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特效制作(推荐10篇)
与影视制作后期一样,在广告片制作中也往往用到特效制作,特效便是将一些难以实现的场面通过特效制作技术进行实现。例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遇到的一个神奇的小岛,里面就是大量的特效制作。广告片制作中,好的特效更能吸引眼球,从而在视觉上抓住观看兴趣。那么特效多用于什么场面呢?
一、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场面
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就是人力难以达到的场面,例如男主角被狂风吹浮、和武打剧的爆破场面以及主角在爆炸中的死里逃生。这些都是现实中在拍摄过程中难以把控的场景,所以用特效加以实现。
二、现实中不存在的场景
现实中不存在的,科幻类人们想象的场景,例如漂浮的城堡、恐龙、外星人等等。此类东西现实中无法抓取素材,只能通过特效加以实现。
一、制作流程
(一) 前期准备
全面、概括性地撰写一个方案, 将方案内容进行分镜头, 搜集相关的视频、音频素材。就制作脚本、导演阐述、灯光影调、音乐样本、堪景、布景方案、演员试镜、演员造型、道具、服装等有关视频拍摄的所有细节部分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
(二) 实际拍摄
拍摄的工作在安排好的时间、地点由摄制组按照拍摄脚本进行拍摄工作。摄制组应联络客户、有关创作人员等参加拍摄。
(三) 后期制作
大多样片或毛片都会详细地分类和标记, 每场拍摄的视频都会有摄影师额外的标注, 样片主要是根据故事内容情节发展所拍摄的, 因此与实际拍摄内容会有些许的出入, 这时就需要剪辑师仔细观看样片, 寻找与剧情相关的电影情节, 来融入到电影中。
剪辑师认真推敲在每个场景下拍摄的所有音频和视频素材, 将其重新排序, 以最好的方式叙述故事。每种剪辑方式都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讲述不同的故事。对于大制作片子, 一般会一边拍摄一边剪辑。剪辑师将样片剪辑整理好, 供导演和制片人观看。为了在剪辑时有更多选择, 一般这时剪辑师和导演可能会多拍些重要时刻的镜头。需要检查影片的连续性, 把所有场景按顺序组合在一起, 在这个剪辑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敲, 允许重复修改。
二、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四个要素
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四个要素分别为: (1) 色彩与光线的校正 (Color Lighting Correct) ; (2) 动画 (Animation) ; (3) 合成 (Compositing) ; (4) 喷绘 (Paint) 。这四部分都是影视后期制作中尤为重要的部分, 每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 缺一不可。
三、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三大关系
对于一个优秀的影视作品来说,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视频素材前期的拍摄, 而且画面、图像、声音、特效是其尤为重要的关键环节, 这几个环节如果处理得不好将会大面积影响影视作品质量与效果。要想制作出出色的影视作品就必须使用强大的后期特效制作, 后期特效制作是整个影视作用最中心、最重要的环节。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的唯一目标就是处理三方面的关系。第一步需要处理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每个影视作品是由许多不同的碎的画面拼接而成。此类拼接是按照人们平时的生活习惯和大众审美观念进行有序的艺术拼接, 在减少拍摄视频带来的失误的同时, 还提高了画面的美感, 使镜头的拼接更加紧凑, 渲染了艺术氛围。其次就是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要想构成理想的视听效果就必须调节好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语言可以直接引导观众直观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图, 表达画面不清晰不全面的画面效果, 而且除了语言之外, 声音效果也是展现一个完美画面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声音效果可以使影视作品更加通俗易懂地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最后, 需要处理电视字幕与声音画面的关系, 在处理字幕与画面关系时应注意两点: (1) 字幕的背景设计和字幕的颜色需要和谐搭配, 不同颜色的字幕表达出来的语气跟情感是不同的, 比如白色的字幕显得严肃认真, 红橙黄等暖色调颜色字幕显得能给人带来温暖、清新的感觉, 给人带来兴奋的快感。字幕颜色搭配的选择应该注意搭配方法, 避免思维跳跃太大, 影响画面整体效果, 最大的禁忌就是胡乱搭配颜色, 也不能只采取单一的彩底, 要仔细挑选一些简洁明了的线条和清新素雅的图案, 背景的目的就是美化屏幕, 虽然其作用不大, 但也是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 什么样的场合就选择其适合场合的字幕, 字幕的字体、字型、颜色都要根据不同场合来特定, 如果生搬硬套, 将会降低影视作品的画面美感。在视频制作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 就是字幕的出现时间, 要结合画面镜头来找到适宜的时机, 否则会给观众带来视觉审美疲劳感, 不仅没有达到好的视觉效果, 反而降低了观众的认知度;巧妙的出字方式就有一种依附感, 画面字幕相依托,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同时也提升了艺术感。
四、总结
Base FX凭著多年产业经验及优秀的制作水准承包许多海内外知名电影、影集的特效项目,也协助陆川导演新片《王的盛宴》之视觉特效。
此次访谈Base FX副总裁谢宁从他的专业角度分析海内外电影特效的运用方式及前景。
获两座艾美奖的工业光魔伙伴
Base FX正式成立于2006年,凭著《太平洋战争》、《海滨帝国》两部作品获得2010、2011年艾美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在这两部作品中,恰巧体现特效公司在电影制作环节的不同作用,以《太平洋战争》而言,特效成为一名俱备表演性质的角色,战争场景中伤亡的士兵、大炮、飞弹、烟火皆可采用特效动画制作出,大量节省成本与人力。在《海滨帝国》影集中,特效成为辅助、强化视觉美术的绘画师,像是溢出来的血水、断指伤口的描绘,帮助影片完成视觉美感的叙事。电影特效公司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特效指所有用电脑CG制作出的模型、材质、灯光、合成、渲染、动力学特效等。狭义的特效专指电影特效环节中动力学特效,包含风、雨、雷、电、爆炸,和以物理运算出的动态效果等。Base FX以广义的特效公司自许,从电影制作一开始的概念设计图到后期合成都能参与胜任,而且特别擅长生物角色动画、流体、动力学特效及写实级别的3D数字绘景和场景延伸。
Base FX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洛杉矶的办公室负责海外市场的扩展,国外客户的联系接洽与海外专家技术支持等,而三里屯的制作基地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和制作。
早期的Base FX多承接国外项目,像是《超级8》(Super 8)、《关键第四号》(I Am Number Four)、《灵魂冲浪》(Soul Surfer)等,近年来,国内电影特效的观念开始跟进,而且电影制片的预算大幅提升也促使国内导演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创作,像是魔幻题材的《画壁》,影片中神祕仙境、奇幻效果、奇异生物、华丽唯美的场景都经由Base FX依美术概念图落实呈现。《白银帝国》、《赵氏孤儿》等,Base FX皆有部份参与。多年前,后期特效只占影片总预算的10%左右,而今特效可以占影片预算的40%并非少数,国内的特效预算虽然还不似国外的比例如此之重,但是国内导演利用特效动画来强化影片视觉的概念已经萌芽,只是目前中国电影特效多数以写实需求为主,像是《赵氏孤儿》中箭蠓的动画,缺乏国外骇人怪物之类的生物角色表现。
Base FX能获得海内外电影制片公司的认可并非偶然,他们主要采用市面上常见的软件,像是Maya、Houdini、Nuke、Mari等,但是每一个部门会配置1-2位TD人员(technical director),专门研究软件的运用研发,虽然多数特效公司选用的软件大致相同,但是因为研发的软件插件不同而创造出不同的制作效果,Base FX极为看重内部的技术研发、尝试创新,每日有固定时间在放映室观片检验制作成品的效果,此外,也不吝惜培训新人,Base Camp便是其中一项免费提供的培训项目,这些因素都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成长的原因。
2012年5月25日工业光魔(ILM)与Base FX已经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工业光魔是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1975年为了制作《星球大战》(Star Wars)而成立的特效部门,现今已然成为全球视觉特效的指标,去年制作的《飙风雷哥》(Rango)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二者之间的合作无疑会把更多好莱坞的项目引入中国制作,国内特效的发展主要是依照国外的步伐,与工业光魔合作最大的获益将是可以得到先进的技术支持,势必推动国内电影特效的发展水平。
以《王的盛宴》为例,解读中国电影特效的运筹
《王的盛宴》是Base FX最近新完成的项目,相对国内多数电影,只把特效摆在后期位置,导演陆川反而前期制片规划就邀请Base FX参与。Base FX在作品中主要担任的两大项目是咸阳城的整体结构设计跟“欲望之海”相关镜头的制作。关于咸阳城,导演想塑造出一个雄伟宏大、占据满山遍野的都城,而不单单只是一座宫殿,一开始陆导的美术制片组开始绘制设计草图,但碍于结构较零散无法完整体现这都城的感觉,所以Base FX依据剧本跟导演的想法开始参与规划设计,利用三维建模的方式虚拟出一个咸阳城的场景,还有部份的镜头运动效果,有了这么一个模型,可以减少搭建实景的成本,也对全片的Layout有较全面的概念。
刘邦梦境“欲望之海”的镜头是讲述咸阳城空中出现众多的仕女挥舞著身躯,表现出咸阳城是一个诱惑、魅惑之地,这镜头最初的CG草图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预设是以蓝幕拍摄真人跳舞再加以合成到空中,但是为了营造出更加迷离梦幻、不易捉摸的欲望,之后与采用另一种特效表现方式,跳舞的仕女仍是采用动态捕捉(Motion Capture)取其动作,整合到三维动画人物模型中加以调整,人物的表现不再写实而是似有若无和云朵合而为一,这种含蓄的手法,似乎更贴近刘邦心中那蓄势待发的欲望,场景部份只有搭建一部份的石砖道路,至于远山、翻动的湖泊、岩块上的青苔在拍摄阶段大量采用蓝绿幕遮罩技术,到后期采用特效方式处理,大量减少前期美术组的工作量。从《王的盛宴》这部作品,已经可以嗅出特效技术不再只是云、水、闪电等简单的物理运算技术。特效公司更大的效用在于将电影前期的文字概念视觉化,呈现影片完成后的预视图,并提供制作中期的拍摄建议,以便能与后期特效动画更完美的组合,达到导演的预期效果。在国外许多拍摄复杂、运动镜头变化多端的电影会要求特效公司制作「前期视觉预览」(previsualization),以数字动画的技术粗略呈现电影分镜到影片的假想预设,避免摄制中期的错误与失误。(编辑:谢若琳)
根据Base FX常年与海外电影制片业接触的经验,能请您谈谈国内外面对视觉特效动画有无差异性?
依据我的经验,我主要感受到国内外在运用视觉特效上有两点的差异:
一是整体规划上,最早期我们是接国外的项目居多,但是这几年国内的比例一直在上升,所以目前是海内外差不多的比例。至于合作上,国内外两者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产业的差异,国内特效电影无论是在体制还是成熟度上与国外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打个比方说,国外像是三四十岁的成熟男子,而国内则是十来岁的青少年,国外的电影从业人员了解整个影片制作的流程规划,从前期、中期、后期这些环节的连结都清楚掌握,具有多年的产业经验,而且产业成熟,分工明确,所以在不同制作阶段的成本、风险能适度分配与预测,整体的计画性较强。国内了解后期特效制作的导演虽然逐渐增加,但仍有很多导演、制片人在前期规划和中期拍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充分重视某些细节的设定对后期制作的重要性。从而给后期特效的执行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所以国内电影指定影片的整体规划上相对较弱。因此,我们所承接的国内影片都会尽早参与到影片的前期规划中去,平拍现场视效指导跟组协助拍摄,以最大限度的解决这些不必要的困难。
二为客户需求满足上,国外客户能明确表达特效制作后希望达到的目标效果,国内制片公司却常常没有明确的概念,当最后特效完成时,才提出大方向上的变动和调整。这反映整个产业成熟度的问题,因为国外的客户可以在成熟的产业链中找到相对应的效果而国内还在摸索的阶段,相对而言国内有许多需要调整跟磨合的地方。然而,明显可见的现象是国内的特效电影制作正在快速提升成长,国内的制片、导演、摄影指导透过制作特效电影项目正在快速积极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中。
对于视觉特效动画,一般都是归类于电影后期制作的环节,能请您说明一下这样的现象是否合适?
不同的电影类型特效公司参与的时间点有所不同,并没有一条通用的规矩。然而,对于特效量很大的影片,前期愈早与特效公司合作对影片效果的呈现跟成本控制有较大的益处。特效公司前期参与电影制作的主要目的是可以依需求去设计影片摄制方式,每部影片有不同的困难点,高预算成本与低预算成本可执行的方式不同,倘若,制片公司事先没有与特效公司沟通,只依自己的想法拍摄,那许多成定局的影像想利用后期特效调整或是让特效动画发挥的余地都有侷限。特效公司可以在拍摄前期就提供不同拍摄方案以便于符合后期特效的执行,所以有经验的导演与制片人往往会在电影拍摄前期就要求特效公司参与一同规划安排。像是电影《王的盛宴》,Base FX概念总监从制片前期的概念视觉风格设计就与导演的美术组沟通设计出咸阳城的场景。
现在的电影能不能带给观众视觉惊艳直接与票房收益相连,国外擅长巧妙运用视觉特效带出影片的风格跟话题,像是《阿凡达》、《2012》、《指环王》,不知道国内是如何看待特效引导视觉风格与美学这部份?
国内事实上也有许多相似的想法跟疯狂的好剧本,尤其是中国有许多历史题材、神话传说可以被利用,像是封神榜、轩辕大帝、聊斋志异等,都有机会成为媲美《指环王》的作品,但是目前真正能从剧本想法到萤幕影像的例子却寥寥可数,这些奇幻雄伟的想像还是需要面对现实的压力。这不仅仅是资金或技术层面的难题,而是回归到前面所提及的国内制片产业链不够健全,目前国内投资拍摄电影的资金已经不是大问题,却缺乏优秀的制片人合理分配资金在各阶段执行的百分比,此外,能良好整体规划制片流程的公司也不多,许多制片公司在前、中、后期三阶段的制片目标不明确,互相配合度不够,任一部份具体实施的环节出差错,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进行。
视觉特效动画在当代电影中占的比例逐年加重,您对于电影特效地位的转变有何看法?
历史上每一次特效技术的突破与提升都会带来想像力的再次解放,《阿凡达》如果是利用传统的方式拍摄出,就不会有现在看到的视觉奇观效果,所以特效技术给导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让导演、编剧可以把脑中天马行空的创意再现到萤幕上。这种发展给所有电影主创人员更大的自由度与想像空间,影片的样貌不再受制于机器跟现实因素,而是人的想像力。善加利用前中后期的密切配合,拍摄出像《盗梦空间》充满视觉惊艳的作品不再是难事。虽然特效技术已经发展到左右影片风格的地位,但是并不意味「故事」不再重要,而是以特效来打造一个更适合表演、说故事的舞台,特效的发展不会取代好的故事、好的情节、好的表演。Base FX的创办人Chris曾提到:「电影除了讲述故事,还要提供感官体验。」而Base FX特效动画公司就是致力于提供满足视觉美感的故事体验。
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就学于首都华盛顿的Corcoran艺术与设计学院,2006年辍学,前往总部设在西雅图的Arenanet游戏工作室任职概念美术师。2008年离开Arenanet,开始为Bungie工作室效力。常与华纳兄弟、派拉蒙、Bungie的、NCsoft公司、暴雪、《国家地理》杂志、企鹅出版社等著名公司合作。
你平时的创作过程都是怎样的?
如果我有一个灵感,我首先会构思一些故事情节,然后在纸上绘制一些草图,此时我不会考虑细节,最重要的是先收集资料,拍摄一些短片。
当我开始进入绘画状态,我会很快上色,首先解决大色块,然后不断的调整,直到画面看起来很舒服,接下来我会以一种放松的状态开始进入细节的绘制。
你如何决定一个色块的进程?
其实这是一个难题,我常使用Navigator在Photoshop中作画,以至于我看到的图片就像是一个缩略图。目前我正在做出改变,我想是时候不放弃Navigator了。
你常常会接触到不同艺术风格的客户,例如《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和威世智公司(Wizards of the Coast),你在工作时是怎样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呢?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我有自己的方法。虽然每个公司的艺术风格都不同,但是我的绘画过程本身是不变的,不同的仅仅是我的对象要求,例如《国家地理》要求非常精确,所以我在绘制的时候往往会非常的小心,希望画好每一个细节。
你对访问Gnomon Workshop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由于访问者大部分都是学生,所以我会列举一些我犯过的错误。
希望告诉他们,首先,在绘画的同时首先要学会思考,有时候20分钟的深度思考比一整天的绘画更能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
第二,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概念艺术中,绘画只是达到效果的一种方式,画的同时也要学会沟通,不断听取建议,艺术家们往往都会认为自己的作品很优秀的,其实效果不一定很好的,就像“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病人死了”一样。
最后,当然还是要努力的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只有自己的绘画基础踏实,才可以去思考、去沟通,所以不断学习是最重要的。
毕业于昂艾米寇尔学院(Ecole Emile Cohlà Lyon),曾在Widescreen Games公司担任游戏角色设计师,后成为自由插画师。现主要为Gameloft、Electronic Arts、Monte Cristo Games等公司制作角色插画。
请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游戏角色设计的呢?
第一次真正的接触是在我大三的时候,进入Widescreen Games游戏公司实习,这家公司很年轻,他们也喜欢新鲜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于是他们给了我角色设计的实习生身份,并付给我可观的薪水。我大三、大四一直在那里工作,直到毕业后我还继续在那儿工作了两年。后来我开始了自由插画师的职业生涯,我认为绘制游戏人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
你Widescreen Games公司时具体都做什么样的工作呢?
作为一名角色设计师,我通常是设计游戏角色,然后不断的更改,直到完美。
偶尔也参加一些三维建模的工作,我觉得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把设计的角色通过建模的方式展现出来,真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我非常享受这样做。
创作过程中,你是怎样寻找灵感的?
儿时我居住法国里昂附近,受到了一些法国经典动画和漫画的影响,例如《丁丁历险记》、《亚历与欧比历险记》、《傻小子卡斯通》、《蓝精灵》等等,至今我都还很喜欢,也会常常模仿他们的风格。
现在我通过收集一些图片来寻找灵感,这些图片来自于电影、游戏、动画、漫画、插画、雕塑等等。同时,旅行、听音乐、聊天的时候也常常会给我带来很多灵感,我喜欢在创作的时候听一些比较有气氛的音乐。
目前你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对于以后,有没有什么计划呢?
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
此教程使用Particular插件制作粒子,使用Displacement Map插件制作文字波动效果。
1、新建合成命名为“文字”,持续时间设置为5秒,设置如图01所示。
第二步:选中导入到幻灯片预览区域左边的任意一张PNG格式的树叶图片,接着单击主界面“动画”选项卡中的 “自定义动画”按钮,调出“自定义动画”面板;然后单击该面板中的“添加效果”按钮,选择“动作路径→绘制自定义路径→任意多边形”并在幻灯片的预览窗口 中画出一条轨迹线(如图2,A处),为该树叶图片添加一个任意多边形的动画特效;再将“自定义动画”面板中与该动画有关的“开始”参数修改为“之前”,速 度参数修改为“慢速”(如图2,B、C处);最后双击图2,D处的动画选项,打开“自定义路径”对话框的“计时”选项卡,将“延迟”参数修改为1.1秒即 可,
第三步:仿照第二步的操作,先选中添加了任意多边形的动画特效的那张树叶图片,单击“添加效果”按钮,选择 “强调→陀螺旋”,为选中的树叶图片添加一个陀螺旋动画特效并将“开始”参数修改为“之前”,“速度”参数修改为“2.5秒”;再选中这张树叶图片,单击 “添加效果”按钮,选择“进入→旋转”为其添加一个旋转动画特效,最后同样是将这个动画特效的“开始”参数修改为“之前”,“速度”参数修改为“2.5 秒”就可以了。
Authorware高级教程之制作浮动文字特效
。如果用这个效果制作成一个标志,放到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中,就像电视台的“台标”一样,岂不美哉?
图1
可是,Flash我并不拿手怎么办?没关系,在Authorware中咱们照样可以做出浮动文字的特效来,效果跟Flash比并不逊色,而且做起来一点也不复杂。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素材的准备
要制作这样一个浮动文字的特效,有两个素材是必须要准备的。一个是文字图片,另一个是下面的“水波”。咱们就开始吧!
1、文字图片的准备:您可以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来制作。先打开画图工具,用油漆桶工具将背景色改成蓝色,(卧龙传说提醒:其实只要是您喜欢的颜色就可以,但不能是白色)。用文字工具写上几个大字,如“中国电脑教育报”,再将文字的颜色改成纯白色。调整画图板的大小,最终得到长条状的文字图片(如图1)。其实,您还可以做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文字可一定要是纯白色的啊!以“文字”为文件名保存起来。
图2
2、水波的准备:您可以使用Office系列中的PowerPoint来制作。新建一个空白的幻灯片,用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绘制一个矩形,其高度要略少于您的文字图片的高度。选中这个矩形,使用绘图工具栏中的线条颜色工具,设置其为无线条色,点击填充效果工具,在打开的“填充效果”对话框的“过渡”标签中,将颜色设置为双色,颜色1选择为灰色,颜色2选择为白色,底纹式样选择为纵向,并选择左下角的变形式样(如图2)。
得到设置好的矩形以后,复制足够数量这种矩形,并将它们组合起来。(卧龙传说提醒:此处小矩形复制的数量要尽可能地多一些)。最后,将它们全部选中,然后打开画图板,粘贴,得到如图3所示的图片,
这就是我们准备的水波了。然后以“水波”为文件名保存起来。
图3
程序流程线的制作
素材准备好了,现在就启动Authorware。
1、执行菜单命令“File→Import…”,导入水波图片,则在流程线上就会增加一个以“水波”命名的显示图标。用同样的方法将文字图片导入,同样也会增加一个“文字”显示图标。
2、双击“文字”显示图标打开其演示窗口,用鼠标调整图片到合适的位置。选中图片后,双击工具箱中选择工具(就是那个箭头),在弹出的显示模式中选择“Transparent”模式。这样,那个文字就被镂空了。执行菜单命令“Modify→Icon→Properties…”,在打开的“Properties:Display Icon”对话框的“Display”标签中,在“Layer”的输入框中输入“2”。点击“OK”,并关掉演示窗口。
3、按住“Shift”键的同时,双击“水波”显示图标,这样,“文字”显示图标和“水波”显示图标的演示窗口会同时被打开。调整水波图片的位置,使水波图片正好位于文字图片的下方,并使水波图片和文字图片的右端对齐。
图4
4、在流程线上再加一个运动图标。先双击打开“水波”显示图标的演示窗口,然后关闭。再双击运动图标打开其属性对话框,这样,“水波”显示图标的演示窗口就会同时被打开。用鼠标先单击一下水波图片,然后,将“Type”选择为“Path to End”,在“Timing”下方的输入框中输入“15”(这个数字可以根据效果进行调整),并在“Move When”的输入框中输入“x=0”(在英文状态下输入),如图4所示。尽可能地水平拖动水波图片,使其左端尽可能与文字图片的左端对齐。
图5
一、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的发展及蒙太奇在后期编辑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 影视节目的制作可以分为前期准备、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阶段。后期编辑是影视制作中最后的一步处理,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再创造环节。主要任务是将文字、画面和声音等合成一个整体, 也可以说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做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 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影片。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采用线性的编辑手法或非线性的编辑手法来完成, 线性编辑比非线性编辑手法的出现早很多, 是从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的发展。非线性编辑有许多优于线性编辑的地方。例如, 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影视制作结合的桌面编辑演播室, 其原理就是非线性编辑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实现了传统的制作设备与计算机的完美结合, 将数字化文件利用计算机的数字化技术储存起来, 然后就可以对一个视频类的节目进行多次编辑, 也可以随时挑出其中的一个片段来观看。蒙太奇是后期制作中一门非常专业的技术, 它在后期编辑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向某个的方向, 激发观众的联想;第二, 通过镜头的组接来表现内容的主次方面, 以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第三就是创造独特的影视空间, 让人们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根据以往的经验, 人们总结出了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两种模式。叙述蒙太奇是指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等符合逻辑思维的方式将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叙述一个完整的事情;表现蒙太奇是通过画面与画面或者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变化, 创造出单个画面无法产生的意境和更深层的寓意。
二、特效合成的发展历程及常用软件及最新技术应用
数字特效技术就是指的运用计算机的图形技术通过计算机上一些相应的软件来表现各种场景或场面的一种数字应用技术, 例如可以模拟火山爆发的场面, 汽车侧翻的场面、发生大爆炸的场面, 还包括一些不太常见的自然现象例如月食、日食、陨石的降落等, 还有一些机器的变形动作等等。这种技术既包括三维的虚拟场景, 角色的服装和一些后期的处理等方面, 也可以按照他们生成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计算机图形技术、后期特效软件处理技术和数字影像合成技术。计算机特效的应用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才日趋成熟, 最开始的计算机特效只是指的影视作品中的镜头切换, 而现在, 计算机特效用作动画的开场特效和在影视作品中加入一些3D的动画特效来增强视觉。而现在一些最新技术被应用在影片中。例如《阿凡达》的拍摄中利用3D虚拟摄像系统和摄像机, 它对表演捕捉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数字影视的后期制作和特效制作展望
影视后期制作和特效合成在影视作品中的大量的应用为影视效果带来了非常大的提升, 甚至可以说是数字影视产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变革, 因为它可以实现许多在真实场景中不可能或者不容易发生的场景, 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看电影时的感官享受, 随着以后3D甚至是4D效果电影的逐渐普及, 更能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 一定能再掀起电影热。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精神方面需求的增加, 想要充分的满足观众心里的想象光凭借这以往传统的拍摄技术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我国现在还不太重视蒙太奇的发展, 往往就是一个镜头到底, 这会破坏节目的节奏, 所以应该增加蒙太奇技术在我国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是国内影视作品在以后能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数字影视的后期制作和特效合成的制作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影视产业以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所以, 应该积极向国外学习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来完善我国后期制作和特效合成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碧茹.浅论数字化影视后期技术应用前景[J].科技风, 2008, (11) :69.
[2]周莹莺.浅析数字影视后期剪辑编辑艺术[J].科技与生活, 2009, (23) :89.
[3]许声华.浅析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制作[J].科学咨询, 2011, (3) :78-79.
关键词:前期准备;统筹;影视特效;影视制作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83-03
在特效影视的制作流程中,前期统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的统筹安排可有效影响到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效果以及整部影片最后制作的效果。基于毕业作品《渣渣》影视来诠释数字媒体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并以前期统筹为重点,说明其在特效影视中的重要性。
《渣渣》的构思是以一个与众不同的背景,让主人公的生命轨迹与众不同,以时间为轴线和空间为平面的时代表达方式,而人物则是以空间为轴线和时间为平面,使他永远活在一天但是穿梭于不同的世界之间,通过三个人的命运轨迹来表达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以此给现实生活带来冲击。
一、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中,统筹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剧本进行一个筹划,用了大量时间在确定主题,讨论结构,塑造人物,选取场地,决定景别,分析背景,一切看似简单琐碎的事,但放在整个剧组的进程中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细节决定成败。
(一)人 物
确定影片中的人物是创作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塑造人物造型是体现细节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影视作品中观众无法触摸到人物身上的饰品服饰,导演则需要通过灯光和不同材料把所要表现的质感表现出来。人物造型需要有与性格相符的刻画,也有与性格甚至事态发展不符的刻画,前者一般会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情节的发展,而后者往往会给观众一个惊喜,甚至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影视剧《时尚女魔头》、《窈窕奶爸》都是很好的启发。
《渣渣》男主人公性格较为木讷,不善交际,所以在人物语言设计上较为简洁,穿着较为清新,以简单的灰色衬衣、蓝色外套陪休闲裤,而女演员,动作、表情上设计以红色纱裙的跳跃清透感、靴子的时尚感表现了女演员古灵精怪的性格,与此同时,演员的配件有一定含义,如男主人公的书包具有历史气息、女孩手上的手链预示她内心的束缚以及女孩红色的皮包与她红色的裙子相呼应。在其余演员形象动作语言设计中,项目组也下了一番功夫,比如白领男需要以西装革履来包装他虚伪的外表,同时用犀利的语言来表现他愤世嫉俗的内心。在剧中,为了表现年代气息的服饰,让男演员穿着中山装来突出其稳重大方、女演员穿着衬衣配长裙来表现其文雅羞涩,而这些服饰又是最具有五十年代气息的特征元素,这些元素也影响着整部片子能否表现出特有的基调。为了实现拍摄效果的统一,在不同的场景和时段做好记录以免服饰不一致或者妆面不一致,以便对人物造型细节的统筹不仅可以恰到好处的表现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还可以节省后期中剪辑、处理各镜头和人物造型塑造的时间和精力。
(二)道 具
影片中涉及的道具较多,不仅要安排好演员自身的道具,还需要安排好穿越整部戏的道具。为了达到效果,不仅在购买上要求用品有怀旧气息,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加重其陈旧程度,比如在购置了较为老式的笔记本外还需要在外面包上较为陈旧的牛皮纸,再来为了符合时代气息的要求,我们在拍摄长镜头的过程中,也为主角配上了墨绿色的军用挎包来表现时代感。参考大量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可以完善道具更为逼真。如照片的封套,为了表现五十年代的感觉,在封面上的字体和格式作了一番功夫,此外又用牛皮纸打印出来,剪裁好适合的大小进行粘贴成型,在制作照片的时候,先用黑白色打印,并且打印出来以后洒上茶水和咖啡以显古旧感。在拍摄过程中能够顺利出镜,用心为后期制作中对道具的修改做好铺垫,使后期对画面的处理更完善,比如在拍摄五十年代的戏份时,提前准备好具有年代其实的书本、书包、照片等道具,并且在拍摄时都会给予特写镜头(见图1)。
图1 老照片以及照片封套
(三)选 景
奔赴各个地方选取场景,也是影片中又一个能体现细节的地方。尽管专业课程多次强调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也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但在实际拍摄中还是要非常留意这样的细节。以前创作的作品《少无所依》短片中(获得首届国际手机微电影大赛创意故事奖),为表现主人公落魄寒酸的处境,就特意选取一处较为简陋的住所来拍摄主人公的居住环境。为了表现主人公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形,特意选取了人才市场作为背景。
在《渣渣》作品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场景设计以及选取上。比如:选择了许多家庭场景以符合剧本的设计要求。如骑行者的家、女主人公的家、老太太的家等。确定场景后还要精心布置不同的房间用来匹配人物的性格。比如用粉色的壁纸和可爱的图片和道具展现是孩子的家,用带有时尚感的图片和不规则的粘贴方式展现艺术家的家等。同时还注意选取符合年代氣息特有的巷子、房子和装饰物以展现年代的特征。期间,还统筹好备用方案以及拍摄日期,尤其租借他人场地涉及时间的限制和租借资金的安排。有的时候为了经他人允许使用场地需要良好沟通和耐心,常常需要奔波于多个地方方能选到一处较为满意的场地和优惠的租用价格。统筹好场地以及拍摄日期,不仅能节约总的拍摄进度,还可以方便后期在场景上的制作以及特效的合成(见图2)。
图2 具有五十年代气息的小巷
二、中期拍摄
良好的前期统筹为拍摄节省了大量的工作量以及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一)器 材
尝试课本中的知识去完善拍摄计划。比如大多采用基本镜头,架三脚架、移动车、升降机或稳定装置上的摄像机上使用;几何畸变限制在实际无法看见的水平;避免画面边角变暗等[1]。为此大多以固定机位,也用轨道车协助拍摄来丰富镜头内容。在开拍前查看镜头构图的变化和协调感,并根据时间的不同来进行光圈调整,正式开拍后经历打板、录音、回放、查看素材等过程,满意后再进行场记。为了顺利租借器材以及按正常顺序拍摄,统筹好器材的借用,并在拍摄过程中做好场记,而这些统筹工作对后期剪辑合成制作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节省后期的工作量并提高效率(见图3)。
图3 拍摄现场
(二)机位及景别
拍摄过程中因时间、空间和现实原因对分镜和机位处理也不同。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重要的语言形式。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是电影的镜头形式,也是电影的视觉形式。为了丰富场面调度,需要对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摄影机机位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两方面下手[1]。比如用多个机位来丰富镜头内容。有正面、正侧面、斜侧面、背面等。在机位布置上严格遵循轴线规律。在一些狭小的空间中,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机位点既可以摆下摄像机又可以拍到全景以表达较大的空间感;在表现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正反打以及过肩镜头的手法,这往往需要演员进行两次表演,以及在各个演员的斜侧方进行拍摄;在拍摄俩演员前行的时候,则需要在两者前方进行跟拍;在远去的背影时,则需要在演员后方拍摄。运用不同景别可丰满影片的视觉效果。在运动场景中,需要研究人物动作和镜头景别如何协调等。比如:对话镜头用中景以及近景为主,要表现演员的神情;在表现人物的动作时则用全景为主;如果需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则用大全景。由于需要丰富镜头的内容,除了用不同的机位,也要运用不同的景别,有时采取多景别多机位间交换,有时也用一个机位一个景别。通过用镜头本身的推拉摇移以及轨道车来帮助完成,并且在开拍前统筹好并且充分的讨论后画出机位图。机位图可以方便摄影师拍摄,避免不必要的镜头前后衔接困难。
(三)色彩、光线和影调
色彩在视觉上对影片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是一种直观的表达,在情绪上则是心理暗示。其中光线则是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光线的使用,体现了导演和摄影对未来影片画面视觉形式的追求。影调是影片总体视觉风格的表现形式,表面上是影片的整体明暗关系,最终反映是影片的视觉形象风格和影调的整体感觉[1]。根据剧本,当表现欢快美好的情节,用暖色调为主镜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表现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相识并且玩耍时,不仅选有阳光的天气还选取了许多美丽的外景进行拍摄;当表现阴郁悲凉的情节,则用冷色调为主的镜头,拍摄阴雨连绵的天气,比如男主人公离开了女主人公,在默默回忆中背景变得较为惨淡和苍凉。在后期调色中,遇到顺光,逆光以及侧光,在特定的位置进行补光。有时面对过于强烈的光线使脸部的轮廓过于清晰,补光将使脸上的阴影减淡,不至于过于分明造成视觉的不自然。由于有多场夜戏,在灯光的布置上也别有用心。一般夜晚的戏需要2到3盏灯,其中一盏主光一般在2000w照亮主体,其余的副光一般为650W和1000W来补光。主光把人物形象的主体打亮,副光对主体的补光,另外还考虑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以及倒影。用柔光纸等器材,考虑到不同颜色可以表现不同的性格。用桔黄色或黄色来表现美好的场景,用蓝色或白色来表现阴暗的场景,诸如还模拟夕阳、路灯、荧屏光等。良好的统筹可以既省租借器材的资金,也可以方便后期调色。
三、后期制作
数字技术对于电影后期制作的影响主要在于剪辑、特效制作及合成等。计算机平台是数字环境下电影制作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而前期统筹在后期制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期制作中除了剪辑、调色、配音、加字幕,还有使用AfterEffects、3DMax、Maya等软件制作合成动画。前期拍摄中,尽管运用了课程所学的技术,比如:停机再拍、长镜头的拍摄。但在长镜头的拍摄中,为克服抖动和连贯的问题,还需在一些衔接中运用后期合成。在动画制作中,还需要配合情节发展速度,以及前后背景衔接来实现人物和总基调的前后平滑过渡。此外,还运用Photoshop等软件来完成现场道具,比如:老照片封套,老日记本,人物放入集体照中等反应时代气息的道具制作。为了制作出老照片的效果,用牛皮纸的色彩,来封套上繁体字体现时代感。除此之外,为了方便打印和剪裁粘贴,预留一定尺寸的边缘。在字幕合成中,需要依照演员的口型以及声音对字幕进行加工和修改。同时要确保字幕比例和所处位置适中,并且出现时间要符合人物的说话时间(见图4)。
图4 字幕界面
在拍摄长镜头的过程中,需要影片在暗房中有显像的效果,但由于真正的相片冲洗需要很长时间,只能运用后期合成。比如用一个缸来衔接镜头的过渡,在前一个镜头中从人物摇至缸上,在下一个镜头从缸摇到一条小巷子中,尝试这种衔接方法,力图达到电影中的效果。但由于经验不足,前期准备不够,在拍摄时由于拍摄器材不统一,拍摄角度不统一,缸的高度以及方向不统一,以至于在后期合成中有些困难,最后只能扣一个缸的图像放至影片中。虽然在活动影像中不易发觉,但是静止的画面中还是会有些衔接问题。
四、结 语
前期统筹在特效电影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前期准备开始,为恰到好处表现影视人物性格以及时代背景,分析和协商统筹好人物的服饰以及适合剧本需要服妆饰;为符合剧情需要,还需要与摄像、导演商议各种场景的选择,奔赴各个地方,选取较为满意的场景;统筹好场地以及拍摄日期,不仅能节约总拍摄进度,还能方便后期场景制作,不必再制作虚拟的后期背景来合成。较好的布置场景可以方便拍摄,也能较好表现情节和情绪,有助于后期的剪辑合成,避免穿帮镜头;在每次拍摄之前,需要对镜头有一个统筹过程,不仅要有分镜头剧本,还需要与摄像、导演等商定机位图;为能节省布置灯光的时间,在前期统筹中,需要记录好每场戏的灯光布置,方便下一次的灯光运用及后期调色。而做好场记工作,不仅记录是否可用的镜头,方便导演、摄像修改意见,还可以为后期的剪辑合成配音。通过《渣渣》作品领略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鉴赏相结合的魅力,从中体验前期统筹在特效电影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会军,陈浥,王鸿海.影片分析透视手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2]杨岚.浅谈新时代的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J].山西建筑,2009(34).
[3]劉育涛,刘焱.因为技术,所以艺术——数字时代下的影视制作观[J].影视制作,2011(7).
最终效果
1、新建一个700 * 450像素的文档,选择渐变工具,颜色设置如图1,拉出图2所示的径向渐变作为背
2、选择文字工具,先打上一个字母,确定后栅格化图层,按Ctrl + T 变形,右键选择透视,选择右下角的变换点向上稍微移一下,然后按回车确定,如图4
3、锁定图层后选择渐变工具,颜色设置如图5,由上至下给文字拉出图6所示的线性渐变
4、把当前文字图层复制一层,填充黑色后一道原文字图层的下面,解锁图层,
用钢笔工具勾出图7所示的选区后填充黑色
课型: 上机
教学目标:了解使用遮罩制作万花筒
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遮罩和旋转组合
教学过程:
1)选择菜单File->New,创建一个新电影。
2)选择菜单Modify->Movie,弹出电影属性对话框,将其中的Width(即工作区宽度)设置成350px,Height(即工作区高度)设置成80px,Background(即背景色)设置成白色,单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
3)导入一张图片,新建一个元件“元件1”,将图片放入元件1,在30帧处插入关键帧,创建动画,并设置顺时针旋转一次,如右图所示
4)在60帧处插入关键帧,将图片进行“逆时针旋转90°”的操作,并在30帧处创建动画
5)新建一个图层2(图层1的上方),通过矩形工具和线条工具绘制一个三角形,并延长帧和图层1一样长,将图层2进行遮罩操作,如下图所示
6)新建一个元件“元件2”,将“元件1”拖入舞台中,复制一个“元件1”,进行顺时针旋转90°,在进行复制,再次顺时针旋转90°,以此类推,组合成一个风扇的样子,组合起来,如下图所示
7)复制做好的组合图形,进行粘贴,位置大小一致,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图形,进行水平反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图形
8)新建一个图层2,使用椭圆工具绘制一个圆,颜色任意,大小足够遮盖图层1中的图形即可,如下图所示
9)选择图层2进行遮罩,新建一个图层3,使用椭圆工具绘制一个圆环,位置和大小如下图所示
10)回到场景,将“元件2”拖入舞台中,居中放置,按ctrl+enter测试影片播放,并保存,如下图所示
课堂小结
本堂课使用遮罩和复制制作万花筒的动画
课后作业
【广告特效制作】推荐阅读:
影视特效论文07-02
影视特效公司简介01-11
ps设计--文字特效教案01-31
游戏特效设计要学什么06-08
广告制作宣传方案06-10
广告招贴设计与制作09-19
广告公司制作合同11-14
简易广告制作合同12-09
广告制作费用清单02-26
广告的设计制作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