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红场音乐会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莫斯科红场音乐会(精选13篇)

莫斯科红场音乐会 篇1

女高音涅翠柯与男中音瓦罗斯托夫斯基是当前享誉全球歌剧界的两大俄罗斯重量级明星。2013年6月19日,这两名长年在国外演出的声乐家回到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举办一场露天演唱会,由美籍俄裔指挥家奥尔别量指挥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共同演出。

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包括着名歌剧,如:威尔第《西西里晚祷》、《唐卡罗》、《游唱诗人》、《弄臣》;普契尼《托斯卡》;乔达诺《安德列‧谢尼耶》;柴可夫斯基《叶甫格尼‧奥涅金》里最受喜爱的咏嘆调与二重唱;以及两首闻名全球的俄罗斯歌曲《黑眼睛》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

本片导播曾经于2006年在庆祝世界杯足球赛顺利闭幕而举办的「柏林森林剧场露天音乐会」上,成功捕捉到多明哥、涅翠柯与费亚松神韵,还有露天演出热烈气氛而广受好评的霍弗。在十八部高解晰度摄影机与5.1环迴立体音效系统帮助下,完美的保留住这场吸引了7500名观众前往现场,并且在俄罗斯、德国、法国与奥地利转播的音乐会实况。

【专辑曲目】

[1] 柴可夫斯基:波兰舞曲(选自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2] 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序曲

[3] 威尔第:亲爱的朋友,这些花谢谢你(选自歌剧《西西里晚祷》)

[4] 威尔第:喔,卡罗,请听我说……我将死去,但是心中感到快乐(选自歌剧《唐卡罗》)[5] 威尔第:铁砧合唱(选自歌剧《游唱诗人》)

[6] 威尔第:宁静的夜晚/此心不能言表(选自歌剧《游唱诗人》)[7] 威尔第:这里一片荒凉/她微笑的光辉(选自歌剧《游唱诗人》)

[8] 威尔第:你们听到了吗,在黎明时分……看,我心酸的泪水(选自歌剧《游唱诗人》)[9] 普契尼:三个人,一部马车……去吧,托斯卡!(选自歌剧《托斯卡》)[10] 乔达诺:他们杀了我母亲(选自歌剧《安德列‧谢尼耶》)[11] 威尔第:思绪乘着金色的翅膀(选自歌剧《纳布果》)[12] 威尔第:众朝臣,那可恶的脸(选自歌剧《弄臣》)

[13] 柴可夫斯基:沿着独木小桥走呀(选自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14] 柴可夫斯基:波兰舞曲(选自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

[15] 柴可夫斯基:喔!多么痛苦……奥涅金,我那时还年轻(选自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16] 卡尔曼:我的家在山上(选自轻歌剧《吉普赛公主》)[17] 黑眼睛

莫斯科红场为什么拒绝LV 篇2

《纽约时报》这样调侃莫斯科人民最近的心情。这个被市民称为“耻辱性建筑”的LV巨型广告一个长约30米、高约9米的“手提箱”,“大不敬”地竖立在了莫斯科红场上、列宁墓旁边。“箱子”还没盖完,俄罗斯网友已经群情激奋,在社交网络上将这个箱子PS成了红白蓝编织袋、恐龙的旅行箱以及外墙涂满路易威登LOGO的列宁墓。

“手提箱”建造过程持续了多长时间,媒体并没有报道,但当民意沸腾至此议员们才发声就像突然发现了它一样来自共产党的议员称,红场本该是“俄罗斯政府的一个神圣之地”;统一俄罗斯党的议员则要求调查这座建筑是否违反了《广告法》。也有机构表示,“手提箱”违反的是《土地法》。

是谁把LV放到红场上的?

红场早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理论上不能用于商业用途。俄罗斯联邦法律也明确规定:任何破坏广场历史面貌、不符合世界历史文物保護要求的新建筑物都应该被禁止。而LV借着为红场边上的奢侈品商场古姆百货庆祝120周年的名义,以慈善展览(获利将全部捐献)的形式,盖了这个“手提箱”它实际上是一个展台,在“手提箱”内部,正在展出25个旧皮箱和一些设计稿。“慈善展览”,算是成功打了个“擦边球”。

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是谁同意用LV的商业气味“污染”红场的?

没有人声称对此负责。克里姆林宫物业管理委员会先对媒体强调,克里姆林宫与“手提箱”没有联系;而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也表示毫不知情;广告局局长弗拉基米尔·切尔尼科夫则表示,没有见过在红场搭建这个展厅的申请总之,都一无所知。

一切改变发生在网友们恶搞这个“手提箱”之后11月26日“手提箱”刚建好,28日就被挂上“正在拆除”的牌子。普京甚至签署了限定红场用途的总统令,规定了什么活动能上红场,什么不能也就是说,以前并没有明确的限定。

事实上,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前身是15世纪末城东的一块“城外工商区”对,就是个市场,后来才建成广场。在苏联政权成立后,红场成了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场所。为了强调红场的政治意义,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高层甚至考虑过,连已经存在70多年的古姆百货商场也要移除。

苏联解体后,红场的政治意义淡化,逐渐成为举办演唱会等大型活动的场所。前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蝎子乐队等都曾在这里举办过演唱会。2011年,林肯公园的红场演唱会甚至是《变形金刚3:月之暗面》主题曲的首秀。此外,从2006年开始,每年冬天红场上有约四分之一的区域都会被古姆百货用作商业溜冰场。今年7月,Dior也借着为古姆百货庆祝120周年庆的由头,在红场开了个盛大的时装秀。

所以此次红场驱逐LV,促成总统发布限定令,可看成红场的标志性事件从此以后,红场上的政治与商业界限变清晰了。因为这并不是商业化第一次侵蚀红场。在2007年,克里姆林宫后面的红场5号楼,即俄罗斯国防部旧大楼群,它的“拆迁”事件就曾受到类似指责。

当时,俄罗斯国际工业银行买下了具有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红场5号楼,打算拆迁之后花一年时间建一座住宿费每晚2000美元的豪华旅馆和公寓。但舆论和俄罗斯民众对这种商业味道感到非常不满。民众的反对意见最终奏效,后来的莫斯科地图上并没有出现这家计划中的豪华酒店。

现在,根据普京的总统令,红场只能用于每年固定的五个国家纪念性日子和高等军校宣誓日举办活动,以及冬季滑冰场之用。其他活动则需要获得总统办公厅的批准,清单上特别列明,“包括城市日和中学生毕业舞会”。

莫斯科大学 2 篇3

7 地 质 系 2750 3000

8 地 理 系 2500 2500-3000 3500-4000

9 基础医学系 4000 4000 6000

10 哲 学 系 3000 4000 4000

11 历 史 系 3000 4000 4000

12 语言文学系 4000 5000 6500

13 社 会 学 系 2000 2000 2500

14 心 理 学 系 3000 3000 4000

15 经 济 系 4000-4500 5000 5500

16 法 律 系 4500 4500 6000

17 新 闻 系 3000 4000 5000

18 外 语 系 3500-4500 4000-5000 5500-6000

19 亚 非 学 院 3500 4500 5500

20 公共关系与社会科学学院 2500-3000 2500-3000 3500-4000

一、学制:

2.高中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5-6年,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2年;

3.攻读博士学位3年。

学年第一学期9月1日――1月24日

学年第二学期2月7日――6月30日

二、住宿:

1、三人间34美圆/人/月

2、单人间118美圆/人/月

三、医疗保险:100-150美圆/年

四、入学条件:

1、本科――高中以上学历(公证件+健康证明);

2、硕士――本科以上学历(公证件+健康证明);

随笔札记:莫斯科没有眼泪 篇4

原创: 小王老师 春雨艺术工作室

我只是说假如。这个时间点我因为周末两天的急救学习连接着整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或者劝慰自己照顾好身体沉沉的睡去。放弃记录下这些文字,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那么,也许,时过境迁之后我不会再记得。

写文字有时候和画画很像,大多被自己的主观意识驱使,会在,某一个时间点突然想画也会在某一个时间点突然想写。我很明白他们承载的情感都是相通的,都像代码隐喻,可以被用作表征和寄托。就可以在那种寂静之声中完成一场自我谈判或者流述心中默念的祷文。

旅行与我而言,是整年工作结束后给自己的奖赏,以鼓励自己又辛苦的完成了一年的行修,也是我心中梦幻的流浪。想要放下一切去流浪这种念头出现的日子也很长久了,但,终其不能。纵然有这样的期望,也会时常被否定。想远走他乡,而生根在这里。是矛盾的。或许是我自己太弱小,所以某一些困难的时刻也会埋怨自己太无能,不能成全自己。或是因为我是女孩子,不得不考虑到自己的人生安全,以至于不能像认识的朋友一样背着行囊一个人环游,去见见那些有光泽的远方。

去莫斯科是突然意识决定的,有可能是因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也或许是因为《莫斯科没有眼泪》也有可能是买了《孤独星球》也或许是流过太多眼泪。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特别是思想,到底要去哪里呢?很多事情能够果断的判定,而那些复杂的人生迷雾也常常挥之不去。单向度人生,除了能看见的死亡,最怕不知道要去哪里・・・・・・

人生这一段路是需要起起伏伏的,多歧路今安在,只要决定出发,最困难的部分就已经结束了。结束和开始往往同时发生。想想人生中事事皆是如此。我和我自己决定去莫斯科。于是不再犹豫了。哦,这不是一篇攻略游记,仅是我在灯盏下的整理。

俄罗斯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度,去的时间还是算恰当,世界杯也过了,物价不高,游客不算多,每天都是蓝天白云,天气不热也不冷,我们也自由自在。整个八月就像在梦幻中流浪来着,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来回,每天都会和好友一起走到腿折才肯回家休息。现在回想起来看过的风景和认识的人,就像从一部电影中穿行而过,我既不是主角,更像是一个旁观口述者,我跟随的是那个还天真的自己。负责保护她宽慰鼓励她支持她。

帝国时期和共产主义时期以及当代的俄罗斯都充满着它每个阶段独特的魅力。走进博物馆最能深刻的体会到-------人间疾苦,繁华落尽,就像人的一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韵味,回望几年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真的相去甚远,差别由内而外的.拉开。事物发展的过程大抵如此,在历史的长河里起伏,从野蛮无知到智慧文明。民族有民族的历史,个体有个体的历史。作为惊鸿中的一瞥,渺小如尘埃。因为艺术,开始喜欢读历史,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宗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每一件艺术品的背后都承载着那个特定时期的故事,历史或许会告诉我画家的当时的思绪,只有了解了才会有潸然而下的可能。任何事物都有前因后果,人类社会的多数现象都有它的过去,都与它的过去紧密相关,就像今天你28岁,你现有的拥有、人格属性、知识技能都与过去的成长经历有关。只有了解事情的过去,才可能理解它的今天。过去重要吗?未来是可期。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在世界地图上的范围真的大到惊人的,真是圈地的土豪。我们仅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往返,就已惊叹他的美丽。这对孪生花,都作为俄罗斯的政治统治中心存在过,历史上数次迁都,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缔造了精美的俄罗斯。战争和疾苦不仅赋予了俄罗斯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促进了宗教政治和社会思想的变革。十二月党人被流放和处死,并没有熄灭人民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逆境和困苦存在的意义好像就是鞭笞和激起反叛,就是那种逆流而上的倔强被唤醒。未来主义者们带着巨大的热情转向革命需求,苏维埃艺术也应运而生。如果要说俄罗斯的艺术和建造我恐怕力不从心,驾驭不了这么宏达又严肃的文体。毕竟彼得大帝建造的是一座在气势上胜过了巴黎和罗马的城市。

因为时间又到凌晨了,因为养好精神工作我不得不停止写作,肩背和脖子都开始酸疼,我得休息了,一直循环这首贝加尔湖。将来,我或许会去看一看。

流连别忘返。晚安。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杂文随笔 篇5

那应当是一个静谧的晚上。

幽幽夜色勾勒出城市尖塔式建筑模糊的轮廓,描绘出郊外森森针叶林淡淡的黑影。

乳白色的月光流淌,小河泛起粼粼银光。

长长的木椅上,一对情人相互依偎,他们清澈的瞳孔映出细碎的星光,他们们心潮起伏,又恬然自足。

浪漫的星辉,浪漫的月光,一切都仿佛美好的童话,让人不禁有了对天长地久的憧憬,直到战争的铁蹄踏破国度的安宁。

情人分别那一天应当是下着雨的,雨不会很大,刚好沾湿衣服的那种,哀怨又缠绵。

绿皮火车渐渐远去,空气中残留袅袅烟云仿佛无尽的愁绪。

战火熊熊燃烧,战场尸横遍野。

但是明月依旧如约,凄冷的清辉洒了一地。

战士应当会时时想起那个夜晚,想起那晚温柔的月光,想起他的女孩。

朦胧月光中,战士轻声哼起了家乡的歌。

战争结束了,战士回到了家乡,却再也找不到他的女孩,她去哪了?或许死于战乱,或许为妇已嫁。

王上授予战士们流光溢彩的勋章,嘉奖他们的英勇。

勋章仿佛墓碑,埋葬了一段逝去的情缘。

明月如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战士渐渐老了,人老了记忆就会退化,但是他仍旧可以梦起多年以前那个模糊的夜晚。

不知不觉间,他又哼起了陈旧的曲调。

红场与“军力图腾” 篇6

虽然不是“整年”纪念,且正值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彻底消散之际,俄罗斯依然搞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阅兵活动,其“捍卫历史、彰显国力”的良苦用心可谓不言自明。

此次阅兵不仅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而且还在多个“英雄城市”同时进行;不仅有俄军参阅,还有多支外国军队参加,可以说开创了历史先河。尽管横跨10个时区,“全境同步阅兵活动”仍在叶卡捷琳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等11座著名的“英雄城市”同时展开,70多个城市将庆祝活动传遍全国。

本次红场阅兵式展示了161件地面作战武器装备,其中刚部署到俄军中的“白杨-M”导弹和“铠甲-S1”防空系统均是“处女秀”,成为这次阅兵的最大看点。“白杨M”导弹是俄罗斯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西方国家编号“58-27”。其最大特色是:飞行速度快,而且能作变轨机动飞行,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俄罗斯专家宣称它能有效穿透任何国家的反导弹系统。“铠甲SI”防空系统,是一种将导弹和火炮结合在一起的武器系统,可以打击射程内全纵深空中目标,包括远距离的大型高空目标和突然出现的小型低空目标,被称为应对高精确度武器的有效防御系统。

除了上述两种先进武器外,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装备:一个是“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首次亮相的S-400防空系统配备了射程更远的新导弹和新型相控阵跟踪雷达,充分利用了俄在无线电、雷达、火箭制造、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最先进研究成果,在飞行速度和命中精度等方面均优于美国的“爱国者”三型导弹。

另一个是伊尔-80特种指挥机。它是此次阅兵式上最为神秘的装备,是伊尔一86运输机的最新改进型号,主要标志是特殊隆起部分(预警雷达)在机身前部。这种飞机的主要用途是在核战争爆发时作为国家要员的空中指挥所。

此外,还有一些装备值得关注,如“T-90A坦克”是当前俄罗斯陆军最现代化的主战坦克;“TOS-IA”重型喷火系统,一次齐射可以烧毁1000平方米内的所有物体:“空A-50”特种飞机,实际是空中指挥所,与美国的“鹰眼”系列类似“图160”战略导弹轰炸机,当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俄军共装备了16架;“苏恺34”轰炸机,在苏恺-27的基础上研制而成,近年开始大量装备到俄罗斯空军中:“卡52”武装直升机,2008年量产,主要是直升机编队中的长机。

俄罗斯政府举行盛大胜利日庆典活动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通过缅怀战争年代的胜利与英勇业绩,进一步激发民众爱国主义热情,提振民众战胜困难的信心。俄罗斯这两年遭受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7.9%,国内对本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批评声音增多。此次举行大规模胜利日庆典活动,为国家实现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另一个原因是针对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梅德韦杰夫总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规模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突是有可能发生的,俄罗斯应对此作好准备。因此,为了提高俄罗斯的军力,近年来俄罗斯对其军队进行了重大改革。特别是2009年,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举措,对国防的各个领域都有所触及。

《莫斯科郊外的蜡烛》阅读答案 篇7

2、因为正是这支蜡烛给了他温暖和启发,希望和力量,让他在绝望中奋起。这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

3、科拉夫的一支蜡烛不仅点燃了所有苏联人的希望和信心,还点燃了上士克利特冰冷绝望的心,它是希望的象征(2分)。小说结尾写上士克利特传播科拉夫的故事以及每晚点亮蜡烛的情节实际上赋予了“蜡烛”以“和平”的意义,从而使小说的主题得以升华。(3分)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8

看完这部电影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忽然想到TWINS的老歌《莫斯科没有眼泪》,寂寞的华丽不是用眼泪装点的,因为莫斯科压根就不相信眼泪,捍卫莫斯科的战争没有眼泪,追求爱情的幸福,同样也不需要眼泪,需要更多的是优雅与睿智,一个女人一生的长度与宽度不取决于命运,取决于她对自我的追求与把握度。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部经典电影诞生于前苏联流行至今,这部电影反映了三个不同家庭出身的小女孩蜕变成大女人的成长史。从她们恋爱到结婚,这一路她们之间所经历的波折与风雨都在告诉我们:莫斯科没有眼泪,即使是有,也不是现在流眼泪,最幸福的眼泪是在成功以后,最痛苦的眼泪应该为幸福做铺垫,这是一部关于关于女人的成长史,奋斗史,幸福史,如台词所言:“生活是从40岁开始的。”

卡捷琳娜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她美丽,坚持,执着于理想,这是很能打动人的特质她贫穷而平凡,在那流光溢彩的喧嚣中显得那么干净,脱俗而纯真。后来,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是柳德米拉带坏了他她,可是如果她自己不愿意,又有谁能强迫她呢?爱情,谎言,她沉沦;现实,抛弃,她在莫斯科的深夜哭泣。十六年,泪水浇注出了坚强,她实现了理想,得到了真爱,美丽绽放。

玛利亚,一个平凡且甘于平凡的女孩。她质朴,真诚如璞玉。她没有野心,也不贪慕繁华莫斯科的灯红酒绿。她乐于在乡间陪伴爱人,做一个朴素的人。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快乐,简单而美丽的绽放。

柳德米拉,她虚伪,爱慕虚荣。她执着于莫斯科上流社会的生活,甚至不惜编造虚假身世去结交显赫人士,用谎言博取爱情,她本该遭到鄙视,可随着故事的深入,我发现,她也只不过是一个竭力追求幸福女人。

故事的结尾很温馨感人以果沙对众人说:“卡捷琳娜是我的妻子!”告终。从这部《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就不难看出,爱情这场游戏注定他渺小的同时,又注定了其的伟大,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也绝对不会辜负为生活而努力的人。所谓的灰姑娘到白雪公主的童话纯属是骗小女孩的,当小女孩变为大姑娘的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人生,去赢得一份有价值的爱情。

心灵的创伤只有用心医治,只能让自己躲在角落里用时间慢慢的疗伤,回到大自然里去疗养心灵的创伤,等待伤口的愈合。其实,爱过了伤过了痛过了,要想完全的忘记谈何容易,能够真正做到忘记的又有几人,也许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在骗自己,有些记忆只能深深的埋藏在脑海里直至永远,只是用时间来慢慢的淡忘罢了,爱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也可以是一辈子的事情。

因为爱所以离开,因为爱所以放弃。这话让人听起来似乎很伟大,可是又有谁能为了爱真正的放弃呢?只是学会放弃。有些人或有些事,在岁月里不经意的错过或失去了,偶然的拾起回忆,便会油然地生出一缕忆起往昔的浪漫情愫,便含有一种睹物思人之感,过往云烟之叹。爱到痛了,痛到哭了,于是选择了放手,放手是一种无奈的绝望,痛彻心扉。当曾经真爱释如生命的人,即将相逢陌路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以为的天长地久,其实,不过是萍水相逢。曾经以为可以这样牵着手一路走下去,可是放手才明白,一切只是两条平行线偶然的相交,当一切都烟消云散平行线却依旧平行,即使相隔不远,也是人隔天涯,勇敢的代价是自己先放下,承认失败,接受无奈,轻轻的叹一口气,无奈地祝福他们幸福快乐,从此心若止水,难起波澜。其实,要想完全的很快忘记一个人那是不可能的,也是在骗自己,只是留住记忆之中的深情,忘记过去的伤痛而已,因为,最美的祝福是把一个人记住,最好的幸福是想到一个人会哭,最大的满足是你给予的在乎。爱,受了些苦才会变得刻骨铭心。

都说人到了不惑的年纪才懂得了什么是生活,即使偶尔也有心潮澎湃的时候,但终归踏实而坦然的生活才能赢取淡定平和的人生。衰老的痕迹,是岁月最真实而真切的见证。现在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充实自己,青春岁月充满着无限的平庸、虚无、苍白与虚幻是最可悲的,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不再回来,特别是青春年华,毕竟莫斯科没有眼泪,也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观后感

0904044131

成小

你好,莫斯科 篇9

此行之前,我虽主修俄语专业,但对俄罗斯的印象与其他人并无二致——不就是前苏联、芭蕾舞、白桦树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以及诸如空手揍熊这类的战斗民族趣闻吗?在我心里,当代的俄罗斯正如一头快要瘦死的骆驼,或是一头营养不良奄奄一息的北极熊,被西欧国家制裁,深陷经济困境,是一个处于复杂国际矛盾的漩涡之中的大国。

从北京到莫斯科的飞机落地,我们乘坐预约的出租车去学校。当地时间下午五点的莫斯科深陷在交通堵塞的泥潭,城市里风格统一的复古建筑与力求实用的朴素大楼共存,让人既觉古朴又感陈旧。

入住这所百年老校的宿舍后,这种印象又加深了几分。这是一幢连续使用数十年的大楼,电梯空间狭小,只能搭乘四个人,轰隆隆地呼啸上下——然而速度较快且从不出问题。所有装修看起来都很符合前苏联的风格:实在,耐用,老旧。说实话,在看到这些年龄比我们还老的家具时,心里不觉有点灰暗。

然而,俄罗斯是一个广袤而复杂的国度,莫斯科更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折服了远道而来求学于此的我们。莫斯科语言大学的教学楼看上去既不崭新亦不宽敞,教职工大部分也都处于中高年龄段,然而我感到她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大学。

首日报到时,管理外国学生事务的国际处那位老太太便令人过目难忘——年过七旬,满头白发,却还精力充沛,兼管行政事务和教学。这位出生于苏联时期的老人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热心,既负责又体贴,使人如沐春风。据她描述,前苏联人民之间有种乐于助人的“雷锋”氛围,同情心比如今强得多,尤其是在女性身上。此言非虚——我曾在大街上遇到过数次这样的情况:一位俄罗斯大婶迎面走来,忽地把我拦住,也不问我是否听得懂,便开口用俄语语重心长地教育道:“这里是俄罗斯,现在气温已经很低了,你穿这么少可不行!必须戴帽子,还有手套。”话多些的,甚至会开始聊聊什么样的衣物更保暖,还会指点我哪些市场可能买到便宜的皮草,毕竟我身上普通的大衣在她们看来太单薄了。看来世上的冷除了“我妈觉得我冷”,还有“俄罗斯大妈觉得我冷”。这种酷寒中的温情,让人感触尤深。

在中国,有责任心的大学老师会对教学进度和整体期末考试成绩负责,进而在课本消化不完的情况下选择拖堂,在期末空出几节课作为答疑。而在俄罗斯,所有人都将师生关系分得更开,各自的地位也更平等。负责教授课程的老师上课和下课非常准时,几乎从不拖堂,下课时往往抬腿便走,教师在授课时间结束后不必多逗留,若需稍微延时也会征得学生同意——学生们也是成年人了,对课余时间有着完全的掌控权。中俄教师对期末考试形式都有自主权,相对来说,俄罗斯教师更喜欢“口试+笔试”,甚至纯口试、纯展示的考试形式。既是如此,专门的答疑时间也不必要了。课上的问题可随堂提问,课后若有问题则下次课开始时提问。过了数周,我才渐渐习惯这种课堂不成文的规则与节奏。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也应该是一种文化差异吧。

两种考试形式之间的优劣暂且不论,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外籍教师对学习者进行口语考试具有相当好的鞭策和鼓励的效果。一是对方只用外语交流,学生会有种万一准备不好就“百口莫辩”的压力,如此便激励学生在事前为避免尴尬做大量准备工夫。二是考试过程是交互式的,学生必须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教师的问题。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必须锻炼全面的语言能力。而教师的反馈能直接真诚地传达给学生,无论是赞是弹都可以当场解释,而不是只有成绩单上冰冷的数字。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教师更倾向于将学生(即使是年轻的本科新生)当作平等的个体看待。这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更是国情的区别。在俄罗斯读大学,一定的花销是免不了的,兼之部分家庭认为孩子已成年应减少支出,许多家境普通的俄罗斯大学生一入学便不能一门心思地读书,而必须自食其力,通过各种兼职赚取生活费或零用钱。是以师生相处时更多地遵守教学“契约”的规定,互相尊重私人时间和空间。教师不会强行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调课则需与全班所有学生相协调,同学们课后提问也不会持续很久。

不知是否因为前苏联解体时,曾经辉煌的梦想幻灭得太过彻底,我们所接触到的高校教师都站在非常务实的立场上看待政治和民生问题。面对好奇的外国学生,他们愿意尽可能详细地谈论自己国家当前的优势与弊端,讲述弊端时尤其“不客气”。从其直白犀利的负面评价中,我们感受到的却不是亟欲移民的逃避,而是爱之深责之切的义愤。主讲社会学的教授便曾在课堂上举出历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在科教、医疗、社保方面支出的数据,并结合通货膨胀率等经济指标,毫不留情地表达己见,批判时政。诚然,他的观点或许有激进偏颇之处,但他的立场是鲜明的、毫无保留的。所有学生都知道他所坚持的立场与由此而来的观点,无论同不同意,这位老师本身就成为了通往对社会的了解的一个窗口,而不是一个输出知识的机器。他还鼓励提问和辩论,尽管以我们的语言能力很难有效地进行。这样的课堂岂不比那些立场含糊还试图向学生灌输观念且不容反驳的教师要好上百倍?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不仅仅是激进者的课堂给我们这群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几位立场明显趋于保守的老教授对前苏联社会中光明面的怀念也令人唏嘘。整整一学期过去,我领悟到在大学课堂里,理智的辩驳争吵比某些反智的“传道授业”更重要,令学习者收获更多。

课内的感受已是万般丰富,课余生活的体验同样是万分愉快。俄罗斯是一个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非常突出并积极付诸行动的国家,它集官方与民间之力完成了对国内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文化宗教遗迹的修复工作,建成并维护了多如恒河之沙的博物馆。仅在首都莫斯科,光博物馆就有超过400个,若再加上各类展览馆和画廊,总数约达540个。博物馆票价相对于中国很低,尤其是学生票,非常具有亲和力,境内几乎所有非私营的博物馆都出售学生票,价格通常只有成人票的一半不到,举世闻名的国宝级博物馆冬宫更是任性到对国内学生与国际学生证持有者一律免费的程度,这对囊中羞涩的学生而言真是莫大的福音。

在俄罗斯,即便是一名贫穷的学生也可以时常享受国家文化遗产,因为在求学路上,这个门槛已经为他放低了。于是持有俄罗斯联邦学生证的我们如鱼得水,受益匪浅。之前我从未想过博物馆的数量与门票价格对学生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某些博物馆展品是如此丰富,值得在里面耗费许多个周末;某些博物馆内容如此有趣,值得一再重温;某些教堂美得如此惊心动魄,值得时不时回味一番。甚至连莫斯科最著名的国家大剧院也有非常低廉的学生票,出售的虽是观赏视角最不方便的位置,仍引来一众大学生票友在冰天雪地里拿着号码牌大排长龙。

残酷的战争曾在这片土地上碾压而过,然而俄罗斯人通过不惜代价的修复工作保住了庄严肃穆的东正教教堂,保住了整个圣彼得堡的建筑风貌,保住了无数文化名人的故居,然后把这些礼物慷慨地留给了下一代,他们保住了所有俄罗斯人文化寻根的可能性。

这一年,我们在遥远的他乡思念着祖国和亲人,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感受着俄罗斯的文化。临别,我在心里默念:

你好,莫斯科。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10

“四十岁生活才开始!”这是影片中一再强调的一句话,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句。

故事发端于1958年的莫斯科,影片为我们展示了女工集体宿舍里的三位好友的婚恋观及其人生命运演化过程。其中,安东尼娜比较务实,找了一位比自己条件稍好的先生,婚姻幸福而平淡;柳达米拉精于算计、渴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这个目标她不惜编造身份四处出击。女主角卡捷琳娜介于二者之间,正是由于她的这种婚恋观,没有拒绝柳达米拉一起冒充教授女儿的提议;又幻想能与本名为拉奇科夫的电视台摄像师鲁道夫收获“爱情”,以致未婚先孕,造成了极大的被动,被得知其真实身份的鲁道夫抛弃。

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过程中,卡捷琳娜还有一段给有妇之夫当情人的情感经历。最终她遇到了郭嘉。影片末尾,在卡捷琳娜的苦苦挽留下,二人走到了一起。

卡捷琳娜在感情方面会自觉不自觉的隐瞒身份:之前自身地位低怕拉奇科夫嫌弃,与郭嘉交往时,已是厂长的她怕郭嘉受打击。她始终以追求爱情作为目标。感觉这是造成其命运曲折的原因。

郭嘉,自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影片呈现:在与卡捷琳娜交往的过程中他一直占主导地位,他不允许女方地位比他高、挣钱比他多,为了维系这段感情卡捷琳娜一直不敢揭示自己的身份;个人推测卡捷琳娜和郭嘉都是自强不息禀性(优势是主动进取,弱点为自我中心)!卡捷琳娜这次用眼泪挽回了郭嘉,是用实际行动和别人协商反省自己的不足,迈出了修性补漏的第一步。要想婚姻幸福,她要走的路还很长;因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通常人过了四十岁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都会发现很多愿望不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即使有些人不懈努力通过成功学取得了成功,但是大部分人都会得而复失,少数人虽然还能辉煌或者兢兢业业的维持,不过总是对未来的前途感到一种不确定性。”注

栽跟头的不仅是女性,电影中的一位男性角色“古林”的命运也令人唏嘘:他认识柳达米拉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就因为不忍拒绝别人的敬酒而开始喝酒,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事业也因此中断。虽然与柳达米拉结了婚,因为自己事业上的失利,在家庭中地位逐渐下降,苦恼的他继续借酒浇愁,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婚姻破裂;人生的三驾马车基本搁浅。

剧中人物们为了各自的目标而期盼着、拼搏着,或健康、或家庭(婚姻和子女教育)、或事业;就像柳达米拉说的:“生活中可能会中奖。”

“现代节奏的加快,促使年轻人从小生活在成功的梦想中,家长的`期望也寄托在子女的成才上,社会的发展营造了巨大的一夜暴发的可能性,因此,成功学自然成为年轻人关心的理念。”注

就像古林一样,抹不开面子也是我的模式:曾经去到一家机构推广“卦图演义”(心理学与易学的结合),因为观众称赞“很准!”就抛开之前“只提供一个体验机会”约定,又演义了三个。结果是:

①体验者不愿意当众承认呈现的有效性。

②.因为①,让观众觉得“卦图演义”不过尔尔,

莫斯科红场音乐会 篇11

今年是我们把计划和预算权力下放到地区部的第一年,这一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如果我们走错了路,我们可能三到五年都纠正不回来;如果走对了路,那我们发展的速度会非常快,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光碟,《莫斯科保卫战》上集,下集扔了。只给你们看上集。这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上苏军早期在西线全面溃败的情景。在苏德战争初期,除了斯大林同志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没有做战略准备外,还有斯大林时代清洗了八百万红军和党的干部,从而使苏联红军不成熟,教条主义横行,苏军的中层不决策,执行中的僵化教条,也是使得希特勒以闪电战攻击的时候,苏军毫无还手之力,在西线是全线溃败,让德军合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共死亡3500万人,其中2500万是军人,多数应该是在早期西线溃败的时候牺牲的。这个错误是以数百万军人生命为代价的。敌人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应该不应该做战争准备?保管员甚至以签字不完成为由不打开武器库;不会打仗的军事委员们,一件小事都要等大本营的指示,恰好电话线已被德军炸断……;这样一个状况跟我们今天很相像。

在我们这个体制里面,中层不决策的情况还是很严重的,我们干部队伍里面中层干部不决策的情况是跟西线的苏联红军一样的,苏联红军就是很多中层不决策,一定要等到斯大林的命令,敌人打到眼皮底下,打不打还要等命令,所以说苏联红军的教条主义情况和我们这么多年的情况很相似。我们很严重的是中层不决策,中层也不承担责任,所以高级领导直接指挥到作战基层。高层领导听不到炮响,他的指挥会存在一定问题的。决策重大战略问题是一个很漫长的时期,高层的决策可能是对的,但在攻取一个山头的问题上,高层未必比听到炮响的领导更正确,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指挥权下放给你们。下放给你们以后,我们就发现有几个问题,基层拿到权不知道该干什么用。莫斯科保卫战最终虽然胜利了,真实的历史就是大冰雪。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温,德军坦克凝固了,德军的机械化作战部队运作不起来了,应该说老天帮了很大的忙。但是华为公司可是没有上帝,没有一个人会帮我们的忙,一旦我们出现溃败的时候,是没有人会帮忙的。所以说我们的计划权力下放给你们是正确的,不下放是错误的!但是过去没有给你们决策权也是正确的,在我们公司没有建好一个体系、一个队伍、一个制度的时候,我们权力下放的结果是更糟而不是更好。在我们这个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上层做了很大的推动力量,导致中层干部不承担责任,等待决策,跟苏联红军一样。现在我把权力放给你了,其实你们还不成熟,但是你们要挑起这个责任来,你们挑不起来,你们这个地区就会出大问题。

这次我听汇报,我发觉各产品线各地区部非常关注的是数字,我认为所有数字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关注数字不错,千万不要忘了清晰的目标。二十年前我们从创建走到今天,我们的数字非常好,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打出来的,我们打赢了,一算下来,数字一定会好。打输了,怎么凑,数字都不会好。我们也看到有些地区部短时间增长上来了,从这次汇报上来看很多地区部增长速度是低于公司平均增长速度,公司平均增长速度是40%,而我们很多地区部的增长速度是20%左右,20%在业界也是令人震惊的速度,怎么增长那么厉害,但在华为是低于平均线。我们不过分强调增长,这次增长慢一些的地区部,就是前两年增长快了。对于这样的地区部一定要强调精细化管理,强调有效的管理,将来为担任扩张的部队提供干部资源,提供方法的管理。任何一个部门扩张到一定程度以后都会扩张不动了,这个时候就要回过头来进行精细化管理,但这并不是说前进的部队就不加强精细化管理。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计划体制是用来作战的,而不是用来向总部汇报的,一定要谨记。这一点一定要重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公司会逐渐萎缩的。华为公司是非上市公司,有比较灵活的财务制度。我们讲过非上市公司必赢这场战争,因为上市公司是关注三到五个月的财务报表,不然出问题股价就会跌下去;我们是关注三到五年后的财务质量,最终当然是我们厉害。这次计划权下放给地区部,担任主攻的部队部门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方向,一定要有成功的策略,而且要敢于奋斗,对增长目标达不到公司平均线的部门要加强精细化管理。

第二个我们作战方式要发生改变,要从过去的农村包围城市转变到对大T的突破,转变到对中央城市的突破上。因为以前我们考核是销售额导向,只要拿到销售额,不管他是哪个地区都算进去。这样导致的结果,重要城市不好进,就缓进了。我们一定要突破这个心理障碍,但是大家也要搞清楚,我说的是三五年,而不是说从明天开始。我们也要加快适应这个方法的干部成长。而且我们在主攻战场上去培养干部和选拔干部,要使工资奖金各种杠杆起到作用,那职务杠杆也就没有问题了。队伍是打出来的,就不会再犯苏联红军的错误,低级错误就不会再发生了。一些不懂战争的人来指挥战争,这又怎么能成功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就讲这一点。

第三,我们要选一些好的运营商、好的中心城市作为目标。比如在GSM这个网上,我们攻不进上海移动,但是我们攻进了上海联通,那我们在上海这个地区的战略伙伴就是上海联通,那我们就要把优秀的服务经理、优秀的销售经理、优秀的融资经理派过去。什么叫战略伙伴?就是我们的资源优先向他配置。我们对他优先配置,我们的服务质量就好了,那他就会多抢一些客户,多抢一些粮食,战略伙伴在这些问题上要加强体现。

第四,我再次强调,当你得不到任何指示孤立作战的时候,你以利润为中心是不会错的。你有权力去做这个事情。这个项目,可以产生利润,他们都顾不过来,谁都没给我指示,那我至少以利润为中心来做是不会错。我们的态度是你得不到任何指示的时候,以利润为中心,地区部是完全有独立的决策权的。但你的战略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战略往往是以牺牲短期利益为代价,来获得长期利益。你不请示,谁给你补贴呢?战略问题也不急到你不汇报就死人这种程度,因此你应遵循一定程序。在这个授权体制上,我们认为这个中层不决策的问题慢慢就会体现出来了,我们这个要加强转变。

第五个问题我讲干部问题,我们还是要强调公司的奋斗精神,我们不可想象不奋斗公司还能活下去。首先我们不是中石油,也不是中移动,我们没有任何稀缺资源。华为公司有一天发不出工资,就树倒猢狲散了。我们没有什么可依赖的资源,唯一的就是奋斗。我没有强调所有人要奋斗,只是强调华为公司要奋斗。有人说他不同意奋斗,我同意你这个观点,那你可以做一个普通员工。我们只选拔有奋斗精神的人做干部。在北冰洋建设基站,在中东的沙漠里安装铁塔是客观存在,你不能吃苦可以离开华为公司,有些公司的条件比华为好。当然,我们对那些奋斗后身体不好的人,要关怀。特别是那些经过紧张项目下来,实在太累的人,给以两三天的度假安排,在海边、在风景区休整一下,恢复体力。对那些弦

凯特·莫斯:风光与出位 篇12

T台风云

成为“凯特·莫斯”,是所有年轻女模特的梦想。但是在那滚滚而来的名利背后,这个英国女人到底是幸与不幸?就像我们看得见她的浮沉起落,看得见她的冷酷颓废和“母女情深”,但永远无法体会此间她的心酸喜悦一样。

凯特·莫斯1974年出生于英国。1988年,14岁的她在纽约肯尼迪机场遇见了《storm》模特经纪公司的星探。她在和父母的度假途中被发掘成为模特。或许,那个时候,她已经模糊地认识到那份合约将改变她的人生,但是她还没来得及意识到,正是这份合约,给整个模特界带来了几乎是改天换地的概念转换。

14岁的凯特或许比现在还要矮——她现在也不过是1.69米,在当年如日中天的辛迪·克劳馥1.20米的长腿下,凯特显然太矮了。但这还不是全部,她瘦骨嶙岣,胸部如同小男孩一般,脸上的雀斑也多了一点,甚至,她还有点罗圈儿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简约主义与病态美学并排而起,于是在模特界中凯特显得过矮的身高与略嫌清瘦的体形,为时装界带来一股新气象,模特身高有史以来第一次被降低到1.70米之下。凯特第一次做模特,便被英国杂志《The Face》大幅报道。一时间,掀起一阵“waifs(流浪式)服饰”热,深受各知名设计师青睐,叱咤时尚界并称霸时装杂志。

1992年,凯特·莫斯遇到了Calvirl Kleirl,担任该品牌代言人,从此一炮而红。天真无邪的面孔,眼神惘然的样子,甚至是单薄的肩胛骨都成为对CK最恰当的诠释。当年,在女性中掀起了对“骨感”的集体迷恋,并带动了海洛因时尚。

2004年,著名时尚杂志《魅力》一年一度的“世界衣着最佳女人”评选中,年满30岁做了母亲的凯特·莫斯荣登榜首。该杂志给出的获奖评语是:“她个人的时尚品位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2005年,著名时尚杂志《名利场》宣布,在他们评出的娱乐圈内最佳着装的明星榜,高居榜首的是超级名模凯特·莫斯的名字,这是她第三次上榜,可见她在时尚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撼动。2006年,在享有盛名的“英国时尚奖”颁奖典礼上,她获“最佳模特奖”。

现在对自己的削瘦身材安之若素的凯特·莫斯,曾经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极度自卑。凯特回忆说:“我那个时候非常害羞,对自己的身材非常没信心,不愿意当众脱下衣服,甚至会偷偷哭起来。”

是什么时候丑小鸭开始变成白天鹅的?当然合作的摄影师功不可没。但是她本人对于时装无与伦比的敏锐和好品位,也是让设计师和媒体青睐她的原因之一。又或许是当闪光灯对着她的那一刻,她在时尚界的天分便开始“发作”了。

“可卡因凯特”

成名后的凯特·莫斯,她所穿过的每一身行头、每一件单品一旦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上,便会制造出一股时装热潮。从大手袋到金色长项链再到紧身牛仔裤……她的巨幅平面广告竖立在纽约街头。

她却说:“从此我再也看不到自己,我看到的只是别人做的广告里的我。”

凯特·莫斯的痛苦在于,她不满自己的身体成为商业、时尚最感兴趣的道具。在CK狂热地将她扮成流浪儿的时候,她认为自己被弄脏了。她拍的很多广告是全裸或半裸,在拍摄CK的“迷惑”香水广告时,摄影师要她“裸露”,因为裸露表示纯洁。在新版的CoCo香水广告中,她除了一串珍珠项链,什么都没穿。凯特常常怀疑,自己是在卖东西,抑或被卖?在电视台的一次访谈中,她脱口而出:“服装卖的是性!”

她会坐在沙发上极其放荡地狂笑,脚下扔着很多空啤酒瓶,手边的烟灰缸满得都溢出来了。时尚杂志说,如果说莫斯是个荡妇,那她还是一个具备了敏锐思想的荡妇。

1997年与影星强尼·德普分手后,凯特·莫斯多次进出戒酒治疗中心,从他俩一起到两人分手后整整两年,她都与酒精形影不离。巨大的压力之下,她的我行我素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堕落。2005年9月,她吸食毒品的触目惊心的照片曝光于众。一时间,她的事业也从巅峰滑落到低谷,包括Burberry Prorsum、Hennes&Mauritz等诸多世界时尚公司纷纷与她解约,而Chanel也撤下了她代言人的头衔,并宣称,即使莫斯治疗痊愈,也不会再回聘她。

一时间,“可卡因凯特”成了莫斯的绰号。

至此,一年的时间,她消声匿迹,远离公众视线,在美国南部的亚利桑那州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

谁都以为莫斯这次真的会死去,就像一个过气的好莱坞女演员,或者因失恋而发胖的T台模特儿。她也许会像娱乐圈里不计其数的曾风光或未曾风光的女人一样,一阵烟尘般地消失在江湖的风起云涌里。但是,凯特毕竟是凯特,就像她自己说的,“It is a sin to be tired!”她活过来了,而且,她永远不会休息。

东山再起

莫斯曾在一部讲述超模生活的纪录片中咬牙切齿地说,她被看成是天底下罪恶的根源,“第一是厌食症,第二是抽烟,第三是海洛因。”

对于媒体无情揭露并大肆报道莫斯吸毒一事,她心存感激。莫斯甚至直言不讳地坦承如果不是媒体发现自己吸毒,很有可能属于自己的只有英年早逝的悲剧。她的老板理查德·布朗森说:“当时凯特清楚地知道,必须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遏制自己的堕落,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当时她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与此同时,内心深处的良知和罪恶也在竭力厮杀,凯特觉得痛苦极了。那种矛盾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在戒毒所,那里的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和莫斯谈论她的家人和朋友,加之家人朋友时常探望她给予支持,莫斯才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此前的那段日子里,死亡的黑暗就像是纠缠不息的影子,每分钟都有可能将凯特拖向地狱。好在莫斯今天已经从阴影中重获新生。

布朗森与凯特·莫斯的最初结识始于后者15岁的“青涩少年”时代,当时如今已是盛名满载的Virgin模特经纪公司刚刚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讲,凯特·莫斯之所以能在日后成为国际时尚界的“现象”级模特,得力于布朗森伯乐式的力捧。在凯特·莫斯吸毒曝光、各个大牌纷纷落井下石宣布罢黜莫斯之后,在事业上,帮助其重整旗鼓的还是布朗森。谈及自己与凯特·莫斯之间的关系,布朗森淡然一笑道:“我就是那个在凯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去投奔的人。从某种角度讲,我在凯特生命中扮演的角色类似她的父亲。”

吸毒事件过去了,莫斯又回到时尚前线,年收入暴涨3倍。当代最著名的画家洛锡安·弗洛伊德为她画了肖像,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被一位神秘的买主以350万英镑的价格买走。2007年初,英国著名的雕塑家马克·奎因甚至还以她怀孕的模样为蓝本,完成了一个孕妇雕塑,安放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上。

公众对凯特·莫斯这位传奇女子总是格外的“宽容”。

爱上的都是浪子

凯特·莫斯结交过无数的明星男友,影星强尼·德普、丹尼尔·克雷格、绿洲合唱团的主唱利亚姆·加拉弗和伊万·丹杜等等。

44岁的强尼·德普和莫斯谈4年恋爱,1998年两人分手。他们是天生一对的情侣,各自在身体刺上对方的名字,爱得天昏地暗,分得轰轰烈烈。直到她2000年戒酒成功,终于遇上“真命天子”,英伦时尚杂志集团的创办者兼执行主编杰斐逊·海克。与海克2001年初相恋,海克不仅是一个完美的伴侣,更是她最大的伯乐,他为她开拓了新事业,令凯特·莫斯成为英国皇室家族及球星以外最受欢迎的娱乐头条、社交人物。他们生下了女儿莉拉·格蕾丝。

这段关系持续到2004年,杰斐逊·海克搬出了两人的爱巢。接着,与英国前“浪子”乐队的吸毒主唱皮特·杜赫蒂相恋。2005年,莫斯为了自己的女儿向吸毒的歌手男友皮特·杜赫蒂多次提出分手,但分分和和的传闻让他们的恋情扑朔迷离。

所有和凯特传出恋爱关系的男人,都有过吸毒、酗酒的历史,他们都有着那种对女人致命吸引力的浪子气质和才华,以及“摇滚乐手”样的外表。或许是相同的经历让他们对彼此的感觉倍感投缘。但是,最相似的人也是不容易走在一起的,当年和强尼·德普的轰轰烈烈最终还是没有结果。也许他们都需要比自己更正常的人在身边才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凯特·莫斯的友人曾透露:“凯特真的很爱杜赫蒂,其实阻碍这两个人继续发展恋情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杜赫蒂似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毒品的困扰。戒毒对“浪子”杜赫蒂而言简直就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的凯特最大的愿望就是过上干净、平静的生活。对于平常人来说,这种日子唾手可得,但对于世界名模凯特·莫斯来说,却是一种理想。

莫斯科红场音乐会 篇13

(全文)

2013年03月24日01:11 新华网 我有话说(581人参与)

新华网莫斯科3月23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尊敬的托尔库诺夫院长,尊敬的戈洛杰茨副总理,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有机会来到美丽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同各位老师、同学见面,感到十分高兴。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是享誉世界的知名学府,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我对贵院在各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邻邦。这次访问俄罗斯,是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是这次出访的第一站,也是时隔3年再次来到你们美丽富饶的国家。昨天,我同普京总统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并共同出席了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

早春3月,意味着一个新的万物复苏季节的到来,意味着一个新的播种的时刻的到来。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中俄双方把握这美好的早春时节,为两国关系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辛勤耕耘,必将收获新的成果,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老师们、同学们!

国际关系学院是专门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的高等学府,相信你们对国际形势更加关注,更能感受到过去几十年国际社会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这个世界,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个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到:“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老师们、同学们!

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蓝图,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会很大、很严峻,要实现已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付出持续的艰辛努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我们高兴地看到,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俄罗斯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现在正在强国富民的道路上加快前进。我们衷心祝愿俄罗斯早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繁荣强大的俄罗斯,符合中国利益,也有利于亚太与世界和平稳定。

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充分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中俄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中俄都处在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两国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对发展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第一,坚定不移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两国人民共同心愿。我们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发展。普京总统讲过:“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两国共同发展,将给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我们两国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

第二,坚定不移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中俄国情不同、条件各异,彼此密切合作、取长补短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去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82亿美元,人员交流达到330万人次,这些数字充分反映出中俄关系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当前,我们两国正积极推动各自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不断创造出更多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我们要推动两国合作从能源资源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金融等领域拓展,从商品进出口向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转变,不断提高两国务实合作层次和水平。

第三,坚定不移发展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这里,我想讲几个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事例。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2004年俄罗斯发生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中国邀请部分受伤儿童赴华接受康复治疗,这些孩子在中国受到精心照料,俄方带队医生阿兰表示:“你们的医生给孩子们这么大的帮助,我们的孩子会永远记住你们的。”2008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俄罗斯在第一时间向中国伸出援手,并邀请灾区孩子到俄罗斯远东等地疗养。3年前,我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亲眼目睹了俄罗斯老师给予中国儿童的悉心照料和温馨关怀。中国孩子亲身体会到了俄罗斯人民的友爱和善良,这应验了大爱无疆这句中国人常说的话。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滋润着两国人民友谊之树枝繁叶茂。

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有着深厚基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中俄友好事业的未来。这次访俄期间,我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两国将于2014年和2015年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中方还将邀请包括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在内的俄罗斯大学生代表团访华。在座各位同学是俄罗斯青年一代的精英。我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中俄青年接过中俄友谊的接力棒,积极投身两国人民友好事业。

老师们、同学们!

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一定能够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谢谢大家。

【莫斯科红场音乐会】推荐阅读:

莫斯科之夜散文07-13

上一篇:《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读后感900字下一篇:《经济法》自测练习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