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共15篇)
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乐记》也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为此我们可以说:音乐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乐(yue)即是乐(le)。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带给孩子音乐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带给孩子快乐,让孩子们乐(le)在乐(yue)中!
下面以《娃哈哈》这节课中的若干教学设计为案例,谈谈自己是如何让孩子在音乐课上享受艺术的快乐的。
快乐一:在动作游戏中感受音乐
【例1】:玩一玩,感受音乐的强弱
在老师的带领下随《娃哈哈》的音乐,学生边拍手边走进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强弱。
1.说一说,发现强弱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是怎样跟着音乐拍手的?(拍手强,点手心弱)
2.做一做,表示强弱
(1)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强和弱。
(2)变节奏表示强弱(强拍跺脚,弱拍拍两次手)。
3.唱一唱,表现强弱
复习歌曲《娃哈哈》(边唱边拍强弱节奏)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对于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音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音乐游戏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活动,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了他们好动好玩的特点。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本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孩子们在《娃哈哈》欢快、活泼的歌声中用拍手游戏进入课堂,让课堂伊始就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从仔细聆听感受强弱——大胆创新表示强弱——创编节奏表现强弱,由易到难对学生逐渐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以体验表现强弱为切入口,将听、唱、动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听觉感知、动觉感知、视觉感知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表现。这种方式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快乐二:在舞蹈创编中表现音乐
【例2】:动一动,学习新疆舞
(1)简介新疆。
(2)师表演新疆舞(老师表演的同时,学生仔细观察新疆舞的代表性动作)。
(3)学习新疆舞的动作。
①手腕的动作。师:手腕的动作丰富多变,有绕手腕,推手腕,翻掌等。②头部动作。师:动脖子,注意是左右移动脖子,叫移颈。③肩部动作。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动作叫做耸肩,上下动。维吾尔族舞蹈中擅长的就是运用头、肩和手腕的动作,再加上昂首挺胸的姿态,以及眼神的运用,使得新疆舞风格独特。④学习新疆舞的脚部动作:踏踮步,生观察脚部动作。师:除了头、肩、手的动作,新疆舞也不能忘了脚部的动作,接下来我们学习舞蹈中的一种步伐,叫踏踮步。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做的。师:注意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脚抬起踏下,膝盖弯曲,接着左脚脚尖踮起来,将膝盖立直。注意脚部动作的连贯弹性和膝盖的颤动。⑤学生模仿,老师指导。⑥将手部和脚部动作配合练习。
(4)创编舞蹈(出示4-6个代表动作的图片,请学生自由选择组合,为歌曲《娃哈哈》进行舞蹈创编)。
(5)舞蹈展示,互相评价。
《课标》中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能使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快乐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把它分为两个小环节①模仿。②创编。在这一片段中,首先利用教师的自身特长,为学生表演一段新疆舞,教师的参与,师生互动,使学生的热情高涨,兴趣盎然。通过教师直观的表演,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说出新疆舞的典型动作,再通过模仿来掌握新疆舞的基本脚步和手位。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说得好:“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善,但毕竟是在前进中发展。”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加以提炼和总结出4——6个代表动作用图片表示,鼓励学生大胆地选择,组合这些动作为歌曲进行舞蹈创编。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舞蹈,再表演出来,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更大的创作兴趣。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创作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恰当,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探索就足够了。本段教学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讨论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参与表演、独立思考、想象创新的能力,强调了师生间互动、互学、互助的过程。孩子们在创造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快乐三:在视频解读中欣赏舞蹈
【例3】:看一看,了解新疆舞
(1)欣赏视频。师:新疆自古被称作歌舞之乡,维吾尔族的民间歌舞种类也有很多,有刀郎舞、盘子舞、手鼓舞等等,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几个舞蹈片段,从舞蹈的动作,道具等你猜猜,它是哪个舞蹈呢?
(2)简介新疆舞蹈。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 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 带给孩子音乐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带给孩子快乐, 让孩子们乐 (le) 在乐 (yue) 中!
下面以《娃哈哈》这节课中的若干教学设计为案例, 谈谈自己是如何让孩子在音乐课上享受艺术的快乐的。
快乐一:在动作游戏中感受音乐
【例1】:玩一玩, 感受音乐的强弱
在老师的带领下随《娃哈哈》的音乐, 学生边拍手边走进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强弱。
1.说一说, 发现强弱
师:小朋友, 刚才我们是怎样跟着音乐拍手的? (拍手强, 点手心弱)
2.做一做, 表示强弱
(1) 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强和弱。
(2) 变节奏表示强弱 (强拍跺脚, 弱拍拍两次手) 。
3.唱一唱, 表现强弱
复习歌曲《娃哈哈》 (边唱边拍强弱节奏)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 对于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 学习音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音乐游戏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活动, 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 又满足了他们好动好玩的特点。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 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本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孩子们在《娃哈哈》欢快、活泼的歌声中用拍手游戏进入课堂, 让课堂伊始就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从仔细聆听感受强弱——大胆创新表示强弱——创编节奏表现强弱, 由易到难对学生逐渐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以体验表现强弱为切入口, 将听、唱、动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听觉感知、动觉感知、视觉感知结合在一起,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聆听, 在游戏中发现, 在游戏中表现。这种方式让老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有效, 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快乐二:在舞蹈创编中表现音乐
【例2】:动一动, 学习新疆舞
(1) 简介新疆。
(2) 师表演新疆舞 (老师表演的同时, 学生仔细观察新疆舞的代表性动作) 。
(3) 学习新疆舞的动作。
(1) 手腕的动作。师:手腕的动作丰富多变, 有绕手腕, 推手腕, 翻掌等。 (2) 头部动作。师:动脖子, 注意是左右移动脖子, 叫移颈。 (3) 肩部动作。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这个动作叫做耸肩, 上下动。维吾尔族舞蹈中擅长的就是运用头、肩和手腕的动作, 再加上昂首挺胸的姿态, 以及眼神的运用, 使得新疆舞风格独特。 (4) 学习新疆舞的脚部动作:踏踮步, 生观察脚部动作。师:除了头、肩、手的动作, 新疆舞也不能忘了脚部的动作, 接下来我们学习舞蹈中的一种步伐, 叫踏踮步。仔细看, 老师是怎样做的。师:注意右脚在前, 左脚在后, 右脚抬起踏下, 膝盖弯曲, 接着左脚脚尖踮起来, 将膝盖立直。注意脚部动作的连贯弹性和膝盖的颤动。 (5) 学生模仿, 老师指导。 (6) 将手部和脚部动作配合练习。
(4) 创编舞蹈 (出示4-6个代表动作的图片, 请学生自由选择组合, 为歌曲《娃哈哈》进行舞蹈创编) 。
(5) 舞蹈展示, 互相评价。
《课标》中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 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能使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快乐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把它分为两个小环节 (1) 模仿。 (2) 创编。在这一片段中, 首先利用教师的自身特长, 为学生表演一段新疆舞, 教师的参与, 师生互动, 使学生的热情高涨, 兴趣盎然。通过教师直观的表演,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 说出新疆舞的典型动作, 再通过模仿来掌握新疆舞的基本脚步和手位。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说得好:“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 有缺陷的创造毕竟是创造, 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善, 但毕竟是在前进中发展。”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加以提炼和总结出4~6个代表动作用图片表示, 鼓励学生大胆地选择, 组合这些动作为歌曲进行舞蹈创编。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舞蹈, 再表演出来, 展示给大家, 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激发更大的创作兴趣。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 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创作是否优美, 动作是否到位, 是否恰当, 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探索就足够了。本段教学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讨论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上来, 培养学生参与表演、独立思考、想象创新的能力, 强调了师生间互动、互学、互助的过程。孩子们在创造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快乐三:在视频解读中欣赏舞蹈
【例3】:看一看, 了解新疆舞
(1) 欣赏视频。师:新疆自古被称作歌舞之乡, 维吾尔族的民间歌舞种类也有很多, 有刀郎舞、盘子舞、手鼓舞等等,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几个舞蹈片段, 从舞蹈的动作, 道具等你猜猜, 它是哪个舞蹈呢?
(2) 简介新疆舞蹈。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趣味;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42-01
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在趣味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的作用
1、趣味教学是架设学习音乐的桥梁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趣味教学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所以音乐趣味教学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2、趣味教学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趣味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二、进行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
1、“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人人都说起来,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
(1)儿歌谜语来“引”趣。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歌曲《可爱的太阳》编成:什么东西像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们暖烘烘。
学生们认真的听着,都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当谜底亮出后,我说:“小朋友,老师把这个谜语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学生听了都很惊奇,纷纷说:“耶!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对呀!这个谜语我们不但要给别人去猜,而且还要去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吗?”“好”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得不得了,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唱得非常动情。
(2)你问我答来“增”趣。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然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中體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端性。
2、“趣”在活动体验中
如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辨别1、2、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辩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
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3、“趣”在教学手段运用中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具的运用。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运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想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爱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使音乐教学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儿童喜欢新奇、幻想,童话便以它独特的功能把儿童带入超越时空的境界,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儿童具有很大的魅力。看,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仿佛就在他们身边。他们扮演乌龟爬行来体会四分音符节奏,扮演小兔蹦跳体会八分音符节奏,模仿小鸟飞体会附点二分音符节奏。在进行二部和声音练习时,一种求知的欲望便在他们心灵里萌发出来。这样,在教授这些内时,教师和儿童一齐沉浸在童话世界里,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积极引导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好奇心是创造的前奏,也是创造性原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好,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完成好的“课题”。根据音乐是又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并在空气中传递的这个原理。我先放了“人是如何发声的”录像片,在顺着这一原理,帮助学生培养出“锣鼓、笛、琴是如何发音”的好奇心;接着,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根锯“吹、拉、弹、奏”等到不同使用方法去尝试制作几种小乐趣。不久,有的学生带来了“柳叶笛、土吉它、竹梆子”等乐器十余种,也有的学生图省事不动闹筋,随意找来一些破瓶罐作为“打击乐器”充数。对此,我不但没有批评,而是很耐心的指导他们加以改造。使之能够打击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一举动,不但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还为学生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
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插上助飞的羽翼。
想象是学生异常活跃、大胆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独立建构新形象的过程,音乐作为一种以时间上的流动音响为物质手段来槊造的艺术形式,无论在时间、空间及物质形态上都有广阔的想象余地。想象作为创新的基础,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每当上新课之时,我都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三种“奇想”。一是让学生想象这手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二是想象这首歌曲用什么乐趣伴奏更理想;三是想象改变曲调、唱法或者更换歌词会同样动听吗?再三次奇想中,要求学生做到“异中求同”,即方法、形式不拘一格,但要求给人有“美”的感受。这种开放式的想象,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去实践、去创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如在“锣鼓、风琴、梆子、二胡”等乐趣伴奏;还有的同学采用不同的节奏、旋律及音色来演奏。课堂上不但妙趣横生,而且在这种大胆的想象、实践中培养出了学生的创造力。
五、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据研究证明,手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无畏精神和坚定到底的意志品质都有帮助。苏霍姆林斯苍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在他们的手指上。”这充分说明动手实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多是动口不动手,这就是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动手又动口的好习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手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站立起来学习。并引导他们根据对歌曲的认识,用手打节拍;根据自己对歌取得想象理解用手表达情感;有时,还要制作一些乐器给歌曲配乐、配节奏。这些动手的活动,都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十个手指演奏乐器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完善美的过程,无论是管乐器、弦乐器、还是打击乐器都离不开双手的实践训练。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因为手的指法,手指移动快慢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在训练 中就尝到了创造的乐趣。
当前情况下我们如何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作用,进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中学音乐教学实践和研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知识的整合
在中学阶段,无论唱歌、欣赏还是其他内容,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为配合这些内容的开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在使用多媒体的电子教材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学校的校园网络所提供的素材,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开放性强。我可以根据某一节课的内容选择网上的大量材料,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材料来为音乐课服务。
二、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首歌(乐)曲旋律的形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而是乐是思的发展和表现。采用多媒体音画结合的优点来欣赏音乐,或在音乐课件中选择相应的音画创造意境。学生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营造的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
除了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还需要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他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等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个别化的音乐学习
现代音乐教学是使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而进行这种体会的最佳场所非多媒体教学莫属。因为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音乐环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这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多媒体资源库,就是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而采取的教学策略。资源库中有着各个学科的丰富资料,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查询。学生在进行自主音乐的学习中,可以有选择地浏览他们所需要的材料。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情境的创造,使音乐形象更鲜明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我在教歌曲《希望与你同行》一课时,先通过欣赏《校园多美好》导入,介绍词曲作家凯传、施光南描绘的一幅校园美景图,通过让学生欣赏《校园多美好》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多媒体出示本校校园的图片,背景音乐为《校园多美好》让学生以美的享受。之后,我根据乐曲的意境及表达内容,再配上朗诵帮助学生熟悉歌词,让学生规划美好的蓝图,说出心中的希望,从而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我们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育呢!潜移默化、以情感人,这些都是我们美育的主旋律。我们当教师的,不管对孩子们的何种教学都应该有耐心,并且善于发现他们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应该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特别是从村小来的学生。根据不同素质的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我们的教学条件,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景去激发他们的情趣。音乐的课堂本就应该充满欢歌笑语,那就让多媒体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吧!
柳芳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湖南株洲412008)
摘要:高三英语二轮复习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此时期已经有了较稳定、扎实的英语基础。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介绍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过程中采用的自制自编的二轮复习导学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深度挖掘高三英语二轮复习中的各个专题知识。在导学案的五个环节,即考点扫描、考情预测、学情预测、知识梳理和三高二模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更高效,也更快乐了。
关键词:二轮复习导学案;专题知识;高考备考
作为教师,我们都非常熟悉“开学第一课”,它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在每个新学年开学时推出,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宣扬教育主题,陶冶学生情操。的“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在由孩子、家长、学校、社会构成的全景视野中,讨论“如何让中国孩子拥有幸福”。这期节目引人深思,我们也时常在深思,在我们的课堂,尤其是高三复习课堂,谁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幸福?谁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强的幸福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育管理者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一线的教师,“如果你想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任务,那你应引导每一位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习插上幸福的翅膀”。确实,进入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如何在保证高效课堂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如何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成就感?如何把英语学习由“要学”变成“想学”、“喜欢学”?我们唯有选择相信学生,让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因此,高中三的二轮专题复习也应本着“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思想来设计,分三个阶段来组织。
一、准备阶段
1.教师。在二轮复习开始前的几个月,全体高三备课组成员定时集体商讨,制订定计划。首先,确定二轮复习专项要点。根据湖南省英语高考卷的题型设置要求,二轮复习专题依据高考题型分为七个:专题一:听力分为5讲:理解主旨要义,获取具体事实,推测背景、意图、关系和情感,听力填空,听力综合练。专题二:语法分为9讲:时态和语态,情态动词,虚拟语气,主谓一致,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简单句、并列句和特殊句型。专题三:完型填空分为2讲:Part A和Part B。专题四:阅读理解分为4讲: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推理判断题。专题五:阅读摘录分为两讲:信息处理和总结归纳。专题六:阅读设问分为两讲:提炼信息和规范作答。专题七:书面表达分为4讲:应用文、图表作文、看图作文、(半)开放作文。其次,备课组成员分配任务并明确审稿时间,完成导学案的编写工作。最后,所有导学案完成后,备课组成员再行多次集体探讨,精心打磨导学案。
各专题负责教师研究近三年的湖南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对专题考点进行预测,整合出讲练结合的专题导学案。二轮复习专题导学案的具体模式分为以下五个部分:①考点扫描:根据《湖南高考英语卷考试说明》及对2011―湖南英语高考真题的研究,明确各专题涵盖的考查内容。②考情预测:明确专题考察的重难点以及它的命题趋势。③学情检测:通过小题检测学生对该专题现有的掌握程度。④知识梳理:系统全面地归纳专题知识和科学解题方法。⑤三高二模: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和近两年的模拟卷,提炼出精华部分,让学生在此体验真题难度,感受名校模拟,有效检测该专题的复习效果。
2.学生。在讲授每个专题授前,学生对专题导学案的前四个方面进行预习,完成相应的练习,进行知识梳理,标出疑难点。教师在授课的前几天布置好任务,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有了预习,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会更高效。
二、操作阶段
操作阶段就是专题的`课堂授课时间,即高三的二轮复习课堂。整个课堂分五步走。Step One Introduction:即课堂的导入环节。此时,学生是主角、陈述者、表演者,而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具体操作:由学生自己介绍该课堂专题考点、解题心得、思路,如有遗漏,教师进行补充、梳理。目的:了解学生对专题考查内容的掌握程度,引出科学的解题方法。Step Two Discussion:这一环节中,每个小组成员针对学情检测中的练习与本组成员讨论,互相解疑,探讨出共同的答案,若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标记。让学生自己相互间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优化解题方法。
Step Three Presentation:为了让教师全面关注学生,对学生的问题有个全面的了解,展示环节必不可少。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板书本组的讨论结果,标记难点,并注意书写。一般情况下,一个题目要有来自至少两个小组的答案,教师才能较好地把握全班的整体学习情况,从而加以点评、点拨。Step Four Explanation:以小组竞争、互相答疑的形式激励学生共同解决黑板上小组所标记的难题,既是对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肯定,也能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针对学生的盲点、难点,教师也能及时进行补充,加以巩固。Step Five Assessment:到了整个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就像一个颁奖嘉宾,根据板书成果展现和疑点答疑评选出准备最充分、基础最扎实、表现最突出的学习小组。学生在增强自信、获得成就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
三、巩固阶段
在知识学习中,准备、操作和巩固三个阶段是缺一不可的。有了课前和课中的基础奠定,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还应该抓落实与知识的再延伸,实现与高考的对接。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的知识复习情况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如下的一些方法。
1.三高二模。针对各专题,充分利用2011―20高考英语真题试卷和近两年的名校模拟题,因为这些题都是经过精心打造的,借鉴性更强,对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这是每一个二轮复习导学案必备的板块,很受学生的欢迎与重视。
2.常规巩固手段。教师可以依照各专题的特性设置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知识巩固方式,如:(1)Dictation&Translation。在复习从句、特殊句式、虚拟语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相关的句型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以听写和翻译的形式呈现处理。重视表达的多样性,即用各种句法结构表达同一种信息。如:①巧用“一句打通关”。同一句型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用到。如句型sth / sb is no longer what it/he(she)used to be,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被用到,如:My school is no longer what itused to be. / My hometown is no longer what it used tobe. / Economy is no longer what it used to be. ②句子表达的多样性。同一句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句型结构表达出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养成多个方向进行思维的意识,在会写的同时,其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也会更强。例如“他忙于工作以至于错过了女儿的钢琴表演”的翻译,可体现为状语从句:He was so busy withhis work that he missed his daughter’s piano performance;倒装句:So busy was he with his work that hemissed his daughter’s piano performance;定语从句:Hewas so busy with his work,which made him miss hisdaughter’s piano performance;虚拟语气:If he hadn’tbeen occupied with his work,he wouldn’t have missedhis daughter’s piano performance.(2)Composition。我们常常会把某些语法专题和高考题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考点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例如,在进行名词性从句语法专题的复习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一篇作文:假如你是李华,下个月将有三天假期,想邀请在邻校读书的英国朋友Jack去旅游散心。请给他写一封不少于120词的信,信中至少要用到四个不同形式的名词性从句,要点如下:旅行目的地并适当介绍该地;整个行程的大致安排。
四、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我们欣喜地发现有了二轮复习导学案这个载体,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参与课堂的学生比以前要多很多。他们在课堂上既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会很轻松,也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在准备高三二轮复习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的自身角色也会实现从教育教学到教育研究的升华,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在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幸福的同时,自己也真正地体会到教育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考试说明[S].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罗忠民,何高大。外语新课程教学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张光明。全新趣中学英语辅导高中英语语法[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 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充满成功的渴望, 希望自己比别人强, 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 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教”, 可以使学生明确音乐课的目的、原则、方法;“PK”, 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 增强实践能力, 同时, 通过有目的的“PK”, 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 发展其个性, 培养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PK”相结合, 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1.“P K”式教学的原则要求。
(1) 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 把改善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音乐教学中“PK”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在渐进过程中使用“PK”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 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音乐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PK”的活动。 (3) 艺术性教学。“PK”是助“教”的一种方式, 是保证音乐课教学质量的一种形式。因此, 音乐教学中应用“教”与“PK”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 把握尺度, 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PK”。适当的时候, 适当的时机运用“PK”式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对一个单元进行复习时, 加入“PK”, 有助于提高学生复习歌曲的质量。
3.“PK”教学嫁接到音乐课上的基本方法。
(1) 在学生掌握歌曲的基础上, 可将学生分组, 分组的形式可以是男、女各一组, 也可以按照学生的音乐学业水平进行有机组合。这样的“PK赛”显得有竞争力, 才会更有效。 (2) “PK”的内容可以是必唱歌曲PK, 也可以是音乐知识PK或二度创作能力PK, 但有一项是不能少的, 就是各组纪律表现的PK, 这一项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必唱歌曲的PK是对学生掌握歌曲质量的一项检验;音乐知识的PK是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多少的一项检验;二度创作能力的PK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鼓励, 而各组纪律表现的PK是对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一种考验。 (3) 对每一轮比赛环节进行评比加分。例如, 在上苏教版音乐课本二年级下册的《数鸭子》时, 先让学生在会唱这首歌的基础上, 而后分男、女各一组进行“PK”, 老师对男女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点评要有艺术性, 在对学生音乐能力的点评时尽量用鼓励的语气, 但在学生的纪律表现上, 要多多点评, 鼓励他们做一个很有修养的听众, 要让他们认识到只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唱、认真听、认真参与就能在“PK”比赛中增加胜利的砝码。
三、“PK”嫁接到农村音乐课堂的实践效果
1. 增强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教”与“PK”的结合, 丰富了音乐教学形式和音乐教学内容, 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 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
2. 强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 由于穿插了“PK”, 吸引了所有学生积极参加到音乐课堂中来, 使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多。通过“PK”达到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为他们以后的舞台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音乐课堂上用集体的利益约束了调皮学生的“坏习惯”, 并让他们知道每一节音乐课都要认真学习, 不然“PK”时就没有“筹码”。久而久之, 学生变得认真了, 也更懂事了。
4. 为学生智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与“PK”的结合, 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 促使学生在听、唱、感受和创造等方面全面发展, 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并让他们认识到每次观看同学的表演或有同学因为紧张而表演失误时都要给予鼓励的掌声, 这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 珍惜爱护这种美, 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现在每次上音乐课都能听到孩子们用期盼地语气问:“这节课还PK吗?”。言下之意, 这种教学方式已被他们所接受, 学生通过“PK”更加喜欢上音乐课了。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学生们通过每一堂音乐课的学习不但提升了自己的音乐素养更让自己变得有风度、有修养了。
摘要:现如今, 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 逐渐被“小班化”。但尽管生源逐年减少,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这却是一个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千载难逢的好机会。“PK”是娱乐性节目超级女生中的一种比赛形式, 它的特点:1.把个体或团体的优劣淋漓展现, 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反对了传统的大牌沙龙, 能够“人尽其才”, 相互促进;3.PK真实、直观、明朗, 是外界认识个体或团体的优秀途径。而这些特点不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吗?因此可以将班级他们年龄小, 注意力易分散的缺点通过“PK”式的教学转化成对音乐课的喜爱之情,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课堂纪律以及平时上音乐课的态度。
关键词:音乐;德育;情感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德育情感无处不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上音乐课,希望通过音乐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让孩子插上德育这双美丽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一、挖掘音樂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版面新颖鲜活,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我们多么幸福》《国旗国旗真美丽》等歌曲都有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国家的尊严;《采山》
《小渔篓》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总之,教师应牢固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挖掘教材的因素,使每节音乐课都有我们进行德育的闪光点。
二、抓课堂常规,促自我教育
在其他学科的教师眼里,音乐课总是“乱”课,常常说我们组织教学差,课堂常规抓得松。其实不然,我们的音乐课主要以“唱”“读”“跳”“敲”等多种形式进行声音教学、演绎课堂。从外行看,我们是“杂乱无序”的,但我们音乐教师并没有放松每节课的四十分钟,而且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文明等习惯的培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我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先制订、学习我们的课堂常规,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站立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学生举止文明、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辨音高等方法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德育翅膀更丰满
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不应是生硬的,而应有机、自然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欣赏古今中外音乐作品开阔视野,锻炼学生健康的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在对我国民歌音乐欣赏时,我又搜集了傣族、蒙古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歌曲、舞蹈视频、服饰图片、生活习惯等资料,从感官上让学生听到不同民族的音乐,使学生不但感受到我国疆域辽阔,而且体会到我国音乐的历史渊源,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春蕾小学)
{播放歌曲《理想》,营造气氛,主持人提出理想含义。}
主持人(男):尊敬的老师们!
主持人(女):亲爱的同学们!
主持人(合):大家好!
主持人(男):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拉开了我们本次主题班会的序幕。主持人(女):理想是个诱人的字眼。
主持人(男):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主持人(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打桩的没有准备。
主持人(男):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对于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来说,理想尤为重要。可是,你意识到了吗?
主持人(女):有人意识到了。安徽就有一个17岁的高中生,为了买一部苹果的ipad2,毅然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脏。我们应该清楚,肾脏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而这名高中生,透支了自己的青春财富,也是用自己的青春和健康做赌注,仅仅换来了一部苹果公司的掌上电脑。令人叹息!
主持人(男):面对着我们骄人的青春,有些同学正在随意地挥洒,或者说是恣意的挥霍,甚至是恶意地透支。守着青春的财富,有的昏昏入睡,有的欣然享受。等到一天,忽然醒来,青春不再,父母老去,愁苦袭来。青春的宝藏,悄然之间,灰飞烟灭。
主持人(女):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如同大海中一叶无人驾驶的轻舟,随时可能被狂风恶浪吞没,即使风平浪静,也难到达彼岸。一个人没有理想,就没有了做人的目标,活着也没有意思。一个人只有从小树立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长大了才能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并且为祖国作出贡献。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个理想,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谈谈吧。
A:
B:
C:
D:
主持人(男):看来,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很美好的,美好的理想,激励着美好的人生。但美好理想,并不是虚幻的彩虹,还要从脚下一步一步开始。可是我发现啊,我们有些同学,讲理想也很辉煌,但却没有实际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学习不认真,怕苦怕累,学习跟不上去就灰心,这样是没法实现理想的。下面我们看一个小品,在这里,或许有你的影子哦,请演员上场!
二、小品表演:(5分钟)
A:今天我们老师给我们讲了一节关于树立远大理想的课,我听了真是受益匪浅,看来,不树立远大理想真的不行啊。从今天起,我就要发奋图强,认真学习,争取取得优异成绩。闲话少说,马上学习
英语先。
B:(敲门)A在家吗?
A:(开门)是你啊?有事吗?
B:今天星期六,不如出去玩玩好吗?
A:不行!我要复习英语,我英语成绩不好。
B:行了行了,什么英语啊!天气又这么好,不出去简直就是浪费,走啦!
A:(看看作业,又看看天气)好吧,出去一会儿吧!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三小时过去了……
A:今天玩了一天,真累啊!(倒床睡觉)
主持人(女):看来,我们这位同学的理想只能在他的梦中去实现了。其实我们平常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理想我们都有,可是经不起身边的诱惑,理想终于慢慢的从我们心中走远。
主持人(男):是啊!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有人觉得困难就像一枝正在燃烧的蜡烛,点燃了人生的激情;有人觉得困难就像一坛上等的女儿红,让你品尝到了人生的滋味;有人觉得困难就像一个坚硬弹簧,时强时弱。只有砍断一路荆棘,才能到达理想彼岸。主持人(女):接下来请欣赏话剧表演。
话剧表演—————
主持人(女):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掌握;未来,在自己手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但实现这个梦并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努力才可能实现。我们的未来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在未来的路
上,我们也许遇到挫折,碰到坎坷,如果我们选择迎面而上,勇敢的去克服它们,迎接我们的将是胜利的微笑。
主持人(男):曾经有一位学者说过:“过去已成为过去,现在就是现在,但未来由你掌握。”有很多人看到别人成功,就抱怨世界不公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成功没有降临在自己身上。他们没有想过,为什么成功会理他们那么远,成功的背后有多少汗水与心血。为什么他们不再抱怨的时候好好努力呢?
主持人(女):想要成功,想要实现自己的梦,就得付出,就得努力,机会很多,但不是它来找你,而是要你抓住它,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只要你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
主持人(男):接下来上场表演的是诗歌朗诵,掌声有请演员上场。诗歌朗诵——————
主持人(女):我想,大家通过这次班会,定会树立远大理想,创世纪辉煌,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首不朽的诗篇。现在有请我们的班主任作总结,掌声欢迎。
总结————
主持人(女):努力从今日始,就能一步一步登上高峰,欣赏壮丽的景色;努力从今日始,就能爬上树梢,品尝最甜美的果实;努力从今日始,我们就能踏入人生最辉煌的圣殿。我祝愿大家多努力,再努力,让青春插上理想的翅膀,战胜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个难题!我宣布,应电111《让青春插上理想的翅膀》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和指导。再见!
班主任致辞:
首先很感谢为这次主题班会的准备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学们!本次班会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主动,能大胆地畅谈自己的理想,树立自己的信心,看你们自信的表情,听你们充满豪情的语言,我相信,你们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是的,理想是还没有实现的东西,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这要求我们好好把握今天,努力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理想的实现前提是把握人生。把握人生,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它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力、恒心与毅力。更多的时候,把握人生的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习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恒心与毅力,在征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命运靠自己主宰,人生由自己把握。
臧克家说过:“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要熔炼。”而人生最好的淘金者和冶金人便是你自己,把握人生,让自己的年轻发挥极致相信自己:我青春,我精彩;我反思,我进步;我努力,我成功!
很多同学已经领略到了青春的滋味,享受着风一样的自由、花一样的芬芳。只可惜这样的日子会不会长久呢?青春是什么?我更认为:青春是上帝给于我们最好的礼物,是蕴藏在我们每个同学身上的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我羡慕你们的这笔财富。
中国有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外国有句谚语:上帝对
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的都同样的多。现在你们都有父母的呵护,也许他们可以保证你三十年的幸福生活。但请你记住:现在在享受,以后会难受。少年苦尽,长大甘甜。
青春是花季,美丽而短暂。我期待着同学们脚踏实地,洒一路汗水,坚定地翱翔。
在初二语文的第九次课上,同学们当堂练习了一篇作文。我观察了一下大家写作的状态:有的同学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显然是一副“老学员”的架势;而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时而无精打采,时而抓耳挠腮,痛苦不堪,一下课,就拿着白卷过来,说自己对生活没什么感受,写不出东西来。
我很能理解咱们初中生两点一线的生活,但是作文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当我们对现实缺乏感受时,除了埋怨生活的枯燥之外,我们自身有没有问题呢?当然有,那就是缺乏想象力。如果我们能学会合理利用想象,就可以让简单的事物变幻出无穷的可能性,为作文增添亮点。这在我们即将迎来的初二寒假课上会做详细的讲解,这里先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
比如说,写下雨,你怎么写?有的同学上来就写道“下雨了,句号”。稍微好一点的同学写“下雨了,雨小了,雨停了,句号”。可以说,这两个句子达到了枯燥乏味的最高境界,原本颇具画面感的雨景被如此单调的文字描绘得美感全无。
中考作文一共就600字,600个字是什么概念?就四条微博多一点啊,我们能够展现文采的空间也仅仅只有这些。所以我们要极力发掘自身的感性细胞和想象力,让文字乘着想象的翅膀飞起来。
接着上文提到的雨景,同样写雨,我们来看看名家都是怎么写的。
巴金在《秋》中写道:蛛丝似的雨脚折断了,无力的在空中飘舞。
作者眼里看到的是雨脚,心里想象到的却是蛛丝,这样一个奇特又贴切的想象,一下子就把秋雨的绵密无力刻画出来了,渲染出秋天的寒冷寂寥的气氛。
我们课堂上经常提到的朱自清先生也写过雨: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不同于秋雨,此句运用博喻将春雨的美丽和生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其实作者实际看见的只有雨,可是他却能利用想象力,丰富句中的意象。
老舍先生在《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写道夏天的雨: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老舍先生笔下的夏雨,是大暴雨,急且大,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箭头“和”瀑布“的比喻生动可感,充满了想象力。
再举一个离咱们生活更近的,比如歌手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他曾在诗中写道”一场黑白画面的不断跳帧的无以名状的雨“。
这里运用颇具现代感的.笔法,为读者呈现出了老电影般的黑白画面不断跳帧的雨丝。想象诡谲,令人回味。
【关键词】历史教学;音乐;歌曲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像音乐这样能深深的打动人们的心灵:当你听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你会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可爱;当你听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你又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声中,你可以想象到那个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激励无数热血青年将满腔的热情投入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总能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篇章,而每一首音乐篇章的背后又总有许多厚重的历史。历史和音乐就这样在时空中交叉和重叠。作为历史教师,我也喜欢音乐,我尝试着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让历史教学也插上了音乐的翅膀。
一、音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功效
(一)激发兴趣
音乐声波是一种高质量的能,当人们欣赏一曲高雅美妙的音乐后,音乐声波中的能作用于人体后可转化为一种生物能,可使人体中潜在的能量得到激活,从而使人的生物节律得到调节。在历史课堂中播放音乐,使原本僵死的课堂顿时变得生机勃勃,使原本枯燥的历史顿时变得鲜活生动。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各个器官都能被音乐所激活,通过音乐学生显然对历史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情感
音乐抒发人们的情感,如《在松花江上》让人感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白山黑水在日寇铁蹄下蹂躏的悲壮之情;《黄河大合唱》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抗击日本侵略的奋发之情;《长江之歌》则抒发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音乐,让学生用声音来感知历史,抒发他们的发自肺腑的真实情感。
(三)帮助理解
许多音乐作品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对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写照,如《国民革命歌》中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就反映了国民大革命的两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对外打倒帝国主义,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对内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还有《解放区的天》歌词中“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则反映了解放区人们经过土地改革翻身作了主人后喜悦的心情等。通过对这些歌词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发展记忆
在历史课堂中听一些如《我爱你,中国》、《十送红军》等旋律优美的歌曲,能使学生融入音乐的世界里,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使用的音乐曲目。(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为例)(如图1)
三、如何将音乐有机地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去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导演们总是在影片开始的三分钟设计个小小的高潮,以吸引观众的眼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历史课的成功与否,在课堂开始的一至三分钟的处理安排也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播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一课,教师一开始先播放音乐《在松花江上》,整个教室里顿时弥漫着一种忧伤和悲壮的氛围,当音乐悠然而止,教师乘机抛出问题:“东北的白山黑水是如此的让东北人民所热爱和留恋,但为什么他们却要离开自己可爱的家乡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则顺利的导入新课。再举一例,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课中,教师播放歌曲《解放区的天》,该歌曲节奏欢快,歌词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受到是一种喜悦的心情,到处是充满阳光和笑声。当学生还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时,教师马上提问:“是什么样的事情让‘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其原因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为材料,组织教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音乐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以导入新课,有时它还能起到了历史材料的用途
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课中,当教师讲到“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1941年到1942年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时,教师话锋一转,道:“严重的困难局面并没有难倒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相反到1943年后原来荒芜人烟的南泥湾却成为了陕北的好江南”,教师然后播放歌曲《南泥湾》:“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然后提问:1.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得昔日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成为了陕北的好江南?2.除此之外,共产党还政治上、思想上还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教师很顺利地完成了“抗日根据地建设”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任务。
以音乐作为历史材料,让看惯了文字、图片材料的学生们耳目一新,倍感几分新鲜,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也有许多好处。
(三)画龙点睛,总结全课
一节好课就像一出精心设计的戏剧,不但需要开始如虎头,中间如熊腰,还需要结束如豹尾,这样的设计才能堪称完美。
浙江省2004年历史优质课评比中,一位参赛老师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的结束时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这时屏幕上闪过了“1、鼓起来的钱袋子。2、降下来的恩格尔指数。3、精起来的饮食。4、大起来的住房。5、长起来的住房。……”等十项反映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数据。在音乐声中所有的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被深深的感染,深切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下课许久许多人还沉浸在音乐之中不能自拔,此时此刻或许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表达人们的心情了。
音乐是声符碰撞的迷宫,音乐是情感涌溢的海洋,音乐是心灵弥散的空间,音乐是生命流转的记忆。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感受历史,在历史的天空中我们认识音乐,让我们将历史教学插上音乐的翅膀,让思想飞翔得更高。
参考文献
[1]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叶小兵等著.历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 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地发挥。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 采取民主态度, 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这种关系中, 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 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 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
二、提供主动探究与独立学习的最大时空
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例如, 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 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 学生用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 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 学生用类比思想得到了有益的启发, 很快便自主地总结出了判定相似的多种方法。这时, 老师把学生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给学生的就不只是知识的总结和传递, 更是学生智慧的闪光、创新的萌芽。
三、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 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 感染学生, 利用有趣的习题和生动的教法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 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 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
又如, 易拉罐的设计问题:
教学中我问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实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易拉罐的形状大体相近, 它的高度一般是它的底面直径的2倍, 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某种原因呢?
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 分析得出易拉罐的形状都是正圆柱 (忽略折边) , 如果要求容积一定, 厂家除了考虑美观的因素, 最为关注所用材料的多少。那么如何使得材料最省呢?影响材料多少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将其定量化呢?再通过师生的讨论, 在易拉罐各部分材料厚度的比例要求确定的条件下, 将该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模型, 进而求解。
读书让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梦想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梦想鼓舞了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党的好儿子雷锋也有一个梦想——“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的梦想感染了千千万万的有志者!我也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成为大名鼎鼎的作家。还记得儿时,妈妈用一段《灰姑娘》的经典故事,让我第一次开始了独立阅读。那一行行枯燥的铅字,在我的眼前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一夜满天的星光,点亮了我儿时稚嫩的幻想,让我燃起了读书的渴望,从而为我插上飞往梦想的翅膀。小学时,那些作家让我崇拜万分,他们高超的写作技巧让我折服,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我钦佩。只见他们笔尖一动,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就变得那样丰富多彩,让人读来朗朗上口,经久不忘。于是,我更加坚定了当作家的决心。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为了让成为作家这个梦想早日成真,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名篇名作,从中汲取着养分。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初涉书海,我结识了“春眠不觉晓”的惬意,懂得了“离离原上草”的坚韧,体会到了“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顺畅,曾在“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流连往返,曾在“大江东去浪淘尽”中感慨万千。走进书海,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流逝,老舍先生的《养花》,让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老人与海》中那句“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的铿锵话语,使我明白了人生成败的最高境界。当我在走向梦想的道路上迷茫时,普希金对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读书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我最大的乐趣。因为爱读书,我成了班级里飞翔的小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如果你问我做什么事最开心,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是她,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是她,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是她,带给我幸福,为我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读书,真好!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一起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
到了二年级,我开始接触作文,最早描写景物的文章,我便去描写公园的景色。我先是用了几个桃红柳绿,这样的词句描写了公园整体的景色,当写到具体的那些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却只用花是红的,草是绿的。亭子建在水上,这样的句子草草写了一下。后来,老师对我说,这篇文章语言太过平淡,读起来没有美感,要是加些好词佳句应该会好一写,。
我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在一篇描写烟花的文章中,我刻意运用了大量的好词佳句,结果,老师对我说,你这篇文章词语重复太多了,你看这里,天空中绽放着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烟花,这读来又费劲,也感受不到当时的情景。
这回我知道了,于是,又是在一篇描写田野风光的文章中,我适当地运用了好词佳句,读来朴素而又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得到了老师的称赞。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审美,美育
中职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其中最高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这是语文素质中最高层次、最富于艺术性的部分, 指的是对语言美, 形象美, 意境美的发现和感受, 并具有初步的赏析和评价能力, 以及包括音乐, 美术, 书法在内的广泛的艺术爱好和兴趣。语文学科也有自己的个性之美, 其抓住了每种文体的常规审美因素, 坚持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独立性, 主动性, 创造性, 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以人为本, 在语文学习的审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在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中, 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也许就是语文教育的本质所在。
职业学校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并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保护个性, 张扬个性是当代学生的普通心理需求, 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审美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去分析作品的主题, 表达自我对人物, 对事件的评价和思考。学生的个性之美也许是语文审美教育的至高目标, 也是人文精神在学生个体的彰显。
一、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文学用语言再现生活, 读者从文学作品中感受感情, 感受形象, 进而激发读者的形象思维并创造形象, 使读者产生审美感受, 得到审美愉悦并最终形成自身的审美情趣, 对学生的终身成长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诗化的文学语言有音乐美。诗句的长短有一定的限制, 句内词语节拍均衡, 适应分行排列, 有节奏美, 语言声调谐和, 大致押韵, 有声韵美。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读起来就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 能在语音的高低起伏中, 读出银装素裹的美丽和满天风雪的白雪世界, 在语气的转折中, 用运文字也恰到好处, 比如“忽如”这个转折词的运用, 对“千树万树”做了一个语气上的强调, 读起来有一种格外惊喜之情。
其他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之美与议论文语言的精炼之美, 戏剧语言的个性之美, 亦令人感受颇深。天长日久的熏陶, 语言的千变万化之美一定会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
二、意境美
意境是人对于读到作品的一种感受和解构, 从古到今, 一直说意境美, 意境好, 可是, 对于它, 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评判标准, 只是因为作者的作品, 读到的人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就应该算是意境比较好的作品, 就可以叫作意境美。就如王国维谈到的, 写情到沁人心脾, 写景到在人耳目, 述事到如其口出是也。这三者应该是情、景、心的统一和谐, 这样的感受, 就应该是意境美的最高体会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千古绝句“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类似这样的句子, 体现的那种大气意境, 荡气回肠之感, 让读到的人从情到心, 都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不仅看到画面, 感受到壮观, 而且在内心发出感慨之情。从对自然的伟力的感慨, 最后会转到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 可谓一气呵成, 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在历史的间隙中重新看到当时的壮美风景和英雄人物。又如“乱石穿空”, 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 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三句合写, 有声有色有形, 是一幅壮美的赤壁风光图。一个“穿”字突出了山崖“刺破青云谔未残”的气势, 表现了和现实不妥协的精神。这词, 给读者的画面有山有水有石, 能见可闻可触摸, 有感觉立体的画面感, 真正做到了意与境的绝美统一, 可谓意境美的极致。
三、主题美
马克思曾经指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 文艺是从美的角度把握它的实质的。无数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所创造的不朽典型, 无一不是从美感出发反映现实生活, 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主题美。例如《荷花淀》的开头:“月亮升起来了, 院子里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 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段文字从内容上看, 写的是水生嫂月夜在小院里编席, 事情虽然很简单, 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美。水生嫂技能精熟, 动作灵巧这就是人物形象的动态美。环境如画, 劳动似诗, 在这样宁静的月夜, 热爱生活的人在夜以继日地劳动着, 创造着, 这样的女性虽然我们没能看清她的面庞, 但她身上散发的美是足以动人心魄的, 她和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的安谧和平的生活也的确不容侵略者来破坏。
《致橡树》虽然说是一首爱情诗, 却又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在经历了一个人性颠倒, 压抑感情的十年之后, 整个中国人的感情都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判断, 对真情实感变的生疏, 舒婷以她特有的抒情方式, 唤起了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 让人回头去看那十年如噩梦的日子, 给读者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在这首诗中, 诗人渴望的是一种“木棉树”以“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的彼此对等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个体的人性得以张扬, 人的尊严受到尊重, 人的价值得到承认。“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致橡树》的主题呈现出单一性、明确性与多义性、模糊性的统一, 在诗中, 诗人的爱之所爱, 弃之所弃表现得既明白又朦胧, 既确定又含蓄, 读者也因此获得驰骋想象的广阔余地。
由此可见, 语文学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的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突出的功能。“文学即人学”, 语文学科最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情操、意志、品质、爱好、禀赋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可以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潜移默化之中, 将学生塑造成知识上成材, 精神上成人的合格的社会人。
【让音乐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推荐阅读:
让音乐课堂精彩起来09-07
巧借课堂乐器让音乐课堂精彩纷呈05-31
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议论文11-09
我的音乐课堂09-11
让英语课堂成为快乐的源泉(教学设计)10-20
音乐在体育课堂的运用10-11
音乐课堂中的游戏11-30
让语文课堂充满快乐09-15
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的运用12-13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