仁
爱父母,爱亲人,是小爱,爱国家,爱民族,胸中有正义感,则是大爱。还记得那个咏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臣吗?对了,他就是文天祥。一边是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一边是元朝高官厚禄的利诱,这个两难的抉择摆到了文天祥的面前,退一步便可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进一步是艰难坎坷的处境。进退维谷的抉择拷问着文天祥那颗赤子之心。
司马迁:为了心中的使命
面对坚实的铁窗,我知道您内心的痛苦;面对空荡的牢房,我知道您寂寞难耐;面对铁链套头、镣铐加脚、狰狞磨刀、豺狼捋袖,您一生惨呼,鬼神泣,天地惊。然而这些日子里,您却心系百姓,挂念山河。睡梦中,您还在祖国历史长河中摸索,从炎黄子孙雄踞中华大地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您一件不曾落下。您伴着孤灯奋笔疾书,为的是让华夏几千年历史在时间的轮轴下刻下记忆。是什么力量让您如此坚持?是信念啊,先生。是信念给了您力量,是信念让您如此坚持。于是任下流谤议,于是任乡党嘲讽,于是任口诛笔伐,于是《史记》铸就,于是汗青留名。先生,您成功了!世人会永远记住您的名字:司马迁。
曹雪芹:孤标傲世,血泪著书
一、两晋到南北朝政治上的能臣形象
从历史记载来看, 成都的武侯祠兴建于东晋时期, 当时巴蜀有个起义军的领袖李雄 (303~334) 在占据巴蜀的时候兴建了武侯祠。《太平寰宇记》说:“李雄称王, 始为庙于少城内, 桓温平蜀, 城内独存孔明庙。” (又见《方舆胜览》卷五十一) 可见, 两晋的统治者虽然尊重诸葛亮, 但是并没有为其修建祠堂之类的纪念其丰功伟绩, 这主要是因为两晋司马氏与诸葛亮之间存在着政治上的恩怨。同时, 由于诸葛亮的声名主要在巴蜀地区, 其他地区受到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限制, 对其认识还非常有限。对于其认识, 主要集中到他对蜀汉的历史贡献上, 是一个政治上的能臣形象。李雄之所以修建武侯祠既是对诸葛亮的尊敬, 也是希望能够得到像诸葛亮这样的能臣来辅佐自己, 在巴蜀地区站稳脚跟, 巩固自己的政权。受到当时的动乱的影响, 加上历史文化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游览武侯祠的名人还比较少, 留下的文献资料也非常有限。
二、隋唐时期的历史地位开始提升
隋唐时期是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相对比较平稳, 文化高度繁荣, 在高度繁荣的背后对于诸葛亮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统治者基于统治的需要, 可以大肆宣传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从这一时期开始迅速提升。最早留下游览武侯祠文字记录的名人就是杜甫, 他避居巴蜀时期与武侯祠相邻而居, 经常游览凭吊武侯祠, 写下了千古名句《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白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既描写了武侯祠当时的景色, 也表明了以古喻今之意, 杜甫空有一身报国之心, 却得不到国家的重用, 自己也希望能成为像诸葛亮那样的一代名相。对此, 杜甫给予了诸葛亮很高的历史评价, 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展现了一个悲情的历史人物形象。而武侯祠的重要文献资料《蜀承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丹, 著名碑文家鲁建镌刻“度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 则蜀垂相诸葛公其人也。”裴度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比较高, 认为是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四者具备, 古往今来可以说是无人出之其左右。随后该碑文从诸葛亮隆中决策、出山辅佐刘备二十多年的历史功绩进行了概述, 正是这一碑文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但是, 对于诸葛亮的不足之处, 裴度却没有过多的进行论述, 只是以“不测不克”模糊地给出定论。可见, 他是有意提高诸葛亮的历史地位, 刻意地不去评价他的不足之处, 这充分说明了在这一时期诸葛亮的历史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诗人游览了武侯祠, 比如说著名诗人岑参 (715~770年) 晚年客居成都, 游昭烈庙与武侯祠后, 创作《先主武侯庙》一诗:“先主与武侯, 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 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 英灵贯千岁”。贞元八年 (792年) 诗人张俨游先主庙, 写《渴先主庙》:“扶顺继王业, 并吞势由已。天命屈雄图, 谁歌大风起?得股肚贤明, 能以奇用兵。何事伤客情, 何人居帝京?雄名垂竹帛, 荒陵压叶陌。终古更何闻, 悲风入松柏”。大中六年 (852年) , 唐诗人李商隐游武侯祠, 写《武侯祠古柏》诗一首:“蜀相阶前柏, 龙蛇捧阴宫, 阴成外江畔, 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 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 树折海鹏风。玉垒经纶远, 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 一为问昭融”。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唐朝的历史名人游览武侯祠, 留下了很多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资料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所谓褒奖之意, 但是评价的却比较中肯,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诸葛亮在隋唐时期历史地位的提升。
三、宋元明时期的神化
一进入北宋时期, 武侯祠就被统治者刻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据明曹学佳的《蜀中名胜记》记载:“《蜀古迹记》云:宋曹彬, 建隆二年 (961年) 为都监伐蜀, 渴武侯祠。视宇第雄观, 颇有不平。谓左右曰:‘孔明虽忠于汉, 然疲竭蜀之军民, 不能复中原万一, 何得为武?当因其颓败者拆去之, 止留其中以祀香火。’左右皆谏不可。俄报中殿摧塌, 有石碑出土尺许。彬逞视之, 其刻字宛如新书。题云‘测吾心腹事, 惟有宋曹彬。’读讫, 下拜曰:‘公, 神人也。小子安能窥测哉?’遂令蜀守新其祠宇, 为文祀之而去。”这一段记载虽然不是正史, 但是却客观地说明了诸葛亮的形象在这一时期被神化的事实, 当然所记载的神化内容不可信, 肯定有人有意为之, 其目的就是为了将诸葛亮的形象神化, 以提升诸葛亮的历史地位。陈荐在《武侯祠》诗中 (详后) 说“手植劲柏尚苍翠, 疑有神灵潜护持”, 神化诸葛亮历史形象的目的更加明显, 而宋裴士禹《蜀先主庙古柏》说:“陵前古柏树, 千丈起平地。根大压巨鳌, 心虚藏野隧。风动虬龙枝, 雷雨随声至。”说的也是武侯祠当中的柏树有神龙保佑。可见在宋朝诸葛亮的形象明显地被神化了, 而且可以说是神乎其神。元朝统治者虽然也尊崇诸葛亮, 并继续将其神化, 但是在元朝统治的时期,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及战乱的影响, 武侯祠已经破败不堪, 鲜有名人前去游览。但是到了明代,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 武侯祠的游人开始增多, 对其继续深化的同时开始理性地进行评价。万历二十六年 (1598) 六月, 山东, 陕西按察司副使前兵科左给事中、境内梦夔张应登所提的七律诗碑刻当中“龙虎风云际会场, 苍烟古柏汉祠堂。玉鱼甫卧中山后, 杜宇惊啼北帝王。落日荒荒磋莫挽, 残云虑痣根偏长。可知雪耻须今日, 灭魏平吴运更昌。”诗的内容可以说是平淡无奇, 但是“玉鱼甫卧中山后, 杜宇惊啼北帝王”这句话也含有将神化诸葛亮形象之意, 意思说诸葛亮在此长眠, 都“惊啼北帝王”。这里的北帝王指的就是刘禅第五子刘谌, 在这里要他将诸葛亮比作“玉鱼”。杜甫《诸将》诗:“昨日玉鱼蒙葬地, 早时金碗出人间。”可见, 在这里带有一定的神化色彩。如明薛暄《诸葛武侯庙》 (十首) 中说:“……钟鼓尚存当日庙, 江山犹绕旧时宫。画檐金榜蛟龙出, 粉壁丹青户墉通。”记录当时武侯祠的修复情况, 点出了当初建筑风格及主要装饰情。当然, 对于武侯祠的描绘也是人间仙境一般。
四、清朝时期其历史地位达到顶峰
清军入关以后, 出于统治者的需要对汉族文化极为尊崇, 《清史稿·礼志三·吉礼三》“历代帝王陵庙”条记载:顺治初年, 该庙入祀的三国人物中, 仅诸葛亮一人。说明了清初统治者对于诸葛亮的历史地位的重视。康熙对诸葛亮的评价甚高, 他在《遗诏》中说:“诸葛亮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为人臣者, 惟诸葛亮能如此耳。”晚清四川总督沈葆桢留下的对联, 写得饱含感情:“地有千秋, 南来寻丞相祠堂, 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 东去襄阳问耆旧, 几人相忆在江楼?”一句“大名垂宇宙”道出了诸葛亮在清朝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赵藩“能攻心, 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 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他在这里反思了诸葛亮采用攻心的战术收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故事, 指出了诸葛亮的用兵如神和谋略得当, 又对比指出了清末政治腐败, 缅怀了诸葛亮这位忠臣能士。清代道士张清夜是武侯祠的第一个主持道士, 他留下了《昭烈忠武陵庙志》, 卷七收有其《阴符发秘说》、《忠武侯祠钟铭》、《辑省体编序》、《忠武祠焚炉引》、《重摹古柏行碑跋》、《玄门戒白》等文, 其中有大量武侯祠的记载。还留下了“兄弟君臣一时际会, 当年铁马金戈, 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祖孙父子千古明良, 今日丹楹画栋, 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认为是诸葛亮一手奠基了蜀汉的江山。在这一时期, 诸葛亮已经成为智慧的化身、忠臣的象征,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历史人物, 而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儒家思想的一种集中的体现。朝廷对于诸葛亮的重视, 让很多达官贵人经常来拜祭武侯祠。在清朝, 新任地方首脑到了成都以后, 一般都有先谒武侯祠的习俗。朝廷大员路过此地, 一般都会到武侯祠进行拜祭。清人傅崇矩在《成都通览》“成都之民情风俗”中曾记述道:“正月初一游各庙, 以武侯祠为热闹。”又说“初一日、初五日、初九日、十五日, 均游武侯祠。”可见这一时期对于诸葛亮的祭祀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 游览和拜祭已经成为普通人的行为, 这与以前主要是以名人为主的游览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就充分说明了诸葛亮在这一历史时期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神, 其历史地位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总之, 从名人游览武侯祠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 诸葛亮的历史地位是不断变化的, 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尊崇, 到隋唐时期历史地位的提升, 到宋元明时期的形象神化, 再到清代达到历史顶峰, 这种历史地位的变化, 既是文化发展的结果, 也是政治作用的使然, 但是不管是何种原因, 都将诸葛亮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历史地位。
摘要:成都武侯祠从其兴建到现在, 中间是几经破坏, 经历了多次修葺才留下了今天的这个面貌。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忠君爱国、鞠躬尽瘁的智慧形象, 历代名人游历武侯祠时候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从这些文字资料当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历史地位的变化。从收集到的资料文字资料来看, 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也就是从两晋到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历史地位有明显的变化, 从中肯的评价到形象深化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 这种历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漫长的历史变化和中国的文化发展历程。
关键词:武侯祠,诸葛亮,杜甫
参考文献
[1] .杜甫.杜甫诗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8
[2] .乐史.太平寰宇记 (宋本影印本) [M].北京:中华书局, 1999
[3] .顾农, 童李君编选.高适岑参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9
[4] .郑在瀛编.李商隐全集[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2011
[5] .房开江编.宋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关键词:名人名言 职中生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56-01不少职中生怕写作文,特别是写议论文,写来写去就那么几句话,自己都觉得理不直,气不壮,别人读了,也感觉说服力不够强,语言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论据不充分的现象,一直在职中生的写作中普遍地存在着,让他们为之头痛不已。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平时注重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写作时巧妙地加以运用。这种做法既使学生的作文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更使学生的作文一改往日的呆板,呈现出灵动的色彩。
有次写作课上,我布置了一篇作文,内容如下:“飞鸟因为有两只翅膀才能高飞,火车因为有两条铁轨才能奔驰。做人也一样,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既要精通数理化,更要懂得真善美;既要懂得学理,更要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才是一个既受过教育,又有教养的现代人。”要求是:由这段材料你产生了哪些思考或联想?请以“做人”为话题,或记叙经历,或编述故事,或抒发感情,或发表议论写一篇文章。不少学生都选择了写成议论文,也都运用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但读他们的文章,会发现:理论论据太单一,多数是自己在说理,说做人的重要性。虽然也谈了不少自己对做人的看法,但显得重复,罗里罗嗦,说服力并不强。所以在讲评作文的时候,我向他们谈了自己的这种看法,学生们就问:“还可以怎样进行说理呢?”我于是引导他们说:“还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来帮助论证自己的观点。名人名言一般简洁精练,但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这要比我们一味地空洞地说理,说服力要强得多了。”接下来,我就启发他们:“平时同学们都喜欢读书,都喜欢摘抄好文章,好句子,大家现在一起来想想:关于做人,哪些名人都阐述了自己的深刻的见解呢?”学生们听了我的话,开始认真思考起来,过了不一会儿,大家便你一句,我一句讲了起来,其中有一些名人名言非常有说服力,我建议学生们适当地加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让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些,也显得更有文采些。大家一起找到的有关做人的名人名言有这样一些:
(1)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
(3)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4)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5)但愿我们都有自知之明,能以别人的眼光看自己,而不要常常以为自己了不起。—— 布恩斯
(6)受人的恩惠,要不忘图报,才不愧是君子;给人恩惠,也不要记在心,才是真正的仁人。—— 凯伦
(7)人应当谦虚,不要让自己的名字像水塘上的气泡那样一闪就过去了。—— 契诃夫
(8)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马克思
学生们按照我提的建议去做后,我又让他们互相交流,阅读别的同学的文章,看看加上名人名言之后,是否比原先好多了,感染力是否增強了。读完别人的文章后,学生们便对对方的文章评价起来,有的说:“你这句名人名言放在这儿比较好,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说:“这两句名人名言意思差不多,可以只用一句。”还有的说:“你选的这句名人名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证明了观点,还使文章增色不少。
这节作文课之后,学生们在写作议论文时都能有意识地在文章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作文水平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不少同学都写出了令人满意的文章。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文章节选:
“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只属于我们中华人民的大家庭—— 中国。中国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她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健全的身体,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安居乐业的所在,一群团结向上的兄弟姐妹。困难面前我们要团结,灾难面前我们更要团结!只要我们团结身边的人,那我们13亿亲人的心就会紧紧靠在一起。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也足以战胜一切灾难。’我相信这句话,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相信你们也会认同这句话的。只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紧紧团结在一起,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困难会自动退让的。因为团结的力量让困难不敢接近我们,并会把灾难拒于千里之外。我们须将团结谨记在心,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家园会更加安定温暖,每一个家人都会飞到幸福的云端,触摸蔚蓝的天空,观看中国向更高的天空腾飞!”
齐白石出身贫寒,但是自小酷爱绘画,七八岁就开始联系,天天抽空临摹或写生。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他时常在野外悉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习性,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在用手指画草稿,经过数十年这样刻苦的实践磨练,他最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哥伦布曾是海边的一个穷孩子,他热爱大海,渴望航行,航海的梦想鼓舞着他悉心研究地理,千方百计存照契机。他先后到葡萄牙,英国,法国,但均被拒绝,后来他得到西班牙国王支持,率领船队四次驶进茫茫大西洋,临近千心万苦,终于发现了美洲大陆
英国人亚克敦一生酷爱读书,读书多达7万卷,却连一篇象样的文章也写不出来,一位学者很惋惜地说:“就像沙漠吸收流水,虽然喝了一江春水,最后却连一泓清泉也没有喷涌到地面上。” 1.彭德怀种小麦的故事: 大意是当时浮夸风盛行,都说亩产过万斤等等。彭德怀却找了两分地,精耕细作,连鸟都不让叼。到最后得出结论,亩产也就1千斤,2千斤顶天。这在当时就是真知,全国都在浮夸的气氛下,像他这样清醒的人不多。
2.毛泽东将共产主义与中国实际i结合,从实践中反思中国革命抛弃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理论,发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战法等。3.;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因此,《本草纲目》在临床治疗方面亦有伋高的参考价值。
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没有了实践,一切再有用的知识,一切再有用的计划,一切再有用的真理都一文不值。真理之所以叫真理,因为它能给生活实践带来好处。合理的实践是成功之路的奠基石;无理的实践虽说是“无知”,但吃一堑,长一智,是无知加上了实践后才有了真理。
实践掌握一切。当一个猜想未被证实的时候,人们不能肯定它是好是坏,是真是假,是利是弊。而当它被证实后,一切的猜测都将“化为泡影”——
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我今天要说“梦想常有,而付诸实践者不常有”。“愚公移山”的故事众人皆知,“愚公”凭借着自己的一份毅力与执着,“子子孙孙无穷匮”的磨砺着高山,坚信终有一天能把高山磨平,他的这种“实干”精神就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相反的,我国古代有一个人叫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从不走上战场。没有实战经验的人指挥战斗,最终只能落得国灭身死。这两个例子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就是凡事只有通过实践或者说实干,才能成功。我国书法界有一对父子,被并称为“书法”二王,其中儿子王献之就是从小努力实干,辛勤练字,用尽了18口大缸的水,终让他在书法方面成就了一番非凡的造诣,成为不朽佳话;当代商业界有一个人叫做马云,也是凭借着一份执着,一份实干精神,一手创建了“阿里巴巴”,打造了国际电子商务的神话。
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理想的执着和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那么我们最终一定会成功。
高二作文系列训练
(十)——名言类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
一、基本方法
高考作文采用言论作为材料的,多是名人语录或哲理性的语言。言论类材料作文采用名人语录或哲理性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会比其他题目难;言论类材料作文题加强哲理思辨、突出哲学思考,符合未来发展要求,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类的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
(一)单则材料类: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语往往是命题者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命题意图的体现。
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圈定了立意的范围,并以此将言论材料作文转化为话题作文,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心论点就有了。
例1: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析】
这道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一句名言,思考的角度有三:一是“人生的一切变化”“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二是“人生一切魅力”“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三是“人生一切美”“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由此可见,这三个角度都与“光明和阴影”相连,“光明和阴影”即为此句的关键词。
对考生来说,一个比较重要的点是对“人生”一词的理解。大多数考生把“人生”理解为人的一生,也即个体生命的全部过程,这是完全正确的,这里可以写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写别人的人生,关键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真实的感情。但也有一些考生将人生理解为人类社会、国家、民族等,或者将上述两者混为一谈,不予区分,这就使作文构思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另一个点是对“光明”和“阴影”关系的理解。光明一般指人性中善良、高尚等积极的方面,阴影则一般指人性中脆弱、阴暗的方面;当然,二者也可以指人的生存境遇,包括成功与失败,幸运与挫折,顺境与逆境,幸福与苦难,圆满与残缺等等。二者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干、截然对立,而是共生共存、内在关联的。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此能够正确理解,并且有程度不同的感悟和联想,但也有一部分考生对二者的关系认识有偏差,以为它们是不可调和的、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甚至有考生认为阴影就是黑暗,应该彻底消灭。
(二)多则材料类 1.异中求同法 例2: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童谣
三个警句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合作的作用,“合作”即三则材料的共同点。
由此可见,多则名言警句的审读,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进而在相同之处立意,我称之为“异中求同”法。
“少教多学”——提高高中生思辨能力
2.并列共存法 例3.: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名言内涵不同,材料①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
二、朝花夕拾
一代武学宗师、功夫巨匠李小龙非常推崇这句话:“倒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议论文。【分析】
“倒空杯子”体现的是“空杯思想”。何谓“空杯思想”?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思想”的起源。空杯思想就是归零,就是重新开始。【立意示例】
①取得成功时,“清空自己的杯子”,忘记成功。成功乃失败之母。当工作取得成绩时,绝不能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安于现状,而去寻觅更高的山峰。一切从头再来,就象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为新知识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总是最新;就是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保持心的活力。
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过程,最让人沉醉。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决不应自满,而应迎接新的成功。应把原来的成功当成是新的成功的起点,应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才永远有新的目标,才能攀登新的高峰,才能获得成功者的无穷无尽的乐趣。
②遭受挫折时,“清空自己的杯子”,忘记失意与痛苦。沉溺在失败之中,只会让人更加绝望。忘记失败和挫折,从头再来,重新开始。生命的杯子里才能注入幸福之水,否则它总装着痛苦的泪水和失败的苦酒。将旧日历撕掉,丢掉压力的包袱,或者翻过这人生痛苦的一页,人生将是一个新的开始。【典型事例】
1.方正(香港)公司董事局主席王选告诫,警惕成功是失败之母。许多失利者,并不是被对手挤垮的,而是被自己的成功冲昏头脑,以致败下阵来的。此语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人生没有永久辉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成功者首要做到的是头脑清醒,眼光明亮,像孔子一样不断“三省吾身”,从非理性的高处逼降;像唐太宗一样不断“三镜自照”,不断地矫正人生的航标,从新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做事和做人;象计算器一样不断“键盘归零”,展开新的程序,去设计、运算最新最美的图画。甩掉成功的包袱,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少教多学”——提高高中生思辨能力
2.世界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并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他超凡的技艺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球场上的对手拍手称绝。他不仅球艺高超,而且谈吐不凡。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1000个时,有人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他的回答含蓄幽默,耐人寻味,像他的球艺一样精彩。
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决不应自满,而应迎接新的成功,应把原来的成功当成是新的成功的起点,应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才永远有新的目标,才能攀登新的高峰,才能获得成功者的无穷无尽的乐趣。
3.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学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四个小时后,老板把他叫来,跟他结帐。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却觉着以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郡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
这三个月的经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一样。新鲜而有趣。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种原始状态以后,就如同儿童眼中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有趣,也不自觉地清理了原来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定期给自己复位归零,清除心灵的污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4.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一世是“成功是失败之母”的一个例子。
他16岁闯天下,依靠杰出的管理专家和机械专家,使福特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但老福特面对成功后的荣誉忘乎所以,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逐渐听不进别人意见,一批英才纷纷离去,使公司每况愈下,濒临破产。
1945年福特二世上任,接过老福特的烂摊子,礼贤下士,励精图治,聘请了一批管理精英,重整旗鼓,起死回生,达到了新的高峰。但小福特又重蹈覆辙,独断专行,把自己看作公司内至高无上的皇帝,搞得公司内人人自危。80年代初福特二世不得不交出大权,并被公司除名。【精彩开头】
1.清零过去,是破茧而出的蝴蝶告别昔日的束缚,开始崭新的生命;清零过去,是冉冉而起的红日告别黑暗的禁锢,开始美好的一天;清零过去,是展翅高飞的雄鹰告别曾经的荣耀,开创更辉煌的人生。
一味地陷入昔日的痛苦中而无力自拔的人是可怜的,一味地陶醉于昔日的成功而不思进取的人是可悲的。所以,人生要学会清零。
2.望不尽天涯路,歌不完心中事,割不断心中愁„„如此种种,盘踞在心中,让我们不快活。君不见,有人沦陷在昔日的痛苦与懊悔中,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人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蹉跎了岁月。
可见,唯有清零昨天的苦和甜,我们才能蓬勃生长,才能展开双翅,飞向成功。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学会清零,轻装上阵。
“少教多学”——提高高中生思辨能力
3.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吴建国,大名鼎鼎的华为公司的创始人,现任中国人才招聘网的总裁。他曾在华为苦心经营了十年,却在华为鼎盛时期选择了离开。旁人觉得不可思议,他却非常平静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就是为自己清零,体验全新的生活,挑战全新的世界。
敢于清零的人是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是勇敢地挑战自我的强者。所以,我们要学会清零,善于清零,让生命在不断的挑战与追求中焕发别样的光彩。
三、强化练习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志”。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要求: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点拨】
这是一句人生哲理名言,也是一句警世箴言。告诉人们所要警惕出现的两种人生状态。
万念俱灰,是指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是一种绝望的生命状态。其直接的最大危害是对生命的放弃,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自杀者,显然都是万念俱灰者。
踌躇满志,是指非常自得,心满意足。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一种人生的满足。知足常乐,本为古今智者提倡,而心满意足怎么就成了悲剧?这是审题立意的一个关键点,必须把“踌躇满志”中的悲剧内涵挖掘出来,方能正确立意。其悲剧的内涵应是,因为自得、满足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事业就会停滞不前,人生就会无所创新和进步,如同死水一潭。如此状态下的人的个体生命实际上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岂不可悲?
同时,还可以看到,万念俱灰,是一种绝望,是一种自卑,更容易成为一种自弃。踌躇满志,是一种过度的自足,自满,更容易成为一种自负。这些都不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这句话里,包涵两个基本的写作角度,即人生不能万念俱灰,人生也不能踌躇满志。依照其中哪个角度都可以写一篇作文。当然也可以二者兼有之,这个角度需要更高的写作功力。【靓丽标题】 对“万念俱灰”说不 心中有光
太阳照常升起,一切都会过去 请昂首前进 别放弃飞翔的希望
家乡的名人——陈一心爷爷
家乡启东土地肥沃,人才辈出,陈一心爷爷是家喻户晓的大企业家,大慈善家。他7岁时离开启东到上海求学,23时留学英国,学成归来,与父亲一同兴办实业,先后开拓发展香港、东南亚、非洲等地的搪瓷业、烟草制造业市场,他是香港港赫赫有名的华亨集团公司的董事长。
陈一心爷爷虽说人在香港,心却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1986年的下半年,他从家乡亲友的来信中得悉,祖居之地的通兴镇一些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此时一个捐资兴学的念头悄然埋在他的心底。
1987年10月,陈一心爷爷慷慨捐资20万元兴办了一所幼儿园——陈邱翠凤幼儿园。后又四次追加捐资45万元扩建了该幼儿园的教学楼、游戏房、生活用房,并铺设了操场等,极大改善了幼儿园的办学条件。1992年,陈一心爷爷再一次捐资港币110万元在兆民镇西首兴建了陈兆民中学,后又追加160万元为该校建成了宿舍楼、图书馆、田径场,并且购置了电脑彩电等电教设备。
这几年,陈一心爷爷不遗余力地为故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奔波操劳。1995年又捐资50万元以其夫人命名的陈范宣蓓奖学基金,旨在提升家乡学子的英语水平。与此同时,捐资50万元兴办了启东市黄福朝外国语学校。2000年,他又捐资300万元建成了以其祖父命名的陈尚义小学。
陈一心爷爷捐资兴学的义举深深地激发了家乡人民办好教育的热情。目前陈邱翠凤幼儿园已成为启东市农村中心幼儿园对外开放的示范点之一,是江苏省的模范家长学校。陈兆民中学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陈尚义小学虽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龚善新和他的蔬菜“大舞台”
走进北新镇蔬菜基地,一片片碧绿的菜畦让人目不暇接。龚善新说,他的蔬菜基地好似一个大舞台,一年四季无空闲,各种蔬菜轮番‚登场‛,好不热闹
谈起自己种植蔬菜的品种,龚善新如数家珍:每年4月~5月,种的是荷仁豆、蚕豆、小葱;7月~12月,种白花菜、刀豆、菜薹……20多个品种‚你方唱罢我登场‛,让龚善新一年到头都能享受收获的喜悦。
蔬菜基地上规模后,龚善新并着手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蔬菜。什么特色蔬菜才是最合适的呢?多方考证后,龚善新最终选择了在江南城市具有广泛消费市场的韭菜。道理很简单,韭菜在华东地区尚无连片规模种植,启东韭菜上市盛期介于元旦和春节之间的市场需求旺季,比北方韭菜要早一个月。除此之外,韭菜还具备一次播种、多年收获和生长期长、花工量小、采收简单、培植简单、便于运输等特性。
主意拿定,龚善新果断改15亩大棚蔬菜为大棚韭菜。次年底,5万斤时鲜韭菜被上海商贩一抢而空,每斤售价达到2.5元。旗开得胜后,他不断扩大韭菜产销规模。6年间,龚善新先是将自家承包的500亩大棚蔬菜全部改种韭菜,继而发动100多位亲戚大种韭菜,再动员周边30多个种菜大户加入由他领衔的韭菜合作社。去年,他跨镇到近海镇拓展了120亩韭菜地。4月底,又到合作镇‚吃‛下220亩空地。
‚凭着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金字招牌,3年前,龚善新的韭菜被‘大娘水饺’指定为馅料用菜,年销量达70万斤。‛
龚善新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打算明年再扩大蔬菜基地规模,让自己的蔬菜‚大舞台‛更加精彩。
巧夺天工风筝王——王泽君
被列为全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的南通,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制作的风筝独树一帜,极具特色。
说到南通的哨口风筝,就不得不提通州五接的风筝大师、中国哨口风筝研究所所长、工艺美术师———王泽君。
走进王泽君的家,只见满屋的风筝将房间装扮得分外多彩。王泽君出生于风筝世家,从小爱好文艺,对书画、摄影、雕刻等颇有兴趣。他6岁起就跟着父亲扎鹞子,10岁时跟老师学刻毛泽东像,18岁开始拜师学雕葫龙。至今,经王泽君之手制成的风筝已不计其数。1990年3月,他创作的王氏哨口九星联风筝‚同声歌唱‛,参加南通市首届风筝节获得最佳创作奖;1992年,他自扎、自画、自雕,潜心研制成功的T9120型‚天马行空‛哨口风筝,参加国际风筝节获得金奖
谈起哨口风筝的渊源,67岁的王泽君如数家珍。哨口风筝又称‚哨口板鹞‛,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也有由多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大者丈余,小者盈尺,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人物‛等,多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风筝上缀满了大小不等的哨口,多者达数千个。它们个个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音响独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片段1: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仅凭课堂上的所学知识、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远远不够的。这两种途径固然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但比起课外阅读的作用还是星光较之月辉,不能相提并论。课堂学习重在知识积累,生活实践重在语言交际,只有课外阅读才更能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是“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
——一考生《“量小”非君子 “无读”不丈夫》
片段2: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以谋求发展,同时也需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以提升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如何提升语文素养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并且要三管齐下,不可偏废。
——一考生《三管齐下,不可偏废》
片段3: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呢?文题材料给出了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似乎千真萬确、无可厚非,但仔细考究、认真体味,我倒觉得能够真正提升语文素养,或者说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
——一考生《投身社会生活 提升语文素养》
片段4:尽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有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但回顾十几年的学习生活,我还是觉得课堂有效教学让我的受益最大。我向语文课堂致敬!
——一考生《向语文课堂致敬》
片段5: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确,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是难让人喜欢的。值得庆幸的是,我爱读书。寒窗十载,课外阅读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更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课外阅读伴我前行。
——一考生《课外阅读伴我前行》
一、引述材料要简洁、概括,要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前面5个片段,引述材料的语言都非常简洁,干脆利落。片段1围绕“课外阅读更能提升语文素养”、片段2围绕“三管齐下,不可偏废”、片段3围绕“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片段4围绕“向语文课堂致敬”、片段5围绕“课外阅读伴我前行”,均为定向引述材料,提炼观点,直击核心,立意精准。
二、引述的材料和观点之间要紧密联系、有机过渡。
一位记者问:“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题?大家关注着周,周肯定的说:“有!”接着说“中国的妓女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工大教师楷模”(在职)提名人
(以姓氏笔画排序)
王云峰(经管学院)王秀春(能环学院)冯石岗(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玉岭(信息学院)李志刚(电气学院)李春利(化工学院)李铁军(机械学院)杨 鹏(控制学院)杨海丽(廊坊分校)杨瑞霞(信息学院)张东生(经管学院)张顺心(机械学院)陆俭国(电气学院)袁俊生(海洋学院)郭献洲(理学院)阎殿然(材料学院)王云峰,女,1952年4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69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编3部教材;荣获河北省优秀教材奖一项、河北省高教学会第十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一项;所指导的两篇博士论文、两篇硕士论文分别获得河北省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
承担国家863计划暨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软科学、河北省科技攻关、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和大型企业委托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九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六届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十二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获2001年天津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王秀春,男,1949年2月生,无党派人士,汉族,1969年5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河北工业大学督导委员会主任,从事热能工程专业研究。
在教学方面,多次获课堂质量优秀奖、优秀课堂教学一等、优秀任课教师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和督导工作,作为第一主研人主持了河北工业大学教改重点项目“关于教学督导工作的研究与改革”和“关于教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课题。2000年被评为河北工业大学教学名师。在科研方面,科研合作及服务的企业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第一完成人)。作为主持人到校经费累计300多万元。作为主持人和第一完成人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被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冯石岗,男,1955年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任“京津冀社会发展中心”副主任、后现代主义研究所所长,冀文化研究所所长,河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哲学、科学技术社会、管理哲学。
教学方面,承担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7门课程;2008年获课堂教学质量奖;2010年获优秀任课教师奖;2012年获校内教研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河北省教研成果二等奖。
科研方面,发表学术论文98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10多项,参加国家级课题2项。2008年获河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2010年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9年全国模范教师、2009年校级教学名师、2012年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刘玉岭,男,1942年2月生,民进党员,汉族,1966年4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研究。
教学方面: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五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科研方面:获国家发明奖5项,省部级奖23项。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四十余项。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与完成02重大专项项目一项。作为该项目第二期首席专家,已通过专家评审。
荣获02重大专项优秀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三、四等奖各2项,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和天津市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2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高校科技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后备院士人才、首届十大发明家、省管优秀专家、优秀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曾任省人大代表,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志刚,男,1958年11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75年4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机与电器专业研究。
在教学工作上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分别获得本科生课堂教学优秀奖、研究生课堂教学优秀奖。
在科研工作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5项(均排名第一)。在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2项排名第一)。获得发明专利4项(均排名第一),实用新型专利12项。
曾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河北省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李春利,男,1963年4月生,民进党员,汉族,1989年参加工作,现任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省级精品课负责人,2010年至2012年连续获得课堂教学优秀教师,1992年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主编普通高等学校教材1部。
获得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3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奖项均排名第一。在EI、SCI及核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累计109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项,从2005年至今为学校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
曾获得2012年民进全国先进会员,200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7年省管专家,2007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4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李铁军,男,1967年6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93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机械工程专业研究。
在教学工作中,2000年组建了机械电子工程系;主讲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教学工作量超学时。
在科研工作中,主持国家、省市以及横向项目22项,到校经费1148万;1998年组建了机器人及自动化研究所;在研项目有国家基金项目1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曾获得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河北省首批“百名优秀创新人才”、“三三三”人才第一层次,河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
杨 鹏,男,1960年8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77年1月参加工作,现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自动化专业研究。
教学方面,评为省级教学名师与校级教学名师,自动化工程省级教学团队,承担教育部教学研究课题1项。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河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河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主持河北省二级学院综合改革项目,主编与参编教材8部。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与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民政部科学技术成果创新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主要成员。
曾荣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三育人”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杨海丽,女,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外语系主任,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教学方面2004至2012年连续九次获河北工业大学课堂教学优秀奖; 2007、2009、2011年连续三次获河北工业大学第六、七、八届优秀任课教师;2009年获河北工业大学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获“全国第三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决赛指导教师优秀奖;2006、2008、2010年获河北省第八、十、十一届“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高职高专组指导教师一等奖。
科研方面做为项目负责人和第一主研人完成科研项目14项,撰写论文22篇,主编《当代大学英语同步自学辅导》、《浪漫英语词语》。2008、2013年获河北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瑞霞,男,1957年2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76年参加工作,现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科学研究
在河北工业大学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三十多年,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河北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优秀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省、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4项,并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武器装备预研基金等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5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荣获2011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张东生,男,1960年5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87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工商管理专业研究。
主编《微观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趋于极限管理》;校级精品课《企业战略管理》负责人,1997年优秀任课师,2006年省级教学名师。
作为主持人到校经费累计300万元以上,石家庄高新区与京津冀第三极互动模式研究;石家庄高新区与城市发展协同模式设计;天津诺尔哈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冀衡药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河北建投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等2个研究项目;石药集团公司循环体系、发展战略等7个研究项目;唐钢技术创新、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等5个研究项目,等。
曾获得河北工业大学教学之星荣誉称号。
张顺心,男,1959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76年6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从事机械设计专业研究。
在教学工作中,曾获得河北工业大学优秀任课教师、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指导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2等奖、河北省1等奖;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等共8部。主持河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各1项;多次获河北工业大学课堂质量优秀奖。
在科研工作中,获民政部科技成果创新一等奖(第6);主持完成河北省科技攻关1项;参与863计划1项(第六);国家支撑2项(第7,第8);河北省基金1项(第2)。
曾获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教工先锋岗、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称号。陆俭国,男,193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58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研究。
在教学工作上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在科研工作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均排第一)、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获得河北省突出贡献奖;共发表专著5部;发表重要论文168篇,其中被SCI、EI收录71篇。在此基础上负责制订了我国低压电器可靠性领域8个系列国家标准。
担任国际电接触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产品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燕赵学者”;河北省院士后备人才;河北省劳动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袁俊生,男,1961年5月生,中共党员,汉族,1982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海水利用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省管专家,河北省突贡专家,河北省科技十大杰出青年。荣获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长期从事海洋和化工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在海水提钾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项目5项、省部项目15项、产业化项目26项,到校经费累计2661万元。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省部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12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重要论文110余篇(SCI/EI收录39篇)。作为“211工程”建设子方向负责人,取得2项标志性成果。郭献洲,男,197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汉族,2005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任理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在教学方面,自2007年以来,每年均获得课堂教学优秀教师;近年来培训指导学生参加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取得优异的成绩;主持校级教研项目2项;编写教材2部;指导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有3人次获得优秀毕业设计。
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Canad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11篇。现为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
2011年获得天津市“先锋岗位”称号、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10、2011、2012年获得“天津市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2年获得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
阎殿然,男,1946年12月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兼任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河北省教育学会理事等职务。
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取得科研成果10项,在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4项。曾获河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第二完成人),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均为第一完成人)。
河北工业大学
“工大教师楷模”(离退休)提名人
(以姓氏笔画排序)
于文奎(化工学院)于锡三(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文才(材料学院)王绍臣(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润珩(化工学院)任丙彦(材料学院)任宝山(化工学院)刘文润(机械学院)杜佩衡(化工学院)杨 倬(建艺学院)杨文麟(计软学院)杨国琛(理学院)张贤模(经管学院)张留成(化工学院)张维连(材料学院)苗长润(经管学院)岳 宏(机械学院)孟庆龙(电气学院)俞颐秦(能环学院)柴仲铨(机械学院)徐岳生(材料学院)高顺军(廊坊分校)黄世昌(土木学院)颜威利(电气学院)魏安赐(理学院)于文奎,男,1940年6月,原单位为化工学院,副教授。
全国优秀课程(1993)“化工原理”课程主讲人, 1996年获河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名),“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1993年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名);“科研开发对提高《化工原理》教学水平的探讨” 1997年获河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名)。
“立体传质塔板技术”第一发明人,“大通量高效立体传质塔板技术及其在化工节能降耗中的应用”获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名);1994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天津市市长特别奖)(第三名);1993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名);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2项。
于锡三,男,1932年9月生,原社会科学部教授,1995年7月退休。为本科生、工管系硕士生、博士生讲授《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等课程,1989和1993年两次获省优秀教学成果研究二等奖。获校课堂教学优秀奖一次,学校先进个人。
曾在省、校级有关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1993年获天津市高教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经验一等奖。1991年主编《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1996年主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
获得1990年—1995年天津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学术带头人称号,2004年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和2006年两次被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天津市退休职工时尚之星,2008年省老教授事业贡献奖,2001—2011年四次获校优秀党员称号。王文才,男,1938年3月生,原材料学院教授,2003年3月退休。获得天津市七五立功个人荣誉称号。曾获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1991年,第四完成人),商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1年,第一完成人),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86年,第二完成人),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86年,第一完成人),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0年,第四完成人),国家科委第二届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金奖(1990年,第一完成人)。
获国家专利两项:铸态屈氏体磨球 专利号:91100168.9;金属型铸球磨具 专利号:91201722.8。
王绍臣,男,1944年3月生,原单位为社会科学部,教授,2005年3月退休。
从事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哲学教学,至今仍开设:《古代文化与揭秘迷信》、《现代应用心理学》选修课。曾获“优秀课堂质量奖”4次。所教课程获省级、校级精品课。组织和指导大学生马列读书会20余年,教书育人。
获省政府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编写《意识形态学》、《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专著;主编著作6部、参编6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级教学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一等奖3次,获课堂教学优秀教师4次,获“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4次,还多次获得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王润珩,男,1935年7月生,原化工学院教授,2002年9月退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胶粘剂协会顾问,天津市胶粘剂研究会和河北省粘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获国家发明奖一项、获得发明专利三项,省市科技成果奖多项。编写《缩合聚合》、《胶粘剂与涂料》,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有两篇被SCI收录。
获得河北科技群英、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天津市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曾获“聚酯热熔胶溶胀制粉法”国家发明四等奖,“聚醚型聚酯热熔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天津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聚酯热熔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河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获奖排名均为第一名。
任丙彦,男,1946年9月生,原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9月退休。
一直从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承担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研究成果有:半导体光电子技术研究,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多晶硅材料及光电子器件,硅光电源研究大直径低氧碳硅单晶的晶体生长工艺及硅片加工工艺研究大直径硅单晶的微缺陷研究、有限元在CZSi生长工艺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硅外延生长技术》译著一部。
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津贴,河北省首批“巨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河北省2012年“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获国家四等发明奖一项,河北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河北省优秀产学研奖一项。任宝山,男,1940年3月生,原化工学院教授,2005年5月退休。参编国家规划教材《无机化工工艺学(合成氨)》;完成“活性氧化铝”、“含氯化铵废液的综合处理技术”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获专利两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活性氧化铝为化工部气体净化催化剂合作完成成果,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3项教学研究成果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三;1988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奖(排名第三);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著有《氮肥工艺设计手册(理化数据)》(排名第一);2002年河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
荣获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刘文润,男,1939年7月生,原单位为机械学院,教授,2002年11月退休。
主要教授《工程图学》、《计算图基础课程》等课程,发表科技、教学改革及管理论文三十余篇,其中《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培养专与博相统一的复合型人才》获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编《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参编《机械制造基础》等书籍。
1995—1997被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聘任为天津市科学进步奖评审委员,2001—2003被河北省教育厅聘任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指导组成员,曾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两项教学成果被评为河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均为第一主研。杜佩衡,男,1937年6月生,原化工学院教授,2004年3月退休。主要从事塔器的研究和设计,从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了新型垂直筛孔塔板New—VST性能及应用研究,并于1993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6年、2007年,他先后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理论研究方面: 1986年,杜佩衡对New—VST喷射状态下操作时气相中液滴粒度大小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属当时世界首次;并于1991年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该类塔板空间存在重要的传质作用这一全新理论观点。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并编写出版了《塔设备设计》、《现代塔器技术》、《科学技术名词解释》、《塔器的工程设计及应用》等专著。
1995年,杜佩衡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管优秀专家称号,2002年被授予国家化学工程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与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
杨倬,男,1935年9月生,原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建筑研究设计院资深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强调工学并举,曾获全国农村住宅设计竞赛二等奖;两次获得全国教育建筑优秀建筑设计(部级奖励)三等奖(河北工大东院图书馆,承德医学院图书馆)。获河北省优秀建筑设计(省级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余项。
编写多项教材与著作,2009年出版专著“建筑方案构思与设计手绘草图”(中国建材工业部出版社)。1987年获河北工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建筑学专业的顶级刊物《建筑学报》。主持设计10余项校园规划设计与调整,50余项教育建筑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是津、冀地区著名的校园建设和图书馆建筑设计专家。
2010年获张北县“感动人物”称号。杨文麟,男,1928年7月生,原单位为计算机学院,教授,1992年8月退休。
获得2006-2007离退休干部优秀个人;从事教育事业贡献三十年,获得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发的荣誉证书;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从事人民教育三十年荣誉称号。曾获天津市计算机应用开发优秀项目。
杨国琛,男,1935年3月生,原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退休。
教授液晶物理、量子场论等多门课程。在核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等方面均提出了新思想、新概念。在液晶物理、液晶材料物埋方面,提出了液晶统计物理学新的统计方法。深入研究液晶的表面物理,提出液晶表面锚定能的新公式,对液晶盒在外加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的转变得到新的重要结果。出版专著《场论》,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O余篇。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际引力基金会荣誉奖。1984年被国家科委定为全国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83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教授。1992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首批省管优秀专家。获得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北省政协五、六届委员。张贤模,男,1931年8月生,原管理学院教授,1995年6月退休。参加编写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工业企业管理》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获河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编写出版国家规划教材《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主持并参与编写出版《中国技术市场》等多部专著,在国家和省市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积极创办我校《工业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工业外贸》三个专业,2000年与天津环科院合作申请《管理工程》博士点得到批准授权。1994、1996、1997获国家科委全国技术市场二、三、四届金桥奖(个人奖),1997年10月获国家科委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先进个人。2004年11月获《中国技术市场建设成就奖》。1991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获河北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留成,男,1937年8月,原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8月退休。
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1989年),国家教学成果优秀奖一项(1989年),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1997年、2003年),均排名第一;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高分子材料基础》一部;主编高分子教指委推荐本科教材《高分子材料导论》;主编研究生教材《高分子材料进展》;其他编著8部。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完成河北省重点项目一项;获得河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排名均为第一;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多篇,其中一区论文2篇。
荣获河北省省管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国家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2009年前);曾任河北省科协主席,中国科协委员,日本杏林大学名誉教授。张维连,男,1943年8月生,原材料学院教授,2008年8月退休。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生长及材料与器件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被EI、SCI收录。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基金10项。
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河北省教委科技工作者称号。曾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1995年,第二完成人),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982年,第二完成人;1987年,第二完成人),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第二完成人)、三等奖1项(1997年,第三完成人)。
苗长润,男,1939年9月生,原管理学院教授,现任廊坊分校教学督导。获得河北工业大学课堂质量优秀奖4次;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主编教材《质量管理学》,参编教材3部。
主持省级课题《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河北省传统产业的途径与对策研究》(1994-1997)、《工程投资风险评价及成本控制与应用一体化研究》(1998-2001)等3项,参与横向课题2项。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对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河北省传统产业制约因素分析》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科学执行委员会,天津市科学协会评为“优秀论文”奖。
荣获2011年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河北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岳宏,男,1935年 5月生,原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完成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攻关课题以及天津市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取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六项,发表论文百余篇。1999年“电粘流体及其应用研究”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具有填充电流变流体泡沫垫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和“具有矩形截面流道可变阻尼器的减振装置”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基于小波变换光学实现机器人视觉传感器”,获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至今,担任国际《Industrial Robots》和《Sensor Review》两杂志审稿人。
荣获“八五”立功奖章;河北省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5年“全国优秀教师”。
孟庆龙,男,1928年3月生,原单位为电气学院,教授,1995年10月退休。
主要成果有PKCAD/CAM/CAPP系统、继电器专家系统、电器优化设计等软件系统,已推广应用。
编写了我国电器行业第一本CAE/CAD等教材。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编审出版21部著作,主编《电器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电器制造工艺学》等6部著作。
荣誉称号:1988年12月获机械部科学技术进步奖,1987年7月得到原机械工业委员会聘书。曾编写《 电器结构、工艺及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获国家机械局三等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俞颐秦,男,1937年3月生,原单位为能环学院,教授。
科研项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研究等近十项课题。获得六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两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发表论文30余篇;合编出版教材、专著两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叁项。参加国家能源标准制定工作。完成企业能耗和节能指标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
曾任全国热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节能与热力学分委员会委员,国际氢能应用委员会委员。
柴仲铨,男,1937年2月生,原单位为机械学院,教授,1997年12月退休。
主要从事的科研项目有深孔精镗铰机床的研制、烫皮机的改型设计与制造、电梯导轨生产线的专用设备的研制、提高花岗岩表面光泽度的研究、超微粒加工设备的研制。
先后在《液压工业》、《汽车与配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先导型溢流阀启闭特性及实验分析》、《高效率汽车制动轮缸和气动密封实验台》等10余篇论文。
1984年获天津市科协“天津市科协积极分子”,1998年获河北省科委“超微粒加工设备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先后多次获得校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徐岳生,男,1935年11月生,原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2月退休。
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专业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讲授的课程有:《真空技术》,《半导体材料学》,《晶体生长物理基础》等。主要研究方向:半导体硅单晶生长及硅片缺陷工程;晶体的等效微重生长。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论文40余篇,10篇收入SCI和EI。
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曾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1995年,第一完成人),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982年,第一完成人;1987年,第一完成人),二等奖1项(1999年,第三完成人)、三等奖1项(1997年,第一完成人)。
高顺军,男,1945年8月生,原廊坊分校现代教育中心高级实验师。本人自1993年开始负责工大分院实验室的筹建、管理工作。先后建成、物理、电工、电子、化学实验室及可容纳240人同时上网的机房。制订了实验室的管理规则及规章制度。为各学科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计算机房是我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无条件做好服务。在自己主管的十年中,确保了上机课的正常运行,而且在为深灰多达几十次的各类上机考试服务中,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
参与课题《ISO9000高等工程教育测试的研究》获河北工业大学98-99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由于自己工作积极努力,多年来领导和老师们给了不少荣誉。96-98年获河北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三次。分校93、94、97、2000年优秀共产党员四次。黄世昌,男,1925年3月生,原土木学院教授,1995年6月退休。教学贡献:1970年初主动联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为其代培公路专业两期90名学员,为学校创收90万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创开门办学,与我省市交通部门相结合,通过接受生产任务,搞勘测实习,完成实际设计任务,既锻炼了学生工作能力又为学校节省了实习费用。这一举措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并为以后所沿用。1980年后任交通部公路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多届委员;还历任我省教育工作委员会多届的公路专业评审委员,兼职为我省师资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1991年被评为天津市教卫系统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院系先进工作者。1995年退休后,首任我校老教授协会会长,2003年10月被评为河北省老教授协会先进工作者并授予荣誉证书。
颜威利,男,1937年1月生,原电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6月退休。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994-2002年担任河北工业大学校长,曾任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他在任期间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唯一国家“211工程”大学,获得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一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有100余篇被SCI、EI收录。为我校电机与电器国家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魏安赐,男,1939年3月生,原理学院教授,2003年1月退休。在《大学物理》、《现代物理知识》、《物理通报》、《河北工学院学报》、《云南工学院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工作者自然科学手册》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
获河北工学院1984—1985学教育研究、教学改革一等奖。1993获河北工学院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二等奖。1997年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素质和物理学习效果的研究与实践》,获河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名人名言作文材料】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古文名人名言10-01
高考作文开头名人名言10-15
高考作文常用素材名人名言07-07
关于名人名言的作文素材07-15
小升初作文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10-07
名人读书小故事及名人名言09-22
名人励志名言11-13
申论名人名言06-07
厄运名人名言06-12
的名人名言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