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政厅工作报告(精选7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民政信访工作,规范信访秩序,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民政部《民政信访工作办法》(民政部第43号令)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体制,坚持“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强化县(市、区)责任主体,落实乡(镇、街)首问负责。上级民政部门根据下一级民政部门出具的书面答复为受理依据,否则视为越级上访。
第三条
各级民政部门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信访中的突出问题。特殊情况下随时召开信访调度会议。
第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督查督办、领导包案、信访联络员、信息反馈和矛盾纠纷排查等制度,重视初信、初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减少重复访、越级访、进京访和非正常访,提高息访率和结案率。确保信访工作有序开展。
第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重视信访工作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信访工作中失职、渎职的,按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省级民政部门定期对信访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信访工作机构和人员
第六条
各级民政部门在本级政府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指导下开展信访工作。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信访工作机构职责,配备专(兼)职人员,保证工作经费。民政部门内设处(科)室按业务分工分别承担信访事宜。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七条
各级民政信访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在规定时限内回复办理结果;
(二)向信访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提供信访事项的咨询服务;
(三)向本级处(科)室或下级民政部门转送、交办信访事项;
(四)承办上级民政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信访事项;
(五)督促、协调信访事项的处理和落实情况,定期向上级民政部门报送《信访数据统计月报表》、《季度矛盾排查报表》等;
(六)研究、分析信访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七)指导下级民政部门开展信访工作。第八条
民政信访工作人员遵守下列规定:
(一)尊重信访人,使用文明语言,认真做好记录;
(二)恪尽职守,秉公办事,依法及时处理信访事项,不得推诿、扯皮、敷衍、拖延;
(三)妥善保管信访材料,不得丢失、藏匿或擅自销毁;
(四)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转给被检举人或单位;
(五)与信访事项或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工作人员的回避由机构负责人确定,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民政部门主管领导确定。
第九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把信访工作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精心安排人员。同时,重视对信访干部的培训、使用和交流。
民政信访工作人员,享受同级党委和政府信访部门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待遇。
第三章 信访渠道
第十条
各级民政部门设置配备无障碍设施的信访接待场所,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领导信箱、网上信访等渠道,受理群众信访。
第十一条
各级民政部门建立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解决信访难题。对信访人反映的突出问题,可约访信访人。对疑难信访案件,可通过领导小组会议或“联合会商”形式解决。
第十二条 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干部要定期下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第十三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提高信访工作信息化水平,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第十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下列事项:
(一)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二)本地民政信访事项受理的业务范围;
(三)民政信访工作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四)信访人员须知内容及其他便民事项。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十五条
民政信访工作机构建立信访登记制度,登记信访人员的姓名、性别、住址、年龄、身份、来访日期、信访事项摘要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进行电子存档。
第十六条
民政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受理的应当场受理,口头告知或出具《受理告知单》;不能当场受理的,应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口头或书面告知信访人。重复信访、信访人姓名(名称)、住址及联系方式或者诉求不清的除外。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并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不予(再)受理告知单》:
(一)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行政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信访事项已经由下级民政部门受理或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又向上级民政部门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
(三)信访人无正当理由超期提出复查或复核申请的来访事项,民政部门不再受理。
(四)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
(五)不属于民政部门业务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但应当口头或书面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人民政府或部门提出。
第十八条
民政信访工作机构要制定信访事项处理预案。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应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报告,并在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果断处理,防止不良影响的发生、扩大。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十九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即时办理信访事项,依照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做出处理意见,并书面答复信访人。情况较为复杂的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特别复杂的,经本级民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结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的理由。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条
民政信访工作机构对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信访事项已经解决并且信访人接受办理结果,经信访人签字同意,可以视同书面答复;
(二)多人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对代表人做出答复;
(三)咨询及建议、意见类信访事项,可以口头或书面答复。第二十一条
来信、来电、领导信箱、网上信访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信访工作人员对上述来访详细登记并编号;
(二)咨询类问题按照政策即时答复,需要调查核实的转相关业务处(科)室或下级民政部门办理;
(三)领导和有关单位交办或转办的,按领导批示意见转交有关业务部门办理;办结后,由承办部门向领导和交办单位提交报告,并送本级信访工作机构备案。
第二十二条 来访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信访工作人员核实来访人相关证件,确认民政业务后,进行登记和分类。属于本级民政部门办理的,由相关处(科)室办理;属于下级民政部门办理的交下级办理,并出具《信访事项转送告知单》;反映问题涉及多项业务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协调相关处(科)室共同处理;
(二)接访人员应文明接待,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查阅来访人员信访材料,做好接谈记录,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
(三)多人来访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推选不超过5人的代表,由信访工作人员会同相关处(科)室接待处理,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必要时由分管领导亲自接待;
(四)不听劝返、滞留上级机关的来访人员,由属地接回并妥善处理。
第二十三条 复查复核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信访人对民政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到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民政部门请求复查;
(二)信访人对民政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民政部门请求复核;
(三)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人复查(核)请求后,及时填写《信访事项复查(核)转办单》报分管领导批示,交有关处(科)室进行复查(核)。承办处(科)室在30日内提出复查(核)意见,经主管领导审核,报负责人签发后,以民政厅(局)名义形成《信访事项复查(核)意见书》,答复信访人;
(四)各地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需要举行听证的,报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按照《吉林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吉政发〔2005〕38号)公开举行。听证可以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吉林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吉政办明电〔2009〕150号)和《吉林省信访事项核 7 查认定终结办法(试行)》(吉信联办发〔2010〕3号)的规定,对信访疑难案件实行 “三级终结”,确保信访问题“案结事了”。
第二十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民政部门有权督查督办,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应该受理而拒不受理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时限和程序办结信访事项的;
(三)未按规定反馈重要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未给来访人出具答复意见,致使上访人重复访、越级访、进京访的;
(六)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或者复查复核意见的;
(七)不按时上报《信访数据统计月报表》和《季度矛盾排查报表》等情形的;
(八)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当,或与信访人反映的情况出入较大的;
(九)其他需要督查督办情形的。
督查督办按照《吉林省民政厅信访督查督办工作办法》(吉民发〔2009〕26号)进行。收到督查督办意见的民政部门应在30日内书面反馈落实情况,未采纳督查督办意见的应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省级民政部门每月通报一次来省访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进京访情况,督导各地开展民政信访工作。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民政部门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或推诿、敷衍、拖延办理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限办结信访事项和反馈结果的;(三)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信访事项未予解决的;
(四)接访态度生硬、语言粗暴、激化矛盾,致使信访人长期纠缠本级或上级机关,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隐瞒、谎报、缓报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可能造成社会较大影响的;
(六)泄露信访机密,或者将检举内容泄露给被检举人或单位的;
(七)对举报人威胁、压制和打击报复或敲诈勒索、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的;
(八)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
第二十八条
对来访人员不遵守信访秩序,采取过激行为,无理访、缠闹访和非正常访的,应当进行劝阻、批评和教育;对拒不听从劝阻可能导致事态扩大的,及时报请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在信访事项办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 信访工作机构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统一存档。
第三十条
各地民政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一、与民生问题紧密相连
民政部门包含大量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例如行政区划管理、退伍兵以及军烈属的安置、结婚登记、赈灾救济、民办非企业管理、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等。民政部门从中央到地方档案的种类繁多, 数量偏大, 民政部门除了包括和其他部门相同的档案信息以外, 还包括了大量和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档案信息, 例如退伍兵以及军烈属的安置档案、结婚登记档案、赈灾救济档案、民办非企业管理、殡葬管理档案、最低生活保障等等。这些档案信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最基础的利益。尤其是婚姻登记和死亡档案特别重要, 它和所有的家庭人员密切相关, 真实的记载了人生重要时刻的详细信息, 这样的档案紧紧的联系着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这是所有档案信息里最为重要的档案。
二、提高工作方法
(一) 开展基础工作
民政部门的工作直接构成了民政档案, 包含了所有的民政工作如文件、电子信息、照片和影像资料以及科技信息档案等等。民政档案是民政部门的基础信息, 民政档案整理的完整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 对于民政工作良性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变革, 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责也发生了变化, 民政档案内容繁杂, 形式多种多样, 所以这就给民政档案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民政档案信息整体化管理的方式, 给民政档案的搜集整理造成了巨大的考验。综上所述, 这就要求民政档案要提高思想认识, 档案的搜集要有理有据, 确保搜集的民政档案及时、准确无误, 加大民政档案的基础工作平稳的推进。对于那些搜集上来的民政档案信息要认真探究, 确保真实性, 对于民政档案的搜集范围加以明确划分, 确保搜集上来的档案具有保存的价值, 同时保证搜集的档案信息安全、可靠。搜集整理的档案电子信息一定要保管妥当, 防止丢失或者泄露。
(二) 管理办法与管理机制
制定民政档案管理细则, 可以保证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上级有关单位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的监管工作, 随时学习上级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提升民政档案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水平。依据民政档案的不同类别制定有关的制度和条例, 使其了解所有的规章制度细则, 进行造册编辑, 使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学习准则。在推行综合考评的时候, 把民政档案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涉猎进去,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的主动性, 可以更好的进行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带动了民政工作的推进, 民政档案工作是民政工作的基石, 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的搜集、整理、建册、保存等工作, 告别传统的工作方法, 提升工作的效率。数字化的进程制约着资源的使用, 创建良好的民政档案管理体系, 做好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 使所有的信息能够网络共享, 提升办事的效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那些具有开放性的信息一定要公布在网络上以便于人民知晓。定期增加民政档案的信息含量, 可以加大档案资料的查找力度, 尤其是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一定要做到双轨运行。这样保存的方式, 对于今后的工作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 无论发生怎样的状况, 都会有一份档案信息的存在, 确保了民政档案的安全性。
(三) 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过去民政档案管理部门的办公条件相对较差, 然而档案信息的保存又对环境有较高的需求, 要做到防潮、防火等等, 这就要求民政档案管理的环境需要改变, 增加投入的力度。民政部门要安排专门的档案室, 配备各种设备, 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四) 提升综合素质与法律观念
民政部门要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 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 有利于较好的搜集、整理、装订档案信息, 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立即反应给上级领导, 帮助领导更好的决策问题。民政档案的管理员要有积极的态度, 主管单位定期的组织学习, 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 创建优良的工作方法, 提升民政档案的管理水平。民政档案管理遵循国家档案管理办法, 随时提升档案管理法律意识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民政档案管理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依法办事, 在日常工作中提升档案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把民政档案管理和法律有机的结合, 那些机密的文件, 档案管理员遵循保密法规, 提升依法行政的力量, 实现有法可依。提高民政档案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民政档案建设。
三、结语
总之, 民政部门负责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民政工作事关民生、民权、民利, 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 要做好民政档案工作, 促进民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坚实的基础。
摘要:民政档案工作在全体人民的社会生活里表现的十分重要, 它关系着民生问题, 所以一定要做好民政档案这项工作, 切实落实其责任目标, 让民政档案可以全力的为人民服务,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民政档案,服务水平,措施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沂滨.如何提高民政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J].人力资源管理, 2012 (08) .
一尧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种子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研育种要素向企业有序流动,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政府支持和引领作用,促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组建大型种业集团,做大做强我省种业。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1.种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进展。到2015年底,公益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完成事企脱钩,非公益类逐步施行企业化改制,初步形成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基础科研为支撑,分工明确、机制灵活、运转高效,资源、成果、人才有序流动的种业科研体制。2.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底,基础性、前沿性育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获得一批自主创新的育种材料,选育出一批有突破性的新品种,玉米自育品种在省内种子市场占有份额提高35%以上,水稻种子保持基本自供。3.种业竞争能力大幅增强。到2020年,全省集中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大规模的现代种子企业5个,其中1个进入全国种业前10强,3个进入前50强。4.种子生产供应能力显著扩大。与规模农业、效益农业深度结合,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有效满足现代种业发展需要。5.种业管理法律、法规更加完善。种子标准化体系基本完备,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二尧深化种业科技体制改革
(三)加快公益性科研单位与其所办企业脱钩。全面推进基础性、公益性科研与商业化育种分离工作,逐步建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以科研教学单位为主体、商业化育种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研新体制。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尽快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脱钩后,原科研教学单位的种业资产经依法评估、合理作价可以到企业入股,但不得在企业中控股和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育种科研人员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工作年限视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打造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鼓励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强强联合,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分段攻关、成果共享。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构建技术研发创新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共享科研成果。
(五)提高基础性公益性服务能力。省级财政逐步加大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经费投入。打造以省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核心的种业科研基础性创新平台,加强种业相关学科建设,着力加强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工作,强化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注重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企业商业化育种创新提供支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要向省内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放。积极做好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加快编制并组织实施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和管理服务体系,启动重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
三尧鼓励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六)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按照市场机制和办法支持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种业资源,加快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对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产生的增值、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照国家政策和税法规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支持种业发展的资金和项目向种业集团倾斜。
(七)加大对种子企业工程项目支持力度。由省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行业协会研究制定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按照“资格认证、定期复审、优进劣退”的原则,择优支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骨干种子企业开展育种创新。实施良种培育工程建设,推进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并向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
(八)积极为种业发展筹集资金。进一步发挥现有专项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在省级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可采取探索设立省级种业发展专项基金等方式,建立种业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入,为全省种业发展筹集资金。推行林木种苗机械化发展,将林木种苗适用机械设备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积极利用国家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促进大型种子企业改制、增资扩股。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贷款,支持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根据种业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基地建设、品种研发和种子收储等项目的不同特点,综合运用投、贷、租、债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种子企业上市融资。
四尧促进种业人才尧资源尧技术依法有序流动
(九)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资源依法有序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利用国家拨款发明的育种材料、新品种和新技术等成果,可以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也可以上市公开交易,科研成果转让净收入的70%一次性奖给完成人或团队,调动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转化速度。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搭建由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科技厅共同主办,省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行业协会具体承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参与的种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为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成果持有者和企业等成果转化者之间实现成果信息发布、咨询、评价评估、展示交易创造条件,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建立科研成果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价值评估机制和政府推动、合同约定、市场化运作的成果托管机制,禁止私下交易,促进种业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到种子企业。endprint
(十)创新科技人员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加强人才合作交流,加快科研人员流动。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签订科研合作合同,派遣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不包含领导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犯本单位技术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经与本单位签订协议后(包含时间安排、收入分配、成果权益等内容),到企业兼职;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选派优秀人才(不包含领导人员)到企业挂职,挂职期由原单位与企业协商确定,挂职期间只能从企业或原单位一方领取工资,挂职期结束返回原单位,其在种子企业工作期间的业绩,可以作为职务竞聘考察内容;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不包含领导人员)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经批准,允许3年内保留原职务级别、编制、人事关系和工资福利待遇。鼓励育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十一)调整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导向,鼓励引进高端人才。改变种业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的论文导向机制,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主导的职称评定机制,把育种技术突破、育种材料创新、商业化育种成果及推广面积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对来我省工作的域外科研拔尖人才和管理精英人才,在职称评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高等院校开展企业育种研发人员培训。加强种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建立种业人才出国培养机制。
五尧推进核心技术尧重点作物品种研发实现突破
(十二)加强良种重大科研攻关。贯彻落实《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吉政办发〔2013〕20号),推动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突破,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应机械化作业,在综合性状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突破性新品种;水稻品种区域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的“超级稻”水稻品种和抗逆性强、耐盐碱、适宜我省西部种植的优良品种。同时,加快大豆、马铃薯、杂粮和花生等育种步伐,提升瓜蔬、人参、食用菌、果树等园艺特产作物品种研发水平。制定主要造林树种、珍贵树种等林木中长期育种计划,提高红松、长白山落叶松及珍贵树种良种科研创新能力。
(十三)鼓励育种科研创新。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在各科研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企业商业化育种的支持力度,将突破性品种选育列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尽快在核心技术、重点作物上实现突破。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对有较好推广前景的新品种给予转化资金支持,对推广面积较大、增产增收贡献突出的新品种或有重大应用价值的育种新技术实行后补助。
(十四)加快优良品种审定推广速度。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品种审定上优先安排试验,对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有突破性品种,适当简化审定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有标准化育种试验基地、有完善的品种测试网络、有相应风险承担能力的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可试行品种登记制,在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后的品种可以在省内的适宜区推广应用。
六尧加快种子生产和南繁育种基地建设
(十五)加快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制种基地的政策扶持力度。以洮南市等制种大县(市)为重点,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财政补贴政策,在我省西部建立农作物制种基地。加快林木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建设,落实林木良种补贴,林木种子贮备等政策。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制种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大型种子加工中心建设,提升种子生产保障能力。采取保费补贴等措施,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种子生产保险业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十六)加强南繁育种基地建设。要加强对南繁和林木高世代育种工作的领导,各级财政要支持南繁和林木高世代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省南繁指挥部作用,加强与农业部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加强育种单位协调管理,为南繁工作做好服务。整合我省海南育种基地资源,统筹协调使用,发挥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加快育种速度。
七尧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发布文号】吉政发[1993]15号 【发布日期】1993-04-21 【生效日期】1993-04-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印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办理人大
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规定》的通知
(1993年4月21日吉政发〔1993〕15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白城地区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提出建议,是代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代表职责,发扬民主、监督政府工作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势,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有效方式,是人民政协发挥职能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是健全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体现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
第三条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作为本地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
第二章 办理原则
第四条 第四条 实事求是的原则。办理建议和提案,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合理的建议认真采纳;对正确的批评虚心接受。对建议和提案反映出的问题,凡是应该解决并有条件解决的,必须采取措施,抓紧解决;因条件限制,在短期内不能解决的,应纳入规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因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受其他条件限制不能解决的,应如实说明情况,解释清楚。
第五条 第五条 为人民办实事的原则。办理建议和提案,既要与本地区、本部门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也要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分清轻重缓急,努力办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优先解决好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
第六条 第六条 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同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内容属于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职权范围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交有关部门办理;属于下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职权范围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交下级人民政府办理;属上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职权范围的,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受理时,应向建议人、提案人说明情况,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反映。
第三章 办理范围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范围包括:
(一)上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二)同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三)上级和同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视察和参观考察中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四)上级和同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政府负责同志在座谈中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五)上级和同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来信来访或其他形式对政府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六)本级民主党派、团体和政协专门委员会以党派、团体及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的提案。
第四章 承办职责
第八条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本级人民政府承办建议和提案工作的主管部门。其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部署和组织本政府系统承办建议和提案;
(二)对承办建议和提案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共同承办的建议和提案,在主办部门与协办部门意见不一致时,做好协调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承办部门走访代表和委员;
(五)组织办理并负责答复上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六)传达贯彻上级人民政府有关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的政策和规定,总结、推广办理工作的经验;
(七)开展对各承办部门的承办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承办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九条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或单位承办建议和提案的主要职责:
(一)承办由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交办的建议和提案;
(二)对交办单位指定为联合办理的建议和提案,主动做好协调工作;
(三)定期或不定期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听取建议人、提案人对办理工作的意见;
(四)贯彻执行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的政策和规定。
第五章 组织领导
第十条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各承办部门应确定一名领导分管。分管领导负责对办理工作进行组织部署,对答复意见审核把关。
地区行政公署作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应协助省人民政府办理好涉及本地区的建议和提案,并负责对本地区各级政府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协调和指导。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根据承办建议和提案任务量的大小,确定办理工作机构或人员。应从上到下建立办理工作网络,以便于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经常联系和沟通。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确定一位副秘书长或办公厅(室)副主任分管办理工作。
第六章 办理制度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三级负责制度。各承办部门应建立有领导分管、办公室主任负责、有具体承办人员的三级责任制。对办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应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催办检查制度。为保证在规定期限内高质量完成承办任务,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必须加强对办理工作的协调、督促和检查,确保办理工作正常进行。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与代表、委员联系制度。为准确了解和掌握建议人、提案人的真实意图和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承办部门应加强同代表、委员的联系。尤其是承办部门的领导同志应经常深入到代表、委员中去,倾听意见,交流思想,沟通情况。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反馈制度。为了解和掌握办理工作效果,及时发现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各承办部门在寄发建议和提案的答复意见时,应附送省政府印制的《征徇意见表》,征求代表、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对代表和委员意见很大的,承办部门应重新办理并答复代表、委员。
第七章 办理程序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收集整理。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体会议期间,本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政府有关部门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大会议案组和提案组,并在大会统一领导下,协助做好建议和提案的收集、整理、批办等工作。对代表和委员提出的紧迫问题或认为有必要在会上处理的建议和提案,可在会议期间办理并当面答复代表或委员。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交办。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体会议结束后,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对收到的同级人大、政协和上级人民政府转来的建议和提案,必须认真清点,按内容分类,交有关部门办理。同时,应对全年的办理工作进行部署,明确要求。
需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建议和提案,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应指定主办部门。在办理中,主办部门应主动与协办部门会商,协办部门应积级予以配合。
对代表、委员平时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及视察、座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应及时向承办部门交办。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承办。各承办部门接到交办的建议和提案后,应逐件编号、登记,指定专人办理,并按规定填写 回执单。收到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建议和提案时,必须在收件后十天内将原件退回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并说明原因,不得自行转送或积压丢弃。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催办。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应经常与承办部门保持联系,掌握情况,督促办理,并协调和解决好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承办部门内部应做好催办协调工作,搞好建议和提案的落实,确保办理工作如期完成。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审查。对拟办结的建议和提案,各承办部门应针对原件内容逐项进行审查,看该解决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否予以解决,拟答复的内容是否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文理是否通顺,审查后由分管领导签发。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答复。
(一)答复遇到的几种情况及其要求:
1、属联合办理的建议和提案,经主办部门与协办部门会商后由主办部门答复。属一案多事,且所提的几个问题是独立的,承办部门也可分别办理,分别答复。
2、办理过程中遇到须向上级请示、报告的问题,应按隶属关系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不得以请示、报告代替答复。
3、对联名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承办部门的答复应同时寄送每位联名的代表或委员。
4、同级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反映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由几位代表、委员分别提出的,承办部门可以并案办理,但需分别答复代表、委员;不同级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反映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不可并案答复。
5、答复意见除主送提出建议和提案的代表、委员外,同时抄送同级人大、政协的有关委员会和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
6、答复上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承办部门应将答复意见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由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审定并负责答复,同时报送上级人大、政协有关部门和上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
7、答复党派、团体和专门委员会提案,承办部门应将复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由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审定并负责分别答复提案的党派、团体和专门委员会,同时抄同级政协办公厅(室)和提案委员会。
8、涉及重大方针政策问题的建议和提案(包括重要的建议和提案),承办部门应根据领导同志批示办理。答复意见须征得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的审定同意。
(二)承办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将办理情况或办理结果答复代表、委员。属于情况紧急,需马上答复的,应随到随办;属于说明解释的,应在一个月内办结;属于问题复杂,涉及面广、办理难度大的,应在三个月内办结,确因问题复杂在三个月内不能办理完毕的,应先予以简要答复,并向交办机关说明原因,俟办理完结后再作最终答复。
(三)答复意见应符合下列规定和要求:
1、必须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规定,不得许愿,说大话;更不可答非所问,敷衍塞责。
2、文字精炼,用语谦逊。
3、必须是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直接交办的部门,不得以其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名义。
4、应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印制,并加盖公章。
5、办理结果应在答复件的右上角分四类标明:(1)所提问题已经解决的标“A”;(2)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标“B”;(3)所提问题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目前不能解决的标“C”;(4)所提问题留作参考的标“D”。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复查。建议和提案办理完毕后,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应对办理情况进行复查,看是否存地错办、漏办、漏答及答复格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对代表、委员不满意的问题是否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补办等。各承办部门内部应做好自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总结。各承办部门在建议和提案办理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当年承办建议和提案的总计件数在15件以上的部门,应在办结后的一个月内写出书面总结报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各级人民政府在每年办理同级人大代表建议工作结束后应写出办理情况总结,并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归档。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及其承办部门须将建议和提案的答复意见底稿及其有关材料进行整理、立卷、归档,以备查考。
第八章 奖惩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应作为各承办部门领导任期目标的内容之一进行考核。各级政府应对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认真负责,对有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对承办部门在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的,应给予批评或处罚。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通报批评:
1、不重视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三级负责制度”不健全的;
2、交办的建议和提案拖延不办,影响整体办理进度,贻误工作的;
3、按规定时限未能办结,但又不说明情况的;
4、遗失建议和提案的;
5、敷衍塞责,草率应付,办理质量差,多次退回重办仍达不到要求的;
6、确属业务职责范围内应该承办,但推诿并拒绝承办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建议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1、对代表、委员视察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进行刁难的;
2、对提出建议和提案的代表、委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文号】吉政办发[1994]26号 【发布日期】1994-07-02 【生效日期】1994-07-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人民政府
驻外办事处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政办发[1994]26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
《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吉林省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日
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1994年7月1日)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管理暂行规定》和《高严同志在省政府驻外办事处主任会议上的讲话》(吉政发[1994]12号)精神,认真解决驻外办事处人员流动难,“沉淀”严重的问题,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一、广开渠道,做好办事处人员分流工作。
(一)实行轮换制以前调入办事处的人员,原工作单位在省内,爱人户口和生活基础都在省内的,原则上回省内由原单位安排工作;因原所在单位撤销或解体,无接收单位的,由原单位的主管部门或撤销解体后重新组建的单位负责安排,干部由省人事厅协调,工人由省劳动厅协调;办事处直接从学校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由省人事厅安排;从社会上聘用的“五大”毕业生,轮换期满不再续聘的人员,自谋职业或自找接收单位后,由省人事部门办理调转手续。
(二)夫妇双方户口和生活基础都在驻地,轮换期已满不愿回省内工作的,可自行联系到当地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调转手续。
(三)办事处主任、副主任实行任期制,任期届满后,由组织另行安排工作。
二、二、严格控制在办事处离退休人员。
(一)轮换制以前调入办事处的干部,原工作单位在省内,爱人户口及生活基础都在省内的老同志离退休,原则上回省内安排,由原单位安置;因原所在单位撤销或解体,无接收单位的,由原单位主管部门或撤销解体后重新组建的单位负责安排,干部由省人事厅协调,工人由省劳动厅协调。
(二)轮换制以前调入办事处的,夫妇双方户口和生活基础都在驻地的,可自行联系在当地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
(三)1989年1月31日以前调入办事处的副主任以上领导干部,本人户口(不占用办事处户口指标)和配偶户口在驻地的,如要求在办事处离退休,要报省政府特殊批准。
(四)轮换制以前调入办事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省政府特殊批准,可在办事处离退休:
1.本人与配偶出生地和户口都在驻地的;
2.配偶出生地及户口都在驻地的;
3.由军队转业分配到驻地,现在办事处工作的。
三、三、认真履行轮换协议,确实抓好轮换制度落实。
(一)1990年10月10日以后调入办事处的中层以下干部一律实行轮换制。轮换期为3年,因工作需要延长轮换期的,最多不可超过6年,特殊情况,要经省政府批准。
(二)办事处中层以下干部需要轮换,可随时提出用人计划,由省政府办公厅驻外机构联络处会同省人事厅向有关部门分配轮换干部指标,省政府主管领导同意后下达。有关部门不得拒绝分配的轮换干部任务。办事处要同派员单位和个人签订《驻外办事处轮换干部协议书》。协议书一式5份,其中交省政府办公厅驻外机构联络处和省人事厅流动调配处各1份备案。
(三)把好人员入口关,坚持调人标准,不搞特殊照顾。轮换制干部调入标准按《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执行。为了保证轮换制顺利实施,轮换人员户口及家属不在长春市的和为解决夫妻两地生活要求调入办事处的,不予调入。
(四)轮换制干部不带家属和户口,只带工资关系和组织关系,占办事处编制,由办事处发放工资、奖金和补贴。其他福利待遇由原单位负责,并享受原单位同级职务分房和住房待遇。
四、四、办事处干部落驻地工作户口或常住户口,须报省政府审批。
五、五、办事处的工人,原则上实行合同制。具体办法由各办事处自行制定。
六、六、办事处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参加社会统筹保险(医疗、养老保险)。
【发布文号】吉政办发[2001]31号 【发布日期】2001-06-26 【生效日期】2001-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吉林省通信管理局有关事宜的通知
(吉政办发〔2001〕31号)
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批转信息产业部关于地方电信管理机构组建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26号)和信息产业部《关于吉林省通信管理局组建方案的批复》(信部政〔2000〕1136号)精神,撤销省邮电管理局,成立省通信管理局。目前,省通信管理局已完成组建任务,为保证其正常开展工作,有效行使工作职能,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一、省通信管理局是以信息产业部领导为主,接受信息产业部与省政府双重领导的行政机构,为正局(厅)级建制。
二、二、省通信管理局负责全省电信行业(包括本省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的统筹规划和电信市场的管理。负责核发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电信设备的进网管理。会同省物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管理电信服务价格与电信服务质量。保证电信网间的互联互通和公平接入,协调电信企业之间的经济与业务关系。根据授权,负责电信网码号及其他公用电信资源的分配与管理。组织协调通信与信息安全、党政专用通信和应急通信工作。各市州的通信行业监管工作由省通信管理局直接负责。各市州政府和省政府有关直属单位应予以支持和配合。
三、三、省通信管理局成立后,原省邮电管理局行政管理职能转移给省通信管理局,请省政府有关厅委、直属机构继续或重新配发相关文件,并通知参加有关会议。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关键词:高校,社会工作,民政工作,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强调构建以平等、协商和参与等特点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面对一系列全新的形势和任务,推动社会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在社会工作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高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仅是构建新型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主体,而且还为构建新型关系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构建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新型关系,也成为了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
总体来说,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 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区别。
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概念上有区别。民政工作是指以国家行政力量作为基础和支撑,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集中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他人的活动,是帮助他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二是在学科划分上来说,民政工作从属于公共管理学,而社会工作从属于社会学。三是在所属范畴和领域方面,民政工作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而社会工作则从属于社会基础。四是从总体目标来说,民政工作强调化解社会矛盾,为政府和群众分忧解难,而社会工作更多强调的是自助助人和以人为本。五是从性质及内容来说,民政工作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贯彻执行政府重要方针策略,并实施管理控制与公共服务。而社会工作则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强调实践特征,突出帮助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
2. 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联系。
一是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功能上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作为基础,某些方面还可以形成互补。二是两者都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民政工作侧重宏观层面,而社会工作侧重微观层面。三是在工作内容来看,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都包含事后补救等内容,但是社会工作兼有事前防范内容。四是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方面,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
二、新形势下构建新型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有效提高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在新型社会治理结构之中,“政府—高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高校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同时高校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也将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推动当地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献计献策,从而更加有利于发展高校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 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发展方向。
当前,地方高校已经进入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全新的要求。诚然,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要为社会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势必要遵循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要求。通过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将会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3. 有效提高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
民政工作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民政工作的方式、目标、措施等也需要加以相应调整。通过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政府民政工作水平将得到长足的进步,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实现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现阶段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的过程中,集中存在着下列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当前,很多开设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地方高校,在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社会工作专业都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专业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就业渠道相对单一。
2.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地方民政工作联系不紧密。
在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地方民政工作关系的过程中,应当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联系机制。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地方高校教学和民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大量存在着“两条线”发展现象。地方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既没有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也没有机会进入到当地民政部门就业和实习,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3. 民政工作发展得不到高校的有力支持。
正如前文所述,为了适应社会治理结构转变的要求,民政工作必须要进行合理改革,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民政工作改革都没有得到当地高校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全方位的,包括理论支持、智力支持、人才支持等。由于高校与民政部门并没有建立有机而紧密的联系,高校对于民政工作发展和改革的支持便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新型关系,主要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 大力推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
地方高校要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根据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学体制改革方向、任务、目标、措施和要求。根据社会治理机构调整的趋势培养更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民政工作者。
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要根据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侧重加强对学生社会治理理论、治理方法和现代民政工作方法等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在巩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方法、目标及要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工作及民政工作发展需要的实践型专业人才。
2. 密切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要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一方面,选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民政部门进行实习,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高民政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在制定重大政策等过程中可以充分征求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工作沟通和交流,为建立新型的关系打好基础。
3. 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智力优势。
地方高校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人才基础和经验,可以为地方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地方民政部门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业务骨干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进修,接受最新理论的培养,树立现代化的社会工作理念。
参考文献
【吉林省民政厅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总结10-02
吉林省施工资料09-24
吉林省面试真题11-12
吉林油田团委工作总结11-12
吉林大学教学质量报告12-08
吉林省农机鉴定站09-24
吉林省能源局局长11-09
吉林省各地区学校11-15
导游词吉林省11-15
吉林省农业公司概述12-05